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00844B - 一种通过图像识别ct关键环节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过图像识别ct关键环节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00844B
CN112700844B CN202011532668.2A CN202011532668A CN112700844B CN 112700844 B CN112700844 B CN 112700844B CN 202011532668 A CN202011532668 A CN 202011532668A CN 112700844 B CN112700844 B CN 1127008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e
judging
preset conditions
equipment
im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3266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00844A (zh
Inventor
何昆仑
张政波
薛新华
孙继鹏
曹德森
梁洪
沈丹宁
刘成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ese PLA General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Chinese PLA General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ese PLA General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Chinese PLA General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01153266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00844B/zh
Publication of CN1127008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008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008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008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3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images
    • G16H30/2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images for handling medical images, e.g. DICOM, HL7 or PAC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02Arrangements for diagnosis sequentially in different planes; Stereoscopic radiation diagnosis
    • A61B6/03Computed tomography [CT]
    • A61B6/032Trans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C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54Control of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0002Inspection of images, e.g. flaw detection
    • G06T7/0012Biomedical image inspection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4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 G16H40/2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e.g. managing hospital staff or surgery roo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07/00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analysis or image enhancement
    • G06T2207/10Image acquisition modality
    • G06T2207/10072Tomographic images
    • G06T2207/10081Computed x-ray tomography [CT]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High Energy & Nuclear Physic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athology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通过图像识别CT关键环节的方法,其包括:获取图像步骤:自CT设备获取其当前工作界面图像;通过判断当前工作界面图片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分别执行开始检查状态判断步骤、结束检查状态判断步骤、设备进入定位像状态判断步骤、设备进入扫描状态判断步骤、设备进入上传PACS状态判断步骤;通过判断设备CT关键环节,得到CT检查时顺序经过开始检查状态判断步骤、设备进入定位像状态判断步骤、设备进入扫描状态判断步骤、设备进入上传PACS状态判断步骤、结束检查状态判断步骤的时间长度,得到CT检查的时间长度。

Description

一种通过图像识别CT关键环节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过图像识别CT关键环节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疾病的诊疗过程中,CT、核磁、超声等影像检查的结果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检查预约时间的长短对患者就诊满意度等有重要影响。国内大型医院大型检查预约时间较长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
同时,随着国家医改控费举措的逐步落地,以及不断增长的业务需求,医疗设备管理工作面临着更为艰巨的挑战,尤其是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通过实时、准确的设备使用数据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管理,减少医疗设备损耗与浪费,进而降低医院的运营成本,提升医院的经济效益已非常迫切。
因此,如何缩短患者检查预约时间,缓解门诊压力,提升患者就诊满意度,解决普通人检查预约时间长、看病难、排队难等问题显得非常迫切和重要。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旨在提出一种通过图像识别CT关键环节的方法及装置,实现对CT的关键操作环节进行精确监控,得到患者检查时长的准确信息,解决患者预约时间长、排队难的问题。
本申请提出一种通过图像识别CT关键环节的方法,其包括:
获取图像步骤:自CT设备获取其当前工作界面图像;
通过判断当前工作界面图片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分别执行开始检查状态判断步骤、结束检查状态判断步骤、设备进入定位像状态判断步骤、设备进入扫描状态判断步骤、设备进入上传PACS状态判断步骤;
通过判断设备CT关键环节,得到CT检查时顺序经过开始检查状态判断步骤、设备进入定位像状态判断步骤、设备进入扫描状态判断步骤、设备进入上传PACS状态判断步骤、结束检查状态判断步骤的时间长度,得到CT检查的时间长度。
优选地,开始检查状态判断步骤:通过第一组预设条件来判断当前工作界面图像,如果满足第一组预设条件,认为CT设备进入开始检查状态,并记录当前系统时间为CT检查的开始时间,然后转至结束检查状态判断步骤;如不满足第一组预设条件,则跳转至获取图像步骤;
结束检查状态判断步骤:通过第二组预设条件来判断当前工作界面图像,如满足第二组预设条件,认为CT设备进入结束检查状态,并记录当前系统时间为CT检查的结束时间,然后跳转至开始检查状态判断步骤;如不满足第二组预设条件,跳至设备进入定位像状态判断步骤;
设备进入定位像状态判断步骤:通过第三组预设条件来判断当前工作界面图像,如果满足第三组预设条件,认为CT设备进入定位像状态判断状态,然后跳转至设备进入扫描状态判断步骤;如果不满足第三组预设条件,跳转至结束检查状态判断步骤;
设备进入扫描状态判断步骤,通过第四组预设条件来判断当前工作界面图像,如果满足第四组预设条件,认为CT设备进入扫描状态判断,然后跳转至设备进入上传PACS状态判断步骤;如果不满足第四组预设条件,跳转至结束检查状态判断步骤;
设备进入上传PACS状态判断步骤:通过第五组预设条件来判断当前工作界面图像,如果满足第五组预设条件,认为CT设备进入上传PACS状态判断,然后跳转至结束检查状态判断步骤;如果不满足第五组预设条件,直接跳转至结束检查状态判断步骤;
通过CT检查的开始时间和CT检查的结束时间确定CT检查的时间长度。
优选地,所述预设条件为CT设备在相应检查步骤时工作图像中出现的特征区域。
优选地,所述特征区域通过颜色或者字符来识别。
优选地,所述第一组预设条件为在当前工作界面图像中的第一区域识别到字符“Scan Mode”且在第二区域中识别到字符“scan start”,或者
所述第一组预设条件为在当前工作界面图像中的第一区域识别到字符“ScanMode”且在第三区域中识别到字符“Scano Skip”。
优选地,所述第二组预设条件为在当前工作界面图像的第四区域中检测到字符“Info”且在第五区域中黑色像素点数目大于第一设定阈值,或者
所述第二组预设条件为在当前工作界面图像的第六区域中检测到字符“Reload”且在第七区域中检测到字符“OK”。
优选地,所述第三组预设条件为在当前工作界面图像的第八区域中检测到字符“Scan Mode”且第九区域中的黄色像素点的数目超过第二阈值、蓝色像素点的数目超过第三阈值。
优选地,所述第四组预设条件为在当前工作界面图像的第十区域中检测到字符“ONE”且在第十一区域中检测到字符“scan start”。
优选地,所述第五组预设条件为在当前工作界面图像的第十二区域或第十三区域中检测到字符“Transfer”。
本申请还提出一种通过图像识别CT关键环节的装置,其包括:
获取图像模块,其自CT设备获取其当前工作界面图像;
开始检查状态判断模块,其用于判断CT检查是否开始;
结束检查状态判断模块,其用于判断CT检查是否结束;
设备进入定位像状态判断模块,其用于判断CT设备是否处于定位像状态;
