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96801A - 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96801A
CN112696801A CN202011594900.5A CN202011594900A CN112696801A CN 112696801 A CN112696801 A CN 112696801A CN 202011594900 A CN202011594900 A CN 202011594900A CN 112696801 A CN112696801 A CN 1126968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valve group
return
value
air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9490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春江
赵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59490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96801A/zh
Publication of CN1126968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9680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fil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50Air quality properties
    • F24F2110/64Airborne particle cont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空调系统为了实现可调节的净化能力时需要付出较高成本的问题。为此,本发明的空调系统包括送风机组,送风机组包括壳体,壳体中形成有彼此连通的送风通道和回风通道,第一过滤构件和第二过滤构件沿送风方向依次设置于送风通道中;基于回风通道的设置,经过第一过滤构件和第二过滤构件过滤一次后的空气还能再次回流至第二过滤构件的上游以进行二次过滤,本发明的控制方法能够根据出风口处的空气质量参数控制送风通道的出风量以及选择性地连通送风通道和回风通道,以便空调系统能够根据出风质量选择性地进行二次过滤,从而根据实际需求相应地调节空调系统的净化能力。

Description

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空调技术的不断发展,现有很多空调系统早已开始配备各种空气处理功能,即,现有空调系统不仅具备换热功能,同时还具备净化功能、加湿功能等众多空气处理功能,以便有效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以净化功能为例,随着空气污染日益严重,现有很多用户都开始注重空调系统对空气的净化效果,因而现有大部分空调系统都开始配备空气过滤装置。
具体地,为了更好地适应现在反复无常的空气质量,现有部分高端空调系统中开始使用功率可变的空气过滤装置,这种空气过滤装置能根据当前空气质量自动调节其净化能力,以便有效保证空调系统能够稳定输出洁净的空气;但是,这种空气过滤装置的设置成本较高,因而其仅在少部分高端空调系统中使用,而大多数空调系统所采用的空气过滤装置的净化能力都是不可调节的。
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空调系统为了实现可调节的净化能力时需要付出较高的成本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空调系统包括送风机组,所述送风机组包括壳体、第一过滤构件和第二过滤构件,所述壳体中形成有能够彼此连通的送风通道和回风通道,所述第一过滤构件和所述第二过滤构件沿送风方向依次设置于所述送风通道中,所述回风通道的入口端连接至所述送风通道的出风口与所述第二过滤构件之间,所述回风通道的出口端连接至所述第一过滤构件与所述第二过滤构件之间,所述控制方法包括:获取所述出风口处的空气质量参数;根据所述出风口处的空气质量参数,控制所述送风通道的出风量以及选择性地连通所述送风通道和所述回风通道。
在上述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送风通道的出风口处设置有送风阀组以控制所述送风通道的出风量,所述回风通道中设置有回风阀组以控制所述回风通道的回风量;“根据所述出风口处的空气质量参数,控制所述送风通道的出风量以及选择性地连通所述送风通道和所述回风通道”的步骤具体包括:根据所述出风口处的空气质量参数,控制所述送风阀组的开度和所述回风阀组的开度。
在上述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根据所述出风口处的空气质量参数,控制所述送风阀组的开度和所述回风阀组的开度”的步骤具体包括:根据所述出风口处的PM2.5值,控制所述送风阀组的开度和所述回风阀组的开度。
在上述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根据所述出风口处的PM2.5值,控制所述送风阀组的开度和所述回风阀组的开度”的步骤包括:如果所述出风口处的PM2.5值大于预设浓度值,则使所述送风阀组以第一预设开度开启且使所述回风阀组以第二预设开度开启。
在上述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预设开度的确定方式为:计算所述出风口处的PM2.5值和所述预设浓度值的差值与所述预设浓度值的比值,记为a%;所述第一预设开度等于所述送风阀组的最大开度乘以第一系数k1;其中,第一系数k1=(100-a/10)%。
在上述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预设开度的确定方式为:所述第二预设开度等于所述回风阀组的最大开度乘以第二系数k2;其中,第二系数k2=(a/10)%。
