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14977A - 一种公共信号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通信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公共信号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通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14977A
CN115314977A CN202110497332.5A CN202110497332A CN115314977A CN 115314977 A CN115314977 A CN 115314977A CN 202110497332 A CN202110497332 A CN 202110497332A CN 115314977 A CN115314977 A CN 1153149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ci
type
bits
crc
terminal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9733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之虎
金哲
侯海龙
曲韦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9733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14977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088954 priority patent/WO2022233247A1/zh
Publication of CN1153149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1497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1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公共信号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通信装置,其中,公共信号的发送方法包括:网络设备生成第一类DCI和第二类DCI,并发送该第一类DCI和该第二类DCI,以及发送第一类DCI调度的公共信号和第二类DCI调度的公共信号。公共信号包括系统信息、系统信息块1、随机接入响应或寻呼。由于网络设备针对第一类终端设备和第二类终端设备,分别发送用于调度公共信号的不同DCI。这样第一类终端设备根据接收到DCI不会接收本来是发送第二类终端设备的公共信号,可避免因为第二类终端设备而影响第一类终端设备接收公共信号的时延和效率。第二类终端设备不会接收本来是发送第一类终端设备的公共信号,可避免不必要的接收,节省功耗。

Description

一种公共信号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通信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公共信号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业务越来越多样化,例如,有增强型移动宽带(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eMBB),高可靠低时延通信(Ultra Reliable and LowLatency Communications,URLLC),海量机器类通信(Massive Machine TypeCommunications,mMTC)。典型的mMTC业务例如有:工业无线传感器网络(industrialwireless sensor network,IWSN) 业务,视频监控(video surveillance)业务,以及可穿戴(wearables)业务等。
不同业务对终端设备的能力需求不同。例如,对于数据传输速率要求并不高的业务来说,通过低成本实现的能力较弱的机器类终端设备实现即可。因此,机器类终端设备相对普通终端设备来说,可以降低实现规格,进而降低实现成本。这样在一个系统内就有可能存在能力不同的两类终端设备,即普通终端设备和机器类终端设备。
通常,网络设备广播一些信号,例如系统信息(system information,SI)或者系统信息块(system information block,SIB),用于终端设备接入小区等。由于普通终端设备和机器类终端设备的能力不同,为了保证机器类终端设备和普通终端设备在接收信号方面能够达到相同的覆盖性能,网络设备发送的信号在时域上需要占用更长的时间,以通过时域能量累积来补偿机器类终端设备接收信号在频域上和空域上的损失。但是对于普通终端设备来说,信号在时域上占用更长的时间,显然会增加普通终端设备接收信号的时延,这样就会降低普通终端设备接收信号的效率。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公共信号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通信装置,用于避免因为机器类终端设备而影响普通终端设备接收信号的时延和效率。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公共信号的发送方法,该方法可由第一通信装置执行,第一通信装置可以是通信设备或能够支持通信设备实现该方法所需的功能的通信装置,例如芯片系统。下面以所述通信设备为网络设备为例进行描述。该方法包括:
生成第一类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和第二类DCI,并发送该第一类DCI和该第二类DCI,以及发送第一类DCI调度的公共信号和第二类DCI调度的公共信号。其中,第一类DCI为第一类终端设备专用的DCI,第二类DCI为第二类终端设备专用的DCI,所述公共信号包括系统信息、系统信息块1、随机接入响应或寻呼。
与第一方面对应,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公共信号的接收方法,该方法可由第二通信装置执行,第二通信装置可以是通信设备或能够支持通信设备实现该方法所需的功能的通信装置,例如芯片系统。下面以所述通信设备为终端设备为例进行描述。该方法包括:
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类DCI和第二类DCI,并从第一类DCI和所述第二类DCI确定目标DCI,根据目标DCI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公共信号。其中,第一类DCI为第一类终端设备专用的DCI,第二类DCI为第二类终端设备专用的DCI,第一类DCI和第二类DCI 分别用于调度公共信号,所述公共信号包括系统消息、系统消息1、随机接入响应或寻呼。应理解,终端设备为第一类终端设备,目标DCI为第一类DCI;终端设备为第二类终端设备,目标DCI为第二类DCI。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针对不同类的终端设备(例如第一类终端设备和第二类终端设备),可分别发送用于调度公共信号的不同DCI。例如,针对第一类终端设备发送第一类DCI,针对第二类终端设备发送第二类DCI。这样第一类终端设备接收到DCI,可确定该DCI是否属于自己。例如第一类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二类DCI,可确定第二类DCI不属于自己,自然不会接收第二类DCI调度的公共信号。即第一类终端设备不会接收本来是发送第二类终端设备的公共信号,这样即使网络设备向第二类终端设备发送的公共信号在时域上占用更长的时间,对第一类终端设备也不会造成影响。例如,即使网络设备向第二类终端设备发送的公共信号在时域上占用更长的时间,也不会增加第一类终端设备接收公共信号的时延,不会降低第一类终端设备接收公共信号的效率。同理,第二类终端设备接收到 DCI,可确定所接收的DCI是否是属于自己的,如果第二类终端设备发送接收的第一类DCI 不属于自己,那么不会接收第一类DCI调度的公共信号。即第二类终端设备不会接收本来是发送第一类终端设备的公共信号,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接收,节省功耗。
在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类DCI和第二类DCI相同,第一类DCI和第二类DCI调度的公共信号的内容不同。或者,第一类DCI和第二类DCI不同。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针对第一类终端设备和第二类终端设备分别发送的用于调度公共信号的DCI可不相同。即第一类DCI和第二类DCI不同,这样第一类终端设备或第二类终端设备接收DCI之后,可根据第一类DCI和第二类DCI之间的区别确定所接收的DCI是否是属于自己的。这样第一类终端设备和第二类终端设备解析所接收的DCI,可根据解析后的DCI确定是否接收该DCI调度的公共信号,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接收。
或者,网络设备针对第一类终端设备和第二类终端设备分别发送的用于调度公共信号的DCI可相同。即第一类DCI和第二类DCI相同。这种情况下,网络设备针对第一类终端设备和第二类终端设备可分别发送不同的公共信号。这样可保证不会因为第二类终端设备的存在,影响第一类终端设备接收公共信号的时延和效率。另外,还可以保证第二类终端设备尽早确认是否需要在接收完公共信号后执行进一步的通信,避免不必要的发送和/或接收,从而节省功耗。
在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类DCI和第二类DCI之间的区别有多种实现形式。例如,针对第一类终端设备可沿用目前调度公共信号的DCI的设计,即第一类DCI可沿用目前调度公共信号的DCI的设计。针对第二类终端设备,可提出新的DCI 设计,即提出不同于第一类DCI的第二类DCI。
作为一种示例,第一类DCI和第二类DCI满足如下的一种或多种:
第一类DCI和第二类DCI的循环冗余校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的校验比特加扰方式不同。或者,第一类DCI和第二类DCI的内容不同。或者,第一类DCI和第二类DCI的载荷大小不同。或者,第一类DCI和第二类DCI的CRC加扰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adio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RNTI)不同。该方案提供了多种区别第二类DCI和第一类DCI的具体方案。第一类终端设备和第二类终端设备采用任意一种方案都可以确定所接收的DCI是否是属于自己的。
其中,第一类DCI和第二类DCI的CRC的校验比特加扰方式不同,有多种实现形式。例如,第一种实现形式:第一类DCI的CRC的校验比特中的M个低比特位使用第一类DCI 对应的RNTI进行加扰,而第二类DCI的CRC的校验比特中的M个高位比特使用第二类 DCI对应的RNTI进行加扰。第二种实现形式:第一类DCI的CRC的校验比特和第二类 DCI的CRC的校验比特占用的比特数分别为N,第一类DCI的CRC的校验比特中的M个低比特位使用第一类DCI对应的RNTI进行加扰,且第一类DCI的CRC的校验比特中的 (N-M)个高比特位不加扰;第二类DCI的CRC的校验比特中的M个低比特位使用第二类 DCI对应的RNTI进行加扰,且第二类DCI的CRC的校验比特中的(N-M)个高比特位使用 (N-M)个不全部为0的比特进行加扰。第三种实现形式:第一类DCI的CRC的校验比特中的M个低比特位使用第一类DCI对应的RNTI进行加扰,而第二类DCI的CRC的校验比特使用第二类DCI对应的RNTI进行加扰。第一类DCI的CRC的校验比特和第二类DCI 的CRC的校验比特占用的比特数分别为N,第一类DCI对应的RNTI的比特数与第二类 DCI的CRC的校验比特占用的比特数相同。其中,N和M为正整数,满足N大于M。
在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类DCI和第一类DCI的内容不同,有多种实现方式。例如,第一类DCI和第二类DCI包括如下字段中至少一种:第一调制编码策略(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MCS)字段、第一传输块缩放因子字段或第一短消息指示字段。但是第一类DCI和第二类DCI满足下以任一关系。
例如第一种关系,第一类DCI和第二类DCI包括第一MCS字段,第二类DCI还包括第二MCS字段。其中,第一MCS字段指示的索引值为29或30或31,第二MCS字段用于指示第二类终端设备接收公共信号需要采用的MCS索引值。
例如第二种关系,第一类DCI和第二类DCI包括第一传输块缩放因子字段,第二类DCI 还包括第二传输块缩放因子字段。其中,第一传输块缩放因子字段指示的值为11,第二传输块缩放因子字段用于指示第二类终端设备接收所述公共信号需要采用的缩放因子。
例如第三种关系,第一类DCI和第二类DCI包括第一短消息指示字段,第二类DCI还包括第二短消息指示字段。其中,第一短消息指示字段指示的值为00,第二短消息指示字段用于指示第二类终端设备接收公共信号采用的短消息指示。
在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类DCI和第一类DCI的载荷大小不同,有多种实现方式。例如,第一类DCI和第二类DCI包括MCS字段、冗余版本字段,预留字段以及虚拟资源块到物理资源块的映射字段中的一项或多项。第二类DCI和第一类DCI包括的各个字段占用的比特数满足如下至少一项:
第二类DCI包括的MCS字段占用的比特数少于第一类DCI包括的MCS字段占用的比特数。或者,第二类DCI包括的冗余版本字段占用的比特数少于第一类DCI包括的冗余版本字段占用的比特数。或者,第二类DCI包括的虚拟资源块到物理资源块的映射字段占用的比特数少于第一类DCI包括的虚拟资源块到物理资源块的映射字段占用的比特数。或者,第二类DCI包括的预留字段占用的比特数少于第一类DCI包括的预留字段占用的比特数。
在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类DCI的CRC加扰的RNTI和第二类DCI的CRC加扰的RNTI不同,有多种实现方式。例如,公共信号为系统信息或系统信息块1,第一类DCI的CRC加扰的RNTI的取值为FFFF,第二类DCI的CRC加扰的 RNTI的取值为FFF3至FFFD的一个。又例如,公共信号为寻呼,第一类DCI的CRC加扰的RNTI的取值为FFFE,第二类DCI的CRC加扰的RNTI的取值为FFF3至FFFD的一个。该方案利用目前RNTI的取值中FFF3至FFFD为reserved,将FFF3至FFFD中的任意一个取值作为第二类DCI加扰的RNTI的取值,无需额外增加RNTI的取值范围,此外可以使用 reserved的RNTI承载新的功能,例如,reserved的RNTI可用来标识第二类终端设备的公共信号,可以避免后向兼容问题。
在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类DCI和第二类DCI相同,网络设备针对第一类终端设备和第二类终端设备可分别发送不同的公共信号,有多种实现方式。例如,公共信号为随机接入响应,第一类DCI调度的公共信号包括的预留比特的取值为0,第二类DCI调度的公共信号包括的预留比特的取值为1。该方案中,第一类DCI和第二类DCI相同,网络设备无需另外设计第二类DCI。即无需改变目前网络设备发送调度公共信号的DCI的方式。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网络设备支持第二类终端设备。应理解,网络设备可能支持第二类终端设备接入网络,也可能不支持第二类终端设备接入网络。如果网络设备不支持第二类终端设备,第二类终端设备默认解析来自网络设备的DCI,可能会带来不必要的接收和解析。为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会告知第二类终端设备,该网络设备是否支持第二类终端设备,以避免第二类终端设备不必要的解析,进而避免由此带来的功耗和复杂度增加的问题。
相应的,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网络设备支持第二类终端设备。终端设备还接收来自所述网络设备DCI以及所述DCI调度的公共信号,并根据第一指示信息解析所述DCI,以及根据解析后的DCI接收公共信号。该方案中,第二类终端设备确定网络设备支持第二类终端设备接入网络,第二类终端设备才会解析所接收的DCI,以及根据解析后的DCI接收公共信号。否则,第二类终端设备无需解析所接收的DCI,以避免不必要的接收和解析,进而避免由此带来的功耗和复杂度增加的问题。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公共信号的发送方法,该方法可由第一通信装置执行,第一通信装置可以是通信设备或能够支持通信设备实现该方法所需的功能的通信装置,例如芯片系统。下面以所述通信设备为网络设备为例进行描述。该方法包括:
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并发送DCI,以及所述DCI调度的公共信号。其中,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网络设备支持第二类终端设备。所述公共信号包括系统信息、系统信息块1或随机接入响应或寻呼。该方案中,网络设备如果支持第二类终端设备接入网络,那么网络设备可事先告知第二类终端设备。当然,网络设备如果不支持第二类终端设备接入网络,那么网络设备事先也告知第二类终端设备。这样第二类终端设备不会盲目尝试解析所接收的DCI,以避免不必要的解析,进而避免由此带来的功耗和复杂度增加的问题。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公共信号的接收方法,该方法可由第二通信装置执行,第二通信装置可以是通信设备或能够支持通信设备实现该方法所需的功能的通信装置,例如芯片系统。下面以所述通信设备为终端设备为例进行描述。该方法包括:
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网络设备支持第二类终端设备。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DCI以及所述DCI调度的公共信号。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指示信息解析所述DCI,并根据解析后的DCI接收公共信号。该方案中,网络设备实现可告知该网络设备是否支持第二类终端设备接入网络。对于第二类终端设备而言,可根据网络设备的指示来确定是否解析所接收的DCI,以避免不必要的解析,进而避免由此带来的功耗和复杂度增加的问题。
在第三方面或第四方面的可能实现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网络设备支持所述第二类终端设备,所述DCI包括第一类DCI和第二类DCI。第一类DCI为第一终端设备专用的DCI,第二类DCI为第二终端设备专用的DCI。其中,第一类DCI和第二类DCI相同,第一类DCI和第二类DCI调度的公共信号的内容不同。或者,第一类DCI和第二类DCI 不同。该方案中,假设网络设备支持第二类终端设备接入网络,那么网络设备可采用第一方面的方案,即针对第一类终端设备和第二类终端设备,可分别发送用于调度公共信号的不同DCI。终端设备可采用第二方面的方案,即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DCI,确定该DCI是否属于自己。在确定该DCI属于自己的情况下,才接收该DCI调度的公共信号。这样第一类终端设备不会接收本来是发送第二类终端设备的公共信号,即使网络设备向第二类终端设备发送的公共信号在时域上占用更长的时间,对第一类终端设备也不会造成影响。第二类终端设备也不会接收本来是发送第一类终端设备的公共信号,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接收,节省功耗。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三方面或第四方面的可能实现中,网络设备可采用第一方面的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终端设备也可采用第二方面的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具体参考前述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的可能实现方式,这里不再赘述。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公共信号的发送方法,该方法可由第一通信装置执行,第一通信装置可以是通信设备或能够支持通信设备实现该方法所需的功能的通信装置,例如芯片系统。下面以所述通信设备为网络设备为例进行描述。该方法包括:
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网络设备支持发送第二类公共信号;网络设备发送第一类公共信号和/或第二类公共信号,以及调度第一类公共信号的第一类DCI和调度第二类公共信号的第二类DCI,其中,所述第一类公共信号是第一类终端设备的公共信号,所述第二类公共信号是第二类终端设备的公共信号。该方案与第三方面类似,假设网络设备支持第二类终端设备接入网络,那么网络设备事先可告知第二类终端设备。不同之处在于,网络设备针对第一类终端设备和第二类终端设备,可分别发送不同的公共信号。这样可保证不会因为第二类终端设备的存在,影响第一类终端设备接收公共信号的时延和效率。另外,还可以保证第二类终端设备尽早确认是否需要在接收完公共信号后执行进一步的通信,避免不必要的发送和/或接收,从而节省功耗。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公共信号的接收方法,该方法可由第二通信装置执行,第二通信装置可以是通信设备或能够支持通信设备实现该方法所需的功能的通信装置,例如芯片系统。下面以所述通信设备为终端设备为例进行描述。该方法包括:
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二指示信息,并根据第二指示信息接收第二类公共信号。该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支持发送第二类公共信号。该方案中,假设网络设备支持第二类终端设备接入网络,那么网络设备可事先告知第二类终端设备。对于第二类终端设备而言可根据第二指示信息接收第二类公共信号。由于第一类终端设备和第二类终端设备的公共信号不同,所以可保证不会因为第二类终端设备的存在,影响第一类终端设备接收公共信号的时延和效率。
在第五方面的可能实现方式中,第二指示信息的实现形式有多种。示例性的,如果第一类公共信号和第二类公共信号为SIB,例如,第一类公共信号为第一类SIB1,第二类公共信号为第二类SIB1,那么第二指示信息用第一PBCH的冗余比特承载。该方案中,由于PBCH有冗余比特,所以可用PBCH的冗余比特承载第二指示信息,不会影响SIB的接收。
示例性的,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包括:网络设备发送第一PBCH,该第一PBCH 用于指示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或者第二PBCH。第二指示信息承载于第二PBCH。该方案中,用第一PBCH的冗余比特指示网络设备是否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或第二PBCH。如果用第一PBCH的冗余比特指示网络设备发送第二PBCH,那么第二指示信息用第二PBCH 承载。由于第二PBCH是新设计的信道,所以第二PBCH的所有比特都可以用来承载第二指示信息。且第二PBCH可以独立编码,所以可以承载第一PBCH不能承载的信息。这种承载方式利于第一PBCH的冗余比特扩展更多功能。
示例性的,第一类公共信号和第二类公共信号为系统信息、随机接入响应或寻呼。第二指示信息承载于第一类SIB,该第一类SIB(例如可为第一类SIB1)是第一终端设备的SIB;或者,第二指示信息承载于第二类SIB,该第二类SIB(例如可为第二类SIB1)是第二终端设备的SIB。应理解,系统信息、随机接入响应或寻呼的接收时机晚于SIB1,所以针对系统信息、随机接入响应或寻呼,第二指示信息可以用SIB承载。这样无需增加额外的信令。
在第六方面的可能实现方式中,第二类公共信号为SIB,所述方法还包括:
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PBCH,并根据第一PBCH确定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二指示信息承载于第一PBCH的冗余比特。应理解,如果第二指示信息承载于第一PBCH 的冗余比特,那么终端设备需根据第一PBCH的冗余比特确定第二指示信息,以确定后续是否接收相应的公共信号。
或者,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PBCH,该第一PBCH的冗余比特用于指示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或者第二PBCH,第二PBCH承载有第二指示信息;终端设备根据第一PBCH确定第二指示信息,或者终端设备根据第一PBCH以及第二PBCH确定第二指示信息。应理解,如果第一PBCH的冗余比特用于指示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或者第二PBCH,那么终端设备需根据第一PBCH的冗余比特确定第二指示信息,或者终端设备需要根据第一PBCH和第二PBCH确定后续是否接收相应的公共信号。
示例性的,这里的SIB可以是SIB1,第二类公共信号为第二类SIB1。
在第六方面的可能实现方式中,第二类公共信号为系统信息、随机接入响应或寻呼。第二指示信息承载于第一类SIB(例如第一类SIB1)或者第二类SIB(例如第二类SIB1),第一类SIB为第一终端设备的SIB,第二类SIB为第二终端设备的SIB,所述方法还包括:
终端设备为第二类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根据第一类SIB确定第二指示信息,并根据第二指示信息接收第二类公共信号。或者,终端设备为第二类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根据第二类SIB确定第二指示信息,并根据第二指示信息接收第二类公共信号。该方案中,网络设备针对系统信息、随机接入响应或寻呼,用SIB承载第二指示信息。那么第二类终端设备可解析属于第一类终端设备的SIB来获取第二指示信息,也可以解析第二类终端设备的SIB来获取第二指示信息。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BWP的配置方法,该方法可由第一通信装置执行,第一通信装置可以是通信设备或能够支持通信设备实现该方法所需的功能的通信装置,例如芯片系统。下面以所述通信设备为网络设备为例进行描述。该方法包括:
网络设备生成配置信息,并发送该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一个初始下行 BWP。
其中,该配置信息用于指示一个初始下行BWP。如果将为第一类终端设备配置的初始下行BWP称为第一初始下行BWP,将为第二类终端设备配置的初始下行BWP称为第二初始下行BWP,那么该配置信息指示的初始下行BWP可认为是第一初始下行BWP。第二初始下行BWP由CORESET0所对应的PRB位置和PRB个数确定。或者,第二初始下行BWP 由第一CORESET所对应的PRB位置和PRB个数确定。或者,第二初始下行BWP由 CORESET0和第一CORESET确定,其中,第一CORESET为类型0下行控制信道公共搜索空间集合对应的CORESET。该方案中,网络设备配置一个初始下行BWP,可认为网络设备所配置的该初始下行BWP为第一初始下行BWP。对于第二类终端设备来说,可约定第二初始下行BWP和第一初始下行BWP之间的关系,从而根据第一初始下行BWP可确定第二初始下行BWP,通过这种初始下行BWP的配置方式可以节省信令开销。
或者,配置信息用于指示K个初始下行BWP,K个初始下行BWP中的第一初始下行BWP为第一类终端设备初始下行BWP,K个初始下行BWP中除第一初始下行BWP之外的K-1个初始下行BWP为第二类终端设备的初始下行BWP。其中,K-1个初始下行BWP 与第一初始下行BWP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相同:子载波间隔,循环前缀类型,PDCCH 配置信息或PDSCH配置信息。其中K为大于1的正整数,示例性地,K为2或3或4。该方案中,网络设备配置K个初始下行BWP,可以为两类终端设备灵活配置各自特定的参数,使得通信效率最大化。此外,这K个初始下行BWP中第二初始下行BWP的配置信息和第一初始下行BWP的配置信息中如下的一项或多项相同,可节约配置信息的开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初始下行BWP为从CORESET0或第一CORESET的索引号最低的PRB开始连续的X个PRB。或者,第二初始下行BWP为从CORESET0或第一CORESET的索引号最高的PRB开始连续的X个PRB。或者,第二初始下行BWP为根据中心频率确定的X个连续的PRB,所述中心频率为CORESET0的中心频率、第一 CORESET的中心频率或第一初始下行BWP的中心频率。其中,X为正整数,X为预设值或者X由网络设备配置。该X个PRB在频域上占用的带宽小于或等于第二类终端设备支持的最大带宽。该方案提供了根据第一初始下行BWP确定第二初始下行BWP的几种方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网络设备向第二类终端设备发送RRCSetup消息或RRCResume消息或RRCReestablishment消息后,第二类终端设备的初始下行BWP为第二初始下行BWP。即第二初始下行BWP的生效时间为网络设备向第二类终端设备发送无线资源控制建立连接(RRC Setup)消息或RRC恢复(RRC Resume)消息或RRC重建立(RRCReestablishment)消息后。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配置信息配置的第一初始下行BWP的带宽超过第二类终端设备支持的最大带宽时,在网络设备向第二类终端设备发送RRC Setup消息或RRCResume消息或RRC Reestablishment消息后,第二类终端设备的初始下行BWP为第二初始下行BWP。示例性的,第二初始下行BWP的带宽小于或者等于第二类终端设备支持的最大带宽。或者,配置信息配置一个初始下行BWP,且该初始下行BWP的带宽超过第二类终端设备支持的最大带宽时,在网络设备向第二类终端设备发送RRCSetup或RRCResume或RRCReestablishment消息后,第二类终端设备的初始下行BWP为第二初始下行BWP。示例性的,第二初始下行BWP的带宽小于或者等于第二类终端设备支持的最大带宽。
应理解,第一类终端设备的带宽能力大于第二类终端的带宽能力,所以配置信息配置的第一初始下行BWP的带宽超过第二类终端设备支持的最大带宽,在网络设备向第二类终端设备发送RRC Setup消息或RRC Resume消息或RRC Reestablishment消息后,第二初始下行BWP生效。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BWP的确定方法,该方法可由第二通信装置执行,第二通信装置可以是通信设备或能够支持通信设备实现该方法所需的功能的通信装置,例如芯片系统。下面以所述通信设备为终端设备为例进行描述。该方法包括:
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一个初始下行BWP。终端设备为第一类终端设备或第二类终端设备。其中,该配置信息用于指示一个初始下行 BWP。如果将为第一类终端设备配置的初始下行BWP称为第一初始下行BWP,将为第二类终端设备配置的初始下行BWP称为第二初始下行BWP,那么配置信息指示的初始下行 BWP可认为是第一初始下行BWP。第二初始下行BWP由CORESET0所对应的PRB位置和PRB个数确定。或者,第二初始下行BWP由第一CORESET所对应的PRB位置和PRB 个数确定。或者,第二初始下行BWP由CORESET0和第一CORESET确定,其中,第一 CORESET为类型0下行控制信道公共搜索空间集合对应的CORESET。其中,X为正整数, X为预设值或者X由网络设备配置。该X个PRB在频域上占用的带宽小于或等于第二类终端设备支持的最大带宽。该方案中,网络设备配置一个初始下行BWP,可认为网络设备所配置的该初始下行BWP为第一初始下行BWP。对于第二类终端设备来说,可约定第二初始下行BWP和第一初始下行BWP之间的关系,从而根据第一初始下行BWP可确定第二初始下行BWP,通过这种初始下行BWP的配置方式可以节省信令开销。
或者,配置信息用于指示K个初始下行BWP,K个初始下行BWP中的第一初始下行BWP为第一类终端设备初始下行BWP,K个初始下行BWP中除第一初始下行BWP之外的K-1个初始下行BWP为第二类终端设备的初始下行BWP。其中,K-1个初始下行BWP 与第一初始下行BWP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相同:子载波间隔,循环前缀类型,PDCCH 配置信息或PDSCH配置信息。其中K为大于1的正整数,示例性地,K为2或3或4。该方案中,网络设备配置K个初始下行BWP,可以为两类终端设备灵活配置各自特定的参数,使得通信效率最大化。此外,这K个初始下行BWP中第二初始下行BWP的配置信息和第一初始下行BWP的配置信息中如下的一项或多项相同,可节约配置信息的开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初始下行BWP为从CORESET0或第一CORESET的索引号最低的PRB开始连续的X个PRB。或者,第二初始下行BWP为从CORESET0或第一CORESET的索引号最高的PRB开始连续的X个PRB。或者,第二初始下行BWP为根据中心频率确定的X个连续的PRB,所述中心频率为CORESET0的中心频率、第一 CORESET的中心频率或第一初始下行BWP的中心频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二类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RRCSetup或RRCResume或RRCReestablishment消息后,第二类终端设备的初始下行BWP为第二初始下行BWP。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配置信息配置的第一初始下行BWP的带宽超过第二类终端设备支持的最大带宽时,在第二类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RRCSetup或RRCResume 或RRCReestablishment消息后,第二类终端设备的初始下行BWP为第二初始下行BWP。示例性的,第二初始下行BWP的带宽小于或者等于第二类终端设备支持的最大带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配置信息配置一个初始下行BWP,且该初始下行BWP的带宽超过第二类终端设备支持的最大带宽时,在网络设备向第二类终端设备发送RRCSetup或RRCResume或RRCReestablishment消息后,第二类终端设备的初始下行BWP为第二初始下行BWP。示例性的,第二初始下行BWP的带宽小于或者等于第二类终端设备支持的最大带宽。
对于第一方面至第八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类终端设备支持的最大带宽大于第二类终端设备支持的最大带宽。
第八方面以及第八方面的任意可能实现方式的有益效果可参考前述第七方面以及第八方面的任意可能实现方式的有益效果,这里不再赘述。
第九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一方面的方法实例中行为的功能,有益效果可以参见第一方面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或者,所述通信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三方面的方法实例中行为的功能,有益效果可以参见第三方面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或者,所述通信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五方面的方法实例中行为的功能,有益效果可以参见第五方面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或者,所述通信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七方面的方法实例中行为的功能,有益效果可以参见第七方面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模块和/或收发模块。这些模块可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三方面或第五方面或第七方面方法示例中的相应功能,具体参见方法示例中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第十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二方面的方法实例中行为的功能,有益效果可以参见第二方面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或者,所述通信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四方面的方法实例中行为的功能,有益效果可以参见第四方面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或者,所述通信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六方面的方法实例中行为的功能,有益效果可以参见第六方面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或者,所述通信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八方面的方法实例中行为的功能,有益效果可以参见第八方面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模块和/或收发模块。这些模块可以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四方面或第六方面或第八方面方法示例中的相应功能,具体参见方法示例中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第十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或者为设置在终端设备中的芯片。该通信装置包括通信接口以及处理器,可选的,还包括存储器。其中,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处理器与存储器、通信接口耦合,当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时,使通信装置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由终端设备所执行的方法。
第十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或者为设置在网络设备中的芯片。该通信装置包括通信接口以及处理器,可选的,还包括存储器。其中,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处理器与存储器、通信接口耦合,当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时,使通信装置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由网络设备所执行的方法。
