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04062B - 测试相变散热器散热均温性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测试相变散热器散热均温性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04062B
CN113504062B CN202110684529.XA CN202110684529A CN113504062B CN 113504062 B CN113504062 B CN 113504062B CN 202110684529 A CN202110684529 A CN 202110684529A CN 113504062 B CN113504062 B CN 1135040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thermocouple
temperature value
preset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8452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04062A (zh
Inventor
佟杰
裴玉哲
王�锋
刘宝
李恒
张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8452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04062B/zh
Publication of CN1135040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040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040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040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99/00Subject matter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G01M99/005Testing of complete machines, e.g. washing-machines or mobile phon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99/00Subject matter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G01M99/002Thermal test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Using Thermal Mean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散热测试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现有散热器散热效果的判定都需要装到整机上联机测试,测试方法复杂,耗时长,难操作,误差大的问题。为此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测试相变散热器散热均温性的方法,包括:布置测试部件;在指定位置分别布置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热电偶;启动模拟热源,检测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热电偶的温度值;根据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热电偶的温度值,判定相变散热器的均温性能是否合格。本发明能够准确地判断出相变散热器的均温性能是否合格,无需每次都将相变散热器装到整机上联机测试,而是进行模拟测试,测试方法简单,耗时短,热电偶布点容易,易操作,误差小。

Description

测试相变散热器散热均温性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散热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测试相变散热器散热均温性的方法。
背景技术
空调变频散热模块多采用风冷散热和冷媒环散热。散热器通常为铝型材散热器,常规的铝型材散热器通过铝板传热时,其传热的均温性能较差,难以保证分布式芯片的散热效率,无法满足空调变频模块在更高热负荷的散热需求。相变散热器能够解决空调变频模块热源的散热问题,其依靠内部工质的相变传热,具有超高的导热性,而相变散热器的均温性能是衡量散热效果的重要指标。
现有的散热器判定都需要装到整机上联机测试,并且是每个散热器都需要装到整机上联机测试,测试方法复杂,耗时长,难操作,误差大。
