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38675A - 汽车用空调系统、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汽车用空调系统、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38675A
CN112638675A CN201980056314.4A CN201980056314A CN112638675A CN 112638675 A CN112638675 A CN 112638675A CN 201980056314 A CN201980056314 A CN 201980056314A CN 112638675 A CN112638675 A CN 1126386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range
state
seat
blowo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5631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长滨真梨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s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ens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nso Corp filed Critical Dens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6386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3867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4Nozzles; Air-diffusers

Abstract

汽车用空调系统具备生成空调风的空调设备(20)和在车顶部分(102)开口且向车室内吹出空调风的吹出口(30、30A)。汽车用空调系统具备调节空调风的吹出范围的吹出调节机构(40、40A、40B)、驱动吹出调节机构的驱动部(50)以及控制驱动部的控制装置(70)。座椅包括支承乘员的下半身的座椅坐垫部(111)和支承乘员的上半身的座椅靠背部(112),且构成为能够从座椅靠背部竖起的竖起状态变化为座椅靠背部与竖起状态相比向后方倾斜的后仰状态。当在竖起状态下的吹出范围在规定范围内的情况下从竖起状态变化为后仰状态时,控制装置控制驱动部以使吹出范围在汽车的前后方向上扩大为比规定范围大。

Description

汽车用空调系统、控制装置
相关申请的相互参照
本申请基于2018年9月19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号2018-175203号,并将其记载内容作为参照组入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用空调系统和汽车用空调系统的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一种在就座于座椅的乘员的头部上方设置空调风的吹出口,并从该吹出口从乘员的头部侧朝向脚边侧吹出空调风的座席用空调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284710号
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中,仅记载了在座椅的座椅靠背部朝向上方竖起的竖起状态下朝向乘员的头部吹出空调风的情况,而没有考虑在与竖起状态相比座椅靠背部向后方倾斜的后仰状态下的情况。
在座椅为竖起状态时将吹出口的位置、朝向设定为空调风吹向乘员的头部的情况下,当座椅从竖起状态变为后仰状态时,空调风将会向乘员身体的一部分(例如,腰部附近)集中吹出。
乘员把座椅从竖起状态变为后仰状态的状况可以认为是乘员希望休息、瞌睡的状况。在这种情况下,当空调风向乘员身体的窄的范围内集中吹出时,乘员将会不能放松并休息、瞌睡。这是在本发明者们认真研究之后发现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在座椅从竖起状态变化为后仰状态时空调风向乘员的身体的一部分集中吹出的汽车用空调系统和汽车用空调系统的控制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观点,汽车用空调系统应用于汽车,用于供乘员就座的座椅设置于该汽车的车室内,该汽车用空调系统具备:
空调设备,该空调设备生成空调风;
吹出口,该吹出口在车室内的车顶部分开口并将通过空调设备生成的空调风向车室内吹出;
吹出调节机构,该吹出调节机构调节从吹出口吹出的空调风的吹出范围;
驱动部,该驱动部驱动吹出调节机构;以及
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控制驱动部,
座椅包括支承乘员的下半身的座椅坐垫部和支承乘员的上半身的座椅靠背部,并构成为能够从座椅靠背部竖起的竖起状态变化为座椅靠背部与竖起状态相比向后方倾斜的后仰状态,
当在竖起状态下的吹出范围在规定范围内的情况下从竖起状态变化为后仰状态时,控制装置控制驱动部以使吹出范围在汽车的前后方向上扩大为比规定范围大。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观点,控制装置,
是应用于汽车的汽车用空调系统的控制装置,用于供乘员就座的座椅设置于该汽车的车室内,该控制装置具备:
获取部,该获取部获取关于座椅的状态的信息;以及
输出部,该输出部基于在获取部获取到的信息来输出控制信号,
汽车用空调系统构成为包括:空调设备,该空调设备生成空调风;吹出口,该吹出口在车室内的车顶部分开口并将通过空调设备生成的空调风向车室内吹出;吹出调节机构,该吹出调节机构调节从吹出口吹出的空调风的吹出范围;以及驱动部,该驱动部驱动吹出调节机构,
座椅包括支承乘员的下半身的座椅坐垫部和支承乘员的上半身的座椅靠背部,座椅构成为能够从座椅靠背部竖起的竖起状态变化为座椅靠背部与竖起状态相比向后方倾斜的后仰状态,
获取部构成为能够获取表示从竖起状态向后仰状态的变化的后仰信息,
当在竖起状态下的吹出范围在规定范围内的情况下通过输出部获取后仰信息时,输出部向驱动部输出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指示使吹出范围在汽车的前后方向上扩大为比规定范围大。
由此,当在座椅的竖起状态下的空调风的吹出范围为规定范围内的窄范围时座椅变化为后仰状态,则吹出范围在汽车的前后方向上扩大为比规定范围大。因此,在座椅从竖起状态变为后仰状态时,从设置于车顶部分的吹出口吹出的空调风容易吹到乘员的身体的宽范围。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汽车用空调系统和控制装置,能够抑制在座椅从竖起状态变化为后仰状态时空调风向乘员的身体的一部分集中吹出。其结果是,能够给予就座于座椅的成员放松效果。
此外,附加在各构成要素等的带括号的参照符号表示该构成要素等与后述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具体的构成要素等的对应关系的一例。
附图说明
图1是在应用了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汽车用空调系统的汽车中,座椅的状态为竖起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2是在应用了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汽车用空调系统的汽车中,座椅的状态为后仰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汽车用空调系统的吹出调节机构中的通常吹出模式时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4是用于说明在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汽车用空调系统中,通常吹出模式时的空调风的吹出范围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汽车用空调系统的吹出调节机构中的点吹出模式时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6是用于说明在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汽车用空调系统中,点吹出模式时的空调风的吹出范围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汽车用空调系统的吹出调节机构中的扩散吹出模式时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8是用于说明在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汽车用空调系统中,扩散吹出模式时的空调风的吹出范围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9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汽车用空调系统的控制装置的示意性的框图。
