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60061A - 双气囊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双气囊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60061A
CN112660061A CN202011591534.8A CN202011591534A CN112660061A CN 112660061 A CN112660061 A CN 112660061A CN 202011591534 A CN202011591534 A CN 202011591534A CN 112660061 A CN112660061 A CN 1126600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bag
airbag
generator
automobile
du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9153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洪妍鑫
张秀琴
陈焱
蔡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ry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r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ry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r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59153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60061A/zh
Publication of CN1126600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6006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气囊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属于汽车安全技术领域。所述系统包括第一气囊组件、第二气囊组件和控制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气囊组件包括第一气囊和与所述第一气囊连接的第一气囊发生器,所述第二气囊组件包括第二气囊和与所述第二气囊连接的第二气囊发生器,所述第一气囊为环形气囊,所述第二气囊位于所述第一气囊的上表面,且与所述第一气囊连接;所述控制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气囊发生器和所述第二气囊发生器连接。该双气囊系统能够在乘员处于非正常位置时,实现对乘员的有效保护。

Description

双气囊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安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气囊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安全气囊是一种被动安全性的保护系统,它与座椅安全带配合使用,可以为乘员提供有效的防撞保护。在汽车受到撞击时,安全气囊可使乘员的头部受伤率减少25%,面部受伤率减少80%左右。目前安全气囊在汽车上已得到广泛及成熟的应用。
相关技术中,汽车内主驾或者副驾位置的前方各设置有一个安全气囊,汽车受到撞击时,安全气囊会被充气弹出,以保护乘员的安全。
然而,由于单个气囊体积太大会造成充气时间延长以及不稳定性增大,对处于正常位置的乘员的伤害也会相应增加;另外,处于非正常位置(Out-of-Position,简称:OoP)的乘员并不位于安全气囊的最佳保护区域,在汽车受到撞击时,相关技术中安全气囊难以有效地保障乘员的安全。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双气囊系统及其使用方法,能够在乘员处于非正常位置时,实现对乘员的有效保护。
具体而言,包括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气囊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第一气囊组件、第二气囊组件和控制组件,其中,
所述第一气囊组件包括第一气囊和与所述第一气囊连接的第一气囊发生器,所述第二气囊组件包括第二气囊和与所述第二气囊连接的第二气囊发生器,所述第一气囊为环形气囊,所述第二气囊位于所述第一气囊的上表面,且与所述第一气囊连接;
所述控制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气囊发生器和所述第二气囊发生器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气囊包括本体和展开部,所述本体附着在所述第一气囊的上表面,所述本体上具有撕裂线,所述展开部被配置为在所述撕裂线被撕裂时从所述本体上展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气囊组件还包括多个拉绳,所述多个拉绳位于所述第二气囊的内部,其中每个所述拉绳的一端相互连接,并固定在所述第二气囊下部的内表面上,另一端与所述撕裂线处的所述第二气囊的内表面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所述拉绳的一端弯折形成绳扣,多个所述绳扣相互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所述绳扣相互之间通过固定胶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组件包括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