鉴于此,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测试相变散热器散热均温性的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散热器散热效果的判定都需要装到整机上联机测试,测试方法复杂,耗时长,难操作,误差大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测试相变散热器散热均温性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布置测试部件,使得所述相变散热器的蒸发端翅片与导流板的蒸发部连接,所述相变散热器的冷凝端翅片与所述导流板的冷凝部连接,且所述蒸发部与所述冷凝部彼此垂直设置,所述蒸发部的中间部分设置有导热基板,所述导热基板的中间部分设置有模拟热源;
在所述导热基板上距离所述模拟热源的边缘第一预设距离的位置处布置第一热电偶;
在所述蒸发部上距离所述导热基板的边缘第二预设距离的位置处布置第二热电偶;
在所述导流板折弯部分的中间位置处布置第三热电偶;
在所述冷凝部靠近顶部的中间位置处布置第四热电偶;
在所述冷凝端翅片背离所述冷凝部的一侧的中间位置处布置第五热电偶;
在所述蒸发端翅片背离所述蒸发部的一侧的中间位置处布置第六热电偶;
启动所述模拟热源,检测第一热电偶的温度值T1、第二热电偶的温度值T2、第三热电偶的温度值T3、第四热电偶的温度值T4、第五热电偶的温度值T5和第六热电偶的温度值T6;
根据所述温度值T1、所述温度值T2、所述温度值T3、所述温度值T4、所述温度值T5和所述温度值T6,判定所述相变散热器的均温性能是否合格。
在上述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根据所述温度值T1、所述温度值T2、所述温度值T3、所述温度值T4、所述温度值T5和所述温度值T6,判定所述相变散热器是否合格”的步骤具体包括:
如果∣T1-T2∣≤第一预设温度、|T2-T3|≤第二预设温度、|T2-T4|≤第三预设温度、|T4-T5|≤第四预设温度且|T5-T6|≤第五预设温度,则所述相变散热器的均温性能合格。
在上述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根据所述温度值T1、所述温度值T2、所述温度值T3、所述温度值T4、所述温度值T5和所述温度值T6,判定所述相变散热器是否合格”的步骤还包括:
如果∣T1-T2∣>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则判定所述导热基板与所述蒸发部的固定方式、导热界面材料的导热系数、所述导热基板的材料和/或所述导热基板的厚度不合格。
在上述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根据所述温度值T1、所述温度值T2、所述温度值T3、所述温度值T4、所述温度值T5和所述温度值T6,判定所述相变散热器是否合格”的步骤还包括:
如果∣T2-T3∣>所述第二预设温度或者∣T2-T4∣>所述第三预设温度,则判定所述导流板的密封性和/或冷媒工质的灌注量不合格。
在上述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根据所述温度值T1、所述温度值T2、所述温度值T3、所述温度值T4、所述温度值T5和所述温度值T6,判定所述相变散热器是否合格”的步骤还包括:
如果∣T4-T5∣>所述第四预设温度,则判定所述冷凝端翅片与吹胀板的固定方式和/或导热界面材料的导热系数不合格。
在上述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根据所述温度值T1、所述温度值T2、所述温度值T3、所述温度值T4、所述温度值T5和所述温度值T6,判定所述相变散热器是否合格”的步骤还包括:
如果∣T3-T4∣>第六预设温度或者∣T5-T6∣>第七预设温度,则判定所述相变散热器选型或设计缺陷;
其中,所述第六预设温度和所述第七预设温度均大于所述第五预设温度。
在上述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预设温度为6℃,所述第二预设温度为2℃,所述第三预设温度为2℃,所述第四预设温度为4℃,所述第五预设温度为2℃,所述第六预设温度为6℃,所述第七预设温度为6℃。
在上述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环境温度T0;
分别计算∣T0-T1∣、∣T0-T2∣、∣T0-T3∣、∣T0-T4∣、∣T0-T5∣和∣T0-T6∣;
根据∣T0-T1∣、∣T0-T2∣、∣T0-T3∣、∣T0-T4∣、∣T0-T5∣和∣T0-T6∣的计算结果,判定第一热电偶、第二热电偶、第三热电偶、第四热电偶、第五热电偶和第六热电偶是否具有布置问题。
在上述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导热基板为长方形的导热基板,所述模拟热源为长方形的模拟热源;
“在所述导热基板上距离所述模拟热源的边缘第一预设距离的位置处布置第一热电偶”的步骤具体包括:
在所述导热基板上距离所述长方形的模拟热源宽边侧第一预设距离的位置处布置第一热电偶;
“在所述蒸发部上距离所述导热基板的边缘第二预设距离的位置处布置第二热电偶”的步骤具体包括:
在所述蒸发部上距离所述长方形的导热基板宽边侧第二预设距离的位置处布置第二热电偶。
在上述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在“启动所述模拟热源”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常温自然对流条件下,将所述冷凝部竖直、所述蒸发部水平放置并保持第一设定时间,再将所述冷凝部水平、所述蒸发部竖直放置并保持第二设定时间,接下来再将所述冷凝部竖直、所述蒸发部水平放置并固定,
