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14872A - 向检体处理设备的检体导入方法 - Google Patents

向检体处理设备的检体导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14872A
CN112714872A CN201980061004.1A CN201980061004A CN112714872A CN 112714872 A CN112714872 A CN 112714872A CN 201980061004 A CN201980061004 A CN 201980061004A CN 112714872 A CN112714872 A CN 1127148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hannel
flow
sample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6100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14872B (zh
Inventor
米田将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Corp filed Critical Kyocer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7148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148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148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148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3/00Containers or dishes for laboratory use, e.g. laboratory glassware; Droppers
    • B01L3/50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 B01L3/502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with fluid transport, e.g. in multi-compartment structures
    • B01L3/5027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with fluid transport, e.g. in multi-compartment structures by integrated microfluidic structures, i.e. dimensions of channels and chambers are such that surface tension forces are important, e.g. lab-on-a-chip
    • B01L3/502715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with fluid transport, e.g. in multi-compartment structures by integrated microfluidic structures, i.e. dimensions of channels and chambers are such that surface tension forces are important, e.g. lab-on-a-chip characterised by interfacing components, e.g. fluidic, electrical, optical or mechanical interfa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3/00Containers or dishes for laboratory use, e.g. laboratory glassware; Droppers
    • B01L3/50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 B01L3/502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with fluid transport, e.g. in multi-compartment structures
    • B01L3/5027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with fluid transport, e.g. in multi-compartment structures by integrated microfluidic structures, i.e. dimensions of channels and chambers are such that surface tension forces are important, e.g. lab-on-a-chip
    • B01L3/502738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with fluid transport, e.g. in multi-compartment structures by integrated microfluidic structures, i.e. dimensions of channels and chambers are such that surface tension forces are important, e.g. lab-on-a-chip characterised by integrated valv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5/00Investig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 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01N15/10Investigating individual particles
    • G01N15/14Optical investigation techniques, e.g. flow cytometry
    • G01N15/1404Handling flow, e.g. hydrodynamic focus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5/00Investig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 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01N15/10Investigating individual particles
    • G01N15/14Optical investigation techniques, e.g. flow cytometry
    • G01N15/1456Optical investigation techniques, e.g. flow cytometry without spatial resolution of the texture or inner structure of the particle, e.g. processing of pulse signals
    • G01N15/1459Optical investigation techniques, e.g. flow cytometry without spatial resolution of the texture or inner structure of the particle, e.g. processing of pulse signals the analysis being performed on a sample stream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5/00Investig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 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01N15/10Investigating individual particles
    • G01N15/14Optical investigation techniques, e.g. flow cytometry
    • G01N15/1484Optical investigation techniques, e.g. flow cytometry microstructural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200/00Solutions for specific problems relating to 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 B01L2200/02Adapting objects or devices to another
    • B01L2200/026Fluid interfacing between devices or objects, e.g. connectors, inlet details
