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54500B - 一种建筑领域水泥生产用余热回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领域水泥生产用余热回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54500B
CN111854500B CN202010701674.XA CN202010701674A CN111854500B CN 111854500 B CN111854500 B CN 111854500B CN 202010701674 A CN202010701674 A CN 202010701674A CN 111854500 B CN111854500 B CN 11185450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hole
epitheca
water
rotating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0167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54500A (zh
Inventor
廖晓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lin International Construction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lin International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lin International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lin International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70167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54500B/zh
Publication of CN1118545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545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545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545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2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any of the groups F28D1/00 - F28D20/00
    • F28D21/0001Recuperative heat exchangers
    • F28D21/0003Recuperative heat exchangers the heat being recuperated from exhaust gases
    • F28D21/001Recuperative heat exchangers the heat being recuperated from exhaust gases for thermal power plants or industrial proces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33/00Filters with filtering elements which move during the filtering operation
    • B01D33/15Filters with filtering elements which move during the filtering operation with rotary plane filtering surfa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33/00Filters with filtering elements which move during the filtering operation
    • B01D33/35Filters with filtering elements which move during the filtering operation with multiple filtering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utual disposition
    • B01D33/41Filters with filtering elements which move during the filtering operation with multiple filtering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utual disposition in series connection
    • B01D33/42Filters with filtering elements which move during the filtering operation with multiple filtering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utual disposition in series connection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27/00Mixers with rotary stirring devices in fixed receptacles; Kneaders
    • B01F27/80Mixers with rotary stirring devices in fixed receptacles; Kneaders with stirrers rotating about a substantially vertical axis
