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10680A - 原位观察凝固行为的实验方法 - Google Patents

原位观察凝固行为的实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10680A
CN112710680A CN202011516000.9A CN202011516000A CN112710680A CN 112710680 A CN112710680 A CN 112710680A CN 202011516000 A CN202011516000 A CN 202011516000A CN 112710680 A CN112710680 A CN 1127106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sample
temperature zone
zone
experimental meth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1600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10680B (zh
Inventor
黄再旺
刘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1151600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10680B/zh
Publication of CN1127106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106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106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106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wave or particle radiation, e.g. X-rays or neutron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3/00 – G01N17/00, G01N21/00 or G01N22/00
    • G01N23/02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wave or particle radiation, e.g. X-rays or neutron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3/00 – G01N17/00, G01N21/00 or G01N22/00 by transmitting the radiation through the material
    • G01N23/04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wave or particle radiation, e.g. X-rays or neutron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3/00 – G01N17/00, G01N21/00 or G01N22/00 by transmitting the radiation through the material and forming images of the material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Radi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原位观察凝固行为的实验方法,其中,原位观察凝固行为的实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将长条形的样品固定在样品台的安装位,以使所述样品横跨温控模块形成的第一温区和第二温区;步骤S2、启动所述温控模块,调节所述第一温区的温度至预设高温、所述第二温区的温度至预设低温;步骤S3、启动探测单元,通过观察口照射所述样品位于所述第一温区和第二温区之间的部分;步骤S4、启动与所述样品台相连的传动机构,通过带动所述样品台运动,继而带动所述样品沿所述第一温区和第二温区之间的方向移动。本发明技术方案能通过不同的探测源(如X射线)原位观察样品固液界面的晶体生长行为。

Description

原位观察凝固行为的实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探测源照射实时观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原位观察凝固行为的实验方法。
背景技术
在金属熔体结构和界面研究中广泛使用X射线观察技术,其原理是基于凝固界面前沿固体和液体的密度不同,利用X射线与不同密度的固体和液体的吸收系数不同成像,从而实现原位观察晶体生长。
高温熔体表面和界面现象在冶金、化工、熔盐和材料科学等领域十分普遍,材料凝固过程固液界面的晶体生长行为决定了凝固组织、缺陷和性能。原位观察材料界面晶体生长行为一直是理解材料凝固本质的有力手段。前期,已经有相关文献报道了原位观察凝固行为。例如:现有的原位观察实验中的样品容器由密封盒构成,该密封盒内置加热单元、保温单元以及测温单元,实验方式是将样品单元置于密封盒的加热单元处,使其受热熔化,再通过探测单元照射观察。然而,此类方式存在的主要缺点在于温度控制不精确、以及仅考虑单一方向凝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原位观察凝固行为的实验方法,旨在解决现有的原位观察实验温度控制不精确、仅考虑样品单一方向凝固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原位观察凝固行为的实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将长条形的样品固定在样品台的安装位,以使所述样品横跨温控模块形成的第一温区和第二温区;
