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73610B - 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73610B
CN112673610B CN201980001205.2A CN201980001205A CN112673610B CN 112673610 B CN112673610 B CN 112673610B CN 201980001205 A CN201980001205 A CN 201980001205A CN 112673610 B CN112673610 B CN 1126736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transmitting
ink
region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0120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73610A (zh
Inventor
李凡
刘练彬
孟欢
王明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6736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736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736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736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84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G01N21/88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 G01N21/95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r shape of the object to be examined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84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G01N21/88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 G01N21/95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r shape of the object to be examined
    • G01N2021/9511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e.g. mirr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12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a sensor for measuring a physical value, e.g. temperature or mo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包括:后壳,以及位于所述后壳上的感光元件;透光盖板,具有涂布有油墨的边缘视窗区,所述边缘视窗区包括一透光油墨区;显示面板,具有一边缘透光区域;所述边缘透光区域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透光油墨区和所述感光元件之间;所述边缘透光区域和所述透光油墨区均为光能够穿过区域。由于边缘透光区域的至少部分位所述透光盖板的透光油墨区和所述感光元件之间,也即显示面板的部分可以和感光元件重叠设置。所以,这样显示面板和设备边框之间的距离得以减小,进而减小了终端设备的屏幕一面的边框的宽度,有利于实现窄边框设计。

Description

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终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实现全面屏设计,通常将红外传感器等感光元件设置在屏幕下方,且位于屏幕的边缘。为了避免显示面板对感光元件的遮挡,显示面板和手机边框之间需要间隔一段距离,供感光元件的光通过。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
后壳,以及位于所述后壳上的感光元件;
透光盖板,具有涂布有油墨的边缘视窗区,所述边缘视窗区包括一透光油墨区;
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域以及围绕所述显示区域的边缘透光区域;所述边缘透光区域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透光油墨区和所述感光元件之间;
所述边缘透光区域和所述透光油墨区均为光能够穿过区域。
示例性地,所述边缘透光区域为矩形框结构。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边缘透光区域在所述透光盖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透光油墨区重叠部分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约为所述边缘透光区域的宽度的40%以上;
所述第一方向为与所述边缘透光区域的第一侧边的宽度方向平行的方向,所述边缘透光区域的第一侧边是指所述边缘透光区域在所述透光盖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透光油墨区重叠的一条边。
示例性地,所述边缘透光区域的宽度范围约为0.5至0.7毫米。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边缘透光区域在所述透光盖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透光油墨区重叠部分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约大于0.3毫米;
所述第一方向为与所述边缘透光区域的第一侧边的宽度方向平行的方向,所述边缘透光区域的第一侧边是指在所述透光盖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透光油墨区重叠的一条边。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具有一外围电路区域,所述边缘透光区域围绕所述外围电路区域;
