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81744B - 一种通过智慧云端用于建筑工地的物料钢筋获取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过智慧云端用于建筑工地的物料钢筋获取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81744B
CN112681744B CN202011251017.6A CN202011251017A CN112681744B CN 112681744 B CN112681744 B CN 112681744B CN 202011251017 A CN202011251017 A CN 202011251017A CN 112681744 B CN112681744 B CN 1126817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ched
construction site
target region
bar material
reg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5101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81744A (zh
Inventor
白金龙
万里
熊榆
洪敏�
胡宇
唐良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Hui Hu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Hui Hu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Hui Hu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Hui Hu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25101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81744B/zh
Publication of CN1126817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817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817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817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通过智慧云端用于建筑工地的物料钢筋获取方法和系统,该系统包括P辆待运输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还包括智慧云端,智慧云端向第p待运输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发送运输建筑工地钢筋物料控制命令,第p待运输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接收到运输建筑工地钢筋物料控制命令后,第p待运输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从待命区域至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装载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后,由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驶向K个待达到目标地区域。本发明能够对建筑工地上的钢筋物料进行智能化运输。

Description

一种通过智慧云端用于建筑工地的物料钢筋获取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通过智慧云端用于建筑工地的物料钢筋获取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建筑机械是工程建设和城乡建设所用机械设备的总称,它包括挖掘机械、铲土运输机械、压实机械、工程起重机械、桩工机械、路面机械、混凝土机械、混凝土制品机械、钢筋级预应力机械、装修机械、高空作业机械等多种机械组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特别创新地提出了一种通过智慧云端用于建筑工地的物料钢筋获取方法和系统。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过智慧云端用于建筑工地的物料钢筋获取系统,包括P辆待运输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所述P为大于或者等于1的正整数,分别为第1待运输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第2待运输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第3待运输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第P待运输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
还包括智慧云端,智慧云端向第p待运输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发送运输建筑工地钢筋物料控制命令,所述p为小于或者等于P的正整数,第p待运输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接收到运输建筑工地钢筋物料控制命令后,第p待运输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从待命区域至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装载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后,由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驶向K个待达到目标地区域,所述K为大于或者等于1的正整数,分别为第1待达到目标地区域、第2待达到目标地区域、第3待达到目标地区域、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第p待运输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包括用于在地面上行进的运输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行进装置,在运输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行进装置上部设置有用于可拆卸安装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容纳箱的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容纳箱安装架,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容纳箱安装在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容纳箱安装架上,所述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容纳箱用于容纳装载建筑工地钢筋物料;
还包括设置在第p待运输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上的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控制器和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无线收发模块,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控制器的无线收发数据端与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无线收发模块的无线收发数据端相连,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控制器的行进控制端与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行进装置的行进控制端相连;
以及在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行进装置底部设置有用于感应地面铺设的导航磁条的导航磁条感应器,导航磁条感应器的感应数据端与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控制器的感应数据端相连;
第p待运输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通过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无线收发模块接收到智慧云端发送的至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装载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后,第p待运输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根据导航磁条感应器感应地面上铺设的导航磁条行进到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装载建筑工地钢筋物料;
第p待运输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装载完成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后,第p待运输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按照先后顺序驶向第k1待达到目标地区域、第k2待达到目标地区域、第k3待达到目标地区域、……、第k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ki∈{1,2,3,…,K},i∈{1,2,3,…,K},{k1}∪{k2}∪{k3}∪…∪{kK}={1,2,3,…,K},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021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由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驶向K个待达到目标地区域的方法为:
S11,分别记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为R0、第1待达到目标地区域为R1、第2待达到目标地区域为R2、第3待达到目标地区域为R3、……、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为RK
S12,两区域间路程最近值为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031
α∈{0,1,2,…,K},β∈{0,1,2,…,K},且α≠β;
S13,从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R0依次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得到R0→R1、R0→R2、R0→R3、……、R0→RK总计K个行进线路,k∈{1,2,…,K};记录每个行进线路的距离值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032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033
表示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R0指向第1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1的距离值;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034
表示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R0指向第2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2的距离值;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035
表示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R0指向第3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3的距离值;
……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036
表示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R0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的距离值;
S14,从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037
选出指向最小距离值;
若为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038
行进线路为R0→Rmin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039
即min为1、2、3、……、K之一;则从第min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min依次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k′∈{1,2,…,K},且k′≠min;
S15,从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0310
选出指向最小距离值;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0311
表示第min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min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的距离值;
若为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0312
行进线路为R0→Rmin→Rmin′;则从第min′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min′依次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k″∈{1,2,…,K},且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0316
S16,从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0313
选出指向最小距离值;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0314
表示第min′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min′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的距离值;
若为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0315
行进线路为R0→Rmin→Rmin′→Rmin″;则从第min″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min″依次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k″′∈{1,2,…,K},且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0410
S17,从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041
选出指向最小距离值;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042
表示第min″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min″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的距离值;
若为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043
行进线路为R0→Rmin→Rmin′→Rmin″→Rmin″′;则从第min″′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min″′依次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k″″∈{1,2,…,K},且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0411
S18,从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044
选出指向最小距离值;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045
表示第min″′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min″′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的距离值;
若为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046
行进线路为R0→Rmin→Rmin′→Rmin″→Rmin″′→Rmin″″;则从第min″″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min″″依次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k″″′∈{1,2,…,K},且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0412
直至行进线路为R0→Rmin→Rmin′→Rmin″→Rmin″′→Rmin″″……中有K+1个R。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由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驶向K个待达到目标地区域的方法为:
S11,分别记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为R0、第1待达到目标地区域为R1、第2待达到目标地区域为R2、第3待达到目标地区域为R3、……、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为RK
S12,两区域间路程最近值为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047
α∈{0,1,2,…,K},β∈{0,1,2,…,K},且α≠β;
S13,从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R0依次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得到R0→R1、R0→R2、R0→R3、……、R0→RK总计K个行进线路,k∈{1,2,…,K};记录每个行进线路的距离值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048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049
表示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R0指向第1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1的距离值;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051
表示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R0指向第2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2的距离值;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052
表示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R0指向第3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3的距离值;
……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053
表示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R0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的距离值;
S14,从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054
选出指向最小距离值;
若为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055
行进线路为R0→R1;则从第1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1依次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k′∈{2,3,…,K};
S15,从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056
选出指向最小距离值;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057
表示第1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1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的距离值;
若为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058
行进线路为R0→R1→R2;则从第2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2依次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k″∈{3,4,…,K};
S16,从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059
选出指向最小距离值;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0510
表示第2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2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的距离值;
若为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0511
