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26682B - 一种功能手帕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功能手帕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26682B
CN112626682B CN202011114506.7A CN202011114506A CN112626682B CN 112626682 B CN112626682 B CN 112626682B CN 202011114506 A CN202011114506 A CN 202011114506A CN 112626682 B CN112626682 B CN 1126266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weft
yarns
weft yarn
sin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1450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26682A (zh
Inventor
刘地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dfu Shanghai Trad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dfu Shanghai Trad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dfu Shanghai Trad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Edfu Shanghai Trad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11450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26682B/zh
Publication of CN1126266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266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266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266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27/00Woven pile fabrics
    • D03D27/02Woven pile fabrics wherein the pile is formed by warp or weft
    • D03D27/06Warp pile fabrics
    • D03D27/08Terry fabric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3/0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special disposition of the warp or weft threads, e.g. with curved weft threads, with discontinuous warp threads, with diagonal warp or weft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5/0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21/00Lappet- or swivel-woven fabrics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201/00Cellulose-based fibres, e.g. vegetable fibres
    • D10B2201/20Cellulose-derived artificial fibres
    • D10B2201/22Cellulose-derived artificial fibres made from cellulose solutions
    • D10B2201/24Viscose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401/00Physical properties
    • D10B2401/06Load-responsive characteristics
    • D10B2401/063Load-responsive characteristics high strengt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功能手帕及其制造方法,其中,功能手帕包括多个由经纱与纬纱织造而成的循环单元,所述功能手帕还包括毛圈组织和麻席组织,所述毛圈组织分布在所述功能手帕的正面,所述麻席组织分布在所述功能手帕的背面;每个循环单元组织包括14根纬纱和10根经纱,所述14根纬纱分别位于第一纬纱层、第二纬纱层以及第三纬纱层中,且与所述10根经纱交织,所述10根经纱分别在14根纬纱的上方和下方形成所述麻席组织和所述毛圈组织。本发明的功能手帕,增加了纱线之间的摩擦力,提高了功能手帕的经向和纬向强度,毛圈纱不易脱落,同时实现毛圈纱在手帕生产过程中能够牢固的起圈,手帕细腻而有纹路感。

Description

一种功能手帕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功能手帕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追求高品质生活的观念越来越强,手帕作为必不可少的日常用品,其质量在不断提高,风格也在不断更新。
参见图1,现有的手帕组织由第一地经纱G、毛圈纱P和三根纬纱交织形成一个循环单元,所述三根纬纱分别为第一纬纱1、第二纬纱2和第三纬纱3,以第一地经纱G为基准,三根纬纱的沉浮状态依次为:沉-沉-浮,以毛圈纱P为基准,三根纬纱的沉浮状态依次为:沉-浮-沉。
现有的手帕存在的问题有:(1)现有的手帕经向和纬向强度低、毛圈纱容易脱落;(2)现有的手帕表面是平布,单调没有起伏;(3)现有的手帕吸水、沾油,容易脏。
因此亟需提供一种经向和纬向强度高、毛圈纱不易脱落的功能手帕及其制造方法。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功能手帕及其制造方法,其解决了现有的手帕经向和纬向强度低、毛圈纱容易脱落的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功能手帕,包括多个由经纱与纬纱织造而成的循环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手帕还包括毛圈组织和麻席组织,所述毛圈组织分布在所述功能手帕的正面,所述麻席组织分布在所述功能手帕的背面;
每个循环单元组织包括14根纬纱和10根经纱,所述14根纬纱分别位于第一纬纱层、第二纬纱层以及第三纬纱层中,与所述10根经纱交织;
所述14根纬纱分别为第一纬纱、第二纬纱、第三纬纱、第四纬纱、第五纬纱、第六纬纱、第七纬纱、第八纬纱、第九纬纱、第十纬纱、第十一纬纱、第十二纬纱、第十三纬纱及第十四纬纱;
所述第六纬纱、所述第七纬纱、所述第十三纬纱和所述第十四纬纱处于所述第一纬纱层,所述第二纬纱、所述第四纬纱、所述第九纬纱和所述第十一纬纱处于所述第二纬纱层,所述第一纬纱、所述第三纬纱、所述第五纬纱、所述第八纬纱、所述第十纬纱和所述第十二纬纱处于所述第三纬纱层;
所述10根经纱包括2根毛圈纱和8根地经纱,其中,2根毛圈纱在所述14根纬纱的下方形成所述毛圈组织,6根地经纱在所述14根纬纱的上方形成所述麻席组织,所述2根毛圈纱分别为第一毛圈纱和第二毛圈纱,所述8根地经纱分别为第一地经纱、第二地经纱、第三地经纱、第四地经纱、第五地经纱、第六地经纱、第七地经纱和第八地经纱;
以所述第一毛圈纱为基准,所述14根纬纱的沉浮状态依次为:浮-沉-浮-沉-浮-浮-浮-浮-沉-浮-沉-浮-浮-浮,以所述第二毛圈纱为基准,所述14根纬纱的沉浮状态依次为:浮-沉-浮-沉-浮-浮-浮-浮-沉-浮-沉-浮-浮-浮;