    • B01L2200/027Fluid interfacing between devices or objects, e.g. connectors, inlet details for microfluidic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200/00Solutions for specific problems relating to 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 B01L2200/06Fluid handling related problems
    • B01L2200/0647Handling flowable solids, e.g. microscopic beads, cells, particles
    • B01L2200/0652Sorting or classification of particles or molecu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200/00Solutions for specific problems relating to 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 B01L2200/06Fluid handling related problems
    • B01L2200/0684Venting, avoiding backpressure, avoid gas bubb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200/00Solutions for specific problems relating to 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 B01L2200/10Integrating sample preparation and analysis in single entity, e.g. lab-on-a-chip concep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300/00Addition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B01L2300/06Auxiliary integrated devices, integrated components
    • B01L2300/0627Sensor or part of a sensor is integrat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400/00Moving or stopping fluids
    • B01L2400/06Valves, specific forms thereof
    • B01L2400/0622Valves, specific forms thereof distribution valves, valves having multiple inlets and/or outlets, e.g. metering valves, multi-way valv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5/00Investig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 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01N15/01Investig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 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iological cells, e.g. blood cel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5/00Investig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 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01N15/06Investigating concentration of particle suspensions
    • G01N15/075Investigating concentration of particle suspensions by optical mea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5/00Investig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 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01N15/10Investigating individual particles
    • G01N15/14Optical investigation techniques, e.g. flow cytometry
    • G01N15/149Optical investigation techniques, e.g. flow cytometry specially adapted for sorting particles, e.g. by their size or optical properti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5/00Investig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 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01N15/01Investig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 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iological cells, e.g. blood cells
    • G01N2015/012Red blood cel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5/00Investig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 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01N15/01Investig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 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iological cells, e.g. blood cells
    • G01N2015/016White blood cel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5/00Investig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 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01N15/10Investigating individual particles
    • G01N2015/1006Investigating individual particles for cytolog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5/00Investig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 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01N15/10Investigating individual particles
    • G01N15/14Optical investigation techniques, e.g. flow cytometry
    • G01N2015/1486Counting the particl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Clinical Laboratory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 Optical Measuring Cells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的检体导入方法中包含:准备工序,经由切换部件将第1提供器连接于第1出入口,将第2出入口连接于排出用容器,将第3出入口连接于第1流入口并且将第2提供器连接于第2流入口;第1工序,以第2液体充满从第2提供器到第2流入口、检体处理设备、第1流入口以及切换部件的路径;第2工序,以第1液体充满从第1提供器到切换部件的路径;第3工序,之后从第1提供器经由切换部件将第1液体导入第1流入口,并且从第2提供器将第2液体导入第2流入口。

Description

向检体处理设备的检体导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将检查对象或者检查前处理对象的液体试样即检体向用于其检查或者前处理的检体处理设备进行导入的检体导入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例如将血液等的作为检查对象的液体、与用于检查的试剂或者用于校准或稀释或输送等的例如生理盐水这种的作为比较对象的液体提供给具有所谓的微流路的反应装置或者微芯片等的检体处理设备,针对检查对象的液体进行各种的检查或者测量(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1-74724号公报以及日本特开2011-128042号公报)。