步骤S2、启动所述温控模块,调节所述第一温区的温度至预设高温、所述第二温区的温度至预设低温;
步骤S3、启动探测单元,通过观察口照射所述样品位于所述第一温区和第二温区之间的部分;
步骤S4、启动与所述样品台相连的传动机构,通过带动所述样品台运动,继而带动所述样品沿所述第一温区和第二温区之间的方向移动。
可选地,所述步骤S4中带动所述样品沿所述第一温区和第二温区之间的方向移动具体包括:
带动所述样品在所述第一温区和第二温区之间的方向上提升,和/或带动所述样品在所述第一温区和第二温区之间的方向上下拉。
可选地,所述步骤S4中启动与所述样品台相连的传动机构具体包括:
启动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带动丝杆转动,以驱动所述丝杆上的滑台上下运动。
可选地,所述步骤S4中所述样品沿所述第一温区和第二温区之间的运动速度为0.05 ~10mm /min。
可选地,所述步骤S4中所述样品在所述第一温区和第二温区之间的方向上提升的距离小于或等于500 mm,所述样品在所述第一温区和第二温区之间的方向上下拉的距离小于或等于500mm。
可选地,所述步骤S4中所述样品沿所述第一温区和第二温区之间的方向移动的过程中,调整原位观察凝固行为的实验装置的底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可选地,所述步骤S4中所述样品沿所述第一温区和第二温区之间的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对调所述第一温区和第二温区各自的预设温度。
可选地,所述预设高温最高可达1400℃,所述预设低温最低可达-20℃。
可选地,在所述步骤S1之前还包括:
调节所述样品台的水平位置,以使所述安装位处于所述第一温区和第二温区的下后方。
可选地,所述步骤S2具体包括:
分别给两个制冷加热片通相反的电流,以使其中一者的表面产生所述预设高温,另一者的表面产生所述预设低温。
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在实验装置的机壳中形成相对间隔的高温区和低温区,再利用第一驱动部与传动机构的配合,带动薄片长条形的样品在高温区和低温区之间运动,同时利用X射线或其它探测源穿过观察口对样品进行照射,从而清晰地观察样品中固液界面的变化情况。通过改变第一温区和第二温区的温度、样品运动方向以及实验装置的放置方式,可以实现不同重力方向下凝固界面晶体生长的原位观察。具体地,上方为高温区、下方为低温区时,样品上半段为液态、下半段为固态,采用下拉样品(顺重力抽拉),使得晶体朝上生长(逆重力方向);上方为低温区,下方为高温区时,样品上半段为固、下半段为液态,采用上提样品(逆重力提拉),使得晶体朝下生长(顺重力方向);还可倾倒装置,使其平放,此时高温区和低温区为水平摆放,采用水平方向(左右两个方向抽拉都可以)抽拉样品,使得晶体朝左或朝右生长(与重力方向垂直);另可将装置倾斜放置,以实现样品抽拉方向与重力方向任意夹角如45°等其它角度,使得晶体倾斜生长(与重力方向呈0~90°之间夹角);换言之,本发明的方法可以自由设置晶体凝固方向与重力方向的夹角,以实现在不用夹角条件下原位观察晶体生长行为,研究不同重力作用条件下对晶体生长行为的影响规律。更多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利用薄片状的样品设计,可用作观察金属、非金属、盐等种类繁多的材料,同时借助于摄像、照片的方式记录样品的变化,提供给X射线、光学照射等多种探测源相互佐证的机会,继而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原位观察凝固行为的实验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原位观察凝固行为的实验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原位观察凝固行为的实验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2中原位观察凝固行为的实验装置的再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机壳;11、观察窗口;12、隔板;13、前侧面板;14、支撑杆;2、温控模块;21、第一保温部;211、中空铝合金;212、制冷加热片;213、水冷片;22、第二保温部;3、样品台;31、台座;311、台座本体;312、定位机构;313、第二电机;32、支架;321、插槽;4、样品;5、传动机构;51、第一丝杆;52、第一滑台;6、第一电机;7、支撑结构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出一种原位观察凝固行为的实验方法及装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4,该原位观察凝固行为的实验装置包括机壳1和设于机壳1内的温控模块2、样品台3、样品4、传动机构5以及第一驱动部;
温控模块2形成沿第一方向间隔的高温区和低温区,机壳1上对应高温区和低温区之间开设有观察窗口11;
样品台3旁设于温控模块2,样品台3包括台座31和自台座31延伸出的支架32,支架32的自由端对应温控模块2设有安装位;
样品4呈沿第一方向横跨高温区和低温区各自温场的长条形设置在安装位内;
传动机构5包括相互适配的第一导轨和第一滑动部,第一导轨具有沿第一方向的延伸分量,第一滑动部装配于台座31;
第一驱动部与传动机构5相连,驱动第一滑动部沿第一导轨运动,以带动样品台3在第一方向上运动,继而带动样品4在高温区和低温区之间移动。
本发明的原位观察凝固行为的实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将长条形的样品4固定在样品台3的安装位,以使样品4横跨第一温区(高温区)和第二温区(低温区);
步骤S2、启动所述温控模块2,调节第一温区的温度至预设高温、第二温区的温度至预设低温;
