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95141B - 一种钢铁冶炼热渣节能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钢铁冶炼热渣节能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695141B CN112695141B CN202011531339.6A CN202011531339A CN112695141B CN 112695141 B CN112695141 B CN 112695141B CN 202011531339 A CN202011531339 A CN 202011531339A CN 112695141 B CN112695141 B CN 11269514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rame
- rotating
- stirring
- water
- ho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B—MANUFACTURE OF IRON OR STEEL
- C21B3/00—Gener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pig-iron
- C21B3/04—Recovery of by-products, e.g. slag
- C21B3/06—Treatment of liquid slag
- C21B3/08—Cooling slag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B—MANUFACTURE OF IRON OR STEEL
- C21B2400/00—Treatment of slags originating from iron or steel processes
- C21B2400/02—Physical or chemical treatment of slags
- C21B2400/022—Methods of cooling or quenching molten slag
- C21B2400/024—Methods of cooling or quenching molten slag with the direct use of steam or liquid coolants, e.g. water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B—MANUFACTURE OF IRON OR STEEL
- C21B2400/00—Treatment of slags originating from iron or steel processes
- C21B2400/05—Apparatus features
- C21B2400/052—Apparatus features including rotating part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B—MANUFACTURE OF IRON OR STEEL
- C21B2400/00—Treatment of slags originating from iron or steel processes
- C21B2400/08—Treatment of slags originating from iron or steel processes with energy recovery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Furnace Details (AREA)
Abstract
一种钢铁冶炼热渣节能处理装置,包括壳体结构,所述壳体结构包括壳体,所述钢铁冶炼热渣节能处理装置还包括可旋转的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框体结构、设置于所述框体结构下端的堵塞结构、设置于所述框体结构上的升降板结构、设置于所述框体结构上端的驱动结构、设置于所述框体结构外部的搅拌结构。本发明通过推板的设置可以驱动所述框体结构旋转,所述框体结构的旋转带动搅拌结构周向的旋转,从而可以带动壳体内的水的流动,使得被水吸收的热量可以在水中均匀分布,进而可以提高水吸热的效率,节约时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铁热渣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钢铁冶炼热渣节能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钢铁的冶炼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渣,这些热渣如果直接排放不仅会污染周围的环境,而且危害周围人的安全,并且造成了热能的浪费,不符合国家提供的节能环保的需求,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回收处理。
热渣的回收方式主要是对其热量的回收,即通过水吸收其中的热量以实现热量的回收,现有的回收装置在水吸收热量后,热量无法在水中均匀分布,影响水对热量吸收的效率,热量回收效果不理想;并且无法快速的将热渣上的热量传递至水中,热传递的效率不理想;同时无法将处理后的热渣及时排出,操作繁琐,使用不便。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克服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钢铁冶炼热渣节能处理装置。
