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40564A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640564A CN112640564A CN202080004797.6A CN202080004797A CN112640564A CN 112640564 A CN112640564 A CN 112640564A CN 202080004797 A CN202080004797 A CN 202080004797A CN 112640564 A CN112640564 A CN 11264056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ata
- resource
- packet
- recombining
- resource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5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8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3139 quant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11218 segmen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538 encap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236 sound signal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1621 AMOLED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2634 frag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08700026140 MAC combination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13 activ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931 aggreg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MOVRNJGDXREIBM-UHFFFAOYSA-N aid-1 Chemical group O=C1NC(=O)C(C)=CN1C1OC(COP(O)(=O)OC2C(OC(C2)N2C3=C(C(NC(N)=N3)=O)N=C2)COP(O)(=O)OC2C(OC(C2)N2C3=C(C(NC(N)=N3)=O)N=C2)COP(O)(=O)OC2C(OC(C2)N2C3=C(C(NC(N)=N3)=O)N=C2)COP(O)(=O)OC2C(OC(C2)N2C(NC(=O)C(C)=C2)=O)COP(O)(=O)OC2C(OC(C2)N2C3=C(C(NC(N)=N3)=O)N=C2)COP(O)(=O)OC2C(OC(C2)N2C3=C(C(NC(N)=N3)=O)N=C2)COP(O)(=O)OC2C(OC(C2)N2C3=C(C(NC(N)=N3)=O)N=C2)COP(O)(=O)OC2C(OC(C2)N2C(NC(=O)C(C)=C2)=O)COP(O)(=O)OC2C(OC(C2)N2C3=C(C(NC(N)=N3)=O)N=C2)COP(O)(=O)OC2C(OC(C2)N2C3=C(C(NC(N)=N3)=O)N=C2)COP(O)(=O)OC2C(OC(C2)N2C3=C(C(NC(N)=N3)=O)N=C2)COP(O)(=O)OC2C(OC(C2)N2C(NC(=O)C(C)=C2)=O)COP(O)(=O)OC2C(OC(C2)N2C3=C(C(NC(N)=N3)=O)N=C2)COP(O)(=O)OC2C(OC(C2)N2C3=C(C(NC(N)=N3)=O)N=C2)COP(O)(=O)OC2C(OC(C2)N2C3=C(C(NC(N)=N3)=O)N=C2)CO)C(O)C1 MOVRNJGDXREIB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91 arr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90 augment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267 cellular commun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96 convention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8109 developmental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55 networ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58 packag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096 quantum do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8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 H04W28/065—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using assembly or disassembly of packe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应用于通信领域,例如智能座舱域,也可以应用于自动驾驶领域、智能驾驶等领域。该方法包括: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资源配置信息,所述至少一个资源配置信息用于配置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所述第一资源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一数据,并通过所述第二资源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二数据,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均不包含媒体接入控制MAC层包头信息。通过本申请的方法,能够降低在数据传输过程中的系统开销。该方法可以应用于车联网,如车辆外联V2X、车间通信长期演进技术LTE‑V、车辆‑车辆V2V等。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车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智能座舱技术的不断发展,车辆不仅是运输工具,更是人们生活的空间之一。人们期望智能座舱能为人们提供更加丰富的娱乐、音频、视频和办公体验。
目前,智能座舱中涉及到的连接设备主要有座舱域控制器(cockpit domaincontroller,CDC)(或称为车机)和车内设备,其中,车内设备可包括车载设备(例如车载扬声器、车载麦克等音视频设备以及车载屏幕等)和非车载设备(例如,手机,可穿戴设备等)。CDC与车内设备可通过无线或者有线的方式进行通信。
在座舱环境下存在丰富的业务类型,比如主动降噪业务。主动降噪业务可能涉及麦克风阵列,麦克风阵列一般由若干阵元组成,麦克风阵列将多个阵元的数据汇聚成一个数据包。车载麦克风阵列可以将汇聚得到的数据包发送给CDC进行处理。
一般的,在该过程中,如果数据的数据量比较大时,可能需要对数据进行切分,然后对切分后的数据添加额外的包头信息,例如分段偏移(Segmentation offset),从而使得接收端能够进行数据重组。然而,添加额外的包头信息会极大地增加系统开销。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用于降低数据传输过程中的系统开销。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资源配置信息,所述至少一个资源配置信息用于配置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所述第一资源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一数据,并通过所述第二资源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二数据,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均不包含媒体接入控制(mediaaccess control,MAC)层包头信息。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设备可以通过第二设备配置的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将待发送的数据发送给第二设备,并且发送的数据均不含有包头信息。也就是说,在进行数据封装时,封装形成的MAC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PDU)中不添加包头,这样能够降低数据传输过程中的系统开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为半静态调度(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SPS)资源。
在本申请中,由于主动降噪业务的周期一般为固定的周期,而SPS资源用于终端周期性地数据传输,即通过一个指示信息,为终端指示用于多次数据传输的时频资源。一般的,半静态时频资源在时间域上是周期性的,在频域上是相同的。并且,通常用于每次数据传输的时频资源大小(即时频资源的资源量)是固定不变的。在每次数据传输时,终端均在本次配置的时频资源中发送数据。
本申请中,第一设备可通过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作为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可包括如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为第一数据包的不同分段。也就是说,当终端要发送的数据的数据量较大时,终端可以将数据(或者数据包)进行分段,然后将分段后的数据通过配置的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发送给网络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包的数据量大小大于第一阈值;或者所述第一资源或所述第二资源不能承载所述第一数据包。
第二种: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相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数据由第一数据在MAC层复制得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分别对应不同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进程。