行进线路为R0→R1→R2→R3;则从第3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3依次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k″′∈{4,5,…,K};
S17,从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0512
选出指向最小距离值;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0513
表示第3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3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的距离值;
若为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0514
行进线路为R0→R1→R2→R3→R4;则从第4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4依次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k″″∈{5,6,…,K};
S18,从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0515
选出指向最小距离值;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0516
表示第4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4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的距离值;
若为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0517
行进线路为R0→R1→R2→R3→R4→R5;则从第5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5依次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k″″′∈{6,7,…,K};
直至行进线路为R0→R1→R2→R3→R4→R5……中有K+1个R。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由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驶向K个待达到目标地区域的方法为:
S11,分别记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为R0、第1待达到目标地区域为R1、第2待达到目标地区域为R2、第3待达到目标地区域为R3、……、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为RK
S12,两区域间路程最近值为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061
α∈{0,1,2,…,K},β∈{0,1,2,…,K},且α≠β;
S13,从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R0依次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得到R0→R1、R0→R2、R0→R3、……、R0→RK总计K个行进线路,k∈{1,2,…,K};记录每个行进线路的距离值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062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063
表示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R0指向第1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1的距离值;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064
表示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R0指向第2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2的距离值;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065
表示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R0指向第3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3的距离值;
……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066
表示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R0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的距离值;
S14,从R0→R1、R0→R2、R0→R3、……、R0→RK选出指向最小距离值;
若为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067
行进线路为R0→R2;则从第2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2依次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k′∈{1,3,4,…,K};
S15,从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068
选出指向最小距离值;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069
表示第2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2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的距离值;
若为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0610
行进线路为R0→R2→R1;则从第1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2依次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k″∈{3,4,…,K};
S16,从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0611
选出指向最小距离值;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0612
表示第1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1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的距离值;
若为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0613
行进线路为R0→R2→R1→R3;则从第3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3依次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k″′∈{4,5,…,K};
S17,从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071
选出指向最小距离值;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072
表示第3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3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的距离值;
若为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073
行进线路为R0→R2→R1→R3→R4;则从第4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4依次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k″″∈{5,6,…,K};
S18,从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074
选出指向最小距离值;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075
表示第4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4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的距离值;
若为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076
行进线路为R0→R2→R1→R3→R4→R5;则从第5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5依次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k″″′∈{6,7,…,K};
直至行进线路为R0→R2→R1→R3→R4→R5……中有K+1个R。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通过智慧云端用于建筑工地的物料钢筋获取系统的获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智慧云端对处于待命的运输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进行分配:
若第p待运输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为待命的运输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则智慧云端向第p待运输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发送运输建筑工地钢筋物料控制命令;
S2,第p待运输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驶向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
S3,第p待运输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由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驶向K个待达到目标地区域。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3中,第p待运输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由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驶向K个待达到目标地区域的方法,采用以下步骤进行路线行进:
S11,分别记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为R0、第1待达到目标地区域为R1、第2待达到目标地区域为R2、第3待达到目标地区域为R3、……、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为RK
S12,两区域间路程最近值为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081
β∈{0,1,2,…,K},且α≠β;
S13,从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R0依次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得到R0→R1、R0→R2、R0→R3、……、R0→RK总计K个行进线路,k∈{1,2,…,K};记录每个行进线路的距离值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082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083
表示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R0指向第1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1的距离值;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084
表示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R0指向第2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2的距离值;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085
表示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R0指向第3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3的距离值;
……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086
表示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R0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的距离值;
S14,从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087
选出指向最小距离值;
若为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088
行进线路为R0→Rmin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089
即min为1、2、3、……、K之一;则从第min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min依次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k′∈{1,2,…,K},且k′≠min;
S15,从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0810
选出指向最小距离值;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0811
表示第min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min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的距离值;
若为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0812
行进线路为R0→Rmin→Rmin′;则从第min′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min′依次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k″∈{1,2,…,K},且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0818
S16,从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0813
选出指向最小距离值;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0814
表示第min′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min′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的距离值;
若为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0815
行进线路为R0→Rmin→Rmin′→Rmin″;则从第min″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min″依次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k″′∈{1,2,…,K},且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0819
S17,从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0816
选出指向最小距离值;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0817
表示第min″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min″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的距离值;
若为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091
行进线路为R0→Rmin→Rmin′→Rmin″→Rmin″′;则从第min″′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min″′依次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k″″∈{1,2,…,K},且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095
S18,从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092
选出指向最小距离值;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093
表示第min″′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min″′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的距离值;
若为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094
行进线路为R0→Rmin→Rmin′→Rmin″→Rmin″′→Rmin″″;则从第min″″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min″″依次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k″″′∈{1,2,…,K},且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096
直至行进线路为R0→Rmin→Rmin′→Rmin″→Rmin″′→Rmin″″……中有K+1个R。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能够对建筑工地上的钢筋物料进行智能化运输。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过智慧云端用于建筑工地的物料钢筋获取系统,包括P辆待运输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所述P为大于或者等于1的正整数,分别为第1待运输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第2待运输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第3待运输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第P待运输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
还包括智慧云端,智慧云端向第p待运输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发送运输建筑工地钢筋物料控制命令,所述p为小于或者等于P的正整数,第p待运输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接收到运输建筑工地钢筋物料控制命令后,第p待运输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从待命区域至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装载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后,由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驶向K个待达到目标地区域,所述K为大于或者等于1的正整数,分别为第1待达到目标地区域、第2待达到目标地区域、第3待达到目标地区域、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第p待运输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包括用于在地面上行进的运输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行进装置,在运输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行进装置上部设置有用于可拆卸安装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容纳箱的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容纳箱安装架,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容纳箱安装在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容纳箱安装架上,所述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容纳箱用于容纳装载建筑工地钢筋物料;
还包括设置在第p待运输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上的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控制器和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无线收发模块,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控制器的无线收发数据端与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无线收发模块的无线收发数据端相连,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控制器的行进控制端与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行进装置的行进控制端相连;
以及在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行进装置底部设置有用于感应地面铺设的导航磁条的导航磁条感应器,导航磁条感应器的感应数据端与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控制器的感应数据端相连;
