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39192A - 具有纬纱选色装置的织机 - Google Patents

具有纬纱选色装置的织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39192A
CN112639192A CN201980059421.2A CN201980059421A CN112639192A CN 112639192 A CN112639192 A CN 112639192A CN 201980059421 A CN201980059421 A CN 201980059421A CN 112639192 A CN112639192 A CN 1126391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ft
thread
sub
gripper
col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5942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39192B (zh
Inventor
L·厄勒
F·赛弗里德
T·劳坎普
W·梅茨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ndauer Dornier GmbH
Original Assignee
Lindauer Dornier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ndauer Dornier GmbH filed Critical Lindauer Dornier GmbH
Publication of CN1126391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391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391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391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47/00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 D03D47/34Handling the weft between bulk storage and weft-inserting means
    • D03D47/38Weft pattern mechanis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Loo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纬纱选色装置(1)的织机,多个被提供的纬纱中的各个纬纱能够由所述纬纱选色装置以选定的顺序供应给片梭,所述纬纱选色装置具有导纱器(4),借助于该导纱器能够将由前卷器供应的纬纱供应给该纬纱选色装置。利用第一驱动器(8)将纬纱选色装置(1)的导纱孔(6)带入相应的递送位置(10)中,其中,在选出的导纱孔(6)中分别容纳有至少一个纬纱(2),用以选择并且将所述纬纱提供给片梭(3),用以引纬到梭道(11)中。借助于利用第二驱动器9驱动的递送针(12),被递送的纬纱(2)通过所述递送位置(10)带至移送位置中带给片梭(3)。纬纱选色装置(1)的每个导纱孔(6)至少在其递送位置(10)中朝向外侧(13)敞开,通过该外侧,相应被选择的纬纱(2)能够递送给片梭(3)并且能够借助于递送针(12)移送给这个片梭。递送针(12)将纬纱(2)无偏转地从导纱孔(6)中通过其敞开的外侧导出来。纬纱选色装置(1)具有至少一个色盘(14)或者细长的元件,导纱孔(6)构造在所述色盘或者细长的元件中。

Description

具有纬纱选色装置的织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特征的、具有纬纱选色装置的织机。
背景技术
如果在生产多色织物时使用不同颜色的和/或不同材料特性的纬纱,则需要用于织机的纬纱选色装置。但是,所述纬纱选色装置也能够用于具有相同的纬纱材料的单色的织物,以便减少例如在取纬时纱管的负载。这样的纬纱选色装置已公开。在片梭织机中使用的纬纱递送件的突出之处在于,在部分情况下能够设计具有高达16种颜色的递送件,但是由此对于织工而言在操作方面显示出阻碍,因为尤其是不仅妨碍、还常常完全遮挡看向导纱眼的视线,或者说在实践中妨碍纬纱的穿入,这能够导致错误穿入。
另外,已公开的纬纱递送件还具有下述缺点:纬纱在导纱孔中部分地必须被强烈偏转,直至递送和移送给例如片梭,由此绝对能够对纬纱造成损伤。因此,高品质的织物的生产受到限制,因为尤其是在织物中能够看到这些损伤。
在CN 101 314 881 B中说明了一种纬纱选色装置,其中,不同颜色的或者不同类型的纬纱分别通过并排布置在选色盘中的孔眼被引导。具有各个孔眼的选色盘能够实现:在该选色盘运动时,分别待引入的纬纱能够被带到一位置中,在该位置中,递送针能够将纬纱移送给片梭。由于片梭在选色装置的下方运转,因此,相应的纬纱必须在其从选色盘中出来之后立刻借助于递送针向下压向或者导向片梭,以便片梭能够接过该纱线。在此,纬纱的伴随着可能的损坏的硬性偏转是不可避免的。
在CN 105 274 712 A2说明了作为纬纱选色装置的选色盘,该选色盘在其外周处具有引导孔,通过所述引导孔引导不同颜色的和/或不同类型的纬纱。虽然,在这个已公开的纬纱选色装置中说明了在递送针的相对于选色盘的紧邻处的布置,由此应该确保在将纬纱供应给片梭时稍微更温和地处理纬纱,但是,在将纬纱引入到梭道中之前在将其移送给进行抓取的片梭时,每个纬纱同样经历相对硬性的偏转。虽然在选色盘中的闭合的孔眼中的这种显著的偏转很适合用于引导纬纱,但是纬纱不一定轻柔地被引导。
在DE 38 08 777 A1中说明了一种用于从一定数量的多个纬纱中有选择地供应一个纬纱给片梭的设备。对于每个单个的纬纱,设置有用于夹住该纬纱的呈送夹,以便相应的纬纱能够供应给片梭。夹紧装置构造为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受到支承的环,该环具有环形夹,所述环形夹在其圆形运动上将由呈送夹释放的纬纱横向地夹持到片梭轨导的假想的延长部的上方。具有对应的用于实施相应的夹紧效果的装置的呈送夹,在机械上相当复杂,所述呈送夹的现有数量与待提供的纬纱的数量对应,并且既不解决例如在更换纬纱时纬纱的可接触性的问题,也不解决由于呈送夹的夹紧效果导致的对纬纱的损伤的问题。
另外,在JP 2001/131847 A中说明了一种纬纱选色装置,在该纬纱选色装置中,纬纱环设有多个纬纱引导孔,在所述纬纱引导孔中引导纬纱。通过旋转纬纱环,被选择的纬纱总是被带到预确定的位置处,借助于能够枢转的、在其尖端处具有钩子的杠杆能够从该预确定的位置抓住该纬纱并且移送该纬纱,用以引入到梭道中。这种已公开的纬纱选色装置的缺点在于,相对于固定的纬纱环旋转能够旋转的纬纱环。因此,每当递送或者说选择确定的纬纱时,布置在固定的纬纱环与能够旋转的纬纱环之间的所有纬纱都被旋转,由此其部分地在闭合的导纱孔中经历硬性偏转。
在EP 1 500 731 B1中说明了一种用于具有唯一的供料杆的织机的纬纱供料设备。纬纱引导件具有孔板和供料叉,通过两个驱动器控制所述供料叉的运动,所述驱动器通过耦合传动机构相互耦合。一个驱动器设置用于供料叉的线性运动,另一个驱动器设置用于转动运动或者说枢转运动。选色装置不具有选色盘,并且在所有纬纱引导孔中仅设置闭合的孔眼,从而使得纬纱部分地经历多次并且也是硬性的偏转,直至被递送用以例如借助于片梭被抓住。
最后,在GB 1 002 093 A中说明了一种用于具有片梭的织机的纬纱更换器。为了将纬纱更换成另一种颜色的纬纱,在移送给片梭的移送点的方向上移位具有闭合的孔眼的板形杠杆。但是,另一种颜色的每个纬纱具有自己的板形杠杆。
发明内容
