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86219B - 耳机声道的配置方法、耳机组件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耳机声道的配置方法、耳机组件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286219B CN114286219B CN202011045420.3A CN202011045420A CN114286219B CN 114286219 B CN114286219 B CN 114286219B CN 202011045420 A CN202011045420 A CN 202011045420A CN 114286219 B CN114286219 B CN 11428621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arphone
- signal
- headphone
- channel
- ea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25—Accumulators or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91—Detail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4R1/1008 - H04R1/1083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 Circuit For Audible Band Transducer (AREA)
- Stereophonic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耳机声道的配置方法,应用于耳机组件,耳机组件包括耳机盒和两个耳机,耳机盒设有左耳机仓和右耳机仓,左耳机仓和右耳机仓分别用以收容两个耳机。耳机声道的配置方法包括:耳机组件检测到左耳机仓置入耳机,将置入左耳机仓的耳机配置为左声道;耳机组件检测到右耳机仓置入耳机,将置入右耳机仓的耳机配置为右声道。本申请所示耳机声道的配置方法中,耳机组件可对置入左耳机仓和置入右耳机仓的耳机进行声道配置。用户使用耳机时,可直接从左耳机仓中取出耳机佩戴于左耳,从右耳机仓中取出耳机佩戴于右耳,即可正常收听多声道音频,有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效率。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耳机组件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音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耳机声道的配置方法、耳机组件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传统的耳机中,一个耳机的声道类型固定为左声道,另一个耳机的声道类型固定为右声道。用户在使用耳机时,往往需要先对两个耳机进行区分,将左声道的耳机佩戴于左耳,右声道的耳机佩戴于右耳,才能正常收听多声道音频,一旦戴错,还需将两个耳机取下重新进行佩戴,降低了用户的使用效率。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耳机声道的配置方法、耳机组件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耳机组件可对置入左耳机仓和置入右耳机仓的耳机进行声道配置。用户使用耳机时,可直接从左耳机仓中取出耳机佩戴于左耳,从右耳机仓中取出耳机佩戴于右耳,即可正常收听多声道音频,提高用户的使用效率和使用体验。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耳机声道的配置方法,应用于耳机组件,耳机组件包括耳机盒和两个耳机,耳机盒设有左耳机仓和右耳机仓,左耳机仓和右耳机仓分别用以收容两个耳机,耳机声道的配置方法包括:
耳机组件检测到左耳机仓置入耳机,将置入左耳机仓的耳机配置为左声道;
耳机组件检测到右耳机仓置入耳机,将置入右耳机仓的耳机配置为右声道。
本申请所示耳机声道的配置方法中,用户可随意将两个耳机分别放入左耳机仓和右耳机仓,耳机组件可将置入左耳机仓的耳机配置为左声道,还可将置入右耳机仓的耳机配置为右声道。用户在使用耳机时,可直接将置入左耳机仓的耳机佩戴于左耳,将置入右耳机仓的耳机佩戴于右耳,用户即可正常收听多声道音频,避免因非对应声道播放音频信息造成的音场错乱的问题,有助于提高声源的逼真度和视听效果。
一种实施方式中,耳机组件检测到左耳机仓置入耳机,将置入左耳机仓的耳机配置为左声道的步骤包括:
耳机盒检测到左耳机仓置入耳机,发送第一信号;
置入左耳机仓的耳机响应于第一信号,配置为左声道。
耳机组件检测到右耳机仓置入耳机,将置入右耳机仓的耳机配置为右声道的步骤包括:
耳机盒检测到右耳机仓置入耳机,发送第二信号;
置入右耳机仓的耳机响应于第二信号,配置为右声道。
本实施方式所示耳机声道控制方法中,利用耳机盒向置入左耳机仓的耳机发送第一信号,并向置入右耳机仓的耳机发送第二信号,以使置入左耳机仓和右耳机仓的耳机配置为相匹配的声道。用户在使用耳机时,可直接将置入左耳机仓的耳机佩戴于左耳,将置入右耳机仓的耳机佩戴于右耳,随后佩戴于左耳和佩戴于右耳的耳机即可输出对应声道的音频,可有效避免因非对应声道播放音频信息造成的音场错乱,提高用户的使用效率和使用体验。
一种实施方式中,每一耳机均包括壳体和两个充电端子,两个充电端子相对于壳体露出,且彼此间隔。
耳机盒包括两个左侧供电端子、两个右侧供电端子、存储模块和电压检测模块,两个左侧供电端子相对于左耳机仓的槽壁露出,且彼此间隔设置,用以分别与耳机的两个充电端子抵接,两个右侧供电端子相对于右耳机仓的槽壁露出,且彼此间隔设置,用以分别与耳机的两个充电端子抵接,存储模块用以存储预设电压差。
耳机盒检测到左耳机仓置入耳机,发送第一信号的步骤包括:
电压检测模块检测到两个左侧供电端子之间的电压差等于或大于预设电压差,耳机盒发送第一信号。
耳机盒检测到右耳机仓置入耳机,发送第二信号的步骤包括:
电压检测模块检测到两个右侧供电端子之间的电压差等于或大于预设电压差,耳机盒发送第二信号。
应当理解的是,左耳机仓置入耳机时,两个左侧供电端子与置入左耳机仓的耳机的两个充电端子抵接以通电,两个左侧供电端子之间会存在电压差。同理的,右耳机仓置入耳机时,两个右侧供电端子与置入右耳机仓的耳机的两个充电端子抵接以通电,两个右侧供电端子之间会存在电压差。因此,耳机盒可以通过检测两个左侧供电端子之间的电压差和两个右侧供电端子之间的电压差,来确定左耳机仓和右耳机仓是否置入耳机。
一种实施方式中,耳机盒通过压力检测器或红外光传感器来检测左耳机仓和/或右耳机仓是否置入耳机。
一种实施方式中,耳机盒包括左侧检测模块和右侧检测模块,左侧检测模块对应于左耳机仓,右侧检测模块对应于右耳机仓。
耳机盒检测到左耳机仓置入耳机,发送第一信号的步骤包括:耳机发送检测信号;
左侧检测模块检测到检测信号,耳机盒发送第一信号。
耳机盒检测到右耳机仓置入耳机,发送第二信号的步骤包括:
耳机发送检测信号;
右侧检测模块检测到检测信号,耳机盒发送第二信号。
一种实施方式中,耳机盒包括左接触端子和右接触端子,左接触端子相对于左耳机仓的槽壁露出,右接触端子相对于右耳机仓的槽壁露出。每一耳机均包括接触端子,接触端子用以与左侧接触端子或右侧接触端子抵接。
发送第一信号的步骤包括:
耳机盒通过左接触端子向置入左耳机仓的耳机发送第一信号。
置入左耳机仓的耳机响应于第一信号,配置为左声道的步骤包括:
置入左耳机仓的耳机通过接触端子接收第一信号,并响应于第一信号,配置为左声道。
发送第二信号的步骤包括:
耳机盒通过右接触端子向置入右耳机仓的耳机发送第二信号。
置入右耳机仓的耳机响应于第二信号,配置为右声道的步骤包括:
置入右耳机仓的耳机通过接触端子接收第二信号,并响应于第二信号,配置为右声道。
一种实施方式中,置入左耳机仓的耳机响应于第一信号,配置为左声道的步骤包括:
置入左耳机仓的耳机检测配置前是否为左声道;
若是,则响应于第一信号保持在左声道,若否,则响应于第一信号切换成左声道。
置入右耳机仓的耳机响应于第二信号,配置为右声道的步骤包括:
置入右耳机仓的耳机检测配置前是否为右声道,若是,则响应于第二信号保持在右声道,若否,则响应于第二信号切换成右声道。
本实施方式所示耳机声道的配置方法中,置入左耳机仓或右耳机仓的耳机先检测其在配置前的声道类型是否为目标声道类型,再依据检测结果进行声道配置,当耳机在配置前的声道类型与目标声道类型一致时,可以节省对耳机进行声道配置的步骤,有助于简化耳机声道的配置方法的流程。
一种实施方式中,置入左耳机仓的耳机响应于第一信号,配置为左声道的步骤包括:
置入左耳机仓的耳机响应于第一信号,重置为左声道。
置入右耳机仓的耳机响应于第二信号,配置为右声道的步骤包括:
置入右耳机仓的耳机响应于第二信号,重置为右声道。
本实施方式所示耳机声道的配置方法中,置入左耳机仓或右耳机仓的耳机直接依据耳机盒发送的信号,将声道类型重置为目标声道类型,无需检测耳机配置前的声道是否为目标声道类型,省去了进行声道检测的流程,有助于简化耳机声道的配置方法的流程。
一种实施方式中,耳机组件检测到左耳机仓置入耳机,将置入左耳机仓的耳机配置为左声道的步骤包括:
耳机盒检测到左耳机仓置入耳机;
耳机盒检测置入左耳机仓的耳机配置前是否为左声道;
若是,则结束声道配置,若否,则发送声道切换信号;
置入左耳机仓的耳机响应于声道切换信号,切换成左声道。
耳机组件检测到左耳机仓置入耳机,将置入左耳机仓的耳机配置为左声道的步骤包括:
耳机盒检测到右耳机仓置入耳机;
耳机盒检测置入右耳机仓的耳机配置前是否为右声道;
若是,则结束声道配置,若否,则发送声道切换信号;
置入右耳机仓的耳机响应于声道切换信号,切换成右声道。
本实施方式所示耳机声道的配置方法中,耳机盒先检测置入左耳机仓或右耳机仓的耳机在配置前的声道类型是否为目标声道类型,再依据检测结果进行声道配置,当耳机在配置前的声道类型与目标声道类型一致时,可以直接结束声道配置,节省了耳机进行声道配置的步骤,有助于简化耳机声道的配置方法的流程。
一种实施方式中,耳机组件检测到左耳机仓置入耳机,将置入左耳机仓的耳机配置为左声道的步骤包括:
耳机检测到置入左耳机仓,配置为左声道。
耳机组件检测到右耳机仓置入耳机,将置入右耳机仓的耳机配置为右声道的步骤包括:
耳机检测到置入右耳机仓,配置为右声道。
本实施方式所示耳机声道控制方法中,耳机自身检测置入左耳机仓或右耳机仓,并依据检测结果自行配置为相匹配的声道。用户在使用耳机时,可直接将置入左耳机仓的耳机佩戴于左耳,将置入右耳机仓的耳机佩戴于右耳,随后佩戴于左耳和佩戴于右耳的耳机即可输出对应声道的音频,可有效避免因非对应声道播放音频信息造成的音场错乱,提高用户的使用效率和使用体验。
一种实施方式中,两个耳机与终端电连接,耳机声道的配置方法还包括:
终端确定佩戴于左耳的耳机和佩戴于右耳的耳机;
终端向佩戴于左耳的耳机发送第三信号,第三信号用于指示佩戴于左耳的耳机配置为左声道;
终端向佩戴于右耳的耳机发送第四信号,第四信号用于指示佩戴于左耳的耳机配置为右声道。
用户在使用耳机时,不需要刻意区分佩戴于左耳和右耳的耳机,可随意将两个耳机分别佩戴于左耳和右耳,终端可确定佩戴于左耳的耳机和佩戴于右耳的惹急,向佩戴于左耳的耳机发送第三信号,并向佩戴于右耳的耳机发送第四信号,两个耳机可依据终端发送的信号自动进行声道配置,来正常收听多声道音频,避免了因非对应声道播放音频信息造成音场错乱的问题,有助于提高使用效率和用户体验。
一种实施方式中,每一耳机包括信息获取模块,信息获取模块用以获取耳机的佩戴位置的心跳传播信号。
终端确定佩戴于左耳的耳机和佩戴于右耳的耳机的步骤包括:
终端比较两个耳机的佩戴位置的心跳传播信号,确定在同一信号周期中,佩戴位置的心跳传播信号的预设位置的到达时间较早的耳机佩戴于左耳,佩戴位置的心跳传播信号的预设位置的到达时间较晚的耳机佩戴于右耳。
应当理解的是,人体的心脏位于人体的左侧,心跳从心脏传播到左耳的路径相比传播到右耳的路径的要短一些。相应的,若将左耳所在位置的心跳传播信号和右耳所在位置的心跳传播信号比较,可以知道,同一信号周期的预设位置,左耳处的心跳传播信号会比右耳处的心跳传播信号早一些,由此可确定佩戴于左耳的耳机和佩戴于右耳的耳机。
用户在使用耳机时,不需要刻意区分佩戴于左耳和右耳的耳机,可随意将两个耳机分别佩戴于左耳和右耳,两个耳机的信息获取模块分别获取耳机佩戴位置的心跳传播信号,终端可依据两个耳机佩戴位置的心跳传播信号,来确定佩戴于左耳的耳机和佩戴于右耳的耳机,两个耳机可依据终端发送的信号自动进行声道配置来正常收听多声道音频,避免了因非对应声道播放音频信息造成音场错乱的问题,有助于提高使用效率和用户体验。
一种实施方式中,耳机包括耳塞、耳杆和信息获取模块,耳杆与耳塞固定连接,信息获取模块收容于耳机或所耳杆的内部,用以获取耳机在佩戴过程中的重力加速度信息。
终端确定佩戴于左耳的耳机和佩戴于右耳的耳机的步骤包括:
终端依据两个耳机在佩戴过程中的重力加速度信息,得到两个耳机的佩戴位置相对于重力方向的偏转方向,确定佩戴位置相对于重力方向顺时针方向偏转的耳机佩戴于左耳,确定佩戴位置相对于重力方向逆时针方向偏转的耳机佩戴于右耳。
应当理解的是,由于耳机包括耳杆,即耳机的结构具有一定的限制,也即耳机设有限位点。也就是说,用户在佩戴耳机时,耳机不能绕耳道360°旋转,耳机在佩戴的过程中仅能在一定范围内旋转。由于用户的左耳和右耳呈镜像对称分布,在用户将两个耳机分别佩戴于左耳和右耳的过程中,会沿相反方向的转动两个耳机直至两个耳机均佩戴至合适位置,此时耳机的重力加速度信息会发生变化,因此可依据两个耳机在佩戴过程中重力加速度信息的不同,来区分佩戴于左耳的耳机和佩戴于右耳的耳机。
用户在使用耳机时,不需要刻意区分佩戴于左耳和右耳的耳机,可随意将两个耳机分别佩戴于左耳和右耳,两个耳机的信息获取模块分别获取耳机在佩戴过程中的重力加速度信息,终端可依据两个在佩戴过程中的重力加速度信息,来确定佩戴于左耳的耳机和佩戴于右耳的耳机,两个耳机可依据终端发送的信号自动进行声道配置来正常收听多声道音频,避免了因非对应声道播放音频信息造成音场错乱的问题,有助于提高使用效率和用户体验。
一种实施方式中,耳机声道的配置方法还包括:
两个耳机检测到两个耳机分别佩戴于左耳和右耳;
两个耳机确定佩戴于左耳的耳机和佩戴于右耳的耳机。
佩戴于左耳的耳机配置为左声道;
佩戴于右耳的耳机配置为右声道。
用户在使用耳机时,不需要刻意区分佩戴于左耳和右耳的耳机,可随意将两个耳机分别佩戴于左耳和右耳,耳机可检测是佩戴于左耳或右耳,并自行配置成相适配的声道,来正常收听多声道音频,避免了因非对应声道播放音频信息造成音场错乱的问题,有助于提高使用效率和用户体验。
一种实施方式中,每一耳机均包括入耳检测模块,入耳检测模块用以对耳机进行入耳检测。
两个耳机检测到两个耳机分别佩戴于左耳和右耳的步骤包括:
两个耳机的入耳检测模块均检测到耳机均入耳。
应当理解的是,当仅佩戴一个耳机时,无法实现立体声播放,可无需对耳机的声道类型进行配置。当且仅当两个耳机分别佩戴于左耳和右耳时,即,两个耳机的入耳检测模块检测到两个耳机均入耳时,耳机才会检测自身的佩戴位置,并依据佩戴位置进行相应的声道配置。
一种实施方式中,佩戴于左耳的耳机配置为左声道的步骤包括:
佩戴于左耳的耳机检测在配置前是否为左声道,若是,则保持在左声道,若否,则切换成左声道。
佩戴于右耳的耳机配置为右声道的步骤包括:
佩戴于右耳的耳机检测在配置前是否为右声道,若是,则保持在右声道,若否,则切换成右声道。
本实施方式所示耳机声道的配置方法中,佩戴于左耳或右耳的耳机先检测其在配置前的声道类型是否为目标声道类型,再依据检测结果进行声道配置,当耳机在配置前的声道类型与目标声道类型一致时,可以节省对耳机进行声道配置的步骤,有助于简化耳机声道的配置方法的流程。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另一种耳机声道的配置方法,应用于耳机组件,耳机组件包括耳机盒和两个耳机,耳机盒设有左耳机仓和右耳机仓,左耳机仓和右耳机仓分别用以收容两个耳机,耳机声道的配置方法包括:
耳机组件检测到左耳机仓和右耳机仓均置入耳机;
耳机组件将置入左耳机仓的耳机配置为左声道,并将置入右耳机仓的耳机配置为右声道。
本申请所示耳机声道的配置方法中,用户可随意将两个耳机分别放入左耳机仓和右耳机仓,耳机组件在检测到左耳机仓和右耳机仓均置入耳机时,可将置入左耳机仓的耳机配置为左声道,还可将置入右耳机仓的耳机配置为右声道。用户在使用耳机时,可直接将置入左耳机仓的耳机佩戴于左耳,将置入右耳机仓的耳机佩戴于右耳,用户即可正常收听多声道音频,避免因非对应声道播放音频信息造成的音场错乱的问题,有助于提高声源的逼真度和视听效果。
一种实施方式中,耳机组件检测到左耳机仓和右耳机仓均置入耳机的步骤包括:
耳机盒检测到左耳机仓和右耳机仓均置入耳机,向置入左耳机仓的耳机发送第一信号,并向置入右耳机仓的耳机发送第二信号。
耳机组件将置入左耳机仓的耳机配置为左声道,并将置入右耳机仓的耳机配置为右声道的步骤包括:
置入左耳机仓的耳机响应于第一信号,配置为左声道;
置入右耳机仓的耳机响应于第二信号,配置为右声道。
本实施方式所示耳机声道控制方法中,利用耳机盒向置入左耳机仓的耳机发送第一信号,并向置入右耳机仓的耳机发送第二信号,以使置入左耳机仓和右耳机仓的耳机配置为相匹配的声道。用户在使用耳机时,可直接将置入左耳机仓的耳机佩戴于左耳,将置入右耳机仓的耳机佩戴于右耳,随后佩戴于左耳和佩戴于右耳的耳机即可输出对应声道的音频,可有效避免因非对应声道播放音频信息造成的音场错乱,提高用户的使用效率和使用体验。
一种实施方式中,每一耳机均包括壳体和两个充电端子,两个充电端子相对于壳体露出,且彼此间隔。
耳机盒包括两个左侧供电端子、两个右侧供电端子、存储模块和电压检测模块,两个左侧供电端子相对于左耳机仓的槽壁露出,且彼此间隔设置,用以分别与耳机的两个充电端子抵接,两个右侧供电端子相对于右耳机仓的槽壁露出,且彼此间隔设置,用以分别与耳机的两个充电端子抵接,存储模块用以存储预设电压差。
耳机盒检测到左耳机仓和右耳机仓均置入耳机的步骤包括:
耳机盒检测到两个左侧供电端子之间的电压差和两个右侧供电端子之间的电压差均等于或大于预设电压差。
一种实施方式中,耳机盒通过压力检测器或红外光传感器来检测左耳机仓和右耳机仓是否均置入耳机。
一种实施方式中,置入左耳机仓的耳机响应于第一信号,配置为左声道的步骤包括:
置入左耳机仓的耳机检测配置前是否为左声道;
若是,则响应于第一信号保持在左声道,若否,则响应于第一信号切换成左声道。
置入右耳机仓的耳机响应于第二信号,配置为右声道的步骤包括:
置入右耳机仓的耳机检测配置前是否为右声道,若是,则响应于第二信号保持在右声道,若否,则响应于第二信号切换成右声道。
本实施方式所示耳机声道的配置方法中,置入左耳机仓或右耳机仓的耳机先检测其在配置前的声道类型是否为目标声道类型,再依据检测结果进行声道配置,当耳机在配置前的声道类型与目标声道类型一致时,可以节省对耳机进行声道配置的步骤,有助于简化耳机声道的配置方法的流程。
一种实施方式中,置入左耳机仓的耳机响应于第一信号,配置为左声道的步骤包括:
置入左耳机仓的耳机响应于第一信号,重置为左声道。
置入右耳机仓的耳机响应于第二信号,配置为右声道的步骤包括:
置入右耳机仓的耳机响应于第二信号,重置为右声道。
本实施方式所示耳机声道的配置方法中,置入左耳机仓或右耳机仓的耳机直接依据耳机盒发送的信号,将声道类型重置为目标声道类型,无需检测耳机配置前的声道是否为目标声道类型,省去了进行声道检测的流程,有助于简化耳机声道的配置方法的流程。
一种实施方式中,耳机组件将置入左耳机仓的耳机配置为左声道,并将置入右耳机仓的耳机配置为右声道的步骤包括:
耳机盒检测置入左耳机仓的耳机配置前是否为左声道;
若是,则结束声道配置,若否,则发送声道切换信号;
置入左耳机仓的耳机响应于声道切换信号,切换成左声道;
耳机盒检测置入右耳机仓的耳机配置前是否为右声道;
若是,则结束声道配置,若否,则发送声道切换信号;
置入右耳机仓的耳机响应于声道切换信号,切换成右声道。
本实施方式所示耳机声道的配置方法中,耳机盒先检测置入左耳机仓或右耳机仓的耳机在配置前的声道类型是否为目标声道类型,再依据检测结果进行声道配置,当耳机在配置前的声道类型与目标声道类型一致时,可以直接结束声道配置,节省了耳机进行声道配置的步骤,有助于简化耳机声道的配置方法的流程。
一种实施方式中,耳机组件检测到左耳机仓和右耳机仓均置入耳机的步骤包括:
两个耳机检测到分别置入左耳机仓和右耳机仓。
耳机组件将置入左耳机仓的耳机配置为左声道,并将置入右耳机仓的耳机配置为右声道的步骤包括:
置入左耳机仓的耳机配置为左声道,置入右耳机仓的耳机配置为右声道。
本实施方式所示耳机声道控制方法中,耳机自身检测置入左耳机仓或右耳机仓,并依据检测结果自行配置为相匹配的声道。用户在使用耳机时,可直接将置入左耳机仓的耳机佩戴于左耳,将置入右耳机仓的耳机佩戴于右耳,随后佩戴于左耳和佩戴于右耳的耳机即可输出对应声道的音频,可有效避免因非对应声道播放音频信息造成的音场错乱,提高用户的使用效率和使用体验。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耳机组件,包括耳机盒和两个耳机,耳机盒设有左耳机仓和右耳机仓,左耳机仓和右耳机仓分别用以收容两个耳机。
耳机组件用以将置入左耳机仓的耳机配置为左声道,还用以将置入右耳机仓的耳机配置右声道。
本申请所示耳机组件中,用户可随意将两个耳机分别放入左耳机仓和右耳机仓,耳机组件可将置入左耳机仓的耳机配置为左声道,还可将置入右耳机仓的耳机配置为右声道。用户在使用耳机时,可直接将置入左耳机仓的耳机佩戴于左耳,将置入右耳机仓的耳机佩戴于右耳,用户即可正常收听多声道音频,避免因非对应声道播放音频信息造成的音场错乱的问题,有助于提高声源的逼真度和视听效果。
一种实施方式中,耳机盒用以向置入左耳机仓的耳机发送第一信号,还用以向置入右耳机仓的耳机发送第二信号。
耳机可响应于第一信号,配置为左声道,还可响应于第二信号,配置为右声道。
本实施方式所示耳机声道控制方法中,利用耳机盒向置入左耳机仓的耳机发送第一信号,并向置入右耳机仓的耳机发送第二信号,以使置入左耳机仓和右耳机仓的耳机配置为相匹配的声道。用户在使用耳机时,可直接将置入左耳机仓的耳机佩戴于左耳,将置入右耳机仓的耳机佩戴于右耳,随后佩戴于左耳和佩戴于右耳的耳机即可输出对应声道的音频,可有效避免因非对应声道播放音频信息造成的音场错乱,提高用户的使用效率和使用体验。
一种实施方式中,每一耳机均包括壳体和两个充电端子,两个充电端子相对于壳体露出,且彼此间隔。
耳机盒包括两个左侧供电端子、两个右侧供电端子、存储模块和电压检测模块,两个左侧供电端子相对于左耳机仓的槽壁露出,且彼此间隔设置,用以分别与耳机的两个充电端子抵接,两个右侧供电端子相对于右耳机仓的槽壁露出,且彼此间隔设置,用以分别与耳机的两个充电端子抵接,存储模块用以存储预设电压差,电压检测模块用以检测两个左侧供电端子之间的电压差,还用以检测两个右侧供电端子之间的电压差。
当两个左侧供电端子之间的电压差等于或大于预设电压差时,耳机盒发送第一信号;
当两个右侧供电端子之间的电压差等于或大于预设电压差时,耳机盒发送第二信号。
应当理解的是,左耳机仓置入耳机时,两个左侧供电端子与置入左耳机仓的耳机的两个充电端子抵接以通电,两个左侧供电端子之间会存在电压差。同理的,右耳机仓置入耳机时,两个右侧供电端子与置入右耳机仓的耳机的两个充电端子抵接以通电,两个右侧供电端子之间会存在电压差。因此,耳机盒可以通过检测两个左侧供电端子之间的电压差和两个右侧供电端子之间的电压差,来确定左耳机仓和右耳机仓是否置入耳机。