所述第一控制器被配置为收集车内乘员数据,所述第一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气囊发生器和所述第二气囊发生器连接;
所述第二控制器被配置为收集外界碰撞数据,所述第二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气囊发生器和所述第二气囊发生器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组件与所述第一气囊发生器和/或所述第二气囊发生器通过有线通信的方式或者无线通信的方式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双气囊系统还包括:气囊模块盒,
所述第一气囊组件和所述第二气囊组件位于所述气囊模块盒内。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气囊系统的使用方法,所述使用方法应用于如上述一方面所述的双气囊系统中的控制组件,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车内乘员数据和外界碰撞数据;
响应于车内乘员处于正常位置且汽车为正面碰撞,向所述第二气囊发生器发出低压触发信号,使得所述第二气囊发生器触发工作,所述第二气囊被充气;
响应于所述车内乘员处于非正常位置且所述汽车为正面碰撞,向所述第一气囊发生器发出触发信号、向所述第二气囊发生器发出低压触发信号,使得所述第一气囊发生器和所述第二气囊发生器均被触发工作,所述第一气囊和所述第二气囊被同时充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车内乘员处于正常位置且所述汽车为斜碰撞,向所述第二气囊发生器发出高压触发信号,使得所述第二气囊发生器触发工作,所述第二气囊被充气且被展开;
响应于所述车内乘员处于非正常位置且所述汽车为斜碰撞,向所述第一气囊发生器发出触发信号、向所述第二气囊发生器发出高压触发信号,使得所述第一气囊发生器和所述第二气囊发生器均被触发工作,所述第一气囊和所述第二气囊被同时充气,且所述第二气囊被展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气囊系统,由于设置了第一气囊组件、第二气囊组件和可以控制第一气囊组件和第二气囊组件工作的控制组件,因而控制组件在获取了车内乘员数据和外界碰撞数据后,响应于车内乘员处于正常位置且汽车为正面碰撞,向第二气囊组件中的第二气囊发生器发出低压触发信号,使得第二气囊发生器触发工作,位于第一气囊上表面的第二气囊被充气,以起到保护乘员的作用;响应于车内乘员处于非正常位置且汽车为正面碰撞,向第二气囊组件中的第二气囊发生器发出低压触发信号、向第一气囊组件中的第一气囊发生器发出触发信号,使得第一气囊发生器和第二气囊发生器均被触发工作,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被同时充气而起到保护乘员的作用。
该双气囊系统与相关技术中的单个气囊相比,既满足了车内乘员处于正常位置时对于乘员的保护要求,又能够在不影响充气时间的基础上对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同时充气,实现对处于非正常位置的乘员的有效保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气囊系统在未使用状态时的侧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气囊系统在未使用状态时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气囊系统在车内乘员处于正常位置且汽车为正面碰撞时的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气囊系统在车内乘员处于非正常位置且汽车为正面碰撞时的侧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气囊系统在车内乘员处于非正常位置且汽车为正面碰撞时的俯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气囊系统在车内乘员处于正常位置且汽车为斜碰撞时的侧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气囊系统在车内乘员处于非正常位置且汽车为斜碰撞时的侧视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气囊系统在车内乘员处于非正常位置且汽车为斜碰撞时的俯视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气囊系统的使用方法的流程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气囊系统的使用方法的流程图。
图中的附图标记分别表示为:
