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53958A - 耳机盒、耳机装置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耳机盒、耳机装置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53958A
CN112653958A CN201910965144.3A CN201910965144A CN112653958A CN 112653958 A CN112653958 A CN 112653958A CN 201910965144 A CN201910965144 A CN 201910965144A CN 112653958 A CN112653958 A CN 1126539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arphone
wireless
cavity
box
press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6514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53958B (zh
Inventor
刘绍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96514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53958B/zh
Publication of CN1126539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539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539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539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91Detail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4R1/1008 - H04R1/1083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20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covered by H04R1/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 H04R2201/10Details of 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earphones or monophonic headphones covered by H04R1/1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耳机盒、耳机装置及移动终端,耳机盒用于收纳无线耳机,耳机盒包括盒体、压力检测模组和第一处理器,盒体设置有用于收纳所述无线耳机的第一腔体;压力检测模组设置在所述盒体上,所述压力检测模组用于检测作用于所述第一腔体的压力值;第一处理器设置在所述盒体上,所述第一处理器与所述压力检测模组电连接,所述第一处理器用于判断所述作用于所述第一腔体的压力值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若所述作用于所述第一腔体的压力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则确定所述无线耳机收纳于所述第一腔体内。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无需在无线耳机上设置额外传感器的情况下,对无线耳机是否收纳在耳机盒内进行检测。

Description

耳机盒、耳机装置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耳机盒、耳机装置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讯技术的发展,无线耳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TWS(TrueWireless Stereo,真无线立体声)耳机为无线耳机中较为智能的产品,其通常配备有一个具有收纳和充电功能的耳机盒。TWS耳机需要在入盒后及时进入充电状态,以便于耳机盒为其充电。
现有技术中,TWS耳机确定自身入盒的方式通常为:耳机盒采用轮询尝试通讯的方式检测TWS耳机是否入盒,并在检测到TWS耳机入盒后向TWS耳机传输入盒信息,以便于TWS耳机在接收到入盒信息后确定自身入盒。但是,这种通讯方式需要在耳机盒和TWS耳机内分别设置一套信号传输装置,成本较高且存在一定延时。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耳机盒、耳机装置及移动终端,可以无需在无线耳机上设置额外传感器的情况下,对无线耳机是否收纳在耳机盒内进行检测,从而降低无线耳机入盒检测的成本、提升无线耳机入盒检测的可靠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耳机盒,用于收纳无线耳机,包括:
盒体,设置有用于收纳所述无线耳机的第一腔体;
压力检测模组,设置在所述盒体上,所述压力检测模组用于检测作用于所述第一腔体的压力值;以及
第一处理器,设置在所述盒体上,所述第一处理器与所述压力检测模组电连接,所述第一处理器用于:
判断所述作用于所述第一腔体的压力值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
若所述作用于所述第一腔体的压力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值,则确定所述无线耳机收纳于所述第一腔体内。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耳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无线耳机;和
耳机盒,所述无线耳机可收纳在所述耳机盒内,所述耳机盒为如上所述的耳机盒。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第二处理器,所述第二处理器用于:
在无线耳机装入耳机盒时,控制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无线耳机的连接断开,所述耳机盒为如上所述的耳机盒;
在所述无线耳机从所述耳机盒中取出时,控制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无线耳机建立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耳机盒上设置压力检测模组,并通过压力检测模组检测作用于第一腔体的压力值大小来确定无线耳机是否入盒,无需在无线耳机上设置额外传感器,降低了无线耳机入盒检测的成本和结构复杂度,提升了无线耳机入盒检测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耳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耳机装置中压力检测模组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耳机装置中压力检测模组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耳机装置中压力检测模组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耳机装置中无线耳机和压力检测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耳机装置中耳机盒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耳机装置中耳机盒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所示耳机装置中耳机盒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1所示耳机装置中耳机盒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耳机盒沿P-P方向的剖视图。