图10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汽车用空调系统的控制装置所执行的控制处理的流程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1是用于说明在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汽车用空调系统中,座椅为竖起状态时的空调风的吹出范围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12是用于说明在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汽车用空调系统中,座椅为后仰状态时的空调风的吹出范围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13是用于说明在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汽车用空调系统中,座椅从竖起状态变化为后仰状态时所产生的空调风的压力损失的说明图。
图1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所涉及的汽车用空调系统的吹出口的形状的示意图。
图1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所涉及的汽车用空调系统的吹出口的配置的示意图。
图1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所涉及的汽车用空调系统的吹出口的配置的示意图。
图1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汽车用空调系统的吹出调节机构的示意图。
图18是表示通过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汽车用空调系统的吹出调节机构来使空调风的吹出范围变窄时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9是用于说明在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汽车用空调系统中,座椅为竖起状态时的空调风的吹出范围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20是表示通过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汽车用空调系统的吹出调节机构来使空调风的吹出范围变宽时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21是用于说明在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汽车用空调系统中,座椅为后仰状态时的空调风的吹出范围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22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汽车用空调系统的控制装置所执行的控制处理的流程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23是用于说明在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汽车用空调系统中,座椅为后仰状态时的空调风的吹出范围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24是用于说明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汽车用空调系统的吹出口的空调风的吹出范围变窄时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25是用于说明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汽车用空调系统的吹出口的空调风的吹出范围变宽时的状态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有对与之前的实施方式中已说明的事项相同或等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参照符号并省略其说明的情况。另外,在实施方式中仅对结构要素的一部分进行说明的情况下,能够将在之前的实施方式中已说明的结构要素应用于结构要素的其他部分。以下的实施方式只要在组合没有特别地发生障碍的范围内,即使没有特别地明示也可以将各实施方式之间部分地组合。
(第一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12来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汽车用空调系统是对汽车1的车室内进行空气调节的系统。应用了汽车用空调系统的汽车1除了主要由乘员进行驾驶操作的汽车以外,还包括自动运转系统代替乘员进行加速、转向、制动等至少一部分驾驶操作的自动驾驶汽车。
首先,对汽车1进行说明,如图1及图2所示,汽车1具备覆盖车室内的上方部分的车顶部件10、用于供乘员就座的座椅11以及检测座椅11的状态的座椅状态检测部12。此外,图1、图2等所示的表示前后的箭头表示汽车1的前后方向DR1。另外,图1、图2等所示的表示上下的箭头表示汽车1的上下方向DR2。
部件10是构成汽车1的顶部的部件。车顶部件10由前柱Pa、中柱Pb以及未图示的后柱支承。具体而言,车顶部件10构成为包括作为构成车身的外装材料的顶板101和作为内装材料料且覆盖顶板101的内侧面整体的车顶饰板102。在本实施方式中,车室内的车顶部分包括车顶饰板102。
座椅11设置于车室内。座椅11具有支承乘员的下半身(例如,臀部)的座椅坐垫部111、支承乘员的上半身(例如,背部部分)的座椅靠背部112以及支承乘员的头部的头枕113。
座椅11构成为能够相对于车室内的地板面在前后方向DR1上滑动移动。即,在座椅11设置有调节座椅坐垫部111的前后方向DR1的位置的未图示的位置调节机构。
另外,座椅11构成为能够从座椅靠背部112相对于座椅坐垫部111竖起的竖起状态变化为座椅靠背部112与竖起状态相比向后方倾斜的后仰状态。即,在座椅11设置有调节座椅靠背部112相对于座椅坐垫部111的角度(即,倾斜角度)的角度调节机构。此外,在图1中,虽然例示了供驾驶员就座的驾驶座椅作为座椅11,但是座椅11并不限定于驾驶座椅。只要是能够调节倾斜角度的座椅,座椅11也可以是乘员座椅、后排座椅等。
座椅状态检测部12检测座椅11的状态,并且构成为能够检查座椅11的状态是否为竖起状态和后仰状态中的任一个。具体而言,座椅状态检测部12包括检测倾斜角度的角度传感器121。
接着,对汽车用空调系统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汽车用空调系统构成为包括空调设备20、吹出口30、吹出调节机构40、驱动部50以及控制装置70。
空调设备20是吸入车室外的空气或者车室内的空气并生成向车室内吹出的空调风的设备。虽然未图示,但是空调设备20包括对车室内的后部进行空气调节的后部空调设备。空调设备20例如配置于汽车1的后方侧的内装材料与外装材料之间。此外,空调设备20并不限定于包括后部空调设备,例如也可以包括座椅空调设备或者前部空调设备,也可以包括作为从其他空调设备独立出的专用的设备。