所述外围电路区域在所述透光盖板上的正投影的部分与所述透光油墨区重叠。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外围电路区域上布置有电路元器件,所述电路元器件之间具有透光区域。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外围电路区域中不透光区域在所述透光盖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透光油墨区重叠的面积约小于所述透光油墨区面积的40%。
示例性地,所述电路元器件包括位于所述外围电路区域且靠近所述边缘透光区域的面板裂痕检测器件,所述面板裂痕检测器件在所述透光盖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透光油墨区重叠。
示例性地,所述面板裂痕检测器件包括围绕所述显示区域设置的至少一条金属线。
示例性地,所述感光元件为红外传感器,所述透光油墨区的油墨为能够透过红外光的油墨。
示例性地,所述感光元件为环境光传感器,所述透光油墨区的油墨为能够透过环境光中的至少一种颜色的可见光的油墨。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透光油墨区为圆形、正方形或长方形。
示例性地,所述透光油墨区为长方形,所述长方形的长度方向与所述透光油墨区靠近的所述透光盖板的一侧边平行。
示例性地,所述长方形的长的范围约为4至6毫米,所述长方形的宽的范围约为0.6至0.8毫米。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边缘视窗区还包括非透光油墨区;
所述非透光油墨区包围所述透光油墨区。
示例性地,所述透光油墨区的油墨的厚度的范围约为3至5微米,所述非透光油墨区的油墨的厚度的范围约为5至25微米。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边缘视窗区包括:
位于所述非透光油墨区内且设置在所述透光盖板上的非透光油墨、以及位于所述透光油墨区内和部分所述非透光油墨区内的透光油墨,所述透光油墨区中的透光油墨设置在所述透光盖板上,所述非透光油墨区的透光油墨设置在所述非透光油墨上,所述透光油墨区中的透光油墨与所述非透光油墨区中的透光油墨一体设置。
示例性地,所述非透光油墨上的透光油墨呈框状图案,所述框状图案的最大的宽度约小于0.3毫米。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边缘透光区域的外边缘设置有至少一圈防裂槽。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感光元件具有位于所述后壳上的底座和位于所述底座上的感光模组,所述感光模组在所述透光盖板上的正投影在所述透光油墨区内。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透光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透光油墨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设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由于相关技术中,显示面板和手机边框之间会间隔一段距离,供感光元件的光通过,这种设计会使得屏幕的边框变宽,不能满足窄边框的设计需求。
图1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该终端设备包括:后壳100、感光元件200、透光盖板300和显示面板400,感光元件200位于后壳100上。
透光盖板300具有涂布有油墨301的边缘视窗区310,边缘视窗区310包括一透光油墨区311。
图2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2,该显示面板400具有显示区域410以及围绕显示区域410的边缘透光区域420。边缘透光区域420和透光油墨区311均为光能够穿过区域。
在垂直于显示面板400的出光面的方向A上,边缘透光区域420的至少部分位于透光油墨区311和感光元件200之间。
这里,透光盖板300的边缘视窗区310的作用是对显示面板400的外围进行遮挡,避免用户看到显示面板400的外围电路等结构。
在该终端设备中,显示面板具有一边缘透光区域,边缘透光区域的至少部分位透光盖板的透光油墨区和感光元件之间,也即显示面板的部分可以和感光元件重叠设置。由于边缘透光区域透光,不会影响感光元件的正常使用。所以,不必将感光元件设置在显示面板和手机边框的间隙处,这样,显示面板和设备边框之间的距离得以减小,进而减小了终端设备的屏幕一面的边框的宽度,有利于实现窄边框设计。
例如图1中的结构,显示面板400和终端设备的边框500的距离为a,而在相关技术中,显示面板400和终端设备的边框500的距离为图1中的a+b。从图1可以看出,本申请相对于相关技术,显示面板400和终端设备的边框500的距离缩小了b,也即终端设备的屏幕一面的边框的宽度可以减小b,进而实现窄边框设计。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后壳100、透光盖板300和边框500组成一盒状结构。前述显示面板400和感光元件200均位于该盒状结构内部。由于透光盖板300的边缘视窗区310位于透光盖板300的边缘,相应地,感光元件200也靠近边框500设置。
图1中边框500采用采用台阶式结构,透光盖板300与边框500装配时,透光盖板300与边框500的台阶处装配在一起,此时,透光盖板300的出光面和边框500的前端面510位于同一平面。透光盖板300的边缘视窗区310和边框500的前端面510共同组成终端设备的边缘视窗区。
示例性地,显示面板400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Diode,OLED)面板,OLED面板常用作全面屏终端设备的面板。例如,显示面板400可以为有源驱动OLED(Active Matrix OLED,AMOLED)面板。
在其他实现方式中,该显示面板也可以为其他类型的显示面板,例如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面板、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Diodes,QLED)面板等。
如图1所示,感光元件200具有底座201和感光模组202,底座201固定在后壳100上,感光模组202固定在底座201上。
