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37329A - 电压控制、高电压产生电路及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电压控制、高电压产生电路及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37329A
CN112737329A CN202011558204.9A CN202011558204A CN112737329A CN 112737329 A CN112737329 A CN 112737329A CN 202011558204 A CN202011558204 A CN 202011558204A CN 112737329 A CN112737329 A CN 1127373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control
circuit
tube
inp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5820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37329B (zh
Inventor
王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Beil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Beil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Beil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Beil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55820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37329B/zh
Publication of CN1127373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373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373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373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0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0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1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3/14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15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156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 H02M3/15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including plural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final control devices for a single loa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04Generating or distributing clock signals or signals derived directly therefrom
    • G06F1/06Clock generators producing several clock signal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CSTATIC STORES
    • G11C16/00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ies
    • G11C16/02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ies electrically programmable
    • G11C16/06Auxiliary circuits, e.g. for writing into memory
    • G11C16/30Power supply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0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0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06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resistors or capacitors, e.g. potential divider
    • H02M3/07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resistors or capacitors, e.g. potential divider using capacitors charged and discharged alternately by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e.g. charge pum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压控制、高电压产生电路及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电压控制电路包括:钳位电路、升压控制模块和控制器;钳位电路与一外部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升压控制模块分别与钳位电路和控制器电连接;外部电路的输入端接入一输入电压;控制器用于向升压控制模块提供多路控制信号;升压控制模块用于依次根据控制信号控制输入电压分段输入至钳位电路;钳位电路用于将分段升高的输入电压固定在指定电压值范围之内并输出至外部电路。本发明通过升压控制模块,使得输入电压逐步平缓升高并且升高的时长可控,避免了负载电路中的器件栅端电压瞬时变化幅度大,对负载电路中的MOS管的栅氧化层冲击小,减少了损坏和击穿的风险,提高了电路可靠性。

Description

