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26001A - 传输软接入设备系统参数的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 Google Patents

传输软接入设备系统参数的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26001A
CN114126001A CN202210082895.2A CN202210082895A CN114126001A CN 114126001 A CN114126001 A CN 114126001A CN 202210082895 A CN202210082895 A CN 202210082895A CN 114126001 A CN114126001 A CN 1141260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k
access point
message
system parameter
logical acc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8289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26001B (zh
Inventor
吴昊
尹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m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Jim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Jim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Jim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08289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26001B/zh
Publication of CN1141260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260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260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26001B/zh
Priority to EP22179072.8A priority patent/EP4216609A1/en
Priority to US17/846,060 priority patent/US20230239769A1/en
Priority to JP2022172657A priority patent/JP2023108589A/ja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04W48/10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using broadcasted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05Discovery of network devices, e.g.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传输软接入设备系统参数的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获取软接入设备系统参数的方法包括:接收软接入设备在主链路上发送的广播消息,广播消息中的减少邻居报告信息元包含多链路设备标识、非主链路的标识和系统参数变更计数;如果接收到的广播消息中指示非主链路对应的系统参数变更计数不同于上一次接收到的系统参数变更计数的值,则在主链路上向软接入设备发送用于请求非主链路上的系统参数的第一消息;接收软接入设备在主链路上发送的响应于所述第一消息的第二消息。本申请使得与软接入设备连接的终端设备能及时获取更新的系统参数,避免了终端设备在该链路上的接入失败,保障了终端设备与软接入设备之间的通信。

Description

传输软接入设备系统参数的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传输软接入设备系统参数的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背景技术
802.11be系统,也称为Extremely High Throughput(EHT)系统,通过一系列系统特性和多种机制增强功能以实现极高的吞吐量。随着无线局域网(WLAN)的使用持续增长,对于在许多环境(例如家庭,企业和热点)中提供无线数据服务越来越重要。特别是,视频流量将继续是许多WLAN部署中的主要流量类型。由于出现了4k和8k视频(20 Gbps的未压缩速率),这些应用的吞吐量要求正在不断发展。诸如虚拟现实或增强现实、游戏、远程办公室和云计算之类的新型高吞吐量,低延迟应用程序将会激增(例如,实时游戏的延迟低于5毫秒)。
鉴于这些应用程序的高吞吐量和严格的实时延迟要求,用户期望通过WLAN支持其应用程序时,吞吐量更高,可靠性更高,延迟和抖动更少,电源效率更高。用户期望改进与时敏网络(TSN)的集成,以支持异构以太网和无线LAN上的应用程序。802.11be网络旨在通过进一步提高总吞吐量和降低延迟来确保WLAN的竞争力,同时确保与旧版技术标准向后兼容和共存。在2.4 GHz,5 GHz和6 GHz频段运行的802.11兼容设备。
发明内容
在多链路场景下,允许终端设备作为临时的接入设备,也称为软接入设备或移动接入设备,在多条链路上建立接入点为其他终端设备提供连接服务。而终端设备作为接入设备,虽然能建立多个接入点,但是只由一条链路上建立的接入点可以发送广播消息,这条链路称为主链路,而其他链路建立的接入点不能发送广播消息,这条链路称为非主链路。在现有的多链路系统中,接入点如果更新关键的系统参数,例如接入参数或信道配置等,需要通过广播消息发布新的系统参数,而终端设备临时设立的接入点由于上述的限制,在非主链路上变更系统参数后,就无法通过传统的广播方式来发布更新的参数。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传输软接入设备系统参数的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获取软接入设备系统参数的方法,所述软接入设备包括操作在主链路上的第一逻辑接入点和操作在非主链路上的第二逻辑接入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所述软接入设备在所述主链路上发送的广播消息,所述广播消息中包含减少邻居报告信息元,所述减少邻居报告信息元用于指示相邻逻辑接入点的信息,包含多链路设备标识、第一链路标识和系统参数变更计数,其中,所述多链路设备标识用于标识相邻逻辑接入点所属的设备;所述第一链路标识用于标识相邻逻辑接入点对应的链路,且设置为所述非主链路的标识;所述系统参数变更计数用于标识系统参数更新的状态;
如果接收到的所述减少邻居报告信息元中指示所述非主链路对应的系统参数变更计数不同于上一次接收到的系统参数变更计数的值,则在所述主链路上向所述软接入设备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请求逻辑接入点的系统参数,包含第二链路标识和目标多链路设备的标识,其中,所述第二链路标识用于标识请求的逻辑接入点对应的链路,且设置为所述非主链路的标识;所述目标多链路设备的标识用于标识请求的逻辑接入点所属的设备,且设置为指示为接收所述第一消息的第一逻辑接入点所属的设备;
接收所述软接入设备在所述主链路上发送的响应于所述第一消息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中包含所述非主链路的标识、所述非主链路上操作的第二逻辑接入点的系统参数和系统参数变更计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消息中还包含是否仅请求更新的系统参数的指示和本地系统参数的状态对应的系统参数变更计数;
如果所述第一消息中指示仅请求更新的系统参数,则所述第二消息中包含的所述非主链路上操作的第二逻辑接入点的系统参数为第二逻辑接入点在所述第二消息中的系统参数变更计数和所述第一消息中的本地系统参数的状态对应的系统参数变更计数之间发生变更的系统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接收所述软接入设备在所述主链路上发送的广播消息之后,且在发送所述第一消息之前,还包括:
如果接收到的所述减少邻居报告信息元中的多链路设备标识指示相邻逻辑接入点与发送所述广播消息的第一逻辑接入点属于相同的设备,则根据本地存储的信息和所述减少邻居报告信息元中链路标识的值判断所述第一链路标识指示的链路是否为非主链路;或者,
如果接收到的所述减少邻居报告信息元中的多链路设备标识指示相邻逻辑接入点与发送所述广播消息的第一逻辑接入点属于相同的软接入设备,且为软接入设备中操作在非主链路上的逻辑接入点,则确定所述第一链路标识指示的链路为非主链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消息为多链路探测请求消息,所述第二消息为多链路探测响应消息。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获取软接入设备系统参数的方法,所述软接入设备包括操作在主链路上的第一逻辑接入点和操作在非主链路上的第二逻辑接入点,包括:
接收所述软接入设备在所述主链路上发送的广播消息,所述广播消息中包含减少邻居报告信息元,所述减少邻居报告信息元用于指示相邻逻辑接入点的信息,包含多链路设备标识、第一链路标识、系统参数变更计数和第一参数,其中,所述多链路设备标识用于标识相邻逻辑接入点所属的设备;所述第一链路标识用于标识相邻逻辑接入点对应的链路,且设置为所述非主链路的标识;所述系统参数变更计数用于标识系统参数更新的状态,所述第一参数用于指示在第一逻辑接入点的广播消息中发送第二逻辑接入点更新的系统参数的时长;
如果接收到的所述减少邻居报告信息元中指示所述非主链路对应的系统参数变更计数不同于上一次接收到的系统参数变更计数的值,且所述第一参数的值指示后续广播消息中包含第二逻辑接入点更新的系统参数,则在所述第一参数的值指示的时长内读取第二逻辑接入点更新的系统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接收所述软接入设备在所述主链路上发送的广播消息之后,且在读取第二逻辑接入点更新的系统参数之前,还包括:
如果接收到的所述减少邻居报告信息元中的多链路设备标识指示相邻逻辑接入点与发送所述广播消息的第一逻辑接入点属于相同的设备,则根据本地存储的信息和所述减少邻居报告信息元中链路标识的值判断所述第一链路标识指示的链路是否为非主链路;或者,
如果接收到的所述减少邻居报告信息元中的多链路设备标识指示相邻逻辑接入点与发送所述广播消息的第一逻辑接入点属于相同的软接入设备,且为软接入设备中操作在非主链路上的逻辑接入点,则确定所述第一链路标识指示的链路为非主链路。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发送软接入设备系统参数的方法,所述软接入设备包括操作在主链路上的第一逻辑接入点和操作在非主链路上的第二逻辑接入点,包括:
在所述主链路上发送广播消息,所述广播消息中包含减少邻居报告信息元,所述减少邻居报告信息元用于指示相邻逻辑接入点的信息,包含多链路设备标识、第一链路标识和系统参数变更计数,其中,所述多链路设备标识用于标识相邻逻辑接入点所属的设备;所述第一链路标识用于标识相邻逻辑接入点对应的链路,且设置为所述非主链路的标识;所述系统参数变更计数用于标识系统参数更新的状态;
接收终端设备在所述主链路上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请求逻辑接入点的系统参数,包含第二链路标识和目标多链路设备的标识,其中,所述第二链路标识用于标识请求的逻辑接入点对应的链路,且设置为所述非主链路的标识;所述目标多链路设备的标识用于标识请求的逻辑接入点所属的设备,且设置为指示为接收所述第一消息的第一逻辑接入点所属的设备;
如果接收到的所述第一消息中目标多链路设备的标识指示为接收所述第一消息的第一逻辑接入点所属的设备,则在所述主链路上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响应于所述第一消息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中包含所述非主链路的标识、所述非主链路上操作的第二逻辑接入点的系统参数和系统参数变更计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消息中还包含是否仅请求更新的系统参数的指示和本地系统参数的状态对应的系统参数变更计数;
如果所述第一消息中指示仅请求更新的系统参数,则所述第二消息中包含的所述非主链路上操作的第二逻辑接入点的系统参数为第二逻辑接入点在所述第二消息中的系统参数变更计数和所述第一消息中的本地系统参数的状态对应的系统参数变更计数之间发生变更的系统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消息之后,且在发送所述第二消息之前,还包括:
启动定时器;
在所述定时器到时时,发送所述第二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减少邻居报告信息元中的多链路设备标识指示相邻逻辑接入点与发送所述广播消息的第一逻辑接入点属于相同的设备;或者指示相邻逻辑接入点与发送所述广播消息的第一逻辑接入点属于相同的软接入设备,且为软接入设备中操作在非主链路上的逻辑接入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消息为多链路探测请求消息,所述第二消息为多链路探测响应消息。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发送软接入设备系统参数的方法,所述软接入设备包括操作在主链路上的第一逻辑接入点和操作在非主链路上的第二逻辑接入点,包括:
在所述主链路上发送广播消息,所述广播消息中包含减少邻居报告信息元,所述减少邻居报告信息元用于指示相邻逻辑接入点的信息,包含多链路设备标识、第一链路标识、系统参数变更计数和第一参数,其中,所述多链路设备标识用于标识相邻逻辑接入点所属的设备;所述第一链路标识用于标识相邻逻辑接入点对应的链路,且设置为所述非主链路的标识;所述系统参数变更计数用于标识系统参数更新的状态,所述第一参数用于指示在第一逻辑接入点的广播消息中发送第二逻辑接入点更新的系统参数的时长;
在所述第一参数的值指示的时长内发送的广播消息中包含第二逻辑接入点更新的系统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减少邻居报告信息元中的多链路设备标识指示相邻逻辑接入点与发送所述广播消息的第一逻辑接入点属于相同的设备;或者指示相邻逻辑接入点与发送所述广播消息的第一逻辑接入点属于相同的软接入设备,且为软接入设备操作在非主链路上的逻辑接入点。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获取软接入设备系统参数的装置,所述软接入设备包括操作在主链路上的第一逻辑接入点和操作在非主链路上的第二逻辑接入点,所述装置包括参数获取模块,所述参数获取模块用于执行以下步骤:
接收所述软接入设备在所述主链路上发送的广播消息,所述广播消息中包含减少邻居报告信息元,所述减少邻居报告信息元用于指示相邻逻辑接入点的信息,包含多链路设备标识、第一链路标识和系统参数变更计数,其中,所述多链路设备标识用于标识相邻逻辑接入点所属的设备;所述第一链路标识用于标识相邻逻辑接入点对应的链路,且设置为所述非主链路的标识;所述系统参数变更计数用于标识系统参数更新的状态;
如果接收到的所述减少邻居报告信息元中指示所述非主链路对应的系统参数变更计数不同于上一次接收到的系统参数变更计数的值,则在所述主链路上向所述软接入设备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请求逻辑接入点的系统参数,包含第二链路标识和目标多链路设备的标识,其中,所述第二链路标识用于标识请求的逻辑接入点对应的链路,且设置为所述非主链路的标识;所述目标多链路设备的标识用于标识请求的逻辑接入点所属的设备,且设置为指示为接收所述第一消息的第一逻辑接入点所属的设备;
接收所述软接入设备在所述主链路上发送的响应于所述第一消息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中包含所述非主链路的标识、所述非主链路上操作的第二逻辑接入点的系统参数和系统参数变更计数。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获取软接入设备系统参数的装置,所述软接入设备包括操作在主链路上的第一逻辑接入点和操作在非主链路上的第二逻辑接入点,所述装置包括参数获取模块,所述参数获取模块用于执行以下步骤:
接收所述软接入设备在所述主链路上发送的广播消息,所述广播消息中包含减少邻居报告信息元,所述减少邻居报告信息元用于指示相邻逻辑接入点的信息,包含多链路设备标识、第一链路标识、系统参数变更计数和第一参数,其中,所述多链路设备标识用于标识相邻逻辑接入点所属的设备;所述第一链路标识用于标识相邻逻辑接入点对应的链路,且设置为所述非主链路的标识;所述系统参数变更计数用于标识系统参数更新的状态,所述第一参数用于指示在第一逻辑接入点的广播消息中发送第二逻辑接入点更新的系统参数的时长;
如果接收到的所述减少邻居报告信息元中指示所述非主链路对应的系统参数变更计数不同于上一次接收到的系统参数变更计数的值,且所述第一参数的值指示后续广播消息中包含第二逻辑接入点更新的系统参数,则在所述第一参数的值指示的时长内读取第二逻辑接入点更新的系统参数。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发送软接入设备系统参数的装置,所述软接入设备包括操作在主链路上的第一逻辑接入点和操作在非主链路上的第二逻辑接入点,所述装置包括参数发送模块,所述参数发送模块用于执行以下步骤:
在所述主链路上发送广播消息,所述广播消息中包含减少邻居报告信息元,所述减少邻居报告信息元用于指示相邻逻辑接入点的信息,包含多链路设备标识、第一链路标识和系统参数变更计数,其中,所述多链路设备标识用于标识相邻逻辑接入点所属的设备;所述第一链路标识用于标识相邻逻辑接入点对应的链路,且设置为所述非主链路的标识;所述系统参数变更计数用于标识系统参数更新的状态;
接收终端设备在所述主链路上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请求逻辑接入点的系统参数,包含第二链路标识和目标多链路设备的标识,其中,所述第二链路标识用于标识请求的逻辑接入点对应的链路,且设置为所述非主链路的标识;所述目标多链路设备的标识用于标识请求的逻辑接入点所属的设备,且设置为指示为接收所述第一消息的第一逻辑接入点所属的设备;
如果接收到的所述第一消息中目标多链路设备的标识指示为接收所述第一消息的第一逻辑接入点所属的设备,则在所述主链路上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响应于所述第一消息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中包含所述非主链路的标识、所述非主链路上操作的第二逻辑接入点的系统参数和系统参数变更计数。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发送软接入设备系统参数的装置,所述软接入设备包括操作在主链路上的第一逻辑接入点和操作在非主链路上的第二逻辑接入点,所述装置包括参数发送模块,所述参数发送模块用于执行以下步骤:
在所述主链路上发送广播消息,所述广播消息中包含减少邻居报告信息元,所述减少邻居报告信息元用于指示相邻逻辑接入点的信息,包含多链路设备标识、第一链路标识、系统参数变更计数和第一参数,其中,所述多链路设备标识用于标识相邻逻辑接入点所属的设备;所述第一链路标识用于标识相邻逻辑接入点对应的链路,且设置为所述非主链路的标识;所述系统参数变更计数用于标识系统参数更新的状态,所述第一参数用于指示在第一逻辑接入点的广播消息中发送第二逻辑接入点更新的系统参数的时长;
在所述第一参数的值指示的时长内发送的广播消息中包含第二逻辑接入点更新的系统参数。
第九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第十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指令,所述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第五方面所述的装置用于实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第六方面所述的装置用于实现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第七方面所述的装置用于实现第三方面所述的方法,第八方面所述的装置用于实现第四方面所述的方法,第九方面所述的电子设备、第十方面所述的存储介质和第十一方面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中任一方面提供的方法,因此可以达到与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或第四方面所述的方法相同的有益效果,本申请实施例不再一一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监控软接入设备的非主链路上的系统参数变更,并获取变更的系统参数,使得与软接入设备连接的终端设备能及时获取更新的系统参数,避免了终端设备在该链路上的接入失败,保障了终端设备与软接入设备之间的通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输软接入设备系统参数的方法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虽然本申请中公开内容按照示范性一个或几个实例来介绍,但应理解,可以就这些公开内容的各个方面也可以单独构成一个完整技术方案。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为了便于清楚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采用了“第一”、“第二”等字样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其仅作示意与区分描述对象之用,没有次序之分,也不表示本申请实施例中对设备个数的特别限定,不能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任何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多链路设备中包含有多个逻辑实体,每个逻辑实体分别通过一条链路进行数据传输,每个逻辑实体均包含有独立的数据收发模块。单链路设备只有一个逻辑实体,并且只有一个MAC地址,而多链路设备有一个MAC地址,隶属于多链路设备的每一个逻辑实体都有一个MAC地址,例如一个多链路设备运行有三个逻辑实体,则在这个物理设备上有四个MAC地址,一个是多链路设备的,三个逻辑实体各有一个MAC地址。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中的逻辑实体称为逻辑终端,接入设备中的逻辑实体称为逻辑接入点。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通信系统包括终端设备Mobile AP MLD101和终端设备STA MLD102,其中,终端设备Mobile AP MLD101为软接入设备,设立有两个逻辑接入点AP1和AP2,其中,AP1操作在主链路Link 1上,AP1发送广播消息,如Beacon消息和探测响应消息(Probe Response消息),AP2操作在非主链路Link 2上,AP2不发送广播消息,AP1和AP2都可以与连接的终端进行数据传输;终端设备STAMLD102包含两个逻辑终端STA1和STA2,STA MLD与Mobile AP MLD相连接,其中,STA1在主链路Link 1上与AP1连接,STA2在非主链路Link 2上与AP2连接。应理解,图1仅为通信系统的一个架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中对通信系统中接入设备的数量和终端设备的数量不作限定,且多链路设备中的逻辑实体的数量也不作限定。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依照本文描述的原理和功能,根据本申请的术语“接入点(AP)”还可以用于描述能够在网络架构内接收和传送无线信号的接入端口或任何其他设备,因此,接入点的使用仅是示例性的。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输软接入设备系统参数的方法示意图,这里的传输包括发送和获取。如图2所示,发送和获取软接入设备系统参数的方法包括:
201、AP2的系统参数更新后,AP1发送广播消息,例如Beacon消息或者Proberesponse消息,消息中包含减少邻居报告信息元(Reduced Neighbor Report信息元),该信息元用于指示相邻逻辑接入点的信息,包含以下参数:
MLD ID:多链路设备标识,用于标识相邻逻辑接入点所属的设备,如设置为0,表示相邻逻辑接入点与发送广播消息的AP1属于相同的设备,即同一Mobile AP MLD;设置为1,表示相邻逻辑接入点不与发送广播消息的AP1属于相同的设备;可选地,还可设置为X(预定义值),表示相邻逻辑接入点与发送广播消息的AP1属于相同的软接入设备,且为软接入设备操作在非主链路上的逻辑接入点。
Link ID:链路标识,用于标识相邻逻辑接入点对应的链路,本申请实施例设置为非主链路的标识,该标识也能对应到Mobile AP MLD上操作在非主链路上的逻辑接入点AP2。
BSS parameters Change Count:系统参数变更计数,用于标识系统参数更新的状态;当终端之前接收到的该参数的值与当前发送的该参数的值相同,表示接入点未更新系统参数;当终端之前接收到的该参数的值与当前发送的该参数的值不同,表示接入点更新了系统参数。
202、STA1接收到AP1发送的广播消息后,如果接收到的Reduced Neighbor Report信息元中指示非主链路对应的BSS parameters Change Count不同于上一次接收到的BSSparameters Change Count的值,则发送第一消息给AP1,第一消息用于请求逻辑接入点的系统参数,消息中包含以下参数。Receiver Address:消息接收方地址,设置为AP1的地址。
Link ID:链路标识,用于标识请求的逻辑接入点对应的链路,本申请实施例设置为非主链路的标识,该标识也能对应到Mobile AP MLD上操作在非主链路上的逻辑接入点AP2。
MLD ID:目标多链路设备的标识,用于标识请求的逻辑接入点所属的设备,如设置为0,表示请求的逻辑接入点所属的设备为接收消息的AP1所属的设备,即同一Mobile APMLD;设置为1,表示请求的逻辑接入点所属的设备不为接收消息的AP1所属的设备。
可选地,STA1还判断接收到的所述减少邻居报告信息元中链路标识指示的链路是否为非主链路。示例性地,STA1判断非主链路的方式可以是:如果MLD ID的值为0,根据本地存储的信息和Link ID的值判断该链路是否为非主链路,或者如果MLD ID的值为X,则确定该链路为非主链路。
203、AP1接收到第一消息后,根据第一消息中的MLD ID的值确定目标设备(即请求的逻辑接入点所属的设备)为自身所属的设备,即Mobile AP MLD,具体为当MLD ID=0时,则确定目标设备为自身所属的设备,否则,则不是,也不执行下面的操作:
1)构建响应于第一消息的第二消息,第二消息中包含Mobile AP MLD中与参数Link ID对应的逻辑接入点的系统参数,发送第二消息;
或,
2)构建响应于第一消息的第二消息,第二消息中包含Mobile AP MLD中与参数Link ID对应的逻辑接入点的系统参数,启动延迟定时器T1,在T1到时时,发送第二消息。
使用延迟定时器T1的可避免频繁的响应终端发送的第一消息,可积累一段时间后,统一发送第二消息作为对终端请求的响应,从而可以减少信令开销,节省Mobile APMLD的电源消耗。示例性地,第二消息中包含以下参数。
Receiver Address:消息接收方地址,设置为STA1的地址
Link ID:链路标识,用于标识发送的系统参数对应的逻辑接入点对应的链路,本申请实施例设置为非主链路的标识,该标识也能对应到Mobile AP MLD上操作在非主链路上的逻辑接入点AP2。
AP profile:在Link ID对应的链路上操作的接入点的系统参数。
BSS parameters Change Count:系统参数变更计数,对应发送第二消息时在LinkID对应的链路上操作的接入点的系统参数的状态。
204、STA MLD的逻辑终端STA1接收第二消息,STA MLD的逻辑终端STA2将本地保存的AP2的系统参数更新为STA1接收到的 AP profile中的系统参数,并将本地保存的先前的对应于AP2的系统参数变更计数的值更新为STA1接收到的参数BSS parameters ChangeCount的值。