    • B01F27/90Mixers with rotary stirring devices in fixed receptacles; Kneaders with stirrers rotating about a substantially vertical axis with paddles or ar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Abstract

一种建筑领域水泥生产用余热回收装置,包括上壳结构、设置于上壳结构下方的下壳结构、设置于上壳结构内的旋转结构、设置于旋转结构下方的热交换结构,上壳结构包括上壳、设置于上壳上的连接管、设置于连接管上的水泵,上壳的侧面上设有第一通孔,连接管的上端对准第一通孔且与上壳的侧面固定连接,下壳结构包括下壳,下壳的上端贯穿上壳的内外表面且与其固定连接,下壳的侧面设有第二通孔,连接管的下端对准第二通孔且与下壳的侧面固定连接。本发明通过设置漂浮框及旋转框,使得漂浮框可以漂浮在水面上,且旋转框浸没在水中,有利于上壳内的水可以经过旋转框上的第六通孔不断的进入到旋转框内,以便使得水可以对热空气充分的接触吸收。

Description

一种建筑领域水泥生产用余热回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领域水泥生产用余热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水泥作为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水泥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余热,这些余热如果不进行回收,则会造成能源的浪费,导致能源利用率低,不满足日前绿色经济的需求。现有的余热回收装置主要通过水吸热的方式将热量吸收到水中进行储存或者后期处理,但是该种方式吸热效率低,余热回收效果不理想,并且水在没有完全吸收完热量后即流动走,导致水资源的利用率低,增加了水吸热的成本。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克服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建筑领域水泥生产用余热回收装置。
为达到本发明之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领域水泥生产用余热回收装置,包括上壳结构、设置于所述上壳结构下方的下壳结构、设置于所述上壳结构内的旋转结构、设置于所述旋转结构下方的热交换结构,所述上壳结构包括上壳、设置于所述上壳上的连接管、设置于所述连接管上的水泵,所述上壳的侧面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连接管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一通孔且与所述上壳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下壳结构包括下壳,所述下壳的上端贯穿所述上壳的内外表面且与其固定连接,所述下壳的侧面设有第二通孔,所述连接管的下端对准所述第二通孔且与所述下壳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旋转结构包括漂浮框、设置于所述漂浮框下方的旋转框、设置于所述旋转框下壁上的第一过滤网,所述旋转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旋转框外部的若干第一搅拌杆、设置于所述第一搅拌杆上的第二搅拌杆,所述漂浮框的下表面与所述旋转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搅拌杆的一端与所述旋转框的外圆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搅拌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搅拌杆固定连接,所述热交换结构包括交换框、设置于所述交换框内的第二过滤网、集中斗,所述第二过滤网收容于所述交换框内且与其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集中斗呈空心的圆台状,所述集中斗的上端与所述交换框的内圆周面固定连接,所述交换框的下端收容于所述下壳内且与其内圆周面滑动接触,所述旋转框上设有位于其外圆周面上的若干第六通孔及位于其下表面的第七通孔,所述第一过滤网收容于所述第七通孔内且与所述旋转框固定连接,所述交换框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七通孔且与所述旋转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下壳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下壳一侧的出液管、设置于所述出液管上的阀门、设置于所述下壳下方的进气管、设置于所述进气管上的风机,所述下壳上设有位于其下表面的第三通孔及位于其侧面的第四通孔,所述出液管的一端对准所述第四通孔且与所述下壳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进气管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三通孔且与所述下壳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建筑领域水泥生产用余热回收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旋转结构上的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包括电机、设置于所述电机上的第一转轴、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轴下方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上端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的下端与所述第二转轴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轴呈长方体,所述第二转轴贯穿所述第一过滤网及第二过滤网的上下表面且与其滑动接触,所述驱动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轴侧面上的限定块及设置于所述第二转轴上的打散板,所述限定块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转轴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轴贯穿所述打散板的上下表面且与其滑动接触;