其中,在调整位置的过程中,保证所述冷凝部所处的高度始终高于所述蒸发部所处的高度。
在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指定位置分别布置第一热电偶、第二热电偶、第三热电偶、第四热电偶、第五热电偶和第六热电偶,能够分别采集每个指定位置的温度值,根据不同位置的温度差,不仅能够准确地判断出相变散热器的均温性能是否合格,还能够在均温性能不合格时根据不同位置的温度差区分出不合格的具体原因,降低测试人员排查问题的难度,且无需每次都将相变散热器装到整机上联机测试,而是进行模拟测试,测试方法简单,耗时短,热电偶布点容易,易操作,误差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相变散热器的测试部件图;
图2是本发明的相变散热器的热电偶布置图一;
图3是本发明的相变散热器的热电偶布置图二;
图4是本发明的测试相变散热器散热均温性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基于背景技术指出的现有散热器散热效果的判定都需要装到整机上联机测试,测试方法复杂,耗时长,难操作,误差大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测试相变散热器散热均温性的方法,旨在通过在指定位置分别布置不同的热电偶,能够分别采集每个指定位置的温度值,根据不同位置的温度差,能够准确地判断出相变散热器的均温性能是否合格,无需每次都将相变散热器装到整机上联机测试,而是进行模拟测试,测试方法简单,耗时短、热电偶布点容易,易操作,误差小。
如背景技术所述,现有的散热器散热效果的判定都需要装到整机上联机测试,而本发明的相变散热器只需要在设计初期装到整体上联机测试,当相变散热器满足设计标准后,即测试出基准要求后,后续的散热器仅采用本发明模拟热源的方式测量,满足基准要求,即可判定出后续的相变散热器是否满足散热器的均温性能需求。
测试的技术条件可以包括:
1、测量环境的大气条件,应符合GB/T2421中正常试验大气压的规定。
2、温度测量应在设备的最大热耗工作状态下进行。
3、测量带电元器件表面温度及其周围空气温度时,应保证测量传感器(热电偶)有足够的电气绝缘性能。
4、热电偶的布置不应该对被测设备或元器件的温度场产生明显的影响。
在本发明中,热电偶优选采用T型热电偶,同时采用铜-铜镍热电偶,测量的温度范围在零下200℃至零上350℃,这种热电偶的优势在于:线性度好、热动势较大、灵敏度较高、温度近似线性和复制性好、传热快、稳定性和均温性较好且成本较低。当然,在其他例子中,还可以选用其他能够实现温度测量并能够满足上述要求的热电偶,这种热电偶的具体选择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均应限定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至4所示,本发明的测试相变散热器散热均温性的方法包括:
S10:布置测试部件,参见图1,使得相变散热器的蒸发端翅片1与导流板2的蒸发部21连接,相变散热器的冷凝端翅片3与导流板2的冷凝部22连接,且蒸发部21与冷凝部22彼此垂直设置,蒸发部21的中间部分设置有导热基板4,导热基板4的中间部分设置有模拟热源5。
在上述中,可以先将相变散热器的蒸发端翅片1与导流板2的蒸发部21连接,相变散热器的冷凝端翅片3与导流板2的冷凝部22连接,然后再在蒸发部21的中间部分设置导热基板4,导热基板4的中间部分设置模拟热源5,也可以先在蒸发部21的中间部分设置导热基板4,导热基板4的中间部分设置模拟热源5,然后再将相变散热器的蒸发端翅片1与导流板2的蒸发部21连接,相变散热器的冷凝端翅片3与导流板2的冷凝部22连接。同样地,可以先在导热基板4的中间部分设置模拟热源5,然后再在蒸发部21的中间部分设置具有模拟热源5的导热基板4,或者先在蒸发部21的中间部分设置导热基板4,再在设置好的导热基板4的中间部分设置模拟热源5。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实际应用中灵活地设置上述部件之间的安装顺序,这种安装顺序的调整和改变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均应限定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优选地,导热基板4表面的中间位置布置长宽高为40mm×40mm×2mm的陶瓷加热片模拟热源5(模拟热源5模拟的是变频模块热源),模拟热源5与导热基板4之间可以涂抹硅脂,从而减少接触热阻。在测试时,模拟热源5输入功率按空调工作时最大发热量进行设置。
在上述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灵活地设置导热基板4的形状以及模拟热源5的形状,这种对导热基板4和模拟热源5形状的调整和改变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均应限定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一种优选的情形中,导热基板4为长方形的导热基板4,模拟热源5为长方形的模拟热源5,长方形的导热基板4具有两个相对的长边侧和两个相对的宽边侧,同样地,长方形的模拟热源5也具有两个相对的长边侧和两个相对的宽边侧。导热基板4的外轮廓应当小于蒸发部21的边缘轮廓,即导热基板4在蒸发部21上的投影完全处于蒸发部21内,模拟热源5的外轮廓应当小于导热基板4的边缘轮廓,即模拟热源5在导热基板4上的投影完全处于导热基板4内,保证后续的热电偶布置要求。