示例性的,第一设备可以在第一HARQ进程上通过第一资源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数据,在第二HARQ进程上通过第二资源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二数据,并且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为完全相同的数据,这样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第三种: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为第三数据的不同冗余版本。通过该方案,第一设备可以将不同冗余版本的数据发送给第二设备,第二设备再将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合并,这样能够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至少一个资源配置信息,所述至少一个资源配置信息用于配置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所述第二设备通过第一资源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并通过所述第二资源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二数据,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均不包含媒体接入控制MAC层包头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方案中的第一设备可以为麦克风设备,第二设备可以为驾驶舱域控制器(cockpit domain controller,CDC)。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设备可以为第一设备分配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然后接收第一设备通过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发送的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并且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不包含包头信息,也就是说,在进行数据封装时,不添加额外的包头信息,这样能够降低数据传输过程中的系统开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为半静态调度SPS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二设备将所述第二数据与所述第一数据进行重组,生成第一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为所述第一数据包的不同分段。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设备将数据包的分片分别通过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发送给第二设备之后,第二设备可以将数据包的分段进行重组,这样接收到完整的数据包。
在本申请中,第二设备将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进行重组时,可采用如下几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基于所述第二资源与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先后顺序和/或频域先后顺序,或所述第二资源与所述第一资源分别对应的半静态调度SPS标识顺序,将所述第二数据与所述第一数据进行重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资源在时域上的位置位于所述第二资源在时域上的位置之前,且所述第一数据对应高位字节或高位比特,所述第二数据对应低位字节或低位比特。
第二种方式:基于所述第二资源以及所述第一资源组成的图样,将所述第二数据与所述第一数据进行重组。
第三种方式:在时间窗内接收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并按照时间顺序对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进行重组;所述时间窗基于所述第一资源和所述第二资源的时域位置确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相同,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所述第二数据或所述第一数据中成功解码的数据递交到上层,所述上层为MAC层的上层。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的数据为两个相同的数据时,第二设备可将这两个相同的数据中成功解码的数据递交到上层。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为第三数据的不同冗余版本,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的不同冗余版本,合并解码得到第三数据。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有益效果可以参见第一方面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所述数据传输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一方面的方法实例中行为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数据传输装置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资源配置信息,所述至少一个资源配置信息用于配置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发送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一资源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一数据,并通过所述第二资源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二数据,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均不包含媒体接入控制MAC层包头信息。这些模块可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方法示例中的相应功能,具体参见方法示例中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第四方面,本申请一种数据传输装置,有益效果可以参见第二方面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所述数据传输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二方面的方法实例中行为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数据传输装置包括: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一设备发送至少一个资源配置信息,所述至少一个资源配置信息用于配置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接收模块,用于通过第一资源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并通过所述第二资源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二数据,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均不包含媒体接入控制MAC层包头信息。这些模块可以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方法示例中的相应功能,具体参见方法示例中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该数据传输装置可以为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第一设备,或者为设置在第一设备中的芯片。该数据传输装置包括收发器和至少一个处理器,所述收发器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该数据传输装置可以为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第二设备,或者为设置在第二设备中的芯片。该数据传输装置包括收发器和至少一个处理器,所述收发器用于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方法中,所述数据传输装置进行消息接收和发送的操作;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调用指令,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方法中,所述数据传输装置进行的消息处理操作。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并运行时,使得上述各方面中由第一设备执行的方法被执行。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被运行时,使得上述各方面中由第二设备执行的方法被执行。
第九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收发器,所述处理器通过运行指令,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以及第二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括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第十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该计算机程序被运行时,实现上述各方面中由第一设备执行的方法。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该计算机程序被运行时,实现上述各方面中由第二设备执行的方法。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方面至第十一方面技术方案及对应的可行实施方式所取得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对第一方面、第二方面及其对应的可能的实现方式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数据分段封装PDU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场景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流程图;
图4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SPS资源的分布示意图;
图4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高位字节与低位字节的示意图;
图4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SPS资源的时频分布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协议栈架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流程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逻辑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逻辑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以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尽描述。
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数据分段封装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unit,PDU)结构示意图,图1以无线链路控制子层(radio link control,RLC)为例,比如,对于每一个上层数据,RLC层称为RLC层服务数据单元(service data unit,SDU)。在RLC层可能需要对SDU进行分段,例如单个SDU被分为两个分段,则每个分段将会被添加包头信息封装生成多个RLC PDU。
图1中,PDU结构中的数据(data)部分即对应不同SDU的分段。然而,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为SDU的不同分段添加额外的包头信息。例如,切分指示(Segmentation Indicator),SI用于指示是否对SDU进行切分,例如1标识切分,0表示不切分;分段偏移量(Segmentationoffset),SO用于指示当有切分时,在原始RLC SDU的切分的位置;SN用于指示顺序号,这会极大的增加系统开销,使得单个PDU中包含的有效负载比较小。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不添加包头信息,然后将没有添加包头信息的数据发送给接收端,这样能够降低系统开销,并且能够保证PDU中包含的有效负载比较大。
以下,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部分用语进行解释说明,以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
1)驾驶舱域控制器
