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70596B - 电芯、电芯卷绕方法及电池 - Google Patents

电芯、电芯卷绕方法及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70596B
CN112670596B CN202011491269.6A CN202011491269A CN112670596B CN 112670596 B CN112670596 B CN 112670596B CN 202011491269 A CN202011491269 A CN 202011491269A CN 112670596 B CN112670596 B CN 1126705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oss
notch
negative
positive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9126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70596A (zh
Inventor
唐奇
陈玉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pringpower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pringpower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pringpower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pringpower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49126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70596B/zh
Publication of CN1126705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705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705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705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芯、电芯卷绕方法及电池。本发明的电池卷绕方法,包括:将正极片与负极片交叉放置形成交叉结构,并将正极片和负极片用隔膜隔开,其中正极片上连接有正极耳,负极片上连接有负极耳;使正极片、隔膜和负极片以正极片与负极片的交叉位置为卷绕中心卷绕成电芯。本发明的电芯卷绕方法,能够有效提高电芯的卷绕效率。本发明的电芯卷绕方法生产的电芯和电池,在卷绕工序中的卷绕效率更高。此外,当极耳位于电芯中的交叉结构上或其附近时,能够形成极耳中置结构,有效降低电芯内阻,提升电芯的放电性能。

Description

电芯、电芯卷绕方法及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芯、电芯卷绕方法及电池。
背景技术
锂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工作电压高、无记忆效应、循环寿命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电子产品中。目前,锂电池的电芯通常采用卷绕方式生产。卷绕生产方式具有生产效率高的优点,但是随着锂电池的需求不断增加,进一步提升卷绕生产方式的卷绕效率,成为了锂电池领域关注的焦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电芯,其在卷绕工序的卷绕效率更高。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电芯卷绕方法,能够提升电芯的卷绕速度。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电芯的电池。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电芯,包括:
正极片,所述正极片包括第一交叉段,所述正极片连接有正极耳;
负极片,所述负极片包括第二交叉段,所述第二交叉段能够与所述第一交叉段交叉形成交叉结构,所述负极片上连接有负极耳;
隔膜,所述隔膜设置于所述正极片和所述负极片之间,所述隔膜用于将所述正极片和所述负极片隔离开,所述正极片、所述负极片和所述隔膜呈以所述交叉结构为中心的卷绕结构。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芯,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正极片、负极片交叉卷绕,交叉结构中的正极片的两端均可以带动正极片卷绕,交叉结构中的负极片的两端均可以带动负极片卷绕,因此卷绕相同长度的正极片、负极片所需要的卷绕圈数减少,能够有效提高卷绕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正极耳位于所述第一交叉段上,所述负极耳位于所述第二交叉段上。