所述建筑领域水泥生产用余热回收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下壳内的封闭结构,所述封闭结构包括连接框、设置于所述连接框上的封闭框、设置于所述封闭框下方的弹簧,所述连接框的下端对准所述第三通孔且与所述下壳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框的侧面上设有若干第五通孔,所述连接框的上端收容于所述封闭框内且与其滑动接触,所述封闭框遮住所述第五通孔,所述弹簧的下端与所述下壳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上端与所述封闭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上端与所述封闭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建筑领域水泥生产用余热回收装置通过设置漂浮框及旋转框,使得漂浮框可以漂浮在水面上,且旋转框浸没在水中,有利于上壳内的水可以经过旋转框上的第六通孔不断的进入到旋转框内,以便使得水可以对热空气充分的接触吸收;同时第一过滤网及第二过滤网的设置不仅可以对水、热气进行过滤处理,并且可以将水进行打散,使得打散的水与热空气充分接触,同时可以促进水与热气的充分接触,增强吸热的效果且提高吸热的效率;并且打散板与集中斗在上下移动的过程中可以配合,缩小水与热气接触的空间,以便水与热气充分的接触;封闭结构的设置可以在不使用时起到较好的密封作用,同时在使用时可以使得热空气顺利的进入到下壳内,以便使得热空气集中与水接触;同时连接管及水泵的设置可以将下壳内沉积的加热后的水不断的抽入到上壳内,以便对水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使其充分吸收热量后再排出,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并且驱动结构的设置使得长方体状的第二转轴旋转,进而可以驱动旋转结构及热交换结构旋转,一方面带动第一搅拌杆及第二搅拌杆旋转,实现对上壳内的水进行搅拌处理,热量可以在水中均匀分布,防止局部高温,另一方面可以带动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旋转,增强其净化过滤的效果,同时可以进一步促进其打散水,使得水与热空气接触的更加均匀且充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建筑领域水泥生产用余热回收装置的俯视图;
图2为图1所示本发明建筑领域水泥生产用余热回收装置的沿A-A’方向的剖面图;
图3为图2所示本发明建筑领域水泥生产用余热回收装置的沿B-B’方向的剖面图;
图4为图2所示本发明建筑领域水泥生产用余热回收装置的沿C-C’方向的剖面图;
图5为图2所示本发明建筑领域水泥生产用余热回收装置的沿D-D’方向的剖面图;
图6为图2所示本发明建筑领域水泥生产用余热回收装置的沿E-E’方向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建筑领域水泥生产用余热回收装置做出清楚完整的说明。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建筑领域水泥生产用余热回收装置包括上壳结构1、设置于所述上壳结构1下方的下壳结构2、设置于所述下壳结构2内的封闭结构3、设置于所述上壳结构1内的旋转结构4、设置于所述旋转结构4下方的热交换结构5、位于所述封闭结构3上方的驱动结构6。
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上壳结构1包括上壳11、设置于所述上壳11外部的连接管12、设置于所述连接管12上的水泵13。所述上壳11的上端设有开口使其纵截面呈凹字形,所述上壳11可以为长方体,亦可以为其他几何体,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壳11外空心的圆柱体,所述上壳11上设有位于其外圆周面上的第一通孔111,所述第一通孔111贯穿所述上壳11的内外表面。所述连接管12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一通孔111且与所述上壳1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连接管12的内部与所述上壳11的内部相通。所述水泵13与电源(未图示)电性连接,为其提供电能,使其可以正常运行,所述水泵13上设有开关(未图示),方便控制其打开或者关闭。
所述上壳结构1的设置可以方便的将待吸热的水储存在上壳11内,并且通过水泵13与连接管12可以将下壳结构2内的水持续的抽入到外壳11内,方便水对余热充分的吸收,使得水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益。
