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16430A - 胶囊内窥镜排出检测方法和胶囊内窥镜 - Google Patents

胶囊内窥镜排出检测方法和胶囊内窥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16430A
CN112716430A CN202011549587.3A CN202011549587A CN112716430A CN 112716430 A CN112716430 A CN 112716430A CN 202011549587 A CN202011549587 A CN 202011549587A CN 112716430 A CN112716430 A CN 1127164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capsule endoscope
value
preset
acqui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4958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16430B (zh
Inventor
杨戴天杙
明繁华
彭航宇
包宇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kon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kon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kon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kon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54958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16430B/zh
Publication of CN1127164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164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164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164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4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ombined with photographic or television appliances
    • A61B1/041Capsule endoscopes for imag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002Operational features of endoscopes
    • A61B1/00057Operational features of endoscopes provided with means for testing or calibratio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Biophys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ndosco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胶囊内窥镜排出检测方法,包括:获取第一环境光强;若所述第一环境光强小于预设的第一数值,则在预设时间间隔下分别依次获取第一温度和第二温度;若所述第一温度小于预设的第二数值,或若所述第一温度至所述第二温度呈下降趋势,则输出排出信号。本发明提供的排出检测方法,预先通过获取快速误差小的光照数据进行检测,当光照数据无法判断时利用温度数据进一步判断胶囊内窥镜是否排出体外,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通过单一方式检测是否排出的技术方案而言,准确度更高,能够避免误触发排出信号从而给用户带来困扰。

Description

胶囊内窥镜排出检测方法和胶囊内窥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胶囊内窥镜排出检测方法和胶囊内窥镜。
背景技术
当前,胶囊内窥镜被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通过让患者服用胶囊状的检测器械(胶囊内窥镜),将该胶囊内窥镜进入人体的胃或者肠道等消化器官中,通过内窥镜中集成的镜头进行拍摄,获取胃或肠道的健康状况。但现有技术中提供的胶囊内窥镜,虽然均能够实现绝大部分拍摄、移动等功能,但是对于后续胶囊内窥镜的排出回收,尚未能提供完全有效的解决方案。
