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03638A - 基站、终端、发送方法及接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站、终端、发送方法及接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03638A
CN114503638A CN202080071011.2A CN202080071011A CN114503638A CN 114503638 A CN114503638 A CN 114503638A CN 202080071011 A CN202080071011 A CN 202080071011A CN 114503638 A CN114503638 A CN 1145036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riod
base station
subband
lbt
pdc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7101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布目知也
铃木秀俊
况泉
堀内绫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Publication of CN1145036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0363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14Spectrum sharing arrangements between different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04W72/232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the control data signalling from the physical layer, e.g. DCI signa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6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format
    • H04L1/0007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format by modifying the frame l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5Arrangements at the receiver end
    • H04L1/0046Code rate detection or code type de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72Error control for data other than payload data, e.g. control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0006Assessment of spectral gaps suitable for allocating digitally modulated signals, e.g. for carrier allocation in cognitive radio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6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基站包括:控制电路,基于与关于下行控制信道信号的盲解码次数和关于信道估计的资源数中的至少一者相关的信息,决定基于载波监听的时机之前的第一期间、和基于载波监听的时机之后的第二期间中的至少一个期间内的下行控制信道信号的配置方法;以及发送电路,基于所决定的配置方法来发送下行控制信道信号。

Description

基站、终端、发送方法及接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站、终端、发送方法及接收方法。
背景技术
第三代合作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已完成了版本(Release)15NR(New Radio access technology,新无线接入技术)的规格的筹划制定,用于实现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G: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在NR中,与移动宽带的高度化(eMBB: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增强移动宽带)的基本的要求条件即高速及大容量配合而支持实现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URLLC:Ultra Reliable and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的功能(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1-非专利文献4)。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 TS 38.211V15.7.0,"NR;Physical channels andmodulation(Release 15),"September 2019
非专利文献2:3GPP TS 38.212V15.7.0,"NR;Multiplexing and channel coding(Release 15),"September 2019
非专利文献3:3GPP TS 38.213V15.7.0,"NR;Physical layer procedure forcontrol(Release 15),"September 2019
非专利文献4:3GPP TS 38.214V15.7.0,"NR;Physical layer procedures fordata(Release 15),"September 2019
发明内容
但是,针对非授权频带中的下行链路信号的发送方法,尚未充分地研究。
本发明的非限定性的实施例有助于提供能够提高非授权频带中的下行链路信号的发送效率的基站、终端、发送方法及接收方法。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终端包括:控制电路,基于与关于下行控制信道信号的盲解码次数和关于信道估计的资源数中的至少一者相关的信息,决定基于载波监听的时机之前的第一期间、和所述基于载波监听的时机之后的第二期间中的至少一个期间内的所述下行控制信道信号的配置方法;以及发送电路,基于所决定的所述配置方法来发送所述下行控制信道信号。
应予说明,这些总括性的或具体的方式可由系统、装置、方法、集成电路、电脑程序或记录介质实现,也可由系统、装置、方法、集成电路、电脑程序及记录介质的任意的组合实现。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能够提高非授权频带中的下行链路信号的发送效率。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更多优点和效果将通过说明书和附图予以阐明。这些优点和/或效果分别由若干个实施方式、以及说明书及附图所记载的特征提供,但未必需要为了获得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相同的特征而全部提供。
附图说明
图1是3GPP NR系统的例示性的架构的图。
图2是表示NG-RAN(Next Generation-Radio Access Network,下一代无线接入网络)与5GC(5th Generation Core,第五代核心网)之间的功能分离的示意图。
图3是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的设定/重新设定的过程的序列图。
图4是表示大容量高速通信(eMBB:增强移动宽带)、多同时连接机器类通信(mMTC: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s,大规模机器类通信)及高可靠超低时延通信(URLLC:Ultra 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的利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5是表示用于非漫游场景的例示性的5G系统架构的方框图。
图6是表示最大盲检测(blind detection,BD)数及最大控制信道元素(controlchannel element,CCE)数的一例的图。
图7是表示下行链路(Downlink,DL)突发(burst)检测中的阶段(Phase)的一例的图。
图8是表示多个子带(subband)中的CORESET(Control Resource Set,控制资源集)及同步信号(synchronization signal,SS)的配置例的图。
图9是表示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视机会(monitoring occasion)的设定例的图。
图10是表示基站的一部分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11是表示终端的一部分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12是表示基站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13是表示终端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14是表示基站及终端的动作例的序列图。
图15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决定方法1的PDCCH监视机会设定例的图。
图16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决定方法1的变形例的PDCCH监视机会设定例的图。
图17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决定方法2的PDCCH监视机会设定例的图。
图18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PDCCH监视机会设定例的图。
图19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PDCCH监视机会设定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5G NR的系统架构及协议栈>
为了实现包含在达到100GHz的频率范围内进行动作的新无线接入技术(NR)的开发的第五代手机技术(也仅称为“5G”)的下一个版本,3GPP正在继续作业。5G标准的第一版完成于2017年末,由此,可过渡到试制依照5G NR的标准的终端(例如,智能电话)以及商用部署。
例如,系统架构整体上设想包括gNB的NG-RAN(下一代无线接入网络)。gNB提供NG无线接入的用户面(SDAP(Service Data Adaptation Protocol,服务数据适配协议)/PDCP(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分组数据汇聚协议)/RLC(Radio Link Control,无线链路控制)/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媒体访问控制)/PHY(Physical Layer,物理层))及控制面(RRC)的协议的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侧的终结。gNB通过Xn接口而彼此连接。另外,gNB通过下一代(Next Generation,NG)接口而连接于NGC(下一代核心(Next Generation Core)),更具体而言,通过NG-C接口而连接于AMF(接入及移动性管理功能(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例如,执行AMF的特定的核心实体),另外,通过NG-U接口而连接于UPF(用户面功能(User Plane Function))(例如,执行UPF的特定的核心实体)。图1表示NG-RAN架构(例如,参照3GPP TS 38.300v15.6.0,章节(section)4)。
