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49185A - 散热器散热能力的测试方法、测试装置和测试盒 - Google Patents
散热器散热能力的测试方法、测试装置和测试盒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649185A CN112649185A CN202011528293.2A CN202011528293A CN112649185A CN 112649185 A CN112649185 A CN 112649185A CN 202011528293 A CN202011528293 A CN 202011528293A CN 112649185 A CN112649185 A CN 11264918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adiator
- temperature
- tested
- heat
- heat dissip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0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9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5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0998 test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9529 body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8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919 ceram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827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CSCPPACGZOOCGX-UHFFFAOYSA-N Acetone Chemical compound CC(C)=O CSCPPACGZOOCGX-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QGZKDVFQNNGYKY-UHFFFAOYSA-N Ammonia Chemical compound N QGZKDVFQNNGYKY-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6185 disper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20169 heat gen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741 silica g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2027 silica g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570 Cupronick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26 adhesive bo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21529 ammonia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YOCUPQPZWBBYIX-UHFFFAOYSA-N copper nickel Chemical compound [Ni].[Cu] YOCUPQPZWBBYIX-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907 flux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519 grea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529 heat transfer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296 polysilox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61 thermomet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52 transi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3/00—Testing of machine part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5/00—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thermal means
- G01N25/20—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thermal means by investig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heat, i.e. calorimetry, e.g. by measuring specific heat, by measuring thermal conductivit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空调散热器技术领域,公开一种散热器散热能力的测试方法,包括:确定待测散热器处于竖直状态的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一时长时,控制设置于所述待测散热器的微槽平板热管表面的加热元件开启;当所述加热元件处于开启状态的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二时长时,根据所述待测散热器的不同位置的表面温度,确定所述待测散热器的散热能力。本申请提供的测试方法,对散热器进行散热能力测试,无需将散热器安装到空调室外机上进行联机测试,即可获得散热器的散热能力,简化了对散热器散热性能的测试过程。本申请同时提供一种散热器散热能力的测试装置和测试盒。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调散热器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散热器散热能力的测试方法、测试装置和测试盒。
