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32858B - 路径规划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路径规划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32858B
CN112732858B CN202110096947.7A CN202110096947A CN112732858B CN 112732858 B CN112732858 B CN 112732858B CN 202110096947 A CN202110096947 A CN 202110096947A CN 112732858 B CN112732858 B CN 1127328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int
route
target
road network
candid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9694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32858A (zh
Inventor
王通
李伟征
陈泽伟
郭宇峰
赵红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09694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32858B/zh
Publication of CN1127328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328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328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328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9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databas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4Querying
    • G06F16/245Query process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Naviga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关于一种路径规划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路径规划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接收路径规划请求,路径规划请求用于请求规划起点和终点之间的路径;基于路径规划请求以及路径属性,获取n个目标途经点;基于起点,终点,以及n个目标途经点生成m条候选路径,m条候选路径中的每条候选路径经过至少一个目标途经点;通过目标用户账号对应的终端推送m条候选路径中的k条目标路径,m≥k≥1,且m、k为正整数。通过上述方法,在通过电子地图进行路径规划和展示的场景中,实现了终端基于起点和终点向用户推送的规划路径的多样化和个性化,使得推送给用户的路径有更大的可能经过用户想要经过的地点,从而提高路径推送效果。

Description

路径规划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路径规划技术领域,特别涉及路径规划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地图类应用程序的不断发展,如何为用户规划尽可能准确且丰富的路径规划,是各大电子地图服务商一直致力于解决的问题。
在相关技术中,通常在给定用户起终点的情况下,基于k-shortest寻路(K-最短路)算法基于权重进行算路,或者基于双向Dijkstra(双向迪杰斯特拉)算法,生成最短路径树,通过设定搜索阈值,确定多条线路。
然而,上述方案均只适用于小规模的路网模型,且仅依赖于起点和终点进行最短路径计算所获得的规划路径的较为单一,无法满足用户个性化的路径规划需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路径规划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可以实现路径规划的多样化以及个性化,该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路径规划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路径规划请求,所述路径规划请求用于请求规划起点和终点之间的路径;
基于所述路径规划请求以及路径属性,获取n个目标途经点;所述路径属性包括目标用户账号的用户属性,以及,从所述起点到所述终点的途经范围内的各个地点的途经点路径属性中的至少一种;n≥1,且n为整数;
基于所述起点,所述终点,以及所述n个目标途经点生成m条候选路径,所述m条候选路径中的每条候选路径经过至少一个所述目标途经点;
通过所述目标用户账号对应的终端推送所述m条候选路径中的k条目标路径,m≥k≥1,且m、k为正整数。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路径规划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展示路径规划界面;所述路径规划界面中包括起点输入区域和终点输入区域;
响应于接收到基于在所述路径规划界面输入的起点和终点对应的路径规划指令,在所述路径规划界面中展示至少一条路径;所述至少一条路径是基于所述起点,所述终点以及n个目标途经点生成的m条候选路径中满足指定条件的目标路径,所述n个目标途经点是基于所述起点,所述终点以及路径属性确定的,所述路径属性包括目标用户账号的用户属性,以及,从所述起点到所述终点的途经范围内的各个地点的途经点路径属性中的至少一种。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路径规划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路径规划请求,所述路径规划请求用于请求规划起点和终点之间的路径;
目标途经点获取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路径规划请求以及路径属性,获取n个目标途经点;所述路径属性包括目标用户账号的用户属性,以及,从所述起点到所述终点的途经范围内的各个地点的途经点路径属性中的至少一种;n≥1,且n为整数;
候选路径生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起点,所述终点,以及所述n个目标途经点生成m条候选路径,所述m条候选路径中的每条候选路径经过至少一个所述目标途经点;
目标路径推送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目标用户账号对应的终端推送所述m条候选路径中的k条目标路径,m≥k≥1,且m、k为正整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目标途经点获取模块基于所述路径规划请求以及路径属性,获取n个目标途经点之前,所述装置还包括:
路网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路网的路网数据;
路网网格获取模块,用于以指定单位面积对所述路网数据进行网格划分,获得至少两个路网网格;
所述目标途经点获取模块,包括:
目标路网网格确定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起点,所述终点以及所述路径属性,从所述至少两个路网网格中确定至少一个目标路网网格;
目标途经点获取子模块,用于从所述至少一个目标路网网格中获取所述n个目标途经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目标路网网格确定子模块,包括:
连线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起点和所述终点之间的连线;
目标路网网格获取单元,用于基于所述起点和所述终点之间的连线以及所述路径属性,从所述至少两个路网网格中获取至少一个所述目标路网网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目标路网网格获取单元,包括:
垂线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所述起点和所述终点之间的连线的在至少一个指定位置上的至少一条垂线;
目标路网网格获取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路径属性,从各个候选路网网格中获取至少一个所述目标路网网格;所述候选路网网格是指所述至少两个路网网格中,与所述至少一条垂线相交的路网网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一条垂线的长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起点与所述终点之间的连线的长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目标路网网格获取子单元,用于:
基于所述路径属性中的对应于所述各个候选路网网格的所述用户属性,从各个候选路网网格中获取至少一个所述目标路网网格;
和/或,
基于所述路径属性中对应于所述各个候选路网网格的所述途经点路径属性,从各个所述候选路网网格中获取至少一个所述目标路网网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目标途经点获取模块,包括:
途经点路径属性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第一目标路网网格中对应于各个候选途经点的路径属性;所述第一目标路网网格是所述至少一个目标路网网格中的一个;
目标途经点获取子模块,用于基于对应于各个候选途经点的路径属性,从所述第一目标路网网格中获取至少一个所述目标途经点;
其中,所述n个目标途经点是由所述至少一个目标路网网格对应的至少一个所述目标途经点组成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候选路径生成模块,包括:
途经点分组获取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n个目标途经点获得m个途经点分组,每个所述途经点分组中包含所述n个目标途经点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目标途经点,且每个所述途经点分组中包含的至少一个所述目标途经点来源于基于不同的所述垂线对应的所述目标路网网格;
候选路径生成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起点、所述m个途经点分组、以及所述终点,生成所述m个途经点分组分别对应的所述m条候选路径;所述候选路径依次经过所述起点、对应于所述途经点分组中的各个途经点、以及所述终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目标路径推送模块通过所述目标用户账号对应的终端推送所述m条候选路径中的k条目标路径之前,所述装置还包括:
目标路径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m条候选路径中符合指定条件的k条作为所述目标路径;
所述指定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种:
候选路径的路程长度小于从所述起点到所述终点的最小路程的长度的指定倍数;
基于指定移动速度按照所述候选路径从所述起点到达所述终点的时间小于指定时间阈值;所述指定时间阈值是指基于所述指定移动速度按照所述最小路程从所述起点到达所述终点的时间;
候选路径对应的合理性校验结果指示所述候选路径合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响应于所述指定条件包括所述候选路径对应的合理性校验结果指示所述候选路径合理,所述装置还包括:
校验点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校验点和第二校验点;所述第一校验点是在第一候选路径车流方向上与第一途经点之间的路程距离为第一距离的校验点,所述第二校验点是在所述第一候选路径非车流方向上与所述待第一途经点之间的路程距离为所述第一距离的校验点;所述第一途经点是确定所述第一候选路径的目标途经点,所述第一候选路径是所述m条候选路径中的任意一条;
最短距离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校验点与所述第二校验点之间的最短路径;
合理性确定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途经点处理所述最短路径上,确定所述第一候选路径合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目标路网网格获取单元,包括:
最小路程长度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所述起点到所述终点的最小路程长度;