相比之下,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织机的纬纱选色装置,该纬纱选色装置避免已公开的装置的缺点,例如纬纱在静止的导纱器与选色盘之间的旋转,并且在提供纬纱时最小化或者排除由于偏转造成的对纬纱的损伤。本发明的另一个任务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织机的纬纱选色装置,该纬纱选色装置在递送时不这样遮挡织工看向纱线孔的视线,使得织工不能够舒适地穿入纬纱,并且该纬纱选色装置能够储备尽可能多的数量的纬纱用于引入,而不必显著减小排布间距,即不必显著增加排布密度。
这个任务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织机得到解决。在从属权利要求中限定符合目的的扩展方案。
根据本发明,织机具有纬纱选色装置,借助于该纬纱选色装置,多个被提供的纬纱中的各个纬纱能够以选定的顺序供应给片梭。纬纱选色装置具有导纱器,借助于导纱器能够将由前卷器供应的纬纱通过导纱器供应给纬纱选色装置。纬纱选色装置具有导纱孔,利用用于色盘的第一驱动器能够使所述导纱孔这样运动,使得相应的被选择的纬纱能够被带入到其相应的递送位置中。导纱孔分别容纳至少一个纬纱,用以选择并且将纬纱提供给片梭,用以引纬到梭道中。现在,纬纱选色装置具有这样的数量的导纱孔,使得能够储备不同颜色的或者不同材料的、待纺织的织物所需要的纬纱的数量,从而使得为了进行引纬,分别从多个提供的纬纱中选择织物的织纹(Webmuster)所需要的那个纬纱。
递送位置应理解为下述位置,在该位置中,如此定位导纱孔、更确切地说如此定位下述导纱孔,从该导纱孔中应该将在其中被引导的纬纱供应给片梭,使得用于被选择的纬纱的导纱孔关于其径向配属于片梭。
现在,借助于第二驱动器驱动的递送针将被选择用于引纬的纬纱从递送位置中供应给片梭,在该片梭中夹紧该纬纱,从而使得该纬纱通过片梭穿过梭道的运动被引入到梭道中。无论储备的纬纱的数量多少,利用色盘和递送针的这个布置确保,每个纬纱都从相同的位置中并且在基本上相同的条件下被供应给片梭。即,在将纬纱移送给片梭时,对于每个纬纱而言,存在相同的条件。这样的布置的积极方面在于,明显便于由片梭递交的纬纱的调节和容纳位置。在已公开的、例如具有对应于纬纱数量的递送针数量的系统中,第一个与最后一个递送针的间距变大,由此系统更容易出错。
根据本发明,如此构造纬纱选色装置的导纱孔,使得其至少在其递送位置中朝向其外侧敞开。在此,外侧应理解为导纱孔的下述侧,所述侧面向片梭或者说夹紧机构,借助于该夹紧机构将纬纱引入到梭道中。由于下述导纱孔在朝向片梭的方向上敞开,从所述导纱孔中将恰好一个纬纱递送给片梭,因此,当纬纱被递送针抓住并且供应给片梭,更确切地说,用以将选择的纬纱移送给片梭时,将该纬纱无偏转地从导纱孔中通过其敞开的外侧导出来。这是极其温和地将纬纱从导纱孔中移送给片梭,因为在借助于递送针移送设置用于引入的纬纱时,被选择的纬纱不再经历任何偏转。因此,根据本发明,排除了由于在其他情况下存在的、完全是硬性的偏转造成的对纬纱的损伤。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纬纱选色装置具有色盘,该色盘具有限定数量的导纱孔,所述导纱孔布置在色盘的外周区域中,其中,每个导纱孔分别具有相对于色盘的外侧径向伸展的开口。
优选地,借助于第一驱动器驱动色盘用于该色盘的转动,由此确保,选出的纬纱与其导纱孔或者说与导纱孔的开口一起被如此旋转,使得开口指向片梭,进而占据用于片梭的递送位置。对此,在这里应理解为,纱线关于其在导纱孔处的开口对准片梭,因此,纱线在递送位置中在下一步骤中能够被递送针抓住并且被直接供应给片梭。即,递送位置不是纬纱直接在通过递送针移送给片梭时已占据的位置。通过递送针在朝向片梭的方向上的运动,将被选择的纬纱从敞开的导纱孔中导出来,并且因此能够供应给片梭。这通过下述方式实现:导纱孔的开口指向片梭并且在这个位置中递送针优选在朝向导纱孔的开口的方向上朝向色盘的外侧地抓住纬纱并且将其供应给片梭。
但是,递送针的运动不一定必须在一条线的径向上进行,所述线穿过色盘的旋转点和下述导纱孔的开口,从该导纱孔中应该供应纬纱。更确切地说,当递送针关于所述色盘通过相对于所述色盘具有至少一个在径向上伸展的方向分量将所述纬纱移送给所述片梭时,就足够了。与递送针的运动的精确径向的偏差能够是由于构造或者由于功能引起的。
优选地,不位于其递送位置中的敞开的导纱孔能够借助于闭锁件闭锁或者说固定或者说封锁或者说必要时也覆盖,该闭锁件用于将相应的纬纱固定在相应的导纱孔中,其中,闭锁导纱孔的闭锁件具有狭缝,该狭缝始终布置在递送位置处并且在将色盘与具有用于待引入的纬纱的导纱孔的开口对准之后指向狭缝、进而指向片梭。由此,待导入的纬纱能够无偏转地从敞开的导纱孔中通过闭锁件的狭缝供应给片梭。色盘能够利用第一驱动器相对于闭锁件这样旋转,使得狭缝始终仅释放下述导纱孔,从该导纱孔中将纬纱移送给片梭。
闭锁件能够在纬纱的供应方向上布置在色盘的上游、色盘的高度上或者色盘的下游。当闭锁件布置在色盘的上游或者下游时,闭锁件优选构造为在双盘组件的意义上与色盘类似的盘或者扇形盘,并且具有朝向其外周径向伸展的狭缝,该狭缝布置在递送位置中并且构成缺口,对于在其递送位置中的色盘的每个导纱孔而言,该缺口能够实现无偏转地将纬纱供应给片梭。闭锁件优选紧密地布置在色盘处、优选以甚至接触这个色盘的方式布置。
当闭锁件布置在该色盘的高度上或者说布置在通过色盘伸展的平面中时,闭锁件优选能够构造为环扇形(ringsegmentförmig)的闭锁件,该闭锁件几乎可以说作为环或者说环扇形体在空间上固定地包围、优选环绕色盘并且因此覆盖色盘的导纱孔,除了已被旋转到递送位置中的那个导纱孔之外,闭锁件在该递送位置处具有狭缝,该狭缝用于无偏转地将纬纱导出来并且用于将其供应给片梭。
优选地,通常在具有敞开的导纱孔的色盘的外周处安装有环扇形的闭锁件,该闭锁件与色盘的光滑的外周形状全等。这个环扇形的闭锁件用于封闭敞开的导纱孔,更确切地说除了纬纱的导纱孔之外,该纬纱在递送位置中,用以借助于递送针被直接移送给片梭。闭锁另外的向外敞开的导纱孔用于,纬纱不从其相应的敞开的导纱孔中脱落或者说丢失。
在通过片梭容纳纬纱之后,通过引入到梭道中而被张紧的纱线通过递送针的运动通过狭缝被导回到、进而无偏转地被引入到色盘的导纱孔中。如果到达了递送针的初始位置,则能够将色盘旋转到新的待递送的递送位置上,或者当待插入的颜色相同时,保持色盘的递送位置。
根据另一个实施例,色盘优选构造为两件式。优选地,设置有第一子色盘和第二子色盘,所述第一子色盘和所述第二子色盘彼此独立地借助于能够被控制的驱动器被驱动,并且根据本发明同样分别具有朝向外侧敞开的导纱孔。由于色盘严格地讲由两个色盘组成,即由第一子色盘和第二子色盘组成,并且每个子色盘独立于另外的子色盘地借助于能够被控制的驱动器被驱动,因此,在两个子色盘和一个递送针的情况下,几乎可以说需要至少三个优选独立的驱动器,分别是用于相应的子色盘的驱动器和用于递送针的驱动器。但是,也可能的是,能够设置有另外的子色盘,其中,每个子色盘具有单独的驱动器。同样可能的是,设置有多于一个的递送针,从而使得每个递送针必要时也设置有相应的驱动器。
第二子色盘能够在纬纱引入方向上在一个平面中布置在第一子色盘的上游或者下游并且基本上与该第一子色盘平行。第二子色盘几乎可以说构造在相对于第一子色盘的分层的布置中。
在此,分层的布置仅表示空间上的布置。仅在考虑下述情况的情况下设置与第一子色盘的连接:虽然两个子色盘具有单独的驱动器,该驱动器能够相对于另外的子色盘独立地枢转相应的子色盘。但是,两个子色盘的枢转运动必须如此相互协调,使得朝向外侧敞开的导纱孔的位置能够彼此协调,以便相应的纬纱(更确切地说,在第一子色盘的导纱孔中被引导的纬纱以及在第二子色盘的敞开的导纱孔中被引导的纬纱)能够递送给片梭。优选地,第二子色盘的从该第二子色盘的旋转点直至外侧的径向延伸部小于在第一子色盘的情况下的这个径向间距。
子色盘的基本上彼此平行的布置也应该包含与平行度的较小的偏差,由于功能或者布置的原因,所述偏差能够高达15至20°。
优选地,除了在外周处并且朝向外周敞开的导纱孔之外,第一子色盘还具有基本上平行于其外周的曲线构造的纵向狭缝。这个纵向狭缝几乎可以说在第一子色盘内以基本上同一曲度延伸,而不与向外敞开的导纱孔直接连接。第一子色盘中的纵向狭缝设置有通道或者说狭缝,其实现从纵向狭缝的内部直至第一子色盘的外侧或者说外周的连接。在弯曲的纵向狭缝的内部被引导的纬纱不能够通过这个纵向狭缝不小心从第二子色盘的相应的导纱孔中脱落。更确切地说,在那里在纵向狭缝中被引导的纬纱只能够通过通道或者说狭缝被导出来。因此,从第二子色盘中供应给片梭的纬纱通过第一子色盘导出来,因为通过将纵向狭缝与第一子色盘的外侧连接的通道实现所述导出。优选地,通道布置在第一子色盘的中心。但是,对于特定的应用情况也能够偏心地设置该通道。在此,通道布置在中心,应理解为:第一子色盘构造为扇形盘并且该扇形盘的角平分线与通道的布置重叠。