在对这种的检体处理设备提供检查对象的液体和比较对象的液体的时,将用于导入各个液体的导管等连接于检体处理设备的流入口,导入液体并使其流入来进行提供。但是,由于与检体处理设备连接的导管等难以预先充满导入的液体,因此需要将导管连接于检体处理设备之后驱赶出导管内的空气来充满液体,以稳定的状态导入各液体。
为此,在将检查对象的液体和比较对象的液体导入检体处理设备时,要求在连接导管之后效率良好且稳定地导入各液体。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向检体处理设备的检体导入方法是将作为检查对象的检体的第1液体以及作为比较对象的第2液体分别导入在内部可流通的具有第1流入口以及第2流入口的检体处理设备的所述第1流入口以及所述第2流入口的方法。该检体导入方法包含以下的准备工序和第1~第3工序。
准备工序中,经由在第1~第3出入口之中的两个出入口之间能够切换液体的流通的切换部件,将提供所述第1液体的第1提供器连接于所述第1出入口,将所述第2出入口连接于排出用容器,将所述第3出入口连接于所述第1流入口,并且将提供所述第2液体的第2提供器连接于所述第2流入口。
第1工序中,将所述切换部件的所述第2出入口与所述第3出入口设为可流通,从所述第2提供器经由所述第2流入口、所述检体处理设备、所述第1流入口以及所述切换部件来将所述第2液体送出至所述排出用容器,以所述第2液体充满从所述第2提供器到所述切换部件的路径。
第2工序中,将所述切换部件的所述第1出入口和所述第2出入口设为可流通,从所述第1提供器经由所述切换部件将所述第1液体送出至所述排出用容器,以所述第1液体充满从所述第1提供器到所述切换部件的路径。
第3工序中,之后将所述切换部件的所述第1出入口与所述第3出入口设为可流通,从所述第1提供器经由所述切换部件送出所述第1液体并导入所述第1流入口,并且从所述第2提供器送出所述第2液体并导入所述第2流入口。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公开的向检体处理设备的检体导入方法中的实施方式的例子的概要结构的主视图。
图2是表示作为本公开的检体导入方法中的检体处理设备的测量装置的例子的俯视图。
图3是示意地表示作为本公开的检体导入方法中的检体处理设备的测量装置的例子的结构的框图。
图4是表示作为本公开的检体导入方法中的检体处理设备的测量装置的例子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作为本公开的检体导入方法中的检体处理设备的测量装置的例子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作为本公开的检体导入方法中的检体处理设备的测量装置的例子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作为本公开的检体导入方法中的检体处理设备的测量装置中的光学传感器的例子的剖视图。
图8表示作为本公开的检体导入方法中的检体处理设备的测量装置的例子,(a)是剖视图,(b)是说明测量的机理的图。
图9是表示作为本公开的检体导入方法中的检体处理设备的测量装置的其他例子的俯视图。
图10是表示作为本公开的检体导入方法中的检体处理设备的测量装置的其他例子的剖视图。
图11是示意地表示作为本公开的检体导入方法中的检体处理设备的测量装置的其他例子的结构的框图。
图12是表示作为本公开的检体导入方法中的检体处理设备的测量装置的其他例子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13是表示作为本公开的检体导入方法中的检体处理设备的测量装置的其他例子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14是表示作为本公开的检体导入方法中的检体处理设备的测量装置的其他例子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15是表示作为本公开的检体导入方法中的检体处理设备的测量装置的其他例子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向检体处理设备的检体导入方法的实施方式的例子进行说明,此外,对作为应用该检体导入方法的检体处理设备的测量装置的例子进行说明。本公开中,为了方便,定义了正交坐标系(X,Y,Z)并将Z轴方向的正侧作为上方,但是可以任意的方向作为上方或者下方。以下的内容例示了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本公开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
(向检体处理设备的检体导入方法中的概略结构)
图1是表示本公开的向检体处理设备的检体导入方法中的实施方式的例子的概要结构的主视图。本公开的检体导入方法是将作为检查对象的检体的第1液体L1以及作为比较对象的第2液体L2分别导入在内部可流通的具有第1流入口111以及第2流入口112的检体处理设备110的第1流入口111以及第2流入口112的方法。首先,在准备工序中,经由在第1~第3出入口104~106之中的两个出入口之间能够切换液体的流通的切换部件103,将提供第1液体L1的第1提供器101连接于第1出入口104,将第2出入口105连接于排出用容器107,将第3出入口106连接于第1流入口111,并且将提供第2液体L2的第2提供器102连接于第2流入口112。
接下来,在第1工序中,如图1的(a)所示,能够在切换部件103的第2出入口105与第3出入口106进行流通,从第2提供器102经由第2流入口112、检体处理设备110、第1流入口111以及切换部件103将第2液体L2送出至排出用容器107,以第2液体L2充满从第2提供器102到切换部件103的路径。
另外,图1中,配置致密的点状的图案来表示第1液体L1的存在,配置稀疏的点状的图案来表示第2液体L2的存在。此外,图1中,图中的配置致密的点状的图案的箭头表示第1液体L1的流动,配置稀疏的点状的图案的箭头表示第2液体L2的流动。
此时,在检体处理设备110中,优选在第2流入口112与第1流入口111之间的内部的流路的期望的部分也充满第2液体L2,设为在该流路内没有空气等成为气泡而混入的状态。由此,能够正常且稳定地进行导入了检体后的检体处理设备110中的处理。
接下来,在第2工序中,如图1的(b)所示,能够在切换部件103的第1出入口104与第2出入口105进行流通,从第1提供器101经由切换部件103将第1液体L1送出至排出用容器107,以第1液体L1充满从第1提供器101到切换部件103的路径。
之后,在第3工序中,如图1的(c)所示,能够在切换部件103的第1出入口104与第3出入口106进行流通,从第1提供器101经由切换部件103送出第1液体L1并导入第1流入口111,并且从第2提供器102送出第2液体L2并导入第2流入口112。由此,从第1提供器101经由切换部件103以第1液体L1充满直到检体处理设备110的第1流入口111的路径,从第2提供器102以第2液体L2充满直到检体处理设备110的第2流入口112的路径之后,能够从第1提供器101将第1液体L1、以及从第2提供器102将第2液体L2,效率良好且稳定地导入检体处理设备110。
作为检查对象的检体的第1液体L1是进行期望的处理或者测量浓度的包含规定粒子的各种液体成为对象。例如,是进行血液检查的情况下的血液,或者是包含想要进行检测的特定成分或者粒子的液体。此外,可以是包含规定细胞的细胞悬浮液,或者是将规定的粒子和水混合的两相混合液。
另一方面,如果是进行血液检查的情况下,作为比较对象的第2液体L2例如是磷酸缓冲生理盐水(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或者各种试剂。此外,如果第1液体L1是包含想要检测的特定成分或者粒子的液体的情况下,是不包含这些的例如纯水,或者是各种试剂。也就是说,所谓比较对象的液体,不仅是单纯与第1液体L1进行比较的意思,还包含用于从液体的导入路径驱赶出空气在不包含气泡的状态下将检查对象的第1液体L1导入检体处理设备110的导入处理用的液体、或者包含与第1液体L1反应而有助于检查的物质的液体。
另外,图1中,配置了文字P的压力计108对从第2提供器102到第2流入口112的路径中的第2液体L2的压力进行监视。在从第2提供器102送出第2液体L2的情况下,若在直到第2流入口112的路径内或者检体处理设备110内的流路发生堵塞,则第2液体L2的压力上升。对此,通过对其进行检测并进行停止液体提供等的控制,从而能够减少对将第2提供器102与第2流入口112连接的导管或者管道等施加超过容许值的压力、它们破裂或者脱落从而第2液体L2飞散等的事故的发生。这种的压力计108可以设置在第1提供器101与第1流入口111之间的路径并同样地进行利用。
第1提供器101是能够根据需要贮存并提供规定量的第1液体L1的部件,第2提供器102同样是能够根据需要贮存并提供规定量的第2液体L2的部件。作为这些第1提供器101以及第2提供器102,例如是注射器具(注射器的注射筒)或者注射泵、输液泵等能够以规定的压力以及规定的流量来稳定地提供液体的部件即可,能够使用各种部件。此外,作为检查对象的检体的第1液体L1通常是被提取为受限制的量的样本,因此第1提供器101按每个这些少量的样本而单独被使用。另一方面,第2液体L2中通常共同地使用相同的液体,因此第2提供器102可以使用能够从贮存大量的第2液体L2的容器连续地进行提供的部件。
此外,作为第1提供器101以及第2提供器102的材质,如果是分别与第1液体L1以及第2液体L2不反应的稳定的材质,则能够使用各种材质,没有特别限定。
作为提供第1液体L1的第1提供器101的容积,需要能够贮存例如在检体处理设备中分离血球等粒子所需的最低限的液体量的大小。例如需要1~1.5mL左右的量的检体,因此预先在第1提供器101中贮存第1液体L1的情况下,作为该第1液体L1的规定量,优选设为能够确保1.5mL以上的大小,进一步优选设为能够确保2mL以上的大小即可。此外,在作为第1液体L1使用血液来检查白血球的情况下,尽管还基于血液的稀释量,但是若白血球浓度不是5×105个/mL以上则难以进行基于良好的光学检查的浓度测定,因此例如为了以10倍稀释而能够确保1mL,优选作为规定量而能够确保1~1.5mL。