第十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并运行时,使得上述各方面中由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被执行。
第十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被运行时,使得上述各方面中由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被执行。
第十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用于实现上述各方面的方法中终端设备的功能。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芯片系统还包括存储器,用于保存程序指令和/或数据。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括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第十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用于实现上述各方面的方法中网络设备的功能。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芯片系统还包括存储器,用于保存程序指令和/或数据。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括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第十七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该计算机程序被运行时,实现上述各方面中由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
第十八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该计算机程序被运行时,实现上述各方面中由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一种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2A为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通信系统的一种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2B为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通信系统的另一种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2C为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通信系统的又一种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3为第一类DCI的CRC加扰方式的一种示意图;
图4为第二类DCI的CRC加扰方式的一种示意图;
图5为第一类DCI的CRC加扰方式的另一种示意图;
图6为第二类DCI的CRC加扰方式的另一种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公共信号的发送方法以及接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配置初始下行BWP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第五代(the fifth generation,5G)移动通信系统,例如新无线(new radio,NR)系统,或者应用于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 系统中,或者还可以应用于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或其他类似的通信系统,具体的不做限制。
请参考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通信系统的一示例性的架构图,该通信系统可包括核心网设备、网络设备和至少一个终端。如图1以至少一个终端是两个终端为例。终端通过无线的方式与网络设备相连,网络设备通过无线或有线方式与核心网设备连接。核心网设备与网络设备可以是独立的不同的物理设备;或者核心网设备的功能与网络设备的逻辑功能集成在同一个物理设备上;又或者部分核心网设备的功能和部分的网络设备的功能集成在同一个物理设备上。需要说明的是,图1只是示意,本申请的实施例对该移动通信系统中包括的核心网设备、网络设备和终端的数量不做限定。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通信系统还可以包括其它网络设备,例如无线中继设备、无线回传设备等。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例如4.5G系统或5G系统,以及基于LTE或者NR的进一步演进系统,以及未来的无线通信系统或其他类似的通信系统等。
请参考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应用的一种网络架构。图1中包括网络设备和6个终端设备,这6个终端设备可以是蜂窝电话、智能电话、便携式电脑、手持通信设备、手持计算设备、卫星无线电装置、全球定位系统、PDA和/或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上通信的任意其它适合设备,且均可以与网络设备连接。这六个终端设备均能够与网络设备通信。当然图1 中的终端设备的数量只是举例,还可以更少或更多。
其中,网络设备是终端设备通过无线方式接入到该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接入设备,例如包括接入网(access network,AN)设备,例如基站(例如,接入点)。网络设备也可以是指在空口与终端通信的设备,例如其它可能的终端装置。网络设备可以包括长期演进(longterm evolution,LTE)系统或高级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advanced,LTE-A)中的演进型基站(NodeB或eNB或e-NodeB,evolutional Node B);或者也可以包括5G NR系统中的下一代节点B(next generation node B,gNB);或者也可以包括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 Wi-Fi)系统中的接入节点等;或者网络设备可以为中继站、车载设备以及未来演进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设备、设备到设备(device-to-device, D2D)网络中的设备、机器到机器(machine to machine,M2M)网络中的设备、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网络中的设备或者其他网络PLMN网络中的网络设备等。本申请的实施例对无线网络设备所采用的具体技术和具体设备形态不做限定。举例来说,图1中的网络设备可以是基站,在不同的系统对应不同的设备,例如图1中的网络设备在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the fourth generation,4G)系统中可以对应eNB,在5G系统中对应gNB。
终端设备,可以简称为终端,也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是一种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可以向网络设备发送信号,或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信号。所述终端设备用于连接人,物,机器等,可广泛用于各种场景,例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场景:蜂窝通信、设备到设备通信(device-to-device,D2D)、车到一切(vehicle to everything,V2X)、机器到机器/机器类通信(machine-to-machine/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s,M2M/MTC)、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增强现实(augmentedreality, AR)、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无人驾驶(self driving)、远程医疗(remote medical)、智能电网(smart grid)、智能家具、智能办公、智能穿戴、智能交通,智慧城市(smart city)、无人机、机器人等场景的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有时可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终端、接入站、UE站、远方站、无线通信设备、或用户装置等等。例如,所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 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IoT网络中智能音箱、远程医疗中的无线终端设备、智能电网中的无线终端设备、运输安全中的无线终端设备、智慧城市中的无线终端设备,或智慧家庭中的无线终端设备等等。终端设备也可以是固定的或者移动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举例来说,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可以是作为示例而非限定,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该终端设备还可以是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也可以称为穿戴式智能设备或智能穿戴式设备等,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眼镜、手套、手表、服饰及鞋等。而如上介绍的各种终端设备,如果位于车辆上(例如放置在车辆内或安装在车辆内),都可以认为是车载终端设备,车载终端设备例如也称为车载单元(on-board unit,OBU)。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是指用于实现终端的功能的装置,也可以是能够支持终端设备实现该功能的装置,例如芯片系统,该装置可以被安装在终端设备中。例如终端设备也可以是车辆探测器、加油站中的传感器。
图2A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通信系统中的一种通信网络架构,后续提供的图7或图8所示的实施例均可适用于该架构。第一网络设备是终端设备(后续以UE为例进行说明)的源网络设备(或称为,工作网络设备,或服务网络设备),第二网络设备为UE的目标网络设备(或称为,备用网络设备),即切换后为UE提供服务的网络设备。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故障”可以理解为网络设备出现故障,和/或因其他原因不能再为某个或多个UE提供服务,简称为故障。本申请中所述的“切换”,是指为UE提供服务的网络设备发生切换,并不限于“小区切换”。为方便描述,以网络设备为基站为例进行描述。所述“切换”可以指,由于为UE提供服务的基站发生变化而造成的切换。例如,当UE的源基站发生故障时,由备用基站为UE提供服务。又例如,UE从源基站切换到与另一个基站通信的过程中,由切换后的目标基站为UE提供服务。UE切换前与切换后的接入的小区可以变化,也可以不变。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备用网络设备是相对的概念,例如,相对于一个UE,基站2是基站1 的备用网络设备,而相对于另一个UE,基站1是基站2的备用网络设备。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和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可以是两个不同的设备,例如,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是两个不同的基站。可选的,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也可以是同一个设备中的两套功能模块。所述功能模块可以是硬件模块,或软件模块,或者硬件模块与软件模块。例如,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和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位于同一个基站中,是该基站中的两个不同的功能模块。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和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对于UE来说不是透明的。UE在与相应的网络设备交互时,能够知道究竟是在与哪个网络设备交互。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和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对于UE来说是透明的。UE能够与网络设备通信,但并不知道是在与这两个网络设备中的哪个网络设备交互。或者说,对于UE来说,可能认为只有一个网络设备。图7以及图8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和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位于一个虚线框中,表示,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和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对于UE 来说可以不是透明的,也可以是透明的。在后续描述中,第一网络设备、第二网络设备、以及终端设备(以UE为例)可以分别为图2A中所示网络架构中的第一网络设备,第二网络设备以及UE在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所对应的附图中,用虚线表示的步骤,是可选的步骤,在后文中不多赘述。
图2B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通信系统中的另一种通信网络架构。如图2B所示,通信系统包括核心网(new core,CN)和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其中RAN中的网络设备(例如,基站)包括基带装置和射频装置。基带装置可以由一个或多个节点实现,射频装置可以从基带装置拉远独立实现,也可以集成基带装置中,或者部分拉远部分集成在基带装置中。RAN中的网络设备可以包括集中单元(CU)和分布单元(DU),多个DU 可以由一个CU集中控制。CU和DU可以根据其具备的无线网络的协议层功能进行划分,例如PDCP层及以上协议层的功能设置在CU,PDCP以下的协议层,例如RLC层和MAC 层等的功能设置在DU。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协议层的划分仅仅是一种举例,还可以在其它协议层划分。射频装置可以拉远,不放在DU中,也可以集成在DU中,或者部分拉远部分集成在DU中,本申请不作任何限制。
图2C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通信系统中的另一种通信网络架构。相对于图2B所示的架构,还可以将CU的控制面(CP)和用户面(UP)分离,分成不同实体来实现,分别为控制面CU实体(CU-CP实体)和用户面CU实体(CU-UP实体)。在该网络架构中,CU产生的信令可以通过DU发送给UE,或者UE产生的信令可以通过DU发送给CU。DU可以不对该信令进行解析而直接通过协议层封装而透传给UE或CU。在该网络架构中,将CU划分为作为RAN侧的网络设备,此外,也可以将CU划分作为CN侧的网络设备,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5G通信系统的应用场景,国际电信联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Union,ITU) 为5G以及未来的移动通信系统定义了三大类应用场景,这三大类应用场景分别是增强型移动宽带(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eMBB)、高可靠低时延通信(Ultra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URLLC)以及海量机器类通信(Massive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s,mMTC)。其中,典型的eMBB业务有:超高清视频、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等,这些业务的主要特点是传输数据量大、传输速率很高。典型的URLLC业务有:工业制造或生产流程中的无线控制、无人驾驶汽车和无人驾驶飞机的运动控制以及远程修理、远程手术等触觉交互类应用,这些业务的主要特点是要求超高可靠性、低延时,传输数据量较少以及具有突发性。典型的mMTC业务有:工业无线传感器网络(industrial wireless sensor network,IWSN)业务,视频监控(video surveillance)业务,以及可穿戴(wearables)业务等,主要特点是联网设备数量巨大、传输数据量较小、数据对传输时延不敏感,这些mMTC终端需要满足低成本和非常长的待机时间的需求。
不同业务对终端设备的能力需求不同。例如,对于数据传输速率要求并不高的业务来说,通过低成本实现的能力较弱的机器类终端设备实现即可。举例来说,IWSN下的传感器所承载的数据传输速率不大于2Mbps就足以满足IWSN业务,经济型视频监控摄像头所承载的数据传输速率一般为2~4Mbps,可穿戴业务下的终端设备例如智能手表下行峰值速率不超过150Mbps,其上行峰值速率不超过50Mbps,远低于NR普通(legacy)终端设备(例如NReMBB终端设备)的峰值速率。那么相对于NR legacy终端设备,机器类终端设备可以降低实现规格,进而降低实现成本。
按照终端设备支持的业务的类型,可将终端设备分为多个类型的终端。例如,支持数据传输速率要求较高的业务的终端设备可称为第一类终端设备,相对而言,支持数据传输速率要求较低的业务的终端设备可称为第二类终端设备。第二类终端设备相对第一类终端设备可以认为复杂度较低或能力较低的终端设备,例如第二类终端设备可能在支持的带宽、功耗、天线数等方面比第一类终端设备复杂度低一些,如支持的带宽更窄、功耗更低、天线数更少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类终端设备也可称为正常终端设备,或者传统能力或/正常能力/高能力的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传统终端设备或传统(legacy)终端设备。第二类终端设备可称为低复杂度或低能力(REDuced CAPability,REDCAP)的终端设备,降低能力终端设备,mMTC UE,也可以称为(NR light,NRL)终端设备,即轻量版的终端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可以为第一类终端设备,也可以为第二类终端设备。图1中的6个终端设备可以包括第一类终端设备和第二类终端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类终端设备和第二类终端设备之间的区别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1、带宽能力不同。第一类终端设备支持的最大带宽可以大于第二类终端设备支持的最大带宽。例如,第一类终端设备最大可以支持在一个载波上同时使用100MHz频域资源和网络设备进行通信,而第二类终端设备最大可以支持在一个载波上同时使用20MHz或者低于20MHz的频域资源和网络设备进行通信。例如,第二类终端设备最大可以支持在一个载波上同时使用10MHz或者5MHz频域资源和网络设备进行通信。