空调设备20具备构成外壳的空调壳体21,并且收容有使气流在该空调壳体21的内侧生成的送风机22和调节在由风机22产生了的气流的温度的温度调节设备23等。此外,温度调节设备23包括蒸发器等冷却器、加热器芯等加热器。
虽然未图示,但是送风机22包括通过电动机驱动风扇的电动送风机。送风机22构成为能够根据来自后述的控制装置70的控制信号来变更空调风的吹出风量。
虽然未图示,但是温度调节设备23由蒸发器等冷却器、加热器芯等加热器以及温度调节部构成,温度调节部调节通过冷却器的空气和通过加热器的空气的风量比例,从而调节空调风的温度。温度调节设备23构成为能够根据来自后述的控制装置70的控制信号来变更空调风的吹出温度。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设备20构成为能够对空调风的吹出风量和吹出温度进行变更。空调设备20与相对于空调壳体21将空调风导向车室内的空调管道24连接。由此,通过空调设备20生成的空调风经由空调管道24而导向车室内。
吹出口30是用于将通过空调设备20生成的空调风向车室内吹出的开口部。吹出口30与空调管道24的空气流下游侧连接。吹出口30向车室内的车顶部分开口,以朝向就座于座椅11的乘员吹出空调风。具体而言,为了从乘员的头顶部附近朝向下方吹出空调风,吹出口30设定于构成车室内的车顶部分的车顶饰板102中的在上下方向DR2上与座椅靠背部112重合的区域。
吹出调节机构40设置于吹出口30并对从吹出口30吹出的空调风的吹出范围进行调节。具体而言,吹出调节机构40构成为包括具有多个叶片板411的百叶部41和调节百叶部41的角度的未图示的百叶调节部。吹出调节机构40能够通过由百叶调节部变更百叶部41的角度,从而将从吹出口30吹出的空调风的风向调节为前后方向DR1。另外,吹出调节机构40能够通过由百叶调节部变更百叶部41的角度而将从吹出口30吹出的空调风的扩散宽度调节为前后方向DR1。
驱动部50是驱动吹出调节机构40的致动器。驱动部50与百叶部41连接,能够将百叶部41调节为任意的角度并保持。驱动部50包括根据来自控制装置70的控制信号来控制驱动部50的工作的电动致动器。
汽车空调系统能够通过变更吹出调节机构40的百叶部41的角度来变更从吹出口30吹出的空调风的吹出模式。本实施方式的汽车空调系统能够将吹出模式变更为通常吹出模式、点吹出模式以及扩散吹出模式。
通常吹出模式是以来自吹出口30的空调风沿着座椅靠背部112流动并吹到座椅坐垫部111的整体的方式设定空调风的吹出范围的吹出模式。例如如图3所示,在通常吹出模式时,以多个叶片板411的板面沿着上下方向DR2延伸的方式设定百叶部41的角度。在该例中,吹出口30附近的前后方向DR1上的吹出范围BR1与吹出口30的前后方向DR1的开口宽度同等。例如如图4所示,在通常吹出模式时,来自吹出口30的空调风吹到就座于竖起状态的座椅11的乘员的身体的前表面部分整体。此外,图3所示的百叶部41的角度是一例,也可以设定为与图3不同的角度。
点吹出模式是以来自吹出口30的空调风吹到座椅坐垫部111的一部分的方式将空调风的吹出范围设定为比通常吹出模式时窄的范围的吹出模式。例如如图5所示,在点吹出模式时,以前方侧的叶片板411的下端相比上端位于后方侧,后方侧的叶片板411的上端相比下端位于后方侧的方式设定百叶部41的角度。在该例中,吹出口30附近的前后方向DR1上的吹出范围BR2比通常吹出模式时的吹出范围BR1窄。例如如图6所示,在点吹出模式时,来自吹出口30的空调风吹向就座于竖起状态的座椅11的乘员的身体的前表面部分的局部部位(例如,大腿部)。此外,图5所示的百叶部41的角度是一例,也可以设定为与图5不同的角度。
扩散吹出模式是以来自吹出口30的空调风的一部分向座椅坐垫部111的前方和座椅靠背部112的后方流动的方式将空调风的吹出范围设定为比通常吹出模式时宽的范围的吹出模式。例如如图7所示,在扩散吹出模式时,以前方侧的叶片板411的上端相比下端位于后方侧,后方侧的叶片板411的下端相比上端位于后方侧的方式设定百叶部41的角度。在该例中,吹出口30附近的前后方向DR1的吹出范围BR3相比于通常吹出模式时的吹出范围BR1扩大。例如如图8所示,在扩散吹出模式时,来自吹出口30的空调风的一部分以吹到就座于竖起状态的座椅11的乘员的身体的前表面部分整体且剩余部分不吹到乘员的身体的方式流动。此外,图7所示的百叶部41的角度是一例,也可以设定为与图7不同的角度。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汽车空调系统能够通过将吹出模式切换为通常吹出模式、点吹出模式以及扩散吹出模式来变更空调风的吹出范围。
接着,参照图9对汽车用空调系统的控制装置70进行说明。如图9所示,控制装置70具备包括处理器70a、存储部70b、输入部70c以及输出部70d的计算机及其周边电路。此外,控制装置70的存储部70b包括非瞬态的实体存储介质。
在控制装置70的输入部70c连接有座椅状态检测部12等各种检测部。输入部70c通过与座椅状态检测部12连接而能够获取表示座椅11的从竖起状态向后仰状态的变化的后仰信息。在本实施方式中,输入部70c构成获取部,该获取部获取关于座椅11的状态的信息。
另外,虽然并未图示,但是在输入部70c连接有操作面板,该操作面板设置有空调设备20的运转开关、用于决定车室内的设定温度的温度设定开关等。操作面板的设定信息经由输入部70c而输入控制装置70。
在控制装置70的输出部70d连接有空调设备20、驱动吹出调节机构40的驱动部50等各种控制对象设备。输出部70d基于在输入部70c获取到的情报来向各种控制对象设备输出控制信号。
控制装置70根据存储于存储部70b的控制程序利用处理器70a对通过输入部70c获取到的信息进行运算来决定各种控制对象设备的控制信号。控制装置70从输出部70d向各种控制对象设备输出通过处理器70a决定了的控制信号。
接着,参照图10对控制装置70执行的控制处理进行说明。例如当在汽车1的点火开关或者启动开关打开的状态下空调设备20的运转开关被打开时,通过控制装置70以规定的周期执行图10所示的控制处理。
如图10所示,控制装置70通过步骤S10来判定从吹出口30吹出的空调风的吹出范围是否在规定范围内。规定范围设定为在座椅11为竖起状态的状态下朝向乘员的身体的前表面部分整体吹出空调风的范围。规定范围是小于通过吹出调节机构40能够调节的吹出范围的最大范围的窄范围。例如,规定范围能够设定为与通常吹出模式时的吹出范围同等的范围。
在步骤S10的判定处理的结果为空调风的吹出范围超过规定范围的情况下,控制装置70通过步骤S12将空调风的吹出范围、吹出风量以及吹出温度维持在现状的状态。即,控制装置70的输出部70d向驱动部50输出表示将空调风的吹出范围维持在现状的状态的控制信号。另外,输出部70d向空调设备20输出表示将空调风的吹出风量和吹出温度维持在现状的状态的控制信号。
另一方面,在步骤S10的判定处理的结果为空调风的吹出范围在规定范围内的情况下,控制装置70通过步骤S14,基于座椅状态检测部12的检测结果来判定座椅11是否为后仰状态。具体而言,控制装置70判定通过座椅状态检测部12检测的倾斜角度是否为表示后仰状态的角度。即,控制装置70通过输入部70c从座椅状态检测部12所包含的角度传感器121来获取关于座椅11的信息,并且判定获取到的信息是否为表示从竖起状态向后仰状态的变化的后仰信息。
在步骤S14的判定处理的结果为座椅11不是后仰状态而是竖起状态的情况下,控制装置70转移至步骤S12,并且将空调风的吹出范围、吹出风量以及吹出温度维持在现状的状态。例如,在吹出模式被设定为通常吹出模式的情况下,控制装置70将空调风的吹出范围位置维持在通常吹出模式时的吹出范围。在该情况下,如图11所示,空调风吹到就座于竖起状态的座椅11的乘员的身体的前表面部分整体。
在此,在空调风的吹出范围在规定范围内的情况下,当座椅11从竖起状态变化为后仰状态时,乘员的身体在前后方向DR1上延伸,从而空调风会向乘员的身体的一部分(例如,腰部附近)集中地吹出。
使座椅11从竖起状态变化为后仰状态这样的状况大多是乘员希望休息、瞌睡的状况。因此,当空调风在座椅11为后仰状态的状况下向乘员的身体的一部分集中地吹出时,乘员将会不能放松地休息、瞌睡。
因此,控制装置70在空调风的吹出范围在规定范围内且座椅11为后仰状态的情况下,使空调风的吹出范围与规定范围相比扩大。即,在步骤S14的判定处理的结果为座椅11是后仰状态的情况下,控制装置70在步骤S16使空调风的吹出范围与规定范围相比扩大。换而言之,当通过输入部70c获取后仰信息时,控制装置70的输出部70d向驱动部50输出指示使空调风的吹出范围在前后方向DR1上扩大的控制信号。
例如,当座椅11从竖起状态变化为后仰状态时,控制装置70控制驱动部50以使空调风的吹出模式从通常吹出模式或者点吹出模式变更为扩散吹出模式。
另外,当座椅11从竖起状态变化为后仰状态时,控制装置70控制空调设备20以使空调风的吹出风量与变化为后仰状态前相比减少(例如,减少20%)。即,当通过输入部70c获取后仰信息时,控制装置70的输出部70d向空调设备20输出表示使空调风的吹出风量减少的控制信号。