设备进入扫描状态判断模块,其用于判断CT设备是否处于扫描状态;
设备进入上传PACS状态判断模块,其用于判断CT设备是否处于上传PACS状态;
开始检查状态判断模块通过第一组预设条件来判断当前工作界面图像,如果满足第一组预设条件,认为CT设备进入开始检查状态,并记录当前系统时间为CT检查的开始时间,然后启动结束检查状态判断模块;如不满足第一组预设条件,则由获取图像模块获取新的当前工作界面图像;
结束检查状态判断模块通过第二组预设条件来判断当前工作界面图像,如满足第二组预设条件,认为CT设备进入结束检查状态,并记录当前系统时间为CT检查的结束时间,然后启动开始检查状态判断模块;如不满足第二组预设条件,则启动设备进入定位像状态判断模块;
设备进入定位像状态判断模块通过第三组预设条件来判断当前工作界面图像,如果满足第三组预设条件,认为CT设备进入定位像状态判断状态,然后启动设备进入扫描状态判断模块;如果不满足第三组预设条件,启动结束检查状态判断模块;
设备进入扫描状态判断模块通过第四组预设条件来判断当前工作界面图像,如果满足第四组预设条件,认为CT设备进入扫描状态判断,然后启动设备进入上传PACS状态判断模块;如果不满足第四组预设条件,启动结束检查状态判断模块;
设备进入上传PACS状态判断模块通过第五组预设条件来判断当前工作界面图像,如果满足第五组预设条件,认为CT设备进入上传PACS状态判断,然后启动结束检查状态判断模块;如果不满足第五组预设条件,直接启动结束检查状态判断模块;
通过CT检查的开始时间和CT检查的结束时间,得到CT检查时顺序经过开始检查状态判断步骤、设备进入定位像状态判断步骤、设备进入扫描状态判断步骤、设备进入上传PACS状态判断步骤、结束检查状态判断步骤的时间长度,确定CT检查的时间长度。
本申请的通过图像识别CT关键环节的方法及装置,能够有效监测CT医疗设备的工作状态,通过图像判断操作行为,同时识别患者检查时长等信息,能够提供CT的使用情况和实时工作状态(如患者检查时长、开关机等),为优化检查预约时间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解决患者预约时间长、排队难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通过图像识别CT关键环节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CT医疗设备工作界面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通过图像识别CT关键环节的方法的对预定环节的判断的流程图;
图4和图5为某CT的工作界面图像的部分区域图像;
图6和图7为某CT的工作界面图像的部分区域图像;
图8为某CT的工作界面图像的部分区域图像;
图9为某CT的工作界面图像的部分区域图像;
图10和图11为某CT的工作界面图像的部分区域图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进行详细说明。
本提案提出一种通过图像识别CT关键环节的方法及装置,目的在于通过监测CT等医疗设备的工作状态,识别患者检查时长等信息,优化患者预约时长,解决普通人预约时间长、排队难、看病难等问题,具体为:
通过图像采集设备(如采集卡)实时采集CT等医疗设备工作界面图像;在设备开机状态下,对采集到的设备工作界面进行实时判断;可通过判断工作界面是否满足预设条件,识别CT操作的关键环节,同时识别患者检查时长;实时采集和实时判断同设备检查工作同步进行。
通过观察大量CT患者检查界面,并对操作过程进行分析,发现通过图像识别CT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开始检查环节、定位像环节、扫描环节、上传PACS环节、结束检查环节;患者检查时长为从开始检查到结束检查时间段的时长。
各关键环节识别方式如下:
开始检查环节:对实时采集的设备工作界面图像进行实时判断,判断是否满足第一组预设条件,若满足,则进入开始检查环节;
结束检查环节:对实时采集的设备工作界面图像进行实时判断,判断是否满足第二组预设条件,若满足,则结束检查;
定位像环节:对实时采集的设备工作界面图像进行实时判断,判断是否满足第三组预设条件,若满足,则进入定位像环节;
扫描环节:对实时采集的设备工作界面图像进行实时判断,判断是否满足第四组预设条件,若满足,则进入扫描环节;
上传PACS环节:对实时采集的设备工作界面图像进行实时判断,判断是否满足第五组预设条件,若满足,则进入上传PACS环节;
CT患者检查的完整流程如下:对实时采集的设备工作界面图像进行实时判断;当工作界面图像满足第一组预设条件时,进入开始检查状态;开始检查后,判断工作界面是否满足第二组预设条件,若满足,则结束检查;结束检查后,等待进入下一个患者的检查流程识别;在开始检查且非结束状态下,识别定位像环节、扫描环节和上传PACS环节;开始检查后,判断工作界面是否满足第三组预设条件,若满足,则进入定位像环节;开始检查后,判断工作界面是否满足第四组预设条件,若满足,则进入扫描环节;在进入扫描状态后,判断工作界面是否满足第五组预设条件,若满足,则进入上传PACS环节;开始检查到结束检查的时间段的时长,作为一个患者完整的检查时长;
预设条件设定:通过观察患者检查过程,事先指定相应检查环节的特征图像区域以及该特征区域满足的特征;区域特征包括但不限于字符特征或颜色特征等;每组预设条件的特征区域可根据实际情况改动,特征区域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每个特征区域可以满足一个特征,也可满足多个特征;事先指定组内各区域特征的关系;
预设条件判断:对实时采集的设备工作界面图像,对事先指定的特征区域进行特征判别,看判别结果是否满足事先设定的区域特征;根据事先设定的每组预设条件中组内预设条件的关系,综合判断是否满足该组预设条件;根据事先指定的每组预设条件满足的次数,判断是否满足该组预设条件。