如图1所示,感光模组202用于接收穿过透光油墨区311的光,例如接收环境光、红外光等;感光模组202在透光盖板300上的正投影在透光油墨区311内。这里,感光模组202在透光盖板300上的正投影在透光油墨区311内,可以为二者完全重合,或者感光模组202在透光盖板300上的正投影被透光油墨区311所包裹。通过上述限定,可以保证感光元件200射出的光或者接收的光可以顺利穿过透光油墨区311。
示例性地,感光元件200为红外传感器(Infrared Radiation Sensor,IRSensor),透光油墨区311的油墨为能够透过红外光的油墨,也即IR油墨。在该实现方式中,该感光元件为红外传感器,透光油墨区的油墨为能够透过红外光的油墨,从而保证红外传感器能够正常工作。这里,能够透过红外光的油墨是指对红外光波段波长的光具有高透过率,而对其他波长的光透过率较低的油墨。
示例性地,感光元件200为环境光传感器,透光油墨区的油墨为能够透过环境光中的至少一种颜色的可见光的油墨。在该实现方式中,该感光元件为环境光传感器,透光油墨区的油墨为能够透过环境光中的至少一种颜色的可见光的油墨,从而保证环境光传感器能够正常工作。
当然,除了上述例子中的两种感光元件外,本申请不限定感光元件可以为其他类型的感光元件,只要透光油墨区能够通过相应类型的光即可。
图1仅示出了一个感光元件的情况,在其他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中的感光元件的数量也可以大于1,此时,每个感光元件均按照图1所示的方式设置。
图1示出的是该终端设备的部分截面图,其仅示出了靠近终端设备的一侧边框的结构,前述感光元件200靠近该侧边框设置。靠近终端设备的其他侧边框的结构也可以采用图1所示的结构,或者,靠近终端设备的其他侧边框的结构也可以不采用图1所示的结构,例如未设置感光元件200和透光油墨区311,且显示面板400和边框500可以设置得更近。
参见图2,显示面板400的边缘透光区域420为矩形框结构。
该边缘透光区域420可以为防裂纹区域,该区域没有电路,作用是避免切割产生的裂纹影响显示面板。
该防裂纹区域的膜层结构主要为衬底基板、以及位于其上的绝缘膜层(如二氧化硅、氮化硅以及其他有机绝缘膜层等),这些膜层结构均为透明结构。因此,该防裂纹区域为透光区域。
如图2所示,该边缘透光区域420包括四条边,每条边均设置在显示面板400的边缘。
在其他实现方式中,该边缘透光区域420可以仅设置在显示面板一侧边,该边缘透光区域420为一矩形、圆形或其他形状。
例如,边缘透光区域420可以与透光油墨区311形状相同,面积相等,且边缘透光区域420在透光盖板300上的正投影与透光油墨区311完全重叠。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边缘透光区域420在透光盖板300上的正投影,与透光油墨区311重叠部分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约为边缘透光区域420的宽度的40%以上。例如,40%~50%。
第一方向为与边缘透光区域420的第一侧边的宽度方向平行的方向,边缘透光区域420的第一侧边是指边缘透光区域在透光盖板300上的正投影与透光油墨区311重叠的一条边。
这里,通过限定边缘透光区域与透光油墨区重叠部分的宽度约为边缘透光区域420的宽度的40%以上,使得显示面板与边框的间距相比相关技术缩小约边缘透光区域420的宽度的40%以上,从而保证窄边框设计。
再次参见图2,边缘透光区域420的宽度c的取值范围约为0.5~0.7毫米。示例性地,边缘透光区域420的各条边的宽度可以相等;在其他实现方式中,边缘透光区域420的至少两条边的宽度不等。
这里,“约”的含义是取值可以在正负5%间浮动,例如上述0.5~0.7的范围,两端点的0.5和0.7均可以按照上述方式浮动。
例如,边缘透光区域420的四条边的宽度c约为0.6毫米。边缘透光区域的宽度不宜设置过大,会影响窄边框设计,也不宜过小,导致不能满足感光元件的需求。同时,上述边缘透光区域的宽度设计也能够满足显示面板对于防裂纹的需求。
再次参见图1,边缘透光区域420在透光盖板300上的正投影,与透光油墨区311重叠部分的宽度b的范围约为约大于0.3毫米,最大为透光油墨区311的宽度。
在该实现方式中,限定了边缘透光区域与透光油墨区重叠部分的宽度约大于0.3毫米,使得显示面板与边框的间距相比相关技术缩小至少0.3毫米,从而保证窄边框设计。
再次参见图2,显示面板400还包括外围电路区域430,边缘透光区域420围绕外围电路区域430。该外围电路区域430同样可以为矩形框结构。
在其他实现方式中,该外围电路区域430也可以仅设置在显示面板400相对的两侧边或其中一侧边,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在显示面板400中,位于中心的区域为前述显示区域410,显示区域410的作用是进行画面显示。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边缘视窗区310同时覆盖外围电路区域430和边缘透光区域420,以对外围电路区域430和边缘透光区域420起到遮盖作用。
这里,涂布在边缘视窗区310的油墨301为黑色油墨,以保证遮挡效果。
图3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透光盖板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3,该透光盖板300的边缘视窗区310为矩形框结构,从而能够对图2中的外围电路区域430和边缘透光区域420进行遮盖。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该边缘视窗区310包括四条边,每条边均设置在透光盖板300的边缘。该透光油墨区311设置在边缘视窗区310的一条边上。
示例性地,透光油墨区311为长方形,长方形的长度方向B与透光油墨区311靠近的透光盖板300的一侧边平行。将透光油墨区的长度方向设置成平行于透光油墨区靠近的透光盖板的一侧边,可以使得透光油墨区所占的边框宽度小,易于实现窄边框设计。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透光油墨区311的长d的范围约为4~6毫米,宽e的范围约为0.6~0.8毫米。
例如,长方形的长d约为5毫米,长方形的宽e约为0.7毫米。这种尺寸设计,既可以保证感光元件正常的透光需求,又可以实现窄边框设计。
在其他实现方式中,透光油墨区311也可以为圆形或正方形,采用前述长方形或者这里的圆形和正方形的透光油墨区,能够便于设计和制作。这里正方形的边长或者圆形的直径的取值范围约为2~3毫米。
如图3所示,边缘视窗区310还包括非透光油墨区312;非透光油墨区312包围透光油墨区311。将黑色油墨分为透光和非透光区域设计,由于非透光的黑色油墨较之透光的黑色油墨成本低,所以在不与感光元件正对的区域采用非透光的黑色油墨,避免成本过高。
