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01509A - 板对板连接器插座、板对板连接器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板对板连接器插座、板对板连接器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01509A
CN112701509A CN202011471522.1A CN202011471522A CN112701509A CN 112701509 A CN112701509 A CN 112701509A CN 202011471522 A CN202011471522 A CN 202011471522A CN 112701509 A CN112701509 A CN 1127015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ard
pins
board connector
switch assembly
so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7152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01509B (zh
Inventor
弓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47152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01509B/zh
Publication of CN1127015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015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015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015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6Coupling device provided on the PCB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01R13/7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switch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一种板对板连接器插座、板对板连接器和电子设备,其中,板对板连接器插座适配于板对板连接器插头,包括:插座座体;设置在插座座体上的多个第一引脚和多个第二引脚;开关组件,设置在插座座体上,其中,开关组件的多个第一端分别与多个第一引脚一一对应连接,开关组件的多个第二端分别与多个第二引脚一一对应连接,开关组件用于选择性导通任意至少两个第一引脚与任意至少两个第二引脚之间的信号传输通路,可以提高多个第一引脚和多个第二引脚之间的可切换性和可复用性,节约板对板连接器插座的占用空间。

Description

板对板连接器插座、板对板连接器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板对板连接器插座、板对板连接器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技术的发展,板对板(Board to Board,BTB)连接器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电子设备领域中,板对板连接器主要用于显示屏、触摸屏、摄像头、射频组件等部件与电路板的连接。
传统的板对板连接器,一般采用现单点连接方式,且由于电子设备的功能的不断增多,所使用的板对板连接器的数量也是持续增多、占用空间大。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板对板连接器插座、板对板连接器和电子设备,可以提高多个第一引脚和多个第二引脚之间的可切换性和可复用性,节约板对板连接器插座的占用空间。
一种板对板连接器插座,适配于板对板连接器插头,包括:
插座座体;
设置在所述插座座体上的多个第一引脚和多个第二引脚;
开关组件,设置在所述插座座体上,其中,所述开关组件的多个第一端分别与多个第一引脚一一对应连接,所述开关组件的多个第二端分别与多个第二引脚一一对应连接,所述开关组件用于选择性导通任意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引脚与任意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引脚之间的信号传输通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关组件包括电子式开关组件、机械式开关组件、机电混合开关组件中的至少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关组件包括电子式开关时,所述开关组件至少包括:
多通道选择开关,所述多通道选择开关的多个第一端分别与多个第一引脚一一对应连接,所述多通道选择开关的多个第二端分别与多个第二引脚一一对应连接;
控制器,与所述多通道选择开关连接,用于接收外部切换指令,并根据所述切换指令控制所述多通道选择开关的导通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板对板连接器插座被配置有q个第一引脚和p个第二引脚,其中,q=p>2且q、p均为正整数,其中,所述开关组件用于选择性导通任意q/m个第一引脚分别一一对应与任意p/m个第二引脚之间的信号传输通路;其中,q为m的整数倍,且m≥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板对板连接器插座被配置有q个第一引脚和p个第二引脚,其中,q≠p且q、p均为大于2的正整数,所述开关组件用于选择性导通任意n个第一引脚分别一一对应与任意n个第二引脚之间的信号传输通路,其中,n为所述q、p中最小的数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引脚和所述第二引脚均包括插连引脚和焊盘引脚,其中,所述插连引脚用于与所述开关组件连接,所述焊盘引脚用于与焊盘连接,其中,所述焊盘引脚与所述焊盘的数量及其排布方式相对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一引脚或所述多个所述第二引脚呈直线排布、折线排布或曲线排布。