如图2及图6所示,所述下壳结构2包括下壳21、设置于所述下壳21外部的出液管22、设置于所述抽液管22上的阀门23、设置于所述下壳体21下方的进气管24、设置于所述进气管24上的风机25。所述下壳21可以为任何几何体,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壳体21可以为圆柱体,所述下壳21的上下表面相通,所述下壳21的上端贯穿所述上壳11的内外表面且与其固定连接,所述下壳21上设有位于其外圆周面上的第二通孔211、位于其下表面的第三通孔212及位于其侧面的第四通孔213,所述第二通孔211、第三通孔212及第四通孔213贯穿所述下壳21的内外表面,所述连接管12的下端对准所述第二通孔211且与所述上壳21的外圆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下壳21与所述连接管12相通。所述出液管22的一端对准所述第四通孔213且与所述下壳2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出液管22的内部与所述下壳21的内部相通。所述阀门23可以控制所述出液管22内液体的流量及开关。所述进气管24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三通孔212且与所述下壳2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进气管24的内部与所述下壳21的内部相通。所述风机25与电源(未图示)电性连接,为其提供电能,使其可以正常运行,所述风机25上设有开关(未图示),方便控制其打开或者关闭。
所述下壳结构2的设置可以使得下壳21与所述上壳11相通,并且下壳21内的液体可以经过连接管12重新抽入到上壳11内,方便持续的通过余热对水加热升高,以便对水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且水资源可以充分的吸收余热;同时通过风机25可以将带有余热的热气抽入到下壳21内,以便与下壳21内的水接触,对水进行加热;同时可以通过出液管22及时的将充分吸热的水分排出,以便加热新的水,保证吸收余热的效率。
如图2及图6所示,所述封闭结构3包括连接框31、设置于所述连接框31上的封闭框32、设置于所述封闭框32下方的若干弹簧33、设置于所述封闭框32上的挡板34。所述连接框31可以为任何几何体,所述连接框31可以为空心的长方体且上下表面相通,所述连接框31亦可以为空心的圆柱体且上下表面相通,所述连接框31的下端对准所述第三通孔212且与所述下壳2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框31的外圆周面上设有若干第五通孔311,所述第五通孔311贯穿所述连接框31的内外表面。所述封闭框32的下端设有开口使其纵截面呈倒置的凹字形,所述连接框31的上端收容于所述封闭框32内其内表面滑动接触,所述封闭框32移动到最下方时,所述封闭框32可以挡住所述第五通孔311。所述弹簧33设有若干个,所述弹簧33的下端与所述下壳2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弹簧33的上端与所述封闭框3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封闭框32起到拉动的作用。所述封闭框32的上表面与所述挡板3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挡板34收容于所述下壳21内,所述挡板34横截面的直径大于所述封闭框32横截面为直径。
所述封闭结构3的设置可以在不使用时,通过封闭框32罩住所述连接框31且封闭框32挡住所述第五通孔311,以便起到封闭的作用,使得外部的灰尘杂质等无法进入到下壳21内;而在使用时,外部带有余热的热气可以经过进气管24进入到连接框31内,然后封闭框32向上移动,然后热气可以经过第五通孔311进入到下壳21内,以便使得水对热气中的热量进行吸收。
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旋转结构4包括漂浮框41、设置于所述漂浮框41下方的旋转框42、设置于所述旋转框42下壁上的第一过滤网43、设置于所述旋转框42内的集中框44、设置于所述旋转框42外部的若干第一搅拌杆45、设置于所述第一搅拌杆45上方的第二搅拌杆46。所述漂浮框41可以为任何几何体,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漂浮框41为圆环状,所述漂浮框41采用密度小于水的材料制成,比如木材等,使其可以漂浮在水面上。所述旋转框42可以为任何的几何体,所述旋转框42的上端设有开口使其纵截面呈凹字形,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旋转框42为空心的圆柱体,所述旋转框42的上表面与所述漂浮框4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旋转框42上设有位于其外圆周面上的若干第六通孔421及位于其下表面的第七通孔422,所述第六通孔421及第七通孔422贯穿所述旋转框42的内外表面。所述第一过滤网43收容于所述第七通孔422内且与所述旋转框4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过滤网43可以对水进行净化过滤,并且可以有利于使得水被打散。所述集中框44收容于所述旋转框42内且与其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集中框44的上下表面相通,使得所述集中框44的内部与所述第七通孔422相通,所述集中框44的内腔呈空心的圆台状,且可以将水集中到所述第七通孔422内。所述第一搅拌杆45设有若干个且分别设置于所述旋转框42的外圆周面上,所述第一搅拌杆45的一端与所述旋转框42的外圆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搅拌杆46设有若干个,所述第二搅拌杆46的数量与所述第一搅拌杆45的数量相同,所述第二搅拌杆46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搅拌杆45固定连接。
所述旋转结构4的设置可以使得所述漂浮框41稳定的漂浮在水面中,且使得旋转框42浸没在水中,以便水可以持续的经过第六通孔421进入到旋转框42内;并且第一搅拌杆45及第二搅拌杆46的设置可以随旋转框42旋转,以便对上壳11内的水进行搅拌,使得热量在水中均匀分布,有利于提高水整体对热量吸收的效率;同时第一过滤网43的设置不仅可以对水起到净化的作用,还可以对其起到打散的作用,以便打散的水可以与热量充分的接触,对热量吸收的效率可以提高。
