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12760A - 显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12760A
CN112712760A CN202011580469.9A CN202011580469A CN112712760A CN 112712760 A CN112712760 A CN 112712760A CN 202011580469 A CN202011580469 A CN 202011580469A CN 112712760 A CN112712760 A CN 1127127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ea
region
display panel
flexible substrate
dens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8046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12760B (zh
Inventor
徐明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 Op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7127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127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127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127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与弯折区。弯折区具有第一区、弧顶区、以及第二区。第一区位于显示区与弧顶区之间。弧顶区位于第一区与第二区之间。显示面板包括:柔性基板以及导线层。导线层位于柔性基板上,且导线层从显示区延伸至弯折区。导线层包括:第一导线段,位于第一区;第二导线段,位于弧顶区;以及第三导线段,位于第二区。柔性基板于弧顶区的厚度大于柔性基板于第一区的厚度。柔性基板于弧顶区的厚度大于柔性基板于第二区的厚度。第二导线段的密度大于第一导线段的密度。第二导线段的密度大于第三导线段的密度。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显示面板,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能够良好地进行弯折的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显示面板逐渐地从有边框,朝向窄边框(narrow border)和无边框(borderless)的方向发展。为了尽量减少非显示区占据整个显示面板的比例,且还要保证足够的走线空间,在此前提之下,现有的设计是,将位于外围的走线区域(即,非显示区),弯折到显示区的背面。
然而,在上述弯折的过程中,形成的弯折区实际上会呈椭圆形状,且承受相当大的弯折应力(设计值的1.48倍);这会使得弯折区中的走线因应力而断裂。结果是,显示面板的良率低,只有70%。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能够进行良好的弯折,且具有较佳的良率。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出一种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与弯折区。弯折区具有第一区、弧顶区、以及第二区。第一区位于显示区与弧顶区之间。弧顶区位于第一区与第二区之间。显示面板包括:柔性基板以及导线层。导线层位于柔性基板上,且导线层从显示区延伸至弯折区。导线层包括:第一导线段,位于第一区;第二导线段,位于弧顶区;以及第三导线段,位于第二区。柔性基板于弧顶区的厚度,大于柔性基板于第一区的厚度。柔性基板于弧顶区的厚度,大于柔性基板于第二区的厚度。第二导线段的密度大于第一导线段的密度。第二导线段的密度大于第三导线段的密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柔性基板于弧顶区的厚度与柔性基板于第一区的厚度之比,介于1.05:1至10:1。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柔性基板于弧顶区的厚度与柔性基板于第二区的厚度之比,介于1.05:1至10:1。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柔性基板于第一区的厚度与柔性基板于第二区的厚度为彼此相同。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导线段、第二导线段、与第三导线段的形状是选自于:直线形、正弦曲线形、菱形及其组合。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导线段的密度与第一导线段的密度之比,介于2:1至10:1。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导线段的密度与第三导线段的密度之比,介于2:1至10:1。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导线段的密度与第三导线段的密度为彼此相同。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弧顶区还具有一第一边缘区。第一边缘区位于第一区与第二区之间,且上述的导线层还包括:位于第一边缘区的第四导线段。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四导线段的形状是选自于:直线形、正弦曲线形、菱形及其组合。