驾驶舱域控制器(cockpit domain controller,CDC)简称车机。目前CDC可以与其它车载设备或非车载设备通信,实现包括但不限于传统的收音机、音乐视频播放、导航播报、手机导航投屏等功能,此外,CDC还可以带有蜂窝通信功能,例如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rd-generation,3G)、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the 4th generation mobi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y,4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the 5th generation mobi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y,5G)、第六代移动通信技术(the 6th generation mobi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y,6G)、等,以及车载信息服务(telematics)功能,实现人与车,车与外界的信息通讯,增强了用户体验及服务、安全相关的功能。
2)主节点、从节点
主节点和从节点是指在逻辑功能上区分的两类节点。其中,主节点管理从节点,具有资源分配能力或资源调度能力,负责为从节点分配时频资源;从节点听从主节点的分配,使用主节点分配的时频资源进行通信。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同的场景下,主节点和从节点可能不同。示例性的,比如CDC调度车载音频设备,此时CDC为主节点,车载音频设备为从节点;手机调度智能可穿戴设备,此时手机为主节点,智能穿戴设备为从节点。并且,同一设备在不同的场景下,节点的属性可能会发生改变。例如,当手机与耳机进行通信时,手机为主节点,耳机为从节点;但是当手机与CDC连接,手机听从CDC调度的时候,此时手机的角色属性变更为从节点。
3)通信域
通信域包括一个主节点和至少一个从节点,所述至少一个从节点与主节点建立通信连接,主节点为所述至少一个从节点分配或调度时频资源,每一个从节点使用调度或分配的时频资源与主节点进行通信。
4)非车载设备
“非车载设备”,是指放置在车内(例如,智能座舱内)、能够与车内的其他设备进行通信或连接、但不属于车的一部分的设备。
例如:非车载设备,可以是终端(terminal)、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可穿戴设备等设备,或这些设备中的芯片、芯片系统等装置。示例性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非车载设备可以是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具有移动终端的计算机、智能车辆、车联网相关智能设备(如无人驾驶领域的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等,非车载设备还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上的移动装置。非车载设备也可以是具有通信模块的通信芯片。非车载设备可被配置为支持无线通信,例如,非车载设备可包括无线通信模块,或连接至无线通信模块。
5)车载设备
“车载设备”,也称为车载单元(on-board unit,OBU),是指集成或安装在车内或车上(例如智能座舱内)、属于该车的一部分的设备。一般的,车载终端可以指由车辆制造商在该车辆出厂前装(factory-installed)在车辆上的设备。例如:车载麦克、车载音响、车载屏幕等。
(1)、麦克,也可称为“麦克风”、“话筒”或“传声器”,可用于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当拨打电话或发送语音信息时,可由麦克采集用户的声音,然后将用户的声音转换为电信号,后续可通过有线和/或无线方式向CDC或其他车内设备发送该电信号。在一种可能的示例中,车内可以设置至少一个麦克。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车内可以设置两个或更多的麦克,除了采集声音信号,还可以实现降噪、定向录音等功能。
(2)、音箱,也可称为“扬声器”、“喇叭”等,用于将音频电信号转换为声音信号通过进行播放。用户可以通过音箱收听音乐或接听免提通话等。音箱也可与麦克配合实现降噪。
(3)、屏幕,或称“显示屏”,可以用于显示图像、视频等。屏幕可以包括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 diode,OLED)、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或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ctive-matrix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的,AMOLED)、柔性发光二极管(flexlight-emitting diode,FLED)、迷你发光二极管(miniLED)、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LED)、微型OLED、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s,QLED)等。在一些实施例中,车内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屏幕。此外,屏幕还可以是触控屏,可供获取用户的触控操作。
应理解,上述车载设备可被配置为支持无线通信,例如,上述车载设备可包括无线通信模块(或称无线收发器等),或连接至无线通信模块。
6)终端设备
终端设备可以简称为终端,也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是一种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终端设备可以部署在陆地上,包括室内或室外、手持或车载;也可以部署在水面上(如轮船等);还可以部署在空中(例如飞机、无人机、气球和卫星上等)。所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终端设备、增强现实终端设备、工业控制中的无线终端设备、无人驾驶中的无线终端设备、远程医疗中的无线终端设备、智能电网中的无线终端设备、运输安全中的无线终端设备、智慧城市中的无线终端设备、智慧家庭中的无线终端设备。终端设备也可以是固定的或者移动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实现终端的功能的装置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能够支持终端设备实现该功能的装置,例如芯片系统,该装置可以被安装在终端设备中。本申请实施例中,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括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以用于实现终端设备的功能的装置是终端设备为例,描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示例性的,本申请中的终端设备可以是车载设备和/或非车载设备。可以理解的,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可以是CDC或其他域控制器。
7)网络设备
网络设备可以是接入网设备,接入网设备也可以称为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network,RAN)设备,是一种为终端设备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设备。接入网设备例如包括但不限于:5G中的下一代基站(generation nodeB,gNB)、演进型节点B(evolved node B,eNB)、基带单元(baseband unit,BBU)、收发点(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point,TRP)、发射点(transmitting point,TP)、未来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或WiFi系统中的接入点等。接入网设备还可以是云无线接入网络(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CRAN)场景下的无线控制器、集中单元(centralized unit,CU),和/或分布单元(distributed unit,DU),或者网络设备可以为中继站、车载设备以及未来演进的PLMN网络中的网络设备等。
终端设备可以与不同技术的多个接入网设备进行通信,例如,终端设备可以与支持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的接入网设备通信,也可以与支持5G的接入网设备通信,还可以同时与支持LTE的接入网设备以及支持5G的接入网设备进行通信。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实现网络设备的功能的装置可以是网络设备;也可以是能够支持网络设备实现该功能的装置,例如芯片系统,该装置可以被安装在网络设备中。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以用于实现网络设备的功能的装置是网络设备为例,描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示例性的,本申请中的网络设备可以是CDC。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可以应用于智能座舱环境下,也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短距通信系统(例如,蓝牙,WIFI等)、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通信系统,5G系统以及未来的移动通信系统等。
具体的,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应用于不同的数据传输场景,比如智能座舱场景中的车载主动降噪业务。车载主动降噪是通过车内扬声器发射反相声学信号来中和发动机噪声、路噪、风噪等噪声,实现车内全局或区域静场,达到消除或降低车内噪声的目的。具体的,多个车载麦克风需要采集车内噪声信号,传输至处理器单元生成反相噪声信号,然后传输反相噪声信号至多个车载扬声器分别播放出来,从而在座舱接收端实现主动降噪的效果。为了确保反相噪声和真实噪声相互抵消,并且确保降噪系统能够稳定工作,噪声的采集、处理、传输、反相噪声信号的产生、反相噪声信号传输到车载扬声器并在座舱接收端播放的时延需要小于真实噪声传输至座舱接收端播放的时延,并且噪声信号和反相噪声信号的传输需满足高可靠性。
如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场景的示意图。在图1中,该通信场景主要包括CDC与车载设备(例如,麦克、音箱、屏幕等车载设备)或非车载设备(例如用户的手机、可穿戴设备)之间的通信。
其中,CDC与车载设备可设置于车辆内部,非车载设备可设置于车辆内部,或者可随着用户的移动进入或离开车辆内部。
如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流程图,参阅图3所示,该方法可包括如下步骤:
S301: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至少一个资源配置信息。相应的,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资源配置信息。
其中,至少一个资源配置信息可以用于配置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可通过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传输数据。所述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为半静态调度(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SPS)资源。
可以理解的,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可以包含在一个资源配置信息或多个资源配置信息中。其中,第一资源和/或第二资源中至少包括一个时频资源单元(unit)。例如,可以包括资源块(resource block,RB),或者资源元素(resource element,RE)。
示例性的,其中资源配置信息可以是无线资源控制信令(radio resourcecontrol,RRC);或者可以是下行控制指示(downlink control indicator,DCI);其中RRC信令包括系统消息(System information),例如,主系统信息块(master informationblock,MIB)或者系统信息块(system information block,SIB)。