具体地,参见图2和3,可以按照下述方式进行不同热电偶的布置:
S20:在导热基板4上距离模拟热源5的边缘第一预设距离的位置处布置第一热电偶61。
优选地,以导热基板4为长方形的导热基板4,模拟热源5为长方形的模拟热源5为例,“在导热基板4上距离模拟热源5的边缘第一预设距离的位置处布置第一热电偶61”的步骤具体包括:在导热基板4上距离长方形的模拟热源5宽边侧第一预设距离的位置处布置第一热电偶61,其中,第一预设距离可以为5mm,此时应保证导热基板4的宽边侧与模拟热源5的相同一侧的宽边侧之间的距离至少为5mm。以模拟热源5宽边侧为其左侧或右侧为例,可以在导热基板4上模拟热源5的左侧或右侧5mm处布置第一热电偶61。
S30:在蒸发部21上距离导热基板4的边缘第二预设距离的位置处布置第二热电偶62。
优选地,以导热基板4为长方形的导热基板4,模拟热源5为长方形的模拟热源5为例,“在蒸发部21上距离导热基板4的边缘第二预设距离的位置处布置第二热电偶62”的步骤具体包括:在蒸发部21上距离长方形的导热基板4宽边侧第二预设距离的位置处布置第二热电偶62,其中,第二预设距离可以为5mm,此时应保证导热基板4的宽边侧与蒸发部21的相同一侧的边缘之间的距离至少为5mm。以导热基板4宽边侧为其左侧或右侧为例,可以在蒸发部21上导热基板4的左侧或右侧5mm处布置第二热电偶62。
S40:在导流板2折弯部分的中间位置处布置第三热电偶63。
上述中,第三热电偶63检测的温度反映了吹胀管路的温度。
S50:在冷凝部22靠近顶部的中间位置处布置第四热电偶64。
优选地,如图2所示,在冷凝部22表面导流顶部横向管路中间位置处布置第四热电偶64,需要说明的是,冷凝部22的顶部指的是导流板2的冷凝部22远离其折弯部分的一侧,其中,折弯部分为将冷凝部22和蒸发部21连通。
S60:在冷凝端翅片3背离冷凝部22的一侧的中间位置处布置第五热电偶65。
S70:在蒸发端翅片1背离蒸发部21的一侧的中间位置处布置第六热电偶66。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中第一热电偶61、第二热电偶62、第三热电偶63、第四热电偶64、第五热电偶65以及第六热电偶66的布置顺序可以相互调整,即S20、S30、S40、S50、S60和S70的执行次序可以灵活地调整,只要能够分别将第一热电偶61、第二热电偶62、第三热电偶63、第四热电偶64、第五热电偶65以及第六热电偶66布置在指定位置即可。
S80:启动模拟热源5,检测第一热电偶61的温度值T1、第二热电偶62的温度值T2、第三热电偶63的温度值T3、第四热电偶64的温度值T4、第五热电偶65的温度值T5和第六热电偶66的温度值T6。
优选地,在启动模拟热源5之前,还可以包括S75的步骤,例如:S75:在常温自然对流条件下,将冷凝部22竖直、蒸发部21水平放置并保持第一设定时间,再将冷凝部22水平、蒸发部21竖直放置并保持第二设定时间,在调整位置的过程中,保证冷凝部22所处的高度始终高于蒸发部21所处的高度,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保证相变散热器的冷凝端内部的工质完全回流到蒸发端,接下来再将蒸发部21竖直、冷凝部22水平放置并固定(具体可以用工装进行固定),从而进行后续的电热偶布置和温度检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实际应用中灵活地设置第一设定时间和第二设定时间的具体值,例如第一设定时间和第二设定时间均设定为15s,这种对第一设定时间和第二设定时间的调整和改变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均应限定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如图1所示的方位中,开始冷凝部22竖直、蒸发部21水平放置,然后将相变散热器整体顺时针调整90°,使得冷凝部22水平、蒸发部21竖直放置,接下来再将相变散热器整体逆时针调整90°,使得冷凝部22竖直、蒸发部21水平放置然后固定。
S90:根据温度值T1、温度值T2、温度值T3、温度值T4、温度值T5和温度值T6,判定相变散热器的均温性能是否合格。
优选地,上述中S90的步骤具体包括:如果∣T1-T2∣≤第一预设温度、|T2-T3|≤第二预设温度、|T2-T4|≤第三预设温度、|T4-T5|≤第四预设温度且|T5-T6|≤第五预设温度,则相变散热器的均温性能合格,即,当同时满足∣T1-T2∣≤第一预设温度、|T2-T3|≤第二预设温度、|T2-T4|≤第三预设温度、|T4-T5|≤第四预设温度且|T5-T6|≤第五预设温度五个条件时,相变散热器的均温性能才合格,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实际应用中根据情况灵活地设置第一预设温度、第二预设温度、第三预设温度、第四预设温度以及第五预设温度的具体值,例如:第一预设温度为6℃,第二预设温度为2℃,第三预设温度为2℃,第四预设温度为4℃,第五预设温度为2℃。