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四导线段具有一致的线宽。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在从弧顶区的中心往边缘区的方向上,第四导线段的线宽为递减。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在从弧顶区的中心往边缘区的方向上,第四导线段的线宽为等比级数递减。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区还具有第二边缘区,第二区还具有第三边缘区。第四导线段也设置在第一区的第二边缘区与第二区的第三边缘区。弧顶区的第一边缘区中的第四导线段的密度与第一区的第二边缘区中的第四导线段的密度之比,介于2:1至10:1。弧顶区的第一边缘区中的第四导线段的密度与第二区的第三边缘区中的第四导线段的密度之比,介于2:1至10:1。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在该第一区与该弧顶区之间,具有垂直于柔性基板的第一法线。在该弧顶区与该第二区之间,具有垂直于柔性基板的第二法线。第一法线与第二法线之间具有夹角,夹角介于60度至160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弧顶区的曲率半径介于0.35mm至0.45mm。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显示面板更包括:缓冲层,位于导线层与柔性基板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显示面板更包括:第一绝缘层,位于导线层与缓冲层之间,且第一绝缘层对应于弧顶区的位置而设置。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显示面板更包括:光学保护层,其中,导线层位于光学保护层与柔性基板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显示面板更包括:第二绝缘层,位于光学保护层与导线层之间,且第二绝缘层对应于弧顶区的位置而设置。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显示面板,至少藉由增加位于弧顶区的柔性基板的厚度与第二导线段的密度,而能够有效地提升显示面板的弧顶区对抗弯折应力的能力。如此一来,在对于弯折区进行弯折时,可有效地避免断线或膜层破裂等问题,从而提高显示面板的生产良率。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A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1B是图1A的显示面板的柔性基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2A是图1B的柔性基板的第一表面的正视图。
图2B是沿图2A的线A-A’所作的剖面示意图。
图3A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柔性基板的第一表面的正视图。
图3B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柔性基板的第一表面的正视图。
图3C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柔性基板的第一表面的正视图。
图4A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柔性基板的第一表面的正视图。
图4B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柔性基板的第一表面的正视图。
图4C是沿图4B的线B-B’所作的剖面示意图。
图4D是沿图4B的线C-C’所作的剖面示意图。
图4E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柔性基板的第一表面的正视图。
图5A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5B是图5A的显示面板于弧顶区的边缘区的剖面示意图。
图6A是现有的显示面板的应力模拟图。
图6B是图5A的显示面板的应力模拟图。
附图标记
10、10a、10b、10c、10d、10e、10f、10g:显示面板
11:显示组件
11a:像素阵列元件
11b:盖板
12:支撑组件
12a:背板
12b:不锈钢片
12c:滑块
13:芯片接合层
110:柔性基板
120:导线层
121:第一导线段
122:第二导线段
123:第三导线段
124、124a、124b、124c:第四导线段
131:缓冲层
132:第一绝缘层
141:光学保护层
142:第二绝缘层
A-A’、B-B’、C-C’:线
AA:显示区
BA:弯折区
BA1:第一区
BA2:弧顶区
BA3:第二区
DC:驱动芯片
EA1、EA2、EA3:边缘区
COF:芯片接合区
N1:第一法线
N2:第二法线
S1:第一表面
S2:第二表面
T1、T2、T3:厚度
Wa、Wb、Wc:线宽
θ: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
图1A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图1B是图1A的显示面板的柔性基板的剖面示意图。图2A是图1B的柔性基板的第一表面的正视图。图2B是沿图2A的线A-A’所作的剖面示意图。