预设高温最高可达1400℃,预设低温最低可达-20℃。本实施例中,温控模块2采用半导体加热方式,其温度范围仅可在-5~200℃之间,但不排除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温控模块2可采用高温加热方式,以使温度范围扩大到-20~1400℃。
步骤S3、启动探测单元,通过观察口11照射样品4位于第一温区和第二温区之间的部分;
例如但不限于,该探测单元可以是X射线衍射单元、光学照射单元等,本发明不作限制。
步骤S4、启动与样品台3相连的传动机构5,通过带动样品台3运动,继而带动样品4沿第一温区和第二温区之间的方向移动。
本实施例中,机壳1呈立设于水平面的长方体状(厚度115mm),可以理解,长方体状的机壳1一方面易于加工,有利于降低制造成本,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可靠摆放;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机壳1也可呈椭圆体等其他形状,本设计不限于此。不失一般性,机壳1的前侧面板13为可开闭的活动设置(滑动推拉或翻转),以方便取放样品4或对机壳1内的其他结构进行拆装维修,机壳1的后侧面板设有各类接头(通信接头、电接头等)。
容易理解的是,温控模块2的高温区和低温区可各自形成温度稳定的温场,以为样品4提供合适的温度环境,特别地,高温区和低温区的温度可以任意设置,以创造和模拟不同的温度场。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与机壳1的高度方向一致,即高温区与低温区是上下间隔设置,如此,充分利用机壳1上下向尺寸大的特点,从而增大温场范围或样品4的运动范围;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也可与机壳1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一致,本设计不限于此。对于高温区和低温区之间的观察窗口11,本实施例中,机壳1的相对两侧均开设有呈圆形(直径48mm)的观察窗口11,例如但不限于,其他实施例中,该观察窗口11也不限于为矩形、三角形等其他形状。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样品4之所以设计为长条形的薄片,一方面,是为了增大受热面积,另一发明是为了延长样品4在不同温场之间的跨度,两者都是为了更好地对样品4的固液界面进行观察,样品4的优选尺寸为厚度1-5mm,宽度10-20mm,高度150-200mm,可供容置后进行观察的材料不限于金属、非金属、盐等。最后,实验装置中引入了相互配合的第一驱动部和传动机构5,该传动机构5具有沿第一方向的延伸分量,装配于样品台3,从而可以带动样品4在高温区和低温区之间移动,容易理解,此时利用X射线从观察窗口11处照射样品4,会发现样品4在高温区和低温区之间形成固液界面,而在样品4上下运动的同时,实验人员即可清晰地观察固液界面的对应变化、移动情况。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还开发了专用的控制软件,与机壳1相连,以对实验过程进行远距离的操控和记录。更多地,还可通过光学或其他探测源来照射观察样品4,以佐证和比对X射线观察的结果。
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在实验装置的机壳1中形成相对间隔的高温区和低温区,再利用第一驱动部与传动机构5的配合,带动薄片长条形的样品4在高温区和低温区之间运动,同时利用X射线或其他探测源穿过观察口对样品4进行照射,从而清晰地观察样品4中固液界面的变化情况,即固液界面朝向热端或冷端的变化趋势。更多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利用薄片状的样品4设计,可用作观察金属、非金属、盐等种类繁多的材料,同时借助于摄像、照片的方式记录样品4的变化,提供给X射线、光学照射等多种探测源相互佐证的机会,继而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可选地,步骤S4中带动样品4沿第一温区和第二温区之间的方向移动具体包括:带动样品4在所述第一温区和第二温区之间的方向上提升,和/或带动样品4在所述第一温区和第二温区之间的方向上下拉。可以理解,在第一温区和第二温区之间移动,包括向上提拉、向下抽拉和左右移动(实验装置水平放置),如此设置,可清晰地观察固液界面朝向冷端或朝向热端的变化趋势。具体地,上方为高温区、下方为低温区时,样品4上半段为液态、下半段为固态,采用下拉样品4(顺重力抽拉),使得晶体朝上生长(逆重力方向);上方为低温区,下方为高温区时,样品4上半段为固、下半段为液态,采用上提样品4(逆重力提拉),使得晶体朝下生长(顺重力方向)。不失一般性,所述步骤S4中所述样品沿所述第一温区和第二温区之间的运动速度为0.05 ~10mm /min。另外,所述步骤S4中所述样品在所述第一温区和第二温区之间的方向上提升的距离小于或等于500 mm,所述样品在所述第一温区和第二温区之间的方向上下拉的距离小于或等于500mm。
可选地,步骤S4中样品4沿第一温区和第二温区之间的方向移动的过程中,调整机壳1底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可以理解,以上过程是为了观察重力对于固液界面变化的影响,进而可以研究不同重力方向对晶体生长规律的影响规律。本实施例中,该实验装置还包括转动装配于机壳1底部的支撑结构7,支撑结构7用以调节机壳1底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可以理解,如此设置,通过支撑结构7调节机壳1的摆放角度,以使样品4与竖直方向呈一定倾角,在冷热温场中运动,同样观察固液界面的变化情况,即可对比出与样品4保持竖直时的不同,从而分析得出重力对固液界面的影响。例如但不限于,支撑结构7包括分设于机壳1底部两侧的框架,框架与机壳1通过转轴装配,以实现机壳1任意角度的转动;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支撑结构7还可具体为其他设计形式,本发明不限于此。需要说明的是,还可将实验装置倾倒平放,以采用左右抽拉样品4的方式,观察晶体朝左或朝右生长的趋势;总而言之,本发明的实验方法可以自由设置晶体凝固方向与重力方向的夹角,以实现在不用夹角条件下原位观察晶体生长行为,研究不同重力作用条件下对晶体生长行为的影响规律。
