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53858A - 一种显示设备外壳、显示设备及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设备外壳、显示设备及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53858A
CN112653858A CN202011532792.9A CN202011532792A CN112653858A CN 112653858 A CN112653858 A CN 112653858A CN 202011532792 A CN202011532792 A CN 202011532792A CN 112653858 A CN112653858 A CN 1126538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ddle frame
rib
clamping
frame
outer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3279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53858B (zh
Inventor
梁建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Konka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Konka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Konka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Konka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53279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53858B/zh
Publication of CN1126538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538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538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538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receivers, e.g. cabinets or dust cov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设备外壳、显示设备及制造方法,包括:背板,设置在背板边缘处的内中框,以及连接在所述内中框外侧的外框;所述内中框包括:卡槽,所述卡槽的槽口朝向所述外框;导向限位凸筋,所述导向限位凸筋位于所述卡槽内。所述外框包括:卡筋,所述卡筋嵌于所述卡槽内;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开设在所述卡筋上,并与所述导向限位凸筋相配。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中壳和外中框之间的连接方式复杂而导致的装配繁琐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设备外壳、显示设备及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设备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显示设备外壳、显示设备及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的侧入式无边框平板电视一般采用金属中壳,中壳四周安装塑胶外中框,也可以采用金属外中框,下边卡接中框支架,屏粘贴在中框支架上表面,再装配下前壳。
现有的金属中壳外侧安装金属外中框的方式为保证固定连接方式不松动,通常金属中壳外侧安装金属外中框之间的连接方式复杂。装配过程繁琐,生产过程中费时费力。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设备外壳、显示设备及制造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中壳和外中框之间的连接方式复杂而导致的装配繁琐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显示设备外壳,包括:背板,设置在背板边缘处的内中框,以及连接在所述内中框外侧的外框;
所述内中框包括:
卡槽,所述卡槽的槽口朝向所述外框;
导向限位凸筋,所述导向限位凸筋位于所述卡槽内。
所述外框包括:
卡筋,所述卡筋嵌于所述卡槽内;
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开设在所述卡筋上,并与所述导向限位凸筋相配。
进一步,所述卡槽包括:
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上远离所述背板的一侧的开口处设置有第一凸筋;
