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585156U - 复用接口、印刷电路板和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复用接口、印刷电路板和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585156U
CN206585156U CN201720292156.0U CN201720292156U CN206585156U CN 206585156 U CN206585156 U CN 206585156U CN 201720292156 U CN201720292156 U CN 201720292156U CN 206585156 U CN206585156 U CN 2065851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portion
jack
contact
multiplex interface
inte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29215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康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TCL New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TCL New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TCL New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TCL New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29215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5851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5851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58515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复用接口,包括本体,引脚以及插座柱体,所述插座柱体上设有用于供对应的插头端子的插头芯插入的插孔。所述复用接口还包括在所述插孔的内接触面上可伸缩地设置的第一触点部与第二触点部,以及与所述第一触点部与第二触点部连接的切换开关组件,所述切换开关组件用于切换所述第一触点部与第二触点部在所述插孔的内接触面上伸缩。本实用新型的复用接口实现了一个接口对应两种不同物理尺寸与传输标准的插头端子的目的。将所述复用接口与印刷电路板连接后,减小印刷电路板的接口数量,节约了印刷电路板的排版资源和体积,还降低了成本。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具有复用接口的印刷电路板与电子装置。

Description

复用接口、印刷电路板和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装置的用于数据传输的复用接口,具有复用接口的印刷电路板以及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电子装置在功能多样化的同时,更要求体积的轻薄化,数据端子简单化。例如,电视机现在已经进入智能化时代,电视机机芯的数据端子种类就包括:调谐射频信号端子,高清分量信号端子(色差端子,YPbPr),模拟音视频信号输入/输出端子,数字音频信号输入/输出端子,耳机音频信号输出端子,视频图形阵列(Video GraphicsArray,VGA)信号输入端子,网络信号(RJ45)连接端子,高清多媒体接口(High-DefinitionMultimedia Interface,HDMI)输入端子,USB端子等。这些众多的端子虽然为电视机提供了多种功能,但同时也占用了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的排版资源,造成PCB体积以及成本的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对应两种不同物理尺寸与传输标准的插头端子的复用接口,旨在减小印刷电路板的接口数量,节约了印刷电路板的排版资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复用接口,包括本体,引脚以及插座柱体,所述插座柱体上设有用于供对应的插头端子的插头芯插入的插孔,所述复用接口还包括:
第一触点部,所述第一触点部在所述插孔的内接触面上可伸缩地设置,所述第一触点部与所述引脚连接;
第二触点部,所述第二触点部在所述插孔的内接触面上可伸缩地设置,所述第二触点部与所述引脚连接;以及
与所述第一触点部与第二触点部连接的切换开关组件,用于切换所述第一触点部与第二触点部在所述插孔的内接触面上伸缩。
进一步地,所述插孔的内径在3.4~3.6毫米之间,所述第一触点部为耳机音频输出接口的触点,所述第二触点部为标准视频输入接口的触点。
进一步地,所述插孔的内接触面上开设有用于供所述第一触点部与第二触点部伸出的通孔,或者所述插孔的内接触面上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切换开关组件的凹陷部。
进一步地,所述切换开关组件包括:
杠杆部,所述杠杆部可转动的设置于插座柱体的内部,所述杠杆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一触点部连接,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二触点部连接;
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连接于所述杠杆部的第二端部以及所述插座柱体之间,所述弹性件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第一触点部伸出至所述插孔的内接触面,所述第二端部回缩在所述插孔的内接触面的内侧;以及
压杆部,所述压杆部与杠杆部的第二端部连接,所述压杆部用于在受到按压时,驱动杠杆部的第二端部向靠近所述插孔的内接触面的一侧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所述弹簧套设于压杆部的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杠杆部通过转轴可转动的与插座柱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插座柱体的外接触面上开设有通孔;所述压杆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端部和第四端部,所述第四端部与杠杆部的第二端部连接,所述第三端部通过所述通孔可部分地凸伸至所述插座柱体的外接触面的外侧。