2、收发天线个数不同。第一类终端设备的天线配置可以大于第二类终端设备的天线配置。例如,第一类终端设备支持的最小天线配置可以大于第二类终端设备支持的最大天线配置。举例来说,第一类终端设备可以支持4收2发(4个接收天线和2个发送天线)。第二类终端设备可以支持2收1发(2个接收天线和1个发送天线),或者1收1发(1个接收天线和1个发送天线)。可以理解的是,在实现相同的数据传输速率的条件下,由于第二类终端设备的收发天线个数少于第一类终端设备的收发天线个数,因此第二类终端设备与基站之间的数据传输所能实现的最大覆盖范围小于第一类终端设备与基站之间的数据传输所能实现的最大覆盖范围。
3、上行最大发射功率不同。第一类终端设备的上行最大发射功率大于第二类终端设备的上行最大发射功率。
4、协议版本不同。第一类终端设备可以是NR版本15(release-15,Rel-15)或NR版本16(release-16,Rel-16)中的终端设备。第二类终端设备可以认为是NR版本17(release-17, Rel-17)或者NR Rel-17以后版本中的终端设备。
5、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CA)能力不同。例如,第一类终端设备可以支持载波聚合,而第二类终端设备不支持载波聚合;又例如,第二类终端设备与第一类终端设备都支持载波聚合,但是第一类终端设备同时支持的载波聚合的最大小区个数大于第二类终端设备同时支持的载波聚合的最大小区个数。
6、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能力不同。例如,第一类终端设备支持全双工FDD,而第二类终端设备仅支持半双工FDD。
7、对数据的处理时间能力不同,例如,第一类终端设备接收下行数据与发送对该下行数据的反馈之间的最小时延小于第二类终端设备接收下行数据与发送对该下行数据的反馈之间的最小时延。和/或,第一类终端设备发送上行数据与接收对该上行数据的反馈之间的最小时延小于第二类终端设备发送上行数据与接收对该上行数据的反馈之间的最小时延。
8、处理能力(ability/capability)不同。例如,第一类终端设备的基带处理能力高于第二类终端设备的基带处理能力。其中,基带处理能力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终端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时支持的最大MIMO层数,终端设备支持的HARQ进程数目,终端设备支持的最大传输块大小(transmission block size,TBS)。
9、上行和/或下行的传输峰值速率不同。传输峰值速率是指终端设备在单位时间内(例如每秒)能够达到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第一类终端设备支持的上行峰值速率可以高于第二类终端设备支持的上行峰值速率,和/或第一类终端设备支持的下行峰值速率可以低于第二终端设备支持的下行峰值速率。例如,第一类终端设备的上行峰值速率大于或等于50Mbps,下行峰值速率大于或等于150Mbps,第二类终端设备的上行峰值速率小于或等于50Mbps,下行峰值速率小于或等于150Mbps。又例如,第一类终端设备的上行峰值速率或下行为百 Mbps量级,第二类终端设备的上行峰值速率或下行峰值速率为Gbps量级。
10、缓存(buffer)大小不同。缓存buffer可以理解为层2(Layer 2,L2)缓存总大小,其定义为终端设备对于所有无线承载,在无线链接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发送窗和接收以及重排序窗中缓存的字节数与在数据包汇聚协议(Packet DataConvergence Protocol, PDCP)重排序窗中缓存的字节数之和。或者,缓存buffer也可以理解为混合自动重传请求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处理所能使用的软信道比特总数。
当然,以上只是示例,第一类终端设备与第二类终端设备之间还可能存在其他区别。除上述之前的区别,还可能存在其他区别,例如,第一类终端设备不支持覆盖增强,第二类终端设备支持覆盖增强;又例如,第一类终端设备不支持小包传输,第二类终端设备支持小包传输,在此不再逐一举例说明。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技术术语进行说明。
1)公共信号,一般指的是网络设备通过广播或者组播方式发送的信号,或者说,可以被多个终端设备接收的信号。
例如,网络设备需要向终端设备发送小区的系统信息块(system informationblock,SIB)1 和/或系统信息(system information,SI),以便终端设备接入该小区并在该小区内正常地工作。网络设备会通过广播的方式发送系统信息。
又例如,对于处于空闲态或非激活态的终端设备,有上行业务到达时,终端设备需要先执行随机接入流程,进入连接态才可以传输数据。在随机接入过程中,网络设备可向终端设备发送Msg2,Msg2可以携带随机接入响应(random access response,RAR)消息。多个终端设备可能会同时使用同一个前导码执行随机接入,此时网络设备并不能区分该多个终端设备,网络设备发送的Msg2可能会被多个终端设备接收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Msg2 也可以称为一种公共信号。
又例如,对于处于空闲态或者非激活态的终端设备,有下行业务到达时,网络设备可向终端设备发送寻呼。或者,当有系统消息变更,或者需要发送地震海啸等公共预警消息时,网络设备也可向终端设备发送寻呼。寻呼可以通过寻呼消息和/或短消息来承载。寻呼消息的内容是通过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raed channel,PDSCH)发送给终端设备的,而PDSCH是通过寻呼无线网络临时标识(paging radio network temporaryidentifier, P-RNTI)加扰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调度的;短消息是通过P-RNTI加扰的PDCCH携带。
上述仅示意了四种公共信号,即SI、SIB1、RAR消息以及寻呼。本申请实施例对公共信号的个数以及种类不作限制,只要是可以被多个终端设备接收,或者网络设备通过广播或组播方式发送的信号在本申请实施例统称为公共信号。
公共信号是通过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进行调度的。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公共信号之前,网络设备会先向终端设备发送PDCCH,该PDCCH可承载用于调度公共信号的DCI。
2)DCI的循环冗余校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的校验(parity)比特加扰。为了避免终端设备间错误解读不属于自己的DCI,网络设备会通过对DCI的CRC的校验比特加扰,为终端设备提供错误检测。DCI的整个负载(payload)用于计算CRC校验比特。举例来说,假设DCI的payload对应的比特记为:a0,a1,a2,a3,…,aA-1,A为payload size。CRC 的校验比特序列为:P0,P1,P2,P3,…,PL-1,L为CRC校验比特的数量。其中,P0为CRC的校验比特最高比特位,相对来说,PL-1为CRC的校验比特的最低比特位(本文以此为例)。例如,CRC的校验比特的M个高比特位指的是从P0,P1,…,PM-1,相对来说,CRC的校验比特的M个低比特位指的是从PL-M,PL-M+1,…,PL-1。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将P0作为 CRC的校验比特的最低比特位,将PL-1作为CRC的校验比特的最高比特位。
CRC的校验比特的计算方式可为:输入DCI的payload对应的比特序列,例如为:a′0,a′1,a′2,a′3,…,a′A+L-1,其中,当i=0,1,…,L-1,ai′=1;当i=L,L+1,…,A+L-1,a′i=a′i-L
对于调度公共信号的DCI,当L=24,可生成多项式为gCRC24C(D),即gCRC24C(D)= [D24+D23+D21+D20+D17+D15+D13+D12+D8+D4+D2+D+1]。DCI payload对应的比特以及CRC校验比特组成的多项式需要满足,通过该多项式除以相应的CRC生成器多项式(即gCRC24C(D)),得出的余数等于0。其中,DCI payload对应的比特以及CRC校验比特组成的多项式为:a0DA+L-1+a1DA+L-2+…+aA-1DL+P0DL-1+P1DL-2+…+ PL-2D1+PL-1]。根据DCI的payload对应的比特序列和gCRC24C(D),可得到CRC校验比特序列:b0,b1,b2,b3,…,bK-1,其中,当k=0,1,…,A-1,bk=ak;当k=A,A+1,A+2…,A+L-1, bk=Pk-A,其中,K=A+L。
为了区分不同的公共信号的调度,网络设备对不同DCI的CRC的校验比特采用不同RNTI加扰。例如,针对用于调度SIB1的DCI,该DCI的CRC的校验比特通过系统信息无线网络临时标识(system information-radio network tempory identity,SI-RNTI)加扰;针对用于调度除SIB1之外的其它SI的DCI,该DCI的CRC的校验比特通过SI-RNTI加扰;针对用于调度随机接入相关上行或下行传输的DCI,该DCI的CRC的校验比特通过随机接入 RNRI(random access RNTI,RA-RNTI)或者临时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temporary cell radionetwork temporary identity,TC-RNTI)加扰;针对用于调度寻呼相关传输的DCI,该DCI的CRC的校验比特通过寻呼RNTI(paging RNTI,P-RNTI)加扰。
RNTI占用的比特数为16比特。RNTI对应的16比特可以表示为xrnti,0,xrnti,1,…,xrnti,15。其中xrnti,0为RNTI的最高比特位。在CRC的校验比特序列使用RNTI加扰后得到的序列记为c0,c1,c2,c3,...,cK-1,ck和bk满足下式:
对于k=0,1,2,…,A+7,ck=bk
对于k=A+8,A+9,A+10,…,A+23,ck=(bk+xrnti,k-A-8)mod2。
上述表达式中,对于k=A,A+1,A+2,A+3,A+4,…,A+23,bk为CRC的校验比特序列,一共有24个比特。
本申请中,对于名词的数目,除非特别说明,表示“单数名词或复数名词”,即"一个或多个”。“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表示:A或B。“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 中的至少一项(个),表示:a,b,c,a和b,a和c,b和c,或a和b和c,其中a,b, 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本申请实施例提及“第一”、“第二”等序数词是用于对多个对象进行区分,不用于限定多个对象的大小、内容、顺序、时序、优先级或者重要程度等。例如,第一类DCI和第二类DCI,可以是同一个DCI,也可以是不同的DCI,且,这种名称也并不是表示这两个DCI 的信息量大小、内容、优先级或者重要程度等的不同。
如上介绍了本申请实施例可适用的网络架构以及涉及的术语,下面介绍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相关的技术特征。
当前通信系统中可以支持第一类终端设备(如legacy终端设备)和第二类终端设备(如 REDCAP终端设备),这样第一类终端设备和第二类终端设备可能共存在同一网络系统中。由于公共信号不区分第一类终端设备和第二类终端设备,通常网络设备会广播或者组播公共信号,且网络设备也会广播用于调度公共信号的DCI。在NR系统中,如果网络设备沿用之前发送公共信号的方式,由于相对第一类终端设备,第二类终端设备在带宽能力和接收天线数上有所缩减,这样会导致第二类终端设备接收不到来自网络设备的公共信号。或者,考虑到第二类终端设备和第一类终端设备共存,为了兼顾第二类终端设备,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第二类终端设备的能力来发送公共信号。同样由于第二类终端设备在带宽能力和接收天线数上有所缩减,因此,第二类终端设备接收到的公共信号在频域上和空域上都会有所损失。为了保证第二类终端设备和第一类终端设备在接收公共信号方面能够达到相同的覆盖性能,网络设备发送的公共信号在时域上需要占用更长的时间,以通过时域能量累积来补偿第二类终端设备接收公共信号在频域上和空域上的损失。但是对于第一类终端设备来说,公共信号在时域上占用更长的时间,显然增加第一类终端设备接收公共信号的时延,降低了第一类终端设备接收公共信号的效率。
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针对第一类终端设备和第二类终端设备,分别发送用于调度公共信号的不同DCI。例如,针对第一类终端设备发送第一类DCI,针对第二类终端设备发送第二类DCI。这样第一类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二类DCI,发现第二类DCI不是属于自己的DCI,不会接收第二类DCI调度的公共信号。即第一类终端设备不会接收本来是发送第二类终端设备的公共信号。由于第一类终端设备不会接收本来是发送第二类终端设备的公共信号,所以即使网络设备向第二类终端设备发送的公共信号在时域上占用更长的时间,对第一类终端设备也不会造成影响。也就是,网络设备向第二类终端设备发送公共信号,不会增加第一类终端设备接收公共信号的时延,不会降低第一类终端设备接收公共信号的效率。同理,第二类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类DCI,发现第一类DCI不是属于自己的DCI,不会接收第一类DCI调度的公共信号。即第二类终端设备不会接收本来是发送第一类终端设备的公共信号,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接收,节省功耗。
当然,针对第一类终端设备和第二类终端设备,网络设备也可以分别发送不同的公共信号。同样,可保证不会因为第二类终端设备而影响第一类终端设备接收公共信号的时延和效率。另外,还可以保证第二类终端设备尽早确认是否需要在接收完公共信号后执行进一步的通信,避免不必要的发送和/或接收,从而节省功耗。为方便描述,在下文中,以第一类终端设备是legacy终端设备,第二类终端设备是REDCAP终端设备为例。
在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针对legacy终端设备可沿用目前调度公共信号的DCI的设计,针对REDCAP终端设备,提出新的DCI设计。也就是,本申请实施例新增加了为REDCAP 终端设备专用的DCI。为了便于描述,下文中将适用于legacy终端设备的DCI称为第一类 DCI,将适用于REDCAP终端设备的DCI称为第二类DCI。将网络设备发送给第一类终端设备的公共信号称为第一类公共信号,网络设备发送给第二类终端设备的公共信号称为第二类公共信号。第一类DCI也可以认为是legacy终端设备专用的DCI,同理,第二类DCI 为REDCAP终端设备专用的DCI。第一类DCI可以沿用设计,第二类DCI与第一类DCI 不同。这样第一类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类DCI和第二类DCI,根据第一类DCI和第二类DCI 之间的不同之处,才能确定第一类DCI是属于自己的。同样,第二类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类DCI和第二类DCI,根据第一类DCI和第二类DCI之间的不同之处,才能确定第二类 DCI是属于自己的。
第二类DCI可有多种实现形式,任意一种实现形式相对第一类DCI来说都不同。下面分别介绍第一类DCI的具体实现形式,以及第二类DCI的多种实现形式。
第一种实现形式,第二类DCI和第一类DCI的CRC的校验比特的加扰方式不同。
为了区分第一类DCI和第二类DCI,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类DCI对应的RNTI加扰的第一类DCI的CRC的校验比特位,与第二类DCI对应的RNTI加扰的第二类DCI的CRC 的校验比特位不同。为了便于描述,下文中以第一类DCI的CRC占用的比特数是N为例,应理解,第二类DCI的CRC占用的比特数也为N。N为正整数,例如N等于24。当然,本申请实施例对N的具体取值不作限制,在一些实施例中,N可以是其他可能的取值。
作为一种示例,第一类DCI的CRC的校验比特中M个低比特位使用第一类DCI对应的RNTI进行加扰,而第二类DCI的CRC的校验比特中M个高比特位使用第二类DCI对应的RNTI进行加扰。或者,第一类DCI的CRC的校验比特中M个高比特位使用第一类 DCI对应的RNTI进行加扰,而第二类DCI的CRC的校验比特中M个低比特位使用第二类 DCI对应的RNTI进行加扰。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加扰指的是执行模2加操作,例如A 使用B加扰,是指A和B执行模2加操作。
为了便于理解,请参见图3和图4,图3为第一类DCI的CRC的校验比特加扰方式的一种示意图。图4为第二类DCI的CRC的校验比特加扰方式的一种示意图。在图3和图4 中,以N=24,M=16为例。
如图3所示,第一类DCI的CRC的校验比特的16个低比特位使用第一类DCI对应的RNTI进行加扰(如图3虚线框所示)。也就是,第一类DCI的CRC的校验比特中16个低比特位与第一类DCI对应的RNTI的16个比特进行模2加运算。如图4所示,第二类DCI 的CRC的校验比特中16个高比特位使用第二类DCI对应的RNTI进行加扰(如图4虚线框所示)。也就是,第二类DCI的CRC的校验比特中16个高比特位与第二类DCI的RNTI 的16个比特进行模2加运算。
作为另一种示例,第一类DCI的CRC的校验比特中M个低比特位使用第一类DCI对应的RNTI进行加扰,且第一类DCI的CRC的校验比特中(N-M)个高比特位不加扰;而第二类DCI的CRC的校验比特中M个低比特位使用第二类DCI对应的RNTI进行加扰,且第二类DCI的CRC的校验比特中(N-M)个高比特位使用(N-M)个不全部为0的比特进行加扰。或者,第一类DCI的CRC的校验比特中M个高比特位使用第一类DCI对应的RNTI进行加扰,且第一类DCI的CRC的校验比特中(N-M)个低比特位不加扰;而第二类DCI的CRC 的校验比特中M个高比特位使用第二类DCI对应的RNTI进行加扰,且第二类DCI的CRC 的校验比特中(N-M)个低比特位使用(N-M)个不全部为0的比特进行加扰。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类DCI的CRC的校验比特中(N-M)个高比特位不加扰,也可以认为,第一类DCI的CRC的校验比特中(N-M)个高比特位进行了加扰,但是第一类DCI的 CRC的校验比特中(N-M)个高比特位使用(N-M)个全部为0的比特进行加扰。第二类DCI的 CRC的校验比特中M个低比特位使用第二类DCI对应的RNTI进行加扰,且第二类DCI 的CRC的校验比特中(N-M)个高比特位使用(N-M)个不全部为0的比特进行加扰。也可以理解为,第二类DCI使用更多比特数的RNTI对第二类DCI的CRC的校验比特进行加扰。例如,第二类DCI的RNTI占用的比特数可等于第二类DCI的CRC占用的比特数,例如第二类DCI的RNTI占用的比特数为N。换句话说,第一类DCI的CRC的校验比特中M个低比特位使用第一类DCI对应的RNTI进行加扰,第二类DCI的CRC的校验比特中使用第二类DCI对应的RNTI进行加扰,第二类DCI对应的RNTI的比特数与第二类DCI的CRC的校验比特占用的比特数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类DCI的CRC的校验比特中(N-M)个低比特位不加扰,也可以认为,第一类DCI的CRC的校验比特中(N-M)个低比特位进行了加扰,但是第一类DCI的 CRC的校验比特中(N-M)个低比特位使用(N-M)个全部为0的比特进行加扰。第二类DCI的 CRC的校验比特中M个高比特位使用第二类DCI对应的RNTI进行加扰,且第二类DCI 的CRC的校验比特中(N-M)个低比特位使用(N-M)个不全部为0的比特进行加扰。也可以理解为,第二类DCI使用更多比特数的RNTI对第二类DCI的CRC的校验比特进行加扰。例如,第二类DCI的RNTI占用的比特数可等于第二类DCI的CRC占用的比特数,例如第二类DCI的RNTI占用的比特数为N。换句话说,第一类DCI的CRC的校验比特中M个高比特位使用第一类DCI对应的RNTI进行加扰,第二类DCI的CRC的校验比特使用第二类 DCI对应的RNTI进行加扰,第二类DCI对应的RNTI的比特数与第二类DCI的CRC占用的比特数相同。
