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14472A - 参数反馈、更新、关联方法、通信节点、通信系统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参数反馈、更新、关联方法、通信节点、通信系统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14472A
CN112714472A CN202011529861.0A CN202011529861A CN112714472A CN 112714472 A CN112714472 A CN 112714472A CN 202011529861 A CN202011529861 A CN 202011529861A CN 112714472 A CN112714472 A CN 1127144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av
link
parameter
access point
upd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2986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刘明
袁立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201152986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14472A/zh
Publication of CN1127144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14472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18277 priority patent/WO2022134667A1/zh
Priority to US18/246,591 priority patent/US20230371076A1/en
Priority to JP2023522471A priority patent/JP2023546847A/ja
Priority to EP21908669.1A priority patent/EP4207937A1/en
Priority to KR1020237011711A priority patent/KR20230065301A/ko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carrier sensing, e.g.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SMA]
    • H04W74/0816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carrier sensing, e.g.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SMA]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2Distributed allocation, i.e. involving a plurality of allocating devices, each making partial allocation
    • H04L5/0035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cooperative multipoint environ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73Allocation arrangements that take into account other cell interfere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14Multichannel or multilink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18Negotia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2Processing or 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e.g. status or physical capabilities
    • H04W8/24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参数反馈、更新、关联方法、通信节点、通信系统及介质。该参数反馈在通过第一链路接收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中的第一站点发送的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PDU的期间,记录第二链路所在基本服务集中关于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中第二站点的网络配置向量NAV的网络传输与状态更新信息,其中,接入点多链路设备与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通过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相连,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的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不支持同时收发;根据网络传输与状态更新信息确定关于第二站点的NAV更新参数的反馈状态,包括反馈或不反馈;在反馈状态为反馈的情况下,在PPDU接收结束的特定帧间隔后通过第一链路向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反馈NAV更新参数。

Description

参数反馈、更新、关联方法、通信节点、通信系统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网络,例如涉及一种参数反馈、更新、关联方法、通信节点、通信系统及介质。
背景技术
对于多链路设备(Multi-link Device,MLD),如果附属的站点都是接入点(AccessPoint,AP),则为接入点多链路设备(AP MLD),如果附属的站点都是非接入点(Non-AP)的站点(Station,STA),则为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Non-AP MLD)。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中的STA与AP多链路设备中的AP可以通过不同的链路通信。在多链路通信系统中存在不支持数据同时收发(Non-Simultaneous Transmit and Receive,NSTR)的多链路设备,在不支持数据同时收发的链路集中的一条链路在发送数据的过程中,其他链路不能接收数据而造成网络配置向量(Network Allocation Vector,NAV)相关参数丢失,这种情况下,站点无法明确信道的忙闲状态和无线媒介的占用时间,从而导致与其他链路传输数据的冲突。目前没有有效的解决机制,能够保证站点获取到NAV相关参数。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参数反馈、更新、关联方法、通信节点、通信系统及介质,以实现向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反馈NAV,提高多链路通信的可靠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参数反馈方法,应用于AP MLD,包括:
在通过第一链路接收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中的第一站点发送的物理层(PhysicalLayer,PHY)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PPDU)的期间,记录第二链路所在的基本服务集(Basic Service Set,BSS)中关于所述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中的第二站点的NAV的网络传输与状态更新信息,其中,AP MLD与所述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通过所述第一链路和所述第二链路相连,所述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的第一链路和所述第二链路不支持同时收发;
根据所述网络传输与状态更新信息确定关于所述第二站点的NAV更新参数的反馈状态,所述反馈状态包括反馈或不反馈;
在所述反馈状态为反馈的情况下,在所述PPDU接收结束的特定帧间隔后,通过所述第一链路向所述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反馈所述NAV更新参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参数更新方法,应用于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包括:
在第一站点通过第一链路向AP MLD发送物理层PPDU结束的特定帧间隔后,通过所述第一链路获取关于所述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中的第二站点的NAV更新参数,其中,所述NAV更新参数根据第二链路所在的BSS中关于所述第二站点的NAV的网络传输与状态更新信息确定;
在获取到所述NAV更新参数的情况下,根据所述NAV更新参数更新本地NAV参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关联方法,包括:
广播多链路能力信息,所述广播多链路能力信息包括AP MLD对反馈NAV更新参数的支持能力;
接收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的关联请求,所述关联请求用于确定AP MLD与所述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之间的链路连接关系、链路对同时收发的支持能力以及所述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中的站点对接收NAV更新参数的支持能力;
根据所述关联请求向所述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发送关联应答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关联方法,包括:
接收AP MLD广播的多链路能力信息,所述广播多链路能力信息包括AP MLD对反馈NAV更新参数的支持能力;
根据所述多链路能力信息向所述AP MLD发送关联请求,所述关联请求用于确定APMLD与所述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之间的链路连接关系、链路对同时收发的支持能力以及所述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中的站点对接收NAV更新参数的支持能力。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节点,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上述的参数反馈方法、参数更新方法或关联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包括接入点多链路设备和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
所述接入点多链路设备用于执行上述的参数反馈方法或应用于AP MLD的关联方法;
