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叶风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活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叶风扇。
背景技术
无叶风扇又叫空气增倍机,是最近几年新出的新鲜产物,现在已成为许多卖场的“生力军”,因为它没有扇叶,运作时就不易覆盖灰尘和伤到儿童,安全系数高,也免去了拆卸清洗的麻烦。它主要是通过从底部吸入空气,再从无叶风圈的出风口将空气喷出,最终形成一股不间断的冷气流,因为没有风扇叶片‘切割’空气,使用者不会感到阶段性冲击和波浪形刺激,舒适性更好,但是现有的无叶风圈存在出风不均匀、送风距离近、结构复杂、拆装困难和密封性差的问题,无叶风扇为了保证送风量需要保持更高的压缩率,导致整体上噪声相较于常规风扇更大;此外,现有无叶风扇的控制面板多设置在底座上,这是由于无叶风扇的无叶风圈前后两侧较为狭窄,无法将控制面板设置在无叶风圈前后两侧,而设置在无叶风圈侧边则不便于用户操控和观察,这一设计在台式的无叶风扇上并无明显的缺陷,但是在落地式的无叶风扇上却会存在操控不便的问题,用户在操控无叶风扇时,除非是使用遥控器,否则需要频繁的弯腰去触按底座上的控制面板,此外,也不方便与用户去观察控制面板显示的工作状态。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无叶风扇。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叶风扇,包括机头和无叶风圈,所述无叶风圈包括风道壳体,所述风道壳体内形成有导向风道,风道壳体底部设有风圈进风口,风道壳体外侧设有风圈出风口,导向风道分别连通风圈进风口和风圈出风口,所述导向风道内形成有两组相对的弧形侧壁,弧形侧壁分别连接风圈出风口两侧;
所述导向风道内设有扰流转向凸台,所述扰流转向凸台设置在外侧的弧形侧壁上,所述扰流转向凸台上设有倾斜向下的导向斜面,导向斜面面向于风圈出风口一侧,所述风圈出风口处设有多组导风挡板,导风挡板沿垂直方向间隔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导风挡板包括挡板主体和分别位于挡板主体两侧的外延引流部,所述外延引流部分别连接两侧的弧形侧壁,并且两组外延引流部间形成有弧形过渡;
所述风道壳体包括沿前后相对设置的前风道壳和后风道壳,以及罩设在前风道壳和后风道壳外侧的外罩壳,风圈出风口设置在前风道壳前侧上,所述前风道壳与后风道壳的壳边缘密封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导向风道内设有横向连接两组弧形侧壁的加强横梁,加强横梁远离风圈出风口一侧设有分流角;
所述风道壳体为环形壳体,外罩壳环向罩设在风道壳体外侧,外罩壳前侧设有扣合折边,前风道壳前侧设有与扣合折边相配合的扣合槽,所述外罩壳后侧设有锁扣,后风道壳后侧设有与锁扣相配合的扣槽。
作为优选,所述风道壳体下部设有多组定位部,外罩壳两端内侧均设有与定位部相配合的定位嵌槽,定位部与定位嵌槽活动嵌合,并且定位部和定位嵌槽内均设有螺孔,定位部与定位嵌槽通过紧固螺栓相互连接,所述定位凸部的轴心线与水平面垂直。
作为优选,所述机头包括离心风机和底座,所述离心风机上设有壳座,所述壳座上设有多组固定柱,电机通过承托基板与固定柱连接,承托基板上设有多组减振垫圈,减振垫圈套设在固定柱上,所述离心风机下方设有多组支撑立柱,支撑立柱下端部设有缓冲减振套,所述底座上设有多组连接槽,支撑立柱下端插设在连接槽中,所述减振垫圈为工字型橡胶垫圈。
作为优选,所述承托基板外侧环绕设有多组限位缺口,减振垫圈嵌入在限位缺口中,减振垫圈两端分别位于承托基板两侧,承托基板通过紧固螺丝与固定柱连接,紧固螺丝穿过减振垫圈,所述限位缺口开口处的宽度小于减振垫圈中部的直径,所述缓冲减振套为杯状,缓冲减振套的底部和外侧面分别抵接在连接槽的底部和内侧面,支撑立柱设置在风机壳体底部,风机壳体两侧均设置有风机进风口,壳座位于其中一个风机进风口处,并且风机壳体通过多组连接臂与壳座连接,电机的输出轴与离心风机的叶轮键连接,无叶风圈的风圈进风口与风机出风口连接,并且无叶风圈风圈进风口与风机出风口间设有缓冲密封圈。