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芯,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正极耳位于正极片的中点位置或中点位置附近,负极耳位于负极片的中点位置或中点位置附近,从而能够降低电池内部的极化,减小电池的内阻,提升电池的放电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交叉段设置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二交叉段设置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一交叉段和所述第二交叉段能够通过所述第一缺口和所述第二缺口错位交叉,以形成所述交叉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缺口的边沿包括第一圆弧部,所述第二缺口的边沿包括第二圆弧部,所述第一圆弧部能够与所述第二圆弧部相互抵持,以使所述第一交叉段与所述第二交叉段形成交叉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隔膜在所述第一交叉段与所述第二交叉段交叉位置处设置有第三缺口,所述第三缺口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缺口的延伸方向或所述第二缺口的延伸方向相同。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三缺口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缺口部的宽度和所述第二缺口部的宽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正极片的宽度小于所述负极片的宽度,所述负极片的宽度小于所述隔膜宽度,所述第三缺口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缺口的延伸方向相同。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电芯卷绕方法,包括:将正极片与负极片交叉放置形成交叉结构,并将所述正极片和所述负极片用隔膜隔开,其中所述正极片上连接有正极耳,所述负极片上连接有负极耳;
使所述正极片、所述隔膜和所述负极片以所述正极片与所述负极片的交叉位置为卷绕中心卷绕成所述电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芯卷绕方法,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将所述正极耳设置在所述交叉结构中的所述正极片上、所述负极耳设置在所述交叉结构中的所述负极片上。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芯卷绕方法,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电芯是以正极片与负极片的交叉位置为卷绕中心卷绕而成的,因此正极片与负极片形成的交叉结构上的正极耳始终处于被卷绕的正极片的中点位置或中点位置附近,负极耳始终处于被卷绕的负极片的中点位置或中点位置附近,因此能够减小电芯的内部电阻,提升电芯的放电性能,降低电池的极化;通过调整正极耳和负极耳的初始位置,以及正极片与负极片的交叉位置,就可以控制正极耳与负极耳之间的中心距,相对于常规中置极耳电芯的卷绕方式,其中心距更为稳定,可以减小因为极片尺寸误差及卷绕误差引起的极耳中心距偏移,提升电芯的生产良率。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将正极片与负极片交叉放置形成交叉结构中,将正极片与负极片交叉放置形成交叉结构的方法包括:在正极片上开设第一缺口,在负极片上开设第二缺口,将所述第一缺口与所述第二缺口错位交叉,以使所述正极片与所述负极片形成交叉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将正极片与负极片交叉放置形成交叉结构中,将正极片与负极片交叉放置形成交叉结构的方法包括:使所述正极耳设置在位于正极片的中点位置,使所述负极耳位于所述负极片的中点位置,且所述正极耳相对所述交叉位置的距离与所述负极耳相对所述交叉位置的距离相同。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实施例的电池,包括:
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中的所述的电芯;
封装膜,所述电芯密封于所述封装膜内。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电芯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电芯的第一交叉段和第二交叉段的交叉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图1实施例中电芯的第一交叉段示意图;
图4为图1实施例中电芯的第二交叉段示意图;
图5为图1实施例中电芯的隔膜的部分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电芯卷绕示意图。
附图标记:
正极片100,第一交叉段110,第一缺口111,第一缺口111,第一弧形部112,正极耳120,第一集流体130,第二集流体140,第一涂覆层150,负极片200,第二交叉段210,第二缺口211,第二弧形部212,负极耳220,第三集流体230,第四集流体240,第二涂覆层250,隔膜300,第三缺口310,卷针400,交叉结构5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参照图1(图1中虚线表示隔膜300),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电芯,正极片100、负极片200和隔膜300,正极片100包括第一交叉段110,正极片100上连接有正极耳120,负极片200包括第二交叉段210,负极片200上连接有负极耳220,第二交叉段210能够与第一交叉段110交叉形成交叉结构500;隔膜300设置于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隔膜300用于将正极片100和负极片200隔离开,正极片100、负极片200和隔膜300呈以交叉结构500为中心的卷绕结构。