电压控制、高电压产生电路及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集成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压控制、高电压产生电路及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不断发展,EEPROM(Electrically Erase ProgrammableRead Only Memory,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由于其具有的非易失性、电可擦可编程并且成本较低的特点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EEPROM的工作电压一般都不超过5V(伏特),而其擦除和编程操作却都需要高于5V的电压去实现,因此就需要电路内部的高电压(高于5V)产生电路来生成高电压以完成擦除和编程操作。
参照图1,在现有技术中的高电压产生电路中,都是由时钟产生模块来驱动电荷泵工作,钳位模块将电荷泵的输出电压保持在某一阈值电压之下。时钟产生电路产生的时钟速率固定,使电荷泵的升压速度无法调控,并且提供给负载电路的电压上升速度较快,使得负载电路中的器件栅端电压瞬时变化幅度大,对负载电路中的MOS(Metal OxideSemiconductor,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的栅氧化层冲击过大,增加损坏和击穿的风险,降低电路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电荷泵的升压速度无法调控,并且提供给负载电路的电压上升速度较快,使得负载电路中的器件栅端电压瞬时变化幅度大,对负载电路中的MOS管的栅氧化层冲击过大,增加损坏和击穿的风险,降低电路可靠性的缺陷,提供一种电压控制、高电压产生电路及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压控制电路,所述电压控制电路包括:钳位电路、升压控制模块和控制器;
所述钳位电路与一外部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升压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钳位电路和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外部电路的输入端接入一输入电压;
所述控制器用于向所述升压控制模块提供多路控制信号;
所述升压控制模块用于依次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控制所述输入电压分段输入至所述钳位电路;
所述钳位电路用于将分段升高的所述输入电压固定在指定电压值范围之内并输出至外部电路。
较佳地,所述升压控制模块包括:总控制管、末端控制管和至少一个分压单元;
所述钳位电路与所述总控制管电连接,所述总控制管和所述末端控制管之间依次串接所述分压单元;
所述控制信号包括:总控制信号、末端控制信号和至少一个分压单元控制信号;
所述总控制管接收所述总控制信号,所述末端控制管接收所述末端控制信号,所述至少一个分压单元分别接收一个分压单元控制信号;
所述升压控制模块用于依次根据所述至少一个分压单元控制信号和所述末端控制信号控制切换所述至少一个分压单元和所述末端控制管的导通状态,以控制所述输入电压分段升高并输入至所述钳位电路。
较佳地,所述钳位电路包括:第一钳位管、第二钳位管和反向二极管;
所述分压单元包括:第一分压接口端、第二分压接口端、分压管和分压控制管;
所述总控制管、所述第一钳位管和所述第二钳位管均为PMOS(Positive channel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P沟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所述末端控制管、所述分压管和所述分压控制管均为NMOS(Negative channel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N沟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
所述第一钳位管的源极和所述第二钳位管的源极分别与所述外部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一钳位管的栅极和漏极以及所述第二钳位管的栅极分别与所述反向二极管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第二钳位管的漏极和所述反向二极管的正极均接地;
所述反向二极管的负极还与所述总控制管的源极电连接,所述总控制管的栅极接收所述总控制信号,所述末端控制管的栅极接收所述末端控制信号,所述末端控制管的源极接地,所述总控制管的漏极和所述末端控制管的漏极之间依次串接所述分压单元,所述总控制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一分压接口端电连接,所述末端控制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二分压接口端电连接;
所述第一分压接口端分别与所述分压控制管的漏极、所述分压管的漏极和栅极电连接,所述分压管的源极和所述第二分压接口端电连接,所述分压控制管的栅极接收所述分压单元控制信号,所述分压控制管的源极接地。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压控制方法,所述电压控制方法利用前述的电压控制电路实现,具体包括:
控制器向升压控制模块提供多路控制信号;
所述升压控制模块依次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控制所述输入电压分段输入至钳位电路;
钳位电路将分段升高的输入电压固定在指定电压值范围之内并输出至外部电路。
较佳地,所述电压控制方法利用前述的电压控制电路实现,具体包括:
控制器向升压控制模块提供总控制信号、末端控制信号和至少一个分压单元控制信号;
所述升压控制模块依次根据所述至少一个分压单元控制信号和所述末端控制信号控制切换所述至少一个分压单元和所述末端控制管的导通状态,以控制所述输入电压分段升高并输入至所述钳位电路。
较佳地,所述电压控制方法利用前述的电压控制电路实现,具体包括:
当所述输入电压开始接入时,所述控制器设置所述总控制信号处于低电平以及所述末端控制信号和所述分压单元控制信号均处于高电平,使得总控制管、分压控制管和末端控制管均处于打开状态;
所述控制器依次切换所述至少一个分压单元控制信号和所述末端控制信号为低电平,使得对应的所述分压控制管和所述末端控制管切换至关闭状态,以控制所述输入电压分段升高并输入至所述钳位电路。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高电压产生电路,所述高电压产生电路包括前述的电压控制电路;
所述高电压产生电路还包括:时钟产生模块和电荷泵;
所述电荷泵分别与所述时钟产生模块和钳位模块电连接;
所述时钟产生模块用于输出两路时钟信号至所述电荷泵;
所述电荷泵用于根据所述时钟信号提供输出电压以作为外部电路的输入电压;
所述电压控制电路用于控制所述输入电压分段升高并经过钳位后输入至所述外部电路。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高电压产生方法,所述高电压产生方法利用前述的高电压产生电路实现;
时钟产生模块输出两路时钟信号至电荷泵;
所述电荷泵根据所述时钟信号提供输出电压以作为外部电路的输入电压;