第一目标路网网格获取子单元,用于响应于所述最小路程长度大于路程阈值,以第一地区等级为单位基于所述路径属性,从各个候选路网网格中获取至少一个所述目标路网网格;
第二目标路网网格获取子单元,用于响应于所述最小路程长度小于所述路程阈值,以第二地区等级为单位基于所述路径属性,从各个候选路网网格中获取至少一个所述目标路网网格。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路径规划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界面展示模块,用于展示路径规划界面;所述路径规划界面中包括起点输入区域和终点输入区域;
路径展示模块,用于响应于接收到基于在所述路径规划界面输入的起点和终点对应的路径规划指令,在所述路径规划界面中展示至少一条路径;所述至少一条路径是基于所述起点,所述终点以及n个目标途经点生成的m条候选路径中满足指定条件的目标路径,所述n个目标途经点是基于所述起点,所述终点以及路径属性确定的,所述路径属性包括目标用户账号的用户属性,以及,从所述起点到所述终点的途经范围内的各个地点的途经点路径属性中的至少一种。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由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所述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段程序、所述代码集或指令集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上述路径规划方法。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上述路径规划方法。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指令,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指令,使得该计算机设备执行上述各种可选实现方式中提供的路径规划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基于接收到的路径规划请求中的起点和终点,以及n个目标途经点生成m条候选路径,其中,n个目标途经点是基于用于反映用户历史移动轨迹的用户属性和/或各个地点的途经点路径属性确定的,进而通过目标用户账户对应的终端向用户推送m条候选路径中的k条目标路径,使得在通过电子地图进行路径规划和展示的场景中,终端基于起点和终点向用户推送的规划路径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进而使得推送给用户的路径有更大的可能经过用户想要经过的地点,从而提高路径推送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子地图应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路径规划方法的流程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路径规划方法的流程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路网网格划分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生成候选路径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生成候选路径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途经点分组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路径合理性检验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路径规划方法的流程图;
图11示出了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路径规划装置的方框图;
图12示出了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路径规划装置的方框图;
图1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计算机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1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计算机设备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应当理解的是,在本文中提及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路径规划方法,可以提高路径规划的准确性和路径规划效率。为了便于理解,下面对本申请涉及的几个名词进行解释。
1)路网数据
路网数据是指与地理和空间分布有关的、且用于反映现实世界中的地理空间实体及其变化的数据。路网数据通常带有空间坐标,比如,路网数据包含地理空间实体的几何位置信息、空间形态信息、空间关系信息以及属性语义信息等。
在本申请中,路网数据可以包括某一区域内的实际道路网中,各条道路的道路数据。其中,每条道路数据可以包括对应道路的坐标(经纬度)、拓扑结构(对应的路口模型、道路等级、道路模型、道路方向等等)以及道路名称等等。
2)CH(Contraction Hierarchies,收缩层次)算法
CH算法是最短路径算法中的一种,其思路为预处理生成一个多层的结构,每个点都处在单独的一层。事先对点进行优先级排序,点的优先级高低由相关人员指定,根据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选点进行收缩,其中收缩是指,假设拿掉目标点,判断是否会影响图中点对之间的最短路程(Shorstest Path),因此只需要确定与目标点邻接的级别比目标点的级别高的点的两两点对之间的Shorstest Path是否经过目标点,如果经过的话,就在这个点对之间加上一条边存储它们的Shorstest Path,这条边叫做shortcut。
CH采用双向Dijkstra,并且搜索的时候只能级别低的往级别高的搜索,两边相碰之后,就保存路径。如果某个点A的两个邻接点B,C的级别都比A低,而且BC之间的最短路径经过A的话,是不需要在BC之间加shorcut的,直接通过双向Dijkstra可以搜索出来。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时候出的一种电子地图应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系统包括:服务器110以及终端120。
其中,该服务器110可以是独立的物理服务器,也可以是多个物理服务器构成的服务器集群或者分布式系统,还可以是提供云服务、云数据库、云计算、云函数、云存储、网络服务、云通信、中间件服务、域名服务、安全服务、CDN(Content Delivery Network,内容分发网络)、以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平台等基础云计算服务的云服务器。
终端120可以是具有网络连接功能以及界面展示功能的终端设备,比如,终端120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智能眼镜、智能手表、智能电视、MP3播放器(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 Audio Layer III,动态影像专家压缩标准音频层面3)、MP4(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 Audio Layer IV,动态影像专家压缩标准音频层面4)播放器、膝上型便携计算机和台式计算机等等。其中,本申请对视频播放系统中的终端和服务器的数量不进行限制。
请参考图2,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终端包括主板131、外部输出/输入设备132、存储器133、外部接口134、电容触控系统135以及电源136。
其中,主板131中集成有处理器和控制器等处理元件。
外部输出/输入设备132可以包括显示组件(比如显示屏)、声音播放组件(比如扬声器)、声音采集组件(比如麦克风)以及各类按键等。
存储器133中存储有程序代码和数据。
外部接口134可以包括耳机接口、充电接口以及数据接口等。
电容触控系统135可以集成在外部输出/输入设备132的显示组件或者按键中,电容触控系统135用于检测用户在显示组件或者按键上执行的触控操作。
电源136用于对终端中的其它各个部件进行供电。
终端120与服务器110之间通过通信网络相连。可选的,该通信网络是有线网络或无线网络。
可选的,该系统还可以包括管理设备(图1未示出),该管理设备与服务器110之间通过通信网络相连。可选的,通信网络是有线网络或无线网络。
可选的,上述的无线网络或有线网络使用标准通信技术和/或协议。网络通常为因特网、但也可以是任何网络,包括但不限于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城域网(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MAN)、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WAN)、移动、有线或者无线网络、专用网络或者虚拟专用网络的任何组合。在一些实施例中,使用包括超文本标记语言(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HTML)、可扩展标记语言(Extensible MarkupLanguage,XML)等的技术和/或格式来代表通过网络交换的数据。此外还可以使用诸如安全套接字层(Secure Socket Layer,SSL)、传输层安全(Transport Layer Security,TLS)、虚拟专用网络(Virtual Private Network,VPN)、网际协议安全(Internet ProtocolSecurity,IPsec)等常规加密技术来加密所有或者一些链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使用定制和/或专用数据通信技术取代或者补充上述数据通信技术。
图3示出了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路径规划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由终端执行,也可以由服务器执行,也可以由终端和服务器交互执行,其中,上述终端和服务器可以实现为如图1所示的电子地图应用系统中的终端120和服务器110,如图3所示,该路径规划方法包括:
步骤310,接收路径规划请求,该路径规划请求用于请求规划起点和终点之间的路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路径规划请求可以是用户基于目标用户账号对应的终端输入的起点和终点生成的路径规划请求,用以请求终端或者服务器规划起点到终点之间的路径。示意性的,目标用户账号对应的终端将该路径规划请求发送给服务器,以使得服务器可以根据该路径规划请求计算出对应的路径规划结果。
步骤320,基于路径规划请求以及路径属性,获取n个目标途经点;该路径属性包括目标用户账号的用户属性,以及,从起点到终点的途经范围内的各个地点的途经点路径属性中的至少一种;n≥1,且n为整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用户账号的用户属性是基于用户账号对应的历史移动轨迹确定的,用以指示目标终端对应的用户是否经过指定路径或指定地点,以指定路径为例,用户曾经经过街道A,未到达过街道B,那么用户账号的用户属性则指示用户到达过街道A,未到达过街道B,比如,以0表示用户未到达过该街道,以1表示用户到达过该街道,则用户属性中街道A对应为1,街道B对应为0;用户账号的用户属性还用于指示目标终端对应的用户经过指定路径的次数,比如,用户曾经经过街道A5次,曾经经过街道C1次,那么用户属性中街道A对应为5,街道C对应为1。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用户账号的用户属性是基于指定时间区间内,用户账号对应的历史移动轨迹确定的,该指定时间区间可以是一年、一个季度、一个月等等,以该指定时间区间为一年为例,该用户账号的用户属性是基于一年内用户账号是否经过指定路径以及经过指定路径的次数生成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用户账号的用户属性还可以根据用户的路程搜索记录以及用户的地点访问记录获取,比如,用户从为去过南京,但其进行过终点为南京的相关路线,或者,访问过关于南京的游记等内容,则在获取用户属性时,可以将南京设置为用户的期望,或者加大南京的权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从起点到终点的途经范围可以是指基于起点和终点确定的指定范围,比如,基于包含起点和终点的边围成的指定大小的形状,在该指定大小的形状范围内进行目标途经点的确认,示意性的,该指定大小的形状可以是以起点和终点的连线为直径的圆形,或者,该指定大小的形状可以是以起点和终点的连线为对角线的四边形等等。