另外,在第1提供器101与第1流入口111之间存在切换部件103以及导管或者管道等,在第2提供器102与第2流入口112之间也存在导管或者管道等,因此也需要充满它们的内部的分量的液体,需要考虑这些来确保上述规定量。因此,作为连接路径的导管或者管道等优选尽量短。此外,优选第1提供器101、切换部件103与第1流入口111设为不经由导管或者管道等而直接被连接的结构,此外优选第2提供器102与第2流入口112设为不经由导管或者管道等而直接被连接的结构。
另外,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表示了将第1提供器101以及第2提供器102分别配置为横向(水平方向)来提供各液体的例子,但是第1提供器101以及第2提供器102例如若分别配置为提供口铅垂向下从而还利用重力提供各液体,则能够有效地进行基于第1液体L1的检体的提供以及第2液体L2的提供,因此优选。这样,关于第1提供器101以及第2提供器102的配置能够采用各种形式。
切换部件103使用例如三通阀或者三通阀门等即可。特别地,优选被称为T端口型的这种的、对于第1~第3出入口104~106之中的2个出入口在第1出入口104与第3出入口106之间以及第2出入口105与第3出入口106之间切换为L字型以使得流路连接,及在第1出入口104与第3出入口106之间切换为直线以使得流路连接。此外,关于各出入口间的流路的切换,根据需要采用通过手动进行切换的结构、如电磁阀那样使用电进行切换的结构、如压电元件那样利用基于压电构件的开闭来进行切换的结构、或者通过空气的压力使阀开闭来进行切换的结构等各种的结构。
关于排出用容器107,如果能够在上述第1工序以及第2工序中分别接受经由切换部件103被送出的第1液体L1以及第2液体L2,则能够使用各种容器,没有特别限定。
例如,作为排出用容器107,可以从多个切换部件103经由导管等而汇集至容量较大的罐那样的容器。由此,在并行地处理大量的检体的情况下,不是分别准备多个排出用容器107,而是汇集至一处的排出用容器107从而能够高效地处理,从维护的观点出发也是有利的,因此优选。
作为检体处理设备110,例如以后述的这种测量液体中的特定粒子的测量装置为主,包含针对第1液体L1进行分离、测量或者检查等的处理的各种设备。
在本公开的检体导入方法中,如图1的(a)~(c)所示,在将第1工序中从第2提供器102送出第2液体L2的流量设为第1流量F1、将第2工序中从第1提供器101送出第1液体L1的流量设为第2流量F2、将第3工序中从第1提供器101送出第1液体L1的流量设为第3流量F3以及将从第2提供器102送出第2液体L2的流量设为第4流量F4时,优选将第1流量F1设为比第4流量F4多(F4<F1)、将第2流量F2以及第3流量F3设为比第4流量F4少(F2,F3<F4)。
检体处理设备110如果是例如后述那样作为第1液体L1使用血液、作为第2液体L2使用生理盐来用于推压流、从血液中分离作为特定粒子的白血球的设备,则尽管还基于设备内的流路的设定条件,但是优选例如将第1流量F1设为100μL/分钟、将第2流量F2以及第3流量F3设为30μL/分钟、将第4流量F4设为45μL/分钟。此外,对于为了分离处理而导入的第1液体L1的第3流量F3与第2液体L2的第4流量F4的流量比,可以将F3:F4设为大于1∶1且1∶2以下的范围。若F3:F4为1∶1以下,则推压流的作用不充分而担心分离性能下降,若超过1∶2,则推压流过强从而血球在检体处理设备110中的分离流路内跳跃而担心分离性能下降。
另外,为了效率良好地进行分离处理,若没有作为推压流的第2液体L2的状态下作为检体的第1液体L1流过,则存在难以良好地进行分离处理的趋势,因此期望确保第2液体L2流过第4流量F4的状态的基础上以第3流量F3流过第1液体L1。
并且,在本公开的检体导入方法中,如后述那样,优选检体处理设备110中使用内部具有用于分离血液中的粒子的主流路以及分支流路的粒子分离设备,第1流入口111中作为检体而导入的第1液体L1使用血液,第2流入口112中为了粒子分离用而导入的第2液体L2使用生理盐水。由此,在第1液体L1中的粒子是例如白血球或者红血球,第1液体L1是包含这些的血液,第2液体L2是生理盐水的情况下,通过检体处理设备110能够适当地进行第1液体L1中的粒子的分离,在该分离之后进行各种测量等的检查时能够稳定且效率良好地实施粒子的分离以及检查。
另外,第1液体L1中使用的血液未必是原液,例如可以是将100~200μL的血液以生理盐水稀释至5~10倍程度的液体。此外,不仅可以通过生理盐水进行稀释,也可以添加防止附着的吸附防止剂(BSA:牛血清蛋白)或者抗凝剂(EDTA:乙二胺四乙酸)等,以免检体处理设备110内的流路中血液中的血浆成分等附着或者凝固。
(测量装置:检体处理设备)
图2~4中表示作为应用本公开的检体导入方法的检体处理设备110的一例的测量装置1的例子。图2是俯视测量装置1(110)的图。图3是示意地表示测量装置1的例子的结构的框图。图4是测量装置1的剖视图,是沿着图2所示的A-A线将测量装置1切断的情况下的剖视图。
测量装置1能够测量以液体为主的流体中的特定的粒子。测量装置1具有流路设备2、光学传感器3以及控制部4。流路设备2中流过包含特定粒子(第1粒子、例如白血球)的液体(流体)(第1液体L1、例如血液)。光学传感器3与流路设备2的规定的流路对置而配置,能够对第1液体L1照射光、并接收通过了第1液体L1的光(通过后进行反射并再次通过而返回的光)。控制部4基于光学传感器3的输出,能够推断第1粒子的数量等。另外,第1液体L1是包含检查对象的粒子的液体,通常是检体。
在从光学传感器3对第1液体L1照射光时,通过第1液体L1的光被第1粒子反射、散射或者吸收,光的强度下降。并且,预先准备表示粒子的数量已知的检体与光的衰减量的关系的检量线,由控制部4来比较光的强度和检量线,能够测量第1粒子。
图5中示意地表示流路设备2。图5是俯视透视流路设备2的情况下的平面图。另外,图5中的A-A线与图2中的A-A线对应。
流路设备2是用于测量第1液体L1中的第1粒子的测量用的流路。流路设备2具有透光性的第1流路5以及第2流路6。第1流路5中流过包含第1粒子的检查对象即第1液体L1。第2流路6中流过不包含第1粒子的作为比较对象的第2液体L2。第1流路5是测量用的流路,第2流路6是例如校准用的流路。另外,第1液体L1是检体,例如假定血液等。第2液体L2是校准用液体,例如能够利用生理盐水等。
光学传感器3能够感测第1粒子。光学传感器3在测量时向第1流路5以及第2流路6分别照射光,并且对通过第1流路5以及第2流路6的各个光进行受光。光学传感器3具有发光元件7和受光元件8。发光元件7例如是LED(Light emitting Diode)或者LD(Laser Diode)即可,本例的发光元件7是LED。受光元件8例如是PD(Photo Diode)即可。
控制部4是控制测量装置1的部件。控制部4通过比较由光学传感器3得到的通过第1流路5的光(第1光)的强度以及通过第2流路6的光(第2光)的强度,能够测量第1粒子。也就是说,控制部4能够算出第1光与第2光的强度差,将第1光与第2光的强度差与检量线进行比较,从而能够测量第1粒子。
在此,若反复使用现有的测量装置,则光学传感器的发光元件劣化,光的强度下降。也就是说,在使用光学传感器、利用第1粒子的光的分散、吸收等从光的强度来测量第1粒子的情况下,例如若由于光学元件的劣化而光的强度下降,则成为第1粒子的数量比本来的数量多的测量结果。相对于此,本公开的测量装置1中,如上述那样,由于根据第1光与第2光的强度差来测量第1粒子,因此不会被光学元件的劣化所影响,能够维持或者提高测量的精度。
(流路设备)
流路设备2如上述那样作为测量用的流路而发挥功能。流路设备2为了利用光学传感器3来测量第1粒子而具有透光性。另外,流路设备2至少第1流路5以及第2流路6的测量所需的部分是透光性即可,不需要流路设备2的全部是透光性。
流路设备2例如板状。流路设备2主要是将第1基板9以及第2基板10接合而形成。具体而言,流路设备2具备:具有槽的第1基板9、以及在第1基板9的表面配置的第2基板10。第2基板10堵塞第1基板9的槽的开口。也就是说,由第1基板9的槽以及第2基板10的表面构成第1流路5以及第2流路6。另外,流路设备2也可以具有第1基板9以及第2基板10以外的部件。
第1基板9例如是平板状的部件。第1基板9的材料例如是玻璃、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树脂、环烯烃共聚物(COC)树脂、环烯烃聚合物(COP)树脂或者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树脂等即可。本例的第1基板9的材料是PDMS。第1基板9的折射率被设定为例如1.4~1.6。
第1基板9的槽的宽度是例如500~4000μm(0.5~4mm)即可。槽的深度是例如100~1000μm(0.1~1mm)即可。另外,第1基板9以及第1基板9的槽能够通过现有已知的方法来形成。第1基板9的槽的距底面的厚度例如被设定为0.5~1mm。另外,本例的流路设备2中,第1基板9的槽的宽度以及深度与第1流路5以及第2流路6的宽度以及高度相同。
第2基板10例如是平板状的部件。第2基板10的材料例如是玻璃、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树脂或者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树脂等即可。第2基板10的折射率例如被设定为1.4~1.6。本例的第2基板10的材料是玻璃。第2基板10能够通过现有周知的方法来形成。第2基板10的厚度例如被设定为0.5~1mm。另外,第2基板10的厚度被设定得小于第1基板9的厚度。
另外,第1基板9以及第2基板10可以任意一者位于上侧,但是在本例的流路设备2中,在第2基板10的上表面配置第1基板9。
图6中示意地表示流路设备2的一部分。图6是将图5中的虚线部放大的平面图。
第1流路5是至少第1液体L1流入的流路。第1流路5具有位于流路设备2的两面的多个第1开口11。多个第1开口11至少是用于液体流入或者流出的开口即可。多个第1开口11具有:配置在流路设备2的上表面(第2基板10的上表面)的第1流入口12、配置在流路设备2的下表面(第1基板9的下表面)的第1流出口13。第1流入口12是用于液体流入第1流路5的开口。第1流出口13是用于从第1流路5流出液体的开口。