205、STA MLD的逻辑终端STA2使用更新后的系统参数与AP2进行数据通信。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消息中还可包含是否仅请求更新的系统参数的指示和本地系统参数的状态对应的系统参数变更计数。示例性的,该第一消息中包含以下参数。
Receiver Address:消息接收方地址,设置为AP1的地址。
Link ID:链路标识,用于标识请求的逻辑接入点对应的链路,本申请实施例设置为非主链路的标识,该标识也能对应到Mobile AP MLD上操作在非主链路上的逻辑接入点AP2。
MLD ID:目标多链路设备的标识,用于标识请求的逻辑接入点所属的设备,如设置为0,表示请求的逻辑接入点所属的设备为接收消息的AP1所属的设备;设置为1,表示请求的逻辑接入点所属的设备不为接收消息的AP1所属的设备。
Updated BSS parameters:是否仅请求更新的系统参数;如,设置为1,表示仅请求更新的系统参数;否则,设置为0。
Current Change Count:当前变更计数,设置为本地系统参数的状态对应的系统参数变更计数。
Comlete parameters:指示请求所有的系统参数还是部分系统参数;如,当参数Updated BSS parameters值为1时,该值设置为0,指示请求部分系统参数;当参数UpdatedBSS parameters值为0时,该值可设置为1也可设置为0,即可指示请求所有的系统参数,也可指示请求部分系统参数。
相应地,步骤203中,AP1接收到第一消息后,根据第一消息中的MLD ID的值确定目标设备为自身所属的设备,即Mobile AP MLD,具体为当MLD ID=0时,则确定目标设备为自身所属的设备,否则,则不是,也不执行下面的操作:
1)构建响应于第一消息的第二消息,如果接收到的参数Updated BSS parameters值为1,则在第二消息中包含Mobile AP MLD中与参数Link ID对应的逻辑接入点在当前的系统参数变更计数和Current Change Count所指示的系统参数变更计数之间发生变更的系统参数,
如果接收到的参数Updated BSS parameters值为0,则在第二消息中包含MobileAP MLD中与参数Link ID对应的逻辑接入点的所有系统参数或请求的部分系统参数;
发送第二消息;
或,
2)构建响应于第一消息的第二消息,如果接收到的参数Updated BSS parameters值为1,则在第二消息中包含Mobile AP MLD中与参数Link ID对应的逻辑接入点在当前的系统参数变更计数和Current Change Count所指示的系统参数变更计数之间发生变更的系统参数,
如果接收到的参数Updated BSS parameters值为0,则在第二消息中包含MobileAP MLD中与参数Link ID对应的逻辑接入点的所有系统参数或请求的部分系统参数;
启动延迟定时器T1,在T1到时时,发送第二消息。
可选地,第一消息可为探测请求消息(如ML probe request消息),相应地,第二消息可为探测响应消息(如ML probe response消息)。在该实施例中,探测响应消息中的参数Receiver Address可设置为广播地址。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AP1发送的广播消息中的Reduced Neighbor Report信息元还可包含第一参数,所述第一参数用于指示在AP1的广播消息中发送AP2更新的系统参数的时长;随后AP1在所述第一参数的值指示的时长内发送的广播消息中包含AP2更新的系统参数。示例地,Reduced Neighbor Report信息元包含以下参数。
MLD ID:多链路设备标识,用于标识相邻逻辑接入点所属的设备,如设置为0,表示相邻逻辑接入点与发送广播消息的AP1属于相同的设备,即同一Mobile AP MLD;设置为1,表示相邻逻辑接入点不与发送广播消息的AP1属于相同的设备;可选地,还可设置为X(预定义值),表示相邻逻辑接入点与发送广播消息的AP1属于相同的软接入设备,且为软接入设备操作在非主链路上的逻辑接入点。
Link ID:链路标识,用于标识相邻逻辑接入点对应的链路,本申请实施例设置为非主链路的标识,该标识也能对应到Mobile AP MLD上操作在非主链路上的逻辑接入点AP2。
BSS parameters Change Count:系统参数变更计数,用于标识系统参数更新的状态;当终端之前接收到的该参数的值与当前发送的该参数的值相同,表示接入点未更新系统参数;当终端之前接收到的该参数的值与当前发送的该参数的值不同,表示接入点更新了系统参数。
Duration count:在AP1的广播消息中发送AP2更新的系统参数的时长;例如Duration count值为7,则表示在接下来7个广播消息中周期的发送,当Duration count值为0时,则表示停止在广播消息中发送;当然还有其他相同效果的计数方式,只要是能指示广播更新系统参数的时长都是相同作用。
在该实施例中,STA1接收到AP1发送的广播消息后,无需向AP1发送用于请求非主链路上的系统参数的第一消息,如果接收到的Reduced Neighbor Report信息元中指示非主链路对应的BSS parameters Change Count不同于上一次接收到的BSS parametersChange Count的值,且参数Duration count的值指示后续广播消息中包含第二逻辑接入点更新的系统参数,则在参数Duration count的值指示的时长内读取第二逻辑接入点更新的系统参数;STA MLD的逻辑终端STA2将本地保存的AP2的系统参数更新为STA1接收到的更新的系统参数,并将本地保存的先前的对应于AP2的系统参数变更计数的值更新为STA1接收到的参数BSS parameters Change Count的值;STA MLD的逻辑终端STA2使用更新后的系统参数与AP2进行数据通信。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获取软接入设备系统参数的装置,所述软接入设备包括操作在主链路上的第一逻辑接入点和操作在非主链路上的第二逻辑接入点,所述装置包括参数获取模块,所述参数获取模块用于执行以下步骤:
接收所述软接入设备在所述主链路上发送的广播消息,所述广播消息中包含减少邻居报告信息元,所述减少邻居报告信息元用于指示相邻逻辑接入点的信息,包含多链路设备标识、第一链路标识和系统参数变更计数,其中,所述多链路设备标识用于标识相邻逻辑接入点所属的设备;所述第一链路标识用于标识相邻逻辑接入点对应的链路,且设置为所述非主链路的标识;所述系统参数变更计数用于标识系统参数更新的状态;
如果接收到的所述减少邻居报告信息元中指示所述非主链路对应的系统参数变更计数不同于上一次接收到的系统参数变更计数的值,则在所述主链路上向所述软接入设备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请求逻辑接入点的系统参数,包含第二链路标识和目标多链路设备的标识,其中,所述第二链路标识用于标识请求的逻辑接入点对应的链路,且设置为所述非主链路的标识;所述目标多链路设备的标识用于标识请求的逻辑接入点所属的设备,且设置为指示为接收所述第一消息的第一逻辑接入点所属的设备;
接收所述软接入设备在所述主链路上发送的响应于所述第一消息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中包含所述非主链路的标识、所述非主链路上操作的第二逻辑接入点的系统参数和系统参数变更计数。
在一个可选的例子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装置可以具体为上述实施例中的STA MLD,该装置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中与STA MLD对应的各个流程和/或步骤,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获取软接入设备系统参数的装置,所述软接入设备包括操作在主链路上的第一逻辑接入点和操作在非主链路上的第二逻辑接入点,所述装置包括参数获取模块,所述参数获取模块用于执行以下步骤:
接收所述软接入设备在所述主链路上发送的广播消息,所述广播消息中包含减少邻居报告信息元,所述减少邻居报告信息元用于指示相邻逻辑接入点的信息,包含多链路设备标识、第一链路标识、系统参数变更计数和第一参数,其中,所述多链路设备标识用于标识相邻逻辑接入点所属的设备;所述第一链路标识用于标识相邻逻辑接入点对应的链路,且设置为所述非主链路的标识;所述系统参数变更计数用于标识系统参数更新的状态,所述第一参数用于指示在第一逻辑接入点的广播消息中发送第二逻辑接入点更新的系统参数的时长;
如果接收到的所述减少邻居报告信息元中指示所述非主链路对应的系统参数变更计数不同于上一次接收到的系统参数变更计数的值,且所述第一参数的值指示后续广播消息中包含第二逻辑接入点更新的系统参数,则在所述第一参数的值指示的时长内读取第二逻辑接入点更新的系统参数。
在一个可选的例子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装置可以具体为上述实施例中的STA MLD,该装置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中与STA MLD对应的各个流程和/或步骤,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发送软接入设备系统参数的装置,所述软接入设备包括操作在主链路上的第一逻辑接入点和操作在非主链路上的第二逻辑接入点,所述装置包括参数发送模块,所述参数发送模块用于执行以下步骤:
在所述主链路上发送广播消息,所述广播消息中包含减少邻居报告信息元,所述减少邻居报告信息元用于指示相邻逻辑接入点的信息,包含多链路设备标识、第一链路标识和系统参数变更计数,其中,所述多链路设备标识用于标识相邻逻辑接入点所属的设备;所述第一链路标识用于标识相邻逻辑接入点对应的链路,且设置为所述非主链路的标识;所述系统参数变更计数用于标识系统参数更新的状态;