图11为图1所示耳机装置中耳机盒的第五种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所示耳机装置中耳机盒的第六种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耳机盒、无线耳机和移动终端的通信应用场景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耳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耳机装置诸如耳机装置10,耳机装置10可以包括耳机盒诸如耳机盒20和无线耳机诸如无线耳机40,其中耳机盒20可被配置为收纳无线耳机40的耳机盒。其中,无线耳机40指的是被设计为可直接装在用户耳朵中的非常小的耳机。无线耳机40可以称为挂耳式耳机或耳塞式耳机,其包括装在用户外耳内表面而不插入到耳道中的小型耳机,以及插入在耳道本身中的入耳式耳机,有时称为耳道式耳机。无线耳机40可以为蓝牙耳机,蓝牙耳机可以通过蓝牙通信信号与移动终端建立连接,以传输移动终端的声音信号。需要说明的是,无线耳机40并不限于蓝牙耳机,也可以为其它类型的耳机。
耳机盒20包括盒体诸如盒体100,盒体100可由塑料、陶瓷、纤维复合材料、其他合适的材料、或这些材料的任意两种或更多种的组合形成。盒体100可使用一体式配置形成,在该一体式配置中,一些或全部盒体100被加工或模制成单一结构,或者可使用多个结构(例如,内框架结构、形成外部外壳表面的一种或多种结构等)形成。盒体100可以作为耳机盒20的载体,可以承载耳机盒20的器件,诸如处理器、电源等。
盒体100可以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第一腔体120,第一腔体120可以用于收纳无线耳机40。第一腔体120的大小和形状可被设计成匹配无线耳机40的大小和形状。第一腔体120可以为规则形状,比如圆柱体结构或长方体结构,第一腔体120也可以为不规则形状。其中,第一腔体120具有侧壁122和底壁124,侧壁122围设在底壁124周缘以形成具有收纳功能的收纳槽。侧壁122具有相对的固定端和自由端,固定端指的是侧壁122与底壁124连接的一端。
例如,盒体100可以设置有两个第一腔体120,其中一个第一腔体120可以用于收纳一对无线耳机40中的一个耳机比如左耳耳机,另外一个第一腔体120可以用于收纳槽无线耳机40中的另一个耳机比如右耳耳机。其中,其中一个第一腔体120的大小形状与左耳耳机的大小形状相适配,外一个第一腔体120的大小形状可以与右耳耳机的大小形状相适配。
耳机盒20还可以包括压力检测模组诸如压力检测模组200,压力检测模组200用于检测作用于第一腔体120的压力值。压力检测模组200设置在盒体100上,且位于第一腔体120内。例如压力检测模组200可以设置在盒体100的表面,比如压力检测模组200设置在侧壁122上,诸如采用胶水、双面胶等粘贴到侧壁122的表面上。压力检测模组200也可以设置在盒体100的内部。比如盒体100可以开设安装槽,压力检测模组200可以设置在安装槽内,再通过安装板盖设住该安装槽,以使从盒体100的外部看不到压力检测模组200。
当第一腔体120未放置其他物品时,压力检测模组200检测到的压力值为初始压力值,初始压力值可以根据耳机盒20的具体结构进行设定,比如初始压力值可以为零,也可以为其他数值。当第一腔体120放置无线耳机40时,压力检测模组200检测到的压力值为初始压力值和无线耳机40作用于第一腔体120的压力值之和。
耳机盒20还可以包括第一处理器诸如第一处理器300,第一处理器300用于作为耳机盒20的控制中心,对耳机盒20内部的器件进行控制。第一处理器300可以设置在盒体100上,比如第一处理器300可以设置在盒体100的表面或盒体100的内部。第一处理器300与压力检测模组200电性连接,第一处理器300可以用于判断作用于第一腔体120的压力值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并在作用于第一腔体120的压力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时,确定无线耳机40收纳于第一腔体120内,以实现对无线耳机40的入盒检测。
其中第一预设值为预先设置的数值,其数值大小可以根据压力检测模组200的设置位置确定。比如当压力检测模组200设置在侧壁122的表面时,无线耳机40未放置在第一腔体120内时,压力检测模组200检测到的压力值为零,此时第一预设值可以设置为零。再比如当压力检测模组200设置在盒体100的内部时,第一预设值根据压力检测模组200的初始压力值进行设定,诸如当无线耳机40未放入第一腔体120时,压力检测模组200检测到的初始压力值为M,则第一预设值可以设定为略大于M的一个数值,第一预设值也可以设定为等于初始压力值M和无线耳机40作用于第一腔体120的压力值之和。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预设值的设定方式并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
例如,当用户打开耳机盒20的盖体时,第一处理器300可以控制压力检测模组200处于工作状态,压力检测模组200处于工作状态时可以用于检测作用于第一腔体120的压力值。第一处理器300对作用于第一腔体120的压力值的数值大小进行判断,以判断作用于第一腔体120的压力值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并根据判断结果做出不同的操作。当判断结果为作用于第一腔体120的压力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时,则确定无线耳机40已经被放入到第一腔体120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处理器300还可以用于在确定无线耳机40已经被放入到第一腔体120后,控制耳机盒20发出入盒提示信息,以示意用户该无线耳机40已成功放入第一腔体120内。比如第一处理器300可以控制耳机盒20发出第一提示音,以用于提醒用户无线耳机40已放入耳机盒20内,用户接收到该第一提示音之后,可以将耳机盒20的盖子闭合,以将无线耳机40封闭在盒体100内。
当判断结果为作用于第一腔体120的压力值小于第一预设值时,可能存在多种情况。例如是无线耳机40未放入第一腔体120中、或者是压力检测模组200损坏以至于无法检测到作用于第一腔体120的压力值。以上仅为对作用于第一腔体120的压力值小于第一预设值所存在的情况进行举例,并不能理解为对作用于第一腔体120的压力值小于第一预设值所存在的可能情况的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耳机盒设置压力检测模组,并通过压力检测模组检测作用于第一腔体的压力值大小来确定无线耳机是否入盒,无需在无线耳机上设置额外传感器,降低了无线耳机入盒检测的成本和结构复杂度,提升了无线耳机入盒检测的可靠性。