作为优选,所述无叶风圈内侧设有凸盘,所述凸盘正面设置有控制面板,控制面板位于无叶风圈的风圈出风口一侧。
作为优选,所述凸盘上设有提手槽,所述提手槽设置在凸盘底部,所述凸盘底部设有扬声孔,所述控制面板为IMD面板。
作为优选,所述底座中设有摇头装置,所述摇头装置包括固定基板和转向基板,所述转向基板转动设置在固定基板上方,无叶风圈和离心风机承托在转向基板上,固定基板上设有导向齿条,转向基板上设有转向电机,转向电机通过齿轮与导向齿条传动连接,所述固定基板上设有环形导向凹槽,转向基板上周向设有多组导向体,导向体滑动连接环形导向凹槽;
所述转向基板中部设有定位转轴,固定基板上设有定位轴孔,定位转轴下端转动连接定位轴孔,定位转轴下端部穿过定位轴孔,并且定位转轴下端部连接有限位端盖。
作为优选,所述定位轴孔中设置有定位轴承,定位转轴穿设在定位轴承中,所述定位轴承为推力轴承或深沟球轴承;
所述导向体为滚珠,转向基板上周向设有多组定位柱,滚珠转动设置在定位柱下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当空气由风圈进风口进入到导向风道后,通过分流部的分流流向左右两侧的导向风道,在流入导向风道后,气流不断的交汇融合,并且通过两组弧形侧壁对气流进行柔化,消除由于风机切割空气产生的冲击感,使得气流更加均匀稳定,提高气流的舒适性,气流在向上流动的过程中,通过导向斜面向风圈出风口一侧导流,部分气流向出风口一侧偏转流动,使得出风口上下部分的出风能够更加均匀,通过导风挡板和外延引流部对气流进行导向和引流,使得气流从风圈出风口喷出后,保持水平向前流动,延长送风距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无叶风圈的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无叶风圈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无叶风圈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前风道壳的立体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后风道壳的立体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后风道壳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无叶风圈省略外罩壳的立体图;
图10为图9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外罩壳的立体图;
图12为图11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离心风机的分解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离心风机的立体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离心风机的局部省略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底座的立体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离心风机和无叶风圈及底座的连接示意图;
图18为图17中D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底座的分解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固定基板和转向基板组装状态的立体图;
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转向基板的立体图;
图2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固定基板的立体图。