所述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用于执行上述的参数更新方法或应用于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的关联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参数反馈方法、参数更新方法或关联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链路设备之间传输数据冲突的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参数反馈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AP MLD向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反馈NAV更新参数的示意图;
图4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反馈NAV更新参数的示意图;
图5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包含NAV策略信息的MAC帧的示意图;
图6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包含NAV策略信息的NAV控制帧的示意图;
图7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包含NAV策略信息的ACK帧的示意图;
图8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参数更新方法的流程图;
图9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关联方法的流程图;
图10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AP MLD与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之间关联过程的示意图;
图11为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关联方法的流程图;
图12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节点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13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多链路通信中,同时收发是指在同一MLD的两条链路上分别同时收发数据,如果MLD中不同链路的信道之间隔离度低,容易引发设备内共存干扰,因此,很多应用场景中不支持MLD设备在不同链路上的同时收发。MLD设备分为两种:AP MLD以及Non-AP MLD。NAV相当于一个计数器,可用于反映信道的忙与闲,Non-AP MLD设备根据NAV可确定何时能够进行数据传输,从而有效避免与相同链路上正在传输的数据发生冲突。但是,对于NSTR的Non-APMLD设备,由于在通过第一条链路发送数据的过程中,第二条链路不能接收数据,即第二条链路无法接收来自与AP MLD的NAV等网络传输控制参数,因此第二条链路无法确定合适的时间进行数据传输,导致与BSS中使用该第二条链路的其他站点的数据传输冲突。
图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链路设备之间传输数据冲突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AP MLD与Non-AP MLD之间通过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连接,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为NSTR的链路。在STA1通过第一链路向AP MLD发送数据的过程中,STA2无法接收AP MLD的数据造成STA2在第二链路上的NAV信息丢失,STA2无法及时更新NAV,只能利用本地存储的错误的NAV确定传输机会并在获得传输机会后马上传输数据,从而与第二链路上正在进行的数据传输(即STA3与AP2之间的数据传输)在AP2端发生冲突。图1中,TA表示发送端,RA表示接收端;RTS表示发送请求(Request To Send,RTS)帧,CTS表示准许发送(Clear To send,CTS)帧;点状区域表示STA2无法在第二链路上接收NAV的盲区;网格状区域表示第一链路上的数据传输已经完成,STA2在此区域内可以进行数据传输;STA3与STA2属于一个BSS。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参数反馈方法,在NSTR的Non-AP MLD设备通过第一链路向AP MLD发送数据期间(即Non-AP MLD设备处于第二链路的盲区的期间),记录关于第二站点NAV的网络传输与状态更新信息并通过第一链路来反馈第二站点的NAV更新参数,以解决多链路通信过程中由于盲区导致的NAV丢失以及数据传输冲突问题。
图2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参数反馈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应用于APMLD,具体可应用于接入点,例如图1中的AP2。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包括步骤110、120和130。
在步骤110中,在通过第一链路接收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中的第一站点发送的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PDU的期间,记录第二链路所在的基本服务集BSS中关于所述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中的第二站点的网络配置向量NAV的网络传输与状态更新信息,其中,AP MLD与所述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通过所述第一链路和所述第二链路相连,所述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的第一链路和所述第二链路不支持同时收发;
本实施例中,AP MLD可以包含多个接入点,Non-AP MLD可以包含多个站点。在Non-AP MLD不支持同时收发的链路集中,任意一个链路获取传输机会后可向AP MLD发送PPDU,将该链路记为的第一链路,第一链路对应的站点为第一站点,该链路集中的其他链路(即第二链路)在第一链路发送PPDU期间不支持接收数据。该链路集中的链路处于已使能的状态(即处于收发数据状态)。Non-AP MLD通过第一链路向AP MLD发送PPDU,会触发AP MLD对第二链路的第二站点的网络传输与状态更新信息进行记录,网络传输与状态更新信息包括第二链路的信道的忙闲状态、预计传输时间、传输数据长度等,AP MLD根据这些信息可以确定关于第二站点在第二链路上传输数据的NAV值,以反馈给Non-AP MLD,从而指示第二站点等待相应的时长后再进行数据传输,避免第二链路上的冲突。需要说明的是,记录第二链路的网络传输与状态更新信息的接入点与接收第一站点的PPDU的接入点可以不同。例如图1中,在STA1通过第一链路向AP1发送PPDU的情况下,触发AP2记录第二链路的网络传输与状态更新信息。
在步骤120中,根据所述网络传输与状态更新信息确定关于所述第二站点的NAV更新参数的反馈状态,所述反馈状态包括反馈或不反馈。
本实施例中,AP MLD根据记录的网络传输与状态更新信息确定是否向Non-AP MLD反馈NAV更新参数,NAV更新参数用于指示Non-AP MLD更新本地存储的NAV。例如,AP MLD根据记录的网络传输与状态更新信息计算第二站点的NAV更新参数,在第一链路中的PPDU发送结束后,无论第二站点的NAV是否为0,AP MLD总是将NAV更新参数反馈至Non-AP MLD;或者,AP MLD只在第二站点的NAV大于0的情况下向Non-AP MLD反馈NAV更新参数等。
在一实施例中,记录第二链路的网络传输与状态更新信息的接入点与接收第一站点的PPDU的接入点不同,这种情况下,记录第二链路的网络传输与状态更新信息的接入点可以将需要反馈的NAV更新参数通过第一链路转发至Non-AP MLD。
在步骤130中,在所述反馈状态为反馈的情况下,在所述PPDU接收结束的特定帧间隔后,通过所述第一链路向所述Non-AP MLD反馈所述NAV更新参数。
本实施例中,在确定向Non-AP MLD反馈NAV更新参数的情况下,在第一链路中的PPDU发送结束后的特定帧间隔后,AP MLD通过第一链路将NAV更新参数反馈至Non-AP MLD,从而在第二链路无法接收数据的情况下,借助第一链路实现了NAV更新参数的反馈,使Non-AP MLD在NSTR的链路集的使能期间,能够及时获取NAV更新参数,合理确定第二站点在第二链路上的传输时机,有效避免与在第二链路上其他站点正在进行的数据传输的冲突。
图3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AP MLD向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反馈NAV更新参数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1)STA1向AP1发送PPDU;(2)AP2记录关于STA2的网络传输与状态更新信息;(3)AP2根据记录的网络传输与状态更新信息确定NAV更新参数,并将NAV更新参数发送给AP1;(4)AP1通过第一链路将NAV更新参数发送给STA1;(5)STA1将NAV更新参数发送给STA2;(6)STA2根据NAV更新参数更新本地NAV参数。在此基础上,STA2可以合理确定通过第二链路向AP2发送RTS帧的时间,避开同一BSS中的STA3通过第二链路向AP2发送数据的时间,从而避免第二链路上数据传输的冲突。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步骤112:根据网络传输与状态更新信息生成NAV更新参数。
具体的,网络传输与状态更新信息包括第二链路的信道的忙闲状态、第二链路上同一BSS中的其他站点的数据的预计传输时间、传输数据长度等,AP MLD通过记录这些信息可以确定关于第二站点在第二链路上传输数据的NAV值,以指示第二站点等待相应的时长后才能获取传输机会,从而避免第二链路上同一BSS的不同站点之间数据传输的冲突。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112包括:将NAV更新参数设置为初始值,并根据以下至少之一更新NAV更新参数:在通过第二链路所在BSS向第三站点发送CTS帧的情况下,根据CTS帧指示的时长信息更新NAV更新参数;在通过第二链路所在BSS接收到第三站点的PPDU的情况下,根据第三站点的PPDU指示的时长信息更新NAV更新参数;在获取第二链路所在BSS的传输机会并通过第二链路所在BSS向第三站点发送PPDU的情况下,根据传输机会的时长信息或向第三站点发送的PPDU指示的时长信息更新NAV更新参数。
本实施例中,AP MLD在被触发记录网络传输与状态更新信息的过程中,生成第二站点相关的NAV更新参数,NAV更新参数的初始值设为零,在第一链路上的PPDU发送期间,根据第二链路及所在BSS的数据传输情况对NAV更新参数赋值。此外,在赋值的过程中,NAV更新参数随时间变化也在实时缩减。赋值过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1)AP MLD通过第二链路所在BSS发送CTS帧指示第三站点发送数据,则把CTS帧所指示的时长信息赋值给NAV更新参数;
2)AP MLD通过第二链路所在BSS接收到第三站点发来的PPDU,则把该PPDU上指示的时长信息赋值给NAV更新参数;
3)AP MLD在第二链路上获取传输机会,并通过第二链路所在BSS发送PPDU给第三站点或触发第三站点发送上行数据,则把该PPDU指示的时长信息或传输机会的时长信息赋值给NAV更新参数。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130,包括:
在NAV更新参数为0或非0的情况下,通过第一链路向Non-AP MLD反馈NAV更新参数;或者,在NAV更新参数大于0的情况下,通过第一链路向Non-AP MLD反馈NAV更新参数。
本实施例中,AP MLD根据记录的网络传输与状态更新信息计算第二站点的NAV更新参数,在第一链路中的PPDU发送结束后,一种情况是,无论第二站点的NAV是否为0,APMLD总是将NAV更新参数反馈至Non-AP MLD;另一种情况是,AP MLD只在第二站点的NAV大于0的情况下向Non-AP MLD反馈NAV更新参数,第二站点的NAV大于0,表明第二站点需要等待一定的时间后才能进行数据传输,如果NAV等于0,则第二站点无需等待,在PPDU发送完成后即可随时传输数据,这种情况下可以不反馈NAV,第二站点也无需更新本地NAV参数。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130,包括:将NAV更新参数依次通过AP MLD中与第一链路关联的接入点以及第一站点发送至第二站点。
