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49184A - 散热器散热能力的测试方法、测试装置和测试盒 - Google Patents

散热器散热能力的测试方法、测试装置和测试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49184A
CN112649184A CN202011528290.9A CN202011528290A CN112649184A CN 112649184 A CN112649184 A CN 112649184A CN 202011528290 A CN202011528290 A CN 202011528290A CN 112649184 A CN112649184 A CN 1126491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radiator
tested
heat dissipation
obtai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2829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裴玉哲
王定远
张相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52829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49184A/zh
Publication of CN1126491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4918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3/00Testing of machine par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5/00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thermal means
    • G01N25/20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thermal means by investig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heat, i.e. calorimetry, e.g. by measuring specific heat, by measuring thermal conductivit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空调散热器技术领域,公开一种散热器散热能力的测试方法,包括:确定待测散热器处于竖直状态的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一时长后,控制设置于所述待测散热器的基座表面的加热元件开启;当所述加热元件处于开启状态的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二时长时,根据所述待测散热器的不同位置的表面温度,确定所述待测散热器的散热能力。本申请提供的测试方法,对散热器进行散热能力测试,无需将散热器安装到空调室外机上进行联机测试,即可获得散热器的散热能力,简化了对散热器散热性能的测试过程。本申请同时提供一种散热器散热能力的测试装置和测试盒。

Description

散热器散热能力的测试方法、测试装置和测试盒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调散热器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散热器散热能力的测试方法、测试装置和测试盒。
背景技术
变频空调已经成了空调行业的主流,但随着近几年高温天气的持续出现,夏天42℃甚至接近50℃的高温袭击全球各个地方。空调不制冷、制冷能力下降成了用户的新的抱怨点。为了解决用户痛点、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高温制冷不衰减空调成为了空调企业新的研发方向。
随着空调室外机小型化,以及空调器功能多样化的需求,空调室外机电控模块的芯片设计上更加紧凑,芯片的密度不断增加,且芯片的体积也趋于微小化。因此,大功率芯片的发热功耗越来越大,热流密度急剧升高。变频芯片是变频空调器中的重要元器件,它决定了压缩机的运行频率,为保证空调室外机电控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对变频芯片进行散热的散热器的设计至关重要。商用风管机、家用空调等多采用挤压型材散热器对变频芯片进行散热。
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挤压型材散热器的均温性能较差,且现有的对挤压型材散热器的散热性能的测试方法均需要将散热器安装到空调室外机上进行联机测试,测试方法复杂。
发明内容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散热器散热能力的测试方法、测试装置和测试盒,以解决现有的散热器的散热性能的测试方法需要将散热器安装到空调室外机上进行联机测试,测试方法复杂的技术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器散热能力的测试方法包括:确定待测散热器处于竖直状态的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一时长后,控制设置于所述待测散热器的基座表面的加热元件开启;当所述加热元件处于开启状态的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二时长时,根据所述待测散热器的不同位置的表面温度,确定所述待测散热器的散热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器散热能力的测试装置包括:加热模块,被配置为确定待测散热器处于竖直状态的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一时长后,控制设置于所述待测散热器的基座表面的加热元件开启;测温模块,被配置为当所述加热元件处于开启状态的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二时长时,根据所述待测散热器的不同位置的表面温度,确定所述待测散热器的散热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器散热能力测试盒包括如前述的散热器散热能力的测试装置。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散热能力的测试方法、测试装置和测试盒,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散热能力的测试方法,采用设置在待测散热器的基座表面的加热元件作为模拟热源,并根据待测散热器的不同位置的表面温度确定待测散热器的散热能力。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测试方法,无需将待测散热器安装到空调室外机上进行联机测试,即可获得散热器的散热能力,简化了对散热器散热性能的测试过程。