如图2所示,图2为图1所示耳机装置中压力检测模组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压力检测模组200可以包括承载板220以及压力检测器240,压力检测器240设置在承载板220上,压力检测器240用于检测作用于承载板220上的压力值。承载板220设置在底壁124上,比如承载板220具有相背的第一表面222和第二表面224,其中第一表面222为与底壁124抵接的一面,第二表面224为背离底壁124的一面。压力检测器240可以设置在第一表面222上,当无线耳机40放置到第一腔体120内时,无线耳机40可以与第一表面222接触,压力检测器240检测作用于承载板220的压力值,此时作用于承载板220的压力值为作用于承载板220的初始压力值加上无线耳机40作用于承载板220的压力值。需要说明的是,压力检测器240也可以设置在第二表面224。
可以理解的是,承载板220的厚度较薄,受到作用力可产生形变,压力检测器240设置在承载板220的表面。当承载板220受到作用力时,承载板220产生形变,压力检测器222根据承载板220的形变量确定作用于承载板220的压力值,并将压力值转换成电信号传输给第一处理器300,第一处理器300可以根据压力值的数值大小控制耳机盒20。
如图3所示,图3为图1所示耳机装置中压力检测模组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承载板220可以包括柔性电路板226,柔性电路板226与第一处理器300电性连接,且柔性电路板226与压力检测器240电性连接,以压力检测器240通过柔性电路板226与第一处理器300连接,方便信号传输。在实际装配过程中,由于柔性电路板226为软质材料,容易产生形变,为了在装配过程中减少柔性电路板226的形变,可以增加柔性电路板226的厚度。当然,也可以采用加强片与柔性电路板226固定连接在一起的方式。
承载板220还可以包括增强片诸如增强片228,增强片228和柔性电路板226固定连接,且增强片228和压力检测器240分别设置在柔性电路板226的两面。增强片228与底壁124固定连接。从而增强片228可以增加压力检测模组200的整体强度,以便组装,防止在组装过程中产生形变而不易装配。需要说明的是,压力检测器240和增强片228也可以设置在柔性电路板226的同一面。
为了压力检测器240能够有效的检测到压力,可以在增强片228上设置有空隙229,在空间上压力检测器240位于空隙229内。从而当第一腔体120接收到作用力时,由于增强片228的设置使得作用力的应力作用到空隙229位置的压力检测器240,从而可以使得压力检测模组200所检测的信号更加准确。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两片增强片228与柔性电路板226连接以形成空隙229,也可以在一增强片228上开设空隙229。
请参阅图4,图4为图1所示耳机装置中压力检测模组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增强片228和压力检测器240可以设置在柔性电路板226的同一面,压力检测器240可设置在增强片228的空隙229内,且空隙229的空间大于压力检测器240的尺寸。诸如增强片228的厚度小于压力检测器240的厚度,增强片228和压力检测器240不接触。从而可以确保压力检测器240在受到压力作用而产生形变时不与增强片228接触,而影响压力检测器240检测作用在承载板的压力值的准确性。
结合图4和图5所示,图5为图1所示耳机装置中无线耳机和压力检测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压力检测器24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电阻式传感器或电容式传感器。需要说明的是,当压力检测器240包括电容式传感器时则在压力检测器240位置不设置金属,以确保电容式传感器检测的准确性。其中,电阻式传感器可以采用MEMS(Micro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微机电系统)传感器。需要说明的是,电阻式传感器并不限于MEMS压阻IC,电阻式传感器可以采用应变片。
例如,压力检测器240可以包括第一压阻传感器242和第二压阻传感器244,第一压阻传感器242和第二压阻传感器244间隔设置,第一压阻传感器242用于检测作用于承载板220上的第一压力值,第二压阻传感器244用于检测作用于承载板220上的第二压力值。其中,第一压阻传感器242的检测区域和第二压阻传感器244的检测区域不同,比如第一压阻传感器242的检测区域为第一区域,第二压阻传感器244的检测区域为第二区域。第一压阻传感器242和第二压阻传感器244可以设置在承载板220的同一表面,诸如均设置在第一表面222或者均设置在第二表面224;第一压阻传感器242和第二压阻传感器244可以设置在承载板220的不同表面,比如第一压阻传感器242设置在第一表面222,第二压阻传感器244可以设置在第二表面224。当无线耳机40放置在第一腔体120的预设位置时,无线耳机40对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同时施加作用力,且无线耳机40对承载板220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施加的作用力相等,此时第一压阻传感器242所检测到的第一区域的压力值和第二压阻传感器244所检测到的第二区域的压力值相等。
当无线耳机40未放置到第一腔体120的预设位置时,诸如无线耳机40倾斜放置,使得无线耳机40对承载板220施加的作用力集中在第一区域或第二区域,进而使得第一压阻传感器242所检测到的第一区域的压力值和第二压阻传感器244所检测到的第二区域的压力值不相等。
第一处理器300分别与第一压阻传感器242和第二压阻传感器244电性连接,以获取第一压阻传感器242所检测到的压力值以及第二压阻传感器244所检测到的压力值,并判断第一压力值和第二压力值之和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若第一压力值和第二压力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则确定无线耳机40收纳于第一腔体120内。
第一处理器300还可以用于判断第一压力值和第二压力值是否相等,若判断的结果为第一压力值和第二压力值相等,则确定无线耳机40位于承载板220的预设位置;若判断的结果为第一压力值和第二压力值不相等,则确定无线耳机40未位于承载板220的预设位置,此时无线耳机40可能倾斜放置在第一腔体120内,使得承载板220的受力不均匀。需要说明的是,压阻传感器的数量并不限于此,比如压力检测器240可以包括三个压阻传感器或四个压阻传感器等。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设置多个压阻传感器,一个压阻传感器检测承载板220不同区域的压力值,可以提高压力检测模组200的检测精准度。
如图6所示,图6为图1所示耳机装置中耳机盒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耳机盒20还可以包括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其中第一压阻传感器242、第二压阻传感器244、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构成桥式电路。当第一腔体120没有接收到作用力时,桥式电路达到平衡,第一压阻传感器242的阻值、第二压阻传感器244的阻值,第一电阻R1的阻值和第二电阻R2的阻值相等。当第一腔体120接收到作用力时,第一压阻传感器242和第二压阻传感器244的阻值发生变化,使得第一压阻传感器242的阻值、第二压阻传感器244的阻值,第一电阻R1的阻值和第二电阻R2的阻值不相等。