一种实施方式中,耳机盒包括电池,耳机盒的电池与两个左侧供电端子电连接,且与两个右侧供电端子电连接。每一耳机均包括电池,耳机的电池与两个充电端子电连接。
一种实施方式中,耳机用以发送检测信号,耳机盒包括左侧检测模块和右侧检测模块,左侧检测模块对应于左耳机仓,用以检测检测信号,右侧检测模块对应于右耳机仓,用以检测检测信号。
当左侧检测模块检测到检测信号时,耳机盒发送第一信号;
当右侧检测模块检测到检测信号时,耳机盒发送第二信号。
一种实施方式中,耳机盒包括左接触端子和右接触端子,左接触端子相对于左耳机仓的槽壁露出,用以发送第一信号,右接触端子相对于右耳机仓的槽壁露出,用以发送第二信号;
每一耳机均包括接触端子,接触端子用以与左接触端子抵接,并接收第一信号,还用以与右接触端子抵接,并接收第二信号。
一种实施方式中,耳机用以在接收第一信号时,检测配置前是否为左声道,若是,则响应于第一信号保持在左声道,若否,则响应于第一信号切换成左声道。
耳机还用以在接收第二信号时,检测配置前是否为右声道,若是,则响应于第二信号保持在右声道,若否,则响应于第二信号切换成右声道。
本实施方式所示耳机组件中,耳机先依据耳机盒发送的信号检测其在配置前的声道类型是否为目标声道类型,再依据检测结果进行声道配置,当耳机在配置前的声道类型与目标声道类型一致时,可以节省对耳机进行声道配置的步骤,有助于简化耳机声道的配置方法的流程。
一种实施方式中,耳机用以在接收第一信号时,重置为左声道。耳机还用以在接收第二信号时,重置为右声道。
本实施方式所示耳机组件中,耳机直接依据耳机盒发送的信号重置为目标声道类型,省去了进行声道检测的了流程,有助于简化耳机声道的配置方法的流程。
一种实施方式中,耳机盒用以检测置入左耳机仓的耳机在配置前是否为左声道,若是,则结束声道配置,若否,则发送声道切换信号。
耳机盒还用以检测置入右耳机仓的耳机在配置前是否为右声道,若是,则结束声道配置,若否,则发送声道切换信号。
耳机可响应于声道切换信号进行声道切换。
本实施方式所示耳机组件中,耳机盒先检测耳机在配置前的声道类型是否为目标声道类型,再依据检测结果进行声道配置,当耳机在配置前的声道类型与目标声道类型一致时,可以直接结束声道配置,节省了耳机进行声道配置的步骤,有助于简化耳机声道的配置方法的流程。
一种实施方式中,耳机用以在检测到置入左耳机仓时,配置为左声道,还用以在检测到置入右耳机仓时,配置为右声道。
本实施方式所示耳机组件中,耳机自身检测置入左耳机仓或右耳机仓,并依据检测结果自行配置为相匹配的声道。用户在使用耳机时,可直接将置入左耳机仓的耳机佩戴于左耳,将置入右耳机仓的耳机佩戴于右耳,随后佩戴于左耳和佩戴于右耳的耳机即可输出对应声道的音频,可有效避免因非对应声道播放音频信息造成的音场错乱,提高用户的使用效率和使用体验。
一种实施方式中,两个耳机可与终端电连接,终端用以确定佩戴于左耳的耳机和佩戴于右耳的耳机,向佩戴于左耳的耳机发送第三信号,并向佩戴于右耳的耳机发送第四信号。
耳机可响应于第三信号,配置为左声道,还可响应于第四信号,配置为右声道。
用户在使用耳机时,不需要刻意区分佩戴于左耳和右耳的耳机,可随意将两个耳机分别佩戴于左耳和右耳,终端可确定佩戴于左耳的耳机和佩戴于右耳的惹急,向佩戴于左耳的耳机发送第三信号,并向佩戴于右耳的耳机发送第四信号,两个耳机可依据终端发送的信号自动进行声道配置,来正常收听多声道音频,避免了因非对应声道播放音频信息造成音场错乱的问题,有助于提高使用效率和用户体验。
一种实施方式中,每一耳机均包括信息获取模块,信息获取模块用以获取耳机的佩戴位置的心跳传播信号。
终端用以比较两个耳机的佩戴位置的心跳传播信号,确定在同一信号周期中,佩戴位置的心跳传播信号的预设位置的到达时间较早的耳机佩戴于左耳,佩戴位置的心跳传播信号的预设位置的到达时间较晚的耳机佩戴于右耳。
应当理解的是,人体的心脏位于人体的左侧,心跳从心脏传播到左耳的路径相比传播到右耳的路径的要短一些。相应的,若将左耳所在位置的心跳传播信号和右耳所在位置的心跳传播信号比较,可以知道,同一信号周期的预设位置,左耳处的心跳传播信号会比右耳处的心跳传播信号早一些,由此可确定佩戴于左耳的耳机和佩戴于右耳的耳机。
用户在使用耳机时,不需要刻意区分佩戴于左耳和右耳的耳机,可随意将两个耳机分别佩戴于左耳和右耳,两个耳机的信息获取模块分别获取耳机佩戴位置的心跳传播信号,终端可依据两个耳机佩戴位置的心跳传播信号,来确定佩戴于左耳的耳机和佩戴于右耳的耳机,两个耳机可依据终端发送的信号自动进行声道配置来正常收听多声道音频,避免了因非对应声道播放音频信息造成音场错乱的问题,有助于提高使用效率和用户体验。
一种实施方式中,信息获取模块为麦克风或语音拾取传感器。
本实施方式中,不需要在耳机中额外增加传感器,可直接利用耳机的麦克风或语音拾取传感器获取耳机所在位置的心跳传播信号,来确定佩戴于左耳的耳机和佩戴于右耳的耳机,有助于简化耳机的结构。
一种实施方式中,信息获取模块为生物计量传感器。
一种实施方式中,耳机包括耳塞、耳杆和信息获取模块,耳杆与耳塞固定连接,信息获取模块收容于耳塞或耳杆的内部,用以获取耳机在佩戴过程中的重力加速度信息。
终端用以依据两个耳机在佩戴过程中的重力加速度信息,得到两个耳机的佩戴位置相对于重力方向的偏转方向,确定佩戴位置相对于重力方向顺时针方向偏转的耳机佩戴于左耳,确定佩戴位置相对于重力方向逆时针方向偏转的耳机佩戴于右耳。
应当理解的是,由于耳机包括耳杆,即耳机的结构具有一定的限制,也即耳机设有限位点。也就是说,用户在佩戴耳机时,耳机不能绕耳道360°旋转,耳机在佩戴的过程中仅能在一定范围内旋转。由于用户的左耳和右耳呈镜像对称分布,在用户将两个耳机分别佩戴于左耳和右耳的过程中,会沿相反方向的转动两个耳机直至两个耳机均佩戴至合适位置,此时耳机的重力加速度信息会发生变化,因此可依据两个耳机在佩戴过程中重力加速度信息的不同,来区分佩戴于左耳的耳机和佩戴于右耳的耳机。
用户在使用耳机时,不需要刻意区分佩戴于左耳和右耳的耳机,可随意将两个耳机分别佩戴于左耳和右耳,两个耳机的信息获取模块分别获取耳机在佩戴过程中的重力加速度信息,终端可依据两个在佩戴过程中的重力加速度信息,来确定佩戴于左耳的耳机和佩戴于右耳的耳机,两个耳机可依据终端发送的信号自动进行声道配置来正常收听多声道音频,避免了因非对应声道播放音频信息造成音场错乱的问题,有助于提高使用效率和用户体验。
一种实施方式中,信息获取模块为重力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或电子罗盘。
一种实施方式中,耳机用以在检测到佩戴于左耳时,配置为左声道,还用以在检测到佩戴于右耳时,配置为右声道。
用户在使用耳机时,不需要刻意区分佩戴于左耳和右耳的耳机,可随意将两个耳机分别佩戴于左耳和右耳,耳机可检测是佩戴于左耳或右耳,并自行配置成相适配的声道,来正常收听多声道音频,避免了因非对应声道播放音频信息造成音场错乱的问题,有助于提高使用效率和用户体验。
一种实施方式中,每一耳机均包括入耳检测模块,入耳检测模块用以对耳机进行入耳检测。
一种实施方式中,耳机用以在检测到佩戴于左耳时,检测配置前是否为左声道,若是,则保持在左声道,若否,则切换成左声道。
耳机还用以在检测到佩戴于右耳时,检测配置前是否为右声道,若是,则保持在右声道,若否,则切换成右声道。
本实施方式所示耳机组件中,耳机先检测其在配置前的声道类型是否为目标声道类型,再依据检测结果进行声道配置,当耳机在配置前的声道类型与目标声道类型一致时,可以节省对耳机进行声道配置的步骤,有助于简化耳机声道的配置方法的流程。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以存储耳机声道的配置程序,耳机声道的配置程序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种的耳机声道的配置方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耳机组件在另一个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耳机组件的耳机盒中盒体与耳机座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耳机组件中耳机盒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所示耳机组件中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耳机和终端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2所示耳机组件中耳机佩戴于左耳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2所示耳机组件中耳机佩戴于右耳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2所示耳机组件中耳机盒在另一种实施例下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2所示耳机组件中耳机在另一种实施例下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声道的配置方法的流程图;
图12是图11所示耳机声道的配置方法中步骤S101的流程图;
图13是图12所示步骤S101中步骤S103在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流程图;
图14是图12所示步骤S101中步骤S104的流程图;
图15是图12所示步骤S101中步骤S103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流程图;
图16是图11所示耳机声道的配置方法中步骤S102的流程图;
图17是图16所示步骤S102中步骤S106在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流程图;
图18是图16所示耳机声道的配置方法中步骤S107的流程图;
图19是图16所示步骤S102中步骤S106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流程图;
图2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耳机声道的配置方法中步骤S201的流程图;
图2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耳机声道的配置方法中步骤S202的流程图;
图2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耳机声道的配置方法的流程图;
图23是图22所示耳机声道的配置方法在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流程图;
图24是图22所示耳机声道的配置方法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流程图;
图2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五种耳机声道的配置方法的流程图;
图2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耳机声道的配置方法中部分步骤在一种实施例下的流程图;
图27是图26所示耳机声道的配置方法中步骤S705的流程图;
图28是图26所示耳机声道的配置方法中步骤S707的流程图;
图2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耳机声道的配置方法中部分步骤在另一种实施例下的流程图;
图30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耳机声道的配置方法的部分步骤在第三种实施例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描述。
请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组件100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耳机组件100在另一个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耳机组件100,包括一副耳机10和耳机盒20。一副耳机10包括两个耳机11,两个耳机11可收容于耳机盒20的内部。其中,两个耳机11之间可通信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依据佩戴方式分类,耳机10可以为入耳式耳机、半入耳式耳机、挂耳式耳机、颈带式耳机或头戴式耳机等。依据耳机10与终端建立通信连接的方式分类,耳机10可以为通过蓝牙与终端建立通信连接的无线耳机,或耳机10也可以为通过导线与终端建立通信连接的有线耳机。
其中,终端可以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掌上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 assitant,PDA)、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或智能穿戴设备等电子设备。耳机10可以与终端建立通信连接,用于处理终端的媒体、通话等音频业务,或者处理其他的一些数据业务。例如,该音频业务可以包括为用户播放音乐、录音、视频文件中的声音、游戏中的背景音乐、来电提示音等媒体业务;还可以包括在电话、微信语音消息、音频通话、视频通话、游戏、语音助手等通话业务场景下,为用户播放终端的语音数据,或采集用户的语音数据发送给终端等。
本申请实施例以耳机10为真无线立体声(true wireless stereo,TWS)耳机为例进行说明。其中,立体声耳机是指其播放的音频具有左声道和右声道之分的耳机。用户使用耳机10时,一个耳机11作为可佩戴于用户的左耳,配合用户的左耳播放左声道的音频,另一个耳机11可佩戴于用户的右耳,配合用户的右耳播放右声道的音频,以实现耳机10的立体声播放。
本实施例中,两个耳机11的结构和形状相同,以减小耳机10的生产和制造成本。用户在使用耳机10时,不需要刻意区分哪个耳机11适配于左耳,哪个耳机11适配于右耳,可将两个耳机11随意佩戴于左耳和右耳,以避免因耳机11佩戴错而与用户耳朵的外形不适配给用户带来的不适感。
耳机盒20可以为耳机充电仓、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或智能手机等可以收容耳机10的产品。本申请实施例以耳机盒20为耳机充电仓为例进行说明。
耳机盒20包括盒体21、盒盖22和耳机座23,盒盖22可盖合于盒体21,耳机座23位于盒体21的内部,用以装载耳机10。本实施例中,盒盖22与盒体21为彼此独立的结构件。盒盖22可拆卸地安装于盒体21。此时,盒盖22盖合盒体21,且与盒体21形成封闭的盒状体(如图1所示),以收纳和保护耳机10。应当理解的是,盒状体的形状并不仅限于图1所示的椭圆形,也可以为矩形、矩形或其他异形。此外,盒盖22也可从盒体21上拆卸(如图2所示),即盒盖22也可相对于盒体21打开,以便于耳机10放入耳机盒20中或从耳机盒20中取出。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盒盖22可开合地安装于盒体21,或者,盒盖22可滑动地安装于盒体21,或者,盒盖22可通过铰链结构安装于盒体21,或者,盒盖22可通过磁吸的方式安装于盒体21,本申请对盒盖22和盒体21之间的组装关系不作具体限定。
请参阅图3,图3是图2所示耳机组件100的耳机盒20中盒体21与耳机座23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耳机座23固接于盒体21,且与盒体21围合形成容纳腔(图未示)。耳机座23设有左耳机仓231和右耳机仓232。左耳机仓231和右耳机仓232的开口彼此间隔地排布于耳机座23的顶面(图未标),且左耳机仓231和右耳机仓232的凹陷方向均为自耳机座23的顶面朝向底面(图未示)的方向。即,耳机座23的顶面局部凹陷形成间隔设置的左耳机仓231和右耳机仓232。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耳机座23所采用“顶”“底”等方位用词主要依据耳机座23于附图2中的展示方位进行阐述,以朝向盖体22的方向为顶,以背离盖体22的方向为底,其并不形成对耳机座23于实际应用场景中对方位的限定。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左耳机仓231和右耳机仓232也可以不设于耳机座23,而设于盒体21或耳机盒20的其他部件,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只要耳机盒20设有左耳机仓231和右耳机仓232即可。
其中,左耳机仓231和右耳机仓232的结构和形状相同,且与耳机11的结构和形状相适配,用以分别收纳耳机10的两个耳机11。示例性的,左耳机仓231包括第一部分(图未标)和与第一部分连通的第二部分(图未标)。第一部分大致呈圆柱形孔状,且与耳机11的耳塞的结构和形状相适配,以便于收纳耳机11的耳塞。第二部分大致呈长条形孔状,且与耳机11的耳杆的结构和形状相适配,以便于收纳耳机11的耳杆。
本实施例中,耳机盒20设有第一标识201和第二标识202,第一标识201和第二标识202均位于耳机座23的顶面。具体的,第一标识201置入左耳机仓231的开口的周缘,用以标识左耳机仓231。第二标识202置入右耳机仓232的周缘,用以标识右耳机仓232。其中,第一标识201为英文字母“L”(代表英文单词“left”),以标识左耳机仓231收纳的耳机11的声道类型为左声道。第二标识202为“R”(代表英文单词“right”),以标识右耳机仓232收纳的耳机11的声道类型为右声道。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标识201可以为中文“左”,和/或,第二标识202可以为中文字“右”,或者,耳机座23仅设有第一标识201或第二标识202,只要能将左耳机仓231和右耳机仓232区分开来即可,或者,耳机盒20不设有第一标识201和第二标识202,默认在盖体22相对盒体21打开时,位于用户左手边的耳机仓为左耳机仓231,位于用户右手边的耳机仓为右耳机仓232,本申请对左耳机仓231和右耳机仓232的区分和标识方式不作具体限定。
一些实施例中,耳机盒20还可包括卡持座(图未示),卡持座位于盒盖22的内部。具体的,卡持座固接于盒盖22。卡持座设有左卡持仓和右卡持仓,左卡持仓与左耳机仓231相匹配,右卡持仓与右耳机仓232相匹配,以便于收纳两个耳机11,保证两个耳机11在耳机盒20内不易晃动,减小两个耳机11与耳机盒20的碰撞,提高使用寿命。
请参阅图3和图4,图4是图2所示耳机组件100中耳机盒20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耳机盒20还包括控制器24、电池25、供电端子26和充电接口27。控制器24与电池25均收容于收容腔。控制器24与电池25电连接,用以控制电池25向两个耳机11充电。供电端子26与电池25电连接,用以与耳机11抵接以通电,实现对耳机11的充电。其中,供电端子26可为弹簧针、弹片、导电块、导电贴片、导电片、插针、插头、接触垫、插孔或插座等连接件。
本实施例中,供电端子26有四个。其中,两个供电端子26为左侧供电端子26a,另外两个供电端子26为右侧供电端子26b。
两个左侧供电端子26a相对于左耳机仓231的槽壁露出,且彼此间隔。具体的,两个左侧供电端子26a相对于左耳机仓231的槽底壁露出。其中,两个左侧供电端子26a相对于左耳机仓231中第二部分的槽底壁露出。两个左侧供电端子26a分别作为正极和负极,用以与置入左耳机仓231的耳机11抵接以通电,使电池25与置入左耳机仓231的耳机11之间的电连接,以便于电池25向置入左耳机仓231的耳机11充电。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两个左侧供电端子26a也可相对于左耳机仓231中第一部分的槽底壁露出,或者,两个左侧供电端子26a也可相对于左耳机仓231的槽侧壁露出,或者,一个左侧供电端子26a相对于左耳机仓231的槽底壁露出,另一个左侧供电端子26a相对于左耳机仓231的槽侧壁露出。
两个右侧供电端子26b相对于右耳机仓232的槽壁露出,且彼此间隔。具体的,两个右侧供电端子26b相对于右耳机仓232的槽底壁露出。其中,两个右侧供电端子26b相对于右耳机仓232中第二部分的槽底壁露出。两个右侧供电端子26b分别作为正极和负极,用以与置入右耳机仓232的耳机11抵接以通电,使电池25与置入右耳机仓232的耳机11之间的电连接,以便于电池25向置入右耳机仓232的耳机11充电。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两个右侧供电端子26b也可相对于右耳机仓232中第一部分的槽底壁露出,或者,两个右侧供电端子26b也可相对于右耳机仓232的槽侧壁露出,或者,一个右侧供电端子26b相对于右耳机仓232的槽底壁露出,另一个右侧供电端子26b相对于右耳机仓232的槽侧壁露出。
充电接口27与电池25电连接,且相对于盒体21露出。示例性的,可将与充电接口27相适配的充电线的一端插装于充电接口27,另一端插装于外部电源的供电接口,实现电池25与外部电源的电连接,以便于外部电源向电池25充电。其中,充电接口27可为USB接口、Mini USB接口、Type-A接口、Type-B接口或Type-C接口。
此外,耳机盒20包括入盒检测组件30,入盒检测组件30用以分别检测左耳机仓231和右耳机仓232内是否置入耳机11。当入盒检测组件30检测到左耳机仓231置入耳机11时,耳机盒20的电池25用以向置入左耳机仓231的耳机11充电,以延长置入左耳机仓231的耳机11的续航时间。同样的,当入盒检测组件30检测到右耳机仓232置入耳机11时,耳机盒20的电池25用以向置入右耳机仓232的耳机11充电,以延长置入右耳机仓232的耳机11的续航时间。
应当理解的是,入盒检测组件30也可以同时检测左耳机仓231和右耳机仓232是否置入耳机11。当入盒检测组件30检测到左耳机仓231和右耳机仓232均置入耳机11时,即当入盒检测组件30确定两个耳机11分别置入左耳机仓231和右耳机仓232时,耳机盒20的电池25用以向置入左耳机仓231的耳机11和置入右耳机仓232的耳机11充电,以延长耳机10的续航时间。
本实施例中,入盒检测组件30包括控制器24和供电端子26,供电端子26与控制器24电连接。控制器24包括存储模块241、电压检测模块242和处理模块243。存储模块241内存储有预设电压差ΔV0和预设时间段ΔT。电压检测模块242与两个左侧供电端子26a电连接,用以检测第一电压差ΔV1。电压检测模块242还与两个右侧供电端子26b电连接,用以检测第二电压差ΔV2。其中,第一电压差ΔV1为两个左侧供电端子26a之间的电压差,第二电压差ΔV2为两个右侧供电端子26b之间的电压差。处理模块243与电压检测模块242和存储模块241电连接,用以接收电压检测模块242检测到的第一电压差ΔV1和第二电压差ΔV2,并将第一电压差ΔV1和第二电压差ΔV2与预设电压差ΔV0对比,依据对比结果确定两个耳机11是否入盒。