以所述第一地经纱为基准,所述14根纬纱的沉浮状态依次为:浮-浮-沉-浮-沉-浮-浮-浮-浮-沉-浮-沉-浮-浮,以所述第二地经纱为基准,所述14根纬纱的沉浮状态依次为:沉-沉-沉-沉-沉-沉-沉-沉-沉-浮-沉-浮-浮-浮,以所述第三地经纱为基准,所述14根纬纱的沉浮状态依次为:沉-浮-沉-浮-沉-浮-浮-浮-浮-沉-浮-沉-浮-浮,以所述第四地经纱为基准,所述14根纬纱的沉浮状态依次为:沉-沉-浮-沉-浮-浮-浮-沉-沉-沉-沉-沉-沉-沉,以所述第五地经纱为基准,所述14根纬纱的沉浮状态依次为:沉-沉-沉-沉-沉-沉-沉-沉-沉-浮-沉-浮-浮-浮,以所述第六地经纱为基准,所述14根纬纱的沉浮状态依次为:沉-沉-沉-沉-沉-沉-沉-沉-沉-浮-沉-浮-浮-浮,以所述第七地经纱为基准,所述14根纬纱的沉浮状态依次为:沉-沉-浮-沉-浮-浮-浮-沉-沉-沉-沉-沉-沉-沉,以所述第八地经纱为基准,所述14根纬纱的沉浮状态依次为:沉-沉-浮-沉-浮-浮-浮-沉-沉-沉-沉-沉-沉-沉;
所述第一毛圈纱和所述第二毛圈纱在所述第五纬纱与所述第八纬纱之间以及所述第十二纬纱与所述第一纬纱之间的部分形成所述毛圈组织;
所述第二地经纱、所述第五地经纱和所述第六地经纱处于所述第一纬纱、所述第二纬纱、所述第三纬纱、所述第四纬纱、所述第五纬纱、所述第六纬纱、所述第七纬纱之上的部分形成所述麻席组织;
所述第四地经纱、所述第七地经纱和所述第八地经纱处于所述第八纬纱、所述第九纬纱、所述第十纬纱、所述第十一纬纱、所述第十二纬纱、所述第十三纬纱和所述第十四纬纱之上的部分形成所述麻席组织;
所述毛圈纱和所述地经纱的比例为1:4。
可选地,所述地经纱、毛圈纱和纬纱的材质均为木浆黏胶。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上述功能手帕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纺纱:将木浆黏胶制备成经纱和纬纱;
S2、整经:将步骤S1的纱线,经过络筒整经成合适的经轴;
S3、掏机:掏机过程中,所入毛圈纱:地经纱为1:4,具体循环方式为毛、地、地、地、地、毛、地、地、地、地;
S4、织造:采用第一纬纱层、第二纬纱层和第三纬纱层三层组织进行织造,确定所述14根纬纱的排列方式,根据循环单元组织图进行织造形成功能手帕坯布;
S5、后处理:将织造后的功能手帕坯布染色、松式烘干、高温拉幅定型处理,得到功能手帕成品。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功能手帕,由于循环单元包括14根纬纱和10根经纱, 14根纬纱分别位于第一纬纱层、第二纬纱层以及第三纬纱层中,且与10根经纱交织,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增加了纱线之间的摩擦力,提高了手帕的经向和纬向强度,毛圈纱不易脱落,同时实现毛圈纱在手帕生产过程中能够牢固的起圈,手帕细腻而有纹路感,另一面手帕表面具有起伏的纹理交叉,粗犷而有视觉感。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手帕的组织图;
图2为本发明的功能手帕的一个循环单元的组织图;
图3为本发明的功能手帕的14根纬纱的空间分布图;
图4为本发明的功能手帕的第一毛圈纱P1在14根纬纱中的位置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功能手帕的第一地经纱G1在14根纬纱中的位置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功能手帕的第二地经纱G2在14根纬纱中的位置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功能手帕的第三地经纱G3在14根纬纱中的位置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功能手帕的第四地经纱G4在14根纬纱中的位置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纬纱;2:第二纬纱;3:第三纬纱;4:第四纬纱;5:第五纬纱;6:第六纬纱;7:第七纬纱;8:第八纬纱;9:第九纬纱;10:第十纬纱;11:第十一纬纱;12:第十二纬纱;13:第十三纬纱;14:第十四纬纱;
P1:第一毛圈纱;P2:第二毛圈纱;
G1:第一地经纱;G2:第二地经纱;G3:第三地经纱;G4:第四地经纱;G5:第五地经纱;G6:第六地经纱;G7:第七地经纱;G8:第八地经纱;