一种板对板连接器,包括:
板对板连接器插头;
如上述的板对板连接器插座,所述板对板连接器插座与所述板对板连接器插头相互配合且可拆卸连接。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电路板,
如上述的板对板连接器插座或如利要求8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所述板对板连接器插座与所述第一电路板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板对板连接器时,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第二电路板,与所述板对板连接器插头连接。
上述板对板连接器插座、板对板连接器和电子设别,可通过设置开关组件,可实现多个第一引脚和多个第二引脚之间的可切换性和可复用性,提高了该板对板连接器插座的使用灵活性,同时也可以扩展第一引脚与第二引脚之间的信号传输通路(也即拓展了板对板连接器插座的信号容纳量),节约了板对板连接器插座的占用空间,利于板对板连接器插座的小型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板对板连接器插座的结构框图之一;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板对板连接器的结构框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板对板连接器插座的结构框图之二;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板对板连接器插座的结构框图之三;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板对板连接器插座的结构框图之四;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板对板连接器插座的结构框图之五;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板对板连接器插座的焊接引脚与焊盘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9为另一个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这些术语仅用于将第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区分。举例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一天线称为第二天线,且类似地,可将第二天线称为第一天线。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两者都是天线,但其不是同一天线。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至少一个,例如一个,两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和图2,板对板(Board to Board,BTB)连接器插座10适配于板对板连接器插头20。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板对板连接器插座10可理解为板对板连接器的母座,板对板连接器插头20可理解为板对板连接器的公座。具体的,板对板连接器插座10通常一端设置于电路板上,用于与主板等结构电连接,另一端用于与板对板连接器插头20配合,实现数据传输的功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板对板连接器插座10包括插座座体110、开关组件120、多个第一引脚130和多个第二引脚140。其中,开关组件120、多个第一引脚130和多个第二引脚140均设置在插座座体110上。具体的,多个第一引脚130可成排布局在插座座体110上,多个第二引脚140也可以成排布局在插座座体110上。示例性的,插座座体110可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其中,多个第一引脚130可成排布局在插座座体110的第一侧,多个第二引脚140可成排布局在插座座体110的第二侧。
开关组件120包括多个第一端P和多个第二端T,其中,开关组件120的多个第一端P分别与多个第一引脚130一一对应连接,所述开关组件120的多个第二端T分别与多个第二引脚140一一对应连接。具体的,开关组件120的第一端P的数量与第一引脚130的数量相等,开关组件120的第二端T的数量与第二引脚140的数量相等。开关组件120的第一端P与第一引脚130的连接关系具有唯一对应性,开关组件120的第二端T与第二引脚140的连接关系具有唯一对应性。也即,开关组件120的一个第一端P对应与一个第一引脚130连接,开关组件120的一个第二端T对应与一个第二引脚140连接,且各第一引脚130对应连接的第一端P各不相同,各第二引脚140连接的第二端T也各不相同。其中,开关组件120可用于选择性导通任意至少两个第一引脚130与任意至少两个第二引脚140之间的信号传输通路。示例性的,若板对板连接器插座10被配置有四个第一引脚130和八个第二引脚140,其中,开关组件120可以导通四个第一引脚130分别一一对应与任意四个第二引脚140之间的至少八条信号传输通路。其相对于传统的板对板连接器插座10的四个第一引脚130只能与四个第二引脚140一一对应导通的四条信号传输通路,可以增加板对板连接器所连接的线路的复用、多用及切换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引脚130和第二引脚140所配置的信号源可以自定义设置,进而可基于此设置第一引脚130和第二引脚140之间的线路连接关系。开关组件120中第一端P和第二端T的导通状态可以进行自定义设置,进而可通过开关组件120来实现第一引脚130和第二引脚140间的自由切换。