需要说明的是,控制器24可以为耳机盒20的处理器。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存储模块241和电压检测模块242也可以为耳机盒20中其他电子元器件的一部分,或者,存储模块241和电压检测模块242为耳机盒20中单独的器件,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应当理解的是,左耳机仓231置入耳机11时,两个左侧供电端子26a与置入左耳机仓231的耳机11抵接以通电,两个左侧供电端子26a之间会存在电压差。同理的,右耳机仓232置入耳机11时,两个右侧供电端子26b与置入右耳机仓232的耳机11抵接以通电,两个右侧供电端子26b之间会存在电压差。因此,可以通过检测两个供电端子26之间的电压差来确定两个耳机11是否入盒。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入盒检测组件30也可以采用压力传感器、光检测传感器(如红外光就检测器)或者距离传感器等来确定左耳机仓231或右耳机仓232是否置入耳机11,本申请对入盒检测组件30的检测方式不作具体限定。
具体的,当盒盖23相对盒体21打开时,入盒检测组件30采用轮询尝试通讯的方式分别检测左耳机仓231和右耳机仓232内是否置入耳机11。当第一电压差ΔV1等于或大于预设电压差ΔV0时,处理模块243确定左耳机仓231置入耳机11,并控制电池25向置入左耳机仓231的耳机11充电。当第一电压差ΔV1小于预设电压差ΔV0时,处理模块243确定左耳机仓231未置入耳机11,经预设时间段ΔT后,电压检测模块242重新检测第一电压差ΔV1,直至处理模块243确定左耳机仓231置入耳机11。
当第二电压差ΔV2等于或大于预设电压差ΔV0时,处理模块243确定右耳机仓232置入耳机11,并控制电池25置入右耳机仓232的耳机11充电。当第二电压差ΔV2小于预设电压差ΔV0时,处理模块243确定右耳机仓232未置入耳机11,经预设时间段ΔT后,电压检测模块242重新检测第二电压差ΔV2,直至处理模块243确定右耳机仓232置入耳机11。
可以理解的是,入盒检测组件30也可以采用轮询尝试通讯的方式同时检测左耳机仓231和右耳机仓232是否置入耳机11。当第一电压差ΔV1和第二电压差ΔV2均等于或大于预设电压差ΔV0时,处理模块243确定左耳机仓231和右耳机仓232均置入耳机11,并控制电池25同时向置入左耳机仓231和右耳机仓232的耳机11充电。换言之,当且仅当左耳机仓231和右耳机仓232均置入耳机11时,耳机盒20的电池25才能向置入左耳机仓231和右耳机仓232的耳机11充电。
当第一电压差ΔV1和/或第二电压差ΔV2小于预设电压差ΔV0时,处理模块243确定左耳机仓231和右耳机仓232未均置入耳机11,经预设时间段ΔT后,电压检测模块242重新检测第一电压差ΔV1和第二电压差ΔV2,直至处理模块243确定左耳机仓231和右耳机仓232均置入耳机11。也就是说,当第一电压差ΔV1小于预设电压差ΔV0,且第二电压差ΔV2等于或大于预设电压差ΔV0时,或者,当第一电压差ΔV1等于或大于预设电压差ΔV0,且第二电压差ΔV2小于预设电压差ΔV0时,或者,当第一电压差ΔV1小于预设电压差ΔV0,且第二电压差ΔV2小于预设电压差ΔV0时,处理模块243确定左耳机仓231和右耳机仓232未均置入耳机11。
此外,耳机组件100用以将置入左耳机仓231的耳机11配置为左声道,还用以将置入右耳机仓232的耳机11配置为右声道。本实施例中,耳机盒20还用以向置入左耳机仓231的耳机11发送第一信号,还用以向置入右耳机仓232的耳机11发送第二信号。其中,第一信号用于指示置入左耳机仓231的耳机11配置为左声道,第二信号用于指示置入右耳机仓232的耳机11配置为右声道。
具体的,耳机盒20还包括接触端子28,接触端子28与控制器24电连接,用以与耳机11抵接以通电,实现控制器24与耳机11之间的通信连接。其中,接触端子28可为弹簧针、弹片、导电块、导电贴片、导电片、插针、插头、接触垫、插孔或插座等连接件。
本实施例中,接触端子28有两个,两个接触端子28分别为左侧接触端子28a和右侧接触端子28b。左侧接触端子28a相对于左耳机仓231的槽壁露出。具体的,左侧接触端子28a相对于左耳机仓231的槽侧壁露出。其中,左侧接触端子28a相对于左耳机仓231中第一部分的槽侧壁露出。左侧接触端子28a用以与置入左耳机仓231的耳机11抵接以通电,实现控制器24与置入左耳机仓231的耳机11之间的通信连接。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左侧接触端子28a也可相对左耳机仓231中第二部分的槽侧壁露出,或者,左侧接触端子28a也可相对左耳机仓231的槽底壁露出。
左侧接触端子28a与控制器24的处理模块243电连接,用以发送第一信号。当处理模块243确认左耳机仓231置入耳机11时,处理模块243通过左侧接触端子28a向置入左耳机仓231的耳机11发送第一信号。其中,第一信号用以指示置入左耳机仓231的耳机11配置为左声道。
右侧接触端子28b相对于右耳机仓232的槽壁露出。具体的,右侧接触端子28b相对于右耳机仓232的槽侧壁露出。其中,右侧接触端子28b相对于右耳机仓232的第一部分的槽侧壁露出。右侧接触端子28b用以与置入右耳机仓232的耳机11抵接以通电,实现控制器24与置入右耳机仓232的耳机11之间的通信连接。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右侧接触端子28b也可相对右耳机仓232中第二部分的槽侧壁露出,或者,右侧接触端子28b也可相对右耳机仓232的槽底壁露出。
右侧接触端子28b与控制器24的处理模块243电连接,用以发送第二信号。具体的,当处理模块243确认右耳机仓232置入耳机11时,处理模块243通过右侧接触端子28b向置入右耳机仓232的耳机11发送的第二信号。其中,第二信号用以指示置入右耳机仓232的耳机11将声道类型配置为右声道。
一些实施例中,当且仅当处理模块243确认两个耳机11均入盒时,即处理模块243确认左耳机仓231和右耳机仓232均置入耳机11时,处理模块243才会发送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具体的,当处理模块243确认左耳机仓231和右耳机仓232均置入耳机11时,处理模块243通过左侧接触端子28a向置入左耳机仓231的耳机11发送第一信号,并通过右侧接触端子28b向置入右耳机仓232的耳机11发送第二信号,以实现对置入左耳机仓231和右耳机仓232的耳机11的声道配置。
当处理模块243确认左耳机仓231和/或右耳机仓232未置入耳机11时,处理模块243既不发送第一信号,也不发送第二信号,即不实现对耳机11的声道配置。也就是说,当处理模块243确认左耳机仓231置入耳机11,且右耳机仓232未置入耳机11时,或,当处理模块243确认左耳机仓231未置入耳机11,且右耳机仓232置入耳机11时,或,当处理模块243确认左耳机仓231未置入耳机11,且右耳机仓232未置入耳机11时,处理模块243不发送第一信号或第二信号,即不对耳机11的声道类型进行配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耳机盒20的接触端子28与供电端子26为相对独立的端子。即,接触端子28用以与耳机11抵接以与耳机11通信连接,供电端子26用以与耳机11抵接以为耳机11充电。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耳机盒20可仅包括供电端子26,而不包括接触端子28。此时,供电端子26可集成接触端子28的功能,实现控制器24与耳机11之间的通信连接。即,供电端子26与耳机11抵接既可以为耳机11充电,又可以与耳机11通信连接。也即,处理模块243还可以通过左侧供电端子26a向置入左耳机仓231的耳机11发送第一信号,还可以通过右侧供电端子26b向置入右耳机仓232的耳机11发送第二信号。
具体的,当处理模块243确认左耳机仓231置入耳机11时,处理模块243先通过左侧供电端子26a向置入左耳机仓231的耳机11发送第一信号,再控制电池25通过左侧供电端子26a向置入左耳机仓231的耳机11充电。当处理模块243确认右耳机仓232置入耳机11时,处理模块243先通过右侧供电端子26b向置入右耳机仓232的耳机11发送第二信号,再控制电池25通过右侧供电端子26b向置入右耳机仓232的耳机11充电。
一些实施例中,当且仅当处理模块243确认两个耳机11均入盒时,即处理模块243确认左耳机仓231和右耳机仓232均置入耳机11时,控制器24的处理模块243先通过左侧供电端子26a向置入左耳机仓231的耳机11发送第一信号,并通过右侧供电端子26b向置入右耳机仓232的耳机11发送第二信号,再控制电池25通过左侧供电端子26a向置入左耳机仓231的耳机11,并通过右侧供电端子26b向置入右耳机仓232的耳机11充电。
此外,耳机盒20还可包括显示屏29,显示屏29与控制器24电连接,且相对于耳机座23的顶面露出,以便于观看。显示屏29用以显示耳机盒20和收容于耳机盒20内部的耳机10的相关信息,比如显示耳机盒20的电池25的电量、两个耳机11的电量、声道类型和充电状态等信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耳机盒20可包括指示灯,以指示电池25的电量和收容于耳机盒20内耳机10的相关信息,如耳机11的电量、声道类型和充电状态等。
请参阅图5和图6,图5是图2所示耳机组件100中耳机11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所示耳机11和终端200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耳机11包括壳体12、信号收发器13、控制器14、音频播放器15和拾音器16。信号收发器13、控制器14、音频播放器15和拾音器16均收容于壳体12的内部。信号收发器13用以与终端200无线通信连接,以实现与终端200之间的信息交互。示例性的,信号收发器13为蓝牙。控制器14与信号收发器13和音频播放器15电连接,以通过信号收发器13接收终端200发送的音频信号,将音频信号处理后控制音频播放器15播放音频。示例性的,音频播放器15为喇叭或者扬声器。拾音器16与控制器14电连接,用以采集用户的语音。示例性,拾音器16为麦克风或语音拾取传感器(voice pick-up sensor,VPU sensor)。控制器14还用以将拾音器15拾取的语音转换成音频信号,并通过信号收发器13将转换后的音频信号发送至终端200。
其中,壳体12包括耳塞121和耳杆122,耳塞121与耳杆122固定连接。信号收发器13、控制器14、音频播放器15和拾音器16可均收容于耳塞121的内部。用户在佩戴耳机10时,耳杆122相对于用户的耳朵露出,至少部分耳塞121伸入用户的耳朵的耳道,不仅可以提高用户佩戴耳机11时的佩戴稳定性,还可以避免音频播放器15播放的音频外泄,提高音频的音质和用户的使用私密性。
此外,耳机11还包括入耳检测模块40,入耳检测模块40收容于耳机121的内部,且与控制器14电连接,用以对耳机进行入耳检测。控制器14还用以依据入耳检测模块40的检测结果判断耳机11是否入耳,并控制音频播放器15播放音频。当控制器14确定耳机11入耳时,控制音频播放器15播放音频。示例性的,入耳检测模块40为距离传感器,入耳检测模块40用以检测耳机11附近是否有物体,控制器14依据入耳检测模块40的检测结果确定耳机11是否被用户佩戴。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入耳检测模块40也可以为接近光传感器。
本实施例中,耳机11还包括电池17和充电端子18。电池17可收容于耳杆122的内部,且与控制器14电连接。电池17用以在控制器14的控制下进行充电,或者在控制器14的控制下为信号收发器13、音频播放器15和拾音器16等功能器件供电。
充电端子18与电池17电连接,且相对于壳体12露出,用以与外部电源抵接以通电,以便于外部电源向电池17充电。示例性的,耳机11置入左耳机仓231或右耳机仓232(如图3所示)时,充电端子18可与耳机盒20的供电端子26抵接以通电,以实现耳机盒20的电池25对耳机11的电池17的充电。其中,充电端子18可为弹簧针、弹片、导电块、导电贴片、导电片、插针、插头、接触垫、插孔或插座等连接件。
其中,充电端子18有两个。两个充电端子18相对于耳杆122露出,且彼此间隔。两个充电端子18可分别作为正极和负极,用以分别与两个左侧供电端子26a或两个右侧供电端子26b(如图3所示)抵接以通电,实现耳机盒20的电池25向对耳机11的电池17充电。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两个充电端子18也可相对壳体12的耳塞121露出,或者,一个充电端子18相对壳体12的耳杆122露出,另一个充电端子18相对壳体12的耳塞121露出,本申请对两个充电端子18的位置不作具体限定。
一些实施例中,耳机11可包括电池管理模块50,电池管理模块50电连接于电池17与充电端子18之间,以使充电端子18与电池17之间实现电连接。电池管理模块50可包括充电电路、压降调节电路、保护电路电量测量电路等。充电电路与充电端子18电连接,可以通过充电端子18接收外部电源的电信号输入。压降调节电路与充电电路与电池17电连接,可以将充电电路输入的电信号变压后输出给电池17以完成对电池17充电,还可以将电池17输出的电信号变压后输出至耳机11的其他功能器件,为耳机11的其他功能器件供电。保护电路可以用于防止电池17过充、过放、短路或过流等。另外,电池管理模块50还可以用于监测电池17容量,电池17循环次数,电池17健康状态(漏电,阻抗)等参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耳机11还可以包括无线充电线圈,无线充电线圈与电池17电连接,以实现对电池17的无线充电。
此外,耳机11还包括接触端子19。接触端子19与控制器14电连接,且相对于壳体12露出。其中,接触端子19相对于壳体12的耳塞121露出。接触端子19用以与外部设备电连接,实现耳机11的控制器14与外部设备的通信连接。其中,接触端子19可为弹簧针、弹片、导电块、导电贴片、导电片、插针、插头、接触垫、插孔或插座等连接件。
具体的,耳机11的接触端子19用以与接触端子28抵接以通电,实现耳机11的控制器14与耳机盒20的控制器24之间的通信连接。其中,接触端子19用以与左侧接触端子28a抵接以通电,并接收第一信号,还用以与右侧接触端子28b抵接,并接收第二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耳机11的接触端子19与充电端子18为相对独立的端子。即,接触端子19用以与耳机盒20的接触端子28抵接,以实现耳机11的控制器14与耳机盒20的控制器24之间的通信连接,充电端子18用以与耳机盒20的供电端子26抵接,以实现耳机盒20的电池25向耳机11的电池17的充电。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耳机11可仅包括充电端子18,而不包括接触端子19。此时,充电端子18可集成充电和与耳机盒20通信连接两个功能,以简化耳机11的结构。即,充电端子18与供电端子26抵接既可以实现为耳机11的电池17充电,又可以与耳机盒20的控制器24通信连接。也即,耳机11还可以通过充电端子18接收第一信号或第二信号。
本实施例中,耳机11可响应于第一信号配置为左声道,还可响应于第二信号配置为右声道。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配置为左声道”是指耳机11的声道类型配置为左声道,后文中的相关描述作相同理解。
其中,耳机11的控制器14包括存储模块141、处理模块142和声道配置模块143。存储模块141用以存储耳机11在配置前的声道类型。应当理解的是,耳机11在入盒到进行声道配置之前,耳机11的声道类型不会发生改变。因此,此处耳机11配置前的声道类型也可以指耳机11在入盒前的声道类型。处理模块142与接触端子19和存储模块141电连接。处理模块142用以通过接触端子19接收第一信号或第二信号,依据第一信号或第二信号获取耳机11的目标声道类型,并判断耳机11在配置前的声道类型是否与目标声道类型一致。
声道配置模块143与处理模块142和音频播放器15电连接。声道配置模块143用以获取处理模块142的判断结果,依据判断结果对耳机11的声道类型进行配置,以便于后续耳机11使用时,音频播放器15可播放对应声道类型的音频。当耳机11的声道类型与目标声道类型一致时,声道配置模块143保持耳机11的声道类型不变;当耳机11的声道类型与目标声道类型不一致时,声道配置模块143对耳机11的声道类型进行切换,比如从左声道切换到右声道,或者,从右声道切换到左声道。示例性的,声道配置模块143可为音频电路。
耳机11置入左耳机仓231时,接触端子19可与左侧接触端子28a抵接以通电,实现耳机11与耳机盒20的控制器24之间的通信连接。此时,耳机11可通过接触端子19接收第一信号,检测配置前是否为左声道。若是,则响应于第一信号保持在左声道。若否,则响应于第一信号切换为左声道。
具体的,控制器14的处理模块142通过接触端子19接收第一信号,依据第一信号获取耳机11的目标声道类型为左声道,并判断耳机11配置前的声道类型是否与目标声道类型一致,即判断耳机11配置前的声道类型是否为左声道。声道配置模块143获取处理模块142的判断结果,依据判断结果对耳机11的声道类型进行配置。
当耳机11配置前的声道类型与目标声道类型一致,即耳机11配置前的声道类型为左声道时,声道配置模块143将耳机11的声道类型保持在左声道。此时,耳机11响应于第一信号保持在左声道。当耳机11配置前的声道类型与目标声道类型不一致,即耳机11配置前的声道类型为右声道时,声道配置模块143将耳机11的声道类型切换为左声道。此时,耳机11响应于第一信号切换为左声道。
耳机11置入右耳机仓232时,接触端子19与右侧接触端子28b抵接以通电,实现耳机11与耳机盒20的控制器24之间的通信连接。此时,耳机11可通过接触端子19接收第二信号,并检测耳机11配置前是否为右声道。若是,则响应于第二信号保持在右声道。若否,则响应于第二信号切换为右声道。
具体的,处理模块142通过接触端子19接收第二信号,依据第二信号获取耳机11的目标声道类型为右声道,并判断耳机11配置前的声道类型是否与目标声道类型一致,即判断耳机11配置前的声道类型是否为右声道。声道配置模块143获取处理模块142的判断结果,依据判断结果对耳机11的声道类型进行配置。当耳机11配置前的声道类型与目标声道类型一致,即耳机11配置前的声道类型为右声道时,声道配置模块143将耳机11的声道类型保持在右声道。此时,耳机11响应于第二信号保持在右声道。当耳机11配置前的声道类型与目标声道类型不一致,即耳机11配置前的声道类型为左声道时,声道配置模块143将耳机11的声道类型切换为右声道。此时,耳机11响应于第二信号切换为右声道。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处理模块142可以不判断耳机11在配置前的声道类型是否与目标声道类型一致,直接发送声道重置信号至声道配置模块143,声道配置模块143依据声道重置信号,直接将耳机11重置为目标声道类型。此时,处理模块142通过接触端子19接收第一信号或第二信号,依据第一信号或第二信号获取耳机11的目标声道类型,并发送声道重置信号至声道配置模块143。声道配置模块142接收声道重置信号对耳机11的声道类型进行配置。当耳机11置入左耳机仓241时,声道配置模块142将耳机11重置为左声道。当耳机11置入右耳机仓时,声道配置模块142将耳机11重置为右声道。
可以理解的是,耳机11的控制器14接收到第一信号或第二信号时,可控制电池17停止向信号收发器13、音频播放器15和拾音器16等功能器件供电,以降低耳机11在入盒后的消耗。
本申请实施例所示耳机组件100中,耳机10的两个耳机11不需要增加特殊的物理防呆设计以区分佩戴于左耳的耳机11和佩戴于右耳的耳机11,即耳机10的两个耳机11的结构和形状可以设计成一样,使得两个耳机11可以共用结构件和模具,减少耳机10的零件种类,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生产成本,且在产线装配时不需要严格区分佩戴于左耳的耳机11和佩戴于右耳的耳机11,有利于提高产线装配效率。
此外,耳机盒10设有可明确区分的左耳机仓231和右耳机仓232,用户可随意将两个耳机11分别放入左耳机仓231和右耳机仓232,置入左耳机仓231的耳机11的接触端子19与相对于左侧接触端子28a接触,置入左耳机仓231的耳机11可响应于第一信号,将声道类型配置为左声道,置入右耳机仓232的耳机11的接触端子19与相对于右侧接触端子28b接触,置入右耳机仓232的耳机11可响应于第二信号,将声道类型配置为右声道。
用户在使用耳机10时,可直接将置入左耳机仓231的耳机11佩戴于左耳,将置入右耳机仓232的耳机11佩戴于右耳,用户即可正常收听多声道音频,避免因非对应声道播放音频信息造成的音场错乱的问题,有助于提高声源的逼真度和视听效果。
一种实施方式中,耳机11还包括信息获取模块50,信息获取模块50用以获取耳机11佩戴位置的心跳传播信号。其中,心跳传播信号是一种随心跳变化的信号,心跳传播信号可以为心电波形或血流脉动波形(blood flow pulsationg waveform)。其中,信息获取模块50为上述拾音器16,信息获取模块50通过拾取由颈部动脉血流冲击耳根侧头骨,而后传导至耳道的低频脉动噪声来获取心跳传播信号。
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信息获取模块50也可以通过拾取其他位置的动脉血流冲击耳根侧头骨,而后传导至耳道的低频脉动噪声来获取心跳传播信号,或者,信息获取模块50也可以为生物计量传感器。比如,信息获取模块50可为心电图(electroncardiogram,ECG)传感器,或者,信息获取模块50可为光电容积描记(photoplethysmography orphotoplethysmogram,PPG)传感器。
信息获取模块50与控制器14电连接。控制器14还用以接收信息获取模块50获取的耳机11佩戴位置的心跳传播信号,并将耳机11佩戴位置的心跳传播信号发送至信号收发器13。信号收发器13还将耳机11佩戴位置的心跳传播信号发送至终端200。
两个耳机11与终端200电连接。本实施方式中,两个耳机11与终端200无线连接。两个耳机11使用时,终端200可确定两个耳机11的佩戴位置,即确定佩戴于左耳的耳机11和佩戴于右耳的耳机11。具体的,终端200包括位置确定模块60,位置确定模块60用以获取两个耳机11佩戴位置的心跳传播信号,并依据两个耳机11佩戴位置的心跳传播信号,确定两个耳机11的佩戴位置,即确定佩戴于左耳的耳机11和佩戴于右耳的耳机11。其中,位置确定模块60可为终端200的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可以理解的是,终端200包括信号收发模块(图未示),位置确定模块60通过信号收发模块获取两个佩戴位置的心跳传播信号。