为了能够不仅从第一子色盘中、还从第二子色盘中将纬纱可靠地导出来,并且能够利用递送针供应给片梭,第一子色盘和第二子色盘以能够相对于彼此这样枢转的方式驱动,使得为了从第二子色盘中的相应的导纱孔中供应纬纱,能够使该导纱孔与通道重合,从而使得能够借助于递送针从第二子色盘中通过该通道、即经由第一子色盘向片梭供应该纬纱。现在,如此枢转第一和第二子色盘,使得第一子色盘中的通道总是与纬纱、进而与第二子色盘的导纱孔重叠,从该导纱孔中应该将对应的纬纱供应给片梭并且将其引入到梭道中。
在双重引纬的情况下需要注意的是,设置用于双纬的递送针能够具有双重容纳孔、即双凹部,以便利用唯一的递送针同时向片梭头部供应两个纬纱,该递送针能够借助于双凹部从第一子色盘的导纱孔中抓住第一纬纱并且从第二子色盘的导纱孔中抓住对应的第二纬纱,并且能够将第一纬纱和第二纬纱供应给片梭。为此,在第二子色盘中的引导第二纬纱的导纱孔附近不允许有纬纱,因为否则的话,递送针会抓住另外的纬纱。但是,递送针不能够从导纱孔中将这个另外的纬纱导出来并且供应给片梭,因为这个导纱孔不位于第一子色盘中的纵向狭缝的通道处。
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第一和第二子色盘在纬纱引入方向上不是前后相继地布置,而是基本上布置在一个平面中,其中,这个平面基本上垂直于纬纱引入方向延伸。同时根据这个实施例,第一和第二子色盘分别具有自己的驱动器,从而使得也能够使两个子色盘基本上彼此独立地运动。
根据这个实施例,色盘构造为扇形盘,并且优选在平分该扇形体的角的中间划分。通过用于两个子色盘的单独的驱动器,能够例如使一个子色盘从运行位置运动到停机位置,从而使得在一定时间内至少纬纱只能够从位于运行位置中的另一个子色盘中供应给片梭。当待储备的纬纱的数量比较高,因此色盘的扇形体角度整体上比较大,进而为了例如通过在看向色盘的观察方向上在导纱孔中布置在最右侧的纬纱来替代在同一观察方向上布置在最左侧的纬纱而需要较大的枢转路径时,这样的运行方式例如是有意义的。如果例如对应于待引入的纬纱的类型在预确定的纺织时间中使用一定数量的在子色盘中的一个子色盘中在其导纱孔中被引导的纬纱,则在这个运行位置中,仅通过这个子色盘就能够实现可靠的运行并且实现对应的纬纱的可靠的提供。只有当应该引入不如此频繁地被使用的纬纱时,或者当仅偶尔地需要第二组纬纱时,才能够将处在运行位置中的子色盘从其运行位置中枢转到停机位置中。然后,将另一个子色盘从其停机位置中枢转回到其现在想要的运行位置中。特别是当大量纬纱不应都是在相同的时间总是以相同的频率被使用时,这种被划分的色盘是有利的,这关系到缩短色盘的运动路径。
但是,由于用于两个子色盘的驱动器能够彼此独立地工作,也可能的是,对于确定的应用情况,在所述应用情况中待插入的纬纱的频率不显著变化,用于两个子色盘的两个驱动器如此相互协调,使得两个子色盘的运动在构成整体的色盘的意义上如此实现,犹如该色盘一件式地构造一样。因此,与仅存在单个的以未划分的构造方式的色盘的情况相比,将色盘划分为两个子色盘提供选择对应待引入的纬纱的在整体上更高的灵活性。
根据第二实施例,纬纱选色装置至少构造为细长的元件,在该细长的元件中,导纱孔并排地布置并且分别引导至少一个纬纱。导纱孔又通过细长的元件的朝向片梭的边缘敞开。因此应该确保:只有恰好待引入的、位于递送位置中的纬纱能够被供应给片梭。但是,为了使另外的纬纱不偶然地或者无意间从敞开的导纱孔中脱落,优选设置有构造为纵向闭锁件的闭锁件,该闭锁件在该细长的元件的递送位置中具有狭缝。
导纱孔在朝向片梭工作的平面的方向上利用其边缘敞开。因此确保:分别通过导纱孔的敞开的边缘引入到梭道中的纬纱在递送位置中无偏转地供应给片梭。为了使得在递送待导入的纬纱时纬纱不经历尖锐的偏转,细长的元件、进而导纱孔或者说下述导纱孔,纬纱应该从该导纱孔中引入到梭道中,一直关于固定的纵向闭锁件在旁边在朝向片梭的方向上被移位或者说移动,使得纬纱能够从这个敞开的导纱孔通过纵向闭锁件的狭缝导出来并且供应给片梭。
优选地,细长的元件具有第一驱动器,该第一驱动器优选是线性马达。这个第一驱动器通过移位、牵拉或者按压运动使细长的元件在其纵向延伸部的方向上运动,更确切地说这样使其运动,使得恰好具有应该被移送给片梭的纬纱的那个导纱孔到达其递送位置中朝向闭锁件中的狭缝。但是,优选地,这个驱动器也能够是液压缸或者气动缸,其中,如此构造这个第一驱动器,使得能够实现用于该细长的元件的在其纵向延伸部中的运动的线性驱动运动。这同样能够通过已公开的机械系统实现,例如齿带、曲柄等等,所述机械系统同样能够用于色盘。但是也可能的是,细长的元件由两个单独的部件组成,所述单独的部件分别具有用于使所述部件在相应的纵向延伸部中运动的自己的第一驱动器。因此能够确保:细长的元件的长度能够例如被减半,以便获得纬纱选色装置的更大的紧凑性。
优选地,不位于其递送位置中的敞开的导纱孔借助于纵向闭锁件朝向所述导纱孔的边缘被封闭或者说被覆盖或者说能够被覆盖或者能够被闭锁,该纵向闭锁件用于将相应的纬纱固定在其相应的导纱孔中。即,细长的元件能够相对于纵向闭锁件如此运动,使得只有位于相应选择的递送位置中的导纱孔保持敞开,因为纵向闭锁件在那里具有其狭缝。从这个导纱孔中,设置用于插入到梭道中的纬纱借助于递送针被带给片梭。优选地,递送针构造为枢转弓形件,并且具有第二驱动器,其用于将枢转弓形件从非递送位置通过递送位置枢转到移送位置中。枢转弓形件构造为具有这样的弓形件高度,使得当相应的纬纱以其敞开的导纱孔位于递送位置中时,在细长的元件中储备用于引纬的纬纱能够被递送针以无接触的方式搭接。当细长的元件的两个子元件上下相叠地布置时,虽然枢转弓形件的弓形件高度必须更大,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弓形件长度更短,从而使得稳定性更高并且易受振动影响的倾向更小。
纵向闭锁件关于其配属的细长的元件在空间上固定地布置并且优选与具有呈色盘形式的纬纱选色装置的实施例类似地在纬纱供应方向上布置在细长的元件的上游或者下游或者布置在细长的元件的高度上。优选地,纵向闭锁件尽可能紧密地、优选以滑动接触的方式布置在细长的元件处。“在细长的元件的高度上”意味着,细长的元件以在纵向闭锁件上滑动的方式布置或者紧密地布置在该纵向闭锁件处,从而使得该细长的元件运动至狭缝、即运动到递送位置中,直至通向导纱孔,从该导纱孔中应该引入纬纱。
优选地,递送针在其前部区域处具有同样呈敞开的孔眼型式的凹部。该凹部防止在将纬纱递送给片梭时在侧面丢失待借助于递送针运输给片梭的纬纱。显而易见的是,递送针在其具有凹部的构造方案中能够应用于色盘以及用于具有对应的敞开的导纱孔的细长的元件。
对于双重引纬,递送针优选具有呈双叉型式的敞开的双凹部。利用这样的双凹部可能的是,并排地同时将两个纬纱供应给片梭。优选地,双凹部在其尺寸方面与导纱孔或者说与在细长的元件中或者在色盘中的两个相邻的导纱孔的间距相协调。为了实现双重引纬,不仅在纵向闭锁件的情况下、还在用于色盘的闭锁件的情况下,用于释放待引入的纬纱的狭缝构造有这样的宽度,使得设置用于双重引纬的纬纱都能够基本上同时利用递送针从其相应的导纱孔中导出来并且能够移送给片梭。
优选地,为了将纬纱递送给片梭,也设置有具有用于引入各一个纬纱的两个递送针的系统。由此,提高根据本发明的具有纬纱选色装置的织机的灵活性,因为由此在不进行结构改造的情况下,不仅能够递送单个的纬纱,还能够递送两个纬纱,更确切地说能够同时递送给一个片梭。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一个或者多个递送针在其相应的凹部中具有装入的纬纱应力测量传感器,借助于该纬纱应力测量传感器,当在这样的凹部中存在纬纱时能够测量纬纱应力,以及能够在纬纱监视器的意义上测量纬纱的存在。因此可能的是,调节纺织过程的优化所需要的或者说期望的纱线应力。
附图说明
现在,参照所附附图,本发明的构型方案的其他优点、细节以及应用可能性变得明显。在附图中示出:
图1呈色盘形式的纬纱选色装置,在该纬纱选色装置中,带有待引入的纬纱的导纱孔位于递送位置中;
图2具有根据图1的色盘的纬纱选色装置,在该纬纱选色装置中,递送针构造用于双重引纬;