请同时参照图1A、图1B、图2A与图2B,显示面板10具有显示区AA与弯折区BA。弯折区BA具有第一区BA1、弧顶区BA2、以及第二区BA3。第一区BA1位于显示区AA与弧顶区BA2之间。弧顶区BA2位于第一区BA1与第二区BA3之间。显示面板10包括:柔性基板110以及导线层120。导线层120位于柔性基板110上,且导线层120从显示区AA延伸至弯折区BA。导线层120包括:第一导线段121,位于第一区BA1;第二导线段122,位于弧顶区BA2;以及第三导线段123,位于第二区BA3。柔性基板110于弧顶区BA2的厚度T2,大于柔性基板110于第一区BA1的厚度T1。柔性基板110于弧顶区BA2的厚度T2,大于柔性基板110于第二区BA3的厚度T3。第二导线段122的密度大于第一导线段121的密度。第二导线段122的密度大于第三导线段123的密度。
承上述,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0中,藉由增加柔性基板110于弧顶区BA2的厚度T2以及增加位于弧顶区BA2的第二导线段122的密度,而能够有效地提升显示面板10的弧顶区BA2对抗弯折应力的能力。如此一来,在对于弯折区BA进行弯折时,可有效地避免断线或膜层破裂等问题,从而提高显示面板10的生产良率。
以下,配合图式,继续说明显示面板10的各个元件的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A,显示面板10的弯折区BA与显示区AA相邻。在显示区AA中,显示面板10可以包括位于柔性基板110的第一表面S1上的显示组件11。显示组件11可以包括:用于显示影像的像素阵列元件11a、及用于保护像素阵列元件的盖板11b。
显示面板10还可以具有芯片接合区COF。弯折区BA位于显示区AA与芯片接合区COF之间。当显示面板10弯折时,芯片接合区COF可位于显示面板10的背侧。显示面板10还可以包括位于柔性基板110的第二表面S2的支撑组件12。支撑组件12可以包括:背板12a、不锈钢片12b、滑块12c等构件,用以支撑显示面板10的各个构件。
请参照图1B,弯折区BA具有:邻接显示区AA的第一区BA1、邻接芯片接合区COF的第二区BA3、以及位于第一区BA1与第二区BA3之间的弧顶区BA2。在第一区BA1与弧顶区BA2之间,具有垂直于柔性基板110的第一法线N1,并且,在弧顶区BA2与第二区BA3之间,具有垂直于柔性基板110的第二法线N2。第一法线N1与第二法线N2之间具有夹角θ。夹角θ的范围大致介于60度至160度之间。另外,弧顶区BA2的曲率半径可以介于0.35mm至0.45mm之间。
请参照图1A,显示面板10的柔性基板110,可用以承载显示组件11。柔性基板110的材质可以是聚酰亚胺(polyimide,PI)、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聚酯(polyester,PET)、环烯共聚物(cyclic olefin copolymer,COC)、金属铬合物基材-环烯共聚物(metallocene-based cyclic olefin copolymer,mCOC)或其他适当材质,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请参照图1A、图2A与图2B,显示面板10可包括:形成在柔性基板110上的导线层120。导线层120可以从显示面板10的显示区AA延伸至弯折区BA。导线层120可以从弯折区BA进一步延伸至芯片接合区COF。举例而言,显示面板10可以在芯片接合区COF设置芯片接合层13,并将驱动芯片DC设置于芯片接合层13,而该驱动芯片DC可以通过芯片接合层13以及位于显示区AA与弯折区BA的导线层120,将驱动信号传递至显示区AA的显示组件11。导线层120的材质可为金属或合金,例如:金、银、铜、铝、钛、钼或其组合等,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二导线段122的密度与第一导线段121的密度之比,可介于2:1至10:1。第二导线段122的密度与第三导线段123的密度之比,可介于2:1至10:1。
本文所述的「密度」是指「分布密度」,例如,「第一导线段121的密度」是指:多条第一导线段121在第一区BA1中进行分布的疏密程度;「第二导线段122的密度」是指:多条第二导线段122在弧顶区BA2中进行分布的疏密程度;「第三导线段123的密度」是指:多条第三导线段123在第二区BA3中进行分布的疏密程度。
在以下的图2A的实施例中,说明的是:第二导线段122的密度与第一导线段121的密度之比为2:1;以及第二导线段122的密度与第三导线段123的密度之比亦为2:1的实施态样。
详细而言,请参照图2A,在弯折区BA中,导线层120的第一导线段121、第二导线段122及第三导线段123依序串联,其中,一条第一导线段121可连接两条第二导线段122,且两条第二导线段122可再连接至一条第三导线段123。
如图2A所示,在弧顶区BA2中分布有六条第二导线段122,且在第一区BA1中分布有三条第一导电段121,由此使得第二导线段122的密度与第一导线段121的密度之比为2:1;并且,如图2A所示,在弧顶区BA2中分布有六条第二导线段122,且在第二区BA3中分布有三条第三导电段123,由此使得第二导线段122的密度与第三导线段123的密度之比亦为2:1。
此外,本发明对于第一导线段121的密度与第三导线段123的密度之比,并无特别限制。第一导线段121的密度与第三导线段123的密度之比,可以相同或不相同。在图2A的实施例中,第一导线段121的密度与第三导线段123的密度,为彼此相同。
承上述,可调整位于弧顶区BA2的第二导线段122的密度与位于第一区BA1的第一导线段121的密度之比;并且,可调整位于弧顶区BA2的第二导线段122的密度与位于第二区BA3的第三导线段123的密度之比,如此一来,可以对第一区BA1、弧顶区BA2与第二区BA3之内的应力分布状态进行设定,能够有效地提升弧顶区BA2对抗弯折应力的能力,且可有效地避免断线或膜层破裂等问题。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柔性基板110于弧顶区BA2的厚度T2与柔性基板110于第一区BA1的厚度T1之比,可介于1.05:1至10:1。柔性基板110于弧顶区BA2的厚度T2与柔性基板110于第二区BA3的厚度T3之比,可介于1.05:1至10:1。在以下的图2B的实施例中,说明的是:柔性基板110于弧顶区BA2的厚度T2与柔性基板110于第一区BA1的厚度T1之比为2:1;以及柔性基板110于弧顶区BA2的厚度T2与柔性基板110于第二区BA3的厚度T3之比为2:1的实施态样。
