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967C - 连接器装置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967C
CN1126967C CN97102314A CN97102314A CN1126967C CN 1126967 C CN1126967 C CN 1126967C CN 97102314 A CN97102314 A CN 97102314A CN 97102314 A CN97102314 A CN 97102314A CN 1126967 C CN1126967 C CN 112696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ilt
electrical connector
light transmitting
transmitting fiber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71023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3413A (zh
Inventor
菊地章浩
增田孝
近藤嘉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634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4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96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96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05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held in engagement by a magne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 G02B6/3873Connectors using guide surfaces for aligning ferrule ends, e.g. tubes, sleeves, V-grooves, rods, pins, balls
    • G02B6/3886Magnetic means to align ferrule en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01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 G02B6/4246Bidirectionally operating packag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2Details
    • H01L31/0232Optical elements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the de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11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free-space transmission, i.e. transmission through air or vacuum
    • H04B10/112Line-of-sight transmission over an extended range
    • H04B10/1123Bidirectional transmiss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Optical Couplings Of Light Guides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 Led Device Packages (AREA)
  • Light Receiving Elements (AREA)

Abstract

连接至少两个电子设备,如个人计算机和打印机的连接器装置连接该设备的输入/输出单元,每一设备有光发射元件和光接收元件。连接器装置使能够在该设备之间发送/接收数据。连接器装置包括至少两条光纤和一对连接单元。连接单元包括一对固定光纤两端的连接部分。每一连接部分有用于吸引设备的磁性部分和用于连接设备时限制其转动位置的限制部分。光纤的末端通过连接部分连接到电子设备。光纤的末端被保持在能够用设备的输入/输出单元发送/接收数据的状态。

Description

连接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装置。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是有关在至少两个电子设备之间互连的连接器装置。
背景技术
利用红外射线传输数据信号的无线传输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视频或音频设备,诸如电视机和录相机的遥控系统。随着信息处理系统如个人计算机的普及,主计算机与其外设或终端设备之间的互相连接也采用了这种无线信号传输技术来传输数据信号。这种信号传输技术的设计报告被规定为红外数据协会(IrDA)标准。
根据IrDA标准的无线信号传输系统的特点是低输出功率,中心范围15°度角的指向性,1米的通信范围,一对一或一对N设备之间的互连。因此,基于IrDA标准的无线信号传输有很多好处,例如将具有相关功能的设备互相靠近安装可以很容易地实现这种数据传输,并可消繁琐的连接工作和错误的连接,没有众多的连接缆线可以提高空间利用效率,通过设备互相之间的电气分离可以简化电源供给。