背景技术
变频空调已经成了空调行业的主流,但随着近几年高温天气的持续出现,夏天42℃甚至接近50℃的高温袭击全球各个地方。空调不制冷、制冷能力下降成了用户的新的抱怨点。为了解决用户痛点、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高温制冷不衰减空调成为了空调企业新的研发方向。
随着空调室外机小型化,以及空调器功能多样化的需求,空调室外机电控模块的芯片设计上更加紧凑,芯片的密度不断增加,且芯片的体积也趋于微小化。因此,大功率芯片的发热功耗越来越大,热流密度急剧升高。变频芯片是变频空调器中的重要元器件,它决定了压缩机的运行频率,为保证空调室外机电控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对变频芯片进行散热的散热器的设计至关重要。商用风管机、家用空调等多采用挤压型材散热器对变频芯片进行散热。
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挤压型材散热器的均温性能较差,且现有的对挤压型材散热器的散热性能的测试方法均需要将散热器安装到空调室外机上进行联机测试,测试方法复杂。
发明内容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散热器散热能力的测试方法、测试装置和测试盒,以解决现有的散热器的散热性能的测试方法需要将散热器安装到空调室外机上进行联机测试,测试方法复杂的技术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器散热能力的测试方法包括:确定待测散热器处于竖直状态的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一时长时,控制设置于所述待测散热器的微槽平板热管表面的加热元件开启;当所述加热元件处于开启状态的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二时长时,根据所述待测散热器的不同位置的表面温度,确定所述待测散热器的散热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器散热能力的测试装置包括:加热模块,被配置为确定待测散热器处于竖直状态的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一时长时,控制设置于所述待测散热器的微槽平板热管表面的加热元件开启;测温模块,被配置为当所述加热元件处于开启状态的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二时长时,根据所述待测散热器的不同位置的表面温度,确定所述待测散热器的散热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器散热能力测试盒包括如前述的散热器散热能力的测试装置。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散热能力的测试方法、测试装置和测试盒,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散热能力的测试方法,采用设置在待测散热器的微槽平板热管表面的加热元件作为模拟热源,并根据待测散热器的不同位置的表面温度确定待测散热器的散热能力。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测试方法,无需将待测散热器安装到空调室外机上进行联机测试,即可获得散热器的散热能力,简化了对散热器散热性能的测试过程。
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微槽平板热管的剖视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微槽平板热管的另一剖视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散热器散热能力的测试方法中测试位点设置的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散热器散热能力的测试方法中测试位点设置的示意图;
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散热能力的测试方法的示意图;
图9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散热能力的测试装置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基座;101:第一表面;1011:第一侧部;1012:第二侧部;1013:安装区;102:第二表面;103:凹槽;20:微槽平板热管;201:槽道;202:传热工质;203:微翅片;204:毛细微槽;205:第一导热区(蒸发端);206:第二导热区(冷凝端);2061:冷凝端的端部;2011:第一侧壁;2012:第二侧壁;30:翅片组;41:加热元件;401:第一测试位点;402:第二测试位点;403:第三测试位点;404:第四测试位点;50:贯流风扇;61:加热模块;62:测温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公开实施例中,字符“/”表示前后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表示:A或B。
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A或B,或,A和B这三种关系。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散热器。
结合图1至图5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器包括:基座10和微槽平板热管20,基座10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101和第二表面102,其中,第一表面101设置有凹槽103,第二表面102设置有翅片组30;微槽平板热管20设置于凹槽103内,微槽平板热管20内部包括多个槽道201,槽道201内填充有传热工质202;其中,基座10的第一表面101包括相对的第一侧部1011和第二侧部1012,槽道201自第一侧部1011向第二侧部1012向上倾斜设置。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通过微槽平板热管20的槽道201内的传热工质202相变传热,并通过微槽平板热管20的槽道201倾斜设置,便于传热工质202的回流,加快热传递效率,有助于实现微槽平板热管20高效相变传热的目的;另外,还提高了热量传递至基座10后基座10的均温性以及散热器整体的均温性及散热效率。热量经基座10传递至翅片组30进行散热降温,实现散热器在高温工况下对变频模块的高效散热,保障空调在高温工况下的制冷效果。