再次参见图1,透光油墨区311的油墨的厚度的范围约为3~5微米,非透光油墨区312的油墨的厚度的范围约为5~25微米。透光油墨成本高,且需要透光,因此可以涂覆较薄厚度;非透光油墨由于需要遮光,涂覆厚度可以较大。
这里所指的厚度是在垂直于透光盖板300方向上的厚度。
如图1所示,边缘视窗区310包括:位于非透光油墨区312内且设置在透光盖板300上的非透光油墨302、以及位于透光油墨区311内和部分非透光油墨区312内的透光油墨303,透光油墨区311中的透光油墨303设置在透光盖板300上,非透光油墨区312的透光油墨303设置在非透光油墨302上,透光油墨区311中的透光油墨303与非透光油墨区312中的透光油墨303一体设置。非透光油墨区312的透光油墨303通常是从透光油墨区311溢出到非透光油墨区312的。
图4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透光油墨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参见图4,例如图4所示,从透光油墨区311溢出到非透光油墨区312上的透光油墨303呈框状,非透光油墨302上的透光油墨303的最大宽度C约小于0.3毫米。透光油墨成本高,需要限制溢出的量。
示例性地,透光油墨区311为矩形时,该框状为矩形框。
图5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参见图5,边缘透光区域420在透光盖板300上的正投影的部分与透光油墨区311重叠。
边缘透光区域420的外边缘设置有至少一圈防裂槽421,该防裂槽421采用刻蚀工艺刻蚀边缘透光区域420的有机透光材料而成,可以透光。防裂槽可以在显示面板进行激光切割时,阻挡切割处的裂纹向显示面板内部延伸,避免切割产生的裂纹影响显示面板。
通常,边缘透光区域420的外边缘会设置5、6条防裂槽,每条均绕成一圈。
图6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设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参见图6,除了边缘透光区域420在透光盖板300上的正投影与透光油墨区311重叠外,外围电路区域430在透光盖板300上的正投影的部分也与透光油墨区311重叠。
在该实现方式中,外围电路区域部分与透光油墨区重叠,使得显示面板与边框间距能够进一步减小;同时,由于边缘透光区域的至少部分位于透光油墨区和感光元件之间,能够保证感光元件正常的透光需求。
参见图5和图6,该外围电路区域430上布置有电路元器件431,电路元器件431之间具有透光区域。例如,电路元器件431之间的所有区域均透光,或者电路元器件431之间的部分区域透光。
由于外围电路部分透光,所以可以让外围电路更多的部分和透光油墨区重叠,从而减小显示面板和边框的间距。
这里,电路元器件431包括但不限于阵列基板上栅极(Gate On Array,GOA)电路4311、面板裂痕检测器件(Panel Crack Detection,PCD)4312等,这些均采用金属制成,为外围电路区域430中不透光区域。其中,PCD 4312靠近所述边缘透光区域420。
示例性地,PCD 4312可以为围绕显示区域410设置的至少一条金属线。前述边缘透光区域420是从PCD 4312外边缘到显示面板外边缘之间的区域。
例如图6中,除了边缘透光区域420外,位于外围电路区域430边缘的PCD4312在透光盖板300上的正投影也与透光油墨区311重叠。该PCD 4312的宽度约为0.05mm。
示例性地,该GOA电路4311可以包括栅极和复位(Gate&Reset,G&R)GOA、发光控制(EM)GOA等,还可以包括负电压信号(VSS)线等。
如图5和图6所示,该显示面板的电路元器件431以及前述防裂槽421均设置在衬底基板401上,且电路元器件431以及前述防裂槽421被平坦化(Planarization,PLN)层402和薄膜封装(Thin Film Encapsulation,TFE)层403覆盖。
当然,图5和图6中的结构仅为简单示意,实际在衬底基板401和平坦化层402之间通常还包括其他膜层结构,例如喷墨打印(Inkjet Printing,IJP)层、像素界定层(PixelDefinition Layer,PDL)等。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外围电路区域430中不透光区域和透光油墨区重叠需要小于一定比例,防止不透光区域遮光面积过大,造成感光元件无法正常工作。这里,透光油墨区未被遮住的部分只需要超过一定比例即可保证感光元件的正常工作。
示例性地,外围电路区域430中不透光区域在透光盖板300上的正投影,与透光油墨区311重叠的面积约小于透光油墨区311面积的40%。这样既能保证显示面板和边框的间距足够小,同时可以保证感光元件正常的透光需求。
图1、图5和图6所示出的均为半遮蔽式的结构,也即显示面板仅遮挡住透光油墨区的一部分。在其他实现方式中,显示面板也可以将透光油墨区完全遮挡住,只要保证显示面板的不透光区域在透光盖板300上的正投影,与透光油墨区311重叠的面积约小于透光油墨区311面积的40%即可。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20)

1.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括:
后壳,以及位于所述后壳上的感光元件;
透光盖板,具有涂布有油墨的边缘视窗区,所述边缘视窗区包括一透光油墨区;
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域以及围绕所述显示区域的边缘透光区域;所述边缘透光区域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透光油墨区和所述感光元件之间;
所述边缘透光区域和所述透光油墨区均为光能够穿过区域;
所述显示面板还具有一外围电路区域,所述边缘透光区域围绕所述外围电路区域;
所述外围电路区域在所述透光盖板上的正投影的部分与所述透光油墨区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透光区域为矩形框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透光区域在所述透光盖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透光油墨区重叠部分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为所述边缘透光区域的宽度的40%以上;