上述板对板连接器插座10设置开关组件120,可实现多个第一引脚130和多个第二引脚140之间的可切换性和可复用性,提高了该板对板连接器插座10的使用灵活性,同时也可以扩展第一引脚130与第二引脚140之间的信号传输通路(也即拓展了板对板连接器插座10的信号容纳量),节约了板对板连接器插座10的占用空间,利于板对板连接器插座10的小型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关组件120包括电子式开关组件、机械式开关组件、机电混合开关组件中的一种。其中,电子式开关组件和机电混合开关组件中均可包括一个或多个电子开关,还可以用于控制该电子开关的控制器。该控制器可控制各个电子开关的通断状态。机械式开关组件可包括由多个机械开关构成的开关矩阵等。示例性,该开关矩阵是将多个机械开关(例如单极开关、多极开关、旋转式波段开关、直键(琴键)式波段开关、拨动式波段开关、拨码(拨盘)式波段开关、钮子开关、波动开关、微动开关等)根据电路拓扑结构以节点的形式构成阵列,并以矩阵的方式实现电路的功能的电路模块。其机械式开关组件中的多个开关可以以物理机械的形式(例如,可受控于外部作用力)将通路达到开与关的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开关组件120还可以为其他通过内部集成的具有但不限于开关功能的模块或者组件来替换。例如,还可以用存储器(例如,FLASH存储器)内部熔断的方式来实现其开关组件120的功能。一般该存储器中的熔丝位是在一个特定的地址上可以读到熔丝状态的一个位;其中,0表示已熔断,1表示未熔断。控制该存储器的控制器(例如,单片机MCU或者CPU等芯片)在特定的引脚外加高电平后,可以通过产生的电流烧断里边的熔丝以实现开关组件120的功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子式开关组件至少包括:多通道选择开关和控制器。其中,多通道选择开关可以为单开关,也可以为多个电子开关组合而成的开关阵列。具体的,该多通道选择开关可包括多个第一端P和多个第二端T,其中,多通道选择开关的多个第一端P分别与多个第一引脚130一一对应连接,所述多通道选择开关的多个第二端T分别与多个第二引脚140一一对应连接。
具体的,电子开关可以为可被控制器所能够控制的开关,具体可包括单刀单掷开关、单刀双掷开关、单刀多掷开关、MIPI(Mobile Industry Processor Interface,移动产业处理器接口)开关、晶闸管、晶体管、场效应管、可控硅、继电器等开关。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机械开关、电子开关均不限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举例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控制器可预设存储有多通道选择开关的导通状态与切换指令之间的映射关系,以及存储有切换指令与信号传输通路之间的映射关系。可以理解的,该信号通路可以理解为第一引脚130与第二引脚140之间的通路,也即,第一引脚130经第一端P、第二端T与第二引脚140之间的通路。该控制器可用于控制多通道选择开关的导通状态。控制器与所述多通道选择开关连接,用于接收外部切换指令,并根据所述切换指令控制所述多通道选择开关的导通状态。其中,可以理解的是,导通状态为多通道选择开关中第一端P和第二端T之间的导通数量以及导通连接对应性。
其中,控制器可以是被配置成集成电路,例如: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微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或,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等,MIPI控制芯片等。再如,该控制器还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等。需要说明的是,其控制器发出的切换指令可根据该控制器的类型呈现不同的表现形式以及控制逻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板对板连接器插座10被配置有q个第一引脚130和p个第二引脚140,其中,q个第一引脚130可记为P11、P12、P12、…、P1q,p个第二引脚140可记为P21、P22、P22、…、P2p。其中,开关组件120的第一端P的数量与第一引脚130的数量相等,开关组件120的第二端T的数量与第二引脚140的数量相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板对板连接器插座10被配置的第一引脚130和第二引脚140的数量相等,也即,q=p,且q、p均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具体的,该开关组件120用于选择性导通任意q/m个第一引脚130分别一一与任意p/m个第二引脚140之间的信号传输通路;其中,q为m的整数倍,且m≥2。也即,第一引脚130的总数量q、第二引脚140的总数量p均为m的正整数倍。相应的,可以将第一引脚130、第二引脚140均划分为m组,每一第一引脚组均包括q/m个第一引脚130,每一第二引脚组均包括p/m个第二引脚140。开关组件120可以导通任一第一引脚组分别与任一第二引脚组之间的q/m个信号传输通路。