图3具有环扇形的闭锁件的色盘,所述闭锁件用于闭锁和固定用于不需供应的纬纱的敞开的导纱孔,该色盘具有在移送给片梭的移送位置上的纬纱;
图4三维示出的、呈细长的元件形式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纬纱选色装置;
图5在相对于图4改变的三维示意图中的纬纱选色装置;
图6子色盘的基本构造以及具有第一和第二子色盘的、用于单引纬和用于双重引纬的纬纱递送的原理;
图7根据图1的基本构造中的纬纱选色装置,但是其根据一个实施例具有第一和第二子色盘;
图8根据图7的示例的在将纬纱递送给片梭的瞬间的放大示意图;
图9根据图7和8的实施例的在侧面的观察方向上的三维示意图;
图10根据图7的实施例,但是其用于双重引纬;
图11在从后方看向闭锁件的观察方向上的根据图7的实施例,其具有被递送针抓住的纬纱;
图12具有两个子色盘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子色盘布置在同一枢转平面中;
图13根据图11的实施例,但是其用于双重引纬;
图14根据图7的实施例,其用于从第二子色盘的导纱孔中进行单引纬;以及
图15与图14相似的实施例,但是其用于双重引纬。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具有撑开的梭道11的织物区段,在撑开的梭道的情况下,在旁边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呈色盘14形式的、根据本发明的纬纱选色装置1。色盘14是真正的导纱器4,并且在其外周处具有用于纬纱的导纱孔6,所述纬纱由未示出的前卷器供应给纬纱选色装置1。通常,在每个导纱孔6中都有纬纱2。导纱孔从外边缘或者说外侧13或者说导纱孔6的开口沉入到色盘14中去。
另外,纬纱选色装置1具有递送针12,该递送针在其前端部处具有凹部21,该凹部构造为叉状,从而使得一旦色盘14在递送位置10中,通过递送针12在朝向片梭3的方向上的向下运动,在递送针12的前端部的叉的叉齿之间向片梭3供应纬纱8,该纬纱被夹紧在片梭中。通常,在织边的情况下,纬纱保持在褶条(Fangleiste)中,直到该纬纱再次被呈现(Vorlage)。
夹紧待引入到梭道11中的纬纱2的片梭3在片梭导轨26处被引导,并且在成功夹紧纬纱2之后在该片梭运动穿过梭道11时携动纬纱,从而使得该纬纱被引入到梭道11中。然后,通过未在这里示出的筘座的运动,纬纱2随后被击打到连接点处,进而被交织在织物和棱边或者说褶条中。通过读取随后的梭道11的新的与连接相关的开口,纬纱2被交织在织物24中。
色盘14具有第一驱动器8,借助于该第一驱动器将相应的导纱孔6旋转到递送位置10中,从而使得利用递送针12和其叉形的端部,在针对待引入的纬纱将色盘14从非递送位置(未示出)引到递送位置10中之后,通过递送针12的下沉,纬纱2从导纱孔6中无偏转地导出来并且移送给用于夹紧该纬纱的片梭3。在成功夹紧之后,重新引纬。借助于第二驱动器9使递送针12运动。
能够使用的用于纬纱的不同颜色的或者不同材料的数量通过选色盘14中的导纱孔6的数量限定。
在这个实施例中,纬纱选色装置构造为两个扇形盘的双组件。在纬纱的供应方向上布置在前方的扇形盘是闭锁件16,该闭锁件用于闭锁在纬纱的供应方向上布置在后方的扇形盘14的敞开的导纱孔,所述导纱孔的纬纱不应被引入到梭道中。构造为闭锁件16的前方的扇形盘具有固定的位置,相反,构造为具有敞开的导纱孔的扇形盘14能够相对于闭锁件16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运动。在每个导纱孔中引导有至少一个纬纱。现在,如此旋转设有导纱孔6的、呈色盘14形式的扇形盘,使得下述导纱孔6与狭缝15(参见图3)对准,从所述导纱孔中应该将被限定的或者说被选择的纬纱2移送给片梭3,因此,待供应的纬纱能够无偏转地从导纱孔6中供应给片梭3。不位于递送位置10中的导纱孔被闭锁件16闭锁,以便防止储备的纬纱无意间或者不小心脱落。设有狭缝15的、构造为闭锁件16的、前方的扇形盘具有平行于这个扇形盘的外周伸展的纵向狭缝20,该纵向狭缝通过缺口平坦地构造狭缝15。只有当狭缝15与限定的导纱孔对准时,从该导纱孔中应该给片梭供应对应的纬纱,该纬纱才能够借助于递送针12无偏转地供应给片梭3。在位于前方的扇形盘中的狭缝15朝向其外周径向地构造。构造为闭锁件16的扇形盘优选紧密地布置在色盘14处、优选以甚至接触这个色盘的方式布置。
当纬纱2在其递送位置10中并且准备好让递送针12将该纬纱移送给片梭3时,通过递送针12的下沉,将纬纱2从向外敞开的导纱孔6通过闭锁件16中的狭缝15导出来,并且至少关于直接的色盘14在任意一个棱边处都完全不具有偏转,从而使得纬纱2在其外部不受到伤害或者损伤。
在图2中示出呈色盘14形式的纬纱选色装置的布置,该布置基本上对应于根据图1的示意图,但是,在该布置的情况下,递送针12在其前端部处在双凹部22的意义上具有两个凹部,用以同时抓住用于双重引纬的两个纬纱,在该双凹部中分别有一个纬纱2。在此,在递送针12的前端部中的凹部21的间距基本上对应于在色盘14中的敞开的导纱孔6的间距,从而使得当递送针12向下运动时,两个纬纱2从其相应的导纱孔6中导出来并且共同供应给用于双重引纬的片梭3。示出的织物24示出具有切边或者嵌件棱边25的成品织物,并且从附图的右侧方向从织物的连接点来看示出撑开的梭道11。
在图3中示出扇形盘状的色盘14和同样扇形盘状的闭锁件16的双组件。在图3中,在纬纱引入方向上,在两个扇形盘的双组件的情况下,位于前方的闭锁体16以被具有导纱孔6的色盘14跟随的方式布置。构造为扇形盘状的闭锁件16具有在其圆形的周向上平行于圆周伸展的纵向狭缝20,该纵向狭缝示出在缺口的意义上的狭缝15,该缺口穿过闭锁件16的外部的呈环形的接片。闭锁件16位于固定的位置中,其中,如此布置该闭锁件的狭缝15,使得通过这个狭缝从色盘14的敞开的导纱孔6导出来的纬纱能够供应给片梭。现在,在图3中示出,在闭锁件16中的跟随圆周轮廓的纵向狭缝20内固定纬纱,以免不小心脱落,另一方面,设置用于引入到梭道11中的纬纱2已经通过狭缝15、进而也从对应的与狭缝对齐的引导孔6中导出来,更确切地说,该纬纱已借助于递送针12供应给片梭3用以夹紧该纬纱,该递送针在其前端部中具有对应叉形的凹部。递送针已将供应给片梭3的纬纱带至的位置被称为移送位置。即,在图3中示出的纬纱状况是在色盘14利用其导纱孔6(应当将相应的纬纱2从该导纱孔6供应至片梭3)已与闭锁件16的狭缝15重合并且该纬纱已借助于递送针12从敞开的导纱孔6穿过狭缝15带到移送位置中之后产生的纬纱状况,该移送位置已在图3中示出。在移送位置中,夹紧装置在片梭3处抓住这个纬纱并且随后将该纬纱引入到梭道中。
在图4中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在该第二实施例的情况下,纬纱选色装置1构造为细长的元件17,在该细长的元件中设置有并排向下在朝向织物24的方向上布置的导纱孔6。借助于第一驱动器8如此使构造为细长的元件17的导纱器4移位,使得布置在相应的朝向下侧敞开的导纱孔6中的纬纱2在纵向上借助于第一驱动器8从非递送位置(未示出)带到递送位置10中。在纬纱引入的方向上位于前方的、构造为细长的元件17a的第二导纱器4甚至能够具有闭合的导纱孔,而在纬纱2的前后相继布置的两个细长的元件17、17a之间不存在强烈的偏转。递送针12在其前端部处具有凹部21。
在图4中能够清楚看到,纵向闭锁件18布置在具有闭合的孔的导纱器4与具有敞开的孔的细长的元件17之间。示例性地,仅画出两个纬纱。现在,借助于导纱器4如此定向根据图4的示意图中右侧的纬纱,使得纬纱2精确地位于固定布置的纵向闭锁件18的位置中,在该纵向闭锁件中,细长的元件17的导纱孔6朝向纵向闭锁件18的狭缝15定向,从而使得纬纱随后借助于枢转弓形件19和对应的凹部21能够从导纱孔6中精确地从这个递送位置10引导到片梭3处的移送位置中,该凹部位于构造为枢转弓形件19的递送针的前部区域处。相反,在图4中布置在左侧的纬纱布置在纵向闭锁件18的狭缝15以外,因此不能够无偏转地从对应的导纱孔中导出来。在任何情况下始终闭锁敞开的导纱孔的纵向闭锁件18,这适用于所有那些恰恰不设置用于引纬的纬纱或者说具有对应地容纳其中的、恰恰不设置用于引纬的纬纱的导纱孔。