微槽平板热管20与基座10的连接方式可以为焊接或涂覆导热硅胶粘接,以提高基座10与微槽平板热管20之间的热传递效率。可选地,基座10的材质为铝。
可选地,翅片组30可以为折叠翅片,或者,翅片组包括多个单独的翅片,如图5所示。翅片组30中每一翅片垂直于基座10的第二表面102。通过翅片组30可将基座10传递的热量快速分散,扩大了散热器的散热面积,提高了散热器的散热效率。可选地,基座10与翅片组30可一体成型。例如为铝挤散热器。
在实际应用中,通过基座10的第一表面101包括相对的第一侧部1011和第二侧部1012,槽道201自第一侧部1011向第二侧部1012向上倾斜设置,这样,槽道201内液态的传热工质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流动并积存在相对偏下的位置。此处为了便于区分及描述,槽道201划分为第一槽道和第二槽道,其中,第一槽道低于第二槽道。槽道201内的液态的传热工质积存在第一槽道,液态的传热工质受热,变为气态的传热工质,并沿着槽道201的侧壁向上即向第二槽道移动。气态的传热工质将热量带离第一槽道。其中,第一槽道可与发热量较高的变频模块导热连接,这样,能够对发热量较高的变频模块快速散热,提高基座10的均温性,进而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效率。可选地,传热工质202可为丙酮、氨或冷媒。
可选地,在基座10竖向安装的情况下,槽道201自第一侧部1011向第二侧部1012,沿自下而上的方向倾斜设置。即,靠近第一侧部1011的槽道201低于靠近第二侧部1012的槽道201。可选地,槽道的倾斜角度范围为0~90°。这样,槽道201内液态的传热工质在重力作用下,积存在靠近第一侧部1011的槽道201内。液态的传热工质受热,温度升高,汽化形成气态的传热工质,气态的传热工质向上运动,即向靠近第二侧部1012的槽道201运动散热,并将热量带离靠近第一侧部1011的槽道201。靠近第二侧部1012的槽道201内的气态的传热工质,冷凝后变为液态的传热工质,液态的传热工质在重力作用下,通过槽道201的倾斜设置,能够快速回流至靠近第一侧部1011的槽道201,进行下一个热循环。
在实际应用中,发热量较高的变频模块与靠近第一侧部1011的槽道201导热连接,这样,通过靠近第一侧部1011的槽道201内积存的液态的传热工质与发热量较高的变频模块进行热交换,液态的传热工质受热,温度升高,汽化形成气态的传热工质,气态的传热工质向上运动,即向靠近第二侧部1012的槽道201运动散热,并将热量带离靠近第一侧部1011的槽道201;有助于对变频模块快速散热降温,防止变频模块温度过高而烧坏。
另外,在基座10竖向安装的情况下,若基座10倾斜安装,则可通过槽道201倾斜设置的方式进行调节,防止散热器因基座10倾斜安装或者散热器放置不平稳,而造成的散热效率低及散热效果差的问题。
可选地,结合图1和图4所示,槽道201包括自第一侧部1011至第二侧部1012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导热区205和第二导热区206;基座10的第一表面101包括用于与待降温的变频模块导热连接的安装区1013;其中,安装区1013与第一导热区205部分或全部重叠。可选地,第一导热区205还可称为蒸发端,第二导热区206还可称为冷凝端。
采用上述实施例,沿自下而上的方向,槽道201自第一侧部1011向第二侧部1012向上倾斜设置。这样,第一导热区205低于第二导热区206。槽道201内的液态的传热工质积存在第一导热区205。可以理解为,液态的传热工质位于安装区1013,气态的传热工质位于第二导热区206,其中,第二导热区206的温度高于第一导热区205的温度。与基座10安装区1013导热连接的待降温的变频模块,通过与液态的传热工质进行热交换,不仅能够快速散热降温,避免温度过高而烧坏,而且还能够提高基座10的均温性。
在安装区1013与第一导热区205部分重叠的情况下,待降温的变频模块中发热量较高的部位位于安装区1013内。这样,通过与液态的传热工质进行热交换,能够提高待降温的变频模块的散热效率。
可选地,槽道201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微翅片203,相邻两个微翅片203之间形成毛细微槽204。
微槽平板热管20的槽道201抽真空,为一两端封闭的真空腔室。其中,微槽平板热管20的多个槽道201平行设置,每一槽道201内均灌注有传热工质202。槽道201的侧壁上设置的多个微翅片203,其中,多个微翅片203间隔均匀设置。在实际使用中,微翅片203呈水平。槽道201内同一侧壁的多个微翅片203层叠设置,有利于使受热后的液态的传热工质在气态的传热工质的带动下,液态的传热工质沿微翅片203向上运动,对传热工质202起到防重力的作用。传热工质202全部为液态状态时,槽道201内的传热工质202的体积小于槽道201的容积。液态的传热工质受热,温度升高,汽化形成气态的传热工质,气态的传热工质向上运动,部分气态的传热工质运动至微翅片203的上表面后受上方的微翅片203的阻碍无法继续向上运动,进而气态的传热工质贮存在相邻微翅片203的毛细槽道201内,气态的传热工质与基座10进行热交换及翅片组30的散热降温后,温度降低冷凝成液态的传热工质。
可选地,槽道201包括第一侧壁2011和第二侧壁2012,第一侧壁2011与基座10的第一表面101平齐;第二侧壁2012与第一侧壁2011相对,其中,第一侧壁2011和第二侧壁2012上均设置有多个微翅片203。此处“第一侧壁2011与基座10的第一表面101平齐”可以理解为:第一侧壁2011所在平面与基座10的第一表面101所在平面为同一平面,或者,第一侧壁2011所在平面与基座10的第一表面101所在平面相平行。
这样,通过槽道201的第一侧壁2011与基座10的第一表面101平齐,在微槽平板热管20与基座10装配后,有助于将基座10与微槽平板热管20看成一个整体。在基座10与变频模块的安装的情况下,槽道201的第一侧壁2011与基座10的第一表面101平齐有助于提高微槽平板热管20与变频模块在进行热交换过程中的均温性,有效降低了基座10第一表面101的各处的温差。另外,还可通过第一侧壁2011上的多个微翅片203提高微槽平板热管20的散热面积,提高微槽平板热管20与变频模块之间的导热效率。在实际应用中,变频模块的热量经第一侧壁2011的微翅片203传递至与第一侧壁2011的微翅片203相接触的传热工质202,传热工质202受热相变,并将携带的热量传递至第二侧壁2012的微翅片203,第二侧壁2012的微翅片203将热量传递至基座10,基座10将热量传递至翅片组30进行散热降温,提高了散热器对变频模块的散热效率。