其中,正极耳120在正极片100上的连接位置不作限定,正极耳120可以位于电芯中卷绕的正极片100的两端,也可以位于正极片100两端中间的任何位置。负极耳220在负极片200上的连接位置不作限定,负极耳220可以位于电芯中卷绕的负极片200的两端,也可以位于负极片200两端中间的任何位置。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电芯中,正极耳120的数量、负极耳220的数量除可以是一个外,还可以是多个。多个正极耳120与多个负极耳200组成多极耳结构,多个正极耳120在正极片100上的分布方式、多个负极耳220在负极片200上的分布方式均不作限定。其中,正极耳120的数量、负极耳220的数量越多,电芯的放电性能越好。
例如,参照图1和图2,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电芯,包括正极片100、负极片200和隔膜300。正极片100包括第一交叉段110、第一集流体130和第二集流体140,第一交叉段110连接有正极耳120,第一集流体130、第二集流体140分别连接于第一交叉段110的两端;负极片200包括第二交叉段210、第三集流体230和第四集流体240,第二交叉段210连接有负极耳220,第二交叉段210与第一交叉段110交叉;隔膜300设置于正极片100和负极片200之间,隔膜300用于将正极片100和负极片200隔离开。
第一集流体130的表面、第二集流体140的表面涂有第一涂覆层150,第三集流体230的表面、第四集流体240的表面设涂有第二涂覆层250。第一涂覆层150的涂覆材料为正极料,第二涂覆层250的涂覆材料为负极料。
相关技术的电芯中,正极片与负极片均从一端开始卷绕,连接极耳的起始端只有一端连接有极片。本实施例中的电芯,相对于从一端开始卷绕的电芯,第一交叉段110的两端都连接有正极片100,第二交叉段210的两端都连接有负极片200,在生产时,卷针卷绕一圈,能形成两层正极片100与两层负极片200的卷绕结构,卷绕相同长度的正极片100、负极片200所需要的卷绕圈数减少,能够有效提高卷绕效率。
第一交叉段110与第二交叉段210的交叉方式可以是:在第二交叉段210上开设通孔,第一交叉段110穿过该通孔,与第二交叉段210形成交叉结构500;也可以是第一交叉段110与第二交叉段210均在交叉位置开设缺口,通过缺口配合形成交叉结构500;还可以是第一交叉段110或第二交叉段210其中一个开设缺口,其中另一个插入缺口中以形成交叉结构500等令第一交叉段110与第二交叉段210形成交叉结构500的方式。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正极耳12位于第一交叉段110上,负极耳220位于第二交叉段210上。正极片100、负极片200和隔膜300呈以交叉结构500为中心的卷绕结构,而正极耳120位于第一交叉段110上,负极耳220位于第二交叉段210上,因此正极耳120位于正极片100的中点位置或中点位置附近,负极耳220位于负极片200的中点位置或中点位置附近,相对于正极耳120、负极耳220分别位于正极片100的一端和负极片200的一端,能够有效减小电芯的内阻,降低电池的极化,提升电芯的放电性能。
其中,正极片100的中点位置是指电芯中正极片100卷绕长度的中点,负极片200的中点位置是指电芯中负极片200卷绕长度的中点。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正极耳120在第一交叉段110的位置、负极耳220在第二交叉段210的位置以及第一交叉段110与第二交叉段210的交叉位置均不作限定,在不同的电芯产品中,可以设定为不同位置。例如:第一交叉段110与第二交叉段210的交叉可以是正极片100的中点位置与负极片200的中点位置交叉,正极耳120设置在正极片100的中点位置附近,负极耳220设置在负极片200的中点位置附近;也可以是正极耳120设置在正极片100的中点位置,负极耳220设置在负极片200的中点位置,第一交叉段110在正极片100的中点位置附近与与第二交叉段210在负极片200的中点位置附近交叉。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电芯,能够降低电池内部的极化,减小电池的内阻,提升电池的放电性能,并且能够更为准确地控制正极耳120与负极耳220之间的中心距。此外,正极片100、负极片200卷绕相同层数所需的卷绕圈数减少,能够有效提高卷绕效率。
参照图2、图3和图4,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交叉段110设置有第一缺口111,第二交叉段210设置有第二缺口211,第一交叉段110和第二交叉段210能够通过第一缺口111和第二缺口211错位交叉,以使第一交叉段110与第二交叉段210形成交叉结构500。其中,第一缺口111设置在第一交叉段110连接有正极耳120的一侧,第二缺口211设置在第二交叉段210连接有负极耳220的另一侧;或者第一缺口111设置在第一交叉段110连接有正极耳120的另一侧,第二缺口211设置在第二交叉段210连接有负极耳220的一侧,以保证第一交叉段110与第二交叉段210错位交叉后,正极耳120与负极耳220位于第一交叉段110或第二交叉段210的同一侧。
