CN112743894A - 一种辊压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辊压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743894A CN112743894A CN202011603249.3A CN202011603249A CN112743894A CN 112743894 A CN112743894 A CN 112743894A CN 202011603249 A CN202011603249 A CN 202011603249A CN 112743894 A CN112743894 A CN 11274389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essing wheel
- pole piece
- pinch roller
- roller
- pressu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claims 3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claims 3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41001391944 Commicarpus scandens Speci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888 f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303 wrinkle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0—PRESSES
- B30B—PRESSES IN GENERAL
- B30B3/00—Pr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rotary pressing members, e.g. rollers, rings, disc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7/00—Modifying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iron or steel by deformation
- C21D7/02—Modifying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iron or steel by deformation by cold working
- C21D7/10—Modifying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iron or steel by deformation by cold working of the whole cross-section, e.g. of concrete reinforcing bar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F—CHANG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NON-FERROUS METALS AND NON-FERROUS ALLOYS
- C22F1/00—Chang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by heat treatment or by hot or cold working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辊压机构,涉及极片生产技术领域。辊压机构包括第一压轮组件及第二压轮组件,第一压轮组件及第二压轮组件分别设置在极片的两侧,用于辊压极片,第一压轮组件包括多个第一压轮件,第二压轮组件包括多个第二压轮件,多个第一压轮件及多个第二压轮件交错设置。极片设置在第一压轮组件及第二压轮组件之间,当极片经过第一压轮组件及第二压轮组件时,第一压轮件及第二压轮件能够交替从极片的两侧反复对极片施加弯曲力,去除极片自身的拉应力,能够尽可能的减少极片自身打皱。同时,由于第一压轮件及第二压轮件分别从极片的两侧,使极片的两侧受力,能够减少极片在一侧受力时容易出现断裂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极片生产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辊压机构。
背景技术
极片在辊压时由于极片具有涂层区及箔材区,涂层区和箔材区的张力不同,使用相同的力辊压极片时,箔材区存在较大的拉应力,容易出现打皱的问题。同时,由于箔材大多都是用分切到将较宽的箔材切割呈与箔材区宽度相同的箔材,然后安装在箔材区内,当使用加大的张力是容易拉断箔材。由此可见,如若需要解决打皱的问题需要增大辊压机构对整个极片的张力,但是如果张力过大容易损坏极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辊压机构,其能够在解决打皱的问题的同时减少极片断带的频率。
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辊压机构,用于辊压极片,所述辊压机构包括:第一压轮组件及第二压轮组件,所述第一压轮组件及所述第二压轮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极片的两侧,用于辊压所述极片,所述第一压轮组件包括多个第一压轮件,所述第二压轮组件包括多个第二压轮件,多个所述第一压轮件及多个所述第二压轮件交错设置。
在本发明可选的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一压轮件间隔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压轮件之间设置一个所述第二压轮件。
在本发明可选的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二压轮件间隔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压轮件之间设置一个所述第一压轮件。
在本发明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轮件与所述第二压轮件相互的嵌入深度为1mm~5mm。
