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74906A - 一种提拉线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提拉线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74906A
CN112674906A CN202011552336.0A CN202011552336A CN112674906A CN 112674906 A CN112674906 A CN 112674906A CN 202011552336 A CN202011552336 A CN 202011552336A CN 112674906 A CN112674906 A CN 1126749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tching
engaging
silk thread
elements
engaging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5233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夏佩佩
魏征
晏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ngyan Shanghai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ngyan Shanghai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ngyan Shanghai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ngyan Shanghai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55233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74906A/zh
Publication of CN1126749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7490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terials For Medical 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拉线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提拉线包括丝线,丝线上套设有固定设置的配合元件和滑动设置的啮合元件,配合元件和啮合元件在丝线上交替排布,使得每一个所述啮合元件均被限定在对应的相邻两个所述配合元件之间;啮合元件沿丝线轴向相对的两端均为可变形部,可变形部由狭缝分隔为至少两个幅条;配合元件包括主体,以及设置于主体沿所述丝线轴向相对两端的配合部;植入时,啮合元件向与其相邻的两个配合元件中的一个滑动,对应的配合元件的配合部穿入啮合元件的可变形部,将可变形部的幅条由闭合状态转变为撑开状态。本发明具有穿刺创口小,以及能够实现单向提拉线和双向提拉线的效果等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提拉线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提拉线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年龄和环境等因素会导致人体脸部软组织和骨骼容量萎缩,韧带逐渐松弛,浅表肌肉筋膜系统逐渐下垂,颧颊脂肪垫的松弛加之重力的作用,脸部表面组织表现出松垂、弹性减退、皱纹增加和沟槽形成加深等现象。且随着年龄的增加,体内激素水平发生改变,胶原蛋白流失以及脸部腺体萎缩等因素共同使脸部表现出不良的特性变化,即衰老。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美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尤其对脸部的年轻化需求,有逐年增长的趋势。目前提高和保持脸部年轻化是通过一种微创手术将特制的由生物可吸收材料制备的提拉线(又称美容线、缝合线或铃铛线)导入浅层软组织中,通过提拉线优良的提拉和力学平均分配作用将松弛的脸部软组织提拉复位。
CN103251433A公开了一种缝合线,包括细长柔性体以及设置在细长柔性体上的多个组织啮合元件。组织啮合元件为截头锥体形状,因而具有相对设置的一个窄端和一个宽端。多个组织啮合元件的窄端均朝向细长柔性体的其中一端时,该缝合线为单向缝合线。多个组织啮合元件分为两组,其中一组组织啮合元件的窄端均朝向细长柔性体的其中一端,另一组组织啮合元件的窄端均朝向细长柔性体的另一端时,该缝合线为双向缝合线。使用单向缝合线时,缝合线上的所有的组织啮合元件均用于提拉组织,柔性细长体的端部在穿刺口处打结固定。使用双向缝合线时,其中一组啮合元件用于卡紧组织,另一组啮合元件用于提拉组织,无需打结固定。
但是,不论是单向缝合线,还是双向缝合线,在出厂之前均已设置好组织啮合元件的朝向,以及朝向具体方向的组织啮合元件的数量,在临床使用时,均不能任意调整,无法应对复杂的临床情况。