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吹胀板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吹胀板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散热器散热能力的测试方法中测试位点设置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散热器散热能力的测试方法中测试位点设置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散热能力的测试方法的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散热器散热能力的测试装置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吹胀板元件;110:直接受热区;1101:第一直接受热凹块;111:第一辅助受热区;1111:第一辅助受热凹块1';112:第二辅助受热区;1121:第一辅助受热凹块2';1201:凹条;1202:第二凹块;130:直接散热区;1301:第三直接散热凹块;131:第一辅助散热区;1311:第三辅助散热凹块1';132:第二辅助散热区;1321:第三辅助散热凹块2';11:蒸发端;12:气体管部;13:冷凝端;14:介质灌注口;2:基座;3:折叠翅片;301:上端翅片;302:折叠部;303:下端翅片;41:加热元件;401:第一测试位点;402:第二测试位点;403:第三测试位点;404:第四测试位点;405:第五测试位点;51:加热模块;52:测温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公开实施例中,字符“/”表示前后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表示:A或B。
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A或B,或,A和B这三种关系。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散热器。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包括吹胀板元件1,其内部设置有传热管路,且,传热管路内填充有传热介质。吹胀板元件1从下至上依次包括蒸发端11、气体管部12和冷凝端13。其中蒸发端11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第一凹块,气体管部12包括多个凹条1201和第二凹块1202,冷凝端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第三凹块,气体管部的相邻两个凹条纵向交错排列。
吹胀板元件的内部设置有吹胀的传热管路。设置有传热管路的一面,凹凸不平,也可称为吹胀面。本公开实施例对吹胀板元件的从下至上的划分,是根据吹胀面进行的划分。“凹块”可以理解为凹陷的块状结构,可选地,凹块的形状为圆角矩形,类似的,“凹条”可以理解为凹陷的条状结构,可选地,凹条的形状也可以为圆角矩形,且凹条的长度大于凹块的长度,如图2所示。
吹胀板元件的内部设置有传热管路,且传热管路内填充有传热介质。可选地,传热管路内填充的传热介质可以为可以进行气态与液态形态变化的工质,如冷媒。可选地,传热介质经抽真空、灌注等方法填充至吹胀板元件的传热管路内,其中,传热介质的介质灌注口14,如图2所示。可选地,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吹胀板元件为一体成型,吹胀板元件1的材质可以为铝或者铝合金。
蒸发端位于吹胀板元件的下方,内部的液态的传热介质受热后变为气态,上升,经气体管部,流至冷凝端,气态传热介质在冷凝端散热,温度降低变为液态,下降,经气体管部,流回蒸发端,即完成了一次相变散热循环。
气体管部包括多个凹条1201和多个凹块1202,其中,相邻的两个凹条在纵向上交错排列,如图2所示。纵向交错排列的凹条,使得流经气体管部的传热介质在横向上混流,增大了吹胀板元件的有效散热面积,提高了吹胀板元件的散热能力。
可选地,气体管部的相邻两个凹条纵向交错排列,形成错位区,第二凹块设置于错位区。
如图2所示,第二凹块1202设置于相邻两个凹条1201形成的错位区,第二凹块与凹条形成折弯管道,使传热介质在折弯管道内实现均温混流。可选地,气体管部的一个第二凹块1202与凹条1201构成一个混流区块,气体管部中的多个混流区块的两端形成两条横向管道,使传热介质进行横向上流动。
可选地,蒸发端11包括直接受热区和辅助受热区。直接受热区包括多个第一直接受热凹块,辅助受热区,位于直接受热区的两端,且包括多个第一辅助受热凹块,其中,第一直接受热凹块的面积小于第一辅助受热凹块的面积。
如图2所示,蒸发端11包括直接受热区110,第一辅助受热区111和第二辅助受热区112,其中,第一辅助受热区111和第二辅助受热区112分别位于直接受热区110的两端。第一辅助受热凹块1'1111和第一辅助受热凹块2'1121的面积大于第一直接受热凹块1101的面积,有利于增大直接受热区传热介质的流量,同时,有利于传热介质在混合区混流后,经辅助受热区,流回直接受热区,提高传热介质的均温混流效率。
可选地,冷凝端13包括直接散热区和辅助散热区。直接散热区包括多个第三直接散热凹块,辅助散热区,位于直接散热区的两端,且包括多个第三辅助散热凹块,并且,第三直接散热凹块的面积小于第三辅助散热凹块的面积。
如图2所示,冷凝端13包括直接散热区130、第一辅助散热区131和第二辅助散热区132,第三辅助散热凹块1'1311和第三辅助受热凹块2'1321的面积大于第三直接受热凹块1301的面积,有利于增大直接散热区传热介质的流量,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效率。
可选地,传热管路包括纵向管道、横向管道和折弯管道,其中,折弯管道位于气体管部的内部。