而且,当座椅11从竖起状态变化为后仰状态时,控制装置70控制空调设备20以使空调风的吹出温度与变化为后仰状态前相比上升(例如,上升1~3℃)。即,当通过输入部70c获取后仰信息时,控制装置70的输出部70d向空调设备20输出表示使空调风的吹出温度上升的控制信号。
这样,如图12所示,空调风吹到就座于后仰状态的座椅11的乘员的身体的前表面部分整体。即,在座椅11从竖起状态变化为后仰状态时,从设置于车顶部分的吹出口30吹出的空调风吹向成员的身体的宽范围。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汽车用空调系统中,当在座椅11的竖起状态下的空调风的吹出范围是规定范围内的窄范围的情况下座椅11变化为后仰状态时,空调风的吹出范围在前后方向DR1上扩大。
由此,在座椅11从竖起状态变化为后仰状态时,从设置于车顶部分的吹出口30吹出的空调风容易吹到乘员的身体的宽范围。即,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汽车用空调系统,能够抑制座椅11从竖起状态变化为后仰状态时,空调风向乘员的身体的一部分集中地吹出。其结果是,能够给予就座于座椅11的乘员放松效果。
具体而言,当在座椅11的竖起状态下的空调风的吹出范围在规定范围内的情况下座椅11变化为后仰状态时,控制装置70控制驱动部50以使空调风的扩散宽度与变化为后仰状态前相比在前后方向DR1上扩大。由此,当座椅11成为后仰状态时,空调风的扩散宽度通过吹出调节机构40而在前后方向DR1上扩大,从而从吹出口30吹出的空调风容易吹到乘员的身体的宽范围。
另外,当座椅11的竖起状态下的吹出范围在规定范围内的情况下座椅11变化为后仰状态时,本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70控制空调设备20以使从吹出口30吹出的空调风的风量与变化为与变化为后仰状态前相比减少。由此,当座椅11变化为后仰状态时,由于舒适的微风量的空调风吹到乘员的身体,因此容易适当地给予就座于后仰状态的座椅11的乘员放松效果。
另外,由于吹出口30设置于汽车1的车顶部分,因此当座椅11为后仰状态时乘员与吹出口30的距离容易变大。因此,抑制了来自吹出口30的空调风强力地吹到乘员的身体的情况。即,在本实施方式的汽车用空调系统中,当座椅11为后仰状态时,风压舒适的空调风容易吹到乘员的身体。
而且,当在座椅11的竖起状态下的吹出范围为规定范围内的情况下座椅11变化为后仰状态时,本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70控制空调设备20以使从吹出口30吹出的空调风的温度与变化为后仰状态前相比上升。由此,当座椅11变化为后仰状态时,由于舒适的弱冷风作为空调风吹到乘员的身体,因此容易适当地给予就座于后仰状态的座椅11的乘员放松效果。
在此,本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作为上述的汽车空调系统的发明,也能够是汽车空调系统的控制装置70的发明。控制装置70的发明能够与上述的汽车空调系统的发明获得同样的作用效果。这在之后的实施方式中也相同。
(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
如图13所示,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吹出口30不特别考虑位于汽车1的前后方向DR1上的前壁面31和后壁面32与百叶部41的关系而简单地在上下方向DR2上延伸。
在这样的吹出口30中,例如在扩散吹出模式时,前壁面31与靠近前壁面31的百叶部41的叶片板411的间隔变窄,并且后壁面32与靠近后壁面32的百叶部41的叶片板411的间隔变窄,从而空调风的压力损失增大。因此,座椅11从竖起状态变化为后仰状态时在吹出口30产生的空调风的压力损失增大。在吹出口30处空调风的压力损失增大是导致空调效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此外,在图13所示的吹出口30中,空调风的压力损失在以单点划线包围的部位容易增大。
因此,例如如图14所示,优选的是,吹出口30A是前壁面31A和后壁面32A的间隔朝向空调风的流动下游扩大的结构,以抑制座椅11变化为后仰状态时产生的空调风的压力损失。由此,座椅11从竖起状态变化为后仰状态时的空调风的压力损失被抑制,从而能够向乘员提供效率高的空气调节。
(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
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吹出口30设定于车顶饰板102中的在上下方向DR2上与座椅靠背部112重合的区域,但是并不限定于此。
只要在能够朝向就座于座椅11的乘员吹出空调风的位置,吹出口30也可以形成于车顶饰板102中的从与座椅靠背部112重合的区域向汽车1的宽度方向偏移的位置。
具体而言,如图15所示,吹出口30也可以形成于车顶饰板102中的在乘降门D附设的侧窗Ws的上方部分。例如,吹出口30也可以形成于车顶饰板102中的辅助乘员的上下车的把手的设置位置附近。
这样,在吹出口30形成于车顶饰板102中的侧窗Ws的上方部分的情况下,容易使空调风吹到乘员的身体中的容易受到日照影响的部位,因此容易确保乘员的舒适性。
(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
另外,只要在能够朝向就座于座椅11的乘员吹出空调风的位置,吹出口30也可以形成于车顶饰板102中的从与座椅靠背部112重合的区域向汽车1的前后方向DR1偏移的位置。
具体而言,如图16所示,吹出口30也可以形成于车顶饰板102中的前窗Wf的上方部分。例如,吹出口30也可以形成于车顶饰板102中的遮阳板的设置位置附近,遮阳板保护乘员的眼睛免受从前窗Wf入射的光的影响。
这样,在吹出口30形成于车顶饰板102中的前窗Wf的上方部分的情况下,空调风容易吹到乘员的除了脸的部分以外的部位,从而容易确保乘员的舒适性。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17~图23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吹出调节机构40A构成为能够使空调风在前后方向DR1上摆动这一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有主要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并省略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的说明的情况。
吹出调节机构40A构成为能够使空调风的风向在前后方向DR1上摆动。即,如图17所示,吹出调节机构40A能够通过周期性地变更百叶部41的叶片板411的角度来使空调风的风向在前后方向DR1上摆动。
这样构成的吹出调节机构40A能够通过百叶部41来变更空调风的摆动幅度,从而变更从吹出口30吹出的空调风的吹出范围。此外,摆动幅度是通过吹出调节机构40A使空调风摆动时的振幅。
具体而言,如图18所示,吹出调节机构40A能够使百叶部41在小角度θ1的范围内摆动,以使空调风的吹出范围在规定范围内。以下,将通过周期性地变更百叶部41的角度来使空调风摆动,从而将空调风的吹出范围设在规定范围内的吹出模式称为通常摆动模式。
通常摆动模式时的空调风的吹出范围是与通常吹出模式时的吹出范围同等的范围。如图19所示,通常摆动模式时,来自吹出口30的空调风摆动,从而例如吹到就座于竖起状态的座椅11的乘员的身体的前表面部分整体。此外,图18所示的百叶部41的摆动幅度是一例,也可以设定为与图18不同的摆动幅度。
另外,如图20所示,吹出调节机构40A能够使百叶部41在比小角度θ1大的大角度θ2的范围摆动,以使空调风的吹出范围比规定范围大。以下,将周期性地变更百叶部41的角度来使空调风摆动,从而空调风的吹出范围比规定范围大的吹出模式称为扩散摆动模式。
在扩散摆动模式下,吹出口30附近的前后方向DR1的吹出范围相比通常摆动模式时在前后方向DR1上扩大。扩散摆动模式时的空调风的吹出范围是与扩散吹出模式时的吹出范围同等的范围。如图21所示,在扩散摆动模式时,来自吹出口30的空调风摆动,从而例如来自吹出口30的空调风的一部分吹到就座于竖起状态的座椅11的乘员的身体的前表面部分整体,并且剩余部分以不吹到乘员的身体的方式流动。此外,图20所示的百叶部41的摆动幅度是一例,也可以设定为与图20不同的摆动幅度。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汽车空调系统能够通过将吹出模式切换为通常吹出模式、点吹出模式、扩散吹出模式、通常摆动模式以及扩散摆动模式而变更空调风的吹出范围。