在上述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根据所述出风口处的PM2.5值,控制所述送风阀组的开度和所述回风阀组的开度”的步骤还包括:如果所述出风口处的PM2.5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浓度值,则使所述送风阀组以最大开度开启且使所述回风阀组关闭。
在上述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喷淋加湿组件,所述喷淋加湿组件能够对所述第一过滤构件和所述第二过滤构件进行喷淋式清洗,并且所述喷淋加湿组件还能够对所述送风通道中的空气进行加湿;获取所述出风口处的压力值;如果所述出风口处的压力值小于预设压力值,则控制所述喷淋加湿组件对所述第一过滤构件和所述第二过滤构件进行喷淋式清洗。
在上述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在“控制所述喷淋加湿组件对所述第一过滤构件和所述第二过滤构件进行喷淋式清洗”的步骤之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经过预设时间后,再次获取所述出风口处的压力值;如果再次获取到的所述出风口处的压力值依然小于所述预设压力值,则控制所述喷淋加湿组件再次对所述第一过滤构件和所述第二过滤构件进行喷淋式清洗。
在上述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获取所述出风口处的空气湿度值;根据所述出风口处的空气湿度值小于预设湿度值,则控制所述喷淋加湿组件对所述送风通道中的空气进行加湿。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本发明的空调系统包括送风机组,所述送风机组包括壳体、第一过滤构件和第二过滤构件,所述壳体中形成有能够彼此连通的送风通道和回风通道,所述第一过滤构件和所述第二过滤构件沿送风方向依次设置于所述送风通道中,所述回风通道的入口端连接至所述送风通道的出风口与所述第二过滤构件之间,基于所述回风通道的设置,经过所述第一过滤构件和所述第二过滤构件过滤一次后的空气还能够根据净化需求再次回流至所述第二过滤构件的上游,以便进行二次过滤,从而有效调节所述空调系统的净化能力;所述回风通道的出口端连接至所述第一过滤构件与所述第二过滤构件之间,本发明的控制方法包括:获取所述出风口处的空气质量参数;根据所述出风口处的空气质量参数,控制所述送风通道的出风量以及选择性地连通所述送风通道和所述回风通道,以便所述空调系统能够根据出风质量选择性地进行二次过滤,从而根据实际使用需求相应调节所述空调系统的净化能力,进而有效保证出风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送风机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控制方法的主要步骤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的控制方法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步骤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的控制方法的第二优选实施例的步骤流程图;
附图标记:
11、壳体;111、送风通道;1111、进风口;1112、出风口;1113、维修门;112、回风通道;
12、第一过滤构件;13、表冷器;14、第二过滤构件;15、送风风机;16、送风阀组;17、回风阀组;18、喷淋加湿组件;19、接水构件;
101、空气质量检测构件;102、压力检测构件;103、湿度检测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例如,虽然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的换热器为表冷器,但这显然不是限制性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自行设定所述换热器的类型;例如,所述换热器还可以是壳管式换热器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尽管本申请中按照特定顺序描述了本发明的控制方法的各个步骤,但是这些顺序并不是限制性的,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基本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按照不同的顺序来执行所述步骤。
首先参阅图1,该图是本发明的送风机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送风机组包括壳体11以及设置在壳体11中的第一过滤构件12、表冷器13、第二过滤构件14和送风风机15,壳体11中形成有彼此连通的送风通道111和回风通道112,第一过滤构件12、表冷器13、第二过滤构件14和送风风机15沿送风方向(即图1中从左往右的方向)依次设置于送风通道111中。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对壳体11的具体结构和形状作任何限制,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自行设定壳体11的具体结构和形状以适应性地形成不同形状的送风通道111和回风通道112;例如,壳体11可以是一体成型的整体,也可以是由多个子壳体拼接而成的;当然,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自行设定送风通道111和回风通道112的具体形状和尺寸。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对所述空调系统的具体类型作任何限制,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自行设定所述空调系统的具体结构;例如,所述空调系统可以直接采用制冷剂循环回路实现换热,所述制冷剂循环回路设置于送风机组和室外机之间,表冷器13设置在制冷剂循环回路上,其中流通的换热介质为制冷剂,通过制冷剂与送风通道111中的空气进行换热;又例如,所述空调系统还可以是水冷机组,所述水冷机组包括能够实现换热的制冷剂循环回路和换热水循环回路,表冷器13设置在换热水循环回路上,其中流通的换热介质为水,通过水与送风通道111中的空气进行换热。当然,上述具体类型都不是限制性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自行设定,只要所述送风机组能够通过表冷器13与送风通道111中的空气进行换热即可。