1-第一气囊组件,11-第一气囊,12-第一气囊发生器,
2-第二气囊组件,21-第二气囊,211-本体,212-展开部,213-撕裂线,22-第二气囊发生器,23-拉绳,24-绳扣,
3-控制组件,31-第一控制器,32-第二控制器,
4-气囊模块盒。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发明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发明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之前,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方位名词,如“上表面”、“下表面”,以图1、图3、图4、图6和图7中所示方位为基准,仅仅用来清楚地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双气囊系统的结构,并不具有限定本发明保护范围的意义。
除非另有定义,本发明实施例所用的所有技术术语均具有与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义。在对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之前,对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一些术语进行说明。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涉及的“车内乘员处于正常位置”指的是处于主驾或者副驾的乘员在系有安全带时的正常驾驶位置,此时的乘员没有倚靠在座椅靠背上、身体没有存在倾斜、且没有趴在方向盘上。
所涉及的“车内乘员处于非正常位置”指的是处于主驾或者副驾的乘员没有处在正常驾驶位置,此时的乘员没有系安全带或者远离仪表板靠在座椅靠背上或者趴在方向盘上或者身体存在倾斜等。
所涉及的“斜碰撞”指的是车辆与物体呈一定角度的碰撞,在碰撞过程中车辆与物体是有部分重叠的。
为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安全气囊是一种被动安全性的保护系统,它与座椅安全带配合使用,可以为乘员提供有效的防撞保护。在汽车受到撞击时,安全气囊可使乘员的头部受伤率减少25%,面部受伤率减少80%左右。目前安全气囊在汽车上已得到广泛及成熟的应用,尤其在正面工况及标准坐姿下的保护率很高。气囊的尺寸也相对固定,如主驾气囊体积在45L-60L。
相关技术中,汽车内主驾或者副驾位置的前方各设置有一个安全气囊,汽车受到撞击时,安全气囊会被充气弹出,以保护乘员的安全。然而,由于单个气囊体积太大会造成充气时间延长以及不稳定性增大,对处于正常位置的乘员的伤害也会相应增加;另外,处于非正常位置的乘员并不位于安全气囊的最佳保护区域,在汽车受到撞击时,相关技术中的安全气囊难以有效地保障乘员的安全。
为了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气囊系统,其在未使用状态的侧视图如图1所示,俯视图如图2所示。
参见图1,该双气囊系统包括:第一气囊组件1、第二气囊组件2和控制组件3。
第一气囊组件1包括第一气囊11和与第一气囊11连接的第一气囊发生器12,第一气囊发生器12用于向第一气囊11充气。
第二气囊组件2包括第二气囊21和与第二气囊21连接的第二气囊发生器22,第二气囊发生器22用于向第二气囊21充气。
其中,继续参见图1,第一气囊11为环形气囊,其在充气状态时的结构形式类似于游泳圈在使用时的结构形式。
第二气囊21位于第一气囊11的上表面,且与第一气囊11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便于设置第二气囊发生器22,第二气囊21可以位于第一气囊11所在环形的中间的上部,并附着在第一气囊11的上表面上。
控制组件3分别与第一气囊发生器12和第二气囊发生器22连接,用于控制第一气囊发生器12和第二气囊发生器22工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气囊系统的工作原理为:
在汽车发生了碰撞时,控制组件3获取了车内乘员数据和外界碰撞数据后,响应于车内乘员处于正常位置且汽车为正面碰撞,向第二气囊发生器22发出低压触发信号,使得第二气囊发生器22触发工作,位于第一气囊11上表面的第二气囊21被充气,以起到保护乘员的作用;响应于车内乘员处于非整车位置且汽车为正面碰撞,向第二气囊发生器22,向第二气囊发生器22发出低压触发信号、向第一气囊发生器12发出触发信号,使得第一气囊发生器12和第二气囊发生器22均被触发工作,第一气囊11和第二气囊21被同时充气,以起到保护乘员的作用。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气囊系统与相关技术中的单个气囊相比,既满足了车内乘员处于正常位置时对于乘员的保护要求,又能够在不影响充气时间的基础上对第一气囊11和第二气囊21同时充气,实现对处于非正常位置的乘员的有效保护。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气囊系统的结构进行进一步地描述说明:
在一种可能设计中,参见图8,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气囊系统在车内乘员处于非正常位置且汽车为斜碰撞时的俯视图,第二气囊21包括本体211和展开部212,本体211附着在第一气囊11的上表面,本体211上具有撕裂线213,展开部212被配置为在撕裂线213被撕裂时从本体211上展开。