为达到本发明之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钢铁冶炼热渣节能处理装置,包括壳体结构,所述壳体结构包括壳体,所述钢铁冶炼热渣节能处理装置还包括可旋转的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框体结构、设置于所述框体结构下端的堵塞结构、设置于所述框体结构上的升降板结构、设置于所述框体结构上端的驱动结构、设置于所述框体结构外部的搅拌结构,所述框体结构包括第一框体、固定于所述第一框体下端的第二框体,所述第二框体的外圆周面上设有若干第三通孔,所述驱动结构包括气缸、设置于所述气缸下方的推动杆、设置于所述推动杆下端的推板、设置于所述推板下方的连接框、设置于所述连接框下方的活塞,所述推板收容于所述第一框体内且与其螺纹连接,所述活塞收容于所述第二框体内且与其内表面滑动接触,所述推板上设有第六通孔,所述活塞上设有第七通孔,所述连接框的上端对准所述第六通孔且与所述推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框的下端对准所述第七通孔且与所述活塞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搅拌结构包括定位框,所述定位框的一端对准所述第三通孔且与所述第二框体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以实现所述定位框与所述第二框体的内部相通。
优选地,所述框体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框体下方的集中框、设置于所述集中框下方的旋转框及设置于所述旋转框下方的支撑框,所述集中框呈空心的圆台状,所述集中框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框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集中框的下表面的直径小于其上表面的直径,所述旋转框的上表面与所述集中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框的上表面与所述旋转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框的下表面顶靠在所述壳体的内表面上且与其滑动接触。
优选地,所述壳体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密封框、设置于所述密封框内的第一轴承,所述壳体的下表面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处于所述支撑框的下方,所述密封框的下端对准所述第二通孔且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旋转框的下端收容于所述密封框内且与其内表面滑动接触,所述第一轴承的外圈与所述密封框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框穿过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圈且与其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堵塞结构包括堵塞块、设置于所述堵塞块上方的隔热板,所述堵塞块穿过所述第二通孔、支撑框及旋转框的内部且分别与其滑动接触,所述隔热板的下表面与所述堵塞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隔热板收容于所述旋转框内且与其内表面滑动接触。
优选地,所述升降板结构包括升降板、设置于所述升降板上的密封环,所述升降板收容于所述壳体内且与其内表面滑动接触,所述升降板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四通孔,所述密封环收容于所述第四通孔内且与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框体穿过所述密封环的内部且与其内表面滑动接触,所述升降板上设有第五通孔。
优选地,所述驱动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推板上方的进料框、设置于所述进料框上端的盖框,所述进料框的下端对准所述第六通孔且与所述推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进料框的上端收容于所述盖框内且与其螺纹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搅拌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定位框内的第三移动框、设置于所述第三移动框端部的第二弹簧、设置于所述第三移动框内的旋转块、设置于所述旋转块上的第三轴承,所述第三移动框一端收容于所述定位框内且与其内表面滑动接触,所述旋转块的一端的外圆周面上设有环形槽且收容于所述第三移动框内,所述旋转块与所述第三移动框的内表面滑动接触,所述第三轴承收容于所述环形槽内,所述第三轴承的外圈与所述第三移动框的内表面固定连接,且旋转块穿过所述第三轴承的内圈且与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三移动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框体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搅拌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旋转块靠近所述第二框体一端上的连接轴、设置于所述连接轴远离所述旋转块一端上的扇叶、设置于所述第二框体外部的集气框,所述连接轴的一端与所述旋转块的端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轴的另一端伸入到所述第三通孔内,所述扇叶固定于所述连接轴上且收容于所述第三通孔内,所述集气框的一端对准所述第三通孔且与所述第二框体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搅拌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旋转块远离所述第二框体一端上的旋转板及设置于所述旋转板上的若干搅拌块,所述旋转块的端面与所述旋转板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搅拌块的一端与所述旋转板背离所述旋转块的侧面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钢铁冶炼热渣节能处理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活塞下方的喷气结构,所述喷气结构包括固定于所述活塞下表面上的第一移动框、设置于所述第一移动框下端的第二移动框及固定于所述第二移动框下端的过滤框,所述第一移动框的下端收容于所述第二移动框内且与其滑动接触,所述过滤框呈圆台状,所述过滤框下表面的直径小于其上表面的直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