纵向管道与横向管道交叉设置,且,纵向管道与横向管道的每个交叉点相互连通,同时,在气体管部设置有折弯管道,使传热介质在气体管部发生均温混流,增大了吹胀板元件的有效散热面积,提高了吹胀板元件的散热能力。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中,吹胀板元件下部的蒸发端采用蜂巢式的混流介质回路,即蒸发端的纵向管道和横向管道,有利于存储更多传热介质,使更多传热介质快速吸热汽化传热,上部冷凝端也采用蜂巢式的混流介质回路,即冷凝端的纵向管道和横向管道,可以增大上部冷凝端空腔的体积,有利于气态传热介质快速液化回流,冷凝端与蒸发端之间的气体管部为折弯管道,使传热介质在横向隔断连接,有助于汽化冷媒快速上升,同时实现均温混流,提高吹胀板元件的均温性及散热效率。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还包括基座2,其用于设置在吹胀板元件1的下部,如图3所示。
吹胀板元件1可以采用单面吹胀,包括平面和设置有传热管路的吹胀面,由于传热管路的设置,吹胀面表面凹凸不平,吹胀面也可以称为凹凸面。吹胀板元件1的下部与基座2的传热面直接接触,通过接触传热,基座将热量传递至吹胀板元件,进行如上述的相变散热,提高了吹胀板元件与基座之间热量传递的效率,进而提高了散热器的散热效果。
可选地,传热管路的蒸发端11与基座2的传热面直接接触传热,接收来自基座的热量,蒸发端位于传热管路的下方,为了提高吹胀板元件的散热能力,蒸发端的面积大于基座的面积。蒸发端包括与基座直接接触的直接受热区,和,不与基座直接接触的辅助受热区。其中,直接受热区接收来自基座的热量,液态介质受热变为气态,且携带有部分液态介质,在纵向上向上流动,到达气体管部时,在气体管部混流,上升途中的气态介质中携带的部分液态介在横向上截流,经辅助受热区流至直接受热区,增大了吹胀板元件的蒸发端的有效散热面积,使辅助受热区也能够发挥散热效力,使蒸发端实现均温混流,提高了吹胀板元件的散热能力。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还包括折叠翅片3,与吹胀板元件1连接,如图3所示。
折叠翅片3与吹胀板元件紧密贴合,空调室外机的轴流风扇旋转产生的负压可以使风流过吹胀板元件及折叠翅片的表面,从而利用轴流风扇的气流扰动进行强化散热,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效率。可选地,折叠翅片的上端翅片301与空调室外机的顶板平行,且,折叠翅片的下端翅片303与空调室外机的底板平行,有利于使风流经折叠翅片表面,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效率。其中,折叠翅片包括与前述的上端翅片301和下端翅片303平行的翅片部,和,连接相连两翅片的折叠部302,如图3所示。
本公开实施例同时提供一种散热器散热能力的测试方法。
可选地,如图6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散热能力测试方法包括:
S01,确定待测散热器处于竖直状态的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一时长后,控制设置于待测散热器的基座表面的加热元件开启;
S02,当加热元件处于开启状态的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二时长时,根据待测散热器的不同位置的表面温度,确定待测散热器的散热能力。
可以理解的是,前述的确定待测散热器处于竖直状态的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一时长后,且待测散热器依然处于竖直状态时,控制加热元件开启。
可选地,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测试方法可以适用于如前述的散热器。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测试方法,在开启加热元件之前,先将待测散热器竖直放置,使待测散热器处于竖直状态,且竖直状态时,待测散热器的冷凝端在上且蒸发端在下,使散热器的传热回路中的液态传热介质在重力作用下,流至蒸发端。
可选地,第一时长可以为5秒-30秒,例如,可以为5秒、10秒、15秒、20秒、25秒或30秒等。可选地,第一时长为5秒,可使传热回路内的传热介质完全回流至蒸发端,同时,节省测试方法的测试时长。
可选地,第二时长可以为1分钟-5分钟,例如可以为1分钟、1.5分钟、2分钟、2.5分钟、3分钟、4分钟或5分钟等。可选地,第二时长为2分钟,可使传热回路内的传热介质处于循环流动状态,同时,节省测试方法的测试时长。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散热能力的测试方法,设置有加热元件41作为外加热源,对散热器进行均温性能测试,无需将散热器安装在空调室外机上进行联机测试,简化了散热器散热能力的测试过程。同时,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测试方法,简化了对散热器散热能力的测试步骤,降低了对测试人员的操作水平的要求,降低了散热器散热能力测试结果的误差,提高了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散热能力的测试方法,在无风机的条件下,对填充有传热介质的散热器的自然传热性能进行测试,得到散热器的基础传热均温性,测试方法简单、快捷。可选地,该方法适用于散热器出厂和入厂快检。
需要说明的是,在对散热器的结构进行研发的过程中,也需要将研发过程中的散热器连接在空调室外机内,对具有新结构的散热器的散热性能进行联机测试,当新结构的散热器满足对芯片的散热需求后,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测试方法,对散热器的散热能力进行测试。
可选地,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散热能力的测试方法中,测试环境的大气条件为:温度为15-35℃,相对湿度为25-75%,且气压为86-106kPa。
可选地,可根据空调室外机中变频芯片的安装位置确定加热元件的设置位置,提高了对待测散热器的散热能力评价的准确度。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测试方法中,根据待测散热器的不同位置的表面温度,确定待测散热器的散热性能。
目前的挤压型材散热器的均温性能较差,即使增加挤压型材散热器的翅片的长度,其散热器性能的提高仍然有限。与挤压型材散热器不同,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包含有吹胀板的散热器,其散热能力主要取决于它的均温性能。加热元件开启后,整个散热器上的温度会发生快速变化,当基座温度超过了相变启动温度后,吹胀板内部形成热管效应,立刻均温。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测试方法中,根据待测散热器的不同位置的表面温度,确定待测散热器的散热性能,提高了对散热器散热能力评价的准确性。