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上靠近所述背板的一侧的开口处设置有第二凸筋;
所述导向限位凸筋位于所述第一卡槽与所述第二卡槽之间;
所述卡筋包括:
第一卡筋,所述第一卡筋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凸筋相配的第一卡钩;
第二卡筋,所述第二卡筋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凸筋相配的第二卡钩;
所述定位槽位于所述第一卡筋与所述第二卡筋之间。
进一步,所述第一凸筋和所述第二凸筋相对的侧面的外侧开设有倒角。
进一步,所述导向限位凸筋的截面轮廓为三角形,三角形的所述导向限位凸筋的顶角朝向所述外框设置;
所述定位槽的截面轮廓为V形。
进一步,所述内中框背向所述外框的一侧设置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背向所述背板的一侧开口处设置有翻边筋,所述翻边筋用于限位膜片。
进一步,所述内中框包括上中框、以及连接在所述上中框左右两侧的侧中框;
所述侧中框与所述上中框相连接的一端的外侧表面设置有第一圆角;
所述侧中框与所述上中框相连接的一端的内侧表面设置为折线拼接面;
所述上中框的两端设置为与所述折线拼接面相配的平面;
所述折线拼接面包括:
倾斜面,所述倾斜面沿从外到内的方向朝向所述侧中框的中线延伸设置;
平滑面,所述平滑面沿所述侧中框的延伸方向平行设置;
过渡圆弧面,所述过渡圆弧面设置在所述倾斜面与所述平滑面的连接处。
进一步,所述外框包括上外框,以及连接在所述上外框左右两侧的侧外框;
所述上外框的卡筋与所述侧外框的卡筋之间设置有避空间隙;
所述上外框与所述侧外框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圆角。
进一步,所述显示设备外壳还包括:下前壳,所述下前壳连接在两侧的所述侧外框之间;
所述下前壳包括:
前挡板,所述前挡板位于所述内中框背向所述背板的一侧;
下底板,所述下底板位于所述侧外框背向所述上外框的一侧。
基于相同的构思,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显示设备,其中,包括:如上所述的显示设备外壳;
反射片,所述反射片位于所述内中框的内侧;
导光板,所述导光板位于所述反射片背向所述背板的一侧,且所述导光板位于所述内中框的内侧;
膜片,所述膜片位于所述导光板背向所述反射片的一侧,所述膜片位于所内中框的容纳槽内;
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位于所述内中框上背向所述背板的一侧,所述显示屏位于所述外框内。
基于相同的构思,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显示设备的制造方法,应用于如上所述的显示设备,包括步骤:
将内中框用液体胶或双面胶粘贴在背板上、左、右三边;
将反射片、导光板、膜片装配进内中框的内侧;
插入膜片挂耳支架固定膜片;
卡入固定下中框支架;
在内中框远离背板的表面上贴覆泡棉双面胶;
将外框先沿内中框左侧一边卡入,再依次卡入内中框的上侧及右边;
将显示屏装配在贴覆泡棉双面胶的内中框表面上;
装配固定下前壳;
将模组本体翻转,装配主板,电源,音箱,后壳。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显示设备外壳、显示设备及制造方法,其中,在内中框的外侧设置卡槽,在外框的内侧设置卡筋,通过卡筋直接卡嵌在卡槽中,实现内中框和外框的卡嵌连接。极大简化了内中框和外框的装配过程,同时通过在卡槽内设置导向限位凸筋,在卡筋上设置定位槽,当所述外框的卡筋在进入到所述卡槽中时,定位槽接触到导向限位凸筋,并顺着导向限位凸筋进行滑移,使卡筋能顺利进入到卡槽中,该过程中导向限位凸筋起导向作用;当所述外框的卡筋卡嵌到所述卡槽中后,导向限位凸筋填充到定位槽中,卡筋受力后被导向限位凸筋所述支撑,卡筋不易产生变形,这样卡筋在卡槽中不易松动,保证内中框和外框进行紧配,防止卡筋受力脱出或松动。通过简单的结构实现了内中框和外框的固定,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中壳和外中框之间的连接方式复杂而导致的装配繁琐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显示设备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显示设备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种显示设备外壳实施例的内中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一种显示设备外壳实施例的外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一种显示设备外壳实施例的内中框和外框的装配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一种显示设备外壳实施例的内中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一种显示设备外壳实施例的内中框的侧中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