优选地,上述中S90的步骤还包括:如果∣T1-T2∣>第一预设温度,则判定导热基板4与蒸发部21的固定方式、导热界面材料的导热系数(即导热基板4或蒸发部21的导热界面材料的导热系数,具体为导热基板4的与蒸发部21固定的一侧或蒸发部21的与导热基板4固定的一侧)、导热基板4的材料和/或导热基板4的厚度不合格,即,以第一预设温度为6℃为例,当∣T1-T2∣>6℃时,可以从导热基板4与蒸发部21的固定方式(例如导热硅胶、导热硅脂+导热硅胶、螺栓/铆钉+导热硅脂或焊接等固定方式)、导热界面材料的导热系数、导热基板4的材料(例如3003型号铝材、6063型号铝材的导热系数不同)和导热基板4的厚度(厚度越大,温差越大)几个方面查找不合格的因素。
优选地,上述中S90的步骤还包括:如果∣T2-T3∣>第二预设温度或者∣T2-T4∣>第三预设温度,则判定导流板2的密封性和/或冷媒工质的灌注量不合格,以第二预设温度和第三预设温度均为2℃为例,当∣T2-T3∣>2℃或者∣T2-T4∣>2℃时,可以从导流板2的密封性(即冷媒工质是否泄漏)和冷媒工质的灌注量两个方面来查找不合格的因素。
优选地,上述中S90的步骤还包括:如果∣T4-T5∣>第四预设温度,则判定冷凝端翅片3与吹胀板的固定方式(例如焊接、导热硅胶等固定方式)和/或导热界面材料的导热系数(即冷凝端翅片3或吹胀板的导热界面材料的导热系数,具体为冷凝端翅片3的与吹胀板固定的一侧或吹胀板的与冷凝端翅片3固定的一侧)不合格,以第四预设温度为4℃为例,当∣T4-T5∣>4℃时,可以从冷凝端翅片3与吹胀板的固定方式和导热界面材料的导热系数两个方面来查找不合格的因素。
优选地,上述中S90的步骤还包括:如果∣T3-T4∣>第六预设温度或者∣T5-T6∣>第七预设温度,则判定相变散热器选型或设计缺陷。优选地,第六预设温度和第七预设温度均大于第五预设温度,由于可以设定∣T2-T3∣>第二预设温度以及∣T2-T4∣>第三预设温度,那么∣T3-T4∣必然>第二预设温度与第三预设温度的和值,当第二预设温度和第三预设温度均为2℃时,优选的是使第六预设温度大于第二预设温度与第三预设温度的和值4℃,当然,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设定第六预设温度等于第二预设温度与第三预设温度的和值,第七预设温度等于第五预设温度。以第六预设温度和第七预设温度均为6℃为例,当∣T3-T4∣>6℃或者∣T5-T6∣>6℃时,可以从相变散热器的选型和设计缺陷方面去查找原因。具体地,影响上述温差的因素可以为散热器吹胀管路不畅通进而导致高温工质在导流板2折弯部分聚积而不能到达冷凝端从而无法利用翅片进行有效散热或者蒸发端或冷凝端翅片3与导流板2接触不良等。
在本发明中,可以在布置所有热电偶之前检测环境温度T0,然后在布置完所有热电偶并检测完各自的温度值之后分别计算∣T0-T1∣、∣T0-T2∣、∣T0-T3∣、∣T0-T4∣、∣T0-T5∣和∣T0-T6∣,并且分别将∣T0-T1∣、∣T0-T2∣、∣T0-T3∣、∣T0-T4∣、∣T0-T5∣和∣T0-T6∣与第八预设温度比较,如果小于第八预设温度,则证明对应的热电偶出现了布置问题,例如第八预设温度为1℃,当∣T0-T1∣<1℃,则判定第一热电偶61检测的数据不准,第一热电偶61可能出现脱落或者布置不到位的情况。第二热电偶62、第三热电偶63、第四热电偶64、第五热电偶65和第六热电偶66同理,在此就不一一赘述。当某个热电偶的布置出现问题时,可以重新布置这个热电偶,然后再检测该热电偶对应位置的温度值,直到该温度值与环境温度T0的差值的绝对值≥1℃才说明该热电偶布置没问题。为了保证环境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准确性,不受测试部件的干扰,优选的是将该温度传感器布置在距离散热器测试系统表面中心第三预设距离(例如150mm)处。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测试相变散热器散热均温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布置测试部件,使得所述相变散热器的蒸发端翅片与导流板的蒸发部连接,所述相变散热器的冷凝端翅片与所述导流板的冷凝部连接,且所述蒸发部与所述冷凝部彼此垂直设置,所述蒸发部的中间部分设置有导热基板,所述导热基板的中间部分设置有模拟热源;
在所述导热基板上距离所述模拟热源的边缘第一预设距离的位置处布置第一热电偶;
在所述蒸发部上距离所述导热基板的边缘第二预设距离的位置处布置第二热电偶;
在所述导流板折弯部分的中间位置处布置第三热电偶;
在所述冷凝部靠近顶部的中间位置处布置第四热电偶;
在所述冷凝端翅片背离所述冷凝部的一侧的中间位置处布置第五热电偶;
在所述蒸发端翅片背离所述蒸发部的一侧的中间位置处布置第六热电偶;
启动所述模拟热源,检测第一热电偶的温度值T1、第二热电偶的温度值T2、第三热电偶的温度值T3、第四热电偶的温度值T4、第五热电偶的温度值T5和第六热电偶的温度值T6;
根据所述温度值T1、所述温度值T2、所述温度值T3、所述温度值T4、所述温度值T5和所述温度值T6,判定所述相变散热器的均温性能是否合格;
“根据所述温度值T1、所述温度值T2、所述温度值T3、所述温度值T4、所述温度值T5和所述温度值T6,判定所述相变散热器是否合格”的步骤具体包括:
如果∣T1-T2∣≤第一预设温度、|T2-T3|≤第二预设温度、|T2-T4|≤第三预设温度、|T4-T5|≤第四预设温度且|T5-T6|≤第五预设温度,则所述相变散热器的均温性能合格;
所述导热基板为长方形的导热基板,所述模拟热源为长方形的模拟热源;