也就是说,在撕裂线213处于未被撕裂的状态时,展开部212不能直观从外部观察到,而是被收纳在本体211的内部,只有当撕裂线213被撕裂时,展开部212才能从本体211上展开。
如此设置,使得第二气囊21是一个体积可以被拓展的气囊,当车内乘员处于非正常位置且汽车为斜碰撞时,为了更好地保护乘员的头部,可以通过被展开的第二气囊21,扩大乘员头部的保护区域范围,避免因斜向碰撞导致的乘员头部伤害的加剧。
在一种可能设计中,参见图2,第二气囊组件2还包括多个拉绳23,多个拉绳23位于第二气囊21的内部,其中每个拉绳23的一端相互连接,并固定在第二气囊21的下部的内表面上,另一端与撕裂线213处的第二气囊21的内表面连接。
通过在本体211的内部设置多个拉绳23,利用多个拉绳23可以起到支撑第二气囊21并保证第二气囊21刚度的作用。
在一种可能设计中,参见图2,每个拉绳23的一端弯折形成绳扣24,多个绳扣24相互连接。
如此设置,不仅使得第二气囊21仅有本体211展开时,拉绳23可以处于绷紧状态,而且当第二气囊21的展开部212从本体211上展开时,由于绳扣24还预留了部分长度,因而在绳扣24被松开后,将该部分长度释放,使得此时的第二气囊21仍处于绷紧状态,实现对第二气囊21的支撑和刚度保持。
在一种可能设计中,多个绳扣24相互之间通过固定胶连接。
如此设置,使得多个绳扣24可以在常温状态下由固定胶连接固定,在高温高压状态下可以被熔化而使得多个绳扣24之间彼此分离,实现对绳扣约束所长度的释放。
在一种可能设计中,参见图1,控制组件3包括第一控制器31和第二控制器32。
其中,第一控制器31被配置为收集车内乘员数据,第一控制器31分别与第一气囊发生器12和第二气囊发生器22连接。
通过车内传感器获取车内乘员数据,车内传感器在获取到车内乘员数据后可以将数据发送给第一控制器31。
在这里,车内传感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位置传感器、热敏传感器等。
第二控制器32被配置为收集外界碰撞数据,第二控制器32分别与第一气囊发生器12和第二气囊发生器22连接。
通过车外传感器获取外界碰撞数据,车外传感器在获取到外界碰撞数据后可以将数据发送给第二控制器32。
在这里,车外传感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位置传感器、热敏传感器等。
在一种可能设计中,控制组件3与第一气囊发生器12和/或第二气囊发生器22通过有线通信的方式或者无线通信的方式连接。
当控制组件3包括第一控制器31和第二控制器32时,第一控制器31与第一气囊发生器12和/或第二气囊发生器22之间可以通过有线通信的方式或者无线通信的方式连接,第二控制器32与第一气囊发生器12和/或第二气囊发生器22之间也可以通过有线通信的方式或者无线通信的方式连接。
以第一控制器31与第一气囊发生器12之间通过有线通信的方式连接为例,该有线通信方式可以以总线的形式连接。
以第一控制器31与第一气囊发生器12之间通过无线通信的方式连接为例,此时第一控制器31上具有信号发射器,第一气囊发生器12上具有信号接收器,当信号发射器向信号接收器发送控制信号时,信号接收器可以接收到该控制信号,并触发第一气囊发生器12工作。
在一种可能设计中,参见图1,双气囊系统还包括:气囊模块盒4。
其中,第一气囊组件1和第二气囊组件2位于气囊模块盒4内。
为了方便固定放置第一气囊组件1和第二气囊组件2,可以将第一气囊组件1和第二气囊组件2置于气囊模块盒4内。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双气囊系统的使用方法,该使用方法应用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双气囊系统中的控制组件3,其方法流程图如图9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901、获取车内乘员数据和外界碰撞数据。
步骤902、响应于车内乘员处于正常位置且汽车为正面碰撞,向第二气囊发生器22发出低压触发信号,使得第二气囊发生器22触发工作,第二气囊21被充气。
步骤903、响应于车内乘员处于非正常位置且汽车为正面碰撞,向第一气囊发生器12发出触发信号、向第二气囊发生器22发出低压触发信号,使得第一气囊发生器12和第二气囊发生器22均被触发工作,第一气囊11和第二气囊21被同时充气。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气囊系统的使用方法,基于采用了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双气囊系统,使得该方法与相关技术中使用单个气囊的方法相比,既满足了车内乘员处于正常位置时对于乘员的保护要求,又能够在不影响充气时间的基础上对第一气囊11和第二气囊21同时充气,实现对处于非正常位置的乘员的有效保护。
可选的,该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车内乘员处于正常位置且汽车为斜碰撞,向第二气囊发生器22发出高压触发信号,使得第二气囊发生器22触发工作,第二气囊21被充气且被展开;
响应于车内乘员处于非正常位置且汽车为斜碰撞,向第一气囊发生器22发出触发信号、向第二气囊发生器22发出高压触发信号,使得第一气囊发生器12和第二气囊发生器22均被触发工作,第一气囊11和第二气囊21被同时充气,且第二气囊21被展开。
再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双气囊系统的使用方法,该使用方法应用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双气囊系统中的控制组件3,其方法流程图如图10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001、获取车内乘员数据和外界碰撞数据。
