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18931U - 一种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18931U
CN212618931U CN202021206690.3U CN202021206690U CN212618931U CN 212618931 U CN212618931 U CN 212618931U CN 202021206690 U CN202021206690 U CN 202021206690U CN 212618931 U CN212618931 U CN 2126189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conditioning
return
conditioning system
main pipe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0669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ghe System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Flowtech Electro Mechanic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Flowtech Electro Mechanical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Flowtech Electro Mechanic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20669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189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189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189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系统,属于空调技术领域。该空调系统包括空调箱、送风总管道、回风总管道和静压测量件,其中,所述送风总管道一端与所述空调箱的送风口连接,另一端与多个无尘室的送风支管的进气口连接,所述无尘室的送风支管上设置有高效过滤器;所述回风总管道一端与所述空调箱的回风口连接,另一端与多个所述无尘室的回风支管的出气口连接,所述无尘室的回风支管的进气口与出气口的阻力相等;所述静压测量件设置于所述回风总管道上。该空调系统的风量控制稳定,能够保证无尘室的送风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空调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在恒温恒湿且有洁净度要求的空调系统设计中,会遇到多个无尘室不同时使用的情况。通常空调系统会采用变风量的设计,即根据无尘室使用的数量,调节风机的变频器的频率,进而调节空调系统的送风量。
现有技术中的空调系统通过测量送风管道上的静压的方式调节风机的变频器的频率,进而实现变风量调节的目的,具体地,当送风管道上的压力测量值高于设定值时,风机的变频器频率降低,风量变小;当送风管道上的压力测量值低于设定值时,风机的变频器频率升高,风量变大。由于无尘室具有洁净度要求,所以无尘室送风口会设置有高效过滤器,当高效过滤器堵塞,即使无尘室的使用数量不变,送风管道上的压力测量值也会超过设定值,进而导致变频器的频率降低,空调系统的送风量减小,最终导致风量控制不稳定,影响无尘室的送风效果。
因此,亟需一种风量控制稳定的空调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系统,该空调系统的风量控制稳定,能够保证无尘室的送风效果。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空调系统,包括空调箱,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
送风总管道,所述送风总管道一端与所述空调箱的送风口连接,另一端与多个无尘室的送风支管的进气口连接,所述无尘室的送风支管上设置有高效过滤器;
回风总管道,所述回风总管道一端与所述空调箱的回风口连接,另一端与多个所述无尘室的回风支管的出气口连接,所述无尘室的回风支管的进气口与出气口的阻力相等;
静压测量件,所述静压测量件设置于所述回风总管道上。
作为一种空调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空调箱包括风机和变频器,所述风机和所述变频器电连接,所述静压测量件与所述变频器电连接,所述风机和所述变频器均设置于所述空调箱的回风口的下游及所述空调箱的送风口的上游。
作为一种空调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静压测量件为静压传感器。
作为一种空调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无尘室的送风支管和回风支管上均设置有开关阀。
作为一种空调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回风总管道上的烟雾传感器。
作为一种空调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空调箱还包括制冷循环管路和制热循环管路,所述制冷循环管路和所述制热循环管路均设置于所述空调箱的回风口的下游及所述空调箱的送风口的上游。
作为一种空调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空调箱还包括加湿管路,所述加湿管路设置于所述空调箱的回风口的下游及所述空调箱的送风口的上游。
作为一种空调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回风总管道上的湿度测量组件。
作为一种空调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空调箱还包括滤网组件,所述滤网组件设置于所述空调箱的回风口的下游及所述空调箱的送风口的上游。