如图2及图5所示,所述热交换结构5包括交换框51、收容于所述搅拌框51内的第二过滤网52、集中斗53。所述交换框51呈空心的圆柱体且上下表面相通,所述交换框51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七通孔422且与所述旋转框4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交换框51的内部与所述旋转框42的内部相通,所述交换框51的下端收容于所述下壳21内且与其内表面滑动接触,所述交换框51可以稳定的上下移动。所述第二过滤网52收容于所述交换框51内且与其内圆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过滤网52上设有滤孔,以便对水进行净化过滤,并且可以对水进行打散,同时有利于热空气与水充分的接触,对其吸热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所述集中斗53呈空心的圆台状且上下表面相通,所述集中斗53的上端与所述交换框51的内圆周面固定连接,从而可以将水集中到中间。
所述热交换结构5的设置可以将旋转框42内的水集中到交换框51内,并且水可以再次经过第二过滤网52的打散及过滤,并且增加了热空气与水接触的时间,对其吸热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集中斗53的设置可以将水集中到中间向下流动,而下方的热空气需要经过集中斗53的内部向上流动,从而可以再次促进热空气与水的充分接触,有利于水更加充分的额吸收热空气中的余热,减少余热的浪费,热量回收率高且效率高。
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驱动结构6包括电机61、设置于所述电机61下方的第一转轴62、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轴62下端的第二转轴63、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轴62一侧的限定块64、设置于所述第二转轴63上的打散板65。所述电机61与电源(未图示)电性连接,为其提供电能,使其可以正常运行,所述电机61上设有开关(未图示),方便控制其打开或者关闭。所述第一转轴62呈圆柱体,所述第一转轴62的上端与所述电机61连接,使得所述电机61可以带动所述第一转轴62旋转。所述第二转轴63呈长方体,所述第二转轴63的上端与所述第一转轴62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轴63贯穿所述第一过滤网43、第二过滤网52的上下表面且与其滑动接触,由于第二转轴63呈长方体,所述第二转轴63旋转时可以带动所述第一过滤网43及第二过滤网52旋转,所述第二转轴63的下端穿过所述交换框51、集中斗53的内部且延伸至所述下壳21内。所述限定块64设有若干个,所述限定块6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转轴62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打散板65呈圆柱体,所述第二转轴63贯穿所述打散板65的上下表面且与其固定连接,所述集中斗53向下移动时,所述打散板65可以穿过所述集中斗53的内部。
所述驱动结构6的设置可以通过设置长方体的第二转轴63,一方面可以驱动所述第一过滤网43、第二过滤网52的旋转,同时第一过滤网43及第二过滤网52可以在第二转轴63上移动,以便使得旋转框42可以始终浸没在水中,且漂浮框41漂浮在水面上,使得水可以持续的经过第六壳体421进入到旋转框42内;并且打散板65的设置一方面可以对滴落在打散板65上的水滴打散,使其溅出,且溅出的水滴覆盖面积更大,以便于更多的热空气接触,有利于其对热空气吸热效率的提高;同时打散板65在穿过集中斗53时,水与热空气均从打散板65与集中斗53内壁之间的空间穿过,促进了两者的接触,实现了热量更加充分的交换与吸收,提高余热回收率。
如图1至图6所示,所述本发明建筑领域水泥生产用余热回收装置使用时,首先将可以吸热的水倒入到所述上壳11内,且集中在所述旋转框42及交换框51的外部,待倒入适量的水后停止倒水,此时漂浮框41漂浮在水面上,且旋转框42浸没在水中,然后上壳11内的水经过第六通孔421进入到旋转框42内,然后经过集中框44的集中作用且经过第一过滤网43的过滤后进入到交换框51内,第一过滤网43首先可以对进入到旋转框42内的水进行过滤及打散处理,进入到交换框51内的水再次经过第二过滤网52的净化及打散后进入到集中斗53内,然后向下流动,且滴落到打散板65上,然后溅出,最后滴落在挡板34上,然后集中在所述下壳21内的底部。然后将进气管24的下端对准水泥生产装置排出余热的部位,然后打开风机25的开关,以便将带有余热的热空气被抽入到进气管24内,然后经过所述第三通孔212进入到连接框31内,此时连接框31内的气压增大,然后封闭框32向上移动,所述弹簧33被拉伸,直至部分第五通孔511露出封闭框31的外部,然后连接框31内的空气经过露出的第五通孔511排放到下壳21内,然后经过挡板34与下壳21内壁之间的间隙向上流动,此时有利于水与热空气充分的接触,然后向上流动到交换框51内;由于水滴落在打散板65上溅出,溅出的水滴弥漫在下壳21内,可以使得下壳21内的热空气与水滴充分的接触,有利于水滴对热量的吸收,提高吸收的效率,然后热空气向上流动,可以与交换框51内的水充分的接触,然后经过浸湿的第二过滤网52及第一过滤网43的过滤后进入到旋转框42内,经过第一过滤网43及第二过滤网52打散的水可以与热空气充分有效的接触,对热空气吸收的效率高,且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由于上壳11内的水不断的经过第六通孔421进入到旋转框42内,导致上壳11内的水面逐渐的下降,然后漂浮框41及旋转框42随之向下移动,所述交换框51随之向下移动,所述集中斗53向下移动且使得打散板65可以穿过集中斗53内,并且当打散板65穿过集中斗53时,热空气与水经过打散板65与集中斗53内壁之间的间隙穿过,有利于两者充分的接触,提高两者之间的热交换,有利于水全面且充分的吸收热气中的余热,减少余热的浪费;然后电机61可以驱动所述第一转轴62及第二转轴63旋转,由于第二转轴63呈长方体,使得第一过滤网43、第二过滤网52随之旋转,进而使得旋转框42、交换框51随之旋转,所述第一搅拌杆45及第二搅拌杆46随之旋转,以便对上壳11内的水进行搅拌,使得热量在水中均匀分布,防止水的局部温度过高影响水对热气整体的吸热效率及效果,同时旋转的第一过滤网43及第二过滤网53可以充分地将水打散,然后向下滴落,使得打散且向下滴落的水热空气的吸热效率更高,且吸热的更加全面。