可以理解的是,当碰撞发生后,控制组件3才能获取到车内乘员数据和外界碰撞数据。
在本步骤中,利用车内传感器获取车内乘员数据,车外传感器获取外界碰撞数据,继而车内传感器和车外传感器将获取到的车内乘员数据和外界碰撞数据分别发送给第一控制器31和第二控制器32,使得控制组件3获取到车内乘员数据和外界碰撞数据。
步骤1002、响应于车内乘员处于正常位置且汽车为正面碰撞,向第二气囊发生器22发出低压触发信号,使得第二气囊发生器22触发工作,第二气囊21被充气。
参见图3,当车内乘员处于正常位置时,第一控制器31向第二气囊发生器22发出触发信号,同时如果第二控制器32收集到的外径碰撞数据显示的是汽车为正面碰撞,则向第二气囊发生器22发出低压触发信号,此时第二气囊发生器22触发工作,进行低压充气过程,展开正常大小的第二气囊21以保护乘员。
步骤1003、响应于车内乘员处于非正常位置且汽车为正面碰撞,向第一气囊发生器12发出触发信号、向第二气囊发生器22发出低压触发信号,使得第一气囊发生器12和第二气囊发生器22均被触发工作,第一气囊11和第二气囊21被同时充气。
参见图4和图5,当车内乘员处于非正常位置时,第一控制器31会同时向第一气囊发生器12和第二气囊发生器22发出触发信号,同时如果第二控制器32收集到的外径碰撞数据显示的是汽车为正面碰撞,则向第二气囊发生器22发出低压信号,此时第二气囊发生器22触发工作,进行低压充气过程,同时第一气囊发生器12触发工作,第一气囊11进行充气,完成双气囊同时充气,保护正常位置的乘员。
步骤1004、响应于车内乘员处于正常位置且汽车为斜碰撞,向第二气囊发生器22发出高压触发信号,使得第二气囊发生器22触发工作,第二气囊21被充气且被展开。
参见图6,当车内乘员处于正常位置时,第一控制器31向第二气囊发生器22发出触发信号,同时如果第二控制器32收集到的外界碰撞数据显示的是汽车为斜碰撞,则向第二气囊发生器22发出高压信号,此时第二气囊发生器22触发工作,进行高压充气过程。而高温高压导致连接绳扣24的固定胶10熔化,撕裂线213被撕裂,第二气囊21横向扩大展开,扩大了乘员头部保护区域,避免因斜碰撞导致的乘员头部伤害的加剧。
步骤1005、响应于车内乘员处于非正常位置且汽车为斜碰撞,向第一气囊发生器12发出触发信号、向第二气囊发生器22发出高压触发信号,使得第一气囊发生器12和第二气囊发生器22均被触发工作,第一气囊11和第二气囊21被同时充气,且第二气囊21被展开。
参见图7,当车内乘员处于非正常位置时,第一控制器31会同时向第一气囊发生器12和第二气囊发生器22发出触发信号,同时如果第二控制器32收集到的外界碰撞数据显示的是汽车为斜碰撞,则向第二气囊发生器22发出高压信号,此时第二气囊发生器22出发工作,进行高压充气过程,高温高压导致连接绳扣32的固定胶熔化,撕裂线213被撕裂,第二气囊21横向扩大展开,扩大了乘员头部保护区域,避免因斜碰撞导致的乘员头部伤害的加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气囊系统的使用方法,基于采用了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双气囊系统,使得该方法与相关技术中使用单个气囊的方法相比,既满足了车内乘员处于正常位置时对于乘员的保护要求,又能够在不影响充气时间的基础上对第一气囊11和第二气囊21同时充气,实现对处于非正常位置的乘员的有效保护。
在本发明中,术语“第一”和“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本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发明旨在涵盖本发明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发明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发明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双气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第一气囊组件(1)、第二气囊组件(2)和控制组件(3),其中,
所述第一气囊组件(1)包括第一气囊(11)和与所述第一气囊(11)连接的第一气囊发生器(12),所述第二气囊组件(2)包括第二气囊(21)和与所述第二气囊(21)连接的第二气囊发生器(22),所述第一气囊(11)为环形气囊,所述第二气囊(21)位于所述第一气囊(11)的上表面,且与所述第一气囊(11)连接;
所述控制组件(3)分别与所述第一气囊发生器(12)和所述第二气囊发生器(2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气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囊(21)包括本体(211)和展开部(212),所述本体(211)附着在所述第一气囊(11)的上表面,所述本体(211)上具有撕裂线(213),所述展开部(212)被配置为在所述撕裂线(213)被撕裂时从所述本体(211)上展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气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囊组件(2)还包括多个拉绳(23),所述多个拉绳(23)位于所述第二气囊(21)的内部,其中每个所述拉