钢铁冶炼热渣节能处理装置通过推板的设置可以驱动所述框体结构旋转,所述框体结构的旋转带动搅拌结构周向的旋转,从而可以带动壳体内的水的流动,使得被水吸收的热量可以在水中均匀分布,进而可以提高水吸热的效率,节约时间;并且活塞的上下移动一方面可以使得第二框体及定位框内的气体相互流动,以便带动第三移动框、旋转块在定位框内来回移动,进而通过旋转板及搅拌块的径向上的来回移动实现对水径向上的搅拌,并且第二框体及集中框内的热空气进入到定位框内后,使得热量快速的传递至搅拌结构内,以便通过旋转的搅拌结构可以快速的传递至水中,同时旋转块、旋转板、搅拌块沿径向向外移动时可以扩大搅拌结构上导热部件比如定位框、旋转块等于水接触的面积,进而扩大热传导的面积,进一步增强热传递的效率,另一方面空气在定位框及第二框体内来回流动时,可以带动扇叶及连接轴旋转,进而使得旋转块、旋转板及搅拌块随之旋转,不仅可以增大热传导的效率,还可以带动周围水的充分流动,以便将水吸收的热量及时的散发出远离所述搅拌结构的水中,防止与搅拌结构接触的水的温度过高影响其吸热的效率;同时活塞的上下移动可以使得第一移动框相对第二移动框上下移动,以便在第一移动框向下移动时可以使其内部的空气经过过滤框的滤孔向四周散发出去,进而可以使得过滤框周围的热渣上的热量散发出去且快速的进入到搅拌结构内,提高热渣上的热量散发出去的效率,并且过滤框圆台状的设计使其侧面呈倾斜状,从而可以扩大过滤框与热渣接触的面积,以便使得尽可能多的热渣上的热量散发出去;同时隔热板的设置可以起到隔热作用,防止热量对堵塞块造成损坏,并且集中框的导热设计可以使得集中框周围的水吸收热渣上的热量;并且升降板的设计可以在壳体内水满时自动停止进水,以防止水溢出,安全性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钢铁冶炼热渣节能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本发明钢铁冶炼热渣节能处理装置的沿A-A’方向的剖面图;
图3为图2所示本发明钢铁冶炼热渣节能处理装置的沿B-B’方向的剖面图;
图4为图2所示本发明钢铁冶炼热渣节能处理装置的沿C-C’方向的剖面图;
图5为图2所示本发明钢铁冶炼热渣节能处理装置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2所示本发明钢铁冶炼热渣节能处理装置另一局部放大图;
图7为图6所示的沿D-D’方向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钢铁冶炼热渣节能处理装置做出清楚完整的说明。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发明钢铁冶炼热渣节能处理装置包括壳体结构1、设置于壳体结构1内的框体结构2、设置于框体结构2下方的堵塞结构3、设置于框体结构2上的升降板结构4、设置于框体结构2内的驱动结构5、设置于驱动结构5下方的喷气结构6、设置于框体结构2外部的若干搅拌结构7。
如图1至图4、图6及图7所示,壳体结构1包括壳体11、设置于壳体11外部的排水管12、设置于排水管12上的阀门13、设置于壳体11内的密封框14、设置于密封框14内的第一轴承15。壳体11的上端设有开口,壳体11优选为长方体,壳体11上设有位于侧面的第一通孔111及位于其下表面的第二通孔112,第一通孔111及第二通孔112贯穿壳体11的内外表面。排水管12的一端对准第一通孔111且与壳体11的侧面固定连接。阀门13设置于排水管12上,用于控制排水管12内水的流量及开关。密封框14优选为空心的圆柱体且上下表面相通,密封框14的下端对准第二通孔112且与壳体1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第二通孔112与密封框14的内部相通。第一轴承15设置于密封框14内,第一轴承15的外圈与密封框14的内圆周面固定连接,以便将第一轴承15固定在密封框14内。
壳体结构1的设置可以将用于吸收热渣热量的水集中在壳体11内,并且可以方便的从排水管12排出,操作简单,使用便利;并且密封框14及第一轴承15的设置可以与框体结构2之间起到密封作用,亦可以对框体结构2的下端起到固定作用,使得框体结构2可以在壳体结构1内稳定的旋转。
如图1至图4、图6及图7所示,框体结构2包括第一框体21、设置于第一框体21下方的第二框体22、设置于第二框体22下方的集中框23、设置于集中框23下方的旋转框24、设置于旋转框24下方的支撑框25、设置于第一框体21内圆周面上的若干第一限定块27、设置于第二框体22内圆周面上端的若干第二限定块28、设置于第一框体21外部的第二轴承29、设置于第二轴承29上的若干固定杆20。第一框体21优选为空心的圆柱体且上下表面相通,第一框体21收容于壳体11内,优选的,第一框体21的中心轴线与壳体11的中心轴线共线,第一框体21的内圆周面上设有内螺纹。第二框体22优选为空心的圆柱体且上下表面相通,第二框体22的上表面与第一框体2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第一框体21与第二框体22的内部相通,进一步的,第二框体22的外圆周面上设有若干第三通孔221,第三通孔221贯穿第二框体22的内外表面,优选的,第三通孔221沿周向等距排列。集中框23优选为空心的圆台状且上下表面相通,集中框23的上表面与第二框体2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使得集中框23的内部与第二框体22的内部相通,集中框23的下表面的直径小于其上表面的直径。旋转框24优选为空心的圆柱体,旋转框24的上表面与集中框2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旋转框24的下端收容于密封框14内且与其内表面滑动接触,密封框14可以实现其与旋转框24之间的密封作用。支撑框25优选为空心的圆柱体且上下表面相通,支撑框25的上表面与旋转框2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支撑框25的下端对准第二通孔112且顶靠在壳体11的内表面上且与其滑动接触,支撑框25的内部与第二通孔112的内部相通,支撑框25穿过第一轴承15的内圈且与其固定连接,使得支撑框25、旋转框24及集中框23可以稳定的旋转,优选的,旋转框24、支撑框25与第二通孔112的内圆周面的直径相同。第一限定块27设有若干个且沿周向等距分布在第一框体21内圆周面上,优选的,第一限定块27的上表面与第一框体21的上表面共面,第一限定块27的一端与第一框体2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第二限定块28设有若干个且沿周向等距分布在第二框体22的内圆周面上,优选的,第二限定块28的上表面与第二框体22的上表面共面,第二限定块28的一端与第二框体22的内表面固定连接。第一框体21穿过第二轴承29的内圈且与其固定连接,优选的,第二框体21的上表面与第二轴承29的上表面共面,第二轴承29可以将第一框体21的上端固定住,且与第一轴承15的配合,可以对框体结构2的上下端固定住,使其稳定的旋转。固定杆20设有若干个,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杆20设有两个,固定杆20的一端与壳体1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固定杆20的另一端与第二轴承29的外圈固定连接,从而对第二轴承29起到固定作用。