NR的用户面的协议栈(例如,参照3GPP TS 38.300,章节4.4.1)包含在gNB中在网络侧终结的PDCP(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参照TS 38.300的第6.4节))子层、RLC(无线链路控制(参照TS 38.300的第6.3节))子层及MAC(媒体访问控制(参照TS 38.300的第6.2节))子层。另外,新的接入层(AS:Access Stratum)的子层(SDAP:服务数据适配协议)已导入到PDCP上(例如,参照3GPP TS 38.300的第6.5节)。另外,为了NR而定义了控制面的协议栈(例如,参照TS 38.300,章节4.4.2)。层2的功能的概要记载于TS 38.300的第6节。PDCP子层、RLC子层及MAC子层的功能分别列举在TS 38.300的第6.4节、第6.3节及第6.2节中。RRC层的功能列举在TS 38.300的第7节中。
例如,媒体访问控制层处理逻辑信道(logical channel)的复用、和包含各种参数集的处理的调度及与调度关联的各功能。
例如,物理层(PHY)负责编码、PHY HARQ(Physical Layer Hybrid AutomaticRepeat Request,物理层混合自动重发请求)处理、调制、多天线处理及向适当的物理时间-频率资源映射信号的作用。另外,物理层处理对于物理信道的传输信道的映射。物理层以传输信道的形式,对MAC层提供服务。物理信道对应于用来发送特定的传输信道的时间频率资源的集合,各传输信道被映射到对应的物理信道。例如,在物理信道中,上行物理信道有PRACH(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USCH(Physical UplinkShared Channel,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下行物理信道有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BCH(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物理广播信道)。
在NR的用例/扩展场景中,可包含在数据速率、时延及覆盖范围的方面具有多种必要条件的增强移动宽带(eMBB)、超可靠低时延通信(ultra-reliable low-latencycommunications,URLLC)、大规模机器类通信(mMTC)。例如,期待eMBB支持IMT-Advanced(Internation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Advanced,高级国际移动通信)所提供的数据速率的3倍左右的峰值数据速率(在下行链路中为20Gbps,在上行链路中为10Gbps)以及有效(用户体验(user-experienced))数据速率。另一方面,在URLLC的情况下,针对超低时延(用户面的时延在UL及DL中分别为0.5ms)及高可靠性(在1ms内,1-10-5),提出了更严格的必要条件。最后,在mMTC中,优选地,要求高连接密度(在城市环境中,1,000,000台装置/km2)、糟糕环境下的大覆盖范围及用于廉价装置的寿命极长的电池(15年)。
因此,有时适合于一个用例的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的参数集(例如,子载波间隔(SCS:SubCarrier Spacing)、OFDM码元长度、循环前缀(CP:Cyclic Prefix)长度、每个调度区间的码元数)对于其他用例无效。例如,在低时延的服务中,优选地,要求码元长度比mMTC的服务更短(因此,子载波间隔更大)和/或每个调度区间(也称为“TTI(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发送时间间隔)”)的码元数少。而且,在信道的时延扩展大的扩展场景中,优选地,要求CP长度比时延扩展短的场景更长。也可根据状况而优化子载波间隔,以维持同样的CP开销。NR所支持的子载波间隔的值可为一个以上。与此对应地,目前考虑了15kHz、30kHz、60kHz…的子载波间隔。码元长度Tu及子载波间隔Δf根据式Δf=1/Tu而直接关联。与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系统同样地,能够使用用语“资源元素”来表示由对于一个OFDM/SC-FDMA(Single-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单载波频分多址)码元的长度的一个子载波构成的最小的资源单位。
在新无线系统5G-NR中,针对各参数集及各载波,分别在上行链路及下行链路中定义子载波及OFDM码元的资源网格。资源网格的各元素被称为“资源元素”,其基于频域的频率索引及时域的码元位置而被确定(参照3GPP TS 38.211v15.6.0)。
<5G NR中的NG-RAN与5GC之间的功能分离>
图2表示NG-RAN与5GC之间的功能分离。NG-RAN的逻辑节点是gNB或ng-eNB。5GC具有逻辑节点AMF、UPF及SMF(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会话管理功能)。
例如,gNB及ng-eNB主持以下的主要功能:
-无线承载控制(Radio Bearer Control)、无线接纳控制(Radio AdmissionControl)、连接移动性控制(Connection Mobility Control)、在上行链路及下行链路这两个链路中动态地向UE分配(调度)资源等的无线资源管理(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的功能;
-数据的IP(Internet Protocol,网际互连协议)标头压缩、加密及完整性保护;
-在无法根据UE所提供的信息来决定朝向AMF的路由的情况下的附接UE时的AMF的选择;
-朝向UPF的用户面数据的路由;
-朝向AMF的控制面信息的路由;
-连接的设定及解除;
-寻呼消息的调度及发送;
-系统广播信息(AMF或运行管理维护功能(OAM:Operation,Admission,Maintenance)为发起源)的调度及发送;
-用于移动性及调度的测量及测量报告的设定;
-上行链路中的传输等级的分组标记;
-会话管理;
-网络切片的支持;
-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流的管理及对于数据无线承载的映射;
-RRC_INACTIVE(RRC非激活)状态下的UE的支持;
-NAS(Non Access Stratum,非接入层)消息的分发功能;
-无线接入网络的共享;
-双重连接;
-NR与E-UTRA(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接入)之间的紧密协作。
接入及移动性管理功能(AMF)主持以下的主要功能:
-使非接入层(NAS)信令终结的功能;
-NAS信令的安全;
-接入层(AS)的安全控制;
-用于3GPP的接入网络之间的移动性的核心网络(CN:Core Network)节点间信令;
-到达空闲模式的UE的可能性(包含寻呼的重新发送的控制及执行);
-注册区域的管理;
-系统内移动性及系统间移动性的支持;
-接入认证;
-包含漫游权限检查的接入许可;
-移动性管理控制(订阅及策略);
-网络切片的支持;
-会话管理功能(SMF)的选择。
此外,用户面功能(UPF)主持以下的主要功能:
-用于内部(intra)-RAT(Radio Access Technology,无线接入技术)移动性/inter-RAT(RAT间)移动性(在可应用的情况下)的锚点;
-用于与数据网络之间的相互连接的外部PDU(Protocol Data Unit,协议数据单元)会话点;
-分组的路由及转发;
-分组检查及用户面部分的策略规则的强制(Policy rule enforcement);
-业务使用量的报告;
-用于支持朝向数据网络的业务流的路由的上行链路分类(uplink classifier);
-用于支持多宿主PDU会话(multi-homed PDU session)的分支点(BranchingPoint);
-对于用户面的QoS处理(例如,分组过滤、闸控(gating)、UL/DL速率控制(UL/DLrate enforcement);
-上行链路业务的验证(SDF(Service Data Flow,服务数据流)对于QoS流的映射);
-下行链路分组的缓冲及下行链路数据通知的触发功能。
最后,会话管理功能(SMF)主持以下的主要功能:
-会话管理;
-对于UE的IP地址的分配及管理;
-UPF的选择及控制;
-用于使业务流向适当的目的地的用户面功能(UPF)中的业务转向(trafficsteering)的设定功能;
-控制部分的策略的强制及QoS;
-下行链路数据的通知。
<RRC连接的设定及重新设定的过程>
图3表示NAS部分的UE从RRC_IDLE(RRC空闲)过渡至RRC_CONNECTED(RRC已连接)时的UE、gNB及AMF(5GC实体)之间的若干个交互(参照TS 38.300v15.6.0)。
RRC是用于UE及gNB的设定的高层信令(协议)。通过该过渡,AMF准备UE上下文数据(其例如包含PDU会话上下文、安全密钥、UE无线性能(UE Radio Capability)、UE安全性能(UE Security Capabilities)等),并将其与初始上下文设定请求(INITIAL CONTEXTSETUP REQUEST)一起发送至gNB。接着,gNB与UE一起激活AS安全。gNB对UE发送安全模式命令(SecurityModeCommand)消息,UE利用安全模式完成(SecurityModeComplete)消息对gNB作出应答,由此来激活AS安全。然后,gNB对UE发送RRC重新设定(RRCReconfiguration)消息,且gNB接收对于该RRC重新设定消息的来自UE的RRC重新设定完成(RRCReconfigurationComplete),由此,进行用于设定信令无线承载2(Signaling RadioBearer 2,SRB2)及数据无线承载(Data Radio Bearer,DRB)的重新设定。对于仅信令的连接,因为不设定SRB2及DRB,所以可省略与RRC重新设定相关的步骤。最后,gNB利用初始上下文设定应答(INITIAL CONTEXT SETUP RESPONSE)通知AMF设定过程已完成。
因此,在本发明中提供如下的第五代核心网(5GC)的实体(例如,AMF、SMF等),其包括:控制电路,在动作时,建立与g节点B(gNodeB)之间的下一代(Next Generation,NG)连接;以及发送部,在动作时,经由NG连接将初始上下文设定消息发送至g节点B,以设定g节点B与用户设备(UE:User Equipment)之间的信令无线承载。具体而言,g节点B将包含资源分配设定信息要素(IE:Information Element)的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经由信令无线承载发送至UE。接着,UE基于资源分配设定,进行上行链路中的发送或下行链路中的接收。
<2020年以后的IMT的利用场景>
图4表示用于5G NR的若干个用例。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新无线(3rd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new radio,3GPP NR)中,已研究了通过IMT-2020构思的支持多种多样的服务及应用的三个用例。用于大容量高速通信(eMBB:增强移动宽带)的第一阶段的规格的筹划制定已结束。在目前及将来的作业中,除了逐渐扩充eMBB的支持之外,还包含用于高可靠超低时延通信(URLLC:ultra-reliable and low-latencycommunications)及多同时连接机器类通信(mMTC:大规模机器类通信)的标准化。图4表示2020年以后的IMT的构思上的利用场景的若干个例子(例如参照ITU-R M.2083的图2)。