具体的,位置确定模块60用以依据两个耳机11佩戴位置的心跳传播信号,获取两个耳机11佩戴位置的心电波形。其中,位置确定模块60除去耳机11佩戴位置的心跳传播信号到达至终端200的时延量后,得到耳机11佩戴位置的心电波形,以减小位置确定模块60的工作误差,提高工作精准度。
位置确定模块60还用以比较两个耳机11佩戴位置的心电波形,并依据对比结果确定佩戴于左耳的耳机11和佩戴于右耳的耳机。在同一信号周期中,佩戴位置的心跳传播信号的预设位置的到达时间较早的耳机11佩戴于左耳,佩戴位置的心跳传播信号的预设位置的到达时间较晚的耳机11佩戴于右耳。其中,预设位置可为同一信号周期中的波峰位置、起始位置或结束位置。
应当理解的是,人体的心脏位于人体的左侧,心跳从心脏传播到左耳的路径相比传播到右耳的路径的要短一些。相应的,若将左耳所在位置的心跳传播信号和右耳所在位置的心跳传播信号比较,可以知道,对于同一信号周期的预设位置,左耳处的心跳传播信号会比右耳处的心跳传播信号早一些,由此可确定佩戴于左耳的耳机11和佩戴于右耳的耳机11。
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增设参考位置,并获取参考位置的心跳传播信号,位置确定模块60还可通过比较两个耳机11的佩戴位置的心跳传播信号与参考位置的心跳传播信号,确定佩戴于左耳的耳机11和佩戴于右耳的耳机11。
此外,终端200还用以向佩戴于左耳的耳机11发送第三信号,向佩戴于右耳的耳机11发送第四信号。具体的,终端200的位置确定模块60还用以向佩戴于左耳的耳机11发送第三信号,向佩戴于右耳的耳机11发送第四信号。
本实施方式中,耳机11可响应于第三信号配置为左声道,还可响应于第四信号配置为右声道。具体的,信号收发器13接收第三信号或第四信号,并发送至控制器14。控制器14的处理模块14接收第三信号或第四信号,依据第三信号或第四信号获取耳机11的目标声道类型,并判断耳机11在配置前的声道类型是否与目标声道类型一致。声道配置模块143获取处理模块142的判断结果,依据判断结果对耳机11的声道类型进行配置,以便于后续音频播放器15播放对应声道类型的音频。
耳机11佩戴于左耳时,耳机11可通过信号收发器13接收第三信号,并检测配置前是否为左声道。若是,则响应于第三信号保持在左声道。若否,则响应于第三信号切换为左声道。应当理解的是,耳机11在佩戴于左耳到进行声道配置的时间段内,耳机11的声道不会发生变化。因此,此处耳机11配置前的声道类型也可以指耳机11佩戴于左耳之前的声道类型。
具体的,信号收发器13接收第三信号,并将第三信号发送至控制器14。控制器14可接收第三信号,并响应于第三信号将声道类型配置为左声道。其中,处理模块142通过信号收发器13接收第三信号,根据第三信号获取耳机11的目标声道类型为左声道,并判断耳机11配置前的声道类型是否与目标声道类型一致,即判断耳机11配置前的声道类型是否为左声道。声道配置模块143获取处理模块142的判断结果,依据判断结果对耳机11的声道类型进行配置。当耳机11配置前的声道类型与目标声道类型一致,即耳机11配置前的声道类型为左声道时,声道配置模块143将耳机11的声道类型保持在左声道。此时,耳机11响应于第三信号保持在左声道。当耳机11配置前的声道类型与目标声道类型不一致,即耳机11配置前的声道类型为右声道时,声道配置模块143将耳机11的声道类型切换为左声道。此时,耳机11响应于第三信号切换为左声道。
耳机11佩戴于右耳时,耳机11可通过信号收发器13接收第四信号,并检测配置前是否为右声道。若是,则响应于第四信号保持在右声道。若否,则响应于第四信号切换为右声道。应当理解的是,耳机11在佩戴于右耳到进行声道配置的时间段内,耳机11的声道不会发生变化。因此,此处耳机11配置前的声道类型也可以指耳机11佩戴于右耳之前的声道类型。
具体的,信号收发器13接收第四信号,并将第四信号发送至控制器14。控制器14可接收第四信号,并响应于第四信号将声道类型配置为右声道。其中,处理模块142通过信号收发器13接收第四信号,根据第四信号获取耳机11的目标声道类型为右声道,并判断耳机11配置前的声道类型是否与目标声道类型一致,即判断耳机11配置前的声道类型是否为右声道。声道配置模块143获取处理模块142的判断结果,依据判断结果对耳机11的声道类型进行配置。当耳机11配置前的声道类型与目标声道类型一致,即耳机11配置前的声道类型为右声道时,声道配置模块143将耳机11的声道类型保持在右声道。此时,耳机11响应于第四信号保持在右声道。当耳机11配置前的声道类型与目标声道类型不一致,即耳机11配置前的声道类型为左声道时,声道配置模块143将耳机11的声道类型切换为右声道。此时,耳机11响应于第四信号切换为右声道。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处理模块142可以不判断耳机11在配置前的声道类型是否与目标声道类型一致,直接发送声道重置信号至声道配置模块143,声道配置模块143依据声道重置信号,直接将耳机11重置为目标声道类型。此时,处理模块142通过信号收发器13接收第三信号或第四信号,依据第三信号或第四信号获取耳机11的目标声道类型,并发送声道重置信号至声道配置模块143。声道配置模块142接收声道重置信号对耳机11的声道类型进行配置。当耳机11佩戴于左耳时,声道配置模块142将耳机11重置为左声道。当耳机11佩戴于右耳时,声道配置模块142将耳机11重置为右声道。
应当理解的是,在用户只佩戴一个耳机11的情况下,耳机10是无法播放立体声的。因此,当且仅有两个耳机11均入耳,即两个耳机11分别佩戴于左耳和右耳时,终端200才会确定两个耳机11的佩戴位置,向佩戴于左耳的耳机11发送第三信号,并向佩戴于右耳的耳机11发送第四信号,以使两个耳机11的声道类型配置成相匹配的声道。
当只有一个耳机11入耳,即仅有一个耳机11佩戴于左耳或右耳时,终端200不用确定耳机11的佩戴位置,耳机11也不需要进行声道配置,保持耳机11原有的声道类型不变,即耳机11的音频播放器15可以直接按照原有的声道类型播放音频。
用户在使用耳机10时,不需要刻意区分佩戴于左耳和右耳的耳机11,可随意将两个耳机11分别佩戴于左耳和右耳,两个耳机11的信息获取模块50分别获取耳机11佩戴位置的心跳传播信号,终端200可依据两个耳机11佩戴位置的心跳传播信号,来确定佩戴于左耳的耳机11和佩戴于右耳的耳机11,两个耳机11可依据终端200发送的信号自动进行声道配置来正常收听多声道音频,避免了因非对应声道播放音频信息造成音场错乱的问题,有助于提高使用效率和用户体验。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不需要在耳机11中额外增加传感器,可直接利用耳机11的拾音器16获取耳机11所在位置的心跳传播信号,来确定佩戴于左耳的耳机11和佩戴于右耳的耳机11,有助于简化耳机11的结构。
应当理解的是,由于本实施方式是利用耳机11佩戴位置的心跳传播信号来确认耳机11的佩戴位置,耳机11中壳体12的结构并不仅限于图5所示的包括耳塞121和耳杆122的结构,还可以为子弹头或药丸胶囊等结构,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第二种实施方式中,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信息获取模块50用以获取耳机11在佩戴过程中的重力加速度信息。其中,重力加速度信息包括耳机11在佩戴过程中的运动方向和运动轨迹信息。示例性的,信息获取模块50为重力传感器(gravity sensor)。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信息获取模块50也可以为陀螺仪或电子罗盘。
应当理解的是,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所示耳机11的壳体12包括耳杆122,即耳机11的结构具有一定的限制,也即耳机11设有限位点。也就是说,用户在佩戴耳机11时,耳机11不能绕耳道360°旋转,耳机11在佩戴的过程中仅能在一定范围内旋转。由于用户的左耳和右耳呈镜像对称分布,在用户将两个耳机11分别佩戴于左耳和右耳的过程中,会沿相反方向的转动两个耳机11直至两个耳机11均佩戴至合适位置,此时耳机11的重力加速度信息会发生变化,因此可依据两个耳机11在佩戴过程中重力加速度信息的不同,来区分佩戴于左耳的耳机11和佩戴于右耳的耳机11。
请参阅图7和图8,图7是图2所示耳机组件100中耳机11佩戴于左耳时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2所示耳机组件100中耳机11佩戴于右耳时的结构示意图。
终端200用以接收两个耳机11在佩戴过程中的重力加速度信息,依据两个耳机11在佩戴过程中的重力加速度信息,确定两个耳机11的佩戴位置相对于重力方向G的偏转方向,确定佩戴位置相对于重力方向G顺时针(如图7所示ω方向)偏转的耳机11佩戴于左耳,确定佩戴位置相对于重力方向G逆时针(如图8所示-ω方向)偏转的耳机11佩戴于右耳。
可以理解的是,用户佩戴耳机11时,耳机11最终会处于与重力方向相对偏转的位置,佩戴于左耳的耳机11往往会相对于重力方向G顺时针偏转,佩戴于右耳的耳机11往往会相对于重力方向G逆时针偏转。因此,终端200可以通过重力加速度信息判断出两个耳机11的佩戴位置相对于重力方向G的偏转方向,进而确定佩戴于左耳的耳机11和佩戴于右耳的耳机11。
本实施方式中,用户在使用耳机10时,不需要刻意区分佩戴于左耳和右耳的耳机11,可随意将两个耳机11佩戴于左耳和右耳,两个耳机11的信息获取模块50分别获取耳机11佩戴过程中的重力加速度信息,终端200可依据两个耳机11佩戴位置相对于重力方向的偏转方向,来确定佩戴于左耳的耳机11和佩戴于右耳的耳机11,两个耳机11可依据终端200发送的信号自动配置声道来正常收听多声道音频,避免了因非对应声道播放音频信息造成音场错乱的问题,有助于提高使用效率和用户体验。
第三种实施方式中,与上述第二种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终端200用以接收两个耳机11在佩戴过程中的的重力加速度信息,依据两个耳机11在佩戴过程中的的重力加速度信息确定两个耳机11在佩戴过程中的旋转方向,确定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的耳机11为佩戴于左耳的耳机11,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的耳机11为佩戴于右耳的耳机11。
可以理解的是,用户在佩戴耳机11时,一般是先将耳杆122沿朝向耳垂的方向放置,再将耳机11旋转至合适位置。佩戴于左耳的耳机11往往通过顺时针方向旋转至合适位置,佩戴于右耳的耳机11往往通过逆时针方向旋转至合适位置。因此终端200可以通过重力加速度信息判断出两个耳机11在佩戴过程中的旋转方向,进而确定佩戴于左耳的耳机11和佩戴于右耳的耳机11。
本实施方式中,用户在使用耳机10时,不需要刻意区分佩戴于左耳和右耳的耳机11,可随意将两个耳机11佩戴于左耳和右耳,两个耳机11的信息获取模块50分别获取耳机11佩戴过程中的重力加速度信息,终端200可依据两个耳机11在佩戴过程中的旋转方向,来确定佩戴于左耳的耳机11和佩戴于右耳的耳机11,两个耳机11可依据位置确定模块60发送的信号自动配置声道来正常收听多声道音频,避免了因非对应声道播放音频信息造成音场错乱的问题,有助于提高使用效率和用户体验。
第四种实施方式中,与上述第二种和第三种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终端200用以接收两个耳机11在佩戴过程中的重力加速度信息,依据两个耳机11在佩戴过程中的重力加速度信息确定用户的头部运动轨迹,依据用户的头部运动轨迹确定佩戴于左耳的耳机11和佩戴于右耳的耳机11。
示例性的,信息获取模块60为陀螺仪。用户佩戴两个耳机11做点头运动时,佩戴于右耳的耳机11的陀螺仪会发生顺时针旋转位移,佩戴于左耳的耳机11的陀螺仪会发生逆时针旋转位移,终端200在获取两个耳机11的旋转位移后,便可计算出用户的头部运动轨迹,进而判断触佩戴于左耳的耳机11和佩戴于右耳的耳机11。
本实施方式中,用户在使用耳机10时,不需要刻意区分佩戴于左耳和右耳的耳机11,可随意将两个耳机11佩戴于左耳和右耳,两个耳机11的信息获取模块50均可获取耳机11佩戴过程中的重力加速度信息,终端200可依据两个耳机11在佩戴过程中的重力加速度信息,来确定用户的头部运动轨迹,进而确定佩戴于左耳的耳机11和佩戴于右耳的耳机11,两个耳机11可依据位置确定模块60发送的信号自动配置声道来正常收听多声道音频,避免了因非对应声道播放音频信息造成音场错乱的问题,有助于提高使用效率和用户体验。
第五种实施方式中,与上述四种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耳机11用以在检测到佩戴于左耳时,配置为左声道,还用以在检测到右耳时,配置为右声道。具体的,耳机11的信息获取模块50获取耳机11在佩戴过程中的重力加速度信息,并发送至控制器14的处理模块142。处理模块143依据耳机11在佩戴过程中的重力加速度信息,确定耳机11佩戴于左耳或右耳。声道配置模块143依据处理模块142的处理结果,对耳机11的声道类型进行配置。
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由于两个耳机11之间通信连接,处理模块142也可以依据两个耳机11的佩戴位置的心跳传播信号,来确定耳机佩戴于左耳或右耳,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佩戴一个耳机11时,无法实现立体声播放,可无需对耳机11的声道类型进行配置。因此,当且仅当两个耳机11分别佩戴于左耳和右耳时,耳机11才会检测自身的佩戴位置,并依据佩戴位置进行相应的声道配置。
耳机11佩戴于左耳时,检测配置前是否为左声道。若是,则保持在左声道。若否,则切换成左声道。具体的,处理模块142依据耳机11的佩戴位置,获取耳机11的目标声道类型为左声道,并判断耳机11配置前的声道类型是否与目标声道类型一致,即判断耳机11配置前的声道类型是否为左声道。声道配置模块143获取处理模块142的判断结果,依据判断结果对耳机11的声道类型进行配置。当耳机11配置前的声道类型与目标声道类型一致,即耳机11配置前的声道类型为左声道时,声道配置模块143将耳机11的声道类型保持在左声道。当耳机11配置前的声道类型与目标声道类型不一致,即耳机11配置前的声道类型为右声道时,声道配置模块143将耳机11的声道类型切换为左声道。
耳机11佩戴于右耳时,检测配置前是否为右声道。若是,则保持在右声道。若否,则切换成右声道。具体的,处理模块142依据耳机11的佩戴位置,获取耳机11的目标声道类型为右声道,并判断耳机11配置前的声道类型是否与目标声道类型一致,即判断耳机11配置前的声道类型是否为右声道。声道配置模块143获取处理模块142的判断结果,依据判断结果对耳机11的声道类型进行配置。当耳机11配置前的声道类型与目标声道类型一致,即耳机11配置前的声道类型为右声道时,声道配置模块143将耳机11的声道类型保持在右声道。当耳机11配置前的声道类型与目标声道类型不一致,即耳机11配置前的声道类型为左声道时,声道配置模块143将耳机11的声道类型切换为右声道。
本实施方式中,用户在使用耳机10时,不需要刻意区分佩戴于左耳和右耳的耳机11,可随意将两个耳机11佩戴于左耳和右耳,两个耳机11均可依据信息获取模块50获取的信息来检测佩戴于左耳或右耳,并依据检测结果自动进行声道配置来正常收听多声道音频,避免了因非对应声道播放音频信息造成音场错乱的问题,有助于提高使用效率和用户体验。
请参阅图9和图10,图9是图2所示耳机组件100中耳机盒20在另一种实施例下的模块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2所示耳机组件100中耳机11在另一种实施例下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所示耳机组件与上述实施例所示耳机组件100的不同之处在于,耳机11用以发送检测信号。具体的,每一耳机11包括信号发射器111,信号发射器111与控制器14电连接,用以在置入左耳机仓231或右耳机仓232时,发送检测信号。
耳机盒20包括左侧检测模块20a和右侧检测模块20b。左侧检测模块20a对应于左耳机仓231,用以检测检测信号。右侧检测模块20b对应于右耳机仓232,用以检测检测信号。其中,左侧检测模块20a和右侧检测模块20b可为信号接收器。
左侧检测模块20a检测到检测信号时,耳机盒20发送第一信号。具体的,左侧检测模块20a与控制器24电连接。当左耳机仓231置入耳机11时,左侧检测模块20a检测到检测信号,控制器24确定左耳机仓231置入耳机11,并通过左侧接触端子28a向置入左耳机仓231的耳机11发送第一信号。
右侧检测模块20b检测到检测信号时,耳机盒20发送第二信号。具体的,右侧检测模块20b与控制器24电连接。当右耳机仓232置入耳机11时,右侧检测模块20b检测到检测信号,控制器24确定右耳机仓232置入耳机11,并通过右侧接触端子28b向置入右耳机仓232的耳机11发送第二信号。
接下来,为了便于理解,以信号发射器111为红外光发射器,左侧检测模块20a和右侧接触端子28b为红外光接收器为例,对本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进行阐述。此时,上文所指检测信号为红外光。
可以理解的是,左耳机仓231置入耳机11时,左侧检测模块20a可接收到信息发射器11发射的红外光。同理的,左耳机仓231置入耳机11时,右侧检测模块20b可接收到信息发射器11发射的红外光。因此,可以通过左侧检测模块20a和右侧检测模块20b能否检测到红外光,来确定左耳机仓231和右耳机仓232是否置入耳机11。
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耳机11也可以不发射检测信号,左侧检测模块20a和右侧检测模块20b可为压力传感器,控制器24通过左侧检测模块20a和右侧检测模块20b的压力检测数据,来确定左耳机仓231和右耳机仓232是否置入耳机11。或者,左侧检测模块20a和右侧检测模块20b可为距离传感器,控制器24通过左侧检测模块20a和右侧检测模块20b距离检测数据,来确定左耳机仓231和右耳机仓232是否置入耳机11,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第三种耳机组件,与上述两种耳机组件100的不同之处在于,耳机盒20检测置入左耳机仓231或右耳机仓232的耳机11的声道是否为目标声道类型,若是,则结束声道配置,若否,则发送声道切换信号。其中,声道切换信号用以指示耳机11进行声道切换。
耳机11置入左耳机仓231时,耳机盒20检测置入左耳机仓231的耳机11是否为左声道,若是,则结束声道配置,若否,则发送声道切换信号。具体的,控制器24的处理模块243通过左侧接触端子28a获取置入左耳机仓231的耳机11在配置前的声道类型,检测置入左耳机仓231的耳机11在配置前是否为左声道。当置入左耳机仓231的耳机11在配置前的声道类型为左声道时,则结束声道配置。当置入左耳机仓231的耳机11在配置前的声道类型为右声道时,处理模块243通过左侧接触端子28a向置入左耳机仓231的耳机11发送声道切换信号。置入左耳机仓231的耳机11通过接触端子19接收声道切换信号,并响应于声道切换信号进行声道切换,将声道类型切换为左声道。
耳机11置入右耳机仓232时,耳机盒20检测置入右耳机仓232的耳机11是否为右声道,若是,则结束声道配置,若否,则发送声道切换信号。具体的,控制器24的处理模块243通过右侧接触端子28b获取置入右耳机仓232的耳机11在配置前的声道类型,检测置入右耳机仓232的耳机11在配置前是否为右声道。当置入右耳机仓232的耳机11在配置前的声道类型为右声道时,则结束声道配置。当置入右耳机仓232的耳机11在配置前的声道类型为左声道时,处理模块243通过右侧接触端子28b向置入右耳机仓232的耳机11发送声道切换信号。置入右耳机仓232的耳机11通过接触端子19接收声道切换信号,并响应于声道切换信号进行声道切换,将声道类型切换为右声道。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第四种耳机组件,本实施例所示耳机组件与上述三种耳机组件的不同之处在于,耳机11用以检测置入左耳机仓231或右耳机仓232,并依据检测结果配置为相匹配的声道。具体的,耳机11用以检测到置入左耳机仓231时,配置为左声道,还用以检测到置入右耳机仓232时,配置为右声道。
其中,耳机11包括置入检测模块,置入检测模块与控制器14电连接,用以检测耳机11的置入环境。耳机盒20包括左侧标识模块和右侧标识模块,左侧标识模块对应于左耳机仓231,右侧标识模块对应于右耳机仓232。
耳机11置入左耳机仓231时,置入检测模块检测到左侧标识模块,控制器14确认耳机11置入左耳机仓231,将耳机11的声道配置为左声道。
耳机11置入右耳机仓232时,置入检测模块检测到右侧标识模块,控制器14确认耳机11置入右耳机仓232,将耳机11的声道配置为右声道。
本申请实施例所示耳机组件中,耳机11本身检测是置入左耳机仓231或右耳机仓232,并依据检测结果配置为与之相匹配的声道类型。用户在使用耳机10时,可直接将置入左耳机仓231的耳机11佩戴于左耳,将置入右耳机仓232的耳机11佩戴于右耳,随后佩戴于左耳和佩戴于右耳的耳机11即可输出对应声道的音频,可有效避免因非对应声道播放音频信息造成的音场错乱,提高用户的使用效率和使用体验。
请参阅图11,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声道的配置方法的流程图。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耳机声道的配置方法,适用于上述耳机组件100,用于配置耳机10中两个耳机11的声道类型。耳机声道的配置方法包括步骤S101和步骤S102。
步骤S101,耳机组件100检测到左耳机仓231置入耳机11,将置入左耳机仓231的耳机11配置为左声道。本实施例中,步骤S101可通过步骤S103和步骤S104来实现。
请参阅图12,图12是图11所示耳机声道的配置方法中步骤S101的流程图。
步骤S103,耳机盒20检测到左耳机仓231置入耳机11,发送第一信号。
请参阅图13,图13是图12所示步骤S101中步骤S103在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流程图。
一种实施方式中,步骤S103可通过步骤S1031和步骤S1032来实现。
步骤S1031,耳机盒20检测到左耳机仓231置入耳机11。具体的,耳机盒20检测左耳机仓231是否置入耳机11。若是,则执行步骤S1032,发送第一信号。若否,则重复检测左耳机仓231是否置入耳机11。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若耳机盒20检测到左耳机仓231未置入耳机11时,也可以结束声道配置。
本实施方式中,当盒盖23相对盒体21打开时,入盒检测组件30采用轮询尝试通讯的方式来检测左耳机仓231是否置入耳机11。具体的,电压检测模块242检测第一电压差ΔV1,并将第一电压差ΔV1发送至处理模块243。处理模块243将第一电压差ΔV1与存储模块241存储的预设电压差ΔV0进行对比。其中,第一电压差ΔV1为两个左侧供电端子26a之间的电压差。