接收终端设备在所述主链路上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请求逻辑接入点的系统参数,包含第二链路标识和目标多链路设备的标识,其中,所述第二链路标识用于标识请求的逻辑接入点对应的链路,且设置为所述非主链路的标识;所述目标多链路设备的标识用于标识请求的逻辑接入点所属的设备,且设置为指示为接收所述第一消息的第一逻辑接入点所属的设备;
如果接收到的所述第一消息中目标多链路设备的标识指示为接收所述第一消息的第一逻辑接入点所属的设备,则在所述主链路上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响应于所述第一消息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中包含所述非主链路的标识、所述非主链路上操作的第二逻辑接入点的系统参数和系统参数变更计数。
在一个可选的例子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装置可以具体为上述实施例中的Mobile AP MLD,该装置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中与Mobile AP MLD对应的各个流程和/或步骤,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发送软接入设备系统参数的装置,所述软接入设备包括操作在主链路上的第一逻辑接入点和操作在非主链路上的第二逻辑接入点,所述装置包括参数发送模块,所述参数发送模块用于执行以下步骤:
在所述主链路上发送广播消息,所述广播消息中包含减少邻居报告信息元,所述减少邻居报告信息元用于指示相邻逻辑接入点的信息,包含多链路设备标识、第一链路标识、系统参数变更计数和第一参数,其中,所述多链路设备标识用于标识相邻逻辑接入点所属的设备;所述第一链路标识用于标识相邻逻辑接入点对应的链路,且设置为所述非主链路的标识;所述系统参数变更计数用于标识系统参数更新的状态,所述第一参数用于指示在第一逻辑接入点的广播消息中发送第二逻辑接入点更新的系统参数的时长;
在所述第一参数的值指示的时长内发送的广播消息中包含第二逻辑接入点更新的系统参数。
在一个可选的例子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装置可以具体为上述实施例中的Mobile AP MLD,该装置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中与Mobile AP MLD对应的各个流程和/或步骤,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应理解,这里的装置以功能模块的形式体现。这里的术语“模块”可以指应用特有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电子电路、用于执行一个或多个软件或固件程序的处理器(例如共享处理器、专有处理器或组处理器等)和存储器、合并逻辑电路和/或其它支持所描述的功能的合适组件。上述装置具有实现上述方法中的相应步骤的功能;上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在本申请的实施例,装置也可以是芯片或者芯片系统,例如:片上系统(system on chip,SoC)。本申请在此不作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设备300包括处理器301、存储器302和通信接口303,其中,处理器301、存储器302和通信接口303通过总线304互相通信,存储器302中存储有可被所述处理器301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由所述处理器301加载并执行,以控制通信接口303发送信号和/或接收信号。
应理解,设备300可以具体为上述实施例中的STA MLD或Mobile AP MLD,或者,上述实施例中的STA MLD或Mobile AP MLD的功能可以集成在设备300中,设备300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STA MLD或Mobile AP MLD对应的各个步骤和/或流程。可选地,该存储器302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取存储器,并向处理器301提供指令和数据。存储器302的一部分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随机存取存储器。例如,存储器302还可以存储设备类型的信息。该处理器301可以用于执行存储器301中存储的指令,并且该处理器301执行该指令时,该处理器301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相应的各个步骤和/或流程。
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unit,CPU),该处理器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执行存储器中的指令,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上述实施例,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其他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上述实施例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或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加载或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或计算机程序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为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合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半导体介质可以是固态硬盘。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模块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模块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模块,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模块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一个模块或者组件可以划分为多个模块或组件,或者多个模块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模块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9)

1.一种获取软接入设备系统参数的方法,所述软接入设备包括操作在主链路上的第一逻辑接入点和操作在非主链路上的第二逻辑接入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所述软接入设备在所述主链路上发送的广播消息,所述广播消息中包含减少邻居报告信息元,所述减少邻居报告信息元用于指示相邻逻辑接入点的信息,包含多链路设备标识、第一链路标识和系统参数变更计数,其中,所述多链路设备标识用于标识相邻逻辑接入点所属的设备;所述第一链路标识用于标识相邻逻辑接入点对应的链路,且设置为所述非主链路的标识;所述系统参数变更计数用于标识系统参数更新的状态;
如果接收到的所述减少邻居报告信息元中指示所述非主链路对应的系统参数变更计数不同于上一次接收到的系统参数变更计数的值,则在所述主链路上向所述软接入设备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请求逻辑接入点的系统参数,包含第二链路标识和目标多链路设备的标识,其中,所述第二链路标识用于标识请求的逻辑接入点对应的链路,且设置为所述非主链路的标识;所述目标多链路设备的标识用于标识请求的逻辑接入点所属的设备,且设置为指示为接收所述第一消息的第一逻辑接入点所属的设备;
接收所述软接入设备在所述主链路上发送的响应于所述第一消息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中包含所述非主链路的标识、所述非主链路上操作的第二逻辑接入点的系统参数和系统参数变更计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获取软接入设备系统参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中还包含是否仅请求更新的系统参数的指示和本地系统参数的状态对应的系统参数变更计数;
如果所述第一消息中指示仅请求更新的系统参数,则所述第二消息中包含的所述非主链路上操作的第二逻辑接入点的系统参数为第二逻辑接入点在所述第二消息中的系统参数变更计数和所述第一消息中的本地系统参数的状态对应的系统参数变更计数之间发生变更的系统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获取软接入设备系统参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收所述软接入设备在所述主链路上发送的广播消息之后,且在发送所述第一消息之前,还包括:
如果接收到的所述减少邻居报告信息元中的多链路设备标识指示相邻逻辑接入点与发送所述广播消息的第一逻辑接入点属于相同的设备,则根据本地存储的信息和所述减少邻居报告信息元中链路标识的值判断所述第一链路标识指示的链路是否为非主链路;或者,
