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06552A - 渐变色玻璃壳体、电子设备及渐变色玻璃壳体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渐变色玻璃壳体、电子设备及渐变色玻璃壳体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06552A
CN112706552A CN201911025878.XA CN201911025878A CN112706552A CN 112706552 A CN112706552 A CN 112706552A CN 201911025878 A CN201911025878 A CN 201911025878A CN 112706552 A CN112706552 A CN 1127065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rganic polymer
polymer layer
pigment particles
glass substrate
gla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2587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岳永保
伊藤纪行
李密
李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Mach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Machin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Machin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Machin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02587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06552A/zh
Publication of CN1127065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0655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4DECORATIVE ARTS
    • B44CPRODUCING DECORATIVE EFFECTS; MOSAICS; TARSIA WORK; PAPERHANGING
    • B44C1/00Processe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producing decorative surface effects
    • B44C1/24Pressing or stamping ornamental designs on surfa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4DECORATIVE ARTS
    • B44CPRODUCING DECORATIVE EFFECTS; MOSAICS; TARSIA WORK; PAPERHANGING
    • B44C5/00Processes for producing special ornamental bod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79Improving the user comfort or ergonomics
    • H04M1/0283Improving the user comfort or ergonomics for providing a decorative aspect, e.g. customization of casings, exchangeable faceplat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 H05K5/0243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for decorative purpo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渐变色玻璃壳体、电子设备及渐变色玻璃壳体的制备方法,其中的渐变色玻璃壳体包括层叠设置的玻璃基底和有机高分子层;有机高分子层内渗入有颜料粒子以形成渐变色图案,颜料粒子不高于有机高分子层背离所述玻璃基底的表面。有机高分子层能够为颜料粒子提供良好的附着条件,方便颜料粒子分散在有机高分子层的大分子之间形成渐变色图案,以降低颜色渐变的过渡区域的颗粒感和粗糙感;同时,将颜料粒子分散于有机高分子层内,可以根据需要自由确定渐变色的过渡范围、过渡方向以及过渡形状等参数,其对颜色种类没有限定,满足多样化渐变颜色和方案组合需求。将这种渐变色玻璃壳体用作手机等电子设备的外壳,可以提高电子设备的外观美感。

Description

渐变色玻璃壳体、电子设备及渐变色玻璃壳体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渐变色玻璃壳体、电子设备及渐变色玻璃壳体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应用于电子设备壳体的渐变色装饰工艺主要包括渐变喷涂、贴膜装置和渐变镀膜这三种。随着电子设备(例如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的全面屏以及5G天线需求的发展,电子设备的壳体越来越多地使用玻璃材质,而在玻璃材质的壳体实施渐变色装饰工艺的需求中却存在诸多问题。