为了便于理解,请参见图5和图6,图5为第一类DCI的CRC的校验比特加扰方式的一种示意图。图6为第二类DCI的CRC的校验比特加扰方式的一种示意图。在图5和图6 中,以N=24,M=16为例。
如图5所示,第一类DCI的CRC的16个低比特位使用第一类DCI对应的RNTI进行加扰(如图5细虚线框所示),第一类DCI的CRC的校验比特中8个高比特位没有加扰,或者第一类DCI的CRC的校验比特中8个高比特位全部为0(如图5粗虚线框所示)。如图6所示,第二类DCI的CRC的校验比特中16个低比特位使用第二类DCI对应的RNTI 进行加扰(如图6细虚线框所示),第二类DCI的CRC的校验比特中8个高比特位使用8 个全部为1的比特加扰(如图6粗虚线框所示)。需要说明的是,图6以第二类DCI的CRC 的校验比特中8个高比特位使用8个全部为1的比特加扰的为例。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类DCI的CRC的校验比特中8个高比特位使用不全为0的8个比特加扰即可。例如,第二类DCI的CRC的校验比特中8个高比特位可使用“00001111”进行加扰。
在第一种实现形式中,由于第一类DCI的CRC的校验比特中加扰方式和第二类DCI的CRC的校验比特加扰方式不同,legacy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类DCI,可以根据第一类DCI的CRC的校验比特加扰方式确定第一类DCI是属于自己的DCI,从而基于第一类DCI接收第一类公共信号。legacy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二类DCI,可以根据第二类DCI的CRC的校验比特加扰方式确定第二类DCI不属于自己,不会根据第二类DCI接收第二类公共信号。这样即使第二类公共信号在时域上占用更长的时间,由于legacy终端设备不会接收第二类公共信号,所以不会受到影响。即可避免由于接收第二类公共信号而带来的时延较长,效率较低的问题。
REDCAP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类DCI,根据第一类DCI的CRC的校验比特加扰方式确定第一类DCI不属于自己,从而不会根据第一类DCI接收第一类公共信号。这样可避免不必要的接收,节省功耗。REDCAP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二类DCI,根据第二类DCI的CRC的校验比特加扰方式确定第二类DCI属于自己。后续REDCAP终端设备可根据第二类DCI 接收第二类公共信号。
第二种实现形式,第二类DCI和第一类DCI的内容不同。
为了区分第一类DCI和第二类DCI,本申请实施例中,可设计第二类DCI的内容和第一类DCI的内容不同。legacy终端设备和REDCAP终端设备可根据接收的DCI的内容确定所接收的DCI是否属于自己。
例如,第一类DCI和第二类DCI可包括第一MCS字段、第一传输块缩放因子字段和第一短消息指示字段中的一种字段或多种字段。第一类DCI和第二类DCI满足以下任一关系。
第一关系,如果第一类DCI和第二类DCI包括第一MCS字段,那么第二类DCI还包括第二MCS字段。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MCS字段指示的索引值为29或30或31,第二 MCS字段用于指示第二类终端设备接收第二类公共信号需要采用的MCS索引值。应理解,如果MCS字段指示的索引值为29或30或31,那么对应的目标码率的取值为“reserved”,如表1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针对第二类终端设备可约定当MCS字段指示的索引值为 29或30或31,可新增加一个MCS字段,以通过新增加的MCS字段区分第一类DCI和第二类DCI。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MCS字段指示的索引值为28或29或30或31,第二 MCS字段用于指示第二类终端设备接收第二类公共信号需要采用的MCS索引值。应理解,如果MCS字段指示的索引值为28或29或30或31,那么对应的目标码率的取值为“reserved”,如表2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针对第二类终端设备可约定当MCS字段指示的索引值为 28或29或30或31,可新增加一个MCS字段,以通过新增加的MCS字段区分第一类DCI 和第二类DCI。
举例来说,公共信号为SI或SIB1,第一类DCI可包括第一MCS字段,第二类DCI 可包括第一MCS字段和第二MCS字段。对于legacy终端设备来说,legacy终端设备解析所接收的DCI,如果确定该DCI包括的第一MCS字段指示的索引值为29或30或31,或者,如果确定该DCI包括的第一MCS字段指示的索引值为28或29或30或31,但是该 DCI不包括第二MCS字段,那么legacy终端设备确定所接收的DCI是第二类DCI。legacy 终端设备可丢弃所接收的DCI,从而避免接收第二类DCI调度的公共信号,即避免接收 REDCAP终端设备的公共信号。对于REDCAP终端设备来说,REDCAP终端设备解析所接收的DCI,如果确定该DCI包括的第一MCS字段指示的索引值为29或30或31,或者,如果确定该DCI包括的第一MCS字段指示的索引值为28或29或30或31,且该DCI还包括第二MCS字段,那么REDCAP终端设备确定所接收的DCI是属于自己的。REDCAP终端设备继续解析第二MCS字段,进而根据解析后的第二类DCI接收属于自己的公共信号。
表1
Figure RE-RE-GDA0003245389240000211
表2
Figure RE-RE-GDA0003245389240000212
Figure RE-RE-GDA0003245389240000221
第二关系,如果第一类DCI和第二类DCI包括第一传输块缩放因子(TB scaling)字段,那么第二类DCI还包括第二传输块缩放因子字段。其中,第一传输块缩放因子字段指示的值为11,第二传输块缩放因子字段用于指示第二类终端设备接收第二类公共信号需要采用的缩放因子。应理解,如果TB scaling字段指示的值为11,那么对应的scaling factor为空,相当于一个reserved状态,如表3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针对第二类终端设备可约定当 TB scaling字段指示的值为11,可新增加一个TB scaling字段,以通过新增加的TBscaling 字段区分第一类DCI和第二类DCI。
例如,如果第一类DCI可包括第一TB scaling字段,第二类DCI可包括第一TBscaling 字段和第二TB scaling字段。对于legacy终端设备来说,legacy终端设备解析所接收的DCI,如果确定该DCI包括的第一TB scaling字段指示的索引值为11,但是该DCI不包括第二TB scaling字段,那么legacy终端设备认为所接收的DCI是第二类DCI。legacy终端设备可丢弃所接收的DCI,从而避免接收第二类DCI调度的公共信号,即避免接收REDCAP终端设备的公共信号。对于REDCAP终端设备来说,REDCAP终端设备解析所接收的DCI,如果确定该DCI包括的第一TB scaling字段指示的索引值为11,且该DCI还包括第二TB scaling字段,那么REDCAP终端设备确定所接收的DCI是属于自己的。REDCAP终端设备继续解析第二TB scaling字段,进而根据解析后的第二类DCI接收属于自己的公共信号。
表3
Figure RE-RE-GDA0003245389240000222
第三关系,如果第一类DCI和第二类DCI包括第一短消息指示(short messageindicator) 字段,那么第二类DCI还包括第二短消息指示字段。其中,第一短消息指示字段指示的值为00,第二短消息指示字段用于指示第二类终端设备接收公共信号采用的短消息指示。应理解,如果short message indicator段指示的值为00,那么对应reserved状态,如表4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针对第二类终端设备可约定当short message indicator字段指示的值为 00,可新增加一个short message indicator字段,以通过新增加的shortmessage indicator字段区分第一类DCI和第二类DCI。
例如,如果第一类DCI可包括第一short message indicator字段,第二类DCI可包括第一short message indicator字段和第二short message indicator字段。对于legacy终端设备来说,legacy终端设备解析所接收的DCI,如果确定该DCI包括的第一TB scaling字段指示的索引值为00,但是该DCI不包括第二short message indicator字段,那么legacy终端设备认为所接收的DCI是第二类DCI。legacy终端设备可丢弃所接收的DCI,从而避免接收第二类DCI调度的公共信号,即避免接收REDCAP终端设备的公共信号。对于REDCAP终端设备来说,REDCAP终端设备解析所接收的DCI,如果确定该DCI包括的第一shortmessage indicator字段指示的索引值为00,且该DCI还包括第二short messageindicator字段,那么 REDCAP终端设备确定所接收的DCI是属于自己的。REDCAP终端设备继续解析第二short message indicator字段,进而根据解析后的第二类DCI接收属于自己的公共信号。
表4
Figure RE-RE-GDA0003245389240000231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对区分第一类DCI和第二类DCI新增加的字段的种类不作限制。例如,如果第一类DCI包括MCS字段和传输块缩放因子字段,那么第二类DCI 可新增加MCS字段和传输块缩放因子字段;如果第一类DCI包括MCS字段和短消息指示字段,第二类DCI可新增加MCS字段和短消息指示字段;如果第一类DCI包括传输块缩放因子字段和短消息指示字段,第二类DCI可新增加传输块缩放因子字段和短消息指示字段;如果第一类DCI包括MCS字段,传输块缩放因子字段和短消息指示字段,那么第二类 DCI可新增加MCS字段,传输块缩放因子字段和短消息指示字段。
举例来说,如果公共信号为RAR,第一类DCI可包括第一MCS字段和第一传输块缩放因子字段。而第二类DCI包括第一MCS字段、第一传输块缩放因子字段以及第二MCS 字段;或者,第二类DCI包括第一MCS字段、第一传输块缩放因子字段以及第二传输块缩放因子字段;或者,第二类DCI包括第一MCS字段、第一传输块缩放因子字段以及第二 MCS字段和第二传输块缩放因子字段。当然,第一MCS字段指示的索引值为29或30或 31,第一传输块缩放因子字段指示的值为11。
如果公共信号为寻呼,第一类DCI可包括第一MCS字段,第一传输块缩放因子字段和第一短消息指示字段。而第二类DCI包括第一MCS字段、第一传输块缩放因子字段、第一短消息指示字段以及第二MCS字段;或者,第二类DCI包括第一MCS字段、第一传输块缩放因子字段、第一短消息指示字段以及第二传输块缩放因子字段;或者,第二类DCI包括第一MCS字段、第一传输块缩放因子字段、第一短消息指示字段以及第二短消息指示字段。或者,第二类DCI包括第一MCS字段、第一传输块缩放因子字段、第一短消息指示字段以及第二MCS字段和第二传输块缩放因子字段;或者,第二类DCI包括第一MCS字段、第一传输块缩放因子字段、第一短消息指示字段以及第二MCS字段和第二短消息指示字段;或者,第二类DCI包括第一MCS字段、第一传输块缩放因子字段、第一短消息指示字段以及第二传输块缩放因子字段和第二短消息指示字段;或者,第二类DCI包括第一MCS字段、第一传输块缩放因子字段、第一短消息指示字段以及第二MCS字段、第二传输块缩放因子字段和第二短消息指示字段。当然,第一MCS字段指示的索引值为29或30或31,第一传输块缩放因子字段指示的值为11,第一短消息指示字段指示的值为00。
第三种实现形式,第二类DCI和第一类DCI的载荷大小不同。
为了区分第一类DCI和第二类DCI,本申请实施例中,可设计第二类DCI的载荷大小和第一类DCI的载荷大小不同。legacy终端设备和REDCAP终端设备可根据接收的DCI 的载荷大小确定所接收的DCI是否属于自己。例如,某个或某些字段在第二类DCI占用的比特数相比在第一类DCI占用的比特数可以更少。
例如,第二类DCI和第一类DCI可包括MCS字段、冗余版本字段,虚拟资源块(virtual resource block,VRB)到物理资源块(physical resource block,PRB)的映射字段以及预留字段中的一种或多种。MCS字段可用于指示公共信号传输的调制方式和目标码率。冗余版本(redundant version,RV)字段用于指示公共信号采用的冗余版本,例如RV0,RV1,RV2 或RV3。VRB到PRB的映射字段可用于指示频域资源的映射方式,例如交织映射或非交织映射。预留字段可指示DCI是否包括该字段,例如预留字段指示的值为0,表示DCI不包括该字段。在本申请实施例中,MCS字段、冗余版本字段、VRB到PRB的映射字段以及预留字段中的一个字段或多个字段在第二类DCI包括的占用的比特数更少。例如,第二类 DCI包括的MCS字段占用的比特数可少于第一类DCI包括的MCS字段占用的比特数。第二类DCI包括的冗余版本字段占用的比特数可少于第一类DCI包括的冗余版本字段占用的比特数。第二类DCI包括的VRB到PRB的映射字段占用的比特数可为少于第一类DCI包括的VRB到PRB的映射字段占用的比特数。第二类DCI包括的预留字段占用的比特数可少于第一类DCI包括的预留字段占用的比特数。
举例来说,如果公共信号是SI或SIB1,那么第一类DCI和第二类DCI可如表5所示。
表5
Figure RE-RE-GDA0003245389240000241
如果公共信号是RAR,那么第一类DCI和第二类DCI可如表6所示。
表6
Figure RE-RE-GDA0003245389240000242
Figure RE-RE-GDA0003245389240000251
LSBs of SFN,即系统帧号(system frame number,SFN)的最低有效位(the leastsignificant bit,LSB)。
如果公共信号是寻呼,那么第一类DCI和第二类DCI可如表7所示。
表7
Figure RE-RE-GDA0003245389240000252
如表5或表6或表7所示,第二类DCI的MCS字段占用的比特数为3或4,第一类 DCI的MCS字段占用的比特数为5。legacy终端设备解析所接收的DCI,如果该DCI的 MCS字段占用的比特数是5,那么legacy终端设备确定接收的DCI是第一类DCI,可继续解析该DCI,以接收该DCI调度的公共信号。如果legacy终端设备确定该DCI的MCS字段占用的比特数是3或4,那么legacy终端设备确定接收的DCI是第二类DCI,无需继续解析该DCI,也不会接收第二类DCI调度的公共信号。REDCAP终端设备解析所接收的DCI,如果该DCI的MCS字段占用的比特数是5,那么REDCAP终端设备确定接收的DCI是第一类DCI,无需继续解析该DCI,也不会接收该DCI调度的公共信号。如果REDCAP终端设备确定该DCI的MCS字段占用的比特数是3或4,那么REDCAP终端设备确定接收的 DCI是第二类DCI,继续解析该DCI,以根据该DCI接收属于自己的公共信号。同理,legacy 终端设备和REDCAP终端设备可根据所接收的DCI包括的RV版本,VRB到PRB的映射或预留字段占用的比特数来确定所接收的DCI是否是属于自己的,这里不再赘述。
第四种实现方式,第二类DCI和第一类DCI的CRC加扰的RNTI不同。
本申请实施例以DCI的CRC加扰的RNTI来区分第一类DCI和第二类DCI。例如,第一类DCI加扰的RNTI沿用现有设计,第二类DCI加扰的RNTI与第一类DCI加扰的RNTI 不同。应理解,如果公共信号是SI或SIB1,第一类DCI加扰的RNTI为SI-RNTI,SI-RNTI 的取值为FFFF。相应的,可设计第二类DCI加扰的RNTI的取值不为FFFF。如果公共信号为寻呼,第一类DCI加扰的RNTI为P-RNTI,P-RNTI的取值为FFFE。相应的,可设计第二类DCI加扰的RNTI的取值不为FFFE。
例如,请参见表8,示出了多种RNTI以及每种RNTI的可能取值。
表8
Figure RE-RE-GDA0003245389240000261
从表8中可以看出,目前RNTI的取值中FFF3至FFFD为reserved。本申请实施例可将FFF3至FFFD中的任意一个取值作为第二类DCI加扰的RNTI的取值。例如,如果公共信号为SI或SIB1,第一类DCI加扰的RNTI为SI-RNTI,该SI-RNTI的取值为FFFF,第二类DCI加扰的RNTI可记为SI-RNTI-REDCAP,SI-RNTI-REDCAP的取值可为FFF3至 FFFD的一个。如果公共信号为寻呼,第一类DCI加扰的RNTI为P-RNTI,P-RNTI的取值为FFFE。第二类DCI的CRC加扰的RNTI可记为P-RNTI-REDCAP,P-RNTI-REDCAP的取值可为FFF3至FFFD的一个。
legacy终端设备解析所接收的DCI,如果该DCI加扰的RNTI的取值位于FFF3-FFFD,那么legacy终端设备确定接收的DCI是第二类DCI,无需继续解析该DCI,自然也不会接收该DCI调度的公共信号。如果legacy终端设备确定该DCI加扰的RNTI的取值为FFFE 或FFFF,那么legacy终端设备确定该DCI为第一类DCI,可继续解析该DCI,从而接收该 DCI调度的公共信号。而REDCAP终端设备解析所接收的DCI,如果该DCI加扰的RNTI 的取值为FFFE或FFFF,那么REDCAP终端设备确定接收的DCI是第一类DCI,无需继续解析该DCI,也不会接收该DCI调度的公共信号。如果REDCAP终端设备确定该DCI加扰的RNTI的取值FFF3到FFFD中的任意一个取值,那么REDCAP终端设备确定接收的DCI 是第二类DCI,继续解析该DCI,以根据该DCI接收属于自己的公共信号。
上述第二类DCI的四种可能的实现形式中的任意一种,与第一类DCI均不相同。因此, legacy终端设备和REDCAP终端设备可根据第二类DCI与第一DCI之间的区别来确定所接收的DCI是否属于自己的。
作为一种可替换的方案,第二类DCI与第一类DCI也可能相同。legacy终端设备和REDCAP终端设备接收DCI后,可直接解析所接收的DCI,无需判断所接收到DCI是否是自己的。这种情况下,网络设备发送给legacy终端设备的公共信号,与网络设备发送给 REDCAP终端设备的公共信号不同。为了便于描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发送给legacy 终端设备的公共信号称为第一类公共信号,将发送给REDCAP终端设备的公共信号称为第二类公共信号。legacy终端设备和REDCAP终端设备接收DCI后,解析所接收的DCI,并根据所解析的DCI接收公共信号。对于legacy终端设备和REDCAP终端设备来说,如果接收到不属于自己的公共信号,那么可丢弃该公共信号,也可以理解为,不使用该公共信号。例如,legacy终端设备根据所解析的DCI接收该DCI调度的公共信号,发现所接收的公共信号是第二类公共信号,那么legacy终端设备丢弃所接收的第二类公共信号。同理,REDCAP 终端设备根据所解析的DCI接收该DCI调度的公共信号,发现所接收的公共信号是第一类公共信号,那么REDCAP终端设备丢弃所接收的第一类公共信号。