其中,地点的途经点路径属性可以是指该地点对应的路段热度,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车流量或者人流量的大小反映地点对应的路段热度,示意性的,将车流量或者人流量划分为不同的阶段,以车流量为例,将车流量大于第一车流量阈值的地点标注为第一地点,将车流量大于第二车流量阈值小于第一车流量阈值的地点标注为第二地点,将车流量小于第二车流量阈值的地点标注为第三地点。可选的,该地点的途经点路径属性用以指示该地点对应的车流量数值,或者,该地点的途经点路径属性可以指示该地点的车流量所处的阶段,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对车流量阈值的设定以及对车流量的阶段划分仅为示意性的,本申请对此不进行限制,相关人员可以基于实际需求对车流量进行不同的划分,设置的车流量阈值越多,对车流量进行阶段划分的精度越大。
步骤330,基于起点,终点,以及n个目标途经点生成m条候选路径,该m条候选路径中的每条候选路径经过至少一个目标途经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m条候选路径中存在候选路径A经过一个目标途经点,即该候选路径A是由从起点到目标途经点,和由目标途经点到终点两个阶段的路径拼接生成的;或者,m条候选路径中存在候选路径B经过至少两个目标途经点,以该候选路径B经过两个目标途经点为例,该候选路径B是有从起点到目标途经点1,由目标途经点1到目标途经点2以及由目标途经点2到终点三个阶段的路径拼接生成。
响应于m条候选路径中的每条候选路径经过一个目标途经点,m=n;
响应于m条候选路径中的每条候选路径经过至少两个目标途经点,m>n,或m<n,在上述情况下,不同候选路径中经过的至少两个目标途经点可以存在重合,比如,候选路径B经过目标途经点1与目标途经点2,候选路径C可以经过目标途经点2和目标途经点3。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各个节点之间的路程距离为两者之间的最短路程距离,各个节点包括起点,终点以及各个目标途经点;示意性的,起点与目标途经点1之间存在两条可选的路径,在进行路径规划时,获取两条可选的路径中路程长度最短的一条为起点到目标途经点1之间的路径。
步骤340,通过目标用户账号对应的终端推送m条候选路径中的k条目标路径,m≥k≥1,且m、k为正整数。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路径规划方法,通过基于接收到的路径规划请求中的起点和终点,以及n个目标途经点生成m条候选路径,其中,n个目标途经点是基于用于反映用户历史移动轨迹的用户属性和/或各个地点的途经点路径属性确定的,进而通过目标用户账户对应的终端向用户推送m条候选路径中的k条目标路径,使得在电子地图进行路径规划的场景中,终端基于起点和终点向用户推送的规划路径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进而使得推送给用户的路径有更大的可能经过用户想要经过的地点,从而提高路径推送效果。
以该路径规划方法是由服务器执行的为例,图4示出了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路径规划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由服务器执行,其中,上述服务器可以实现为如图1所示的电子地图应用系统中的服务器110,如图4所示,该路径规划方法包括:
步骤410,接收路径规划请求,该路径规划请求用于请求规划起点和终点之间的路径。
终端接收到用户基于终端显示界面输入的起点信息和终点信息,并基于该起点信息和终点信息生成路径规划请求;将该路径规划请求发送给服务器,以使得服务器基于接收到的路径规划请求进行路径规划。
步骤420,获取路网的路网数据。
路网数据是指与地理和空间分布有关的、且用于反映显示世界中的地理空间实体及其变化的数据。不同的路网数据提供商提供的路网数据可能不同;上述路网数据可以由服务器从路网数据对应的数据库中读取获得,或者,该路网数据也可以由相关人员通过数据导入工具导入到服务器中,并由服务器进行本地读取,本申请对获取路网数据的方式不进行限制。
步骤430,以指定单位面积对路网数据进行网格划分,获得至少两个路网网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将路网数据划分为M*N个大小固定的网格,即M*N为单位面积,M和N均为正数。图5示出了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路网网格划分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在指定的地图显示比例下,对路网数据进行划分,每个路网网格对应所包含的区域是固定的,比如,对于路网网格510而言,其对应于建筑520及其周围的道路,那么即使对地图显示比例进行调节,路网网格510始终对应于建筑520及其周围的道路。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420与步骤430中进行路网网格划分的步骤可以在步骤410之前执行,或者,可以与步骤410同步执行,或者,也可以在步骤410执行之后执行,本申请对此不进行限制。
步骤440,基于起点,终点以及路径属性,从至少两个路网网格中确定至少一个目标路网网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过程可以实现为,获取起点和终点之间的连线;
基于起点和终点之间的连线以及路径属性,从至少两个路网网格中获取至少一个目标路网网格。
其中,起点和终点之间的连线是指将起点和终点进行直线连接所获得的连线。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获取起点和终点之间的连线的在至少一个指定位置上的至少一条垂线;
基于路径属性,从各个候选路网网格中获取至少一个目标路网网格;该候选路网网格是指至少两个路网网格中,与至少一条垂线相交的路网网格。
其中,起点和终点之间的连线的至少一个指定位置可以是起点和终点之间的连线的中点,此时获得的至少一条垂线,即为起点和终点之间的连线的中垂线;或者,该至少一个指定位置也可以是起点和终点之间连的三等分点,即三分之一点和三分之二点,此时获得的至少一条垂线,即为起点和终点之间的连线在三分之一点处的垂线,以及在三分之二点处的垂线;基于在起点和终点之间的连线上确定的指定位置和指定位置的数量不同,确认的垂线的位置和垂线的数量也不通,进而影响到垂线经过的路网网格的位置和数量,即影响到获取到的候选路网网格的数量;其中,基于起点和终点的连线获取的垂线的数量越多,获取到的目候选路网网格的数量也就越多,获得的目标途经点的数量也就越多。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对获取的指定位置,以及获取的指定位置的数量的说明仅为示意性的,本申请对获取的指定位置,以及获取的指定位置的数量不进行限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至少一条垂线的长度小于或者等于起点与终点之间的连线的长度。
基于路径属性,从上述基于至少一条垂线确定的至少两个候选路网网格中获取至少一个目标路网网格,即对基于垂线确定的候选路网网格基于路径属性进行筛选,从中筛选出满足指定条件的目标路网网格,其中,目标路网网格的数量小于或者等于候选路网网格的数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基于路径属性,从各个候选路网网格中获取至少一个目标路网网格实现为:
基于路径属性中的对应于各个候选路网网格的用户属性,从各个候选路网网格中获取至少一个目标路网网格;
和/或,
基于路径属性中对应于各个候选路网网格的途经点路径属性,从各个候选路网网格中获取至少一个目标路网网格。
在获取目标路网网格时,基于路径属性中对应于路网网格的路径属性对目标路网网格进行获取;其中,对应于路网网格的路径属性包括对应于路网网格的用户属性以及对应于路网网格的途经点属性。对应于路网网格的用户属性用以指示用户是否到达过该路网网格,以及到达过该路网网格的次数;对应于路网网格的途经点属性,用以表示该路网网格的指定流量数据,比如车流量、人流量等。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设置目标路网网格阈值,在基于用户属性获取目标路网网格情况下,可以先基于该目标用户账号对应的用户是否到达过某一候选路网网格,对各个候选路网网格进行初步筛选,若初步筛选所得的第一候选路网网格的数量达到目标路网网格阈值,则将初步筛选获得的第一候选路网网格获取为目标路网网格;若初步筛选所得的第一候选路网网格的数量大于该目标路网网格阈值,则基于用户属性中指示的目标用户账号对应的用户经过各个第一候选路网网格的经过次数,对经过第一候选路网网格进行二次筛选,比如,按照用户经过各个第一候选路网网格的经过次数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序,将排名在目标路网网格阈值范围内的第一候选路网网格,获取为目标路网网格。示意性的,设定的目标路网网格的数量为20个,若初步筛选获得的第一候选路网网格的数量为30个,则对这30个第一候选路网网格进行二次筛选,即按照用户去过这30个第一候选路网网格的次数进行排序,获取排在前20位的第一候选路网网格为目标路网网格。
或者,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基于用户属性中指示的目标用户账号对应的用户经过各个候选路网网格的经过次数,获取各个候选路网网格中,对应的经过次数大于数量阈值的候选路网网格为目标路网网格,比如,设置的数量阈值为4,那么,将各个候选路网网格中用户经过次数大于4的候选路网网格获取为目标路网网格。
或者,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基于路径属性中对应于各个候选路网网格的途经点路径属性,从各个候选路网网格中获取至少一个目标路网网格。
其中,路径属性中对应于各个候选路网网格的途经点路径属性用以指示该候选路网网格对应的车流量或者人流量的多少,候选路网网格的途经点路径属性用以指示候选路网网格的热度,其中,人流量或者车流量越大,该候选路网网格的热度越高,人流量或者车流量越少,该候选路网网格的热度越低。
示意性的,基于各个候选路网网格的途经点路径属性,从各个候选路网网格中获取至少一个目标路网网格实现为,设置指定流量阈值,响应于第二候选路网网格对应的途经点路径属性指示的指定类型流量大于指定流量阈值,确定该第二候选路网网格为目标路网网格;响应于第二候选路网网格对应的途经点路径属性指示的指定类型流量小于指定流量阈值,确定该第二候选路网网格为非目标路网网格;该指定流量阈值包括车流量阈值以及人流量阈值中的一种,对应的,该指定类型流量包括车流量和人流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可以先基于各个候选路网网格的途经点路径属性指示的指定类型流量,对各个候选路网网格进行分类,获得至少两组分类结果,在获取目标路网网格时,获取至少两组分类结果中处于指定分组中的候选路网网格为目标路网网格。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基于对应于各个候选路网网格的用户属性以及对应于各个候选路网网格的途经点路径属性获取目标路网网格的方法可以进行组合使用,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目标路网网格获取需求,本申请对上述获取目标路网网格的方法的组合方式以及组合数量不进行限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获取目标路网网格时,还可以基于起终点之间的路线长度对候选路网网格进行筛选,示意性的,获取起点到终点的最小路程长度;
响应于最小路程长度大于路程阈值,以第一地区等级为单位基于路径属性,从各个候选路网网格中获取至少一个目标路网网格;
响应于最小路程长度小于路程阈值,以第二地区等级为单位基于路径属性,从各个候选路网网格中获取至少一个目标路网网格。
可选的,该第一地区等级大于该第二地区等级。
比如,路径规划请求指示规划从北京到广州的路径,那么在进行目标路网网格筛选时,可以先以省市为单位对基于垂线确定的候选路网网格进行筛选,之后再根据筛选过的候选路网网格,基于路径属性,获取至少一个目标路网网格,示意性的,以省市为单位对候选路网网格进行筛选时,筛选出其中人口密度大于人口密度阈值的省市对应的候选路网网格;而路径规划请求指示规划从市区到城郊的路径时,在进行目标路网网格筛选时,则可以先以乡镇为单位对基于垂线确定的候选路网网格进行筛选,之后再根据筛选过的候选路网网格,基于路径属性,获取至少一个目标路网网格。
步骤450,从至少一个目标路网网格中获取n个目标途经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获取第一目标路网网格中对应于各个候选途经点的路径属性;该第一目标路网网格是至少一个目标路网网格中的一个;
基于对应于各个候选途经点的路径属性,从第一目标路网网格中获取至少一个目标途经点;
其中,n个目标途经点是由至少一个目标路网网格对应的至少一个目标途经点组成的。
在获取目标途经点时,基于路径属性中对应与途经点的路径属性对目标途经点进行获取,其中,对应于途经点的路径属性包括对应于途经点的用户属性以及对应于途经点的途经点属性。对应于途经点的用户属性用以指示用户是否到达过该途经点对应的路段,以及经过该途经点对应的路段的次数;对应于途经点的途经点属性,用以表示该途经点对应的路段的指定流量数据,比如车流量、人流量等。