第1流路5还具有:与第1流入口12连接并且在厚度方向延伸的铅垂部14、以及与铅垂部14连接并且沿着平面的一方向延伸的平面部15。铅垂部14是形成于第1基板9的贯通孔。平面部15是形成于第1基板9的槽。平面部15的横剖面(与液体的移动方向正交的剖面)的形状例如是矩形状即可。
平面部15还可以具有:与铅垂部14连接的第1平面部16、与第1平面部16连接并且宽度比第1平面部16大的第2平面部17。第1平面部16以及第2平面部17的连接部的宽度逐渐变宽。另外,光学传感器3的发光元件7的照射区域是第2平面部17。
此外,第2平面部17的高度可以比第1平面部16高。由此,能够容易使第1粒子扩散。第1平面部16的高度例如是0.2~1mm即可。第2平面部17的高度例如是1~5mm即可。
第2流路6是至少第2液体L2流入的流路。第2流路6具有位于流路设备2的两面的任意位置的多个第2开口18。多个第2开口18是至少用于液体流入或者流出的开口即可。多个第2开口18具有:配置在流路设备2的上表面(第1基板9的上表面)的第2流入口19、配置在流路设备2的下表面(第2基板10的下表面)的第2流出口20。
第2流路6还具有:与第2流入口19连接并且在厚度方向延伸的铅垂部(未图示)、与铅垂部连接并且沿着平面的一方向延伸的第3平面部21。第2流路6的第3平面部21的一部分例如至少具有与第1流路5的第2平面部17相同形状即可。此外,具有与第2平面部17相同形状的第3平面部21的一部分的厚度方向的位置例如是与第1流路5同一位置即可。另外,第2流路6如果能够作为校准用流路而发挥功能,则也可以不是与第1流路5相同形状以及相同位置。
流路设备2除了第1流路5以外,还可以具有与第1流路5连接的第3流路22。并且,第3流路22也可以与第1流路5的平面部15连接。第3流路22例如具有流过气态物等从而将达到平面部15的检体推走的功能。其结果,能够减少第1流路5(15)内的检体的滞留。
在本例的流路设备2中,第3流路22被配置为连接于第1流路5的铅垂部14与平面部15的连接部。此外,第3流路22具有位于流路设备2的表面(本例中为第1基板9的上表面)的第3开口23。第3开口23是用于使推走检体的挤压用液体流入的开口。
本例的流路设备2还可以具有:在第2基板10的上表面的与第1流路5以及第2流路6重叠的区域所配置的反射部件即反射镜部件24。反射镜部件24能够将光学传感器3的发光元件7出射的光之中分别通过第1流路5以及第2流路6的光反射至光学传感器3的受光元件8。
在流路设备2中,相对于第1流路5以及第2流路6,在重叠于与光学传感器3相反的一侧的第1流路5以及第2流路6的区域,作为将光学传感器3照射的光朝向光学传感器3反射的反射部件而配置反射镜部件24,从而能够将光学传感器3照射的光通过第1流路5以及第2流路6而效率良好地由光学传感器3进行受光。此外,能够由反射镜部件24对相对于第1流路5以及第2流路6而从与光学传感器3相反的一侧入射的干扰光进行遮光,因此能够良好地确保基于光学传感器3的测量的精度。
反射镜部件24例如是薄膜状的部件即可。反射镜部件24的材料是折射率与第1基板9的折射率不同的材料即可。反射镜部件24的材料例如能够包含铝或者金等的金属材料、或者例如电介质多层膜滤光器等的电介质材料的层叠体。反射镜部件24的折射率例如被设定为1.4~1.6。反射镜部件24例如能够通过蒸镀法或者溅射法等的方法来形成于第1基板9的上表面。
此外,在本例中,反射镜部件24如后述那样与第1流路5以及第2流路6重叠地配置,但是并不限于将第1流路5以及第2流路6的双方覆盖的一体的部件,也可以独立地配置为与第1流路5以及第2流路6分别重叠。在独立地配置反射镜部件24的情况下,为了对干扰光进行遮光,可以在这些反射镜部件24之间配置遮光部件。此外,为了提高由反射镜部件24对干扰光进行遮光的效果,可以在反射镜部件24之上配置非反射部件或者遮光部件,防止来自反射镜部件24的光的透射以及干扰光向反射镜部件24的入射。
本例的流路设备2可以取代反射镜部件24,相对于第1流路5以及第2流路6,在重叠于与光学传感器3相反的一侧的第1流路5以及第2流路6的区域,配置不反射光学传感器3照射的光的非反射部件。通过配置非反射部件,能够由光学传感器3对光学传感器3照射的光之中由第1流路5中包含的第1粒子反射的光或者由第1流路5以及第2流路6的界面(从光学传感器3侧观察的顶面)反射的光进行受光。由此,能够测量来自界面的反射并在光学上进行DC偏移,并且能够良好地对由第1粒子反射的光进行受光。此外,由非反射部件对相对于第1流路5以及第2流路6而从与光学传感器3相反的一侧入射的干扰光进行遮光,因此能够除去光学噪声,从而使得基于光学传感器3的测量的精度良好。作为该非反射部件,例如能够使用无反射布等。此外,也可以涂敷黑色等消光涂料从而作为非反射部件。
在取代反射镜部件24而配置非反射部件的情况下,优选设为遍及光学传感器3测量的区域的整体而覆盖第1流路5以及第2流路6双方的一体的部件。
本例的流路设备2也可以如图8的(a)中剖视图所示那样具有非反射区域。所谓非反射区域,是指流路设备2之中没有第1流路5以及第2流路6的部分、且在俯视时未配置反射镜部件24的区域。并且,也可以在该非反射区域配置不反射光学传感器3照射的光的基准用的非反射部件25。非反射部件25能够用于有关光学传感器3的受光元件8的校准,在进行基于光学传感器3的测量时成为基准。通过将非反射部件25中的反射光的强度设为基准,从而能够减少在光学传感器3使用时产生的噪声的影响。作为非反射部件25,例如配置无反射布等即可,也可以涂敷黑色的消光涂料等来形成。
此外,非反射部件25可以在与第1流路5以及第2流路6不重叠的区域,配置在与非反射区域对应的第2基板10的下表面。该情况下,通过将非反射部件25中的反射光的强度设为基准,从而也能够减少光学传感器3使用时产生的噪声的影响。
本例的测量装置1如图3中框图示意地表示那样,还具有对第1流路5提供第1液体L1的第1泵26、对第2流路6提供第2液体L2的第2泵27、对第3流路22提供气体(以下也称为气态物。)的第3泵28。第1泵26、第2泵27以及第3泵28经由导管等的多个其他流路(未图示),分别与第1开口11、第2开口18、第3开口23连通。
(光学传感器)
图7中示意地表示光学传感器3的例子。图7是将图4所示的光学传感器3放大的剖视图。
光学传感器3是用于测量第1粒子的传感器。光学传感器3如上述那样具有发光元件7和受光元件8。本例的受光元件8具有:在上表面具有一导电型的区域29a以及其他导电型的区域29b的半导体基板29、以及一对第1电极30。本例的发光元件7具有与作为半导体基板29的受光元件8发挥功能的部分离配置的多个半导体层31、以及一对第2电极32。
光学传感器3被设置为能够相对于流路设备2的表面在平面方向移动。由此,测量装置1能够使光学传感器3移动并且对第1流路5以及第2流路6依次照射光,能够测定分别对应的各个光的强度。本例的光学传感器3位于流路设备2的下侧。
(控制部)
控制部4能够控制测量装置1。具体而言,控制部4也能够控制光学传感器3、第1泵26、第2泵27以及第3泵28等的驱动。控制部4能够驱动第1泵26,使第1液体L1流入第1流路5。此外,控制部4能够驱动第2泵27,使第2液体L2流入第2流路6。此外,控制部4能够驱动第3泵28,使气态物流入第3流路22。控制部4组合各种电路而构成。
图8中示意地表示测量装置1的例子。图8的(a)是将测量装置1在图2以及图5所示的B-B线切断时的剖视图。图8的(b)是说明测量的机理的图。
控制部4能够基于光学传感器3的输出结果,算出测量结果。控制部4如上述那样能够比较通过第1流路5的光的强度以及通过第2流路6的光的强度来测量第1流路5中的第1粒子。
首先,光学传感器3测定与非反射区域的非反射部件25对应的光的强度,输出基准信号S1。接下来,光学传感器3测定第2流路6的通过光(本例中是来自反射镜部件24的反射光或者来自非反射部件25的反射光(实质上微弱)。以下,称为来自反射镜部件24或者非反射部件25的反射光。)的强度,输出作为被校准的信号的基准信号S1(该图中的带圈数字1)。接下来,光学传感器3测定在到达第2流路6之前的部分中第1基板9以及第2基板10的通过光(来自反射镜部件24或者非反射部件25的反射光)的强度,但是这在测量中不是特别必要(带圈数字2)。接下来,光学传感器3测定第2流路6的通过光(来自反射镜部件24或者非反射部件25的反射光)的强度,输出测量信号S2(带圈数字3)。该测量信号S2在不使用基准信号S1的情况下,是能够作为校准信号S2使用的信号。接下来,光学传感器3测定在第2流路6与第1流路5之间的部分中第1基板9以及第2基板10的通过光(来自反射镜部件24或者非反射部件25的反射光)的强度,但是这在测量中也不是特别必要(带圈数字4)。接下来,光学传感器3测定第1流路5的通过光(来自反射镜部件24或者非反射部件25的反射光,但是在配置有非反射部件25的情况下,实质上是未被非反射部件25反射以外的例如基于第1粒子以及第1流路5的界面(顶面)的反射光)的强度,输出测量信号S3(带圈数字5)。之后,光学传感器3在超过第1流路5的部分中测定第1基板9以及第2基板10的通过光(来自反射镜部件24或者非反射部件25的反射光)的强度,但是这在测量中也不是特别必要(带圈数字6)。
接下来,算出对第2流路6中的测量信号S2与基准信号S1的差(S2-S1)、和第1流路5中的测量信号S3与基准信号S1的差(S3-S1)进行相减的测量值R(=(S2-S1)-(S3-S1)=S2-S3)。然后,比较测量值R与预先被存储于控制部4的检量线的值,从而能够推断第1流路5中的第1液体L1中的第1粒子的数量。
另外,以上的测量的机理在将非反射部件25配置于流路设备2的光学传感器3侧(第2基板10的下表面)的情况下也同样。
在此,在基准信号S1与基于测量对象的光损耗所对应的测量信号S2、S3之间的差充分大时,配置作为反射部件的反射镜部件24即可,但是在其差较小的情况下,可能难以精度良好地进行测量。作为其对策,考虑使光学传感器3的发光元件7的光输出增加、或者由受光元件8进行受光之后提高信号的放大率。但是,不容易使发光元件7光输出增加的情况较多,对于提高信号的放大率存在放大电路的制约等而在放大范围中也有极限。此外,还考虑在信号处理的电路上减去一定的输出之后进行放大的方法,但是在减去一定的输出时,由于信号相应地变小但是噪声分量依然残留,因此在有时成为在放大后噪声分量被进一步放大的这种结果。
相对于此,根据上述的本例的测量装置1以及测量方法,为了在光输出的测量时在光学上减去光信号,能够减少从流路设备2透射而输出到外部的光进行反射而返回来、或者外部的光作为干扰光而入射。由此,在测量时能够在光学上进行DC偏移的设定,能够遮挡来自外部的多余的光,能够对流路设备2进行稳定的测量。其结果,能够稳定地进行精度良好的测量。