可选地,第一侧壁2011上的多个微翅片203间隔均匀设置。可选地,第二侧壁2012上的多个微翅片203间隔均匀设置。这样,有助于微槽平板热管20内的热量分布均匀,提高了微槽平板热管20的均温性。可选地,第一侧壁2011上的多个微翅片203与第二侧壁2012上的多个微翅片203分别对齐。这样,在第一侧壁2011与第二侧壁2012一体成型的情况下,第一侧壁2011上的多个微翅片203与第二侧壁2012上的多个微翅片203分别对齐有利于加工制造。可选地,第一侧壁2011上的多个微翅片203与第二侧壁2012上的多个微翅片203交错设置。这样,通过第一侧壁2011上的多个微翅片203与第二侧壁2012上的多个微翅片203交错设置,能够使得第一侧壁2011上的多个微翅片203的热量与第二侧壁2012上的多个微翅片203的热量交叉,避免微槽平板热管20同一横截面处的热量过高,降低了微槽平板热管20的表面温差,提高了微槽平板热管20的均温性。
可选地,第一侧壁2011和设置在第一侧壁2011的微翅片203一体成型。这样,有助于提高第一侧壁2011和微翅片203之间的导热效率。可选地,第二侧壁2012和设置在第二侧壁2012的微翅片203一体成型。这样,有助于提高第二侧壁2012和微翅片203之间的导热效率。
可选地,微槽平板热管20的槽道201与翅片组30中的翅片垂直。这样,通过翅片组30中的翅片扩大了散热器的散热面积,微槽平板热管20的热量经基座10传递至翅片组30,微槽平板热管20的槽道201与翅片组30中翅片垂直,使得热量能够快速的传递至翅片组30中每一翅片且分布均匀。
本公开实施例同时提供一种散热器散热能力的测试方法。
可选地,如图8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散热能力测试方法包括:
S01,确定待测散热器处于竖直状态的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一时长时,控制设置于待测散热器的微槽平板热管表面的加热元件开启;
S02,当加热元件处于开启状态的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二时长时,根据待测散热器的不同位置的表面温度,确定待测散热器的散热能力。
可以理解的是,前述的确定待测散热器处于竖直状态的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一时长后,且待测散热器依然处于竖直状态时,控制加热元件开启。可选地,待测散热器处于竖直状态的方法可以为将待测散热器竖直固定。
可选地,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测试方法可以适用于如前述的散热器。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测试方法,在开启加热元件之前,先将待测散热器竖直放置,使待测散热器处于竖直状态,且竖直状态时,待测散热器的冷凝端在上且蒸发端在下,使散热器的传热回路中的液态传热工质在重力作用下,流至蒸发端。
可选地,第一时长可以为5秒-30秒,例如,可以为5秒、10秒、15秒、20秒、25秒或30秒等。可选地,第一时长为5秒,可使传热回路内的传热工质完全回流至蒸发端,同时,节省测试方法的测试时长。可选地,第二时长可以为1分钟-20分钟,例如可以为1分钟、2分钟、5分钟、10分钟、15分钟或20分钟等。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散热能力的测试方法,设置有加热元件41作为外加热源,对散热器进行均温性能测试,无需将散热器安装在空调室外机上进行联机测试,简化了散热器散热能力的测试过程。同时,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测试方法,简化了对散热器散热能力的测试步骤,降低了对测试人员的操作水平的要求,降低了散热器散热能力测试结果的误差,提高了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散热能力的测试方法,可以在无风扇的条件下,对填充有传热工质的散热器的传热性能进行测试,得到散热器的基础传热均温性,测试方法简单、快捷。可选地,该方法适用于散热器出厂和入厂快检。
需要说明的是,在对散热器的结构进行研发的过程中,也需要将研发过程中的散热器连接在空调室外机内,对具有新结构的散热器的散热性能进行联机测试,当新结构的散热器满足对芯片的散热需求后,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测试方法,对散热器的散热能力进行测试。
可选地,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散热能力的测试方法中,测试环境的大气条件为:温度为15-35℃,相对湿度为25-75%,且气压为86-106kPa。
可选地,可根据空调室外机中变频芯片的安装位置确定加热元件的设置位置,提高了对待测散热器的散热能力评价的准确度。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测试方法中,根据待测散热器的不同位置的表面温度,确定待测散热器的散热性能。
目前的挤压型材散热器的均温性能较差,即使增加挤压型材散热器的翅片的长度,其散热器性能的提高仍然有限。与挤压型材散热器不同,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包含有微槽平板热管的散热器,其均温性能是评价该散热器散热性能的重要指标。加热元件开启后,整个散热器上的温度会发生快速变化,当基座温度超过了相变启动温度后,微槽平板热管内部形成热管效应,立刻均温。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测试方法中,根据待测散热器的不同位置的表面温度,确定待测散热器的散热性能,提高了对散热器散热能力评价的准确性。
可选地,根据待测散热器的不同位置的表面温度,确定待测散热器的散热能力之前,还包括:确定设置于待测散热器下部的风扇的风速大于或等于预设风速阈值。
如图6所示,在待测散热器正下方50mm位置处添加贯流风扇50,调整贯流风扇50的转速,使贯流风扇50产生的风速大于或等于预设风速阈值,其中,预设风速阈值可以为3m/s。例如,贯流风扇50产生的风速为3m/s。可选地,可使用热电式风速仪对贯流风扇50的风速进行测量,进行3次以上的重复测量,以平均值作为计量结果。
采用贯流风扇对待测散热器进行散热时,前述的加热元件处于开启状态的时长中的第二时长可以为5分钟,可以节约检测时间。
可选地,根据待测散热器的不同位置的表面温度,确定待测散热器的散热能力,包括:获取待测散热器的微槽平板热管的蒸发端表面的第一温度T1;获取待测散热器的微槽平板热管的冷凝端表面的第二温度T2;获取待测散热器的基座顶部表面的第三温度T3;获取待测散热器的翅片表面的第四温度T4;根据第一温度T1、第二温度T2、第三温度T3和第四温度T4,确定待测散热器的散热能力。
对待测散热器的表面进行分散取点,取点位置包括:微槽平板热管的蒸发端、微槽平板热管的冷凝端、基座顶部和翅片表面,提高了对待测散热器的散热能力评价的准确性。