如图3和图4所示,为了便于说明,以q=p=12,m=2为例进行说明。其中,12个第一引脚130可划分为两个第一引脚组,每一第一引脚组可包括6个第一引脚130。示例性的,可表示为第一引脚组(P11、P12、…、P16)、第一引脚组(P17、P18、…、P112)。相应的,12个第二引脚140可划分为两个第二引脚组,每一第二引脚组可包括6个第二引脚140。示例性的,可表示为第二引脚组(P21、P22、…、P26)、第二引脚组(P27、P28、…、P212)。具体的,开关组件120可选择导通第一引脚组(P11、P12、…、P16)与第二引脚组(P21、P22、…、P26)之间的6个信号传输通路,也可以选择导通第一引脚组(P11、P12、…、P16)与第二引脚组(P27、P28、…、P212)之间的6个信号传输通路,也可选择导通第一引脚组(P17、P18、…、P112)与第二引脚组(P21、P22、…、P26)之间的6个信号传输通路,也可以选择导通第一引脚组(P17、P18、…、P112)与第二引脚组(P27、P28、…、P212)之间的6个信号传输通路。也即,通过开关组件120的控制可以将其信号传输通路拓展至24路。
需要说明的是,每一第一引脚组、每一第二引脚组中所包括的引脚不做限定,可以根据每一引脚所配置的信号源来设定,其不限于上述举例说明。同时,q、p、m可根据使用需求来设定,不限于本申请实施例的举例说明。
通过在板对板连接器插座10中设置开关组件120,可自定义实现多个第一引脚130和多个第二引脚140之间的可切换性和可复用性,提高了该板对板连接器插座10的使用灵活性,同时也可以将第一引脚130与第二引脚140之间的信号传输通路扩展至少1倍以上,节约了板对板连接器插座10的占用空间,利于板对板连接器插座10的小型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板对板连接器插座10被配置有q个第一引脚130和p个第二引脚140,其中,q≠p且q、p均为大于2的正整数,所述开关组件120用于选择性导通任意n个第一引脚130分别一一对应与任意n个第二引脚140之间的信号传输通路,其中,n为所述q、p中最小的数值。
具体的,当第一引脚130的总数量q大于第二引脚140的总数量p时,其开关组件120用于选择性导通任意p个第二引脚140分别一一对应与任意p个第一引脚130之间的信号传输通路。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引脚130和第二引脚140的总数量不相等时,第一引脚130的总数量q与第二引脚140的总数量p的比值q/p可为正整数,也可以小数。
相应的,当第一引脚130的总数量q小于第二引脚140的总数量p时,其开关组件120用于选择性导通任意q个第一引脚130分别一一对应与任意q个第二引脚140之间的信号传输通路。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引脚130和第二引脚140的总数量不相等时,第二引脚140的总数量p与第一引脚130的总数量q的比值为p/q可正整数,也可以小数。
如图5所示,为了便于说明,以q=8,p=4为例进行说明。其中,8个第一引脚130可划分为两个第一引脚组,每一第一引脚组可包括4个第一引脚130。示例性的,可表示为第一引脚组(P11、P12、…、P14)、第一引脚组(P15、P16、…、P18)。相应的,4个第二引脚140可划分为一个第二引脚组,第二引脚组可表示为第二引脚组(P21、P22、…、P24)。具体的,开关组件120可选择导通第二引脚组(P21、P22、…、P24)与第一引脚组(P11、P12、…、P14)之间的4个信号传输通路,还可以选择导通(P21、P22、…、P24)与第一引脚组(P15、P16、…、P18)之间的4个信号传输通路。也即,通过开关组件120的控制可以将其信号传输通路拓展至8路。
如图6所示,为了便于说明,以q=8,p=6为例进行说明。其中,8个第一引脚130可划分为多个第一引脚组,每一第一引脚组可包括6个第一引脚130。示例性的,可表示为第一引脚组(P11、P12、…、P16)、第一引脚组(P12、P13、…、P17)、…、第一引脚组(P13、P14、…、P18)。相应的,6个第二引脚140可划分为一个第二引脚组,第二引脚组可表示为第二引脚组(P21、P22、…、P26)。具体的,开关组件120可选择导通第二引脚组(P21、P22、…、P24)与任一第一引脚组之间的6个信号传输通路。也即,通过开关组件120的控制可以将其信号传输通路至少拓展18路。
当板对板连接器插座10配置的第一引脚130的总数量与第二引脚140的总数量不相等时,也可以通过在板对板连接器插座10中设置开关组件120,可自定义实现多个第一引脚130和多个第二引脚140之间的可切换性和可复用性,提高了该板对板连接器插座10的使用灵活性,同时也可以将第一引脚130与第二引脚140之间的信号传输通路扩展至少1倍以上,节约了板对板连接器插座10的占用空间,利于板对板连接器插座10的小型化。
参考图1和图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引脚130和所述第二引脚140均包括插连引脚A和焊盘引脚B,其中,所述插连引脚A用于与所述开关组件120连接,同时该插连引脚A用于与板对板连接器插头的插连引脚A连接。
所述焊盘引脚B用于与焊盘C连接,其中,所述焊盘C与所述焊盘C引脚B的数量及其排布方式相对应。具体的,焊盘C可与板对板连接器插座10可设置在同一电路板上。具体的,该焊盘C可包括与所述第一引脚130数量及排布方式相对应的多个第一焊盘,以及与所述第二引脚140数量及排布方式相对应的多个第二焊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一引脚130或所述多个所述第二引脚140呈直线排布、折线排布或曲线排布。其中,第一引脚130的排布方式与第二引脚140的排布方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具体的,当多个第一引脚130呈直线排布、多个第二引脚140也呈直线排布时,其多个第一引脚130和多个第二引脚140可平行设置,也可以呈非平行设置。