当第一电压差ΔV1等于或大于预设电压差ΔV0时,处理模块243确定左耳机仓231置入耳机11,通过左侧接触端子28a向置入左耳机仓231的耳机11发送第一信号。
当第一电压差ΔV1小于预设电压差ΔV0时,处理模块243确定左耳机仓231未置入耳机11。此后,经存储模块241存储的预设时间段ΔT后,电压检测模块242重新获取第一电压差ΔV1,直至第一电压差ΔV1等于或大于预设电压差ΔV0。
应当理解的是,左耳机仓231置入耳机11时,两个左侧供电端子26a分别与耳机11的两个充电端子18抵接以通电,左侧供电端子26a之间会存在电压差。因此,可以通过检测两个左侧供电端子26a之间的电压差来确定左耳机仓231是否置入耳机11。
复参图12,步骤S104,置入左耳机仓231的耳机11响应于第一信号,配置为左声道。
请参阅图14,图14是图12所示步骤S101中步骤S104的流程图。
本实施方式中,步骤S104可通过步骤S1041至步骤S1044来实现。
步骤S1041,置入左耳机仓231的耳机11接收第一信号。具体的,置入左耳机仓231的耳机11通过接触端子19接收第一信号。其中,耳机11的控制器14通过接触端子19接收第一信号。
可以理解的是,左耳机仓231置入耳机11时,左侧接触端子28a与耳机11的接触端子19抵接以通电,以使耳机盒20的控制器24与耳机10的控制器14之间通信连接,因此,耳机10的控制器14可以通过接触端子19接收第一信号。
步骤S1042,置入左耳机仓231的耳机11检测配置前是否为左声道。若是,则执行步骤S1043,响应于第一信号保持在左声道。若否,则执行步骤S1044,响应于第一信号切换成左声道。
具体的,控制器14的处理模块142接收第一信号,依据第一信号获取耳机11的目标声道类型为左声道,并判断耳机11配置前的声道类型是否与目标声道类型一致,即判断耳机11配置前的声道类型是否为左声道。声道配置模块143获取处理模块142的判断结果,依据判断结果对耳机11的声道类型进行配置。
当耳机11配置前的声道类型与目标声道类型一致,即耳机11配置前的声道类型为左声道时,声道配置模块143将耳机11的声道类型保持在左声道。此时,耳机11响应于第一信号保持在左声道。当耳机11配置前的声道类型与目标声道类型不一致,即耳机11配置前的声道类型为右声道时,声道配置模块143将耳机11的声道类型切换为左声道。此时,耳机11响应于第一信号切换为左声道。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置入左耳机仓231的耳机11也可以不检测配置前是否为左声道,直接响应于第一信号,重置为左声道。此时,控制器14的控制模块143不判断耳机11配置前的声道类型是否与目标声道类型一致,直接依据第一信号发送声道重置信号至声道配置模块142,声道配置模块142依据声道重置信号将耳机11的声道类型重置为左声道。
此外,在步骤S103后,还可包括步骤S105,耳机盒20向置入左耳机仓231的耳机11充电。具体的,处理模块243确定左耳机仓231置入耳机11后,还可控制电池25通过两个左侧供电端子26a开始向置入左耳机仓231的耳机11充电,以增加置入左耳机仓231的耳机11在后续使用过程中的续航能力。
需要说明的是,当供电端子26和接触端子28为相对独立的端子时,步骤S105和步骤S104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先后进行,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当供电端子26集成有接触端子28的功能时,耳机盒20先对置入左耳机仓231的耳机11进行声道配置,再进行充电,即先进行步骤S104,再进行步骤S105。
此外,耳机11的控制器14接收到第一信号时,还可控制电池17停止向信号收发器13、音频播放器15和拾音器16等功能器件供电,以降低耳机11在入盒后的消耗。
请参阅图15,图15是图12所示步骤S101中步骤S103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流程图。
本实施方式中,步骤S103可通过步骤S1033至步骤S1035来实现。
步骤S1033,耳机11发射检测信号。具体的,耳机11的信息发射器111发射检测信号。
步骤S1034,耳机盒20的左侧检测模块20a检测到检测信号,耳机盒20发送第一信号。具体的,左侧检测模块20a是否检测到检测信号。若是,则执行步骤S1035,耳机盒20向置入左耳机仓231的耳机11发送第一信号。若否,则左侧检测模块20a重复检测检测信号。
本实施方式中,当盒盖23相对盒体21打开时,左侧检测模块20a持续性检测检测信号,控制器24依据左侧检测模块20a的检测结果确定左耳机仓231是否置入耳机11。
当左侧检测模块20a检测到检测信号时,控制器24确定左耳机仓231置入耳机11,通过左侧接触端子28a向置入左耳机仓231的耳机11发送第一信号。
当左侧检测模块20a未检测到检测信号时,控制器24确定左耳机仓231未置入耳机11。此后,左侧检测模块20a继续检测检测信号,直至左侧检测模块20a检测到检测信号。
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当盒盖23相对盒体21打开时,左侧检测模块20a也可以间断性或周期性地检测检测信号,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接下来,为了便于理解,以信号发射器111为红外光发射器,左侧检测模块20a为红外光接收器为例,对本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进行阐述。此时,上文所指检测信号为红外光。
可以理解的是,左耳机仓231置入耳机11时,左侧检测模块20a可接收到信息发射器11发射的红外光。因此,可以通过左侧检测模块20a能否检测到红外光,来确定左耳机仓231是否置入耳机11。
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耳机11也可以不发射检测信号,左侧检测模块20a可为压力传感器,控制器24通过左侧检测模块20a的压力检测数据,来确定左耳机仓231是否置入耳机11。或者,左侧检测模块20a可为距离传感器,控制器24通过左侧检测模块20a距离检测数据,来确定左耳机仓231是否置入耳机11,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本实施方式中,耳机声道的配置方法还包括步骤S104’。
步骤S104’,置入左耳机仓231的耳机11响应于第一信号,配置为左声道。具体的,置入左耳机仓231的耳机11接收第一信号,并响应于第一信号,配置为左声道。其中,步骤S104’与上文步骤S104相同,在此不再重复描述。
此外,在步骤S103后,还可包括步骤S105’,耳机盒20向置入左耳机仓231的耳机11充电。其中,步骤S105’与上文步骤S105相同,在此不再重复描述。
复参图11,步骤S102,耳机组件100检测到右耳机仓232置入耳机11,将置入右耳机仓232的耳机11配置为右声道。应当理解的是,步骤S101和步骤S102可以先后执行,也可以同时执行,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请参阅图16,图16是图11所示耳机声道的配置方法中步骤S102的流程图。
本实施例中,步骤S102可通过步骤S106和步骤S107来实现。
步骤S106,耳机盒20检测到右耳机仓232置入耳机11,发送第二信号。
请参阅图17,图17是图16所示步骤S102中步骤S106在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流程图。
一种实施方式中,步骤S106可通过步骤S1061和步骤S1062来实现。
步骤S1061,耳机盒20检测到右耳机仓232是否置入耳机11。具体的,耳机盒20检测右耳机仓232是否置入耳机11。若是,则执行步骤S1062,发送第二信号。若否,则重复检测到右耳机仓232是否置入耳机11。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若耳机盒20检测右耳机仓232未置入耳机11时,也可以结束声道配置。
当盒盖23相对盒体21打开时,入盒检测组件30采用轮询尝试通讯的方式来检测右耳机仓232是否置入耳机11。具体的,电压检测模块242检测第二电压差ΔV2,并将第二电压差ΔV2发送至处理模块243。处理模块243将第二电压差ΔV2与存储模块241存储的预设电压差ΔV0进行对比。其中,第二电压差ΔV2为两个右侧供电端子26b之间的电压差。
当第二电压差ΔV2等于或大于预设电压差ΔV0时,处理模块243确定右耳机仓232置入耳机11,通过右侧接触端子28b向置入右耳机仓232的耳机11发送第二信号。
当第二电压差ΔV2小于预设电压差ΔV0时,处理模块243确定右耳机仓232未置入耳机11。此后,经存储模块241存储的预设时间段ΔT后,电压检测模块242重新获取第二电压差ΔV2,直至第二电压差ΔV2等于或大于预设电压差ΔV0。
应当理解的是,右耳机仓232置入耳机11时,两个右侧供电端子26b分别与耳机11的两个充电端子18抵接以通电,右侧供电端子26b之间会存在电压差。因此,可以通过检测两个右侧供电端子26b之间的电压差来确定右耳机仓232是否置入耳机11。
复参图16,步骤S107,置入右耳机仓232的耳机11响应于第二信号,配置为左声道。本实施例中,步骤S107可通过步骤S1071和步骤S1074来实现。
请参阅图18,图18是图16所示耳机声道的配置方法中步骤S107的流程图。
步骤S1071,置入右耳机仓232的耳机11接收第二信号。具体的,置入右耳机仓232的耳机11通过接触端子19接收第二信号。其中,耳机11的控制器14通过接触端子19接收第二信号。
可以理解的是,右耳机仓232置入耳机11时,右侧接触端子28b与耳机11的接触端子19抵接以通电,以使耳机盒20的控制器24与耳机10的控制器14之间通信连接,因此,耳机10的控制器14可以通过接触端子19接收第二信号。
步骤S1072,置入右耳机仓232的耳机11检测配置前是否为右声道。若是,则执行步骤S1073,响应于第二信号保持在右声道。若否,则执行步骤S1074,响应于第二信号切换成右声道。
具体的,控制器14的处理模块142接收第二信号,依据第二信号获取耳机11的目标声道类型为左声道,并判断耳机11配置前的声道类型是否与目标声道类型一致,即判断耳机11配置前的声道类型是否为右声道。声道配置模块143获取处理模块142的判断结果,依据判断结果对耳机11的声道类型进行配置。
当耳机11配置前的声道类型与目标声道类型一致,即耳机11配置前的声道类型为右声道时,声道配置模块143将耳机11的声道类型保持在右声道。此时,耳机11响应于第二信号保持在右声道。当耳机11配置前的声道类型与目标声道类型不一致,即耳机11配置前的声道类型为左声道时,声道配置模块143将耳机11的声道类型切换为右声道。此时,耳机11响应于第二信号切换为右声道。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置入右耳机仓232的耳机11也可以不检测配置前是否为右声道,直接响应于第二信号,重置为右声道。此时,控制器14的控制模块143不判断耳机11配置前的声道类型是否与目标声道类型一致,直接依据第二信号发送声道重置信号至声道配置模块142,声道配置模块142依据声道重置信号将耳机11的声道类型重置为右声道。
此外,在步骤S106后,还可包括步骤S108,耳机盒20向置入右耳机仓232的耳机11充电。具体的,处理模块243确定右耳机仓232置入耳机11后,还可控制电池25通过两个右侧供电端子26b开始向置入右耳机仓232的耳机11充电,以增加置入右耳机仓232的耳机11在后续使用过程中的续航能力。
需要说明的是,当供电端子26和接触端子28为相对独立的端子时,步骤S107和步骤S108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先后进行,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当供电端子26集成有接触端子28的功能时,耳机盒20先对置入右耳机仓232的耳机11进行声道配置,再进行充电,即先进行步骤S107,再进行步骤S108。
此外,耳机11的控制器14接收到第二信号时,还可控制电池17停止向信号收发器13、音频播放器15和拾音器16等功能器件供电,以降低耳机11在入盒后的消耗。
请参阅图19,图19是图16所示步骤S102中步骤S106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流程图。
本实施方式中,步骤S106可通过步骤S1063至步骤S1065来实现。
步骤S1063,耳机11发射检测信号。具体的,耳机11的信息发射器111发射检测信号。
步骤S1064,耳机盒20的右侧检测模块20b检测到检测信号,耳机盒20向置入右耳机仓232的耳机11发送第二信号。具体的,右侧检测模块20b是否检测到检测信号。若是,则执行步骤S1065,耳机盒20向置入右耳机仓232的耳机11发送第二信号。若否,则右侧检测模块20b重复检测检测信号。
本实施方式中,当盒盖23相对盒体21打开时,右侧检测模块20b持续性检测检测信号,控制器24依据右侧检测模块20b的检测结果确定右耳机仓232是否置入耳机11。
当右侧检测模块20b检测到检测信号时,控制器24确定右耳机仓232置入耳机11,通过右侧接触端子28b向置入右耳机仓232的耳机11发送第二信号。
当右侧检测模块20b未检测到检测信号时,控制器24确定右耳机仓232未置入耳机11。此后,右侧检测模块20b继续检测检测信号,直至右侧检测模块20b检测到检测信号。
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当盒盖23相对盒体21打开时,右侧检测模块20b也可以间断性或周期性地检测检测信号,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接下来,为了便于理解,以信号发射器111为红外光发射器,右侧检测模块20b为红外光接收器为例,对本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进行阐述。此时,上文所指检测信号为红外光。
可以理解的是,右耳机仓232置入耳机11时,右侧检测模块20b可接收到信息发射器11发射的红外光。因此,可以通过右侧检测模块20b能否检测到红外光,来确定右耳机仓232是否置入耳机11。
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耳机11也可以不发射检测信号,右侧检测模块20b可为压力传感器,控制器24通过右侧检测模块20b的压力检测数据,来确定右耳机仓232是否置入耳机11。或者,右侧检测模块20b可为距离传感器,控制器24通过右侧检测模块20b距离检测数据,来确定右耳机仓232是否置入耳机11,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本实施方式中,耳机声道的配置方法还包括步骤S107’。
步骤S107’,置入右耳机仓232的耳机11响应于第二信号,配置为右声道。具体的,置入右耳机仓232的耳机11接收第二信号,并响应于第二信号,配置为右声道。其中,步骤S107’与上文步骤S107相同,在此不再重复描述。
此外,在步骤S106后,还可包括步骤S108’,耳机盒20向置入右耳机仓232的耳机11充电。其中,步骤S108’与上文步骤S108相同,在此不再重复描述。
本实施例中,两个耳机11的结构和形状相同,任一耳机11都可以放入左耳机仓231或右耳机仓232。即,不需要刻意区分即可随意放入耳机盒20的左耳机仓231和右耳机仓232中,可实现耳机盒20对耳机10的快速收纳。
本申请实施例所示耳机声道控制方法中,利用耳机盒20向置入左耳机仓231的耳机11发送第一信号,并向置入右耳机仓232的耳机11发送第二信号,以使置入左耳机仓231和右耳机仓232的耳机11配置为相匹配的声道。用户在使用耳机10时,可直接将置入左耳机仓231的耳机11佩戴于左耳,将置入右耳机仓232的耳机11佩戴于右耳,随后佩戴于左耳和佩戴于右耳的耳机11即可输出对应声道的音频,可有效避免因非对应声道播放音频信息造成的音场错乱,提高用户的使用效率和使用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耳机声道的配置方法,适用于上述耳机组件100,用于配置两个耳机11的声道类型。耳机声道的配置方法包括步骤S201和步骤S202。
步骤S201,耳机组件100检测到左耳机仓231置入耳机11,将置入左耳机仓231的耳机11配置为左声道。本实施例中,步骤S201可通过步骤S203至步骤S207来实现。
请参阅图20,图2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耳机声道的配置方法中步骤S201的流程图。
步骤S203,耳机盒20检测到左耳机仓231置入耳机11。具体的,耳机盒20检测左耳机仓231是否置入耳机11。若是,则继续执行步骤S204。若否,则重复步骤S203。
一种实施方式中,当盒盖23相对盒体21打开时,入盒检测组件30采用轮询尝试通讯的方式来检测左耳机仓231是否置入耳机11。具体的,电压检测模块242检测第一电压差ΔV1,并将第一电压差ΔV1发送至处理模块243。处理模块243将第一电压差ΔV1与存储模块241存储的预设电压差ΔV0进行对比。其中,第一电压差ΔV1为两个左侧供电端子26a之间的电压差。
当第一电压差ΔV1等于或大于预设电压差ΔV0时,处理模块243确定左耳机仓231置入耳机11。
当第一电压差ΔV1小于预设电压差ΔV0时,处理模块243确定左耳机仓231未置入耳机11。此后,经存储模块241存储的预设时间段ΔT后,电压检测模块242重新获取第一电压差ΔV1,直至第一电压差ΔV1等于或大于预设电压差ΔV0。
另一种实施方式中,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步骤S203可通过步骤S2031和步骤S2032来实现。
步骤S2031,耳机11发射检测信号。具体的,耳机11的信息发射器111发射检测信号。
步骤S2032,耳机盒20的左侧检测模块20a检测到检测信号,耳机盒20检测到左耳机仓231置入耳机11。本实施方式中,当盒盖23相对盒体21打开时,左侧检测模块20a持续性检测检测信号,控制器24依据左侧检测模块20a的检测结果确定左耳机仓231是否置入耳机11。
当左侧检测模块20a检测到检测信号时,控制器24确定左耳机仓231置入耳机11。
当左侧检测模块20a未检测到检测信号时,控制器24确定左耳机仓231未置入耳机11。此后,左侧检测模块20a继续检测检测信号,直至左侧检测模块20a检测到检测信号。
步骤S204,耳机盒20检测置入左耳机仓231的耳机11配置前是否为左声道。若是,则执行步骤S205,结束声道配置。若否,则执行步骤S206,发送声道切换信号。
具体的,耳机盒20的控制器24通过左侧接触端子28a获取置入左耳机仓231的耳机11配置前的声道类型,判断置入左耳机仓231的耳机11配置前的声道类型是否与目标声道类型一致,即判断置入左耳机仓231的耳机11配置前的声道类型是否为左声道,并依据判断结果发送声道切换信号。
当置入左耳机仓231的耳机11配置前的声道类型与目标声道类型一致,即置入左耳机仓231的耳机11配置前的声道类型为左声道,结束声道配置。此时,置入左耳机仓231的耳机11保持在左声道。
当置入左耳机仓231的耳机11配置前的声道类型与目标声道类型不一致,即置入左耳机仓231的耳机11配置前的声道类型为右声道,控制器24通过左侧接触端子28a发送声道切换信号。
步骤S207,置入左耳机仓231的耳机11响应于声道切换信号,切换成左声道。具体的,置入左耳机仓231的耳机11接收声道切换信号,并响应于声道切换信号,切换成左声道。
本实施例中,置入左耳机仓231的耳机11通过接触端子19接收声道切换信号。其中,置入左耳机仓231耳机11的控制器14通过接触端子19接收声道切换信号。具体的,控制器14的处理模块142接收声道切换信号,并发送至声道切换模块143。声道切换模块143接收声道切换信号,并将置入左耳将231的耳机11的声道类型切换成左声道。
步骤S202,耳机组件100检测到右耳机仓232置入耳机11,将置入右耳机仓232的耳机11配置为右声道。应当理解的是,步骤S201和步骤S202可以先后执行,也可以同时执行,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本实施例中,步骤S202可通过步骤S209至步骤S213来实现。
请参阅图21,图2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耳机声道的配置方法中步骤S202的流程图。
步骤S209,耳机盒20检测到右耳机仓232置入耳机11。具体的,耳机盒20检测右耳机仓232是否置入耳机11。若是,则继续执行步骤S210。若否,则重复检测。
一种实施方式中,当盒盖23相对盒体21打开时,入盒检测组件30采用轮询尝试通讯的方式来检测右耳机仓232是否置入耳机11。具体的,电压检测模块242检测第二电压差ΔV2,并将第二电压差ΔV2发送至处理模块243。处理模块243将第二电压差ΔV2与存储模块241存储的预设电压差ΔV0进行对比。其中,第二电压差ΔV2为两个右侧供电端子26b之间的电压差。
当第二电压差ΔV2等于或大于预设电压差ΔV0时,处理模块243确定右耳机仓232置入耳机11。
当第二电压差ΔV2小于预设电压差ΔV0时,处理模块243确定右耳机仓232未置入耳机11。此后,经存储模块241存储的预设时间段ΔT后,电压检测模块242重新获取第二电压差ΔV2,直至第二电压差ΔV2等于或大于预设电压差ΔV0。
另一种实施方式中,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步骤S209可通过步骤S2091和步骤S2092来实现。
步骤S2091,耳机11发射检测信号。具体的,耳机11的信息发射器111发射检测信号。
步骤S2092,耳机盒20的右侧检测模块20b检测到检测信号,耳机盒20检测到右耳机仓232置入耳机11。本实施方式中,当盒盖23相对盒体21打开时,右侧检测模块20b持续性检测检测信号,控制器24依据右侧检测模块20b的检测结果确定右耳机仓232是否置入耳机11。
当右侧检测模块20b检测到检测信号时,控制器24确定右耳机仓232置入耳机11。
当右侧检测模块20b未检测到检测信号时,控制器24确定右耳机仓232未置入耳机11。此后,右侧检测模块20b继续检测检测信号,直至右侧检测模块20b检测到检测信号。
步骤S210,耳机盒20检测置入右耳机仓232的耳机11配置前是否为右声道。若是,则执行步骤S211,结束声道配置。若否,则执行步骤S212,发送声道切换信号。
具体的,耳机盒20的控制器24通过右侧接触端子28b获取置入右耳机仓232的耳机11配置前的声道类型,判断置入右耳机仓232的耳机11配置前的声道类型是否与目标声道类型一致,即判断置入右耳机仓232的耳机11配置前的声道类型是否为右声道,并依据判断结果发送声道切换信号。
当置入右耳机仓232的耳机11配置前的声道类型与目标声道类型一致,即置入右耳机仓232的耳机11配置前的声道类型右声道,结束声道配置。此时,置入右耳机仓232的耳机11保持在右声道。