如图7所示,图7为图1所示耳机装置中耳机盒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的耳机盒20还可以包括放大电路400,放大电路400可以设置在盒体100上,比如放大电路400可以设置在柔性电路板226上。放大电路400分别与压力检测模组200和第一处理器300电性连接,第一处理器300通过放大电路400获取到经放大后的压力检测模组200所检测的压力值。
例如,压力检测模组200检测的压力值过小时,若第一处理器300的检测精确度不够高,则无法获取到压力检测模组200检测的压力值,从而导致无线耳机40入盒检测的结果有误。若放大电路400的放大倍数为10,则无线耳机40入盒后压力检测模组200被放大10倍,更容易被第一处理器300检测到。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将无线耳机40按照预设姿势放置到第一腔体120内,并检测第一压力值和第二压力值是否相等判断车承载板220是否安装正确。比如当承载板220安装歪的时候,无线耳机40竖直放置到第一腔体120内时,第一压力值和第二压力值也不相等,此时可以反映出耳机盒20的装配不合格,检测手段简单,可以提高生产耳机盒20过程中的不良品检测精准度。
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7,耳机盒20还可以包括调整机构诸如调整机构500和驱动机构诸如驱动机构600,调整机构500和驱动机构600分别设置在盒体100上。调整机构500和驱动机构600分别与第一处理器300连接,驱动机构600用于驱动调整机构500调整承载板220的位置。比如将承载板220调整为倾斜,以使得承载板220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均与无线耳机40接触,进而使得承载板220的受力均匀。当第一处理器300判断出第一压力值和第二压力值不相等时,第一处理器300可以控制驱动机构600驱动调整机构500调整承载板220的位置,使得第一压阻传感器242和第二压阻传感器244均与无线耳机40抵接。
如图7和图8所示,图8为图1所示耳机装置中耳机盒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耳机盒20还设置有用于提供电信号的电源诸如电源700和供电引脚800,电源700和供电引脚800可以设置在盒体100上。当无线耳机40放置在第一腔体120内时,电源700可以通过供电引脚800与无线耳机40连接,并通过该供电引脚800为无线耳机40充电。例如,当第一处理器300确定无线耳机40位于预设位置时,第一处理器300可以控制电源700输出电信号,电信号通过供电引脚800传输至无线耳机40,以为无线耳机40充电。当第一处理器300确定无线耳机40未位于预设位置时,第一处理器300控制电源700不输出电信号,并控制耳机盒20发出报警信号,以示意用户将无线耳机40放置到预设位置。
供电引脚800设置在承载板220和第一腔体120之间,供电引脚800可以通过承载板220上的柔性电路板226与电源700电性连接,以使得电源700通过供电引脚800为无线耳机40充电。供电引脚800的一端与第一腔体120抵接,供电引脚800的另一端与压力检测器240抵接,以将作用于第一腔体120的压力值传输至压力检测器240。
当压力检测模组200设置在第一腔体内时,供电引脚800可以设置在第一腔体120内,比如供电引脚800的一端可以用于与无线耳机40的充电端口连接,供电引脚800的另一端与压力检测器240抵接。当无线耳机40放入第一腔体120后,无线耳机40与供电引脚800连接,电源700可以通过供电引脚800向无线耳机40传输电信号。而且供电引脚800还可以将无线耳机40对第一腔体120施加的压力值集中传输至压力检测器240上,以提高压力检测器240的检测精准度。
当压力检测模组200设置在第一腔体外时,供电引脚800可以部分位于第一腔体120内,部分位于第一腔体120外。比如第一腔体120可以设置有开孔,供电引脚800的一端也可以穿设在该开孔内,凸出于第一腔体120的内表面,当无线耳机40放入第一腔体120内时,供电引脚800的一端与无线耳机40的充电端口电性连接。供电引脚800的另一端凸出于第一腔体120的外表面,以与位于第一腔体120外的压力检测模组200抵接。
当压力检测模组200设置在第一腔体外时,供电引脚800也可以位于第一腔体120外、且与底壁124的外表面抵接。其中,第一腔体120为导电材料制成,比如第一腔体120的整体均为导电材料,或者第一腔体120的底壁124为导电材料制成。当无线耳机40放入第一腔体120时,无线耳机40的充电端口与第一腔体120的底壁124抵接,电源700输出的电信号经供电引脚800传输至第一腔体120的底壁124,再经由导电材料制成的底壁124传输至无线耳机40中。相对于供电引脚800,底壁124的面积较大,直接利用底壁124或者说第一腔体120传输电信号,可以确保无线耳机40与耳机盒20的电连接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压力检测模组200位于第一腔体120外时,多个第一腔体120可以共用一块承载板220,以减少承载板220的数量。其中,承载板220尺寸大于多个第一腔体120的尺寸,承载板220位于多个第一腔体120的一侧,并在每一第一腔体120对应的承载板220区域设置多个压力检测器240,一个压力检测器240对应检测作用于一个第一腔体120的压力值。比如,承载板220同时位于其中一个第一腔体120和另外一个第一腔体120的一侧,其中一个第一腔体120设置有一个压力检测器240,另外一个第一腔体120也设置有一个压力检测器240。
如图9至图10所示,图9为图1所示耳机装置中耳机盒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所示耳机盒沿P-P方向的剖视图。供电引脚80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部820和第二部840,第二部840位于所述第一部820的一侧且凸出于所述第一部820。当供电引脚800设置在第一腔体120外部时,第一部820与第一腔体120的底壁124抵接,第二部840设置在底壁124与压力检测器240之间。供电引脚800用于将作用于第一腔体120集中传输至压力检测器240。如图10所示,第一部820设置有凹槽860,第二部840位于凹槽860内。其中,第二部840的高度大于第一部820的高度,使得第一部820与承载板220之间的间隔距离大于第二部840与承载板220的间隔距离。第二部840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一端部与形成凹槽860的底壁连接,第二端部用于与压力检测器240抵接,以将作用于第一腔体120的作用力集中传输至压力检测器240。
如图10所示,耳机盒20还包括弹性机构900,弹性机构900可以设置凹槽860内以支撑供电引脚800,进而使供电引脚800与压力检测器240间隔一段距离。比如,弹性机构900可以设置有开孔,第二部840可以穿设在该开孔内,且弹性机构900的一端与第一部820抵接,弹性机构900的另一端与承载板220抵接,以支撑供电引脚800,使得在第一腔体120没有放置物体(比如无线耳机40)时,与压力检测器240间隔一段距离。
