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14238A - 雷达视频一体机及补光灯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雷达视频一体机及补光灯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14238A
CN112714238A CN201911022357.9A CN201911022357A CN112714238A CN 112714238 A CN112714238 A CN 112714238A CN 201911022357 A CN201911022357 A CN 201911022357A CN 112714238 A CN112714238 A CN 1127142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ar
light
assembly
camera
supplement la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2235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孟庆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02235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14238A/zh
Publication of CN1127142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1423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1Housing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6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provided with illuminat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70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 H04N23/74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by influencing the scene brightness using illuminat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雷达视频一体机及补光灯控制方法。一体机包括壳体、摄像头组件、雷达组件以及补光灯组件;壳体包括前壳,前壳上设置有雷达窗、摄像孔以及补光灯安装位,雷达窗与摄像孔沿竖直方向依次排布,补光灯安装位沿水平方向与摄像孔并排设置;雷达组件以及摄像头组件均设置在壳体内,雷达组件与雷达窗相对,摄像头组件与摄像孔相对;补光灯组件设置在补光灯安装位。控制方法包括:摄像头组件获取图像;当雷达组件监测到移动物体时,判断此时摄像头组件所获取的图像的清晰度是否符合设定要求;若否,开启补光灯组件。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雷达视频一体机及补光灯控制方法能够节约安装杆的安装位置、供电/控制线路以及电能。

Description

雷达视频一体机及补光灯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监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雷达视频一体机及补光灯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道路安全的日益重视以及监管部门对道路交通态势的监管需要,道路上的监控装置数量以及能力日趋完善。
为了同时满足车流量监控以及车牌识别等多方面需求,市场上出现了能够同时进行雷达与视频检测的装置,例如雷达视频一体机。当前的雷达视频一体机中,由于视频的获取需要捕捉物体反射的光线,因此在夜晚等光线不足的情况下所获视频的清晰度会大打折扣。
为了提升清晰度,通常会在雷达视频一体机附近再配备一台甚至多台补光灯进行补光。雷达视频一体机以及补光灯均通常需要设置在安装杆上,由于补光灯需要单独安装,因此需要占用安装杆的安装位置以及供电/控制线路,造成安装杆的安装位置紧张。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雷达视频一体机及补光灯控制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雷达视频一体机,包括壳体、摄像头组件、雷达组件以及补光灯组件;
所述壳体包括前壳,所述前壳上设置有雷达窗、摄像孔以及补光灯安装位,所述雷达窗与所述摄像孔沿竖直方向依次排布,所述补光灯安装位沿水平方向与所述摄像孔并排设置;
所述雷达组件以及所述摄像头组件均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雷达组件与所述雷达窗相对,所述摄像头组件与所述摄像孔相对;
所述补光灯组件设置在所述补光灯安装位。
可选地,上述的雷达视频一体机中,所述前壳包括前壳本体以及透光保护罩,所述雷达窗、所述摄像孔以及所述补光灯安装位均设置在所述前壳本体上;
所述透光保护罩罩设在所述摄像孔以及所述补光灯安装位上。
可选地,上述的雷达视频一体机中,所述壳体还包括后壳,所述前壳本体与所述后壳共同围成装配腔,所述摄像头组件以及所述雷达组件均设置在所述装配腔内;
所述前壳本体具有外表面,所述补光灯安装位具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由所述外表面向所述装配腔的内部凹陷形成,所述安装槽具有槽底和槽口,所述槽底位于所述装配腔内且背离所述外表面的一侧表面为贴合面,且所述槽底上设有出光口;
所述补光灯组件包括光源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光源板上的光源,所述光源板位于所述装配腔内并与所述贴合面贴合连接,所述光源由所述出光口露出,所述透光保护罩覆盖所述槽口。