如上所述符合IrDA标准的设备包括:红外线(IR)发射装置和正一本一负结构(PIN)光电二极管(光接收元件),分别作为光发射元件和光接收元件;在设备外壳上的数据发送/接收单元,它面对所述光发射和光接收元件的数据发送/接收单元,它面对所述光发射和光接收元件。数据发送/接收装置的发送单元除了包括将电信号转变成光信号并输出该光信号的光发射元件外,还有将通信控制器UART的发送数据信号转换成为电信号的调制器和驱动光发射元件的发送/接收电路。
数据发送/接收装置的接收单元包括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光接收元件,和接收电路,该电路对光接收元件接收的光电信号进行放大和波形加工。在IrDA标准中,无IR信号的状态被定义为A1’,而检测出的1.6s到3/16位时间的状态被定义为A0’。所以,接收单元包括IR滤波器,该滤波器可减少白噪声,消除诸如无确定的波长或是外界光的光噪声,并可以正确地检测特定的IR射线。
同时,如图1所示,计算机系统由主计算机单元1和多个外部设备,如监视器2,键盘3,打印机4和外部存储设备5所组成,数据信号可以在这些单元或设备之间传送。为此,各种系统设备通常由连接缆线互相连接,因此需要众多的连接缆线,从而降低了空间利用率,同时带来如错误连接等各种不便。
如图1所示,在这样的计算机系统中,组成系统的各单元或设备之间的数据信号的传输可以利用基于上述的lrDA标准的红外射线无线信号传输系统来完成,而不使用连接缆线。
另一方面,便携式设备,如笔记本个人计算机或便携式信息终端设备也正在普遍地被使用,在这些便携式设备中正试图引入根据上述IrDA标准的数据信号无线传输系统,使得能够在相关单元或设备之间传输数据而无需提供连接用的缆线。
基于IrDA标准的数据信号无线传输系统存在的缺陷是,传输距离短,只有大约1米,电源消耗大,抗光噪声的能力弱。基于IrDA标准的数据信号无线传输系统还存在另一缺陷,即由于没有办法确认单元或设备之间数据传输进行的是否正确,所以用户对于数据通信是否能正确地进行感到不放心。
例如,在上述计算机系统中,将组成系统的单元或设备安装在使得数据发送/接收设备位于中心15°角的范围之内是极其困难的。因此,如图1所示,在计算机系统中,在其主计算机单元1上要提供多个数据发送/接收设备,以使得外设,即监视器2,键盘3,打印机4和外部存储器5可以与位于中心的主计算机1一对一地互相连接。其结果使得主计算机1的体积变大并且复杂化,同时成本增加。
而且,上述的计算机系统有一个缺点即摆放在桌子上的单元或装置是杂乱无序的,如果将资料和文件放在主计算机1和外设之间,或者如果用户将他或她的手放在单元和外部设备之间,则数据信号的传输将会暂时中断。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连接器装置。
按照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来连接至少两个各自具有输入/输出单元的电子设备的连接器装置,所述输入/输出单元含有在电子设备之间进行数据发送/接收的发送部分和接收部分,该连接装置包括:至少两条光导纤维;以及一对位于所述光导纤维两端的装配部件,每一个装配部件装在用于吸引所述电子设备的磁性部分上,其中一个装配部件从所述磁性部分凸出,其形状适合与电子设备的一个装配孔配合,用于连接设备时限制其转动位置;其中,在所述光导纤维的末端通过装配部件连接到电子设备的情况下,该光导纤维的末端固定在正对输入/输出单元的位置上。
附图说明
图1表示利用数据信号的无线信号传输系统的计算机系统的结构,该数据信号无线传输系统利用根据IrDA标准的红外射线。
图2是用来举例说明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装置的示意的分解透视图。
图3是图2所示的连接器装置的示意的侧视图。
图4是图2所示的连接器装置的示意的前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装置的示意纵向剖视图。
图6是图5所示的连接器装置的示意的前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连接器装置的纵向剖视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连接器装置的示意的前视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装置的一种改型的示意的前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附图,将详细解释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
在以下的叙述中,通过连接器装置互连的电子设备,将以个人计算机和作为外围设备的打印机为例。
实施本发明的连接器装置连接在两个按照符合IrDA标准的设计报告所构成的电子设备30,30上,使其能够按照IrDA标准在设备30,30之间进行数据信号的交换。图2到图4举例说明了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其中连接器装置由一对光导纤维11,12,一对装配部件13A,13B,和一对磁性部件14A,14B所组成,光导纤维11,12的两端19,20嵌入并固定在该装配部件13A,13B上。装配部件13A,13B构成配合装置以装配每一设备30的数据发送/接收单元30A。
把常常用于一般数据信号传输的直径为50到100微米的多模光纤用于光导纤维11,12。每一条光导纤维11,12由芯子和用已知的方法包围在芯子外侧的金属敷层所组成。进入光导纤维11,12的一端19A,20A的光在基本上没有外泄的情况下在光导纤维11,12中传导以致传播到另一端19B,20B。而且光导纤维11,12在其整个的长度上具有足够的柔韧性。光导纤维11,12在其外部表面复盖有保护性镀层。
每一个装配部件13A,13B都是由电绝缘的合成树脂材料压制而成的,形状大致为一长方体,在该部件的主表面15A和与其相对的主表面15B上打有第一光导纤维装配孔16A,16B和在纵向(图2和图3的上下方向)上与孔16A,16B分开的第二光导纤维装配孔17A,17B。