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部为第一电机6,第一导轨为自第一电机6延伸而出的第一丝杆51,第一滑动部为螺纹套设于第一丝杆51的第一滑台52,第一丝杆51沿第一方向延伸。可以理解,电机、丝杆与滑台的组合是现有技术中广泛使用的运动机构设计,具有价格便宜、运动可靠等优点,而第一丝杆51沿第一方向延伸,即沿机壳1的高度方向延伸,与高温区、低温区的间隔方向一致,使得样品4严格按照温场排布方向运动,保证对固液界面移动的观察效果。不失一般性,本实施例中,第一丝杆51与第一滑台52组成的模组有效行程500mm,速度0-100mm/s,最大负载50kg,导程10mm,第一电机6为57AIM15力矩伺服电机,功率为50W,电压24V,电流2.2A,两者配合,可以实现稳定、匀速地提升或下拉样品台3,保证行程和速度精确可控,机壳1内底部横设有隔板12,第一电机6设于隔板12以下,第一丝杆51自第一电机6穿过隔板12连接机壳1的顶端。需要说明的是,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驱动部、第一导轨与第一滑动部也可具体为气缸组合。由此,步骤S4中启动与样品台3相连的传动机构5可以概括为:启动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带动丝杆转动,以驱动所述丝杆上的滑台上下运动。
可选地,在所述步骤S1之前还包括:调节样品台3的水平位置,以使安装位处于所述第一温区和第二温区的下后方。本实施例中,台座31包括台座本体311和定位机构312,台座本体311装配于第一滑动部,定位机构312包括相互适配的第二导轨和第二滑动部,第二导轨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呈预设夹角,支架32装配于第二滑动部。例如但不限于,第二方向为左右方向,可以理解,如此设置,能够对样品4于温控模块2中的左右位置进行微调,从而提高实验的灵活性。本实施例中,台座31还包括第二驱动部,第二驱动部与定位机构312相连,驱动第二滑动部沿第二导轨运动,以带动样品台3在第二方向上运动,继而带动样品4在温控模块2处平动。例如但不限于,与第一驱动部、第一导轨以及第一滑动部类似,第二驱动部、第二导轨以及第二滑动部也为电机、丝杆以及滑座的组合,本实施例中,第二导轨和第二滑座为CTM28梯形丝杆滑台,负载1.5kg,第二电机313为28步进电机,功率24V*0.5A,两者配合以为样品4提供左右向的精确定位。需要说明的是,该台座31上设置有自动复位按键,按压该按键可触发归零动作,即使样品4移动至温控模块2左右向的正中位置。
可选地,支架32一端可拆卸装配于第二滑动部,另一端面向温控模块2的表面开设有适配样品4宽度的插槽321,插槽321形成安装位。可以理解,如此设置,样品4沿上下向置入或拔出插槽321即可,操作便捷。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样品4在插槽321内装配的可靠性,插槽321内嵌设有固定弹簧,即样品4插入插槽321后,挤压该固定弹簧变形,以使固定弹簧的反弹力作用在样品4上,形成阻碍样品4朝插槽321外运动的静摩擦力。例如但不限于,支架32由铝合金或塑料材料制成,尺寸30*86*8mm,插槽321尺寸厚度5mm,宽度10-20mm。另外,本实施例中,支架32远离温控模块2的一端通过螺钉锁附的方式装配于第二滑动部,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通过卡接、磁吸连接等方式装配,本设计不限于此。
可选地,温控模块2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保温部21和第二保温部22,第一保温部21和第二保温部22各自形成高温区和低温区,第一保温部21和第二保温部22均呈厚度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板状结构设置,样品4位于第一保温部21和第二保温部22板面的一侧。可以理解,如此设置,高温区和低温区分别由两相互独立的部分形成,以避免两者之间形成相互干扰,另外此两部分与样品4呈类似的扁平状,以将热交换的面积最大化,增强其对环境的热量影响。
本实施例中,第一保温部21和第二保温部22结构一致,均采用中空铝合金211、制冷加热片212以及水冷片213层叠而成,容易理解的是,中空铝合金211扁槽热传导较高,样品4穿过中空铝合金211的内部,能够保证外界环境温度准确、恒定,再通过导热硅胶,能将制冷加热片212的热量快速传导分散均匀,而制冷加热片212另一面的热量则通过水循环交换到系统之外,制冷加热片212既能制冷又能制热,且温度范围满足本设备的技术要求。制冷加热片212,是一种热泵,利用半导体材料的Peltier效应,当直流电通过两种不同半导体材料串联成的电偶时,在电偶的两端即可分别吸收热量和放出热量,可以实现制冷的目的。通电时,制冷加热片212一面会制冷,而另一面放热,两个面将会形成一个温度差(40--85℃左右,依材料类型而定),而为了制冷面的温度降得更低,需要在另一面增加散热(如水冷、风扇等),从而可以将制冷面温度降至0°以下。本实施例中,采用水冷系统对制冷加热片212进行降温散热,水冷循环主要为保障半导体制冷片的正常工作,并为温度控制系统提供相对稳定的环境温度,选择与制冷加热片212尺寸一致的铝合金水冷块,内部有循环水流通,外部通过水泵进行热交换。在上述三个组成部分的协调工作下,可以实现高精度的热场保温。需要注意的是,长时间的工作,水冷循环水池的温度因为换热,温度会逐渐升高,因此应尽可能采用大容量容器或及时更换冷水。由此,步骤S2可以简单概括为:分别给两个制冷加热片212通相反的电流,以使其中一者的表面产生所述预设高温,另一者的表面产生所述预设低温。