在本发明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辊压机构具有进料端及出料端,所述极片从所述进料端进入至所述第一压轮组件及所述第二压轮组件之间,并从所述出料端输出所述第一压轮组件及所述第二压轮组件,所述进料端设置有加热件,所述加热件用于加热所述极片。
在本发明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进料端设置有主动驱动件,所述主动驱动件用于将所述极片输送至所述第一压轮组件及所述第二压轮组件之间,所述出料端设置有辅助驱动件,所述辅助驱动件用于将所述极片从所述第一压轮组件及所述第二压轮组件之间输出。
在本发明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轮组件还包括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压轮件包括第一压轮本体及第一压轮轴及第一支座,所述第一支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板连接,所述第一支座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压轮轴与所述第一压轮本体连接。
在本发明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轮组件还包括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第一安装板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压轮件向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压轮组件的方向运动。
在本发明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压轮组件还包括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压轮件包括第二压轮本体及第二压轮轴及第二支座,所述第二支座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安装板连接,所述第二支座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压轮轴与所述第二压轮本体连接。
在本发明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压轮组件还包括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第二安装板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压轮件向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压轮组件的方向运动。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辊压机构包括第一压轮组件及第二压轮组件,第一压轮组件及第二压轮组件分别设置在极片的两侧,用于辊压极片,第一压轮组件包括多个第一压轮件,第二压轮组件包括多个第二压轮件,多个第一压轮件及多个第二压轮件交错设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极片设置在第一压轮组件及第二压轮组件之间,多个第一压轮件与多个第二压轮件交错设置,当极片经过第一压轮组件及第二压轮组件时,第一压轮件及第二压轮件能够交替从极片的两侧反复对极片施加弯曲力,去除极片自身的拉应力,能够尽可能的减少极片自身打皱。同时,由于第一压轮件及第二压轮件分别从极片的两侧,使极片的两侧受力,能够减少极片在一侧受力时容易出现断裂的问题。本实施例提供的辊压机构能够在解决打皱的问题的同时减少极片断带的频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辊压机构与极片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辊压机构的第一压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辊压机构的第一压轮组件的第一压轮件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辊压机构的第二压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辊压机构的第二压轮组件的第二压轮件的剖视图。
图标:100-辊压机构;110-第一压轮组件;112-第一压轮件;1121-第一压轮本体;1123-第一压轮轴;1125-第一支座;114-第一安装板;116-第一驱动件;120-第二压轮组件;122-第二压轮件;1221-第二压轮本体;1223-第二压轮轴;1225-第二支座;124-第二安装板;126-第二驱动件;130-进料端;140-出料端;150-加热件;160-主动驱动件;170-辅助驱动件;200-极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辊压机构100,本实施例提供的辊压机构100主要用于辊压极片200,能够在解决打皱的问题的同时减少极片200断带的频率。
其中,极片200在辊压时由于极片200具有涂层区及箔材区,涂层区和箔材区的张力不同,使用相同的力辊压极片200时,箔材区存在较大的拉应力,容易出现打皱的问题。同时,由于箔材大多都是用分切到将较宽的箔材切割呈与箔材区宽度相同的箔材,然后安装在箔材区内,当使用加大的张力是容易拉断箔材。由此可见,如若需要解决打皱的问题需要增大辊压机构100对整个极片200的张力,但是如果张力过大容易损坏极片200。