框体结构2的设置可以通过第一框体21内圆周面上的内螺纹实现其自转;并且第二框体22的设置可以实现其内部活塞55的上下移动,且保持活塞55与第二框体22之间的密封;同时第三通孔221的设置可以实现搅拌结构7与第二框体22之间气体的流动,气体的流动可以加快热量的传递,提高热交换的效率;集中框23的设置可以将热渣集中在其内部,并且集中框23优选采用导热的材料制成,使得热渣的热量可以快速的经过集中框23传递至集中框23外部的水中;支撑框25的设置可以对旋转框24及集中框23等起到支撑作用。
如图2及图6所示,堵塞结构3包括外板31、设置于外板31上方的堵塞块32、设置于堵塞块32上方的隔热板33。外板31的上表面顶靠在壳体11的下表面上,且挡住第二通孔112。堵塞块32优选为圆柱体,堵塞块32的下表面与外板3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堵塞块32穿过第二通孔112且与第二通孔112的内侧面滑动接触,堵塞块32亦穿过支撑框25的内部且与其内表面滑动接触,堵塞块32的上端收容于旋转框24内且与其内表面滑动接触。隔热板33的下表面与堵塞块3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隔热板33的侧面顶靠在旋转框24的内表面且与其滑动接触,优选的,隔热板33的上表面与旋转框24的上表面共面,隔热板33采用隔热材料制成,防止隔热板33上的热渣的热量传递至堵塞块32上对其造成损坏,并且可以使得热渣的热量集中在隔热板33的上方。
堵塞结构3的设置可以及框体结构2的下端堵住,防止热渣的热量在没有被全面吸收后排出,实现对热渣的热量进行全面的回收;并且隔热板33的设置可以将热量集中在其上方,并且堵塞块32的设置可以将旋转框24堵塞住;外板31的设置不仅可以防止堵塞块32及隔热板33过度向上移动,同时可以方便使用握住将堵塞结构3拔出。
如图1及图2所示,升降板结构4包括升降板41、设置于升降板41上的密封环42、设置于升降板41上方的进水管43。升降板41收容于壳体11内且与其内表面滑动接触,使得升降板41可以在壳体11内上下移动,升降板41上设有位于其中心区域的第四通孔411,第四通孔411可以为圆形,亦可以为方形,第四通孔411贯穿升降板41的上下表面。密封环42收容于第四通孔411内且与第四通孔411的内侧面固定连接,密封环42采用密封材料制成,第一框体21穿过密封环42的内部且与其内表面滑动接触,使得密封环42可以在第一框体21上移动,且可以起到有效的密封作用。升降板41上还设有位于第四通孔411一侧的第五通孔412,第五通孔412贯穿升降板41的上下表面。进水管43的下端对准第五通孔412且与升降板4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师爹进水管43的内部与第五通孔412的内部相通。升降板41优选采用密度小于水的材料制成,使得升降板41可以在水面上漂浮,升降板41处于第二轴承29的下方,第二轴承29可以对升降板41向上移动起到限定作用,防止升降板41过度向上移动。
升降板41的设置可以使其在水面上漂浮,并且第二轴承29的设置可以对升降板41向上移动起到限定作用,防止其过度向上移动,且升降板41顶靠在第二轴承29上时,由于升降板41不再向上移动,从而使得进水管43内的水不再进入到壳体11内,且可以防止水溢出;并且进水管43的上端可以放置在水池内,方便将水抽入到壳体11内;密封环42的设置可以起到与第一框体21之间的密封作用。
如图1至图3所示,驱动结构5包括气缸51、设置于气缸51下方的推动杆52、设置于推动杆52下方的推板53、设置于推板53下方的连接框54、设置于连接框54下方的活塞55、设置于推板53上方的进料框56、设置于进料框56上方的盖框57。气缸51上设有开关(未图示),方便控制其打开或者关闭。推动杆52的上端与气缸51连接,气缸51可以驱动推动杆52上下移动,推动杆52的下端伸入到第一框体21内。推板53收容于第一框体21内且与其螺纹连接,使得推板53上下移动时,第一框体21与第二框体22可以一同旋转,推动杆52的下端与推板53固定连接,推动杆52可以驱动推板53上下移动,推板53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六通孔531,第六通孔531优选为圆形,亦可以为其他几何形状。连接框54优选为空心的圆柱体且上下表面相通,连接框54的上端对准第六通孔531且与推板5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活塞55收容于第二框体22内且与其内表面滑动接触,使得活塞55可以在第二框体22内上下移动,活塞55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七通孔551,第七通孔551优选为圆形,连接框54的下端对准第七通孔551且与活塞5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使得连接框54的内部与第七通孔551的内部相通。进料框56的上下表面相通,进料框56的下端对准第六通孔531且与推板5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盖框57的下端设有开口,进料框56的上端收容于盖框57内且与其螺纹连接,从而可以将盖框57固定在进料框56的上端开口,且堵住进料框56的上端开口。
驱动结构5的设置一方面通过气缸51驱动推板53上下移动,使得推板53驱动第一框体21及第二框体22自转,进而使得集中框23及旋转框24自转,以实现框体结构2旋转的目的;另一方面可以使得活塞55在第二框体22内上下移动,以便带动第二框体22内且处于活塞55下方的气体流动,进而驱动热渣上的热量散发出去以与水充分的接触,有利于水对热量的吸收且提高吸收的效率;并且连接框54、进料框56的设置可以方便的进料,并且盖框57可以将进料框56的上端盖住。