现有技术中普遍使用的是通过检测环境温度情况,具体而言,通过单次检测环境温度并与预设的温度值进行比对,从而判定胶囊内窥镜是否排出体外,但此种检测方法受到严格的使用场景的限制;同时胶囊内窥镜排出体外后,其温度变化较为缓慢,若仅利用温度进行排出检测,需要长时间等待,如此极容易导致胶囊内窥镜遗失致使无法回收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胶囊内窥镜排出检测方法,能够解决对胶囊内窥镜是否排出体外的状态检测,结果不准确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胶囊内窥镜。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之一,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胶囊内窥镜排出检测方法,包括:获取第一环境光强;若所述第一环境光强小于预设的第一数值,则在预设时间间隔下分别依次获取第一温度和第二温度;若所述第一温度小于预设的第二数值,或若所述第一温度至所述第二温度呈下降趋势,则输出排出信号。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方法包括:若所述第一温度大于等于预设的第二数值,或若所述第一温度至所述第二温度未呈下降趋势,则继续获取第一温度和第二温度,并判断所述第一温度与所述第二数值,或所述第一温度与所述第二温度的关系。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第一环境光强;若所述第一环境光强小于预设的第一数值,则获取第一温度;若所述第一温度小于预设的第三数值,则开始计时;当计时时间等于预设的第一时间时,获取第二温度;若所述第二温度小于所述第一温度,则输出排出信号。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第一环境光强;若所述第一环境光强小于预设的第一数值,则获取第一温度;若所述第一温度小于预设的第三数值,则开始计时;当计时时间等于预设的第一时间时,获取第二温度;计算第二温度和第一温度的温度变化率,并将所述温度变化率与预设的标准温度变化率对比;若所述温度变化率大于所述标准温度变化率,则输出排出信号。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之一,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胶囊内窥镜,所述胶囊内窥镜可根据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胶囊内窥镜排出检测方法进行排出检测。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胶囊内窥镜包括影像部、控制部、提醒部,以及用于容置所述影像部、所述控制部和所述提醒部的外壳;所述控制部,分别与所述影像部和所述提醒部具有电性连接;所述影像部包括镜头和光传感器,所述控制部包括处理器和传输模块,所述提醒部包括温度传感器和发声单元,所述提醒部包括固定件,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发声单元固定于所述固定件内。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件位于所述外壳的底部,所述固定件中部开设通孔,用于固定所述发声单元,所述固定件外围开设缺口,并与所述外壳共同围设形成盲孔用于固定所述温度传感器。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影像部还包括光感部,所述光感部包括盘状底托,以及设置于所述底托远离所述控制部一侧的发光元件,所述镜头固定于所述底托远离所述控制部一侧。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发光元件环绕设置于所述镜头四周。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发光元件,包括间隔设置的白色发光元件、蓝色发光元件以及绿色发光元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胶囊内窥镜排出检测方法,通过光照和温度检测相结合的技术方案,能够改善现有技术中温度检测响应速度慢、准确度较差的技术问题,能够避免误触发排出信号从而给用户带来困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胶囊内窥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胶囊内窥镜的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胶囊内窥镜的光感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胶囊内窥镜排出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胶囊内窥镜排出检测方法的实施例1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胶囊内窥镜排出检测方法的实施例2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胶囊内窥镜,用于供患者服用,从而使胶囊内窥镜进入胃或肠道中,从而检测患者身体内部健康状况。具体地,如图1所示,胶囊内窥镜包括影像部1、控制部2、提醒部3,以及用于容置影像部1、控制部2和提醒部3的外壳4,其中,控制部2分别与影像部1和提醒部3具有电性连接,一方面可以通过控制部2接收影像部1传输而来的画面,从而将画面传输至胶囊内窥镜以外的上位机,从而方便医护人员监控患者体内情况;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控制部2控制影像部1和提醒部3发生动作,从而实现其他功能。
进一步地,影像部1包括镜头11和光传感器121,其中镜头11用于拍摄,从而实现胶囊内窥镜检测人体健康状况这一核心功能;光传感器121则是用于检测外界环境光,从而便于判断胶囊内窥镜是否排出体外。