第p待运输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通过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无线收发模块接收到智慧云端发送的至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装载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后,第p待运输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根据导航磁条感应器感应地面上铺设的导航磁条行进到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装载建筑工地钢筋物料;
第p待运输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装载完成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后,第p待运输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按照先后顺序驶向第k1待达到目标地区域、第k2待达到目标地区域、第k3待达到目标地区域、……、第k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ki∈{1,2,3,…,K},i∈{1,2,3,…,K},{k1}∪{k2}∪{k3}∪…∪{kK}={1,2,3,…,K},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11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由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驶向K个待达到目标地区域的方法为:
S11,分别记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为R0、第1待达到目标地区域为R1、第2待达到目标地区域为R2、第3待达到目标地区域为R3、……、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为RK
S12,两区域间路程最近值为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12
α∈{0,1,2,…,K},β∈{0,1,2,…,K},且α≠β;
S13,从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R0依次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得到R0→R1、R0→R2、R0→R3、……、R0→RK总计K个行进线路,k∈{1,2,…,K};记录每个行进线路的距离值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13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14
表示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R0指向第1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1的距离值;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15
表示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R0指向第2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2的距离值;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16
表示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R0指向第3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3的距离值;
……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17
表示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R0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的距离值;
S14,从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18
选出指向最小距离值;
若为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19
行进线路为R0→Rmin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110
即min为1、2、3、……、K之一;则从第min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min依次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k′∈{1,2,…,K},且k′≠min;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21
为第一指向最小距离值。
S15,从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22
选出指向最小距离值;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23
表示第min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min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的距离值;
若为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24
行进线路为R0→Rmin→Rmin′;则从第min′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min′依次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k″∈{1,2,…,K},且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218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25
为第二指向最小距离值。
S16,从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26
选出指向最小距离值;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27
表示第min′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min′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的距离值;
若为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28
行进线路为R0→Rmin→Rmin′→Rmin″;则从第min″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min″依次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k″′∈{1,2,…,K},且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219
为第三指向最小距离值。
S17,从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210
选出指向最小距离值;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211
表示第min″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min″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的距离值;
若为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212
行进线路为R0→Rmin→Rmin′→Rmin″→Rmin″′;则从第min″′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min″′依次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k″″∈{1,2,…,K},且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220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213
为第四指向最小距离值。
S18,从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214
选出指向最小距离值;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215
表示第min″′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min″′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的距离值;
若为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216
行进线路为R0→Rmin→Rmin′→Rmin″→Rmin″′→Rmin″″;则从第min″″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min″″依次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k″″′∈{1,2,…,K},且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221
为第五指向最小距离值。k、k′、k″、k″′、k″″、k″″′均为正整数。
直至行进线路为R0→Rmin→Rmin′→Rmin″→Rmin″′→Rmin″″……中有K+1个R。即行进线路为R0→Rmin→Rmin′→Rmin″→Rmin″′→Rmin″″……依次对应第k1待达到目标地区域、第k2待达到目标地区域、第k3待达到目标地区域、第k4待达到目标地区域、第k5待达到目标地区域、……。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由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驶向K个待达到目标地区域的方法为:
S11,分别记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为R0、第1待达到目标地区域为R1、第2待达到目标地区域为R2、第3待达到目标地区域为R3、……、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为RK
S12,两区域间路程最近值为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31
α∈{0,1,2,…,K},β∈{0,1,2,…,K},且α≠β;
S13,从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R0依次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得到R0→R1、R0→R2、R0→R3、……、R0→RK总计K个行进线路,k∈{1,2,…,K};记录每个行进线路的距离值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32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33
表示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R0指向第1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1的距离值;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34
表示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R0指向第2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2的距离值;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35
表示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R0指向第3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3的距离值;
……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36
表示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R0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的距离值;
S14,从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37
选出指向最小距离值;
若为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38
行进线路为R0→R1;则从第1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1依次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k′∈{2,3,…,K};
S15,从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39
选出指向最小距离值;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310
表示第1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1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的距离值;
若为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41
行进线路为R0→R1→R2;则从第2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2依次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k″∈{3,4,…,K};
S16,从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42
选出指向最小距离值;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411
表示第2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2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的距离值;
若为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43
行进线路为R0→R1→R2→R3;则从第3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3依次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k″′∈{4,5,…,K};
S17,从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44
选出指向最小距离值;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45
表示第3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3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的距离值;
若为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46
行进线路为R0→R1→R2→R3→R4;则从第4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4依次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k″″∈{5,6,…,K};
S18,从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47
选出指向最小距离值;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48
表示第4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4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的距离值;
若为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49
行进线路为R0→R1→R2→R3→R4→R5;则从第5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5依次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k″″′∈{6,7,…,K};
直至行进线路为R0→R1→R2→R3→R4→R5……中有K+1个R。即行进线路为R0→R1→R2→R3→R4→R5……依次对应第k1待达到目标地区域、第k2待达到目标地区域、第k3待达到目标地区域、第k4待达到目标地区域、第k5待达到目标地区域、……。
当K=5时,具体步骤为:
S11,分别记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为R0、第1待达到目标地区域为R1、第2待达到目标地区域为R2、第3待达到目标地区域为R3、第4待达到目标地区域为R4、第5待达到目标地区域为R5
S12,两区域间路程最近值为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410
α∈{0,1,2,3,4,5},β∈{0,1,2,3,4,5},且α≠β;
S13,从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R0依次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得到R0→R1、R0→R2、R0→R3、R0→R4、R0→R5总计5个行进线路,k∈{1,2,3,4,5};记录每个行进线路的距离值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51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52
表示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R0指向第1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1的距离值;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53
表示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R0指向第2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2的距离值;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54
表示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R0指向第3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3的距离值;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55
表示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R0指向第4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4的距离值;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56
表示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R0指向第5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5的距离值;
S14,从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57
选出指向最小距离值;
若为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58
行进线路为R0→R1;则从第1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1依次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k′∈{2,3,…,K};
S15,从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59
选出指向最小距离值;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510
表示第1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1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的距离值;
若为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511
行进线路为R0→R1→R2;则从第2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2依次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k″∈{3,4,…,K};
S16,从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512
选出指向最小距离值;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513
表示第2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2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的距离值;
若为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514
行进线路为R0→R1→R2→R3;则从第3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3依次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k″′∈{4,5,…,K};
S17,从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515
选出指向最小距离值;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516
表示第3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3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的距离值;