每一个装配部件13A,13B都有做成圆弧形轮廓的外表面的纵向侧面18A和与其相对的做成平的外表面的侧面18B,因此形成一个如图2所示的相对于纵向非对称的马蹄形。在装配部件13A上,如图4所示,弧形轮廓外侧面18A的第一装配孔16A用来作为发送端,而平的外侧面18B的第二装配孔17A用来作为接收端。
因此,相对于电子设备30的光发射元件36和光接收元件37,在装配部件13A纵向上的侧面18A,18B构成固定光导纤维11,12的相对位置的部分,这些将在下面进行解释。同时,对装配部件13A,13B的主表面15A的外沿进行倒角,以便当装配部件安装到电子设备30的数据发送/接收单元30A时,可将装配部件导入。
对于上述的装配部件13A,13B,将光导纤维11,12的两端19,20从主表面15B到与之相对的主表面15A插入第一装配孔16A,16B和第二装配孔17A,17B,以使其固定到位。在这种情况下,光导纤维11,12的端部19A,19B,20A,20B均暴露在主表面15A的外面。
如图3和图4所示,光导纤维11的末端19A插入并固定在装配部件13A的弧形轮廓侧面18A的第一装配孔16A上,而另一边的光导纤维12的末端20A插入并固定在平侧面18B的第二装配孔17A上。
如图3,和图4所示,为使光导纤维11,12能从装配部件13A导向对面的装配部件13B,光导纤维11,12中部互相绞合在一起,以使得光纤的末端19A,19B,20A,20B分别地插入并固定在第一装配孔16A,16B和第二装配孔17A,17B中。如图3和图4所示,光导纤维12的末端20B插入固定在装配部件13B的弧形轮廓侧面18A的第一装配孔16B上。如图3和图4所示,光导纤维11的末端19B插入固定在装配部件13B的侧面18B的第一装配孔17B上。
通过装配部件13A,13B将光导纤维11,12的端部19A、19B、20A和20B保持并固定,以便将弧形轮廓侧面18A和平侧面18B分别作为发送端和接收端。当装配部件13A,13B安装到电子设备30的数据发送/接收单元30A时,不同的说明将在下面加以解释。装配部件13A,13B的弧形轮廓侧面18A和平侧面18B构成固定光导纤维11,12的相对位置的部分。如图2和图4中箭头A所示,当将装配部件13A安装到数据发送/接收单元30A时,这些定位部分可防止装配部件13A,13B的转动。另外,该定位部分以从上到下的方向安置装配部件13A,13B的方位。如图4所示,在装配部件13A的主表面15A上与第一装配孔16A,16B和第二装配孔17A,17B相对应,分别标有发送和接收的标记。
磁性部件14A,14B分别比装配部件13A,13B的外沿大,在厚度上比装配部件13A,13B要薄,并通过压制使其与装配部件13A,13B成为一体。因此,磁性部件14A,14B分别在装配部件13A,13B的外围形成完整的向外伸展的凸缘。磁性部件14A,14B沿其厚度方向磁化,以使得与装配部件13A相结合的磁性部件14A的极性和与装配部件13B相结合的磁性部件14B的极性相反。
参看图3和图4,与装配部件13A相结合的磁性部件14A有磁化成N极的主表面21A,和磁化成S极的与其相对的主表面22A。在另一方面,与装配部件13B结合在一起的磁性部件14B有磁化成S极的主表面21B,和磁化成N极的与其相对的主表面22B。
当然,磁性部件14A,14B可以压制成与装配部件13A,13B不同的形状并固定在装配部件13A,13B的外侧。在这种情况下,磁性部件14A,14B压制成相同的形状,并与装配部件13A,13B之间成180°度的旋转位置。磁性部件14A,14B也可以制成具有一对通孔的盘形,光导纤维11,12从孔中穿过,该部件固定在装配部件13A,13B的主表面15B上。
由于磁性部件14A,14B被磁化成相互面对的主表面22A,22B和21A,21B具有相反的极性,所以当连接器装置10不使用时,通过将主表面21A,21B或主表面22A,22B相互靠近,使其能够靠磁力组装并固定在一起。连接器10不需使用紧固件或类似部件就可组装在一起,这样就避免了在连接器上施加不必要的力以至损坏光导纤维11,12的风险。
如图2所示,由计算机系统,如主计算机单元1或者是外围设备2到5组成的设备30已经安装在机壳31的一部分上,在该机壳里有装配在上述连接器上的数据发送/接收单元30A。数据发送/接收单元包括具有装配孔32的机壳31,安装在机壳内的电路板34,安装在电路板34上的数据传输板35,光发射元件36,安装在数据传输板35上的光接收元件37和一个红外光滤波器38。
构成设备30的数据发送/接收单元30A的机壳31由磁性材料如金属板材制成。磁性材料分成铁磁性材料和软磁材料,铁磁性材料不太容易被外部磁场所磁化,而一旦磁性材料被磁化,即使将外部磁场移开,其磁性仍能继续保持,而软磁材料较容易被外部磁性所磁化,而当移开外部磁场,软磁材料也将失去磁性。机壳31由具有高导磁率和低矫顽磁力的软磁材料制成,如软铁或坡莫合金。为了满足减轻重量的要求和提高产量,完整的机壳31可用无磁的合成树脂材料制成,并且至少将数据发送/接收单元30压入机壳31或将其粘在机壳31上。
机壳31上有被扩成与连接器10的装配部件13外形一样的装配孔32。如图2所示,装配孔32一般在其纵向被拉长并做成马蹄形,沿其纵向有一个圆弧形的内侧面33A和在同一方向上与该侧面相对的内侧面33B,该内侧面为一平面。因此,只有当装配部件13A,13B以正确的方向插入装配孔32时,才可将连接器与设备30连接在一起。
装配孔32可以作成一个凹底以便将数据传输板35固定在凹底上,用另一种方法,可以把装配孔32设计成这样的形式,以便把光发射元件36和光接收元件37固定在其底部。
如图2所示,机壳31有加强筋39,它是在沿装配孔32的开口边缘,延伸的内侧面的整个边缘上形成的。加强筋39用来加强装配孔32的开口,并可使装配部件13A,13B以稳定状态安装在装配孔32内。加强筋39可沿装配孔32的开口边以多个局部隆起的筋形成。
电路板34由装有控制电路的电路板或设备30的传输电路组成。传输电路板35安装在靠近机壳31的内表面的电路板34的一端,数据传输板35的大小接近于装配孔32,并面向装配孔32垂直安装在电路板34上。数据传输板35上安装有通过装配孔32面向外侧的光发射元件36和光接收元件37。