在本优选实施例中,送风通道111包括沿水平方向设置的水平段和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竖直段,所述水平段和所述竖直段均为长方体形的通道,并且所述水平段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竖直段的截面面积,以使所述水平段中的气流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竖直段中的气流的横截面积,以便有效提升送风压力。需要说明的是,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自行设定所述水平段和所述竖直段的具体形状、尺寸和连接关系;例如,所述水平段也可以与水平面存在一定夹角,所述竖直段也可以和竖直面存在一定夹角。
具体地,用于形成所述水平段的壳体11部分为长方体形箱体结构,其右端封闭,且左端设置有圆形进风口1111,并且其上还设置有维修门1113,以便技术人员进行后期维修时使用。送风通道111的竖直段从其水平段的右上方延伸至所述水平段中以实现连通,并且所述竖直段的顶端设置有方形出风口1112。第一过滤构件12、表冷器13、第二过滤构件14和送风风机15沿从左往右的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水平段中,其中,第一过滤构件12、表冷器13和第二过滤构件14设置在所述水平段的中部,送风风机15设置在所述水平段的最右端且位于所述竖直段的下方,所述竖直段和所述水平段之间通过送风风机15连通,即,送风风机15的吸风口位于所述水平段中,其吹风口位于所述竖直段中,以便有效保证送风压力,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自行选定送风风机15的具体型号。
需要说明的是,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自行调整进风口1111和出风口1112的具体设置位置、形状和尺寸,只要使得气流能够在流经第一过滤构件12、表冷器13、第二过滤构件14后再流出即可。这种有关具体结构的调整并不偏离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进一步地,出风口1112处设置有送风阀组16,并且送风阀组16的尺寸与出风口1112的尺寸相匹配,所述空调系统通过调节送风阀组16的开度即可调节出风口1112处的出风量。具体而言,当送风阀组16的开度调节至零时,出风口1112完全被封闭,出风量为零;当送风阀组16的开度调节至最大开度时,出风口1112则完全被打开,此时出风量也达到最大;当送风阀组16的开度在零到最大开度之间调节时,其阀口的通风面积能产生相应改变,以使出风口1112处的出风量在零到最大出风量之间改变。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对送风阀组16的具体类型和设置位置作任何限制,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自行设定,只要所述空调系统通过改变送风阀组16的开度就可以相应改变出风口1112处的出风量即可;例如,送风阀组16可以采用蝶阀,也可以采用电动风阀。
作为一种优选设置方式,第一过滤构件12和第二过滤构件14的截面形状与送风通道111的水平段的截面形状相匹配,即,当第一过滤构件12和第二过滤构件14安装到位时,第一过滤构件12和第二过滤构件14与壳体11的内壁之间没有间隙,以便有效保证通过送风通道111的所有空气都经过了第一过滤构件12和第二过滤构件14的过滤;表冷器13位于第一过滤构件12和第二过滤构件14之间,以便有效减小表冷器13被污染的程度,进而有效保证其换热效率。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对第一过滤构件12和第二过滤构件14的具体类型和设置位置作任何限制,只要表冷器13位于第一过滤构件12和第二过滤构件14之间即可,技术人员可以根据用户的实际净化需求自行设定第一过滤构件12和第二过滤构件14的类型;例如,可以是PM2.5净化器,也可以是活性炭过滤器等。
继续参阅图1,如图1所示,在本优选实施例中,回风通道112也是截面形状为方形的筒状通道,并且其左侧部分设置有一处弯折段,以便有效减小回风速度,从而提升二次过滤的效果。回风通道112的入口端(即图1中所示的右端)连接至送风通道111的竖直段的中部,以便有效保证回风的通畅性,回风通道112的出口端(即图1中所示的左下端)连接至第一过滤构件12和第二过滤构件14之间,优选为连接至靠近第二过滤构件14的一侧,以便有效提升过滤效率。需要说明的是,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对回风通道112的具体结构进行调整;例如,回风通道112的入口端还可以连接至第二过滤构件14与送风风机15之间。