参见图1,本申请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01:使用图像采集设备实时连续采集CT设备工作界面图像;图像采集设备可根据CT检查设备的实际情况进行采集帧率、图像分辨率等的设置。
102:每轮患者检查根据开始检查到结束检查的流程进行识别;对于实时采集的图像,首先判断设备是否处于开始检查的状态,当设备处于开始检查状态时,说明已经有患者在进行检查,此时根据设备工作界面图像实时识别设备检查关键环节(结束检查、定位像、扫描、上传PACS);当设备处于非开始检查状态时,则实时判断是否有新的患者进入检查状态,此时依据患者完整检查流程(开始检查、结束检查、定位像、扫描、上传PACS)进行检查状态的识别。
103:当上一个患者检查结束,或没有识别到新的患者正在进行检查时,对实时采集的设备工作界面图像进行实时判断,判断方式如下:先实时判断设备工作界面的特征区域的区域特征,然后根据预设的特征区域之间的关系对所有的区域特征进行综合判断,最后判断预设条件满足次数是否达到预设的次数要求;判断工作界面图像是否满足第一组预设条件,满足,说明有新的患者正在检查,同时设备进入开始检查状态,依据开始检查后的流程进行判断;不满足,则继续实时判断是否有新的患者进入检查状态。
图4和图5为某CT的工作界面图像的部分区域图像,图中301、302、303、304为特征区域;当301中检测到字符“Scan Mode”,同时302中检测到字符“scan start”时,判断所述医疗设备进入开始检查状态;或当303中检测到字符“Scan Mode”,同时304中检测到字符“Scano Skip”时,判断所述医疗设备进入开始检查状态;预设条件可根据不同CT设备的实际情况进行设定。
104:当设备工作界面图像满足第一组预设条件时,设备进入开始检查状态,此时实时判断设备是否满足结束条件;在非结束状态下,实时识别CT检查的关键环节(定位像、扫描、上传PACS)。
105:当设备进入开始检查状态后,实时判断设备工作界面图像是否满足结束条件,即第二组预设条件,判断方式如下:先实时判断设备工作界面的特征区域的区域特征,然后根据预设的特征区域之间的关系对所有的区域特征进行综合判断,最后判断预设条件满足次数是否达到预设的次数要求;当满足时,设备进入结束检查状态,此时计算患者的检查时间,即从开始检查到结束检查时间段的时间;不满足时,则识别CT检查的关键环节。
图6和图7为某CT的工作界面图像的部分区域图像,图中501、502、503、504为特征区域;当501中检测到字符“Info”,同时502中黑色像素点数大于设定阈值时,判断所述医疗设备进入结束检查状态;或当503中检测到字符“Reload”,同时504中检测到字符“OK”时,判断所述医疗设备进入结束检查状态;预设条件可根据不同CT设备的实际情况进行设定。
106:当设备进入开始检查状态,同时设备工作界面图像满足第二组预设条件时,设备进入结束检查状态,此时计算患者的检查时间,即从开始检查到结束检查时间段的时间,同时进入新一轮患者检查流程的判断。
107:当设备进入开始检查状态,同时设备处于非结束检查状态下,实时判断设备工作界面图像是否满足第三组预设条件,判断方式如下:先实时判断设备工作界面的特征区域的区域特征,然后根据预设的特征区域之间的关系对所有的区域特征进行综合判断,最后判断预设条件满足次数是否达到预设的次数要求;当满足时,设备进入定位像状态,在检查过程中,识别到定位像状态后,不重复识别定位像状态;不满足时,实时判断工作界面图像是否满足第四组预设条件。
图8为某CT的工作界面图像的部分区域图像,图中701、702为特征区域,703为特征区域中的部分蓝色线条,704为特征区域中的部分黄色线条;当701中检测到字符“ScanMode”,同时在702中检测到黄色像素点数超过设定阈值A且蓝色像素点数超过设定阈值B时,判断所述医疗设备处于定位像状态;预设条件可根据不同CT设备的实际情况进行设定;
108:当设备进入检查状态,且非结束状态下,工作界面图像满足第三组预设条件时,设备进入定位像状态;在一个患者的检查过程中,识别到定位像状态后,在结束检查前,不再重复识别定位像状态。
109:当设备进入开始检查状态,同时设备处于非结束检查状态下,实时判断设备工作界面图像是否满足第四组预设条件,判断方式如下:先实时判断设备工作界面的特征区域的区域特征,然后根据预设的特征区域之间的关系对所有的区域特征进行综合判断,最后判断预设条件满足次数是否达到预设的次数要求;当满足时,设备进入扫描状态;记录在一个患者检查过程中,第一次进入扫描状态的时间;同时在患者检查过程中,实时识别患者扫描状态,并实时更新最后扫描时间;当不满足时,实时判断设备是否满足结束条件,依据患者进入开始检查状态后的流程进行实时判断。
图9为某CT的工作界面图像的部分区域图像,图中901、902为特征区域;当901中检测到字符“ONE”,同时902中检测到字符“scan start”时,判断所述医疗设备进入扫描状态;预设条件可根据不同CT设备的实际情况进行设定;
110:当设备进入检查状态,且非结束状态下,工作界面图像满足第四组预设条件时,设备进入扫描状态;记录在一个患者检查过程中,第一次进入扫描状态的时间;同时在患者检查过程中,实时识别患者扫描状态,并实时更新最后扫描时间。
111:当设备进入开始检查状态,同时设备处于非结束检查状态下,且设备进入扫描状态后,实时判断设备工作界面图像是否满足第五组预设条件,判断方式如下:先实时判断设备工作界面的特征区域的区域特征,然后根据预设的特征区域之间的关系对所有的区域特征进行综合判断,最后判断预设条件满足次数是否达到预设的次数要求;当满足时,设备进入上传PACS状态;在检查过程中,识别到上传PACS状态后,不重复识别上传PACS状态;当不满足时,实时判断设备是否满足结束条件,依据患者进入开始检查状态后的流程进行实时判断。
图10和图11为某CT的工作界面图像的部分区域图像,图中1101、1102为特征区域;当1101中检测到字符“Transfer”,判断所述医疗设备进入上传PACS状态;或当1102中检测到字符“Transfer”,判断所述医疗设备进入上传PACS状态;预设条件可根据不同CT设备的实际情况进行设定。