所述第一方向为与所述边缘透光区域的第一侧边的宽度方向平行的方向,所述边缘透光区域的第一侧边是指所述边缘透光区域在所述透光盖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透光油墨区重叠的一条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透光区域的宽度范围为0.5至0.7毫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透光区域在所述透光盖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透光油墨区重叠部分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大于0.3毫米。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围电路区域上布置有电路元器件,所述电路元器件之间具有透光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围电路区域中不透光区域在所述透光盖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透光油墨区重叠的面积小于所述透光油墨区面积的40%。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元器件包括位于所述外围电路区域且靠近所述边缘透光区域的面板裂痕检测器件,所述面板裂痕检测器件在所述透光盖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透光油墨区重叠。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裂痕检测器件包括围绕所述显示区域设置的至少一条金属线。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光元件为红外传感器,所述透光油墨区的油墨为能够透过红外光的油墨。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光元件为环境光传感器,所述透光油墨区的油墨为能够透过环境光中的至少一种颜色的可见光的油墨。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油墨区为圆形、正方形或长方形。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油墨区为长方形,所述长方形的长度方向与所述透光油墨区靠近的所述透光盖板的一侧边平行。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方形的长的范围为4至6毫米,所述长方形的宽的范围为0.6至0.8毫米。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视窗区还包括非透光油墨区;
所述非透光油墨区包围所述透光油墨区。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油墨区的油墨的厚度的范围为3至5微米,所述非透光油墨区的油墨的厚度的范围为5至25微米。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视窗区包括:
位于所述非透光油墨区内且设置在所述透光盖板上的非透光油墨、以及位于所述透光油墨区内和部分所述非透光油墨区内的透光油墨,所述透光油墨区中的透光油墨设置在所述透光盖板上,所述非透光油墨区的透光油墨设置在所述非透光油墨上,所述透光油墨区中的透光油墨与所述非透光油墨区中的透光油墨一体设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非透光油墨上的透光油墨呈框状图案,所述框状图案的最大宽度小于0.3毫米。
19.根据权利要求2至5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透光区域的外边缘设置有至少一圈防裂槽。
2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光元件具有位于所述后壳上的底座和位于所述底座上的感光模组,所述感光模组在所述透光盖板上的正投影在所述透光油墨区内。
CN201980001205.2A 2019-07-31 2019-07-31 终端设备 Active CN11267361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9/098535 WO2021016913A1 (zh) 2019-07-31 2019-07-31 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73610A CN112673610A (zh) 2021-04-16
CN112673610B true CN112673610B (zh) 2023-05-23

Family

ID=742285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01205.2A Active CN112673610B (zh) 2019-07-31 2019-07-31 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381671B2 (zh)
EP (1) EP4007244A4 (zh)
CN (1) CN112673610B (zh)
WO (1) WO2021016913A1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72625A1 (ko) * 2013-11-18 2015-05-21 (주)유비엠메카트로닉 모바일 장치의 터치키 어셈블리 및 라이트 인디케이터 어셈블리
CN108183983A (zh) * 2017-12-26 2018-06-1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108461044A (zh) * 2018-03-09 2018-08-2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8540595A (zh) * 2018-03-09 2018-09-1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628756B1 (ko) * 2016-12-27 2024-01-2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패널 및 표시 패널 크랙 검출 방법
CN206490702U (zh) * 2017-01-17 2017-09-1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盖板、显示装置及终端