通过第一缺口111与第二缺口211的配合,第一交叉段110与第二交叉段210可以快速实现交叉,且第一缺口111能够与第二缺口211于交叉位置相互抵持,第一交叉段110与第二交叉段210彼此之间具有限位作用,第一交叉段110与第二交叉段210交叉后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第一缺口111在第一交叉段110的位置和第二缺口211在二交叉段的位置,在不同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具体的电芯产品设定。第一缺口111的尺寸及形状、第二缺口211的尺寸及形状在不同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工艺生产要求设定为不同。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缺口111的宽度和第二缺口211的宽度越小,第一交叉段110与第二交叉段210之间的限位作用越大。其中,第一缺口111的宽度是指第一缺口111沿第一交叉段11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长度,第二缺口211的宽度是指第二缺口211沿第二交叉段21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长度。
参照图2和图5,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隔膜300在第一交叉段110与第二交叉段210交叉位置设置有第三缺口310,第三缺口310的延伸方向与第一缺口111的延伸方向或第二缺口211的延伸方向相同。设置第三缺口310,可以避免第一交叉段110与第二交叉段21的交叉位置隔膜300过多,影响第一缺口111与第二缺口211的配合。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缺口310的宽度小于第一缺口111的宽度和第二缺口211的宽度,隔膜300在交叉位置可以覆盖住第一交叉段110与第二交叉段210,能够防止第一交叉段110与第二交叉段210直接接触,发生短路。其中,第三缺口310的宽度是指第三缺口310沿隔膜30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长度。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电芯中,为了防止第一交叉段110与第二交叉段210之间发生短路,第一缺口111的侧边缘与第二缺口211的侧边缘上均采取了绝缘手段。绝缘的方式可以是通过在第一缺口111的侧边缘与第二缺口211的侧边缘上包裹具有绝缘性质的胶水或胶纸,也可以是通过在第一缺口111的侧边缘与第二缺口211的侧边缘上涂镀绝缘层或其他使第一交叉段110和第二交叉段210彼此绝缘的方式。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正极片100的宽度小于负极片200的宽度,负极片200的宽度小于隔膜300宽度,可以避免正极片100与负极片200直接接触,防止电芯发生短路,并充分发挥正极片100上涂覆的正极料的作用。由于负极片200的宽度比正极片100宽,设置第三缺口310的延伸方向与第二缺口211的延伸方向相同,因此在形成交叉结构500时,可以将隔膜300覆盖于第二交叉段210上,更利于控制隔膜300对负极片200的包覆效果,避免电芯发生内部短路。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缺口111包括第一圆弧部112,第二缺口211包括第二圆弧部212,第一圆弧部112能够与第二圆弧部212相互抵持,以使第一交叉段110与第二交叉段210形成交叉结构500。设置第一圆弧部112与第二圆弧部212,可以防止第一缺口111与第二缺口211在相互抵持时发生刮伤。此外,弧形的边沿可以分散应力,避免第一缺口111、第二缺口211在卷绕时发生断裂。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正极片100为正极片,负极片200为负极片,正极片100的长度大于负极片200的长度,正极片100在卷绕收尾处能够包裹住隔膜300和负极片200,以防止电芯内部发生短路。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电芯卷绕方法,包括:将正极片100与负极片200交叉放置形成交叉结构500,并将正极片100和负极片200用隔膜300隔开;使正极片100、隔膜300和负极片200以正极片100与负极片200的交叉位置为卷绕中心卷绕成电芯,其中,正极片100上连接有正极耳120,负极片200上连接有负极耳220。
正极耳120在正极片100上的连接位置不作限定,正极耳120可以设置在电芯中卷绕的正极片100的两端,也可以设置在正极片100两端中间的任何位置。负极耳220在负极片200上的连接位置不作限定,负极耳220可以设置在电芯中卷绕的负极片200的两端,也可以设置在负极片200两端中间的任何位置。正极耳120的数量、负极耳22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
现有的电芯卷绕方法,以极片连接有极耳的一端为起始端进行卷绕,因此极片起始端只有一端连接有极片。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电芯卷绕方法,使交叉结构500中的正极片的两端分别连接正极片100,交叉结构500中的正极片的两端分别连接正极片100,相对于现有的电芯卷绕方法,交叉结构500中的负极片200的两端均可以带动负极片200卷绕,交叉结构500中的负极片200的两端均可以带动负极片200卷绕,卷针卷绕一圈,能形成两层正极片100与两层负极片200的卷绕结构,从而卷绕相同长度的正极片100、负极片200所需要的卷绕圈数减少,能够有效提升电芯的卷绕效率。
例如:正极片100与负极片200的交叉位置设置为正极片100卷绕长度的中点位置,负极片200与正极片100的交叉位置设置为负极片200卷绕长度的中点位置,则以交叉位置为卷绕中心卷绕相同长度的正极片100、负极片200所需要的卷绕圈数可以减少一半,能够有效地提升卷绕效率。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的电芯卷绕方法,将正极片100与负极片200交叉放置形成交叉结构500的方法包括:将正极耳120设置在所述交叉结构500中的正极片100上,所述负极耳220设置在交叉结构500中的所述负极片200上。