若为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517
行进线路为R0→R1→R2→R3→R4;则从第4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4依次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k″″∈{5,6,…,K};
S18,从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518
选出指向最小距离值;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519
表示第4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4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的距离值;
若为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520
行进线路为R0→R1→R2→R3→R4→R5;由于行进线路R0→R1→R2→R3→R4→R5中有6个R,所以行进线路为R0→R1→R2→R3→R4→R5。即行进线路为R0→R1→R2→R3→R4→R5依次对应第k1待达到目标地区域、第k2待达到目标地区域、第k3待达到目标地区域、第k4待达到目标地区域、第k5待达到目标地区域。
当K=3时,具体步骤为:
S11,分别记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为R0、第1待达到目标地区域为R1、第2待达到目标地区域为R2、第3待达到目标地区域为R3
S12,两区域间路程最近值为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61
α∈{0,1,2,3},β∈{0,1,2,3},且α≠β;
S13,从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R0依次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得到R0→R1、R0→R2、R0→R3总计3个行进线路,k∈{1,2,3};记录每个行进线路的距离值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62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63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64
表示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R0指向第1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1的距离值;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65
表示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R0指向第2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2的距离值;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66
表示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R0指向第3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3的距离值;
S14,从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67
选出指向最小距离值;
若为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68
行进线路为R0→R1;则从第1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1依次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k′∈{2,3,…,K};
S15,从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69
选出指向最小距离值;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610
表示第1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1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的距离值;
若为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611
行进线路为R0→R1→R2;则从第2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2依次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k″∈{3,4,…,K};
S16,从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612
选出指向最小距离值;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613
表示第2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2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的距离值;
若为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614
行进线路为R0→R1→R2→R3;由于行进线路R0→R1→R2→R3中有4个R,所以行进线路为R0→R1→R2→R3。即行进线路为R0→R1→R2→R3依次对应第k1待达到目标地区域、第k2待达到目标地区域、第k3待达到目标地区域。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由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驶向K个待达到目标地区域的方法为:
S11,分别记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为R0、第1待达到目标地区域为R1、第2待达到目标地区域为R2、第3待达到目标地区域为R3、……、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为RK
S12,两区域间路程最近值为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71
α∈{0,1,2,…,K},β∈{0,1,2,…,K},且α≠β;
S13,从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R0依次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得到R0→R1、R0→R2、R0→R3、……、R0→RK总计K个行进线路,k∈{1,2,…,K};记录每个行进线路的距离值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72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73
表示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R0指向第1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1的距离值;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74
表示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R0指向第2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2的距离值;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75
表示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R0指向第3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3的距离值;
……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76
表示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R0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的距离值;
S14,从R0→R1、R0→R2、R0→R3、……、R0→RK选出指向最小距离值;
若为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77
行进线路为R0→R2;则从第2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2依次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k′∈{1,3,4,…,K};
S15,从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78
选出指向最小距离值;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79
表示第2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2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的距离值;
若为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710
行进线路为R0→R2→R1;则从第1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2依次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k″∈{3,4,…,K};
S16,从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711
选出指向最小距离值;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712
表示第1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1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的距离值;
若为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81
行进线路为R0→R2→R1→R3;则从第3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3依次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k″′∈{4,5,…,K};
S17,从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82
选出指向最小距离值;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83
表示第3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3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的距离值;
若为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84
行进线路为R0→R2→R1→R3→R4;则从第4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4依次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k″″∈{5,6,…,K};
S18,从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85
选出指向最小距离值;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86
表示第4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4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的距离值;
若为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87
行进线路为R0→R2→R1→R3→R4→R5;则从第5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5依次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k″″′∈{6,7,…,K};
直至行进线路为R0→R2→R1→R3→R4→R5……中有K+1个R。即行进线路为R0→R2→R1→R3→R4→R5……依次对应第k1待达到目标地区域、第k2待达到目标地区域、第k3待达到目标地区域、第k4待达到目标地区域、第k5待达到目标地区域、……。
当K=4时,具体步骤为:
S11,分别记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为R0、第1待达到目标地区域为R1、第2待达到目标地区域为R2、第3待达到目标地区域为R3、第4待达到目标地区域为R4
S12,两区域间路程最近值为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88
α∈{0,1,2,3,4},β∈{0,1,2,3,4},且α≠β;
S13,从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R0依次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得到R0→R1、R0→R2、R0→R3、R0→R4总计4个行进线路,k∈{1,2,3,4};记录每个行进线路的距离值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89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810
表示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R0指向第1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1的距离值;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811
表示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R0指向第2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2的距离值;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812
表示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R0指向第3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3的距离值;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813
表示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R0指向第4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4的距离值;
S14,从R0→R1、R0→R2、R0→R3、R0→R4选出指向最小距离值;
若为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91
行进线路为R0→R2;则从第2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2依次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k′∈{1,3,4};
S15,从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92
选出指向最小距离值;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93
表示第2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2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的距离值;
若为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94
行进线路为R0→R2→R1;则从第1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2依次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k″∈{3,4};
S16,从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95
选出指向最小距离值;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96
表示第1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1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的距离值;
若为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97
行进线路为R0→R2→R1→R3;则从第3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3依次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k″′∈{4};
S17,从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98
选出指向最小距离值;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99
表示第3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3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的距离值;
若为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910
行进线路为R0→R2→R1→R3→R4;由于行进线路R0→R2→R1→R3→R4中有5个R,所以行进线路为R0→R2→R1→R3→R4。即行进线路为R0→R2→R1→R3→R4依次对应第k1待达到目标地区域、第k2待达到目标地区域、第k3待达到目标地区域、第k4待达到目标地区域。
当K=5时,具体步骤为:
S11,分别记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为R0、第1待达到目标地区域为R1、第2待达到目标地区域为R2、第3待达到目标地区域为R3、第4待达到目标地区域为R4、第5待达到目标地区域为R5
S12,两区域间路程最近值为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1911
α∈{0,1,2,3,4,5},β∈{0,1,2,3,4,5},且α≠β;
S13,从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R0依次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得到R0→R1、R0→R2、R0→R3、R0→R4、R0→R5总计5个行进线路,k∈{1,2,3,4,5};记录每个行进线路的距离值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201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202
表示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R0指向第1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1的距离值;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203
表示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R0指向第2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2的距离值;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204
表示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R0指向第3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3的距离值;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205
表示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R0指向第4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4的距离值;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206
表示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R0指向第5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5的距离值;
S14,从R0→R1、R0→R2、R0→R3、R0→R4、R0→R5选出指向最小距离值;
若为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207
行进线路为R0→R2;则从第2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2依次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k′∈{1,3,4,5};
S15,从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208
选出指向最小距离值;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209
表示第2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2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的距离值;
若为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2010
行进线路为R0→R2→R1;则从第1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2依次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k″∈{3,4,5};
S16,从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2011
选出指向最小距离值;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2012