可选地,根据待测散热器的不同位置的表面温度,确定待测散热器的散热能力,包括:获取待测散热器的基座表面的第一温度T1;获取待测散热器的吹胀板元件的蒸发端表面的第二温度T2;获取待测散热器的吹胀板元件的气体管部表面的第三温度T3;获取待测散热器的吹胀板元件的冷凝端表面的第四温度T4;获取待测散热器的折叠翅片表面的第五温度T5;根据第一温度T1、第二温度T2、第三温度T3、第四温度T4和第五温度T5,确定待测散热器的散热能力。
对待测散热器的表面进行分散取点,取点位置包括基座、蒸发端、气体管部、冷凝端和折叠翅片,提高了对待测散热器的散热能力评价的准确性。
可选地,根据第一温度T1、第二温度T2、第三温度T3、第四温度T4和第五温度T5,确定待测散热器的散热能力,包括:当第一温度T1与第二温度T2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第一温度阈值,第二温度T2与第三温度T3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第二温度阈值,第二温度T2与第四温度T4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第三温度阈值,且,第三温度T3与第五温度T5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第四温度阈值时,标记待测散热器的散热能力达标。
∣T1-T2∣≦第一温度阈值。基座与吹胀板元件之间的温度差值可表示两者之间的传热效果,采用∣T1-T2∣≦第一温度阈值作为散热器散热性能的评价参数,提高了对散热器散热性能评价的准确性。
可选地,当基座与吹胀板元件的固定方式为导热胶固定时,第一温度阈值可以为12℃,当基座与吹胀板元件的固定方式为焊接固定时,第一温度阈值可以为7℃。可选地,影响∣T1-T2∣的因素包括:基座与吹胀板元件之间的固定方式、导热界面材料的导热系数、基座的材料和厚度等。其中,基座与吹胀板元件之间的固定方式包括:导热硅胶粘贴、导热硅脂与导热硅胶粘贴、螺栓或铆钉固定与导热硅脂粘贴、焊接等,基座的材质包括3003铝或6063铝,两者的导热系数不同。若∣T1-T2∣>第一温度阈值,可以从上述影响因素分析原因。
采用∣T2-T3∣≦第二温度阈值,且∣T2-T4∣≦第三温度阈值来评价吹胀板元件的均温性能,提高了对散热器散热性能评价的准确性。可选地,第二温度阈值可以为3℃,第三温度阈值可以为3℃。可选地,影响∣T2-T3∣和∣T2-T4∣的因素包括:吹胀板元件的抽真空的真空度、密封性、传热介质的特性、传热介质的灌注量等。其中,传热介质的特性包括传热介质的启动温度和工作温度范围。若∣T2-T3∣>第二温度阈值,或者,∣T2-T4∣>第三温度阈值,可以从上述影响因素分析原因。
采用∣T3-T5∣≦第四温度阈值来评价吹胀板元件与折叠翅片之间的传热性能,提高了对散热器散热性能评价的准确性。可选地,当吹胀板元件与折叠翅片的固定方式为导热硅胶固定时,第四温度阈值可以为6℃,当吹胀板元件与折叠翅片的固定方式为焊接固定时,第四温度阈值可以为4℃。影响∣T3-T5∣的因素包括:吹胀板元件与折叠翅片之间的固定方式、导热界面的平整度、导热界面的接触面积、导热界面厚度与界面导热材料的导热系数等。若∣T3-T5∣>第四温度阈值,可以从上述影响因素分析原因。
可选地,获取待测散热器的基座表面的第一温度T1的方法包括:获取基座表面的多个第一测试位点的温度的平均值,得到第一温度T1,其中,多个第一测试位点至加热元件的垂直距离相等。
如图4所示,第一测试位点401的设置位置不应离加热元件太近,否则,加热元件41的温度会影响第一测试位点401的温度,影响对第一测试位点401温度测量的准确性。第一测试位点401的设置位置也不应离加热元件41太远,否则不容易获得待测散热器的真实散热能力。可选地,多个第一测试位点围绕加热元件设置,例如,在加热元件的左侧5mm和右侧5mm处分别设置第一测试位点,两个第一测试位点温度的平均值,即为第一温度T1。提高了对基座温度测量的准确性。
可选地,获取待测散热器的吹胀板元件的蒸发端表面的第二温度T2的方法包括:获取蒸发端表面的多个第二测试位点的温度的平均值,得到第二温度T2,其中,多个第二测试位点至基座的垂直距离相等。
第二测试位点402的设置不应离基座2太近,否则,基座2的温度会影响第二测试位点402的温度,影响对第二测试位点402温度测量的准确性。可选地,在蒸发端表面距离基座左侧5mm和右侧5mm处分别设置第二测试位点,两个第二测试位点温度的平均值,即为第二温度T2。提高了对蒸发端温度测量的准确性。
可选地,获取待测散热器的吹胀板元件的气体管部表面的第三温度T3的方法包括:获取气体管部表面的中部的第三测试位点的温度,得到第三温度T3
此处的气体管部的中部可以为气体管部12的大约的中间位置,且,气体管部12位于蒸发端11和冷凝端13的中间。例如,在吹胀板元件的大约中心处设置第三测试位点403,第三测试位点403的温度即为第三温度T3,如图4所示,提高了对气体管部温度测量的准确性。
可选地,获取待测散热器的吹胀板元件的冷凝端表面的第四温度T4的方法包括:获取冷凝端表面的顶部管路的第四测试位点的温度,得到第四温度T4
冷凝端表面的顶部管路可以与介质灌注口14直接连通的顶部横向管路。第四测试位点404设置于冷凝端表面的顶部管路,与蒸发端11的距离最大,可获得∣T2-T4∣的最大值,提高了对散热器散热性能评价的准确性。
可选地,获取待测散热器的折叠翅片表面的第五温度T5的方法包括:获取折叠翅片的折叠部302的中部表面的第五测试位点的温度,得到第五温度T5
折叠翅片的折叠部302的中部可以为大约在折叠部中部的位置,第五测试位点405设置于折叠部的中部,如图5所示,例如,第五测试位点405为与前述的第三测试位点403相对的位置处。第五测试位点405设置于折叠翅片的折叠部,与吹胀板元件的距离最远,可获得∣T3-T5∣的最大值,提高了对散热器散热性能评价的准确性。
与目前的挤压型材散热器不同,本申请提供的散热器中,均温性能是影响散热器散热性能的主要因素。且,上述记载的第一温度T1与第二温度T2的差值的绝对值,第二温度T2与第三温度T3的差值的绝对值,第二温度T2与第四温度T4的差值的绝对值,和,第三温度T3与第五温度T5的差值的绝对值,可用于判断散热器是否存在故障,提高了对散热器故障原因查找的准确性。
可选地,前述的蒸发端、气体管部和冷凝端的测试位点均设置于传热管路的外表面。吹胀板元件的外表面包括设置有传热管路的吹胀外表面以及未设置传热管路的外表面,其中,未设置传热管路的外表面通过吹胀板元件本身的材质进行传热,如通过铝进行传热,由于传热过程的热阻问题,相对于传热管路的外表面,未设置传热管路的外表面温度较低。测试位点设置于传热管路的外表面,测量得到的温度更加接近吹胀板元件的工质温度,提高了对第二、第三和第四测试位点温度测量的准确性。
可选地,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散热能力的测试方法中,加热元件为陶瓷加热片。
采用陶瓷加热片作为模拟热源,且,陶瓷加热片与基座之间涂抹硅脂,可减少陶瓷加热片与基座之间的接触热阻。可选地,采用长度为40mm、宽度为40mm、且厚度为2mm的陶瓷加热片,且按照空调器工作时的最大发热量设置陶瓷加热片的输入功率,提高热源模拟的真实性。