示例性的,第一资源可用于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传输第一数据,具体包括,第一设备可通过该第一资源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数据,或者,第二设备可通过该第一资源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一数据。
举例来说,当第二设备是主节点设备,第一设备是从节点设备时,第二设备可以为第一设备配置第一资源,第一设备可使用第二设备配置的第一资源与第二设备进行通信。
以下以第一设备为终端设备,第二设备为网络设备,并且第一设备为麦克风,第二设备为CDC为例进行介绍。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麦克风包括两种形态的麦克风,由于麦克风形态的不同,产生的数据量的大小也不同,因此,对于不同数据量的数据,数据传输的方式可能也是不同的。以下分别对两种不同形态的麦克风与CDC之间的数据传输进行介绍。
第一种形态:单个麦克风。
对于单个麦克风而言,数据量的大小相对较小。也就是说,单个麦克风的数据量的大小小于设定阈值(以下记为“第一阈值”),或者单个资源能够承载单个麦克风的数据量大小。
第二种形态:阵列类型的麦克风。
所谓阵列类型的麦克风,就是多个麦克风组成的阵列,因此,对于阵列类型的麦克风产生的数据可以认为是一个数据,该数据可包括多个麦克风采集的声音信号。一般的,麦克风阵列中包含多个阵元,阵列数据是多个阵元数据汇聚形成的,因此,数据量相对较大。即数据量的大小大于第一阈值,或者单个资源不能承载该数据量的大小时,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设备可以配置至少一个资源配置信息,即第二设备可以配置至少一个资源,比如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通过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将麦克风阵列采集到的数据发送给CDC。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步骤S301实施之前,第一设备(麦克风)可以向第二设备(CDC)上报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设备类型信息、业务类型信息、阵列中的阵元个数、每个阵元的采样率、采样周期、量化比特等信息中的至少一项。可选的,设备类型信息可包括麦克风、扬声器、阵列形态、单麦克风形态等。CDC在接收到麦克风发送的第一信息之后,可根据第一信息确定所要配置的资源的大小。
以下对上述第一信息中包括的参数信息进行介绍:
(1)、阵列中的阵元个数可以是阵列中处在工作状态或者工作模式的阵元个数。可以理解的是,阵列中工作的阵元个数可以根据业务的需求动态调整。
(2)、采样率,又称为采样频率或采样速度,定义了每秒从连续信号中提取并组成离散信号的采样个数,它用赫兹(Hz)来表示。
(3)、采样周期,为采样频率的倒数,也可称为采样时间,它是采样之间的时间间隔。
(4)、量化,是指将信号的连续取值(或者大量可能的离散取值)近似为有限多个(或较少的)离散值的过程。一般来说,量化主要应用于从连续信号到数字信号的转换中。连续信号经过采样成为离散信号,离散信号经过量化即成为数字信号。采样值的二进制位数决定了采样值的量化比特,也称为量化精度或量化位宽。
(5)、业务类型信息,可用于指示业务的类型,比如,业务类型信息可以是标识,例如,可以用应用标识(application identifier,AID)1来标识主动降噪业务;用AID2来标识流媒体后视镜业务。
可以理解的是,上报采样率或者采样周期有利于CDC了解麦克风设备(例如,麦克风阵列设备)中采样数据准确到达的周期;上报阵元个数和量化比特,有利于CDC了解麦克风设备单次数据采样数据量的大小;上报业务类型信息有利于CDC了解麦克风设备上的业务类型,从而有利于为其配置合适的资源。
例如,如果麦克风阵列设备向CDC上报其本次数据传输利用其中K(K为正整数)个阵元采集数据,假定对于单个阵元采集的信号,采用Xbit对该信号进行量化,则此时CDC可以确定该麦克风阵列单次数据采样的总数据量为K*Xbit,从而确定为该麦克风设备分配合适的资源,并向其发送至少一个资源配置信息。
通常,麦克风阵列中的阵元的采样率、采样周期、量化比特一般是相同的。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为了节省信令开销,麦克风可在上报第一信息时,上报相同的采样率、采样周期、量化比特,而不必上报每个阵元的采样率、采样周期、量化比特。
当第一设备需要向第二设备发送数据时,第二设备需要为第一设备调度资源。可选的,第二设备可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所需要发送的数据所属业务的信息,如类型信息。当第二设备确定第一设备需要发送的数据是第一业务的数据时,才为第一设备从第一资源池分配资源。例如,假设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的业务类型信息为AID1,用于指示其为主动降噪业务,则第二设备为第一设备从第一资源池中分配资源。其中第一资源池中包含若干时频资源单元。
进一步的,第二设备可针对不同的业务配置不同的资源池。例如,主动降噪业务对应第一资源池,流媒体业务对应第二资源池等等。其中,第一资源池和第二资源池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仅是以CDC与麦克风为例,当第一设备为CDC,第二设备为扬声器时,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数据即为下行数据,在该过程中,步骤S301为可选的步骤。也就是说,如果是CDC向扬声器发送下行数据时,CDC可以不向扬声器发送资源配置信息。
S302:第一设备通过第一资源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数据,并通过第二资源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二数据。
相应的,第二设备通过第一资源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并通过第二资源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二数据。
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均不包含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control,MAC)层包头信息。
(1)、当第一设备要发送的数据(例如,第一数据包)的数据量比较小时(例如,所述第一数据包的数据量大小小于等于第一阈值;或者所述第一资源或所述第二资源能够承载所述第一数据包),MAC层将所述要发送的数据(例如第一数据包)直接“透传”给物理层。
本申请实施例中,透传也称为透明传输(Transparent transmission),即至少一个服务数据单元SDU在经过某个协议层处理时,该协议层生成的协议数据单元PDU包含所述至少一个SDU,但是并不添加相应的包头信息,也不对SDU进行切分。
可选地,生成的PDU等于SDU,即近似于该协议层”没有“对该SDU进行处理,类似于透明的,所以称为透明传输。
可选的,透传包括对数据进行加密,例如可以采用等长加密技术,使得加密后的数据长度与加密前的数据长度相同。
MAC层将第一设备要发送的数据“透传”给物理层是指MAC将该数据封装在MAC PDU中,该MAC PDU不包含包头信息。在封装过程中,不对数据进行切分。可选地,数据可以是数据包。可选地,数据可以是MAC SDU。
(2)、当第一设备要发送的数据(例如,第一数据包)的数据量较大(例如,所述第一数据包的数据量大小大于第一阈值;或者所述第一资源或所述第二资源不能承载所述第一数据包)时,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设备可以为第一设备配置多路资源,比如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然后第一设备可对要发送的数据进行切分,并通过配置的多路资源将要切分后的数据发送给第二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比如第一设备要发送的数据为第一数据包,第一设备的数据链路层可以对第一数据包进行切分,比如切分为两个数据,记为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
当第二设备为第一设备分配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之后,第一设备可分别通过多路资源将切分后的数据发送给第二设备。以两路资源为例,第一设备可通过第一资源将第一数据发送给第二设备,并且可通过第二资源将第二数据发送给第二设备。也就是说,如果数据量比较大,可首先在数据链路层对数据进行切分,然后再对切分后的数据进行封装,封装生成的多个PDU不包含包头信息。
可选的,数据链路层包含MAC层,对切分数据进行封装并生成的多个MAC PDU,可以在MAC层进行,且所述MAC PDU均不包含包头信息。
在另外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比如第一设备要发送的数据为第一数据包,第二设备为第一设备分配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第一设备的MAC层将所述第一数据包“透传”给物理层,物理层可以对第一数据包进行切分,切分为多个编码块(Coded Block),比如切分为两个编码块,分别记为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其中,第一数据承载在第一资源上,第二数据承载在第二资源上。
可选的,所述第一编码块和第二编码块可以采用不同的编码参数;例如,编码率,编码方式等。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设备也可以为第一设备配置第三资源,其中所述第三资源包括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具体的,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是第一设备的物理层自己确定的。例如,第一设备物理层可以根据切分的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的大小,确定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例如,包括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的大小,或者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在第三资源中的相对位置)。
可以理解的,一般的,物理层通常对进行信道编解码,有利于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S303:第二设备将第二数据与第一数据进行重组,生成第一数据包。
在步骤S302中,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为第一数据包的不同分段。因此,当第一设备将第一数据包的不同分段通过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发送给第二设备之后,第二设备可接收第一数据包的不同分段,并对不同分段进行重组(reassembly),得到完整的第一数据包。
可以理解的,对于带有包头的数据,进行重组可能需要移除相应的包头。
可选的,重组的一种实现方式为拼接(concatenation),因此,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可以对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进行拼接。可以理解的,考虑到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都不携带包头信息,则重组的关键是确定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的相对先后关系,直接进行拼接生成第一数据包。
由于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不包含MAC层包头信息,那么第二设备在进行重组的时候,就需要知道哪些资源上的数据可以重组生成第一数据包,并且需要知道这些数据的顺序,才能成功的将接收到的数据重组成第一数据包。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设备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重组的方式可参阅如下几种可能的实施方式:
第一种:
(1)第二设备可基于第一资源与第二资源的时域先后顺序,将第二数据与第一数据进行拼接。
可以理解的,第二设备可以为第一设备配置在时域有一定先后关系的半静态调度资源。