弹性机构900可以发生弹性形变以使得弹性机构900在压缩状态和伸展状态之间切换。弹性机构900可以为弹簧或者其他可形变的弹性件,比如橡胶。当无线耳机40未放入第一腔体120时,弹性机构900处于伸展状态。当无线耳机40放入第一腔体120时,无线耳机40挤压弹性机构900,使弹性机构900被压缩。本申请实施例将弹性机构700嵌设在供电引脚800内,可以节省弹性机构700对耳机盒20的空间占用。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设置弹性机构900,可以在无线耳机40放入耳机盒20时起到缓冲作用,使得压力检测器240所检测到的压力值均匀变化,提高压力检测器240的检测精准度。
需要说明的是,弹性机构900也可以不设置在凹槽860内,比如弹性机构900可以设置在第一腔体120内,比如弹性机构900可以设置在底壁124的外表面,且与供电引脚800间隔设置,弹性机构900的高度大于供电引脚800的高度,使得无线耳机40放入第一腔体120后,挤压弹性机构900,使弹性机构900处于压缩状态后,才与供电引脚800抵接。
请继续参阅图10,耳机盒20还可以包括第二腔体诸如第二腔体1000,第一腔体120嵌入设置在第二腔体1000内,且第一腔体120与第二腔体1000过盈配合,以限位第一腔体120,使得第一腔体120只能朝压力检测模组200的方向运动,以提高压力检测模组200的检测精准度。
例如,第二腔体1000可以设置有通孔920,压力检测模组200设置在第二腔体1000外侧,且压力检测器240的设置位置与通孔920相对应,供电引脚800穿设在通孔920内,供电引脚800的一侧与第一腔体120的底壁124抵接,供电引脚800的另一侧与压力检测器240抵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可以通过按压无线耳机40向耳机盒20发出充电指令。比如,用户将无线耳机40放入到第一腔体120内后,通过按压无线耳机40向耳机盒20发出指令,以指示耳机盒20为无线耳机40充电。其中,按压无线耳机40的操作可以为按压一下,也可以为按压多下。第一处理器300通过判断压力检测模组200所检测到的压力值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值,来确定是否控制电源700为无线耳机40充电。比如当第一处理器300确定压力检测模组200所检测到的压力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值时,则控制电源700输出电信号,以为无线耳机40充电。
在电源700为无线耳机40充电时,第一处理器300还可以用于根据压力检测模组200所检测到的压力值调整电源700的充电速率,比如用户可以连续按压两次无线耳机40,第一处理器300判断压力检测模组200是否在预设时间段内检测到两次压力值,若压力检测模组200在预设时间段内检测到两个压力值,则确定调整电源700的充电速率。
第一处理器300在调整电源700的充电速率时,可以减小电源700为无线耳机40充电的速率、或者第一处理器300也可以增大电源700为无线耳机40充电的速率,再减小电源700为无线耳机40充电的速率、或者第一处理器300可以先减小电源700为无线耳机40充电的速率,再增大电源700为无线耳机40充电的速率。比如,第一处理器300可以先减小电源700为无线耳机40充电的速率,并判断电源700所输出的电信号是否成功输入无线耳机40内,在确定无线耳机40可正常充电的情况下,再增大电源700为无线耳机40充电的速率。需要说明的是,调整电源700为无线耳机40充电的充电速率并不限于此,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比如先增大充电速率、再减小充电速率进而再增大充电速率等。
盒体100还可以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指示器指示器,指示器可以设置在盒体100的外表面,其中外表面指的时从盒体100的外部观察,盒体100中从外部可见的一面。指示器可以用于指示电源700和/或无线耳机40的电量状态,使得用户可以在盒体100的外表面直观地了解到电源700和/或无线耳机40的电量状态。例如,盒体100可以包括三个指示器,一个指示器用于指示电源700的电量状态,另外两个指示器用于指示无线耳机40的电量状态。其中一个指示器可以包括多个指示灯(比如四个指示灯),当电源700或无线耳机40的电量为0%-25%时,四个指示灯的其中一个指示灯处于亮灯状态,其他三个指示灯处于熄灯状态;当电源700或无线耳机40的电量为25%-50%时,四个指示灯的其中两个指示灯处于亮灯状态,其他两个指示灯处于熄灯状态;当电源700或无线耳机40的电量为50%-75%时,四个指示灯的其中三个指示灯处于亮灯状态,其他一个指示灯处于熄灯状态;当电源700或无线耳机40的电量为75%-100%时,四个指示灯全部处于亮灯状态。再例如,一个指示器也可以只包括一个指示灯,该指示灯可以显示不同的颜色,以指示电源700或无线耳机40几种不同的电量状态。
如图11所示,图11为图1所示耳机装置中耳机盒的第五种结构示意图。耳机盒20还可以包括盖体,盖体可以与盒体100连接。比如盖体可以与盒体可拆卸连接。当用户需要取出无线耳机40时,使盖体与盒体100分离,以使得收纳在第一腔体120内的无线耳机40裸露在外部,用户可以将裸露在外部的无线耳机40从第一腔体120内取出。当用户需要将无线耳机40隐藏在耳机盒20内时,可以将盖体与盒体100连接,盖体可以将无线耳机40封闭在耳机盒20内部。
盖体设置有盖传感器,盖传感器可以用于检测盖体何时处于打开状态以及盖体何时处于闭合状态。盖传感器可以与第一处理器300电性连接,以使得第一处理器300可以从盖传感器接收到指示盖体何时处于打开状态和何时处于闭合状态的信号。例如,盖传感器可以在检测到盖体何时处于打开状态后即刻生成打开信号并将其发送给第一处理器300。第一处理器300可以被配置为与无线耳机40进行通信,以在第一处理器300接收到打开信号时,触发无线耳机40打开其无线通信装置比如蓝牙通信装置,使其可自动与移动终端自动建立连接,以供用户使用。盖传感器可以在检测到盖体何时闭合状态后即刻生成闭合信号并将其发送给第一处理器300。第一处理器300可以在接收到闭合信号时,触发无线耳机40关闭以节省无线耳机40的电量。其中,盖传感器可以为任何类型的机械或电子开关,包括但不限于瞬时开关、电容传感器、磁性传感器或光学传感器等。
第一处理器300还可以用于在接收到检测信号(比如上述的打开信号或闭合信号)时,判断压力检测模组200所检测到的压力值是否发生变化,比如判断压力检测模组200所检测到的压力值是否从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变化为初始压力值,则确定无线耳机40是否从第一腔体120取出。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该方式可以实现对无线耳机40的出盒检测。需要说明的是,判断压力检测模组200所检测到的压力值是否从初始压力值变化为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以确定无线耳机40是否放入耳机盒20内。
如图12所示,图12为图1所示耳机装置中耳机盒的第六种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的盖体可以与盒体100可转动连接以使盖体可以在闭合状态和打开状态切换,盖体的打开状态指的是使第一腔体120裸露在外的状态,闭合状态指的是使第一腔体120封闭在盒体100内的状态。可以理解的是,当盖体处于闭合状态时,在盖体和盒体100的闭合位置处,盖体被对齐在一个或多个第一腔体120上方,从而将放置在第一腔体120内的无线耳机40封闭在盒体内;当盖体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腔体120被暴露在外界,使得用户可以在第一腔体120内取出或重新放置无线耳机40。