此外,根据本例的测量装置1以及测量方法,通过将非反射部件25、第1流路5与第2流路6配置为一体,使光学传感器3移动以使得对它们进行扫描并且进行测量,从而能够在短时间通过一次测量获得期望的信号以及数据,因此例如能够减少因发光元件7的输出变动等引起的测定误差。
此外,例如在设为-10×log(测量信号/基准信号)以光损耗(dB)来进行针对控制部4中的信号的运算的情况下,即便使发光元件7的发光强度相当程度地变化,计算结果也几乎不受影响而没有变化,因此不易受到长期使用中的发光元件7的劣化的影响,能够进行稳定的测量。
此外,针对在上述测量的机理中所说明的带圈数字2、4、6的信号,对其彼此进行比较或者与基准信号S1以及测量信号S2、S3进行比较,还能够确认流路设备2和光学传感器3是否被设置相对正确的位置以及角度。
另外,检量线的数据(标准数据)未必被存储于控制部4。例如,也可以被记录在通过网络而与控制部连接的其他存储介质,每次测定访问并读取该存储介质。
控制部4可以在获取校准信号S2时与标准数据中的第2液体L2的校准信号进行比较。其结果,在两者的信号中存在较大的差的情况下,能够判断为测定中产生了异常。其结果,有助于仅收集正确的测定数据。
光学传感器3可以每一次测定对第1流路5以及第2流路6分别照射光,并对通过第1流路5以及第2流路6的各个光进行受光。此外,控制部4可以每一次测定对通过第1流路5的光的强度以及通过第2流路6的光的强度进行比较。其结果,例如在测量血液中的白血球等粒子的情况下,由于少许的光的输出的变动对测量结果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通过具有上述结构,能够提高粒子的测量精度。
控制部4可以在获取到校准信号S2时,在校准信号S2低于任意的基准值的情况下输出错误信号。其结果,例如能够获知光学传感器3的发光元件7的寿命。另外,基准值可以是从标准数据中的第2液体L2的校准信号S2′减去一定值而得到的值等。
控制部4可以在光学传感器3输出各信号S1、S2以及S3之后,将光学传感器3返回至原始的位置。此外,控制部4可以在光学传感器3输出各信号S1、S2以及S3之后,不将光学传感器3返回至原始的位置。另外,在不将光学传感器3返回至原始的位置的情况下,在下一次的测定时可以从相反方向进行测量。
控制部4可以在将光学传感器3点亮从而输出各信号S1、S2以及S3之后,在光学传感器3的移动中将光学传感器3熄灭。此外,控制部4可以在测量中对光学传感器3进行脉冲驱动从而使其闪烁。其结果,相较于使其连续点亮的情况,能够减少光学传感器3的发光元件7的劣化。
控制部4可以在测量结束之后,驱动第3泵28来挤压出第1液体L1。另外,测量结束的判断可以是光学传感器3输出各信号S1、S2以及S3时。此外,测量结束的判断可以是光学传感器3相对于流路设备2开始移动并返回至原始的位置之后。此外,测量结束的判断可以通过使光学传感器3测量非反射部件25、第1流路5、第2流路6之后再次测量非反射部件25来进行。此外,测量结束的判断可以是从驱动光学传感器3经过一定时间后。
控制部4可以在驱动第1泵26之后,在经过一定时间后驱动第3泵28。其结果,通过第3泵28的驱动使气态物经由第3流路22而流入第1流路5,从而使通过第1泵26的驱动而流入了第1流路5的第1液体L1在第1流路5内移动并运送。其结果,第1流路5中的第1液体L1的移动变快,能够提高测量效率。
控制部4可以在第1液体L1流入第1流路5之后,通过第3泵28使第3流路22内的气态物的压力变动。其结果,能够搅拌流入第1流路5内的第1液体L1,并搅拌第1液体L1中的第1粒子。这样,通过搅拌第1粒子,能够提高测量精度。
控制部4可以通过光学传感器3确认了第1液体L1流入第1流路5之后,通过第3泵28来搅拌第1液体L1,开始第1粒子的搅拌。由此,通过第3泵28能够减少将第1流路5内的压力过度减少从而第1流路5内的第1液体L1从第3流路22泄露。另外,具体而言,若第1粒子流入第1流路5,则光学传感器3的测量信号S3相较于没有第1粒子的情况而变小,因此在测量信号S3变小时,判定为第1液体L1流入第1流路5即可。
控制部4可以在驱动第1泵之后,经过一定时间后来搅拌第1液体L1,开始第1粒子的搅拌。由此,能够减少发光元件7的劣化。该情况下,第1粒子的搅拌的开始位置可以是发光元件7的照射区域的跟前。此外,该情况下,可以在第1粒子的搅拌结束后,通过第3泵28经由第3流路22使气态物流入第1流路5,将第1液体L1挤压到发光元件7的照射区域。
控制部4可以通过第3泵28使第1流路5内的压力变动,并且驱动光学传感器3。也就是说,可以将与第1流路5以及第3流路22相连的泵停止,驱动第3泵28。其结果,能够确认第1粒子是否被搅拌。也就是说,在第1粒子凝集时,测量信号S3变小,若搅拌第1粒子而第1粒子的凝集消失,则可能测量信号S3变大。因此,如果确认测量信号S3的变动收敛于一定的范围,则能够确认第1粒子是否被搅拌。另外,具体而言,例如如果最新的测量信号S3(或者测量值R)与之前五次的相同指标的差为±5%以下,则判断为第1粒子的搅拌完成即可。
控制部4可以在第1粒子的搅拌中使光学传感器3在测定第1流路5的位置待机。由此,能够提高测量效率。
此外,控制部4可以在第1粒子的搅拌中使光学传感器3待机的情况下,使光学传感器3闪烁。由此,能够减少发光元件7的劣化。
此外,控制部4在第1粒子的搅拌中使光学传感器3待机的情况下,在第1粒子的搅拌结束之后测定第2流路6为宜。由此,能够提高测量精度。
控制部4可以通过第3泵28搅拌第1液体L1,并且通过第2泵27使第2液体L2流入第2流路6。也就是说,可以在第1粒子搅拌结束前,驱动第2泵27使第2液体L2流入第2流路6。其结果,能够提高测量效率。另外,第2泵27的驱动可以是与第1泵26或者第3泵28同时。也可以先于第1泵26以及第3泵28进行驱动。
(测量装置1A:检体处理设备)
以下,对使用本公开的液体提供设备的测量装置的其他例子进行说明。
图9~11中示意地表示测量装置1A整体。图9是俯视测量装置1A的图。图10是测量装置1A的剖视图,是沿着图9所示的A-A线将测量装置1A切断的情况下的剖视图。图11是测量装置1A的概念图,由框图表示各结构要件的关系。
测量装置1A还具备在流路设备2A的上表面配置的分离用流路设备33。分离用流路设备33是用于从检体分离并取出特定粒子并进行分选的流路。测量装置1A具备流路设备2A以及分离用流路设备33,能够通过连续的工序从检体分离并分选作为测量对象的第1粒子,使得作业效率提高。另外,在本例的以下说明中,将流路设备2A设为“测定用流路设备2A”。
图12以及图13中示意地表示分离用流路设备33。图12是俯视透视分离用流路设备33时的图。图13是将图12中的虚线部放大的图。
(分离用流路设备)
分离用流路设备33能够分离液体中包含的粒子,并进行分选并回收以使得从检体中取出。分离用流路设备33具有第4流路34。由此,能够分离并回收粒子。
分离用流路设备33例如是板状的部件。此外,分离用流路设备33的平面形状如为矩形状,表面是平坦面。分离用流路设备33的厚度例如为1~5mm即可。分离用流路设备33的平面形状例如短边为10~30mm、长边为10~50mm即可。分离用流路设备33例如能够通过注射成型来成形。
分离用流路设备33主要包含第3基板35以及第4基板36。具体而言,分离用流路设备33具备:具有槽的第3基板35、在第3基板35的表面配置的第4基板36。第4基板36堵塞第3基板35的槽的开口。也就是说,由第3基板35的槽以及第4基板36的表面构成第4流路34。另外,分离用流路设备33可以具有第3基板35以及第4基板36以外的部件。
第3基板35以及第4基板36例如是平板状的部件。第3基板35以及第4基板36的材料例如是玻璃、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树脂或者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树脂等即可。本例的第3基板35以及第4基板36的材料是PDMS。
另外,第3基板35以及第4基板36可以任一者位于上侧,但是在本例的分离用流路设备33中,在第4基板36的上表面配置第3基板35。
第4流路34具有第4主流路37、从第4主流路37分支的第4分支流路38。本例的分离用流路设备33中,分离用流路设备33内流动的液体流入第4主流路37,仅与特定粒子(第1粒子P1)不同的粒子(第2粒子P2)从第4主流路37流入第4分支流路38,从而能够分离并回收特定的粒子,使检体包含分离出的特定的粒子从而进行回收。另外,仅特定的粒子流入第4分支流路38,也能够在第4分支流路38侧分离并回收特定的粒子。
另外,第4分支流路38设计为仅第2粒子P2分支,但未必仅第2粒子P2进行分支。也就是说,也可能第4分支流路38中流入与第2粒子P2不同的粒子。
图13中示意地表示第1粒子P1与第2粒子P2分离的样子。另外,图中的大圆表示第1粒子P1,小圆表示第2粒子P2。此外,沿着X轴方向的粗的箭头是主流,沿着Y轴方向的粗的箭头表示后述的“推压流”。再有,图中的阴影区域表示后述的“引入流”。
本例的第4流路34具有一个第4主流路37、在一个第4主流路37的单侧连接的多个第4分支流路38。在分离用流路设备33中,通过调整第4主流路37以及第4分支流路38各自的剖面积、长度、以及检体的流速等,从而能够在第4主流路37内产生从第4主流路37流入第4分支流路38的“引入流”。并且,在分离用流路设备33中,使第4流路34产生能够将第4主流路37内中流动的检体向第4分支流路38侧推压的推压流。其结果,如图13所示,通过使引入流的宽度比检体中流动的规定的粒子的重心位置大、此外比其他粒子的重心位置小,从而能够在第4分支流路38中引入规定的粒子(在此为第2粒子P2)。
本例的分离用流路设备33特别地意图分离血液中的红血球和白血球。另外,血液中的红血球的重心位置例如是距边缘2~2.5μm的位置,白血球的重心位置例如是距边缘5~10μm的位置。该情况下,第4主流路37例如剖面积为300~1000μm2、长度为0.5~20mm即可。此外,第4分支流路38例如剖面积为100~500μm2、长度为3~25mm即可。此外,第4流路34内的流速例如设为0.2~5m/秒即可。其结果,能够将引入流的宽度设为例如2~15μm,能够从血液分离红血球和白血球。
第4流路34还具有与第4主流路37连接的第4回收流路39,能够回收第1粒子P1。本公开中,在第4流路34中,能够利用推压流将第1粒子P1回收至第4回收流路39。