具体的,当多个第一引脚130和多个第二引脚140不为平行设置,或当第一引脚130的排布方式与第二引脚140的排布方式不同时,可以使得板对板连接器插座10与板对板连接器插头在配合过程中,插头上两个相对的引脚只能与其距离相同的插座上两个相对的引脚配合,有效的避免了引脚错位现象,保护了连接器连接的电路板以及设置在电路板上的元器件。同时,可以有效的提高连接器的连接强度,且当连接器的插座和插头均为非中心对称结构时,还可以避免反插现象。
参考图2,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板对板连接器,其中,板对板连接器可包括板对板连接器插头20以及前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板对板连接器插座10。其中,板对板连接器插座10与所述板对板连接器插头20相互配合。也即,当板对板连接器插座10与所述板对板连接器插头20配合连接时,板对板连接器插座10的插连引脚A与板对板连接器插头20的插连引脚A对位接触,以进行信号传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板对板连接器插座10上还可设有第一扣合部,板对板连接器插头20上还可设有第二扣合部,第一扣合部可与第二扣合部扣合连接,以实现板对板连接器插座10与所述板对板连接器插头20之间的可拆卸连接。
上述板对板连接器中的板对板连接器插座10上内置由开关组件120,其可实现多个第一引脚130和多个第二引脚140之间的可切换性和可复用性,提高了该板对板连接器插座10的使用灵活性,同时也可以扩展第一引脚130与第二引脚140之间的信号传输通路(也即拓展了板对板连接器插座10的信号容纳量),节约了板对板连接器的占用空间,利于板对板连接器插座10的小型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包括第一电路板和前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板对板连接器插座10或板对板连接器。其中,该第一电路板与板对板连接器插座10连接。第一电路板可以是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也可以是柔性电路板(FlexiblePrinted Circuit Board,FPC),第一电路板贴合于第一端面,第一电路板的面积大于第一端面的面积,使得第一电路板可以完全覆盖第一端面。第一电路板上可设置多个第一焊盘和多个第一焊盘,其中,第一焊盘对应与第一引脚130的焊接引脚连接,第二焊盘对应与第二引脚140的焊接引脚连接。
如图8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前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板对板连接器时,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与所述板对板连接器插头20连接的第二电路板30。其中,该第二电路板30可以为PCB,也可以为FPC。
如图9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还包括壳体、显示屏模组11、摄像头模组12、指纹模组、天线射频模组等结构,板对板连接器收容于壳体内部。显示屏模组包括显示屏,显示屏111可以采用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屏幕,也可以采用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屏幕,显示屏可用于显示信息并为用户提供交互界面。显示屏的形状可以为矩形或弧角矩形,弧角矩形有时也可以称为圆角矩形,即矩形的四个角采用了圆弧过渡,矩形的四条边大致呈直线段。显示屏可以通过第二电路板、板对板连接器与主板连接实现显示功能。
壳体包括边框13与电池盖,边框可以采用金属材料例如铝合金或者镁合金或者不锈钢制成,边框设于显示屏模组外周以用于支撑和保护显示屏模组,同时边框可以进一步向电子设备100内部延伸形成中板,一体成型的中板和边框有时也被称为中框。显示屏模组可以采用点胶等工艺固定连接于边框或者中板。电池盖于背向显示屏的可显示区的一侧且与边框连接。进一步,显示屏模组和电池盖分别位于中板的相背的两侧。电池盖与显示屏之间可以形成安装空间,以用于安装电子设备100的电池、主板、摄像头模组等电子元器件。其中,电池模组也可以通过第二电路板、板对板连接器与主板连接以为主板提供电能,另外,摄像头和指纹模组、天线射频模组等器件也可以通过第二电路板、板对板连接器与主板连接实现相应功能。
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100包括板对板连接器,板对板连接器包括板对板连接器插座10和板对板连接器插头20,可实现多个第一引脚130和多个第二引脚140之间的可切换性和可复用性,提高了该板对板连接器插座10的使用灵活性,同时也可以扩展第一引脚130与第二引脚140之间的信号传输通路(也即拓展了板对板连接器插座10的信号容纳量),节约了板对板连接器插座10的占用空间,利于电子设备100的小型化。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板对板连接器插座,其特征在于,适配于板对板连接器插头,包括:
插座座体;
设置在所述插座座体上的多个第一引脚和多个第二引脚;
开关组件,设置在所述插座座体上,其中,所述开关组件的多个第一端分别与多个第一引脚一一对应连接,所述开关组件的多个第二端分别与多个第二引脚一一对应连接,所述开关组件用于选择性导通任意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引脚与任意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引脚之间的信号传输通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组件包括电子式开关组件、机械式开关组件、机电混合开关组件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组件包括电子开关时,所述开关组件至少包括:
多通道选择开关,所述多通道选择开关的多个第一端分别与多个第一引脚一一对应连接,所述多通道选择开关的多个第二端分别与多个第二引脚一一对应连接;
控制器,与所述多通道选择开关连接,用于接收外部切换指令,并根据所述切换指令控制所述多通道选择开关的导通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对板连接器插座被配置有q个第一引脚和p个第二引脚,其中,q=p>2且q、p均为正整数,其中,所述开关组件用于选择性导通任意q/m个第一引脚分别一一对应与任意p/m个第二引脚之间的信号传输通路;其中,q为m的整数倍,且m≥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对板连接器插座被配置有q个第一引脚和p个第二引脚,其中,q≠p且q、p均为大于2的正整数,所述开关组件用于选择性导通任意n个第一引脚分别一一对应与任意n个第二引脚之间的信号传输通路,其中,n为q、p中最小的一个。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脚和所述第二引脚均包括插连引脚和焊盘引脚,其中,所述插连引脚用于与所述开关组件连接,所述焊盘引脚用于与焊盘连接,其中,所述焊盘引脚与所述焊盘的数量及其排布方式相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插座,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引脚或所述多个所述第二引脚呈直线排布、折线排布或曲线排布。
8.一种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板对板连接器插头;
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插座,所述板对板连接器插座与所述板对板连接器插头相互配合且可拆卸连接。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电路板,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插座或如利要求8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所述板对板连接器插座与所述第一电路板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如利要求8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时,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第二电路板,与所述板对板连接器插头连接。
CN202011471522.1A 2020-12-15 2020-12-15 板对板连接器插座、板对板连接器和电子设备 Active CN1127015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71522.1A CN112701509B (zh) 2020-12-15 2020-12-15 板对板连接器插座、板对板连接器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71522.1A CN112701509B (zh) 2020-12-15 2020-12-15 板对板连接器插座、板对板连接器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01509A true CN112701509A (zh) 2021-04-23
CN112701509B CN112701509B (zh) 2022-09-09

Family

ID=755079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71522.1A Active CN112701509B (zh) 2020-12-15 2020-12-15 板对板连接器插座、板对板连接器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01509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83873A (zh) * 2007-07-13 2007-12-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电路板产品与印刷电路板
CN102427361A (zh) * 2011-10-31 2012-04-25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二一四研究所苏州研发中心 开关矩阵电路
CN102891406A (zh) * 2011-07-21 2013-01-23 西门子公司 用于运行输入/输出组件的方法和输入/输出组件
CN103050851A (zh) * 2011-10-12 2013-04-17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03166061A (zh) * 2011-12-15 2013-06-19 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 转接装置
CN104023294A (zh) * 2014-05-30 2014-09-0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中的接口复用装置和转接板
CN106785539A (zh) * 2016-12-30 2017-05-3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B2b连接器
