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28666A - 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28666A
CN112728666A CN201911034322.7A CN201911034322A CN112728666A CN 112728666 A CN112728666 A CN 112728666A CN 201911034322 A CN201911034322 A CN 201911034322A CN 112728666 A CN112728666 A CN 1127286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heat exchanger
conditioning system
air conditioning
branch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3432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合华
黎顺全
雷俊杰
黄志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03432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28666A/zh
Publication of CN1127286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2866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24F5/0003Exclusively-fluid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3/00Hot-water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 F24D3/12Tube and panel arrangements for ceiling, wall, or underfloor heating
    • F24D3/14Tube and panel arrangements for ceiling, wall, or underfloor heating incorporated in a ceiling, wall or flo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12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 F24F3/14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 F24F3/153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with subsequent heating, i.e. with the air, given the required humidity in the central station, passing a heating element to achieve the required 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25Control of valv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空调系统。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室外单元、除湿再热单元及地暖单元,所述室外单元包括压缩机和室外换热器,所述除湿再热单元包括除湿换热器、除湿节流装置、再热换热器及再热节流装置,所述地暖单元包括地暖盘管和地暖节流装置。所述空调系统具有除湿回路、再热回路及地暖回路。本发明的空调系统,能够实现制冷、制热或地暖功能。

Description

空调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通常将空调系统和地暖系统分开,以分别对室内环境进行制冷、制热或地暖供应。然而,两种系统的构件没有共用或结合,因而需要额外提供较大的安装空间。因此,亟需一种能够将制冷、制热或地暖功能集成于一体的空调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空调系统,旨在提供一种空调系统,所述空调系统能够实现制冷、制热或地暖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空调系统,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室外单元、除湿再热单元及地暖单元,所述室外单元包括压缩机和室外换热器,所述除湿再热单元包括除湿换热器、除湿节流装置、再热换热器及再热节流装置,所述地暖单元包括地暖盘管和地暖节流装置;
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与所述压缩机构的排气侧连接的排气管,与所述压缩机的回气侧连接的回气管、依次连接所述排气管、所述室外换热器、所述除湿节流装置、所述除湿换热器的第一配管,以及连接所述除湿换热器和所述回气管的第二配管,从而构成除湿回路;
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高压配管,所述高压配管将所述第一配管的第一交叉点、所述再热节流装置、所述再热换热器及所述排气管依次连接,从而构成再热回路,其中,所述第一交叉点位于所述室外换热器和所述除湿节流装置之间;
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从所述第一配管的第二交叉点分岔出的第一支管、以及从所述第二配管分岔出的第二支管,所述第一支管依次连接所述地暖盘管、所述地暖节流装置、所述第二支管,从而构成地暖回路,其中,所述第二交叉点位于所述室外换热器和所述除湿节流装置之间。