进一步地,回风通道112的出口端设置有回风阀组17,回风阀组17的尺寸与回风通道112的出口端的尺寸相匹配,所述空调系统通过调节回风阀组17的开度即可调节回风通道112的回风量。通过将回风阀组17设置在出口端能够有效减小回风通道112对送风气流的影响,当回风阀组17关闭时,回风通道112与送风通道111的水平段几乎没有连通部分,送风通道111的水平段中的气流也就不会受到回风通道112的影响,以便有效保证送风效果。具体而言,当回风阀组17的开度调节至零时,回风通道112被阻断而不能与送风通道111连通,回风量为零,此时仅进行送风;当回风阀组17的开度调节至最大开度时,回风通道112与送风通道111连通且其回风量达到最大;当回风阀组17的开度在零到最大开度之间调节时,其阀口的通风面积就能产生相应改变,以使回风量在零到最大回风量之间改变。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对回风阀组17的具体类型和设置位置作任何限制,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自行设定,只要通过改变回风阀组17的就开度可以改变回风量即可;例如,回风阀组17可以采用蝶阀,也可以采用电动风阀;又例如,回风阀组17还可以设置在回风通道112的入口端。这种具体结构的调整并不偏离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继续参阅图1,送风通道111中还设置有两个喷淋加湿组件18,喷淋加湿组件18具有喷淋清洗模式和加湿模式两种模式,当喷淋加湿组件18运行喷淋清洗模式时,喷淋加湿组件18能够对第一过滤构件12、表冷器13和第二过滤构件14进行喷淋式清洗,当喷淋加湿组件18运行加湿模式时,喷淋加湿组件18能够对送风通道111中的空气进行加湿。具体地,如图1所示,位于左侧的喷淋加湿组件18靠近第一过滤构件12设置,位于右侧的喷淋加湿组件18靠近第一过滤构件12设置,以便有效保证清洁效果,从而保证所述送风机组的洁净程度。当然,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对喷淋加湿组件18的具体结构、设置数量和设置位置作任何限制,只要喷淋加湿组件18能对第一过滤构件12、表冷器13和第二过滤构件14进行喷淋式清洗且还能对送风通道111中的空气进行加湿即可;例如,喷淋加湿组件18的数量还可以是一个;又例如,喷淋加湿组件18还可以设置在第一过滤构件12、表冷器13和第二过滤构件14的上方。
作为一种优选设置方式,喷淋加湿组件18包括喷淋管路以及设置在所述喷淋管路上的多个喷淋口,所述喷淋管路来回弯折以形成多个U形管段,以便从上方、前方和后方三个方向覆盖第一过滤构件12、表冷器13和第二过滤构件14,从而有效保证喷淋清洗的清洁效果。所述喷淋口处的水阀可以根据使用需求喷出水柱或水雾,当喷淋加湿组件18需要对第一过滤构件12、表冷器13和第二过滤构件14进行喷淋式清洗时,多个喷淋口同时喷出水柱以进行全面清洁,从而有效保证第一过滤构件12、表冷器13和第二过滤构件14的洁净程度,进而有效保证换热效率和净化效果;当喷淋加湿组件18需要对送风通道111中的空气进行加湿时,多个喷淋口同时喷出水雾以实现快速高效的加湿,进而有效提升送风湿度。
进一步地,送风通道111中还设置有接水构件19,接水构件19为方形盘状结构,其位于第一过滤构件12、表冷器13和第二过滤构件14的下方,用于盛接喷淋加湿组件18喷出的水,再将这些水通过导流管(图中未示出)导出到壳体11外部;并且,接水构件19的横向尺寸(沿送风方向的尺寸)大于第一过滤构件12的左端面和第二过滤构件14的右端面之间的横向距离,以便有效防止水流溅出。需要说明的是,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自行设定接水构件19的形状和尺寸,只要接水构件19能够接住喷淋加湿组件18喷出的水即可;当然,技术人员也可以直接将壳体11的底面设置成左低右高的结构,然后将水从壳体11左端引流出去。
此外,送风通道111的出风口1112处还设置有空气质量检测构件101、压力检测构件102和湿度检测构件103,其中,空气质量检测构件101用于检测出风口1112处的空气质量参数,压力检测构件102用于检测出风口1112处的压力值,湿度检测构件103用于检测出风口1112处的空气湿度值。需要说明的是,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自行选定空气质量检测构件101、压力检测构件102和湿度检测构件103的具体类型和设置位置,只要能实现检测即可;例如,空气质量检测构件101可以是PM2.5检测仪以检测出风口1112处的PM2.5值作为空气质量参数,也可以是二氧化硫检测仪以检测出风口1112处的二氧化硫浓度作为空气质量参数,还可以是能够检测各种空气质量参数的综合检测仪。作为一种优选设置方式,根据空气质量检测构件101的类型可以相应调整第一过滤构件12和第二过滤构件14的具体类型,例如,当空气质量检测构件101为PM2.5检测仪时,第一过滤构件12和第二过滤构件14就相应设置为PM2.5净化器。
进一步地,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能够获取空气质量检测构件101、压力检测构件102和湿度检测构件103的检测数据,并且基于检测结果控制所述空调系统的运行;例如,控制送风阀组16和回风阀组17的开度,控制喷淋加湿组件18的运行模式等。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发明不对所述控制器的具体结构和型号作任何限制,并且所述控制器可以是空调系统原有的控制器,也可以是为执行本发明的控制方法而单独设置的控制器,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自行设定所述控制器的具体结构和型号。
接着参阅图2,该图是本发明的控制方法的主要步骤流程图。如图2所示,基于上述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的空调系统,本发明的控制方法主要包括下列步骤:
S1:获取出风口处的空气质量参数;
S2:根据出风口处的空气质量参数,控制送风通道的出风量以及选择性地连通送风通道和回风通道。
在步骤S1中,所述控制器能够通过空气质量检测构件101获取出风口1112处的空气质量参数。需要说明的是,技术人员可以根据用户的实际使用需求自行设定空气质量检测构件101的类型以获取相应的空气质量参数;例如,空气质量检测构件101可以是PM2.5检测仪以检测出风口1112处的PM2.5值,在此情形下,第一过滤构件12和第二过滤构件14相应设置为PM2.5净化器;又例如,空气质量检测构件101还可以是二氧化硫检测仪以检测出风口1112处的二氧化硫浓度,在此情形下,第一过滤构件12和第二过滤构件14相应设置为二氧化硫净化器;或者还例如,空气质量检测构件101还可以是综合性检测仪,第一过滤构件12和第二过滤构件14相应设置为多功能净化器。