如果接收到的所述减少邻居报告信息元中的多链路设备标识指示相邻逻辑接入点与发送所述广播消息的第一逻辑接入点属于相同的软接入设备,且为软接入设备中操作在非主链路上的逻辑接入点,则确定所述第一链路标识指示的链路为非主链路。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获取软接入设备系统参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为多链路探测请求消息,所述第二消息为多链路探测响应消息。
5.一种获取软接入设备系统参数的方法,所述软接入设备包括操作在主链路上的第一逻辑接入点和操作在非主链路上的第二逻辑接入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所述软接入设备在所述主链路上发送的广播消息,所述广播消息中包含减少邻居报告信息元,所述减少邻居报告信息元用于指示相邻逻辑接入点的信息,包含多链路设备标识、第一链路标识、系统参数变更计数和第一参数,其中,所述多链路设备标识用于标识相邻逻辑接入点所属的设备;所述第一链路标识用于标识相邻逻辑接入点对应的链路,且设置为所述非主链路的标识;所述系统参数变更计数用于标识系统参数更新的状态,所述第一参数用于指示在第一逻辑接入点的广播消息中发送第二逻辑接入点更新的系统参数的时长;
如果接收到的所述减少邻居报告信息元中指示所述非主链路对应的系统参数变更计数不同于上一次接收到的系统参数变更计数的值,且所述第一参数的值指示后续广播消息中包含第二逻辑接入点更新的系统参数,则在所述第一参数的值指示的时长内读取第二逻辑接入点更新的系统参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获取软接入设备系统参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收所述软接入设备在所述主链路上发送的广播消息之后,且在读取第二逻辑接入点更新的系统参数之前,还包括:
如果接收到的所述减少邻居报告信息元中的多链路设备标识指示相邻逻辑接入点与发送所述广播消息的第一逻辑接入点属于相同的设备,则根据本地存储的信息和所述减少邻居报告信息元中链路标识的值判断所述第一链路标识指示的链路是否为非主链路;或者,
如果接收到的所述减少邻居报告信息元中的多链路设备标识指示相邻逻辑接入点与发送所述广播消息的第一逻辑接入点属于相同的软接入设备,且为软接入设备中操作在非主链路上的逻辑接入点,则确定所述第一链路标识指示的链路为非主链路。
7.一种发送软接入设备系统参数的方法,所述软接入设备包括操作在主链路上的第一逻辑接入点和操作在非主链路上的第二逻辑接入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所述主链路上发送广播消息,所述广播消息中包含减少邻居报告信息元,所述减少邻居报告信息元用于指示相邻逻辑接入点的信息,包含多链路设备标识、第一链路标识和系统参数变更计数,其中,所述多链路设备标识用于标识相邻逻辑接入点所属的设备;所述第一链路标识用于标识相邻逻辑接入点对应的链路,且设置为所述非主链路的标识;所述系统参数变更计数用于标识系统参数更新的状态;
接收终端设备在所述主链路上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请求逻辑接入点的系统参数,包含第二链路标识和目标多链路设备的标识,其中,所述第二链路标识用于标识请求的逻辑接入点对应的链路,且设置为所述非主链路的标识;所述目标多链路设备的标识用于标识请求的逻辑接入点所属的设备,且设置为指示为接收所述第一消息的第一逻辑接入点所属的设备;
如果接收到的所述第一消息中目标多链路设备的标识指示为接收所述第一消息的第一逻辑接入点所属的设备,则在所述主链路上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响应于所述第一消息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中包含所述非主链路的标识、所述非主链路上操作的第二逻辑接入点的系统参数和系统参数变更计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发送软接入设备系统参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中还包含是否仅请求更新的系统参数的指示和本地系统参数的状态对应的系统参数变更计数;
如果所述第一消息中指示仅请求更新的系统参数,则所述第二消息中包含的所述非主链路上操作的第二逻辑接入点的系统参数为第二逻辑接入点在所述第二消息中的系统参数变更计数和所述第一消息中的本地系统参数的状态对应的系统参数变更计数之间发生变更的系统参数。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一种发送软接入设备系统参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消息之后,且在发送所述第二消息之前,还包括:
启动定时器;
在所述定时器到时时,发送所述第二消息。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一种发送软接入设备系统参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少邻居报告信息元中的多链路设备标识指示相邻逻辑接入点与发送所述广播消息的第一逻辑接入点属于相同的设备;或者指示相邻逻辑接入点与发送所述广播消息的第一逻辑接入点属于相同的软接入设备,且为软接入设备中操作在非主链路上的逻辑接入点。
11.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一种发送软接入设备系统参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为多链路探测请求消息,所述第二消息为多链路探测响应消息。
12.一种发送软接入设备系统参数的方法,所述软接入设备包括操作在主链路上的第一逻辑接入点和操作在非主链路上的第二逻辑接入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所述主链路上发送广播消息,所述广播消息中包含减少邻居报告信息元,所述减少邻居报告信息元用于指示相邻逻辑接入点的信息,包含多链路设备标识、第一链路标识、系统参数变更计数和第一参数,其中,所述多链路设备标识用于标识相邻逻辑接入点所属的设备;所述第一链路标识用于标识相邻逻辑接入点对应的链路,且设置为所述非主链路的标识;所述系统参数变更计数用于标识系统参数更新的状态,所述第一参数用于指示在第一逻辑接入点的广播消息中发送第二逻辑接入点更新的系统参数的时长;
在所述第一参数的值指示的时长内发送的广播消息中包含第二逻辑接入点更新的系统参数。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发送软接入设备系统参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少邻居报告信息元中的多链路设备标识指示相邻逻辑接入点与发送所述广播消息的第一逻辑接入点属于相同的设备;或者指示相邻逻辑接入点与发送所述广播消息的第一逻辑接入点属于相同的软接入设备,且为软接入设备操作在非主链路上的逻辑接入点。
14.一种获取软接入设备系统参数的装置,所述软接入设备包括操作在主链路上的第一逻辑接入点和操作在非主链路上的第二逻辑接入点,其特征在于,包括参数获取模块,所述参数获取模块用于执行以下步骤:
接收所述软接入设备在所述主链路上发送的广播消息,所述广播消息中包含减少邻居报告信息元,所述减少邻居报告信息元用于指示相邻逻辑接入点的信息,包含多链路设备标识、第一链路标识和系统参数变更计数,其中,所述多链路设备标识用于标识相邻逻辑接入点所属的设备;所述第一链路标识用于标识相邻逻辑接入点对应的链路,且设置为所述非主链路的标识;所述系统参数变更计数用于标识系统参数更新的状态;
如果接收到的所述减少邻居报告信息元中指示所述非主链路对应的系统参数变更计数不同于上一次接收到的系统参数变更计数的值,则在所述主链路上向所述软接入设备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请求逻辑接入点的系统参数,包含第二链路标识和目标多链路设备的标识,其中,所述第二链路标识用于标识请求的逻辑接入点对应的链路,且设置为所述非主链路的标识;所述目标多链路设备的标识用于标识请求的逻辑接入点所属的设备,且设置为指示为接收所述第一消息的第一逻辑接入点所属的设备;
接收所述软接入设备在所述主链路上发送的响应于所述第一消息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中包含所述非主链路的标识、所述非主链路上操作的第二逻辑接入点的系统参数和系统参数变更计数。
15.一种获取软接入设备系统参数的装置,所述软接入设备包括操作在主链路上的第一逻辑接入点和操作在非主链路上的第二逻辑接入点,其特征在于,包括参数获取模块,所述参数获取模块用于执行以下步骤:
接收所述软接入设备在所述主链路上发送的广播消息,所述广播消息中包含减少邻居报告信息元,所述减少邻居报告信息元用于指示相邻逻辑接入点的信息,包含多链路设备标识、第一链路标识、系统参数变更计数和第一参数,其中,所述多链路设备标识用于标识相邻逻辑接入点所属的设备;所述第一链路标识用于标识相邻逻辑接入点对应的链路,且设置为所述非主链路的标识;所述系统参数变更计数用于标识系统参数更新的状态,所述第一参数用于指示在第一逻辑接入点的广播消息中发送第二逻辑接入点更新的系统参数的时长;
如果接收到的所述减少邻居报告信息元中指示所述非主链路对应的系统参数变更计数不同于上一次接收到的系统参数变更计数的值,且所述第一参数的值指示后续广播消息中包含第二逻辑接入点更新的系统参数,则在所述第一参数的值指示的时长内读取第二逻辑接入点更新的系统参数。