可选地,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一切换器,所述第一切换器能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其中:
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第一切换器将所述排气管与所述第一配管连通;
在所述第二状态,所述第一切换器将所述回气管与所述第一配管连通。
可选地,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二切换器,所述第二切换器能在第三状态和第四状态之间切换,其中:
在所述第三状态,所述第二切换器将所述排气管与所述第二配管连通;
在所述第四状态,所述第一切换器将所述回气管与所述第二配管连通。
可选地,所述第一切换器和/或第二切换器为三通阀或者四通阀。
可选地,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配管的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位于所述室外换热器和所述除湿节流装置之间。
可选地,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配管的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位于所述除湿换热器和所述回气管之间。
可选地,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设于所述高压配管上的第三控制阀,所述第三控制阀位于所述再热换热器和所述排气管之间。
可选地,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从所述第二配管分岔出来的第三支管,以通过所述第三支管将所述除湿换热器和所述第二配管连接,所述第三支管设有第四控制阀。
可选地,所述空调器还包括从所述第二配管的分岔出的第四支管,所述第四支管设有第五控制阀。
可选地,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室内单元,所述室内单元包括室内换热器和室内节流装置;
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从所述第一配管的第二交叉点分岔出的第五支管,以及从所述第二配管分岔出的第六支管,所述第二交叉点位于所述除湿节流装置与所述室外换热器之间,所述第五支管、所述室内节流装置、所述室内换热器、所述第六支管依次连接。
可选地,所述室内单元还包括第六控制阀,所述第六控制阀设于所述第六支管上。
可选地,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经济器,所述经济器设置在所述室外换热器和所述第一交叉点之间的第一配管上,所述经济器的回流管与所述压缩机的回气侧连通。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所述除湿再热单元中,除湿换热器所在的除湿回路可实现制冷,在制冷时将湿空气中的水气冷凝成水蒸气;而再热换热器所在的再热回路可实现制热,从而两者配合实现恒温除湿,实现三管制除湿再热。此外,通过所述地暖单元的地暖回路所在的地暖回路,可实现地暖制热。由此可见,本发明的空调系统中,除湿再热单元和地暖单元共用同一室外单元及部分管路部件(如第一配管和第二配管),集成度较高,功能性更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空调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原理图;
图2为图1中空调系统制冷模式1的原理图;
图3为图1中空调系统制热模式1的原理图;
图4为图1中空调系统制热模式2的原理图;
图5为图1中空调系统恒温除湿模式的原理图;
图6为图1中空调系统地暖模式的原理图;
图7为本发明空调系统另一实施例中制冷模式2的原理图;
图8为本发明空调系统再一实施例中制冷模式3的原理图;
图9为图8中空调系统制热模式3的原理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2250606510000031
Figure BDA0002250606510000041
本发明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系统,所述空调系统集成有地暖系统,从而能够实现制冷模式、制热模式、恒温除湿模式及地暖模式等工作模式。所述空调系统。
请参阅图1,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室外单元100、除湿再热单元200及地暖单元300。室外单元100包括压缩机110和室外换热器130。除湿再热单元200包括除湿换热器210、除湿节流装置220、再热换热器230及再热节流装置240。地暖单元300包括地暖盘管310和地暖节流装置320。地暖盘管310可以是毛细盘管。
应说明的是,对于所述空调系统而言,室外单元100是与室外环境换热,并不是特指位于室外;同样地,后文出现的室内单元400是与室内环境换热,并不是特指位于室内。例如,所述空调系统为窗式空调器时,室外单元100和室内单元400同处于一个壳体内,室外单元100与室外环境换热。所述空调系统为分体式空调器时,则室外单元100和室内单元400分装在不同的壳体内,且包含有室外单元100的机体设于室外环境,而包含有室内单元400的机体设于室内环境。
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与压缩机110的排气侧连接的排气管111,与压缩机110构的回气侧连接的回气管112、依次连接排气管111、室外换热器130、所述除湿节流装置220、除湿换热器210的第一配管500,以及连接除湿换热器210和回气管112的第二配管600,从而构成除湿回路。