然后打开水泵13的开关,使得下壳21内沉积的且经过吸热后的水被抽入到所述连接管12内,然后进入到上壳11内,从而可以再次进入到旋转框42内,以便使得水对热气的再次吸收,直至热量被水全面的吸收为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如此形成循环,直至热量其全面的吸收,然后打开阀门23,使得下壳21内吸收热量后的水排出。当风机25关闭时,封闭框32向下遮住全部的第五通孔311,以便起到较好的密封作用。至此,本发明建筑领域水泥生产用余热回收装置使用过程描述完毕。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

1.一种建筑领域水泥生产用余热回收装置,包括上壳结构、设置于所述上壳结构下方的下壳结构、设置于所述上壳结构内的旋转结构、设置于所述旋转结构下方的热交换结构,所述上壳结构包括上壳、设置于所述上壳上的连接管、设置于所述连接管上的水泵,所述上壳的侧面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连接管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一通孔且与所述上壳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下壳结构包括下壳,所述下壳的上端贯穿所述上壳的内外表面且与其固定连接,所述下壳的侧面设有第二通孔,所述连接管的下端对准所述第二通孔且与所述下壳的侧面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结构包括漂浮框、设置于所述漂浮框下方的旋转框、设置于所述旋转框下壁上的第一过滤网,所述旋转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旋转框外部的若干第一搅拌杆、设置于所述第一搅拌杆上的第二搅拌杆,所述漂浮框的下表面与所述旋转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搅拌杆的一端与所述旋转框的外圆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搅拌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搅拌杆固定连接,所述热交换结构包括交换框、设置于所述交换框内的第二过滤网、集中斗,所述第二过滤网收容于所述交换框内且与其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集中斗呈空心的圆台状,所述集中斗的上端与所述交换框的内圆周面固定连接,所述交换框的下端收容于所述下壳内且与其内圆周面滑动接触,所述旋转框上设有位于其外圆周面上的若干第六通孔及位于其下表面的第七通孔,所述第一过滤网收容于所述第七通孔内且与所述旋转框固定连接,所述交换框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七通孔且与所述旋转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下壳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下壳一侧的出液管、设置于所述出液管上的阀门、设置于所述下壳下方的进气管、设置于所述进气管上的风机,所述下壳上设有位于其下表面的第三通孔及位于其侧面的第四通孔,所述出液管的一端对准所述第四通孔且与所述下壳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进气管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三通孔且与所述下壳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建筑领域水泥生产用余热回收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旋转结构上的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包括电机、设置于所述电机上的第一转轴、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轴下方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上端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的下端与所述第二转轴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轴呈长方体,所述第二转轴贯穿所述第一过滤网及第二过滤网的上下表面且与其滑动接触,所述驱动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轴侧面上的限定块及设置于所述第二转轴上的打散板,所述限定块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转轴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轴贯穿所述打散板的上下表面且与其滑动接触;