可选地,根据第一温度T1、第二温度T2、第三温度T3和第四温度T4,确定待测散热器的散热能力,包括:当∣T1-T2∣≦TX1,∣(T1+T2)/2-T3∣≦TX2,且,∣T3-T4∣≦TX3时,标记待测散热器的散热能力达标,其中,TX1为第一温度阈值,TX2为第二温度阈值,TX3为第三温度阈值。
∣T1-T2∣≦第一温度阈值TX1。微槽平板热管的蒸发端与冷凝端之间的温度差值可以表示微槽平板热管本身的均温性能,采用∣T1-T2∣≦第一温度阈值TX1作为待测散热器散热性能的评价参数,提高了对散热器散热性能评价的准确性。可选地,第一温度阈值TX1为3℃。影响该温差的因素包括:微槽平板热管的抽真空的真空度、密封性、传热工质的特性、传热工质的灌注量等。若∣T1-T2∣>第一温度阈值TX1,可以从以上影响因素分析散热器不合格原因。可选地,传热工质的特性包括传热工质的启动温度和工作温度范围等。
∣(T1+T2)/2-T3∣≦第二温度阈值TX2。微槽平板热管与基座顶部的温差可以表示微槽平板热管与基座之间的传热性能,∣(T1+T2)/2-T3∣≦第二温度阈值TX2作为待测散热器散热性能的评价参数,提高了对待测散热器散热性能评价的准确性。可选地,在加热元件的功率为150W,贯流风扇产生的风速为3m/s的工况条件下,TX2可以为7℃。可选地,影响该温差的因素包括:微槽平板热管与基座的凹槽的固定方式、微槽平板热管及基座凹槽的平整度、导热界面厚度、导热界面导热材料的导热系数等。若∣(T1+T2)/2-T3∣>第二温度阈值TX2,可以从以上影响因素分析散热器不合格原因。其中,微槽平板热管与基座的凹槽的固定方式包括焊接、导热硅胶胶粘等。
∣T3-T4∣≦第三温度阈值TX3。基座顶部与翅片表面的温差可以表示基座与翅片之间的传热性能。∣T3-T4∣≦第三温度阈值TX3作为待测散热器散热性能的评价参数,提高了对散热器散热性能评价的准确性。可选地,在加热元件的功率为150W,贯流风扇产生的风速为3m/s的工况条件下,TX2可以为6℃。可选地,影响该温差的因素包括:翅片与基座的固定方式、基座与翅片的铝材材料的导热性能等。若∣T3-T4∣>第三温度阈值TX3,可以从以上影响因素分析散热器不合格原因。其中,基座与翅片的固定方式包括:基座与翅片一体成型、翅片安插在基座的槽内。
可选地,获取待测散热器的微槽平板热管的蒸发端205表面的第一温度T1,包括:获取蒸发端205的第一测试位点401的温度,得到第一温度T1,其中,第一测试位点401至加热元件41的垂直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一距离阈值。
如图6所示,加热元件41设置于微槽平板热管的蒸发端205,第一测试位点401的设置位置不应离加热元件41太近,否则,加热元件41的温度会影响第一测试位点401的温度,影响对第一测试位点401温度测量的准确性。第一测试位点401的设置位置也不应离加热元件41太远,否则不容易获得待测散热器的真实散热能力。可选地,第一距离阈值可以为5mm,例如,在加热元件41的左侧5mm或右侧5mm竖向中间位置处设置第一测试位点401,提高了对基座温度测量的准确性。
可选地,待测散热器的微槽平板热管的冷凝端206表面的第二温度T2,包括:获取冷凝端206的第二测试位点402的温度,得到第二温度T2,其中,第二测试位点402至冷凝端的端部2061的垂直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二距离阈值。
可选地,第二距离阈值可以为5mm,例如在距离冷凝端的端部2061的中间位置的垂直距离为5mm处设置第二测试位点402,该位置与蒸发端之间的距离较远,更能准确的反应冷凝端的温度,提高了对微槽平板热管均温性能评价的准确性。
可选地,获取待测散热器的基座顶部表面的第三温度T3,包括:获取基座的上侧面中部的第三测试位点的温度,得到第三温度T3。
如图6所示,在基座的上侧面的中部设置第三测试位点403,该位置与贯流风扇50的距离最远,且,位于微槽平板热管的中间段的上部,能够更加准确的反应基座本身的散热性能,得到∣(T1+T2)/2-T3∣的最大值,提高了对待测散热器均温性能评价的准确性。
可选地,获取待测散热器的翅片表面的第四温度T4,包括:获取第一端部翅片、中部翅片和第二端部翅片的表面温度的平均值,得到第四温度T4。
如图7所示,分别获取第一端部翅片、中部翅片和第二端部翅片三个第四测试位点404的表面温度,以这三个表面温度的平均值,作为第四温度T4,提高了对翅片表面温度标记的准确性。
与目前的挤压型材散热器不同,本申请提供的散热器中,均温性能是影响散热器散热性能的主要因素。且,上述记载的∣T1-T2∣≦TX1,∣(T1+T2)/2-T3∣≦TX2,和,∣T3-T4∣,可用于判断散热器是否存在故障,提高了对散热器故障原因查找的准确性。
通过上述对微槽平板热管的蒸发端、微槽平板热管的冷凝端、基座顶部和翅片表面测试位点的限制,提高了对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散热性能评价的准确性。
可选地,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散热能力的测试方法中,加热元件为陶瓷加热片。
采用陶瓷加热片作为模拟热源,且,陶瓷加热片与基座之间涂抹硅脂,可减少陶瓷加热片与基座之间的接触热阻。可选地,采用长度为40mm、宽度为40mm、且厚度为2mm的陶瓷加热片,且按照空调器工作时的最大发热量设置陶瓷加热片的输入功率,提高热源模拟的真实性。
可选地,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散热能力的测试方法中,采用热电偶获取散热器的表面温度。
可选地,热电偶可以为T型热电偶或铜-铜镍热电偶,测量范围可以为-200℃~+350℃,线性度好,热动势较大,灵敏度较高,复制性好,传热快,稳定性和均温性较好,价格便宜,同时,降低了对待测散热器表面温度场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对待测散热器表面温度测量的准确性。可选地,热电偶采用导热胶粘贴在待测散热器表面,且将一段热电偶导线沿着待测散热器表面的等温线布置,导线长度大于10mm,这样,消除了热电偶导线本身导热而导致的测量误差,提高了对待测散热器表面温度测量的准确度。
本公开实施例同时提供一种散热器散热能力的测试装置。
如图9所示,测试装置包括:加热模块61和测温模块62。加热模块被配置为确定待测散热器处于竖直状态的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一时长时,控制设置于待测散热器的微槽平板热管表面的加热元件开启;测温模块被配置为当加热元件处于开启状态的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二时长时,根据待测散热器的不同位置的表面温度,确定待测散热器的散热能力。
可以理解的是,前述的散热器散热能力测试方法中的实施例均可用在的测试装置中,此处不再赘述。
本公开实施例同时提供一种散热器散热能力的测试盒。