URLLC的用例有与吞吐量、时延(延迟)及可用性这样的性能相关的严格的必要条件。URLLC的用例构思为用于实现今后的工业生产过程或制造过程的无线控制、远程医疗手术、智能电网中的送电配电的自动化、交通安全等应用的一个要素技术。通过确定满足由TR38.913设定的必要条件的技术,来支持URLLC的超高可靠性。在版本15的NR URLLC中,作为重要的必要条件,包含设为目标的用户面的时延在UL(上行链路)中为0.5ms,在DL(下行链路)中为0.5ms这一条件。对于一次分组发送的总体性URLLC的必要条件是在用户面的时延为1ms的情况下,对于32字节的分组尺寸,误块率(BLER:block error rate)为1E-5。
考虑到物理层,可利用大量可采用的方法来提高可靠性。目前的提高可靠性的余地包含定义URLLC用的另外的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信道质量指示符)表、更紧凑的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格式、PDCCH的反复等。但是,随着NR(关于NR URLLC的重要的必要条件)更稳定且受到进一步开发,可扩大该余地以实现超高可靠性。版本15中的NR URLLC的具体用例包含增强现实/虚拟现实(AR(AugmentedReality)/VR(Virtual Reality))、e-健康、e-安全及至关重要的应用。
另外,以NR URLLC为目标的技术强化旨在改善时延以及提高可靠性。用于改善时延的技术强化包含可设定的参数集、利用灵活映射的非基于时隙的调度、免授权的(已设定的授权的)上行链路、数据信道中的时隙级的反复、以及下行链路中的占先(Pre-emption)。占先是指停止已分配有资源的发送,并将该已被分配的资源用于后请求的、需满足时延更低/优先级更高的必要条件的其他发送。因此,已被允许的发送会被之后的发送代替。可与具体的服务类型无关地应用占先。例如,服务类型A(URLLC)的发送也可被服务类型B(eMBB等)的发送代替。与可靠性提高相关的技术强化包含用于目标BLER为1E-5的专用CQI/MCS(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调制与编码方案)表。
mMTC(大规模机器类通信)的用例的特征在于:典型而言,如下的连接装置的数量极多,该连接装置发送不易受时延影响的较少量的数据。对于装置,要求其价格低且电池寿命非常长。根据NR的观点,利用非常窄的带宽部分是可节省UE的电力并延长其电池寿命的一个解决方法。
如上所述,预测NR中的可靠性提高的余地会进一步扩大。其为对于所有情况而言的重要的必要条件之一,例如,与URLLC及mMTC相关的重要的必要条件是高可靠性或超高可靠性。从无线的观点及网络的观点考虑,可在若干个机制中提高可靠性。总体而言,存在有可能有助于提高可靠性的两个~三个重要的领域。这些领域包括紧凑的控制信道信息、数据信道/控制信道的反复、以及与频域、时域和/或空间域相关的分集。这些领域可与特定的通信场景无关地、普遍用于提高可靠性。
关于NR URLLC,设想了工厂自动化、运输业及电力输送这样的必要条件更严格的进一步的用例。严格的必要条件是指高可靠性(达到10-6级的可靠性)、高可用性、达到256字节的分组尺寸、达到数微秒(μs)左右的时间同步(time synchronization)(能够对应于用例,根据频率范围及0.5ms~1ms左右的短时延(例如,设为目标的用户面中的0.5ms的时延),将值设为1μs或数微秒)。
而且,关于NR URLLC,从物理层的观点考虑,可有若干个技术强化。这些技术强化包括与紧凑的DCI相关的PDC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强化、PDCCH的反复、PDCCH的监视的增加。另外,UCI(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强化与增强(enhanced)HARQ(混合自动重发请求)及CSI反馈的强化相关。另外,可有与微时隙级的跳频相关的PUSCH的强化及重新发送/反复的强化。用语“微时隙”是指包含的码元数量比时隙少的发送时间间隔(TTI)(时隙具备14个码元)。
<QoS控制>
5G的QoS(服务质量)模型基于QoS流,既支持需要保证流比特率的QoS流(GBR:Guaranteed Bit Rate QoS流),也支持不需要保证流比特率的QoS流(非GBR QoS流)。因此,在NAS级中,QoS流是PDU会话中的粒度最细微的QoS的划分。根据经由NG-U接口而由封装标头(encapsulation header)传输的QoS流ID(QFI:QoS Flow ID),在PDU会话内确定QoS流。
针对各UE,5GC建立一个以上的PDU会话。针对各UE,配合PDU会话,NG-RAN例如如在前文中参照图3说明的那样,建立至少一个数据无线承载(DRB)。另外,也可在之后设定新增到该PDU会话的QoS流中的DRB(何时设定取决于NG-RAN)。NG-RAN将属于各种PDU会话的分组映射到各种DRB。UE及5GC中的NAS级分组过滤器用于使UL分组及DL分组与QoS流关联,UE及NG-RAN中的AS级映射规则使UL QoS流及DL QoS流与DRB关联。
图5表示5G NR的非漫游参考架构(non-roaming reference architecture)(参照TS 23.501v16.1.0,章节4.23)。应用功能(Application Function,AF)(例如,主持图4所例示的5G服务的外部应用服务器)与3GPP核心网络进行交互,以提供服务。例如,为了支持对业务的路由造成影响的应用而接入网络开放功能(Network Exposure Function,NEF),或者为了策略控制(例如,QoS控制)而与策略框架进行交互(参照策略控制功能(PolicyControl Function,PCF))。基于运营商的部署,运营商认为可信任的应用功能能够与关联的网络功能(Network Function)直接交互。未被运营商允许直接接入网络功能的应用功能经由NEF,使用对于外部的开放框架而与关联的网络功能交互。
图5还表示5G架构的进一步的功能单位,即,网络切片选择功能(Network SliceSelection Function,NSSF)、网络存储功能(Network Repository Function,NRF)、统一数据管理(Unified Data Management,UDM)、认证服务器功能(Authentication ServerFunction,AUSF)、接入及移动性管理功能(AMF)、会话管理功能(SMF)及数据网络(DN:DataNetwork,例如由运营商提供的服务、互联网接入或由第三方提供的服务)。核心网络的功能及应用服务的全部或一部分也可部署在云端计算环境中并进行动作。
因此,在本发明中提供如下的应用服务器(例如,5G架构的AF),其包括:发送部,为了建立包含与QoS必要条件对应的g节点B与UE之间的无线承载的PDU会话,在动作时,将包含对于URLLC服务、eMMB服务和mMTC服务中的至少一个服务的QoS必要条件的请求发送至5GC的功能(例如,NEF、AMF、SMF、PCF、UPF等)中的至少一个功能;以及控制电路,在动作时,使用已建立的PDU会话进行服务。
在版本15NR中,针对终端(或者,也称为“用户设备(UE)”),例如定义了可在1时隙(slot)中盲解码(或者,也称为“监视”)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例如,PDC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数量、以及可在PDCCH中进行信道估计的控制信道元素(CCE)数。此外,可在1时隙中盲解码的PDCCH数例如也被称为“最大盲解码次数”或“最大BD数”。另外,可在PDCCH中进行信道估计的CCE数也被称为“最大CCE数”。基站(例如,也称为“gNB”)例如基于分配给各终端的BD数或CCE数进行PDCCH发送。
另外,在版本16NR中,研究了在非授权频带(或者,也称为“免授权频带”)中进行基于NR的无线接入方式的通信的NR-Unlicensed(NR-U)。在非授权频带中,各装置在进行发送之前,进行确认其他系统或终端等是否正在使用无线信道的载波监听(例如,也称为“对话前监听(Listen Before Talk,LBT)”)。在NR-U中,例如根据LBT的结果来决定是否可进行发送,因此,研究了在终端中,对一连串的下行链路数据(例如,下行链路突发(DL burst))的发送开始进行检测的过程。例如,在版本16NR中,对基于PDCCH来检测DL突发进行了研究。
[最大BD数及最大CCE数]
例如,可如图6所示地定义非载波聚合(CC:Carrier Aggregation)时的最大BD数及最大CCE数(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3)。图6所示的最大BD数及最大CCE数例如表示针对每个终端及每个时隙的值。
在版本15NR中,例如,有可能对终端设定超过图6所示的最大BD数或最大CCE数(换句话说,上限)的PDCCH候选(PDCCH candidate)。在此情况下,定义了“丢弃规则(droppingrule)”(换句话说,用于不分配PDCCH候选及PDCCH监视机会的规则),来作为将实际的PDCCH候选设定为图6所示的最大BD数或最大CCE数以下的一个方法。
此外,“PDCCH候选”表示由终端接收PDCCH的候选。例如,PDCCH监视机会(或者,PDCCH的接收机会)表示PDCCH候选的频率资源及时间资源。
在丢弃规则中,例如可应用以下的规定。
-不丢弃公共搜索空间(CSS:common search space)的PDCCH候选及PDCCH监视机会。
-在UE专用搜索空间(USS:UE-specific search space)中,已设定的PDCCH候选超过最大BD数或最小CCE数的情况下,按照搜索空间的识别号(例如,称为“搜索空间ID(search space ID,SS ID)”)从高到低的顺序将搜索空间丢弃(换句话说,不分配资源)。
-丢弃规则不应用于副小区(Secondary cell)。换句话说,丢弃规则应用于主小区(Primary cell)。
[DL突发检测]
对于DL突发检测,例如已讨论了以下的三个阶段。图7表示三个阶段的一例。
阶段A:检测出DL突发前
阶段B:检测出DL突发后且到达时隙(图7中的时隙#0)边界前(部分时隙(partialslot))
阶段C:检测出DL突发后且到达时隙(图7中的时隙#0)边界后(整个时隙(fullslot))
例如已研究了使用群组公共PDCCH(Group common PDCCH,GC-PDCCH)来检测DL突发。基站例如在DL突发的前端发送GC-PDCCH,终端在已设定的PDCCH监视机会中检测GC-PDCCH。若成功地检测出GC-PDCCH,则终端会认识到DL突发的发送(换句话说,检测DL突发)。此外,已对将例如基站可利用的LBT子带(也被称为“LBT带宽(bandwidth)”)、或信道占用时间(channel occupancy time,COT)内的时隙格式(slot format)之类的信息包含在GC-PDCCH中进行了研究。
[CORESET及搜索空间]
在版本15NR中,例如对于可对终端分配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区域即控制资源集(CORESET)或搜索空间(SS)的数量有以下的规定。
CORESET:3个(每带宽部分(bandwidth part,BWP))
SS:10个(每BWP)
例如,将BWP的带宽设为80MHz,并将终端(或者基站)进行载波监听(例如,LBT)的频带(例如,称为“LBT子带”)的带宽设为20MHz。例如,在BWP内存在4个LBT子带,并在各LBT子带中配置CORESET的情况下(换句话说,在每个LBT子带中配置专用的CORESET的情况下),对终端设定的CORESET为4个,其超过上述规定的数量(3个)。
因此,在NR-U中,商定了以下内容:在以收敛于LBT子带内的方式(换句话说,封闭地)配置CORESET的情况下,无论上述规定数(例如,3个)如何,均可将相同的CORESET及与CORESET关联的SS配置于多个子带。
图8表示分别在多个(例如,4个)LBT子带中配置相同的CORESET及SS的例子。
[最大BD数及最大CCE数与SS]
如上所述,在NR-U中,商定了可将相同的CORESET及SS分别配置于多个子带。
另外,在NR-U中,商定了为了抑制UE的实现的复杂化,不加大版本15NR中规定的最大BD数及最大CCE数。另一方面,例如,有可能设想因LBT的失败(例如,称为“LBT失败(LBTfailure)”)而无法使用LBT子带的状况,而将SS分别设定于多个LBT子带。