表示第1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1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的距离值;
若为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2013
行进线路为R0→R2→R1→R3;则从第3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3依次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k″′∈{4,5};
S17,从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2014
选出指向最小距离值;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2015
表示第3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3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的距离值;
若为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2016
行进线路为R0→R2→R1→R3→R4;则从第4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4依次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k″″∈{5};
S18,从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2017
选出指向最小距离值;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2018
表示第4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4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的距离值;
若为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2019
行进线路为R0→R2→R1→R3→R4→R5;由于行进线路R0→R2→R1→R3→R4→R5中有6个R,所以行进线路为R0→R2→R1→R3→R4→R5。即行进线路为R0→R2→R1→R3→R4→R5依次对应第k1待达到目标地区域、第k2待达到目标地区域、第k3待达到目标地区域、第k4待达到目标地区域、第k5待达到目标地区域。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通过智慧云端用于建筑工地的物料钢筋获取系统的获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智慧云端对处于待命的运输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进行分配:
若第p待运输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为待命的运输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则智慧云端向第p待运输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发送运输建筑工地钢筋物料控制命令;
S2,第p待运输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驶向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
S3,第p待运输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由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驶向K个待达到目标地区域。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在第p待运输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驶向第k1待达到目标地区域行进途中,若在导航磁条上出现一个交叉路口,在交叉路口处有A条导航磁条线路,所述A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正整数,分别为第1导航磁条行进线路、第2导航磁条行进线路、第3导航磁条行进线路、……、第A导航磁条行进线路;
比较L1、L2、L3、……、LA间的大小关系:
若Lmin为L1、L2、L3、……、LA中的最小值;则以Lmin所对应的坐标所在导航磁条为行进路线;
其中,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211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212
为第k1待达到目标地区域的位置坐标;
(Xa,Ya,Za)为第a导航磁条行进线路上的位置坐标;a为小于或者等于A的正整数;
La表示第a导航磁条行进线路上的位置坐标(Xa,Ya,Za)至第k1待达到目标地区域的位置坐标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213
的距离;
L1表示第1导航磁条行进线路上的位置坐标(X1,Y1,Z1)至第k1待达到目标地区域的位置坐标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221
的距离;
L2表示第2导航磁条行进线路上的位置坐标(X2,Y2,Z2)至第k1待达到目标地区域的位置坐标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222
的距离;
L3表示第3导航磁条行进线路上的位置坐标(X3,Y3,Z3)至第k1待达到目标地区域的位置坐标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223
的距离;
……
LA表示第A导航磁条行进线路上的位置坐标(XA,YA,ZA)至第k1待达到目标地区域的位置坐标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224
的距离;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225
即: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226
(X0,Y0,Z0)为交叉路口的位置坐标;
Δl为预设前进第一距离;
la为交叉路口的位置坐标(X0,Y0,Z0)至第a导航磁条线路上的位置坐标(Xa,Ya,Za)的距离;
l1为交叉路口的位置坐标(X0,Y0,Z0)至第1导航磁条线路上的位置坐标(X1,Y1,Z1)的距离;
l2为交叉路口的位置坐标(X0,Y0,Z0)至第2导航磁条线路上的位置坐标(X2,Y2,Z2)的距离;
l3为交叉路口的位置坐标(X0,Y0,Z0)至第3航磁条线路上的位置坐标(X3,Y3,Z3)的距离;
……
lA为交叉路口的位置坐标(X0,Y0,Z0)至第A导航磁条线路上的位置坐标(XA,YA,ZA)的距离。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在第p待运输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由第kj待达到目标地区域驶向第kj+1待达到目标地区域行进途中,j=1,2,3,…,K-1,若在导航磁条上出现一个交叉路口,在交叉路口处有B条导航磁条线路,所述B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正整数,分别为第1导航磁条行进线路、第2导航磁条行进线路、第3导航磁条行进线路、……、第B导航磁条行进线路;
比较H1、H2、H3、……、HB间的大小关系:
若Hmin为H1、H2、H3、……、HB中的最小值;则以Hmin所对应的坐标所在导航磁条为行进路线;
其中,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231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232
为第kj+1待达到目标地区域的位置坐标;
(Xb″,Yb″,Zb″)为第b导航磁条行进线路上的位置坐标;b为小于或者等于B的正整数;
Hb表示第b导航磁条行进线路上的位置坐标(Xb″,Yb″,Zb″)至第kj+1待达到目标地区域的位置坐标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233
的距离;
H1表示第1导航磁条行进线路上的位置坐标(X1″,Y1″,Z1″)至第kj+1待达到目标地区域的位置坐标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234
的距离;
H2表示第2导航磁条行进线路上的位置坐标(X2″,Y2″,Z2″)至第kj+1待达到目标地区域的位置坐标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235
的距离;
H3表示第3导航磁条行进线路上的位置坐标(X3″,Y3″,Z3″)至第kj+1待达到目标地区域的位置坐标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236
的距离;
……
HB表示第B导航磁条行进线路上的位置坐标(XB″,YB″,ZB″)至第kj+1待达到目标地区域的位置坐标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241
的距离;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242
即: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243
(X0″,Y0″,Z0″)为交叉路口的位置坐标;
Δh为预设前进第二距离;
hb为交叉路口的位置坐标(X0″,Y0″,Z0″)至第b导航磁条线路上的位置坐标(Xb″,Yb″,Zb″)的距离;
h1为交叉路口的位置坐标(X0″,Y0″,Z0″)至第1导航磁条线路上的位置坐标(X1″,Y1″,Z1″)的距离;
h2为交叉路口的位置坐标(X0″,Y0″,Z0″)至第2导航磁条线路上的位置坐标(X2″,Y2″,Z2″)的距离;
h3为交叉路口的位置坐标(X0″,Y0″,Z0″)至第3导航磁条线路上的位置坐标(X3″,Y3″,Z3″)的距离;
……
hB为交叉路口的位置坐标(X0″,Y0″,Z0″)至第B导航磁条线路上的位置坐标(XB″,YB″,ZB″)的距离。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在第p待运输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驶向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行进途中,若在导航磁条上出现一个交叉路口,在交叉路口处有Q条导航磁条线路,所述Q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正整数,分别为第1导航磁条行进线路、第2导航磁条行进线路、第3导航磁条行进线路、……、第Q导航磁条行进线路;
比较S1、S2、S3、……、SQ间的大小关系:
若Smin为S1、S2、S3、……、SQ中的最小值;则以Smin所对应的坐标所在导航磁条为行进路线;
其中,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251
(x0′,y0′,z0′)为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的位置坐标;
(xq,yq,zq)为第q导航磁条行进线路上的位置坐标;q为小于或者等于Q的正整数;
Sq表示第q导航磁条行进线路上的位置坐标(xq,yq,zq)至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的位置坐标(x0′,y0′,z0′)的距离;
S1表示第1导航磁条行进线路上的位置坐标(x1,y1,z1)至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的位置坐标(x0′,y0′,z0′)的距离;
S2表示第2导航磁条行进线路上的位置坐标(x2,y2,z2)至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的位置坐标(x0′,y0′,z0′)的距离;
S3表示第3导航磁条行进线路上的位置坐标(x3,y3,z3)至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的位置坐标(x0′,y0′,z0′)的距离;
……
SQ表示第Q导航磁条行进线路上的位置坐标(xQ,yQ,zQ)至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的位置坐标(x0′,y0′,z0′)的距离;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252
即: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253
(x0,y0,z0)为交叉路口的位置坐标;
Δs为预设前进距离值;
sq为交叉路口的位置坐标(x0,y0,z0)至第q导航磁条线路上的位置坐标(xq,yq,zq)的距离;
s1为交叉路口的位置坐标(x0,y0,z0)至第1导航磁条线路上的位置坐标(x1,y1,z1)的距离;
s2为交叉路口的位置坐标(x0,y0,z0)至第2导航磁条线路上的位置坐标(x2,y2,z2)的距离;
s3为交叉路口的位置坐标(x0,y0,z0)至第3导航磁条线路上的位置坐标(x3,y3,z3)的距离;
……
sq为交叉路口的位置坐标(x0,y0,z0)至第q导航磁条线路上的位置坐标(xq,yq,zq)的距离。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3中,第p待运输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由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驶向K个待达到目标地区域的方法,采用行进路线方法一或行进路线方法二进行路线行进。其行进路线方法一包括以下步骤:
S11,分别记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为R0、第1待达到目标地区域为R1、第2待达到目标地区域为R2、第3待达到目标地区域为R3、……、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为RK
S12,两区域间路程最近值为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261
α∈{0,1,2,…,K},β∈{0,1,2,…,K},且α≠β;
S13,从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R0依次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得到R0→R1、R0→R2、R0→R3、……、R0→RK总计K个行进线路,k∈{1,2,…,K};记录每个行进线路的距离值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262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263
表示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R0指向第1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1的距离值;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264
表示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R0指向第2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2的距离值;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265
表示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R0指向第3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3的距离值;
……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271
表示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R0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的距离值;
S14,从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272
选出指向最小距离值;
若为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273
行进线路为R0→Rmin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274
即min为1、2、3、……、K之一;则从第min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min依次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k′∈{1,2,…,K},且k′≠min;
S15,从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275
选出指向最小距离值;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276
表示第min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min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的距离值;
若为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277
行进线路为R0→Rmin→Rmin′;则从第min′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min′依次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k″∈{1,2,…,K},且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2717
S16,从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278
选出指向最小距离值;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279
表示第min′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min′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的距离值;
若为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2710
行进线路为R0→Rmin→Rmin′→Rmin″;则从第min″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min″依次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k″′∈{1,2,…,K},且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2718
S17,从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2711
选出指向最小距离值;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2712
表示第min″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min″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的距离值;
若为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2713
行进线路为R0→Rmin→Rmin′→Rmin″→Rmin″′;则从第min″′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min″′依次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k″″∈{1,2,…,K},且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2719
S18,从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2714
选出指向最小距离值;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2715
表示第min″′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min″′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的距离值;
若为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2716
行进线路为R0→Rmin→Rmin′→Rmin″→Rmin″′→Rmin″″;则从第min″″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min″″依次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k″″′∈{1,2,…,K},且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2814
直至行进线路为R0→Rmin→Rmin′→Rmin″→Rmin″′→Rmin″″……中有K+1个R。
其行进路线方法二包括以下步骤:
S11,分别记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为R0、第1待达到目标地区域为R1、第2待达到目标地区域为R2、第3待达到目标地区域为R3、……、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为RK
S12,两区域间路程最近值为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281
α∈{0,1,2,…,K},β∈{0,1,2,…,K},且α≠β;
S13,从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R0依次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得到R0→R1、R0→R2、R0→R3、……、R0→RK总计K个行进线路,k∈{1,2,…,K};记录每个行进线路的距离值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282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283
表示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R0指向第1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1的距离值;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284