测试盒包括前述的散热器散热能力的测试装置。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设置为执行上述散热器散热能力的测试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当所述程序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使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散热器散热能力的测试方法。
上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也可以是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一个或多个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公开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非暂态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多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也可以是暂态存储介质。
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逻辑的、电气的、过程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而且,本申请中使用的用词仅用于描述实施例并且不用于限制权利要求。如在实施例以及权利要求的描述中使用的,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明,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个”(a)、“一个”(an)和“所述”(the)旨在同样包括复数形式。类似地,如在本申请中所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包含一个或一个以上相关联的列出的任何以及所有可能的组合。另外,当用于本申请中时,术语“包括”(comprise)及其变型“包括”(comprises)和/或包括(comprising)等指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不排除一个或一个以上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这些的分组的存在或添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本文中,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可以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可以互相参见。对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产品等而言,如果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部分相对应,那么相关之处可以参见方法部分的描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可以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所述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公开实施例的范围。所述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本文所披露的实施例中,所揭露的方法、产品(包括但不限于装置、设备等),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可以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另外,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可以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在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所对应的描述中,不同的方框所对应的操作或步骤也可以以不同于描述中所披露的顺序发生,有时不同的操作或步骤之间不存在特定的顺序。例如,两个连续的操作或步骤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可以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Claims (10)
1.一种散热器散热能力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待测散热器处于竖直状态的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一时长时,控制设置于所述待测散热器的微槽平板热管表面的加热元件开启;
当所述加热元件处于开启状态的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二时长时,根据所述待测散热器的不同位置的表面温度,确定所述待测散热器的散热能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待测散热器的不同位置的表面温度,确定所述待测散热器的散热能力之前,还包括:
确定设置于所述待测散热器下部的风扇的风速大于或等于预设风速阈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待测散热器的不同位置的表面温度,确定所述待测散热器的散热能力,包括:
获取所述待测散热器的微槽平板热管的蒸发端表面的第一温度T1;
获取所述待测散热器的微槽平板热管的冷凝端表面的第二温度T2;
获取所述待测散热器的基座顶部表面的第三温度T3;
获取所述待测散热器的翅片表面的第四温度T4;
根据所述第一温度T1、第二温度T2、第三温度T3和第四温度T4,确定所述待测散热器的散热能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温度T1、第二温度T2、第三温度T3和第四温度T4,确定所述待测散热器的散热能力,包括:
当∣T1-T2∣≦TX1,∣(T1+T2)/2-T3∣≦TX2,且,∣T3-T4∣≦TX3时,标记所述待测散热器的散热能力达标,
其中,所述TX1为第一温度阈值,TX2为第二温度阈值,TX3为第三温度阈值。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待测散热器的微槽平板热管的蒸发端表面的第一温度T1,包括:
获取所述蒸发端的第一测试位点的温度,得到所述第一温度T1,