在上述最大BD数及最大CCE数的限制下,若将SS分别设定于多个LBT子带,则PDCCH候选配置的效率有可能会下降。
图9表示PDCCH监视机会的设定例。
在图9所示的例子中,对终端设定的最大BD数为44次。此外,在图9中,为了简化说明,考虑最大BD数而不考虑最大CCE数。在以后的说明中,“考虑…”这一表达可替换成“基于…”或“使用…”,“不考虑…”这一表达也可替换成“不基于…”或“不使用…”。另外,在图9中,作为一例,对4个LBT子带(例如,LBT子带#0~LBT子带#3)进行说明,但LBT子带的数量不限于4个,也可以是其他个数。另外,在图9中,分别对子带#0~子带#3设定了BD数=11次的PDCCH监视机会。
例如,在图9的(a)中,设为LBT的结果是子带#0~子带#2的LBT失败,子带#3可用。另外,在图9的(b)中,设为LBT的结果是子带#0~子带#3可用。
例如,在图9的(a)的情况下,对于终端有效的PDCCH监视机会(例如,子带#3的SS#1)中的BD数为11次。在图9的(a)中,对终端设定的BD数(11次)为最大BD数(例如,44次)以下。由此,在图9的(a)中,通过SS的设定,对于终端,例如可在子带#3中配置与SS#1不同的其他SS,并收发PDCCH。
另一方面,例如,在图9的(b)的情况下,对于终端有效的PDCCH监视机会(例如,子带#0~子带#3各自的SS#1)中的BD数为44次。在图9的(b)中,对终端设定的BD数(44次)已达到最大BD数(例如,44次)。由此,在图9的(b)中,对于终端,无法进一步配置与SS#1不同的其他SS。
在NR中,例如使每个SS与不同种类或用途的PDCCH关联,根据用途而区分地使用SS,由此,提高PDCCH收发的效率。但是,例如,在图9的(b)所示的例子中,无法在各LBT子带中配置多个SS,从而有可能无法提高PDCCH配置的效率。
这样,在NR-U的DL突发检测中,关于进行PDCCH发送的方法,尚有研究的余地。因此,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说明NR-U中的DL突发检测、以及提高PDCCH发送的效率的方法。
(实施方式1)
[通信系统的概要]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通信系统例如包括图10及图12所示的基站100(例如,gNB)、以及图11及图13所示的终端200(例如,UE)及。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基站100的一部分的结构例的方框图。在图10所示的基站100中,调度部104基于与关于下行控制信道信号的BD次数和关于信道估计的资源数(例如,CCE数)中的至少一者相关的信息,决定基于载波监听(例如,LBT)的时机(换句话说,终端200中的DL突发被检测出的时机即检出时机)之前的第一期间(例如,阶段A)、和上述基于载波监听的时机之后的第二期间(例如,阶段B或阶段C)中的至少一个期间内的下行控制信道信号的配置方法(换句话说,PDCCH监视机会)。发送部108基于所决定的配置方法来发送下行控制信道信号。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终端200的一部分的结构例的方框图。在图11所示的终端200中,接收控制部205基于与关于下行控制信道信号的最大BD次数和关于信道估计的资源数(例如,CCE数)中的至少一者相关的信息,决定检测出下行突发(DL突发)的检出时机之前的第一期间(例如,阶段A)、和该检出时机之后的第二期间(例如,阶段B或阶段C)中的至少一个期间内的下行控制信道信号的接收机会(例如,PDCCH监视机会)。接收部201以所决定的接收机会来接收下行控制信道信号。
[基站的结构]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基站100的结构例的方框图。在图12中,基站100包括接收部101、解调/解码部102、信道状态估计部103、调度部104、控制信息保留部105、数据/控制信息产生部106、编码/调制部107及发送部108。
接收部101经由天线接收从终端200发送的信号,对接收信号进行下变频或A/D(Analog/Digital,模拟/数字)转换等接收处理,并向解调/解码部102及信道状态估计部103输出接收处理后的接收信号。
解调/解码部102对从接收部101输入的接收信号进行解调及解码,并向调度部104输出解码结果。
信道状态估计部103基于从接收部101输入的接收信号,进行信道状态的估计(换句话说,载波监听或LBT)。例如,信道状态估计部103可判定信道状态是繁忙(busy)还是空闲(idle)。信道状态估计部103向调度部104输出表示判定出的信道状态的信息。
调度部104例如产生与对于终端200的PDCCH的设定相关的信息(以下,称为“PDCCH设定信息”),并向控制信息保留部105输出。另外,调度部104向数据/控制信息产生部106输出包含PDCCH设定信息的信令信息。
另外,调度部104例如进行对于各终端200的PDCCH的调度(例如,分配)。例如,调度部104可基于从信道状态估计部103输入的表示信道状态的信息,判定(换句话说,决定)DL突发的各阶段(例如,图7所示的阶段A、阶段B及阶段C)的各终端200中的PDCCH监视机会,并基于判定结果,对于终端200调度PDCCH。调度部104基于调度结果,指示数据/控制信息产生部106产生数据或控制信息。另外,调度部104向编码/调制部107输出包含调度结果的调度信息。
另外,调度部104例如可基于从解调/解码部102输入的解码结果,指示数据/控制信息产生部106产生数据或控制信息。
例如,在PDCCH设定信息中,可包含CORESET的设定或SS的设定之类的设定信息。
控制信息保留部105例如保留从调度部104输入的控制信息(例如,包含PDCCH设定信息)。控制信息保留部105可根据需要,将已保留的信息输出至基站100的各结构部(例如,调度部104)。
数据/控制信息产生部106根据来自调度部104的指示而产生数据或控制信息,并将包含已产生的数据或控制信息的信号输出至编码/调制部107。在控制信息中,例如可包含从调度部104输入的信令信息。
编码/调制部107例如基于从调度部104输入的调度信息,对从数据/控制信息产生部106输入的信号进行编码及调制,并将调制后的信号(码元序列)输出至发送部108。
发送部108对从编码/调制部107输入的信号进行D/A(Digital/Analog,数字/模拟)转换、上变频或放大等发送处理,并从天线向终端200发送通过发送处理而获得的无线信号。
[终端的结构]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终端200的结构例的方框图。在图13中,终端200包括接收部201、解调/解码部202、DL发送检测部203、控制信息保留部204、接收控制部205、发送控制部206、数据产生部207、编码/调制部208及发送部209。
接收部201对经由天线接收到的接收信号进行下变频或A/D转换等接收处理,并将接收信号输出至解调/解码部202。
解调/解码部202对从接收部201输入的接收信号所含的数据或控制信息进行解调及解码,并向发送控制部206输出解码结果。另外,例如,解调/解码部202向控制信息保留部204输出解码结果所含的信令信息。
另外,例如,解调/解码部202基于从接收控制部205输入的信息,对接收信号所含的PDCCH进行解调及解码,并将PDCCH的解码结果输出至DL发送检测部203。
DL发送检测部203基于从解调/解码部202输入的PDCCH的解码结果来检测DL突发。DL发送检测部203向接收控制部205输出表示DL突发的检测结果的DL突发信息。在DL突发信息中,例如可包含表示终端200可利用的资源(例如,LBT子带)的LBT信息、或信道占用时间(COT)长度之类的信息。
控制信息保留部204保留从解调/解码部202输入的信令信息(例如,PDCCH设定信息),并根据需要,将已保留的信息输出至各结构部(例如,接收控制部205或发送控制部206)。
接收控制部205基于从DL发送检测部203输入的DL突发信息、以及从控制信息保留部204输入的PDCCH设定信息,判定PDCCH监视机会。接收控制部205向解调/解码部202输出表示判定结果的PDCCH监视机会信息。
发送控制部206基于从解调/解码部202输入的解码结果、以及从控制信息保留部204输入的信息,指示数据产生部207产生数据。
数据产生部207基于从发送控制部206输入的数据产生指示而产生发送数据(例如,PUSCH),并输出至编码/调制部208。
编码/调制部208对从数据产生部207输入的发送数据进行编码及调制,并将调制后的信号输出至发送部209。
发送部209对从编码/调制部208输入的信号进行D/A转换、上变频或放大等发送处理,并从天线向基站100发送通过发送处理而获得的无线信号。
[基站100及终端200的动作]
说明具有以上结构的基站100及终端200的动作例。
图14是表示基站100及终端200的动作例的序列图。
基站100例如进行信道状态估计(例如,载波监听或LBT)(ST101)。
基站100对终端200设定PDCCH监视机会(ST102)。例如,基站100可基于信道状态估计的结果(例如,繁忙状态或空闲状态)、与对终端200设定的LBT子带相关的信息、或者对终端200设定的BD数或CCE数之类的信息,设定终端200的PDCCH监视机会。
基站100对终端200发送下行链路信号(ST103)。在下行链路信号中,例如可包含DL突发信息,可包含PDCCH设定信息,或者可包含PDCCH信号(例如,包含调度信息)。这些信息可包含于相同的信号,也可包含于不同的信号。例如,DL突发信息可包含于群组公共PDCCH(GC-PDCCH)。另外,PDCCH设定信息可包含于信令信息。
终端200例如基于从基站100发送的信号(例如,GC-PDCCH)进行DL突发检测(ST104)。
终端200设定对于终端200的PDCCH监视机会(ST105)。例如,终端200可基于DL突发检测结果、与对终端200设定的LBT子带相关的信息、或者对终端200设定的BD数或CCE数之类的信息,设定终端200的PDCCH监视机会。
终端200例如在已设定的PDCCH监视机会中,接收(例如,盲解码)发往终端200的PDCCH(ST106)。在PDCCH中,例如可包含与对终端200调度(换句话说,分配)的资源相关的信息。
基站100及终端200例如基于分配给终端200的资源进行数据(例如,上行链路数据或下行链路数据)的通信(ST107)。
[PDCCH监视机会的决定方法]
说明基站100的调度部104中的PDCCH监视机会的决定方法的一例。另外,终端200的接收控制部205可基于与调度部104相同的决定方法来判定PDCCH监视机会。
<决定方法1>
在决定方法1中,在对终端200设定的BD数或CCE数超过阈值(例如,最大BD数或最大CCE数之类的上限值)的情况下,基站100基于LBT子带的优先级,决定配置于资源的搜索空间(SS)。例如,基站100基于各个LBT子带的优先级来丢弃(drop)SS。换句话说,基站100通过按LBT子带丢弃SS,将对终端200设定的BD数或CCE数设定为阈值以下。
按LBT子带丢弃SS的丢弃规则例如可新增到版本15NR中规定的丢弃规则而被应用。
例如,在决定方法1的丢弃规则中,首先,按照SS ID从高到低的顺序丢弃SS。换句话说,在丢弃规则中,按照SS ID从低到高的顺序,将SS配置于资源。
接着,例如在有SS ID相同的多个SS的情况下,当SS各自的BD数或CCE数超过阈值(例如,最大BD数或最大CCE数)时,基站100基于LBT子带的优先级来丢弃SS。例如,基站100可按照LBT子带的优先级从低到高的顺序丢弃SS。换句话说,基站100可按照LBT子带的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将SS配置于资源。
图15表示决定方法1的动作例。
此外,在图15中,为了简化说明,考虑BD数而不考虑CCE数。例如,不限于对终端200设定的BD数超过最大BD数的情况,基站100可在BD数和CCE数中的至少一者超过阈值(例如,最大BD数和最大CCE数中的一者)的情况下,基于决定方法1的丢弃规则来决定SS。
在图15所示的例子中,对终端200设定的最大BD数为44次。
另外,在图15中,作为一例,对4个LBT子带(例如,LBT子带#0~LBT子带#3)进行说明,但LBT子带的数量不限于4个,也可以是其他个数。另外,在图15中,对于SS#1和SS#2,LBT子带的优先级均是按照子带#0、子带#1、子带#2、子带#3的顺序从高到低的(换句话说,子带#0的优先级最高,子带#3的优先级最低)。另外,在图15中,例如,设定于各子带的SS(例如,SS#1及SS#2)中的SS#1的ID低于SS#2的ID,因此,SS#1会比SS#2优先地配置于资源。
另外,将配置于各子带的SS中的BD数设为8次。但是,SS中的BD数不限于8次,也可以是其他次数。