表示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R0指向第2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2的距离值;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285
表示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R0指向第3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3的距离值;
……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286
表示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R0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的距离值;
S14,从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288
选出指向最小距离值;
若为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289
行进线路为R0→R1;则从第1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1依次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k′∈{2,3,…,K};
S15,从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2810
选出指向最小距离值;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2811
表示第1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1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的距离值;
若为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2812
行进线路为R0→R1→R2;则从第2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2依次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k″∈{3,4,…,K};
S16,从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2813
选出指向最小距离值;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291
表示第2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2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的距离值;
若为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292
行进线路为R0→R1→R2→R3;则从第3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3依次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k″′∈{4,5,…,K};
S17,从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293
选出指向最小距离值;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294
表示第3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3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的距离值;
若为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295
行进线路为R0→R1→R2→R3→R4;则从第4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4依次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k″″∈{5,6,…,K};
S18,从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296
选出指向最小距离值;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297
表示第4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4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的距离值;
若为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298
行进线路为R0→R1→R2→R3→R4→R5;则从第5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5依次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k″″′∈{6,7,…,K};
直至行进线路为R0→R1→R2→R3→R4→R5……中有K+1个R。
本发明还可以用于运输搅拌器内的搅拌物;搅拌器内的搅拌物搅拌完成后,智慧云端控制第p待运输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将搅拌物运走。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所述搅拌器包括底板20,在底板20底部设置有用于底板20在地面上行走的行走装置,利用其行走装置便于移动,在底板20上设置有竖向支撑板24,在竖向支撑板24上设置有第一横向支撑板21,在第一横向支撑板21上设置有凸起18,和在第一横向支撑板21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安装第一压力传感器17、19的第一压力传感器安装座,在压力传感器安装座上固定安装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17、19用于称量搅拌槽11及搅拌槽11内搅拌物的重量,在搅拌槽11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凸起18相适应的凹槽;通过设置凸起和凹槽,
可以将其搅拌槽11固定安装在第一横向支撑板21上,防止搅拌时引起移动。
在竖向支撑板24上还设置有第二横向支撑板4和第三横向支撑板3,第二横向支撑板4位于第三横向支撑板3和第一横向支撑板21之间,且第三横向支撑板3位于第二横向支撑板4的上部;在第三横向支撑板3上设置有第一锥形齿轮5,第一锥形齿轮5的驱动端与第一驱动电机的驱动轴相连,在第二横向支撑板4上设置有第一滚动轴承7,搅拌轴8通过第一滚动轴承7后,在搅拌轴8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一锥形齿轮5相啮合的第二锥形齿轮6,在搅拌轴8的另一端设置有搅拌叶片9;
还包括在底板20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安装容纳箱感应读写模块15的容纳箱感应读写模块安装座,容纳箱感应读写模块15固定安装在容纳箱感应读写模块安装座上,当容纳箱感应读写模块15与容纳箱感应模块通讯时,其容纳箱感应模块安装在运输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行进装置底部,在容纳箱感应模块内存储有该运输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容纳箱的容纳信息,该容纳信息包括运输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容纳箱的初始体积、运输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的初始重量、运输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容纳箱的可盛装重量之一或者任意组合;容纳箱感应读写模块15通过容纳箱感应模块读取运输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容纳箱的容纳信息;以及在底板20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安装第二压力传感器14、16的第二压力传感器安装座,第二压力传感器14、16固定安装在第二压力传感器安装座上;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14、16用于称量运输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及运输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容纳箱12内的搅拌物的重量;
还包括控制器和搅拌器无线收发模块,搅拌器无线收发模块的无线收发数据端与控制器的无线收发数据端相连,控制器的第一压力数据输入端与第一压力传感器17、19的压力数据输出端相连,控制器的第二压力数据输入端与第二压力传感器14、16的压力数据输出端相连,控制器的行走控制端与行走装置的控制端相连,控制器的第一电机驱动控制端与第一驱动电机的驱动端相连;
通过第一压力传感器17、19以及第二压力传感器14、16采集的压力数据信息,实现对搅拌槽11及容纳箱12中的搅拌物的分配。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在底板20的末端铰接设置有便于运输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驶上底板20的斜台13。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搅拌轴8为可拆卸搅拌轴,搅拌轴8包括搅拌轴一和搅拌轴二,搅拌轴一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一锥形齿轮5相啮合的第二锥形齿轮6,搅拌轴一的另一端设置有搅拌轴凹槽以及横向贯穿所述搅拌轴凹槽的第一凹槽孔和第二凹槽孔;搅拌轴二的一端设置有横向贯穿搅拌轴二的搅拌轴孔,在搅拌轴二的另一端设置有搅拌叶片9,其搅拌轴凹槽直径大于搅拌轴二的另一端的直径,利用连接器依次通过第一凹槽孔、搅拌轴孔、第二凹槽孔,将搅拌轴一和搅拌轴二连接成为可拆卸的搅拌轴。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用于推出搅拌槽11内搅拌物的搅拌物推出装置,所述搅拌物推出装置包括在搅拌槽11侧壁上设置有横向贯穿搅拌槽侧壁的搅拌槽贯穿孔,以及在竖向支撑板24上设置有横向贯穿竖向支撑板的竖向支撑板贯穿孔,推杆26一端依次从竖向支撑板贯穿孔、搅拌槽贯穿孔伸入搅拌槽11内,在推杆26一端设置有搅拌推板22,在推杆26上设置有横向长条锯齿28,在长条锯齿28上方设置有与长条锯齿28相啮合的圆形齿轮30,圆形齿轮30的驱动端与第二驱动电机的驱动轴相连,第二驱动电机的驱动端与控制器的第二电机驱动控制端相连;
在长条锯齿28上设置有第一接近开关25和第二接近开关27,第一接近开关25与推杆26的另一端的距离为X1mm,mm表示单位毫米,第二接近开关27与推杆26的另一端的距离为X2mm,其中,X1>X2;第一接近开关25的接近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器的第一接近信号输入端相连,第二接近开关27的接近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器的第二接近信号输入端相连;
通过第一接近开关25和第二接近开关27实现第二驱动电机的正转和反转。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推杆26与搅拌推板22为可拆卸,推杆26一端设置有外螺纹,在搅拌推板22上设置有与外螺纹相适应的内螺纹,通过推杆26上的外螺纹与搅拌推板22上的内螺纹可拆卸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在搅拌槽贯穿孔处设置有用于防止搅拌槽11内的搅拌物泄漏的密封圈23。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用于搅拌轴8上下升降的搅拌轴升降装置,所述搅拌轴升降装置包括在竖向支撑板24内设置竖向凹槽,在竖向凹槽内设置有丝杆2,以及在竖向支撑板24顶端设置有驱动丝杆2竖向转动的第三驱动电机1,第三驱动电机1的驱动端与控制器的第三驱动电机的驱动控制端相连,在丝杆2的两端各自设置有第二滚动轴承29和第三滚动轴承34,还包括与竖向凹槽相通的竖向滑槽,第二横向支撑板4和第三横向支撑板3通过竖向滑槽与丝杆2上的丝杆螺母32相连;在竖向凹槽内设置有第三接近开关31和第四接近开关33,第四接近开关33的安装高度高于第三接近开关31的安装高度,第三接近开关31的接近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器的第三接近信号输入端相连,第四接近开关33的接近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器的第四接近信号输入端相连;
通过丝杆2的竖向转动带动丝杆螺母32的上下升降,以带动第二横向支撑板4和第三横向支撑板3的上下升降,最终带动搅拌轴8的上下升降。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通过智慧云端用于建筑工地的物料钢筋获取系统的获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系统初始化;
S2,智慧云端向待命运输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发出至搅拌器位置控制命令;
S3,运输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到达搅拌器后,容纳箱12盛装搅拌物后至目的地。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3中包括以下步骤:
S31,对搅拌槽11内的搅拌物进行搅拌;
S32,将搅拌槽11内的搅拌物通过搅拌槽排口10排入容纳箱12内;
S33,进行下一次搅拌物搅拌。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1包括以下步骤:
S11,控制器检测是否接收到第一接近开关25发送至控制器的第一接近检测信号:
若控制器接收到第一接近开关25发送至控制器的第一接近检测信号,则控制器向第二驱动电机的驱动端发送停止信号,第二驱动电机停止运转;
若控制器未接收到第一接近开关25发送至控制器的第一接近检测信号,则控制器向第二驱动电机的驱动端发送正转信号,使其第二驱动电机带动圆形齿轮30顺时针旋转,推杆26向左运动;当其控制器接收到第一接近开关25发送至控制器的第一接近检测信号,则控制器向第二驱动电机的驱动端发送停止信号,第二驱动电机停止运转;
S12,控制器检测是否接收到第四接近开关33发送至控制器的第四接近检测信号:
若控制器接收到第四接近开关33发送至控制器的第四接近检测信号,则控制器向第三驱动电机的驱动端发送停止信号,第三驱动电机停止运转;
若控制器未接收到第四接近开关33发送至控制器的第四接近检测信号,则控制器向第三驱动电机的驱动端发送正转信号,使其第三驱动电机带动丝杆2顺时针旋转,使其丝杆螺母32向上运动;当其控制器接收到第四接近开关33发送至控制器的第四接近检测信号,则控制器向第三驱动电机的驱动端发送停止信号,第三驱动电机停止运转;
S13,关闭搅拌槽排口10。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31包括以下步骤:
S311,控制器向第三驱动电机的驱动端发送反转信号,使其第三驱动电机带动丝杆2逆时针旋转,使其丝杆螺母32向下运动;当其控制器接收到第三接近开关31发送至控制器的第三接近检测信号,此时搅拌叶片9处于搅拌槽11内,则控制器向第三驱动电机的驱动端发送停止信号,第三驱动电机停止运转;
S312,控制器向第一驱动电机发送运转控制信号,第一驱动电机带动第一锥形齿轮5运转,其第一锥形齿轮5带动相啮合的第二锥形齿轮6转动,相应的搅拌轴8竖向转动带动搅拌叶片9进行搅拌;
或/和在步骤S32包括以下步骤:
S321,控制器向第一驱动电机的驱动端发送停止信号,搅拌叶片9停止对搅拌槽11内的搅拌物进行搅拌;
S322,运输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由斜台13驶上底板20,等待搅拌槽11内的搅拌物由搅拌槽排口10排入容纳箱12内;
S323,打开搅拌槽排口10;
S324,控制器向第二驱动电机的驱动端发送反转信号,使其第二驱动电机带动圆形齿轮30逆时针旋转,推杆26向右运动,其搅拌推板22推动搅拌槽11内的搅拌物由搅拌槽排口10排入容纳箱12内;
S325,当控制器接收到第二接近开关27发送至控制器的第二接近检测信号时,控制器向第二驱动电机发送停止运转信号;第二驱动电机停止运转后,控制器向第二驱动电机的驱动端发送正转信号,使其第二驱动电机带动圆形齿轮30顺时针旋转,推杆26向左运动,其搅拌推板22向左移动;
S326,当控制器接收到第一接近开关25发送至控制器的第一接近检测信号,则控制器向第二驱动电机的驱动端发送停止信号,第二驱动电机停止后,返回步骤S33;当其容纳箱11内流入搅拌物与预设搅拌物重量接近时,关闭搅拌槽排口10;进行下一辆运输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的盛装;当其搅拌槽11内搅拌物排完后,进行一下次搅拌物的搅拌。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324中,包括以下步骤:
S3241,当运输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驶上底板20后,第二压力传感器14、16检测其运输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及容纳箱12内剩余搅拌物的重量;此时由于第二压力传感器14、16检测到重量,则控制器控制容纳箱感应读写模块15工作;
S3242,控制器控制其固定安装在底板20上的容纳箱感应读写模块15工作,与固定安装在运输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行走装置底部的容纳箱感应模块通讯;读取运输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容纳箱的容纳信息,若容纳箱感应读写模块15读取到容纳箱12的容纳信息,则运输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停靠到位,若第二压力传感器14、16检测到的运输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及容纳箱12内剩余搅拌物的重量与获取的运输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的初始重量一致,则该运输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为首次驶上底板20进行搅拌物的盛装;
S3423,搅拌槽11向容纳箱12内排入搅拌物;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351
其中,G0表示控制器通过容纳箱感应读写模块15获取的运输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的初始重量;
G1表示控制器通过容纳箱感应读写模块15获取的容纳箱12可盛装的重量;
Gmax表示搅拌槽11向容纳箱12内排入搅拌物的最大重量;
G1′表示运输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驶上底板20后,第二压力传感器14、16检测到的运输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及容纳箱12内剩余搅拌物的重量;
其运输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驶上斜台时,容纳箱12内剩余搅拌物的重量的计算方法为:
G0′=G1′-G0
其中,G1′表示运输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驶上底板20后,第二压力传感器14、16检测到的运输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及容纳箱12内剩余搅拌物的重量;
G0表示控制器通过容纳箱感应读写模块15获取的运输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的初始重量;
G0′表示容纳箱12内剩余搅拌物的重量,即容纳箱12倾倒搅拌物后,残留在容纳箱12内的搅拌物重量。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31中,其搅拌物包括以下材料:
玻璃渣、碎石材、钢渣、粉煤灰、水泥、聚苯乙烯泡沫塑料、骨粉、混凝土诱发剂、混凝土净气剂、混凝土增强剂和混凝土憎水剂;
其材料的重量份数构成为:
玻璃渣2份~5份、碎石材5份~11份、钢渣1份~6份、粉煤灰5份~25份、水泥18份~55份、聚苯乙烯泡沫塑料5份~10份、骨粉2份~9份、混凝土诱发剂2份~5份、混凝土净气剂1份~5份、混凝土增强剂1份~7份和混凝土憎水剂2份~6份;
将其玻璃渣、碎石材、钢渣和骨粉粉碎呈1.5mm~2.5mm的颗粒粉末;
依次将玻璃渣、碎石材、钢渣和骨粉颗粒粉末按照上述比例倒入搅拌槽11内进行均匀搅拌,搅拌时长10min~15min;其搅拌转速为170r/min~230r/min;搅拌后得到搅拌混合均匀料;
再将粉煤灰、水泥、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混凝土诱发剂、混凝土净气剂、混凝土增强剂和混凝土憎水剂按照上述比例依次倒入搅拌槽11中,进行均匀搅拌,搅拌时长18min~22min,其搅拌转速为200r/min~250r/min;搅拌后得到搅拌混合均匀成品料;将其通过容纳箱12盛装后送至高温烧结炉中进行烧结;其烧结温度850℃~1450℃,保温时间80min~135min,之后样品随炉冷却,得到建筑材料。
所述碎石材包括大理石和花岗岩构成,其中,大理石占碎石材总重量的14%,花岗岩占碎石材总重量的86%;
所述骨粉包括田螺粉、贝壳粉、猪骨粉、牛骨粉和羊骨粉构成;其中,田螺粉占骨粉总重量的10%,贝壳粉占骨粉总重量的65%,猪骨粉占骨粉总重量的15%,牛骨粉占骨粉总重量的5%,羊骨粉占骨粉总重量的5%;
混凝土诱发剂包括硫酸钠、硫酸铝、工业盐、木质素磺酸钙和石灰构成;其中,硫酸钠占混凝土诱发剂总重量的14%,硫酸铝占混凝土诱发剂总重量的49%,工业盐占混凝土诱发剂总重量的19%,木质素磺酸钙占混凝土诱发剂总重量的2%,石灰占混凝土诱发剂总重量的16%;
混凝土净气剂包括脂肪醇聚乙烯磺酸钠和松香树脂构成;其中,脂肪醇聚乙烯磺酸钠占混凝土净气剂总重量的77%,松香树脂占混凝土净气剂总重量的23%;
所述混凝土增强剂包括稻杆、纸浆、麦杆、木屑和玉米杆构成;其中,稻杆占混凝土增强剂总重量的20%,纸浆占混凝土增强剂总重量的20%,麦杆占混凝土增强剂总重量的15%,木屑占混凝土增强剂总重量的40%,玉米杆占混凝土增强剂总重量的5%;
所述混凝土憎水剂包括甲基硅醇钠、白石蜡、无水氯化铁和沥青构成;其中,甲基硅醇钠占混凝土憎水剂总重量的18%,白石蜡占混凝土憎水剂总重量的33%,氯化铁占混凝土憎水剂总重量的22%,沥青占混凝土憎水剂总重量的27%。
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的建筑材料重量份构成为:
玻璃渣20kg、大理石7kg、花岗岩43kg、钢渣10kg、粉煤灰50kg、水泥200kg、聚苯乙烯泡沫塑料50kg、田螺粉1kg、贝壳粉6.5kg、猪骨粉1.5kg、牛骨粉0.5kg、羊骨粉0.5kg、硫酸钠2.8kg、硫酸铝9.8kg、工业盐3.8kg、木质素磺酸钙0.4kg、石灰3.2kg、脂肪醇聚乙烯磺酸钠7.7kg、松香树脂2.3kg、稻杆1.6kg、纸浆1.6kg、麦杆1.2kg、木屑3.2kg、玉米杆0.4kg、甲基硅醇钠3.6kg、白石蜡6.6kg、无水氯化铁4.4kg和沥青5.4kg。