控制部2包括处理器和传输模块,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控制部2还包括磁体,当然控制部并不局限于此三种元器件,也不能认为本发明限定此三种元器件的位置安排方式,任何能够实现胶囊内窥镜内部信号处理的控制部2的内部结构设计,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其中,处理器用于信号的获取和处理,传输模块用于将处理器处理后的信号传输至胶囊内窥镜外其他上位机中,便于医护人员进行监控,而磁体则是配合胶囊内窥镜控制系统中其他部件进行动作,由于上述控制方式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惯用手段或公知常识,因此不做详细描述。
提醒部3包括温度传感器31和发声单元32,其中温度传感器31用于检测胶囊内窥镜所处环境温度,从而判断其是否被排出体外,而发声单元32则用于与温度传感器31和上述光传感器121配合,当温度传感器31或光传感器121所检测到的数据被控制部2判定为“胶囊内窥镜已排出体外”,则控制发声单元32发声或发光元件123发光,从而提醒患者或医护人员进行回收。在本实施方式中发声单元32为蜂鸣器。对于提醒部3及其内部包含的元器件与影像部1分体设计的目的,主要在于充分利用胶囊内窥镜的外壳4内部的空间,保持内部结构稳定平衡。当然,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种设置方式。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为了保证提醒部3内部结构稳定,进一步防止发声单元32振动影响胶囊内窥镜其他元器件的工作,提醒部3还包括固定件30,其中,固定件30设置于外壳4的底部,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件30设置于外壳4远离影像部1一侧;进一步地,固定件30为柱状件,其外径等于所述外壳40的内径,如此,可以完全贴合于外壳40设置,提升结构整体的稳定性。
进一步如图2,固定件30中部开设通孔301,用于固定发声单元32,固定件30外围开设缺口,并于外壳4共同围设形成盲孔302,用于固定温度传感器32,如此设置,可以使得发声单元32在动作时,不影响内部其他元器件的工作,同时将温度传感器32配置靠近外壳4一侧,能够有效检测外界环境温度,获得更为准确地温度数据,当然上述孔型并不能实质上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发声单元32的体积较大,温度传感器31的体积较小,因此将其分别设置于孔径具有一定差别的通孔301和盲孔302中,进一步地,由于本实施方式中发声单元32整体呈方体,因此所述通孔301配置为方形通孔,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上述孔型可以进行适应性调整。
值得强调地,温度传感器31靠近外壳4的一侧涂布有导热胶层,导热胶具体为,以有机硅胶为主体,添加填充料、导热材料等高分子材料,混炼而成的硅胶,具有较好的导热、电绝缘性能,广泛用于电子元器件。此处涂布导热胶层的目的,一方面在于固定温度传感器31,另一方面在于不至于使得温度传感器31外部复杂的壳体结构,影响温度传感器31获取外界环境温度情况。
继续如图1,在胶囊内窥镜进入人体后,由于肠道蠕动或者外部控制从而发生运动,胶囊内窥镜内部结构往往也会发生晃动,若不能够有效解决晃动问题,则会导致元器件与外壳4发生干涉、磨损,从而导致装置不可用,基于此,控制部2和提醒部3之间还设置有柔性电路板5,也即控制部2和提醒部3通过柔性电路板5进行电性连接,由于柔性电路板5具有延展性强、可弯折的性质,因此可以用于填充控制部2和提醒部3之间的空间,增强整体结构稳定性。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装配,外壳4包括壳盖41和壳体42,其中影像部1设置于控制部2靠近壳盖41一侧,基于此,壳盖41应当适应影像部1拍摄需要,利用透明材料进行制备,从而不影响影像部1获取清晰的画面,但对于壳体42的制备材料,则可以根据其内部所容置的元器件的需要进行适应性调整,本发明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此外,由于外界光无法照射进入人体,因此为了镜头11能够获取清晰可用的画面,影像部1还包括光感部12,主要用于为镜头11的拍摄提供光照。光感部12包括盘状底托120以及设置于底托120远离控制部2一侧的发光元件123,其中,镜头11固定于底托120远离控制部2一侧。进一步地,发光元件123环绕设置于镜头11的四周,从而提供更好的照明效果,保证画面光照均匀。而设置底托120的目的则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光感部12的结构稳定性。
具体地,光感部12还包括光传感器121和激光模块122,如此激光模块122通过发射激光和接收反射而来的激光,拓展了胶囊内窥镜的功能,便于进行物体测量;光传感器121则用于检测胶囊内窥镜是否排出体外,当胶囊内窥镜排出体外时,光传感器121接收到外界光明显高于一定值之后,将信号传输至控制部2,进一步提醒医护人员进行回收。
对于光传感器121、激光模块122以及发光元件123与镜头11的位置关系,实际上除发光元件123外,光传感器121以及激光模块122同样环绕设置于镜头11四周,如此可以配合镜头11更好的实现元器件的相应功能。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上述元器件还能够具有其他位置设置方式,例如为了保证光传感器121能够更好地检测胶囊内窥镜是否排出体外,可以将其分散设置于胶囊内窥镜内部多个位置,从而获得更准确的检测结果。
而对于胶囊内窥镜内部细节方面的结构及其所带来的特殊的技术效果,仍有必要进行详细描述,具体在于:
如图3,显示了胶囊内窥镜的光感部12的具体结构设计,在图中不难看出,发光元件123包括间隔设置的白色发光元件123W、蓝色发光元件123B以及绿色发光元件123G,其中白色发光元件123W主要用于为镜头11的拍摄提供照明,而蓝色发光元件123B以及绿色发光元件123G则主要用于在拍摄过程中,为镜头11提供多光谱成像照明,同时由于蓝色发光元件123B和绿色发光元件123G颜色较为醒目,因此同样具有在胶囊内窥镜排出体外后,频闪进行提醒的作用。当然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三种颜色的发光元件,发光元件123的色彩安排具有多种实施方式。同时,上述“频闪”也仅能理解为本实施方式中利用发光元件123进行提醒的技术方案的一种类型,任何能够实现提醒作用的发光方案,如渐变等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而对于光传感器121和激光模块122的设置,则是相对地设置有两个,主要基于成本和功能实现的需要考虑,无需设置过多,但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仍可以设置多个,从而增强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对于此,值得强调地,控制部2对于光传感器121和发光元件123,应当分别进行控制,也即当发光元件123动作时,光传感器121休眠,当光传感器121动作时,发光元件123休眠,从而防止发光元件123发出的光线影响光传感器121对外界环境光的检测。
如此即将胶囊内窥镜内部结构及其相互之间的连接方式说明完毕,下面将参照图1至图3,将本实施方式提供的胶囊内窥镜的装配流程阐述如下:
提供壳体42;
提供固定件30,将发声单元32设置于固定件30上通孔301中,并在温度传感器31一侧面涂布导热胶层后,将其固定于固定件30的缺口中,如此提醒部3装配完毕,其中柔性电路板5与发声单元32和温度传感器31分别电性连接后,向上引出,并将提醒部3和柔性电路板5设置于壳体42底部,此时温度传感器31限位于缺口与壳体42共同形成的盲孔302中;
提供盘状底托120,将光传感器121、激光模块122和发光二极管123设置于底托120上,共同形成光感部12;
提供镜头11,将镜头11穿过并固定于底托120,如此影像部1装配完毕,进一步将影像部1与装配完毕的控制部2电性连接后,形成第一组合件;
将第一组合件通过控制部2与柔性电路板5上,未与提醒部3连接的自由端电性连接,如此即形成由影像部1、控制部2和提醒部3组成的第二组合件;
通过挤压柔性电路板5,将第二组合件完全设置于壳体42内;
提供壳盖41,壳盖41固定于壳体42上,如此即完成胶囊内窥镜的装配。
上文详细描述了了胶囊内窥镜的结构、装配过程及其产生的技术效果,而对于控制部2检测何种环境数据、如何进行数据处理以及如何判定胶囊内窥镜已经排出体外并发出排出信号,并未进行详细阐述,下文将针对胶囊内窥镜排出的判断方法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4,在本实施方式中,提供如下胶囊内窥镜排出检测方法:
步骤601,获取第一环境光强I1;
现有技术中,多采用温度传感器31对外界环境温度进行检测,从而根据温度的高低判断胶囊内窥镜是否排出体外,但温度传感器31对于温度的测量具有一定局限性,也即温度变化速度较慢,但检测速度对于胶囊内窥镜排出检测这一应用场景来说至关重要,因此为了获得更快的检测速度,本发明提供的胶囊内窥镜还包括利用光传感器121对环境光进行检测,从而能够快速地判断胶囊内窥镜是否排出体外。
步骤602,若所述第一环境光强I1小于预设的第一数值M1,则在预设时间间隔下分别依次获取第一温度T1和第二温度T2;
在检测得到的外界环境光光强高于预设的光强时,直接可以判断胶囊排出体外;在检测得到的外界环境光光强低于预设的光强大小,也即第一数值M1时,实际上存在两种可能性,一方面胶囊内窥镜可能仍处于人体内,因此接收不到外界环境光,从而低于预设的的第一数值M1;另一方面,胶囊内窥镜可能被排泄物或其他物品包裹或遮挡,因此,虽然胶囊内窥镜已经被排出体外,但是光传感器121不能检测到环境光,从而容易误判胶囊内窥镜仍处于体内,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光强数据不能独立判断胶囊内窥镜被排出体外时,本发明提供的实施方式即进一步检测环境温度情况,从而进行进一步确认。
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2通过温度传感器31分别依次,在先后两个不同时间点获取温度信息,进而将其储存于控制部2内部,从而便于后续的调用。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控制部2将获取时间在先的温度标记为第一温度T1,同时,将获取时间在后的温度标记为第二温度T2。
步骤603,若所述第一温度(T1)小于预设的第二数值(M2),或若第一温度T1至第二温度T2呈下降趋势,则输出排出信号。
由于人体内尤其是胃及肠道内部的温度,在一般情况下均高于外界环境温度,因此在胶囊内窥镜排出体外后,温度传感器31检测到的温度必然相比于胶囊内窥镜在人体内时更低,同时人体内温度情况较为稳定,因此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反复测验,即可得到第二数值M2,也即当温度传感器31检测得到的温度数据低于第二数值M2时,可以得出结论:胶囊内窥镜已经排出体外,但被排泄物或其他物品所覆盖。基于此,控制部2输出排出信号时,可以选择只驱动发声单元32,而并不向光感部12,特别是发光二极管123输出信号,如此,可以节省电能,从而保证发声单元32能够具有更长的发声时间。