在步骤S2中,所述控制器能够根据出风口1112处的空气质量参数控制送风通道111的出风量以及选择性地连通送风通道111和回风通道112。具体地,所述控制器能够根据获取到的出风口1112处的空气质量参数控制送风阀组16的开度以及选择性地开启回风阀组17,即通过控制送风阀组16的开度控制出风口1112处的出风量,通过选择性地开启回风阀组17以使送风通道111和回风通道112能够选择性地连通,从而使得回风通道112选择性地回风以进行气流的二次过滤,以便根据实际使用需求选择性地提升空气净化能力。当然,这种具体实现手段并不是限制性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自行设定。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能够根据获取到的出风口1112处的空气质量参数控制送风阀组16的开度和回风阀组17的开度,通过控制送风阀组16的开度就能够控制出风口1112处的出风量,而通过控制回风阀组17的开度就能够控制回风通道112的回风量。当回风阀组17的开度调节至零时,送风通道111和回风通道112的连通关系就可以中断;而当回风阀组17的开度大于零时,送风通道111和回风通道112连通,以使回风气流能够进行二次过滤,以便提升空气净化能力,进而有效实现净化能力的改变。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对具体控制方式作任何限制,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自行设定;例如,出风口1112处的空气质量参数可以与送风阀组16的开度和回风阀组17的开度设置成一一对应的关系,也可以通过预设的关系式进行计算。
下面参阅图3,该图是本发明的控制方法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步骤流程图。如图3所示,在第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空气质量参数为PM2.5值,相应地,空气质量检测构件101设置为PM2.5检测仪,第一过滤构件12和第二过滤构件14设置为PM2.5净化器,并且基于上述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的空调系统,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例具体包括下列步骤:
S101:获取出风口处的PM2.5值;
S102:判断出风口处的PM2.5值是否大于预设浓度值;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103;如果否,则执行步骤S104;
S103:使送风阀组以第一预设开度开启且使回风阀组以第二预设开度开启;
S104:使送风阀组以最大开度开启且使回风阀组关闭。
在步骤S101中,所述控制器通过空气质量检测构件101获取出风口1112处的PM2.5值,当然,空气质量检测构件101可以属于所述空调系统,也可以是外接元件,只要能够获取到出风口1112处的PM2.5值即可。
在获取到出风口1112处的PM2.5值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器能够根据获取到的PM2.5值控制送风阀组16的开度和回风阀组17的开度,以便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自行调节回风气流的大小,从而有效调节进行二次过滤的空气量,进而在低成本的基础上实现空气净化能力的无极调节。作为一种优选调节方式,所述控制器还可以通过控制送风风机15的功率来实现更加精确的调节,具体为将送风风机15的功率设置成与PM2.5值呈正相关,以便有效调整气流速度,进而有效保证净化效果。
进一步地,在步骤S102中,所述控制器能够判断获取到的出风口1112处的PM2.5值是否大于所述预设浓度值,以便相应调节送风阀组16和回风阀组17的开度。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对所述预设浓度值的具体取值作任何限制,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自行设定。
基于步骤S102的判断结果,如果出风口1112处的PM2.5值大于所述预设浓度值,则使送风阀组16以所述第一预设开度开启且使回风阀组17以所述第二预设开度开启,以使回风通道112中产生回风气流以进行二次过滤,以便有效提升空气净化能力;另外,如果出风口1112处的PM2.5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浓度值,则使送风阀组16以最大开度开启且使回风阀组17关闭,以便在保证净化效果的同时有效保证送风量,上述最大开度为送风阀组16开度可调范围内的最大值。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对所述第一预设开度和所述第二预设开度的具体取值作任何限制,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自行设定。
作为所述第一预设开度和所述第二预设开度的一种优选设定方式,所述第一预设开度可以采用如下方式计算得到:首先,计算获取到的出风口1112处的PM2.5值和所述预设浓度值的差值,再计算上述差值与所述预设浓度值的比值,并用百分比形式表示为a%;接着,通过k1=(100-a/10)%,计算出第一系数k1;最后,计算送风阀组16的最大开度与第一系数k1的乘积,这个乘积即为所述第一预设开度的优选取值。另外,所述第二预设开度可以采用如下方式计算得到:首先,计算获取到的出风口1112处的PM2.5值和所述预设浓度值的差值,再计算上述差值与所述预设浓度值的比值,并用百分比形式表示为a%;接着,通过k2=(a/10)%,计算出第二系数k2;最后,计算回风阀组17的最大开度与第二系数k2的乘积,这个乘积即为所述第二预设开度的优选取值。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确定方式并不是限制性的,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自行设定;但是,使用基于上述计算结果得出的所述第一预设开度和所述第二预设开度能够有效保证洁净能力最大程度地贴合当前净化需求,进而同时兼顾净化效果和净化效率。