一种显示设备外壳实施例的内中框的上中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一种显示设备外壳实施例的外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一种显示设备外壳实施例的下前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100、背板;110、反射片;120、导光板;130、膜片;140、显示屏;150、双面胶;200、内中框;210、卡槽;211、第一卡槽;212、第二卡槽;213、第一凸筋;214、第二凸筋;215、倒角;220、导向限位凸筋;230、中框体;240、容纳槽;241、翻边筋;300、外框;310、卡筋;311、第一卡筋;312、第二卡筋;313、第一卡钩;314、第二卡钩;320、定位槽;330、外框体;340、凸台;400、上中框;410、侧中框;411、第一圆角;412、折线拼接面;413、倾斜面;414、平滑面;415、过渡圆弧面;500、上外框;510、侧外框;511、避空间隙;512、第二圆角;600、下前壳;610、前挡板;620、下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外壳、显示设备及制造方法,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外壳,应用在显示设备上,本实施例中以显示设备立式放置进行结构描述,以显示设备朝向天的一侧为上,朝地的一侧为下,位于使用者的左右手的两侧为左右方向,朝向使用者的方向为前,背向使用者的方向为后,朝向显示设备中心的一侧为内侧,以远离显示设备的中心的一侧为外侧。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显示设备外壳包括:背板100,所述背板100位于显示设备的后侧,背板100采用钢化玻璃或铝塑板,高强度的背板100作为承载整机的本体。在背板100边缘处设置有内中框200,所述内中框200采用铝挤或挤塑型材制作。在所述内中框200外侧设置有外框300,所述背板100位于所述内中框200的后侧,所述外框300位于所述背板100的外侧。所述内中框200包括:卡槽210,以及导向限位凸筋220。所述外框300包括:卡筋310,以及定位槽320。所述卡槽210位于所述内中框200的外侧面上,所述卡槽210的槽口朝向所述外框300。所述导向限位凸筋220位于所述卡槽210内。所述卡筋310位于所述外框300的内侧面上,当外框300与所述内中框200连接后,所述卡筋310嵌于所述卡槽210内。所述定位槽320开设在所述卡筋310上,并与所述导向限位凸筋220相配。
通过上述方案,在内中框200的外侧设置卡槽210,在外框300的内侧设置卡筋310,通过卡筋310直接卡嵌在卡槽210中,实现内中框200和外框300的卡嵌连接。极大简化了内中框200和外框300的装配过程,同时通过在卡槽210内设置导向限位凸筋220,在卡筋310上设置定位槽320,当所述外框300的卡筋310在进入到所述卡槽210中时,定位槽320接触到导向限位凸筋220,并顺着导向限位凸筋220进行滑移,使卡筋310能顺利进入到卡槽210中,该过程中导向限位凸筋220起导向作用;当所述外框300的卡筋310卡嵌到所述卡槽210中后,导向限位凸筋220填充到定位槽320中,卡筋310受力后被导向限位凸筋220所述支撑,卡筋310不易产生变形,这样卡筋310在卡槽210中不易松动,保证内中框200和外框300进行紧配,防止卡筋310受力脱出或松动。通过简单的结构实现了内中框200和外框300的固定,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中壳和外中框之间的连接方式复杂而导致的装配繁琐的问题。
如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具体结构中,所述内中框200还包括:中框体230,所述中框体230为条形,所述卡槽210开设在所述中框体230上,并位于所述中框体230的外侧,所述卡槽210包括:第一卡槽211,以及第二卡槽212。所述第一卡槽211位于所述中框体230上的前部,所述第二卡槽212位于第一卡槽211的后侧,所述导向限位凸筋220位于所述第一卡槽211与所述第二卡槽212之间。所述第一卡槽211上远离所述背板100的一侧的开口处设置有第一凸筋213,所述第二卡槽212上靠近所述背板100的一侧的开口处设置有第二凸筋214。第一凸筋213朝向后侧设置,所述第二凸筋214朝向前侧设置,即第一凸筋213与所述第二凸筋214相向设置。
如图2、图4所示,所述外框300具体还包括:外框体330,外框体330采用可弹性变形的硅胶或软塑胶,采用挤出成型,所述卡筋310设置在所述外框体330的内侧面上,所述外框体330的外侧面作为外观面,外框体330的外侧面的轮廓为圆弧形,这样使显示设备的侧面外观变得圆润。提升显示设备的外观。所述卡筋310包括:第一卡筋311,以及第二卡筋312。所述定位槽320位于所述第一卡筋311与所述第二卡筋312之间。所述第一卡筋311位于所述外框体330的前部,所述第二卡筋312位于所述第一卡筋311的后侧。所述第一卡筋311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凸筋213相配的第一卡钩313,所述第二卡筋312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凸筋214相配的第二卡钩314。所述第一卡钩313朝向前侧设置,所述第二卡钩314朝向后侧设置,即第一卡钩313与所述第二卡钩314背向设置。