因此如何在保证提拉线具有结构简单的情况下,还具有可根据需求提拉方向任意调整等特点,成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拉线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在丝线上套设有固定连接的配合元件和滑动连接的啮合元件,并且配合元件和啮合元件在丝线上交替排布,使用时,将提拉线刺入组织内,沿提拉线的刺入方向,啮合元件受组织的阻力,沿与刺入方向的相反方向滑动,与啮合元件相邻的配合元件的配合部穿入啮合元件的可变形部,将可变形部的辐条由闭合状态转变为撑开状态,随着刺入方向的不同,本发明提供的提拉线能够实现单向提拉线和双向提拉线的效果,具有适用性强和结构简单等特点。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拉线,所述提拉线包括丝线,所述丝线上套设有固定设置的配合元件和滑动设置的啮合元件,所述配合元件和所述啮合元件在所述丝线上交替排布,使得每一个所述啮合元件均被限定在对应的相邻两个所述配合元件之间;所述啮合元件沿所述丝线轴向相对的两端均为可变形部,所述可变形部由狭缝分隔为至少两个幅条;所述配合元件包括主体,以及设置于所述主体沿所述丝线轴向相对两端的配合部;植入时,所述啮合元件向与其相邻的两个所述配合元件中的一个滑动,对应的所述配合元件的配合部穿入所述啮合元件的可变形部,将所述可变形部的幅条由闭合状态转变为撑开状态。
本发明在丝线上交替套设有固定设置的配合元件和滑动设置的啮合元件,并且在配合元件的两端设置有配合部,在啮合元件的两端设置有可撑开或闭合的可变形部;在植入前,可变形部的幅条处于闭合状态,提拉线整体的外径较小;这样,植入时,提拉线容易通过穿刺口,可实现较小的外径通过较小的穿刺口,创口小便于术后恢复,且恢复后更加美观;植入过程中,将提拉线刺入组织内,沿提拉线的刺入方向,啮合元件受组织的阻力,沿与刺入方向的相反方向滑动,与其相邻的配合元件的配合部穿入啮合元件对应的可变形部,将对应的可变形部的幅条由闭合状态转变为撑开状态,而啮合元件另一端的可变形部仍为闭合状态,这样,处于撑开状态的可变形部构成啮合元件的宽端,处于闭合状态的可变形部构成啮合元件的窄端;随着刺入方向的不同,本发明提供的提拉线能够实现单向提拉线和双向提拉线的效果,具有结构简单和灵活度高等特点。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技术方案,由所述配合元件的中心向两端,所述配合部的外径逐渐减小。
本发明通过将配合元件设置为两端外径逐渐减小的结构,是为了方便配合元件的配合部穿入啮合元件的可变形部,便于将可变形部的幅条撑开。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配合部上设置有凸起结构。
本发明通过设置凸起结构,可以增加配合部和可变形部之间的摩擦力和/或啮合力,防止配合部和可变形部相对滑脱。另外,对于未与可变形部配合的配合部来说,设置凸起结构可以增加与组织的啮合力,即,植入完成后,不仅有宽端啮合、提拉组织,未与可变形部配合的配合部上的凸起结构也可用于啮合、提拉组织。
优选地,所述凸起结构设置有至少一个。
优选地,所述凸起结构的数量为1~10个,例如,数量为1个、2个、3个、4个、5个、6个、7个、8个、9个或10个,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凸起结构的形状为平头圆锥体,且所述且平头圆锥体的底面朝向所述主体。
本发明通过将凸起结构设置为平头圆锥体,配合元件两端的配合部上的平头圆锥体的顶面相背设置。首先啮合元件的可变形部容易沿平头圆锥体的锥面滑动,从而撑开幅条,此外,如上所述,未与可变形部配合的配合部上的凸起结构也可用于啮合、提拉组织,而平头圆锥体的底面能够使与其接触的组织受力均匀,并且进一步提高提拉线的提拉效果。
优选地,所述凸起结构设置有至少两个,由所述配合元件的中心向两端,所述平头圆锥体的底面直径逐渐减小。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配合元件和所述丝线固定连接的方式包括焊接、粘接和热熔连接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或者,所述配合元件与所述丝线为一体式结构。
优选地,所述配合元件通过注塑成型或者热旋压制备。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啮合元件的数量为4~24个,所述配合元件的数量比所述啮合元件的数量多1个。
优选地,所述啮合元件为两端贯穿的中空管,在所述中空管的两端各开设2~16个所述狭缝,所述狭缝从所述中空管的端部沿所述中空管的轴向延伸至所述中空管的中间部位。
优选地,所述啮合元件通过管材拉伸成型。
优选地,所述狭缝通过激光切割制备。
优选地,每一所述幅条上均设置有凹槽结构。
本发明通过设置凹槽结构,可以增加配合部和可变形部之间的摩擦力和/或啮合力,防止配合部和可变性部相对滑脱。在本实施例中,当配合部将可变形部撑开时,凹槽结构与凸起结构配合固定,增加配合部和可变形部之间的啮合力,防止配合部和可变性部相对滑脱。
优选地,每一所述辐条上凹槽结构的数量为至少一个。
优选地,每一所述辐条上凹槽结构的数量为1~10个,例如,数量为1个、2个、3个、4个、5个、6个、7个、8个、9个或10个,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优选地,所述凹槽结构的开设形式包括热溶和/或热旋压。
优选地,所述凹槽结构为三角形凹槽。
本发明通过设置凹槽结构与凸起结构相互配合固定,进一步地选用平头圆锥体与三角形凹槽相互咬合卡死,从而避免配合元件的配合部穿入啮合元件的可变形部后滑开,有效地防止了可变形部撑开后又意外闭合的情况的发生,保证了啮合元件在使用过程中的撑开状态。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丝线的结构为单股或至少两股。