此外,第4流路34可以具有与多个第4分支流路38连接的第4废弃流路40。通过第4废弃流路40可以回收被分离的第2粒子P2,也可以废弃。另外,通过多个第4分支流路38回收第1粒子P1的情况下,连接多个第4分支流路38的一个第4废弃流路40作为回收第1粒子P1的流路发挥功能。此外,该情况下,第4主流路37中流到最后的液体可以废弃。
第4流路34具有位于分离用流路设备33的表面的多个第4开口41。多个第4开口41具有:至少检体流入第4主流路37的第4检体流入口42、从第4回收流路39回收第1粒子的第4检体流出口43、回收从检体除去第1粒子的成分的至少一个第4废弃流出口44。此外,本例中,也具有用于将检体推压至第4分支流路38侧的第3液体流入的第4推压流入口45。另外,本例中,第4废弃流出口44与第4主流路37以及第4废弃流路40连接。或者,从第4废弃流出口44流出的液体经由在后述的第2流路设备2A所形成的贯通孔44′而被回收。另外,第4检体流出口43与测定用流路设备2A的第1流路5的第1流入口12连接。
(测定用流路设备)
图14中示意地表示测定用流路设备2A。图14是俯视透视测定用流路设备2A时的平面图。
本例的测定用流路设备2A的上表面与图10所示的例子同样,具备配置分离用流路设备33的第1区域46以及与其不重叠的第2区域47。在俯视时,测定用流路设备2A的第1流路5从第1区域46配置到第2区域47,分离用流路设备33仅配置于测定用流路设备2A的第1区域46。由此,由于第1流路5露出至第2区域47,因此能够将第2区域47作为测定区域使用。本例中,在第2区域47配置反射镜部件24。
测定用流路设备2A还可以具有与第1流路5、第2流路6以及第3流路22不同的第5流路48。此外,第5流路48可以具有位于测定用流路设备2A的表面的多个第5开口49。第5流路48能够作为粒子分离前的检体流动的流路发挥功能。
多个第5开口49具有第5流入口50以及第5流出口51。第5流入口50是用于检体流入第5流路48的开口。第5流出口51是用于检体从第5流路48流出的开口。第5流入口50露出,第5流出口51与分离用流路设备33的第4检体流入口42连接。
第5流入口50以及第5流出口51位于测定用流路设备2A的上表面(第1基板9的上表面)。本例中,第5流入口50位于与第1流入口12相同的面。此外,本例中,第5流出口51位于与第1流入口12相同的面,位于与多个第5开口49的第5流入口50以及第3开口23相同的面。
测定用流路设备2A还可以具有与第1流路5、第2流路6、第3流路22以及第5流路48不同的第6流路52。第6流路52具有位于测定用流路设备2A的表面的多个第6开口53。多个第6开口53具有第6流入口54以及第6流出口55。第6流入口54是用于分离用流路设备33中的推压流的第3液体流入第6流路52的开口。第6流出口55是用于第3液体从第6流路52流出的开口。第6流入口54露出,第6流出口55与分离用流路设备33的第4推压流入口45连接。
本例的测量装置1A如图11所示具有:对第5流路48提供第1液体L1的第1泵26A、对第6流路52提供第3液体的第4泵58。另外,第1泵26A相当于上述例子中的第1泵26。也就是说,第1泵26A是依次通过第5流路48、第4流路34对第1流路5提供第1液体L1的部件。第1泵26A、第2泵27、第3泵28以及第4泵58经由导管等的多个其他流路(未图示)而分别与第5开口49、第2开口18、第3开口23以及第6开口53连通。
控制部4A能够控制测量装置1A。具体而言,控制部4A也能够控制光学传感器3、第1泵26A、第2泵27、第3泵28以及第4泵58等的驱动。控制部4A能够驱动第1泵26A,使包含特定粒子的液体作为第1液体L1而流入第1流路5。此外,控制部4A能够驱动第2泵27,使不包含特定粒子的液体作为第2液体L2而流入第2流路6。此外,控制部4A能够驱动第3泵28,使气体(气态物)流入第3流路22。控制部4A组合各种电路而构成。
控制部4A可以在使第3液体流入第4流路34的第4主流路37之后,使检体流入第4流路34的第4主流路37。控制部4A驱动第4泵58使第3液体流入第4主流路37之后,驱动第1泵26使检体流入第4主流路37即可。
本公开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的例子。此外,在不脱离本公开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改良等。
在上述的例子中,说明了第2流路6的一端具有第2流出口20的例子,但是如图15所示,第2流路6的一端也可以连接于第1流路5。在第2流路6连接于第1流路5的情况下,能够使第2液体L2经由第2流路6而流入第1流路5。其结果,在流入第1流路5的第1液体L1的量较少的情况下,能够从第2流路6对第1流路5补充第2液体L2。另外,该情况下,第2液体L2可以是与第3液体相同的液体。
此外,在第2流路6连接于第1流路5的情况下,控制部4可以在第1液体L1到达第1流路5之前使一定量的第2液体L2流入第1流路5。其结果,能够定量地测定在一定量的溶媒中包含何种程度的第1粒子。
控制部4可以在使第2液体L2流入第1流路5的情况下,由光学传感器3确认有无液体。该情况下,控制部4可以在驱动第2泵27而使第2液体L2流入第2流路6之后,驱动光学传感器3并且驱动第1泵26(或者第1泵26A以及第4泵58)从而使第1液体L1流入第1流路5(以及使液体流入第6流路52)。此外,控制部4可以在驱动第1泵26(或者第1泵26A以及第4泵58)之后在一定时间内驱动第2泵27。
此外,在第1流路5与第2流路6连接的情况下,可以在第1流路5与第2流路6的连接部连接第3流路22。该情况下,控制部4可以首先使第2液体L2流入第1流路5之后,使第1液体L1流入第1流路5,接下来使气态物流入第1流路5。由此,能够减少第1液体L1流入第2流路6。
此外,可以在使气态物流入第1流路5从而将从第2流路6至第1流路5所存在的第2液体L2切断之后,使第1液体L1流入。该情况下,控制部4驱动第2泵27之后,驱动第3泵28并驱动第1泵26即可。
在上述的例子中,说明了从第6流路52对第4流路34提供第3液体的例子,但是也可以取代第6流路52,从第2流路6提供第3液体。该情况下,第2液体L2与第3液体为同一液体。也就是说,不存在第6流路52,第2流路6的一端连接于第4流路34的第4推压流入口45。
在上述的例子中,说明了分离用流路设备33具有第3基板35以及第4基板36的例子,但是也可以取代第4基板36而将薄片部件作为第4基板36而发挥功能。
通过对以上这种的检体处理设备以及测量装置经由本公开的液体提供设备提供第1液体以及第2液体,从而即使作为检查对象的第1液体大量的情况下也能够简单应对,能够减少用于检查的设备材料的成本。
符号说明
1、1A 测量装置
2 流路设备
2A 测定用流路设备
3 光学传感器
4、4A 控制部
5 第1流路
6 第2流路
7 发光元件
8 受光元件
12 第1流入口
19 第2流入口
33 分离用流路设备
101 第1提供器
102 第2提供器
103 切换部件
104 第1出入口
105 第2出入口
106 第3出入口
107 排出用容器
110 检体处理设备
111 第1流入口
112 第2流入口
L1 第1液体
L2 第2液体。

Claims (3)

1.一种向检体处理设备的检体导入方法,是将作为检查对象的检体的第1液体以及作为比较对象的第2液体分别向在内部可流通的具有第1流入口以及第2流入口的检体处理设备的所述第1流入口以及所述第2流入口导入的方法,所述方法包含:
准备工序,经由在第1出入口~第3出入口之中的两个出入口之间能够切换液体的流通的切换部件,将提供所述第1液体的第1提供器连接于所述第1出入口,将所述第2出入口连接于排出用容器,将所述第3出入口连接于所述第1流入口,并且将提供所述第2液体的第2提供器连接于所述第2流入口;
第1工序,将所述切换部件的所述第2出入口与所述第3出入口设为可流通,从所述第2提供器经由所述第2流入口、所述检体处理设备、所述第1流入口以及所述切换部件来将所述第2液体送出至所述排出用容器,以所述第2液体充满从所述第2提供器到所述切换部件的路径;
第2工序,将所述切换部件的所述第1出入口与所述第2出入口设为可流通,从所述第1提供器经由所述切换部件将所述第1液体送出至所述排出用容器,以所述第1液体充满从所述第1提供器到所述切换部件的路径;以及
第3工序,之后将所述切换部件的所述第1出入口与所述第3出入口设为可流通,从所述第1提供器经由所述切换部件来送出所述第1液体并导入所述第1流入口,并且从所述第2提供器送出所述第2液体并导入所述第2流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向检体处理设备的检体导入方法,其中,
在将所述第1工序中从所述第2提供器送出所述第2液体的流量设为第1流量、将所述第2工序中从所述第1提供器送出所述第1液体的流量设为第2流量、将所述第3工序中从所述第1提供器送出所述第1液体的流量设为第3流量以及将从所述第2提供器送出所述第2液体的流量设为第4流量时,
使所述第1流量比所述第4流量多,使所述第2流量以及所述第3流量比所述第4流量少。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向检体处理设备的检体导入方法,其中,
对所述检体处理设备使用在内部具有用于分离血液中的粒子的主流路以及分支流路的粒子分离设备,对作为检体而导入所述第1流入口的所述第1液体使用所述血液,对用于粒子的分离而导入所述第2流入口的所述第2液体使用生理盐水。
CN201980061004.1A 2018-09-25 2019-09-24 向检体处理设备的检体导入方法 Active CN11271487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78936 2018-09-25
JP2018178936 2018-09-25
PCT/JP2019/037300 WO2020067024A1 (ja) 2018-09-25 2019-09-24 検体処理デバイスへの検体導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14872A true CN112714872A (zh) 2021-04-27
CN112714872B CN112714872B (zh) 2024-04-30

Family