如图4A所示,假设第二设备为第一设备配置了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其中,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都是半静态调度资源。一般的,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为周期性出现的资源,因为上层业务(即第一数据包)可能是周期性出现的。从图4A中可以看到,在每个周期内,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在时间域上是有一定先后顺序的,第一资源在时域上的位置位于所述第二资源在时间域上的位置之前。即,第一资源中存在至少一个符号(或者子帧、帧)的位置在第二资源中所有符号(或者子帧、帧)之前。
在发送端,第一数据包分段生成的第一数据对应第一数据包的高位字节(MostSignificant Byte)或高位比特(Most Significant Bit),即第一数据为第一数据包的第一分段;第二数据为第一数据包的低位字节(Least Significant Byte)或低位比特(LeastSignificant Bit),即,第二数据为第一数据包的第二分段。示意性的,可参阅图4B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高位字节与低位字节的示意图。
可以理解的是,协议可以约定,在时域位置靠前的资源上发送第一分段,在时域位置靠后的资源上发送第二分段。或者协议也可以约定在时域靠前的资源上发送第二分段,只要收发两端理解一致,按照此规则也可以重组得到第一数据包,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在接收端,CDC可以在第一资源上得到第一数据,在第二资源上得到第二分段,并利用第一资源与第二资源在时域上的相对关系确定第一数据为第一数据包的第一分段,第二数据为第一数据包的第二分段,从而拼接得到所述第一数据包。
也就是说,第二设备可根据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在时域上的前后顺序进行拼接。比如,在时域上,第一资源位于第二资源之前,那么在拼接的时候,第一资源对应的第一数据可在第二资源对应的第二数据之前。
可选的,在接收端可以存在一个时间窗,接收端只对该时间窗内的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上的数据进行重组。
(2)第二设备可基于第二资源与第一资源的频域先后顺序,将第二数据与第一数据进行拼接。
可以理解的,第二设备可以为第一设备配置在频域有一定先后关系的半静态调度资源。继续参阅图4A所示,第二设备为第一设备配置了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其中,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都是半静态调度资源。一般的,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为周期性出现的资源,因为上层业务(即第一数据包)可能是周期性出现的。从图4A中可以看到,在每个周期内,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在频域上是有一定先后顺序的,第一资源在频域上的位置位于所述第二资源在频域上的位置之前。其中,第一资源对应5900-5905Hz,第二资源对应5905-5910Hz。即,第一资源中存在至少一个RE,或者子载波的位置在第二资源中所有RE或者子载波的位置之前。
在发送端,第一数据包分段生成的第一数据对应第一数据包的高位字节(MostSignificant Byte)或高位比特(Most Significant Bit),即第一数据为第一数据包的第一分段;第二数据为第一数据包的低位字节(Least Significant Byte)或低位比特(LeastSignificant Bit),即,第二数据为第一数据包的第二分段。
可以理解的是,协议可以约定,在频域位置靠前的资源上发送第一分段,在频域位置靠后的资源上发送第二分段;或者,协议也可以约定在频率靠前的资源上发送第二分段,只要收发两端理解一致,按照此规则也可以重组得到第一数据包,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在接收端,CDC可以在第一资源上得到第一数据,在第二资源上得到第二分段,并利用第一资源与第二资源在频域上的相对关系确定第一数据为第一数据包的第一分段,第二数据为第一数据包的第二分段,从而拼接得到所述第一数据包。
也就是说,第二设备可根据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在频域上的前后顺序进行拼接。比如,在频域上,第一资源位于第二资源之前,那么在拼接的时候,第一资源对应的第一数据可在第二资源对应的第二数据之前。
第二种:第二设备为第一设备配置的SPS资源,可以存在SPS资源对应的SPS标识(例如,SPS ID),即第一资源对应SPS ID1,第二资源对应SPS ID2。
发送端,第一数据包分段生成的第一数据对应第一数据包的高位字节(MostSignificant Byte)或高位比特(Most Significant Bit),即第一数据为第一数据包的第一分段;第二数据为第一数据包的低位字节(Least Significant Byte)或低位比特(LeastSignificant Bit),即,第二数据为第一数据包的第二分段。
如果协议约定按照SPS ID的先后顺序来进行数据发送(假定SPS ID的先后顺序为:SPS ID1在先,SPS ID2在后),即在发送端,在第一资源上发送第一分段,在第二资源上发第二分段,则在接收端,CDC可以在第一资源上得到第一数据,在第二资源上得到第二分段,并利用第一资源与第二资源分别对应的SPS ID的相对先后关系,确定第一数据为第一数据包的第一分段,第二数据为第一数据包的第二分段,从而拼接得到所述第一数据包。
也就是说,第二设备可根据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对应的SPS ID的前后顺序进行拼接。
可以理解的是,协议也可以约定在SPS ID靠前的资源上发送第二分段,只要收发两端理解一致,按照此规则也可以重组得到第一数据包,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具体的重组过程可参阅上述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第三种:第二设备可基于所述第一资源以及第二资源所述组成的图样,将所述第二数据与所述第一数据进行重组。
一般的,不同的资源配置对应于时域、频率两维域会呈现不同的资源形状,也称为资源图样。
发送端,物理层可以对第一数据包进行切分,切分为多个编码块(Coded Block),比如切分为两个编码块,分别记为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第一数据包分段生成的第一数据对应第一数据包的高位字节(Most Significant Byte)或高位比特(Most SignificantBit),即第一数据为第一数据包的第一分段;第二数据为第一数据包的低位字节(LeastSignificant Byte)或低位比特(Least Significant Bit),即,第二数据为第一数据包的第二分段。
假设第二设备为第一设备配置第三资源,第一设备可将第三资源划分为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其中,第一资源用于承载第一数据,第二资源用于承载第二数据。
其中,第一资源和/或第二资源中至少包括一个时频资源单元(unit),例如可以包括RB或者RE。
假设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的时频分布如图4C所示,在每个周期内,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一共包含4个时频资源单元,例如,分别记为X1、X2,X3,X4。
对于某个固定的资源图样/形状,发送端数据在图样包含的时频资源上的依次摆放顺序可以是协议约定好的。例如,将第一数据承载在X1,X3上,将第二数据承载在X2,X4上。那么在接收端,按照协议约定的顺序,可以首先从X1,X3对应的资源上得到第一数据,再从X2,X4对应的资源上得到第二数据,并确定第一数据为第一数据包的第一分段,第二数据为第一数据包的第二分段,从而拼接得到所述第一数据包。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发送端设备可以通过多路资源向接收端设备发送不包含包头信息的分段数据,这样接收端设备可以对接收到的分段数据进行拼接,得到完整的数据包,然后将完整的数据包递交到上层。通过该方法,可以解决数据封装过程中添加包头信息带来的系统开销较大的问题。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在对切分后的数据进行封装时,可以添加包头信息,也就是说,封装后的MAC PDU包含包头信息。本申请实施例中,可在包头信息中添加排序号,该排序号用于标识数据的先后顺序,也就是说,包头信息只包含排序号。
第二设备可在接收到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之后,根据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中分别包含的排序号对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进行重组。示例性的,假设第一数据的包头信息中的排序号为0,第二数据的包头信息中的排序号为1,则第二设备可将顺序号为0和顺序号为1的数据进行拼接。
可选的,包头信息中添加的排序号最大可以为3bit,也就是说数据的包头信息比较小,这样可以适当降低系统开销。
如图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参阅图5所示,该方法可包括如下步骤:
S501: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至少一个资源配置信息。相应的,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资源配置信息。
其中,至少一个资源配置信息可以用于配置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应理解,该步骤S501与步骤S301相同,具体可参阅上述图3实施例中的描述,此处不再重复赘述。
可选的,所述资源配置信息中可以包含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第二资源为进行重复传输的SPS资源。
S502:第一设备通过第一资源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数据,并通过第二资源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二数据。
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均不包含媒体接入控制MAC层包头信息。
这里的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相同,并且第二数据是由第一数据在MAC层复制得到的,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分别对应不同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repeat request,HARQ)进程。也就是说,第一设备可将待发送的第一数据复制一份相同的数据,并通过第一SPS资源发送第一数据,通过第二SPS资源发送复制的第二数据,这样第一设备可以向第二设备发送两份相同的数据,并且这两份数据分别在不同的HARQ进程上发送。
需要说明的是,网络设备(CDC)可以通过信令配置终端设备(比如,麦克风)进行数据重复传输。示例性的,比如通过RRC信令配置或激活MAC层进行数据重复传输;或通过DCI配置或激活MAC层进行数据重复传输。
可以理解的是,此处网络设备指的是第二设备,终端设备指的是第一设备。
S503:第二设备将第二数据或第一数据中成功解码的数据递交到上层。
其中,所述上层为MAC层的上层。例如,MAC层的上层可以为链路控制层、网络层中的任意一个协议层。
如图6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协议栈的架构示意图,图6中,协议栈可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以及网络层。
其中,数据链路层可包括:链路控制层和MAC层(或称媒体接入层)。
一般的,网络层位于数据链路层之上,负责进行路由选择,从而确定两节点之间的路径。可选的,网络层还可以进行流量控制。
一般的,链路控制层定义不同的传输模式,满足不同业务的传输需求。例如,可以根据是否需要接收端对发送的数据进行确认,分为Acknowledged mode和UnacknowledgedMode。
可选的,链路控制层还可以进行重复包检测、排序、数据包分段、重组等功能。
一般的,MAC层实现资源管理、调度、接入控制、不同优先级的数据封装等功能。