如图5所示,上述方案中,通过第一卡筋311卡嵌在所述第一卡槽211中,通过第二卡筋312卡嵌到第二卡槽212中,使外框300与内中框200的卡嵌更稳定,第二卡筋312可先卡入到第二卡槽212中,再对第一卡筋311进行挤压,第一卡筋311会产生变形,变形后的第一卡筋311挤入到第一卡槽211中,恢复原样,从而使第一卡筋311卡紧在第一卡槽211中。通过在第一卡槽211的开口的前侧设置第一凸筋213,当第一卡筋311上的第一卡钩313进入到第一卡槽211内时,第一凸筋213对第一卡钩313进行阻挡。有效防止第一卡钩313脱出第一卡槽211。同理,第二卡筋312能防止第二卡钩314脱离于第二卡槽212。通过在前后两侧对卡筋310进行阻挡,使卡筋310稳定固定在卡槽210内。所述导向限位凸筋220位于所述第一卡槽211与所述第二卡槽212之间,与位于所述第一卡筋311与所述第二卡筋312之间的定位槽320相配,导向限位凸筋220在卡入时起导向作用,卡入后起限位作用。
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第一凸筋213和所述第二凸筋214相对的侧面的外侧开设有倒角215。即倒角215分别位于第一凸筋213和第二凸筋214的外侧开口处。以第一卡钩313为例,这样当第一卡钩313要进入到第一卡槽211内时,第一卡钩313抵靠在第一凸筋213上,第一卡钩313沿倒角215移动,被第一凸筋213慢慢挤压,从而使第一卡钩313变形,变形的第一卡钩313能顺利进入到第一卡槽211内。通过设置倒角215,方便第一卡钩313和第二卡钩314的进入。
如图2、图5所示,所述导向限位凸筋220的截面轮廓为三角形,三角形的所述导向限位凸筋220的顶角朝向所述外框300设置。所述定位槽320的截面轮廓为V形。当V形的定位槽320进入到卡槽210内时,三角形的所述导向限位凸筋220的两侧面为定位槽320导向,使定位槽320顺着三角形的所述导向限位凸筋220的两侧面平滑进入到卡槽210内。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内中框200背向所述外框300的一侧设置有容纳槽240,即所述中框体230的内侧面上开设所述容纳槽240,容纳槽240的开口朝向内侧开设,容纳槽240槽限位固定导光板、膜片等光学件。所述容纳槽240背向所述背板100的一侧开口处设置有翻边筋241,翻边筋241朝向后侧延伸设置,所述翻边筋241用于限位膜片130。
如图4所示,所述外框30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外框体330上的凸台340,所述凸台340设置在所述外框体330的前部,所述凸台340朝向所述内侧延伸,所述凸台340位于所述内中框200的前侧,当显示屏安装在所述内中框200的前表面上时,凸台340的内侧面抵挡所述显示屏140的边缘,可以为显示屏140的安装进行限位,便于显示设备的装配安装。
另外,所述内中框200设置在背板100的上边缘、左边缘和右边缘位置。如图6所示,因此所述内中框200包括上中框400、以及连接在所述上中框400左右两侧的侧中框410,且上中框400和左右两侧的侧中框410上均包括上述的卡槽210和导向限位凸筋220结构。上中框400和所述侧中框410为单独成型,通过三者拼接形成内中框200结构。所述侧中框410与所述上中框400相连接的一端的外侧表面设置有第一圆角411,即第一圆角411设置在所述侧中框410的中框体230的上端外侧面上。所述侧中框410与所述上中框400相连接的一端的内侧表面设置为折线拼接面412,即所述折线拼接面412设置在所述侧中框410的中框体230的上端内侧面上。所述上中框400的两端设置为与所述折线拼接面412相配的平面。通过设置第一圆角411,可以使显示设置的上边缘的左右两侧进行平滑过渡。设置折线拼接面412利用侧中框410和上中框400进行拼接,通过折线拼接面412进行拼接,防止漏光。
如图7、如图8所示,所述折线拼接面412具体包括:倾斜面413和平滑面414。所述倾斜面413沿从外到内的方向朝向所述侧中框410的中线延伸设置。所述平滑面414沿所述侧中框410的延伸方向平行设置。在所述倾斜面413与所述平滑面414的连接处还设置过渡圆弧面415。在侧中框410的上端内侧面设置成折线拼接面412,所述上中框400的中框体230的两端的内侧相应的设置为拼接面,并与位于左右两侧的侧中框410的中框体230进行匹配相接,拼接后使形成的内中框200结构稳定,不会漏光。
如图9所示,对应的,所述外框300包括上外框500,以及连接在所述上外框500左右两侧的侧外框510。因为外框300的外侧面为外观面,因此本实施例的所述上外框500与所述侧外框510一体成型设置,通过一条外框体330进行弯折成型。所述上外框500的卡筋310与所述侧外框510的卡筋310之间设置有避空间隙511,从而能容纳位于内侧的内中框200。所述上外框500与所述侧外框510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圆角512。通过第二圆角512,使显示设备的外观尖角圆润。提升外观品质。