构造为枢转弓形件19的、具有第二驱动器9的递送针12搭接片梭3连同其片梭导轨26,并且将待引入到梭道11中的纬纱2从向下敞开的导纱孔6导出来并且将这个纬纱无偏转地引导到片梭3处,该片梭夹紧纬纱并且随后将该纬纱引入到梭道11中。前方的、即首先布置的导纱器4或者说具有其闭合的孔的细长的元件17a利用同样布置在那里的第一驱动器8基本上与真正的导纱器4或者说细长的元件17的运动同步地运动,从而在通向片梭3的路径上避免纬纱2的附加的偏转。
图5在相对于图4改变的三维示意图中示出纬纱选色装置1,其中,示意图的观察方向并不像图4中那样从上方来看,而是更多地从织物的侧面来示出。这具有下述优点:更好地示出不同结构组(例如具有导纱孔6的细长的元件17、17a,用于导纱器4的第一驱动器8和用于枢转弓形件19的第二驱动器9)的空间布置。在图5中示出,枢转弓形件19恰好已将纬纱2从在细长的元件17中的朝向外侧敞开的导纱孔中导出来。为了便于观察,在根据图5的这个示意图中看不到纵向闭锁件18中的狭缝15。
为了不仅在根据图1、2和3的第一实施例的情况下、还在根据图4和5的第二实施例的情况下实现最佳的纺织条件,另外还设置,在递送针12的叉状的凹部21中布置有纬纱应力测量传感器23(参见图3),该纬纱应力测量传感器发出针对占优势的纱线应力的信息或者说信号。因此能够保证,在整个纺织过程期间,纱线应力能够保持基本上恒定或者能够保持为对应期望的值,该值确保最佳的纺织条件。
在将纬纱移送给片梭3后,枢转弓形件19和递送针12驶回到相应的初始位置中。
在图6中,示出了用于具有布置在彼此平行的平面中的两个子色盘(即第一子色盘14.1和第二子色盘14.2)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子色盘的基本构造。在图6a)中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子色盘14.1具有朝向外侧13敞开的导纱孔6.1。与子色盘14.1的外轮廓的曲线平行地,纵向狭缝20.1以相同的曲线以向内错位的方式伸展,该纵向狭缝设置用于将纬纱2引导至根据图6b)布置的第二子色盘14.2,以便避免在那里向外敞开的导纱孔6.2不小心丢失被供应的并且在那里在导纱孔6.2中被引导的纬纱。这个弯曲的纵向狭缝20.1具有通道15.1,该通道建立从纵向狭缝20.1到第一子色盘14.1的外侧的连接。
在随后的图6b)至6f)中,为了清楚起见,待引入的纬纱2设有敞开的导纱孔6.1和6.2中的小数字。
在图6b)中示出第一和第二子色盘14.1和14.2的双组件。此外,画出了递送针12,以便对应于图6b)和6c)一方面示出从第一子色盘14.1的导纱孔6.1中供应纬纱,另一方面示出从第二子色盘14.1的导纱孔6.2中供应纬纱2。两个子色盘14.1和14.2能够彼此独立地枢转,从而使得在维持导纱孔6.1、6.2排布密度的情况下,能够实现更大的灵活性和纬纱的更大的数量。在图6b)中示出,应该如何通过递送针12从第一子色盘14.1的导纱孔6.1中抓住具有数字5的纬纱2并且将其供应给片梭。
在图6c)中示出,在递送针12已抓住纬纱之后,应该如何通过通道15.1从第二子色盘14.2的导纱孔6.2中向片梭3供应具有数字9的纬纱。
图6d)示出,如何能够通过用于双重引纬的递送针12借助于递送针12从第一子色盘14.1的导纱孔6.1中抓住标有数字2和3的两个纬纱并且能够将其供应给片梭3。在此,第二子色盘14.2没有动作,因为其被枢转到一边。
在图6e)中示出,在双重引纬时双子色盘14.1、14.2的布置仍具有特点,即如果应该引入纬纱的组合,则第二子色盘14.2中的相邻的导纱孔6.2必须留空(用x标记),其中,在双重引纬的意义下应该从第一子色盘14.1的导纱孔6.1中供应纬纱(在这里是数字4)并且从第二子色盘14.2的导纱孔6.2中供应纬纱(在这里是数字11)给片梭3。
在图6f)中示出相似的例子,其中,应该借助于用于双重引纬的递送针12将具有数字4的纬纱从第一子色盘14.1的导纱孔6.1中并且将具有数字9的纬纱从第二子色盘14.2中供应给片梭3。为简单起见,在图6b)至6f)中未示出向片梭3的供应。
当导纱孔6.1、6.2的横向间距相同时、即当排布密度恒定时,具有布置在彼此平行的平面中的两个子色盘14.1和14.2的实施例在颜色的数量更大方面具有优点。替代地,也能够增大横向的孔间距并且能够维持相同数量的不同纬纱。整体上,提供更多的用于双重引纬的组合可能性。原则上,两个子色盘14.1、14.2的布置提供下述可能性:甚至改造迄今为止仅利用一个色盘工作的现有的系统,以便提供更大数量的用于纬纱的颜色或者类型。
图7示出纬纱选色装置1的原则上的布置,其基本构造对应于根据图1的基本构造,但是,在该基本构造的情况下,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两个子色盘14.1、14.2在彼此平行的平面中并且在纬纱引入方向上前后相继地布置。重要的基本构造对应于图1的基本构造,从而使得相同的结构元件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在这里不再次详细地阐述原则上的基本构造。在图7中能够看出的是,在闭锁件16处借助于共同的枢转点或者说共同的枢转轴线布置有第一子色盘14.1和第二子色盘14.2。两个子色盘在其外侧13处具有敞开的导纱孔6.1、6.2,在该导纱孔中引导纬纱并且从那里借助于递送针12将纬纱供应给片梭3,所述片梭在片梭导轨26上被引导。如果递送给片梭的纬纱2已被这个片梭夹紧,则将纬纱引入到梭道11中。
示例性地,在图7中画出三个已储备的纬纱,其中,在第一子色盘14.1的导纱孔6.1中引导两个纬纱,相反,在第二子色盘14.2中在导纱孔6.2中引导一个纬纱。在闭锁件16中设置有两个纵向狭缝20,所述纵向狭缝平行于闭锁件16的外周延伸。在纬纱的插入方向上,递送针12布置在两个子色盘14.1、14.2的下游,即这样布置,使得递送针12布置在两个子色盘14.1、14.2的枢转轴线的区域中并且能够在其运动中实现这样的定向,以便抓住纬纱并且从相应的子色盘的向外敞开的并且释放的导纱孔6.1中将纬纱导出给片梭。
在原则上的示意图中画出了用于第一子色盘14.1或者说第二子色盘14.2的两个第一驱动器8.1和8.2,所述第一驱动器彼此独立地驱动两个子色盘,从而使得子色盘14.1和14.2能够彼此相对地枢转。通过彼此相对的枢转实现,当应该增加纬纱的数量时,第一子色盘14.1在其扇形体角度方面不必变大。为此,设置有与其平行地布置的子色盘14.2,该子色盘同样具有向外敞开的导纱孔6.2。在第二子色盘14.2的导纱孔6.2中被引导的纬纱原则上能够从向外敞开的导纱孔6.2中滑出来。为了防止这一点,在第一子色盘14.1中设置有纵向狭缝20.1,该纵向狭缝对应于第一子色盘14.1的外侧的曲线与其平行地在子色盘的内部中延伸并且引导用于第二子色盘14.2的纬纱。由于被第二子色盘14.2遮蔽而不能够从图7中看出从第一子色盘14.1中的纵向狭缝20.1向外直至该第一子色盘的外侧13的通道15.1。在一种枢转状态中,关于第一子色盘14.1如此枢转第二子色盘14.2的待供应的纬纱,使得待递送的纬纱或者说承载这个纬纱的导纱孔6.2与通道15.1重合,在该枢转状态中,递送针12已将纬纱从第二子色盘14.2的导纱孔6.2中穿过第一子色盘14.1的外部区域并且供应给片梭3。由于递送针12具有单独的第二驱动器9,因此,整体上设置有三个能够彼此独立地控制和运行的驱动马达8.1、8.2和9。
设置能够彼此平行地并且彼此独立地运动的两个子色盘14.1、14.2,提供待引入的纬纱的包含能够递送的优选不同的纬纱的数量在内的灵活性。
图8示出根据图7的纬纱选色装置1的原则上的布置,但是在放大局部视图中示出。能够清楚看到子色盘14.1,其具有向外敞开的导纱孔6.1以及纵向狭缝20.1,该纵向狭缝从外侧13来看在敞开的导纱孔6.1的后方作为弯曲的长孔布置延伸。示例性地画出两个纬纱2,所述纬纱在两个并排的导纱孔6.1中被引导,所述导纱孔的端部恰好已被交织在织物中。另外的纬纱2恰好被递送针12抓住,以便被引导至片梭3的夹紧装置,从而使得这个片梭能够将这个纬纱引入到梭道11中。这个示出的第三纬纱已在第二子色盘14.2的导纱孔6.2中被引导并且通过递送针12已经从这个导纱孔中导出来,即从向外敞开的导纱孔6.2中通过未示出的从第一子色盘14.1中的纵向狭缝20.1起的通道导出来。