一般的,利用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实现比特流的透明传输。一般的,物理层进行信道编码或解码,保障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网络层可能存在不同的网络和/或传输协议,因此,链路控制层可能包含适配层功能,即,可用于提供与不同的网络和/或传输协议之间的传输适配功能。比如,接收来自底层(链路控制层之下的协议层)的数据包,区分该数据包所属的上层网络层(链路控制层之上的协议层,即网络层)协议类型,并将该数据包递交(或称传递)给对应的上层协议处理。需要说明的是,适配功能是一个逻辑功能层,在实现上,其也可以包含在网络层中,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当第一设备将两份相同的数据发送给第二设备之后,第二设备可接收到两份相同的数据,此时第二设备可将第一数据或第二数据中成功解码的数据递交到MAC层的上层。比如,第一数据为先成功解码的数据,则第二设备可将第一数据递交到MAC层的上层;或者第二数据先于第一数据成功解码,则第二设备可将第二数据递交到MAC层的上层。
在另一些实施例,对于没有成功解码的数据可以丢弃,比如第一数据为成功解码的数据,第二数据没有成功解码,则第二设备可将第二数据丢弃。
可选的,发送端协议层可以对传输数据添加循环冗余校验(cyclic redundancycheck,CRC)校验码,用于接收端对应的协议层对数据进行校验。其中,CRC校验运算使用的算法、参数可以是主节点与从节点双方预先约定的或协议中定义的。CRC校验码可添加在传输数据的尾部。
通过该方案,发送端设备可以发送不包含有包头信息的数据,并且接收端设备可以在两个不同的HARQ进程上接收到两份相同的数据,这样不但可以降低系统开销,而且能够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如图7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参阅图7所示,该方法可包括如下步骤:
S701: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至少一个资源配置信息。相应的,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资源配置信息。
其中,至少一个资源配置信息可以用于配置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应理解,该步骤S701与步骤S301相同,具体可参阅上述图3实施例中的描述,此处不再重复赘述。
S702:第一设备通过第一资源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数据,并通过第二资源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二数据。
其中,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均不包含媒体接入控制MAC层包头信息。并且,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为第三数据的不同冗余版本。可选的,所述第三数据可以为数据包。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为第三数据的不同冗余版本,第一设备可以向第二设备发送不同冗余版本的数据。示例性的,可通过第一SPS资源发送冗余版本为0的数据,通过第二SPS资源发送冗余版本为1的数据,这样接收端可接收到不同冗余版本的数据。
一般的,在发送端发送不同冗余版本的数据,可以使得接收端进行软合并,从而获得较好的效果。其中,不同的冗余版本分别对应不同的编码比特集合,但是包含相同的信息,接收端会把不同冗余版本的数据进行合并。
S703: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的不同冗余版本,合并解码得到第三数据。
当第二设备接收到第一设备发送的不同冗余版本的数据之后,可根据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的不同冗余版本,对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进行合并解码,然后得到第三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根据SPS ID的先后顺序或者图样,对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的不同冗余版本进行合并。具体可参阅图3实施例中有关SPS ID的先后顺序以及图样的描述,此处不再重复赘述。
通过该方案,发送端设备可以发送不包含有包头信息的数据,并且接收端设备可以对两个不同冗余版本的数据进行合并,这样可以降低系统开销,并且能够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下面结合附图介绍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来实现上述方法的装置。因此,上文中的内容均可以用于后续实施例中,重复的内容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第一用户设备进行功能单元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单元,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单元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基于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相同构思,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
在采用集成的单元的情况下,如图8所示为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逻辑结构示意图,该数据传输装置可应用于第一设备,参阅图8所示,数据传输装置800包括接收模块801、发送模块802。作为一种示例,装置800用于实现上述方法中第一设备的功能。例如,该装置可以是麦克风设备,也可以是麦克风设备中的装置,例如芯片系统。
其中,接收模块801,用于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资源配置信息,所述至少一个资源配置信息用于配置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发送模块802,用于通过所述第一资源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一数据,并通过所述第二资源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二数据,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均不包含媒体接入控制MAC层包头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为半静态调度SPS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为第一数据包的不同分段。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数据包的数据量大小大于第一阈值;或者所述第一资源或所述第二资源不能承载所述第一数据包。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相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数据由第一数据在MAC层复制得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分别对应不同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进程。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为第三数据的不同冗余版本。
当采用硬件形式实现时,本申请实施例中,接收模块801可以是通信接口、接收器、收发电路等。发送模块802可以是通信接口、发射器、收发电路等。其中,通信接口是统称,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口。
当接收模块801是接收器,发送模块802是发射器时,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数据传输装置800可以如图9所示。参阅图9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900。示例性的,该数据传输装置可以为第一设备。该数据传输装置900可包括接收器901、发射器902、处理器903、存储器904。其中,存储器904中存储指令或程序,处理器903用于执行存储器904中存储的指令或程序。接收器901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接收模块801执行的操作。发射器902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发送模块802执行的操作。
应理解,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数据传输装置900或第一设备900可对应于图3、图5、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第一设备,并且数据传输装置900或第一设备900中的各个模块的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3、图5、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10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逻辑结构示意图,参阅图10所示,数据传输装置1000包括发送模块1001、接收模块1002。作为一种示例,装置1000用于实现上述方法中第二设备的功能。例如,该装置可以是CDC设备,也可以是CDC设备中的装置,例如芯片系统。
其中,发送模块1001,用于向第一设备发送至少一个资源配置信息,所述至少一个资源配置信息用于配置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
接收模块1002,用于通过第一资源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并通过所述第二资源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二数据,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均不包含媒体接入控制MAC层包头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为半静态调度SPS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处理模块1003;所述处理模块1003,用于将所述第二数据与所述第一数据进行重组,生成第一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为所述第一数据包的不同分段。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1003具体用于按如下方式将所述第二数据与所述第一数据进行重组:基于所述第二资源与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先后顺序和/或频域先后顺序,或所述第二资源与所述第一资源分别对应的半静态调度SPS标识顺序,将所述第二数据与所述第一数据进行重组。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资源在时域上的位置位于所述第二资源在时域上的位置之前,且所述第一数据对应高位字节或高位比特,所述第二数据对应低位字节或低位比特。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1003具体用于按如下方式将所述第二数据与所述第一数据进行重组,包括:基于所述第二资源以及所述第一资源组成的图样,将所述第二数据与所述第一数据进行重组。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1003具体用于按如下方式将所述第二数据与所述第一数据进行重组:在时间窗内接收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并按照时间顺序对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进行重组;所述时间窗基于所述第一资源和所述第二资源的时域位置确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相同,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将所述第二数据或所述第一数据中成功解码的数据递交到上层,所述上层为MAC层的上层。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为第三数据的不同冗余版本,所述处理模块1003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的不同冗余版本,合并解码得到第三数据。