作为一种空调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滤网组件包括过滤网和设置于所述过滤网两侧的滤网压差开关,所述滤网压差开关用于监测所述过滤网两侧的压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该空调系统包括空调箱、送风总管道、回风总管道和静压测量件,通过将静压测量件设置于回风总管道上,避免当设置于无尘室的送风支管上的高效过滤器阻塞时,导致空调系统的送风量减小,进而导致风量控制不稳定,保证了无尘室的送风效果;并且由于静压测量件设置于回风总管道上,不仅能够检测出无尘室使用数量的变化引起的送风量的变化,还能够检测出由于高效过滤器阻塞时,导致的送风量的变化,从而避免了变风量的调节盲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空调系统的原理图。
附图标记:
1、空调箱;11、风机;12、变频器;13、制冷循环管路;14、制热循环管路;15、加湿管路;16、滤网组件;2、送风总管道;3、回风总管道;4、静压测量件;5、烟雾传感器;6、湿度测量组件;61、湿度测量件;62、相对湿度测量件;
100、无尘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该空调系统包括空调箱1、送风总管道2、回风总管道3和静压测量件4,其中,送风总管道2一端与空调箱1的送风口连接,另一端与多个无尘室100的送风支管的进气口连接,无尘室100的送风支管上设置有高效过滤器;回风总管道3一端与空调箱1的回风口连接,另一端与多个无尘室100的回风支管的出气口连接,无尘室100的回风支管的进气口与出气口的阻力相等;静压测量件4设置于回风总管道3上。
传统变风量的控制,静压传感器安装在送风总管道上,将送风总管道的测量静压值与设定值比较,控制变频器的频率以实现风量的调节,例如:一套空调系统给七间无尘室供风,当其中两间无尘室不使用时,送风管上的静压测量值升高,超过设定值,变频器降频以实现变风量运行,控制逻辑为反向逻辑。但是当无尘室的使用数量仍为七间,因运行时间久了,无尘室内的高效过滤器堵塞了,导致送风总管道内测量静压值升高,超过设定值,此时变频器反而会降频以减少送风量,这就是变风量的控制盲区,高效过滤器堵塞时导致送风量减少,此时应该增加送风量的供应,但实际控制的结果却是送风总管道静压升高,变频器频率降低减少送风量。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中的空调系统将静压测量件4设置于回风总管道3上,避免当设置于无尘室100的送风支管上的高效过滤器阻塞时,导致空调系统的送风量减小,进而导致风量控制不稳定,保证了无尘室100的送风效果;并且由于静压测量件4设置于回风总管道3上,不仅能够检测出无尘室100使用数量的变化引起的送风量的变化,还能够检测出由于高效过滤器阻塞时,导致的送风量的变化,从而避免了变风量的调节盲区,提高了送风的稳定性。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静压测量件4为静压传感器。
如图1所示,空调箱1包括风机11和变频器12,风机11和变频器12电连接,静压测量件4与变频器12电连接,风机11和变频器12均设置于空调箱1的回风口的下游及空调箱1的送风口的上游。通过静压测量件4测量回风总管道3上的静压值且将该静压值与设置值比较,当静压值高于设定值时,变频器12的频率降低,风量变少;当静压值低于设定值时,变频器12的频率升高,风量变大,实现了空调系统变风量控制的目的。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空调箱1还包括风机压差开关,风机压差开关设置于风机11两侧,当风机11运行出现故障时,导致两侧的压差变化值超过风机压差开关的预设值时,风机压差开关能够报警以及时对风机11进行检修。
进一步地,无尘室100的送风支管和回风支管上均设置有开关阀,当无尘室100不使用时,送风支管和回风支管上的开关阀均关闭以节约能耗,节省了资源和成本。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开关阀为电动风阀。
如图1所示,空调系统还包括设置于回风总管道3上的烟雾传感器5。烟雾传感器5的设置能够通过监测烟雾的浓度,进而防范火灾的发生,从而保证无尘室100的安全使用。
如图1所示,空调箱1还包括制冷循环管路13和制热循环管路14,制冷循环管路13和制热循环管路14均设置于空调箱1的回风口的下游及空调箱1的送风口的上游。具体地,制冷循环管路13包括冷盘管和连接于冷盘管上的冷水进液管路和冷水排液管路,冷水排液管路上设置有冷水控制阀;制热循环管路14包括热盘管和连接于热盘管上的热水进液管路和热水排液管路,热水排液管路上设置有热水控制阀。通过制冷循环管路13和制热循环管路14的设置实现了对从回风口和从空调箱1一侧设置的室外新风口进入的空气进行制冷和制热的目的。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制冷循环管路13位于制热循环管路14的上游,制热循环管路14位于风机11的上游。
进一步地,空调箱1还包括加湿管路15,加湿管路15设置于空调箱1的回风口的下游及空调箱1的送风口的上游,加湿管路15的设置起到了对空气加湿的目的。具体地,加湿管路15包括加湿器和与加湿器连接的蒸汽管路,蒸汽管路上设置有蒸汽控制阀。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加湿管路15位于风机11和制热循环管路14的之间。可选地,空调系统还包括设置于回风总管道3上的湿度测量组件6。具体地,湿度测量组件6包括湿度测量件61和相对湿度测量件62,湿度测量件61和相对湿度测量件62均与蒸汽控制阀电连接,通过湿度测量件61和相对湿度测量件62对回风总管道3中的空气的湿度的测量,进而调节蒸汽控制阀的开度,从而达到控制无尘室100内的湿度的目的。
可选地,空调箱1还包括滤网组件16,滤网组件16设置于空调箱1的回风口的下游及空调箱1的送风口的上游,滤网组件16起到了对从回风口和从空调箱1一侧设置的室外新风口进入的空气的过滤的目的。具体地,滤网组件16包括设置于制冷循环管路13上游的过滤网和设置于过滤网两侧的滤网压差开关,滤网压差开关用于监测过滤网两侧的压差是否超出设定值的范围,当滤网太脏,导致空气流通不畅,压差增大超过设定值的范围时,滤网压差开关就会报警,以提醒及时更换或清洗过滤网,进而保证过滤网的过滤效果。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滤网组件16设置于制冷循环管路13的上游。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空调系统,包括空调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