将其玻璃渣20kg、大理石7kg、花岗岩43kg、钢渣10kg、田螺粉1kg、贝壳粉6.5kg、猪骨粉1.5kg、牛骨粉0.5kg、羊骨粉0.5kg粉碎呈1.5mm的颗粒粉末;
依次将玻璃渣20kg、大理石7kg、花岗岩43kg、钢渣10kg、田螺粉1kg、贝壳粉6.5kg、猪骨粉1.5kg、牛骨粉0.5kg、羊骨粉0.5kg倒入搅拌槽11内进行均匀搅拌,搅拌时长15min;其搅拌转速为200r/min;搅拌后得到搅拌混合均匀料;
再将粉煤灰50kg、水泥200kg、聚苯乙烯泡沫塑料50kg、硫酸钠2.8kg、硫酸铝9.8kg、工业盐3.8kg、木质素磺酸钙0.4kg、石灰3.2kg、脂肪醇聚乙烯磺酸钠7.7kg、松香树脂2.3kg、稻杆1.6kg、纸浆1.6kg、麦杆1.2kg、木屑3.2kg、玉米杆0.4kg、甲基硅醇钠3.6kg、白石蜡6.6kg、无水氯化铁4.4kg和沥青5.4kg依次倒入搅拌槽11中,进行均匀搅拌,搅拌时长20min,其搅拌转速为200r/min;搅拌后得到搅拌混合均匀成品料;将其通过容纳箱12盛装后送至高温烧结炉中进行烧结;其烧结温度850℃,保温时间80min,之后样品随炉冷却,得到建筑材料。
实施例2:本实施例提供的建筑材料重量份构成为:
玻璃渣50kg、大理石14kg、花岗岩86kg、钢渣10kg、粉煤灰245kg、水泥510kg、聚苯乙烯泡沫塑料110kg、田螺粉8kg、贝壳粉52kg、猪骨粉12kg、牛骨粉4kg、羊骨粉4kg、硫酸钠7kg、硫酸铝24.5kg、工业盐9.5kg、木质素磺酸钙1kg、石灰8kg、脂肪醇聚乙烯磺酸钠30.8kg、松香树脂9.2kg、稻杆8kg、纸浆8kg、麦杆6kg、木屑16kg、玉米杆2kg、甲基硅醇钠10.8kg、白石蜡19.8kg、无水氯化铁13.2kg和沥青16.2kg。
将其玻璃渣50kg、大理石14kg、花岗岩86kg、钢渣10kg、田螺粉8kg、贝壳粉52kg、猪骨粉12kg、牛骨粉4kg、羊骨粉4kg粉碎呈2mm的颗粒粉末;
依次将玻璃渣50kg、大理石14kg、花岗岩86kg、钢渣10kg、田螺粉8kg、贝壳粉52kg、猪骨粉12kg、牛骨粉4kg、羊骨粉4kg倒入搅拌槽11内进行均匀搅拌,搅拌时长12min;其搅拌转速为180r/min;搅拌后得到搅拌混合均匀料;
再将粉煤灰245kg、水泥510kg、聚苯乙烯泡沫塑料110kg、硫酸钠7kg、硫酸铝24.5kg、工业盐9.5kg、木质素磺酸钙1kg、石灰8kg、脂肪醇聚乙烯磺酸钠30.8kg、松香树脂9.2kg、稻杆8kg、纸浆8kg、麦杆6kg、木屑16kg、玉米杆2kg、甲基硅醇钠10.8kg、白石蜡19.8kg、无水氯化铁13.2kg和沥青16.2kg依次倒入搅拌槽11中,进行均匀搅拌,搅拌时长20min,其搅拌转速为250r/min;搅拌后得到搅拌混合均匀成品料;将其通过容纳箱12盛装后送至高温烧结炉中进行烧结;其烧结温度1000℃,保温时间90min,之后样品随炉冷却,得到建筑材料。该建筑材料具有绿色环保,对人体不造成伤害,在建筑领域范围适用性广,并且具有较好的保温性能,且抗冻效果良好,和建筑墙体结合后不易脱落,使用寿命长,该制作方法简单、便于生产。
实施例3:本实施例提供的建筑材料重量份构成为:
玻璃渣32kg、大理石11.2kg、花岗岩68.8kg、钢渣29kg、粉煤灰155kg、水泥330kg、聚苯乙烯泡沫塑料700kg、田螺粉5kg、贝壳粉32.5kg、猪骨粉7.5kg、牛骨粉2.5kg、羊骨粉2.5kg、硫酸钠4.2kg、硫酸铝14.7kg、工业盐5.7kg、木质素磺酸钙0.6kg、石灰4.8kg、脂肪醇聚乙烯磺酸钠19.25kg、松香树脂5.75kg、稻杆30kg、纸浆30kg、麦杆22.5kg、木屑60kg、玉米杆7.5kg、甲基硅醇钠7.2kg、白石蜡13.2kg、无水氯化铁6.6kg和沥青8.1kg。
将其玻璃渣32kg、大理石11.2kg、花岗岩68.8kg、钢渣29kg、田螺粉5kg、贝壳粉32.5kg、猪骨粉7.5kg、牛骨粉2.5kg、羊骨粉2.5kg粉碎呈1.8mm的颗粒粉末;
依次将玻璃渣32kg、大理石11.2kg、花岗岩68.8kg、钢渣29kg、田螺粉5kg、贝壳粉32.5kg、猪骨粉7.5kg、牛骨粉2.5kg、羊骨粉2.5kg倒入搅拌槽11内进行均匀搅拌,搅拌时长13min;其搅拌转速为200r/min;搅拌后得到搅拌混合均匀料;
再将粉煤灰155kg、水泥330kg、聚苯乙烯泡沫塑料700kg、硫酸钠4.2kg、硫酸铝14.7kg、工业盐5.7kg、木质素磺酸钙0.6kg、石灰4.8kg、脂肪醇聚乙烯磺酸钠19.25kg、松香树脂5.75kg、稻杆30kg、纸浆30kg、麦杆22.5kg、木屑60kg、玉米杆7.5kg、甲基硅醇钠7.2kg、白石蜡13.2kg、无水氯化铁6.6kg和沥青8.1kg依次倒入搅拌槽11中,进行均匀搅拌,搅拌时长22min,其搅拌转速为250r/min;搅拌后得到搅拌混合均匀成品料;将其通过容纳箱12盛装后送至高温烧结炉中进行烧结;其烧结温度1350℃,保温时间130min,之后样品随炉冷却,得到建筑材料。
实施例4:本实施例提供的建筑材料重量份构成为:
玻璃渣33kg、大理石9.8kg、花岗岩60.2kg、钢渣42kg、粉煤灰105kg、水泥320kg、聚苯乙烯泡沫塑料100kg、田螺粉5kg、贝壳粉32.5kg、猪骨粉7.5kg、牛骨粉2.5kg、羊骨粉2.5kg、硫酸钠5.6kg、硫酸铝19.6kg、工业盐7.6kg、木质素磺酸钙0.8kg、石灰6.4kg、脂肪醇聚乙烯磺酸钠30.8kg、松香树脂9.2kg、稻杆14kg、纸浆14kg、麦杆10.5kg、木屑28kg、玉米杆3.5kg、甲基硅醇钠4.5kg、白石蜡8.25kg、无水氯化铁5.5kg和沥青6.75kg。
将其玻璃渣33kg、大理石9.8kg、花岗岩60.2kg、钢渣42kg、田螺粉5kg、贝壳粉32.5kg、猪骨粉7.5kg、牛骨粉2.5kg、羊骨粉2.5kg粉碎呈2.5mm的颗粒粉末;
依次将玻璃渣33kg、大理石9.8kg、花岗岩60.2kg、钢渣42kg、田螺粉5kg、贝壳粉32.5kg、猪骨粉7.5kg、牛骨粉2.5kg、羊骨粉2.5kg倒入搅拌槽11内进行均匀搅拌,搅拌时长14min;其搅拌转速为230r/min;搅拌后得到搅拌混合均匀料;
再将粉煤灰105kg、水泥320kg、聚苯乙烯泡沫塑料100kg、硫酸钠5.6kg、硫酸铝19.6kg、工业盐7.6kg、木质素磺酸钙0.8kg、石灰6.4kg、脂肪醇聚乙烯磺酸钠30.8kg、松香树脂9.2kg、稻杆14kg、纸浆14kg、麦杆10.5kg、木屑28kg、玉米杆3.5kg、甲基硅醇钠4.5kg、白石蜡8.25kg、无水氯化铁5.5kg和沥青6.75kg依次倒入搅拌槽11中,进行均匀搅拌,搅拌时长22min,其搅拌转速为240r/min;搅拌后得到搅拌混合均匀成品料;将其通过容纳箱12盛装后送至高温烧结炉中进行烧结;其烧结温度1400℃,保温时间130min,之后样品随炉冷却,得到建筑材料。
本建筑材料采用实施例材料为实验样本,国标材料为对照,经过实验,性能结果如下表1所示。
表1性能结果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401
Figure GDA0003548955590000411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5)

1.一种通过智慧云端用于建筑工地的物料钢筋获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P辆待运输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所述P为大于或者等于1的正整数,分别为第1待运输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第2待运输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第3待运输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第P待运输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
还包括智慧云端,智慧云端向第p待运输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发送运输建筑工地钢筋物料控制命令,所述p为小于或者等于P的正整数,第p待运输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接收到运输建筑工地钢筋物料控制命令后,第p待运输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从待命区域至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装载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后,由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驶向K个待达到目标地区域,所述K为大于或者等于1的正整数,分别为第1待达到目标地区域、第2待达到目标地区域、第3待达到目标地区域、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由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驶向K个待达到目标地区域的方法为:
S11,分别记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为R0、第1待达到目标地区域为R1、第2待达到目标地区域为R2、第3待达到目标地区域为R3、……、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为RK
S12,两区域间路程最近值为
Figure FDA0003505832530000011
α∈{0,1,2,…,K},β∈{0,1,2,…,K},且α≠β;
S13,从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R0依次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得到R0→R1、R0→R2、R0→R3、……、R0→RK总计K个行进线路,k∈{1,2,…,K};记录每个行进线路的距离值
Figure FDA0003505832530000012
Figure FDA0003505832530000013
表示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R0指向第1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1的距离值;
Figure FDA0003505832530000014
表示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R0指向第2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2的距离值;
Figure FDA0003505832530000015
表示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R0指向第3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3的距离值;
……
Figure FDA0003505832530000021
表示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R0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的距离值;
S14,从
Figure FDA0003505832530000022
选出指向最小距离值;
若为
Figure FDA0003505832530000023
行进线路为R0→Rmin
Figure FDA0003505832530000024
即min为1、2、3、……、K之一;则从第min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min依次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k′∈{1,2,…,K},且k′≠min;
S15,从
Figure FDA0003505832530000025
选出指向最小距离值;
Figure FDA0003505832530000026
表示第min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min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的距离值;
若为
Figure FDA0003505832530000027
行进线路为R0→Rmin→Rmin′;则从第min′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min′依次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k″∈{1,2,…,K},且
Figure FDA00035058325300000218
S16,从
Figure FDA0003505832530000028
选出指向最小距离值;
Figure FDA0003505832530000029
表示第min′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min′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的距离值;
若为
Figure FDA00035058325300000210
行进线路为R0→Rmin→Rmin′→Rmin″;则从第min″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min″依次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k″′∈{1,2,…,K},且
Figure FDA00035058325300000211
S17,从
Figure FDA00035058325300000212
选出指向最小距离值;
Figure FDA00035058325300000213
表示第min″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min″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的距离值;
若为
Figure FDA00035058325300000214
行进线路为R0→Rmin→Rmin′→Rmin″→Rmin″′;则从第min″′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min″′依次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k″″∈{1,2,…,K},且
Figure FDA00035058325300000219
S18,从
Figure FDA00035058325300000215
选出指向最小距离值;
Figure FDA00035058325300000216
表示第min″′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min″′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的距离值;
若为
Figure FDA00035058325300000217
行进线路为R0→Rmin→Rmin′→Rmin″→Rmin″′→Rmin″″;则从第min″″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min″″依次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k″″′∈{1,2,…,K},且
Figure FDA0003505832530000031
直至行进线路为R0→Rmin→Rmin′→Rmin″→Rmin″′→Rmin″″……中有K+1个R。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过智慧云端用于建筑工地的物料钢筋获取系统,其特征在于,第p待运输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包括用于在地面上行进的运输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行进装置,在运输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行进装置上部设置有用于可拆卸安装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容纳箱的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容纳箱安装架,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容纳箱安装在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容纳箱安装架上,所述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容纳箱用于容纳装载建筑工地钢筋物料;
还包括设置在第p待运输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上的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控制器和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无线收发模块,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控制器的无线收发数据端与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无线收发模块的无线收发数据端相连,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控制器的行进控制端与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行进装置的行进控制端相连;
以及在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行进装置底部设置有用于感应地面铺设的导航磁条的导航磁条感应器,导航磁条感应器的感应数据端与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控制器的感应数据端相连;
第p待运输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通过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无线收发模块接收到智慧云端发送的至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装载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后,第p待运输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根据导航磁条感应器感应地面上铺设的导航磁条行进到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装载建筑工地钢筋物料;
第p待运输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装载完成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后,第p待运输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按照先后顺序驶向第k1待达到目标地区域、第k2待达到目标地区域、第k3待达到目标地区域、……、第k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ki∈{1,2,3,…,K},i∈{1,2,3,…,K},{k1}∪{k2}∪{k3}∪…∪{kK}={1,2,3,…,K},
Figure FDA000350583253000003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过智慧云端用于建筑工地的物料钢筋获取系统,其特征在于,由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驶向K个待达到目标地区域的方法为:
S11,分别记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为R0、第1待达到目标地区域为R1、第2待达到目标地区域为R2、第3待达到目标地区域为R3、……、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为RK
S12,两区域间路程最近值为
Figure FDA0003505832530000041
α∈{0,1,2,…,K},β∈{0,1,2,…,K},且α≠β;
S13,从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R0依次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得到R0→R1、R0→R2、R0→R3、……、R0→RK总计K个行进线路,k∈{1,2,…,K};记录每个行进线路的距离值
Figure FDA0003505832530000042
Figure FDA0003505832530000043
表示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R0指向第1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1的距离值;
Figure FDA0003505832530000044
表示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R0指向第2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2的距离值;
Figure FDA0003505832530000045
表示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R0指向第3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3的距离值;
……
Figure FDA0003505832530000046
表示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R0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的距离值;
S14,从
Figure FDA0003505832530000047
选出指向最小距离值;
若为
Figure FDA0003505832530000048
行进线路为R0→R1;则从第1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1依次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k′∈{2,3,…,K};
S15,从
Figure FDA0003505832530000049
选出指向最小距离值;
Figure FDA00035058325300000410
表示第1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1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的距离值;
若为
Figure FDA00035058325300000411
行进线路为R0→R1→R2;则从第2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2依次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k″∈{3,4,…,K};
S16,从
Figure FDA00035058325300000412
选出指向最小距离值;
Figure FDA00035058325300000413