可选地,上述的雷达视频一体机中,所述补光灯组件还包括配光元件,所述配光元件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
可选地,上述的雷达视频一体机中,所述补光灯组件具有多个光源,每个所述光源分别独立对应一个所述配光元件,所述安装槽与所述配光元件的结构相匹配并与所述透光保护罩共同固定所述配光元件。
可选地,上述的雷达视频一体机中,所述光源沿水平方向在所述摄像孔的两侧对称设置。
可选地,上述的雷达视频一体机中,光源板的数量为一块,所有所述光源均设置在所述光源板上,所述光源板上对应所述摄像孔设置有过孔。
可选地,上述的雷达视频一体机中,所述透光保护罩与所述外表面粘结固定。
可选地,上述的雷达视频一体机中,所述补光灯组件与所述雷达组件电连接。
可选地,上述的雷达视频一体机中,所述摄像孔设置在所述雷达窗的上侧。
可选地,上述的雷达视频一体机中,还包括主板组件,所述摄像头组件、所述雷达组件以及所述补光灯组件均与所述主板组件电连接。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上述的雷达视频一体机的补光灯控制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摄像头组件获取图像;
当雷达组件监测到移动物体时,判断此时摄像头组件所获取的图像的清晰度是否符合设定要求;若否,
开启补光灯组件。
可选地,上述的补光灯控制方法中,所述判断此时摄像头组件所获取的图像的清晰度是否符合设定要求的步骤具体为:
判断此时摄像头组件所获取的图像的亮度值是否高于设定阈值,其中,在所述图像的亮度值不高于所述设定阈值时,确定所述清晰度不符合所述设定要求。
可选地,上述的补光灯控制方法中,所述开启补光灯组件之后还包括下列步骤:
当雷达组件监测到无移动物体时,关闭所述补光灯组件。
可选地,上述的补光灯控制方法中,在所述摄像头组件获取图像的步骤中,所述摄像头组件持续获取图像。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雷达视频一体机及补光灯控制方法能够节约安装杆的安装位置、供电/控制线路以及电能。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雷达视频一体机的整体结构视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雷达视频一体机的爆炸结构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补光灯组件与前壳的正面爆炸结构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补光灯组件与前壳的背面爆炸结构视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补光灯控制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10-前壳、100-雷达窗、100a-雷达面板、100b-雷达面板密封圈、100c-雷达面板压板、100d-雷达口、102-摄像孔、104-补光灯安装位/安装槽、104a-槽底、104b-槽口、104c-贴合面、104d-出光口、106-前壳本体、106a-外表面、108-透光保护罩、12-后壳、14-装配腔、16-壳体密封件、2-摄像头组件、3-雷达组件、4-补光灯组件、40-光源板、400-过孔、42-光源、44-配光元件、5-主板组件、6-天线组件、7-支架组件、8-遮阳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雷达视频一体机,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壳体1、摄像头组件2、雷达组件3以及补光灯组件4,当雷达视频一体机需要执行较为复杂的控制指令或具备多种复杂功能时,通常还需要包括主板组件5。其中,壳体1是雷达视频一体机的外部防护结构,其可以由几部分组成一个容纳其它部件的装配腔,例如本实施例中壳体1由前壳10和后壳12组成,前壳10与后壳12均为半包围结构,共同围成装配腔14。
由于雷达视频一体机通常需要安装在户外,因此防水性能是雷达视频一体机一项重要指标。为了提升雷达视频一体机的防水性能,可以在前壳10与后壳12之间设置壳体密封件16,前壳10与后壳12装配完成后会同时压迫壳体密封件16使其与前壳10、后壳12共同形成密封结构。通常情况下,需要密封性能满足IP67防尘防水要求。
摄像头组件2、雷达组件3以及主板组件5均设置在壳体1围成的装配腔14内。摄像头组件2以及雷达组件3均与主板组件5电性连接。在壳体1的前壳10上设置有雷达窗100以及摄像孔102。为了保证雷达的监测效果,如图4所示,雷达窗100可由雷达面板100a、雷达面板密封圈100b以及雷达面板压板100c三部分组成,在前壳10上开设有雷达口100d,雷达面板100a与雷达口100d的边缘将雷达面板密封圈100b压实密封,雷达面板压板100c再与前壳10连接压紧雷达面板100a。
雷达组件3与雷达窗100相对,并通过雷达窗100对外界进行探测,摄像头组件2与摄像孔102相对,通过摄像孔102获取外界图像。在本实施例中,雷达窗100与摄像孔102沿竖直方向依次排布,以确保摄像头组件2以及雷达组件3的监测范围能够覆盖同一纵向区域(例如同一条行车道)内的目标。通常将摄像孔102设置在雷达窗100的上侧。
摄像孔102以及摄像头组件2的体积相对于雷达组件3要小很多,因此二者采用竖直方向排布时在摄像孔102的水平方向存在许多空余空间,这些空余空间为雷达视频一体机集成补光灯组件4提供了有利条件。
具体地,在前壳10上具有补光灯安装位104,补光灯安装位104沿水平方向与摄像孔102并排设置。补光灯组件4通过补光灯安装位104被设置在前壳10上。为了满足补光需求,可以在摄像孔102的两侧同时设置补光灯安装位104以及补光灯组件4。
本实施例中,为了保护补光灯组件4,前壳10可以包括前壳本体106以及透光保护罩108两部分,其中,前壳本体106为前壳10的主体结构,雷达窗100、摄像孔102以及补光灯安装位104均设置在前壳本体106上。透光保护罩108则作为摄像头组件2以及补光灯组件4的保护部件而存在,将透光保护罩108罩设在摄像孔102以及补光灯安装位104上,可以在保证光线透过的同时有效保护摄像头组件2以及补光灯组件4。