优选地,所述丝线通过挤出的方式获得。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丝线、所述配合元件和所述啮合元件中的一个或至少两个的表面负载有药物。
优选地,所述药物包括抗炎药和/或镇痛辅助药。
优选地,所述抗炎药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和/或类固醇类抗炎药物。
优选地,所述镇痛辅助药包括阿片类药物。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丝线、配合元件和啮合元件的材质均为可降解材料。
本发明将丝线、配合元件和啮合元件的材质均设置为可降解材料,这样,提拉线可在人体内安全降解,避免二次手术取出,进一步减少创口。
优选地,所述可降解材料包括合成类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和/或天然可降解高分子材料。
优选地,所述合成类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包括聚乳酸、L-聚乳酸、DL-聚乳酸、聚乙丙交酯共聚物、聚己内酯、聚羟基丁酸戊酯、聚乙酰谷氨酸、聚正酯、聚氧化乙烯/聚丁烯共聚物和聚丙交酯共己内酯共聚物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天然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包括胶原、明胶、壳聚糖、透明质酸、海藻酸钠和琼脂糖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丝线、配合元件和啮合元件的材质相同或不同。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提拉线的制备方法,所述的制备方法包括:
(Ⅰ)将丝线穿过配合元件,并将配合元件固定于丝线上,然后将丝线穿过啮合元件,啮合元件在丝线上滑动设置;
(Ⅱ)重复步骤(Ⅰ),至配合元件及啮合元件数量满足要求。
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是,当提拉线制备完成后,在使用时,需要在提拉线的两端压铆穿刺针进行使用,本发明对此步骤不做具体要求和特殊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在提拉线的两端压铆穿刺针。
示例性地,提供一种所述的提拉线的制备方法,所述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Ⅰ)将丝线穿过配合元件,并将配合元件通过焊接、粘接或热熔连接中的至少一种方式固定于丝线上,然后丝线穿过啮合元件,啮合元件能够在丝线上滑动;
(Ⅱ)重复步骤(Ⅰ),至配合元件及啮合元件数量满足要求;
(Ⅲ)在丝线的两端压接穿刺针。
示例性地,提供一种本发明提供的提拉线的使用方法,所述的使用方法具体包括:
植入时,提拉线其中一端的穿刺针沿穿刺口进入,再沿皮下穿刺至预定位置后穿出;在穿出位置拉扯丝线,配合元件和啮合元件依次通过穿刺口进入皮下组织;配合元件和啮合元件进入组织后,组织与啮合元件之间产生摩擦力,使得啮合元件受力向与穿刺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直至与配合元件接触;在持续受力的过程中,配合元件的配合部穿入啮合元件的可变形部,将可变形部的幅条由闭合状态转变为撑开状态;进入组织的每一个啮合元件均通过上述过程变成具有宽端和窄端的啮合元件。
根据术者需要,进入N个啮合元件,N可以等于全部啮合元件的数量,也可以小于全部啮合元件的数量。
当N小于全部啮合元件的数量时,术者隔皮按住已植入的提拉线,防止剩余提拉线植入时,该已植入的提拉线被任意拉扯;然后,拿取提拉线另一端的穿刺针,从穿刺口进入,沿与上述穿刺方向相反的方向在皮下行进至预定位置后穿出;配合元件和啮合元件的进入、撑开可参考上述。
完成植入后,剪去丝线两端的穿刺针,丝线上具有两组宽端朝向相对的啮合元件,形成双向提拉线。
另外,对于双向提拉线来说,两组宽端朝向相对的啮合元件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当N等于全部啮合元件的数量时,即表示通过其中一端的穿刺针已经完成提拉线的全部植入,完成植入后,在穿刺口打结固定,剪去丝线两端的穿刺针,丝线上的啮合元件的宽端的朝向一致,形成单向提拉线。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数量及配合关系的限制,完成植入后,存在未配合的配合元件和/或啮合元件。如前述所述,未配合的配合元件通过设置在配合部上的凸起结构也可用于啮合、提拉组织;而未配合的啮合元件通过狭缝可以实现与组织的啮合、提拉。未匹配的配合元件和啮合元件不影响提拉线的植入和提拉,此外,配合元件上的平头圆锥体还可以与组织啮合,增强提拉线的提拉效果。
本发明所述的数值范围不仅包括上述例举的点值,还包括没有例举出的上述数值范围之间的任意的点值,限于篇幅及出于简明的考虑,本发明不再穷尽列举所述范围包括的具体点值。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在丝线上交替套设有固定连接的配合元件和滑动连接的啮合元件,并且在啮合元件的两端设置有可撑开的幅条,在使用之前,可变形部的幅条处于闭合状态,提拉线整体的直径小,容易通过穿刺口,可实现较小的外径进入,创口小便于术后恢复,且恢复后更加美观。使用时,将提拉线刺入组织内,沿提拉线的刺入方向,啮合元件受组织的阻力,沿与刺入方向的相反方向滑动,与啮合元件相邻的配合元件的配合部穿入啮合元件的可变形部,将可变形部的辐条由闭合状态转变为撑开状态,随着刺入方向的不同,本发明提供的提拉线能够实现单向提拉线和双向提拉线的效果,具有结构简单和灵活度高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提供的提拉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提供的提拉线的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中提供的配合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提供的配合元件的主视图;