例如,常用的一种渐变色图案实现采用气相转印工艺,具体通过普通精度打印将颜料先形成到转写纸上,然后通过热源对转写纸加热,使得颜料升华自然沉积到壳体表面。由于转写纸与电子设备的壳体表面存在一定的距离,在颜料的升华过程中会发生自然扩散最终在沉积过程中实现颜色渐变。其后的加热烘烤工艺会使得颜料渗入到电子设备壳体的基体内实现颜色定型,在此过程中,颜料也会存在自然扩散,最终在电子设备壳体的表面无颗粒点存在。但是这种工艺一般只能应用于有机高分子材料,玻璃材质限制,无法使用这种工艺。另一种渐变色图案实现采用喷墨打印工艺,具体通过喷墨打印机直接将图案打印到壳体表面,实现多种颜色及渐变效果。这种工艺中,图案的精度依赖于喷墨打印机的设备精度,可以在玻璃表面直接打印。不可避免的是,这种工艺原理导致打印完成后存在墨点,在电子设备的壳体表面会有颗粒感,且由于颜料不易流平,进一步增强了这种颗粒感,导致玻璃壳体的雾度太高,透过率下降;过渡区需要多种颜料混合喷涂,使得过渡区的颗粒点会非常明显,在图案颜色种类较多的情况下,颜料还会存在厚度不均匀的问题。
此外,一种能够应用于玻璃材质的物理气相沉积镀膜工艺中虽然能够在玻璃壳体上实现渐变色,但是只能实现渐变色图案的线性渐变且颜色种类少于三种,无法满足在玻璃壳体上实现复杂的渐变色装饰。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渐变色玻璃壳体、电子设备及渐变色玻璃壳体的制备方法,以实现渐变色玻璃壳体的渐变色图案中任意两种颜色之间自然渐变与过渡,降低过渡区域的颗粒感与粗糙感,这种渐变色图案形成对颜色种类不限定,可以优化视觉美感。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渐变色玻璃壳体,其具有过渡自然的渐变色图案,能够应用到诸如手机、笔记本电脑、智能手表之类的电子设备中。该渐变色玻璃壳体包括层叠设置的玻璃基底和有机高分子层;在使用时,设置有有机高分子层的玻璃基底一侧表面处于电子设备的内侧;其中,所述有机高分子层内渗入有颜料粒子以形成渐变色图案,所述颜料粒子不高于所述有机高分子层背离所述玻璃基底的表面。对于玻璃基底,颜料粒子渗入有机高分子层内组成渐变色图案层,此处的有机高分子层相当于渐变色图案的着色层,由于有机高分子层中的分子之间形成有较大的间隙,而颜料粒子则是小分子材料,因此有机高分子层能够为颜料粒子提供良好的附着条件,方便颜料粒子分散在有机高分子层的大分子之间形成较好的渐变色图案,以降低颜色渐变的过渡区域的颗粒感和粗糙感;同时,将颜料粒子分散于有机高分子层内,可以根据需要自由确定渐变色的过渡范围、过渡方向以及过渡形状等参数,其对颜色种类没有限定,满足多样化渐变颜色和方案组合需求。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颜料粒子可以是一种颜色,通过调整颜料粒子在有机高分子层内的分布密度实现一种颜色的渐变色图案;当然,颜料粒子可以是至少两种颜色(两种、三种或者更多),任意两种颜色的颜料粒子之间渐变实现至少两种颜色的渐变色图案。
具体到有机高分子层的结构,有机高分子层的厚度范围可以选择5-30μm的范围,而有机高分子层的材料则可以选择PC(polycarbonate,聚碳酸酯)、PP(polypropylene,聚丙烯)、PE(polyethylene,聚乙烯)、PU(polyurethane,聚氨酯)、COP(cyclo olefinpolymer,环烯烃聚合物)、PMMA(polymethyl methacrylate,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A(polyamide,聚酰胺)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的组合,这些材料都属于有机高分子聚合物,且这些材料内部的分子之间具有较大的间隙,从而有利于颜料粒子的渗入与扩散。
同时,还可以在所述有机高分子层背离所述玻璃基底的表面依次形成保护油墨以及防爆膜。保护油墨可以起到保护作用,保护油墨的厚度可以选择5-50μm的范围,且保护油墨的颜色可以是白色、黑色或是其他颜色,保护油墨层叠数量也可以是一层或者一层以上;防爆膜可以采用双面胶或OCA(optically clear adhesive,光学胶)粘接到保护油墨上,避免玻璃基底开裂后玻璃碎渣飞溅。为了丰富渐变色图案的视觉效果,还可以在有机高分子层的至少一个表面形成纳米压印纹理。
上述渐变色玻璃外壳至少可以有两种制备方法,对于不同的制备方法均可以改善制备工艺,从而得到不同结构的渐变色玻璃外壳,现结合不同的制备方法对渐变色玻璃外壳的结构做进一步的说明。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制备方法中,在玻璃基底上形成渐变色图案层的步骤可以包括:先将有机高分子层形成到玻璃基底上,这一步骤具体可以采用转印、喷涂、印刷、粘接等任一种工艺;然后将由所述颜料粒子组成的第一设定图案转移到所述有机高分子层背离所述玻璃基底的表面,这一步骤具体可以采用气相转印、热转印、喷墨打印、喷涂的等任意一种工艺;最后加热所述第一设定图案以使所述颜料粒子渗入所述有机高分子层内形成第一渐变色图案,此处的颜料粒子在有机高分子层内向远离玻璃基底的方向积聚;在颜料粒子渗入有机高分子层的过程中,颜料粒子在加热条件下能够向有机高分子层的大分子之间的间隙扩散,颜料粒子发生扩散相互混合实现自然过渡,能够消除颗粒感,体现到整个结构即实现渐变色图案的呈现。当然,在这种制备方法中,保护油墨以及防爆层可以在完成渐变色图案形成之后再制备完成。
基于这种制备方法,还可以增加二次渐变色图案形成,即将上述渐变色图案形成过程重复,具体包括:将由所述颜料粒子组成的第二设定图案转移到所述有机高分子层背离所述玻璃基底的表面;然后加热所述第二设定图案以使所述颜料粒子渗入所述有机高分子层内形成第二渐变色图案。两次渐变色图案形成工艺后的颜料粒子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粒子层和第二粒子层,其中第一粒子层形成第一渐变色图案,而第二粒子层形成第二渐变色图案,这种方式,可以实现渐变色图案的叠加,能够满足渐变图案的多样化与复杂化。