可选地,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散热能力的测试方法中,采用热电偶获取散热器的表面温度。
可选地,热电偶可以为T型热电偶或铜-铜镍热电偶,测量范围可以为-200℃~+350℃,线性度好,热动势较大,灵敏度较高,复制性好,传热快,稳定性和均温性较好,价格便宜,同时,降低了对待测散热器表面温度场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对待测散热器表面温度测量的准确性。可选地,热电偶采用导热胶粘贴在待测散热器表面,且将一段热电偶导线沿着待测散热器表面的等温线布置,导线长度大于10mm,这样,消除了热电偶导线本身导热而导致的测量误差,提高了对待测散热器表面温度测量的准确度。
本公开实施例同时提供一种散热器散热能力的测试装置。
如图7所示,测试装置包括:加热模块51和测温模块52。加热模块被配置为确定待测散热器处于竖直状态的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一时长后,控制设置于待测散热器的基座表面的加热元件开启;测温模块被配置为当加热元件处于开启状态的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二时长时,根据待测散热器的不同位置的表面温度,确定待测散热器的散热能力。
可以理解的是,前述的散热器散热能力测试方法中的实施例均可用在的测试装置中,此处不再赘述。
本公开实施例同时提供一种散热器散热能力的测试盒。
测试盒包括前述的散热器散热能力的测试装置。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设置为执行上述散热器散热能力的测试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当所述程序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使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散热器散热能力的测试方法。
上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也可以是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一个或多个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公开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非暂态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多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也可以是暂态存储介质。
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逻辑的、电气的、过程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而且,本申请中使用的用词仅用于描述实施例并且不用于限制权利要求。如在实施例以及权利要求的描述中使用的,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明,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个”(a)、“一个”(an)和“所述”(the)旨在同样包括复数形式。类似地,如在本申请中所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包含一个或一个以上相关联的列出的任何以及所有可能的组合。另外,当用于本申请中时,术语“包括”(comprise)及其变型“包括”(comprises)和/或包括(comprising)等指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不排除一个或一个以上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这些的分组的存在或添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本文中,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可以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可以互相参见。对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产品等而言,如果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部分相对应,那么相关之处可以参见方法部分的描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可以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所述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公开实施例的范围。所述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本文所披露的实施例中,所揭露的方法、产品(包括但不限于装置、设备等),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可以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另外,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可以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在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所对应的描述中,不同的方框所对应的操作或步骤也可以以不同于描述中所披露的顺序发生,有时不同的操作或步骤之间不存在特定的顺序。例如,两个连续的操作或步骤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可以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Claims (10)

1.一种散热器散热能力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待测散热器处于竖直状态的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一时长后,控制设置于所述待测散热器的基座表面的加热元件开启;