送风总管道(2),所述送风总管道(2)一端与所述空调箱(1)的送风口连接,另一端与多个无尘室(100)的送风支管的进气口连接,所述无尘室(100)的送风支管上设置有高效过滤器;
回风总管道(3),所述回风总管道(3)一端与所述空调箱(1)的回风口连接,另一端与多个所述无尘室(100)的回风支管的出气口连接,所述无尘室(100)的回风支管的进气口与出气口的阻力相等;
静压测量件(4),所述静压测量件(4)设置于所述回风总管道(3)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静压测量件(4)为静压传感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箱(1)包括风机(11)和变频器(12),所述风机(11)和所述变频器(12)电连接,所述静压测量件(4)与所述变频器(12)电连接,所述风机(11)和所述变频器(12)均设置于所述空调箱(1)的回风口的下游及所述空调箱(1)的送风口的上游。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尘室(100)的送风支管和回风支管上均设置有开关阀。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回风总管道(3)上的烟雾传感器(5)。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箱(1)还包括制冷循环管路(13)和制热循环管路(14),所述制冷循环管路(13)和所述制热循环管路(14)均设置于所述空调箱(1)的回风口的下游及所述空调箱(1)的送风口的上游。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箱(1)还包括加湿管路(15),所述加湿管路(15)设置于所述空调箱(1)的回风口的下游及所述空调箱(1)的送风口的上游。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回风总管道(3)上的湿度测量组件(6)。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箱(1)还包括滤网组件(16),所述滤网组件(16)设置于所述空调箱(1)的回风口的下游及所述空调箱(1)的送风口的上游。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组件(16)包括过滤网和设置于所述过滤网两侧的滤网压差开关,所述滤网压差开关用于监测所述过滤网两侧的压差。
CN202021206690.3U 2020-06-24 2020-06-24 一种空调系统 Active CN2126189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06690.3U CN212618931U (zh) 2020-06-24 2020-06-24 一种空调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06690.3U CN212618931U (zh) 2020-06-24 2020-06-24 一种空调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18931U true CN212618931U (zh) 2021-02-26

Family

ID=747430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06690.3U Active CN212618931U (zh) 2020-06-24 2020-06-24 一种空调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189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257781U (zh) 一种实验室多段通风节能控制系统
CN104913393A (zh) 一种恒温恒湿空调
CN104791963A (zh) 中央空调vav变风量节能控制系统
CN211041202U (zh) 双冷热源新风调湿机组
CN103574858A (zh) 一种中央空调系统室外回风预处理方法
CN210135648U (zh) 一种基于人数反馈调节的变风量新风系统
CN108302726A (zh) 一种实验室多段通风节能控制系统
CN205783547U (zh) 基于室内露点温度控制的洁净空调节能控制系统
CN204853680U (zh) 一种恒温恒湿空调
CN219140955U (zh) 一种洁净室空调系统
CN107339763A (zh) 新风换气机
CN207299314U (zh) 组合式恒温恒湿控制风柜
CN209147369U (zh) 一种空气处理系统的监控装置
CN212585294U (zh) 一种节能除湿机
CN203572000U (zh) 智能型全热交换器
CN206846961U (zh) 实验室节能送排风系统
CN210624832U (zh) 一种变水温除湿新风地面辐射空调系统
CN212618931U (zh) 一种空调系统
CN105115033A (zh) 一种节能回风型空调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08671278U (zh) 一种中央空调通风系统
CN204176810U (zh) 一种手术室新风量智能节能调控系统
CN205425172U (zh) 根据送风量控制水阀开度限位的空气处理机温度控制装置
CN206831689U (zh) 一种家用壁挂式空调器
CN212006100U (zh) 一种舒适性室内空气环境调控装置
CN108240680A (zh) 一种变风量自动节能净化空调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Building No. 7, No. 289 Taji Road, Bacheng Town, Kunshan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China

Patentee after: Jinghe System Technology (Suzhou) Co.,Ltd.

Address before: No.312, jingfangpai Town,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KUNSHAN FLOWTECH ELECTRO-MECHANICAL ENGINEERING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