下面参阅图4,该图是本发明的控制方法的第二优选实施例的步骤流程图。如图4所示,基于上述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的空调系统,本发明的第二优选实施例具体包括下列步骤:
S201:获取出风口处的压力值;
S202:判断获取到的压力值是否小于预设压力值;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203;如果否,则执行步骤S204;
S203:控制喷淋加湿组件对第一过滤构件和第二过滤构件进行喷淋式清洗;
S204:不对第一过滤构件和第二过滤构件进行清洗;
S205:经过预设时间后,再次获取出风口处的压力值;
S206:判断再次获取到的压力值是否小于预设压力值;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203;如果否,则执行步骤S207;
S207:关闭喷淋清洗模式。
在步骤S201中,所述控制器通过压力检测构件102获取出风口1112处的压力值,以判断第一过滤构件12和第二过滤构件14的脏污程度;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过滤构件12和第二过滤构件14的表面附着的灰尘或杂物较多而导致其脏污程度较为严重时,第一过滤构件12和第二过滤构件14的通风效果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出风口1112处的压力值也就会相应降低,此时就需要及时对第一过滤构件12和第二过滤构件14进行清洗,以便有效保证送风量,保证用户的使用体验。当然,压力检测构件102可以属于所述空调系统,也可以是外接元件,只要能够获取到出风口1112处的压力值即可。
进一步地,在步骤S202中,所述控制器能够判断获取到的出风口1112处的压力值是否小于所述预设压力值,以便选择性地启动喷淋加湿组件18的喷淋清洗模式对第一过滤构件12和第二过滤构件14进行清洁。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对所述预设压力值的具体取值作任何限制,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自行设定,只要当出风口1112处的压力值小于所述预设压力值时就说明第一过滤构件12和第二过滤构件14需要进行清洁即可。
基于步骤S202的判断结果,如果获取到的出风口1112处的压力值小于所述预设压力值,则启动喷淋加湿组件18的喷淋清洗模式,清洁后的水通过接水构件19流出,以便控制喷淋加湿组件18对第一过滤构件12和第二过滤构件14进行喷淋式清洗,同时还能够对表冷器13进行有效清洁,从而最大程度地提升所述送风机组的清洁程度,进而有效保证其送风量;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自行设定喷淋式清洗的进行时间,例如,可以将其设定为进行预设时长,例如,5分钟。如果获取到的出风口1112处的压力值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压力值,则不启动喷淋加湿组件18的喷淋清洗模式,即,执行步骤S204,不对第一过滤构件12和第二过滤构件14进行清洗,保持正常净化空气的操作即可。
进一步地,在步骤S205中,经过所述预设时间后,所述控制器通过压力检测构件102再次获取出风口1112处的压力值,以便有效判断步骤S203执行后的清洁效果。可以理解的是,经过所述预设时间后,第一过滤构件12、表冷器13和第二过滤构件14上的水已经被吹干,这种设置方式能够有效避免其上附着的水对气流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气流压力的问题,从而有效保证判断的准确性。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对所述预设时间的具体取值作任何限制,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自行设定;优选地,所述预设时间为1小时。
进一步地,在步骤S206中,所述控制器能够判断再次获取到的出风口1112处的压力值是否小于所述预设压力值,在执行完步骤S203之后,喷淋加湿组件18的喷淋清洗模式还处于休眠状态以等待步骤S206的判断结果;当然,这并不是限制性的,也可以先将喷淋加湿组件18的喷淋清洗模式关闭,之后再根据需要开启。基于步骤S206的判断结果,如果再次获取到的出风口1112处的压力值依然小于所述预设压力值,则激活喷淋加湿组件18的喷淋清洗模式,以便再次对第一过滤构件12和第二过滤构件14进行喷淋式清洗,同时还能对表冷器13进行有效清洁,以便进一步提升清洁效果。另外,如果再次获取到的出风口1112处的压力值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压力值,则说明二次清洁的效果良好,在此情形下,执行步骤S207,即,关闭喷淋加湿组件18的喷淋清洗模式。此外,作为一种优选设置方式,如果喷淋加湿组件18进行预设次数的喷淋式清洗后,所述预设次数可以自行设定,优选设置为三次,出风口1112处的压力值依然小于所述预设压力值,则控制所述空调系统发出手动清洁的提示,以便及时提醒用户进行手动清洁,进而最大程度地保证用户的使用体验。