而为了实现温度场倒置,对样品4内固液界面的观察,本实施例中,只要利用制冷加热片212的正、负极反接通电,则原来的制冷面将转变为放热面。因此通过控制电源的正负极,半体制冷片既可以实现制冷也可以实现制热的作用。而容易理解,温控模块2还包括与第一保温部21和第二保温部22各自相连的PID温控板,该温控板:根据技术要求设计能以学习自整定PID温控模式工作,温控精度+/-0.5°,采用2路控制,每路温度自由设置,互不干扰,设计实现正负极的正接、反接的快速切换。满足本设备高低温区自由转换的要求,温控板与计算机可进行软件进行通讯和数据的收发,设备电源12V,单路最大功率72A。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保温部21和第二保温部22还可具体通过其他形式,完成温区的调换,从而实现顺重力凝固的目标。
可选地,观察窗口11沿第一方向两侧的机壳1内表面立设有若干支撑杆14,支撑杆14的自由端各自与第一保温部21和第二保温部22相接。可以理解,如此设置,有利于最大限度减少保温部将热量扩散给机壳1。本实施例中,对应每一保温部设置有3根支撑杆14,间隔排布以维持保温部的稳定;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支撑杆14还可具体设置为其他数量,或保温部还可通过中部开孔的支撑臂固定于机壳1内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原位观察凝固行为的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将长条形的样品固定在样品台的安装位,以使所述样品横跨温控模块形成的第一温区和第二温区;
步骤S2、启动所述温控模块,调节所述第一温区的温度至预设高温、所述第二温区的温度至预设低温;
步骤S3、启动探测单元,通过观察口照射所述样品位于所述第一温区和第二温区之间的部分;
步骤S4、启动与所述样品台相连的传动机构,通过带动所述样品台运动,继而带动所述样品沿所述第一温区和第二温区之间的方向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位观察凝固行为的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带动所述样品沿所述第一温区和第二温区之间的方向移动具体包括:
带动所述样品在所述第一温区和第二温区之间的方向上提升,和/或带动所述样品在所述第一温区和第二温区之间的方向上下拉。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原位观察凝固行为的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启动与所述样品台相连的传动机构具体包括:
启动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带动丝杆转动,以驱动所述丝杆上的滑台上下运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原位观察凝固行为的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所述样品沿所述第一温区和第二温区之间的运动速度为0.05 ~10mm /min。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原位观察凝固行为的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所述样品在所述第一温区和第二温区之间的方向上提升的距离小于或等于500 mm,所述样品在所述第一温区和第二温区之间的方向上下拉的距离小于或等于500 m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位观察凝固行为的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所述样品沿所述第一温区和第二温区之间的方向移动的过程中,调整原位观察凝固行为的实验装置的底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位观察凝固行为的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所述样品沿所述第一温区和第二温区之间的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对调所述第一温区和第二温区各自的预设温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位观察凝固行为的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高温最高可达1400℃,所述预设低温最低可达-20℃。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位观察凝固行为的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1之前还包括:
调节所述样品台的水平位置,以使所述安装位处于所述第一温区和第二温区的下后方。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位观察凝固行为的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具体包括:
分别给两个制冷加热片通相反的电流,以使其中一者的表面产生所述预设高温,另一者的表面产生所述预设低温。
CN202011516000.9A 2020-12-21 2020-12-21 原位观察凝固行为的实验方法 Active CN1127106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16000.9A CN112710680B (zh) 2020-12-21 2020-12-21 原位观察凝固行为的实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16000.9A CN112710680B (zh) 2020-12-21 2020-12-21 原位观察凝固行为的实验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10680A true CN112710680A (zh) 2021-04-27