当置入右耳机仓232的耳机11配置前的声道类型与目标声道类型不一致,即置入右耳机仓232的耳机11配置前的声道类型为左声道,控制器24通过右侧接触端子28b发送声道切换信号。
步骤S213,置入右耳机仓232的耳机11响应于声道切换信号,切换成右声道。具体的,置入右耳机仓232的耳机11接收声道切换信号,并响应于声道切换信号,切换成右声道。
本实施例中,置入右耳机仓232的耳机11通过接触端子19接收声道切换信号。其中,置入右耳机仓232耳机11的控制器14通过接触端子19接收声道切换信号。具体的,控制器14的处理模块142接收声道切换信号,并发送至声道切换模块143。声道切换模块143接收声道切换信号,并将置入左耳将231的耳机11的声道类型切换成右声道。
本申请实施例所示耳机声道控制方法中,利用耳机盒20分别获取置入左耳机仓231的耳机11和置入右耳机仓232的耳机11的声道类型,分别判断置入左耳机仓231的耳机11和置入右耳机仓232的耳机11的声道类型是否与目标声道类型相匹配,并依据判断结果分别向置入左耳机仓231的耳机11和置入右耳机仓232的耳机11发送声道切换信号,以使置入左耳机仓231和右耳机仓232的耳机11配置为相匹配的声道。用户在使用耳机10时,可直接将置入左耳机仓231的耳机11佩戴于左耳,将置入右耳机仓232的耳机11佩戴于右耳,随后佩戴于左耳和佩戴于右耳的耳机11即可输出对应声道的音频,可有效避免因非对应声道播放音频信息造成的音场错乱,提高用户的使用效率和使用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第三种耳机声道的配置方法,适用于上述耳机组件100,用于配置两个耳机11的声道类型。耳机声道的配置方法包括步骤S301和步骤S302。
步骤S301,耳机组件100检测到左耳机仓231置入耳机11,将置入左耳机仓231的耳机11配置为左声道。本实施例中,耳机11检测到置入左耳机仓231,配置为左声道。具体的,耳机11的置入检测模块检测到左侧标识模块,控制器14依据置入检测模块的检测结果确认耳机11置入左耳机仓231,将声道类型配置为左声道。
S302,耳机组件100检测到右耳机仓232置入耳机11,将置入右耳机仓232的耳机11配置为右声道。本实施例中,耳机11检测到置入右耳机仓232,配置为右声道。具体的,耳机11的置入检测模块检测到右侧标识模块,控制器14依据置入检测模块的检测结果确认耳机11置入右耳机仓232,将声道类型配置为右声道。
本申请实施例所示耳机声道控制方法中,利用耳机11本身检测是置入左耳机仓231或右耳机仓232,并依据检测结果配置为与之相匹配的声道类型。用户在使用耳机10时,可直接将置入左耳机仓231的耳机11佩戴于左耳,将置入右耳机仓232的耳机11佩戴于右耳,随后佩戴于左耳和佩戴于右耳的耳机11即可输出对应声道的音频,可有效避免因非对应声道播放音频信息造成的音场错乱,提高用户的使用效率和使用体验。
请参阅图22,图2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耳机声道的配置方法的流程图。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第四种耳机声道的配置方法,适用于上述耳机组件100,用于配置两个耳机11的声道类型。耳机声道的配置方法包括步骤S401和步骤S402。
步骤S401,耳机组件100检测到左耳机仓231和右耳机仓232均置入耳机11。本实施例中,耳机盒20检测到左耳机仓231和右耳机仓232均置入耳机11,向置入左耳机仓231的耳机11发送第一信号,并向置入右耳机仓232的耳机11发送第二信号。应当理解的是,耳机盒20可以同时发送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也可以先发后发送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请参阅图23,图23是图22所示耳机声道的配置方法在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流程图。
一种实施方式中,步骤S401可通过步骤S4011和步骤S4012来实现。
步骤S4011,耳机盒20检测到左耳机仓231和右耳机仓232均置入耳机11。具体的,耳机盒20检测左耳机仓231和右耳机仓232是否均置入耳机11。若是,则执行步骤S4012,向置入左耳机仓231的耳机11发送第一信号,并向置入右耳机仓232的耳机11发送第二信号。若否,则重复检测左耳机仓231和右耳机仓232是否均置入耳机11。即,若左耳机仓231和右耳机仓232中至少有一个未置入耳机11时,则重复检测左耳机仓231和右耳机仓232是否均置入耳机11。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若耳机盒20检测到左耳机仓231和右耳机仓232中至少有一个未置入耳机11时,也可以结束声道配置。
当盒盖23相对盒体21打开时,入盒检测组件30采用轮询尝试通讯的方式来检测左耳机仓231和右耳机仓232是否均置入耳机11。具体的,电压检测模块242检测第一电压差ΔV1和第二电压差ΔV2,并将第一电压差ΔV1和第二电压差ΔV2发送至处理模块243。处理模块243将第一电压差ΔV1和第二电压差ΔV2与存储模块241存储的预设电压差ΔV0进行对比。其中,其中,第一电压差ΔV1为两个左侧供电端子26a之间的电压差,第二电压差ΔV2为两个右侧供电端子26b之间的电压差。
当第一电压差ΔV1和第二电压差ΔV2均等于或大于预设电压差ΔV0时,处理模块243确定左耳机仓231和右耳机仓232均置入耳机11,通过左侧接触端子28a向置入左耳机仓231的耳机11发送第一信号,并通过右侧接触端子28b向置入右耳机仓232的耳机11发送第二信号。
当第一电压差ΔV1和/或第二电压差ΔV2小于预设电压差ΔV0时,处理模块243确定左耳机仓231和右耳机仓232未均置入耳机11。即,当第一电压差ΔV1小于预设电压差ΔV0,且第二电压差ΔV2等于或大于预设电压差ΔV0时,或者,第一电压差ΔV1等于或大于预设电压差ΔV0,且第二电压差ΔV2小于预设电压差ΔV0,或者,第一电压差ΔV1和第二电压差ΔV2均小于预设电压差ΔV0时,处理模块243确定左耳机仓231和右耳机仓232未均置入耳机11。也即,只要左耳机仓231和右耳机仓232中至少有一个未置入耳机11,处理模块243确定左耳机仓231和右耳机仓232未均置入耳机11。此后,经存储模块241存储的预设时间段ΔT后,电压检测模块242重新获取第一电压差ΔV1和第二电压差ΔV2,直至第一电压差ΔV1和第二电压差ΔV2均等于或大于预设电压差ΔV0。
应当理解的是,左耳机仓231置入耳机11时,两个左侧供电端子26a与置入左耳机仓231的耳机11的两个充电端子18抵接以通电,两个左侧供电端子26a之间会存在电压差。同理的,右耳机仓232置入耳机11时,两个右侧供电端子26b与置入右耳机仓232的耳机11的两个充电端子18抵接以通电,两个右侧供电端子26b之间会存在电压差。因此,可以通过检测两个左侧供电端子26a之间的电压差和两个右侧供电端子26b之间的电压差,来确定左耳机仓231和右耳机仓232是否置入耳机11。
步骤S402,耳机组件100将置入左耳机仓231的耳机11配置为左声道,将置入右耳机仓232的耳机11配置为右声道。
本实施方式中,步骤S402可通过步骤S4021至步骤S4022来实现。
步骤S4021,置入左耳机仓231的耳机11响应于第一信号,配置为左声道。具体的,置入左耳机仓231的耳机11接收第一信号,并响应于第一信号,配置为左声道。其中,步骤S4021与上文步骤S104相同,在此不再重复描述。
步骤S4022,置入右耳机仓232的耳机11响应于第二信号,配置为右声道。具体的,置入右耳机仓232的耳机11接收第二信号,并响应于第二信号,配置为右声道。其中,步骤S4023与上文步骤S107相同,在此不再重复描述。
应当理解的是,步骤S4022可与步骤S4021同时进行,也可先后进行,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此外,在步骤S401后,还可包括步骤S403,耳机盒20向置入左耳机仓231和右耳机仓232的耳机11充电。具体的,处理模块243确定左耳机仓231和右耳机仓232均置入耳机11后,还可控制电池25通过两个左侧供电端子26a开始向置入左耳机仓231的耳机11充电,并通过两个右侧供电端子26b开始置入右耳机仓232的耳机11,以增加置入左耳机仓231和置入右耳机仓232的耳机11在后续使用过程中的续航能力。
需要说明的是,当供电端子26和接触端子28为相对独立的端子时,步骤S402和步骤S403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先后进行,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当供电端子26集成有接触端子28的功能时,耳机盒20先对置入左耳机仓231和右耳机仓232的耳机11进行声道配置,再进行充电,即先进行步骤S402,再进行步骤S403。
请参阅图24,图24是图22所示耳机声道的配置方法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流程图。
本实施方式中,步骤S401可通过步骤S4013至步骤S4015来实现。
步骤S4013,两个耳机11均发射检测信号。具体的,每一耳机11的信息发射器111发射检测信号。
步骤S4014,耳机盒20的左侧检测模块20a和右侧检测模块20b均检测到检测信号。具体的,左侧检测模块20a和右侧检测模块20b是否均检测到检测信号。若是,则执行步骤S4015,耳机盒20向置入左耳机仓231的耳机11发送第一信号,并向置入右耳机仓232的耳机11发送第二信号。若否,则左侧检测模块20a和右侧检测模块20b重复检测检测信号,直至左侧检测模块20a和右侧检测模块20b均检测到检测信号。
本实施方式中,当盒盖23相对盒体21打开时,左侧检测模块20a和右侧检测模块20b持续性检测检测信号,控制器24依据左侧检测模块20a和右侧检测模块20b的检测结果确定左耳机仓231和右耳机仓232是否置入耳机11。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当盒盖23相对盒体21打开时,左侧检测模块20a和右侧检测模块20b也可以间断性或周期性地检测检测信号,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当左侧检测模块20a和右侧检测模块20b均检测到检测信号时,控制器24确定左耳机仓231和右耳机仓232均置入耳机11,通过左侧接触端子28a向置入左耳机仓231的耳机11发送第一信号,并通过右侧接触端子28b向置入右耳机仓232的耳机11发送第二信号。
当左侧检测模块20a和/或右侧检测模块20b未检测到检测信号时,控制器24确定左耳机仓231和右耳机仓232未均置入耳机11。即,当左侧检测模块20a检测到检测信号,且右侧检测模块20b未检测到检测信号时,或者,当左侧检测模块20a未检测到检测信号,且右侧检测模块20b检测到检测信号时,或者,当左侧检测模块20a和右侧检测模块20b均未检测到检测信号时,处理模块243确定左耳机仓231和右耳机仓232未均置入耳机11。此后,左侧检测模块20a和右侧检测模块20b持续性检测检测信号,直至左侧检测模块20a和右侧检测模块20b均检测到检测信号。
接下来,为了便于理解,以信号发射器111为红外光发射器,左侧检测模块20a和右侧检测模块20b为红外光接收器为例,对本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进行阐述。此时,上文所指检测信号为红外光。
可以理解的是,左耳机仓231置入耳机11时,左侧检测模块20a可接收到信息发射器11发射的红外光。同理的,右耳机仓232置入耳机11时,右侧检测模块20b可检测到信息发射器11发射的红外光。因此,可以通过左侧检测模块20a和右侧检测模块20b能否检测到红外光,来确定左耳机仓231和右耳机仓232是否置入耳机11。
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耳机11也可以不发射检测信号,左侧检测模块20a和右侧检测模块20b可为压力传感器,控制器24通过左侧检测模块20a和右侧检测模块20b的压力检测数据,来确定左耳机仓231和右耳机仓232是否置入耳机11,或者,左侧检测模块20a和右侧检测模块20b可为距离传感器,控制器24通过左侧检测模块20a和右侧检测模块20b的距离检测数据,来确定左耳机仓231和右耳机仓232是否置入耳机11,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本实施方式中,步骤S402可通过步骤S4023至步骤S4024来实现。
步骤S4023,置入左耳机仓231的耳机11响应于第一信号,配置为左声道。具体的,置入左耳机仓231的耳机11接收第一信号,并响应于第一信号,配置为左声道。其中,步骤S4023与上文步骤S4021相同,在此不再重复描述。
步骤S4024,置入右耳机仓232的耳机11响应于第二信号,配置为右声道。具体的,置入右耳机仓232的耳机11接收第二信号,并响应于第二信号,配置为右声道。其中,步骤S4024与上文步骤S4022相同,在此不再重复描述。
此外,在步骤S401后,还可包括步骤S404,耳机盒20向置入左耳机仓231和右耳机仓232的耳机11充电。其中,步骤S404与上文步骤S403相同,在此不再重复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所示耳机声道控制方法中,耳机10的两个耳机11不需要刻意区分,可以随意放入耳机盒20的左耳机仓231和右耳机仓232中,利用耳机盒20分别向置入左耳机仓231和置入右耳机仓232的耳机11发送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以将置入左耳机仓231和右耳机仓232的耳机11的声道类型分别配置为左声道和右声道。用户在使用耳机10时,可直接将置入左耳机仓231的耳机11佩戴于左耳,将置入右耳机仓232的耳机11佩戴于右耳,随后佩戴于左耳和佩戴于右耳的耳机11即可输出对应声道的音频,避免因非对应声道播放音频信息造成的音场错乱,提高用户的使用效率和使用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第五种耳机声道的配置方法,适用于上述耳机组件100,用于配置两个耳机11的声道类型。本实施例所示耳机声道的配置方法包括步骤S501至步骤S509来实现。
请参阅图25,图2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五种耳机声道的配置方法的流程图。
步骤S501,耳机盒20检测到左耳机仓231和右耳机仓232均置入耳机11。具体的,耳机盒20检测左耳机仓231和右耳机仓232是否均置入耳机11。若是,则继续执行步骤S502。若否,则重复步骤S501。即,若左耳机仓231和右耳机仓232中至少有一个未置入耳机11时,则重复步骤S501。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若耳机盒20检测到左耳机仓231和右耳机仓232中至少有一个未置入耳机11时,也可以结束声道配置。
一种实施方式中,当盒盖23相对盒体21打开时,入盒检测组件30采用轮询尝试通讯的方式来检测左耳机仓231和右耳机仓232是否均置入耳机11。具体的,电压检测模块242检测第一电压差ΔV1和第二电压差ΔV2,并将第一电压差ΔV1和第二电压差ΔV2发送至处理模块243。处理模块243将第一电压差ΔV1和第二电压差ΔV2与存储模块241存储的预设电压差ΔV0进行对比。其中,其中,第一电压差ΔV1为两个左侧供电端子26a之间的电压差,第二电压差ΔV2为两个右侧供电端子26b之间的电压差。
当第一电压差ΔV1和第二电压差ΔV2均等于或大于预设电压差ΔV0时,处理模块243确定左耳机仓231和右耳机仓232均置入耳机11。
当第一电压差ΔV1和/或第二电压差ΔV2小于预设电压差ΔV0时,处理模块243确定左耳机仓231和右耳机仓232未均置入耳机11。此后,经存储模块241存储的预设时间段ΔT后,电压检测模块242重新获取第一电压差ΔV1和第二电压差ΔV2,直至第一电压差ΔV1和第二电压差ΔV2均等于或大于预设电压差ΔV0。
另一种实施方式中,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步骤S501可通过步骤S5011和步骤S5012来实现。
步骤S5011,两个耳机11均发射检测信号。具体的,每一耳机11的信息发射器111发射检测信号。
步骤S5012,耳机盒20的左侧检测模块20a和右侧检测模块20b均检测到检测信号,耳机盒20确定。本实施方式中,当盒盖23相对盒体21打开时,左侧检测模块20a和右侧检测模块20b持续性检测检测信号,控制器24依据左侧检测模块20a和右侧检测模块20b的检测结果确定左耳机仓231和右耳机仓232是否置入耳机11。
当左侧检测模块20a和右侧检测模块20b均检测到检测信号时,控制器24确定左耳机仓231和右耳机仓232均置入耳机11。
当左侧检测模块20a和/或右侧检测模块20b未检测到检测信号时,控制器24确定左耳机仓231和右耳机仓232未均置入耳机11。此后,左侧检测模块20a和右侧检测模块20b持续性检测检测信号,直至左侧检测模块20a和右侧检测模块20b均检测到检测信号。
步骤S502,耳机盒20检测置入左耳机仓231的耳机11配置前是否为左声道。若是,则执行步骤S503,结束声道配置。若否,则执行步骤S504,发送声道切换信号。
步骤S505,置入左耳机仓231的耳机11响应于声道切换信号,切换成左声道。具体的,置入左耳机仓231的耳机11接收声道切换信号,并响应于声道切换信号,切换成左声道。
其中,步骤S502至步骤S505与上文步骤S204至步骤S207相同,在此不再重复描述。
步骤S506,耳机盒20检测置入右耳机仓232的耳机11配置前是否为右声道。若是,则执行步骤S507,结束声道配置。若否,则执行步骤S508,发送声道切换信号。其中,步骤S507可与步骤S502同时进行,也可以先后进行,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步骤S509,置入右耳机仓232的耳机11响应于声道切换信号,切换成右声道。具体的,置入右耳机仓232的耳机11接收声道切换信号,并响应于声道切换信号,切换成右声道。
其中,步骤S506至步骤509与上文步骤S209至步骤S213相同,在此不再重复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所示耳机声道控制方法中,利用耳机盒20分别获取置入左耳机仓231的耳机11和置入右耳机仓232的耳机11的声道类型,分别判断置入左耳机仓231的耳机11和置入右耳机仓232的耳机11的声道类型是否与目标声道类型相匹配,并依据判断结果分别向置入左耳机仓231的耳机11和置入右耳机仓232的耳机11发送声道切换信号,以使置入左耳机仓231和右耳机仓232的耳机11配置为相匹配的声道。用户在使用耳机10时,可直接将置入左耳机仓231的耳机11佩戴于左耳,将置入右耳机仓232的耳机11佩戴于右耳,随后佩戴于左耳和佩戴于右耳的耳机11即可输出对应声道的音频,可有效避免因非对应声道播放音频信息造成的音场错乱,提高用户的使用效率和使用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第六种耳机声道的配置方法,适用于上述耳机组件100,用于配置两个耳机11的声道类型。耳机声道的配置方法包括步骤S601和步骤S602。
步骤S601,两个耳机11检测到分别置入左耳机仓231和右耳机仓232。具体的,一个耳机11的置入检测模块检测到左侧标识模块,控制器14依据置入检测模块的检测结果确认耳机11置入左耳机仓231。另一个耳机11的置入检测模块检测到右侧标识模块,控制器14依据置入检测模块的检测结果确认耳机11置入左耳机仓231。
步骤S602,置入左耳机仓231的耳机11配置为左声道,置入右耳机仓232的耳机11配置为右声道。具体的,置入左耳机仓231的耳机11的控制器14将声道类型配置为左声道,置入右耳机仓232的耳机11的控制器14将声道类型配置为右声道。
本申请实施例所示耳机声道控制方法中,利用耳机11本身检测是置入左耳机仓231或右耳机仓232,并依据检测结果配置为与之相匹配的声道类型。用户在使用耳机10时,可直接将置入左耳机仓231的耳机11佩戴于左耳,将置入右耳机仓232的耳机11佩戴于右耳,随后佩戴于左耳和佩戴于右耳的耳机11即可输出对应声道的音频,可有效避免因非对应声道播放音频信息造成的音场错乱,提高用户的使用效率和使用体验。
应当理解的是,在佩戴耳机组件100的两个耳机11时,存在以下几种场景:
当两个耳机11从耳机盒20中取出进行佩戴时,若用户可明确区分耳机盒20的左耳机仓231和右耳机仓232,比如光线充足且方便观察耳机盒20的情况下,用户可直接将从左耳机仓231拿出的耳机11佩戴于左耳,将从右耳机仓232拿出的耳机11佩戴于右耳,由于从耳机10仓拿出的耳机11的声道类型一定是左声道,从右耳机仓232拿出的耳机11一定是右声道,两个耳机11均可直接进行音频播放。
若用户不可明确区分左耳机仓231和右耳机仓232,比如光线昏暗或者用户在开车等注意力较为集中的情况下,用户无法精准地将从左耳机仓231拿出的耳机11佩戴于左耳,将右耳机仓232拿出的耳机11佩戴于右耳,极有可能会出现因非对应声道播放音频信息造成的音场错乱的问题。
当两个耳机11不是从耳机盒20中取出进行佩戴,而是在耳机盒20外直接进行佩戴时,由于两个耳机11的结构和形状完全相同,用户直接将两个耳机11随意佩戴于左耳和右耳,极有可能会出现非对应声道播放音频信息造成的音场错乱的问题。
基于此,用户在使用耳机10时,也需要对佩戴于左耳和右耳的耳机11的声道进行重新配置,以避免因非对应声道播放音频信息造成的音场错乱的问题,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一种实施例中,两个耳机11与终端200电连接。其中,耳机11通过信号收发器13与终端200电连接。耳机声道的配置方法还包括步骤S701至步骤S707。
请参阅图26,图2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耳机声道的配置方法中部分步骤在一种实施例下的流程图。
步骤S701,两个耳机11的信息获取模块50分别获取两个耳机11的佩戴位置的心跳传播信号。其中,信息获取模块50为耳机11的拾音器16,拾音器16通过获取颈部动脉血流冲击耳根侧头骨,而后传导至耳道的低频脉动噪音以获取心跳传播信号。当然,信息获取模块50也可以为心电图传感器或光电容积描记。
步骤S702,两个耳机11分别发送两个耳机11的佩戴位置的心跳传播信号。具体的,两个耳机11的信号收发器13分别发送两个耳机11的佩戴位置的心跳传播信号。
步骤S703,终端200依据两个耳机11的佩戴位置的心跳传播信号,确定佩戴于左耳的耳机11和佩戴于右耳的耳机11。具体的,终端200比较两个耳机11的佩戴位置的心跳传播信号,确定在同一信号周期中,佩戴位置的心跳传播信号的预设位置的到达时间较早的耳机11佩戴于左耳,佩戴位置的心跳传播信号的预设位置的到达时间较晚的耳机11佩戴于右耳。其中,预设位置可以为信号周期的起始位置、结束位置或者波峰位置。