112:当设备进入开始检查状态,同时设备处于非结束检查状态下,且设备进入扫描状态后,工作界面图像满足第五组预设条件时,设备进入上传PACS状态;在一个患者的检查过程中,识别到上传PACS状态后,在结束检查前,不再重复识别上传PACS状态;当进入上传PACS状态后,实时判断设备是否满足结束条件,依据患者进入开始检查状态后的流程进行实时判断。
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通过图像识别CT关键环节的方法,参见图3,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01:使用图像采集设备实时连续采集CT设备工作界面图像;图像采集设备可根据CT检查设备的实际情况进行采集帧率、图像分辨率等的设置;
202:在满足前置条件下,判断所述图像是否满足预设条件,若满足,则判断医疗设备处于预设条件对应的工作状态;满足前置条件,即在判断所述图像满足某组预设条件前,需要满足一定的前提条件,如判断所述图像是否满足第二组预设条件时,需要设备已进入开始检查状态下,同理,其他预设条件判断的前置条件可参看图1;判断所述图像是否满足预设条件,优选三种实施方式;
在一种优选方式中,所述步骤202具体包括:判断所述图像是否满足预设条件,若是,则判断所述设备处于该组预设条件对应的工作状态;
参见图2所示的CT医疗设备工作界面,上面存在第n帧工作界面图像和第n+k帧工作界面图像;通过判断第n帧工作界面图像是否满足设定的预设条件来判断所述医疗设备处于相应的工作状态;特征区域为能够显著判别的典型区域;如图9判断扫描预设条件时,图中901、902为特征区域;当901中检测到字符“ONE”,同时902中检测到字符“scan start”时,判断所述医疗设备进入扫描状态;预设条件可根据不同CT设备的实际情况进行设定。
在另一种优选方式中,所述步骤202具体包括:判断所述当前图像是否满足预设条件或所述后续图像是否满足另一预设条件,若是,则判断所述设备处于该组预设条件对应的工作状态。
参见图2所示的CT医疗设备工作界面,上面存在第n帧工作界面图像和第n+k帧工作界面图像;通过判断第n帧工作界面图像是否满足设定的预设条件或第n+k帧工作界面图像是否满足设定的另一预设条件来判断所述医疗设备处于相应的工作状态;特征区域为能够显著判别的典型区域;如图6和图7判断结束预设条件时,图中501、502、503、504为特征区域;当501中检测到字符“Info”,同时502中黑色像素点数大于设定阈值时,判断所述医疗设备进入结束检查状态;或当503中检测到字符“Reload”,同时504中检测到字符“OK”时,判断所述医疗设备进入结束检查状态;预设条件可根据不同CT设备的实际情况进行设定。
在另一种优选方式中,所述步骤202具体包括:判断所述当前图像是否满足预设条件且所述后续图像是否满足另一预设条件,若是,则判断所述设备处于该组预设条件对应的工作状态。
参见图2所示的CT医疗设备工作界面,上面存在第n帧工作界面图像和第n+k帧工作界面图像;通过判断第n帧工作界面图像是否满足设定的预设条件且第n+k帧工作界面图像是否满足设定的另一预设条件来判断所述医疗设备处于相应的工作状态;特征区域为能够显著判别的典型区域;如图4和图5判断开始预设条件时,图中301、302、303、304为特征区域;此处例举一种和步骤103不同的判断方式;301和303可以指定为1个区域;设第n帧工作界面图像上指定特征区域301,第n+k帧工作界面图像指定特征区域302和304;当301中检测到字符“Scan Mode”,同时302中检测到字符“scan start”或304中检测到字符“ScanoSkip”时,判断所述医疗设备进入开始检查状态;预设条件可根据不同CT设备的实际情况进行设定。
本申请通过图像界面变化判断操作行为,识别CT检查的关键环节;有效监测CT等医疗设备的工作状态,识别患者检查时长和患者检查信息,为医院优化患者检查预约时间提供参考和有效的数据支撑。
某复旦版全国医院排名前20名的特大型三甲医院,该院10台磁共振在使用此种发明之前平均预约时长为34.5天;使用本发明相关技术后,有效的优化了诊疗流程,将平均预约时长降低为28.7天。
对应于本申请的方法,本申请还提出一种通过图像识别CT关键环节的装置,其包括:获取图像模块,其自CT设备获取其当前工作界面图像;开始检查状态判断模块,其用于判断CT检查是否开始;结束检查状态判断模块,其用于判断CT检查是否结束;设备进入定位像状态判断模块,其用于判断CT设备是否处于定位像状态;设备进入扫描状态判断模块,其用于判断CT设备是否处于扫描状态。
这些模块是通过计算设备执行相应的程序来构成的;也可以认为是对计算设备进行配置,使其能够完成相应的功能,例如,在计算机和服务器上运行相应程序。
除非另有定义,本申请中使用的所有技术和/或科学术语具有与由本发明所涉及的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本申请中提到的材料、方法和实施例仅为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虽然已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在本申请的发明主旨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进行适当的替换、修改和变化,这种替换、修改和变化仍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2)

1.一种通过图像识别CT关键环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图像步骤:自CT设备获取其当前工作界面图像;