为了完善渐变色玻璃壳体的结构,还可以在所述玻璃基底的表面形成所述渐变色图案层之前在所述玻璃基底的表面形成打底层,以提高在后续步骤中有机高分子层与玻璃基底之间的结合力,例如,采用有机硅作为打底层,采用化学作用原理提高有机高分子层与玻璃基底之间的结合力。同时,还可以在所述有机高分子层背离所述玻璃基底的表面形成光学镀膜,光学镀膜可以增亮,其材料可以选择硅氧化物、钛氧化物、铝氧化物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制备方法中,在玻璃基底上形成渐变色图案层的步骤可以包括:先形成有机高分子层,然后将由所述颜料粒子组成的第一设定图案转移到所述有机高分子层的其中一个表面,加热所述第一设定图案使所述颜料粒子渗入所述有机高分子层内;最后将所述有机高分子层通过粘贴或其他方式形成到所述玻璃基底上,此处不限定有机高分子层与玻璃基底接触的表面;当然,该制备方法中,将所述颜料粒子组成的第一设定图案转移到有机高分子层的工艺也可以采用气相转印、热转印、喷墨打印、喷涂的等任意一种工艺,而将有机高分子层形成到玻璃基底上的工艺也可以采用转印、喷涂、印刷、粘接等任一种工艺。
需要注意的是,在这种制备方法中,还可以在将有机高分子层转移到玻璃基底之前,在渗入有所述颜料粒子的所述有机高分子层上依次形成保护油墨和防爆层,其中可以在渗入有所述颜料粒子的所述有机高分子层的一个表面上依次形成保护油墨和防爆层,然后将渗入有所述颜料粒子的所述有机高分子层的另一个表面的对接到所述玻璃基底上。
基于这种制备方法,还可以增加二次渐变色图案形成,即将上述渐变色图案形成过程重复,具体在将所述有机高分子层转移到所述玻璃基底上之前,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在所述有机高分子层的另一个表面形成所述颜料粒子组成的第二设定图案;加热所述第二设定图案使颜料粒子渗入所述有机高分子层内形成第二渐变色图案。这样第一渐变色图案和第二渐变色图案的渐变范围、梯度都可以不同,组合后实现不同效果。同样可以实现变色图案的叠加,能够满足渐变图案的多样化与复杂化。为了完善渐变色玻璃壳体,在将所述有机高分子层转移到所述玻璃基底上之前,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在所述玻璃基底用于对接所述有机高分子层的表面形成光学镀膜,以取得增亮的效果。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此处的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以及智能手表等,该电子设备包括设备本体以及包覆于设备本体外的外壳,此处的外壳即可以采用上述任一种渐变色玻璃壳体制作。以手机为例,渐变色玻璃壳体可以制作手机的前壳、中框或者后盖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由于这种渐变色玻璃壳体的渐变色图案颜色渐变自然、可以满足复杂图案设计,无疑可以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渐变色玻璃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2a至图2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渐变色玻璃壳体中玻璃基底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渐变色玻璃壳体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图4a和图4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渐变色玻璃壳体制备方法过程中的结构变化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渐变色玻璃壳体制备方法中的在有机高分子层上形成颜料粒子组成的设定图案的流程图;
图6a至图6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在有机高分子层上形成颜料粒子组成的设定图案过程中的结构变化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渐变色玻璃壳体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图8a至图8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渐变色玻璃壳体制备方法过程中的结构变化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渐变色玻璃壳体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渐变色玻璃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渐变色玻璃壳体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渐变色玻璃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渐变色玻璃壳体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图14a至图14d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渐变色玻璃壳体制备方法过程中的结构变化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渐变色玻璃壳体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渐变色玻璃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渐变色玻璃壳体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渐变色玻璃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渐变色玻璃壳体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渐变色玻璃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渐变色玻璃壳体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图22a和图22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渐变色玻璃壳体制备方法过程中渐变色图案层的结构变化示意图;