电压控制电路控制所述输入电压分段升高并经过钳位后输入至所述外部电路。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前述的电压控制方法,和/或,实现前述的高电压产生方法。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的电压控制方法的步骤,和/或,实现前述的高电压产生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通过依次根据控制信号控制输入电压分段升高并经过钳位后输入至外部电路,使得输入电压逐步平缓升高并且升高的时长可控,避免了负载电路中的器件栅端电压瞬时变化幅度大,对负载电路中的MOS管的栅氧化层冲击小,减少了损坏和击穿的风险,提高了电路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高电压产生电路的模块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电压控制电路的模块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电压控制电路的电路图。
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电压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电压控制方法的一具体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电压控制方法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电压控制方法的效果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高电压产生电路的模块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高电压产生电路的时钟产生模块的电路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高电压产生电路的电荷泵的电路图。
图1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高电压产生方法的模流程图。
图1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压控制电路。参照图2,电压控制电路包括:钳位电路1、升压控制模块2和控制器3。
钳位电路1与一外部电路4的输入端连接,升压控制模块2分别与钳位电路1和控制器3电连接。
外部电路4的输入端接入一输入电压。
控制器3用于向升压控制模块2提供多路控制信号。
升压控制模块2用于依次根据控制信号控制输入电压分段输入至钳位电路1;
钳位电路1用于将分段升高的输入电压固定在指定电压值范围之内并输出至外部电路4。
具体实施时,参照图3,升压控制模块2包括:总控制管PM1、末端控制管NM1和至少一个分压单元5。图中示出3个分压单元5,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分压单元5的数量。
钳位电路1与总控制管PM1电连接,总控制管PM1和末端控制管NM1之间依次串接分压单元5。
控制信号包括:总控制信号S1、末端控制信号S2和至少一个分压单元控制信号。
总控制管PM1接收总控制信号S1,末端控制管NM1接收末端控制信号S2,至少一个分压单元5分别接收一个分压单元控制信号(图3中示出A1-A3)。
升压控制模块2用于依次根据至少一个分压单元5控制信号和末端控制信号S2控制切换至少一个分压单元5和末端控制管NM1的导通状态,以控制输入电压分段升高并输入至钳位电路1。具体地,按照A1–A2-A3-S2的顺序依次切换信号状态。
具体实施时,钳位电路1包括:第一钳位管PM2、第二钳位管PM3和反向二极管D1。
分压单元5包括:第一分压接口端、第二分压接口端、分压管NM2和分压控制管NM3。
总控制管PM1、第一钳位管PM2和第二钳位管PM3均为PMOS管,末端控制管NM1、分压管NM2和分压控制管NM3均为NMOS管。
第一钳位管PM2的源极和第二钳位管PM3的源极分别与外部电路4的输入端电连接,第一钳位管PM2的栅极和漏极以及第二钳位管PM3的栅极分别与反向二极管D1的负极电连接,第二钳位管PM3的漏极和反向二极管D1的正极均接地。
反向二极管D1的负极还与总控制管PM1的源极电连接,总控制管PM1的栅极接收总控制信号S1,末端控制管NM1的栅极接收末端控制信号S2,末端控制管NM1的源极接地,总控制管PM1的漏极和末端控制管NM1的漏极之间依次串接分压单元5,总控制管PM1的漏极和第一分压接口端电连接,末端控制管NM1的漏极和第二分压接口端电连接。
第一分压接口端分别与分压控制管NM3的漏极、分压管NM2的漏极和栅极电连接,分压管NM2的源极和第二分压接口端电连接,分压控制管NM3的栅极接收分压单元5控制信号,分压控制管NM3的源极接地。
本实施例的电压控制电路通过依次根据控制信号控制输入电压分段升高并经过钳位后输入至外部电路,使得输入电压逐步平缓升高并且升高的时长可控,避免了负载电路中的器件栅端电压瞬时变化幅度大,对负载电路中的MOS管的栅氧化层冲击小,减少了损坏和击穿的风险,提高了电路可靠性。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压控制方法。参照图4,电压控制方法利用实施例1所述的电压控制电路实现,具体包括:
S11、控制器向升压控制模块提供多路控制信号。
S12、升压控制模块依次根据控制信号控制输入电压分段输入至钳位电路。
S13、钳位电路将分段升高的输入电压固定在指定电压值范围之内并输出至外部电路。
具体实施时,参照图5,步骤S11具体包括:
S111、控制器向升压控制模块提供总控制信号、末端控制信号和至少一个分压单元控制信号。其中,以图3示出的电压控制电路为例,分压单元控制信号包括A1-A3。
步骤S12具体包括:
S121、升压控制模块依次根据至少一个分压单元控制信号和末端控制信号控制切换至少一个分压单元和末端控制管的导通状态,以控制输入电压分段升高并输入至钳位电路。其中,以图3示出的电压控制电路为例,按照A1–A2-A3-S2的顺序依次切换信号状态。
具体实施时,参照图6,步骤S11具体还包括:
S112、当输入电压开始接入时,控制器设置总控制信号处于低电平以及末端控制信号和分压单元控制信号均处于高电平,使得总控制管、分压控制管和末端控制管均处于打开状态。
步骤S12具体包括:
S122、控制器依次切换至少一个分压单元控制信号和末端控制信号为低电平,使得对应的分压控制管和末端控制管切换至关闭状态,以控制输入电压分段升高并输入至钳位电路。
图7示出了电压控制方法(利用图3示例的电压控制电路实现)的效果,根据分压单元控制信号A1-分压单元控制信号A2-分压单元控制信号A3-末端控制信号S2依次切换至低电平,使得对应的分压控制管和末端控制管切换至关闭状态输入电压分为5段升高。
本实施例的电压控制方法通过依次根据控制信号控制输入电压分段升高并经过钳位后输入至外部电路,使得输入电压逐步平缓升高并且升高的时长可控,避免了负载电路中的器件栅端电压瞬时变化幅度大,对负载电路中的MOS管的栅氧化层冲击小,减少了损坏和击穿的风险,提高了电路可靠性。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高电压产生电路。参照图8,高电压产生电路包括实施例1的电压控制电路。