以获取第一目标路网网格中的目标途经点为例,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设置目标途经点阈值,在基于用户属性获取目标途经点情况下,可以先基于该目标用户账号对应的用户是否到达过某一候选途经点,该候选途经点是指第一目标路网网格内的途经点;对各个候选途经点进行初步筛选,若初步筛选所得的第一候选途经点的数量达到目标途经点阈值,则将初步筛选获得的第一候选途经点获取为目标途经点;若初步筛选所得的第一候选途经点的数量大于该目标途经点阈值,则基于用户属性中指示的目标用户账号对应的用户经过各个第一候选途经点的经过次数,对经过第一候选途经点进行二次筛选,比如,按照用户经过各个第一候选途经点的经过次数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序,将排名在目标途经点阈值范围内的第一候选途经点,获取为目标途经点。示意性的,设定的目标途经点的数量为2个,若初步筛选获得的第一候选途经点的数量为5个,则对这5个第一候选途经点进行二次筛选,即按照用户去过这5个第一候选途经点的次数进行排序,获取排在前2位的第一候选途经点为目标途经点。
或者,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基于用户属性中指示的目标用户账号对应的用户经过各个候选途经点的经过次数,获取各个候选途经点中,对应的经过次数大于数量阈值的候选途经点为目标途经点,比如,设置的数量阈值为4,那么,将各个候选途经点中用户经过次数大于4的候选途经点获取为目标途经点。
或者,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基于路径属性中对应于各个候选途经点的途经点路径属性,从各个候选途经点中获取至少一个目标途经点。
其中,路径属性中对应于各个候选途经点的途经点路径属性用以指示该候选途经点对应的车流量或者人流量的多少,候选途经点的途经点路径属性用以指示候选途经点的热度,其中,人流量或者车流量越大,该候选途经点的热度越高,人流量或者车流量越少,该候选途经点的热度越低。
示意性的,基于各个候选途经点的途经点路径属性,从各个候选途经点中获取至少一个目标途经点实现为,设置指定流量阈值,响应于第二候选途经点对应的途经点路径属性指示的指定类型流量大于指定流量阈值,确定该第二候选途经点为目标途经点;响应于第二候选途经点对应的途经点路径属性指示的指定类型流量小于指定流量阈值,确定该第二候选途经点为非目标途经点;该指定流量阈值包括车流量阈值以及人流量阈值中的一种,对应的,该指定类型流量包括车流量和人流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可以先基于各个候选途经点的途经点路径属性指示的指定类型流量,对各个候选途经点进行分类,获得至少两组分类结果,在获取目标途经点时,获取至少两组分类结果中处于指定分组中的候选途经点为目标途经点。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基于对应于各个候选途经点的用户属性以及对应于各个候选途经点的途经点路径属性获取目标途经点的方法可以进行组合使用,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目标途经点获取需求,本申请对上述获取目标途经点的方法的组合方式以及组合数量不进行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n个目标途经点是至少一个目标路网网格中对应的至少一个目标途经点组成的;确定至少一个目标路网网格中对应的至少一个目标途经点的步骤可以同步执行。
步骤460,基于起点,终点,以及n个目标途经点生成m条候选路径,该m条候选路径中的每条候选路径经过至少一个目标途经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基于n个目标途经点获得m个途经点分组,每个途经点分组中包含n个目标途经点中的至少一个目标途经点,且每个途经点分组中包含的至少一个目标途经点来源于基于不同的垂线对应的目标路网网格;
基于起点、m个途经点分组、以及终点,生成m个途经点分组分别对应的m条候选路径;该候选路径依次经过起点、对应于途经点分组中的各个途经点、以及终点。
以第一途经点分组中包含一个途经点为例,图6示出了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生成候选路径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在生成候选路径时,连接起点611与终点613,做基于两者之间连线的垂线,获取到目标网格区域610,从该目标网格区域610中获取到目标途经点612,基于起点611与目标途经点612进行最短路径规划,获得第一候选子路径620,基于目标途经点612与终点613进行最短路径规划,获得第二候选子路径630,对第一候选子路径620与第二候选子路径630进行拼接,获得该候选路径。
以第二途经点分组中包含两个途经点为例,图7示出了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生成候选路径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基于起点711,第二分组中包含的目标途经点712,目标途经点713,以及终点714生成候选路径,在生成该候选路径时,基于起点711与目标途经点712进行最短路径规划,获得第一候选子路径720,基于目标途经点712与目标途经点713进行最短路径规划,获得第二候选子路径730,基于目标途经点713与终点714进行最短路径规划,获得第三候选子路径740,对第一候选子路径720,第二候选子路径730以及第三候选子路径740进行拼接,获得该候选路径。
由于本申请中的目标途经点是从基于不同的垂线对应的目标路网网格中获取的,因此,存在基于同一垂线确定的目标途经点位于垂直于起点与终点连线的方向的情况,若基于同一垂线上的目标途经点进行路径规划,则会出现绕路的情况,因此,在进行途经点分组时,通过将来源于不同垂线对应的路网网格的目标途经点分为一组,可以保证生成的候选路径的整体方向是由起点指向终点的,而不会出现明显绕路的情况。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同一个目标途经点可以被划分到不同的途经点分组中,图8示出了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途经点分组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图8中的目标途经点810是基于起点与终点连线的三分之一点对应的垂线获取的,目标途经点820以及目标途经点830是基于起点与终点连线的三分之二点对应的垂线获取的,在进行路径规划时,可以基于起点840,目标途经点810,目标途经点820以及终点850生成候选路径1,也可以基于起点840,目标途经点810,目标途经点830以及终点850生成候选路径2,在上述路径划分过程中,目标途经点810与目标途经点820组成第一途经点分组,目标途经点810与目标途经点830组成第二途经点分组,其中目标途经点810被划分到不同的途经点分组,重复使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由于本申请中涉及1对多以及多对1的最短路径计算,为了提高最短路径计算效率,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CH算法与受限PHAST(RPHAST)算法进行最短路径计算,其中,基于CH算法编译收缩得到底层使用的CH图结构,基于RPHAST算法在CH图结构上进行路线查询,从而实现1对多以及多对1的批量最短路径计算。
其中,CH算法是一种优化的加速方法,可以利用代表道路网络的图的特性。通过在预处理阶段创建“shortcuts”来实现提速,然后在最短路径查询中使用这些“shortcuts”来跳过“不重要的”顶点。“shortcuts”可用于保存两个重要路口之间预先计算的距离,从而在进行最短路径计算时,算法无需在查询时考虑这些路口之间的完整路径。它通过节点收缩的思想对地图路网进行分层,实现了毫秒级的超大规模路网的路由规划。
而RPHAST算法适用于批量算路,该算法扩展了PHAST算法,RPHAST在预处理阶段为所有顶点分配等级,并且建立向上(G↑)和向下(G↓)图。在目标选择阶段,一旦知道T,它仅从收缩层次中提取计算从任何源s∈V到所有目标T的距离所需的信息,创建一个受限的向下图
Figure GDA0003589376010000191
在查询阶段,使用
Figure GDA0003589376010000192
从源进行反向搜索,使用G↑从源进行正向搜索。
步骤470,通过目标用户账号对应的终端推送m条候选路径中的k条目标路径,m≥k≥1,且m、k为正整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需要从m条候选路径中获取k条目标路径,该过程实现为:
获取m条候选路径中符合指定条件的k条作为目标路径;
该指定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种:
候选路径的路程长度小于从起点到终点的最小路程的长度的指定倍数;
基于指定移动速度按照候选路径从起点到达终点的时间小于指定时间阈值;该指定时间阈值是指基于指定移动速度按照最小路程从起点到达终点的时间;
候选路径对应的合理性校验结果指示候选路径合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为避免途经点到起终点之间的连线的距离较远,发生明显绕路的情况,在对候选路径进行筛选时,可以通过设置途经点距离阈值的方式对途经点到起终点之间的连线的距离进行限制,确定基于小于途经点距离阈值的途经点生成的候选路径为目标路径。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几种从候选路径中确定目标路径的方法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结合使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指定条件包括候选路径对应的合理性校验结果指示候选路径合理时,需要对候选路径进行合理性校验,该过程包括:
获取第一校验点和第二校验点;该第一校验点是在第一候选路径车流方向上与第一途经点之间的路程距离为第一距离的校验点,该第二校验点是在第一候选路径非车流方向上与待第一途经点之间的路程距离为第一距离的校验点;该第一途经点是确定第一候选路径的目标途经点,该第一候选路径是m条候选路径中的任意一条;
获取第一校验点与第二校验点之间的最短路径;
响应于第一途经点处理最短路径上,确定第一候选路径合理。
上述校验过程可以实现为T-test检查,即获取到经过途经点v的第一候选路径时,通过设定一个参数T(即第一距离)代表检测长度,图9示出了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路径合理性检验的示意图,如图9所示,分别令P1和P2代表s-v的子路线和v-t的子路线,其中s表示起点,t表示终点。在路线P1上获取x为距离v至少有T距离的第一校验点,在路线P2上获取y为距离v至少有T距离的第二校验点,使用x和y进行最短路线规划,若v处于基于x和y进行最短路线规划获得的最短路径上,则确定该第一候选路合理,若v不处于基于x和y进行最短路线规划获得的最短路径上,则确定该第一候选路不合理,如图9所示的经过途经点v的第一候选路径910的路径规划不合理,而经过途经点v’的第一候选路径920的路径规划合理,因此,可以将第一候选路径920获取为目标候选路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考虑到终端显示目标候选路径的美观性,在对k条目标路径进行显示时,可以进一步进行筛选,比如,选择目标路径长度最短的前a条路径进行显示,或者选择基于指定移动速度按照目标路径从起点到终点所需时间最短的前a条路径进行显示等等。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路径规划方法,通过基于接收到的路径规划请求中的起点和终点,以及n个目标途经点生成m条候选路径,其中,n个目标途经点是基于用于反映用户历史移动轨迹的用户属性和/或各个候选途经点的途经点路径属性确定的,进而通过目标用户账户对应的终端向用户推送m条候选路径中的k条目标路径,使得在电子地图进行路径规划的场景中,终端基于起点和终点向用户推送的规划路径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进而使得推送给用户的路径有更大的可能经过用户想要经过的地点,从而提高路径推送效果。
同时,基于划分路网网格的形式确定路网网格,并进一步确定目标途经点,减少了在获取目标途经点时所需的计算量,提高了路径规划的效率和准确率。
图10示出了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路径规划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由终端执行,其中,上述终端可以实现为如图1所示的电子地图应用系统中的终端120,如图10所示,该路径规划方法包括:
步骤1010,展示路径规划界面;该路径规划界面中包括起点输入区域和终点输入区域;
步骤1020,响应于接收到基于在路径规划界面输入的起点和终点对应的路径规划指令,在路径规划界面中展示至少一条路径;该至少一条路径是基于起点,终点以及n个目标途经点生成的m条候选路径中满足指定条件的目标路径,n个目标途经点是基于起点,终点以及路径属性确定的,该路径属性包括目标用户账号的用户属性,以及,从起点到终点的途经范围内的各个地点的途经点路径属性中的至少一种。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路径规划方法,通过基于接收到的路径规划请求中的起点和终点,以及目标途经点生成m条候选路径,其中,n个目标途经点是基于用于反映用户历史移动轨迹的用户属性和/或各个候选途经点的途经点路径属性确定的,进而通过目标用户账户对应的终端向用户推送m条候选路径中的满足指定条件的至少一条目标路径,使得在电子地图进行路径规划的场景中,终端基于起点和终点向用户推送的规划路径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进而使得推送给用户的路径有更大的可能经过用户想要经过的地点,从而提高路径推送效果。