具体的,终端200的位置确定模块60获取两个耳机11的佩戴位置的心跳传播信号,依据两个耳机11的佩戴位置的心跳传播信号,获取两个耳机11的佩戴位置的心电波形,对比两个耳机11佩戴位置的心电波形,依据对比结果确定佩戴于左耳的耳机11和佩戴于右耳的耳机。其中,位置确定模块60除去耳机11的佩戴位置的心跳传播信号达到终端200的时延量后,再得到耳机11的佩戴位置的心电波形,以降低位置确定模块60的工作误差,提高准确度。
步骤S704,终端200向佩戴于左耳的耳机11发送第三信号。具体的,终端200的位置确定模块60向佩戴于左耳的耳机11发送第三信号。
步骤S705,佩戴于左耳的耳机11响应于第三信号,配置为左声道。具体的,佩戴于左耳的耳机11接收第三信号,并响应于第三信号,配置为左声道。其中,佩戴于左耳的耳机11通过信号收发器13接收第三信号。
本实施例中,步骤S705可通过步骤S7051至步骤S7052来实现。
请参阅图27,图27是图26所示耳机声道的配置方法中步骤S705的流程图。
步骤S7051,佩戴于左耳的耳机11检测配置前是否为左声道。若是,则执行步骤S7052,响应于第三信号保持在左声道。若否,则执行步骤S7053,响应于第三信号切换为左声道。
具体的,处理模块142接收第三信号,依据第三信号获取耳机11的目标声道类型为左声道,并判断耳机11配置前的声道类型是否与目标声道类型一致,即判断耳机11配置前的声道类型是否为左声道。声道配置模块143获取处理模块142的判断结果,依据判断结果对耳机11的声道类型进行配置。
当耳机11配置前的声道类型与目标声道类型一致,即耳机11配置前的声道类型为左声道时,声道配置模块143将耳机11的声道类型保持在左声道。此时,耳机11响应于第三信号保持在左声道。当耳机11配置前的声道类型与目标声道类型不一致,即耳机11配置前的声道类型为右声道时,声道配置模块143将耳机11的声道类型切换为左声道。此时,耳机11响应于第三信号切换为左声道。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佩戴于左耳的耳机11也可以不检测配置前是否为左声道,直接响应于第三信号,重置为左声道。此时,控制器14的控制模块143不判断耳机11配置前的声道类型是否与目标声道类型一致,直接依据第三信号发送声道重置信号至声道配置模块142,声道配置模块142依据声道重置信号将耳机11的声道类型重置为左声道。
复参图27,步骤S706,终端200向佩戴于右耳的耳机11发送第四信号。具体的,终端200的位置确定模块60向佩戴于右耳的耳机11发送第四信号。其中,步骤S706可以与步骤S4同时进行,也可以先后进行,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步骤S707,佩戴于右耳的耳机响应于第四信号,配置为右声道。具体的,佩戴于右耳的耳机11接收第四信号,并响应于第四信号,配置为左声道。其中,佩戴于右耳的耳机11通过信号收发器13接收第四信号。
本实施例中,步骤S707可通过步骤S7071置步骤S7073来实现。
请参阅图28,图28是图26所示耳机声道的配置方法中步骤S707的流程图。
步骤S7071,佩戴于右耳的耳机11检测配置前是否为右声道。若是,则执行步骤S7072,响应于第四信号保持在右声道。若否,则执行步骤S7073,响应于第四信号切换成右声道。
具体的,控制器14的处理模块142接收第四信号,依据第四信号获取耳机11的目标声道类型为左声道,并判断耳机11配置前的声道类型是否与目标声道类型一致,即判断耳机11配置前的声道类型是否为右声道。声道配置模块143获取处理模块142的判断结果,依据判断结果对耳机11的声道类型进行配置。
当耳机11配置前的声道类型与目标声道类型一致,即耳机11配置前的声道类型为右声道时,声道配置模块143将耳机11的声道类型保持在右声道。此时,耳机11响应于第四信号保持在右声道。当耳机11配置前的声道类型与目标声道类型不一致,即耳机11配置前的声道类型为左声道时,声道配置模块143将耳机11的声道类型切换为右声道。此时,耳机11响应于第四信号切换为右声道。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佩戴于右耳的耳机11也可以不检测配置前是否为右声道,直接响应于第四信号,重置为右声道。此时,控制器14的控制模块143不判断耳机11配置前的声道类型是否与目标声道类型一致,直接依据第四信号发送声道重置信号至声道配置模块142,声道配置模块142依据声道重置信号将耳机11的声道类型重置为右声道。
应当理解的是,在用户只佩戴一个耳机11的情况下,耳机10是无法播放立体声的。因此,当且仅有两个耳机11的入耳检测模块40检测到两个耳机11均入耳,即两个耳机11分别佩戴于左耳和右耳时,终端200才会确定两个耳机11的佩戴位置,向佩戴于左耳的耳机11发送第三信号,并向佩戴于右耳的耳机11发送第四信号,以使两个耳机11的声道类型配置成相匹配的声道。当只有一个耳机11入耳,即仅有一个耳机11佩戴于左耳或右耳时,终端200不用确定耳机11的佩戴位置,耳机11也不需要进行声道配置,保持耳机11原有的声道类型不变,耳机11的音频播放器15可以直接按照原有的声道类型播放音频。
用户在使用耳机10时,不需要刻意区分佩戴于左耳和右耳的耳机11,可随意将两个耳机11分别佩戴于左耳和右耳,两个耳机11的信息获取模块50均可获取耳机11佩戴位置的心跳传播信号,终端200可依据两个耳机11佩戴位置的心跳传播信号,来确定佩戴于左耳的耳机11和佩戴于右耳的耳机11,两个耳机11可依据终端200发送的信号自动进行声道配置,来正常收听多声道音频,避免了因非对应声道播放音频信息造成音场错乱的问题,有助于提高使用效率和用户体验。
另一种实施例中,耳机声道的配置方法还包括步骤S801至步骤S807。
请参阅图29,图2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耳机声道的配置方法中部分步骤在另一种实施例下的流程图。
步骤S801,两个耳机11的信息获取模块50分别获取两个耳机11在佩戴过程中的重力加速度信息。其中,信息获取模块50为重力传感器。当然,信息获取模块50也可以为陀螺仪或电子罗盘。
步骤S802,两个耳机11分别发送两个耳机11在佩戴过程中的重力加速度信息。具体的,两个耳机11的信号收发器13分别发送两个耳机11在佩戴过程中的重力加速度信息。
应当理解的是,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所示耳机11的壳体12包括耳杆122,即耳机11的结构具有一定的限制,也即耳机11设有限位点。也就是说,用户在佩戴耳机11时,耳机11不能绕耳道360°旋转,耳机11在佩戴的过程中仅能在一定范围内旋转。由于用户的左耳和右耳呈镜像对称分布,用户在将两个耳机11分别佩戴于左耳和右耳的过程中,会沿相反方向的转动两个耳机11直至两个耳机11均佩戴至合适位置,此时耳机11的重力加速度信息会发生变化,因此可依据两个耳机11在佩戴过程中重力加速度信息会有所不同。
步骤S803,终端200依据两个耳机11佩戴过程中的重力加速度信息,确定佩戴于左耳的耳机11和佩戴于右耳的耳机11。具体的,终端200的位置确定模块60获取两个耳机11佩戴过程中的重力加速度信息,并依据两个耳机11佩戴过程中的重力加速度信息,确定佩戴于左耳的耳机11和佩戴于右耳的耳机11。
一种实施方式中,终端200依据两个耳机11佩戴过程中的重力加速度信息,确定两个耳机11的佩戴位置相对于重力方向G的偏转方向,确定佩戴位置相对于重力方向顺时针(如图7所示ω方向)偏转的耳机11佩戴于左耳,确定佩戴位置相对于重力方向逆时针(如图8所示-ω方向)偏转的耳机11佩戴于右耳。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所示耳机11包括耳杆122,耳机11不能绕耳道360°旋转,即耳机11在佩戴过程中仅能在一定范围内旋转。用户佩戴耳机11时,耳机11最终会处于与重力方向相对偏转的位置,佩戴于左耳的耳机11往往会相对重力方向顺时针偏转,佩戴于右耳的耳机11往往会相对重力方向逆时针偏转。因此,位置确定模块60可以通过重力加速度信息判断出两个耳机11的佩戴位置与重力方向之间的夹角,进而确定佩戴于左耳的耳机11和佩戴于右耳的耳机11。
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终端200依据两个耳机11佩戴过程中的重力加速度信息,确定两个耳机11在佩戴过程中的旋转方向,确定佩戴过程中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的耳机11佩戴于左耳,佩戴过程中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的耳机11佩戴于右耳。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所示耳机11包括耳杆122,耳机11不能绕耳道360°旋转,即耳机11在佩戴过程中仅能在一定范围内旋转。用户在佩戴耳机11的过程中,一般是先将耳杆122沿朝向耳垂的方向放置,再旋转耳机11至合适位置。佩戴于左耳的耳机11往往通过顺时针方向旋转至合适位置,佩戴于右耳的耳机11往往通过逆时针方向旋转至合适位置。因此,终端200的位置确定模块60可以依据两个耳机11在佩戴过程中的旋转方向,确定佩戴于左耳的耳机11和佩戴于右耳的耳机11。
第三种实施方式中,终端200依据两个耳机11在佩戴过程中的重力加速度信息,确定用户的头部运动轨迹,依据用户的头部运动轨迹确定佩戴于左耳的耳机11和佩戴于右耳的耳机11。
示例性的,耳机11的信息获取模块50为陀螺仪。用户佩戴两个耳机11做点头运动时,佩戴于左耳的耳机11的陀螺仪会发生逆时针旋转位移,佩戴于右耳的耳机11的陀螺仪会发生顺时针旋转位移,位置确定模块60在获取两个耳机11的陀螺仪的旋转位移后,可获得出用户的头部运动轨迹,进而判断出佩戴于左耳的耳机11和佩戴于右耳的耳机11。
步骤S804,终端200向佩戴于左耳的耳机11发送第三信号。具体的,终端200的位置确定模块60向佩戴于左耳的耳机11发送第三信号。
步骤S805,佩戴于左耳的耳机11响应于第三信号,配置为左声道。具体的,佩戴于左耳的耳机11接收第三信号,并响应于第三信号,配置为左声道。其中,佩戴于左耳的耳机11通过信号收发器13接收第三信号。
本实施例中,步骤S804和步骤S805与上文步骤S704和步骤S705的步骤相同,在此不再重复描述。
步骤S806,终端200向佩戴于右耳的耳机11发送第四信号。具体的,终端200的位置确定模块60向佩戴于右耳的耳机11发送第四信号。其中,步骤S706可以与步骤S4同时进行,也可以先后进行,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步骤S807,佩戴于右耳的耳机响应于第四信号,配置为右声道。具体的,佩戴于右耳的耳机11接收第四信号,并响应于第四信号,配置为左声道。其中,佩戴于右耳的耳机11通过信号收发器13接收第四信号。
本实施例中,步骤S806和步骤S807与上文步骤S706和步骤S707的步骤相同,在此不再重复描述。
本实施例所示耳机声道的配置方法中,用户在使用耳机10时,不需要刻意区分佩戴于左耳和右耳的耳机11,可随意将两个耳机11佩戴于左耳和右耳,两个耳机11的信息获取模块50可分别获取耳机11佩戴过程中的重力加速度信息,终端200可依据两个耳机11佩戴过程中的重力加速度信息,来确定佩戴于左耳的耳机11和佩戴于右耳的耳机11,两个耳机11可依据终端200发送的信号自动切换声道来正常收听多声道音频,不需要人为参与,即可对两个耳机11的声道进行配置以输出相匹配的音频,避免了因非对应声道播放音频信息造成音场错乱的问题,有助于提高使用效率和用户体验。
第三种实施例中,耳机声道的配置方法还包括步骤S901至步骤S904。
请参阅图30,图30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耳机声道的配置方法的部分步骤在第三种实施例下的流程图。
步骤S901,两个耳机11检测到两个耳机11分别佩戴于左耳和右耳。具体的,两个耳机11的入耳检测模块40均检测到耳机11入耳。
步骤S902,两个耳机11确定佩戴于左耳的耳机11和佩戴于右耳的耳机11。具体的,两个耳机11依据两个耳机11的信息获取模块40获取的心跳传播信号或重力加速度信息,确定佩戴于左耳的耳机11和佩戴于右耳的耳机11。
步骤S903,佩戴于左耳的耳机配置为左声道。具体的,佩戴于左耳的耳机11检测配置前是否为左声道。若是,则保持在左声道。若否,则切换成左声道。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佩戴于左耳的耳机11也可以不检测配置前的声道类型,直接重置为左声道,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步骤S904,佩戴于右耳的耳机配置为右声道。具体的,佩戴于右耳的耳机11检测配置前是否为右声道。若是,则保持在右声道。若否,则切换成右声道。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佩戴于右耳的耳机11也可以不检测配置前的声道类型,直接重置为右声道,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耳机声道的配置方法中,用户在使用耳机10时,不需要可以区分哪个耳机11是佩戴于左耳的耳机11和佩戴于右耳的耳机11,可以随意将两个耳机11佩戴于左耳和右耳,两个耳机11可利用信息获取模块50获取的信息来确定佩戴于左耳的耳机11和佩戴于右耳的耳机11,不需要人为参与,两个耳机11即可自行进行声道配置以输出相匹配的音频,避免因非对应声道播放音频信息造成的音场错乱,提高用户的使用效率和使用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用以存储耳机声道的配置程序。耳机声道的配置程序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种耳机声道的配置方法。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和实施方式,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此,任何熟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37)
1.一种耳机声道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耳机组件,所述耳机组件包括耳机盒和两个耳机,所述耳机盒设有左耳机仓和右耳机仓,所述左耳机仓和所述右耳机仓分别用以收容两个所述耳机,所述耳机声道的配置方法包括:
所述耳机组件检测到所述左耳机仓置入耳机,将置入所述左耳机仓的耳机配置为左声道;
所述耳机组件检测到所述右耳机仓置入耳机,将置入所述右耳机仓的耳机配置为右声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声道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组件检测到所述左耳机仓置入耳机,将置入所述左耳机仓的耳机配置为左声道的步骤包括:
所述耳机盒检测到所述左耳机仓置入耳机,发送第一信号;
置入所述左耳机仓的耳机响应于所述第一信号,配置为左声道;
所述耳机组件检测到所述右耳机仓置入耳机,将置入所述右耳机仓的耳机配置为右声道的步骤包括:
所述耳机盒检测到所述右耳机仓置入耳机,发送第二信号;
置入所述右耳机仓的耳机响应于所述第二信号,配置为右声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声道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耳机均包括壳体和两个充电端子,两个所述充电端子相对于所述壳体露出,且彼此间隔;
所述耳机盒包括两个左侧供电端子、两个右侧供电端子、存储模块和电压检测模块,两个所述左侧供电端子相对于所述左耳机仓的槽壁露出,且彼此间隔设置,用以分别与所述耳机的两个充电端子抵接,两个所述右侧供电端子相对于所述右耳机仓的槽壁露出,且彼此间隔设置,用以分别与所述耳机的两个充电端子抵接,所述存储模块用以存储预设电压差;
所述耳机盒检测到所述左耳机仓置入耳机,发送第一信号的步骤包括:
所述电压检测模块检测到两个所述左侧供电端子之间的电压差等于或大于所述预设电压差,所述耳机盒发送第一信号;
所述耳机盒检测到所述右耳机仓置入耳机,发送第二信号的步骤包括:
所述电压检测模块检测到两个所述右侧供电端子之间的电压差等于或大于所述预设电压差,所述耳机盒发送第二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声道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盒包括左侧检测模块和右侧检测模块,所述左侧检测模块对应于所述左耳机仓,所述右侧检测模块对应于所述右耳机仓;
所述耳机盒检测到所述左耳机仓置入耳机,发送第一信号的步骤包括,
所述耳机发送检测信号;
所述左侧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检测信号,所述耳机盒发送第一信号;
所述耳机盒检测到所述右耳机仓置入耳机,发送第二信号的步骤包括:
所述耳机发送检测信号;
所述右侧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检测信号,所述耳机盒发送第二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耳机声道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盒包括左接触端子和右接触端子,所述左接触端子相对于所述左耳机仓的槽壁露出,所述右接触端子相对于所述右耳机仓的槽壁露出;
每一所述耳机均包括接触端子,所述接触端子用以与所述左接触端子或所述右接触端子抵接;
所述发送第一信号的步骤包括:
所述耳机盒通过所述左接触端子向置入所述左耳机仓的耳机发送第一信号;
所述置入所述左耳机仓的耳机响应于所述第一信号,配置为左声道的步骤包括:
置入所述左耳机仓的耳机通过所述接触端子接收所述第一信号,并响应于所述第一信号,配置为左声道;
所述发送第二信号的步骤包括:
所述耳机盒通过所述右接触端子向置入所述右耳机仓的耳机发送第二信号;
所述置入所述右耳机仓的耳机响应于所述第二信号,配置为右声道的步骤包括:
置入所述右耳机仓的耳机通过所述接触端子接收所述第二信号,并响应于所述第二信号,配置为右声道。
6.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耳机声道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置入所述左耳机仓的耳机响应于所述第一信号,配置为左声道的步骤包括:
置入所述左耳机仓的耳机检测配置前是否为左声道;
若是,则响应于所述第一信号保持在左声道,若否,则响应于所述第一信号切换成左声道;
所述置入所述右耳机仓的耳机响应于所述第二信号,配置为右声道的步骤包括:
置入所述右耳机仓的耳机检测配置前是否为右声道,若是,则响应于所述第二信号保持在右声道,若否,则响应于所述第二信号切换成右声道。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耳机声道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置入所述左耳机仓的耳机响应于所述第一信号,配置为左声道的步骤包括:
置入所述左耳机仓的耳机检测配置前是否为左声道;
若是,则响应于所述第一信号保持在左声道,若否,则响应于所述第一信号切换成左声道;
所述置入所述右耳机仓的耳机响应于所述第二信号,配置为右声道的步骤包括:
置入所述右耳机仓的耳机检测配置前是否为右声道,若是,则响应于所述第二信号保持在右声道,若否,则响应于所述第二信号切换成右声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声道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组件检测到所述左耳机仓置入耳机,将置入所述左耳机仓的耳机配置为左声道的步骤包括:
所述耳机盒检测到所述左耳机仓置入耳机;
所述耳机盒检测置入所述左耳机仓的耳机配置前是否为左声道;
若是,则结束声道配置,若否,则发送声道切换信号;
置入所述左耳机仓的耳机响应于所述声道切换信号,切换成左声道;
所述耳机组件检测到所述左耳机仓置入耳机,将置入所述左耳机仓的耳机配置为左声道的步骤包括:
所述耳机盒检测到所述右耳机仓置入耳机;
所述耳机盒检测置入所述右耳机仓的耳机配置前是否为右声道;
若是,则结束声道配置,若否,则发送声道切换信号;
置入所述右耳机仓的耳机响应于所述声道切换信号,切换成右声道。
9.根据权利要求1-4、7和8中任一项所述的耳机声道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耳机与终端电连接,所述耳机声道的配置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确定佩戴于左耳的耳机和佩戴于右耳的耳机;
所述终端向佩戴于左耳的耳机发送第三信号,所述第三信号用于指示佩戴于左耳的耳机配置为左声道;
所述终端向佩戴于右耳的耳机发送第四信号,所述第四信号用于指示佩戴于左耳的耳机配置为右声道。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耳机声道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耳机与终端电连接,所述耳机声道的配置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确定佩戴于左耳的耳机和佩戴于右耳的耳机;
所述终端向佩戴于左耳的耳机发送第三信号,所述第三信号用于指示佩戴于左耳的耳机配置为左声道;
所述终端向佩戴于右耳的耳机发送第四信号,所述第四信号用于指示佩戴于左耳的耳机配置为右声道。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耳机声道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耳机与终端电连接,所述耳机声道的配置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确定佩戴于左耳的耳机和佩戴于右耳的耳机;
所述终端向佩戴于左耳的耳机发送第三信号,所述第三信号用于指示佩戴于左耳的耳机配置为左声道;
所述终端向佩戴于右耳的耳机发送第四信号,所述第四信号用于指示佩戴于左耳的耳机配置为右声道。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耳机声道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耳机包括信息获取模块,所述信息获取模块用以获取所述耳机的佩戴位置的心跳传播信号;
所述终端确定佩戴于左耳的耳机和佩戴于右耳的耳机的步骤包括:
所述终端比较两个所述耳机的佩戴位置的心跳传播信号,确定在同一信号周期中,佩戴位置的心跳传播信号的预设位置的到达时间较早的耳机佩戴于左耳,佩戴位置的心跳传播信号的预设位置的到达时间较晚的耳机佩戴于右耳。
13.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耳机声道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耳机包括信息获取模块,所述信息获取模块用以获取所述耳机的佩戴位置的心跳传播信号;
所述终端确定佩戴于左耳的耳机和佩戴于右耳的耳机的步骤包括:
所述终端比较两个所述耳机的佩戴位置的心跳传播信号,确定在同一信号周期中,佩戴位置的心跳传播信号的预设位置的到达时间较早的耳机佩戴于左耳,佩戴位置的心跳传播信号的预设位置的到达时间较晚的耳机佩戴于右耳。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耳机声道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包括耳塞、耳杆和信息获取模块,所述耳杆与所述耳塞固定连接,所述信息获取模块收容于所述耳机或所耳杆的内部,用以获取所述耳机在佩戴过程中的重力加速度信息;
所述终端确定佩戴于左耳的耳机和佩戴于右耳的耳机的步骤包括:
所述终端依据两个所述耳机在佩戴过程中的重力加速度信息,得到两个所述耳机的佩戴位置相对于重力方向的偏转方向,确定佩戴位置相对于重力方向顺时针方向偏转的耳机佩戴于左耳,确定佩戴位置相对于重力方向逆时针方向偏转的耳机佩戴于右耳。
15.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耳机声道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包括耳塞、耳杆和信息获取模块,所述耳杆与所述耳塞固定连接,所述信息获取模块收容于所述耳机或所耳杆的内部,用以获取所述耳机在佩戴过程中的重力加速度信息;
所述终端确定佩戴于左耳的耳机和佩戴于右耳的耳机的步骤包括:
所述终端依据两个所述耳机在佩戴过程中的重力加速度信息,得到两个所述耳机的佩戴位置相对于重力方向的偏转方向,确定佩戴位置相对于重力方向顺时针方向偏转的耳机佩戴于左耳,确定佩戴位置相对于重力方向逆时针方向偏转的耳机佩戴于右耳。
16.一种耳机声道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耳机组件,所述耳机组件包括耳机盒和两个耳机,所述耳机盒设有左耳机仓和右耳机仓,所述左耳机仓和所述右耳机仓分别用以收容两个所述耳机,所述耳机声道的配置方法包括:
所述耳机组件检测到所述左耳机仓和所述右耳机仓均置入耳机;
所述耳机组件将置入所述左耳机仓的耳机配置为左声道,并将置入所述右耳机仓的耳机配置为右声道。
17.一种耳机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耳机盒和两个耳机,所述耳机盒设有左耳机仓和右耳机仓,所述左耳机仓和所述右耳机仓分别用以收容两个所述耳机;
所述耳机组件用以将置入所述左耳机仓的耳机配置为左声道,还用以将置入所述右耳机仓的耳机配置右声道。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耳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盒用以向置入所述左耳机仓的耳机发送第一信号,还用以向置入所述右耳机仓的耳机发送第二信号;
所述耳机可响应于所述第一信号,配置为左声道,还可响应于所述第二信号,配置为右声道。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耳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耳机均包括壳体和两个充电端子,两个所述充电端子相对于所述壳体露出,且彼此间隔;
所述耳机盒包括两个左侧供电端子、两个右侧供电端子、存储模块和电压检测模块,两个所述左侧供电端子相对于所述左耳机仓的槽壁露出,且彼此间隔设置,用以分别与所述耳机的两个充电端子抵接,两个所述右侧供电端子相对于所述右耳机仓的槽壁露出,且彼此间隔设置,用以分别与所述耳机的两个充电端子抵接,所述存储模块用以存储预设电压差;
所述电压检测模块用以检测两个所述左侧供电端子之间的电压差,还用以检测两个所述右侧供电端子之间的电压差;
当两个所述左侧供电端子之间的电压差等于或大于所述预设电压差时,所述耳机盒发送所述第一信号;
当两个所述右侧供电端子之间的电压差等于或大于所述预设电压差时,所述耳机盒发送所述第二信号。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耳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盒包括电池,所述耳机盒的电池与两个所述左侧供电端子电连接,且与两个所述右侧供电端子电连接;
每一所述耳机均包括电池,所述耳机的电池与两个所述充电端子电连接。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耳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用以发送检测信号,所述耳机盒包括左侧检测模块和右侧检测模块,所述左侧检测模块对应于所述左耳机仓,用以检测所述检测信号,所述右侧检测模块对应于所述右耳机仓,用以检测所述检测信号;
当所述左侧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检测信号时,所述耳机盒发送所述第一信号;
当所述右侧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检测信号时,所述耳机盒发送所述第二信号。
22.根据权利要求18-21中任一项所述的耳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盒包括左接触端子和右接触端子,所述左接触端子相对于所述左耳机仓的槽壁露出,用以发送所述第一信号,所述右接触端子相对于所述右耳机仓的槽壁露出,用以发送所述第二信号;
每一所述耳机均包括接触端子,所述接触端子用以与所述左接触端子抵接,并接收所述第一信号,还用以与所述右接触端子抵接,并接收所述第二信号。
23.根据权利要求18-21中任一项所述的耳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用以在接收所述第一信号时,检测配置前是否为左声道,若是,则响应于所述第一信号保持在左声道,若否,则响应于所述第一信号切换成左声道;
所述耳机还用以在接收所述的第二信号时,检测配置前是否为右声道,若是,则响应于所述第二信号保持在右声道,若否,则响应于所述第二信号切换成右声道。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耳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用以在接收所述第一信号时,检测配置前是否为左声道,若是,则响应于所述第一信号保持在左声道,若否,则响应于所述第一信号切换成左声道;
所述耳机还用以在接收所述的第二信号时,检测配置前是否为右声道,若是,则响应于所述第二信号保持在右声道,若否,则响应于所述第二信号切换成右声道。
25.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耳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盒用以检测置入所述左耳机仓的耳机在配置前是否为左声道,若是,则结束声道配置,若否,则发送声道切换信号;
所述耳机盒还用以检测置入所述右耳机仓的耳机在配置前是否为右声道,若是,则结束声道配置,若否,则发送所述声道切换信号;
所述耳机可响应于所述声道切换信号进行声道切换。
26.根据权利要求17-21、24和25中任一项所述的耳机组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耳机可与终端电连接,所述终端用以确定佩戴于左耳的耳机和佩戴于右耳的耳机,向佩戴于左耳的耳机发送第三信号,并向佩戴于右耳的耳机发送第四信号;
所述耳机可响应于所述第三信号,配置为左声道,还可响应于所述第四信号,配置为右声道。
27.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耳机组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耳机可与终端电连接,所述终端用以确定佩戴于左耳的耳机和佩戴于右耳的耳机,向佩戴于左耳的耳机发送第三信号,并向佩戴于右耳的耳机发送第四信号;
所述耳机可响应于所述第三信号,配置为左声道,还可响应于所述第四信号,配置为右声道。
28.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耳机组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耳机可与终端电连接,所述终端用以确定佩戴于左耳的耳机和佩戴于右耳的耳机,向佩戴于左耳的耳机发送第三信号,并向佩戴于右耳的耳机发送第四信号;
所述耳机可响应于所述第三信号,配置为左声道,还可响应于所述第四信号,配置为右声道。
29.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耳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耳机均包括信息获取模块,所述信息获取模块用以获取所述耳机的佩戴位置的心跳传播信号;
所述终端用以比较两个所述耳机的佩戴位置的心跳传播信号,确定在同一信号周期中,佩戴位置的心跳传播信号的预设位置的到达时间较早的耳机佩戴于左耳,佩戴位置的心跳传播信号的预设位置的到达时间较晚的耳机佩戴于右耳。
30.根据权利要求27或28所述的耳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耳机均包括信息获取模块,所述信息获取模块用以获取所述耳机的佩戴位置的心跳传播信号;
所述终端用以比较两个所述耳机的佩戴位置的心跳传播信号,确定在同一信号周期中,佩戴位置的心跳传播信号的预设位置的到达时间较早的耳机佩戴于左耳,佩戴位置的心跳传播信号的预设位置的到达时间较晚的耳机佩戴于右耳。
31.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耳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获取模块为麦克风、语音拾取传感器或生物计量传感器。
32.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耳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获取模块为麦克风、语音拾取传感器或生物计量传感器。
33.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耳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包括耳塞、耳杆和信息获取模块,所述耳杆与所述耳塞固定连接,所述信息获取模块收容于所述耳塞或所述耳杆的内部,用以获取所述耳机在佩戴过程中的重力加速度信息;
所述终端用以依据两个所述耳机在佩戴过程中的重力加速度信息,得到两个所述耳机的佩戴位置相对于重力方向的偏转方向,确定佩戴位置相对于重力方向顺时针方向偏转的耳机佩戴于左耳,确定佩戴位置相对于重力方向逆时针方向偏转的耳机佩戴于右耳。
34.根据权利要求27或28所述的耳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包括耳塞、耳杆和信息获取模块,所述耳杆与所述耳塞固定连接,所述信息获取模块收容于所述耳塞或所述耳杆的内部,用以获取所述耳机在佩戴过程中的重力加速度信息;
所述终端用以依据两个所述耳机在佩戴过程中的重力加速度信息,得到两个所述耳机的佩戴位置相对于重力方向的偏转方向,确定佩戴位置相对于重力方向顺时针方向偏转的耳机佩戴于左耳,确定佩戴位置相对于重力方向逆时针方向偏转的耳机佩戴于右耳。
35.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耳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获取模块为重力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或电子罗盘。
36.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耳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获取模块为重力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或电子罗盘。
3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以存储耳机声道的配置程序,所述耳机声道的配置程序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耳机声道的配置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045420.3A CN114286219B (zh) | 2020-09-28 | 2020-09-28 | 耳机声道的配置方法、耳机组件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202211212497.4A CN115529523A (zh) | 2020-09-28 | 2020-09-28 | 耳机声道的配置方法、耳机组件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045420.3A CN114286219B (zh) | 2020-09-28 | 2020-09-28 | 耳机声道的配置方法、耳机组件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212497.4A Division CN115529523A (zh) | 2020-09-28 | 2020-09-28 | 耳机声道的配置方法、耳机组件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286219A CN114286219A (zh) | 2022-04-05 |
CN114286219B true CN114286219B (zh) | 2022-10-11 |
Family
ID=8086854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212497.4A Pending CN115529523A (zh) | 2020-09-28 | 2020-09-28 | 耳机声道的配置方法、耳机组件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202011045420.3A Active CN114286219B (zh) | 2020-09-28 | 2020-09-28 | 耳机声道的配置方法、耳机组件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212497.4A Pending CN115529523A (zh) | 2020-09-28 | 2020-09-28 | 耳机声道的配置方法、耳机组件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2) | CN115529523A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278470A (zh) * | 2021-04-30 | 2022-11-0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耳机左右耳校准的方法及耳机 |
CN114745637A (zh) * | 2022-04-14 | 2022-07-12 | 刘道正 | 一种无线音频设备的音效实现方法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16394A (zh) * | 2010-06-30 | 2012-01-11 | 索尼爱立信移动通讯有限公司 | 蓝牙设备和利用该蓝牙设备的音频播放方法 |
CN103929698A (zh) * | 2014-04-02 | 2014-07-16 | 北京智谷睿拓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声道配置方法、装置及耳机设备 |
CN109361984A (zh) * | 2018-12-06 | 2019-02-19 | 恒玄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充电盒、无线耳机、耳机套件和语音处理系统 |
US10362399B1 (en) * | 2017-09-22 | 2019-07-23 | Apple Inc. | Detection of headphone orientation |
CN110602581A (zh) * | 2019-08-27 | 2019-12-2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入盒检测方法及耳机盒 |
CN210629797U (zh) * | 2019-09-26 | 2020-05-26 | 广州由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蓝牙耳机套件 |
-
2020
- 2020-09-28 CN CN202211212497.4A patent/CN115529523A/zh active Pending
- 2020-09-28 CN CN202011045420.3A patent/CN11428621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16394A (zh) * | 2010-06-30 | 2012-01-11 | 索尼爱立信移动通讯有限公司 | 蓝牙设备和利用该蓝牙设备的音频播放方法 |
CN103929698A (zh) * | 2014-04-02 | 2014-07-16 | 北京智谷睿拓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声道配置方法、装置及耳机设备 |
US10362399B1 (en) * | 2017-09-22 | 2019-07-23 | Apple Inc. | Detection of headphone orientation |
CN109361984A (zh) * | 2018-12-06 | 2019-02-19 | 恒玄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充电盒、无线耳机、耳机套件和语音处理系统 |
CN110602581A (zh) * | 2019-08-27 | 2019-12-2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入盒检测方法及耳机盒 |
CN210629797U (zh) * | 2019-09-26 | 2020-05-26 | 广州由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蓝牙耳机套件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529523A (zh) | 2022-12-27 |
CN114286219A (zh) | 2022-04-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849887B (zh) | 音響再生裝置 | |
US10966012B2 (en) | Wireless earbuds, and a storage and charging capsule therefor | |
US10085083B2 (en) | Wireless headset carrying case with digital audio output port | |
US11503394B2 (en) | TWS bone conduction earphone | |
US10034076B2 (en) | Earphone | |
US20170295421A1 (en) | Wireless earphone set | |
CN110602584A (zh) | 一种无线耳机及无线耳机系统 | |
JP7176674B2 (ja) | モジュール式インイヤ型デバイス | |
CN114286219B (zh) | 耳机声道的配置方法、耳机组件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US20230179901A1 (en) | Ear worn device | |
CN115529853A (zh) | 声学输入输出设备 | |
US20240073632A1 (en) | Head-wearable hearing instrument with improved co-existence of multiple communication interfaces | |
CN111031441A (zh) | 耳机组件 | |
CN114079837B (zh) | 无线耳机、耳机收纳盒及无线耳机系统 | |
EP4213497B1 (en) | Measurement system and measurement method | |
CN220823245U (zh) | 一种耳机 | |
WO2023020322A1 (zh) | 无线耳机、耳机盒及无线耳机系统 | |
CN212324339U (zh) | 一种耳机 | |
CN216086980U (zh) | 一种具有无线通讯功能的耳机盒及无线通讯设备 | |
CN216820048U (zh) | 一种具有无线通讯功能的耳机盒及无线通讯设备 | |
CN216086976U (zh) | 一种具有无线通讯功能的耳机盒及无线通讯设备 | |
CN216086981U (zh) | 一种耳机盒及组合设备 | |
CN218416600U (zh) | 电子设备收纳盒及耳戴设备系统 | |
US20230403495A1 (en) | Earphone and acoustic control method | |
EP4258688A2 (en) | Portable wireless listening devic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