外框300为整条结构,在对应两个上角折弯部位将内侧的卡筋310加工掉,形成避空间隙511,将外框300卡入内中框200时,从一边的侧外框510的下端先卡入,安装到第二圆角512位置时,避空间隙511与内中框200的角部的第一圆角411配合,利用外框300材料可以弹性变形的特性,从外部按压,外框300卡入内中框200的卡槽210,外框300与内中框200卡接配合,然后再将骤步按压外框300的上外框500和另外一个侧外框510,直到外框300全部卡入内中框200,将超出内中框200一边多余的长度切掉。
所述显示设备外壳还包括:下中框支架(图示中未画出),所述下中框支架设置在所述内中框200的下部,固定位于左右两侧的侧中框410之间,下中框支架可增强内中框200的结构稳定性。下中框支架可采用常规塑胶或型材进行制作。
如图10所示,所述显示设备外壳还包括:下前壳600,所述下前壳600连接在两侧的所述侧外框510之间。下前壳600对外框300和内中框200的下方进行连接,使外壳形成一个完整框体。所述下前壳600包括:前挡板610,以及下底板620。所述前挡板610位于所述内中框200背向所述背板100的一侧,即所述前挡板610位于所述内中框200的前侧,并覆盖住内中框200的下端。所述下底板620位于所述侧外框510背向所述上外框500的一侧,即所述下底板620位于所侧外框510的下端,并覆盖住所述侧外框510的下表面。下前壳600可采用常规塑胶或型材进行制作,增加显示设备外壳的结构稳定性。
如图1所示,基于相同的构思,本方案还提出一种显示设备,如图2所示,包括:如上所述的显示设备外壳,反射片110,导光板120,膜片130,以及显示屏140。所述反射片110位于所述内中框200的内侧,且反射片110位于背板100的前方,所述导光板120位于所述反射片110背向所述背板100的一侧,即所述导光板120位于所述反射片110的前方,且所述导光板120位于所述内中框200的内侧。所述膜片130位于所述导光板120背向所述反射片110的一侧,即所述膜片130位于所述导光板120的前侧,所述膜片130位于所内中框200的容纳槽240内。所述显示屏140位于所述内中框200上背向所述背板100的一侧,所述显示屏140位于所述外框300内。具体为,所述内中框200的所述中框体230的前侧面上设置有双面胶150,所述显示屏140粘接在所述双面胶150上,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双面150胶为泡棉双面胶。背板100的前面固定背光模组件,后面上部作为外观部分,后面下部固定整机机芯。
这样形成的显示设备外观较好,物料成本低,总体模具费低,外观处理和加工简单,拼接处可以避免漏光,具有优良的性能。
基于相同的构思,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显示设备的制造方法,应用于如上所述的显示设备,包括以及步骤:
步骤S10、将内中框用液体胶或双面胶粘贴在背板上、左、右三边;
步骤S20、将反射片、导光板、膜片装配进内中框的内侧;
步骤S30、插入膜片挂耳支架固定膜片;
步骤S40、卡入固定下中框支架;
步骤S50、在内中框远离背板的表面上贴覆泡棉双面胶;
步骤S60、将外框先沿内中框左侧一边卡入,再依次卡入内中框的上侧及右边;
步骤S70、将显示屏装配在贴覆泡棉双面胶的内中框表面上;
步骤S80、装配固定下前壳;
步骤S90、将模组本体翻转,装配主板,电源,音箱,后壳。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显示设备外壳、显示设备及制造方法,其中,在内中框的外侧设置卡槽,在外框的内侧设置卡筋,通过卡筋直接卡嵌在卡槽中,实现内中框和外框的卡嵌连接。极大简化了内中框和外框的装配过程,同时通过在卡槽内设置导向限位凸筋,在卡筋上设置定位槽,当所述外框的卡筋在进入到所述卡槽中时,定位槽接触到导向限位凸筋,并顺着导向限位凸筋进行滑移,使卡筋能顺利进入到卡槽中,该过程中导向限位凸筋起导向作用;当所述外框的卡筋卡嵌到所述卡槽中后,导向限位凸筋填充到定位槽中,卡筋受力后被导向限位凸筋所述支撑,卡筋不易产生变形,这样卡筋在卡槽中不易松动,保证内中框和外框进行紧配,防止卡筋受力脱出或松动。通过简单的结构实现了内中框和外框的固定,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中壳和外中框之间的连接方式复杂而导致的装配繁琐的问题。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显示设备外壳,其特征在于,包括:背板,设置在背板边缘处的内中框,以及连接在所述内中框外侧的外框;
所述内中框包括:
卡槽,所述卡槽的槽口朝向所述外框;
导向限位凸筋,所述导向限位凸筋位于所述卡槽内;
所述外框包括:
卡筋,所述卡筋嵌于所述卡槽内;
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开设在所述卡筋上,并与所述导向限位凸筋相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包括:
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上远离所述背板的一侧的开口处设置有第一凸筋;
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上靠近所述背板的一侧的开口处设置有第二凸筋;
所述导向限位凸筋位于所述第一卡槽与所述第二卡槽之间;
所述卡筋包括:
第一卡筋,所述第一卡筋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凸筋相配的第一卡钩;