所述建筑领域水泥生产用余热回收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下壳内的封闭结构,所述封闭结构包括连接框、设置于所述连接框上的封闭框、设置于所述封闭框下方的弹簧,所述连接框的下端对准所述第三通孔且与所述下壳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框的侧面上设有若干第五通孔,所述连接框的上端收容于所述封闭框内且与其滑动接触,所述封闭框遮住所述第五通孔,所述弹簧的下端与所述下壳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上端与所述封闭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CN202010701674.XA 2020-07-20 2020-07-20 一种建筑领域水泥生产用余热回收装置 Active CN1118545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01674.XA CN111854500B (zh) 2020-07-20 2020-07-20 一种建筑领域水泥生产用余热回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01674.XA CN111854500B (zh) 2020-07-20 2020-07-20 一种建筑领域水泥生产用余热回收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54500A CN111854500A (zh) 2020-10-30
CN111854500B true CN111854500B (zh) 2021-12-14

Family

ID=730017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01674.XA Active CN111854500B (zh) 2020-07-20 2020-07-20 一种建筑领域水泥生产用余热回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5450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95141B (zh) * 2020-12-22 2022-06-07 沧州中铁装备制造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钢铁冶炼热渣节能处理装置
CN113698119B (zh) * 2021-09-09 2022-08-19 凯诺斯(中国)铝酸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方便余热回收利用的水泥生产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K214976A (da) * 1975-05-16 1976-11-17 Gizeh Werk Gmbh Fremgangsmade og apparat til temperaturbehandling af gods i beholdere
US4295519A (en) * 1979-11-13 1981-10-20 Leslie Bellaff Heat reclaimer
CN106091777A (zh) * 2016-06-25 2016-11-09 赖柱彭 一种蒸气散热喷淋塔
CN111174226A (zh) * 2020-01-13 2020-05-19 闫彩华 一种节能燃烧器的余热回收机构及余热回收方法
CN111351386B (zh) * 2020-03-11 2021-11-02 河北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环保型废气处理用余热回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54500A (zh) 2020-10-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54500B (zh) 一种建筑领域水泥生产用余热回收装置
WO2020119604A1 (zh) 空气加湿器
CN205925710U (zh) 一种自带循环净水装置的反应釜
CN215692681U (zh) 用于污染防治系统的水浴除尘器
CN215446416U (zh) 蒸汽锅炉自动排污系统
CN214287439U (zh) 一种污水池废气处理装置
CN209797741U (zh) 一种过滤干燥装置
CN204134304U (zh) 一种能压滤尽废油的过滤罐
CN211682867U (zh) 一种双层搅拌水泥发泡机
CN212758587U (zh) 一种硅油生产用中和装置
CN104208932B (zh) 一种能压滤尽废油的过滤罐
CN210340531U (zh) 一种高效低能耗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CN207950806U (zh) 一种余热循环利用高效节能热水泵
CN108434800B (zh) 一种硫酸废液脱硫方法
CN215250352U (zh) 一种清洁较方便的污泥脱水机
CN207451840U (zh) 一种带有吸波材料的污水过滤器
CN205913924U (zh) 一种空气净化器模组及空气净化装置
CN207822703U (zh) 一种旋流逆向洗气机
CN205893196U (zh) 一种高效循环式平转浸出器
CN215276334U (zh) 一种双层干燥式气体过滤器
CN205710178U (zh) 一种污水循环净化处理装置
CN218596147U (zh) 一种污水快速回收利用装置
CN217053612U (zh) 一种建筑给排水装置
CN213467353U (zh) 一种酸雾吸收装置
CN210740637U (zh) 一种热交换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124

Address after: 404500 1st floor, building 1, No. 39, fourth lane, Qinglong Road, Shuangjiang street, Yunyang County, Chongqing

Applicant after: Zhonglin International Construc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515000 Sixia Donghui East Road, simapu Town, Chaonan District, Shant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Liao Xiaomi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