如图2及图4所示,喷气结构6包括第一移动框61、设置于第一移动框61下端上的第二移动框62、设置于第二移动框62下端上的过滤框63、设置于第二移动框62内的固定块64、设置于固定块64上的第一弹簧65。第一移动框61的上表面与活塞5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优选的,第一移动框61的下端设有开口。第二移动框62的上下表面相通,第一移动框61的下端收容于第二移动框62内且与其内表面滑动接触。过滤框63优选为空心的圆台状,过滤框63的上表面与第二移动框6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过滤框63的侧壁上设有滤孔,以便供空气穿过,过滤框63下表面的直径小于其上表面的直径,过滤框63侧面倾斜的设置可供较多的热渣集中在其周围,以便增大过滤框63的侧面与热渣接触的面积,有利于将更多的热渣上的热量吹出去。固定块64的一端与第二移动框62的内表面固定连接。第一弹簧65设有若干个,第一弹簧65的下端与固定块64固定连接,第一弹簧65的上端与第一移动框61的下端固定连接,从而实现第一移动框61与第二移动框62之间的相互连接。
喷气结构6的设置可以通过活塞55周期性的上下移动,使得第一移动框61相对第二移动框62向下移动,从而可以将其内部的气体从过滤框63侧壁上的滤孔排出,以便带动过滤框63周围的热渣上的热量散发出去,以带动周围热空气的流动,有利于水对其充分的吸收;并且第一弹簧65的设置可以在活塞55向上移动时使得第一移动框61复位;并且过滤框63的下表面顶靠在隔板33的上表面上且与其滑动接触,从而可以阻止过滤框63及第二移动框62过度向下移动。
如图2、图4及图5所示,搅拌结构7设有若干个,搅拌结构7的数量与第三通孔221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搅拌结构7包括定位框71、设置于定位框71内的第三移动框72、设置于第三移动框72内的旋转块73、设置于旋转块73处于第三移动框72外部一端上的旋转板74、设置于旋转板74背离旋转块73一面上的搅拌块75、设置于旋转块73与第三移动框72之间的第三轴承76、设置于第三移动框72与第二框体22之间的第二弹簧77、设置于旋转块73背离旋转板74端面上的连接轴78、设置于连接轴78远离旋转块73端部上的若干扇叶79、设置于第二框体22外表面上的集气框70。定位框71优选为空心的长方体,定位框71的左右表面相通,定位框71的一端对准第三通孔221且与第二框体2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使得定位框71的内部与第三通孔221的内部相通。第三移动框72的一端收容于定位框71内且与其内表面滑动接触,第三移动框72优选为长方体,从而可以防止在定位框71内旋转,第三移动框72内设有圆柱体状的空腔且贯穿其左右表面。旋转块73呈圆柱体,旋转块73收容于第三移动框72内且与其内表面滑动接触,使得旋转块73可以在第三定位框72内旋转,旋转块73靠近第二框体22一端的外圆周面上设有环形槽731,环形槽731自旋转块73的外圆周面沿径向向内凹陷形成。旋转板74呈长方体,旋转板74处于第三移动框72的外部,旋转块73远离第二框体22的端面与旋转板74的侧面固定连接,旋转块73时可以驱动旋转板74旋转。搅拌块75设有若干个,搅拌块75优选为水平放置,搅拌块75的一端与旋转板74的侧面固定连接。第三轴承76收容于环形槽731内,旋转块73靠近第二框体22的一端穿过第三轴承76的内圈且与其固定连接,第三轴承76的外圈的外圆周面与第三移动框72的内圆周面固定连接,从而使得旋转块73在第三移动框72内旋转。第二弹簧77设有若干个,第二弹簧77的一端与第二框体2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第二弹簧77的另一端与第三移动框72固定连接,从而对第三移动框72骐达支撑作用。集气框70的左右表面相通,集气框70的一端对准第三通孔221且与第二框体2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连接轴78的一端与旋转块73靠近第二框体22的侧面固定连接,连接轴78的另一端穿过集气框70且伸入到第三通孔221内。扇叶79设有若干个且沿周向均匀分布在连接轴78上,扇叶79的另一端顶靠在第三通孔221的侧面上且与其滑动接触。优选的,第三移动框72采用密封材料制成,定位框71、旋转块73、旋转板74及搅拌块75采用导热的金属材料制成,有利于进入到搅拌结构7内的热量尽快的散发出去。
搅拌结构7的设置一方面在活塞55向下移动时,向下按压其下方的气体,使得气体经过第三通孔221进入到集气框70及定位框71的内部,使得第三移动框72向远离第二框体221的方向移动,第二弹簧77被拉伸,旋转块73、旋转板74及搅拌块75随之向远离第二框体22的方向移动,另一方面空气在第三通孔221及集气框70内流动时可以驱动扇叶79旋转,进而驱动连接轴78及旋转块73旋转,进而使得旋转板74及搅拌块75旋转,从而可以对第二框体22外部的水起到搅拌混合的作用,促进热量在水中分布的均匀,有利于提高水的吸热效率,节约时间;第二弹簧77的设置可以拉动第三移动框72,使其复位。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发明钢铁冶炼热渣节能处理装置使用时,首先旋转盖框57,将其从进料框56上取下,然后将热渣从进料框56倒入,且穿过连接框54后进入到第二框体22内,且处于第二移动框62及过滤框63的周围,过滤框63侧面倾斜的设计可以使得更多的热渣分布在其周围,有利于经过过滤框63滤孔的空气吹到更多的热渣上,以便带动热渣上的热量进入到搅拌结构7内。然后将盖框57盖在进料框56的上端,以便将进料框56的上端封盖住。然后将进水管43的上端放置在水池内且连接水泵,然后水被抽入到进水管43内,然后进入到升降板41的下方,且处于第二框体22与壳体11之间,且随着液面的升高,升降板41随之上升,直至升降板41顶靠在第二轴承29上,此时升降板41不再继续向上移动,且水停止进入到壳体11内,同时可以防止水溢出,起到自动控制进水量的目的,操作简单,使用便利。