在数据传输板35上安装有一个将设备30的传输控制器UART发送的数据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的调制电路,该电路在图中没有显示,和一个设计用来驱动光发射元件36的传输电路。调制电路和传输电路与光发射元件36相连接。在数据传输板35上还安装有一个在图中没有显示的接收电路,该电路连接到光发射元件36用来对光接收元件37所接收的光电数据信号进行放大和整形。上述电路也同样安装在电路板34上。上述电路通过端子安装在电路板34上,并使光发射元件36和光接收元件37面向装配孔32,图中没有显示。
IR滤波器38安装在机壳31的内表面上,并紧靠着装配孔32。IR滤波器的安装与光接收器有关,以减小白噪声或切断光噪声,例如非特定波长的IR光或外界光,并可以正确地检测特定的IR射线。例如,如果机壳31由金属板制成,IR滤波器38可以固定在该金属板的内表面上或通过一个磁性支架组装在它上面,如果机壳31是由合成树脂压制而成,IR滤波器则被组装到具有装配孔32并且和机壳31构成一体的金属板上。
在多个设备30中间,数据信号根据lrDA协议通过装在数据发送接收单元30A上的连接器装置10进行交换。连接器装置10与设备30的连接是将装配部件13安装到构成数据发送/接收单元30A的装配孔32内。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当装配部件13安装到装配孔内时,连接器部件10才能插到数据发送/接收单元30A内。例如,如图2所示,通过磁性部件14A的磁力作用在机壳31上,装配部件13A安装在装配孔32中,从而连接器部件10安装在设备30上。当连接器以这种方法安装在设备30上时,装配部件13A通过IR滤波器38正对着数据传输板34。
对于连接器装置10来说,装配部件13A与图1所示的主计算机1的数据发送/接收单元30A相连接,而它的另一个装配部件13B与打印机4的数据发送/接收单元30A相连接。装配部件13A上的第一光导纤维11的一端19A正对着主计算机单元1的光发射元件36,而相对一侧的装配部件13B的第二光导纤维12的另一末端20A正对着光接收元件37。相对一侧的装配部件13B的第一光导纤维11的另一末端19B正对着打印机4的光接收元件37,而第二光导纤维12的另一末端20B正对着打印机4的光发射元件36。
对于连接器装置10来说,如果数据信号如图1所示从主计算机单元1传向打印机4,主计算机的光发射元件36则根据数据信号开启和关闭,通过末端19A将发出的红外光传入第一光导纤维11。来自于数据信号的红外光有效地,无光损失地在光导纤维11中传导并到达另一端19B以便将光向外发射,打印机4上的光接收元件37接收该红外光。
同样,对于连接器10来说,如果数据信号从打印机4传向主计算机1,打印机的光发射元件36则根据数据信号进行通断,通过末端20B将发出的红外光传入第一光导纤维11。来自于数据信号的红外光有效地,无光损失地在光导纤维11中传导并到达另一端20A以便将光向外发射,主计算机上的光接收元件37接收该红外光。以这种方式,连接器装置10允许数据信号利用连接器装置10两端所提供的装配部件13A,13B在主计算机1和打印机4之间传输,连接器装置10装配在打印机4的数据发送/接收单元30A上。
图5和图6叙述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的连接器装置。按照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装置50有一个聚光用的第一透镜部件51和聚光用的第二透镜部件52,它们分别安装在与第一光导纤维11和第二光导纤维12相连接的装配组件13上。在以下关于连接器部件50的叙述中,和前一实施例中的连接器部件10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元件用同样的标号来表示,并为了简化省略相应的解释。
在装配部件13的主表面15A上,连接器装置50具有分别与第一光导纤维装配孔16和第二光导纤维装配孔17对齐的第一凹坑53和第二凹坑54。如图5所示,在第一和第二凹坑53,54上分别安装有第一透镜部件51和第二透镜部件52,并使其透镜表面向外。
第一透镜部件51和第二透镜部件52各自由以下部分组成:半球形透镜部分,直立于透镜部分的背面的装配部分部,以及从配合部分的一个端面向透镜部分延伸的光纤装配孔被镗大。通过分别安装在第一凹坑53和第二凹坑54的装配部分,使第一透镜部件51和第二透镜部件52分别安放在装配部件13A,13B的主表面15A上。
第一透镜部件51和第二透镜部件52安装在装配部件13A,13B上,第一光导纤维11的两端19A,19B和第二光导纤维12的两端20A,20B分别插入相应的装配孔中。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光导纤维11的两端19A,19B和第二光导纤维12的两端20A,20B对准第一透镜部件51和第二透镜部件52的焦点。
对于如上所述的连接器50的结构,为在主计算机1和打印机4之间进行数据传输,装配部件13A,13B安装在打印机4和主计算机1的数据发送/接收单元上。利用根据经由第一透镜部件51或第二透镜部件52的数据信号而接通和断开,如图1所示连接器装置50把从主计算机或打印机4发射的红外光分别传到第一光导纤维11或第二光导纤维12。
对于连接器装置50,由于第一光导纤维11和第二光纤维12的末端19A,19B,20A,20B分别位于如上所述正对第一透镜部件51或第二透镜部件52的交点的位置,由数据信号产生的红外光以聚光状态传入第一光导纤维11或第二光导纤维12的内部。因此连接器装置50高效率地将由数据信号产生的红外光在主计算机1和打印机4之间传输。