当所述加热元件处于开启状态的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二时长时,根据所述待测散热器的不同位置的表面温度,确定所述待测散热器的散热能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待测散热器的不同位置的表面温度,确定所述待测散热器的散热能力,包括:
获取所述待测散热器的基座表面的第一温度T1
获取所述待测散热器的吹胀板元件的蒸发端表面的第二温度T2
获取所述待测散热器的吹胀板元件的气体管部表面的第三温度T3
获取所述待测散热器的吹胀板元件的冷凝端表面的第四温度T4
获取所述待测散热器的折叠翅片表面的第五温度T5
根据所述第一温度T1、第二温度T2、第三温度T3、第四温度T4和第五温度T5,确定所述待测散热器的散热能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温度T1、第二温度T2、第三温度T3、第四温度T4和第五温度T5,确定所述待测散热器的散热能力,包括:
当所述第一温度T1与第二温度T2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第一温度阈值,所述第二温度T2与第三温度T3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第二温度阈值,所述第二温度T2与第四温度T4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第三温度阈值,且,所述第三温度T3与第五温度T5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第四温度阈值时,标记所述待测散热器的散热能力达标。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待测散热器的基座表面的第一温度T1,包括:
获取所述基座表面的多个第一测试位点的温度的平均值,得到所述第一温度T1
其中,所述多个第一测试位点至所述加热元件的垂直距离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待测散热器的吹胀板元件的蒸发端表面的第二温度T2,包括:
获取所述蒸发端表面的多个第二测试位点的温度的平均值,得到所述第二温度T2
其中,所述多个第二测试位点至所述基座的垂直距离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待测散热器的吹胀板元件的气体管部表面的第三温度T3,包括:
获取所述气体管部表面的中部的第三测试位点的温度,得到所述第三温度T3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待测散热器的吹胀板元件的冷凝端表面的第四温度T4,包括:
获取所述冷凝端表面的顶部管路的第四测试位点的温度,得到所述第四温度T4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待测散热器的折叠翅片表面的第五温度T5,包括:
获取所述折叠翅片的折叠部的中部表面的第五测试位点的温度,得到所述第五温度T5
9.一种散热器散热能力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热模块,被配置为确定待测散热器处于竖直状态的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一时长后,控制设置于所述待测散热器的基座表面的加热元件开启;
测温模块,被配置为当所述加热元件处于开启状态的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二时长时,根据所述待测散热器的不同位置的表面温度,确定所述待测散热器的散热能力。
10.一种散热器散热能力测试盒,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散热器散热能力的测试装置。
CN202011528290.9A 2020-12-22 2020-12-22 散热器散热能力的测试方法、测试装置和测试盒 Pending CN11264918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28290.9A CN112649184A (zh) 2020-12-22 2020-12-22 散热器散热能力的测试方法、测试装置和测试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28290.9A CN112649184A (zh) 2020-12-22 2020-12-22 散热器散热能力的测试方法、测试装置和测试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49184A true CN112649184A (zh) 2021-04-13

Family

ID=753589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28290.9A Pending CN112649184A (zh) 2020-12-22 2020-12-22 散热器散热能力的测试方法、测试装置和测试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4918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04062A (zh) * 2021-06-21 2021-10-15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测试相变散热器散热均温性的方法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62254A (zh) * 2005-05-14 2006-11-15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热导管性能检测方法及检测设备
KR20080113631A (ko) * 2007-06-25 2008-12-3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방열기기의 열 전달 성능 검사 장치 및 방법
JP2010056116A (ja) * 2008-08-26 2010-03-11 Kiko Kagi Kofun Yugenkoshi ヒートシンク試験方法
CN102235986A (zh) * 2010-04-20 2011-11-09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散热器的热阻测试方法