在稍有不同的、同样透视的视图中,在图9中在根据图8的示意图的三维示意图中示出纬纱选色装置1的构造方案,但是观察方向与纬纱引入方向相反。为了简化示意图,仅示出用于第一子色盘14.1的第一驱动器8.1和用于第二子色盘14.2的第一驱动器8.2。在第一子色盘14.1中,示出了用于引导纬纱的纵向狭缝20.1,所述纬纱通过第二子色盘14.2引导,用以插入到梭道中。递送针12尚未处在能够抓住纬纱2并且将其从第二子色盘14.2的导纱孔6.2中导出来的位置中。在借助于递送针12将这个纬纱从第二子色盘14.2中导出来之前,必须首先仍然一直在看向这个子色盘14.2的观察方向上向右上方枢转第二子色盘14.2,直到引导这个纬纱的导纱孔6.2与第一子色盘14.1中的通道15.1重合,从而使得之后能够借助于递送针12将这个纬纱从第二子色盘14.2中几乎可以说穿过第一子色盘14.1向外引导。
在图10中示出了根据图7的纬纱选色装置1的基本构造,其中,与根据图7的这个基本构造的唯一区别是,设置有用于双重引纬的递送针12。为此,递送针12在其前端部处具有在递送针12的头部中的双凹部,借助于所述前端部,能够抓住纬纱并且将其从外部敞开的导纱孔6.1中供应给片梭3。在根据图10的当前的例子中,两个纬纱在第一子色盘14.1中在并排的导纱孔6.1中被引导并且准备好,在第一子色盘14.1一直相对于闭锁件16枢转直到闭锁件16中的纵向狭缝20的通道向外释放两个导纱孔6.1之后,借助于设置用于双重引纬的递送针12被供应给片梭3。
能够清楚看到,为了根据本发明的纬纱选色装置1设置有三个需要的驱动器,即用于递送针12的驱动器9、用于第一子色盘14.1的驱动器8.1和用于第二子色盘14.2的驱动器8.2,所述三个驱动器彼此独立地设置用于驱动相应的元件。
在图11中,在从下方看向纬纱选色装置1的观察方向的情况下、即在引纬的方向上,示出了在图10中示出的示意图。固定布置的闭锁件16具有两个彼此同心的并且朝向外周伸展的纵向狭缝20,所述纵向狭缝通过狭缝15分别具有用以将在纵向狭缝20中引导的纬纱向外导出来的开口,因此,纬纱最终能够从向外敞开的导纱孔6.1、6.2中借助于递送针12导出来并且能够供应给片梭3,这在图11中示例性地为示出的三个纬纱中的一个纬纱示出。这个由递送针12恰好移送给片梭3的夹子的纬纱已经从纵向狭缝20中通过狭缝15从其引导件中导出来,进而也已经从相关的子色盘14.1的对应的导纱孔6.1中导出来。再次示出了第一子色盘14.1和第二子色盘14.2,其中,出于观察方向的原因,只能够看到第二子色盘的一小部分。在图11的上半部分中示出的虚线是枢转轴线,第一和第二子色盘14.1、14.2能够围绕该枢转轴线相对于彼此地并且彼此独立地枢转,其中,闭锁件16不能够一起枢转,而是占据在空间上固定的位置。
根据在图12中示出的另一实施例,再次示出了第一子色盘14.1和第二子色盘14.2,但是与在根据图7至11的实施例中不同,所述第一子色盘和第二子色盘不是在纬纱引入方向上布置在不同的彼此平行的平面中,而是布置在一个平面中。子色盘14.1和子色盘14.2相对于闭锁件16具有共同的枢转点并且铰接在这个枢转点处。其能够彼此独立地枢转。这意味着,第一子色盘14.1与其导纱孔6.1具有第一驱动器8.1,第二子色盘14.2与其导纱孔6.2具有第一驱动器8.2,相反,另外的驱动器9设置用于驱动递送针12。两个子色盘14.1和14.2中的每个子色盘都能够具有运行位置或者停机位置。在当前情况下,每个子色盘14.1、14.2都具有四个导纱孔6.1、6.2,从而使得在彼此协调地共同枢转时,这等于具有八个导纱孔的唯一一个选色盘。原则上,当例如在一纺织时间段中确定的纬纱比别的纬纱使用得更频繁,而在别的子色盘中被引导的各个或者别的纬纱仅偶尔被使用时,在一个平面中划分选色盘是有利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减小子色盘的运动路径,能够将恰好不需要其纬纱的子色盘从其运行位置折叠到停机位置中。因此,能够减小运动路径,进而能够减少用于提供相应的纬纱的时间。在其他方面,剩余的构造与在前述实施例中说明的构造相同。
在图13中示出与图11相似的视图,在该视图中,仅设置有用于同时递送两个纬纱的递送针12、即用于双重引纬的递送针12。所有其他功能和结构特征与前述内容相同,因此在这里不进一步详尽解释。
在图14中示出示意图,在该示意图中纬纱选色装置1几乎可以说提供两个纬纱,但是利用递送针12只应插入或者说只应借助于递送针12向片梭供应单个的纬纱。为此,第二子色盘14.2被带至其与通路15.1重合的位置中,从而使得通过递送针12这个纬纱能够从第一子色盘14.1的纵向狭缝20.1中通过通道15.1也从第一子色盘14.1中导出来并且能够供应并且移送给用于抓住并且导入到梭道11中的片梭3。
最后,在图15中示出根据图13的示意图的、用于双重引纬的基本构造,在该基本构造中示出递送针12如何恰好从用于双重引纬的相应的导纱孔6.1、6.2中抓住两个纬纱,以便将其从导纱孔中导出来。在此,一个纬纱被第一子色盘14.1引导,而第二纬纱被第二子色盘14.2引导,恰好已使引导第二纬纱的导纱孔6.2与通道15.1重合。在此,第二子色盘14.2已相对于第一子色盘14.1枢转到所述位置中,使得对应的导纱孔6.2与通路15.1重叠。其余的功能和其余的构造对应于已经说明的内容。
附图标记列表
1 纬纱选色装置
2 纬纱
3 片梭
4 导纱器
6 导纱孔
6.1 第一子色盘的导纱孔
6.2 第二子色盘的导纱孔
8 第一驱动器
8.1 第一子色盘的第一驱动器
8.2 第二子色盘的第一驱动器
9 第二电驱动器
10 递送位置
11 梭道
12 递送针
13 外侧
14 色盘/扇形盘
14.1 第一子色盘
14.2 第二子色盘
15 狭缝
15.1 第一子色盘的通道
16 闭锁件
17 细长的元件
17a 细长的元件
18 纵向闭锁件
19 枢转弓形件
20 闭锁件的纵向狭缝
20.1 第一子色盘的纵向狭缝
21 递送针的凹部
22 双凹部
23 纬纱应力测量传感器
24 织物
25 嵌件棱边/切边
26 片梭导轨。

Claims (20)

1.具有纬纱选色装置(1)的织机,多个被提供的纬纱(2)中的各个纬纱能够由所述纬纱选色装置以选定的顺序供应给片梭(3),所述纬纱选色装置具有导纱器(4),借助于所述导纱器能够将由前卷器供应的纬纱通过导纱器(4)供应给所述纬纱选色装置(1),利用所述纬纱选色装置的第一驱动器(8)能够将所述纬纱选色装置的导纱孔(6、6.1、6.2)带入相应的递送位置(10)中,并且所述导纱孔分别容纳至少一个纬纱(2),用以选择并且将所述纬纱提供给所述片梭(3),以引纬到梭道(11)中,借助于利用第二驱动器(9)驱动的递送针(12),被递送的纬纱(2)能够在所述递送位置(10)中供应给所述片梭(3),其特征在于,所述纬纱选色装置(1)的每个导纱孔(6、6.1、6.2)至少在其递送位置(10)中朝向外侧(13)敞开,通过所述外侧,相应的被选择的纬纱(2)能够递送给所述片梭(3)并且能够借助于所述递送针(12)移送给所述片梭,其中,所述递送针将所述纬纱无偏转地从所述导纱孔(6、6.1、6.2)中通过所述导纱孔(6、6.1、6.2)的敞开的外侧(13)导出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纬纱选色装置(1)具有色盘(14),所述色盘的导纱孔(6、6.1、6.2)布置在所述色盘的外周区域中并且分别具有朝向所述外侧(13)径向伸展的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递送针(12)关于所述色盘(14)通过相对于所述色盘(14)具有至少一个在径向上伸展的方向分量将所述纬纱(2)移送给所述片梭(3)。
4.根据权利要求2或者3所述的织机,其特征在于,不位于其递送位置(10)中的导纱孔(6、6.1、6.2)能够借助于具有狭缝(15)的闭锁件(16)闭锁,所述闭锁件用于将相应的纬纱(2)固定在相应的导纱孔(6、6.1、6.2)中,其中,所述色盘(14)能够借助于所述第一驱动器(8)相对于所述闭锁件(16)这样旋转,使得所述狭缝(15)始终仅释放导纱孔(6、6.1、6.2),从所述导纱孔中能够将所述纬纱(2)从所述递送位置(10)中移送给所述片梭(3)。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色盘(14)构造为至少两件式,并且具有第一子色盘(14.1)和第二子色盘(14.2),所述第一子色盘和所述第二子色盘彼此独立地借助于能够被控制的驱动器(8.1、8.2)被驱动,并且分别具有朝向所述外侧敞开的导纱孔(6、6.1、6.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色盘(14.2)在纬纱引入方向上布置在与所述第一子色盘(14.1)的平面平行的平面中。