参看图7,下面将叙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连接器装置。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器装置60是这样构成的,以便使其紧痊凑而便于运输或保存并防止第一光导纤维11和第二光导纤维12的末端19A,19B,20A,20B的破裂。在以下对于连接器装置60的叙述中,和前一实施例中的连接器装置10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元件用同样的标号来表示,并为了简化省略相应的解释。
对于第三实施例的连接器装置60,如图7所示,具有设备30的数据发送/接收单元30A凹入表面的磁性部件14A,14B的主表面21A,21B突出于装配部件13A,13B的主表面15A。所不同的是,构成设备30的数据发送/接收单元30A凹入表面的连接器装置60的装配部件13A,13B的主表面15A是凹进的,以避免第一光导纤维11或第二光导纤维12的末端19A,19B,20A,20B直接暴露。如前所述,构成磁性部件14A,14B的凹入表面的主表面21A,21B以彼此相反的极性被磁化。
尽管没有显示,但连接连接器装置60的设备30的数据发送/接收单元30A的装配孔32被设计成阶梯孔。即,装配部件13A,13B的主表面21A,21B紧靠在由环形凹槽所形成的装配孔上,环形凸起部分沿环形凹槽的内侧分布并紧靠着装配部件13A,13B的主表面15A。当然,环形凸起部分与设备30的表面31在内部构成一个整体。
当在运输或储存过程中,由于磁耦合将磁性部件14A,14B的主表面21A,21B互相贴在一起,使得上面所述的连接器60的装配紧凑,而没有必要使用紧固件或类似的部件。由于连接器装置60的装配部件13A,13B的主表面15A被设计成凹进型,所以磁性部件14A,14B的主表面21A,21B可直接地以这种状态与机壳31接触并耦合。因此,连接器装置60的磁性部件14A,14B之间的完全接触可保持更高的可靠性。
由于连接器装置60的装配部件13A,13B的主表面15A被设计成凹进型,第一光导纤维11和第二光导纤维12的末端19A,19B,20A,20B不直接向外暴露,防止了这些末端可能的损伤。另外,由于磁性部件14A,14B保证了完全的接触,在这种状态下,连接器装置60的装配部件13A,13B安装在设备30的数据发送/接收单元30A的装配孔32内,这样可以减小由于外界光所产生的任何不利的影响,提高数据信号传输的精度。
图8所示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个实施例的连接器装置。在本发明的第四个实施例的连接器装置70中,装配部件13A,13B与磁性部件14A,14B以这种状态组合在一起,即,光导纤维11,12的相对位置被互相划分开,为防止错误地安装,装配部件13A,13B确定安装在设备30的数据发送/接收单元的装配孔32内。在以下对于连接器装置70的叙述中,和前一实施例中的连接器装置10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元件用同样的标号来表示,并为了简化省略相应的解释。
对于连接器装置70来说,装配部件13A,13B基本上设计成为一个被拉长的马蹄形,并且只有当弧形轮廓侧面18A和平侧面18B与设备30装配孔32的圆弧形的内侧面33A和内侧平面33B相匹配时,装配部件13A,13B才能与设备30连接。连接器装置70以这样的状态安装在设备30的数据发送/接收单元30A上,即,利用弧形轮廓侧面18A和平侧面18B以及主表面21A,21B的极性,装配部件13A,13B和磁性部件14A,14B已将第一光导纤维11和第二光导纤维12定位。
对于本连接器装置来说,由于长方形的磁性部件14A,14B沿装配部件13A周围的边缘凸起,所以在安装过程中不能检查装配部件的状态。如果在进行连接器装置的装配时,操作人员没有注意到非配合状态,则装配部件13A,13B,装配孔32或光导纤维11,12将会引起损坏。
为防止不正确地装配,连接器装置70在磁性部件14A,14B的至少一个侧边上,做有不同形状的识别部分71A,71B,它们和连接器装置70做成一个整体。对于连接器装置70来说,识别部分71A是做在磁性部件14A上的一个圆弧形的凹坑,而识别部分71B是做在相对的磁性部件14B侧面上的两个圆弧形凹坑。虽然识别部分71A不限于圆弧形凹坑,但它们最好能够从外观或在物理的连接上加以区分。
对于识别部分71A来说,它可以确定第一光导纤维11的末端19A是发送端,第二光导纤维12的末端20A是接收端,磁性部件14A的装配表面是N极。对于识别部分71B来说,它可以确定第一光导纤维11的末端19B是接收端,第二光导纤维12的末端20B是发送端,磁性部件14B的装配表面是S极。
在如图9所示的连接器装置80中,磁性部件14A,14B形成装配表面,在主表面21上做有指示磁极性的极性标识区81A,81B。极性标识区81A标识N极并在磁性部件14A的主表面21A上标有一单独的标记,极性标识区81B标识S极并在磁性部件14B的主表面21B上标有两个标记。
磁性部件14A的极性标识区81A说明第一光导纤维11的末端19A是发送端,第二光导纤维12的末端20A是接收端并且磁性部件14A的装配表面是N极。对于由81B所代表的极性来说,它可以确定第一光导纤维11的末端19B是接收端,第二光导纤维12的末端20B是发送端并且磁性部件14B的装配表面是S极。
尽管连接器装置的上述实施例的连接器装置提供有一对光导纤维11,12,但本发明并不限制光导纤维特定的数量。尽管有关的连接器装置将装配部件13A,13B设计成马蹄形,以及弧形轮廓侧面18A和平侧面18B,以便使其分别与设备30的装配孔32的圆弧形内侧面33A和内侧平面33B相配合,以使连接器装置安装到位,但本发明并不限制设备30的装配孔32和装配部件13A,13B的特定形状。例如,装配部件13A,13B和装配孔32可以作成在垂直或水平方向上非对称的形状。
尽管连接器装置的上述实施例的连接器装置由装有光导纤维11,12的两个末端的装配部件13A,13B和磁性部件14A,14B组成,但装配部件也可用由掺有磁粉的合成树脂所制成的装配部件和磁性部件组合整体构成。在这种情况下,可将外侧具有加固凸缘的单一装配部件的尺寸做得稍大于设备30的装配孔32的外侧尺寸。