然后气缸51驱动推动杆52上下移动,进而使得推板53、连接框54及活塞55周期性的上下移动,一方面,推板53的上下移动时,通过其与第一框体21之间的螺纹连接,使得第一框体21、第二框体22周期性的正反转,第二框体22带动搅拌结构7随之旋转,从而可以对第二框体22周围的水起到搅拌混合的作用,有利于水中的热量均匀分布,并且第二轴承29及第一轴承15的设置使其可以稳定的旋转,并且密封框14的设置可以使其与旋转框24之间起到有效的密封作用,防止水进入到第二框体22内,且第二框体22周期性的正反转,使其转速不断的改变,进而使得搅拌结构7内的第三移动框72、旋转块73、旋转板74及搅拌块75在定位框71内来回移动,从而可以扩大其径向的移动范围,以便在径向上对第二框体71外部的水起到搅拌的作用,并且扩大搅拌的范围,以对水进行全面的搅拌,有利于促进热量在水中均匀分布,另一方面,活塞55在第二框体22内的上下移动,即活塞55向下移动时,其向下按压下方的气体,不仅可以使得其下方的气体直接经过第三通孔221进入到集气框70内,而且通过带动第一移动框61向下移动,使其相对第二移动框62向下移动,进而使得第一移动框61与第二移动框62之间的气体进入到过滤框63内,然后经过过滤框63的滤孔向外喷出,由于过滤框63的侧面倾斜,使其与更多的热渣接触,进而可以带动更多热渣上的热量被带有,且进入到搅拌结构7内,进入到搅拌结构7内的空气不仅可以驱动扇叶79带动连接轴78、旋转块73、旋转板74及搅拌块75旋转,而且热量可以集中进入到搅拌结构7内,然后通过定位框71、旋转块73、旋转板74、搅拌块75散发到周围水中,且由于第三移动框72沿径向向外移动,进而进入到搅拌结构7内的热量与更大面积的定位框71接触,且旋转板74与搅拌块75可以与径向外部水温较低的水接触,进而可以综合提高热传递的效率,以将热量尽快的传递至水中,提高整体的热传递效率,并且集气框70的设置可以控制气体的流动,以便使得移动到集气框70内的扇叶79依然可以在气体的流动下驱动其稳定的旋转,而活塞55向上移动时,搅拌结构7内的气体进入到第二框体22内,然后搅拌块75、旋转板74、旋转块73、连接轴78及扇叶79沿径向向内移动,由于活塞55周期性的上下移动,使得旋转板74及旋转块73不仅在周向上周期性的来回移动,还可以在径向上周期性的来回移动,进而不仅可以实现对水充分的搅拌,使得热量在水中分布均匀,而且其移动的过程可以将传递至旋转板74及搅拌块75上的热量及时且快读的传递至水中,加快热传递的效率。在热渣上的热量回收完毕后,通过外板31将堵塞块32及隔板33从壳体11的下方取下,然后第二框体22及集中框23内的热渣经过旋转框24、支撑框25及第二通孔112从下方排出,方便将其清理干净。然后壳体11内吸收热量后的水可以从排水管12排出。至此,本发明钢铁冶炼热渣节能处理装置使用过程描述完毕。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钢铁冶炼热渣节能处理装置,该处理装置在使用时,首先旋转盖框从进料框上取下,将热渣从进料框倒入,穿过连接框后进入到第二框体内处于第二移动框及过滤框的周围,将盖框盖在进料框( 56) 的上端,以将进料框的上端封盖住,将进水管的上端放置在水池内且连接水泵,水被抽入到进水管内,进入到升降板的下方,且处于第二框体与壳体之间,随着液面的升高,升降板随之上升,直至升降板顶靠在第二轴承上,此时升降板不再继续向上移动,水停止进入到壳体内,同时能够防止水溢出并自动控制进水量,气缸驱动推动杆上下移动,进而使得推板、连接框及活塞周期性的上下移动,一方面,推板的上下移动时,通过与第一框体之间的螺纹连接,使得第一框体、第二框体周期性的正反转,第二框体带动搅拌结构随之旋转,从而能够对第二框体周围的水起到搅拌混合的作用,第二框体周期性的正反转,使其转速不断的改变,进而使得搅拌结构内的第三移动框、旋转块、旋转板及搅拌块在定位框内来回移动,扩大其径向的移动范围,以在径向上对第二框体外部的水起到搅拌的作用,扩大搅拌的范围,促进热量在水中均匀分布;另一方面,活塞在第二框体内的上下移动,即活塞向下移动时,其向下按压下方的气体,能够使得其下方的气体直接经过第三通孔进入到集气框内,并通过带动第一移动框向下移动,使其相对第二移动框向下移动,进而使得第一移动框与第二移动框之间的气体进入到过滤框内,然后经过过滤框的滤孔向外喷出,且进入到搅拌结构内的空气不仅能够驱动扇叶带动连接轴、旋转块、旋转板及搅拌块旋转,而且热量能够集中进入到搅拌结构内,然后通过定位框、旋转块、旋转板、搅拌块散发到周围水中,由于第三移动框沿径向向外移动,进而进入到搅拌结构内的热量与更大面积的定位框接触,且旋转板与搅拌块能够与径向外部水温较低的水接触,进而能够综合提高热传递的效率,并且集气框的设置能够控制气体的流动,以便使得移动到集气框内的扇叶依然能够在气体的流动下驱动其稳定的旋转,而活塞向上移动时,搅拌结构内的气体进入到第二框体内,然后搅拌块、旋转板、旋转块、连接轴及扇叶沿径向向内移动,由于活塞周期性的上下移动,使得旋转板及旋转块不仅在周向上周期性的来回移动,还能够在径向上周期性的来回移动,进而不仅能够实现对水充分的搅拌,使得热量在水中分布均匀,而且其移动的过程能够将传递至旋转板及搅拌块上的热量及时且快速 的传递至水中,加快热传递的效率;在热渣上的热量回收完毕后,通过外板将堵塞块及隔板从壳体的下方取下,然后第二框体及集中框内的热渣经过旋转框、支撑框及第二通孔从下方排出,最终壳体内吸收热量后的水能够从排水管排出;其中,可旋转的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框体结构、设置于所述框体结构下端的堵塞结构、设置于所述框体结构上的升降板结构、设置于所述框体结构上端的驱动结构、设置于所述框体结构外部的搅拌结构,所述框体结构包括第一框体、固定于所述第一框体下端的第二框体,所述第二框体的外圆周面上设有若干第三通孔,所述驱动结构包括气缸、设置于所述气缸下方的推动杆、设置于所述推动杆下端的推板、设置于所述推板下方的连接框、设置于所述连接框下方的活塞,所述推板收容于所述第一框体内且与其螺纹连接,所述活塞收容于所述第二框体内且与其内表面滑动接触,所述推板上设有第六通孔,所述活塞上设有第七通孔,所述连接框的上端对准所述第六通孔且与所述推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框的下端对准所述第七通孔且与所述活塞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搅拌结构包括定位框,所述定位框的一端对准所述第三通孔且与所述第二框体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以实现所述定位框与所述第二框体的内部相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铁冶炼热渣节能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框体下方的集中框、设置于所述集中框下方的旋转框及设置于所述旋转框下方的支撑框,所述集中框呈空心的