16.一种发送软接入设备系统参数的装置,所述软接入设备包括操作在主链路上的第一逻辑接入点和操作在非主链路上的第二逻辑接入点,其特征在于,包括参数发送模块,所述参数发送模块用于执行以下步骤:
在所述主链路上发送广播消息,所述广播消息中包含减少邻居报告信息元,所述减少邻居报告信息元用于指示相邻逻辑接入点的信息,包含多链路设备标识、第一链路标识和系统参数变更计数,其中,所述多链路设备标识用于标识相邻逻辑接入点所属的设备;所述第一链路标识用于标识相邻逻辑接入点对应的链路,且设置为所述非主链路的标识;所述系统参数变更计数用于标识系统参数更新的状态;
接收终端设备在所述主链路上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请求逻辑接入点的系统参数,包含第二链路标识和目标多链路设备的标识,其中,所述第二链路标识用于标识请求的逻辑接入点对应的链路,且设置为所述非主链路的标识;所述目标多链路设备的标识用于标识请求的逻辑接入点所属的设备,且设置为指示为接收所述第一消息的第一逻辑接入点所属的设备;
如果接收到的所述第一消息中目标多链路设备的标识指示为接收所述第一消息的第一逻辑接入点所属的设备,则在所述主链路上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响应于所述第一消息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中包含所述非主链路的标识、所述非主链路上操作的第二逻辑接入点的系统参数和系统参数变更计数。
17.一种发送软接入设备系统参数的装置,所述软接入设备包括操作在主链路上的第一逻辑接入点和操作在非主链路上的第二逻辑接入点,其特征在于,包括参数发送模块,所述参数发送模块用于执行以下步骤:
在所述主链路上发送广播消息,所述广播消息中包含减少邻居报告信息元,所述减少邻居报告信息元用于指示相邻逻辑接入点的信息,包含多链路设备标识、第一链路标识、系统参数变更计数和第一参数,其中,所述多链路设备标识用于标识相邻逻辑接入点所属的设备;所述第一链路标识用于标识相邻逻辑接入点对应的链路,且设置为所述非主链路的标识;所述系统参数变更计数用于标识系统参数更新的状态,所述第一参数用于指示在第一逻辑接入点的广播消息中发送第二逻辑接入点更新的系统参数的时长;
在所述第一参数的值指示的时长内发送的广播消息中包含第二逻辑接入点更新的系统参数。
18.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210082895.2A 2022-01-25 2022-01-25 传输软接入设备系统参数的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Active CN1141260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82895.2A CN114126001B (zh) 2022-01-25 2022-01-25 传输软接入设备系统参数的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EP22179072.8A EP4216609A1 (en) 2022-01-25 2022-06-14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system parameters of soft access device, device and medium
US17/846,060 US20230239769A1 (en) 2022-01-25 2022-06-22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System Parameters of Soft Access Device, Device and Medium
JP2022172657A JP2023108589A (ja) 2022-01-25 2022-10-27 ソフトアクセスデバイスのシステムパラメータの伝送方法、装置、デバイス及び媒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82895.2A CN114126001B (zh) 2022-01-25 2022-01-25 传输软接入设备系统参数的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26001A true CN114126001A (zh) 2022-03-01
CN114126001B CN114126001B (zh) 2022-04-19

Family

ID=803608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82895.2A Active CN114126001B (zh) 2022-01-25 2022-01-25 传输软接入设备系统参数的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39769A1 (zh)
EP (1) EP4216609A1 (zh)
JP (1) JP2023108589A (zh)
CN (1) CN114126001B (zh)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74891A (zh) * 2009-08-13 2012-05-23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异构通信系统中的链路聚合
CN106576119A (zh) * 2014-07-31 2017-04-19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向连接到移动接入点路由器的Wi‑Fi客户端委派前缀
CN111641970A (zh) * 2020-05-29 2020-09-08 成都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使用多链路收发数据的方法及终端
CN111757425A (zh) * 2019-03-28 2020-10-09 联发科技(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在无线网络中进行同步独立信道接入的系统和方法
CN111935800A (zh) * 2020-08-12 2020-11-13 成都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链路场景下的系统消息变更方法、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074020A (zh) * 2019-05-25 2020-12-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多链路的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2714472A (zh) * 2020-12-22 2021-04-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参数反馈、更新、关联方法、通信节点、通信系统及介质
CN112911687A (zh) * 2021-01-29 2021-06-04 成都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与接入设备建立连接的方法、无线局域网及存储介质
US20210212118A1 (en) * 2020-01-02 2021-07-08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Constrained Multi-Link Device Operation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20210212141A1 (en) * 2020-01-04 2021-07-08 Nxp Usa,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ulti-link management
CN113141672A (zh) * 2021-04-08 2021-07-20 成都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链路系统中链路配置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EP3866512A1 (en) * 2020-02-12 2021-08-18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eht multi-link bss parameter update
US20210259033A1 (en) * 2020-01-31 2021-08-19 Lg Electronics Inc. Techniques for performing multi-link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25216A1 (en) * 2012-08-08 2014-02-13 Lg Electronics Inc. Scann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wireless lan
US11445431B2 (en) * 2019-07-12 2022-09-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link communication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74891A (zh) * 2009-08-13 2012-05-23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异构通信系统中的链路聚合