此外,若第一温度T1大于等于预设的第二数值M2,则可以判定胶囊内窥镜并未排出体外,也是正因为胶囊内窥镜处于体内,光传感器121无法检测到一定强度的光照,此时胶囊内窥镜继续获取第一温度T1和第二温度T2,并判断第一温度T1与第二数值M2,或第一温度T1与第二温度T2之间的关系,从而进行胶囊内窥镜状态的判断。
进一步地,仅利用温度传感器31做逐次检测,也即只有当温度传感器检测一次发现温度已经不处于人体内部温度可能达到的范围内,才输出排出信号实际上存在一定问题,理由在于人体内温度环境复杂多变,如果将该预设范围,也即第二数值M2设定过高,虽然能保证排出提醒触发的及时性,但当其运动至人体内温度较低的区域时,则会发生在体内触发的情形,影响用户体验,但如果将该第二数值M2设定过低,则排出提醒的触发则会变得十分不灵敏,难以实现预期的技术效果。因此在本发明提供的实施方式中还提供了另一种技术方案,也即若判断第一温度T1至第二温度T2呈下降趋势时,仍可以判定胶囊内窥镜已排出体外,如此,能够保证触发及时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因体内状况特殊而误触发的情形。
更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综合观察由第一温度T1变化至第二温度T2的全过程,若整体呈下降趋势,则向影像部1和/或提醒部3输出排出信号。同时,若第一温度T1至第二温度T2整体并不呈下降趋势,而保持平稳或者略有上升,则重新在预设时间间隔下再次分别依次获取新的第一温度T1和第二温度T2,重新进行下一轮判断。
但对于本实施方式提供的胶囊内窥镜排出检测方法,特别是对“呈下降趋势”这一判断条件,实际上具有更为细化的实施例,从而对上述实施方式中判断下降趋势的步骤以及判定胶囊内窥镜已经排出体外的步骤进行具体的算法设计,下文将针对围绕上述实施方式提供的具体实施例进行展开介绍。
如图5,本发明提供了基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实施例1。
步骤701,获取第一环境光强I1;
步骤702,若第一环境光强I1小于预设的第一数值M1,则获取第一温度T1;
步骤703,若第一温度T1小于预设的第三数值M3,则开始计时;
步骤704,当计时时间等于预设的第一时间td时,获取第二温度T2;
步骤705,若第二温度T2小于的第一温度T1,则输出排出信号。
应当注意地,此处第三数值M3与上述第二数值M2在数值大小以及作用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上述第二数值M2的作用在于,当检测得到的环境温度小于第二数值M2时,则可以判定胶囊内窥镜已经排出体外,此时处理器向影像部1和/或提醒部3输出排出信号,此种方案属于逐次检测,并将单次测得的环境温度进行比较;
而对于第三数值M3,实际上是服务于本方案中“呈下降趋势”这一条件的,也即将第三数值M3作为检测第一温度T1与第二温度T2是否具有下降趋势的前置条件,当第一温度T1小于第三数值M3时,则认为胶囊内窥镜存在着仍处于体内的可能性,因此需要结合第二温度T2判断是否有下降趋势(在本实施例中,即为比较第一温度T1和第二温度T2的大小关系),但当第一温度T1大于等于第三数值M3时,由于第三数值M3本身即配置为“当环境温度大于第三数值M3,则判定胶囊内窥镜处于体内”,因此胶囊内窥镜继续获取第一温度T1和第二温度T2,进行新一轮的检测,并不进入比较第一温度T1和第二温度T2数值关系的步骤。
因此,根据第二数值M2和第三数值M3本身性质和定义,第三数值M3在数值上应当大于第二数值M2,其原因在于利用第二数值M2判断时,是立即判定排出,因此应当设定较低阈值,保证判定结果准确性;而第三数值M3的作用在于启动“呈下降趋势”判断的后续步骤,因此应当设置较高阈值,从而保证及时启动程序。
上述实施例1通过设计位于判断温度是否下降前的前置程序,也即先行判断第一温度T1的数值情况,从而一定程度提高了测温效率,但单纯的对第一温度T1和第二温度T2的数值大小做对比即判断是否排出,实际上准确程度有待考量,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严格贯彻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温度T1至第二温度T2呈下降趋势”这一判断条件,本实施方式还提供如下实施例2。
如图6,本发明提供了基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实施例2。
步骤801,获取第一环境光强I1;
步骤802,若第一环境光强I1小于预设的第一数值M1,则获取第一温度T1;
步骤803,若第一温度T1小于预设的第三数值M3,则开始计时;
步骤804,当计时时间等于预设的第一时间td时,获取第二温度T2;
步骤805,计算第二温度T2和第一温度T1的温度变化率K,并将温度变化率K与预设的标准温度变化率K0对比;
步骤806,若温度变化率K大于标准温度变化率K0,则输出排出信号。
其中,预设的标准温度变化率K0,实际上是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反复实验得到的人体内温度波动的最大变化率,当计算得到的温度变化率K大于标准温度变化率K0,意味着胶囊内窥镜检测得到的温度变化情况较为剧烈,已经超出了人体内温度变化的可能性,此时即可判定胶囊内窥镜已排出体外。
进一步地,若第一温度T1大于等于第一数值N1,或温度变化率K小于等于标准温度变化率K0,则继续获取第一温度T1,并判断第一温度T1和第一数值N1之间的关系。其原因在于,温度变化率K小于等于标准温度变化率,则证明根据检测得到的温度变化值,并不足以认定胶囊内窥镜已经排出体外,因此需要进行新一轮的温度检测和温度变化率计算,进一步确定是否已经排出体外。
在上述实施例2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过判断温度变化率,从而判断胶囊内窥镜是否排出体外的排出检测方法,相对于单纯比较数值,此种方法得到的排出检测结果更为准确,能够有效应对人体内的体温波动的情况,防止胶囊内窥镜提醒误触发。