本实施例中,补光灯组件4可以包括光源板40以及设置在光源板40上的光源42,为了便于保护光源板40以及将光源板40接入控制电路,可以将光源板40与雷达组件3以及摄像头组件2一样设置在装配腔14内,并将光源板40与主板组件5电连接。光源板40可以直接与主板组件5连接,利用雷达组件3与主板组件5作为桥接件与主板组件5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前壳本体106具有外表面106a(暴露在外部的表面),补光灯安装位104具有安装槽104(为了便于描述,下文沿用补光灯安装位的附图标记),安装槽104由外表面106a向装配腔14的内部凹陷形成,安装槽104具有槽底104a和槽口104b,槽底104a位于装配腔14内且背离外表面106a的一侧表面为贴合面104c,且槽底104a上设有出光口104d。光源板40可以与贴合面104c贴合连接,光源42则由出光口104d露出,安装槽104为光源42预留了足够的空间,透光保护罩108可以直接覆盖槽口104b。透光保护罩108可以通过与外表面106a卡接、粘接等方式进行固定,考虑到防水效果,优选粘接固定方式。
光源42的光照范围通常较为单一,而在实际补光时,可能需要在较远的区域或较为宽阔的区域内保持一定的光照强度,这些需求仅仅依靠光源42自身很难满足。为了能够获得更为优良的补光效果,在补光灯组件4内还可包括配光元件44。配光元件44可以为光源42进行配光,调整以及改变配光曲线,使光源42所发出的光线变得汇聚、发散或者朝向一侧偏折,从而形成所需的补光效果。如果将配光元件44设置在装配腔14内,则需要在前壳本体106上开设较大的通光孔,并且配光元件44也较难固定。因此,本实施例中将配光元件44设置在了安装槽104内。这样配光元件44将处于装配腔14之外,非常便于装配人员进行安装操作。并且,当补光灯组件4具有多个光源42时,可以为每个光源42分别独立对应一个配光元件44,而为了固定这些配光元件44,可以将安装槽104与配光元件44的结构相匹配,并利用安装槽104与透光保护罩108共同固定配光元件44。本实施例中的配光元件44可以采用普通的透镜构型,也可以采用TIR透镜构型。
为了获得均衡的补光效果,可以在摄像孔102的两侧对称设置数量相同的光源42。这些光源42可以分别被设置在不同的光源板40上,例如将位于摄像孔102不同侧的光源42分别设置在两块光源板40上。但这样设置会增加零部件数量,增加装配难度。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的补光灯组件4内部可以仅包含一块光源板40,所有的光源42均设置在该光源板40上,光源板40可以延伸至摄像孔102左右两侧的所有出光口104d,并且在光源板40上对应摄像孔102的位置设置有过孔400以保证摄像头组件2的正常工作。
为了进一步增强雷达视频一体机的性能,在装配腔14内部还可以设置天线组件6。本实施例中还为雷达视频一体机配备了支架组件7,通过支架组件7连接壳体1,可以扩展雷达视频一体机的适用范围。由于雷达视频一体机通常在户外使用,因此还可在壳体1的上方加装遮阳罩8进行遮阳挡雨。除此之外,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雷达视频一体机上还可以加装诸如指示灯、气密性测试螺钉TF读取组件等其它各种功能部件以丰富其功能,在此不一一赘述。
综上,本实施例所提供的雷达视频一体机能够节约安装杆的安装位置以及供电/控制线路。
此外,本实施例中的雷达视频一体机由于集成了补光灯组件4,因此补光可以与摄像头组件2以及雷达组件3进行关联控制。为此,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基于上述雷达视频一体机的补光灯控制方法。如图5所示,具体包括下列步骤:
S10、摄像头组件2获取图像,雷达组件3监测是否有移动物体;
S20、当雷达组件3监测到移动物体时,判断此时摄像头组件2所获取的图像的清晰度是否符合设定要求;若否,
S30、开启补光灯组件4。
S10需要均需要在S20之前完成,但具体何时开始执行S10,则可以有不同的设置方式。例如,补光灯组件4在常规情况下处于关闭状态,但雷达组件3会持续工作。当雷达组件3监测到前方有移动物体时,说明出现了需要摄像头组件2进行清晰识别的物体(例如汽车、行人),需要摄像头组件2进行清晰识别,摄像头组件2可以仅在此时才开始获取图像。在一些情况下,由于物体移动速度可能较快,而雷达组件3的反馈存在一定延时,可能会导致摄像头组件2无法捕捉到物体图像,因此也可以将摄像头组件2长期持续保持获取图像状态。
而通常只有当移动物体出现时摄像头组件2所获取的图像才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会通过S20对此时摄像头组件2所获取的图像的清晰度进行判断,看其是否符合设定的要求。如果符合设定要求,则说明此时外界的光线足以支持获取清晰图像所需,摄像头组件2可以继续进行图像采集,而无需开启补光灯组件4。
在S20中,判断摄像头组件2所获取的图像的清晰度是否符合设定要求的标准有很多,例如通过识别特定参照物来判断是否符合设定要求,如果能够识别出特征参照物,则认为当前图像的清晰度符合设定要求,如果不能识别,则认为当前图像的清晰度不符合设定要求。本实施例中采用较为简单的判断标准,即设定一个亮度阈值,判断此时摄像头组件2所获取的图像的亮度值是否高于该设定阈值。若高于设定阈值,则确定当前图像的清晰度符合设定要求,若不高于设定阈值,则确定清晰度不符合设定要求。并且,可以将图像中某一区域的亮度值与亮度阈值进行比对,也可以将图像中各像素的亮度均值与亮度阈值进行比对。具体采用何种比对方式可以考虑监测环境以及监测对象而定。
当经过判断发现此时摄像头组件2所获取的图像的清晰度已经无法满足设定要求时,说明此时外界的光线不足以支持获取清晰图像所需,因此需要进行S30开启补光灯组件4进行补光。之后摄像头组件2将能够获取补光后的图像,从而提升图像的清晰度。通过这种方法能够准确控制补光灯组件4开启的时机,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浪费,节省电能。