例如,在图15的(a)中,LBT的结果是处于如下状态,即,终端200可利用子带#0~子带#3这4个LBT子带。
例如,在图15的(a)中,关于优先级比SS#2更高的SS#1,若将SS#1分别配置于LBT子带#0~LBT子带#3,则对终端200设定的BD数变为32次,其为最大BD数(44次)以下。由此,SS#1配置于可利用的LBT子带#0~LBT子带#3各自的资源(换句话说,不会被丢弃)。
另外,在图15的(a)中,关于优先级比SS#1更低的SS#2,若除了SS#1之外,还将SS#2分别配置于LBT子带#0~LBT子带#3,则对终端200设定的BD数变为64次,其超过最大BD数(44次)。因此,基站100例如基于子带#0~子带#3的优先级,在子带#0中,将SS#2配置于资源,在子带#1、子带#2及子带#3中,丢弃SS#2。通过该丢弃,对终端200设定的BD数变为40次,其为最大BD数(44次)以下。
另一方面,在图15的(b)中,LBT的结果是处于如下状态,即,终端200可利用子带#1~子带#3这3个LBT子带,因LBT失败而无法利用子带#0。
在图15的(b)中,基站100例如能够从对于终端200的BD数排除设定于无法利用的子带#0的SS的BD数(例如,16次)而进行计数。
例如,在图15的(b)中,关于优先级比SS#2更高的SS#1,若将SS#1分别配置于LBT子带#1~LBT子带#3,则对终端200设定的BD数变为24次,其为最大BD数(44次)以下。由此,SS#1配置于可利用的LBT子带#1~LBT子带#3各自的资源(换句话说,不会被丢弃)。
另外,在图15的(b)中,关于优先级比SS#1更低的SS#2,若除了SS#1之外,还将SS#2分别配置于子带#1~子带#3,则对终端200设定的BD数变为48次,其超过最大BD数(44次)。因此,基站100例如基于子带#1~子带#3的优先级,在子带#1及子带#2中,将SS#2配置于资源,在子带#3中,丢弃SS#2。通过该丢弃,对终端200设定的BD数变为40次,其为最大BD数(44次)以下。
此处,若是在不应用决定方法1的丢弃规则的情况下(例如,在版本15NR中规定的丢弃规则下),则无论是在图15的(a)时,还是在图15的(b)时,在各个LBT子带中,SS#1均配置于资源,SS#2均被丢弃。换句话说,本应设定于多个LBT子带的相同的SS(例如,SS#2)不会被配置到上述多个LBT子带的任一个的资源中。
相对于此,根据决定方法1,SS#2在图15的(a)中配置于子带#0的资源,在图15的(b)中配置于子带#1及子带#2的资源。换句话说,在决定方法1中,基于多个LBT子带间的优先级,决定将设定于上述多个LBT子带的相同的SS(例如,SS#2)配置于资源或将其丢弃。例如,如图15的(a)及图15的(b)所示,分别设定于LBT子带的SS#2可在一部分的LBT子带中配置于资源,在剩余的LBT子带中被丢弃。根据该丢弃规则,基站100能够增加对终端200设定的SS的数量,因此,能够提高PDCCH的收发效率。
例如,决定方法1的丢弃规则在应用于图7所示的阶段A的情况下,可应用于全部的LBT子带(例如,与图15的(a)相同)。另外,决定方法1的丢弃规则在应用于图7所示的阶段B及阶段C的情况下,可应用于全部的LBT子带(例如,与图15的(a)相同),也可基于LBT结果而应用于终端200可利用的LBT子带(例如,与图15的(b)相同)。
在决定方法1的丢弃规则应用于全部的LBT子带的情况下(例如,在应用于阶段A时),SS的配置不因LBT的结果而改变。因此,能够简化基站100中的SS的判定处理、PDCCH的调度或终端200中的接收动作。
另外,在决定方法1的丢弃规则应用于终端200可利用的LBT子带的情况下(例如,阶段B或阶段C),能够根据LBT的决定,例如从BD数的计数值排除无法利用的LBT子带,因此,能够增加实际配置的PDCCH候选的数量,从而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另外,在决定方法1中,LBT子带的优先级可通过信令信息由基站100通知给终端200,也可在规格(或者标准)中被规定。例如,可将子带编号更低的LBT子带的优先级设定为高优先级,也可设定为按终端200而不同的随机的优先级。
另外,LBT子带的优先级也可按SS而有所不同。通过使用按SS而有所不同的LBT子带的优先级,例如,容易将SS配置于不同的LBT子带,对PDCCH的资源而言,能够减少PDCCH监视机会在SS之间冲突(换句话说,受限(blocking))的可能性。
另外,LBT子带的优先级也可在终端200之间有所不同。通过使用按终端200而有所不同的LBT子带的优先级,例如,配置PDCCH的LBT子带在终端200之间有所不同的可能性升高,因此,能够减少终端200之间的PDCCH监视机会冲突(换句话说,受限)的可能性。
另外,在图15中,说明了将SS分别设定于各LBT子带的情况,但SS可不必设定于对终端200设定的每一个LBT子带,可设定于一部分的LBT子带。即使在此情况下,基站100也可基于一部分的LBT子带的优先级来对丢弃进行判定。
这样,根据决定方法1,通过应用基于LBT子带的优先级的丢弃规则,使得能够配置于LBT子带的SS(换句话说,PDCCH监视机会)增加,从而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决定方法1的变形例]
此外,在决定方法1中,例如说明了如下方法,即,在判定SS ID后,判定LBT子带的优先级。换句话说,说明了如下方法,即,在有SS ID相同的多个SS的情况下,当BD数或CCE数超过阈值(例如,最大BD数或最大CCE数)时,基于LBT子带的优先级,按照优先级从低到高的顺序丢弃SS。但是,并不限定于该方法。
例如,在决定方法1的变形例中,也可应用将上述方法中的SS ID的判定及LBT子带的优先级的判定的顺序调换后的方法。换句话说,例如,也可以是在判定LBT子带的优先级后,判定SS ID的方法。例如,基站100可首先,按照LBT子带的优先级从低到高的顺序丢弃SS,并在相同的LBT子带中有多个SS的情况下,按照SS ID从高到低的顺序丢弃SS。
图16表示决定方法1的变形例的动作例。此外,图16中的条件(例如,最大BD数、各SS的BD数、LBT子带数、LBT子带的优先级或LBT结果之类的内容)与图15的例子相同。
在图16的(a)中,基站100首先,按照LBT子带的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例如,按照子带#0、子带#1、子带#2、子带#3的顺序),将SS配置于LBT子带的资源。在图16的(a)中,例如,若将SS#1及SS#2均配置于子带#2,则对终端200设定的BD数变为48次,其超过最大BD数(44次)。因此,基站100在子带#2中,将SS ID低的SS#1(优先级高的SS)配置于资源,丢弃SSID高的SS#2。通过该丢弃,对终端200设定的BD数变为40次,其为最大BD数(44次)以下。此外,在图16的(a)中,优先级低的子带#3的SS#1及SS#2均被丢弃。
在图16的(b)的情况下,也利用与图16的(a)的情况相同的过程,将SS配置于各LBT子带的资源。在图16的(b)的情况下,丢弃子带#3的SS#2。
这样,在像决定方法1的变形例这样,与决定方法1的情况相比,调换了SS ID的判定及LBT子带的优先级的判定的顺序的方法中,能够配置于LBT子带的SS(换句话说,PDCCH监视机会)也会增加,因此,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另外,在决定方法1的变形例中,根据该丢弃规则,例如与决定方法1相比,可进行使PDCCH监视机会集中于一部分的LBT子带的调度。
以上,说明了决定方法1的变形例。
此外,不限于以SS为单位进行丢弃,也可以PDCCH候选为单位进行丢弃。例如,也可对聚合等级(Aggregation level,AL)附加优先级,按照优先级高的AL的顺序,配置SS直到达到最大BD数或最大CCE数为止。通过配置该SS,能够以更细小的粒度来分配PDCCH候选。由此,PDCCH监视机会增加,从而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另外,例如可与LBT子带的优先级一并应用以PDCCH候选为单位的丢弃。例如,在应用上述决定方法1的丢弃规则时,可代替以SS为单位的丢弃而进行以PDCCH候选为单位的丢弃。或者,也可不应用LBT子带的优先级,而是以全部的LBT子带为对象,应用以PDCCH候选为单位的丢弃。在以全部的LBT子带为对象,应用以PDCCH候选为单位的丢弃的情况下,基站100例如可在基于SS ID的判定而进行了SS的配置之后,当有SS ID相同的多个SS时,以全部的LBT子带为对象,基于AL的优先级而进行SS的丢弃。通过该丢弃,例如能够将PDCCH候选及PDCCH监视机会分散到LBT子带之间而进行调度,从而能够减少PDCCH监视机会冲突的可能性。
<决定方法2>
在决定方法2中,在设定PDCCH监视机会的LBT子带超过阈值(例如,最大LBT子带数)的情况下,基站100基于LBT子带的优先级,决定配置于资源的SS。例如,基站100基于每个LBT子带的优先级来丢弃SS。
基于LBT子带数而按LBT子带丢弃SS的丢弃例如可在应用版本15NR中规定的丢弃规则之前而先被应用。
例如,在决定方法2的丢弃中,在对终端200设定的LBT子带数超过阈值(例如,最大LBT子带数)的情况下,基站100基于LBT子带的优先级来丢弃SS。例如,基站100可按照LBT子带的优先级从低到高的顺序,丢弃设定于LBT子带的SS。换句话说,基站100可按照LBT子带的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将设定于LBT子带的SS配置于资源。
在决定方法2的基于LBT子带数的丢弃之后,例如在各SS中的BD数或CCE数超过阈值(例如,最大BD数或最大CCE数)的情况下,与版本15NR同样地,基站100可按照SS ID从高到低的顺序丢弃SS。
图17表示决定方法2的动作例。
此外,在图17中,为了简化说明,考虑BD数而不考虑CCE数。例如,不限于对终端200设定的BD数超过最大BD数的情况,在BD数和CCE数中的至少一者超过阈值(例如,最大BD数和最大CCE数中的一者)的情况下,基站100可基于决定方法2的丢弃规则来决定SS。
在图17中,作为一例,对4个LBT子带(例如,LBT子带#0~LBT子带#3)进行说明,但LBT子带的数量不限于4个,也可以是其他个数。另外,在图17中,对于SS#1和SS#2,LBT子带的优先级均是按照子带#0、子带#1、子带#2、子带#3的顺序从高到低的(换句话说,子带#0的优先级最高,子带#3的优先级最低)。
另外,在图17所示的例子中,对于SS#1和SS#2,对终端200设定的最大LBT子带数均为2个。
另外,将配置于各子带的SS中的BD数设为8次。但是,SS中的BD数不限于8次,也可以是其他次数。
例如,在图17的(a)中,LBT的结果是处于如下状态,即,终端200可利用子带#0~子带#3这4个LBT子带。
在图17的(a)中,对于SS#1和SS#2,所设定的LBT子带数均超过最大LBT子带数(2个)。因此,基站100例如基于子带#0~子带#3的优先级,在子带#0及子带#1中,将SS#1及SS#2配置于资源,在子带#2及子带#3中,丢弃SS#1及SS#2。通过该丢弃,对终端200设定的BD数变为32次,其为最大BD数(44次)以下。
另一方面,在图17的(b)中,LBT的结果是处于如下状态,即,终端200可利用子带#1~子带#3这3个LBT子带,因LBT失败而无法利用子带#0。
在图17的(b)中,对于SS#1及SS#2,所设定的LBT子带数均超过最大LBT子带数(2个)。因此,基站100基于子带#1~子带#3的优先级,在子带#1及子带#2中,将SS#1及SS#2配置于资源,在子带#3中,丢弃SS#1及SS#2。通过该丢弃,对终端200设定的BD数变为32次,其为最大BD数(44次)以下。
另外,基站100也可在图17的(a)及图17的(b)这两种情况中,在基于最大LBT子带数丢弃SS后,例如应用版本15NR的丢弃规则(例如,基于BD数或CCE数的丢弃)。
例如,决定方法2的丢弃规则在应用于图7所示的阶段A的情况下,可应用于全部的LBT子带(例如,与图17的(a)相同)。另外,决定方法2的丢弃规则在应用于图7所示的阶段B及阶段C的情况下,可应用于全部的LBT子带(例如,与图17的(a)相同),也可应用于终端200可利用的LBT子带(例如,与图17的(b)相同)。
在决定方法2的丢弃规则应用于全部的LBT子带的情况下(例如,在应用于阶段A时),不因LBT的结果而改变SS的配置。因此,能够简化基站100中的SS的判定处理、PDCCH的调度或终端200中的接收动作。