图5为本发明中提供的配合元件的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中提供的啮合元件在闭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提供的啮合元件在闭合状态下的主视图;
图8为本发明中提供的啮合元件在闭合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中提供的啮合元件在撑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中提供的啮合元件在撑开状态下的主视图;
图11为本发明中提供的啮合元件在撑开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12为本发明应用例1中提供的提拉线在构成双向提拉线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应用例1中提供的提拉线在构成双向提拉线时的主视图;
图14为本发明应用例1中提供的提拉线在构成双向提拉线时的剖视图;
图15为本发明应用例2中提供的提拉线在构成单向提拉线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丝线;2-配合元件;3-啮合元件;4-主体;5-凸起结构;6-幅条;7-凹槽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如图1至图1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拉线,提拉线包括丝线1,丝线1上套设有固定设置的配合元件2和滑动设置的啮合元件3,配合元件2和啮合元件3在丝线1上交替排布,使得每一个啮合元件3均被限定在对应的相邻两个配合元件2之间;啮合元件3沿丝线1轴向相对的两端均为可变形部,可变形部由狭缝分隔为至少两个幅条6;配合元件2包括主体4,以及设置于主体4沿丝线1轴向相对两端的配合部;植入时,啮合元件3可向与其相邻的两个配合元件2中的一个滑动,对应的配合元件2的配合部穿入啮合元件3的可变形部,将可变形部的幅条6由闭合状态转变为撑开状态。
本发明在丝线1上交替套设有固定设置的配合元件2和滑动设置的啮合元件3,并且在配合元件2的两端设置有配合部,在啮合元件3的两端设置有可撑开或闭合的可变形部;在植入前,可变形部的幅条6处于闭合状态,提拉线整体的外径较小;这样,植入时,提拉线容易通过穿刺口,可实现较小的外径通过较小的穿刺口,创口小便于术后恢复,且恢复后更加美观;植入过程中,将提拉线刺入组织内,沿提拉线的刺入方向,啮合元件3受组织的阻力,沿与刺入方向的相反方向滑动,与其相邻的配合元件2的配合部穿入啮合元件3对应的可变形部,将对应的可变形部的幅条6由闭合状态转变为撑开状态,而啮合元件3另一端的可变形部仍为闭合状态,这样,处于撑开状态的可变形部构成啮合元件3的宽端,处于闭合状态的可变形部构成啮合元件3的窄端;随着刺入方向的不同,本发明提供的提拉线能够实现单向提拉线和双向提拉线的效果,具有结构简单和灵活度高等特点。
如图3、图4和图5所示,由配合元件2的中心向两端,配合部的外径逐渐减小。本发明通过将配合元件2设置为两端外径逐渐减小的结构,是为了方便配合元件2的配合部穿入啮合元件3的可变形部,便于将可变形部的幅条6撑开。
配合部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凸起结构5,优选地,凸起结构5的数量为1~10个,更优选为1~3个。通过设置凸起结构5,可以增加配合部和可变形部之间的摩擦力和/或啮合力,防止配合部和可变形部相对滑脱。另外,对于未与可变形部配合的配合部来说,设置凸起结构5可以增加与组织的啮合力,即,植入完成后,不仅有宽端啮合、提拉组织,未与可变形部配合的配合部上的凸起结构5也可用于啮合、提拉组织。
凸起结构5的形状为平头圆锥体,且平头圆锥体的底面朝向主体4,这样,配合元件2两端的配合部上的平头圆锥体的顶面相背设置。本发明通过将凸起结构5设置为平头圆锥体,首先啮合元件3的可变形部容易沿平头圆锥体的锥面滑动,从而撑开幅条6,此外,如上所述,未与可变形部配合的配合部上的凸起结构5也可用于啮合、提拉组织,而平头圆锥体的底面能够使与其接触的组织受力均匀,并且进一步提高提拉线的提拉效果。
当凸起结构5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时,优选2~10个,由配合元件2的中心向两端,平头圆锥体的底面直径逐渐减小,这样,可以便于配合部穿入可变形部内,将辐条6撑开。
配合元件2和丝线1固定连接的方式包括焊接、粘接和热熔连接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具体地,配合元件2为两端贯穿的中空结构,将配合元件2穿套在丝线1上后,再通过焊接、粘接和热熔连接中的至少一种方式将配合元件2固定设置在丝线1上。或者,配合元件2与丝线1为一体式结构。
配合元件2通过注塑成型或者热旋压制备。