图2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渐变色玻璃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玻璃基底;2-渐变色图案层;21-有机高分子层;22-颜料粒子;3-打底层;4-光学镀膜;5-保护油墨;6-防爆膜;7-转写纸;8-双面胶;9-光学胶;10-手机;11-中框;12-后盖;121-摄像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玻璃材质的壳体在电子设备领域越来越常见,但是在玻璃材质的壳体上实施渐变色装饰工艺却存在诸多限制,或者无法在玻璃材质上实施,或者在玻璃材质上形成的渐变色图案效果差。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申请实施提供了一种渐变色玻璃壳体的制备方法,采用该制备方法制备的渐变色玻璃壳体具有过渡自然、观感舒适的渐变色图案。
首先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渐变色玻璃壳体可以应用到电子设备中(例如手机、笔记本电脑、智能手表等),制作电子设备的至少一部分外壳,当然该渐变色玻璃壳体也可以应用到其他产品领域。如图1所示,这种渐变色玻璃壳体包括玻璃基底1和设置于玻璃基底1其中一个表面的有机高分子层21,在有机高分子层21内渗入有颜料粒子22以形成渐变色图案层2,具体地,颜料粒子22分散在有机高分子层21内形成渐变色图案。并且,此处的颜料粒子22不高于有机高分子层21背离玻璃基底1的表面,从而达到不影响有机高分子层21的表面性状的目的。玻璃基底1如图2a至图2c所示,具有两个相对的表面1a和1b,设定表面1a为其外表面(即应用到电子设备时处于电子设备的外侧),而表面1b为内表面(即应用到电子设备时处于电子设备的内侧),后续的渐变色图案层2形成于玻璃基底1的表面1b。此处的玻璃基底1的表面1b形状不限,可以是平面(如图2a所示)也可以是曲面(如图2b或图2c所示),并且,还可以在玻璃基底1的表面1a增加纹理。
其中的有机高分子层21为高分子聚合物,有机高分子层21中的各分子之间具有较大的间隙,而颜料粒子22则相对地属于小分子,整个有机高分子层21能够为颜料粒子22提供较好的附着空间,对于整个渐变色玻璃壳体结构,有机高分子层21相当于着色层,按照需求将小分子的颜料粒子22渗入有机高分子层21的内部的间隙中,控制颜料粒子22的分散状态即可形成过渡自然的渐变色图案,并且形成的渐变色图案颗粒感较弱(根据实际实验测量,制作得到的渐变色玻璃壳体渐变区域放大后点状物的尺寸小于等于20μm,甚至无点状物,对于极限分辨率为1000μm的人眼明视距离,视觉体验渐变色过渡顺畅自然);这种渐变色图案形成方式,对颜料粒子22的颜色没有限定,根据需要,所有的颜料粒子22可以是一种颜色,通过调整颜料粒子22在有机高分子层21内的分布密度实现一种颜色的渐变色图案;颜料粒子22还可以是至少两种颜色(两种、三种或者更多),任意两种颜色的颜料粒子22之间渐变实现至少两种颜色的渐变色图案;在将颜料粒子22浸入有机高分子层21的间隙过程中,对颜料粒子22的分散区域、分散方向、分散形状均没有限定,从而形成的渐变色图案的过渡范围、过渡方向以及过渡形状也不会有限定,能够满足更多样化的图案要求;并且,颜料粒子22渗入有机高分子层21的内部的间隙中,与有机高分子层21结合为一体,对于有机高分子层21的表面状态不会产生影响,降低表面粗糙感。其中的有机高分子层21的材料可以有多种选择,例如PC、PP、PE、PU、COP、PMMA、PET、PA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其厚度也可以选择5-30μm范围内的任一数值。
而关于上述渐变色玻璃壳体的结构会因为制作方法的不同有些许差异,接下来,本申请将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采用不同制备方法制作的不同结构的渐变色玻璃壳体做以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非旨在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如在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单数表达形式“一个”、“一种”、“所述”、“上述”、“该”和“这一”旨在也包括例如“一个或多个”这种表达形式,除非其上下文中明确地有相反指示。
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渐变色玻璃壳体至少具有玻璃基底1和渗入有颜料粒子22的有机高分子层21,这里至少包括两个步骤,即:将玻璃基底1与有机高分子层21结合以及将颜料粒子22渗入有机高分子层21,因此,以下实施例将以这两个步骤的先后顺序不同分为两种制作方法,当然,不同的制备方法所制备的渐变色玻璃壳体的结构是不相同的。
实施例一
本申请实施例以先在玻璃基底1上形成有机高分子层21、后在有机高分子层21内渗入颜料粒子22以形成渐变色图案为基本思路,可以采用如图3所示的制备步骤制备渐变色玻璃壳体:
步骤S11:在玻璃基底1上形成有机高分子层21得到图4a所示的结构,该步骤中可以采用转印、喷涂、印刷、粘接中的任一种工艺将有机高分子层21形成到玻璃基底1上。具体地,有机高分子层21的材质可以选择PU,厚度则可以选择10μm。当然,此处的有机高分子层21的颜色不做限定,推荐采用透明材质。
步骤S12:采用气相转印的工艺在有机高分子层21背离玻璃基底1的表面形成颜料粒子22组成的第一设定图案得到如图4b所示的结构,此处的第一设定图案是颜料粒子22未扩散时组成的图案,各颜色颜料粒子22之间的界限会比较明晰。
步骤S13:加热第一设定图案烘烤颜料粒子22,颜料粒子22受热后向有机高分子层21的内部扩散得到如图1所示的结构,颜料粒子22的颗粒进入有机高分子层21的分子链之间的间隙中并固化,完成第一渐变色图案的形成,此处颜料粒子22分散于有机高分子层21内。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加热温度可以选择80℃,照射时间可以选择60min。