表示第2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2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的距离值;
若为
Figure FDA00035058325300000414
行进线路为R0→R1→R2→R3;则从第3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3依次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k″′∈{4,5,…,K};
S17,从
Figure FDA0003505832530000051
选出指向最小距离值;
Figure FDA0003505832530000052
表示第3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3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的距离值;
若为
Figure FDA0003505832530000053
行进线路为R0→R1→R2→R3→R4;则从第4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4依次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k″″∈{5,6,…,K};
S18,从
Figure FDA0003505832530000054
选出指向最小距离值;
Figure FDA0003505832530000055
表示第4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4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的距离值;
若为
Figure FDA0003505832530000056
行进线路为R0→R1→R2→R3→R4→R5;则从第5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5依次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k″″′∈{6,7,…,K};
直至行进线路为R0→R1→R2→R3→R4→R5……中有K+1个R。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过智慧云端用于建筑工地的物料钢筋获取系统,其特征在于,由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驶向K个待达到目标地区域的方法为:
S11,分别记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为R0、第1待达到目标地区域为R1、第2待达到目标地区域为R2、第3待达到目标地区域为R3、……、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为RK
S12,两区域间路程最近值为
Figure FDA0003505832530000057
α∈{0,1,2,…,K},β∈{0,1,2,…,K},且α≠β;
S13,从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R0依次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得到R0→R1、R0→R2、R0→R3、……、R0→RK总计K个行进线路,k∈{1,2,…,K};记录每个行进线路的距离值
Figure FDA0003505832530000058
Figure FDA0003505832530000059
表示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R0指向第1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1的距离值;
Figure FDA00035058325300000510
表示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R0指向第2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2的距离值;
Figure FDA00035058325300000511
表示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R0指向第3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3的距离值;
……
Figure FDA00035058325300000512
表示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R0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的距离值;
S14,从R0→R1、R0→R2、R0→R3、……、R0→RK选出指向最小距离值;
若为
Figure FDA0003505832530000061
行进线路为R0→R2;则从第2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2依次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k′∈{1,3,4,…,K};
S15,从
Figure FDA0003505832530000062
选出指向最小距离值;
Figure FDA0003505832530000063
表示第2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2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的距离值;
若为
Figure FDA0003505832530000064
行进线路为R0→R2→R1;则从第1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2依次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k″∈{3,4,…,K};
S16,从
Figure FDA0003505832530000065
选出指向最小距离值;
Figure FDA0003505832530000066
表示第1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1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的距离值;
若为
Figure FDA0003505832530000067
行进线路为R0→R2→R1→R3;则从第3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3依次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k″′∈{4,5,…,K};
S17,从
Figure FDA0003505832530000068
选出指向最小距离值;
Figure FDA0003505832530000069
表示第3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3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的距离值;
若为
Figure FDA00035058325300000610
行进线路为R0→R2→R1→R3→R4;则从第4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4依次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k″″∈{5,6,…,K};
S18,从
Figure FDA00035058325300000611
选出指向最小距离值;
Figure FDA00035058325300000613
表示第4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4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的距离值;
若为
Figure FDA00035058325300000612
行进线路为R0→R2→R1→R3→R4→R5;则从第5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5依次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k″″′∈{6,7,…,K};
直至行进线路为R0→R2→R1→R3→R4→R5……中有K+1个R。
5.一种通过智慧云端用于建筑工地的物料钢筋获取系统的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智慧云端对处于待命的运输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进行分配:
若第p待运输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为待命的运输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则智慧云端向第p待运输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发送运输建筑工地钢筋物料控制命令;
S2,第p待运输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驶向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
S3,第p待运输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由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驶向K个待达到目标地区域;第p待运输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小车由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驶向K个待达到目标地区域的方法,采用以下步骤:
S11,分别记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为R0、第1待达到目标地区域为R1、第2待达到目标地区域为R2、第3待达到目标地区域为R3、……、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为RK
S12,两区域间路程最近值为
Figure FDA0003505832530000071
α∈{0,1,2,…,K},β∈{0,1,2,…,K},且α≠β;
S13,从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R0依次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得到R0→R1、R0→R2、R0→R3、……、R0→RK总计K个行进线路,k∈{1,2,…,K};记录每个行进线路的距离值
Figure FDA0003505832530000072
Figure FDA00035058325300000712
表示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R0指向第1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1的距离值;
Figure FDA0003505832530000073
表示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R0指向第2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2的距离值;
Figure FDA0003505832530000074
表示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R0指向第3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3的距离值;
……
Figure FDA0003505832530000075
表示建筑工地钢筋物料装载区域R0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的距离值;
S14,从
Figure FDA0003505832530000076
选出指向最小距离值;
若为
Figure FDA0003505832530000077
行进线路为R0→Rmin
Figure FDA0003505832530000078
即min为1、2、3、……、K之一;则从第min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min依次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k′∈{1,2,…,K},且k′≠min;
S15,从
Figure FDA0003505832530000079
选出指向最小距离值;
Figure FDA00035058325300000710
表示第min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min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的距离值;
若为
Figure FDA00035058325300000711
行进线路为R0→Rmin→Rmin′;则从第min′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min′依次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k″∈{1,2,…,K},且
Figure FDA00035058325300000811
S16,从
Figure FDA0003505832530000081
选出指向最小距离值;
Figure FDA0003505832530000082
表示第min′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min′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的距离值;
若为
Figure FDA0003505832530000083
行进线路为R0→Rmin→Rmin′→Rmin″;则从第min″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min″依次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k″′∈{1,2,…,K},且
Figure FDA00035058325300000810
S17,从
Figure FDA0003505832530000084
选出指向最小距离值;
Figure FDA0003505832530000085
表示第min″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min″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的距离值;
若为
Figure FDA0003505832530000086
行进线路为R0→Rmin→Rmin′→Rmin″→Rmin″′;则从第min″′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min″′依次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k″″∈{1,2,…,K},且
Figure FDA00035058325300000812
S18,从
Figure FDA0003505832530000087
选出指向最小距离值;
Figure FDA0003505832530000088
表示第min″′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min″′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的距离值;
若为
Figure FDA0003505832530000089
行进线路为R0→Rmin→Rmin′→Rmin″→Rmin″′→Rmin″″;则从第min″″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min″″依次指向第k″″′待达到目标地区域Rk″″′,k″″′∈{1,2,…,K},且
Figure FDA00035058325300000813
直至行进线路为R0→Rmin→Rmin′→Rmin″→Rmin″′→Rmin″″……中有K+1个R。
CN202011251017.6A 2020-11-11 2020-11-11 一种通过智慧云端用于建筑工地的物料钢筋获取方法和系统 Active CN1126817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51017.6A CN112681744B (zh) 2020-11-11 2020-11-11 一种通过智慧云端用于建筑工地的物料钢筋获取方法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51017.6A CN112681744B (zh) 2020-11-11 2020-11-11 一种通过智慧云端用于建筑工地的物料钢筋获取方法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81744A CN112681744A (zh) 2021-04-20
CN112681744B true CN112681744B (zh) 2022-04-22

Family

ID=754464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51017.6A Active CN112681744B (zh) 2020-11-11 2020-11-11 一种通过智慧云端用于建筑工地的物料钢筋获取方法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81744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56911B1 (en) * 1997-12-11 2002-03-1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hortest path search system
CN106156898A (zh) * 2016-08-23 2016-11-23 吕建正 一种基于MoCD算法的商品配送路径规划方法
CN109190840A (zh) * 2018-09-21 2019-01-11 中电科技(合肥)博微信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冷库用穿梭车调度管理系统和调度方法
CN110209159A (zh) * 2019-04-24 2019-09-06 安徽酷哇机器人有限公司 洒水车洒水路线规划方法、系统及洒水车
CN111038963A (zh) * 2020-02-18 2020-04-21 滦州市华颖科技有限公司 水泥砖运送系统
CN111079983A (zh) * 2019-11-26 2020-04-28 深圳大学 一种装配式施工现场车辆路径规划的优化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54476B2 (ja) * 1995-12-11 2006-03-1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建設工程管理方法および装置
JP4639980B2 (ja) * 2005-06-15 2011-02-2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最適輸送経路計画装置、及び、最適輸送経路計画プログラム
CN110155829A (zh) * 2019-06-12 2019-08-23 曹海平 一种具有货物智能运送功能的住宅楼及住宅小区
CN110400012A (zh) * 2019-07-17 2019-11-01 北京三快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配送路径的方法及装置
CN111815076B (zh) * 2020-08-31 2020-12-15 物联云仓(成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物流配送路径的优化方法、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56911B1 (en) * 1997-12-11 2002-03-1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hortest path search system
CN106156898A (zh) * 2016-08-23 2016-11-23 吕建正 一种基于MoCD算法的商品配送路径规划方法
CN109190840A (zh) * 2018-09-21 2019-01-11 中电科技(合肥)博微信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冷库用穿梭车调度管理系统和调度方法
CN110209159A (zh) * 2019-04-24 2019-09-06 安徽酷哇机器人有限公司 洒水车洒水路线规划方法、系统及洒水车
CN111079983A (zh) * 2019-11-26 2020-04-28 深圳大学 一种装配式施工现场车辆路径规划的优化方法
CN111038963A (zh) * 2020-02-18 2020-04-21 滦州市华颖科技有限公司 水泥砖运送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81744A (zh) 2021-04-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01456A (zh) 一种大吸水率粗集料高性能海工混凝土及其施工工法
CN202592519U (zh) 一种发泡砌块自动化生产线
CN104532718A (zh) 一种l型混凝土路缘石及其制作方法
CN108396737A (zh) 加固湿土地基的水泥土搅拌桩材料
CN106192623B (zh) Crtsⅲ型板自密实混凝土灌注施工设备及工作流程
CN112681744B (zh) 一种通过智慧云端用于建筑工地的物料钢筋获取方法和系统
CN112660728B (zh) 一种用于智能建筑工地输送材料优化方法
CN112578791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实现智慧建筑工地钢筋物料分配方法
CN105235061A (zh) 一种利用废弃泥浆制备加气块砖的生产系统及工艺方法
CN112606205B (zh) 一种智慧建筑工地物料记录控制方法
CN104589504A (zh) 湿拌砂浆搅拌泵车及其控制方法
CN101704270B (zh) 一种水泥搅拌注浆系统
CN103612318B (zh) 一种全自动复合自保温砌块生产方法
CN103121242B (zh) 混凝土搅拌系统
CN206796209U (zh) 一种环保型混凝土搅拌站
CN102127889B (zh) 公路钢筋混凝土路面的路基施工方法
CN105155373A (zh) 一种crtsⅲ型无砟轨道自密实混凝土快速移动生产施工方法
CN204450866U (zh) 湿拌砂浆搅拌泵车
CN210881047U (zh) 一种基于建筑垃圾的外墙仿石板加工装置
CN107601996A (zh) 一种提高透水耐透坪材料强度的胶结剂及其制备方法
CN202805427U (zh) 一种移动式搅拌站
CN204894198U (zh) 一种利用废弃泥浆制备加气块砖的生产系统
CN102505586A (zh) 低收缩自密实混凝土施工方法
CN207275440U (zh) 一种带有防雨料斗的混凝土搅拌站
CN206765103U (zh) 一种地下暗挖工程用混凝土搅拌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