第一类公共信号和第二类公共信号不同的具体实现形式也有多种。例如,第一类公共信号和第二类公共信号通过不同的消息承载;或者,第一类公共信号和第二类公共信号的内容不同;或者,第一类公共信号占用的带宽大小和第二类公共信号占用的带宽大小不同,例如,第一类公共信号占用的带宽可以大于第二类公共信号的带宽。
作为一种示例,公共信号为RAR,第一类DCI和第二类DCI相同,第一类DCI调度的公共信号包括的预留比特的取值为0,第二类DCI调度的公共信号包括的预留比特的取值为1。即第一类公共信号包括的预留比特的取值为0,第二类公共信号包括的预留比特的取值为1。其中,第一类公共信号包括的预留比特可为第一类公共信号对应的MAC子头(subheader)和/或载荷(payload)中的预留比特。第二类公共信号包括的预留比特可为第二类公共信号对应的MAC子头(subheader)和/或载荷(payload)中的预留比特。legacy终端设备解析所接收的RAR,发现RAR包括的预留比特的取值为0,那么可确定所接收的RAR是属于自己的,legacy终端设备可使用所接收的RAR。相反,如果legacy终端设备解析所接收的RAR,发现RAR包括的预留比特的取值为1,那么可确定所接收的RAR不属于自己的,legacy终端设备丢弃所接收的RAR。对于REDCAP终端设备而言,REDCAP终端设备解析所接收的RAR,发现RAR包括的预留比特的取值为1,那么可确定所接收的RAR是属于自己的,REDCAP终端设备可使用所接收的RAR。相反,如果REDCAP终端设备解析所接收的RAR,发现RAR包括的预留比特的取值为0,那么可确定所接收的RAR不属于自己的,REDCAP 终端设备丢弃所接收的RAR。
前述实施例针对legacy终端设备和REDCAP终端设备共存的情况,提供了两种公共信号的发送方案。即第一种方案,本申请实施例新引入第二类DCI;第二种方案,即针对legacy 终端设备和REDCAP终端设备而言,本申请实施例可不改变DCI的实现形式,即只存在第一类DCI,或者也可以确定第二类DCI和第一类DCI相同。但是,针对legacy终端设备和REDCAP终端设备,DCI所调度的公共信号不同。对于第一种方案,既存在第一类DCI,又存在第二类DCI。网络设备可发送第一类DCI和第二类DCI,对于legacy终端设备和 REDCAP终端设备来说,各自解读属于自己的DCI,以根据解读结果确定是否进行后续公共信号的接收。对于第二种方案,不管是legacy终端设备,还是REDCAP终端设备,都会解析所接收的DCI,并根据解析后的DCI接收该DCI所调度的公共信号,再判断所接收的公共信号是否属于自己。
可选地,前述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向第一类终端设备和第二类终端设备发送相同的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对于NR系统,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组成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块(synchronization signal and 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 block,SSB)。或者说,网络设备按照一种信号格式,一种资源映射方式和一种周期向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发送SSB,网络设备不需要向第一类终端设备和第二类终端设备发送不同的SSB,也就不需要针对第二类终端设备修改同步信号和/或物理广播信道的设计。相应地,第一类终端设备和第二类终端设备接收的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的信号格式、资源映射方式及周期相同。这里的信号格式对于同步信号指的是同步信号的序列生成方式和序列长度。信号格式对于物理广播信道指的是信道编码方式,调制方式和多址方式。资源映射方式指的是同步信号或物理广播信道占用的资源元素的个数,以及同步信号或物理广播信道占用的资源元素在时域和频域上的位置。
下面结合上述实施例以及相关附图,详细介绍第一种方案以及第二种方案中,legacy 终端设备和REDCAP终端设备如果根据网络设备的指示进行公共信号的接收。
请参见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公共信号的发送以及接收方法流程。在下文的介绍过程中,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所示的网络架构为例。另外,该方法可由两个通信装置执行,这两个通信装置例如为第一通信装置和第二通信装置,其中,第一通信装置可以是网络设备或能够支持网络设备实现该方法所需的功能的通信装置,或者第一通信装置可以是终端设备或能够支持终端设备实现该方法所需的功能的通信装置,当然还可以是其他通信装置,例如芯片系统。对于第二通信装置也是同样,第二通信装置可以是网络设备或能够支持网络设备实现该方法所需的功能的通信装置,或者第二通信装置可以是终端设备或能够支持终端设备实现该方法所需的功能的通信装置,当然还可以是其他通信装置,例如芯片系统。且对于第一通信装置和第二通信装置的实现方式均不做限制,例如第一通信装置可以是网络设备,第二通信装置是终端设备,或者第一通信装置和第二通信装置都是网络设备,或者第一通信装置和第二通信装置都是终端设备,或者第一通信装置是网络设备,第二通信装置是能够支持终端设备实现该方法所需的功能的通信装置,等等。其中,网络设备例如为基站。
为了便于介绍,在下文中,以该方法由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执行为例,也就是,以第一通信装置是网络设备、第二通信装置是终端设备为例。如果将本实施例应用在图1所示的网络架构,则下文中所述的网络设备可以是图1所示的网络架构中的网络设备,下文中的终端设备可以是legacy终端设备,也可以是REDCAP终端设备。
S701、网络设备发送第一类DCI和第二类DCI,相应的,终端设备接收该第一类DCI和/或第二类DCI。
S702、网络设备发送第一类DCI和第二类DCI分别调度的公共信号。
应理解,在第一种方案中,第一类DCI为第一类终端设备专用的DCI,第二类DCI为第二类终端设备专用的DCI。第一类DCI调度的公共信号的内容和第二类DCI调度的公共信号的内容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终端设备可能是REDCAP终端设备,也可能是legacy终端设备。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类DCI或第二类DCI,可确定所接收的DCI是否是该终端设备的DCI。例如,如果第二类 DCI采用前述的第一种实现形式,那么终端设备可根据所接收的DCI的CRC的校验比特加扰方式来确定所接收的DCI是否是该终端设备的DCI。如果第二类DCI采用前述的第二种实现形式,那么终端设备可根据所接收的DCI的具体内容来确定所接收的DCI是否是该终端设备的DCI。如果第二类DCI采用前述的第三种实现形式,那么终端设备可根据所接收的DCI的载荷大小来确定所接收的DCI是否是该终端设备的DCI。如果第二类DCI采用前述的第四种实现形式,那么终端设备可根据所接收的DCI的CRC加扰的RNTI的取值来确定所接收的DCI是否是该终端设备的DCI。
如果终端设备确定所接收的DCI是该终端设备的DCI,那么该终端设备接收该DCI调度的公共信号。如果终端设备确定所接收的DCI不是该终端设备的DCI,那么该终端设备丢弃该DCI,自然也就不会接收该DCI所调度的公共信号,即不会接收不属于自己的公共信号。
在第二种方案中,第二类DCI和第一类DCI相同,第一类DCI调度的公共信号为第一类公共信号,第二类DCI调度的公共信号为第二类公共信号。终端设备解析所接收的DCI,并根据解析后的DCI接收该DCI所调度的公共信号,再判断所接收的公共信号是否是该终端设备的公共信号。例如,如果legacy终端设备确定所接收的公共信号是第二类公共信号,那么可丢弃所接收的公共信号。同理,REDCAP终端设备确定所接收的公共信号是第一类公共信号,那么可丢弃所接收的公共信号。
应理解,终端设备有两类,即第一类终端设备和第二类终端设备。对于网络设备而言,也可能存在两类,即支持第一类终端设备的网络设备(下文中称为第一类网络设备),支持第一类终端设备和第二类终端设备的网络设备(下文中称为第二类网络设备)。如果网络设备不支持第二类终端设备,第二类终端设备默认解析来自网络设备的DCI,可能会带来不必要的解析。为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会告知第二类终端设备,该网络设备是否支持第二类终端设备,以避免第二类终端设备不必要的解析。
S703、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网络设备支持第二类终端设备,或者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网络设备不支持第二类终端设备。
如果网络设备是第一类网络设备,那么该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网络设备不支持第二类终端设备。如果网络设备是第二类网络设备,那么该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网络设备支持第二类终端设备。需要说明的时,网络设备支持第二类终端设备,也可以理解为,网络设备支持第二类终端设备的相关特性,或者网络设备支持第二类终端设备接入网络。
应理解,如果网络设备支持第二类终端设备,那么可有第一类DCI和第二类DCI,第一类DCI和第二类DCI不同;或者,第一类DCI和第二类DCI相同,第一类DCI和第二类DCI分别调度的公共信号的内容不同。对于legacy终端设备而言,第一类网络设备和第二类网络设备都支持legacy终端设备,因此,legacy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指示信息无需解析第一指示信息,可直接解析所接收的DCI,并根据解析结果来确定是否接收该DCI调度的公共信号。由于第一类网络设备不支持第二类终端设备,对于第二类终端设备而言,可根据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是否接入网络,或者确定是否继续和网络设备进行通信。如果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不支持第二类终端设备,那么第二类终端设备无需继续和网络设备进行通信。例如,如果网络设备支持第二类终端设备,第二类终端设备解析来自网络设备的DCI。如果第二类终端设备根据解析后的DCI,确定所接收的DCI是第二类DCI,那么根据解析后的第二类DCI接收该第二类DCI调度的公共信号。
当然,S703不是必须的步骤,因此在图7中以虚线进行示意。需要说明的是,如果S703 存在,S703在S702之前执行,即S703可在S701之前执行,也可以在S701之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指示信息的具体实现形式不作限制。
作为S703的一种可替换的方案,网络设备也可以间接指示是否支持第二类终端设备。例如,网络设备可以通过第二指示信息间接指示是否支持第二类终端设备。
S704、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网络设备支持第二类公共信号,或者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网络设备不支持第二类公共信号。
如果网络设备是第一类网络设备,那么该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网络设备不支持第二类公共信号。如果网络设备是第二类网络设备,那么该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网络设备支持第二公共信号。需要说明的是,网络设备支持第二类公共信号,也可以理解为,网络设备支持发送第二类公共信号。例如,针对第二类终端设备,第二类网络设备除了发送属于legacy终端设备的第一类公共信号,还发送第二指示信息,可以指示支持第二类公共信号。应理解,第二指示信息的发送时机早于第一类公共信号的发送时机,以避免第二类终端设备在网络设备不支持第二类公共信号的情况下,盲目尝试接收第二类公共信号带来额外的功耗。
举例来说,公共信号为SIB1。第二类网络设备可广播或组播属于legacy终端设备的SIB1 (在文本中称为第一类SIB1)以及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类网络设备还发送第二类SIB1。应理解,第二指示信息的发送时机早于第一类SIB1的发送时机。
根据公共信号的不同,第二指示信息的实现方式也有所不同。例如SI、RAR或者寻呼的接收时机晚于SIB1,所以针对SI、RAR或者寻呼,第二指示信息可以用SIB1承载。示例性的,如果第二类终端设备可以接收第一类SIB1,那么第二指示信息可承载于第一类SIB1;如果第二类终端设备无法接收第一类SIB1,那么第二指示信息可承载于第二类SIB1。其中,第一类SIB1为legacy终端设备的SIB1,第二类SIB1为第二类终端设备的SIB1。
需要说明是,第二类SIB1对应的控制资源集(control-resource set,CORESET)和第一类 SIB1对应的CORESET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第二类SIB1对应的搜索空间集合和第一类 SIB1对应的搜索空间集合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同理,对于SI、RAR或者寻呼来说,第一类公共信号对应的CORESET和第二类公共信号对应的CORESET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第一类公共信号对应的搜索空间集合和第二类公共信号对应的搜索空间集合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即使是同一种公共信号,第二指示信息的实现方式可有多种。例如,公共信号是SIB1,第二指示信息可用物理广播信道(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PBCH)承载。下面列举第二指示信息的承载方式。
第一种承载方式:第二指示信息用PBCH的载荷(payload)中的冗余比特承载。应理解, NR系统中PBCH的载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高层生成的载荷,也可以称为MIB。第二部分是额外时间相关的载荷。第一部分占用的比特数为24,第二部分占用的比特数为8。在信道编码之前,这两部分载荷拼接在一起,即PBCH载荷占用的总的比特数为32。MIB 中有一个冗余比特,第二部分中频率范围(frequency range,FR)1有2个冗余比特。第二指示信息可用MIB中的冗余比特,和/或第二部分中的冗余比特承载。第二类终端设备接收 PBCH,根据PBCH中的第二指示信息确定接收是否第二类SIB1。例如,如果PBCH的冗余比特承载的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网络设备支持第二类公共信号,那么第二类终端设备接收 PBCH,根据PBCH中的第二指示信息确定接收第二类SIB1。需要说明的是,如果PBCH 中的冗余比特没有承载第二指示信息,那么可默认网络设备不支持第二指示信息。这种情况下,第二类终端设备接收PBCH,可确定不接收第二类SIB1。
第二种承载方式:用NR系统中的PBCH的冗余比特指示网络设备是否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或另一PBCH。为了便于描述,将NR系统中的PBCH称为第一PBCH,将另一PBCH 称为第二PBCH。也就是,用第一PBCH的冗余比特指示网络设备是否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或第二PBCH。如果用第一PBCH的冗余比特指示网络设备发送第二PBCH,那么第二指示信息用第二PBCH承载。由于第二PBCH可以独立编码,所以可以承载第一PBCH不能承载的信息。第二PBCH是新设计的信道,所以第二PBCH的所有比特都可以用来承载第二指示信息。这种承载方式利于第一PBCH的冗余比特扩展更多功能。第二类终端设备接收第一PBCH,可根据第一PBCH确定是否接收第二PBCH,进而根据第二PBCH中的第二指示信息确定是否接收第二类SIB1。
需要说明的是,S704不是必须的步骤,因此在图7中以虚线进行示意。另外,如果S704 存在,S704在S702之前执行,即S704可在S701之前执行。
应理解,网络设备在初始下行部分带宽(bandwidth part,BWP)中向终端设备发送公共信号。然而legacy终端设备和第二类终端设备的带宽能力不同。这就涉及到网络设备如何为第二类终端设备配置初始下行BWP,以及第二类终端设备如何确定属于自己的初始下行BWP。为了便于描述,下文中将为legacy终端设备配置的初始下行BWP称为第一初始下行BWP,将为第二类终端设备配置的初始下行BWP称为第二初始下行BWP。
请参见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为第二类终端设备配置初始下行BWP的流程示意图。
S801、网络设备发送配置信息,相应的,终端设备接收该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用于指示一个BWP或K个BWP,K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S802、第二类终端设备根据配置信息确定第二初始下行BWP。
配置信息可用于为终端设备配置初始下行BWP。考虑到legacy终端设备和第二类终端设备共存,网络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可有两种实现方式。legacy终端设备和第二类终端设备根据配置信息可确定属于自己的初始下行BWP。
第一种实现方式,网络设备在SIB1中配置K个初始下行BWP,K个初始下行BWP中的一个初始下行BWP为第一初始下行BWP,K个初始下行BWP中除第一初始下行BWP 之外的K-1个初始下行BWP为第二初始下行BWP。应理解,第一初始下行BWP的带宽大于或等于第二初始下行BWP的带宽。在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初始下行BWP的配置信息和第一初始下行BWP的配置信息中如下的一项或多项相同:子载波间隔,循环前缀类型,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配置信息或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配置信息。这样可节约配置信息的开销。进一步的,PDSCH的配置信息可通过PDCCH的配置信息来指示,例如,PDSCH的配置信息可包括PDCCH和PDSCH之间的时域关系。例如,可通过约定PDSCH相比调度该PDSCH 的PDCCH的时隙偏置,PDSCH的资源映射类型,PDSCH的起始符号和长度等的一项或多项,通过PDCCH的配置信息指示PDSCH的配置信息,可进一步节约开销。
应理解,网络设备通过配置信息配置了K个初始下行BWP。但是K个初始下行BWP 的生效时间为接收RRCSetup或RRCResume或RRCReestablishment消息的时刻(本文中称为第一时刻)。那么有第一时刻之后,这K个初始下行BWP中的一个初始下行BWP为第一初始下行BWP,这K个初始下行BWP中除第一初始下行BWP之外的K-1个初始下行 BWP为第二初始下行BWP。应理解,RRCSetup消息用于建立信令无线承载(Signalling Radio Bearer,SRB)1,SRB1采用专用控制信道(Dedicated Control Channel,DCCH)逻辑信道。 RRCResume消息用于恢复(resume)暂停的(suspended)RRC连接。RRCReestablishment消息用于重新建立(re-establish)SRB1。