绳(23)的一端相互连接,并固定在所述第二气囊(21)的下部的内表面上,另一端与所述撕裂线(213)处的所述第二气囊(21)的内表面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气囊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拉绳(23)的一端弯折形成绳扣(24),多个所述绳扣(24)相互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气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所述绳扣(24)相互之间通过固定胶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气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3)包括第一控制器(31)和第二控制器(32),
所述第一控制器(31)被配置为收集车内乘员数据,所述第一控制器(31)分别与所述第一气囊发生器(12)和所述第二气囊发生器(22)连接;
所述第二控制器(32)被配置为收集外界碰撞数据,所述第二控制器(32)分别与所述第一气囊发生器(12)和所述第二气囊发生器(22)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气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3)与所述第一气囊发生器(12)和/或所述第二气囊发生器(22)通过有线通信的方式或者无线通信的方式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气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气囊系统还包括:气囊模块盒(4),
所述第一气囊组件(1)和所述第二气囊组件(2)位于所述气囊模块盒(4)内。
9.一种双气囊系统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方法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双气囊系统中的控制组件(3),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车内乘员数据和外界碰撞数据;
响应于车内乘员处于正常位置且汽车为正面碰撞,向所述第二气囊发生器(22)发出低压触发信号,使得所述第二气囊发生器(22)触发工作,所述第二气囊(21)被充气;
响应于所述车内乘员处于非正常位置且所述汽车为正面碰撞,向所述第一气囊发生器(12)发出触发信号、向所述第二气囊发生器(22)发出低压触发信号,使得所述第一气囊发生器(12)和所述第二气囊发生器(22)均被触发工作,所述第一气囊(11)和所述第二气囊(21)被同时充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气囊系统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车内乘员处于正常位置且所述汽车为斜碰撞,向所述第二气囊发生器(22)发出高压触发信号,使得所述第二气囊发生器(22)触发工作,所述第二气囊(21)被充气且被展开;
响应于所述车内乘员处于非正常位置且所述汽车为斜碰撞,向所述第一气囊发生器(12)发出触发信号、向所述第二气囊发生器(22)发出高压触发信号,使得所述第一气囊发生器(12)和所述第二气囊发生器(22)均被触发工作,所述第一气囊(11)和所述第二气囊(21)被同时充气,且所述第二气囊(21)被展开。
CN202011591534.8A 2020-12-29 2020-12-29 双气囊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Pending CN11266006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91534.8A CN112660061A (zh) 2020-12-29 2020-12-29 双气囊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91534.8A CN112660061A (zh) 2020-12-29 2020-12-29 双气囊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60061A true CN112660061A (zh) 2021-04-16

Family

ID=754117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91534.8A Pending CN112660061A (zh) 2020-12-29 2020-12-29 双气囊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60061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57030A1 (en) * 2003-09-15 2005-03-17 Trw Vehicle Safety Systems Inc. Air bag with active tear stitch tethers
CN104943645A (zh) * 2014-03-25 2015-09-30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形状自适应的乘客安全气囊