当补光灯组件4开启后,雷达组件3继续持续监测移动物体。当雷达组件3能够持续监测到移动物体时,说明当前移动物体密集,需要持续获取图像,因此补光灯组件4不能关闭。而当雷达组件3监测到已经没有移动物体出现后时,说明此后摄像头组件2不再需要获取清晰的图像,因此可以关闭补光灯组件4,节省电能。待雷达组件3重新监测到移动物体后再重新执行本方法,判断补光灯组件4是否需要再次开启。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补光灯控制方法能够精确控制补光灯组件的开启时机,节约电能。
本申请上文实施例中重点描述的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各个实施例之间不同的优化特征只要不矛盾,均可以组合形成更优的实施例,考虑到行文简洁,在此则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雷达视频一体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摄像头组件、雷达组件以及补光灯组件;
所述壳体包括前壳,所述前壳上设置有雷达窗、摄像孔以及补光灯安装位,所述雷达窗与所述摄像孔沿竖直方向依次排布,所述补光灯安装位沿水平方向与所述摄像孔并排设置;
所述雷达组件以及所述摄像头组件均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雷达组件与所述雷达窗相对,所述摄像头组件与所述摄像孔相对;
所述补光灯组件设置在所述补光灯安装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雷达视频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包括前壳本体以及透光保护罩,所述雷达窗、所述摄像孔以及所述补光灯安装位均设置在所述前壳本体上;
所述透光保护罩罩设在所述摄像孔以及所述补光灯安装位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雷达视频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后壳,所述前壳本体与所述后壳共同围成装配腔,所述摄像头组件以及所述雷达组件均设置在所述装配腔内;
所述前壳本体具有外表面,所述补光灯安装位具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由所述外表面向所述装配腔的内部凹陷形成,所述安装槽具有槽底和槽口,所述槽底位于所述装配腔内且背离所述外表面的一侧表面为贴合面,且所述槽底上设有出光口;
所述补光灯组件包括光源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光源板上的光源,所述光源板位于所述装配腔内并与所述贴合面贴合连接,所述光源由所述出光口露出,所述透光保护罩覆盖所述槽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雷达视频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光灯组件还包括配光元件,所述配光元件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雷达视频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光灯组件具有多个光源,每个所述光源分别独立对应一个所述配光元件,所述安装槽与所述配光元件的结构相匹配并与所述透光保护罩共同固定所述配光元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雷达视频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沿水平方向在所述摄像孔的两侧对称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雷达视频一体机,其特征在于,光源板的数量为一块,所有所述光源均设置在所述光源板上,所述光源板上对应所述摄像孔设置有过孔。
8.一种基于上述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雷达视频一体机的补光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摄像头组件获取图像,雷达组件监测是否有移动物体;
当雷达组件监测到移动物体时,判断此时摄像头组件所获取的图像的清晰度是否符合设定要求;若否,
开启补光灯组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补光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此时摄像头组件所获取的图像的清晰度是否符合设定要求的步骤具体为:
判断此时摄像头组件所获取的图像的亮度值是否高于设定阈值,其中,在所述图像的亮度值不高于所述设定阈值时,确定所述清晰度不符合所述设定要求。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补光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启补光灯组件之后还包括下列步骤:当雷达组件监测到无移动物体时,关闭所述补光灯组件;
和/或
在所述摄像头组件获取图像的步骤中,所述摄像头组件持续获取图像。
CN201911022357.9A 2019-10-25 2019-10-25 雷达视频一体机及补光灯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271423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22357.9A CN112714238A (zh) 2019-10-25 2019-10-25 雷达视频一体机及补光灯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22357.9A CN112714238A (zh) 2019-10-25 2019-10-25 雷达视频一体机及补光灯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14238A true CN112714238A (zh) 2021-04-27