“在所述导热基板上距离所述模拟热源的边缘第一预设距离的位置处布置第一热电偶”的步骤具体包括:
在所述导热基板上距离所述长方形的模拟热源宽边侧第一预设距离的位置处布置第一热电偶;
“在所述蒸发部上距离所述导热基板的边缘第二预设距离的位置处布置第二热电偶”的步骤具体包括:
在所述蒸发部上距离所述长方形的导热基板宽边侧第二预设距离的位置处布置第二热电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温度值T1、所述温度值T2、所述温度值T3、所述温度值T4、所述温度值T5和所述温度值T6,判定所述相变散热器是否合格”的步骤还包括:
如果∣T1-T2∣>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则判定所述导热基板与所述蒸发部的固定方式、导热界面材料的导热系数、所述导热基板的材料和/或所述导热基板的厚度不合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温度值T1、所述温度值T2、所述温度值T3、所述温度值T4、所述温度值T5和所述温度值T6,判定所述相变散热器是否合格”的步骤还包括:
如果∣T2-T3∣>所述第二预设温度或者∣T2-T4∣>所述第三预设温度,则判定所述导流板的密封性和/或冷媒工质的灌注量不合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温度值T1、所述温度值T2、所述温度值T3、所述温度值T4、所述温度值T5和所述温度值T6,判定所述相变散热器是否合格”的步骤还包括:
如果∣T4-T5∣>所述第四预设温度,则判定所述冷凝端翅片与吹胀板的固定方式和/或导热界面材料的导热系数不合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温度值T1、所述温度值T2、所述温度值T3、所述温度值T4、所述温度值T5和所述温度值T6,判定所述相变散热器是否合格”的步骤还包括:
如果∣T3-T4∣>第六预设温度或者∣T5-T6∣>第七预设温度,则判定所述相变散热器选型或设计缺陷;
其中,所述第六预设温度和所述第七预设温度均大于所述第五预设温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为6℃,所述第二预设温度为2℃,所述第三预设温度为2℃,所述第四预设温度为4℃,所述第五预设温度为2℃,所述第六预设温度为6℃,所述第七预设温度为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环境温度T0;
分别计算∣T0-T1∣、∣T0-T2∣、∣T0-T3∣、∣T0-T4∣、∣T0-T5∣和∣T0-T6∣;
根据∣T0-T1∣、∣T0-T2∣、∣T0-T3∣、∣T0-T4∣、∣T0-T5∣和∣T0-T6∣的计算结果,判定第一热电偶、第二热电偶、第三热电偶、第四热电偶、第五热电偶和第六热电偶是否具有布置问题。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启动所述模拟热源”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常温自然对流条件下,将所述冷凝部竖直、所述蒸发部水平放置并保持第一设定时间,再将所述冷凝部水平、所述蒸发部竖直放置并保持第二设定时间,接下来再将所述冷凝部竖直、所述蒸发部水平放置并固定,
其中,在调整位置的过程中,保证所述冷凝部所处的高度始终高于所述蒸发部所处的高度。
CN202110684529.XA 2021-06-21 2021-06-21 测试相变散热器散热均温性的方法 Active CN1135040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84529.XA CN113504062B (zh) 2021-06-21 2021-06-21 测试相变散热器散热均温性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84529.XA CN113504062B (zh) 2021-06-21 2021-06-21 测试相变散热器散热均温性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04062A CN113504062A (zh) 2021-10-15
CN113504062B true CN113504062B (zh) 2024-04-19

Family

ID=780104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84529.XA Active CN113504062B (zh) 2021-06-21 2021-06-21 测试相变散热器散热均温性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04062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40054777A (ko) * 2012-10-29 2014-05-0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방열시트의 테스트 모듈
CN107192572A (zh) * 2017-07-11 2017-09-22 海信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热舒适度性能测试系统及其测试方法