至此,渐变色玻璃壳体的结构基本制作完成,其结构如图1所示。
其中,关于步骤S12中气相转印的具体过程可以参考图5所示的以下步骤:
步骤S121:将颜料粒子22组成的第一设定图案首先打印到转写纸7上得到如图6a所述的结构;
步骤S122:将转写纸7放置到治具的上方,而玻璃基底1放置到治具的下方且有机高分子层21朝向治具,使得转写纸7上的第一设定图案与玻璃基底1的有机高分子层21背离玻璃基底1的一侧表面相对,其结构如图6b所示;
步骤S123:对转写纸7上的第一设定图案进行加热,使得颜料粒子22受热升华并沉积到有机高分子层21上得到如图6c所示的结构,完成颜料粒子22的转移。在此过程中,有机高分子层21距离转写纸7的距离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因为二者之间的距离大小会影响颜料粒子22在升华过程中扩散的范围,也就会影响形成在有机高分子层21表面的第一设定图案的状态。
当然,在步骤S12中的气相转印的工艺还可以替换为热转印、喷墨打印或喷涂工艺。并且,此处推荐使用的颜料粒子22为有机小分子系染料为主的升华性染料分散体,因为该类颜料粒子22,在染色过程中,不易出现色斑及渐变过渡不自然的问题。其中,颜料粒子22中,黄色颜料可以为蒽醌类或喹啉类染料,红色颜料可以为蒽醌类或噻唑偶氮类染料,蓝色颜料可以为蒽醌类染料。
在上述制备方法的基础上,还可以继续增加渐变色玻璃壳体的后续制作步骤以完善渐变色玻璃壳体的结构,具体步骤如图7所示:
步骤S14:在图1所示的渐变色玻璃壳体的有机高分子层21背离玻璃基底1的表面形成光学镀膜4得到如图8a所示的结构;此处的光学镀膜4可以起到增亮的效果,具体材料可以为硅氧化物,而硅氧化物可以替换为钛氧化物、铝氧化物或上述几种无机氧化物的组合。
步骤S15:在光学镀膜4背离有机高分子层21的表面形成保护油墨5得到如图8b所示的结构;此处的保护油墨5可以通过喷涂或印刷以单层或多层的结构形成到光学镀膜4上,具体厚度选择范围可以选择5-50μm,而颜色并不限定,黑色、白色或其他颜色均可以。
步骤S16:在保护油墨5背离光学镀膜4的表面通过双面胶8粘贴防爆膜6得到如图8c所示的渐变色玻璃壳体结构,此处的双面胶8可以替换为光学胶。
参照图9,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在图7所示的制备方法的基础上还可以再增加一次渐变色图案的形成步骤,相当于在完成步骤S13之后且步骤S14之前重复了上述步骤S12和S13,具体在如图7所示的制备方法的基础上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2’(相当于重复步骤S12):在有机高分子层21背离玻璃基底1的表面形成由颜料粒子22组成的第二设定图案;此处的颜料粒子22与实施例而种渐变色图案形成过程的颜料粒子22可以属于同一类颜料。此处的颜料粒子22组成的第二设定图案可以与实施例一种的颜料粒子22组成的第一设定图案不相同,例如前一层颜料粒子22的面积与有机高分子层21的表面范围等大,后一层颜料粒子22为某些特定的点状区域。
步骤S13’(相当于重复步骤S13):加热第二设定图案以使颜料粒子22渗入有机高分子层21内形成第二渐变色图案。
增加步骤S12’和S13’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如图10所示的渐变色玻璃壳体,两次渐变色图案形成工艺后的颜料粒子22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粒子层22a和第二粒子层22b,如图10所示,其中第一粒子层22a形成第一渐变色图案(图中竖线区域),而第二粒子层22b形成第二渐变色图案(图中网格区域),这种方式,可以实现渐变色图案的叠加,能够满足渐变图案的多样化与复杂化。
为了增强有机高分子层21与玻璃基底1之间的结合,如图11所示可以在图7所示的步骤S11之前增加步骤S10:在玻璃基底1表面形成打底层3,该步骤实施于有机高分子层21形成到玻璃基底1上之前,最终得到如图12所示的渐变色玻璃壳体。此处的打底层3作用在于提高后续玻璃基底1与有机高分子层21的结合力,即该打底层3需要能与玻璃基底1接触时具有较好的结合力,同时该打底层3需要能与后续形成的有机高分子层21接触时具有较好的结合力,由于有机高分子层21的有机聚合物属性,此处主要考虑打底层3与玻璃基底1之间的结合力。例如,可以选用带有羟基或氨基的材料作为此处的打底层3,以通过化学作用提高结合力,本实施例中的打底层3可以选用有机硅。另外,在玻璃基底1上形成打底层3时可以采用镀膜或喷涂的方式。
实施例二
本申请实施例以先在有机高分子层21内渗入颜料粒子22以形成渐变色图案、后在玻璃基底1上形成有机高分子层21为基本思路,可以采用图13所示的制备步骤制备渐变色玻璃壳体:
步骤S21:在有机高分子层21的其中一个表面形成由的颜料粒子22组成的第一设定图案得到如图14a所示的结构,该步骤与实施例一中的颜料粒子22转移工艺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S22:加热第一设定图案烘烤颜料粒子22,颜料粒子22受热后向有机高分子层21的内部扩散形成第一渐变色图案,得到如图14b所示的结构;该步骤与实施例一中的加热工艺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S23:将有机高分子层21用光学胶9粘贴到所述玻璃基底1上得到如图14c所示的结构。可以理解的是,此处并不限定有机高分子层21用于对接玻璃基底1的表面是具体哪一表面,如图14c示出了在步骤S21中有机高分子层21未形成第一设定图案的表面对接玻璃基板1的情况,在这种结构中,颜料粒子22分散于有机高分子层21内且相当于向远离玻璃基底1的方向的积聚;而图14d则示出了在步骤S21中有机高分子层21用于形成第一设定图案的表面对接玻璃基板1的情况,在这种结构中,颜料粒子22分散于有机高分子层21内且相当于向朝向玻璃基底1的方向的积聚。
在上述制备方法的基础上,以图14c所示的渐变色玻璃壳体的结构为例,还可以增加其他制作步骤以完善渐变色玻璃壳体的结构,参照图15,具体可以在图13所示的步骤S23实施之前增加以下步骤:
步骤S230:在玻璃基底1表面形成光学镀膜4,得到如图16所示的结构,后续步骤中的有机高分子层21转移至光学镀膜4背离玻璃基底1的表面。此处的光学镀膜4可以起到增亮的效果,具体材料可以为硅氧化物,而硅氧化物可以替换为钛氧化物、铝氧化物或上述几种无机氧化物的组合。需要说明的是,图15示出的制备方法中,步骤S230在颜料粒子22渗入有机高分子层21之后,其实步骤S230也可以实施于颜料粒子22渗入有机高分子层21之前,对渐变色玻璃壳体的结构不会产生影响。
同时,如图17所示,在图15所示的制备方法基础上,有机高分子层21转移到玻璃基底1上之前在有机高分子层21上形成保护油墨5,当有机高分子层21转移到光学镀膜4背离玻璃基底1的表面时,保护油墨5位于有机高分子层21背离光学镀膜4的表面得到如图18所示的结构。当然,在图17所示的制备方法基础上,如图19所示,还可以增加步骤S25:还可以在保护油墨5背离有机高分子层21的表面通过双面胶粘贴防爆膜6,得到如图20所示的结构(图中未示出双面胶)。
参照图21,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在图17所示的制备方法的基础上还可以增加一次渐变色图案的形成步骤,以在有机高分子层21的两个相对的表面都形成由颜料粒子22组成设定图案并加热渗入有机高分子层21之内,相当于在完成步骤S22之后且步骤S23之前重复了上述步骤S21和S22;设定步骤S22之后有机高分子层21内渗入有颜料粒子22a,该颜料粒子22a分散于有机高分子层21内且相当于向其一个表面积聚,具体在如图17所示的制备方法的基础上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1’(相当于重复步骤S21):在有机高分子层21另一表面形成由颜料粒子22b组成的第二设定图案得到如图22a所示的结构;此处的颜料粒子22b与实施例而种渐变色图案形成过程的颜料粒子22a属于同一类颜料,此处的颜料粒子22b组成的第二设定图案可以与实施例一种的颜料粒子22a组成的第一设定图案不相同。
步骤S22’(相当于重复步骤S22):加热第二设定图案以使颜料粒子22b渗入有机高分子层21内形成第二渐变色图案得到如图22b所示的结构,此处的颜料粒子22b分散于有机高分子层21内且相当于向其另一个表面积聚。
增加步骤S21’和步骤S22’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如图23所示的渐变色玻璃壳体,颜料粒子22在有机高分子层21内渗入有两层,其中,颜料粒子22a形成第一渐变色图案,颜料粒子22b形成第二渐变色图案,实现了渐变色图案的叠加,能够满足渐变图案的多样化与复杂化。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在有机高分子层21的两个相对的表面中的其中一个或两个通过纳米压印工艺增加纹理,纹理图案与渐变色图案结合能够丰富整个玻璃壳体的图案内容,达到更好的视觉效果。
综上,上述实施例对通过不同的渐变色玻璃壳体制备方法制备不同结构的渐变色玻璃壳体进行了示例性介绍,通过不同工艺步骤的叠加与组合能够实现不同的图案组合效果,获得更好的视觉体验。
基于上述渐变色玻璃壳体,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提供一种电子设备,例如手机、笔记本电脑、智能手表等。以图24所示的手机10为例,该手机10包括手机本体(图24中未示出)以及外壳,外壳包覆于手机本体外,外壳具体可以包括前壳(图4中未示出)、中框11以及后盖12(图24中后盖12上设置有摄像头121),此处的前壳、中框11以及后盖12均可以采用上述渐变色玻璃壳体制作,由于渐变色玻璃壳体上的渐变色图案过渡自然顺畅,能够提高整个手机的外观美感,满足消费者对电子设备美观度要求。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7)

1.一种渐变色玻璃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层叠设置的玻璃基底以及有机高分子层;
所述有机高分子层内渗入有颜料粒子以形成渐变色图案,所述颜料粒子不高于所述有机高分子层背离所述玻璃基底的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渐变色玻璃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高分子层背离所述玻璃基底的表面设置有光学镀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渐变色玻璃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高分子层与所述玻璃基底之间设置有打底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渐变色玻璃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底层包括有机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渐变色玻璃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高分子层与所述玻璃基底之间通过胶粘剂粘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渐变色玻璃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高分子层与所述玻璃基底之间还设置有光学镀膜。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渐变色玻璃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颜料粒子包括第一粒子层和第二粒子层,所述第一粒子层形成第一渐变色图案,所述第二粒子层形成第二渐变色图案。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渐变色玻璃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高分子层背离所述玻璃基底的一侧依次形成有保护油墨和防爆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渐变色玻璃壳体,其特征在于,且所述保护油墨的厚度为5-50μm。