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2,以及图6至图11,啮合元件3的数量为4~24个。由于配合元件2和啮合元件3在丝线1上交替排布,使得每一个啮合元件3均被限定在对应的相邻两个配合元件2之间,因此,配合元件2的数量比啮合元件3的数量多1个。
啮合元件3为两端贯穿的中空管,在中空管的两端各开设2~16个狭缝,狭缝从中空管的端部沿中空管的轴向延伸至中空管的中间部位,以形成辐条6。
啮合元件3通过管材拉伸成型,狭缝通过激光切割获得。
每一个幅条6上均设置有凹槽结构7,通过设置凹槽结构7,可以增加配合部和可变形部之间的摩擦力和/或啮合力,防止配合部和可变性部相对滑脱。在本实施例中,当配合部将可变形部撑开时,凹槽结构7与凸起结构5配合固定,增加配合部和可变形部之间的啮合力,防止配合部和可变性部相对滑脱。
每一辐条6上的凹槽结构7的数量均为至少一个,优选地,1~10个,与凸起结构5的数量相对应。
凹槽结构7的开设形式包括热溶和/或热旋压。
为与平头圆锥体相匹配,凹槽结构7为三角形凹槽。本发明通过设置凹槽结构7与凸起结构5相互配合固定,进一步地选用平头圆锥体与三角形凹槽相互咬合卡死,从而避免配合元件2的配合部穿入啮合元件3的可变形部后滑开,有效地防止了可变形部撑开后又意外闭合的情况的发生,保证了啮合元件3在使用过程中的撑开状态。
丝线1的结构为单股或至少两股。丝线1通过挤出的方式获得。
丝线1和/或配合元件2和/或啮合元件3的表面负载有药物。
药物包括抗炎药和/或镇痛辅助药。
抗炎药物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和/或类固醇类抗炎药物。
镇痛辅助药包括阿片类药物。
丝线1、配合元件2和啮合元件3的材质均为可降解材料,丝线1、配合元件2和啮合元件3的材质可以相同或不同。
本发明将丝线1、配合元件2和啮合元件3的材质均设置为可降解材料,这样,提拉线可在人体内安全降解,避免二次手术取出,进一步减少创口。
可降解材料包括合成类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和/或天然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合成类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包括聚乳酸、L-聚乳酸、DL-聚乳酸、聚乙丙交酯共聚物、聚己内酯、聚羟基丁酸戊酯、聚乙酰谷氨酸、聚正酯、聚氧化乙烯/聚丁烯共聚物和聚丙交酯共己内酯共聚物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天然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包括胶原、明胶、壳聚糖、透明质酸、海藻酸钠和琼脂糖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为了能够穿刺进入组织,提拉线的两端还设置有穿刺针,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对应的穿刺针刺入组织。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的提拉线的制备方法,所述的制备方法包括:
(Ⅰ)将丝线1穿过配合元件2,并将配合元件2通过焊接、粘接和热熔连接中的至少一种方式固定于丝线1上,然后丝线1穿过啮合元件3,啮合元件3能够在丝线1上滑动;
(Ⅱ)重复步骤(Ⅰ),至配合元件2及啮合元件3数量满足要求;
(Ⅲ)在丝线1的两端压接穿刺针。
应用例1
本应用例提供一种本发明提供的提拉线的使用方法,所述的使用方法具体包括:
如图12、图13和图14所示,植入时,提拉线其中一端的穿刺针沿穿刺口进入,再沿皮下穿刺至预定位置后穿出;在穿出位置拉扯丝线1,配合元件2和啮合元件3依次通过穿刺口进入皮下组织;配合元件2和啮合元件3进入组织后,组织与啮合元件3之间产生摩擦力,使得啮合元件3受力向与穿刺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直至与配合元件2接触;在持续受力的过程中,配合元件2的配合部穿入啮合元件3的可变形部,将可变形部的幅条6由闭合状态转变为撑开状态,并且啮合元件3和配合元件2通过三角形凹槽和平头圆锥体卡死固定;进入组织的每一个啮合元件3均通过上述过程变成具有宽端和窄端的啮合元件3。
根据术者需要,进入N个啮合元件3,且N小于全部啮合元件3的数量,在本应用例中,N=2,则在完成一端的穿刺后,还剩下3个啮合元件3。
术者隔皮按住已植入的提拉线,防止剩余提拉线植入时,该已植入的提拉线被任意拉扯;然后,拿取提拉线另一端的穿刺针,从穿刺口进入,沿与上述穿刺方向相反的方向在皮下行进至预定位置后穿出;配合元件2和啮合元件3的进入、撑开和卡死固定可参考上述。
完成植入后,剪去丝线1两端的穿刺针,丝线1上具有两组宽端朝向相对的啮合元件3,形成双向提拉线。
由于数量及配合关系的限制,完成植入后,存在未配合的配合元件2以及啮合元件3。如前述所述,未配合的配合元件2通过设置在配合部上的凸起结构5也可用于啮合、提拉组织;而未配合的啮合元件3通过狭缝可以实现与组织的啮合、提拉。
另外,对于双向提拉线来说,两组宽端朝向相对的啮合元件3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应用例2
本应用例提供另一种本发明提供的提拉线的使用方法,所述的使用方法具体包括:
如图15所示,植入时,提拉线其中一端的穿刺针沿穿刺口进入,再沿皮下穿刺至预定位置后穿出;在穿出位置拉扯丝线1,配合元件2和啮合元件3依次通过穿刺口进入皮下组织;配合元件2和啮合元件3进入组织后,组织与啮合元件3之间产生摩擦力,使得啮合元件3受力向与穿刺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直至与配合元件2接触;在持续受力的过程中,配合元件2的配合部穿入啮合元件3的可变形部,将可变形部的幅条6由闭合状态转变为撑开状态,并且啮合元件3和配合元件2通过三角形凹槽和平头圆锥体卡死固定;进入组织的每一个啮合元件3均通过上述过程变成具有宽端和窄端的啮合元件3。
根据术者需要,进入N个啮合元件3,且N等于全部啮合元件3的数量,在本应用例中,N=5。
完成植入后,在穿刺口打结固定,剪去丝线1两端的穿刺针,丝线1上的啮合元件3的宽端的朝向一致,形成单向提拉线。
申请人声明,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任何属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提拉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拉线包括丝线,所述丝线上套设有固定设置的配合元件和滑动设置的啮合元件,所述配合元件和所述啮合元件在所述丝线上交替排布,使得每一个所述啮合元件均被限定在对应的相邻两个所述配合元件之间;
所述啮合元件沿所述丝线轴向相对的两端均为可变形部,所述可变形部由狭缝分隔为至少两个幅条;所述配合元件包括主体,以及设置于所述主体沿所述丝线轴向相对两端的配合部;植入时,所述啮合元件向与其相邻的两个所述配合元件中的一个滑动,对应的所述配合元件的配合部穿入所述啮合元件的可变形部,将所述可变形部的幅条由闭合状态转变为撑开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拉线,其特征在于,由所述配合元件的中心向两端,所述配合部的外径逐渐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提拉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部上设置有凸起结构;
优选地,所述凸起结构设置有至少一个;
优选地,所述凸起结构的数量为1~10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提拉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结构的形状为平头圆锥体,且所述平头圆锥体的底面朝向主体;
优选地,所述凸起结构设置有至少两个,由所述配合元件的中心向两端,所述平头圆锥体的底面直径逐渐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提拉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元件和所述丝线固定连接的方式包括焊接、粘接和热熔连接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或者,所述配合元件与所述丝线为一体式结构;
优选地,所述配合元件通过注塑成型或者热旋压制备。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提拉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啮合元件的数量为4~24个,所述配合元件的数量比所述啮合元件的数量多1个;
优选地,所述啮合元件为两端贯穿的中空管,在所述中空管的两端各开设2~16个所述狭缝,所述狭缝从所述中空管的端部沿所述中空管的轴向延伸至所述中空管的中间部位;
优选地,所述啮合元件通过管材拉伸成型;
优选地,所述狭缝通过激光切割制备;
优选地,每一所述幅条上均设置有凹槽结构;
优选地,每一所述辐条上凹槽结构的数量为至少一个;
优选地,每一所述辐条上凹槽结构的数量为1~10个;
优选地,所述凹槽结构的开设形式包括热溶和/或热旋压;
优选地,所述凹槽结构为三角形凹槽。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提拉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丝线的结构为单股或至少两股;
优选地,所述丝线通过挤出的方式获得。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提拉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丝线、所述配合元件和所述啮合元件中的一个或至少两个的表面负载有药物;
优选地,所述药物包括抗炎药和/或镇痛辅助药;
优选地,所述抗炎药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和/或类固醇类抗炎药物;
优选地,所述镇痛辅助药包括阿片类药物。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提拉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丝线、配合元件和啮合元件的材质均为可降解材料;
优选地,所述可降解材料包括合成类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和/或天然可降解高分子材料;