Family

ID=755406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22357.9A Pending CN112714238A (zh) 2019-10-25 2019-10-25 雷达视频一体机及补光灯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1423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20546A (zh) * 2023-12-14 2024-01-19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雷达视频一体机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80861A (zh) * 2014-12-26 2015-04-29 深圳市兰丁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摄像装置
CN106838787A (zh) * 2016-12-30 2017-06-13 武汉亿文光电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智能续航监控方法及装置
CN206650760U (zh) * 2017-04-07 2017-11-17 深圳市福鑫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打猎相机
CN207601301U (zh) * 2017-10-23 2018-07-10 安徽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源融合的雷达光电设备
CN209486894U (zh) * 2019-04-10 2019-10-11 青岛比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视频桩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80861A (zh) * 2014-12-26 2015-04-29 深圳市兰丁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摄像装置
CN106838787A (zh) * 2016-12-30 2017-06-13 武汉亿文光电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智能续航监控方法及装置
CN206650760U (zh) * 2017-04-07 2017-11-17 深圳市福鑫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打猎相机
CN207601301U (zh) * 2017-10-23 2018-07-10 安徽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源融合的雷达光电设备
CN209486894U (zh) * 2019-04-10 2019-10-11 青岛比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视频桩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20546A (zh) * 2023-12-14 2024-01-19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雷达视频一体机
CN117420546B (zh) * 2023-12-14 2024-03-29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雷达视频一体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64613B (zh) 保护罩结构及应用该保护罩结构的电子装置的组装结构
CN1856026B (zh) 成像操作控制器
CN113741120B (zh) 补光透镜、补光灯模组、镜头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2714238A (zh) 雷达视频一体机及补光灯控制方法
US11463609B2 (en) Camera device for collecting vehicle information
CN112921856B (zh) 车位桩
KR200455913Y1 (ko) 조명등이 구비된 주차면 멀티카메라
CN116071534A (zh) 视觉模组及割草机器人
CN207732851U (zh) 一种夜视摄像机
CN210924908U (zh) 一种用于采集车辆信息的摄像装置
WO2022217620A1 (zh) 一种摄像头、驾驶员监测系统和车辆
CN214480808U (zh) 摄像雷达一体装置及监控系统
GB2443835A (en) Integral vehicle rear lamp
KR101026301B1 (ko) 컴팩트형 무인촬영장치
CN209994459U (zh) 一种车载违法取证设备的主体结构
CN218830162U (zh) 一种成像装置及终端设备
CN217672171U (zh) 仪表板投影装置及汽车
CN213461918U (zh) 一种摄像头模组
CN210865089U (zh) 一种车载违法取证设备
CN210238360U (zh) 道闸一体机
CN220453507U (zh) 一种超薄型菲涅尔透镜组件
CN218640776U (zh) 一种带摄像头的无线车牌框
CN211630268U (zh) 布控球
CN220208066U (zh) 矫形式摄像设备
CN219938427U (zh) 支持无线数据连接的可变焦监控摄像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427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