通过判断当前工作界面图片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分别执行开始检查状态判断步骤、结束检查状态判断步骤、设备进入定位像状态判断步骤、设备进入扫描状态判断步骤、设备进入上传PACS状态判断步骤;
通过判断设备CT关键环节,得到CT检查时顺序经过开始检查状态判断步骤、设备进入定位像状态判断步骤、设备进入扫描状态判断步骤、设备进入上传PACS状态判断步骤、结束检查状态判断步骤的时间长度,得到CT检查的时间长度;
开始检查状态判断步骤:通过第一组预设条件来判断当前工作界面图像,如果满足第一组预设条件,认为CT设备进入开始检查状态,并记录当前系统时间为CT检查的开始时间,然后转至结束检查状态判断步骤;如不满足第一组预设条件,则跳转至获取图像步骤;
结束检查状态判断步骤:通过第二组预设条件来判断当前工作界面图像,如满足第二组预设条件,认为CT设备进入结束检查状态,并记录当前系统时间为CT检查的结束时间,然后跳转至开始检查状态判断步骤;如不满足第二组预设条件,跳至设备进入定位像状态判断步骤;
设备进入定位像状态判断步骤:通过第三组预设条件来判断当前工作界面图像,如果满足第三组预设条件,认为CT设备进入定位像状态判断状态,然后跳转至设备进入扫描状态判断步骤;如果不满足第三组预设条件,跳转至结束检查状态判断步骤;
设备进入扫描状态判断步骤,通过第四组预设条件来判断当前工作界面图像,如果满足第四组预设条件,认为CT设备进入扫描状态判断,然后跳转至设备进入上传PACS状态判断步骤;如果不满足第四组预设条件,跳转至结束检查状态判断步骤;
设备进入上传PACS状态判断步骤:通过第五组预设条件来判断当前工作界面图像,如果满足第五组预设条件,认为CT设备进入上传PACS状态判断,然后跳转至结束检查状态判断步骤;如果不满足第五组预设条件,直接跳转至结束检查状态判断步骤;
通过CT检查的开始时间和CT检查的结束时间确定CT检查的时间长度
所述预设条件为CT设备在相应检查步骤时工作图像中出现的特征区域;
所述特征区域通过颜色或者字符来识别;
所述第一组预设条件为在当前工作界面图像中的第一区域识别到字符“Scan Mode”且在第二区域中识别到字符“scan start”,或者
所述第一组预设条件为在当前工作界面图像中的第一区域识别到字符“Scan Mode”且在第三区域中识别到字符“Scano Skip”;
所述第二组预设条件为在当前工作界面图像的第四区域中检测到字符“Info”且在第五区域中黑色像素点数目大于第一设定阈值,或者
所述第二组预设条件为在当前工作界面图像的第六区域中检测到字符“Reload”且在第七区域中检测到字符“OK”;
所述第三组预设条件为在当前工作界面图像的第八区域中检测到字符“Scan Mode”且第九区域中的黄色像素点的数目超过第二阈值、蓝色像素点的数目超过第三阈值;
所述第四组预设条件为在当前工作界面图像的第十区域中检测到字符“ONE”且在第十一区域中检测到字符“scan start”;
所述第五组预设条件为在当前工作界面图像的第十二区域或第十三区域中检测到字符“Transfer”。
2.一种通过图像识别CT关键环节的装置,其包括:
获取图像模块,其自CT设备获取其当前工作界面图像;
开始检查状态判断模块,其用于判断CT检查是否开始;
结束检查状态判断模块,其用于判断CT检查是否结束;
设备进入定位像状态判断模块,其用于判断CT设备是否处于定位像状态;
设备进入扫描状态判断模块,其用于判断CT设备是否处于扫描状态;
设备进入上传PACS状态判断模块,其用于判断CT设备是否处于上传PACS状态;
开始检查状态判断模块通过第一组预设条件来判断当前工作界面图像,如果满足第一组预设条件,认为CT设备进入开始检查状态,并记录当前系统时间为CT检查的开始时间,然后启动结束检查状态判断模块;如不满足第一组预设条件,则由获取图像模块获取新的当前工作界面图像;
结束检查状态判断模块通过第二组预设条件来判断当前工作界面图像,如满足第二组预设条件,认为CT设备进入结束检查状态,并记录当前系统时间为CT检查的结束时间,然后启动开始检查状态判断模块;如不满足第二组预设条件,则启动设备进入定位像状态判断模块;
设备进入定位像状态判断模块通过第三组预设条件来判断当前工作界面图像,如果满足第三组预设条件,认为CT设备进入定位像状态判断状态,然后启动设备进入扫描状态判断模块;如果不满足第三组预设条件,启动结束检查状态判断模块;
设备进入扫描状态判断模块通过第四组预设条件来判断当前工作界面图像,如果满足第四组预设条件,认为CT设备进入扫描状态判断,然后启动设备进入上传PACS状态判断模块;如果不满足第四组预设条件,启动结束检查状态判断模块;
设备进入上传PACS状态判断模块通过第五组预设条件来判断当前工作界面图像,如果满足第五组预设条件,认为CT设备进入上传PACS状态判断,然后启动结束检查状态判断模块;如果不满足第五组预设条件,直接启动结束检查状态判断模块;
通过CT检查的开始时间和CT检查的结束时间,得到CT检查时顺序经过开始检查状态判断步骤、设备进入定位像状态判断步骤、设备进入扫描状态判断步骤、设备进入上传PACS状态判断步骤、结束检查状态判断步骤的时间长度,确定CT检查的时间长度;
所述预设条件为CT设备在相应检查步骤时工作图像中出现的特征区域;
所述第一组预设条件为在当前工作界面图像中的第一区域识别到字符“Scan Mode”且在第二区域中识别到字符“scan start”,或者
所述第一组预设条件为在当前工作界面图像中的第一区域识别到字符“Scan Mode”且在第三区域中识别到字符“Scano Skip”;
所述第二组预设条件为在当前工作界面图像的第四区域中检测到字符“Info”且在第五区域中黑色像素点数目大于第一设定阈值,或者
所述第二组预设条件为在当前工作界面图像的第六区域中检测到字符“Reload”且在第七区域中检测到字符“OK”;
所述第三组预设条件为在当前工作界面图像的第八区域中检测到字符“Scan Mode”且第九区域中的黄色像素点的数目超过第二阈值、蓝色像素点的数目超过第三阈值;
所述第四组预设条件为在当前工作界面图像的第十区域中检测到字符“ONE”且在第十一区域中检测到字符“scan start”;