本实施例中,AP MLD中用于记录第二链路的网络传输与状态更新信息的接入点与接收第一站点的PPDU的接入点不同,这种情况下,记录第二站点的网络传输与状态更新信息的接入点可以将需要反馈的NAV更新参数通过第一链路(从接收第一站点的PPDU的接入点到第一站点的链路)转发至第二站点。
在一实施例中,NAV更新参数通过确认回复帧反馈,确认回复帧包括确认(Acknowledge,ACK)帧或块确认(Block Acknowledge,BA)帧;或者,NAV更新参数通过NAV控制帧反馈,NAV控制帧在第一站点的PPDU传输完成后的第一帧间隔后反馈,或者在确认回复帧传输完成后的第二帧间隔后反馈。
图4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反馈NAV更新参数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AP MLD与Non-APMLD首先协商NAV更新参数的传输能力,例如,AP MLD是否支持记录第二站点的网络传输与状态更新信息、是否支持向Non-AP MLD反馈NAV更新参数、Non-AP MLD是否支持通过第一链路接收NAV更新参数、AP MLD与Non-AP MLD之间的连接关系等。在Non-AP MLD通过NSTR的链路集中的第一链路向AP-MLD发送MAC层协议数据单元(MAC Protocol Data Unit,MPDU),即发送MAC帧的过程中,在MPDU中携带NAV策略(NAV Policy)信息,以请求AP MLD反馈在NSTR的链路集中除第一链路以外的其他链路对应的NAV更新参数。例如,AP1一旦接收到MPDU所在PPDU的前导码或MPDU帧头信息,就立即触发AP2记录第二链路的网络传输与状态更新信息;在MPDU接收结束后,AP2反馈NAV更新参数给AP1,AP1则发送包含NAV更新参数的ACK帧或BLOCK ACK帧或NAV控制帧给Non-AP MLD的STA1;STA1收到NAV更新参数后则立即反馈给STA2,STA2根据NAV更新参数更新本地NAV参数。
图5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包含NAV策略信息的MAC帧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MAC帧头中包含了帧控制字段(用于指示是哪种帧类型)、时长/ID字段(用于指示所在帧的预计传输时长或所在帧的编号)、地址字段(用于指示该帧的接收方或发送方)以及NAV策略字段;帧体中包含传输的有效数据;帧体后还可包括帧校验序列(Frame Check Sequence,FCK)。NAV策略字段用于表示Non-AP MLD是否请求AP MLD反馈NAV更新参数。例如,NAV策略字段共有三种取值,第一种取值表示不反馈NAV更新参数;第二种取值表示不管NAV更新参数是否为0都反馈NAV更新参数;第三种取值表示当NAV更新参数为0时不反馈NAV更新参数,而在NAV更新参数大于0时反馈NAV更新参数。或者,NAV策略字段可以有两种取值,第一种取值表示不反馈NAV更新参数,第二种取值表示反馈NAV更新参数。
图6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包含NAV策略信息的NAV控制帧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NAV控制帧的MAC帧头中包含了帧控制字段、时长/ID字段以及地址字段;帧体中包含NAV信息域,NAV信息域是由NAV_INFO(用于指示携带的NAV更新参数的数量)以及至少一个Per_NAV_INFO(用于指示NAV更新参数的值)以及至少一个STA_INFO(用于指示NAV更新参数对应的站点)的实例所组成的;帧体后还包括帧校验序列。
图7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包含NAV策略信息的ACK帧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ACK帧的帧头中包含了帧控制字段、时长/ID字段以及地址字段;帧体中包含块确认BA信息域(用于指示数据块的传输是否成功)以及NAV信息域,NAV信息域是由NAV_INFO、至少一个Per_NAV_INFO以及至少一个STA_INFO的实例所组成的;帧体后还包括帧校验序列。图6和图7中,NAV信息域的内容可以相同。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步骤100:广播多链路能力信息,其中,多链路能力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AP MLD中的至少一个接入点支持或不支持携带所在链路以外的其他链路的NAV更新参数;AP MLD中的至少一个接入点支持或不支持携带所在链路以外的其他链路的反馈NAV的操作参数。
本实施例中,NAV更新参数的传输能力的协商可以在MLD建立关联的阶段进行,也可以在MLD建立关联后、在第一站点发起多链路操作的过程中进行。AP MLD通过信标(Beacon)广播多链路能力,例如Non-AP MLD中的接入点是否支持携带第二站点的NAV更新参数,以及是否支持携带通过第一链路反馈NAV的操作参数,反馈NAV的操作参数例如为支持以下哪种反馈方式:1)通过确认回复帧反馈,其中,确认回复帧包括ACK帧或BA帧;2)通过NAV控制帧反馈。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步骤102:接收关联请求并根据关联请求确定以下信息至少之一:AP MLD中的每个接入点在Non-AP MLD中关联的站点;AP MLD与Non-AP MLD之间的链路连接关系;不支持同时收发的链路;AP MLD对反馈NAV更新参数的支持能力;Non-APMLD中的站点对接收NAV更新参数的支持能力;反馈NAV的操作参数。
本实施例中,Non-AP MLD选择一个站点作为发起多链路操作的STA(即第一站点),并向AP MLD发送关联请求,其中,关联请求指明Non-AP MLD中关联的站点(包括第一站点与第二站点),还可指示第一链路与第二链路是NSTR的链路,以及Non-AP MLD中关联的站点是否支持接收通过关联的链路接收NAV更新参数;还可用于请求确定AP MLD中的接入点是否支持反馈Non-AP MLD中的站点的NAV更新参数;还可用于请求确定相关的操作参数,例如反馈NAV的操作参数。
在一实施例中,PPDU中包括前导码或MDPU帧头信息,前导码或MDPU帧头信息用于触发记录网络传输与状态更新信息。
本实施例中,AP MLD一旦接收到MPDU所在PPDU的前导码或MPDU帧头信息,就立即触发记录第二链路的网络传输与状态更新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PPDU对应的MDPU中包括NAV策略指示信息,NAV策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以下至少之一:不反馈NAV更新参数;在NAV更新参数为0或非0的情况下反馈NAV更新参数;在NAV更新参数大于0的情况下反馈NAV更新参数。
本实施例中,NAV策略字段共有三种取值,第一种取值表示不反馈NAV更新参数;第二种取值表示不管NAV更新参数是否为0都反馈NAV更新参数;第三种取值表示当NAV更新参数为0时不反馈NAV更新参数,而在NAV更新参数大于0时反馈NAV更新参数。或者,NAV策略字段可以有两种取值,第一种取值表示不反馈NAV更新参数,第二种取值表示反馈NAV更新参数。
在一实施例中,NAV控制帧用于指示:携带的网络传输与状态更新信息的数量;NAV值;网络传输与状态更新信息对应的目标站点。
本实施例中,NAV控制帧通过NAV_INFO指示携带的网络传输与状态更新信息的数量;NAV值;通过至少一个Per_NAV_INFO指示NAV更新参数的值,通过至少一个STA_INFO指示NAV更新参数对应的目标站点。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参数更新方法,在NSTR的Non-AP MLD设备通过第一链路向AP MLD发送数据期间(即Non-AP MLD设备处于第二链路的盲区的期间),通过第一链路接收NAV更新参数,据此更新本地NAV参数,作为数据传输时机的确定依据,以解决多链路通信过程中的数据传输冲突问题。
图8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参数更新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应用于Non-AP MLD,具体可应用于第二站点。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包括步骤210和220。未在本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上述任意实施例。
在步骤210中,在第一站点通过第一链路向AP MLD发送物理层PPDU结束的特定帧间隔后,通过所述第一链路获取关于所述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中的第二站点的NAV更新参数,其中,所述NAV更新参数根据第二链路所在的BSS中关于所述第二站点的NAV的网络传输与状态更新信息确定;
在步骤220中,在获取到所述NAV更新参数的情况下,根据所述NAV更新参数更新本地NAV参数。
本实施例中,Non-AP MLD将通过第一链路接收的NAV更新参数与本地NAV参数比较,如果NAV更新参数为零,则可继续采用本地NAV参数;如果NAV更新参数大于本地NAV参数,则进行相应的更新操作,例如,将NAV更新参数减去NAV更新参数的传输时间后折算为NAV单位的值,作为第二站点更新后的NAV参数;如果NAV更新参数小于本地NAV参数,则可继续采用本地NAV参数。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220,包括:在NAV更新参数为0的情况下,将本地NAV参数作为更新后的本地NAV参数;在NAV更新参数大于本地NAV参数的情况下,将NAV更新参数与NAV更新参数的传输时间对应的NAV值的差值作为更新后的本地NAV参数;在NAV更新参数小于本地NAV参数的情况下,将本地NAV参数作为更新后的本地NAV参数。
在一实施例中,NAV更新参数依次通过AP MLD中与第一链路关联的接入点以及第一站点发送至第二站点。
在一实施例中,NAV更新参数通过确认回复帧获取,确认回复帧包括ACK帧或BA帧;或者,NAV更新参数通过NAV控制帧获取,NAV控制帧在第一站点的PPDU传输完成后的第一帧间隔后获取,或者在确认回复帧传输完成后的第二帧间隔后获取。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步骤200:接收多链路能力信息,其中,多链路能力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AP MLD中的至少一个接入点支持或不支持携带所在链路以外的其他链路的NAV更新参数;
AP MLD中的至少一个接入点支持或不支持携带所在链路以外的其他链路的反馈NAV的操作参数。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步骤202:发送关联请求,关联请求用于请求以下信息至少之一:AP MLD中的每个接入点在Non-AP MLD中关联的站点;AP MLD与Non-AP MLD之间的链路连接关系;不支持同时收发的链路;AP MLD对反馈NAV更新参数的支持能力;Non-AP MLD中的站点对接收NAV更新参数的支持能力;反馈NAV的操作参数。
在一实施例中,PPDU中包括前导码或MDPU帧头信息,前导码或MDPU帧头信息用于触发记录网络传输与状态更新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PPDU对应的MDPU中包括NAV策略指示信息,NAV策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以下至少之一:不反馈NAV更新参数;在NAV更新参数为0或非0的情况下反馈NAV更新参数;在NAV更新参数大于0的情况下反馈NAV更新参数。
在一实施例中,NAV控制帧用于指示:携带的网络传输与状态更新信息的数量;NAV值;网络传输与状态更新信息对应的目标站点。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关联方法,应用于AP MLD,AP MLD通过广播多链路能力信息并应答Non-AP MLD的关联请求,建立NSTR的多链路连接,从而在第二链路处于盲区的期间可提供第一链路用于反馈NAV更新参数。未在本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上述任意实施例。