图中,10、无叶风圈,11、风道壳体,12、导向风道,13、分流部,14、风圈进风口,15、风圈出风口,16、弧形侧壁,17、扰流转向凸台,18、导向斜面,20、导风挡板,21、挡板主体,22、外延引流部,23、弧形过渡,31、前风道壳,32、扣合槽,33、后风道壳,34、扣槽,35、加强横梁,36、分流角,37、定位部,38、控制面板,39、提手槽,40、外罩壳,41、扣合折边,42、锁扣,43、定位嵌槽,50、机头,60、离心风机,61、风机进风口,62、连接臂,63、壳座,64、固定柱,65、承托基板,66、限位缺口,67、减振垫圈,68、支撑立柱,69、缓冲减振套,70、底座,71、连接槽,72、缓冲密封圈,80、固定基板,81、导向齿条,82、环形导向凹槽,83、定位轴孔,90、转向基板,91、转向电机,92、齿轮,93、滚珠,94、定位柱,95、定位转轴,96、限位端盖,97、定位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如附图1-22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无叶风扇,包括机头50和无叶风圈10,无叶风圈10包括风道壳体11,风道壳体11内形成有导向风道12,风道壳体11内设有分流部13,风道壳体11底部设有风圈进风口14,风道壳体11外侧设有风圈出风口15,导向风道12分别连通风圈进风口14和风圈出风口15,导向风道12内形成有两组相对的弧形侧壁16,弧形侧壁16分别连接风圈出风口15两侧;
当空气由风圈进风口14进入到导向风道12后,通过分流部13的分流流向左右两侧的导向风道12,在流入导向风道12后,气流不断的交汇融合,并且通过两组弧形侧壁16对气流进行柔化,消除由于风机切割空气产生的冲击感,使得气流更加均匀稳定,提高气流的舒适性;
导向风道12内设有扰流转向凸台17,扰流转向凸台17设置在外侧的弧形侧壁16上,扰流转向凸台17上设有倾斜向下的导向斜面18,导向斜面18面向于风圈出风口15一侧,气流在向上流动的过程中,通过导向斜面18向风圈出风口15一侧导流,部分气流向出风口一侧偏转流动,使得出风口上下部分的出风能够更加均匀,风圈出风口15处设有多组导风挡板20,导风挡板20沿垂直方向间隔设置,导风挡板20包括挡板主体21和分别位于挡板主体21两侧的外延引流部22,外延引流部22分别连接两侧的弧形侧壁16,并且两组外延引流部22间形成有弧形过渡23,通过导风挡板20和外延引流部22对气流进行导向和引流,使得气流从风圈出风口15喷出后,保持水平向前流动,延长送风距离;
风道壳体11包括沿前后相对设置的前风道壳31和后风道壳33,以及罩设在前风道壳31和后风道壳33外侧的外罩壳40,风圈出风口15设置在前风道壳31前侧上,前风道壳31与后风道壳33的壳边缘密封连接,导向风道12内设有横向连接两组弧形侧壁16的加强横梁35,加强横梁35远离风圈出风口15一侧设有分流角36,风道壳体11为环形壳体,外罩壳40环向罩设在风道壳体11外侧,外罩壳40前侧设有扣合折边41,前风道壳31前侧设有与扣合折边41相配合的扣合槽32,外罩壳40后侧设有锁扣42,后风道壳33后侧设有与锁扣42相配合的扣槽34,在前风道壳31和后风道壳33相互连接后,通过将外罩壳40罩在前风道壳31和后风道壳33外侧,将前风道壳31和后风道壳33间的密封缝隙进一步的密封起来,提高导向风道12的密封性,同时使得风道壳体11更加美观,在安装外罩壳40时先扣合折边41扣合在扣合槽32中,再把锁扣42扣合在扣槽34中,相较于现有的无叶风圈10,拆装更加便捷。
进一步的,风道壳体11下部设有多组定位部37,外罩壳40两端内侧均设有与定位部37相配合的定位嵌槽43,定位部37与定位嵌槽43活动嵌合,并且定位部37和定位嵌槽43内均设有螺孔,定位部37与定位嵌槽43通过紧固螺栓相互连接,定位凸部的轴心线与水平面垂直,通过定位部37和定位嵌槽43相互配合,进一步的锁定外罩壳40,避免外罩壳40脱落。