A:第一纬纱层;B:第二纬纱层;C:第三纬纱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发明,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表示经浮点,即毛圈纱和地经纱浮在纬纱之上的点;“□”表示纬浮点,即纬纱浮在毛圈纱和地经纱之上的点。
参见图2,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功能手帕,该功能手帕包括多个由经纱与纬纱交织而成的循环单元。经纱和纬纱的材质均为木浆黏胶,由于纱线采用木浆黏胶制成,本发明的功能手帕去油不沾油,因此其不容易脏。
结合图3所示,每个循环单元组织包括14根纬纱和10根经纱,14根纬纱分别位于第一纬纱层A、第二纬纱层B以及第三纬纱层C中,且与10根经纱交织。14根纬纱分别为第一纬纱1、第二纬纱2、第三纬纱3、第四纬纱4、第五纬纱5、第六纬纱6、第七纬纱7、第八纬纱8、第九纬纱9、第十纬纱10、第十一纬纱11、第十二纬纱12、第十三纬纱13及第十四纬纱14,10根经纱包括2根毛圈纱和8根地经纱,其中,2根毛圈纱在14根纬纱的下方形成毛圈组织,6根地经纱在14根纬纱的上方形成麻席组织,2根毛圈纱分别为第一毛圈纱P1和第二毛圈纱P2,8根地经纱分别为第一地经纱G1、第二地经纱G2、第三地经纱G3、第四地经纱G4、第五地经纱G5、第六地经纱G6、第七地经纱G7和第八地经纱G8。
第六纬纱6、第七纬纱7、第十三纬纱13和第十四纬纱14处于第一纬纱层A,第二纬纱2、第四纬纱4、第九纬纱9和第十一纬纱11处于第二纬纱层B,第一纬纱1、第三纬纱3、第五纬纱5、第八纬纱8、第十纬纱10和第十二纬纱12处于第三纬纱层C。
结合图4所示,以第一毛圈纱P1为基准,14根纬纱的沉浮状态依次为:浮-沉-浮-沉-浮-浮-浮-浮-沉-浮-沉-浮-浮-浮,以第二毛圈纱P2为基准,14根纬纱的沉浮状态依次为:浮-沉-浮-沉-浮-浮-浮-浮-沉-浮-沉-浮-浮-浮。
结合图5所示,以第一地经纱G1为基准,14根纬纱的沉浮状态依次为:浮-浮-沉-浮-沉-浮-浮-浮-浮-沉-浮-沉-浮-浮;
结合图6所示,以第二地经纱G2为基准,14根纬纱的沉浮状态依次为:沉-沉-沉-沉-沉-沉-沉-沉-沉-浮-沉-浮-浮-浮;以第五地经纱G5为基准,14根纬纱的沉浮状态依次为:沉-沉-沉-沉-沉-沉-沉-沉-沉-浮-沉-浮-浮-浮;以第六地经纱G6为基准,14根纬纱的沉浮状态依次为:沉-沉-沉-沉-沉-沉-沉-沉-沉-浮-沉-浮-浮-浮。
结合图7所示,以第三地经纱G3为基准,14根纬纱的沉浮状态依次为:沉-浮-沉-浮-沉-浮-浮-浮-浮-沉-浮-沉-浮-浮。
结合图8所示,以第四地经纱G4为基准,14根纬纱的沉浮状态依次为:沉-沉-浮-沉-浮-浮-浮-沉-沉-沉-沉-沉-沉-沉;以第七地经纱G7为基准,14根纬纱的沉浮状态依次为:沉-沉-浮-沉-浮-浮-浮-沉-沉-沉-沉-沉-沉-沉;以第八地经纱G8为基准,14根纬纱的沉浮状态依次为:沉-沉-浮-沉-浮-浮-浮-沉-沉-沉-沉-沉-沉-沉。
当机织本发明的功能手帕时,多次重复从左至右和从下至上读取组织图案,使其足以得到预期宽度和长度的功能手帕。经纱根据组织图案的规定相继升起和降下,而纬纱插入或投入由升起和降下的经纱形成的梭口或通道中。
参考图3的方向,第一纬纱1、第三纬纱3、第五纬纱5、第八纬纱8、第十纬纱10和第十二纬纱12的外表面(即纬纱的下方)为功能手帕的正面,第六纬纱6、第七纬纱7、第十三纬纱13和第十四纬纱14的外表面(即纬纱的上方)为功能手帕的背面,功能手帕还包括毛圈组织和麻席组织,毛圈组织分布在功能手帕的正面,麻席组织分布在功能手帕的背面。第一毛圈纱P1和第二毛圈纱P2在第五纬纱5与第八纬纱8之间以及第十二纬纱12与第一纬纱1之间的部分形成毛圈组织,第二地经纱G2、第五地经纱G5和第六地经纱G6处于第一纬纱1、第二纬纱2、第三纬纱3、第四纬纱4、第五纬纱5、第六纬纱6、第七纬纱7之上的部分形成麻席组织,第二纬纱G4、第七纬纱G7和第八纬纱G8处于第八纬纱8、第九纬纱9、第十纬纱10、第十一纬纱11、第十二纬纱12、第十三纬纱13和第十四纬纱14之上的部分形成麻席组织。
本发明的功能手帕,由于采用上述组织结构,纱线之间的摩擦力增加,提高了手帕的经向和纬向强度,毛圈纱不易脱落,同时实现毛圈纱在手帕生产过程中能够牢固的起圈,手帕细腻而有纹路感,另一面手帕表面具有起伏的纹理交叉,粗犷而有视觉感。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功能手帕的制造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S1、纺纱:将木浆黏胶制备成经纱和纬纱;