圆台状,所述集中框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框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集中框的下表面的直径小于其上表面的直径,所述旋转框的上表面与所述集中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框的上表面与所述旋转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框的下表面顶靠在所述壳体的内表面上且与其滑动接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铁冶炼热渣节能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密封框、设置于所述密封框内的第一轴承,所述壳体的下表面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处于所述支撑框的下方,所述密封框的下端对准所述第二通孔且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旋转框的下端收容于所述密封框内且与其内表面滑动接触,所述第一轴承的外圈与所述密封框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框穿过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圈且与其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铁冶炼热渣节能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塞结构包括堵塞块、设置于所述堵塞块上方的隔热板,所述堵塞块穿过所述第二通孔、支撑框及旋转框的内部且分别与其滑动接触,所述隔热板的下表面与所述堵塞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隔热板收容于所述旋转框内且与其内表面滑动接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铁冶炼热渣节能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板结构包括升降板、设置于所述升降板上的密封环,所述升降板收容于所述壳体内且与其内表面滑动接触,所述升降板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四通孔,所述密封环收容于所述第四通孔内且与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框体穿过所述密封环的内部且与其内表面滑动接触,所述升降板上设有第五通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钢铁冶炼热渣节能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推板上方的进料框、设置于所述进料框上端的盖框,所述进料框的下端对准所述第六通孔且与所述推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进料框的上端收容于所述盖框内且与其螺纹固定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钢铁冶炼热渣节能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定位框内的第三移动框、设置于所述第三移动框端部的第二弹簧、设置于所述第三移动框内的旋转块、设置于所述旋转块上的第三轴承,所述第三移动框一端收容于所述定位框内且与其内表面滑动接触,所述旋转块的一端的外圆周面上设有环形槽且收容于所述第三移动框内,所述旋转块与所述第三移动框的内表面滑动接触,所述第三轴承收容于所述环形槽内,所述第三轴承的外圈与所述第三移动框的内表面固定连接,且旋转块穿过所述第三轴承的内圈且与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三移动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框体固定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钢铁冶炼热渣节能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旋转块靠近所述第二框体一端上的连接轴、设置于所述连接轴远离所述旋转块一端上的扇叶、设置于所述第二框体外部的集气框,所述连接轴的一端与所述旋转块的端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轴的另一端伸入到所述第三通孔内,所述扇叶固定于所述连接轴上且收容于所述第三通孔内,所述集气框的一端对准所述第三通孔且与所述第二框体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钢铁冶炼热渣节能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旋转块远离所述第二框体一端上的旋转板及设置于所述旋转板上的若干搅拌块,所述旋转块的端面与所述旋转板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搅拌块的一端与所述旋转板背离所述旋转块的侧面固定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钢铁冶炼热渣节能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铁冶炼热渣节能处理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活塞下方的喷气结构,所述喷气结构包括固定于所述活塞下表面上的第一移动框、设置于所述第一移动框下端的第二移动框及固定于所述第二移动框下端的过滤框,所述第一移动框的下端收容于所述第二移动框内且与其滑动接触,所述过滤框呈圆台状,所述过滤框下表面的直径小于其上表面的直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531339.6A CN112695141B (zh) | 2020-12-22 | 2020-12-22 | 一种钢铁冶炼热渣节能处理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531339.6A CN112695141B (zh) | 2020-12-22 | 2020-12-22 | 一种钢铁冶炼热渣节能处理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695141A CN112695141A (zh) | 2021-04-23 |