图11示出了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路径规划装置的方框图,该路径规划装置包括:
请求接收模块1110,用于接收路径规划请求,所述路径规划请求用于请求规划起点和终点之间的路径;
目标途经点获取模块1120,用于基于所述路径规划请求以及路径属性,获取n个目标途经点;所述路径属性包括目标用户账号的用户属性,以及,从所述起点到所述终点的途经范围内的各个地点的途经点路径属性中的至少一种;n≥1,且n为整数;
候选路径生成模块1130,用于基于所述起点,所述终点,以及所述n个目标途经点生成m条候选路径,所述m条候选路径中的每条候选路径经过至少一个所述目标途经点;
目标路径推送模块1140,用于通过所述目标用户账号对应的终端推送所述m条候选路径中的k条目标路径,m≥k≥1,且m、k为正整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目标途经点获取模块1120基于所述路径规划请求以及路径属性,获取n个目标途经点之前,所述装置还包括:
路网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路网的路网数据;
路网网格获取模块,用于以指定单位面积对所述路网数据进行网格划分,获得至少两个路网网格;
所述目标途经点获取模块1120,包括:
目标路网网格确定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起点,所述终点以及所述路径属性,从所述至少两个路网网格中确定至少一个目标路网网格;
目标途经点获取子模块,用于从所述至少一个目标路网网格中获取所述n个目标途经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目标路网网格确定子模块,包括:
连线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起点和所述终点之间的连线;
目标路网网格获取单元,用于基于所述起点和所述终点之间的连线以及所述路径属性,从所述至少两个路网网格中获取至少一个所述目标路网网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目标路网网格获取单元,包括:
垂线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所述起点和所述终点之间的连线的在至少一个指定位置上的至少一条垂线;
目标路网网格获取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路径属性,从各个候选路网网格中获取至少一个所述目标路网网格;所述候选路网网格是指所述至少两个路网网格中,与所述至少一条垂线相交的路网网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一条垂线的长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起点与所述终点之间的连线的长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目标路网网格获取子单元,用于:
基于所述路径属性中的对应于所述各个候选路网网格的所述用户属性,从各个候选路网网格中获取至少一个所述目标路网网格;
和/或,
基于所述路径属性中对应于所述各个候选路网网格的所述途经点路径属性,从各个所述候选路网网格中获取至少一个所述目标路网网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目标途经点获取模块,包括:
途经点路径属性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第一目标路网网格中对应于各个候选途经点的路径属性;所述第一目标路网网格是所述至少一个目标路网网格中的一个;
目标途经点获取子模块,用于基于对应于各个候选途经点的路径属性,从所述第一目标路网网格中获取至少一个所述目标途经点;
其中,所述n个目标途经点是由所述至少一个目标路网网格对应的至少一个所述目标途经点组成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候选路径生成模块1130,包括:
途经点分组获取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n个目标途经点获得m个途经点分组,每个所述途经点分组中包含所述n个目标途经点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目标途经点,且每个所述途经点分组中包含的至少一个所述目标途经点来源于基于不同的所述垂线对应的所述目标路网网格;
候选路径生成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起点、所述m个途经点分组、以及所述终点,生成所述m个途经点分组分别对应的所述m条候选路径;所述候选路径依次经过所述起点、对应于所述途经点分组中的各个途经点、以及所述终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目标路径推送模块1140通过所述目标用户账号对应的终端推送所述m条候选路径中的k条目标路径之前,所述装置还包括:
目标路径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m条候选路径中符合指定条件的k条作为所述目标路径;
所述指定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种:
候选路径的路程长度小于从所述起点到所述终点的最小路程的长度的指定倍数;
基于指定移动速度按照所述候选路径从所述起点到达所述终点的时间小于指定时间阈值;所述指定时间阈值是指基于所述指定移动速度按照所述最小路程从所述起点到达所述终点的时间;
候选路径对应的合理性校验结果指示所述候选路径合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响应于所述指定条件包括所述候选路径对应的合理性校验结果指示所述候选路径合理,所述装置还包括:
校验点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校验点和第二校验点;所述第一校验点是在第一候选路径车流方向上与第一途经点之间的路程距离为第一距离的校验点,所述第二校验点是在所述第一候选路径非车流方向上与所述待第一途经点之间的路程距离为所述第一距离的校验点;所述第一途经点是确定所述第一候选路径的目标途经点,所述第一候选路径是所述m条候选路径中的任意一条;
最短距离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校验点与所述第二校验点之间的最短路径;
合理性确定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途经点处理所述最短路径上,确定所述第一候选路径合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目标路网网格获取单元,包括:
最小路程长度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所述起点到所述终点的最小路程长度;
第一目标路网网格获取子单元,用于响应于所述最小路程长度大于路程阈值,以第一地区等级为单位基于所述路径属性,从各个候选路网网格中获取至少一个所述目标路网网格;
第二目标路网网格获取子单元,用于响应于所述最小路程长度小于所述路程阈值,以第二地区等级为单位基于所述路径属性,从各个候选路网网格中获取至少一个所述目标路网网格。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路径规划方法,通过基于接收到的路径规划请求中的起点和终点,以及n个目标途经点生成m条候选路径,其中,n个目标途经点是基于用于反映用户历史移动轨迹的用户属性和/或各个候选途经点的途经点路径属性确定的,进而通过目标用户账户对应的终端向用户推送m条候选路径中的k条目标路径,使得在电子地图进行路径规划的场景中,终端基于起点和终点向用户推送的规划路径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进而使得推送给用户的路径有更大的可能经过用户想要经过的地点,从而提高路径推送效果。
同时,基于划分路网网格的形式确定路网网格,并进一步确定目标途经点,减少了在获取目标途经点时所需的计算量,提高了路径规划的效率和准确率。
图12示出了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路径规划装置的方框图,该装置可以应用于终端中,其中,上述终端可以实现为如图1所示的电子地图应用系统中的终端120,如图12所示,该路径规划装置包括:
界面展示模块1210,用于展示路径规划界面;所述路径规划界面中包括起点输入区域和终点输入区域;
路径展示模块1220,用于响应于接收到基于在所述路径规划界面输入的起点和终点对应的路径规划指令,在所述路径规划界面中展示至少一条路径;所述至少一条路径是基于所述起点,所述终点以及n个目标途经点生成的m条候选路径中满足指定条件的目标路径,所述n个目标途经点是基于所述起点,所述终点以及路径属性确定的,所述路径属性包括目标用户账号的用户属性,以及,从所述起点到所述终点的途经范围内的各个地点的途经点路径属性中的至少一种。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路径规划装置,应用于终端中,通过基于接收到的路径规划请求中的起点和终点,以及目标途经点生成m条候选路径,其中,n个目标途经点是基于用于反映用户历史移动轨迹的用户属性和/或各个候选途经点的途经点路径属性确定的,进而通过目标用户账户对应的终端向用户推送m条候选路径中的满足指定条件的至少一条目标路径,使得在电子地图进行路径规划的场景中,终端基于起点和终点向用户推送的规划路径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进而使得推送给用户的路径有更大的可能经过用户想要经过的地点,从而提高路径推送效果。
图1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计算机设备1300的结构框图。该计算机设备1300可以是图2所示的终端。
通常,计算机设备1300包括有:处理器1301和存储器1302。
处理器130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核心,比如4核心处理器、8核心处理器等。处理器1301可以基于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数字信号处理)、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PLA(Programmable Logic Array,可编程逻辑阵列)中的至少一种硬件形式来实现。处理器1301也可以包括主处理器和协处理器,主处理器是用于对在唤醒状态下的数据进行处理的处理器,也称CPU(Central 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协处理器是用于对在待机状态下的数据进行处理的低功耗处理器。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301可以在集成有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图像处理器),GPU用于负责显示屏所需要显示的内容的渲染和绘制。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301还可以包括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处理器,该AI处理器用于处理有关机器学习的计算操作。
存储器13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非暂态的。存储器1302还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比如一个或多个磁盘存储设备、闪存存储设备。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1302中的非暂态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至少一个指令,该至少一个指令用于被处理器1301所执行以实现本申请中方法实施例提供的方法。
在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1300还可选包括有:外围设备接口1303和至少一个外围设备。处理器1301、存储器1302和外围设备接口1303之间可以通过总线或信号线相连。各个外围设备可以通过总线、信号线或电路板与外围设备接口1303相连。具体地,外围设备包括:射频电路1304、显示屏1305、摄像头组件1306、音频电路1307和电源1309中的至少一种。