此外,本发明的控制方法还包括:所述控制器通过湿度检测构件103获取出风口1112处的空气湿度值,即送风湿度;接着,所述控制器能够将出风口1112处的空气湿度值与所述预设湿度值进行比较,如果出风口1112处的空气湿度值小于所述预设湿度值,则所述控制器控制喷淋加湿组件18开启加湿模式,以便对送风通道111中的空气进行加湿,从而有效提升送风湿度,进而有效满足用户需求。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对所述预设湿度值的具体取值作任何限制,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自行设定,只要能够满足用户对空气湿度的需求即可。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仅仅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包括送风机组,所述送风机组包括壳体、第一过滤构件和第二过滤构件,所述壳体中形成有能够彼此连通的送风通道和回风通道,所述第一过滤构件和所述第二过滤构件沿送风方向依次设置于所述送风通道中,所述回风通道的入口端连接至所述送风通道的出风口与所述第二过滤构件之间,所述回风通道的出口端连接至所述第一过滤构件与所述第二过滤构件之间,
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出风口处的空气质量参数;
根据所述出风口处的空气质量参数,控制所述送风通道的出风量以及选择性地连通所述送风通道和所述回风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通道的出风口处设置有送风阀组以控制所述送风通道的出风量,所述回风通道中设置有回风阀组以控制所述回风通道的回风量;“根据所述出风口处的空气质量参数,控制所述送风通道的出风量以及选择性地连通所述送风通道和所述回风通道”的步骤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出风口处的空气质量参数,控制所述送风阀组的开度和所述回风阀组的开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出风口处的空气质量参数,控制所述送风阀组的开度和所述回风阀组的开度”的步骤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出风口处的PM2.5值,控制所述送风阀组的开度和所述回风阀组的开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出风口处的PM2.5值,控制所述送风阀组的开度和所述回风阀组的开度”的步骤包括:
如果所述出风口处的PM2.5值大于预设浓度值,则使所述送风阀组以第一预设开度开启且使所述回风阀组以第二预设开度开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开度的确定方式为:
计算所述出风口处的PM2.5值和所述预设浓度值的差值与所述预设浓度值的比值,记为a%;
所述第一预设开度等于所述送风阀组的最大开度乘以第一系数k1;
其中,第一系数k1=(100-a/1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设开度的确定方式为:
所述第二预设开度等于所述回风阀组的最大开度乘以第二系数k2;
其中,第二系数k2=(a/10)%。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出风口处的PM2.5值,控制所述送风阀组的开度和所述回风阀组的开度”的步骤还包括:
如果所述出风口处的PM2.5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浓度值,则使所述送风阀组以最大开度开启且使所述回风阀组关闭。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喷淋加湿组件,所述喷淋加湿组件能够对所述第一过滤构件和所述第二过滤构件进行喷淋式清洗,并且所述喷淋加湿组件还能够对所述送风通道中的空气进行加湿;
获取所述出风口处的压力值;
如果所述出风口处的压力值小于预设压力值,则控制所述喷淋加湿组件对所述第一过滤构件和所述第二过滤构件进行喷淋式清洗。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控制所述喷淋加湿组件对所述第一过滤构件和所述第二过滤构件进行喷淋式清洗”的步骤之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经过预设时间后,再次获取所述出风口处的压力值;
如果再次获取到的所述出风口处的压力值依然小于所述预设压力值,则控制所述喷淋加湿组件再次对所述第一过滤构件和所述第二过滤构件进行喷淋式清洗。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出风口处的空气湿度值;
根据所述出风口处的空气湿度值小于预设湿度值,则控制所述喷淋加湿组件对所述送风通道中的空气进行加湿。
CN202011594900.5A 2020-12-29 2020-12-29 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269680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94900.5A CN112696801A (zh) 2020-12-29 2020-12-29 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94900.5A CN112696801A (zh) 2020-12-29 2020-12-29 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96801A true CN112696801A (zh) 2021-04-23

Family

ID=755119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94900.5A Pending CN112696801A (zh) 2020-12-29 2020-12-29 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96801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191756B1 (ko) * 2012-05-17 2012-10-16 (주)동양테크놀로지 네트워크 인프라를 이용한 고청정 광살균 공기조화 시스템