结合图1和图7所示,耳机盒20还可以包括第一无线通信模块诸如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100,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100可以为近距离通信模块,比如蓝牙通信模块或无线保真通信模块。耳机盒20可以通过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100与无线耳机40建立连接,实现耳机盒20和无线耳机40之间的通信,耳机盒20也可以通过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100与其它电子设备进行通信,并将耳机盒20或无线耳机40的当前状态发送给其它电子设备。比如耳机盒20可以与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建立通信,将耳机盒20当前的电量情况发送给智能手机(比如可发送耳机盒20当前电量低或当前电量充足等);当无线耳机40放置在耳机盒20中充电时,耳机盒20也可以将无线耳机40当前的充电情况发送给智能手机(比如可发送无线耳机40当前电量低于25%或当前电量为100%等)。
结合图7和图13所示,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耳机盒、无线耳机和移动终端的通信应用场景图。无线耳机40还设置有第二无线通信模块,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可以用于与其它设备进行无线通信,比如无线耳机40可以通过第二无线通信模块与耳机盒20的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100建立连接,使得无线耳机40和耳机盒20可以进行通信,或者与移动终端诸如移动终端60进行通信。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可以是蓝牙模块、无线保真通信模块等。其中,移动终端60可以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掌上电脑(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等电子设备。
无线耳机40可以通过第二无线通信模块与移动终端60进行无线通信,其中无线耳机40的无线通信操作可由耳机盒20发起,耳机盒20可根据无线耳机40的状态而指示无线耳机40是否与移动终端60建立连接。例如,在耳机盒20的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100和无线耳机40的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建立通信连接的情况下,当无线耳机40从耳机盒20中取出时,耳机盒20可以向无线耳机40发送建立无线耳机40与移动终端60的通信连接的指令,无线耳机40接收到该指令后,控制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处于工作状态并向移动终端60发起无线配对,移动终端60接收到该无线配对后可以与无线耳机40建立无线通信连接,以实现移动终端60与无线耳机40的无线通信,进而通过无线耳机40实现移动终端60的接听电话或收听音乐的功能。在无线耳机40装入耳机盒20中时,耳机盒20可以向无线耳机40发送断开无线耳机40与移动终端60的通信连接的指令,无线耳机40接收到该指令后,控制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处于关闭状态以断开无线耳机40和移动终端60的连接,节省无线耳机40的功耗。
在其他实施例中,替代性地,也可以由移动终端60对移动终端60与无线耳机40之间的连接状态进行操作。例如,移动终端60可以包括第二处理器,第二处理器可以用于对移动终端60的无线连接状态进行操作。例如,在移动终端60与耳机盒20的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100或无线耳机40的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建立通信连接的情况下,当无线耳机40装入耳机盒20时,无线耳机40或耳机盒20可以向第二处理器发出无线耳机40已入盒的指令,第二处理器接收到无线耳机40已入盒的指令后,控制移动终端60断开与无线耳机40的连接,比如直接断开移动终端60和无线耳机40的连接或者是直接关闭移动终端60的无线连接开关(比如蓝牙开关)。在无线耳机40从耳机盒20取出时,无线耳机40或耳机盒20可以向第二处理器发出无线耳机40已出盒的指令,第二处理器接收到无线耳机40已出盒的指令后,控制移动终端60与无线耳机40建立连接,比如建立蓝牙通信连接等。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耳机盒、耳机装置及移动终端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2)

1.一种耳机盒,用于收纳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盒体,设置有用于收纳所述无线耳机的第一腔体;
压力检测模组,设置在所述盒体上,所述压力检测模组用于检测作用于所述第一腔体的压力值;以及
第一处理器,设置在所述盒体上,所述第一处理器与所述压力检测模组电连接,所述第一处理器用于:
判断所述作用于所述第一腔体的压力值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
若所述作用于所述第一腔体的压力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值,则确定所述无线耳机收纳于所述第一腔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包括侧壁和底壁,所述侧壁围设在所述底壁周缘;
所述压力检测模组包括承载板和设置在所述承载板上的压力检测器,所述承载板设置在所述底壁上,当所述无线耳机收纳于所述第一腔体内时,所述无线耳机位于所述承载板上,所述压力检测器用于检测作用于所述承载板上的压力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检测器包括一个或多个压阻传感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机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检测器包括第一压阻传感器和第二压阻传感器,所述第一压阻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压阻传感器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压阻传感器用于检测作用于所述承载板的第一压力值,所述第二压阻传感器用于检测作用于所述承载板的第二压力值;
所述第一处理器还用于:
判断所述第一压力值和所述第二压力值之和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值;
若所述第一压力值和所述第二压力值之和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值,则确定所述无线耳机收纳于所述第一腔体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耳机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器还用于:
判断所述第一压力值是否等于所述第二压力值;