10.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渐变色玻璃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高分子层的材料为PC、PP、PE、PU、COP、PMMA、PET、PA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渐变色玻璃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高分子层的厚度为5-30μm。
12.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渐变色玻璃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高分子层的至少一个表面形成有纳米压印纹理。
13.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设备本体及包覆于所述设备本体外的外壳,所述外壳的至少一部分为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渐变色玻璃壳体。
14.一种渐变色玻璃外壳的制备方法,用于制备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渐变色玻璃外壳,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在玻璃基底的其中一侧表面形成有机高分子层;
在所述有机高分子层内渗入颜料粒子,所述颜料粒子不高于所述有机高分子层背离所述玻璃基底的表面;所述颜料粒子形成渐变色图案。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有机高分子层内渗入颜料粒子,包括:
在所述有机高分子层背离所述玻璃基底的表面形成所述颜料粒子组成的第一设定图案;
加热所述第一设定图案以使所述颜料粒子渗入所述有机高分子层内形成第一渐变色图案。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有机高分子层背离所述玻璃基底的表面形成所述颜料粒子组成的第二设定图案;
加热所述第二设定图案以使所述颜料粒子渗入所述有机高分子层内形成第二渐变色图案。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玻璃基底的其中一侧表面形成有机高分子层,包括:
在所述玻璃基底的其中一侧表面上采用转印、喷涂、印刷、粘接中的任一种工艺形成所述有机高分子层。
18.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有机高分子层背离所述玻璃基底的表面形成所述颜料粒子组成的设定图案,包括:
在所述有机高分子层的表面采用气相转印、热转印、喷墨打印、喷涂中的任意一种工艺形成所述颜料粒子组成的设定图案。
19.根据权利要求14-18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玻璃基底上形成有机高分子层之前,还包括:
在所述玻璃基底的表面形成打底层。
20.根据权利要求14-18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有机高分子层背离所述玻璃基底的表面依次形成光学镀膜、保护油墨以及防爆膜。
21.一种渐变色玻璃外壳的制备方法,用于制备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渐变色玻璃外壳,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制备有机高分子层,在所述有机高分子层内渗入颜料粒子,所述颜料粒子不高于所述有机高分子层的表面;所述颜料粒子形成渐变色图案;
将所述有机高分子层转移到玻璃基底上。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有机高分子层内渗入颜料粒子,包括:
在所述有机高分子层的一个表面形成所述颜料粒子组成的第一设定图案;
加热所述第一设定图案以使所述颜料粒子渗入所述有机高分子层形成第一渐变色图案。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有机高分子层内渗入颜料粒子,还包括:
在所述有机高分子层的另一个表面形成所述颜料粒子组成的第二设定图案;
加热所述第二设定图案以使所述颜料粒子渗入所述有机高分子层内形成第二渐变色图案。
24.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有机高分子层的表面形成所述颜料粒子组成的设定图案,包括:
在所述有机高分子层的表面采用气相转印、热转印、喷墨打印、喷涂中的任意一种工艺形成所述颜料粒子组成的设定图案。
25.根据权利要求21-24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有机高分子层转移到玻璃基底上之前,还包括:
在所述玻璃基底用于对接所述有机高分子层的表面形成光学镀膜。
26.根据权利要求21-24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有机高分子层转移到玻璃基底上之前,还包括:
在所述有机高分子层的一个表面依次形成保护油墨和防爆膜;所述有机高分子层的另一个表面用于对接所述玻璃基底。
27.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有机高分子层的一个表面形成颜料粒子组成的第一设定图案之前,还包括:
对所述有机高分子层的表面进行纳米压印处理。