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高压配管700,高压配管700将第一配管500的第一交叉点510、再热节流装置240、再热换热器230及排气管111依次连接,从而构成再热回路,其中,第一交叉点510位于室外换热器130和所述除湿节流装置220之间。
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从第一配管500的第二交叉点520分岔出的第一支管101、以及从第二配管600分岔出的第二支管102,第一支管101依次连接地暖盘管310、地暖节流装置320、第二支管102,从而构成地暖回路,其中,第二交叉点520位于室外换热器130和所述除湿节流装置220之间。
对于上述各种节流装置,有多种实现形式,如节流阀、毛细管、电子膨胀阀等。例如但不局限于:除湿节流装置220、或再热节流装置240或地暖节流装置320均可以包括节流阀。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除湿再热单元200中,除湿换热器210所在的除湿回路可实现制冷,在制冷时将湿空气中的水气冷凝成水蒸气;而再热换热器230所在的再热回路可实现制热,从而两者配合实现恒温除湿,实现三管制除湿再热。此外,通过地暖单元300的地暖回路所在的地暖回路,可实现地暖制热。由此可见,本发明的空调系统中,除湿再热单元200和地暖单元300共用同一室外单元100及部分管路部件(如第一配管500和第二配管600),集成度较高,功能性更强。
请参阅图1,基于上述实施例,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油分离器120,油分离器120设于压缩机110的排气管111。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一切换器160,第一切换器160能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其中:在第一状态,第一切换器160将排气管111与第一配管500连通;在第二状态,第一切换器160将回气管112与第一配管500连通。
通过第一切换器160的设置,在第一状态下,空调系统处于制冷状态,如除湿换热器210和/或再热换热器230制冷;在第二状态下,空调系统处于制热状态,如除湿换热器210和/或再热换热器230制热、和/或地暖换热器制热。具体在后文还有详细介绍。
进一步地,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二切换器170,第二切换器170能在第三状态和第四状态之间切换。其中,在第三状态,第二切换器170将排气管111与第二配管600连通;在第四状态,第一切换器160将回气管112与第二配管600连通。
通过第二切换器170配合第一切换器160设置,可在第三状态下,空调系统处于制冷状态,如除湿换热器210和/或再热换热器230制冷;在第四状态下,空调系统处于制热状态,如除湿换热器210和/或再热换热器230制热、和/或地暖换热器制热。由此可以实现超过常规一个四通阀所能实现的多种功能。例如,在制冷时,第一切换器160切换至第一状态,同时将第二切换器170切换至第三状态;在制热时,第一切换器160切换至第二状态,同时将第二切换器170切换至第四状态。具体在后文还有详细介绍。
应说明的是,第一切换器160和/或第二切换器170为三通阀或者四通阀。第一切换器160和第二切换器170可以同时存在,也可以使用其中一个,并与其他连通阀类结构(如二通阀)实现空调器可以在恒温除湿、单加热、单制冷、地暖制热四种模式的切换。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切换器160和第二切换器170均为四通阀,四通阀的一端配置为常闭端。
具体说来,第一切换器160具有D1端、C1端、E1端、S1端,并将E1端配置为常闭端。所述D1端连接压缩机110的排气管111,所述C1端依次连接室外换热器130,所述S1端均连接压缩机110的回气管112。第一切换器160在第一状态下,第一切换器160的D1端和C1端连通;第一切换器160在第二状态下,第一切换器160的C1端和S1端连通。
第二切换器170具有D2端、C2端、E2端、S2端,并将C2端配置为常闭端。所述D2端连接压缩机110的排气管111,所述E2端端连接到第二配管600,所述S2端均连接压缩机110的回气管112。第二切换器170在第三状态下,第二切换器170的E2端和S2端连通;第二切换器170在第四状态下,第二切换器170的D2端和S2端连通。
请参阅图1,在一实施例中,为了实现所述空调器在不同模式之间的切换,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设置在第一配管500的第一控制阀k1,第一控制阀k1位于室外换热器130和所述除湿节流装置220之间。通过第一控制阀k1可控制第一配管500的通断。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设置在第二配管600的第二控制阀k2,第二控制阀k2位于除湿换热器210和回气管112之间。通过第二控制阀k2可控制第二配管600的通断。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设于高压配管700上的第三控制阀k3,第三控制阀k3位于再热换热器230和排气管111之间。通过第三控制阀k3可控制高压配管700的通断。
以下对所述空调系统的各个模式进行详细解释说明:
请参阅图2,空调系统的制冷模式1:
在该制冷模式1下,第一切换器160处于第一状态,第二切换器170处于第三状态。压缩机110将高温高压的冷媒从排气管111排出,而后从第一切换器160的D1端进入并从其C1端出来,然后经第一配管500进入到室外换热器130液化,液化后的冷媒经第一控制阀k1进入除湿换热器210中,进行蒸发制冷。接着,从除湿换热器210蒸发后排出的气态冷媒依次经过第二配管600、第二控制阀k2,再从第二切换器170的E2端进入并从其S2端出来,最后经气液分离器150、回气管112回流到压缩机110中,进行再次循环,实现单制冷。此时,第三控制阀k3应当处于关闭状态。
请参阅图3,空调系统的制热模式1:
在该制热模式1下,第一切换器160处于第二状态,第二切换器170处于第四状态。压缩机110将高温高压的冷媒从排气管111排出,而后从第二切换器170的D2端进入并从其E2端出来,然后经第二配管600、第二控制阀k2进入到除湿换热器210液化制热,液化后的冷媒经第一配管500、第二控制阀k2进入室外换热器130中,进行蒸发。接着,从室外换热器130蒸发后排出的气态冷媒从第一切换器160的C1端进入并从其S1端出来,最后经气液分离器150、回气管112回流到压缩机110中,进行再次循环,实现单制热。
请参阅图4,空调系统的制热模式2:
在该制热模式2下,第一切换器160处于第二状态,第二切换器170整体关闭。压缩机110将高温高压的冷媒从排气管111排出,经高压配管700进入到再热换热器230进行液化制热,液化后的冷媒从再热换热器230排出,并经第一配管500、第一控制阀k1进入到室外换热器130进行蒸发,蒸发后的冷媒从第一切换器160的C1端进入并从其S1端出来,最后经气液分离器150、回气管112回流到压缩机110中,进行再次循环,实现单制热。制热模式2下,第二控制阀k2应当处于关闭状态。制热模式2相对于制热模式1的区别在于,利用再热换热器230进行制热。
请参阅图5,空调系统的恒温除湿模式:
在该恒温除湿模式下,第一切换器160处于第二状态,第二切换器170处于第四状态。压缩机110将高温高压的冷媒从排气管111排出后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冷媒从第一切换器160的D1端进入并从其C1端出来,然后经第一配管500进入到室外换热器130液化,液化后的冷媒经第一控制阀k1进入除湿换热器210中。
第二部分冷媒从高压配管700、第三控制阀k3(此时处于打开状态)进入到再热换热进行液化制热,液化后的冷媒从再热换热器230排出,然后经再热节流装置240、第一配管500的第一交叉点510进入到除湿换热器210中,与前述第一部分冷媒汇合,汇合后的冷媒由除湿换热器210蒸发制冷除湿,蒸发后从除湿换热器210排出的冷媒经第二配管600、第二控制阀k2流向第一切换器160,从第二切换器170的E2端进入并从其S2端出来,最后经气液分离器150、回气管112回流到压缩机110中,进行再次循环。
由此可见,在该恒温除湿模式下,除湿换热器210制冷除湿,而再热换热器230制热,两者配合实现恒温除湿。
请参阅图6,空调系统的地暖模式:
在该地暖模式下,第一切换器160处于第二状态,第二切换器170处于第四状态。压缩机110将高温高压的冷媒从排气管111排出,而后从第二切换器170的D2端进入并从其E2端出来,然后经第二配管600、第二控制阀k2、第一支管101进入到地暖盘管310液化制热,液化后的冷媒经第二支管102、地暖节流装置320、第一配管500、第一控制阀k1进入室外换热器130中,进行蒸发。接着,从室外换热器130蒸发后排出的气态冷媒从第一切换器160的C1端进入并从其S1端出来,最后经气液分离器150、回气管112回流到压缩机110中,进行再次循环,实现地暖制热。
此外,所述空调系统的地暖模式和制热模式1,应当可以同时开启或择一开启。当两种模式同时开启时,两者配合制热可以快速实现对室内环境的升温,提高制热效率。
请参阅图7,在一实施例中,考虑到在上述地暖模式下,功率较高,耗能较大,从而对供电系统的负载压力也较大。在此,为了减少所述空调系统的能耗压力,可尽量减少其他换热器的开启(如关闭除湿换热器210等)。例如,可通过除湿节流装置220将流量调至零。但难以避免的,会有少量的冷媒从除湿节流装置220进入到除湿换热器210中,造成地暖回路中的冷媒减少,降低地暖制热效率。
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从第二配管600分岔出来的第三支管103,以通过第三支管103将除湿换热器210和第二配管600连接,第三支管103设有第四控制阀k4。通过第四控制阀k4可以控制第三支管103的通断。例如,但地暖模式下,将第四控制阀k4关闭,使得地暖回路中的冷媒不能进入到除湿换热器210,保证地暖回路有充足的冷媒,提高地暖制热效率。至于再热换热器230,则可以通过第三控制阀k3和再热节流装置240关闭。
请继续参阅图7,在一实施例中,虑到在上述制冷模式1中,仅使用除湿换热器210进行单制冷。在此,为了提高制冷效率,所述空调器还包括从第二配管600的分岔出的第四支管104,第四支管104设有第五控制阀k5。从而在上述制冷模式1的基础上,将第四控制阀k5打开,实现制冷模式2。具体如下:
请参阅图7,空调系统的制冷模式2:
在制冷模式1的基础上,经室外换热器130液化后的冷媒经第一控制阀k1后,在第一配管500的第一交叉点510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冷媒进入除湿换热器210中,进行蒸发制冷,从除湿换热器210蒸发后排出的气态冷媒流入到第二配管600。第二部分冷媒则进入再热换热器230中,进行蒸发制冷,从再热换热器230蒸发后排出的气态冷媒经第四支管104、第五控制阀k5流入到第二配管600,与前述第一部分冷媒汇合后,经第二控制阀k2流向第二切换器170,再从第二切换器170的E2端进入并从其S2端出来,最后经气液分离器150、回气管112回流到压缩机110中,进行再次循环,实现单制冷。此时,第三控制阀k3应当处于关闭状态。
由此可见,在上述制冷模式2中,利用除湿换热器210和再热换热器230同时制冷,相对于单一换热器制冷而言,制冷效率更高。利用风机可将除湿换热器210和再热换热器230产生的冷量向不同方位吹出,还可以扩大不同方位的送冷量。如要开启恒温除湿模式,则将第三控制阀k3打开,并将第五控制阀k5关闭即可。如此可以实现单个换热器在不同模式下的使用,增强单个换热器的使用功能性。
请参阅图8,基于上述任意一实施例,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室内单元400,各个室内单元400所包括的换热器形式可以不同,如可以包括带恒温除湿功能内机(同时具有除湿换热器210和再热换热器230)、普通的制冷/制热内机(只具有一个换热器410和对应的节流装置420),以及带转换装置的可自由切换制冷或制热状态的内机,中的一个或者多个,使得空调器可以同时进行恒温除湿、制冷、制热等混合运行。