外围设备接口1303可被用于将I/O(Input/Output,输入/输出)相关的至少一个外围设备连接到处理器1301和存储器1302。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301、存储器1302和外围设备接口1303被集成在同一芯片或电路板上;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处理器1301、存储器1302和外围设备接口1303中的任意一个或两个可以在单独的芯片或电路板上实现,本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定。
射频电路1304用于接收和发射RF(Radio Frequency,射频)信号,也称电磁信号。射频电路1304通过电磁信号与通信网络以及其他通信设备进行通信。射频电路1304将电信号转换为电磁信号进行发送,或者,将接收到的电磁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可选地,射频电路1304包括:天线系统、RF收发器、一个或多个放大器、调谐器、振荡器、数字信号处理器、编解码芯片组、用户身份模块卡等等。射频电路1304可以通过至少一种无线通信协议来与其它终端进行通信。该无线通信协议包括但不限于:万维网、城域网、内联网、各代移动通信网络(2G、3G、4G及5G)、无线局域网和/或WiFi(Wireless Fidelity,无线保真)网络。在一些实施例中,射频电路1304还可以包括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距离无线通信)有关的电路,本申请对此不加以限定。
显示屏1305用于显示UI(UserInterface,用户界面)。该UI可以包括图形、文本、图标、视频及其它们的任意组合。当显示屏1305是触摸显示屏时,显示屏1305还具有采集在显示屏1305的表面或表面上方的触摸信号的能力。该触摸信号可以作为控制信号输入至处理器1301进行处理。此时,显示屏1305还可以用于提供虚拟按钮和/或虚拟键盘,也称软按钮和/或软键盘。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屏1305可以为一个,设置计算机设备1300的前面板;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屏1305可以为至少两个,分别设置在计算机设备1300的不同表面或呈折叠设计;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屏1305可以是柔性显示屏,设置在计算机设备1300的弯曲表面上或折叠面上。甚至,显示屏1305还可以设置成非矩形的不规则图形,也即异形屏。显示屏1305可以基于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屏)、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等材质制备。
摄像头组件1306用于采集图像或视频。可选地,摄像头组件1306包括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通常,前置摄像头设置在终端的前面板,后置摄像头设置在终端的背面。在一些实施例中,后置摄像头为至少两个,分别为主摄像头、景深摄像头、广角摄像头、长焦摄像头中的任意一种,以实现主摄像头和景深摄像头融合实现背景虚化功能、主摄像头和广角摄像头融合实现全景拍摄以及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拍摄功能或者其它融合拍摄功能。在一些实施例中,摄像头组件1306还可以包括闪光灯。闪光灯可以是单色温闪光灯,也可以是双色温闪光灯。双色温闪光灯是指暖光闪光灯和冷光闪光灯的组合,可以用于不同色温下的光线补偿。
音频电路1307可以包括麦克风和扬声器。麦克风用于采集用户及环境的声波,并将声波转换为电信号输入至处理器1301进行处理,或者输入至射频电路1304以实现语音通信。出于立体声采集或降噪的目的,麦克风可以为多个,分别设置在计算机设备1300的不同部位。麦克风还可以是阵列麦克风或全向采集型麦克风。扬声器则用于将来自处理器1301或射频电路1304的电信号转换为声波。扬声器可以是传统的薄膜扬声器,也可以是压电陶瓷扬声器。当扬声器是压电陶瓷扬声器时,不仅可以将电信号转换为人类可听见的声波,也可以将电信号转换为人类听不见的声波以进行测距等用途。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电路1307还可以包括耳机插孔。
电源1309用于为计算机设备1300中的各个组件进行供电。电源1309可以是交流电、直流电、一次性电池或可充电电池。当电源1309包括可充电电池时,该可充电电池可以是有线充电电池或无线充电电池。有线充电电池是通过有线线路充电的电池,无线充电电池是通过无线线圈充电的电池。该可充电电池还可以用于支持快充技术。
在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1300还包括有一个或多个传感器1310。该一个或多个传感器1310包括但不限于:加速度传感器1311、陀螺仪传感器1312、压力传感器1313、光学传感器1315以及接近传感器1316。
加速度传感器1311可以检测以计算机设备1300建立的坐标系的三个坐标轴上的加速度大小。比如,加速度传感器1311可以用于检测重力加速度在三个坐标轴上的分量。处理器1301可以根据加速度传感器1311采集的重力加速度信号,控制显示屏1305以横向视图或纵向视图进行用户界面的显示。加速度传感器1311还可以用于游戏或者用户的运动数据的采集。
陀螺仪传感器1312可以检测计算机设备1300的机体方向及转动角度,陀螺仪传感器1312可以与加速度传感器1311协同采集用户对计算机设备1300的3D动作。处理器1301根据陀螺仪传感器1312采集的数据,可以实现如下功能:动作感应(比如根据用户的倾斜操作来改变UI)、拍摄时的图像稳定、游戏控制以及惯性导航。
压力传感器1313可以设置在计算机设备1300的侧边框和/或显示屏1305的下层。当压力传感器1313设置在计算机设备1300的侧边框时,可以检测用户对计算机设备1300的握持信号,由处理器1301根据压力传感器1313采集的握持信号进行左右手识别或快捷操作。当压力传感器1313设置在显示屏1305的下层时,由处理器1301根据用户对显示屏1305的压力操作,实现对UI界面上的可操作性控件进行控制。可操作性控件包括按钮控件、滚动条控件、图标控件、菜单控件中的至少一种。
光学传感器1315用于采集环境光强度。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1301可以根据光学传感器1315采集的环境光强度,控制显示屏1305的显示亮度。具体地,当环境光强度较高时,调高显示屏1305的显示亮度;当环境光强度较低时,调低显示屏1305的显示亮度。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1301还可以根据光学传感器1315采集的环境光强度,动态调整摄像头组件1306的拍摄参数。
接近传感器1316,也称距离传感器,通常设置在计算机设备1300的前面板。接近传感器1316用于采集用户与计算机设备1300的正面之间的距离。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接近传感器1316检测到用户与计算机设备1300的正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变小时,由处理器1301控制显示屏1305从亮屏状态切换为息屏状态;当接近传感器1316检测到用户与计算机设备1300的正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变大时,由处理器1301控制显示屏1305从息屏状态切换为亮屏状态。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3中示出的结构并不构成对计算机设备1300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组件,或者组合某些组件,或者基于不同的组件布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上述一个或多个示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功能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将这些功能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者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中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
图14示出了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计算机设备1400的结构框图。该计算机设备可以实现为本申请上述方案中的服务器。所述计算机设备1400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1401、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1402和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1403的系统存储器1404,以及连接系统存储器1404和中央处理单元1401的系统总线1405。所述计算机设备1400还包括用于存储操作系统1409、应用程序1410和其他程序模块1411的大容量存储设备1406。
所述大容量存储设备1406通过连接到系统总线1405的大容量存储控制器(未示出)连接到中央处理单元1401。所述大容量存储设备1406及其相关联的计算机可读介质为计算机设备1400提供非易失性存储。也就是说,所述大容量存储设备1406可以包括诸如硬盘或者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驱动器之类的计算机可读介质(未示出)。
不失一般性,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以用于存储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等信息的任何方法或技术实现的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动和不可移动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RAM、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寄存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EPROM)、电子抹除式可复写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Memory,EEPROM)闪存或其他固态存储其技术,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igitalVersatile Disc,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带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不局限于上述几种。上述的系统存储器1404和大容量存储设备1406可以统称为存储器。
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所述计算机设备1400还可以通过诸如因特网等网络连接到网络上的远程计算机运行。也即计算机设备1400可以通过连接在所述系统总线1405上的网络接口单元1407连接到网络1408,或者说,也可以使用网络接口单元1407来连接到其他类型的网络或远程计算机系统(未示出)。
所述存储器还包括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所述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存储于存储器中,中央处理器1401通过执行该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来实现上述各个实施例所示的路径规划方法中的全部或者部分步骤。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所述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段程序、所述代码集或指令集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上述路径规划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例如,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指令,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指令,使得该计算机设备执行上述图3、图4或图10任一实施例所示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申请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申请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申请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申请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申请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3)