在本实施例中,辊压机构100包括:第一压轮组件110及第二压轮组件120,第一压轮组件110及第二压轮组件120分别设置在极片200的两侧,用于辊压极片200,第一压轮组件110包括多个第一压轮件112,第二压轮组件120包括多个第二压轮件122,多个第一压轮件112及多个第二压轮件122交错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极片200设置在第一压轮组件110及第二压轮组件120之间,多个第一压轮件112与多个第二压轮件122交错设置,当极片200经过第一压轮组件110及第二压轮组件120时,第一压轮件112及第二压轮件122能够交替从极片200的两侧反复对极片200施加弯曲力,去除极片200自身的拉应力,能够尽可能的减少极片200自身打皱。同时,由于第一压轮件112及第二压轮件122分别从极片200的两侧,使极片200的两侧受力,能够减少极片200在一侧受力时容易出现断裂的问题。本实施例提供的辊压机构100能够在解决打皱的问题的同时减少极片200断带的频率。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压轮件112间隔设置,相邻的两个第一压轮件112之间设置一个第二压轮件122。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压轮件112等间距地间隔设置,相邻的两个第一压轮件112之间设置第二压轮件122,可以认为任意两个相邻的第一压轮件112之间均设置有一个第二压轮件122。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第二压轮件122间隔设置,相邻的两个第二压轮件122之间设置一个第一压轮件112。
同样的,多个第二压轮件122等间距地间隔设置,相邻的两个第二压轮件122之间设置第一压轮件112,可以认为任意两个相邻的第二压轮件122之间均设置有一个第一压轮件112。
容易理解的是,多个第一压轮件112及多个第二压轮件122之间交叉设置,也就是说,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如果第一个是第一压轮件112,第二个为第二压轮件122,依次地,第三个为第一压轮件112,第四个为第二压轮件122,以此类推。如果第一个是第二压轮件122,第二个为第一压轮件112,第三为第二压轮件122,第四个为第一压轮件112。可以认为的是,任意一个第一压轮件112与之相邻的为第二压轮件122。同样的,对于任意一个第二压轮件122与之相邻的为第一压轮件112。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压轮件112与第二压轮件122相互的嵌入深度为1mm~5mm。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压轮件112及第二压轮件122分别设置在极片200的两侧,从极片200的两侧挤压极片200,在第一压轮件112及第二压轮件122的反复弯曲力的配合下,解决了极片200打皱的问题。
对于第一压轮件112而言,相邻的两个第一压轮件112之间设置一个第二压轮件122,也就是说,第二压轮件122设置在相邻的两个第一压轮件112的间隙中。第二压轮件122伸入至相邻的两个第一压轮件112的间隙深度为嵌入深度。同样的对于第二压轮件122而言,相邻的两个第二压轮件122之间设置一个第一压轮件112,即第二压轮件122设置在相邻的两个第一压轮件112的间隙中。第一压轮件112伸入至相邻的两个第二压轮件122的间隙深度为嵌入深度。
第一压轮件112与第二压轮件122相互的嵌入深度为1mm~5mm,表示第一压轮件112伸入至相邻的两个第二压轮件122的间隙深度为1mm~5mm,第二压轮件122伸入至相邻的两个第一压轮件112的间隙深度为1mm~5mm。
在本实施例中,辊压机构100具有进料端130及出料端140,极片200从进料端130进入至第一压轮组件110及第二压轮组件120之间,并从出料端140输出第一压轮组件110及第二压轮组件120,进料端130设置有加热件150,加热件150用于加热极片200。
在本实施例中,在进料端130设置加热件150,在极片200进入到第一压轮组件110及第二压轮组件120之间前先对极片200进行加热,极片200在加热之后自身的拉应力被去除了一部分,进入到第一压轮组件110及第二压轮组件120之间后,在第一压轮组件110及第二压轮组件120施加的反复弯曲力的配合下,自身的拉应力被进一步减小。
加热件150对极片200的两侧进行加热,一般加热到60℃~160℃。
在本实施例中,进料端130设置有主动驱动件160,主动驱动件160用于将极片200输送至第一压轮组件110及第二压轮组件120之间,出料端140设置有辅助驱动件170,辅助驱动件170用于将极片200从第一压轮组件110及第二压轮组件120之间输出。
在本实施例中,主动驱动件160主要用于将极片200输送至第一压轮组件110及第二压轮组件120之间,并能够在第一压轮组件110及第二压轮组件120之间运动,使多个第一压轮件112及多个第二压轮件122交替对极片200施加压力。设置在出料端140的辅助驱动件170主要用于克服极片200经过第一压轮组件110及第二压轮组件120时的摩擦阻力,使极片200能够顺利从第一压轮组件110及第二压轮组件120中输出。
请参阅图2及图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压轮组件110还包括第一安装板114,第一压轮件112包括第一压轮本体1121、第一压轮轴1123及第一支座1125,第一支座1125的一端与第一安装板114连接,第一支座1125的另一端通过第一压轮轴1123与第一压轮本体1121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压轮件112间隔安装在第一安装板114上,多个第一压轮件112的第一支座1125等间距的安装在第一安装板114上,第一压轮轴1123连接第一压轮本体1121及第一支座1125,使第一压轮本体1121能够相对于第一支座1125转动。第一压轮本体1121从极片200的一侧对极片200施加压力,当极片200在第一压轮组件110及第二压轮组件120之间移动时,在摩擦力的作用下第一压轮本来跟随极片200转动,从而使极片200向前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压轮组件110还包括第一驱动件116,第一驱动件116与第一安装板114连接,用于驱动第一压轮件112向靠近或远离第二压轮组件120的方向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116驱动第一压轮件112向靠近或远离第二压轮组件120运动,从而可以调节第一压轮件112及第二压轮件122之间的嵌入深度。