接着,参照图22对本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70所执行的控制处理进行说明。例如当在汽车1的点火开关或者启动开关打开的状态下空调设备20的运转开关被打开时,通过控制装置70以规定的周期执行图22所示的控制处理。此外,由于图22所示的步骤S22、步骤S24的处理与图10所示的步骤S14、步骤S12是相同的处理,因此简单化其说明。
如图22所示,控制装置70通过步骤S20来判定从吹出口30吹出的空调风的吹出范围是否为规定范围内。规定范围设定为空调风朝向就座于竖起状态下的座椅11的乘员的身体的前表面部分整体吹出的吹出范围,例如,能够将规定范围设定为与通常吹出模式时和通常摆动模式时的吹出范围同等的范围。
在步骤S20的判定处理的结果为空调风的吹出范围超过规定范围的情况下,控制装置70通过步骤S22将空调风的吹出范围、吹出风量以及吹出温度维持在现状的状态。
另一方面,在步骤S20的判定处理的结果为空调风的吹出范围在规定范围内的情况下,控制装置在步骤S24基于座椅检测状态部12的检测结果来判定座椅11是否为后仰状态。即,控制装置70判定通过输入部70c获取到的关于座椅11的状态的信息是否是表示从竖起状态向后仰状态的变化的后仰信息。
在步骤S24的判定处理的结果为座椅11不是后仰状态而是竖起状态的情况下,控制装置70转移至步骤S22,将空调风的吹出范围、吹出风量以及吹出温度维持在现状的状态。
另一方面,在步骤S24的判定处理的结果为座椅11是后仰状态的情况下,控制装置70在步骤S26判定是否使空调风摆动。在步骤S26的判定处理中,例如在座椅11变化为后仰状态前的吹出模式是使空调风摆动的通常摆动模式的情况下,判定为使空调风摆动。
在步骤S26的判定处理的结果为不使空调风摆动的情况下,控制装置70在步骤S28使空调风的吹出范围相比规定范围扩大,并且使吹出风量减少,而且使吹出温度上升。
例如,当座椅11从竖起状态变化为后仰状态时,控制装置70控制驱动部50以使空调风的吹出模式从通常吹出模式或者点吹出模式变更为扩散吹出模式。另外,当座椅11从竖起状态变化为后仰状态时,控制装置70控制空调设备20以使空调风的吹出风量与变化为后仰状态前相比减少(例如,减少20%)。而且,当座椅11从竖起状态变化为后仰状态时,控制装置70控制空调设备20以使空调风的吹出温度与变化为后仰状态前相比上升(例如,上升1~3℃)。
由此,空调风吹到就座于后仰状态的座椅11的乘员的身体的前表面部分整体。即,在座椅11从竖起状态变化为后仰状态时,从设置于车顶部分的吹出口30吹出的空调风吹向乘员的身体的宽范围。
另一方面,在步骤S26的判定处理的结果为使空调风摆动的情况下,控制装置70在步骤S30使空调风的吹出范围比规定范围扩大,并且使吹出风量减少,而且使吹出温度上升。
例如,当座椅11从竖起状态变化为后仰状态时,控制装置70控制驱动部50以使空调风的吹出模式从通常摆动模式变更为扩散摆动模式。另外,当座椅11从竖起状态变化为后仰状态时,控制装置70控制空调设备20以使空调风的吹出风量与变化为后仰状态前相比减少(例如,减少20%)。而且,当座椅11从竖起状态变化为后仰状态时,控制装置70控制空调设备20以使空调风的吹出温度与变化为后仰状态前相比上升(例如,上升1~3℃)。
在此,在通过吹出调节机构40A使空调风的摆动幅度在前后方向DR1上扩大的情况下,若空调风的摆动周期与竖起状态时相同,则空调风摆动的速度变快。这可能影响乘员的空调感受。此外,摆动周期能够解释为通过吹出调节机构40A使空调风从前后方向DR1的一侧向另一侧摆动所需要的时间与使空调风从前后方向DR1的另一侧向一侧摆动所需要的时间的合计时间。
在此,本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70在步骤S30控制驱动部50以使空调风的摆动周期与空调风的吹出范围在规定范围内时使空调风摆动地情况相比变长。即,控制装置70在步骤S30控制驱动部50以使空调风的摆动周期与通常摆动模式时相比变长。
由此,如图23所示,空调风吹到就座于后仰状态的座椅11的乘员的身体的前表面部分整体。即,在座椅11从竖起状态变化为后仰状态时,从设置于车顶部分的吹出口30吹出的空调风吹到乘员的身体的宽范围。
其他的结构和工作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本实施方式的汽车用空调系统能够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地获得与第一实施方式共通或等同的结构所起到的作用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汽车用空调系统,当座椅11为后仰状态时,通过吹出调节机构40A空调风的摆动幅度在前后方向DR1上扩大,从而从吹出口30吹出的空调风容易吹向乘员的身体的宽范围。
另外,控制装置70在步骤S30控制驱动部50以使空调风的摆动周期与空调风的吹出范围在规定范围内时使空调风摆动的情况相比变长。由此,能够抑制伴随使空调风的摆动幅度在前后方向DR1上扩大而对乘员的空调感受的影响。其结果是,能够适当地通过空调风的摆动给予乘员放松效果。
(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在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中,虽然例示了将在座椅11变化为后仰状态前使空调风摆动的情况下判定为使空调风摆动而作为步骤S26的判定处理,但是并不限定于此。
步骤S26的判定处理也可以是,即使在座椅11变化为后仰状态前的吹出模式是不使空调风摆动的吹出模式,也判定为使空调风摆动的处理。例如,在点吹出模式或者通常吹出模式长时间持续的情况下,对于乘员来说,也会有感觉空调风很烦的人。因此,步骤S26的判定处理也可以是,例如在点吹出模式或者通常吹出模式长时间持续的情况下,判定为使空调风摆动的处理。在该情况下,在步骤S26的判定处理的结果为使空调风摆动的情况下,控制装置70控制驱动部50以使从点吹出模式或者通常吹出模式变更为扩散摆动模式。
另外,步骤S26的判定处理也可以是,即使在座椅11变化为后仰状态前的吹出模式是使空调风摆动的吹出模式,也判定为不使空调风摆动的处理。例如,在通常摆动模式长时间持续的情况下,对于乘员来说,也会有想要通过变更空调风的吹出状态来转换心情的人。因此,步骤S26的判定处理也可以是,例如在通常摆动模式长时间持续的情况下,判定为不使空调风摆动的处理。在该情况下,在步骤S26的判定处理的结果为不使空调风摆动的情况下,控制装置70控制驱动部50以使空调风的吹出模式从通常摆动模式变更为扩散吹出模式。
在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中,虽然例示了能够通过百叶部41变更空调风的风向并且使空调风摆动的部件作为吹出调节机构40A,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吹出调节机构40A例如也可以构成为通过百叶部41来使空调风摆动的摆动专用的机构。
在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中,虽然例示了在通过吹出调节机构40A使空调风的摆动幅度在前后方向DR1上扩大的情况下使空调风的摆动周期变长,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在通过吹出调节机构40A使空调风的摆动幅度在前后方向DR1上扩大的情况下,控制装置70例如控制驱动部50来不使空调风的摆动周期变化。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24、图25对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吹出调节机构40B构成为能够在前后方向DR1上调节吹出口30的开口面积这点上与第一、第二实施方式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有主要对与第一、第二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并且对与第一、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省略说明的情况。
如图24及图25所示,吹出调节机构40B构成为除了百叶部41以外包括调节吹出口30的开口面积的滑动门42。滑动门42构成为能够以可以覆盖吹出口30的一部分的方式沿着前后方向DR1位移。