CN112695141B true CN112695141B (zh) | 2022-06-07 |
Family
ID=755105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531339.6A Active CN112695141B (zh) | 2020-12-22 | 2020-12-22 | 一种钢铁冶炼热渣节能处理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695141B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A1145546A (en) * | 1981-01-20 | 1983-05-03 | Masashi Nakamura | Apparatus for heat recovery from molten slag |
CN209178412U (zh) * | 2018-09-22 | 2019-07-30 | 敬业钢铁有限公司 | 一种高炉余热回收装置 |
CN210945653U (zh) * | 2019-04-10 | 2020-07-07 | 天津华能北方热力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便于余热利用的钢渣废料冷却回收设备 |
CN110938720B (zh) * | 2019-11-29 | 2021-10-22 | 山东钢铁集团永锋临港有限公司 | 一种钢铁冶炼热渣节能处理装置 |
CN111020079A (zh) * | 2019-12-09 | 2020-04-17 | 株洲天桥舜臣选煤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冶金渣的余热回收装置 |
CN111534655A (zh) * | 2020-05-20 | 2020-08-14 | 练素霞 | 一种节能环保的钢渣罐 |
CN111811293B (zh) * | 2020-07-14 | 2022-08-16 | 安徽广德南方水泥有限公司 | 一种建筑领域水泥生产用余热回收设备 |
CN111854500B (zh) * | 2020-07-20 | 2021-12-14 | 中林国际建设有限公司 | 一种建筑领域水泥生产用余热回收装置 |
-
2020
- 2020-12-22 CN CN202011531339.6A patent/CN112695141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695141A (zh) | 2021-04-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453083A (zh) | 一种用于医学的中药循环水洗药装置 | |
WO2024087360A1 (zh) | 一种剥离液回收处理脱水装置 | |
CN112695141B (zh) | 一种钢铁冶炼热渣节能处理装置 | |
CN111854500B (zh) | 一种建筑领域水泥生产用余热回收装置 | |
CN205352123U (zh) | 节能型冷却塔 | |
CN109652610B (zh) | 一种废气高效处理炼钢炉 | |
CN108619842B (zh) | 高温废气除尘方法 | |
CN216639255U (zh) | 一种污泥刮刀加热干化系统 | |
CN215427342U (zh) | 一种中药制粒用药液浓缩设备 | |
CN215209567U (zh) | 轴承套圈加工用冷却池 | |
CN213865799U (zh) | 一种具有检测功能的废水处理装置 | |
CN211189485U (zh) | 一种废气处理用过滤风箱 | |
CN211147369U (zh) | 一种玻璃钢逆流式冷却塔 | |
CN109595949B (zh) | 一种烟气冷却塔 | |
CN209848424U (zh) | 冶金炉冷却水收集循环再利用装置 | |
CN113086952A (zh) | 一种气液分离式化学材料生产用硫酸蒸馏装置 | |
CN214270261U (zh) | 利用锅炉烟气余热处理工业污水的设备 | |
CN112815742B (zh) | 制氧站循环水冷却塔补水与收水装置 | |
CN111687197B (zh) | 一种低温汽蒸式重金属土壤修复系统 | |
CN216132304U (zh) | 一种用于锅炉使用的安全节能型气罐 | |
CN216049023U (zh) | 一种具有防镜头雨水干燥结构的户外监控设备 | |
CN221376401U (zh) | 一种污水处理中的能源回收装置 | |
CN216347915U (zh) | 一种污水处理用具有自动清理结构的冷凝吸收塔 | |
CN221706237U (zh) | 一种圆型立式冷却塔设备 | |
CN220997814U (zh) | 一种固液分类垃圾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519 Address after: 061110 Industrial Zone, Huanghua Port Development Zone, Cangzhou City, Hebei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CANGZHOU ZHONGTI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MATERIAL Co.,Ltd. Address before: 541000 gangj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Jingjiang Avenue, Heng County, Nanning City,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Applicant before: Yang Shuyuan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