请参照图2B,柔性基板110于第一区BA1具有厚度T1。柔性基板110于弧顶区BA2具有厚度T2。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厚度T2与厚度T1之比并无特别限制,只要厚度T2大于厚度T1即可。举例而言,厚度T2与厚度T1之比可以介于1.05:1至10:1。如图2B的实施例所示,厚度T2与厚度T1之比为2:1。
此外,柔性基板110于第二区BA3具有厚度T3。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厚度T2与厚度T3之比并无特别限制,只要厚度T2大于厚度T3即可。举例而言,厚度T2与厚度T3之比可以介于1.05:1至10:1。如图2B的实施例所示,厚度T2与厚度T3之比为2:1。
另外,厚度T1与厚度T3可以相同或不相同,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柔性基板110于第一区BA1的厚度T1与柔性基板110于第二区BA3的厚度T3,为彼此相同。可以采用激光烧蚀的方式,来局部地减小柔性基板110于第一区BA1与第二区BA3的厚度,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承上述,可控制柔性基板110于第一区BA1的厚度T1、于弧顶区BA2的厚度T2、以及于第二区BA3的厚度T3,且使厚度T2大于厚度T1,且厚度T2大于厚度T3;如此一来,能够有效地提升弧顶区BA2对抗弯折应力的能力,且可有效地避免断线或膜层破裂等问题。
由于柔性基板110于弧顶区BA2的厚度增加、且第二导线段122的密度增加,所以,在显示面板10进行弯折时,弯折区BA可几乎维持在半圆形状,而能够降低于弯折区BA所产生的弯折应力。结果是,可有效地避免断线或膜层破裂等问题,并提高显示面板10的生产良率。
请再参照图2A,第一导线段121、第二导线段122及第三导线段123的形状皆为正弦曲线形。然而,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第一导线段121、第二导线段122及第三导线段123的形状,并没有特别的限制。第一导线段121、第二导线段122及第三导线段123可以具有彼此相同或不同的形状。第一导线段121、第二导线段122及第三导线段123的形状,可以是选自于:直线形、正弦曲线形、菱形及其组合。
利用第一导线段121、第二导线段122及第三导线段123的形状设计,也可有效地分散显示面板10进行弯折时所产生的弯折应力,结果是,有助于避免断线或膜层破裂等问题,并提高显示面板10的生产良率。
请继续参照图2B,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还可包括:位于导线层120与柔性基板110之间的缓冲层131。此缓冲层131可用以防止柔性基板110的杂质转移至导线层120中。可以在上述的像素阵列元件11a(如图1A所示)的制程中,形成缓冲层131与导线层120。
请再参照图2B,显示面板10还可包括:光学保护层141。导线层120位于光学保护层141与柔性基板110之间。如图2B所示,光学保护层141可覆盖导线层120,用以提供对于导线层120的保护作用。
以下,使用图3A~图5B继续说明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并且,沿用图1A~图2B的实施例的元件标号与相关内容,其中,采用相同的标号来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并且省略了相同技术内容的说明。关于省略部分的说明,可参考图1A~图2B的实施例,在以下的说明中不再重述。
图3A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柔性基板的第一表面的正视图。请参照图3A,此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0a与图2A所示的显示面板10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导线段121与第三导线段123具有直线形的形状,而第二导线段122形成了菱形的形状。
图3B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柔性基板的第一表面的正视图。请参照图3B,此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0b与图2A所示的显示面板10的不同之处在于:一条第一导线段121可连接三条第二导线段122,且三条第二导线段122可再连接至一条第三导线段123。如图3B所示,在弧顶区BA2中分布有九条第二导线段122,且在第一区BA1中分布有三条第一导电段121,由此使得第二导线段122的密度、与第一导线段121的密度之比为3:1;并且,如图3B所示,在弧顶区BA2中分布有九条第二导线段122,且在第二区BA3中分布有三条第三导电段123,由此使得第二导线段122的密度与第三导线段123的密度之比亦为3:1。
图3C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柔性基板的第一表面的正视图。请参照图3C,此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0c与图2A所示的显示面板10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导线段121、第二导线段122及第三导线段123具有直线形的形状。同时,一条第一导线段121可连接三条第二导线段122,且三条第二导线段122可再连接至一条第三导线段123。换言之,第二导线段122的密度、与第一导线段的密度121之比为3:1,且第二导线段122的密度与第三导线段123的密度之比亦为3:1。