另外,在决定方法2的丢弃规则应用于终端200可利用的LBT子带的情况下(例如,阶段B或阶段C),能够根据LBT的决定,例如排除无法利用的LBT子带,因此,能够增加实际配置的PDCCH候选的数量,从而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另外,在决定方法2中,最大LBT子带数和LBT子带的优先级中的至少一者可通过信令信息由基站100通知给终端200,也可在规格(或者标准)中被规定。例如,可将子带编号更低的LBT子带的优先级设定为高优先级,也可设定为按终端200而不同的随机的优先级。
另外,也可以是,LBT子带的最大数和优先级中的至少一者按SS而有所不同。通过使用按SS而有所不同的LBT子带的最大数及优先级,例如,容易将SS配置于不同的LBT子带,对PDCCH的资源而言,能够减少PDCCH监视机会在SS之间冲突(换句话说,受限)的可能性。
另外,LBT子带的最大数和优先级中的至少一者也可在终端200之间有所不同。通过使用按终端200而有所不同的LBT子带的最大数及优先级,例如,配置PDCCH的LBT子带在终端200之间有所不同的可能性升高,因此,能够介绍终端200之间的PDCCH监视机会冲突(换句话说,受限)的可能性。
另外,例如,与版本15NR的丢弃规则(例如,基于最大BD数或最大CCE数的丢弃规则)不同,决定方法2的丢弃规则也可应用于CSS。在版本15NR的丢弃规则中,例如根据每个UE的BD数或CCE数来决定是否丢弃SS。BD数或CCE数的计数值例如是CSS及USS的总计值。因此,例如在以将CSS包括在内的方式丢弃SS的丢弃规则中,CSS是否被丢弃会按UE而有所不同。
此处,设想CSS在UE之间被共享地使用。若CSS是否被丢弃按UE而有所不同,则会产生如下状况,即,在CSS中发送的PDCCH会被某个UE接收,而不会被其他UE接收。设想在该状况下,基站100的调度会变得复杂。由此,难以设想例如将版本15NR的丢弃规则应用于CSS。
另一方面,在DL突发发送时,终端200可利用的LBT子带由基站100通知给终端200,因此,决定方法2的丢弃规则例如能够基于终端200可利用的LBT子带数,对SS的配置(换句话说,SS的丢弃)进行判定。由此,在决定方法2中,例如通过在终端200之间统一LBT子带的最大数及LBT子带的优先级的设定,可在终端200之间,根据相同的判定基准对SS(例如,CSS)的丢弃进行判定。由此,决定方法2的丢弃规则也能够应用于CSS。
另外,在图17中,说明了将SS分别设定于LBT子带的情况,但SS可不必设定于对终端200设定的每一个LBT子带,可设定于一部分的LBT子带。即使在此情况下,基站100也可基于一部分的LBT子带的数量及优先级来对丢弃进行判定。
这样,根据决定方法2,通过应用基于LBT子带的数量及优先级的丢弃规则,使得能够配置于LBT子带的SS(换句话说,PDCCH监视机会)增加,从而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以上,说明了决定方法1及决定方法2。
在本实施方式中,基站100及终端200基于对终端200设定的LBT子带(频率资源)的优先级,决定各LBT子带中的PDCCH监视机会的设定(换句话说,基站100中的PDCCH的配置方法)。通过该设定,基站100及终端200例如能够针对多个LBT子带分别设定PDCCH监视机会(例如,SS或BD数及CCE数之类的参数),因此,能够提高PDCCH配置的效率。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基站100及终端200例如基于与最大BD数和最大CCE数中的至少一者相关的信息,决定如下两者中的至少一者内的PDCCH监视机会(换句话说,PDCCH的配置方法),该两者为阶段A(DL突发被检测出的时机之前的期间)、和阶段B及阶段C(DL突发被检测出的时机之后的期间)。例如,基站100及终端200根据DL突发检测中的各阶段,决定作为PDCCH监视机会的设定对象的LBT子带,并决定针对已决定的LBT子带的PDCCH监视机会的设定。通过该设定,基站100及终端200能够设定适合于DL突发检测中的各阶段的PDCCH监视机会,因此,能够提高PDCCH配置的效率。
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例如能够提高NR-U中的DL信号的发送效率。
(实施方式2)
设想在与DL突发检测相关的各阶段(例如,图7所示的阶段A、阶段B及阶段C)中,所期望的PDCCH监视机会的配置不同。
例如,阶段A是检测出DL突发之前的期间,因此,可否利用各LBT子带会根据LBT结果而有所不同。因此,在阶段A中,可将PDCCH监视机会配置于全部的LBT子带。另外,为了在阶段A中更早开始发送,较理想的是,时域中的PDCCH监视机会的粒度更细小(换句话说,以短周期来配置PDCCH监视机会)。
另一方面,例如,阶段C是检测出DL突发之后的期间,因此,也可不将PDCCH监视机会配置于全部的LBT子带。另外,在阶段C中,当可不以短周期来调度PDSCH时,可使时域中的PDCCH监视机会的粒度较粗略。
另外,PDCCH监视机会的动态切换会使基站中的调度处理或终端的接收处理变得复杂。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如下方法,该方法抑制基站中的调度处理及终端的接收处理的复杂化而动态地切换PDCCH监视机会。
[基站及终端的结构]
本实施方式的基站及终端的结构可与实施方式1的基站100及终端200的结构通用。
本实施方式的基站100的调度部104例如基于DL突发检测中的阶段,对PDCCH监视阶段(monitoring stage)进行判定。另外,调度部104基于判定出的PDCCH监视阶段,变更LBT子带中的PDCCH监视机会的决定方法。接着,调度部104例如基于PDCCH监视机会的决定方法,决定各LBT子带中的PDCCH监视机会(例如,SS)。
“PDCCH监视阶段”例如是基于PDCCH监视机会的决定方法,对DL突发检测中的各阶段进行分类而得的期间。例如,关于图7所示的阶段A、阶段B及阶段C,阶段A及阶段B被分类到“PDCCH监视阶段1”,阶段C被分类到“PDCCH监视阶段2”。例如,PDCCH监视阶段也可以是以时隙为单位的(分别为图7中的时隙#0及时隙#1)。
本实施方式的终端200的接收控制部205与调度部104同样地,基于DL突发检测中的阶段,对PDCCH监视阶段进行判定,并基于判定出的PDCCH监视阶段,变更LBT子带中的PDCCH监视机会决定方法。
[PDCCH监视机会的决定方法]
说明基站100的调度部104中的PDCCH监视机会的决定方法的一例。另外,终端200的接收控制部205可基于与调度部104相同的决定方法来判定PDCCH监视机会。
以下,作为一例,如上所述,根据切换PDCCH监视机会的观点,基站100将阶段分类到两个PDCCH监视阶段。例如,基站100将阶段A及阶段B分类到PDCCH监视阶段1(以下,也称为“第1阶段(Stage 1)”),将阶段C分类到PDCCH监视阶段2(以下,也称为“第2阶段(Stage2)”)。换句话说,阶段A及与阶段A被包含于相同的时隙的阶段B被分类到第1阶段,被包含于与阶段A不同的时隙的阶段C被分类到第2阶段。此外,“分类”也可与“对应”或“关联”相互替换。
图18表示本实施方式的PDCCH监视机会的设定例。
在图18中,作为一例,设定4个LBT子带(例如,子带#0、子带#1、子带#2及子带#3)。
另外,在图18中,作为一例,表示如下例子,即,在时隙#0的码元#4中,终端200检测出在子带#3及子带#4中发送的DL突发。由此,在图18中,时隙#0的码元#0~码元#3的期间相当于阶段A,时隙#0的码元#4~码元#13的期间相当于阶段B,时隙#1以后的期间(例如,时隙#1的码元#0~码元#13的期间)相当于阶段C。另外,在图18中,如上所述,阶段A及阶段B(例如,时隙#0)被分类到第1阶段,阶段C(例如,时隙#1)被分类到第2阶段。
此外,在图18的例子中,设想在时隙#0的比码元#4更靠后的期间(例如,直到阶段B结束为止),除了子带#2及子带#3之外,不新增可利用的LBT子带。
在第1阶段中,例如,在有可能发送DL突发的LBT子带(例如,图18中的子带#0~子带#3)中,在设定有PDCCH监视机会的情况下,基站100分配PDCCH监视机会。
另一方面,在第2阶段中,基站100例如对发送了DL突发的LBT子带(例如,图18中的子带#2及子带#3)分配PDCCH监视机会,不对未发送DL突发的LBT子带(例如,图18中的子带#0及子带#1)分配PDCCH监视机会。
另外,即使是第1阶段中的阶段B(换句话说,已在至少一部分的子带中检测出DL突发的情况),也被分配了与阶段A(换句话说,检测出DL突发前的情况)相同的PDCCH监视机会。此处,已在阶段B的至少一个LBT子带中发送了DL突发。但是,有时在阶段B并非在全部的LBT子带中发送了DL突发。在此情况下,即使是阶段B的未发送DL突发的LBT子带,终端200也会继续监视PDCCH。例如,在图18的第1阶段的期间中,无论是阶段A还是阶段B,在子带#0及子带#1中,PDCCH监视机会均有效。
这样,即使在阶段B中,也会被分配与阶段A(换句话说,检测出DL突发前)相同的PDCCH监视机会。通过设定该PDCCH监视机会,例如在阶段B的前端附近的时机未能被利用的LBT子带从阶段B的中途起变得可被利用的情况下,终端200能够新增使用的LBT子带,因此,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另外,因为在第1阶段,在各LBT子带中均配置PDCCH监视机会,所以无论哪个LBT子带变得可用,终端200均能够进行DL突发检测。
另外,配置于各子带的各码元的PDCCH监视机会中的BD数例如可设定为1次。通过设定该BD数,能够抑制频域中的BD数的增加,并增加时域中的BD数,因此,能够将时域中的PDCCH监视机会的粒度设定得更细小。例如,在图18中,在第1阶段中,每2码元就配置有一个PDCCH监视机会。
另外,例如,也可在用于检测DL突发的GC-PDCCH与用于PDSCH的调度等的PDCCH之间,设定同样(例如,相同)的有效载荷尺寸。通过设定该有效载荷尺寸,例如,终端200能够通过1次的BD来接收GC-PDCCH及PDCCH这两者。
这样,在相当于1时隙的第1阶段所含的阶段A及阶段B中,设定相同的PDCCH监视机会,因此,例如能够抑制基站100中的调度处理或终端200中的接收处理的复杂化。
另外,在第2阶段中,在检测出DL突发的LBT子带(例如,图18中的子带#2及子带#3)中配置PDCCH监视机会,不在未检测出DL突发的LBT子带(例如,图18中的子带#0及子带#1)中配置PDCCH监视机会。
通过该配置,在第2阶段中,例如不会在与发送了DL突发的LBT子带不同的其他LBT子带中分配PDCCH监视机会,因此,能够减少BD数或CCE数。
另外,可在第2阶段中,设定与第1阶段不同的PDCCH监视机会的配置。例如,可如图18所示,在第2阶段中,将时域中的PDCCH监视机会在每个时隙中配置一个。例如,可以是,如图18所示,在第1阶段中,PDCCH监视机会分散地配置于时域,而在第2阶段中,PDCCH监视机会集中地配置于时域。另外,例如,在图18所示的例子中,各子带中的设定于第2阶段的PDCCH监视机会与设定于第1阶段的PDCCH监视机会相比,配置于频域的更大的范围。
另外,如图18所示,例如,在第1阶段的期间中,无论是否检测出DL突发(换句话说,无论阶段如何),均会继续分配对第1阶段设定的PDCCH监视机会。换句话说,在第1阶段的期间中,不切换PDCCH监视机会。例如,如图18所示,可在第1阶段与第2阶段之间(换句话说,时隙之间)切换PDCCH监视机会。通过该切换,能够减少PDCCH监视机会的切换次数。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基站100及终端200例如基于与最大BD数和最大CCE数中的至少一者相关的信息,决定如下两者中的至少一者内的PDCCH监视机会(换句话说,PDCCH的配置方法),该两者为阶段A(DL突发被检测出的时机之前的期间)、和阶段B及阶段C(DL突发被检测出的时机之后的期间)。
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对第1阶段中的阶段A和阶段B设定相同的PDCCH监视机会的分配(换句话说,PDCCH的配置方法)。另外,对第1阶段(例如,阶段A及阶段B)设定与第2阶段(例如,阶段C)不同的PDCCH监视机会的分配。另外,例如,未发送DL突发的LBT子带中的PDCCH监视机会的有无对应于第1阶段和第2阶段而切换。
通过上述PDCCH监视机会的设定,例如以时间资源为单位(例如,以时隙为单位)切换PDCCH监视机会。换句话说,不在1时隙的中途切换PDCCH监视机会,因此,例如能够抑制基站100中的调度处理或终端200中的接收处理的复杂化。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例如,能够分配与DL突发检测中的各阶段对应的PDCCH监视机会。