ID=699534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61004.1A Active CN112714872B (zh) 2018-09-25 2019-09-24 向检体处理设备的检体导入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921027B2 (zh)
EP (1) EP3859346A4 (zh)
JP (1) JP7080334B2 (zh)
CN (1) CN112714872B (zh)
WO (1) WO202006702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27364B (zh) * 2018-01-30 2023-11-21 京瓷株式会社 测量装置
EP3885741B1 (en) * 2018-11-19 2024-04-10 Kyocera Corporation Fluid detection sensor and fluid detection device
JP7374392B1 (ja) 2022-03-31 2023-11-06 京セラ株式会社 流路デバイスへの液体導入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28502B2 (ja) * 2000-03-08 2009-02-25 株式会社島津製作所 液体クロマトグラフ及び流路切替バルブ
JP2009139120A (ja) * 2007-12-04 2009-06-25 Konica Minolta Medical & Graphic Inc マイクロ検査チップ、マイクロ検査チップの液体定量方法および検査装置
US20090201504A1 (en) * 2005-08-09 2009-08-13 Maxwell Sensors, Inc. Hydrodynamic focusing for analyzing rectangular microbeads
JP2012076016A (ja) * 2010-10-01 2012-04-19 Chiba Univ 連続的2次元粒子分離装置および粒子分離方法
CN103217537A (zh) * 2007-06-29 2013-07-24 株式会社东芝 微化学分析装置及其测定方法、以及微盒
US20140356849A1 (en) * 2011-12-09 2014-12-04 Vanderbilt University Integrated organ-on-chip systems and applications of the same
US20150335769A1 (en) * 2012-12-26 2015-11-26 Hitachi, Ltd. Biomolecule labeling reaction container, and reactor and reaction method using the same
EP3301454A1 (en) * 2016-10-03 2018-04-04 Accelerate Diagnostics, Inc. Instrument and system for rapid microorganism identification and antimicrobial agent susceptibility testing
JP2018141685A (ja) * 2017-02-27 2018-09-13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マイクロ流体デバイス及びマイクロ流体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142461A (en) * 1980-04-09 1981-11-06 Hitachi Ltd Solution distilling device
JP4033589B2 (ja) 1999-09-06 2008-01-16 隆史 伊永 分子拡散を用いた反応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WO2007021818A2 (en) * 2005-08-11 2007-02-22 Smithkline Beecham Corporation Flow reactor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08136057A1 (ja) * 2007-04-25 2008-11-13 Shimadzu Corporation 電気泳動チップ及び電気泳動方法
JP5448780B2 (ja) 2009-12-18 2014-03-19 株式会社アルバック 測定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EP2609476B1 (en) * 2010-08-23 2022-04-20 Life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Temperature control of chemical detection system
JP2012177599A (ja) * 2011-02-25 2012-09-13 Arkray Inc 再生可能なマイクロチップ、それを用いる測定装置、およびマイクロチップの再生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28502B2 (ja) * 2000-03-08 2009-02-25 株式会社島津製作所 液体クロマトグラフ及び流路切替バルブ
US20090201504A1 (en) * 2005-08-09 2009-08-13 Maxwell Sensors, Inc. Hydrodynamic focusing for analyzing rectangular microbeads
CN103217537A (zh) * 2007-06-29 2013-07-24 株式会社东芝 微化学分析装置及其测定方法、以及微盒
JP2009139120A (ja) * 2007-12-04 2009-06-25 Konica Minolta Medical & Graphic Inc マイクロ検査チップ、マイクロ検査チップの液体定量方法および検査装置
JP2012076016A (ja) * 2010-10-01 2012-04-19 Chiba Univ 連続的2次元粒子分離装置および粒子分離方法
US20140356849A1 (en) * 2011-12-09 2014-12-04 Vanderbilt University Integrated organ-on-chip systems and applications of the same
US20150335769A1 (en) * 2012-12-26 2015-11-26 Hitachi, Ltd. Biomolecule labeling reaction container, and reactor and reaction method using the same
EP3301454A1 (en) * 2016-10-03 2018-04-04 Accelerate Diagnostics, Inc. Instrument and system for rapid microorganism identification and antimicrobial agent susceptibility testing
JP2018141685A (ja) * 2017-02-27 2018-09-13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マイクロ流体デバイス及びマイクロ流体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080334B2 (ja) 2022-06-03
EP3859346A4 (en) 2022-06-15
WO2020067024A1 (ja) 2020-04-02
EP3859346A1 (en) 2021-08-04
CN112714872B (zh) 2024-04-30
US11921027B2 (en) 2024-03-05
US20210356378A1 (en) 2021-11-18
JPWO2020067024A1 (ja) 2021-08-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52235B2 (en) Monitoring method, monitoring apparatus, and liquid sample analyzer
CN112714872B (zh) 向检体处理设备的检体导入方法
JP6090330B2 (ja) センサチップ及び測定システム
US11351542B2 (en) Inspection flow path device and inspection apparatus
US6525807B1 (en) Particle analyzing apparatus
EP2804003B1 (en) Blood analysis apparatus
CN103217401A (zh) 可弃置流体分析盒
CN103217400A (zh) 流体分析盒的两步样品加载
JP7213932B2 (ja) 流路デバイスおよび計測装置
JP2006322896A (ja) 送液装置及びその送液方法並びに全反射減衰を利用した測定装置
JP6956695B2 (ja) 液体供給デバイス
US9952135B2 (en) Microfluidic interrogation device
JP7312135B2 (ja) 送液方法及び分析装置
CN112888931A (zh) 测量装置
US20180335376A1 (en) Microfluidic interrogation device
WO2016117042A1 (ja) 分析装置
JPH02213746A (ja) サンプル検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