1.一种路径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路径规划请求,所述路径规划请求用于请求规划起点和终点之间的路径;
获取路网的路网数据;
以指定单位面积对所述路网数据进行网格划分,获得至少两个路网网格;
获取所述起点和所述终点之间的连线;
基于所述起点和所述终点之间的连线以及路径属性,从所述至少两个路网网格中获取至少一个目标路网网格;所述路径属性包括目标用户账号的用户属性,以及,从所述起点到所述终点的途经范围内的各个地点的途经点路径属性中的至少一种;
从所述至少一个目标路网网格中获取n个目标途经点;n≥1,且n为整数;
基于所述起点,所述终点,以及所述n个目标途经点生成m条候选路径,所述m条候选路径中的每条候选路径经过至少一个所述目标途经点;
通过所述目标用户账号对应的终端推送所述m条候选路径中的k条目标路径,m≥k≥1,且m、k为正整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起点和所述终点的连线以及路径属性,从所述至少两个路网网格中获取至少一个目标路网网格,包括:
获取所述起点和所述终点之间的连线的在至少一个指定位置上的至少一条垂线;
基于所述路径属性,从各个候选路网网格中获取至少一个所述目标路网网格;所述候选路网网格是指所述至少两个路网网格中,与所述至少一条垂线相交的路网网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条垂线的长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起点与所述终点之间的连线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路径属性,从各个候选路网网格中获取至少一个所述目标路网网格,包括:
基于所述路径属性中的对应于所述各个候选路网网格的所述用户属性,从各个候选路网网格中获取至少一个所述目标路网网格;
和/或,
基于所述路径属性中对应于所述各个候选路网网格的所述途经点路径属性,从各个所述候选路网网格中获取至少一个所述目标路网网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所述至少一个目标路网网格中获取n个目标途经点,包括:
获取第一目标路网网格中对应于各个候选途经点的路径属性;所述第一目标路网网格是所述至少一个目标路网网格中的一个;
基于对应于所述各个候选途经点的路径属性,从所述第一目标路网网格中获取至少一个所述目标途经点;
其中,所述n个目标途经点是由所述至少一个目标路网网格对应的至少一个所述目标途经点组成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起点,所述终点,以及所述n个目标途经点生成m条候选路径,包括:
基于所述n个目标途经点获得m个途经点分组,每个所述途经点分组中包含所述n个目标途经点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目标途经点,且每个所述途经点分组中包含的至少一个所述目标途经点来源于基于不同的所述垂线对应的所述目标路网网格;
基于所述起点、所述m个途经点分组、以及所述终点,生成所述m个途经点分组分别对应的所述m条候选路径;所述候选路径依次经过所述起点、对应于所述途经点分组中的各个途经点、以及所述终点。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通过所述目标用户账号对应的终端推送所述m条候选路径中的k条目标路径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m条候选路径中符合指定条件的k条作为所述目标路径;
所述指定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种:
候选路径的路程长度小于从所述起点到所述终点的最小路程的长度的指定倍数;
基于指定移动速度按照所述候选路径从所述起点到达所述终点的时间小于指定时间阈值;所述指定时间阈值是指基于所述指定移动速度按照所述最小路程从所述起点到达所述终点的时间;
候选路径对应的合理性校验结果指示所述候选路径合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响应于所述指定条件包括所述候选路径对应的合理性校验结果指示所述候选路径合理,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第一校验点和第二校验点;所述第一校验点是在第一候选路径车流方向上与第一途经点之间的路程距离为第一距离的校验点,所述第二校验点是在所述第一候选路径非车流方向上与所述第一途经点之间的路程距离为所述第一距离的校验点;所述第一途经点是确定所述第一候选路径的目标途经点,所述第一候选路径是所述m条候选路径中的任意一条;
获取所述第一校验点与所述第二校验点之间的最短路径;
响应于所述第一途经点处理所述最短路径上,确定所述第一候选路径合理。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路径属性,从各个候选路网网格中获取至少一个所述目标路网网格,包括:
获取所述起点到所述终点的最小路程长度;
响应于所述最小路程长度大于路程阈值,以第一地区等级为单位基于所述路径属性,从各个候选路网网格中获取至少一个所述目标路网网格;
响应于所述最小路程长度小于所述路程阈值,以第二地区等级为单位基于所述路径属性,从各个候选路网网格中获取至少一个所述目标路网网格。
10.一种路径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展示路径规划界面;所述路径规划界面中包括起点输入区域和终点输入区域;
响应于接收到基于在所述路径规划界面输入的起点和终点对应的路径规划指令,在所述路径规划界面中展示至少一条路径;所述至少一条路径是基于所述起点,所述终点以及n个目标途经点生成的m条候选路径中,满足指定条件的目标路径,所述n个目标途经点是基于所述起点与所述终点之间的连线,以及路径属性,从至少两个路网网格中获取的;所述至少两个路网网格是以指定单位面积对路网的路网数据进行网格划分获得的;所述路径属性包括目标用户账号的用户属性,以及,从所述起点到所述终点的途经范围内的各个地点的途经点路径属性中的至少一种。
11.一种路径规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路径规划请求,所述路径规划请求用于请求规划起点和终点之间的路径;
路网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路网的路网数据;
路网网格获取模块,用于以指定单位面积对所述路网数据进行网格划分,获得至少两个路网网格;
目标途经点获取模块,包括目标路网网格确定子模块,以及目标途经点获取子模块;
所述目标路网网格确定子模块,包括连线获取单元,以及目标路网网格获取单元;
所述连线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起点和所述终点之间的连线;
所述目标路网网格获取单元,用于基于所述起点和所述终点之间的连线以及路径属性,从所述至少两个路网网格中获取至少一个目标路网网格;所述路径属性包括目标用户账号的用户属性,以及,从所述起点到所述终点的途经范围内的各个地点的途经点路径属性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目标途经点获取子模块,用于从所述至少一个目标路网网格中获取n个目标途经点;n≥1,且n为整数;
候选路径生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起点,所述终点,以及所述n个目标途经点生成m条候选路径,所述m条候选路径中的每条候选路径经过至少一个所述目标途经点;
目标路径推送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目标用户账号对应的终端推送所述m条候选路径中的k条目标路径,m≥k≥1,且m、k为正整数。
12.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至少一条计算机程序,所述至少一条计算机程序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所述的路径规划方法。
1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所述的路径规划方法。
CN202110096947.7A 2021-01-25 2021-01-25 路径规划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27328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96947.7A CN112732858B (zh) 2021-01-25 2021-01-25 路径规划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96947.7A CN112732858B (zh) 2021-01-25 2021-01-25 路径规划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32858A CN112732858A (zh) 2021-04-30
CN112732858B true CN112732858B (zh) 2022-06-07

Family

ID=755938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96947.7A Active CN112732858B (zh) 2021-01-25 2021-01-25 路径规划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3285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01665A (zh) * 2021-05-10 2021-07-13 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 路网生成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CN114117574B (zh) * 2021-11-25 2023-06-20 北京力控元通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图纸的路线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298404B (zh) * 2021-12-27 2023-04-18 广州极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路段及路线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372213B (zh) * 2022-03-22 2022-06-1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CN114580796B (zh) * 2022-05-09 2022-07-15 北京建筑大学 一种旅游属性路径规划方法及系统
CN115752493A (zh) * 2022-11-07 2023-03-07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一种用于电力故障抢修的路径规划方法
CN116756233B (zh) * 2023-08-23 2023-11-07 博智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态势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39623A (zh) * 2010-03-11 2013-02-20 因瑞克斯有限公司 基于集合的驾驶者行为学习道路导航路径
CN104165631A (zh) * 2013-05-17 2014-11-26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导航路线的调整方法及装置
US9140570B1 (en) * 2011-09-08 2015-09-22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Time-inclusive route and trip planning
CN106647734A (zh) * 2016-10-12 2017-05-10 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自动导引车、路径规划方法与装置
CN106885581A (zh) * 2017-03-31 2017-06-23 合肥民众亿兴软件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车辆的路径导航方法
CN106996790A (zh) * 2017-03-29 2017-08-0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路线规划方法及装置