在本实施例中,室内单元400包括室内换热器410和室内节流装置420,室内节流装置420可以包括节流阀。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从第一配管500的第二交叉点520分岔出的第五支管105,以及从第二配管600分岔出的第六支管106,第二交叉点520位于所述除湿节流装置220与室外换热器130之间,第五支管105、室内节流装置420、室内换热器410、第六支管106依次连接。利用该室内单元400,可以实现制冷模式3和制热模式3。
请参阅图8,空调系统的制冷模式3:
在该制冷模式3下,第一切换器160处于第一状态,第二切换器170处于第三状态。压缩机110将高温高压的冷媒从排气管111排出,而后从第一切换器160的D1端进入并从其C1端出来,然后经第一配管500进入到室外换热器130液化,液化后的冷媒经第一控制阀k1、第五支管105进入室内换热器410中,进行蒸发制冷。接着,在室内换热器410蒸发后的气态冷媒依次经第六支管106、第二配管600、第二控制阀k2,再从第二切换器170的E2端进入并从其S2端出来,最后经气液分离器150、回气管112回流到压缩机110中,进行再次循环,实现单制冷。此时,第三控制阀k3应当处于关闭状态。
请参阅图9,空调系统的制热模式3:
在该制热模式3下,第一切换器160处于第二状态,第二切换器170处于第四状态。压缩机110将高温高压的冷媒从排气管111排出,而后从第二切换器170的D2端进入并从其E2端出来,然后经第二配管600、第二控制阀k2、第六支管106进入到室内换热器410液化制热,液化后的冷媒经第五支管105、第一配管500、第二控制阀k2进入室外换热器130中,进行蒸发。接着,从室外换热器130蒸发后排出的气态冷媒从第一切换器160的C1端进入并从其S1端出来,最后经气液分离器150、回气管112回流到压缩机110中,进行再次循环,实现单制热。
值得一提的是,制冷模式3还可以与制冷模式1、制冷模式2同时开启或择一开启。制热模式3还可以与制热模式1、地暖模式同时开启或择一开启。
请参阅图8和图9,在一实施例中,同样考虑到空调系统在上述地暖模式下或者多种制热模式下,对供电系统的负载压力也较大。在此,为了减少所述空调系统的能耗压力,在其运行模式下可关闭室内换热器410。例如,可通过室内节流装置420将流量调至零。但难以避免的,会有少量的冷媒从室内节流装置420进入到除湿室内换热器410中,造成当前运行模式回路中的冷媒减少,降低当前运行模式的效率。
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室内单元400还包括第六控制阀k6,第六控制阀k6设于第六支管106上。通过第六控制阀k6可以控制第六支管106的通断,从而实现各种运行模式自由切换,且切换后的回路不易向其他回路泄露冷媒。例如,但地暖模式下,将第六控制阀k6关闭,使得地暖回路中的冷媒不能进入到室内换热器410,保证地暖回路有充足的冷媒,提高地暖制热效率。
请参阅图1:基于上述任意一实施例,为了避免汽液两相态的冷媒在经过室内节流装置420时产生难听的异音,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经济器140,经济器140设置在室外换热器130和第一交叉点510之间的第一配管500上,经济器140的回流管141与气液分离器150连通。回流管的形式可以有多种,所述回流管可以仅仅包括回流管本体,也可以包括回流管本体和第一连通管,第一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回流管本体连通,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气液分离器150连通。
为了便于控制,在一些实例中,回流管141通过回气管112与气液分离器150连通,回流管141或者回流管与回气管112之间的第二连接管上设置有第七控制阀。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三管制除湿再热方案的基础上采用带经济器140的系统设计,通过控制带经济器140系统设计回路中的取液节流阀(电子膨胀阀),进一步降低室外换热器130出口的冷媒冷凝温度,提高过冷度,使冷媒完全冷凝为液态,液态冷媒经过室内电子膨胀阀节流降压后进入室内换热器410吸热蒸发,经过室内节流装置420的冷媒为全液态时,可以解决气液两相态产生的冷媒异音。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空调系统包括室外单元、除湿再热单元及地暖单元,室外单元包括压缩机和室外换热器,除湿再热单元包括除湿换热器、除湿节流装置、再热换热器及再热节流装置,地暖单元包括地暖盘管和地暖节流装置;
空调系统还包括与压缩机构的排气侧连接的排气管,与压缩机的回气侧连接的回气管、依次连接排气管、室外换热器、除湿节流装置、除湿换热器的第一配管,以及连接除湿换热器和回气管的第二配管,从而构成除湿回路;
空调系统还包括高压配管,高压配管将第一配管的第一交叉点、再热节流装置、再热换热器及排气管依次连接,从而构成再热回路,其中,第一交叉点位于室外换热器和除湿节流装置之间;
空调系统还包括从第一配管的第二交叉点分岔出的第一支管、以及从第二配管分岔出的第二支管,第一支管依次连接地暖盘管、地暖节流装置、第二支管,从而构成地暖回路,其中,第二交叉点位于室外换热器和除湿节流装置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一切换器,所述第一切换器能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其中:
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第一切换器将所述排气管与所述第一配管连通;
在所述第二状态,所述第一切换器将所述回气管与所述第一配管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二切换器,所述第二切换器能在第三状态和第四状态之间切换,其中:
在所述第三状态,所述第二切换器将所述排气管与所述第二配管连通;