高电压产生电路还包括:时钟产生模块6和电荷泵7。
电荷泵7分别与时钟产生模块6和钳位模块1电连接。
时钟产生模块6用于输出两路时钟信号(clk1和clk2)至电荷泵7。
电荷泵7用于根据时钟信号提供输出电压以作为外部电路4的输入电压。
电压控制电路(钳位模块1、升压控制模块2和控制器3)用于控制输入电压分段升高并经过钳位后输入至外部电路4。
图9示出了时钟产生模块6的电路图,图10示出了电荷泵7的电路图,其中,clk_in为上级时钟信号,clk1和clk2为时钟产生模块6输出的两路时钟信号,Vdd为电源电压,Vout为电荷泵7的输出电压。时钟产生模块6和电荷泵7均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外部电路4包括负载电路,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外部电路4。
本实施例的高电压产生电路通过依次根据控制信号控制输入电压分段升高并经过钳位后输入至外部电路,使得输入电压逐步平缓升高并且升高的时长可控,避免了负载电路中的器件栅端电压瞬时变化幅度大,对负载电路中的MOS管的栅氧化层冲击小,减少了损坏和击穿的风险,提高了电路可靠性。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高电压产生方法,高电压产生方法利用实施例3的高电压产生电路实现。
参照图11,高电压产生方法包括:
S21、时钟产生模块输出两路时钟信号至电荷泵。
S22、电荷泵根据时钟信号提供输出电压以作为外部电路的输入电压。
S23、电压控制电路控制输入电压分段升高并经过钳位后输入至外部电路。
本实施例的高电压产生方法通过依次根据控制信号控制输入电压分段升高并经过钳位后输入至外部电路,使得输入电压逐步平缓升高并且升高的时长可控,避免了负载电路中的器件栅端电压瞬时变化幅度大,对负载电路中的MOS管的栅氧化层冲击小,减少了损坏和击穿的风险,提高了电路可靠性。
实施例5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5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实施例2中的电压控制方法,和/或,实现实施例4中的高电压产生方法。图12显示的电子设备30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电子设备30可以以通用计算设备的形式表现,例如其可以为服务器设备。电子设备30的组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上述至少一个处理器31、上述至少一个存储器32、连接不同系统组件(包括存储器32和处理器31)的总线33。
总线33包括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
存储器32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321和/或高速缓存存储器322,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323。
存储器32还可以包括具有一组(至少一个)程序模块324的程序/实用工具325,这样的程序模块324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一个或者多个应用程序、其它程序模块以及程序数据,这些示例中的每一个或某种组合中可能包括网络环境的实现。
处理器3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32中的计算机程序,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例如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电压控制方法,和/或,实现实施例4中的高电压产生方法。
电子设备30也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34(例如键盘、指向设备等)通信。这种通信可以通过输入/输出(I/O)接口35进行。并且,模型生成的设备30还可以通过网络适配器36与一个或者多个网络(例如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或公共网络,例如因特网)通信。如图所示,网络适配器36通过总线33与模型生成的设备30的其它模块通信。应当明白,尽管图中未示出,可以结合模型生成的设备30使用其它硬件和/或软件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微代码、设备驱动器、冗余处理器、外部磁盘驱动阵列、RAID(磁盘阵列)系统、磁带驱动器以及数据备份存储系统等。
应当注意,尽管在上文详细描述中提及了电子设备的若干单元/模块或子单元/模块,但是这种划分仅仅是示例性的并非强制性的。实际上,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上文描述的两个或更多单元/模块的特征和功能可以在一个单元/模块中具体化。反之,上文描述的一个单元/模块的特征和功能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由多个单元/模块来具体化。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实施例2中的电压控制方法的步骤,和/或,实现实施例4中的高电压产生方法的步骤。
其中,可读存储介质可以采用的更具体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便携式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只读存储器、可擦拭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还可以实现为一种程序产品的形式,其包括程序代码,当所述程序产品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所述程序代码用于使所述终端设备执行实现实施例2中的电压控制方法的步骤,和/或,实现实施例4中的高电压产生方法的步骤。
其中,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的任意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发明的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设备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设备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设备上部分在远程设备上执行或完全在远程设备上执行。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压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控制电路包括:钳位电路、升压控制模块和控制器;