尽管上述连接器装置用于主计算机和打印机之间一对一的关系,但应注意到,所述连接器装置也可安装在多个数据发/接收单元上,这些数据发/接收单元安装在主计算机上。这些连接器装置可以在多个外围设备之间传输基于IrDA标准的数据信号,如监视器2,键盘3或外部存储设备5。
应注意到,如果按照IrDA标准,连接一侧的装置和被连接一侧的装置安装有互相面对的数据发送/接收单元30A,则数据信号的传输可在连接和被连接装置之间进行,而不需使用上述的连接器装置。因此在上述计算机系统中不需要为了所述连接效率而在所有主计算机1和外部设备2到5提供数据发送/接收单元30A。设备30也可以是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任意一种便携式信息终端设备或电子笔记本。
本装置也可以是一台普通电话机,其中安装有与主计算机进行数据信号通信的数据通信功能,并且与上述的便携式设备连接,以使得数据通信能够进行。由于把用于一般电话机的数据发送/接收单元30A简单地做凹形外表,所以可避免人为的损坏。

Claims (7)

1.用来连接至少两个各自具有输入/输出单元的电子设备(30)的连接器装置(10),所述输入/输出单元含有在电子设备之间进行数据发送接收的发送部分和接收部分,该连接装置包括:
至少两条光导纤维(11,12);以及
一对位于所述光导纤维两端的装配部件(13A,13B),每一个装配部件装在用于吸引所述电子设备的磁性部分(14A,14B)上,其中一个装配部件从所述磁性部分凸出,其形状适合与电子设备的一个装配孔配合,用于连接设备时限制其转动位置;
其中,在所述光导纤维的末端通过装配部件连接到电子设备的情况下,该光导纤维的末端固定在正对输入/输出单元的位置上。
2.根据权利要求1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部件与所述磁性部分做成一体。
3.根据权利要求2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部件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做成弧形的和方形的。
4.根据权利要求1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装在所述光导纤维两端的装配部件上的磁性部分被磁化成彼此相反的极性。
5.根据权利要求1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装配部件都有作为输入端的第一光导纤维固定部分和作为输出端的第二光导纤维固定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5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光导纤维的固定部分与所述磁性部分做成一体。
7.根据权利要求1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磁性部分上形成识别部分,以便与连接到所述装配部件上的电子设备相配合。
CN97102314A 1996-01-19 1997-01-20 连接器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2696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07845/1996 1996-01-19
JP007845/96 1996-01-19
JP784596 1996-01-19
JP197547/96 1996-07-26
JP8197547A JPH09258072A (ja) 1996-01-19 1996-07-26 光学データ伝送用接続装置
JP197547/1996 1996-07-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413A CN1163413A (zh) 1997-10-29
CN1126967C true CN1126967C (zh) 2003-11-05

Family

ID=263422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710231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26967C (zh) 1996-01-19 1997-01-20 连接器装置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5784511A (zh)
EP (1) EP0790672A1 (zh)
JP (1) JPH09258072A (zh)
KR (1) KR980010692A (zh)
CN (1) CN1126967C (zh)
ID (1) ID16185A (zh)
MY (1) MY117358A (zh)
SG (1) SG5289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87971B2 (ja) 1997-09-26 2004-11-10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通信ユニット
EP1331593A1 (en) * 2002-01-25 2003-07-30 Hewlett-Packard Company, A Delaware Corporation Optical connection device for a computer
KR20040036478A (ko) * 2002-10-26 2004-04-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피씨와 주변기기 사이의 연결장치
US7359641B2 (en) * 2003-07-28 2008-04-15 Emcore Corporation Modular optical transceiver
GB0408549D0 (en) * 2004-04-16 2004-05-19 Brain Archibald Ian Jeremy Connector