图4A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柔性基板的第一表面的正视图。请参照图4A,此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0d与图2A所示的显示面板10的不同之处在于:弧顶区BA2还可具有边缘区EA2。此边缘区EA2位于第一区BA1与第二区BA3之间。导线层120还包括:位于边缘区EA2的第四导线段124。如图4A所示,弧顶区BA2可具有位于相对两侧的边缘区EA2,并且,在两侧的边缘区EA2中都设置了第四导线段124。
请再参照图4A,第一区BA1也可具有位于相对两侧的边缘区EA1。第二区BA3也可以具有位于相对两侧的边缘区EA3。边缘区EA2位于边缘区EA1与边缘区EA3之间。在边缘区EA1与边缘区EA3中,也可设置第四导线段124。
第四导线段124可以是具有信号传递功能的导线,或是不具信号传递功能的虚设导线(dummy line)。第四导线段124的形状可以选自于:直线形、正弦曲线形、菱形及其组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第四导线段124的线宽与数量,并没有特别限制。在图4A的实施例中,第四导线段124可以具有一致的线宽,且在边缘区EA2中,设置了多条线宽一致的直线形导线。如此一来,能够利用第四导线段124来提升边缘区EA2的对抗弯折应力的能力,以避免断线或膜层破裂等问题。
图4B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柔性基板的第一表面的正视图。图4C是沿图4B的线B-B’所作的剖面示意图。请同时参照图4B与图4C,此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0e与图4A所示的显示面板10d的不同之处在于:在从弧顶区BA2的中心往边缘区EA2的方向上,第四导线段124a、124b、124c的线宽Wa、Wb、Wc为递减。
请同时参照图4B与图4C,多条第四导线段124a、124b、124c,在从弧顶区BA2的中心往边缘区EA2的方向上,各自的线宽Wa、Wb、Wc依序递减。举例而言,在一实施例中,在从弧顶区BA2的中心往边缘区EA2的方向上,多条第四导线段124a、124b、124c的各自的线宽Wa、Wb、Wc可为等比级数递减,而具有以下的比例关系:
Wa:Wb:Wc=9:3:1。
承上述,可控制位于弧顶区BA2的两侧的边缘区EA2中的多条第四导线段124a、124b、124c的各自的线宽Wa、Wb、Wc。如此一来,在从弧顶区BA2的中心往边缘区EA2的方向上,可控制边缘区EA2之内的应力分布状态,而能够有效地提升边缘区EA2对抗弯折应力的能力,且有效地避免断线或膜层破裂等问题。
图4D是沿图4B的线C-C’所作的剖面示意图。请先参照图4B,第一区BA1也具有边缘区EA1,第二区BA3也具有边缘区EA3。第四导线段124a也设置在第一区BA1的边缘区EA1、与第二区BA3的边缘区EA3。如图4B与图4C所示,在弧顶区BA2的边缘区EA2中,设置了三条第四导线段124a、124b、124c。如图4B与图4D所示,在边缘区EA3中,只有设置一条第四导线段124a;同样地,在边缘区EA1中,也只有设置一条第四导线段124a。
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第四导线段124a的密度并无特别限制,只要在边缘区EA2中的第四导线段124a的密度大于在边缘区EA1中的第四导线段124a的密度即可。在此实施例中,弧顶区BA2的边缘区EA2中的第四导线段124a、124b、124c(三条)的密度、与第一区BA1的边缘区EA1中的第四导线段124a(一条)的密度之比介于2:1至10:1。
并且,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第四导线段124a的密度并无特别限制,只要在边缘区EA2中的第四导线段124a的密度大于在边缘区EA3中的第四导线段124a的密度即可。在此实施例中,弧顶区BA2的边缘区EA2中的第四导线段124a、124b、124c(三条)的密度、与第二区BA3的边缘区EA3中的第四导线段124a(一条)的密度之比也介于2:1至10:1。
藉由上述的对于密度之比的设定,可以对各边缘区EA1、EA2、EA3之内的应力分布状态进行设定,能够有效地提升弧顶区BA2的边缘区EA2对抗弯折应力的能力,且可有效地避免断线或膜层破裂等问题。
图4E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柔性基板的第一表面的正视图。请参照图4E,此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0f与图4A所示的显示面板10d的不同之处在于:第四导线段124的形状可以是正弦曲线形,且这些正弦曲线形的第四导线段124可以是不具信号传递功能的虚设导线。
图5A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图5B是图5A的显示面板于弧顶区的边缘区的剖面示意图。请同时参照图5A与图5B,此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0g,与图4B和图4C所示的显示面板10e的不同之处在于:此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0g更包括:第一绝缘层132,位于导线层120与缓冲层131之间,且第一绝缘层132对应于弧顶区BA2的位置而设置。此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0g还可包括:第二绝缘层142,位于光学保护层141与导线层120之间,第二绝缘层142对应于弧顶区BA2的位置而设置。
藉由在弧顶区BA2进一步设置第一绝缘层132与第二绝缘层142,能够增大弧顶区BA2的厚度,而能够有效地提升弧顶区BA2对抗弯折应力的能力,且可有效地避免断线或膜层破裂等问题。