另外,驱动部50包括驱动滑动门42的门驱动部51。门驱动部51与滑动门42连接,能够将滑动门42调节、保持在任意的位置。门驱动部51包括根据来自控制装置70的控制信号来控制其工作的电动致动器。
这样构成的吹出调节机构40B通过门驱动部51使滑动门42位移,从而能够变更从吹出口30吹出的空调风的吹出范围。
具体而言,如图24所示,吹出调节机构40B通过使滑动门42位移而使空调风的吹出范围在规定范围内,能够将吹出口30的开口面积设定为小面积Sa1。以下,将调节吹出口30的开口面积而将空调风的吹出范围设为规定范围内的吹出模式称为小开口模式。此外,图24所示的吹出口30的开口面积是一例,也可以设定为与图24不同的开口面积。
在小开口模式时,由于吹出口30的开口面积变小,因此与百叶部41的角度无关地空调风的吹出范围成为规定范围内的窄范围。在小开口模式时,例如来自吹出口30的空调风吹到就座于竖起状态的座椅11的乘员的身体前表面部分整体。
另外,如图25所示,吹出调节机构40B通过使滑动门42位移而使空调风的吹出范围大于规定范围,从而能够将吹出口30的开口面积设定为比小面积Sa1大的大面积Sa2。以下,将调节吹出口30的开口面积,从而将空调风的吹出范围设为比规定范围大的吹出模式称为大开口模式。
在大开口模式时,吹出口30的开口面积变大,因此空调风的吹出范围成为比规定范围大的范围。在大开口模式时,例如来自吹出口30的空调风吹到就座于后仰状态的座椅11的乘员的身体前表面部分整体。此外,图25所示的百叶部41的摆动幅度是一例,也可以设定为与图25不同的摆动幅度。
接着,对控制装置70执行的控制处理的概略进行说明。例如在空调风的吹出范围超过规定范围的情况下,无论座椅11的状态如何,控制装置70都将空调风的吹出范围、吹出风量以及吹出温度维持在现状的状态。另外,在座椅11为竖起状态的情况下,无论空调风的吹出范围如何,控制装置70都将空调风的吹出范围、吹出风量以及吹出温度维持在现状的状态。
另一方面,当在空调风的吹出范围在规定范围内的情况下座椅11为后仰状态时,控制装置70控制驱动部50以使空调风的吹出范围比规定方向大且在前后方向DR1上扩大。例如,当在空调风的吹出范围在规定范围内的情况下座椅11为后仰状态时,控制装置70控制驱动部50以使吹出模式从小开口模式变为大开口模式。
其他的结构和工作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本实施方式的汽车用空调系统能够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地获得与第一实施方式共通或等同的结构所起到的作用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汽车用空调系统,当座椅11为后仰状态时,通过吹出调节机构40B使吹出口30的开口面积在前后方向DR1上扩大,从而从吹出口30吹出的空调风容易吹到乘员的身体的宽范围。
另外,在调节吹出口30的开口面积来变更空调风的吹出范围的结构中,由于难以产生随着百叶部41的角度调节而产生的空调风的压力损失,因从能够提供一种对乘员而言效率高的空调。
(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在上述的第三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将能够调节吹出口30的开口面积的吹出调节机构40B应用于在第一实施方式说明了的汽车用空调系统,但是并不限定于此。第三实施方式的吹出调节机构40B例如也能够应用于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汽车空调系统。
在上述的第三实施方式中,虽然例示了通过滑动门42来调节吹出口30的开口面积的结构作为吹出调节机构40B,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吹出调节机构40B也可以是例如通过悬臂门、薄膜门等其他的门来调节吹出口30的开口面积的结构。
在上述的第三实施方式中,虽然例示了具备变更空调风的风向和扩散宽度的百叶部41的部件作为吹出调节机构40B,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不具有百叶部41而的结构。
(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虽然对本发明的具有代表性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进行以下这样的各种变形。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虽然例示了检测倾斜角度的角度传感器121作为座椅状态检测部12,但是座椅状态检测部12并不限定于此。只要是能够检测座椅11从竖起状态变化为后仰状态的部件,座椅状态检测部12也可以包括除了角度传感器以外的部件。
座椅状态检测部12例如也可以构成为使用能够从远离座椅11的位置来确定座椅11的状态或乘员的姿势的图像处理设备等来间接地检测倾斜角度。在以图像处理设备等构成座椅状态检测部12的情况下,也能够用于检测乘员的状态等其他用途。
另外,在为了提供利于睡眠的环境而在汽车1设置将座椅11的状态设定为后仰状态的睡眠开关的情况下,也可以使该睡眠开关作为座椅状态检测部12而发挥功能。在睡眠开关作为座椅状态检测部12而发挥功能的情况下,能够简单地实现座椅11的状态检测。
此外,座椅状态检测部12并不限定于由单一的传感器或者设备构成,也可以由多个传感器或者设备构成。在该情况下,能够精度高地特定座椅11的状态。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虽然例示了在空调风的吹出范围比规定范围大且座椅11为后仰状态的情况下,使空调风的吹出风量减少,但是工作方式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如下结构,在空调风的吹出范围比规定范围大且座椅11为后仰状态的情况下,控制装置70控制空调设备20以不使空调风的吹出风量变化。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虽然例示了在空调风的吹出范围比规定范围大且座椅11为后仰状态的情况下,使空调风的吹出温度上升,但是工作方式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如下结构,在空调风的吹出范围比规定范围大且座椅11为后仰状态的情况下,控制装置70控制空调设备20以不使空调风的吹出温度变化。
虽然例示了具备温度调节设备23的空调设备20,但是空调设备20并不限定于此。空调设备20例如也可以简单地包括进行车室内的换气、车室内空气的循环的循环器等。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记载了从传感器获取汽车1的外部环境信息(例如,车外的温度)的情况下,能够废除该传感器而从汽车1的外部的服务器或者云端接收该外部环境信息。或者,能够废除该传感器而从其汽车1的外部的服务器或者云端接收与该外部环境信息关联的关联信息,根据获取到的关联信息来推定该外部环境信息。
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除了特别明示必须的情况和原理上明显认为是必须的情况等以外,构成实施方式的要素不一定是必须的,这是不言而喻的。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提及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的个数、数值、量、范围等数值的情况下,除了特别明示必须的情况和原理上明显限定于特定的数量的情况等以外,并不限定于该特定的数量。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提及构成要素等的形状、位置关系等时,除了特别明示的情况和原理上限定于特定的形状、位置关系等的情况等以外,并不限定于该形状、位置关系等。
本发明所记载的控制装置及其方法也可以由专用计算机来实现,该专用计算机是通过构成处理器和存储器而被提供的,所述处理器和存储器被编程以执行由计算机程序而被具体化的一个乃至多个功能。或者,本发明所记载的控制装置及其方法也可以通过由一个以上的专用硬件逻辑电路构成处理器而提供的专用计算机来实现。或者,本发明所记载的控制装置及其方法也可以由一个以上专用计算机来实现,该一个以上专用计算机由被编程为执行一个至多个功能的处理器及存储器与由一个以上硬件逻辑电路构成的处理器的组合构成。另外,计算机程序也可以作为由计算机执行的指令而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的非易失有形存储介质中。