由于电芯是以正极片100与负极片200的交叉位置为卷绕中心卷绕而成的,因此正极片100与负极片200形成的交叉结构500上的正极耳120始终处于被卷绕的正极片100的中点位置或中点位置附近,负极耳220始终处于被卷绕的负极片200的中点位置或中点位置附近,因此能够提升电芯的放电性能,降低电池的极化。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电芯卷绕方法,通过调整正极耳120和负极耳220的初始位置,以及正极片100与负极片200的交叉位置,就可以控制正极耳120与负极耳220之间的中心距,工艺简单,并且可以避免因为极片的尺寸误差以及卷绕误差而使正极耳120与负极耳220之间的中心距发生偏移,可以更为准确地控制正极耳120与负极耳220之间的中心距,提升电芯的生产良率。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的电芯卷绕方法,将正极片100与负极片200交叉放置形成交叉结构500的方法包括:在正极片100上开设第一缺口111,在负极片200上开设第二缺口211,将所述第一缺口111与所述第二缺口211错位交叉,以使正极片100与负极片200形成交叉结构500。
通过第一缺口111与第二缺口211的配合,第一交叉段110与第二交叉段210可以快速实现交叉,且第一缺口111能够与第二缺口211于交叉位置相互抵持,第一交叉段110与第二交叉段210彼此之间具有限位作用,第一交叉段110与第二交叉段210交叉后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的电芯卷绕方法,将正极片100与负极片200交叉放置形成交叉结构500的方法包括:使正极耳120设置在位于正极片100的中点位置,使负极耳220位于负极片200的中点位置,且正极耳120相对交叉位置的距离与负极耳220相对交叉位置的距离相同。电芯卷绕完成后,正极耳120与负极耳220分别对应正极片100的中点位置和负极片200的中点位置,能够使电芯的内阻有效减少,降低电芯的极化。此外,正极耳120相对交叉位置的距离与负极耳220相对交叉位置的距离相同,电芯卷绕完成后,正极耳120与负极耳220关于交叉位置对称,方便生产与控制正极耳120与负极耳220之间的中心距。
例如,参照图1和图6(只示出了部分正极片100及负极片200的结构,虚线表示隔膜300),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电芯卷绕方法,应用于生产上述实施例中的电芯,包括以下步骤:将第一交叉段110与第二交叉段210交叉放置以形成交叉结构500,使第一交叉段110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集流体130和第二集流体140,第二交叉段210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三集流体230和第四集流体240,并将正极片100和负极片200用隔膜300隔开。
使卷针400以第一交叉段110与第二交叉段210的交叉位置为卷绕中心带动第一集流体130、第二集流体140、隔膜300、第三集流体230和第四集流体240朝同一方向卷绕。
其中,第一集流体130的表面、第二集流体140的表面设涂有第一涂覆层150,第三集流体230的表面、第四集流体240的表面设涂有第二涂覆层250。
第一交叉段110与第二交叉段210交叉放置形成交叉结构500的方式可以是,在第一交叉段110上开设第一缺口111,在第二交叉段上开设第二缺口211,将所述第一缺口111与所述第二缺口211错位交叉,可以快速实现交叉,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电芯卷绕方法中,第一涂覆层150、第二涂覆层250的涂覆材料分别为正极料与负极料。第一涂覆层150在正极片100上的涂覆方式、第二涂覆层250在负极片200上的涂覆方式不作限定。其中,为了充分发挥正极料的作用,应保证涂覆正极料的涂覆层所接触的隔膜300的另一侧设置有涂覆负极料的涂覆层。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涂覆层150由正极料组成,第二涂覆层250由负极料组成,在电芯收尾处,第一涂覆层150的长度大于第二涂覆层250的长度,以充分发挥正极料的作用。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电芯卷绕方法的收尾方式可以是负极片200包裹正极片100,也可以是正极片100包裹负极片200,还可以是隔膜300包裹正极片100或负极片200。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正极片100的长度大于负极片200的长度,正极片100从卷绕收尾处继续卷绕一圈或一圈以上,从而使正极片100包裹住隔膜300和负极片200,以防止电芯内部发生短路。
现有的极耳中置结构的卷绕方法,是通过从极片的一端开始卷绕,将极耳设置在极片卷绕长度的中点位置或中点位置附近,因此正极极耳与负极极耳之间的容易因为卷绕出现误差,中心距难以控制,生产良率低。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电芯卷绕方法,通过第一交叉段110与第二交叉段210交叉放置,并以第一交叉段110与第二交叉段210的交叉位置为卷绕中心卷绕而成,从而正极耳120始终处于正极片100的中点位置或中点位置附近,负极耳220始终处于负极片200的中点位置或中点位置附近,能够在一开始就形成极耳中置结构,降低了电芯的极化,提升了电芯的放电性能,此外,通过调节第一交叉段110与第二交叉段210之间的交叉位置以及正极耳120的初始位置、负极耳220的初始位置,就可以调节正极耳120与负极耳220之间的中心距,相对于常规中置极耳电芯的卷绕方式,其正极耳120与负极耳220之间的中心距更为稳定,可以减小因为极片尺寸误差及卷绕误差引起的极耳中心距偏移,提升电芯的生产良率。