若所述第一压力值与所述第二压力值相等,则确定所述无线耳机位于所述承载板的预设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耳机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盒还包括调整机构和驱动机构,所述调整机构和所述驱动机构均设置在所述盒体上,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调整机构调整所述承载板的位置;
所述第一处理器还用于在所述无线耳机未位于所述承载板的预设位置时,控制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调整机构调整所述承载板的位置,以使所述无线耳机位于所述承载板的预设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任一项所述的耳机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盒还包括用于传输电信号的供电引脚,所述供电引脚的一端用于与所述无线耳机连接,所述供电引脚的另一端与所述压力检测器抵接;
当所述无线耳机收纳于所述第一腔体内时,所述无线耳机与所述供电引脚抵接,所述供电引脚用于将所述无线耳机作用于所述第一腔体的压力值传输至所述压力检测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耳机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引脚包括:
第一部,与所述底壁抵接;和
第二部,与所述第一部连接,且凸出于所述第一部的一侧,所述第二部用于与所述压力检测器抵接,以传输作用于所述第一腔体的压力值。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耳机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二部设置在所述凹槽内;
所述耳机盒还包括弹性机构,所述弹性机构设置在所述凹槽内,且所述弹性机构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部抵接,所述弹性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压力检测器抵接,所述弹性机构可发生弹性形变以在压缩状态和伸展状态之间切换;
当所述无线耳机收纳于所述第一腔体内时,所述无线耳机按压所述弹性机构以使所述弹性机构发生弹性形变而处于所述压缩状态,所述供电引脚与所述压力检测器抵接;
当所述无线耳机未收纳于所述第一腔体内时,所述弹性机构处于所述伸展状态,所述供电引脚与所述压力检测器间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耳机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盒还包括用于提供电信号的电源,所述电源与所述供电引脚连接,所述供电引脚用于传输所述电信号。
11.一种耳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无线耳机;和
耳机盒,所述无线耳机可收纳在所述耳机盒内,所述耳机盒为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耳机盒。
12.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处理器,所述第二处理器用于:
在无线耳机装入耳机盒时,控制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无线耳机的连接断开,所述耳机盒为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耳机盒;
在所述无线耳机从所述耳机盒中取出时,控制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无线耳机建立连接。
CN201910965144.3A 2019-10-11 2019-10-11 耳机盒、耳机装置及移动终端 Active CN1126539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65144.3A CN112653958B (zh) 2019-10-11 2019-10-11 耳机盒、耳机装置及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65144.3A CN112653958B (zh) 2019-10-11 2019-10-11 耳机盒、耳机装置及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53958A true CN112653958A (zh) 2021-04-13
CN112653958B CN112653958B (zh) 2023-07-14

Family

ID=753428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65144.3A Active CN112653958B (zh) 2019-10-11 2019-10-11 耳机盒、耳机装置及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53958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45787A1 (en) * 2001-09-05 2003-03-06 Schulze Arthur E.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cording an electrocardiogram using non-obtrusive sensors
US20070049351A1 (en) * 2005-08-29 2007-03-01 Ryann William F Wireless earpiece
CN206533503U (zh) * 2016-12-02 2017-09-29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脖戴入耳式蓝牙耳机
CN206963021U (zh) * 2017-03-10 2018-02-02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耳机收纳盒、无线耳机及无线耳机设备
CN108955758A (zh) * 2018-04-26 2018-12-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可穿戴式设备的佩戴检测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9120297A (zh) * 2018-08-30 2019-01-01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耳机远场交互方法、耳机远场交互配件及无线耳机
CN109492441A (zh) * 2019-01-28 2019-03-19 上海与德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蓝牙耳机的防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208754501U (zh) * 2018-08-23 2019-04-16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耳机充电盒