此外,图18所示的各阶段中的PDCCH监视机会的配置是一例,并不限定于图18所示的例子。例如,配置于第1阶段的各码元的PDCCH监视机会的BD数不限于1次,也可以是多次。另外,例如,第1阶段及第2阶段中的配置有PDCCH监视机会的码元位置和码元数中的至少一者不限于图18所示的例子,也可以是其他位置或其他个数。
(实施方式3)
为了切换PDCCH监视机会,例如可准备数量与PDCCH监视机会的分配模式数相当的CORESET及SS的设定信息。接着,可通过切换CORESET及SS的设定信息来切换PDCCH监视机会。但是,如上所述,可设定的CORESET及SS的数量有限制。因此,关于抑制CORESET及SS的数量的增加而切换PDCCH监视机会的方法,尚有研究的余地。
[基站及终端的结构]
本实施方式的基站及终端的结构分别可与实施方式1的基站100及终端200的结构通用。
本实施方式的基站100的调度部104例如根据目前的阶段,对应用的丢弃规则进行切换。调度部104例如可基于切换后的丢弃规则,进行SS的丢弃判定。
本实施方式的终端200的接收控制部205与调度部104同样地,根据目前的阶段,对应用的丢弃规则进行切换。接收控制部205例如基于切换后的丢弃规则,进行SS的丢弃判定。
[PDCCH监视机会的决定方法]
说明基站100的调度部104中的PDCCH监视机会的决定方法的一例。另外,终端200的接收控制部205可基于与调度部104相同的决定方法来判定PDCCH监视机会。
在本实施方式中,基站100例如可根据DL突发检测中的阶段(例如,阶段A、阶段B或阶段C),切换应用的丢弃规则(换句话说,不设定PDCCH监视机会的规则)。例如,可对每个阶段应用不同的丢弃规则。通过应用该丢弃规则,可根据阶段来设定PDCCH监视机会。
图19表示本实施方式的PDCCH监视机会的设定例。
图19的(a)表示设定PDCCH监视机会时的状态的一例。在图19的(a)中,在各LBT子带中,对每2码元(例如,偶数编号的码元)设定一个PDCCH监视机会(例如,SS或BD)。另外,各LBT子带的各码元中的PDCCH监视机会的PDCCH候选数为11个(换句话说,BD数为11次)。
图19的(b)表示阶段A中的PDCCH监视机会的设定例。
在进行图19的(a)的设定时,在各LBT子带的各码元中的PDCCH监视机会中设定了11个PDCCH候选(换句话说,11BD),而在图19的(b)中,设定了1个PDCCH候选(换句话说,1BD)。换句话说,在图19的(b)中,丢弃了11个PDCCH候选中的10个PDCCH候选,设定了1个PDCCH候选。
例如可应用以下的方法(1)~方法(3)中的某一个方法作为图19的(b)的丢弃规则。
(1)丢弃某AL的PDCCH候选中的、除了一个PDCCH候选以外的PDCCH候选及PDCCH监视机会。关于该一个PDCCH候选的选择方法,例如可选择前端的PDCCH候选,也可随机地选择PDCCH候选,也可由信令指定PDCCH候选,还可通过其他方法来选择PDCCH候选。
(2)在基于PDCCH候选的AL和AL内的PDCCH候选数而附加有优先级,且对终端200设定的BD数或CCE数超过阈值(例如,最大BD数或最大CCE数)的情况下,丢弃PDCCH候选及PDCCH监视机会。
例如,在设定了AL 1、2及4的情况下,设想如下规则,即,按照AL2、4、1的顺序附加高优先级,并在相同AL内,按照PDCCH候选数从低到高的顺序附加高优先级。此外,PDCCH候选数例如可相当于非专利文献3的10.1节中的ms,nCI。在图19的(b)所示的例子中,在CCE的最大值为56CCE的情况下,4子带×7码元×2CCE=56CCE,因此,在各LBT子带的各偶数码元中的PDCCH监视机会中,各配置一个AL 2的PDCCH候选,并丢弃与AL 2不同的AL的PDCCH候选及PDCCH监视机会。
(3)基于SS ID来丢弃PDCCH候选及PDCCH监视机会。在图19的(b)所示的例子中,若设想将11BD分为SS ID#1(BD数=1)与SS ID#2(BD数=10)来设定,则当在阶段A中进行基于SS ID的丢弃时,在各LBT子带的各偶数码元中的PDCCH监视机会中配置SS ID#1的PDCCH候选,而丢弃SS ID#2的PDCCH候选及PDCCH监视机会。
图19的(c)表示阶段C中的PDCCH监视机会的设定例。
在图19的(c)中,例如在各LBT子带中,丢弃码元#2~码元#12的PDCCH候选及PDCCH监视机会,设定码元#0的PDCCH候选及PDCCH监视机会。
例如可应用以下的方法(4)或方法(5)中的某一个方法作为图19的(c)中的丢弃规则。
(4)在从时隙内的前端的码元起依次配置PDCCH候选及PDCCH监视机会,且对终端200设定的BD数或CCE数超过阈值(例如,最大BD数或最大CCE数)的情况下,丢弃剩余的PDCCH候选及PDCCH监视机会。在图19的(c)所示的例子中,若在码元#0中配置PDCCH候选及PDCCH监视机会,则BD数会达到最大BD数(44次),因此,丢弃与码元#0不同的其他码元的PDCCH候选及PDCCH监视机会。
(5)基于SS ID来丢弃PDCCH候选及PDCCH监视机会。在图19的(c)所示的例子中,若设想在码元#0中设定SS ID#1(BD数11),在与码元#0不同的其他码元中设定SS ID#2(BD数11),则当在阶段C中进行基于SS ID的丢弃时,配置码元#0的PDCCH候选及PDCCH监视机会,丢弃与码元#0不同的其他码元的PDCCH候选及PDCCH监视机会。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在各阶段应用不同的丢弃规则,能够在各阶段中设定不同的PDCCH的配置。
此外,在图19所示的例子中,说明了阶段A及阶段C的丢弃规则,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在任意的阶段分别应用不同的丢弃规则。另外,例如,也可在实施方式2中定义的各个“PDCCH监视阶段”中分别应用不同的丢弃规则。
另外,阶段与丢弃规则之间的关联例如可通过信令信息由基站100通知给终端200,也可在规格(或者标准)中被规定。
这样,基站100及终端200例如基于与最大BD数和最大CCE数中的至少一者相关的信息,决定如下两者中的至少一者内的PDCCH监视机会(换句话说,PDCCH的配置方法),该两者为阶段A(DL突发被检测出的时机之前的期间)、和阶段B及阶段C(DL突发被检测出的时机之后的期间)。
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基站100及终端200针对DL突发检测中的各阶段(Phase)、或针对各PDCCH监视阶段(Stage)(换句话说,时隙),设定丢弃规则(换句话说,决定不配置PDCCH的资源的规则)。换句话说,根据阶段(Phase)或阶段(Stage)设定不同的丢弃规则。通过该设定,基站100及终端200能够设定与各阶段(Phase)或各阶段(Stage)对应的PDCCH的配置。另外,例如在相同的CORESET及SS的设定中,可通过变更丢弃规则来变更PDCCH的配置,因此,例如与设定不同的CORESET及SS而变更PDCCH的配置的方法相比,本实施方式能够减少CORESET/SS的设定。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
(其他实施方式)
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的“丢弃PDCCH候选及PDCCH监视机会”这一记载可替换为“不配置(映射)PDCCH候选及PDCCH监视机会”。同样地,“不丢弃PDCCH候选及PDCCH监视机会”这一记载可替换为“配置(映射)PDCCH候选及PDCCH监视机会”。另外,即使是在记载为“丢弃PDCCH候选及PDCCH监视机会”时,例如在有多个PDCCH候选设定于相同的PDCCH监视机会(时间资源、频率资源)中的情况下,有时也可不丢弃PDCCH监视机会。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发送控制信号的下行控制信道不限于PDCCH,也可以是其他名称的控制信道。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时间资源的单位(或者,单位时间区间)并不限定于为时隙或码元的情况,也可以是其他的时间资源单位(例如,子帧、帧或微时隙等)。另外,频率资源的单位并不限定于为子带的情况,也可以是其他的频率资源单位(例如,资源块(PRB:Physical Resource Block,物理资源块)、RB组(RBG)、BWP、子载波或资源元素组(resourceelement group,REG)等)。
另外,也可以分别组合应用上述实施方式。
本发明能够通过软件、硬件或在与硬件协作下的软件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使用的各功能块部分地或整体地被实现为作为集成电路的LSI(Large ScaleIntegration,大规模集成电路),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各过程也可部分地或整体地由一个LSI或由LSI的组合控制。LSI可由各个芯片构成,也可以是以包含功能块的一部分或全部的方式由一个芯片构成。LSI也可包括数据的输入和输出。LSI根据集成度的不同,也可以称为“IC(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系统LSI(System LSI)”、“超大LSI(SuperLSI)”、“特大LSI(Ultra LSI)”。
集成电路化的方法不限于LSI,也可由专用电路、通用处理器或专用处理器实现。另外,也可利用LSI制造后能够编程的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可以对LSI内部的电路块的连接或设定进行重新构置的可重构处理器(Reconfigurable Processor)。本发明也可被实现为数字处理或模拟处理。
再有,如果随着半导体技术的进步或者其他技术的派生,出现了代替LSI的集成电路化的技术,当然也可以利用该技术来实现功能块的集成化。还存在应用生物技术等的可能性。
本发明可在具有通信功能的所有种类的装置、设备、系统(总称为“通信装置”)中实施。通信装置也可包含无线收发机(transceiver)和处理/控制电路。无线收发机也可包含接收部和发送部,或者发挥这些部分的功能。无线收发机(发送部、接收部)也可包含RF(Radio Frequency,射频)模块和一个或多个天线。RF模块也可包含放大器、RF调制器/解调器、或类似于这些的装置。通信装置的非限定性的例子包括:电话(手机、智能手机等)、平板电脑、个人电脑(PC)(膝上型电脑、台式机、笔记本电脑等)、相机(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等)、数码播放器(数码音频/视频播放器等)、可穿戴设备(可穿戴相机、智能手表、跟踪设备等)、游戏机、电子书阅读器、远程健康/远程医疗(远程保健/医学处方)设备、带有通信功能的交通工具或交通运输工具(汽车、飞机、轮船等)、以及上述各种装置的组合。
通信装置并不限定于可携带或可移动的装置,也包含无法携带或被固定的所有种类的装置、设备、系统。例如包括:智能家居设备(家电设备、照明设备、智能电表或计量器、控制面板等)、自动售货机、以及其他可存在于IoT(Internet of Things,物联网)网络上的所有“物体(Things)”。
通信除了包含通过蜂窝系统、无线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系统、通信卫星系统等进行的数据通信之外,还包含通过这些系统的组合进行的数据通信。
另外,通信装置也包含与执行本发明中记载的通信功能的通信设备连接或连结的、控制器或传感器等设备。例如,包含产生执行通信装置的通信功能的通信设备所使用的控制信号或数据信号的控制器或传感器。