第一绝缘层132可以是闸绝缘层或层间介电层,但本发明不限于此。第一绝缘层132、光学保护层141、及第二绝缘层142的材料可以分别选自于无机材料、有机材料或其组合。无机材料例如是(但不限于):氧化硅、氮化硅、氮氧化硅、或上述至少二种材料的堆栈层。有机材料例如是(但不限于):聚酰亚胺系树脂、环氧系树脂或压克力系树脂等高分子材料。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各膜层可为单一膜层。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上述各膜层也可以分别由多个膜层堆栈而成。此外,上述各膜层的形成方法,可包括物理气相沉积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
请参照图5A,对应于弧顶区BA2的缓冲层131可以具有相对较大的厚度;换言之,缓冲层131于弧顶区BA2的厚度,可大于缓冲层131于第一区BA1或第二区BA3的厚度。可以采用微影与蚀刻制程的制作方法,来调整缓冲层131的厚度,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图6A是现有的显示面板的应力模拟图。图6B是图5A的显示面板的应力模拟图。在图6A与图6B中,标示了光学保护层141与柔性基板110。由图6A可知,现有的显示面板在弯折后,外侧表面的光学保护层141会承受较大的拉伸应力(可看见颜色较深的应力集中区,会位于显示面板的外侧表面);并且,内侧表面的柔性基板110也会承受较大的压缩应力(可看见颜色较深的应力集中区,会位于显示面板的内侧表面)。可计算出,弯折应力为439MPa。
然而,由图6B可知,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0g在弯折后,各膜层所承受的应力均明显减小。尤其可以观察到,外侧表面的光学保护层141的拉伸应力明显变小(颜色较浅)。可计算出,弯折应力为338MPa。由上述可知,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0g,在进行弯折的时候,相较于现有的显示面板而言,可降低约23%的弯折应力。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显示面板具有以下的技术效果:至少藉由增加位于弧顶区的柔性基板的厚度与第二导线段的密度,而能够有效地提升显示面板的弧顶区对抗弯折应力的能力。在对于弯折区进行弯折时,可有效地避免断线或膜层破裂等问题,从而提高显示面板的生产良率。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20)

1.一种显示面板,具有一显示区与一弯折区,该弯折区具有一第一区、一弧顶区、以及一第二区,该第一区位于该显示区与该弧顶区之间,该弧顶区位于该第一区与该第二区之间,其特征在于,该显示面板包括:
一柔性基板;以及
一导线层,位于该柔性基板上,且该导线层从该显示区延伸至该弯折区,该导线层包括:
一第一导线段,位于该第一区;
一第二导线段,位于该弧顶区;以及
一第三导线段,位于该第二区;
其中,该柔性基板于该弧顶区的厚度大于该柔性基板于该第一区的厚度;该柔性基板于该弧顶区的厚度大于该柔性基板于该第二区的厚度;该第二导线段的密度大于该第一导线段的密度;该第二导线段的密度大于该第三导线段的密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柔性基板于该弧顶区的厚度与该柔性基板于该第一区的厚度之比,介于1.05:1至10: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柔性基板于该弧顶区的厚度与该柔性基板于该第二区的厚度之比,介于1.05:1至10:1。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柔性基板于该第一区的厚度与该柔性基板于该第二区的厚度为彼此相同。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导线段、该第二导线段、与该第三导线段的形状是选自于:直线形、正弦曲线形、菱形及其组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导线段的密度与该第一导线段的密度之比,介于2:1至10:1。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导线段的密度与该第三导线段的密度之比,介于2:1至10:1。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导线段的密度与该第三导线段的密度为彼此相同。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弧顶区还具有一第一边缘区,该第一边缘区位于该第一区与该第二区之间,且该导线层还包括:位于该第一边缘区的一第四导线段。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四导线段的形状是选自于:直线形、正弦曲线形、菱形及其组合。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四导线段具有一致的线宽。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在从该弧顶区的中心往该边缘区的方向上,该第四导线段的线宽为递减。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在从该弧顶区的中心往该边缘区的方向上,该第四导线段的线宽为等比级数递减。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区还具有一第二边缘区,该第二区还具有一第三边缘区,该第四导线段也设置在该第一区的该第二边缘区与该第二区的该第三边缘区,该弧顶区的该第一边缘区中的该第四导线段的密度与该第一区的该第二边缘区中的该第四导线段的密度之比,介于2:1至10:1,该弧顶区的该第一边缘区中的该第四导线段的密度与该第二区的该第三边缘区中的该第四导线段的密度之比,介于2:1至10:1。