所述钳位电路与一外部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升压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钳位电路和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外部电路的输入端接入一输入电压;
所述控制器用于向所述升压控制模块提供多路控制信号;
所述升压控制模块用于依次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控制所述输入电压分段输入至所述钳位电路;
所述钳位电路用于将分段升高的所述输入电压固定在指定电压值范围之内并输出至外部电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升压控制模块包括:总控制管、末端控制管和至少一个分压单元;
所述钳位电路与所述总控制管电连接,所述总控制管和所述末端控制管之间依次串接所述分压单元;
所述控制信号包括:总控制信号、末端控制信号和至少一个分压单元控制信号;
所述总控制管接收所述总控制信号,所述末端控制管接收所述末端控制信号,所述至少一个分压单元分别接收一个分压单元控制信号;
所述升压控制模块用于依次根据所述至少一个分压单元控制信号和所述末端控制信号控制切换所述至少一个分压单元和所述末端控制管的导通状态,以控制所述输入电压分段升高并输入至所述钳位电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压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钳位电路包括:第一钳位管、第二钳位管和反向二极管;
所述分压单元包括:第一分压接口端、第二分压接口端、分压管和分压控制管;
所述总控制管、所述第一钳位管和所述第二钳位管均为PMOS管,所述末端控制管、所述分压管和所述分压控制管均为NMOS管;
所述第一钳位管的源极和所述第二钳位管的源极分别与所述外部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一钳位管的栅极和漏极以及所述第二钳位管的栅极分别与所述反向二极管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第二钳位管的漏极和所述反向二极管的正极均接地;
所述反向二极管的负极还与所述总控制管的源极电连接,所述总控制管的栅极接收所述总控制信号,所述末端控制管的栅极接收所述末端控制信号,所述末端控制管的源极接地,所述总控制管的漏极和所述末端控制管的漏极之间依次串接所述分压单元,所述总控制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一分压接口端电连接,所述末端控制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二分压接口端电连接;
所述第一分压接口端分别与所述分压控制管的漏极、所述分压管的漏极和栅极电连接,所述分压管的源极和所述第二分压接口端电连接,所述分压控制管的栅极接收所述分压单元控制信号,所述分压控制管的源极接地。
4.一种电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控制方法利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控制电路实现,具体包括:
控制器向升压控制模块提供多路控制信号;
所述升压控制模块依次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控制所述输入电压分段输入至钳位电路;
钳位电路将分段升高的输入电压固定在指定电压值范围之内并输出至外部电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控制方法利用如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电压控制电路实现,具体包括:
控制器向升压控制模块提供总控制信号、末端控制信号和至少一个分压单元控制信号;
所述升压控制模块依次根据所述至少一个分压单元控制信号和所述末端控制信号控制切换所述至少一个分压单元和所述末端控制管的导通状态,以控制所述输入电压分段升高并输入至所述钳位电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控制方法利用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压控制电路实现,具体包括:
当所述输入电压开始接入时,所述控制器设置所述总控制信号处于低电平以及所述末端控制信号和所述分压单元控制信号均处于高电平,使得总控制管、分压控制管和末端控制管均处于打开状态;
所述控制器依次切换所述至少一个分压单元控制信号和所述末端控制信号为低电平,使得对应的所述分压控制管和所述末端控制管切换至关闭状态,以控制所述输入电压分段升高并输入至所述钳位电路。
7.一种高电压产生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电压产生电路包括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压控制电路;
所述高电压产生电路还包括:时钟产生模块和电荷泵;
所述电荷泵分别与所述时钟产生模块和钳位模块电连接;
所述时钟产生模块用于输出两路时钟信号至所述电荷泵;
所述电荷泵用于根据所述时钟信号提供输出电压以作为外部电路的输入电压;
所述电压控制电路用于控制所述输入电压分段升高并经过钳位后输入至所述外部电路。
8.一种高电压产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电压产生方法利用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电压产生电路实现;
时钟产生模块输出两路时钟信号至电荷泵;
所述电荷泵根据所述时钟信号提供输出电压以作为外部电路的输入电压;
电压控制电路控制所述输入电压分段升高并经过钳位后输入至所述外部电路。
9.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4-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压控制方法,和/或,实现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电压产生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4-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压控制方法的步骤,和/或,实现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电压产生方法的步骤。
CN202011558204.9A 2020-12-25 2020-12-25 电压控制、高电压产生电路及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27373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58204.9A CN112737329B (zh) 2020-12-25 2020-12-25 电压控制、高电压产生电路及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58204.9A CN112737329B (zh) 2020-12-25 2020-12-25 电压控制、高电压产生电路及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37329A true CN112737329A (zh) 2021-04-30