CN112710680B CN112710680B (zh) 2022-04-15

Family

ID=755447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16000.9A Active CN112710680B (zh) 2020-12-21 2020-12-21 原位观察凝固行为的实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10680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171096A1 (en) * 2009-01-06 2010-07-08 Brookhaven Science Associates, Llc Segmented Nanowires Displaying Locally Controllable Properties
CN109211438A (zh) * 2018-08-27 2019-01-15 中南大学 一种原位观察连铸保护渣相变过程热流密度的装置及方法
CN109946324A (zh) * 2019-03-29 2019-06-28 郑州轻工业学院 一种同步辐射原位成像实验凝固装置
CN110308163A (zh) * 2019-07-08 2019-10-08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一种x射线透视原位实时观察装置
CN110954563A (zh) * 2019-12-10 2020-04-0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用来原位观察半固态金属合金流变行为的装置与方法
CN111473650A (zh) * 2020-04-15 2020-07-31 上海大学 一种多功能加热炉及其应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171096A1 (en) * 2009-01-06 2010-07-08 Brookhaven Science Associates, Llc Segmented Nanowires Displaying Locally Controllable Properties
CN109211438A (zh) * 2018-08-27 2019-01-15 中南大学 一种原位观察连铸保护渣相变过程热流密度的装置及方法
CN109946324A (zh) * 2019-03-29 2019-06-28 郑州轻工业学院 一种同步辐射原位成像实验凝固装置
CN110308163A (zh) * 2019-07-08 2019-10-08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一种x射线透视原位实时观察装置
CN110954563A (zh) * 2019-12-10 2020-04-0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用来原位观察半固态金属合金流变行为的装置与方法
CN111473650A (zh) * 2020-04-15 2020-07-31 上海大学 一种多功能加热炉及其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10680B (zh) 2022-04-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921845B2 (ja) 試料冷却装置
US20150140158A1 (en) Three-dimensional printing systems
CN107643316B (zh) 一种快速凝固传热性能综合测试装置和测试方法
CN112710680B (zh) 原位观察凝固行为的实验方法
WO2019028399A1 (en) SYSTEMS,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AUTOMATED DEFROSTING OF BAG FORMAT STORAGE CONTAINERS
CN115228983A (zh) 一种钣金件快速定位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钣金件折弯装置
CN112710681B (zh) 原位观察凝固行为的实验装置
JP2002107317A (ja) 高温観察装置
CN213933667U (zh) 高精度保温模块和原位观察凝固行为的实验装置
CN107740922B (zh) 一种便于调节的知识产权用投影仪
GB2608698A (en) Multi-sample tissue homogenizer
CN114014525B (zh) 锡槽边部加热结构及锡槽
CN112638118A (zh) 一种导航服务器控制设备
CN113319253A (zh) 一种金属型模具
CN207232791U (zh) 一种光学元件恒温箱
JP3243124U (ja) リフロー炉
CN215402689U (zh) 一种热处理专用稳定固定夹持装置
CN220380094U (zh) 一种便于调节温度的烘干炉
CN217781206U (zh) 一种车间加工用热处理装置
JPH10206296A (ja) 観察試料支持方法
CN213439230U (zh) 夹持机构
CN212577945U (zh) 暖通管道焊接用固定冷却装置
JPH0610299Y2 (ja) 熱分析の電気炉保持装置
CN218331323U (zh) 一种半导体封装用导热块的检测装置
CN210257304U (zh) 热熔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