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在该第一区与该弧顶区之间具有垂直于该柔性基板的一第一法线;在该弧顶区与该第二区之间具有垂直于该柔性基板的一第二法线,该第一法线与该第二法线之间具有一夹角,该夹角介于60度至160度。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弧顶区的曲率半径介于0.35mm至0.45mm。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缓冲层,位于该导线层与该柔性基板之间。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第一绝缘层,位于该导线层与该缓冲层之间,且该第一绝缘层对应于该弧顶区的位置而设置。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光学保护层,其中,该导线层位于该光学保护层与该柔性基板之间。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第二绝缘层,位于该光学保护层与该导线层之间,且该第二绝缘层对应于该弧顶区的位置而设置。
CN202011580469.9A 2020-08-05 2020-12-28 显示面板 Active CN1127127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26546A TWI743927B (zh) 2020-08-05 2020-08-05 顯示面板
TW109126546 2020-08-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12760A true CN112712760A (zh) 2021-04-27
CN112712760B CN112712760B (zh) 2022-06-17

Family

ID=755457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80469.9A Active CN112712760B (zh) 2020-08-05 2020-12-28 显示面板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12760B (zh)
TW (1) TWI74392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34516A (zh) * 2021-06-16 2021-10-22 北海惠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178545A1 (ko) * 2013-04-29 2014-11-06 주식회사 티메이 터치 패널 및 제조 방법
US20180047802A1 (en) * 2016-08-12 2018-02-15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apparatus
US20180090698A1 (en) * 2016-09-27 2018-03-29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display apparatus
CN108682306A (zh) * 2018-07-18 2018-10-19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屏和显示装置
CN108766245A (zh) * 2018-07-18 2018-11-06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屏和显示装置
CN109671718A (zh) * 2018-12-04 2019-04-23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0212000A (zh) * 2019-06-03 2019-09-06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制造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1063257A (zh) * 2019-12-04 2020-04-24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EP3654320A1 (en) * 2018-11-19 2020-05-20 InnoLux Corporation Tiled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541027U (zh) * 2016-08-29 2017-05-01 創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可撓式電子裝置
KR102413113B1 (ko) * 2018-01-08 2022-06-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에 형성된 개구를 통해 입사된 빛을 이용하여, 이미지 데이터를 생성하기 위한 센서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TWI680444B (zh) * 2018-05-30 2019-12-2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CN208766968U (zh) * 2018-09-29 2019-04-19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柔性显示装置