优选地,所述合成类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包括聚乳酸、L-聚乳酸、DL-聚乳酸、聚乙丙交酯共聚物、聚己内酯、聚羟基丁酸戊酯、聚乙酰谷氨酸、聚正酯、聚氧化乙烯/聚丁烯共聚物和聚丙交酯共己内酯共聚物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的天然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包括胶原、明胶、壳聚糖、透明质酸、海藻酸钠和琼脂糖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丝线、配合元件和啮合元件的材质相同或不同。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提拉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Ⅰ)将丝线穿过配合元件,并将配合元件固定于丝线上,然后将丝线穿过啮合元件,啮合元件在丝线上滑动设置;
(Ⅱ)重复步骤(Ⅰ),至配合元件及啮合元件数量满足要求。
CN202011552336.0A 2020-12-24 2020-12-24 一种提拉线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267490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52336.0A CN112674906A (zh) 2020-12-24 2020-12-24 一种提拉线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52336.0A CN112674906A (zh) 2020-12-24 2020-12-24 一种提拉线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74906A true CN112674906A (zh) 2021-04-20

Family

ID=754528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52336.0A Pending CN112674906A (zh) 2020-12-24 2020-12-24 一种提拉线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74906A (zh)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10002436A1 (en) * 1998-01-09 2001-05-31 Bowman Steven M. Suture buttress
US20030045919A1 (en) * 2001-08-31 2003-03-06 Swoyer John Matthew Implantable medic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lead fix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JP2003199833A (ja) * 2001-10-22 2003-07-15 Terumo Corp 生体内留置用ステン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DE10250390A1 (de) * 2002-10-29 2004-05-13 Plus Endoprothetik Ag Gerät zum Setzen oder Entfernen von Gelenkpfannen, insbesondere eines künstlichen Hüftgelenks
US20070038249A1 (en) * 2004-06-30 2007-02-15 Alwin Kolster Suture for wound closure, tissue approximation, tissue support, suspension and/or fixation
KR20160057138A (ko) * 2014-11-13 2016-05-23 김근식 봉합사와 천연 고분자를 이용한 리프팅 부재
KR20180006012A (ko) * 2016-07-08 2018-01-17 김정권 리프팅용 봉합사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7744417A (zh) * 2017-10-18 2018-03-02 易浦润(上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完全降解宫腔内术后防粘连器械
CN109864834A (zh) * 2019-04-15 2019-06-11 易浦润(上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缝合线、缝合装置及其应用
CN109864835A (zh) * 2019-04-15 2019-06-11 易浦润(上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缝合线、缝合装置及其应用
CN209220580U (zh) * 2018-09-21 2019-08-09 徐斌 面部脂肪固定提拉线
CN110123485A (zh) * 2019-06-19 2019-08-16 易浦润(上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单向提拉埋植线、提拉装置及使用其的整形方法
CN210077945U (zh) * 2019-03-11 2020-02-18 马克奇 一种美容提拉线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10002436A1 (en) * 1998-01-09 2001-05-31 Bowman Steven M. Suture buttress