US6981887B1 (en) 2004-08-26 2006-01-03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Universal fit USB connector
US7722358B2 (en) 2007-06-15 2010-05-25 Microsoft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ion between devices
WO2009082751A2 (en) * 2007-12-24 2009-07-02 Torrent, Inc. Magnetic and locking cable connectors
US8814443B2 (en) * 2009-06-02 2014-08-26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fastening structures for fastening two tongues thereof together
CN101988977A (zh) * 2009-07-31 2011-03-23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光纤耦合连接器
US9201450B2 (en) 2010-06-07 2015-12-0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Module and port
US20120177324A1 (en) * 2010-11-12 2012-07-12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Device with magnetically mating optical data connectors
US8596881B2 (en) 2010-12-09 2013-12-03 Microsoft Corporation Power and data connector
EP2469663B1 (en) 2010-12-24 2020-06-17 Phitek Systems Limited Magnetic connector apparatus
CN102645709B (zh) * 2011-02-18 2014-09-24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03842868B (zh) * 2011-06-16 2016-03-23 飞尔康有限公司 光纤连接器
EP2642611A1 (en) 2012-03-19 2013-09-25 Nigel Greig Connector apparatus
US9645336B2 (en) * 2012-09-10 2017-05-09 Corn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s LLC Optical connections having magnetic coupling
TWI676453B (zh) * 2013-03-21 2019-11-11 德商佛維爾克控股公司 用於將資料傳輸至電動廚房用具的資料記憶元件
WO2014168866A1 (en) * 2013-04-12 2014-10-16 Corn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s LLC Optical connections having integral alignment structure
JP6415552B2 (ja) * 2013-10-16 2018-10-31 エフ.ホフマン−ラ ロシュ アーゲーF. Hoffmann−La Roche Aktiengesellschaft 携帯医療機器のための通信インターフェースクリップ
US9991628B2 (en) 2014-07-21 2018-06-05 Daniel J Daoura Quick connect magnetic interface products and methods
US10073752B2 (en) 2016-01-13 2018-09-11 Bby Solutions, Inc. Universal smart connection pad
EP4324742A3 (en) * 2017-08-23 2024-04-17 Amphenol Phitek Limi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JP6497474B1 (ja) * 2018-07-17 2019-04-10 Smk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組立体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58408A (ja) * 1986-08-29 1988-03-1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光コネクタ接続装置
US4844582A (en) * 1987-12-09 1989-07-04 Giannini Gabriel M Hybrid electro-optical connectors
US5295212A (en) * 1992-10-29 1994-03-15 Eldec Corporation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signals between optical transceivers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503033A1 (de) * 1975-01-25 1976-07-29 Kabel Metallwerke Ghh Kupplung fuer elektrische leitungen