图9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关联方法的流程图,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包括步骤310、320和330。
在步骤310中,广播多链路能力信息,所述广播多链路能力信息包括AP MLD对反馈NAV更新参数的支持能力;
本实施例中,多链路能力信息包括AP MLD是否支持在第一链路中携带Non-AP MLD的第二站点的NAV更新参数和/或反馈NAV的操作参数等。Non-AP MLD接收到广播后,可向APMLD发送关联请求。
在步骤320中,接收Non-AP MLD的关联请求,所述关联请求用于确定AP MLD与所述Non-AP MLD之间的链路连接关系、链路对同时收发的支持能力以及所述Non-AP MLD中的站点对接收NAV更新参数的支持能力。
本实施例中,Non-AP MLD选择了一个站点作为发起多链路操作的STA(即第一站点),通过第一站点可向AP MLD发送关联请求,其中,关联请求指明Non-AP MLD中关联的站点(包括第一站点与第二站点),还可指示第一链路与第二链路是NSTR的链路,以及Non-APMLD中关联的站点是否支持通过关联的链路接收NAV更新参数;还可用于请求确定AP MLD中的接入点是否支持反馈Non-AP MLD中的站点的NAV更新参数;还可用于请求确定相关的操作参数,例如反馈NAV的操作参数。
在步骤330中,根据所述关联请求向所述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发送关联应答信息。
本实施例中,AP MLD向Non-AP MLD发送关联应答信息,关联应答信息用于确认MLD中相关站点(第一站点与第二站点)是否已关联,并确认AP MLD中接入点的功能信息(Capabilities Information),表明接入点是否支持反馈Non-AP MLD中的站点的NAV更新参数;还可用于请求确定相关的操作参数,例如反馈NAV的操作参数。
图10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AP MLD与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之间关联过程的示意图。如图10所示,选择STA1作为发起多链路操作的第一站点;AP1广播多链路能力信息;STA1向AP1发送关联请求;AP1箱STA1发送关联应答消息,从而完成AP MLD与Non-AP MLD的关联。在此基础上,在第二链路处于盲区的期间可通过第一链路实现NAV更新参数的反馈,进而实现第二站点本地NAV参数的更新。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步骤340:根据所述关联应答信息,执行上述的参数反馈方法。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关联方法,应用于Non-AP MLD,Non-AP MLD通过发送关联请求并接收AP MLD的关联应答信息,建立NSTR的多链路连接,从而在第二链路处于盲区的期间可通过第一链路接收反馈的NAV更新参数,据此更新本地NAV参数。未在本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上述任意实施例。
图11为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关联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包括步骤410、420和430。
在步骤410中,接收AP MLD广播的多链路能力信息,所述广播多链路能力信息包括AP MLD对反馈NAV更新参数的支持能力;
在步骤420中,根据所述多链路能力信息向所述AP MLD发送关联请求,所述关联请求用于确定AP MLD与所述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之间的链路连接关系、链路对同时收发的支持能力以及所述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中的站点对接收NAV更新参数的支持能力;
在步骤430中,接收所述AP MLD的关联应答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步骤440:根据所述关联应答信息,执行上述的参数更新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参数反馈装置。参数反馈装置包括:
记录模块,设置为在通过第一链路接收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Non-AP MLD中的第一站点发送的PPDU的期间,记录第二链路所在的BSS中关于Non-AP MLD中的第二站点的NAV的网络传输与状态更新信息,其中,AP MLD与Non-AP MLD通过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相连,Non-AP MLD的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不支持同时收发;
反馈状态确定模块,设置为根据网络传输与状态更新信息确定关于第二站点的NAV更新参数的反馈状态,反馈状态包括反馈或不反馈;
反馈模块,设置为在反馈状态为反馈的情况下,在PPDU接收结束的特定帧间隔后,通过第一链路向Non-AP MLD反馈NAV更新参数。
本实施例的参数反馈装置,在NSTR的Non-AP MLD设备通过第一链路向AP MLD发送数据期间(即Non-AP MLD设备处于第二链路的盲区的期间),通过第一链路来反馈NAV,以解决多链路通信过程中的数据传输冲突问题。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生成模块,设置为根据网络传输与状态更新信息生成NAV更新参数。
在一实施例中,生成模块设置为:
将NAV更新参数设置为初始值,并根据以下至少之一更新NAV更新参数:
在通过第二链路所在BSS向第三站点发送CTS帧的情况下,根据CTS帧指示的时长信息更新NAV更新参数;
在通过第二链路所在BSS接收到第三站点的PPDU的情况下,根据第三站点的PPDU指示的时长信息更新NAV更新参数;
在获取第二链路所在BSS的传输机会并通过第二链路所在BSS向第三站点发送PPDU的情况下,根据传输机会的时长信息或向第三站点发送的PPDU指示的时长信息更新NAV更新参数。
在一实施例中,反馈模块设置为:
在NAV更新参数为0或非0的情况下,通过第一链路向Non-AP MLD反馈NAV更新参数;或者,
在NAV更新参数大于0的情况下,通过第一链路向Non-AP MLD反馈NAV更新参数。
在一实施例中,反馈模块设置为:
将NAV更新参数依次通过AP MLD中与第一链路关联的接入点以及第一站点发送至第二站点。
在一实施例中,NAV更新参数通过确认回复帧反馈,确认回复帧包括ACK帧或BA帧;或者,
NAV更新参数通过NAV控制帧反馈,NAV控制帧在第一站点的PPDU传输完成后的第一帧间隔后反馈,或者在确认回复帧传输完成后的第二帧间隔后反馈。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广播模块,设置为广播多链路能力信息,其中,多链路能力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AP MLD中的至少一个接入点支持或不支持携带所在链路以外的其他链路的NAV更新参数;
AP MLD中的至少一个接入点支持或不支持携带所在链路以外的其他链路的反馈NAV的操作参数。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第一关联模块,设置为接收关联请求并根据关联请求确定以下信息至少之一:
AP MLD中的每个接入点在Non-AP MLD中关联的站点;
AP MLD与Non-AP MLD之间的链路连接关系;
不支持同时收发的链路;
AP MLD对反馈NAV更新参数的支持能力;
Non-AP MLD中的站点对接收NAV更新参数的支持能力;
反馈NAV的操作参数。
在一实施例中,PPDU中包括前导码或MDPU帧头信息,前导码或MDPU帧头信息用于触发记录网络传输与状态更新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PPDU对应的MDPU中包括NAV策略指示信息,NAV策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以下至少之一:
不反馈NAV更新参数;
在NAV更新参数为0或非0的情况下反馈NAV更新参数;
在NAV更新参数大于0的情况下反馈NAV更新参数。
在一实施例中,NAV控制帧用于指示:携带的网络传输与状态更新信息的数量;NAV值;网络传输与状态更新信息对应的目标站点。
本实施例提出的参数反馈装置与上述实施例提出的参数反馈方法属于同一发明构思,未在本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上述任意实施例,并且本实施例具备与执行参数反馈方法相同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参数更新装置。所述参数更新装置包括:
参数接收模块,设置为在第一站点通过第一链路向AP MLD发送物理层PPDU结束的特定帧间隔后,通过所述第一链路获取关于所述Non-AP MLD中的第二站点的NAV更新参数,其中,所述NAV更新参数根据第二链路所在的BSS中关于所述第二站点的NAV的网络传输与状态更新信息确定;
更新模块,设置为在获取到所述NAV更新参数的情况下,根据所述NAV更新参数更新本地NAV参数。
本实施例的参数更新装置,在NSTR的Non-AP MLD设备通过第一链路向AP MLD发送数据期间(即Non-AP MLD设备处于第二链路的盲区的期间),通过第一链路来接收NAV更新参数,据此更新本地NAV参数,作为数据传输时机的确定依据,以解决多链路通信过程中的数据传输冲突问题。
在一实施例中,更新模块设置为:
在所述NAV更新参数为0的情况下,将所述本地NAV参数作为更新后的本地NAV参数;
在所述NAV更新参数大于本地NAV参数的情况下,将所述NAV更新参数与所述NAV更新参数的传输时间对应的NAV值的差值作为更新后的本地NAV参数;
在所述NAV更新参数小于本地NAV参数的情况下,将所述本地NAV参数作为更新后的本地NAV参数。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NAV更新参数依次通过所述AP MLD中与所述第一链路关联的接入点以及所述第一站点发送至所述第二站点。
在一实施例中,NAV更新参数通过确认回复帧获取,所述确认回复帧包括ACK帧或BA帧;或者,
所述NAV更新参数通过NAV控制帧获取,所述NAV控制帧在所述第一站点的PPDU传输完成后的第一帧间隔后获取,或者在确认回复帧传输完成后的第二帧间隔后获取。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广播接收模块,设置为接收多链路能力信息,其中,所述多链路能力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AP MLD中的至少一个接入点支持或不支持携带所在链路以外的其他链路的NAV更新参数;
AP MLD中的至少一个接入点支持或不支持携带所在链路以外的其他链路的反馈NAV的操作参数。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第二关联模块,设置为发送关联请求,所述关联请求用于请求以下信息至少之一:
AP MLD中的每个接入点在所述Non-AP MLD中关联的站点;
AP MLD与所述Non-AP MLD之间的链路连接关系;
不支持同时收发的链路;
所述AP MLD对反馈NAV更新参数的支持能力;
所述Non-AP MLD中的站点对接收NAV更新参数的支持能力;
反馈NAV的操作参数。
在一实施例中,PPDU中包括前导码或MDPU帧头信息,所述前导码或MDPU帧头信息用于触发记录所述网络传输与状态更新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PPDU对应的MDPU中包括NAV策略指示信息,所述NAV策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以下至少之一:
不反馈NAV更新参数;
在NAV更新参数为0或非0的情况下反馈NAV更新参数;
在NAV更新参数大于0的情况下反馈NAV更新参数。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NAV控制帧用于指示:携带的网络传输与状态更新信息的数量;NAV值;网络传输与状态更新信息对应的目标站点。