当采用硬件形式实现时,本申请实施例中,发送模块1001可以是通信接口、接收器、收发电路等。接收模块1002可以是通信接口、发射器、收发电路等。其中,通信接口是统称,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口。
当发送模块1001是发射器,接收模块1002是接收器时,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数据传输装置1000可以如图11所示。参阅图1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1100。示例性的,该数据传输装置可以为第二设备,该数据传输装置1100可包括发射器1101、接收器1102、处理器1103、存储器1104。其中,存储器1104中存储指令或程序,处理器1103用于执行存储器1104中存储的指令或程序。发射器1101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发送模块1001执行的操作。接收器1102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接收模块1002执行的操作。
应理解,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数据传输装置1000或数据传输装置1100可对应于图3、图5、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第二设备,并且数据传输装置1000或数据传输装置1100中的各个模块的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3、图5、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及的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还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及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 RAM)。
需要说明的是,当处理器为通用处理器、DSP、ASIC、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时,存储器(存储模块)集成在处理器中。
应注意,本文描述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基于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相同构思,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该计算机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方法实施例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由第一设备或第二设备执行的操作。
基于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相同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被计算机调用执行时,可以使得计算机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方法实施例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由第一设备或第二设备执行的操作。
基于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相同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芯片或芯片系统,该芯片可包括处理器。该芯片还可包括存储器(或存储模块)和/或收发器(或通信模块),或者,该芯片与存储器(或存储模块)和/或收发器(或通信模块)耦合,其中,收发器(或通信模块)可用于支持该芯片进行有线和/或无线通信,存储器(或存储模块)可用于存储程序,该处理器调用该程序可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方法实施例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由第一设备或第二设备执行的操作。该芯片系统可包括以上芯片,也可以包含上述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如存储器(或存储模块)和/或收发器(或通信模块)。
基于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相同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可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方法实施例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由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执行的操作。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实施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37)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资源配置信息,所述至少一个资源配置信息用于配置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
通过所述第一资源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一数据,并通过所述第二资源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二数据,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均不包含媒体接入控制MAC层包头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为半静态调度SPS资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为第一数据包的不同分段。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包的数据量大小大于第一阈值;或者所述第一资源或所述第二资源不能承载所述第一数据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相同。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数据由第一数据在MAC层复制得到。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分别对应不同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进程。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为第三数据的不同冗余版本。
9.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向第一设备发送至少一个资源配置信息,所述至少一个资源配置信息用于配置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
通过第一资源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并通过所述第二资源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二数据,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均不包含媒体接入控制MAC层包头信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为半静态调度SPS资源。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第二数据与所述第一数据进行重组,生成第一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为所述第一数据包的不同分段。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二数据与所述第一数据进行重组,包括:
基于所述第二资源与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先后顺序和/或频域先后顺序,或所述第二资源与所述第一资源分别对应的半静态调度SPS标识顺序,将所述第二数据与所述第一数据进行重组。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资源在时域上的位置位于所述第二资源在时域上的位置之前,且所述第一数据对应高位字节或高位比特,所述第二数据对应低位字节或低位比特。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二数据与所述第一数据进行重组,包括:
基于所述第二资源以及所述第一资源组成的图样,将所述第二数据与所述第一数据进行重组。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二数据与所述第一数据进行重组,包括:
在时间窗内接收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并按照时间顺序对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进行重组;所述时间窗基于所述第一资源和所述第二资源的时域位置确定。
16.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相同,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第二数据或所述第一数据中成功解码的数据递交到上层,所述上层为MAC层的上层。
17.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为第三数据的不同冗余版本,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的不同冗余版本,合并解码得到第三数据。
18.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资源配置信息,所述至少一个资源配置信息用于配置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
发送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一资源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一数据,并通过所述第二资源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二数据,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均不包含媒体接入控制MAC层包头信息。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为半静态调度SPS资源。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为第一数据包的不同分段。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包的数据量大小大于第一阈值;或者所述第一资源或所述第二资源不能承载所述第一数据包。
22.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相同。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数据由第一数据在MAC层复制得到。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分别对应不同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进程。
25.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为第三数据的不同冗余版本。
26.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一设备发送至少一个资源配置信息,所述至少一个资源配置信息用于配置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