第二种实现方式,网络设备在SIB1中配置一个初始下行BWP,该初始下行BWP的带宽超过第二类终端设备支持的最大带宽。该初始下行BWP的配置信息包括位置和带宽(location and bandwidth),子载波间隔,循环前缀类型,PDCCH配置信息,PDSCH配置信息。这种方式下,网络设备只需要配置一个初始下行BWP,就可以指示为legacy终端设备和第二类终端设备配置的初始下行BWP,更加节约开销。
可认为网络设备所配置的该初始下行BWP为第一初始下行BWP,即legacy终端设备的初始下行BWP。对于第二类终端设备来说,可约定第二初始下行BWP和第一初始下行 BWP之间的关系,从而根据第一初始下行BWP可确定第二初始下行BWP。
与第一种实现方式类似,该初始下行BWP的生效时间为第一时刻之后。也就是,在第一时刻之后,legacy终端设备将配置信息所配置的初始下行BWP确定为legacy终端设备的初始下行BWP。
可约定第二初始下行BWP由CORESET0(即索引号为0的CORESET)所对应的PRB 位置和PRB个数确定。也就是,第二初始下行BWP为CORESET0所对应的PRB位置和 PRB个数形成的BWP。或者,第二初始下行BWP由第一CORESET所对应的PRB位置和 PRB个数确定。也就是,第二初始下行BWP为第一CORESET所对应的PRB位置和PRB 个数形成的BWP。或者,第二初始下行BWP由CORESET0和第一CORESET确定,其中,第一CORESET为类型0下行控制信道公共搜索空间集合对应的CORESET,第一CORESET 的索引号可以为0,也可以不为0。
第二类终端设备根据CORESET0或第一CORESET确定的第一BWP可以有以下几种方式:
确定方式一:第二初始下行BWP为从CORESET0或第一CORESET的索引号最低的 PRB开始连续的X个PRB。也就是,第二类终端设备可将CORESET0 PRB确定为第二初始下行BWP的起始PRB位置,从起始PRB位置开始连续的X个PRB确定为第二初始下行BWP。或者,第二类终端设备可将第一CORESET的索引号最低的PRB确定为第二初始下行BWP的起始PRB位置,从该第一CORESET的索引号最低的PRB开始按照PRB索引号升序的方向,将连续的X个PRB确定为第二初始下行BWP。该X个PRB可以包括该第一CORESET的索引号最低的PRB,也可以不包括该第一CORESET的索引号最低的PRB。
确定方式二:第二初始下行BWP为从CORESET0或第一CORESET的索引号最高的 PRB开始连续的X个PRB。也就是,第二类终端设备可将CORESET0PRB确定为第二初始下行BWP的结束PRB位置,从结束PRB位置开始连续的X个PRB确定为第二初始下行 BWP。或者,第二类终端设备可将第一CORESET的索引号最高的PRB确定为第二初始下行BWP的结束PRB位置,从该第一CORESET的索引号最高的PRB开始按照PRB索引号降序的方向,将连续的X个PRB确定为第二初始下行BWP。该X个PRB可以包括该第一 CORESET的索引号最高的PRB,也可以不包括该第一CORESET的索引号最高的PRB。
确定方式三:第二初始下行BWP为根据中心频率确定的X个连续的PRB,该中心频率为CORESET0的中心频率、第一CORESET的中心频率或第一初始下行BWP的中心频率。也就是,可认为CORESET0的中心频率或第一CORESET的中心频率和第一初始下行 BWP的中心频率相同,第二类终端设备将按照此中心频率确定的X个连续的PRB确定为第二初始下行BWP。应理解,X个PRB小于或等于第二类终端设备支持的最大带宽。需要说明的是,网络设备配置一个初始下行BWP,可认为第二类终端设备的初始下行BWP的子载波间隔和CORESET0的子载波间隔相同;第二类终端设备的初始下行BWP的循环前缀类型和CORESET0的子循环前缀类型相同。第二类终端设备的初始下行BWP的子载波间隔和第一CORESET的子载波间隔相同,第二类终端设备的初始下行BWP的循环前缀类型和第一CORESET的子循环前缀类型相同。
上述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中,分别从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之间交互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进行了介绍。其中,网络设备执行的步骤也可以由不同的通信装置来分别实现。例如:第一装置用于生成第一类DCI和第二类DCI,第二装置用于发送第一类DCI和第二类DCI,也就是说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共同完成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执行的步骤,本申请不限定具体的划分方式。当网络架构中包括一个或多个分布单元(distributedunit, DU)、一个或多个集中单元(centralized unit,CU)和一个或多个射频单元(RU)时,上述网络设备执行的步骤可以分别由DU、CU和RU来实现。为了实现上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的各功能,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可以包括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以硬件结构、软件模块、或硬件结构加软件模块的形式来实现上述各功能。上述各功能中的某个功能以硬件结构、软件模块、还是硬件结构加软件模块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
基于与方法实施例的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下面结合附图介绍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来实现上述方法的通信装置。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900的示意性框图。该通信装置900可以是图1中的网络设备,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对于网络设备的方法。具体的功能可以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说明。
通信装置900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901。处理器901也可以称为处理单元,可以实现一定的控制功能。所述处理器90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或者专用处理器等。例如,包括:基带处理器,中央处理器,应用处理器,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图像信号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视频编解码处理器,控制器,存储器,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等。所述基带处理器可以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所述中央处理器可以用于对通信装置900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和/或处理数据。不同的处理器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是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例如,集成在一个或多个专用集成电路上。
可选的,通信装置900中包括一个或多个存储器902,用以存储指令904,所述指令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被运行,使得通信装置900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可选的,所述存储器902中还可以存储有数据。所述处理器和存储器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集成在一起。
可选的,通信装置900可以包括指令903(有时也可以称为代码或程序),所述指令903可以在所述处理器上被运行,使得所述通信装置900执行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处理器901中可以存储数据。
可选的,通信装置900还可以包括收发器905以及天线906。所述收发器905可以称为收发单元、收发机、收发电路、收发器,输入输出接口等,用于通过天线906实现通信装置900的收发功能。
可选的,通信装置900还可以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部件:无线通信模块,音频模块,外部存储器接口,内部存储器,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电源管理模块,天线,扬声器,麦克风,输入输出模块,传感器模块,马达,摄像头,或显示屏等等。可以理解,在一些实施例中,通信装置900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部件,或者某些部件集成,或者某些部件拆分。这些部件可以是硬件,软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本申请中描述的处理器901和收发器905可实现在集成电路(integratedcircuit,IC)、模拟IC、射频集成电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混合信号IC、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或电子设备等上。实现本文描述的通信装置,可以是独立设备(例如,独立的集成电路,手机等),或者可以是较大设备中的一部分(例如,可嵌入在其他设备内的模块),具体可以参照前述关于终端设备,以及网络设备的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为描述方便,称为UE)可用于前述各个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包括用以实现图7,和/或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的UE功能的相应的手段(means)、单元和/或电路。例如,终端设备,包括收发模块,用以支持终端设备实现收发功能,和,处理模块,用以支持终端设备对信号进行处理。
图10给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该终端设备1000可适用于图1所示的系统中。为了便于说明,图10仅示出了终端设备1000的主要部件。如图10所示,终端设备1000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控制电路、天线以及输入输出装置。处理器主要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以及对整个终端设备1000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存储器主要用于存储软件程序和数据。控制电路主要用于基带信号与射频信号的转换以及对射频信号的处理。天线主要用于收发电磁波形式的射频信号。输入输出装置,例如触摸屏,显示屏,麦克风,键盘等主要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以及对用户输出数据。
以终端设备1000为手机为例,当终端设备1000开机后,处理器可以读取存储单元中的软件程序,解释并执行软件程序的指令,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当需要通过无线发送数据时,处理器对待发送的数据进行基带处理后,输出基带信号至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将基带信号进行射频处理后将射频信号通过天线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送。当有数据发送到终端设备1000时,控制电路通过天线接收到射频信号,将射频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并将基带信号输出至处理器,处理器将基带信号转换为数据并对该数据进行处理。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为了便于说明,图10仅示出了一个存储器和处理器。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000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也可以称为存储介质或者存储设备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处理器可以包括基带处理器和中央处理器,基带处理器主要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中央处理器主要用于对整个终端设备1000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图10中的处理器集成了基带处理器和中央处理器的功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基带处理器和中央处理器也可以是各自独立的处理器,通过总线等技术互联。终端设备1000可以包括多个基带处理器以适应不同的网络制式,终端设备1000可以包括多个中央处理器以增强其处理能力,终端设备1000的各个部件可以通过各种总线连接。所述基带处理器也可以表述为基带处理电路或者基带处理芯片。所述中央处理器也可以表述为中央处理电路或者中央处理芯片。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的功能可以内置在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程序的形式存储在存储单元中,由处理器执行软件程序以实现基带处理功能。
在一个例子中,可以将具有收发功能的天线和控制电路视为终端设备1000的收发单元 1010,将具有处理功能的处理器视为终端设备1000的处理单元1020。如图10所示,终端设备1000包括收发单元1010和处理单元1020。收发单元也可以称为收发器、收发机、收发装置等。可选的,可以将收发单元1010中用于实现接收功能的器件视为接收单元,将收发单元1010中用于实现发送功能的器件视为发送单元,即收发单元1010包括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示例性的,接收单元也可以称为接收机、接收器、接收电路等,发送单元可以称为发射机、发射器或者发射电路等。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可用于前述各个实施例中。所述网络设备包括用以实现图7,和/或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网络设备的功能的手段(means)、单元和/或电路。例如,网络设备包括收发模块,用以支持终端设备实现收发功能,和,处理模块,用以支持网络设备对信号进行处理。所述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是相对于某个或某些UE而言,相对于其他一些UE,第一网络设备可以与第二网络设备的作用可以互换。
图11给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网络设备20可适用于图1所示的系统中。网络设备20例如为图1所示的网络设备。网络设备20 可以相对于某个或某些UE而言,作为第一网络设备具备第一网路设备的功能,也可以相对于某个或某些UE而言,作为第二网络设备具备第二网络设备的功能。该网络设备包括:基带装置201,射频装置202、天线203。在上行方向上,射频装置202通过天线203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信息,将终端设备发送的信息发送给基带装置201进行处理。在下行方向上,基带装置201对终端设备的信息进行处理,并发送给射频装置202,射频装置202对终端设备的信息进行处理后经过天线203发送给终端设备。
基带装置201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2011,存储单元2012和接口2013。其中处理单元2011用于支持网络设备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的功能。存储单元2012用于存储软件程序和/或数据。接口2013用于与射频装置202交互信息,该接口包括接口电路,用于信息的输入和输出。在一种实现中,所述处理单元为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ASIC,或,一个或多个DSP,或,一个或者多个FPGA,或者这些类集成电路的组合。这些集成电路可以集成在一起,构成芯片。存储单元2012与处理单元2011可以位于同一个芯片中,即片内存储元件。或者存储单元2012与处理单元2011也可以为与处理元件2011处于不同芯片上,即片外存储元件。所述存储单元2012可以是一个存储器,也可以是多个存储器或存储元件的统称。
网络设备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调度程序的形式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例如实现图7,和/或图8中网络设备的相应的功能。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可以支持同一种制式的无线接入技术,也可以支持不同种制式的无线接入制式。
当该通信装置为芯片类的装置或者电路时,该装置可以包括收发单元和处理单元。其中,所述收发单元可以是输入输出电路和/或通信接口;处理单元为集成的处理器或者微处理器或者集成电路。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具体的,通信系统包括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或者还可以包括更多个网络设备和多个终端设备。示例性的,通信系统包括用于实现上述图7,和/或图8的相关功能的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所述网络设备分别用于实现上述图7,和/或图8相关网络部分的功能。所述终端设备用于实现上述图7,和/或图8相关终端设备的功能。具体请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图7,和/或图8中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或者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图7,和/或图8中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图7,和/或图8中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或者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图7,和/或图8中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还可以包括存储器,用于实现前述方法中网络设备或终端的功能;或者用于实现前述方法中网络设备和终端的功能。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种说明性逻辑块(illustrative logical block)和步骤(step),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22)

1.一种公共信号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生成第一类下行控制信息DCI和第二类DCI,其中,所述第一类DCI为第一类终端设备专用的DCI,所述第二类DCI为第二类终端设备专用的DCI,所述第一类DCI和所述第二类DCI分别用于调度公共信号,所述公共信号包括系统信息、系统信息块1、随机接入响应或寻呼;