CN202547054U (zh) * 2012-03-06 2012-11-21 上海科力玛冷却技术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新风自然冷却空调系统
CN106215597A (zh) * 2016-09-14 2016-12-14 苏州洁尔蓝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清洗式空气净化系统
CN206234975U (zh) * 2016-12-05 2017-06-09 朱祖敏 一种能就地和联网运行及远程托管的多功能自动控制组合式空调器
CN107152742A (zh) * 2017-05-15 2017-09-12 河南华欧净化设备有限公司 具有全自动可水洗hepa滤网的新风循环装置
JP2017219231A (ja) * 2016-06-06 2017-12-14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水・空気接触型空気調和機の制御方法、水・空気接触型空気調和機、水・空気接触型空気調和機の制御器、水・空気接触型空気調和機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CN208804815U (zh) * 2018-05-06 2019-04-30 江苏光明环境设备有限公司 组合式涂装空调机组
CN111503779A (zh) * 2020-05-22 2020-08-07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组合式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547054U (zh) * 2012-03-06 2012-11-21 上海科力玛冷却技术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新风自然冷却空调系统
KR101191756B1 (ko) * 2012-05-17 2012-10-16 (주)동양테크놀로지 네트워크 인프라를 이용한 고청정 광살균 공기조화 시스템
JP2017219231A (ja) * 2016-06-06 2017-12-14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水・空気接触型空気調和機の制御方法、水・空気接触型空気調和機、水・空気接触型空気調和機の制御器、水・空気接触型空気調和機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06215597A (zh) * 2016-09-14 2016-12-14 苏州洁尔蓝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清洗式空气净化系统
CN206234975U (zh) * 2016-12-05 2017-06-09 朱祖敏 一种能就地和联网运行及远程托管的多功能自动控制组合式空调器
CN107152742A (zh) * 2017-05-15 2017-09-12 河南华欧净化设备有限公司 具有全自动可水洗hepa滤网的新风循环装置
CN208804815U (zh) * 2018-05-06 2019-04-30 江苏光明环境设备有限公司 组合式涂装空调机组
CN111503779A (zh) * 2020-05-22 2020-08-07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组合式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056470B1 (ko) 실내 환경 제어 시스템
CN108302685B (zh) 具有内部空气的循环、排出和吸入功能的空气循环系统
KR20180045896A (ko) 공기 정화 및 열교환 기능을 구비한 창문 환기장치
CN105928131A (zh) 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5805849A (zh) 一种壁挂式新风净化换气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19140955U (zh) 一种洁净室空调系统
CN212719997U (zh) 一种空调系统及其热回收式风管机系统
CN209147369U (zh) 一种空气处理系统的监控装置
KR100747802B1 (ko) 환기장치 및 환기장치의 제어방법
CN207815516U (zh) 家用壁挂式空调器
CN207262576U (zh) 空调器
CN105627537B (zh) 节能型户式智慧新风除霾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2696801A (zh) 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16221840A (zh) 新风空调
CN208296152U (zh) 新风系统和空调器
CN215336715U (zh) 空调系统
KR100587314B1 (ko) 환기시스템
KR101379850B1 (ko) 전열교환기를 이용하여 식물 공기정화기에서 정화된 공기를 실내 각방으로 공급하는 시스템
CN114183903A (zh) 加湿空气净化器的控制方法以及加湿空气净化器
CN208222748U (zh) 一种大新风量的新风净化器
CN212618931U (zh) 一种空调系统
CN213273053U (zh) 新风系统
CN218379793U (zh) 一种新风系统
CN212585061U (zh) 全屋新风系统
CN220169600U (zh) 集中式空调末端风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