所述第五组预设条件为在当前工作界面图像的第十二区域或第十三区域中检测到字符“Transfer”。
CN202011532668.2A 2020-12-23 2020-12-23 一种通过图像识别ct关键环节的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27008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32668.2A CN112700844B (zh) 2020-12-23 2020-12-23 一种通过图像识别ct关键环节的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32668.2A CN112700844B (zh) 2020-12-23 2020-12-23 一种通过图像识别ct关键环节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00844A CN112700844A (zh) 2021-04-23
CN112700844B true CN112700844B (zh) 2023-05-23

Family

ID=755107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32668.2A Active CN112700844B (zh) 2020-12-23 2020-12-23 一种通过图像识别ct关键环节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00844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286802A (ja) * 2006-04-14 2007-11-01 Konica Minolta Medical & Graphic Inc 医用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2133423A (ja) * 2010-12-20 2012-07-12 Konica Minolta Medical & Graphic Inc 検像装置及び検像システム
CN102985940A (zh) * 2010-10-07 2013-03-20 株式会社东芝 读影委托系统、读影委托中介装置、控制程序及读影结果评价方法
CN104750951A (zh) * 2013-11-21 2015-07-01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医疗图像数据的分析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16035020A2 (en) * 2014-09-02 2016-03-10 Koninklijke Philips N.V. Image fingerprinting
CN106778024A (zh) * 2017-01-04 2017-05-31 沈阳东软医疗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显示方法和装置
JP2017097399A (ja) * 2015-11-18 2017-06-01 株式会社ジェイマックシステム 読影管理装置、読影管理方法および読影管理プログラム
CN207020989U (zh) * 2017-06-29 2018-02-16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一种超声报告生成系统
CN110956633A (zh) * 2020-02-26 2020-04-03 南京安科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虚拟立体定位像的快速ct扫描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03266B2 (en) * 2002-03-26 2007-04-10 Hitachi Medical Corporation Image display method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radiography of image
WO2007036854A2 (en) * 2005-09-29 2007-04-05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A method, a system and a computer program for diagnostic workflow management
JP4905967B2 (ja) * 2007-03-02 2012-03-2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類似症例検索装置、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286802A (ja) * 2006-04-14 2007-11-01 Konica Minolta Medical & Graphic Inc 医用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2985940A (zh) * 2010-10-07 2013-03-20 株式会社东芝 读影委托系统、读影委托中介装置、控制程序及读影结果评价方法
JP2012133423A (ja) * 2010-12-20 2012-07-12 Konica Minolta Medical & Graphic Inc 検像装置及び検像システム