接收模块,用于通过第一资源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并通过所述第二资源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二数据,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均不包含媒体接入控制MAC层包头信息。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为半静态调度SPS资源。
28.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处理模块;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数据与所述第一数据进行重组,生成第一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为所述第一数据包的不同分段。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按如下方式将所述第二数据与所述第一数据进行重组:
基于所述第二资源与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先后顺序和/或频域先后顺序,或所述第二资源与所述第一资源分别对应的半静态调度标识顺序,将所述第二数据与所述第一数据进行重组。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资源在时域上的位置位于所述第二资源在时域上的位置之前,且所述第一数据对应高位字节或高位比特,所述第二数据对应低位字节或低位比特。
31.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按如下方式将所述第二数据与所述第一数据进行重组:
基于所述第二资源以及所述第一资源组成的图样,将所述第二数据与所述第一数据进行重组。
32.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按如下方式将所述第二数据与所述第一数据进行重组:
在时间窗内接收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并按照时间顺序对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进行重组;所述时间窗基于所述第一资源和所述第二资源的时域位置确定。
33.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相同,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将所述第二数据或所述第一数据中成功解码的数据递交到上层,所述上层为MAC层的上层。
34.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为第三数据的不同冗余版本,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的不同冗余版本,合并解码得到第三数据。
35.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计算机执行指令,当该装置运行时,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以使该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6.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计算机执行指令,当该装置运行时,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以使该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9-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运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实现如权利要求9-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CN2020/105849 WO2022021220A1 (zh) | 2020-07-30 | 2020-07-30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640564A true CN112640564A (zh) | 2021-04-09 |
Family
ID=752911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80004797.6A Pending CN112640564A (zh) | 2020-07-30 | 2020-07-30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640564A (zh) |
WO (1) | WO2022021220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913624B (zh) * | 2022-03-23 | 2023-10-27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域控制器间数据共享方法、车机系统及车辆 |
CN116186613B (zh) * | 2023-05-04 | 2023-07-18 | 利维智能(深圳)有限公司 | 工业互联网数据的智能采集处理方法及系统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40286266A1 (en) * | 2008-02-01 | 2014-09-25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ioritizing logical channels |
CN108023665A (zh) * | 2016-11-03 | 2018-05-1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
CN108337214A (zh) * | 2017-01-20 | 2018-07-2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终端和网络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4161139A1 (zh) * | 2013-04-01 | 2014-10-0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基站和无线网络控制器 |
JP6708744B2 (ja) * | 2016-03-30 | 2020-06-10 | オッポ広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データ伝送方法 |
WO2019024039A1 (zh) * | 2017-08-03 | 2019-02-07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指示多业务数据复用传输的方法及装置、终端和基站 |
CN110035507B (zh) * | 2018-01-12 | 2021-04-30 |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 一种移动通讯上行信息传输方法和系统 |
CN110536445A (zh) * | 2019-04-30 | 2019-12-0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Ue信息的报告方法、车辆网资源配置方法及装置 |
-
2020
- 2020-07-30 WO PCT/CN2020/105849 patent/WO2022021220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0-07-30 CN CN202080004797.6A patent/CN112640564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40286266A1 (en) * | 2008-02-01 | 2014-09-25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ioritizing logical channels |
CN108023665A (zh) * | 2016-11-03 | 2018-05-1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
CN108337214A (zh) * | 2017-01-20 | 2018-07-2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终端和网络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2021220A1 (zh) | 2022-02-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230403725A1 (en) | Side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 |
KR20200032560A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
US20230327802A1 (en) |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ata transmission device | |
CN113228717B (zh)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
CN114424475A (zh) | 电子设备、无线通信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2640564A (zh)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
US20230139029A1 (en) | Communications method and apparatus | |
CN112237027B (zh) |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电子设备、方法和存储介质 | |
CN109996207B (zh) |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装置以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 |
CN111526488A (zh) | 发送、接收控制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 |
US20230224105A1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
US20230064935A1 (en) |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 |
CN115669210A (zh) |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13841441B (zh) | 一种通信方法与装置 | |
WO2022193225A1 (zh) | 一种突发监测的方法和装置 | |
WO2021163929A1 (zh) | 业务传输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 |
CN116761235A (zh) | 半静态调度方法、用户设备、基站及通信系统 | |
CN116528378A (zh) | 资源配置方法与装置、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 |
CN116939704A (zh) | 数据包处理方法及装置 | |
CN115696278A (zh) | 处理广播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8555671A (zh) | 信息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7479225A (zh) |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 |
CN115314977A (zh) | 一种公共信号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通信装置 | |
JP2023523366A (ja) | データ通信方法および関連装置 | |
KR20080097144A (ko) | 헤더 필드 존재 지시자를 이용한 효율적인 데이터 블록송수신방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4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