本实施例提出的参数更新装置与上述实施例提出的参数更新方法属于同一发明构思,未在本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上述任意实施例,并且本实施例具备与执行参数更新方法相同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关联装置。所述关联装置包括:
广播模块,设置为广播多链路能力信息,所述广播多链路能力信息包括AP MLD对反馈NAV更新参数的支持能力;
请求接收模块,设置为接收Non-AP MLD的关联请求,所述关联请求用于确定APMLD与所述Non-AP MLD之间的链路连接关系、链路对同时收发的支持能力以及所述Non-APMLD中的站点对接收NAV更新参数的支持能力;
应答模块,设置为根据所述关联请求向所述Non-AP MLD发送关联应答信息。
本实施例的关联装置,通过广播多链路能力信息并应答Non-AP MLD的关联请求,建立NSTR的多链路连接,从而在第二链路处于盲区的期间可提供第一链路用于反馈NAV更新参数。未在本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上述任意实施例。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关联装置还用于根据所述关联应答信息,执行上述实施例中应用于AP MLD的参数反馈方法。
本实施例提出的关联装置与上述实施例提出的应用于AP MLD的关联方法属于同一发明构思,未在本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上述任意实施例,并且本实施例具备与执行应用于AP MLD的关联方法相同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关联装置。所述关联装置包括:
广播接收模块,设置为接收AP MLD广播的多链路能力信息,所述广播多链路能力信息包括AP MLD对反馈NAV更新参数的支持能力;
请求模块,设置为根据所述多链路能力信息向所述AP MLD发送关联请求,所述关联请求用于确定AP MLD与所述Non-AP MLD之间的链路连接关系、链路对同时收发的支持能力以及所述Non-AP MLD中的站点对接收NAV更新参数的支持能力;
应答接收模块,设置为接收所述AP MLD的关联应答信息。
本实施例的关联装置,通过发送关联请求并接收AP MLD的关联应答信息,建立NSTR的多链路连接,从而在第二链路处于盲区的期间可通过第一链路接收反馈的NAV更新参数,据此更新本地NAV参数。
在一实施例中,该关联装置还用于根据所述关联应答信息,执行上述实施例应用于Non-AP MLD的参数更新方法。
本实施例提出的关联装置与上述实施例提出的应用于Non-AP MLD参数更新方法属于同一发明构思,未在本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上述任意实施例,并且本实施例具备与执行应用于Non-AP MLD参数更新方法相同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节点,图12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节点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本申请提供的通信节点,包括存储器52、处理器51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51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上述的参数反馈方法、参数更新方法或关联方法。
通信节点还可以包括存储器52;该通信节点中的处理器51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图12中以一个处理器51为例;存储器52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51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51实现如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参数反馈方法、参数更新方法或关联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在执行参数反馈方法或应用于AP MLD的关联方法的情况下,通信节点为AP MLD中的接入点;在执行参数更新方法或应用于Non-AP MLD的关联方法的情况下,通信节点为Non-AP MLD中的站点。
通信节点还包括:通信装置53、输入装置54和输出装置55。
通信节点中的处理器51、存储器52、通信装置53、输入装置54和输出装置55可以通过总线或其他方式连接,图12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输入装置54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通信节点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按键信号输入。输出装置55可包括显示屏等显示设备。
通信装置53可以包括接收器和发送器。通信装置53设置为根据处理器51的控制进行信息收发通信。
存储器52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设置为存储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申请实施例所述参数反馈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存储器52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通信节点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52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52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51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通信节点。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关联系统。图13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该系统包括接入点多链路设备610和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620;接入点多链路设备610和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620通过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相连,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的620的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不支持同时收发;接入点多链路设备610用于执行上述的参数反馈方法或如应用于AP MLD的关联方法;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620用于执行上述的参数更新方法或应用于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620的关联方法。需要说明的是,未在本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上述任意实施例。
本实施例中,在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620通过第一链路向接入点多链路设备610发送数据期间(即Non-AP MLD设备处于第二链路的盲区的期间),接入点多链路设备610记录关于第二站点NAV的网络传输与状态更新信息并通过第一链路来反馈第二站点的NAV更新参数,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620通过第一链路来接收NAV更新参数,并据此更新本地NAV参数,作为数据传输时机的确定依据,以解决多链路通信过程中由于盲区导致的NAV丢失以及数据传输冲突问题。
在一实施例中,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620包括第一站点和第二站点;接入点多链路设备610包括记录第二链路的网络传输与状态更新信息的接入点和接收第一站点的PPDU的接入点,NAV更新参数由记录第二链路的网络传输与状态更新信息的接入点,依次经过接收第一站点的PPDU的接入点、第一站点反馈至第二站点。
在一实施例中,接入点多链路设备610广播多链路能力;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620向接入点多链路设备610发送关联请求;接入点多链路设备610根据所述关联请求向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620发送关联应答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620的关联请求用于确定AP MLD与所述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之间的链路连接关系、链路对同时收发的支持能力、所述AP MLD对反馈NAV更新参数的支持能力以及所述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中的站点对接收NAV更新参数的支持能力。
在一实施例中,接入点多链路设备610根据所述网络传输与状态更新信息生成所述NAV更新参数。
在一实施例中,接入点多链路设备610将所述NAV更新参数设置为初始值,并根据以下至少之一更新所述NAV更新参数:
在通过所述第二链路所在BSS向第三站点发送CTS帧的情况下,根据所述CTS帧指示的时长信息更新所述NAV更新参数;
在通过所述第二链路所在BSS接收到第三站点的PPDU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三站点的PPDU指示的时长信息更新所述NAV更新参数;
在获取所述第二链路所在BSS的传输机会并通过所述第二链路所在BSS向所述第三站点发送PPDU的情况下,根据所述传输机会的时长信息或向所述第三站点发送的PPDU指示的时长信息更新所述NAV更新参数。
在一实施例中,接入点多链路设备610在所述NAV更新参数为0或非0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一链路向所述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反馈所述NAV更新参数;或者,在所述NAV更新参数大于0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一链路向所述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反馈所述NAV更新参数。
在一实施例中,接入点多链路设备610将所述NAV更新参数依次通过所述AP MLD中与所述第一链路关联的接入点以及所述第一站点发送至所述第二站点。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NAV更新参数通过确认回复帧反馈,所述确认回复帧包括ACK帧或BA帧;或者,所述NAV更新参数通过NAV控制帧反馈,所述NAV控制帧在所述第一站点的PPDU传输完成后的第一帧间隔后反馈,或者在确认回复帧传输完成后的第二帧间隔后反馈。
在一实施例中,接入点多链路设备610还广播多链路能力信息,其中,多链路能力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AP MLD中的至少一个接入点支持或不支持携带所在链路以外的其他链路的NAV更新参数;
AP MLD中的至少一个接入点支持或不支持携带所在链路以外的其他链路的反馈NAV的操作参数。
在一实施例中,接入点多链路设备610还接收关联请求并根据所述关联请求确定以下信息至少之一:
AP MLD中的每个接入点在所述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中关联的站点;
AP MLD与所述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之间的链路连接关系;
不支持同时收发的链路;