另外,通信装置包含与上述非限定性的各种装置进行通信或对上述各种装置进行控制的基础设施设备,例如,基站、接入点、以及其他所有的装置、设备、系统。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基站包括:控制电路,基于与关于下行控制信道信号的盲解码次数和关于信道估计的资源数中的至少一者相关的信息,决定基于载波监听的时机之前的第一期间、和所述基于载波监听的时机之后的第二期间中的至少一个期间内的所述下行控制信道信号的配置方法;以及发送电路,基于所决定的所述配置方法来发送所述下行控制信道信号。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配置方法基于多个频率资源的优先级。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配置方法在所述第一期间中基于所述多个频率资源的所述优先级,且在所述第二期间中基于所述多个频率资源中的基于所述载波监听的至少一个频率资源的所述优先级。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配置方法中,在所述盲解码次数和所述资源数中的至少一者超过阈值的情况下,基于所述优先级来使所述下行控制信道信号不被配置。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期间和所述第二期间中的与所述第一期间处于相同的单位时间区间内的期间,设定相同的所述配置方法。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期间中的与所述第一期间处于不同的单位时间区间内的期间,设定与所述第一期间中的所述配置方法不同的配置方法。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电路针对所述第一期间和所述第二期间分别设定,或针对各个单位时间区间分别设定包含如下规则的所述配置方法,该规则是用于决定不配置所述下行控制信道信号的资源的规则。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终端包括:控制电路,基于与关于下行控制信道信号的盲解码次数和关于信道估计的资源数中的至少一者相关的信息,决定下行突发被检测出的时机即检出时机之前的第一期间、和所述检出时机之后的第二期间中的至少一个期间内的所述下行控制信道信号的接收机会;以及接收电路,以所决定的所述接收机会来接收所述下行控制信道信号。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发送方法中,基站进行以下步骤:基于与关于下行控制信道信号的盲解码次数和关于信道估计的资源数中的至少一者相关的信息,决定基于载波监听的时机之前的第一期间、和所述基于载波监听的时机之后的第二期间中的至少一个期间内的所述下行控制信道信号的配置方法;以及基于所决定的所述配置方法来发送所述下行控制信道信号。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接收方法中,终端进行以下步骤:基于与关于下行控制信道信号的盲解码次数和关于信道估计的资源数中的至少一者相关的信息,决定下行突发被检测出的时机即检出时机之前的第一期间、和所述检出时机之后的第二期间中的至少一个期间内的所述下行控制信道信号的接收机会;以及以所决定的所述接收机会来接收所述下行控制信道信号。
在2019年10月7日申请的特愿2019-184566的日本专利申请所包含的说明书、附图及说明书摘要的公开内容,全部引用于本申请。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对于无线通信系统是有用的。
附图标记说明
100 基站
101、201 接收部
102、202 解调/解码部
103 信道状态估计部
104 调度部
105、204 控制信息保留部
106 数据/控制信息产生部
107、208 编码/调制部
108、209 发送部
200 终端
203 DL发送检测部
205 接收控制部
206 发送控制部
207 数据产生部。

Claims (10)

1.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电路,基于与关于下行控制信道信号的盲解码次数和关于信道估计的资源数中的至少一者相关的信息,决定基于载波监听的时机之前的第一期间、和所述基于载波监听的时机之后的第二期间中的至少一个期间内的所述下行控制信道信号的配置方法;以及
发送电路,基于所决定的所述配置方法来发送所述下行控制信道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中,
所述配置方法基于多个频率资源的优先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站,其中,
所述配置方法在所述第一期间中基于所述多个频率资源的所述优先级,且在所述第二期间中基于所述多个频率资源中的基于所述载波监听的至少一个频率资源的所述优先级。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站,其中,
所述配置方法中,在所述盲解码次数和所述资源数中的至少一者超过阈值的情况下,基于所述优先级来使所述下行控制信道信号不被配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中,
在所述第一期间和所述第二期间中的与所述第一期间处于相同的单位时间区间内的期间,设定相同的所述配置方法。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站,其中,
在所述第二期间中的与所述第一期间处于不同的单位时间区间内的期间,设定与所述第一期间中的所述配置方法不同的配置方法。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中,
所述控制电路针对所述第一期间和所述第二期间分别设定,或针对各个单位时间区间分别设定包含如下规则的所述配置方法,该规则是用于决定不配置所述下行控制信道信号的资源的规则。
8.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电路,基于与关于下行控制信道信号的盲解码次数和关于信道估计的资源数中的至少一者相关的信息,决定下行突发被检测出的时机即检出时机之前的第一期间、和所述检出时机之后的第二期间中的至少一个期间内的所述下行控制信道信号的接收机会;以及
接收电路,以所决定的所述接收机会来接收所述下行控制信道信号。
9.一种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
基站进行以下步骤:
基于与关于下行控制信道信号的盲解码次数和关于信道估计的资源数中的至少一者相关的信息,决定基于载波监听的时机之前的第一期间、和所述基于载波监听的时机之后的第二期间中的至少一个期间内的所述下行控制信道信号的配置方法;以及
基于所决定的所述配置方法来发送所述下行控制信道信号。
10.一种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
终端进行以下步骤:
基于与关于下行控制信道信号的盲解码次数和关于信道估计的资源数中的至少一者相关的信息,决定下行突发被检测出的时机即检出时机之前的第一期间、和所述检出时机之后的第二期间中的至少一个期间内的所述下行控制信道信号的接收机会;以及
以所决定的所述接收机会来接收所述下行控制信道信号。
CN202080071011.2A 2019-10-07 2020-08-28 基站、终端、发送方法及接收方法 Pending CN11450363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84566 2019-10-07
JP2019184566 2019-10-07
PCT/JP2020/032611 WO2021070508A1 (ja) 2019-10-07 2020-08-28 基地局、端末、送信方法及び受信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03638A true CN114503638A (zh) 2022-05-13

Family

ID=754371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71011.2A Pending CN114503638A (zh) 2019-10-07 2020-08-28 基站、终端、发送方法及接收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64763A1 (zh)
EP (2) EP4044647B1 (zh)
CN (1) CN114503638A (zh)
WO (1) WO202107050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304017A1 (en) * 2021-03-19 2022-09-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control channel repetition across component carriers
WO2024171521A1 (ja) * 2023-02-16 2024-08-22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 基地局、端末及び通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742634A4 (en) * 2018-01-21 2021-09-22 LG Electronics Inc. PROCESS FOR SENDING OR RECEIVING A SIGNA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JP2019184566A (ja) 2018-03-30 2019-10-2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車両および車両位置推定装置
JP7230187B2 (ja) * 2018-09-28 2023-02-28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異なるスケジューリング遅延の仮説間での移行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277417A2 (en) 2023-11-15
WO2021070508A1 (ja) 2021-04-15
EP4277417A3 (en) 2024-03-06
EP4044647A4 (en) 2022-12-28
US20240064763A1 (en) 2024-02-22
EP4044647A1 (en) 2022-08-17
JPWO2021070508A1 (zh) 2021-04-15
EP4044647B1 (en) 2023-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459123B2 (ja) 端末および通信方法
EP3780806A1 (en) User equipment and scheduling device
US20230171802A1 (en)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15428558A (zh) 移动台、基站、接收方法及发送方法
CN114982346A (zh) 终端及通信方法
JP2024109710A (ja) 端末装置、通信方法及び集積回路
US20240107574A1 (en)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WO2021070508A1 (ja) 基地局、端末、送信方法及び受信方法
CN115812335A (zh) 终端、基站及通信方法
WO2024171521A1 (ja) 基地局、端末及び通信方法
WO2022201652A1 (ja) 端末、基地局、及び、通信方法
WO2023013217A1 (ja) 基地局、端末及び通信方法
WO2024024259A1 (ja) 端末、基地局、及び、通信方法
WO2022195952A1 (ja) 端末、基地局及び通信方法
WO2023203938A1 (ja) 端末、基地局、通信方法及び集積回路
WO2021070448A1 (ja) 端末及び通信方法
WO2022201651A1 (ja) 基地局、端末、及び、通信方法
WO2024171520A1 (ja) 基地局、端末及び通信方法
WO2022239289A1 (ja)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WO2023100471A1 (ja) 基地局、端末及び通信方法
WO2024100924A1 (ja) 端末、基地局、及び、通信方法
WO2023013191A1 (ja)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WO2023013204A1 (ja) 端末、基地局、及び、通信方法
WO2023188913A1 (ja) 基地局、端末及び通信方法
WO2023181557A1 (ja) 端末、基地局及び通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