CN102791106A (zh) * 2011-05-20 2012-11-21 富瑞精密组件(昆山)有限公司 散热模组及控制该散热模组的方法
CN103033356A (zh) * 2012-12-28 2013-04-10 上海佐竹冷热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汽车空调中同轴换热器的性能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CN104034753A (zh) * 2014-06-24 2014-09-10 上海大学 检测金属散热器件散热性能的方法及其测试装置
CN104634595A (zh) * 2013-11-13 2015-05-20 海尔集团公司 一种换热器性能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CN109030055A (zh) * 2018-08-24 2018-12-18 上海佐竹冷热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Co2空调换热器性能测试系统及其测试方法
CN110131796A (zh) * 2019-05-20 2019-08-16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285993A (zh) * 2019-07-15 2019-09-27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 一种大功率热管散热器散热瓶颈测定方法
US20190316855A1 (en) * 2018-04-13 2019-10-17 Delta Electronics, Inc. Thermal abnormality detection system and method
CN110715818A (zh) * 2019-11-19 2020-01-21 深圳威迈斯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管道异常的检测方法、水冷型散热器、汽车
CN111351147A (zh) * 2020-03-23 2020-06-30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散热器和空调室外机
CN111351146A (zh) * 2020-03-23 2020-06-30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散热器和空调室外机
CN111503757A (zh) * 2020-04-30 2020-08-07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控制方法、空调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578467A (zh) * 2020-05-12 2020-08-25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和空调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62254A (zh) * 2005-05-14 2006-11-15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热导管性能检测方法及检测设备
KR20080113631A (ko) * 2007-06-25 2008-12-3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방열기기의 열 전달 성능 검사 장치 및 방법
JP2010056116A (ja) * 2008-08-26 2010-03-11 Kiko Kagi Kofun Yugenkoshi ヒートシンク試験方法
CN102235986A (zh) * 2010-04-20 2011-11-09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散热器的热阻测试方法
CN102791106A (zh) * 2011-05-20 2012-11-21 富瑞精密组件(昆山)有限公司 散热模组及控制该散热模组的方法
CN103033356A (zh) * 2012-12-28 2013-04-10 上海佐竹冷热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汽车空调中同轴换热器的性能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CN104634595A (zh) * 2013-11-13 2015-05-20 海尔集团公司 一种换热器性能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CN104034753A (zh) * 2014-06-24 2014-09-10 上海大学 检测金属散热器件散热性能的方法及其测试装置
US20190316855A1 (en) * 2018-04-13 2019-10-17 Delta Electronics, Inc. Thermal abnormality detection system and method
CN109030055A (zh) * 2018-08-24 2018-12-18 上海佐竹冷热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Co2空调换热器性能测试系统及其测试方法
CN110131796A (zh) * 2019-05-20 2019-08-16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285993A (zh) * 2019-07-15 2019-09-27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 一种大功率热管散热器散热瓶颈测定方法
CN110715818A (zh) * 2019-11-19 2020-01-21 深圳威迈斯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管道异常的检测方法、水冷型散热器、汽车
CN111351147A (zh) * 2020-03-23 2020-06-30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散热器和空调室外机
CN111351146A (zh) * 2020-03-23 2020-06-30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散热器和空调室外机