(总结)
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的一部分或者整体所表示的第一个观点,汽车用空调系统具备:空调设备;吹出口,该吹出口在车室内的车顶部分开口;吹出调节机构,该吹出调节机构调节空调风的吹出范围;驱动部,该驱动部驱动吹出调节机构;以及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控制驱动部。当在座椅的竖起状态下的吹出范围在规定范围内的情况下座椅从竖起状态变化为后仰状态时,控制装置控制驱动部以使吹出范围在汽车的前后方向上扩大并且使吹出范围比规定范围大。
根据第二个观点,汽车用空调系统的吹出调节机构构成为能够在前后方向上调节从吹出口吹出的空调风的扩散宽度。当在竖起状态下的吹出范围在规定范围内的情况下从竖起状态变化为后仰状态时,控制装置控制驱动部以使空调风的扩散宽度在前后方向上扩大并使吹出范围变得比规定范围大。
由此,当座椅为后仰状态时,通过吹出调节机构空调风的扩散宽度在前后方向上扩大,从而从吹出口吹出的空调风容易吹到乘员的身体的宽范围。
根据第三个观点,汽车用空调系统的吹出调节机构构成为能够使从吹出口吹出的空调风的风向在前后方向上摆动。当在竖起状态下的吹出范围在规定范围内的情况下从竖起状态变化为后仰状态时,控制装置控制驱动部以使空调风的摆动幅度在前后方向上扩大,从而使吹出范围变得比规定范围大。
由此,当座椅为后仰状态时,通过吹出调节机构空调风的摆动幅度在前后方向上扩大,从而从吹出口吹出的空调风容易吹到乘员的身体的宽范围。
根据第四个观点,当在竖起状态下的吹出范围在规定范围内的情况下从竖起状态变化为后仰状态时,汽车用空调系统的控制装置控制驱动部,以使空调风的摆动周期与使空调风以吹出范围在规定范围内的方式摆动的情况相比变长。
当在座椅为后仰状态时通过吹出调节机构而使空调风的摆动幅度在前后方向扩大的情况下,若空调风的摆动周期与竖起状态时相同,则使空调风摆动的速度变快。这有可能会影响乘员的空调感受。
对此,只要在座椅为后仰状态并扩大空调风的摆动幅度时使空调风的摆动周期延长,就能够抑制随着使空调风的摆动幅度在前后方向上扩大而对乘员的空调感受的影响。其结果是,能够适当地对乘员给予由空调风的摆动而带来的放松效果。
根据第五个观点,汽车用空调系统的吹出口具有位于前后方向的前壁面和后壁面,并且前壁面与后壁面的间隔朝向空调风的流动下游扩大。由此,座椅从竖起状态变化为后仰状态时的空调风的压力损失被抑制,从而能够向乘员提供效率高的空气调节。
根据第六个观点,汽车用空调系统的吹出调节机构构成为能够对吹出口的开口面积进行调节。当在竖起状态下的吹出范围在规定范围内的情况下从竖起状态变化为后仰状态时,控制装置控制驱动部以使开口面积在前后方向上扩大,从而使吹出范围变得比规定范围大。
由此,当座椅为后仰状态时,通过吹出调节机构吹出口的开口面积在前后方向上扩大,从而从吹出口吹出的空调风容易吹到乘员的身体的宽范围。
根据第七个观点,当在竖起状态下的吹出范围在规定范围内的情况下从竖起状态变化为后仰状态时,汽车用空调系统的控制装置控制空调设备以使从吹出口吹出的空调风的吹出风量与变化为后仰状态前相比减少。由此,当座椅变化为后仰状态时,由于舒适的微风量的空调风吹到乘员的身体,因此容易适当地给予乘员放松效果。
根据第八个观点,当在竖起状态下的吹出范围在规定范围内的情况下从竖起状态变化为后仰状态时,汽车用空调系统的控制装置控制空调设备以使从吹出口吹出的空调风的吹出温度与为后仰状态前相比上升。由此,当座椅变化为后仰状态时,由于舒适的弱冷风作为空调风吹到乘员的身体,因此容易适当地给予乘员放松效果。
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的一部分或者整体所表示的第九个观点,汽车用空调系统的控制装置具备:获取部,该获取部获取关于座椅的状态的信息;以及输出部,该输出部基于在获取部获取到的信息来输出控制信号。控制装置的获取部构成为能够获取表示从竖起状态向后仰状态的变化的后仰信息。当在竖起状态下的空调风的吹出范围在规定范围内的情况下通过输出部获取后仰信息时,控制装置的输出部向吹出调节机构的驱动部输出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指示使吹出范围在汽车的前后方向上扩大为比规定范围大。

Claims (9)

1.一种汽车用空调系统,应用于汽车(1),用于供乘员就座的座椅(11)设置于该汽车的车室内,该汽车用空调系统的特征在于,具备:
空调设备(20),该空调设备生成空调风;
吹出口(30、30A),该吹出口在所述车室内的车顶部分(102)开口并将通过所述空调设备生成的空调风向所述车室内吹出;
吹出调节机构(40、40A、40B),该吹出调节机构调节从所述吹出口吹出的空调风的吹出范围;
驱动部(50),该驱动部驱动所述吹出调节机构;以及
控制装置(70),该控制装置控制所述驱动部,
所述座椅包括支承乘员的下半身的座椅坐垫部(111)和支承乘员的上半身的座椅靠背部(112),并构成为能够从所述座椅靠背部竖起的竖起状态变化为所述座椅靠背部与所述竖起状态相比向后方倾斜的后仰状态,
当在所述竖起状态下的所述吹出范围在规定范围内的情况下从所述竖起状态变化为所述后仰状态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驱动部以使所述吹出范围在所述汽车的前后方向上扩大为比所述规定范围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用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吹出调节机构(40)构成为能够在所述前后方向上调节从所述吹出口吹出的空调风的扩散宽度,
当在所述竖起状态下的所述吹出范围在所述规定范围内的情况下从所述竖起状态变化为所述后仰状态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驱动部以使空调风的扩散宽度在所述前后方向上扩大并使所述吹出范围变得比所述规定范围大。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用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吹出调节机构(40A)构成为能够使从所述吹出口吹出的空调风的风向在所述前后方向上摆动,
当在所述竖起状态下的所述吹出范围在所述规定范围内的情况下从所述竖起状态变化为所述后仰状态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驱动部以使空调风的摆动幅度在所述前后方向上扩大,从而使所述吹出范围变得比所述规定范围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用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当在所述竖起状态下的所述吹出范围在所述规定范围内的情况下从所述竖起状态变化为所述后仰状态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驱动部,以使空调风的摆动周期与使空调风以所述吹出范围在所述规定范围内的方式摆动的情况相比变长。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汽车用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吹出口(30A)至少具有位于所述前后方向的前壁面(31)和后壁面(32),并且所述前壁面与所述后壁面的间隔朝向空调风的流动下游扩大。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用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吹出调节机构(40B)构成为能够对所述吹出口的开口面积进行调节,