在所述第四状态,所述第一切换器将所述回气管与所述第二配管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换器和/或第二切换器为三通阀或者四通阀。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配管的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位于所述室外换热器和所述除湿节流装置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配管的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位于所述除湿换热器和所述回气管之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设于所述高压配管上的第三控制阀,所述第三控制阀位于所述再热换热器和所述排气管之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从所述第二配管分岔出来的第三支管,以通过所述第三支管将所述除湿换热器和所述第二配管连接,所述第三支管设有第四控制阀。
9.如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从所述第二配管的分岔出的第四支管,所述第四支管设有第五控制阀。
10.如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室内单元,所述室内单元包括室内换热器和室内节流装置;
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从所述第一配管的第二交叉点分岔出的第五支管,以及从所述第二配管分岔出的第六支管,所述第二交叉点位于所述除湿节流装置与所述室外换热器之间,所述第五支管、所述室内节流装置、所述室内换热器、所述第六支管依次连接。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单元还包括第六控制阀,所述第六控制阀设于所述第六支管上。
12.如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经济器,所述经济器设置在所述室外换热器和所述第一交叉点之间的第一配管上,所述经济器的回流管与所述压缩机的回气侧连通。
CN201911034322.7A 2019-10-28 2019-10-28 空调系统 Pending CN11272866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34322.7A CN112728666A (zh) 2019-10-28 2019-10-28 空调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34322.7A CN112728666A (zh) 2019-10-28 2019-10-28 空调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28666A true CN112728666A (zh) 2021-04-30

Family

ID=755893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34322.7A Pending CN112728666A (zh) 2019-10-28 2019-10-28 空调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2866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437804B1 (ko) 2배관식 냉난방 동시형 멀티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운전방법
KR100504498B1 (ko) 공기조화기용 과냉확보장치
CN110425764B (zh) 换热系统及控制方法
MXPA02006289A (es) Sistema de acondicionamiento de aire del tipo bomba termica de gas, multiform.
CN210832604U (zh) 空调器
CN110425765B (zh) 换热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9386985B (zh) 两管制喷气增焓室外机及多联机系统
JP2001082818A (ja) ヒートポンプシステムおよびヒートポンプシステムの据付方法
CN210832379U (zh) 空调系统
CN109210619A (zh)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系统
CN110631286B (zh) 换热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10832381U (zh) 空调系统
CN210832602U (zh) 空调器
CN110207417B (zh) 空调系统
CN210832603U (zh) 空调器
CN112797516A (zh) 空调系统
CN112728666A (zh) 空调系统
US20220307745A1 (en) Air conditioner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JP2005283058A (ja) 再熱除湿型空気調和機
CN110234938B (zh) 空调器的室外系统
CN112577101A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JP2018080883A (ja) 多室型空気調和機
CN112797660A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2797675A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2797515A (zh) 空调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