发送所述第一类下行控制信息和所述第二类下行控制信息,以及所述公共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DCI和所述第二类DCI相同,所述第一类DCI和所述第二类DCI调度的公共信号的内容不同;或者,
所述第一类DCI和所述第二类DCI不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DCI和所述第二类DCI不同,所述第一类DCI和所述第二类DCI满足如下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第一类DCI和所述第二类DCI的循环冗余校验CRC的校验比特加扰方式不同;或者,
所述第一类DCI和所述第二类DCI的内容不同;或者,
所述第一类DCI和所述第二类DCI的载荷大小不同;或者,
所述第一类DCI和所述第二类DCI的CRC加扰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不同。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DCI和所述第二类DCI的循环冗余校验CRC的校验比特加扰方式不同,包括:
所述第一类DCI的CRC的校验比特中的M个低比特位使用所述第一类DCI对应的RNTI进行加扰,所述第二类DCI的CRC的校验比特中的M个高位比特使用所述第二类DCI对应的RNTI进行加扰;
或者,所述第一类DCI的CRC的校验比特和所述第二类DCI的CRC的校验比特占用的比特数分别为N,所述第一类DCI的CRC的校验比特中的M个低比特位使用所述第一类DCI对应的RNTI进行加扰,且所述第一类DCI的CRC的校验比特中的(N-M)个高比特位不加扰,所述第二类DCI的CRC的校验比特中的M个低比特位使用所述第二类DCI对应的RNTI进行加扰,且所述第二类DCI的CRC的校验比特中的(N-M)个高比特位使用(N-M)个不全部为0的比特进行加扰;
或者,所述第一类DCI的CRC的校验比特中的M个低比特位使用所述第一类DCI对应的RNTI进行加扰,所述第二类DCI的CRC的校验比特使用所述第二类DCI对应的RNTI进行加扰,所述第一类DCI的CRC的校验比特和所述第二类DCI的CRC的校验比特占用的比特数分别为N,所述第一类DCI对应的RNTI的比特数与所述第二类DCI的CRC的校验比特占用的比特数相同,其中,所述N和所述M为正整数,所述N大于所述M。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DCI和所述第二类DCI包括如下字段中至少一种:第一调制编码策略MCS字段、第一传输块缩放因子字段以及第一短消息指示字段,其中,所述第一类DCI和所述第二类DCI满足以下任一关系:
所述第一类DCI和所述第二类DCI包括所述第一MCS字段,所述第二类DCI还包括第二MCS字段,所述第一MCS字段指示的索引值为29或30或31,所述第二MCS字段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类终端设备接收所述公共信号需要采用的MCS索引值;或者,
所述第一类DCI和所述第二类DCI包括所述第一传输块缩放因子字段,所述第二类DCI还包括第二传输块缩放因子字段,所述第一传输块缩放因子字段指示的值为11,所述第二传输块缩放因子字段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类终端设备接收所述公共信号需要采用的缩放因子;或者,
所述第一类DCI和所述第二类DCI包括所述第一短消息指示字段,所述第二类DCI还包括第二短消息指示字段,所述第一短消息指示字段指示的值为00,所述第二短消息指示字段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类终端设备接收所述公共信号采用的短消息指示。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DCI和所述第二类DCI包括MCS字段、冗余版本字段,预留字段以及虚拟资源块到物理资源块的映射字段中的至少一项,其中,所述第二类DCI和所述第一类DCI包括的各个字段占用的比特数满足如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二类DCI包括的所述MCS字段占用的比特数少于所述第一类DCI包括的所述MCS字段占用的比特数;或者,
所述第二类DCI包括的所述冗余版本字段占用的比特数少于所述第一类DCI包括的所述冗余版本字段占用的比特数;或者,
所述第二类DCI包括的所述虚拟资源块到物理资源块的映射字段占用的比特数少于所述第一类DCI包括的所述虚拟资源块到物理资源块的映射字段占用的比特数;或者,
所述第二类DCI包括的所述预留字段占用的比特数少于所述第一类DCI包括的所述预留字段占用的比特数。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公共信号为系统信息或系统信息块1,所述第一类DCI的CRC加扰的RNTI的取值为FFFF,所述第二类DCI的CRC加扰的RNTI的取值为FFF3至FFFD的一个;
所述公共信号为寻呼,所述第一类DCI的CRC加扰的RNTI的取值为FFFE,所述第二类DCI的CRC加扰的RNTI的取值为FFF3至FFFD的一个。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共信号为随机接入响应,所述第一类DCI和所述第二类DCI相同,其中,所述第一类DCI调度的所述公共信号包括的预留比特的取值为0,所述第二类DCI调度的所述公共信号包括的预留比特的取值为1。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网络设备支持所述第二类终端设备。
10.一种公共信号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类下行控制信息DCI和第二类DCI,其中,所述第一类DCI为第一类终端设备专用的DCI,所述第二类DCI为第二类终端设备专用的DCI,所述第一类DCI和所述第二类DCI分别用于调度公共信号,所述公共信号包括系统消息、系统消息1、随机接入响应或寻呼;
从所述第一类DCI和所述第二类DCI确定目标DCI,并根据所述目标DCI接收来自所述网络设备的所述公共信号,其中,终端设备为所述第一类终端设备,所述目标DCI为所述第一类DCI,所述终端设备为所述第二类终端设备,所述目标DCI为所述第二类DCI。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DCI和所述第二类DCI相同,所述第一类DCI和所述第二类DCI调度的公共信号的内容不同;或者,
所述第一类DCI和所述第二类DCI不同。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DCI和所述第二类DCI不同,所述第一类DCI和所述第二类DCI满足如下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第一类DCI和所述第二类DCI的循环冗余校验CRC的校验比特加扰方式不同;或者,
所述第一类DCI和所述第二类DCI的内容不同;或者,
所述第一类DCI和所述第二类DCI的载荷大小不同;或者,
所述第一类DCI和所述第二类DCI的CRC加扰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不同。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DCI和所述第二类DCI的循环冗余校验CRC的校验比特加扰方式不同,包括:
所述第一类DCI的CRC的校验比特中的M个低比特位使用所述第一类DCI对应的RNTI进行加扰,所述第二类DCI的CRC的校验比特中的M个高位比特使用所述第二类DCI对应的RNTI进行加扰;
或者,所述第一类DCI的CRC的校验比特和所述第二类DCI的CRC的校验比特占用的比特数分别为N,所述第一类DCI的CRC的校验比特中的M个低比特位使用所述第一类DCI对应的RNTI进行加扰,且所述第一类DCI的CRC的校验比特中的(N-M)个高比特位不加扰,所述第二类DCI的CRC的校验比特中的M个低比特位使用所述第二类DCI对应的RNTI进行加扰,且所述第二类DCI的CRC的校验比特中的(N-M)个高比特位使用(N-M)个不全部为0的比特进行加扰;
或者,所述第一类DCI的CRC的校验比特中的M个低比特位使用所述第一类DCI对应的RNTI进行加扰,所述第二类DCI的CRC的校验比特使用所述第二类DCI对应的RNTI进行加扰,所述第一类DCI的CRC的校验比特和所述第二类DCI的CRC的校验比特占用的比特数分别为N,所述第一类DCI对应的RNTI的比特数与所述第二类DCI的CRC的校验比特占用的比特数相同,其中,所述N和所述M为正整数,所述N大于所述M。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DCI和所述第二类DCI包括如下字段中至少一种:第一调制编码策略MCS字段、第一传输块缩放因子字段以及第一短消息指示字段,其中,所述第一类DCI和所述第二类DCI满足以下任一关系:
所述第一类DCI和所述第二类DCI包括所述第一MCS字段,所述第二类DCI还包括第二MCS字段,所述第一MCS字段指示的索引值为29或30或31,所述第二MCS字段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类终端设备接收所述公共信号需要采用的MCS索引值;或者,
所述第一类DCI和所述第二类DCI包括所述第一传输块缩放因子字段,所述第二类DCI还包括第二传输块缩放因子字段,所述第一传输块缩放因子字段指示的值为11,所述第二传输块缩放因子字段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类终端设备接收所述公共信号需要采用的缩放因子;或者,
所述第一类DCI和所述第二类DCI包括所述第一短消息指示字段,所述第二类DCI还包括第二短消息指示字段,所述第一短消息指示字段指示的值为00,所述第二短消息指示字段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类终端设备接收所述公共信号采用的短消息指示。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DCI和所述第二类DCI包括MCS字段、冗余版本字段,预留字段以及虚拟资源块到物理资源块的映射字段中的至少一项,其中,所述第二类DCI和所述第一类DCI包括的各个字段占用的比特数满足如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二类DCI包括的所述MCS字段占用的比特数少于所述第一类DCI包括的所述MCS字段占用的比特数;或者,
所述第二类DCI包括的所述冗余版本字段占用的比特数少于所述第一类DCI包括的所述冗余版本字段占用的比特数;或者,
所述第二类DCI包括的所述虚拟资源块到物理资源块的映射字段占用的比特数少于所述第一类DCI包括的所述虚拟资源块到物理资源块的映射字段占用的比特数;或者,
所述第二类DCI包括的所述预留字段占用的比特数少于所述第一类DCI包括的所述预留字段占用的比特数。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公共信号为系统信息或系统信息块1,所述第一类DCI的CRC加扰的RNTI的取值为FFFF,所述第二类DCI的CRC加扰的RNTI的取值为FFF3至FFFD的一个;
所述公共信号为寻呼,所述第一类DCI的CRC加扰的RNTI的取值为FFFE,所述第二类DCI的CRC加扰的RNTI的取值为FFF3至FFFD的一个。
17.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共信号为随机接入响应,所述第一类DCI和所述第二类DCI相同,其中,所述第一类DCI调度的所述公共信号包括的预留比特的取值为0,所述第二类DCI调度的所述公共信号包括的预留比特的取值为1。
18.如权利要求10-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网络设备支持所述第二类终端设备。
19.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8的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模块。
20.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用于接收来自所述通信装置之外的其它通信装置的信号并传输至所述处理器或将来自所述处理器的信号发送给所述通信装置之外的其它通信装置,所述处理器通过逻辑电路或执行代码指令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运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被运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0497332.5A 2021-05-07 2021-05-07 一种公共信号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通信装置 Pending CN11531497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97332.5A CN115314977A (zh) 2021-05-07 2021-05-07 一种公共信号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通信装置
PCT/CN2022/088954 WO2022233247A1 (zh) 2021-05-07 2022-04-25 一种公共信号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通信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97332.5A CN115314977A (zh) 2021-05-07 2021-05-07 一种公共信号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通信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14977A true CN115314977A (zh) 2022-11-08

Family

ID=838539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97332.5A Pending CN115314977A (zh) 2021-05-07 2021-05-07 一种公共信号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通信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14977A (zh)
WO (1) WO2022233247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27970B (zh) * 2012-05-23 2017-04-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下行控制信息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04838709B (zh) * 2013-09-27 2019-07-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寻呼用户设备的方法和装置
JP7233366B2 (ja) * 2016-11-30 2023-03-06 オッポ広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情報伝送方法、端末装置及びネットワーク装置
CN111107658B (zh) * 2018-10-26 2022-03-1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233247A1 (zh) 2022-1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348642A (zh) 执行发送和接收操作的用户设备和系统
AU2022221508B2 (en) Control channel structure design to support V2X traffic
JP7459123B2 (ja) 端末および通信方法
EP3603175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packet data units
US20220256557A1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e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s for dci for v2x communication apparatuses
CN109392113B (zh) 一种接收控制信息、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及设备
KR20230130746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를 모니터링하는 방법 및장치
JP7370448B2 (ja) Nr v2xにおけるslスロットと関連した情報を送信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CN110730513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KR102665379B1 (ko) Nr v2x에서 sl drx 동작 시 후보 자원을 선택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WO2022233247A1 (zh) 一种公共信号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通信装置
JP2024501702A (ja) Nr v2xにおける端末タイプによるsl drx動作方法及び装置
CN114503638A (zh) 基站、终端、发送方法及接收方法
CN116193595B (zh) 一种信号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通信装置
JP7492527B2 (ja) 端末装置、通信方法及び集積回路
US20230328701A1 (en) Downlink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23207774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3280047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WO2022030040A1 (ja) 端末およびサイドリンク通信制御方法
US20230361828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Device Type and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eedback over Initial Access Messag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12423313B (zh) 传输块大小确定方法及装置
JP2024073619A (ja) 端末、通信方法及び集積回路
KR20230156703A (ko) Nr v2x에서 sl drx 동작 시 부분 센싱을 수행하는 방법및 장치
CN116488781A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7041984A (zh) 共享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