CN201911025878.XA 2019-10-25 2019-10-25 渐变色玻璃壳体、电子设备及渐变色玻璃壳体的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270655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25878.XA CN112706552A (zh) 2019-10-25 2019-10-25 渐变色玻璃壳体、电子设备及渐变色玻璃壳体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25878.XA CN112706552A (zh) 2019-10-25 2019-10-25 渐变色玻璃壳体、电子设备及渐变色玻璃壳体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06552A true CN112706552A (zh) 2021-04-27

Family

ID=755409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25878.XA Pending CN112706552A (zh) 2019-10-25 2019-10-25 渐变色玻璃壳体、电子设备及渐变色玻璃壳体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06552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14119A (ja) * 1992-02-07 1993-08-24 Sunstar Eng Inc ポリオレフィン材料の接着方法
CN1339361A (zh) * 2001-07-13 2002-03-13 刘宗信 具有图案玻璃的制造方法
CN101920586A (zh) * 2009-06-16 2010-12-22 株式会社尼德克 装饰片材、装饰片材成型体、以及装饰片材的制造方法
CN102880348A (zh) * 2012-09-29 2013-01-16 东莞万德电子制品有限公司 彩色触摸屏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9788693A (zh) * 2019-03-19 2019-05-21 维沃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电子设备的盖板的制备方法、电池盖板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14119A (ja) * 1992-02-07 1993-08-24 Sunstar Eng Inc ポリオレフィン材料の接着方法
CN1339361A (zh) * 2001-07-13 2002-03-13 刘宗信 具有图案玻璃的制造方法
CN101920586A (zh) * 2009-06-16 2010-12-22 株式会社尼德克 装饰片材、装饰片材成型体、以及装饰片材的制造方法
CN102880348A (zh) * 2012-09-29 2013-01-16 东莞万德电子制品有限公司 彩色触摸屏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9788693A (zh) * 2019-03-19 2019-05-21 维沃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电子设备的盖板的制备方法、电池盖板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88693B (zh) 用于电子设备的盖板的制备方法、电池盖板及电子设备
CN109251343B (zh) 电子装置的壳体的制造方法、壳体及电子装置
CN108966548A (zh) 电子设备的壳体及其制作方法、电子设备
CN110087420B (zh) 壳体组件及其制作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8337842B (zh) 电子装置及其壳体和壳体的制造方法
WO2020168962A1 (zh) 壳体、终端设备和壳体的制作方法
CN110708905A (zh) 一种壳体、壳体的制作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6423792A (zh) 一种外壳、具有该外壳的电子设备及该外壳的制备方法
CN111347816A (zh) 金属结构件、电子装置和金属结构件的制造方法
KR20200137708A (ko) 터치 윈도우용 일체형 데코필름의 제조방법 및 이에 의하여 제조되는 터치 윈도우용 일체형 데코필름
CN211457614U (zh) 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1263546B (zh) 壳体组件和电子设备
JP2002189107A (ja) 反射防止部材
CN210781615U (zh) 壳体及具有该壳体的终端设备
CN108569000A (zh) 装饰薄膜
CN112706552A (zh) 渐变色玻璃壳体、电子设备及渐变色玻璃壳体的制备方法
CN204990231U (zh) 触控显示设备、触控装置
CN111935346A (zh) 电子设备的壳体及其制造方法、电子设备
KR20180059152A (ko) 그라데이션 장식필름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11225534B (zh) 一种盖板上色方法、盖板及电子设备
CN212022183U (zh) 膜片结构、壳体和电子设备
CN108617123A (zh) 电子装置及其壳体和壳体的制造方法
CN112954093A (zh) 一种渐变色手机后盖及其制备方法
JP4611489B2 (ja) 反射防止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CN206575710U (zh) 具有高金属质感亮雾同体效果的塑胶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427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