正极耳120、负极耳220的位置可以设置为:正极耳120设置在位于正极片100的中点位置,负极耳220位于负极片200的中点位置,且正极耳120相对交叉位置的距离与负极耳220相对交叉位置的距离相同,以使正极耳120与负极耳220分别对应正极片100的中点位置与负极片200的中点位置,能够使电芯的内阻有效减少,降低电芯的极化,且正极耳120与负极耳220在卷绕完成后关于交叉位置对称,方便生产与控制正极耳120与负极耳220之间的中心距。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本申请上述实施例中的电芯以及封装膜,电芯密封于封装膜内。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电池,在电芯卷绕工序中的卷绕效率更高。此外,当极耳位于电芯中的交叉结构上或其附近时,能够形成极耳中置结构,有效降低电池的内阻,提升电池的放电性能。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此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Claims (9)

1.电芯,其特征在于,包括;
正极片,所述正极片包括第一交叉段,所述正极片连接有正极耳;
负极片,所述负极片包括第二交叉段,所述第二交叉段能够与所述第一交叉段交叉形成交叉结构,所述负极片上连接有负极耳;
隔膜,所述隔膜设置于所述正极片和所述负极片之间,所述隔膜用于将所述正极片和所述负极片隔离开,所述正极片、所述负极片和所述隔膜呈以所述交叉结构为中心的卷绕结构;
所述第一交叉段设置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二交叉段设置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一交叉段和所述第二交叉段能够通过所述第一缺口和所述第二缺口错位交叉,以形成所述交叉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耳位于所述第一交叉段上,所述负极耳位于所述第二交叉段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缺口的边沿包括第一圆弧部,所述第二缺口的边沿包括第二圆弧部,所述第一圆弧部配置为:所述第一交叉段和所述第二交叉段交叉时,所述第一圆弧部和所述第二圆弧部相互抵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隔膜在所述第一交叉段与所述第二交叉段交叉位置处设置有第三缺口,所述第三缺口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缺口的延伸方向或所述第二缺口的延伸方向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片的宽度小于所述负极片的宽度,所述负极片的宽度小于所述隔膜宽度,所述第三缺口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缺口部的宽度和所述第二缺口部的宽度,所述第三缺口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缺口的延伸方向相同。
6.电芯卷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设置有第一缺口的正极片与设置有第二缺口的负极片通过所述第一缺口和所述第二缺口错位交叉放置形成交叉结构,并将所述正极片和所述负极片用隔膜隔开,其中所述正极片上连接有正极耳,所述负极片上连接有负极耳;
使所述正极片、所述隔膜和所述负极片以所述正极片与所述负极片的交叉位置为卷绕中心卷绕成所述电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芯卷绕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正极片与负极片交叉放置形成交叉结构的方法包括:将所述正极耳设置在所述交叉结构中的所述正极片上,所述负极耳设置在所述交叉结构中的所述负极片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芯卷绕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正极片与负极片交叉放置形成交叉结构的方法包括:在正极片上开设第一缺口,在负极片上开设第二缺口,将所述第一缺口与所述第二缺口错位交叉,以使所述正极片与所述负极片形成交叉结构。
9.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芯;
封装膜,所述电芯密封于所述封装膜内。
CN202011491269.6A 2020-12-16 2020-12-16 电芯、电芯卷绕方法及电池 Active CN1126705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91269.6A CN112670596B (zh) 2020-12-16 2020-12-16 电芯、电芯卷绕方法及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91269.6A CN112670596B (zh) 2020-12-16 2020-12-16 电芯、电芯卷绕方法及电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70596A CN112670596A (zh) 2021-04-16
CN112670596B true CN112670596B (zh) 2022-06-07