CN108645640A (zh) * 2018-06-21 2018-10-12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加热板装置及散热测试系统
CN112525573A (zh) * 2020-11-19 2021-03-19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散热器散热能力的测试方法、测试装置和测试盒
CN112649184A (zh) * 2020-12-22 2021-04-13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散热器散热能力的测试方法、测试装置和测试盒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40054777A (ko) * 2012-10-29 2014-05-0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방열시트의 테스트 모듈
CN107192572A (zh) * 2017-07-11 2017-09-22 海信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热舒适度性能测试系统及其测试方法
CN108645640A (zh) * 2018-06-21 2018-10-12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加热板装置及散热测试系统
CN112525573A (zh) * 2020-11-19 2021-03-19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散热器散热能力的测试方法、测试装置和测试盒
CN112649184A (zh) * 2020-12-22 2021-04-13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散热器散热能力的测试方法、测试装置和测试盒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液冷散热器性能测试系统的研制;王玉刚;轩诗瑶;赵晓东;耿丽萍;;中国测试(第04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04062A (zh) 2021-10-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60041112A1 (en) Method for analysis of thermal resistance
CN110673015B (zh) 模拟芯片发热功率及表面温度的测试方法
Hanß et al. Transient thermal analysis as measurement method for IC package structural integrity
CN202024974U (zh) 一种均热板性能综合量测装置
CN103453995A (zh) 一种红外热像仪校验方法
CN111665430A (zh) 一种GaN HEMT器件的热可靠性评估方法
CN102830134A (zh) 上下恒温参数辨识法测热界面材料性能
CN113504062B (zh) 测试相变散热器散热均温性的方法
CN205643221U (zh) 散热测试装置
CN214473738U (zh) 测量半导体芯片热阻的装置
CN115200909A (zh) 用于相变散热器的检测方法
KR102257190B1 (ko) 열전도율 측정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열전도율 측정방법
CN111948342B (zh) 一种钯合金氢气传感器
CN111239180B (zh) 一种不均匀结构的热参数测试方法
CN112649184A (zh) 散热器散热能力的测试方法、测试装置和测试盒
CN112285518A (zh) 一种模组中led热阻模拟测试方法及系统
Schmid et al. Correlation of scanning acoustic microscopy and transient thermal analysis to identify crack growth in solder joints
KR102472161B1 (ko) 이차 전지 성능 추정 장치 및 방법
CN206339310U (zh) 光滑表面温度分布的测量装置
JP2006078185A (ja) 断熱性能検査方法と検査装置
Velyka et al. A custom setup for thermal conductivity measurements
CN110297010A (zh) 热电材料性能参数测试装置、系统及方法
US20230288357A1 (en) Performance testing device for heat pipe heatsink
CN217766185U (zh) 热膨胀系数测量设备
CN115704788A (zh) 一种半导体器件用导热材料导热系数测算装置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