请参阅图4及图5,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压轮组件120还包括第二安装板124,第二压轮件122包括第二压轮本体1221、第二压轮轴1223及第二支座1225,第二支座1225的一端与第二安装板124连接,第二支座1225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压轮轴1223与第二压轮本体1221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第二压轮件122间隔安装在第二安装板124上,多个第二压轮件122的第二支座1225等间距的安装在第二安装板124上,第二压轮轴1223连接第二压轮本体1221及第二支座1225,使第二压轮本体1221能够相对于第二支座1225转动。第二压轮本体1221从极片200的一侧对极片200施加压力,当极片200在第一压轮组件110及第二压轮组件120之间移动时,在摩擦力的作用下第二压轮本来跟随极片200转动,从而使极片200向前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压轮组件120还包括第二驱动件126,第二驱动件126与第二安装板124连接,用于驱动第二压轮件122向靠近或远离第一压轮组件110的方向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驱动件126驱动第二压轮件122向靠近或远离第一压轮组件110运动,从而可以调节第二压轮件122及第一压轮件112之间的嵌入深度。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辊压机构100,在本实施例中,极片200设置在第一压轮组件110及第二压轮组件120之间,多个第一压轮件112与多个第二压轮件122交错设置,当极片200经过第一压轮组件110及第二压轮组件120时,第一压轮件112及第二压轮件122能够交替从极片200的两侧反复对极片200施加弯曲力,去除极片200自身的拉应力,能够尽可能的减少极片200自身打皱。同时,由于第一压轮件112及第二压轮件122分别从极片200的两侧,使极片200的两侧受力,能够减少极片200在一侧受力时容易出现断裂的问题。本实施例提供的辊压机构100能够在解决打皱的问题的同时减少极片200断带的频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辊压机构,用于辊压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辊压机构包括:第一压轮组件及第二压轮组件,所述第一压轮组件及所述第二压轮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极片的两侧,用于辊压所述极片,所述第一压轮组件包括多个第一压轮件,所述第二压轮组件包括多个第二压轮件,多个所述第一压轮件及多个所述第二压轮件交错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压机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压轮件间隔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压轮件之间设置一个所述第二压轮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压机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二压轮件间隔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压轮件之间设置一个所述第一压轮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轮件与所述第二压轮件相互的嵌入深度为1mm~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辊压机构具有进料端及出料端,所述极片从所述进料端进入至所述第一压轮组件及所述第二压轮组件之间,并从所述出料端输出所述第一压轮组件及所述第二压轮组件,所述进料端设置有加热件,所述加热件用于加热所述极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辊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端设置有主动驱动件,所述主动驱动件用于将所述极片输送至所述第一压轮组件及所述第二压轮组件之间,所述出料端设置有辅助驱动件,所述辅助驱动件用于将所述极片从所述第一压轮组件及所述第二压轮组件之间输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轮组件还包括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压轮件包括第一压轮本体及第一压轮轴及第一支座,所述第一支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板连接,所述第一支座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压轮轴与所述第一压轮本体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辊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轮组件还包括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第一安装板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压轮件向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压轮组件的方向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轮组件还包括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压轮件包括第二压轮本体及第二压轮轴及第二支座,所述第二支座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安装板连接,所述第二支座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压轮轴与所述第二压轮本体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辊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轮组件还包括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第二安装板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压轮件向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压轮组件的方向运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603249.3A CN112743894A (zh) | 2020-12-30 | 2020-12-30 | 一种辊压机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603249.3A CN112743894A (zh) | 2020-12-30 | 2020-12-30 | 一种辊压机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743894A true CN112743894A (zh) | 2021-05-04 |