CN112737329B CN112737329B (zh) 2022-05-03

Family

ID=756157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58204.9A Active CN112737329B (zh) 2020-12-25 2020-12-25 电压控制、高电压产生电路及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3732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61388A (zh) * 2023-09-18 2023-10-27 深圳市思远半导体有限公司 电压转换系统与芯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46283A1 (en) * 2004-01-02 2005-07-07 Nerone Louis R. Charge pump circuit to operate control circuit
CN102761243A (zh) * 2011-04-27 2012-10-31 英特赛尔美国股份有限公司 自适应电荷泵
CN103647449A (zh) * 2013-12-18 2014-03-19 嘉兴中润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升压型电荷泵电路
CN106487218A (zh) * 2015-12-30 2017-03-08 无锡华润矽科微电子有限公司 应用于无线充电接收芯片的电荷泵电路
CN107546978A (zh) * 2016-06-28 2018-01-05 精工半导体有限公司 升压电路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46283A1 (en) * 2004-01-02 2005-07-07 Nerone Louis R. Charge pump circuit to operate control circuit
CN102761243A (zh) * 2011-04-27 2012-10-31 英特赛尔美国股份有限公司 自适应电荷泵
CN103647449A (zh) * 2013-12-18 2014-03-19 嘉兴中润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升压型电荷泵电路
CN106487218A (zh) * 2015-12-30 2017-03-08 无锡华润矽科微电子有限公司 应用于无线充电接收芯片的电荷泵电路
CN107546978A (zh) * 2016-06-28 2018-01-05 精工半导体有限公司 升压电路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61388A (zh) * 2023-09-18 2023-10-27 深圳市思远半导体有限公司 电压转换系统与芯片
CN116961388B (zh) * 2023-09-18 2023-12-22 深圳市思远半导体有限公司 电压转换系统与芯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37329B (zh) 2022-05-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44495B (zh) 电压控制装置及存储器系统
JP4047375B2 (ja) フラッシュeepromメモリの逐次プログラミング
EP1009093A2 (en) Charge pump circuit free from trouble even at low voltage
TWI498915B (zh) 具有適應性電源供應之受管理混合式記憶體
CN103943141A (zh) 用于实施基于地址的sram访问协助的系统和方法
CN103903647A (zh) 具有多个外部电源的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
TW200406781A (en) Internal voltage converter scheme for controlling the power-up slope of internal supply voltage
KR20160057619A (ko) 메모리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메모리 시스템
CN112737329B (zh) 电压控制、高电压产生电路及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JP2003249088A (ja) チャージポンプ回路
JP2005267734A (ja) 昇圧回路及びそれを用いた不揮発性メモリ
US20130051161A1 (en)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including memory write operation
JP3818873B2 (ja) 不揮発性半導体記憶装置
KR100465068B1 (ko) 펌핑 회로
US6532177B1 (en) Low voltage charge pump apparatus and method
KR20180029576A (ko) 고전압 스위치 회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반도체 메모리 장치
US9837426B2 (en) Voltage switching circuit and semiconductor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US20090067262A1 (en) Voltage generating unit of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CN112636587B (zh) 一种电荷泵电路及非易失性存储器
CN112214092B (zh) 一种ssd硬盘电源时序控制电路及方法
US11073855B2 (en) Capacitor-based power converter with buck converter
CN109243372A (zh) Goa驱动电路、显示屏及显示设备
CN103730145A (zh) 快闪存储器及其电压控制方法
US11309038B2 (en) Memory device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memory device
CN118098304A (zh) 一种存储电路结构、存储器、存储系统及字线自升压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