当在所述竖起状态下的所述吹出范围在所述规定范围内的情况下从所述竖起状态变化为所述后仰状态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驱动部以使所述开口面积在所述前后方向上扩大,从而使所述吹出范围变得比所述规定范围大。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用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当在所述竖起状态下的所述吹出范围在所述规定范围内的情况下从所述竖起状态变化为所述后仰状态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空调设备以使从所述吹出口吹出的空调风的吹出风量与变化为所述后仰状态前相比减少。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用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当在所述竖起状态下的所述吹出范围在所述规定范围内的情况下从所述竖起状态变化为所述后仰状态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空调设备以使从所述吹出口吹出的空调风的吹出温度与变化为所述后仰状态前相比上升。
9.一种控制装置,是应用于汽车(1)的汽车用空调系统的控制装置,用于供乘员就座的座椅(11)设置于该汽车的车室内,该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获取部(70c),该获取部获取关于所述座椅的状态的信息;以及
输出部(70d),该输出部基于在所述获取部获取到的信息来输出控制信号,
所述汽车用空调系统构成为包括:空调设备(20),该空调设备生成空调风;吹出口(30、30A),该吹出口在所述车室内的车顶部分开口并将通过所述空调设备生成的空调风向所述车室内吹出;吹出调节机构(40、40A、40B),该吹出调节机构调节从所述吹出口吹出的空调风的吹出范围;以及驱动部(50),该驱动部驱动所述吹出调节机构,
所述座椅包括支承乘员的下半身的座椅坐垫部(111)和支承乘员的上半身的座椅靠背部(112),所述座椅构成为能够从所述座椅靠背部竖起的竖起状态变化为所述座椅靠背部与所述竖起状态相比向后方倾斜的后仰状态,
所述获取部构成为能够获取表示从所述竖起状态向所述后仰状态的变化的后仰信息,
当在所述竖起状态下的所述吹出范围在所述规定范围内的情况下通过所述输出部获取所述后仰信息时,所述输出部向所述驱动部输出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指示使所述吹出范围在所述汽车的前后方向上扩大为比所述规定范围大。
CN201980056314.4A 2018-09-19 2019-09-05 汽车用空调系统、控制装置 Pending CN11263867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75203 2018-09-19
JP2018175203A JP6958524B2 (ja) 2018-09-19 2018-09-19 自動車用空調システム、制御装置
PCT/JP2019/034970 WO2020059519A1 (ja) 2018-09-19 2019-09-05 自動車用空調システム、制御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38675A true CN112638675A (zh) 2021-04-09

Family

ID=698872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56314.4A Pending CN112638675A (zh) 2018-09-19 2019-09-05 汽车用空调系统、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958524B2 (zh)
CN (1) CN112638675A (zh)
WO (1) WO202005951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20128366A1 (de) 2020-10-28 2022-04-28 Airbus Operations Gmbh Fahrzeugbereich mit Luftauslass in einem Versorgungskanal und Fahrzeug mit mindestens einem Fahrzeugbereic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64485A (ja) * 2005-03-23 2006-10-05 Denso Corp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13147061A (ja) * 2012-01-17 2013-08-01 Calsonic Kansei Corp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17178277A (ja) * 2016-03-31 2017-10-05 株式会社Subaru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18090200A (ja) * 2016-12-07 2018-06-1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送風装置
JP6702295B2 (ja) * 2017-02-14 2020-06-0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空調ユニッ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958524B2 (ja) 2021-11-02
WO2020059519A1 (ja) 2020-03-26
JP2020044995A (ja) 2020-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21085B2 (en) Seat air conditioner
US20190359028A1 (en) Vehicle air conditioning unit
JP7135555B2 (ja) 自動車用空調制御システム、自動車用空調システム、制御装置
JP7020943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4655865B2 (ja) 車両用シート空調装置および車両用シート
JP2002046445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16020114A (ja) 車室内空調制御装置
JP2007230325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US20210213801A1 (en)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system and control device for vehicle
CN112638675A (zh) 汽车用空调系统、控制装置
US11052727B2 (en) Vehicle air-conditioning device
JP2016168933A (ja) 車両の居眠り防止装置
JP2006160024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および車両用空調制御方法
US20190351737A1 (en) Vehicle air conditioning unit
JP2015182697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21062731A (ja) 循環システム及び制御方法
JP7031337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6938899B2 (ja) シート空調システム
JP2005349935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4010282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05047454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WO2022137736A1 (ja) 車両用シート空調装置
JP2005138793A (ja) 車両用空気調和装置
JP2020179792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18103946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