进一步的,机头50包括离心风机60和底座70,离心风机60上设有壳座63,壳座63上设有多组固定柱64,电机通过承托基板65与固定柱64连接,承托基板65上设有多组减振垫圈67,减振垫圈67套设在固定柱64上,离心风机60下方设有多组支撑立柱68,支撑立柱68下端部设有缓冲减振套69,底座70上设有多组连接槽71,支撑立柱68下端插设在连接槽71中,减振垫圈67为工字型橡胶垫圈,承托基板65外侧环绕设有多组限位缺口66,减振垫圈67嵌入在限位缺口66中,减振垫圈67两端分别位于承托基板65两侧,承托基板65通过紧固螺丝与固定柱64连接,紧固螺丝穿过减振垫圈67,限位缺口66开口处的宽度小于减振垫圈67中部的直径,缓冲减振套69为杯状,缓冲减振套69的底部和外侧面分别抵接在连接槽71的底部和内侧面,支撑立柱68设置在风机壳体底部,通过杯状的缓冲减振套69来承托壳座63和电机,进一步的削弱振动的传递,能有效的隔绝垂直方向和横向的振动,风机壳体两侧均设置有风机进风口61,壳座63位于其中一个风机进风口61处,并且风机壳体通过多组连接臂62与壳座63连接,电机的输出轴与离心风机60的叶轮键连接,无叶风圈10的风圈进风口14与风机出风口连接,并且无叶风圈10风圈进风口14与风机出风口间设有缓冲密封圈72,通过缓冲密封圈72在无叶风圈10和离心风机60的出口间形成密封同时,在无叶风圈10和离心风机60的出口间形成缓冲隔离,避免无叶风圈10与离心风机60间由于振动发生摩擦形成噪声或是振动通过离心风机60的壳体传递到无叶风圈10;
通过减振垫圈67和缓冲减振套69分别在电机与壳座63之间以及壳座63与底座70之间形成缓冲隔离,避免电机和叶轮的振动通过壳座63向外传递、削弱振动对风扇系统的影响,降低风扇系统的噪音,相较于现有技术,能达到更好的静音效果,同时减少振动对于部件的损坏,延长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无叶风圈10内侧设有凸盘,凸盘正面设置有控制面板38,控制面板38位于无叶风圈10的风圈出风口15一侧,凸盘上设有提手槽39,提手槽39设置在凸盘底部,凸盘底部设有扬声孔,控制面板38为IMD面板,通过在无叶风圈10内侧设置凸盘,并将控制面板38设置在凸盘上,抬高控制面板38的水平高度,便于用户操控或是观察无叶风扇的工作状态,相较于现有的无叶风扇用户体验感更好,并且控制面板38采用IMD面板,具有防尘、防水和耐摩擦的优点。
进一步的,底座70中设有摇头装置,摇头装置包括固定基板80和转向基板90,转向基板90转动设置在固定基板80上方,无叶风圈10和离心风机60承托在转向基板90上,固定基板80上设有圆弧形的导向齿条81,转向基板90上设有转向电机91,转向电机91通过齿轮92与导向齿条81传动连接,转向电机91带动齿轮92转动、使齿轮92沿导向齿条81往复移动,从动带动转向基板90转向、实现风扇的摇头转向,固定基板80上设有环形导向凹槽82,转向基板90上周向设有多组导向体,导向体滑动连接环形导向凹槽82,导向体为滚珠93,转向基板90上周向设有多组定位柱94,滚珠93转动设置在定位柱94下端,通过导向体和环形导向凹槽82对转向基板90的转动进行导向和限位,减小转动的摩擦、提高使用寿命,此外通过导向体承托转向基板90,提高转向基板90转向的平稳性,采用定位柱94结合滚珠93的设置,相较于单独采用滚珠93能在避免单颗滚珠93承重过大的前提下减少滚珠93的使用量,而没有直接采用滚珠93轴承或是滚针轴承来承托转向基板90,是由于在直径较大情况下,采用滚珠93轴承或是滚针轴承的成本较大,采用定位柱94结合滚珠93承托转向基板90,能够扩大环形导向凹槽82的直径,提高转向基板90转动的平稳性;
转向基板90中部设有定位转轴95,固定基板80上设有定位轴孔83,定位转轴95下端转动连接定位轴孔83,定位转轴95下端部穿过定位轴孔83,并且定位转轴95下端部连接有限位端盖96,定位轴孔83中设置有定位轴承97,定位转轴95穿设在定位轴承97中,定位轴承97为推力轴承或深沟球轴承,在本实施例中定位轴承97采用深沟球轴承,通过定位转轴95与定位轴承97对转向基板90进行径向限位,避免转向基板90发生径向偏移、导致风扇出现晃动。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