CN208971765U (zh) * 2018-12-27 2019-06-11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tws耳机充电盒及tws耳机
US10332538B1 (en) * 2018-08-17 2019-06-25 Apple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speech enhancement using a remote microphone
US10429892B1 (en) * 2016-01-12 2019-10-01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thin display housing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40416A (zh) * 2018-05-30 2018-12-18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显示控制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706503A (zh) * 2018-11-26 2022-07-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45787A1 (en) * 2001-09-05 2003-03-06 Schulze Arthur E.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cording an electrocardiogram using non-obtrusive sensors
US20070049351A1 (en) * 2005-08-29 2007-03-01 Ryann William F Wireless earpiece
US10429892B1 (en) * 2016-01-12 2019-10-01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thin display housings
CN206533503U (zh) * 2016-12-02 2017-09-29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脖戴入耳式蓝牙耳机
CN206963021U (zh) * 2017-03-10 2018-02-02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耳机收纳盒、无线耳机及无线耳机设备
CN108955758A (zh) * 2018-04-26 2018-12-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可穿戴式设备的佩戴检测方法及相关产品
US10332538B1 (en) * 2018-08-17 2019-06-25 Apple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speech enhancement using a remote microphone
CN208754501U (zh) * 2018-08-23 2019-04-16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耳机充电盒
CN109120297A (zh) * 2018-08-30 2019-01-01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耳机远场交互方法、耳机远场交互配件及无线耳机
CN208971765U (zh) * 2018-12-27 2019-06-11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tws耳机充电盒及tws耳机
CN109492441A (zh) * 2019-01-28 2019-03-19 上海与德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蓝牙耳机的防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53958B (zh) 2023-07-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591988A1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earphone switching, earphone, and earphone system
EP3591987A1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earphone switching, earphone, and earphone system
US20180132028A1 (en) Earphone control circuit and method, earphone, as well as audio output device and method
KR20230159644A (ko) 힘-활성화 이어폰
KR20200027318A (ko) 무선 청소기 충전 거치대 및 그 충전 거치대의 제어 방법
KR101820730B1 (ko) 이어폰 접속 검출 시스템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단말기
CN113810809B (zh) 一种传感器模组和耳机
WO2019094074A1 (en) Adjust transmit power based on touch detection
US11917374B2 (en) Head-wearable hearing instrument with improved co-existence of multiple communication interfaces
CN112511960A (zh) 一种扬声器振膜的位置调整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2653956B (zh) 耳机盒、耳机装置、移动终端及无线耳机的充电方法
CN112653958B (zh) 耳机盒、耳机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7580098B (zh) 移动终端
CN114286219B (zh) 耳机声道的配置方法、耳机组件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653955B (zh) 耳机盒、耳机装置和电子设备
WO2022214040A1 (zh) 耳机
CN109124647B (zh) 一种激光模组、激光模组的探测方法和终端
CN220858142U (zh) 一种电子设备
KR20200126158A (ko) 사운드를 출력하는 액추에이터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와 이의 동작 방법
US20210409880A1 (en) Hearing device assembly
CN211063759U (zh) 一种可测量体温并将测量结果传至手机的蓝牙耳机
CN211321478U (zh) 一种双控耳机
CN211321475U (zh) 耳机组件
CN112653957A (zh) 耳机盒、耳机装置、移动终端及无线耳机的充电方法
CN210157242U (zh) 壳体及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