CN109389906B (zh) * 2018-11-26 2020-05-12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178545A1 (ko) * 2013-04-29 2014-11-06 주식회사 티메이 터치 패널 및 제조 방법
US20180047802A1 (en) * 2016-08-12 2018-02-15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apparatus
US20180090698A1 (en) * 2016-09-27 2018-03-29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display apparatus
CN107871762A (zh) * 2016-09-27 2018-04-03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8682306A (zh) * 2018-07-18 2018-10-19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屏和显示装置
CN108766245A (zh) * 2018-07-18 2018-11-06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屏和显示装置
EP3654320A1 (en) * 2018-11-19 2020-05-20 InnoLux Corporation Tiled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9671718A (zh) * 2018-12-04 2019-04-23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0212000A (zh) * 2019-06-03 2019-09-06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制造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1063257A (zh) * 2019-12-04 2020-04-24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34516A (zh) * 2021-06-16 2021-10-22 北海惠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06901A (zh) 2022-02-16
TWI743927B (zh) 2021-10-21
CN112712760B (zh) 2022-06-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69377B2 (en) Flexible display panel,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US11309500B2 (en)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8520887B (zh) 具有柔性显示器的电子装置
CN109375399B (zh) 显示装置
US9740035B2 (en) Flexible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EP3201964B1 (en)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with reduced bend stress wires
US10074294B2 (en)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with reduced bend stress wires
JP2015002177A (ja) アレイ基板及びこれを含む有機発光表示装置
WO2021031512A1 (zh) 阵列基板和显示面板
CN111063257A (zh) 柔性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6466841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KR20180060710A (ko) 플렉서블 표시장치
US20180374912A1 (en) Displays with Redundant Bent Signal Lines and Neutral Plane Adjustment Layers
WO2020196085A1 (ja) フレキシブルパネル装置
KR20110039338A (ko) 반도체 장치 및 표시 장치
CN112712760B (zh) 显示面板
US20120112199A1 (en) Thin film transistor array panel
US11153969B2 (en) Flexible display panels and display devices
WO2020248246A1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US20230262885A1 (en) Electronic device
CN113284423A (zh)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273411B (zh) 柔性电子装置
US20220330430A1 (en) Bonding pad structure
KR101091889B1 (ko) 연성회로기판
WO2021189577A1 (zh) 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