应当注意地,上述标准温度变化率以及温度变化率的值,实际上都是非负值,也即:
Figure BDA0002857484520000121
但上述计算公式仅供参考,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在温度变化率计算为负值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供的胶囊内窥镜排出检测方法仍然使用,只需要将上述“大于”修改为“小于”,“小于”修改为“大于”即可,也即温度变化率的正负情况,以及判断条件的“大于”或“小于”均不能认为是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同时,对于第一数值M1和第二数值M2和第三数值M3的设定,则是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反复实验得知的数据,本发明仅对其具体的内涵做了限定,具体获取方法等上文未提及的内容,则不能作为限定本发明保护范围的理由。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胶囊内窥镜排出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第一环境光强(I1);
若所述第一环境光强(I1)小于预设的第一数值(M1),则在预设时间间隔下分别依次获取第一温度(T1)和第二温度(T2);
若所述第一温度(T1)小于预设的第二数值(M2),或
若所述第一温度(T1)至所述第二温度(T2)呈下降趋势,则输出排出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囊内窥镜排出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若所述第一温度(T1)大于等于预设的第二数值(M2),或
若所述第一温度(T1)至所述第二温度(T2)未呈下降趋势,则继续获取第一温度(T1)和第二温度(T2),并判断所述第一温度(T1)与所述第二数值(M2),或
所述第一温度(T1)与所述第二温度(T2)的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囊内窥镜排出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环境光强(I1);
若所述第一环境光强(I1)小于预设的第一数值(M1),则获取第一温度(T1);
若所述第一温度(T1)小于预设的第三数值(M3),则开始计时;
当计时时间等于预设的第一时间(td)时,获取第二温度(T2);
若所述第二温度(T2)小于所述第一温度(T1),则输出排出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囊内窥镜排出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环境光强(I1);
若所述第一环境光强(I1)小于预设的第一数值(M1),则获取第一温度(T1);
若所述第一温度(T1)小于预设的第三数值(M3),则开始计时;
当计时时间等于预设的第一时间(td)时,获取第二温度(T2);
计算第二温度(T2)和第一温度(T1)的温度变化率(K),并将所述温度变化率(K)与预设的标准温度变化率(K0)对比;
若所述温度变化率(K)大于所述标准温度变化率(K0),则输出排出信号。
5.一种胶囊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囊内窥镜可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胶囊内窥镜排出检测方法进行排出检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胶囊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囊内窥镜包括影像部(1)、控制部(2)、提醒部(3),以及用于容置所述影像部(1)、所述控制部(2)和所述提醒部(3)的外壳(4);
所述控制部(2),分别与所述影像部(1)和所述提醒部(3)具有电性连接;
所述影像部(1)包括镜头(11)和光传感器(121),所述控制部(2)包括处理器和传输模块,所述提醒部(3)包括温度传感器(31)和发声单元(32),
所述提醒部(3)包括固定件(30),所述温度传感器(31)和所述发声单元(32)固定于所述固定件(30)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胶囊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30)位于所述外壳(4)的底部,所述固定件(30)中部开设通孔(301),用于固定所述发声单元(32),
所述固定件(30)外围开设缺口,并与所述外壳(4)共同围设形成盲孔(302)用于固定所述温度传感器(31)。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胶囊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影像部(1)还包括光感部(12),所述光感部(12)包括盘状底托(120),以及设置于所述底托(120)远离所述控制部(2)一侧的发光元件(123),