Family

ID=754043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91269.6A Active CN112670596B (zh) 2020-12-16 2020-12-16 电芯、电芯卷绕方法及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7059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WO2023013617A1 (zh) * 2021-08-04 2023-02-09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95024A (zh) * 2010-03-15 2011-09-21 新神户电机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
CN102637906A (zh) * 2012-04-06 2012-08-15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卷绕结构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
JP2016039041A (ja) * 2014-08-07 2016-03-22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蓄電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150961A (ja) * 2010-01-25 2011-08-04 Honda Motor Co Ltd 電池
JP5547110B2 (ja) * 2011-02-15 2014-07-09 日立ビークルエナジー株式会社 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
JP2013026173A (ja) * 2011-07-26 2013-02-04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ラミネート外装電池
CN102931441B (zh) * 2012-10-31 2015-10-07 湖北宇隆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多极片锂电池卷芯的卷绕方法
CN210006850U (zh) * 2019-08-09 2020-01-31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极组件及二次电池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95024A (zh) * 2010-03-15 2011-09-21 新神户电机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
CN102637906A (zh) * 2012-04-06 2012-08-15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卷绕结构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
JP2016039041A (ja) * 2014-08-07 2016-03-22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蓄電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70596A (zh) 2021-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90857B2 (en) Wound cell
CN111403789B (zh) 电极组件及电池
WO2013035668A1 (ja) 角形密閉二次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070110563A (ko) 신규한 적층 구조의 이차전지용 전극조립체
CN209880750U (zh) 一种卷绕式电芯及锂离子电池
WO2020078081A1 (zh) 叠片电芯及其制作方法、锂电池
CN103155226A (zh) 集成式电池极耳
EP3716362A1 (en) Electrode sheet, cell and battery
KR20150029544A (ko) 전극 조립체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이차 전지
CN105742721A (zh) 一种高能比、低内阻的圆柱锂离子电池
CN112670596B (zh) 电芯、电芯卷绕方法及电池
CN113224392A (zh) 一种大容量电池用卷芯、并联卷芯组及大容量电池
CN203787498U (zh) 电池组的极耳连接结构
CN113258028A (zh) 电化学装置与电子装置
CN218299826U (zh) 一种极片、卷芯及电池
CN218919208U (zh) 一种隔膜及电芯
CN215771249U (zh) 锂离子电池及包含该锂离子电池的车辆
CN217114709U (zh) 一种电池
JP6987983B2 (ja) 捲回型電池セル
CN212587557U (zh) 卷绕式电芯及锂离子电池
CN107293806A (zh) 卷绕式电芯
WO2020192651A1 (zh) 极片、电芯及电池
CN209282293U (zh) 绕卷式电池
CN216563271U (zh) 卷绕式电芯及卷绕电池
CN117059906A (zh) 卷绕式电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