Family
ID=756471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603249.3A Pending CN112743894A (zh) | 2020-12-30 | 2020-12-30 | 一种辊压机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743894A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48740A (zh) * | 2011-01-11 | 2011-11-23 | 无锡美誉金属复合新材料有限公司 | 整平贴膜机 |
CN202275887U (zh) * | 2011-09-20 | 2012-06-13 | 宜春青山能源有限公司 | 锂离子动力电池极片防皱碾压机 |
JP2013240822A (ja) * | 2012-05-22 | 2013-12-05 | Jtekt Corp | ロールプレス装置 |
CN208976532U (zh) * | 2018-08-15 | 2019-06-14 | 江苏通光光缆有限公司 | 不锈钢带曲面平整装置 |
CN110676426A (zh) * | 2019-09-27 | 2020-01-10 | 东莞汇洋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池极片辊压装置及方法 |
CN210110928U (zh) * | 2019-06-28 | 2020-02-21 | 东莞市创明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 锂离子电池极片加工装置 |
-
2020
- 2020-12-30 CN CN202011603249.3A patent/CN112743894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48740A (zh) * | 2011-01-11 | 2011-11-23 | 无锡美誉金属复合新材料有限公司 | 整平贴膜机 |
CN202275887U (zh) * | 2011-09-20 | 2012-06-13 | 宜春青山能源有限公司 | 锂离子动力电池极片防皱碾压机 |
JP2013240822A (ja) * | 2012-05-22 | 2013-12-05 | Jtekt Corp | ロールプレス装置 |
CN208976532U (zh) * | 2018-08-15 | 2019-06-14 | 江苏通光光缆有限公司 | 不锈钢带曲面平整装置 |
CN210110928U (zh) * | 2019-06-28 | 2020-02-21 | 东莞市创明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 锂离子电池极片加工装置 |
CN110676426A (zh) * | 2019-09-27 | 2020-01-10 | 东莞汇洋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池极片辊压装置及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778121B1 (ko) | 시트 권회체 및 시트 형상 연결체 | |
EP2845659B1 (en) | Roller leveler and plate material correction method using same | |
CN102376935A (zh) | 电池用电极片及其制造方法 | |
KR20130033318A (ko) | 띠 형상 전극의 제조 장치 및 제조 방법 | |
JP5800230B2 (ja) | 熱転写システムおよび熱転写方法、並びに巻取装置および巻取方法 | |
JP2008142855A (ja) | カード裁断装置 | |
US7973814B2 (en) | Thermal transfer printer | |
JP5915456B2 (ja) | コンベヤベルト | |
CN105121720A (zh) | 纤维束的开纤方法以及装置 | |
CN112743894A (zh) | 一种辊压机构 | |
JP7033269B2 (ja) | 帯状ガラスの製造方法、及び帯状ガラスの製造装置 | |
JP4876036B2 (ja) | 粘着製品剥離装置 | |
CN106364160B (zh) | 液体喷出装置 | |
KR101537509B1 (ko) | 접압 롤 및 그 제조 방법 | |
JP5845799B2 (ja) | 送り装置 | |
JP6387296B2 (ja) | シート状部材の溝形成装置及び溝形成方法 | |
JP3156322U (ja) | カード裁断装置 | |
JP3691838B2 (ja) | 展延メッシュシートの製造装置 | |
CN112873943A (zh) | 一种辊压机构 | |
EP1947015A1 (en) | Thermal activation printer | |
CN101879993B (zh) | 卷收机构 | |
JP5450178B2 (ja) | ラベル共上がり防止装置及び共上がり防止方法 | |
JP5660297B2 (ja) | 押えブロック及び該押えブロックを用いたシール装置 | |
JP2016210565A (ja) | 巻取装置 | |
JP5312871B2 (ja) | 気泡シートのラミネート方法及びその方法に使用されるラミネートフィルム供給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504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