所述镜头(11)固定于所述底托(120)远离所述控制部(2)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胶囊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元件(123)环绕设置于所述镜头(11)四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胶囊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元件(123),包括间隔设置的白色发光元件(123W)、蓝色发光元件(123B)以及绿色发光元件(123G)。
CN202011549587.3A 2020-12-24 2020-12-24 胶囊内窥镜排出检测方法和胶囊内窥镜 Active CN1127164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49587.3A CN112716430B (zh) 2020-12-24 2020-12-24 胶囊内窥镜排出检测方法和胶囊内窥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49587.3A CN112716430B (zh) 2020-12-24 2020-12-24 胶囊内窥镜排出检测方法和胶囊内窥镜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16430A true CN112716430A (zh) 2021-04-30
CN112716430B CN112716430B (zh) 2022-09-20

Family

ID=756059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49587.3A Active CN112716430B (zh) 2020-12-24 2020-12-24 胶囊内窥镜排出检测方法和胶囊内窥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1643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617874A (zh) * 2024-01-25 2024-03-01 广州思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压力检测的胶囊内镜排出检测方法、装置和设备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56506A (zh) * 2003-03-04 2006-04-05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胶囊型医疗装置及胶囊型医疗装置回收系统
CN1756505A (zh) * 2003-03-06 2006-04-05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胶囊型医疗装置回收装置及其回收方法
JP2006109942A (ja) * 2004-10-12 2006-04-27 Olympus Corp カプセル型医療装置
CN101107043A (zh) * 2005-01-18 2008-01-16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释放辐射的电控胶囊
US20080045792A1 (en) * 2005-02-25 2008-02-21 Hatsuo Shimizu Body -Insertable Apparatus And Radio In-Vivo Information Acquiring System
US20090274347A1 (en) * 2008-04-30 2009-11-05 Daniel Gat System and methods for determination of procedure termination
US20110319727A1 (en) * 2009-03-24 2011-12-29 Olympus Corporation Capsule-type medical device and capsule-type medical system
CN111053521A (zh) * 2020-03-11 2020-04-24 上海安翰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胶囊内窥镜及其控制系统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56506A (zh) * 2003-03-04 2006-04-05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胶囊型医疗装置及胶囊型医疗装置回收系统
CN1756505A (zh) * 2003-03-06 2006-04-05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胶囊型医疗装置回收装置及其回收方法
JP2006109942A (ja) * 2004-10-12 2006-04-27 Olympus Corp カプセル型医療装置
CN101107043A (zh) * 2005-01-18 2008-01-16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释放辐射的电控胶囊
US20080045792A1 (en) * 2005-02-25 2008-02-21 Hatsuo Shimizu Body -Insertable Apparatus And Radio In-Vivo Information Acquiring System