第二卡筋,所述第二卡筋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凸筋相配的第二卡钩;
所述定位槽位于所述第一卡筋与所述第二卡筋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设备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筋和所述第二凸筋相对的侧面的外侧开设有倒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限位凸筋的截面轮廓为三角形,三角形的所述导向限位凸筋的顶角朝向所述外框设置;
所述定位槽的截面轮廓为V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中框背向所述外框的一侧设置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背向所述背板的一侧开口处设置有翻边筋,所述翻边筋用于限位膜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中框包括上中框、以及连接在所述上中框左右两侧的侧中框;
所述侧中框与所述上中框相连接的一端的外侧表面设置有第一圆角;
所述侧中框与所述上中框相连接的一端的内侧表面设置为折线拼接面;
所述上中框的两端设置为与所述折线拼接面相配的平面;
所述折线拼接面包括:
倾斜面,所述倾斜面沿从外到内的方向朝向所述侧中框的中线延伸设置;
平滑面,所述平滑面沿所述侧中框的延伸方向平行设置;
过渡圆弧面,所述过渡圆弧面设置在所述倾斜面与所述平滑面的连接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设备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包括上外框,以及连接在所述上外框左右两侧的侧外框;
所述上外框的卡筋与所述侧外框的卡筋之间设置有避空间隙;
所述上外框与所述侧外框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圆角。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设备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设备外壳还包括:下前壳,所述下前壳连接在两侧的所述侧外框之间;
所述下前壳包括:
前挡板,所述前挡板位于所述内中框背向所述背板的一侧;
下底板,所述下底板位于所述侧外框背向所述上外框的一侧。
9.一种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显示设备外壳;
反射片,所述反射片位于所述内中框的内侧;
导光板,所述导光板位于所述反射片背向所述背板的一侧,且所述导光板位于所述内中框的内侧;
膜片,所述膜片位于所述导光板背向所述反射片的一侧,所述膜片位于所内中框的容纳槽内;
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位于所述内中框上背向所述背板的一侧,所述显示屏位于所述外框内。
10.一种显示设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设备,包括步骤:
将内中框用液体胶或双面胶粘贴在背板上、左、右三边;
将反射片、导光板、膜片装配进内中框的内侧;
插入膜片挂耳支架固定膜片;
卡入固定下中框支架;
在内中框远离背板的表面上贴覆泡棉双面胶;
将外框先沿内中框左侧一边卡入,再依次卡入内中框的上侧及右边;
将显示屏装配在贴覆泡棉双面胶的内中框表面上;
装配固定下前壳;
将模组本体翻转,装配主板,电源,音箱,后壳。
CN202011532792.9A 2020-12-22 2020-12-22 一种显示设备外壳、显示设备及制造方法 Active CN1126538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32792.9A CN112653858B (zh) 2020-12-22 2020-12-22 一种显示设备外壳、显示设备及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32792.9A CN112653858B (zh) 2020-12-22 2020-12-22 一种显示设备外壳、显示设备及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53858A true CN112653858A (zh) 2021-04-13
CN112653858B CN112653858B (zh) 2023-10-31

Family

ID=753602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32792.9A Active CN112653858B (zh) 2020-12-22 2020-12-22 一种显示设备外壳、显示设备及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53858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002112A1 (en) * 2009-07-02 2011-01-06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Display Device with Panel Positioning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203907500U (zh) * 2014-06-17 2014-10-29 冠捷显示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有利于直下式背光模组窄边设计的中框和背板结构