所述AP MLD对反馈NAV更新参数的支持能力;
所述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中的站点对接收NAV更新参数的支持能力;
反馈NAV的操作参数。
在一实施例中,PPDU中包括前导码或MDPU帧头信息,所述前导码或MDPU帧头信息用于触发记录所述网络传输与状态更新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PPDU对应的MDPU中包括NAV策略指示信息,所述NAV策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以下至少之一:
不反馈NAV更新参数;
在NAV更新参数为0或非0的情况下反馈NAV更新参数;
在NAV更新参数大于0的情况下反馈NAV更新参数。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NAV控制帧用于指示:携带的网络传输与状态更新信息的数量;NAV值;网络传输与状态更新信息对应的目标站点。
在一实施例中,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620在第一站点通过第一链路向AP MLD发送物理层PPDU结束的特定帧间隔后,通过所述第一链路获取关于所述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中的第二站点的NAV更新参数,其中,所述NAV更新参数根据第二链路所在的BSS中关于所述第二站点的NAV的网络传输与状态更新信息确定;
在获取到所述NAV更新参数的情况下,根据所述NAV更新参数更新本地NAV参数。
在一实施例中,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620在所述NAV更新参数为0的情况下,将所述本地NAV参数作为更新后的本地NAV参数;
在所述NAV更新参数大于本地NAV参数的情况下,将所述NAV更新参数与所述NAV更新参数的传输时间对应的NAV值的差值作为更新后的本地NAV参数;
在所述NAV更新参数小于本地NAV参数的情况下,将所述本地NAV参数作为更新后的本地NAV参数。
在一实施例中,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620还用于接收多链路能力信息,其中,所述多链路能力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AP MLD中的至少一个接入点支持或不支持携带所在链路以外的其他链路的NAV更新参数;
AP MLD中的至少一个接入点支持或不支持携带所在链路以外的其他链路的反馈NAV的操作参数。
在一实施例中,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620还用于发送关联请求,所述关联请求用于请求以下信息至少之一:
AP MLD中的每个接入点在所述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中关联的站点;
AP MLD与所述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之间的链路连接关系;
不支持同时收发的链路;
所述AP MLD对反馈NAV更新参数的支持能力;
所述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中的站点对接收NAV更新参数的支持能力;
反馈NAV的操作参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任一所述的参数反馈方法、参数更新方法或关联方法。
该参数反馈方法,包括:在通过第一链路接收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中的第一站点发送的PPDU的期间,记录第二链路所在的BSS中关于所述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中的第二站点的NAV的网络传输与状态更新信息,其中,AP MLD与所述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通过所述第一链路和所述第二链路相连,所述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的第一链路和所述第二链路不支持同时收发;根据所述网络传输与状态更新信息确定关于所述第二站点的NAV更新参数的反馈状态,所述反馈状态包括反馈或不反馈;在所述反馈状态为反馈的情况下,在所述PPDU接收结束的特定帧间隔后,通过所述第一链路向所述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反馈所述NAV更新参数。
该参数更新方法,包括:在第一站点通过第一链路向AP MLD发送物理层PPDU结束的特定帧间隔后,通过所述第一链路获取关于所述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中的第二站点的NAV更新参数,其中,所述NAV更新参数根据第二链路所在的BSS中关于所述第二站点的NAV的网络传输与状态更新信息确定;在获取到所述NAV更新参数的情况下,根据所述NAV更新参数更新本地NAV参数。
该关联方法,包括:广播多链路能力信息,所述广播多链路能力信息包括AP MLD对反馈NAV更新参数的支持能力;接收Non-AP MLD的关联请求,所述关联请求用于确定AP MLD与所述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之间的链路连接关系、链路对同时收发的支持能力以及所述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中的站点对接收NAV更新参数的支持能力;根据所述关联请求向所述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发送关联应答信息。
或者,该关联方法,包括:接收AP MLD广播的多链路能力信息,所述广播多链路能力信息包括AP MLD对反馈NAV更新参数的支持能力;根据所述多链路能力信息向所述APMLD发送关联请求,所述关联请求用于确定AP MLD与所述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之间的链路连接关系、链路对同时收发的支持能力以及所述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中的站点对接收NAV更新参数的支持能力;接收所述AP MLD的关联应答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的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的介质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EPROM)、闪存、光纤、便携式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
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线、光缆、无线电频率(Radio Frequency,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申请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术语用户终端涵盖任何适合类型的无线用户设备,例如移动电话、便携数据处理装置、便携网络浏览器或车载移动台。
一般来说,本申请的多种实施例可以在硬件或专用电路、软件、逻辑或其任何组合中实现。例如,一些方面可以被实现在硬件中,而其它方面可以被实现在可以被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它计算装置执行的固件或软件中,尽管本申请不限于此。
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通过移动装置的数据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来实现,例如在处理器实体中,或者通过硬件,或者通过软件和硬件的组合。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是汇编指令、指令集架构(Instruction Set Architecture,ISA)指令、机器指令、机器相关指令、微代码、固件指令、状态设置数据、或者以一种或多种编程语言的任意组合编写的源代码或目标代码。
本申请附图中的任何逻辑流程的框图可以表示程序步骤,或者可以表示相互连接的逻辑电路、模块和功能,或者可以表示程序步骤与逻辑电路、模块和功能的组合。计算机程序可以存储在存储器上。存储器可以具有任何适合于本地技术环境的类型并且可以使用任何适合的数据存储技术实现,例如但不限于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访问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光存储器装置和系统(数码多功能光碟(Digital Video Disc,DVD)或光盘(Compact Disk,CD)等。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非瞬时性存储介质。数据处理器可以是任何适合于本地技术环境的类型,例如但不限于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GPA)以及基于多核处理器架构的处理器。
通过示范性和非限制性的示例,上文已提供了对本申请的示范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但结合附图和权利要求来考虑,对以上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和调整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但不偏离本申请的范围。因此,本申请的恰当范围将根据权利要求确定。

Claims (27)

1.一种参数反馈方法,应用于接入点多链路设备AP MLD,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通过第一链路接收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中的第一站点发送的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PDU的期间,记录第二链路所在的基本服务集BSS中关于所述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中的第二站点的网络配置向量NAV的网络传输与状态更新信息,其中,AP MLD与所述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通过所述第一链路和所述第二链路相连,所述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的第一链路和所述第二链路不支持同时收发;
根据所述网络传输与状态更新信息确定关于所述第二站点的NAV更新参数的反馈状态,所述反馈状态包括反馈或不反馈;
在所述反馈状态为反馈的情况下,在所述PPDU接收结束的特定帧间隔后,通过所述第一链路向所述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反馈所述NAV更新参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所述网络传输与状态更新信息生成所述NAV更新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网络传输与状态更新信息生成所述NAV更新参数,包括:
将所述NAV更新参数设置为初始值,并根据以下至少之一更新所述NAV更新参数:
在通过所述第二链路所在BSS向第三站点发送准许发送CTS帧的情况下,根据所述CTS帧指示的时长信息更新所述NAV更新参数;
在通过所述第二链路所在BSS接收到第三站点的PPDU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三站点的PPDU指示的时长信息更新所述NAV更新参数;
在获取所述第二链路所在BSS的传输机会并通过所述第二链路所在BSS向所述第三站点发送PPDU的情况下,根据所述传输机会的时长信息或向所述第三站点发送的PPDU指示的时长信息更新所述NAV更新参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第一链路向所述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反馈所述NAV更新参数,包括:
在所述NAV更新参数为0或非0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一链路向所述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反馈所述NAV更新参数;或者,
在所述NAV更新参数大于0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一链路向所述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反馈所述NAV更新参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第一链路向所述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反馈所述NAV更新参数,包括:
将所述NAV更新参数依次通过所述AP MLD中与所述第一链路关联的接入点以及所述第一站点发送至所述第二站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AV更新参数通过确认回复帧反馈,所述确认回复帧包括确认ACK帧或块确认BA帧;或者,
所述NAV更新参数通过NAV控制帧反馈,所述NAV控制帧在所述第一站点的PPDU传输完成后的第一帧间隔后反馈,或者在确认回复帧传输完成后的第二帧间隔后反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广播多链路能力信息,其中,所述多链路能力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AP MLD中的至少一个接入点支持或不支持携带所在链路以外的其他链路的NAV更新参数;
AP MLD中的至少一个接入点支持或不支持携带所在链路以外的其他链路的反馈NAV的操作参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关联请求并根据所述关联请求确定以下信息至少之一:
AP MLD中的每个接入点在所述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中关联的站点;
AP MLD与所述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之间的链路连接关系;
不支持同时收发的链路;
所述AP MLD对反馈NAV更新参数的支持能力;
所述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中的站点对接收NAV更新参数的支持能力;
反馈NAV的操作参数。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PDU中包括前导码或MDPU帧头信息,所述前导码或MDPU帧头信息用于触发记录所述网络传输与状态更新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PDU对应的MDPU中包括NAV策略指示信息,所述NAV策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以下至少之一:
不反馈NAV更新参数;
在NAV更新参数为0或非0的情况下反馈NAV更新参数;
在NAV更新参数大于0的情况下反馈NAV更新参数。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AV控制帧用于指示:携带的网络传输与状态更新信息的数量;NAV值;网络传输与状态更新信息对应的目标站点。
12.一种参数更新方法,应用于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第一站点通过第一链路向AP MLD发送物理层PPDU结束的特定帧间隔后,通过所述第一链路获取关于所述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中的第二站点的NAV更新参数,其中,所述NAV更新参数根据第二链路所在的BSS中关于所述第二站点的NAV的网络传输与状态更新信息确定;
在获取到所述NAV更新参数的情况下,根据所述NAV更新参数更新本地NAV参数。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NAV更新参数更新本地NAV参数,包括:
在所述NAV更新参数为0的情况下,将所述本地NAV参数作为更新后的本地NAV参数;
在所述NAV更新参数大于本地NAV参数的情况下,将所述NAV更新参数与所述NAV更新参数的传输时间对应的NAV值的差值作为更新后的本地NAV参数;
在所述NAV更新参数小于本地NAV参数的情况下,将所述本地NAV参数作为更新后的本地NAV参数。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AV更新参数依次通过所述AP MLD中与所述第一链路关联的接入点以及所述第一站点发送至所述第二站点。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AV更新参数通过确认回复帧获取,所述确认回复帧包括ACK帧或BA帧;或者,
所述NAV更新参数通过NAV控制帧获取,所述NAV控制帧在所述第一站点的PPDU传输完成后的第一帧间隔后获取,或者在确认回复帧传输完成后的第二帧间隔后获取。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多链路能力信息,其中,所述多链路能力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AP MLD中的至少一个接入点支持或不支持携带所在链路以外的其他链路的NAV更新参数;
AP MLD中的至少一个接入点支持或不支持携带所在链路以外的其他链路的反馈NAV的操作参数。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发送关联请求,所述关联请求用于请求以下信息至少之一:
AP MLD中的每个接入点在所述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中关联的站点;
AP MLD与所述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之间的链路连接关系;
不支持同时收发的链路;
所述AP MLD对反馈NAV更新参数的支持能力;
所述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中的站点对接收NAV更新参数的支持能力;
反馈NAV的操作参数。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PDU中包括前导码或MDPU帧头信息,所述前导码或MDPU帧头信息用于触发记录所述网络传输与状态更新信息。
19.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PDU对应的MDPU中包括NAV策略指示信息,所述NAV策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以下至少之一:
不反馈NAV更新参数;
在NAV更新参数为0或非0的情况下反馈NAV更新参数;
在NAV更新参数大于0的情况下反馈NAV更新参数。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AV控制帧用于指示:携带的网络传输与状态更新信息的数量;NAV值;网络传输与状态更新信息对应的目标站点。
21.一种关联方法,应用于接入点多链路设备AP MLD,其特征在于,包括:
广播多链路能力信息,所述广播多链路能力信息包括AP MLD对反馈NAV更新参数的支持能力;
接收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的关联请求,所述关联请求用于确定AP MLD与所述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之间的链路连接关系、链路对同时收发的支持能力以及所述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中的站点对接收NAV更新参数的支持能力;
根据所述关联请求向所述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发送关联应答信息。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所述关联应答信息,执行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参数反馈方法。
23.一种关联方法,应用于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AP MLD广播的多链路能力信息,所述广播多链路能力信息包括AP MLD对反馈NAV更新参数的支持能力;
根据所述多链路能力信息向所述AP MLD发送关联请求,所述关联请求用于确定AP MLD与所述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之间的链路连接关系、链路对同时收发的支持能力以及所述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中的站点对接收NAV更新参数的支持能力;
接收所述AP MLD的关联应答信息。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所述关联应答信息,执行如权利要求12-20中任一项所述的参数更新方法。
25.一种通信节点,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参数反馈方法或如权利要求12-20中任一项所述的参数更新方法或如权利要求21-22中任一项所述的关联方法或如权利要求23-24中任一项所述的关联方法。
26.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接入点多链路设备和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
所述接入点多链路设备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参数反馈方法或如权利要求21-22中任一项所述的关联方法;
所述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2-20中任一项所述的参数更新方法或如权利要求23-24中任一项所述的关联方法。
2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参数反馈方法或如权利要求12-20中任一项所述的参数更新方法或如权利要求21-22中任一项所述的关联方法或如权利要求23-24中任一项所述的关联方法。
CN202011529861.0A 2020-12-22 2020-12-22 参数反馈、更新、关联方法、通信节点、通信系统及介质 Pending CN11271447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29861.0A CN112714472A (zh) 2020-12-22 2020-12-22 参数反馈、更新、关联方法、通信节点、通信系统及介质
PCT/CN2021/118277 WO2022134667A1 (zh) 2020-12-22 2021-09-14 参数反馈、更新、关联方法、通信节点、通信系统及介质
US18/246,591 US20230371076A1 (en) 2020-12-22 2021-09-14 Parameter feedback method, parameter update method, association method, communication nod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dium
JP2023522471A JP2023546847A (ja) 2020-12-22 2021-09-14 パラメータフィードバック、更新、関連方法、通信ノード、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媒体
EP21908669.1A EP4207937A1 (en) 2020-12-22 2021-09-14 Parameter feedback method, parameter update method, association method, communication nod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dium