CN108020238A (zh) * 2016-11-02 2018-05-11 武汉四维图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获取途经点的方法、装置及导航设备
CN108280685A (zh) * 2018-01-19 2018-07-13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信息获取方法和装置
CN109348417A (zh) * 2018-09-28 2019-02-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路线的显示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9556612A (zh) * 2017-09-26 2019-04-02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导航信息处理方法、装置、服务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9886468A (zh) * 2019-01-22 2019-06-14 河海大学 基于改进的自适应遗传算法的充电站规划方法
CN110567474A (zh) * 2019-09-10 2019-12-13 马园 基于大数据的出租车实时巡游路线推荐系统及方法
CN110657818A (zh) * 2019-10-17 2020-01-07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自动驾驶车辆的路径规划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197779A (zh) * 2020-09-14 2021-01-08 汉海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导航路径规划方法、装置、打印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338226A1 (en) * 2014-05-22 2015-11-26 Telogis, Inc. Context-based routing and access path selection
DE202015009120U1 (de) * 2014-06-20 2016-10-24 Google Inc. Integration von Online-Navigationsdaten mit gecachten Navigationsdaten während der aktiven Navigation
US20180374032A1 (en) * 2017-06-27 2018-12-27 Uber Technologies, Inc. Match-based route navigation system
CN109242206B (zh) * 2018-10-09 2022-08-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路径规划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09506669B (zh) * 2018-12-28 2021-10-08 斑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动态路径规划方法、装置、系统以及存储介质
CN111256722B (zh) * 2020-02-28 2023-08-01 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 一种路径规划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39623A (zh) * 2010-03-11 2013-02-20 因瑞克斯有限公司 基于集合的驾驶者行为学习道路导航路径
US9140570B1 (en) * 2011-09-08 2015-09-22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Time-inclusive route and trip planning
CN104165631A (zh) * 2013-05-17 2014-11-26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导航路线的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06647734A (zh) * 2016-10-12 2017-05-10 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自动导引车、路径规划方法与装置
CN108020238A (zh) * 2016-11-02 2018-05-11 武汉四维图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获取途经点的方法、装置及导航设备
CN106996790A (zh) * 2017-03-29 2017-08-0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路线规划方法及装置
CN106885581A (zh) * 2017-03-31 2017-06-23 合肥民众亿兴软件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车辆的路径导航方法
CN109556612A (zh) * 2017-09-26 2019-04-02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导航信息处理方法、装置、服务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8280685A (zh) * 2018-01-19 2018-07-13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信息获取方法和装置
CN109348417A (zh) * 2018-09-28 2019-02-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路线的显示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9886468A (zh) * 2019-01-22 2019-06-14 河海大学 基于改进的自适应遗传算法的充电站规划方法
CN110567474A (zh) * 2019-09-10 2019-12-13 马园 基于大数据的出租车实时巡游路线推荐系统及方法
CN110657818A (zh) * 2019-10-17 2020-01-07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自动驾驶车辆的路径规划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197779A (zh) * 2020-09-14 2021-01-08 汉海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导航路径规划方法、装置、打印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 multi-tree extension of the transition-based RRT: Application to ordering-and-pathfinding problems in continuous cost spaces;Didier Devaurs等;《2014 IEEE/RSJ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Robots and Systems》;20141106;第2991-2996页 *
Go slow to go fast: minimal on-road time route scheduling with parking facilities using historical trajectory;Lei Li等;《The VLDB Journal》;20180321(第27期);第321-345页 *
RFID室内仓储车辆的智能导航与调度技术;郭小溪;《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信息科技辑》;20110715(第7期);第I138-633页 *
无人驾驶汽车自动寻路与动态避障研究;李文越;《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工程科技Ⅱ辑》;20190115(第1期);第C035-593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32858A (zh) 2021-04-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732858B (zh) 路径规划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962939B (zh) 位置推荐方法、装置、服务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0163405B (zh) 通行时间确定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US8700301B2 (en) Mobile computing devices, architecture and user interfaces based on dynamic direction information
US8615257B2 (en) Data synchronization for devices supporting direction-based services
US10372319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enabling scrubbing of a media file
US20100332324A1 (en) Portal services based on interactions with points of interest discovered via directional device information
CN113701743B (zh) 地图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163717B (zh) 人口数据预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介质
CN112884770B (zh) 图像分割处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CN110274611B (zh) 信息显示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JP5509376B1 (ja) ユーザの位置を基準にローカルな観光情報を検索する方法
CN112328911B (zh) 地点推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150560A (zh) 确定消失点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3920260A (zh) 三维路网构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052354A (zh) 视频推荐方法、视频展示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CN115687553A (zh) 咨询指路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1914180A (zh) 基于图结构的用户特征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Karimi et al. Pedestrian navigation services: challenges and current trends
CN113822263A (zh) 图像标注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5917329A (zh) 信息显示装置和信息显示程序
Ranasinghe et al. Pedestrian navigation and GPS deteriorations: User behavior and adaptation strategies
CN110990728B (zh) 兴趣点信息的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984755A (zh) 确定目标停车点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222771A (zh) 一种基于知识图谱确定目标群体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4296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