US20030045919A1 (en) * 2001-08-31 2003-03-06 Swoyer John Matthew Implantable medic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lead fix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JP2003199833A (ja) * 2001-10-22 2003-07-15 Terumo Corp 生体内留置用ステン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DE10250390A1 (de) * 2002-10-29 2004-05-13 Plus Endoprothetik Ag Gerät zum Setzen oder Entfernen von Gelenkpfannen, insbesondere eines künstlichen Hüftgelenks
US20070038249A1 (en) * 2004-06-30 2007-02-15 Alwin Kolster Suture for wound closure, tissue approximation, tissue support, suspension and/or fixation
KR20160057138A (ko) * 2014-11-13 2016-05-23 김근식 봉합사와 천연 고분자를 이용한 리프팅 부재
KR20180006012A (ko) * 2016-07-08 2018-01-17 김정권 리프팅용 봉합사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7744417A (zh) * 2017-10-18 2018-03-02 易浦润(上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完全降解宫腔内术后防粘连器械
CN209220580U (zh) * 2018-09-21 2019-08-09 徐斌 面部脂肪固定提拉线
CN210077945U (zh) * 2019-03-11 2020-02-18 马克奇 一种美容提拉线
CN109864834A (zh) * 2019-04-15 2019-06-11 易浦润(上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缝合线、缝合装置及其应用
CN109864835A (zh) * 2019-04-15 2019-06-11 易浦润(上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缝合线、缝合装置及其应用
CN110123485A (zh) * 2019-06-19 2019-08-16 易浦润(上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单向提拉埋植线、提拉装置及使用其的整形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95985B2 (en) Minimally invasive breast lift method with a superior tissue support and an inferior anchor
CN108350619B (zh) 缝合线及其制造方法
US20170348090A1 (en) Minimally invasive tissue support
CA1042748A (en) Combined surgical suture and needle, and elements thereof
US9757122B2 (en) Fastener
RU2573804C2 (ru) Имплантат для подтяжки ткани
CA2722455C (en) Shape-memory self-retaining sutures, methods of manufacture, and methods of use
JP7284949B2 (ja) 縫合糸、縫合デバイス及びその応用
US20220000471A1 (en) One-way lifting embedded catgut, lifting device, and plastic surgery method using same
CN103607963A (zh) 用于使组织接近的方法和装置
WO2017087812A9 (en) Hybrid suture anchor
CN112674906A (zh) 一种提拉线及其制备方法
WO2020211527A1 (zh) 一种缝合线、缝合装置及其应用
CN110099610B (zh) 针与网状缝线的间接附接
CN216962535U (zh) 一种可收缩成球状的全缝线制成的锚钉
US20230157690A1 (en) Unidirectional and Bidirectional Anchor Scaffolds
KR20230010131A (ko) 말단에 성형부를 갖는 리프팅 봉합사와 이를 이용한 봉합사 키트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16898539A (zh) 组合式导管鞘组
KR20220041399A (ko) 안전하고 강력한 고정점을 제공하는 실리프팅용 니들조립체 및 이를 이용한 실리프팅 시술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