CN111503757A (zh) * 2020-04-30 2020-08-07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控制方法、空调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578467A (zh) * 2020-05-12 2020-08-25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和空调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唐金沙;李艳红;黄伟;马雯波;刘吉普;: "CPU风冷散热器散热性能的实验测试", 现代电子技术, no. 12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04062A (zh) * 2021-06-21 2021-10-15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测试相变散热器散热均温性的方法
CN113504062B (zh) * 2021-06-21 2024-04-19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测试相变散热器散热均温性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Liu et al. A theoretical model to predict frosting limits in cross-flow air-to-air flat plate heat/energy exchangers
Ali et al. Performance enhancement of a cross flow dew point indirect evaporative cooler with circular finned channel geometry
Han et al. Optimum design and experimental study of a thermoelectric ventilator
Corberán et al. Partialization losses of ON/OFF operation of water-to-water refrigeration/heat-pump units
Pacak et al. Analysis of power demand calculation for freeze prevention methods of counter-flow heat exchangers used in energy recovery from exhaust air
CN103884220B (zh) 适用于结霜工况下的翅片管式制冷换热器用椭圆穿孔翅片
Jedlikowski et al. Analysis of the frost formation and freeze protection with bypass for cross-flow recuperators
CN112649184A (zh) 散热器散热能力的测试方法、测试装置和测试盒
Torregrosa-Jaime et al. Thermal characterisation of compact heat exchangers for air heating and cooling in electric vehicles
CN107355914A (zh) 一种空调散热结构参数确定方法及空调散热结构
Wu et al. Modeling and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of perforated wavy fins for heat pump type air conditioners at frosting and non-frosting conditions
Park et al. Effect of heat conduction through the fins of a microchannel serpentine gas cooler of transcritical CO2 system
Mago et al. Heat and mass transfer on a cylinder surface in cross flow under supersaturated frosting conditions
CN112525573A (zh) 散热器散热能力的测试方法、测试装置和测试盒
Erden et al.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CRAH bypass for enclosed aisle data centers
CN110955984A (zh) 板式换热器的仿真方法及系统
Fu et al. Life cycle cost based optimization design method for an integrated cooling system with multi-operating modes
T'joen et al. Performance prediction of compact fin-and-tube heat exchangers in maldistributed airflow
Fang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n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 of air source heat pump using DOE method
Aganda et al. A comparison of the predicted and experimental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of a finned tube evaporator
CN112649185A (zh) 散热器散热能力的测试方法、测试装置和测试盒
Liu et al. Study on transient distributed model of frost on heat pump evaporator
Castro et al. Development and performance of an air-cooled water-LiBr absorption cooling machine
CN217404195U (zh) 一种热管散热器的性能检测装置
Martinez et al. Development of a Smart Modular Heat Recovery Unit adaptable into a ventilated façad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