其中,所述第一测试位点至所述加热元件的垂直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一距离阈值。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待测散热器的微槽平板热管的冷凝端表面的第二温度T2,包括:
获取所述冷凝端的第二测试位点的温度,得到所述第二温度T2,
其中,所述第二测试位点至所述冷凝端的端部的垂直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二距离阈值。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待测散热器的基座顶部表面的第三温度T3,包括:
获取所述基座的上侧面中部的第三测试位点的温度,得到所述第三温度T3。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待测散热器的翅片表面的第四温度T4,包括:
获取第一端部翅片、中部翅片和第二端部翅片的表面温度的平均值,得到所述第四温度T4。
9.一种散热器散热能力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热模块,被配置为确定待测散热器处于竖直状态的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一时长时,控制设置于所述待测散热器的微槽平板热管表面的加热元件开启;
测温模块,被配置为当所述加热元件处于开启状态的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二时长时,根据所述待测散热器的不同位置的表面温度,确定所述待测散热器的散热能力。
10.一种散热器散热能力测试盒,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散热器散热能力的测试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528293.2A CN112649185A (zh) | 2020-12-22 | 2020-12-22 | 散热器散热能力的测试方法、测试装置和测试盒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528293.2A CN112649185A (zh) | 2020-12-22 | 2020-12-22 | 散热器散热能力的测试方法、测试装置和测试盒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649185A true CN112649185A (zh) | 2021-04-13 |
Family
ID=753589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528293.2A Pending CN112649185A (zh) | 2020-12-22 | 2020-12-22 | 散热器散热能力的测试方法、测试装置和测试盒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649185A (zh)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862254A (zh) * | 2005-05-14 | 2006-11-15 |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热导管性能检测方法及检测设备 |
KR20080113631A (ko) * | 2007-06-25 | 2008-12-3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방열기기의 열 전달 성능 검사 장치 및 방법 |
CN102235986A (zh) * | 2010-04-20 | 2011-11-09 |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 散热器的热阻测试方法 |
US20150233647A1 (en) * | 2014-02-20 | 2015-08-20 | Thermotek, Inc. | Method and system of heat dissipation utilizing a heat pipe in combination with an extruded heat sink |
CN110285993A (zh) * | 2019-07-15 | 2019-09-27 |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 | 一种大功率热管散热器散热瓶颈测定方法 |
CN110715818A (zh) * | 2019-11-19 | 2020-01-21 | 深圳威迈斯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散热管道异常的检测方法、水冷型散热器、汽车 |
CN111895519A (zh) * | 2020-07-20 | 2020-11-06 |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 散热器和空调室外机 |
-
2020
- 2020-12-22 CN CN202011528293.2A patent/CN112649185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862254A (zh) * | 2005-05-14 | 2006-11-15 |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热导管性能检测方法及检测设备 |
US20060256834A1 (en) * | 2005-05-14 | 2006-11-16 | Chang-Shen Chang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ducting performance test to heat pipe |
KR20080113631A (ko) * | 2007-06-25 | 2008-12-3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방열기기의 열 전달 성능 검사 장치 및 방법 |
CN102235986A (zh) * | 2010-04-20 | 2011-11-09 |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 散热器的热阻测试方法 |
US20150233647A1 (en) * | 2014-02-20 | 2015-08-20 | Thermotek, Inc. | Method and system of heat dissipation utilizing a heat pipe in combination with an extruded heat sink |