US10455716B2 (en) * 2017-09-29 2019-10-22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s having nanoparticle protective coatings
CN109933231A (zh) * 2017-12-19 2019-06-25 南昌欧菲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屏及其盖板
CN108200231A (zh) * 2017-12-26 2018-06-2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US10917506B2 (en) * 2018-02-05 2021-02-09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Terminal display assembly and mobile terminal
CN108418913B (zh) * 2018-02-28 2020-12-2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108600419A (zh) * 2018-03-09 2018-09-2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8494909B (zh) * 2018-03-09 2020-03-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和制造方法
CN108600422A (zh) * 2018-03-09 2018-09-2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和制造方法
CN108598282B (zh) * 2018-05-11 2021-02-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检测方法、检测装置
CN108833694B (zh) * 2018-06-06 2020-06-2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电子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及设备
EP3813341B1 (en) * 2018-07-16 2022-04-20 Honor Device Co., Ltd. Terminal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72625A1 (ko) * 2013-11-18 2015-05-21 (주)유비엠메카트로닉 모바일 장치의 터치키 어셈블리 및 라이트 인디케이터 어셈블리
CN108183983A (zh) * 2017-12-26 2018-06-1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108461044A (zh) * 2018-03-09 2018-08-2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8540595A (zh) * 2018-03-09 2018-09-1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007244A1 (en) 2022-06-01
WO2021016913A1 (zh) 2021-02-04
US11381671B2 (en) 2022-07-05
US20220116490A1 (en) 2022-04-14
CN112673610A (zh) 2021-04-16
EP4007244A4 (en) 2022-08-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447931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388056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US9136443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ame
CN110853507B (zh) 一种显示屏和电子设备
CN112904614B (zh) 一种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US9299751B2 (en) Display device
JP2009251550A (ja) 電気光学装置、入力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KR102158630B1 (ko) 표시장치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2019028284A (ja) 表示装置
US11754762B2 (en) Light-emitting device
CN109545825B (zh) 一种顶发光显示面板
KR20210028799A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US11527598B2 (en) Display device
CN114678480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141837A (zh) 一种oled显示模组及显示终端
CN112673610B (zh) 终端设备
US20220308399A1 (en) Illumination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JP2003344851A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112071888B (zh) 显示屏、显示屏的制备方法及电子设备
US20190054853A1 (en) Light-emitting system
US11269234B2 (en) Reflective display device
CN217444425U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444580B (zh) 显示面板
CN115148933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4429977A (zh) 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