进一步地,还包括球形的开关部;所述插座柱体的外接触面上开设有通孔,通孔的直径小于所述开关部的直径,所述开关部可部分地伸出至所述插座柱体的外接触面的外侧;所述压杆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端部和第四端部,所述第四端部与杠杆部的第二端部连接,所述第三端部与所述开关部相抵持。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印刷电路板,包括基板,以及上述的复用接口,所述复用接口的本体与印刷电路板的基板相连接,所述复用接口的引脚与印刷电路板上相应的电触点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壳体,以及上述的印刷电路板,所述印刷电路板设置于壳体内部,所述插座柱体从电子装置的壳体伸出至电子装置的外部。
本实用新型的复用接口具有在所述插孔的内接触面上可伸出与回缩地设置的第一触点部与第二触点部,所述第一触点部可以对应一种插头端子的插头芯,所述第二触点部可以对应另一种插头端子的插头芯,通过切换开关组件切换第一触点部与第二触点部的伸出或者回缩状态,实现了一个接口对应两种不同物理尺寸与传输标准的插头端子的目的。将所述复用接口与印刷电路板连接后,减小印刷电路板的接口数量,节约了印刷电路板的排版资源和体积,还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具有复用接口的印刷电路板的正视图;
图2为图1中的具有复用接口的印刷电路板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A为图1中的复用接口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B为图1中的复用接口的另一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4为图3B中的复用接口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复用接口的切换开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横向、径向、水平、竖直……)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照图1至图2,在本实施例中,复用接口100以复用3.5毫米耳机音频信号输出端子和RCA端子(既莲花插座或称复合视频端子、AV端子)为例,来说明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复用接口以及具有所述复用接口的印刷电路板的结构和原理。图1示出的为本实施例中的具有复用接口100的印刷电路板101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复用接口100包括本体10,引脚20以及插座柱体30,所述插座柱体30上设有用于供对应的插头端子的插头芯插入的插孔31。复用接口30的本体10与印刷电路板101的基板102相连接,引脚20与印刷电路板101上相应的电触点(图未示出)电连接。当具有复用接口100的印刷电路板101安装于电子装置(图为示出)上时,插座柱体30从电子装置的壳体伸出至电子装置的外部,使用者可以将对应的插头端子插入所述插孔31中,从而进行信号或者数据的传输。
其中,所述复用接口100还包括在所述插孔31的内接触面上可伸缩地设置的第一触点部41,所述第一触点部41与所述引脚20连接;在所述插孔31的内接触面上可伸缩地设置的第二触点部42,所述第二触点部42与所述引脚20连接;以及与所述第一触点部41与第二触点部42连接的切换开关组件50,所述切换开关组件50用于切换所述第一触点部41与第二触点部42在所述插孔31的内接触面上伸缩。
请一并结合图3A和图3B,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复用接口100具有第一触点部41与第二触点部42,所述第一触点部41可以对应一种插头端子的插头芯,所述第二触点部42可以对应另一种插头端子的插头芯;所述第一触点部41与第二触点部42均在插孔31的内接触面上可伸出与回缩地设置,通过切换开关组件50切换第一触点部41与第二触点部42的伸出或者回缩状态,例如,图3A示出的是第一触点部41伸出至插孔31的内接触面,第二触点部42回缩至插孔31的内接触面之下的状态,实现第一触点部41对应的插头端子的信号传输;图3B示出的是第二触点部42伸出至插孔31的内接触面,第一触点部41回缩至插孔31的内接触面之下的状态,实现第二触点部42对应的插头端子的信号传输。
本实施例中的复用接口100的设计,实现了一个接口对应两种不同物理尺寸与传输标准的插头端子的目的,达到了减小印刷电路板101的接口数量,节约了印刷电路板101的排版资源和体积,还降低了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复用接口100为可以通用3.5毫米耳机音频信号输出端子和RCA端子的复用接口,插孔31的内径在3.4~3.6毫米之间,所述第一触点部41为3.5毫米耳机音频输出接口的四段式触点,所述第二触点部42为标准视频输入接口的触点。具体的,所述插孔31的内径为3.4毫米,3.5毫米或者3.6毫米。通常的RCA接口的插座内径是3.4毫米,3.5毫米耳机音频输出接口的插座内径是3.6毫米,单边只相差0.1毫米,例如,目前电视机的YPbPr高清分量信号端子,AV模拟音视频信号输入输出端子,数字音频信号(SPDIF)输出端子等都采用RCA端子,给本实施例中复用接口100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资源。而且用户的使用也不会造成影响,因为3.5毫米耳机音频信号输出端子和RCA端子都是音频信号输出,其中一个是数字信号,一个是模拟信号,用户不会同时使用这两个信号端子。
可以理解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点部41与第二触点部42的选择也可以是根据需要选择的。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插孔31的内接触面上可以开设有用于供所述第一触点部41与第二触点部42伸出的通孔;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插孔31的内接触面上也可以形成有用于容纳所述切换开关组件50的凹陷部,第一触点部41与第二触点部42可伸出至所述插孔31的内接触面,也可以回缩到所述插孔31的内接触面的内侧。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切换开关组件50对第一触点部41与第二触点部42的伸出或者回缩状态的切换方式,可以是通过机械结构的方式,也可以是通过机电结构的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以杠杆式机械结构的切换开关为例,来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中的切换开关组件50的实现方式。
请一并结合图4与图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切换开关组件50包括开关部51,设置于所述插座柱体30的内部的压杆部52、杠杆部53以及弹性件54。所述杠杆部53包括沿杠杆部53长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531与第二端部532,该第一端部531与所述第一触点部41连接,该第二端部532与所述第二触点部42连接。所述杠杆部53通过转动部55可转动的设置于插座柱体30的内部。具体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转动部55可以是一转轴,该转轴与杠杆部53的中部可转动的连接,使得所述杠杆部53可以绕该转轴转动;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转动部55还可以是铰链、万向节等转动机构,只需要使得杠杆部53的第一端部531与第二端部532可以交替的靠近和远离插孔31的内接触面即可。