CN206585156U (zh) * 2017-03-22 2017-10-24 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复用接口、印刷电路板和电子装置
CN206595493U (zh) * 2017-01-03 2017-10-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板对板连接器及其公座、母座
US20190081422A1 (en) * 2017-09-12 2019-03-14 Yi-Fang CHUANG Board-to-board connector
CN109713488A (zh) * 2019-02-28 2019-05-03 深圳和而泰数据资源与云技术有限公司 连接器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83873A (zh) * 2007-07-13 2007-12-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电路板产品与印刷电路板
CN102891406A (zh) * 2011-07-21 2013-01-23 西门子公司 用于运行输入/输出组件的方法和输入/输出组件
CN103050851A (zh) * 2011-10-12 2013-04-17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02427361A (zh) * 2011-10-31 2012-04-25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二一四研究所苏州研发中心 开关矩阵电路
CN103166061A (zh) * 2011-12-15 2013-06-19 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 转接装置
CN104023294A (zh) * 2014-05-30 2014-09-0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中的接口复用装置和转接板
CN106785539A (zh) * 2016-12-30 2017-05-3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B2b连接器
CN206595493U (zh) * 2017-01-03 2017-10-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板对板连接器及其公座、母座
CN206585156U (zh) * 2017-03-22 2017-10-24 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复用接口、印刷电路板和电子装置
US20190081422A1 (en) * 2017-09-12 2019-03-14 Yi-Fang CHUANG Board-to-board connector
CN109713488A (zh) * 2019-02-28 2019-05-03 深圳和而泰数据资源与云技术有限公司 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01509B (zh) 2022-09-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52762A (zh) 跳帽
US6626690B2 (en) Low profile NIC jumper solution using ZIF connector
US6421250B1 (en) Multi in-line memory module and matching electronic component socket
JP2020511700A5 (zh)
KR100654814B1 (ko) 기판조립체
US20220320775A1 (en) Connector and wiring structure
US20210005350A1 (en) Data Cable Device Having Cable Battery
US11018410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odule
CN112701509B (zh) 板对板连接器插座、板对板连接器和电子设备
JP6499762B2 (ja) ボタン構造及びそれを備える端末
US6162078A (en) Socket for automatically switching circuitry
TWM519845U (zh) 複合式連接器(二)
EP1209764A1 (en) Strain relief for BGA connector
CN210092201U (zh) 电池模组和电子设备
JP2002298953A (ja) コネクタ
CN110649214A (zh) 电池模块
US8115689B2 (en) Electronic device
CN105430896B (zh) 柔性电路板及移动终端
CN112003097B (zh) 电源插头、电源供应器及电源连接器
US20060129732A1 (en) Multi-socket circuit board chip bridging device
CN207235203U (zh) 一种电路板
KR102472688B1 (ko) 플러그 커넥터, 소켓 커넥터 및 전기 커넥터 조립체
US8164919B2 (en) Motherboard and relay device thereon
JP3720588B2 (ja) 携帯電話機
US20040070958A1 (en) Printed circuit board method and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