CN104750951A (zh) * 2013-11-21 2015-07-01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医疗图像数据的分析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16035020A2 (en) * 2014-09-02 2016-03-10 Koninklijke Philips N.V. Image fingerprinting
JP2017097399A (ja) * 2015-11-18 2017-06-01 株式会社ジェイマックシステム 読影管理装置、読影管理方法および読影管理プログラム
CN106778024A (zh) * 2017-01-04 2017-05-31 沈阳东软医疗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显示方法和装置
CN207020989U (zh) * 2017-06-29 2018-02-16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一种超声报告生成系统
CN110956633A (zh) * 2020-02-26 2020-04-03 南京安科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虚拟立体定位像的快速ct扫描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00844A (zh) 2021-04-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95055B2 (en) Method and system to optimize and automate clinical workflow
US10685412B2 (en) Medical test result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the same
EP2280358A1 (en) A urine work area manager and a urine work area
US20110176712A1 (en) Image data fraud detection systems
US20070038406A1 (en) Analyzing system, diagnostic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thereof
CN111557672B (zh) 一种烟酸皮肤反应图像分析方法和设备
CN101273362A (zh) 用于诊断工作流程管理的方法、系统、和计算机程序
JP2006235929A (ja) 健康診断管理装置
CN112309566A (zh) 影像智能识别与医学智能推理的远程自动诊断系统及方法
US2019002724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and analyzing a workflow performed with an imaging apparatus
CN112700844B (zh) 一种通过图像识别ct关键环节的方法及装置
JP7232249B2 (ja) リアルタイムワークフロー分析に基づく自動化されたスタッフ支援及び品質保証
JP5044159B2 (ja) 操作支援システム及び該システムを搭載する医用診断装置
EP2849104A2 (en) Medical care information display control apparatus, method, and medium with medical care information display control program recorded thereon
CN107610754B (zh) 医学影像中心系统、远程端及本地端
CN113570093A (zh) 基于ai和rpa的信息上报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JP2006061178A (ja) 医療用装置
US20220199229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enhancing medical ultrasound imaging devices with computer vision, computer aided diagnostics, report generation and network communication in real-time and near real-time
JP6786315B2 (ja) 病院情報システム及び検査要否判定支援プログラム
DE10125504A1 (de) Verfahren und Computersystem für das Workflow Management
WO2019168372A1 (ko) 의료 영상 처리 장치 및 그 동작 방법
JP5624334B2 (ja) 健診システムサーバ、およびそ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EP3680912B1 (en) Technique for performing a quality assessment for a medical image
KR20200083302A (ko) 클라우드 기반 인-메모리 의료 영상 분석 장치 및 방법
EP4195217A1 (en) Support tools for radiologist image review for immediate feedback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