CN209028368U (zh) * 2018-09-29 2019-06-25 深圳市元众实业有限公司 直下式背光框体和液晶显示屏模组装置
CN110365926A (zh) * 2019-06-17 2019-10-22 深圳康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边框平板电视的中壳与中框固定结构及其平板电视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002112A1 (en) * 2009-07-02 2011-01-06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Display Device with Panel Positioning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203907500U (zh) * 2014-06-17 2014-10-29 冠捷显示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有利于直下式背光模组窄边设计的中框和背板结构
CN209028368U (zh) * 2018-09-29 2019-06-25 深圳市元众实业有限公司 直下式背光框体和液晶显示屏模组装置
CN110365926A (zh) * 2019-06-17 2019-10-22 深圳康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边框平板电视的中壳与中框固定结构及其平板电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53858B (zh) 2023-10-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543817B1 (ko) 광학 유닛 및 그 광학 유닛을 이용한 lcd 디바이스
US20060055839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7197227B2 (en) Assembly structure of optical film and frame
US11930291B2 (en) Display module and television
CN211718665U (zh) 液晶模组和电视机
CN216286085U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WO2020182141A1 (zh)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US20210266493A1 (en) Display module and television
CN210324960U (zh) 背板、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
CN208922011U (zh) 直下式液晶显示装置及直下式液晶电视
CN216122656U (zh) 显示装置
KR100687534B1 (ko) 엘씨디 모듈
CN113905195A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13687541A (zh) 背光结构、背光模组以及液晶显示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CN112653858A (zh) 一种显示设备外壳、显示设备及制造方法
CN105676508A (zh) 液晶屏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CN215867455U (zh) 背光板、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CN108132556B (zh) 一种液晶模组
CN110365926B (zh) 一种无边框平板电视的中壳与中框固定结构及其平板电视
CN211905923U (zh) 显示装置
CN211149129U (zh) 中框组件和显示装置
CN109307944B (zh) 超薄双面显示模组
CN213545773U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
CN211062357U (zh) 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4257777B (zh) 一种便于快速稳定装配的视频会议一体机显示屏边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