US20090274347A1 (en) * 2008-04-30 2009-11-05 Daniel Gat System and methods for determination of procedure termination
US20110319727A1 (en) * 2009-03-24 2011-12-29 Olympus Corporation Capsule-type medical device and capsule-type medical system
CN111053521A (zh) * 2020-03-11 2020-04-24 上海安翰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胶囊内窥镜及其控制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617874A (zh) * 2024-01-25 2024-03-01 广州思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压力检测的胶囊内镜排出检测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17617874B (zh) * 2024-01-25 2024-04-26 广州思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压力检测的胶囊内镜排出检测方法、装置和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16430B (zh) 2022-09-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931121B1 (en) Device for measuring a physiological parameter of a user
US20180242887A1 (en) Wear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emotion monitoring method
EP1211977B1 (en) Apparatus for the detection of physiological distress in a patient
US7144366B2 (en) Capsule medical apparatus having evacuation detecting and notifying devices and capsule medical apparatus collecting system
US6428475B1 (en) Mobile phone combined physiological function detector
US7775575B2 (en) Power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for photographic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20150359436A1 (en) Wearable mobile terminal
US20100324381A1 (en)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lective activation of in vivo sensors
JP2005245937A (ja) 通信機能付き着衣、及び内視鏡システム
JP5515192B2 (ja) 画像記録装置、画像記録方法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12716430B (zh) 胶囊内窥镜排出检测方法和胶囊内窥镜
US20120238812A1 (e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to indicate in-vivo device location
JP2005095602A (ja) 温度変化検知方法
CN103827645A (zh) 带有图像传感器和显示器的电子温度计
US20160287938A1 (en) Exercise-effect determining method, exercise-effect determining system, and exercise-effect determining device
US8206285B2 (e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to indicate in-vivo device location
ES2764131T3 (es) Sistema de monitorización móvil de alcohol y delincuentes que se usa en la muñeca
JP7073914B2 (ja) 喘鳴検出装置及び喘鳴検出プログラム
CN102885629B (zh) 可测量体温的血氧测量仪
US11510582B2 (en) Method for guiding measurement of biological signal in wearable device
JP2009297428A (ja) 電子内視鏡
US20180035945A1 (en) Smart collar and system thereof
CN214414794U (zh) 胶囊内窥镜
EP3162286A1 (en) Measurement device and measurement method
JPWO2016084500A1 (ja) カプセル型内視鏡、カプセル型内視鏡起動システム、及び検査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