KR1020237011711A KR20230065301A (ko) 2020-12-22 2021-09-14 파라미터 피드백 방법, 업데이트 방법, 연관 방법, 통신 노드, 통신 시스템 및 매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29861.0A CN112714472A (zh) 2020-12-22 2020-12-22 参数反馈、更新、关联方法、通信节点、通信系统及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14472A true CN112714472A (zh) 2021-04-27

Family

ID=755452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29861.0A Pending CN112714472A (zh) 2020-12-22 2020-12-22 参数反馈、更新、关联方法、通信节点、通信系统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71076A1 (zh)
EP (1) EP4207937A1 (zh)
JP (1) JP2023546847A (zh)
KR (1) KR20230065301A (zh)
CN (1) CN112714472A (zh)
WO (1) WO2022134667A1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26001A (zh) * 2022-01-25 2022-03-01 成都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传输软接入设备系统参数的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WO2022134667A1 (zh) * 2020-12-22 2022-06-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参数反馈、更新、关联方法、通信节点、通信系统及介质
WO2022247901A1 (zh) * 2021-05-26 2022-12-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2257813A1 (zh) * 2021-06-11 2022-12-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反馈方法及装置
WO2023283802A1 (zh) * 2021-07-13 2023-01-1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WO2023010455A1 (zh) * 2021-08-05 2023-02-0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的方法及设备
WO2023035848A1 (zh) * 2021-09-08 2023-03-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介质同步时延计时器设置方法及相关装置
WO2023060584A1 (zh) * 2021-10-15 2023-04-2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网络分配矢量nav定时器的处理方法及相关装置
WO2023092411A1 (en) * 2021-11-25 2023-06-01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US11956842B2 (en) 2022-04-24 2024-04-0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ulti-link communication setup method and related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009841B2 (en) * 2015-07-01 2018-06-26 Intel IP Corporation Determining two network allocation vector settings
CN106941731B (zh) * 2016-01-04 2020-03-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nav设置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6489812A (zh) * 2017-04-14 2023-07-25 韦勒斯标准与技术协会公司 使用bss标识符的无线通信方法及其无线通信终端
CN110351323A (zh) * 2018-04-08 2019-10-18 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系统的参数管理方法和装置
CN112714472A (zh) * 2020-12-22 2021-04-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参数反馈、更新、关联方法、通信节点、通信系统及介质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34667A1 (zh) * 2020-12-22 2022-06-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参数反馈、更新、关联方法、通信节点、通信系统及介质
WO2022247901A1 (zh) * 2021-05-26 2022-12-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2257813A1 (zh) * 2021-06-11 2022-12-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反馈方法及装置
WO2023283802A1 (zh) * 2021-07-13 2023-01-1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WO2023010455A1 (zh) * 2021-08-05 2023-02-0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的方法及设备
WO2023035848A1 (zh) * 2021-09-08 2023-03-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介质同步时延计时器设置方法及相关装置
WO2023060584A1 (zh) * 2021-10-15 2023-04-2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网络分配矢量nav定时器的处理方法及相关装置
WO2023092411A1 (en) * 2021-11-25 2023-06-01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CN114126001A (zh) * 2022-01-25 2022-03-01 成都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传输软接入设备系统参数的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4126001B (zh) * 2022-01-25 2022-04-19 成都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传输软接入设备系统参数的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US11956842B2 (en) 2022-04-24 2024-04-0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ulti-link communication setup method and related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134667A1 (zh) 2022-06-30
KR20230065301A (ko) 2023-05-11
EP4207937A1 (en) 2023-07-05
US20230371076A1 (en) 2023-11-16
JP2023546847A (ja) 2023-11-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714472A (zh) 参数反馈、更新、关联方法、通信节点、通信系统及介质
US11638252B2 (en) Fast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ing multiple transfer rate partitioning and cooperative transmission
EP3139680B1 (en) Channel access method, system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02067634B (zh) 用于无线局域网中多播传送的基于竞争的介质预约方法和装置
CN107113782B (zh) 用于数字通信中避免干扰的系统和方法
CN105934984B (zh) 用于设备到设备(d2d)无线通信的半永久性信道占用的组间控制
US20180020476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imultaneous transmit and receive network mode
JP2023528106A (ja) データ送信方法及び装置、データ受信方法及び装置
US20160295612A1 (en) Information sen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JP5932162B2 (ja) 一時的媒体ハンドオーバ
WO2016188245A1 (zh) 信道协商方法、站点及系统
US10306602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6074972A (zh) 通信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及电子设备
JP6526852B2 (ja) Wlanにおける同時送信および受信動作
US2012005131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scynchronous direct link setup in wlan system
US20220330059A1 (e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EP3886496B1 (en) Resource reservation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US20230134239A1 (en) Delay performance evalu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WO2017114033A1 (zh) 一种传输机会确定方法及接入点
EP3531786B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2512130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TWI817816B (zh) 資料傳輸方法及裝置、儲存介質、程式產品
US20230096640A1 (en) Time delay performance evalu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WO2022198546A1 (en) Methods, apparatuses and systems for triggered transmission opportunity (txop) sharing
CN115707140A (zh) 用于通信的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