7.根据权利要求5或者6所述的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色盘(14.1)具有平行于其外周的曲线构造的纵向狭缝(20.1),所述纵向狭缝在所述第一子色盘(14.1)中具有穿透所述第一子色盘的外周的通道(15.1),从而使得利用所述递送针(12)能够通过所述通道(15.1)向所述片梭(3)供应在所述纵向狭缝(20.1)中被引导的纬纱(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15.1)布置在所述第一子色盘(14.1)的中心。
9.根据权利要求7或者8所述的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色盘(14.1)和所述第二子色盘(14.2)以能够相对于彼此这样枢转的方式驱动,使得为了从所述第二子色盘(14.2)中的导纱孔(6.2)中供应纬纱(2),能够使所述导纱孔(6.2)与所述通道(15.1)重合,并且能够借助于所述递送针(12)从所述第二子色盘(14.2)中经由所述第一子色盘(14.1)向所述片梭(3)供应纬纱。
10.根据权利要求5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织机,其特征在于,为了进行双重引纬,在与引导所述第二纬纱的导纱孔(6.2)相邻地布置的导纱孔(6.2)中不存在纬纱,在所述双重引纬的情况下,借助于所述递送针(12)从所述第一子色盘(14.1)的导纱孔(6.1)中抓住第一纬纱并且从所述第二子色盘(14.2)的导纱孔(6.2)中抓住第二纬纱,并且将所述第一纬纱和所述第二纬纱供应给所述片梭(3)。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色盘(14.1)和所述第二子色盘(14.2)布置在一个平面中并且能够分别从运行位置枢转到停机位置中,在所述运行位置中,纬纱能够递送给所述片梭(3),在所述停机位置中,不向所述片梭(3)递送纬纱(2)。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纬纱选色装置(1)构造为至少一个细长的元件(17),在所述细长的元件中,所述细长的元件的分别引导纬纱(2)的导纱孔(6)并排地布置并且通过分配给所述片梭(3)的外侧(13)敞开。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细长的元件(17)能够借助于呈至少一个线性马达形式的第一驱动器(8)这样在其纵向延伸部中移位,使得引导恰好待移送给所述片梭(3)的纬纱(2)的那个导纱孔(6)到达其递送位置(10)。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者13所述的织机,其特征在于,不位于其递送位置(10)中的导纱孔(6)能够借助于具有狭缝(15)的纵向闭锁件(18)闭锁,所述纵向闭锁件用于将相应的纬纱(2)固定在其相应的导纱孔(6)中,其中,所述细长的元件(17)能够相对于所述纵向闭锁件(18)这样移位,使得只有位于所述狭缝(15)处的被选择的递送位置(10)中的导纱孔(6)是敞开的。
15.根据权利要求12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细长的元件(17)由两个单独的部件组成,所述单独的部件分别具有用于所述部件的移位的线性马达。
16.根据权利要求12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递送针构造为枢转弓形件(19),具有用于将所述枢转弓形件从非递送位置通过所述递送位置(10)枢转到移送位置中的驱动器,在所述移送位置中,被选择的纬纱能够移送给所述片梭,并且所述枢转弓形件(19)构造为具有这样的弓形件高度,使得在所述细长的元件(17)中为了引纬而在前保持的纬纱被所述枢转弓形件(19)以无接触的方式搭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递送针(12)具有至少一个凹部(21),所述凹部防止所述纬纱(2)在被递送给所述片梭(3)时在侧面丢失。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递送针(12)具有呈用于双重引纬的双叉型式的双凹部(22)。
19.根据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织机,其特征在于,设置有用于引入各一个纬纱(2)的两个递送针(12)。
20.根据权利要求1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递送针(12)在其将相应的纬纱(2)带给所述片梭(3)的凹部(22)中具有纬纱应力测量传感器(23),借助于所述纬纱应力测量传感器能够测量纬纱应力以及能够在纬纱监视器的意义上测量纬纱(2)的存在。
CN201980059421.2A 2018-09-11 2019-06-07 具有纬纱选色装置的织机 Active CN11263919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8215395.7 2018-09-11
DE102018215395.7A DE102018215395B3 (de) 2018-09-11 2018-09-11 Webmaschine mit einer schussfadenfarbwahleinrichtung
PCT/EP2019/065011 WO2020052822A1 (de) 2018-09-11 2019-06-07 Webmaschine mit einer schussfadenfarbwahleinrichtu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39192A true CN112639192A (zh) 2021-04-09
CN112639192B CN112639192B (zh) 2023-02-17

Family

ID=668108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59421.2A Active CN112639192B (zh) 2018-09-11 2019-06-07 具有纬纱选色装置的织机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3850133B1 (zh)
JP (1) JP7262590B2 (zh)
CN (1) CN112639192B (zh)
DE (1) DE102018215395B3 (zh)
WO (1) WO202005282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20214451B3 (de) 2020-11-17 2021-11-11 Lindauer Dornier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Schussfadenzuführvorrichtung mit klemmenscheibe
CN112522840B (zh) * 2020-11-26 2023-01-06 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选纬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E894282A (nl) * 1982-09-02 1983-01-03 P V B A Van De Wiele Internat Inslagstuurinrichting voor grijperweefmachines en grijperweefmachine met dergelijk inslagstuurinrichting uitgerust