CN110285993A (zh) * | 2019-07-15 | 2019-09-27 |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 | 一种大功率热管散热器散热瓶颈测定方法 |
CN110715818A (zh) * | 2019-11-19 | 2020-01-21 | 深圳威迈斯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散热管道异常的检测方法、水冷型散热器、汽车 |
CN111895519A (zh) * | 2020-07-20 | 2020-11-06 |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 散热器和空调室外机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韩晓星;田智凤;赫文秀;王亚雄;: "多芯片平板热管散热器性能的实验研究", 制冷学报, no. 06 *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Zhu et al. | Developing a new frosting map to guide defrosting control for air-source heat pump units | |
Shen et al. | The optimization design and parametric study of thermoelectric radiant cooling and heating panel | |
Trutassanawin et al. |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a miniature-scale refrigeration system for electronics cooling | |
Huang et al. | Numerical study and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of a direct-expansion solar-assisted heat pump for space heating under frosting conditions | |
Ling et al. | Study on thermal performance of micro-channel separate heat pipe for telecommunication stations: Experiment and simulation | |
Luo et al. | Modeling of the surface temperature field of a thermoelectric radiant ceiling panel system | |
Kinab et al. | Reversible heat pump model for seasonal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 | |
Jin | Parameter estimation based models of water source heat pumps | |
CN107147154B (zh) | 一种充电桩及充电桩散热控制方法 | |
Lee et al. |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 of a hybrid cooler combining vapor compression and natural circulation cycles | |
Atta | Solar thermoelectric cooling using closed loop heat exchangers with macro channels | |
CN107462094B (zh) | 相变集热腔热管组 | |
CN107355914A (zh) | 一种空调散热结构参数确定方法及空调散热结构 | |
Zanetti et al. | Experimental data and modelling of a dual source reversible heat pump equipped with a minichannels evaporator | |
Choi et al. | Cooling performance of a hybrid refrigeration system designed for telecommunication equipment rooms | |
Sbaity et al. | Performance of a hybrid thermosyphon condenser for cooling a typical data center under various climatic constraints | |
Liu et al. |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a semiconductor freezer utilizing two-stage thermoelectric modules | |
Xia et al. | Thermal management solution for enclosed controller used in inverter air conditioner based on heat pipe heat sink | |
CN112649185A (zh) | 散热器散热能力的测试方法、测试装置和测试盒 | |
CN112649184A (zh) | 散热器散热能力的测试方法、测试装置和测试盒 | |
Cuevas et al. |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condenser three zones model | |
Marcinichen et al. | General thermosyphon simulation code for electronics cooling applications | |
CN112525573A (zh) | 散热器散热能力的测试方法、测试装置和测试盒 | |
CN110955984A (zh) | 板式换热器的仿真方法及系统 | |
T'joen et al. | Performance prediction of compact fin-and-tube heat exchangers in maldistributed airflow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