所述弹性件54连接于所述杠杆部53的第二端部532以及所述插座柱体30之间,即所述杠杆部53的第二端部532还通过弹性件54与所述插座柱体30连接,所述弹性件54处于自然状态时,杠杆部53的第一端部531相较于第二端部532更接近于所述插孔31的内接触面,所述第一触点部41伸出至所述插孔31的内接触面,所述第二端部532回缩在所述插孔31的内接触面的内侧。当3.5毫米的耳机插头插入插孔31中时,第一触点部41与耳机插头的插头芯接触并电连接,从而进行信号的传输。
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于杠杆部53的第一端部531的第一触点部41由于是采用四段式的触点结构,第一触点部41包括四个触点,可以理解的是,越靠近杠杆部53的第一端部531的触点长度越短,从而才能使第一触点部41伸出至插孔31的内接触面的外侧时,四个触点的伸出长度一致。
所述插座柱体30的外接触面上开设有通孔31,压杆部5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端部521与第四端部522,压杆部52的第四端部522与杠杆部53的第二端部532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54为弹簧,弹性件54套设于所述压杆部52的外侧。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54还可以是弹力绳,弹性片等。
所述开关部51通过所述通孔31部分地凸伸出至所述插座柱体30的外接触面的外侧,所述压杆部52的第三端部521与所述开关部51相抵持。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开关部51为球形的,插座柱体30的外接触面上的通孔31的直径略小于所述开关部51的直径,使得所述开关部51部分地伸出至该插座柱体30的外接触面的外侧。
当开关部51伸出至插座柱体30的外接触面的部分受到按压式,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开关部51伸出至插座柱体30的外接触面的部分受到RCA插头端子的屏蔽罩的按压,驱动所述压杆部52向接近于所述插孔31的内接触面的一侧移动,即使杠杆部53的第二端部532逐渐向所述插孔31的内接触面靠近,从而使第二触点部42伸出至所述插孔31的内接触面,第二触点部42与插入插孔31的RCA插头端子的插头芯接触并电连接,从而进行信号的传输。使用球形的开关部51可以减小RCA插头端子在插入插孔31时,开关部51对RCA插头端子的屏蔽罩的阻力。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开关部51采用球形的的压点开关,且开关部51与压杆部52相分离的设计;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开关部51与压杆部52也可以是一体的设计,或者说无需单独提供所述开关部51,例如所述压杆部52的第三端部521可以通过所述通孔31部分地凸伸至所述插座柱体20的外接触面的外侧,且压杆部52的第三端部521可以是一个半球形,当凸伸至所述插座柱体20的外接触面的外侧的第三端部521受到RCA插头端子的屏蔽罩的按压时,压杆部52向接近于所述插孔31的内接触面的一侧移动从而使第二触点部42伸出至所述插孔31的内接触面,第二触点部42与插入插孔31的RCA插头端子的插头芯接触并电连接,从而进行信号的传输。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切换开关组件50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例如,所述切换开关组件50可以将杠杆结构替换为连杆结构,或者所述切换开关组件50还可以采用凸轮结构,只要是使得第一触点部41与第二触点部42可以交替的伸出或者缩回于插孔31的内接触面的结构即可,即第一触点部41与第二触点部42中一个处于伸出状态,则另一个处于回缩状态的结构即可。
在其它实施例中,切换开关组件50还可以是包括电磁元件的机电结构,例如通过控制电磁铁的电极转变,来利用电磁铁的吸引与排斥作用,使得第一触点部41与第二触点部42可以交替的伸出或者缩回于插孔31的内接触面。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复用接口100的插座柱体30的外接触面为上设有金属屏蔽壳体,所述金属屏蔽壳体用于保证信号的传输不受干扰。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复用接口100具有第一触点部41与第二触点部42,所述第一触点部41可以对应一种插头端子的插头芯,所述第二触点部42可以对应另一种插头端子的插头芯,通过切换开关组件50切换第一触点部41与第二触点部42的伸出或者回缩状态,实现了一个接口对应两种不同物理尺寸与传输标准的插头端子的目的。将所述复用接口100与印刷电路板101连接后,减小印刷电路板101的接口数量,节约了印刷电路板101的排版资源和体积,还降低了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复用接口,包括本体,引脚以及插座柱体,所述插座柱体上设有用于供对应的插头端子的插头芯插入的插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触点部,所述第一触点部在所述插孔的内接触面上可伸缩地设置,所述第一触点部与所述引脚连接;
第二触点部,所述第二触点部在所述插孔的内接触面上可伸缩地设置,所述第二触点部与所述引脚连接;以及
与所述第一触点部与第二触点部连接的切换开关组件,用于切换所述第一触点部与第二触点部在所述插孔的内接触面上伸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用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孔的内径在3.4~3.6毫米之间,所述第一触点部为耳机音频输出接口的触点,所述第二触点部为标准视频输入接口的触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用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孔的内接触面上开设有用于供所述第一触点部与第二触点部伸出的通孔,或者所述插孔的内接触面上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切换开关组件的凹陷部。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复用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开关组件包括:
杠杆部,所述杠杆部可转动的设置于插座柱体的内部,所述杠杆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一触点部连接,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二触点部连接;
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连接于所述杠杆部的第二端部以及所述插座柱体之间,所述弹性件用于在自然状态时,使所述第一触点部伸出至所述插孔的内接触面,所述第二端部回缩在所述插孔的内接触面的内侧;以及
压杆部,所述压杆部与杠杆部的第二端部连接,所述压杆部用于在受到按压时,驱动杠杆部的第二端部向靠近所述插孔的内接触面的一侧移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用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所述弹簧套设于压杆部的外侧。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用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杆部通过转轴可转动的与插座柱体连接。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用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柱体的外接触面上开设有通孔;所述压杆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端部和第四端部,所述第四端部与杠杆部的第二端部连接,所述第三端部通过所述通孔可部分地凸伸至所述插座柱体的外接触面的外侧。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用接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球形的开关部;所述插座柱体的外接触面上开设有通孔,通孔的直径小于所述开关部的直径,所述开关部可部分地伸出至所述插座柱体的外接触面的外侧;所述压杆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端部和第四端部,所述第四端部与杠杆部的第二端部连接,所述第三端部与所述开关部相抵持。
9.一种印刷电路板,包括基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复用接口,所述复用接口的本体与印刷电路板的基板相连接,所述复用接口的引脚与印刷电路板上相应的电触点电连接。
10.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印刷电路板,所述印刷电路板设置于壳体内部,所述插座柱体从电子装置的壳体伸出至电子装置的外部。
CN201720292156.0U 2017-03-22 2017-03-22 复用接口、印刷电路板和电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5851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292156.0U CN206585156U (zh) 2017-03-22 2017-03-22 复用接口、印刷电路板和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292156.0U CN206585156U (zh) 2017-03-22 2017-03-22 复用接口、印刷电路板和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585156U true CN206585156U (zh) 2017-10-24

Family

ID=601139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292156.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585156U (zh) 2017-03-22 2017-03-22 复用接口、印刷电路板和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58515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01509A (zh) * 2020-12-15 2021-04-23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板对板连接器插座、板对板连接器和电子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01509A (zh) * 2020-12-15 2021-04-23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板对板连接器插座、板对板连接器和电子设备
CN112701509B (zh) * 2020-12-15 2022-09-09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板对板连接器插座、板对板连接器和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80793B (zh) 兼容内置天线与外置天线功能的移动终端
US7371119B1 (en) Card adapter structure
CN201378641Y (zh) 双插接面的usb界面插座
CN105655826B (zh) 一种可双面插接的lightning和Micro‑B型两用连接器
CN206585156U (zh) 复用接口、印刷电路板和电子装置
CN204538426U (zh) 手机u盘
CN201194296Y (zh) 一种射频同轴连接器
US20130323951A1 (en) Adaptor for connecting connectors with different interfaces
CN203398401U (zh) 一种耳机接口结构
US8123570B2 (en) Displayport structure
CN105514740B (zh) 一种低音提升转换头及低音提升方法
CN205282829U (zh) 兼具两种影音介面且具有防呆的电连接器
CN201294293Y (zh) Usb连接器
CN112202019B (zh) 通信设备
CN205863459U (zh) 一种音频连接器
CN201252304Y (zh) 多端口式连接器
CN208315814U (zh) 一种电连接装置及电子设备
KR101218231B1 (ko) 통합 인터페이스 커넥터
US20190074646A1 (en)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earphone socket
CN201336463Y (zh) 内建数字电视调谐器的连接装置
CN202772369U (zh) Hdmi连接器
CN105932449B (zh) 一种音频连接器
CN209805057U (zh) 一种跳帽结构
KR101218230B1 (ko) 통합 인터페이스 커넥터
TW201507299A (zh) 電連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