EP0638677A1 (de) * 1993-08-02 1995-02-15 Lindauer Dornier Gesellschaft M.B.H Vorrichtung zum Zuführen von Schussfäden zu einem Schussfadeneintragorgan in Webmaschinen
CN101314881A (zh) * 2008-06-25 2008-12-03 硕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织布打样机的选色机构
CN101668885A (zh) * 2007-02-26 2010-03-10 必佳乐有限公司 设有送纬片梭和偏转引导装置的片梭织机
CN105274712A (zh) * 2015-10-28 2016-01-27 必佳乐(苏州工业园区)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剑杆织机纬纱选择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092150A (en) * 1959-06-02 1963-06-04 Dewas Raymond Weaving method and loom
GB1002093A (en) 1964-01-10 1965-08-25 Webstuhlbau Grossenhain Veb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weft change motions for looms having gripper shuttles
DE3808777A1 (de) 1988-03-16 1989-10-05 Wangner Gmbh Co Kg Hermann Vorrichtung zur wahlweisen zufuehrung eines von mehreren schussfaeden zu einem greiferprojektil
JPH0679781U (ja) * 1993-04-14 1994-11-08 株式会社富永機械製作所 緯糸選択装置
JP2001131847A (ja) 1999-10-25 2001-05-15 Ttm:Kk レピア織機の緯糸誘導装置
ATE316162T1 (de) 2003-07-10 2006-02-15 Promatech Spa Schussfadenzubringvorrichtung für webmaschinen mit einer einzigen zubringstang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E894282A (nl) * 1982-09-02 1983-01-03 P V B A Van De Wiele Internat Inslagstuurinrichting voor grijperweefmachines en grijperweefmachine met dergelijk inslagstuurinrichting uitgerust
EP0638677A1 (de) * 1993-08-02 1995-02-15 Lindauer Dornier Gesellschaft M.B.H Vorrichtung zum Zuführen von Schussfäden zu einem Schussfadeneintragorgan in Webmaschinen
US5458163A (en) * 1993-08-02 1995-10-17 Lindauer Dornier Gesellschaft Mbh Cassette apparatus for presenting weft threads to a weft thread insertion member in a loom
CN101668885A (zh) * 2007-02-26 2010-03-10 必佳乐有限公司 设有送纬片梭和偏转引导装置的片梭织机
CN101314881A (zh) * 2008-06-25 2008-12-03 硕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织布打样机的选色机构
CN105274712A (zh) * 2015-10-28 2016-01-27 必佳乐(苏州工业园区)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剑杆织机纬纱选择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052822A1 (de) 2020-03-19
EP3850133B1 (de) 2022-07-27
CN112639192B (zh) 2023-02-17
JP7262590B2 (ja) 2023-04-21
EP3850133A1 (de) 2021-07-21
DE102018215395B3 (de) 2019-08-22
JP2022500573A (ja) 2022-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639192B (zh) 具有纬纱选色装置的织机
JP6682622B2 (ja) 織機杼口に緯糸を保持し、供給し、挿入するための装置を備えた織機、ならびに織機杼口に緯糸を保持し、供給し、挿入するための方法
EP3060707B1 (en) Giver rapier head, giver rapier, rapier weaving machine and method for inserting a weft thread in such a rapier weaving machine using such a giver rapier head
US9328437B2 (en) Device for the intermediate storage of band-like weft material for a weaving machine and weaving machine having such a device
JP7017991B2 (ja) グリッパ織機における疑似耳部の無い緯糸操作装置
JPS62289649A (ja) 杼無織機におけるよこ糸插入装置によこ糸を供給する装置
JP2683722B2 (ja) グリッパ形織機
KR20210098870A (ko) 제직 방법, 이러한 제직 방법을 구현하기 위한 위사 선택기, 및 이러한 위사 선택기를 포함하는 제직기
US7694697B2 (en) Apparatus for forming a selvedge on a gripper weaving machine
CN109072504B (zh) 圆织机
JP3854575B2 (ja) 柄経糸用部分整経機および柄用経糸を製造する方法
US2783778A (en) Thread feed mechanism for gripper shuttle looms
US4544001A (en) Weft yarn into the shed of a weaving machine
ITMI942611A1 (it) Dispositivo per la selezione dei fili di trama per una macchina tessile
TW201305405A (zh) 具單一挾紗器之織布機
CN111670277B (zh) 单针旋转纬纱呈送器
KR102213796B1 (ko) 환편기용 얀가이드
EP1985731B1 (en) Yarn tuft holder
CN116457515A (zh) 具有夹持器盘的纬纱喂送装置
JPS62184144A (ja) 織機の杼口内に横糸を插入する方法と装置
US830397A (en) Filling-feeder for filling-replenishing looms.
CN107580638B (zh) 用于织机的片梭张开器
JPH054455B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