IT1107327B (it) * 1978-04-26 1985-11-25 Cselt Centro Studi Lab Telecom Onnettore magnetico per cavi ottici
FR2566195A1 (fr) * 1984-06-13 1985-12-20 Jonathan Jean Pierre Connecteur a attraction de contacts par force electromagnetique
JPS62102205A (ja) * 1985-10-30 1987-05-12 Canon Inc 接続状態検出装置
JPS62240912A (ja) * 1986-04-14 1987-10-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光フアイバコネクタ
US4903340A (en) * 1988-03-23 1990-02-20 Spacelabs, Inc. Optical data connector having magnetic interconnect sensor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58408A (ja) * 1986-08-29 1988-03-1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光コネクタ接続装置
US4844582A (en) * 1987-12-09 1989-07-04 Giannini Gabriel M Hybrid electro-optical connectors
US5295212A (en) * 1992-10-29 1994-03-15 Eldec Corporation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signals between optical transceiver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5784511A (en) 1998-07-21
JPH09258072A (ja) 1997-10-03
EP0790672A1 (en) 1997-08-20
ID16185A (id) 1997-09-11
KR980010692A (ko) 1998-04-30
SG52898A1 (en) 1998-09-28
MY117358A (en) 2004-06-30
CN1163413A (zh) 1997-10-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6967C (zh) 连接器装置
US6005700A (en) Computer peripheral device with detachable portion and light display
US5729644A (en) Receptacle for multi-fiber connector
US9335493B2 (en) Liquid displacing optical coupling assemblies
US20050220437A1 (en) Optical connection block, optical module, and optical axis alignment method using the same
CN1930806A (zh) 带有可视光收发机的便携式电话终端
RU2005108037A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мониторинга патч-полей в точках распределения в сетях передачи данных
EP1601996A2 (en) Connector assembly clip
CN104716549A (zh) 网络线缆跟踪系统
CN101027586A (zh) 光学收发器模块
US2006009328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connector keying and identification for unidirectional fiber cables
CN102509986A (zh) 主动型光纤缆线与电子装置
US6823105B2 (en) Infrared communications link with attachment configuration
CN201293853Y (zh) 一种可发射多路光信号的光模块
US9726825B2 (en) Optical coupling lens and optical fiber coupling connector
TW201447410A (zh) 光纖耦合連接器
US6771846B2 (en) Optical interconnect for mezzanine circuit boards
US6659657B2 (en) Easily assembled transceiver module with high yield rate
CN100483168C (zh) 可插拔的光收发模块
EP0485071A2 (en) Undersea communication system
CN207650449U (zh) 一种单光口多路并行光发射组件
US20210288724A1 (en) Compact optic-connecting device
CN2620886Y (zh) 具有充电功能可收藏式接收机的无线输入装置
US20060165415A1 (en) Communication cable
TWI842983B (zh) 小型化光連接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