WO2016032834A1 (en) * 2014-08-27 2016-03-03 Autoliv Asp, Inc. Frontal airbag systems and uses thereof
CN106458135A (zh) * 2014-06-03 2017-02-22 奥托里夫Asp股份有限公司 独立充气的双缓冲安全气囊
US20170101071A1 (en) * 2015-10-12 2017-04-13 Autoliv Asp, Inc. Frontal airbag systems for oblique crash protection
US20170158154A1 (en) * 2015-12-04 2017-06-08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Airbag device for front passenger seat
CN110290983A (zh) * 2017-02-14 2019-09-27 奥迪股份公司 用于对较大的乘员距离采取安全措施的双安全气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57030A1 (en) * 2003-09-15 2005-03-17 Trw Vehicle Safety Systems Inc. Air bag with active tear stitch tethers
CN104943645A (zh) * 2014-03-25 2015-09-30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形状自适应的乘客安全气囊
CN106458135A (zh) * 2014-06-03 2017-02-22 奥托里夫Asp股份有限公司 独立充气的双缓冲安全气囊
WO2016032834A1 (en) * 2014-08-27 2016-03-03 Autoliv Asp, Inc. Frontal airbag systems and uses thereof
US20170101071A1 (en) * 2015-10-12 2017-04-13 Autoliv Asp, Inc. Frontal airbag systems for oblique crash protection
US20170158154A1 (en) * 2015-12-04 2017-06-08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Airbag device for front passenger seat
CN110290983A (zh) * 2017-02-14 2019-09-27 奥迪股份公司 用于对较大的乘员距离采取安全措施的双安全气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265469B1 (en) Inflatable personal restraint systems having web-mounted inflator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of use and manufacture
CN109421650B (zh) 用于车辆的气囊和相关的车辆
EP2799290B1 (en) Head restraint system
US7261682B2 (en) Method for folding an occupant protection device
JP5377582B2 (ja) 乗員保護装置
JP6921684B2 (ja) 乗員保護装置
WO2015039444A1 (zh) 一种具有正面保护功能的车辆侧气帘装置
JP2009154812A (ja) 乗員保護装置
US5758900A (en) Protection system for a driver of a competition vehicle
GB2432343A (en) Airbag with internal tether
JP6636557B2 (ja) 車両の乗員保護装置
JP4458387B2 (ja) インフレータブル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JP4161482B2 (ja) 乗員保護装置
WO2023185000A1 (zh) 安全气囊装置和组件
JP6751581B2 (ja) 乗員保護装置
JP2006282166A (ja) エアバッグモジュール
JP2532323B2 (ja) 乗物用乗員拘束装置
CN113459987A (zh) 一种安全气囊装置
CN112660061A (zh) 双气囊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WO2004096614A1 (en) Inflatable curtain module, compact tether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restraining an occupant
CN210882010U (zh) B柱总成和具有它的车辆
KR20070042262A (ko) 운전석 에어백 쿠션 구조
JP3539312B2 (ja) 車両用乗員保護装置
CN216969584U (zh) 一种安全气囊装置
CN113500975B (zh) 一种车辆的集成气囊、集成气囊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