CN106576119A (zh) * 2014-07-31 2017-04-19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向连接到移动接入点路由器的Wi‑Fi客户端委派前缀
CN111757425A (zh) * 2019-03-28 2020-10-09 联发科技(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在无线网络中进行同步独立信道接入的系统和方法
CN112074020A (zh) * 2019-05-25 2020-12-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多链路的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
US20210212118A1 (en) * 2020-01-02 2021-07-08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Constrained Multi-Link Device Operation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20210212141A1 (en) * 2020-01-04 2021-07-08 Nxp Usa,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ulti-link management
US20210259033A1 (en) * 2020-01-31 2021-08-19 Lg Electronics Inc. Techniques for performing multi-link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system
EP3866512A1 (en) * 2020-02-12 2021-08-18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eht multi-link bss parameter update
CN111641970A (zh) * 2020-05-29 2020-09-08 成都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使用多链路收发数据的方法及终端
CN111935800A (zh) * 2020-08-12 2020-11-13 成都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链路场景下的系统消息变更方法、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714472A (zh) * 2020-12-22 2021-04-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参数反馈、更新、关联方法、通信节点、通信系统及介质
CN112911687A (zh) * 2021-01-29 2021-06-04 成都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与接入设备建立连接的方法、无线局域网及存储介质
CN113141672A (zh) * 2021-04-08 2021-07-20 成都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链路系统中链路配置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LOPEZ-PEREZ,DAVID 等: "IEEE 802.11be Extremely High Throughput: The Next Generation of Wi-Fi Technology Beyond 802.11ax", 《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 ARTICLES, NEWS, AND EVENTS OF INTEREST TO COMMUNICATIONS ENGINEERS》 *
王冠宇 等: "多链路接入的流量控制及在校园网中的应用",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26001B (zh) 2022-04-19
JP2023108589A (ja) 2023-08-04
US20230239769A1 (en) 2023-07-27
EP4216609A1 (en) 2023-07-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20631B2 (en) WLAN peer-to-peer group owner negotiation
AU2021281967B2 (en) Signaling information exchange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CN114126001B (zh) 传输软接入设备系统参数的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4584933B (zh) 无线传输中降低延迟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760719B (zh) 发现和连接到软接入设备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786244B (zh) 软接入设备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CN114765901B (zh) 多链路设备连接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938983A (zh) 多链路终端及其执行链路交换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4760716B (zh) 重配置链路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665887A (zh) 连接建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988617A (zh) 定时唤醒时段替换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354891A (zh) 控制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程序产品
CN114449620B (zh) 多链路信息传输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7135773A (zh) 多链路设备建立连接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135768A (zh) 多链路设备建立连接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321529A (zh) 控制多链路终端接收数据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320001A (zh) 多链路传输控制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程序产品
CN116471641A (zh) 动态链路切换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422614A (zh) 控制多链路设备发送数据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233986A (zh) 多链路操作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222012A (zh) 多链路设备传输数据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233776A (zh) 多链路终端建立直连链路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419351A (zh) 多链路协同操作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377125A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720367A (zh) 直连链路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610000 building 4, zone a, Tianfu Software Park, No. 1129, shijicheng Road, high tech Zone, Chengdu, Sichuan

Patentee after: Jimi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610041 building 4, zone a, No. 1129, shijicheng Road, high tech Zone, Chengdu, Sichuan

Patentee before: Chengdu Jimi Technolog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