S2、整经:将步骤S1的纱线,经过络筒整经成合适的经轴;
S3、掏机:掏机过程中,所入毛圈纱:地经纱为1:4,具体循环方式为毛、地、地、地、地、毛、地、地、地、地;相对于现有的手帕的掏机方式:毛、地,本发明的功能手帕结构更加紧密、立体感更强;
S4、织造:采用第一纬纱层、第二纬纱层和第三纬纱层三层组织进行织造,确定纬纱排列方式,根据循环单元组织图进行织造形成功能手帕坯布;相对于现有手帕的单层纬纱织造,本发明的功能手帕增加了纱线之间的摩擦力,提高了手帕的经向和纬向强度,毛圈纱不易脱落,同时实现毛圈纱在手帕生产过程中能够牢固的起圈;
S5、后处理:将织造后的功能手帕坯布染色、松式烘干、高温拉幅定型处理,得到功能手帕成品。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 “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低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是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改动、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3)

1.一种功能手帕,包括多个由经纱与纬纱织造而成的循环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手帕还包括毛圈组织和麻席组织,所述毛圈组织分布在所述功能手帕的正面,所述麻席组织分布在所述功能手帕的背面;
每个循环单元组织包括14根纬纱和10根经纱,所述14根纬纱分别位于第一纬纱层(A)、第二纬纱层(B)以及第三纬纱层(C)中,且与所述10根经纱交织;
所述14根纬纱分别为第一纬纱(1)、第二纬纱(2)、第三纬纱(3)、第四纬纱(4)、第五纬纱(5)、第六纬纱(6)、第七纬纱(7)、第八纬纱(8)、第九纬纱(9)、第十纬纱(10)、第十一纬纱(11)、第十二纬纱(12)、第十三纬纱(13)及第十四纬纱(14);
所述第六纬纱(6)、所述第七纬纱(7)、所述第十三纬纱(13)和所述第十四纬纱(14)处于所述第一纬纱层(A),所述第二纬纱(2)、所述第四纬纱(4)、所述第九纬纱(9)和所述第十一纬纱(11)处于所述第二纬纱层(B),所述第一纬纱(1)、所述第三纬纱(3)、所述第五纬纱(5)、所述第八纬纱(8)、所述第十纬纱(10)和所述第十二纬纱(12)处于所述第三纬纱层(C);
所述10根经纱包括2根毛圈纱和8根地经纱,其中,2根毛圈纱在所述14根纬纱的下方形成所述毛圈组织,6根地经纱在所述14根纬纱的上方形成所述麻席组织,所述2根毛圈纱分别为第一毛圈纱(P1)和第二毛圈纱(P2),所述8根地经纱分别为第一地经纱(G1)、第二地经纱(G2)、第三地经纱(G3)、第四地经纱(G4)、第五地经纱(G5)、第六地经纱(G6)、第七地经纱(G7)和第八地经纱(G8);
以所述第一毛圈纱(P1)为基准,所述14根纬纱的沉浮状态依次为:浮-沉-浮-沉-浮-浮-浮-浮-沉-浮-沉-浮-浮-浮,以所述第二毛圈纱(P2)为基准,所述14根纬纱的沉浮状态依次为:浮-沉-浮-沉-浮-浮-浮-浮-沉-浮-沉-浮-浮-浮;
以所述第一地经纱(G1)为基准,所述14根纬纱的沉浮状态依次为:浮-浮-沉-浮-沉-浮-浮-浮-浮-沉-浮-沉-浮-浮,以所述第二地经纱(G2)为基准,所述14根纬纱的沉浮状态依次为:沉-沉-沉-沉-沉-沉-沉-沉-沉-浮-沉-浮-浮-浮,以所述第三地经纱(G3)为基准,所述14根纬纱的沉浮状态依次为:沉-浮-沉-浮-沉-浮-浮-浮-浮-沉-浮-沉-浮-浮,以所述第四地经纱(G4)为基准,所述14根纬纱的沉浮状态依次为:沉-沉-浮-沉-浮-浮-浮-沉-沉-沉-沉-沉-沉-沉,以所述第五地经纱(G5)为基准,所述14根纬纱的沉浮状态依次为:沉-沉-沉-沉-沉-沉-沉-沉-沉-浮-沉-浮-浮-浮,以所述第六地经纱(G6)为基准,所述14根纬纱的沉浮状态依次为:沉-沉-沉-沉-沉-沉-沉-沉-沉-浮-沉-浮-浮-浮,以所述第七地经纱(G7)为基准,所述14根纬纱的沉浮状态依次为:沉-沉-浮-沉-浮-浮-浮-沉-沉-沉-沉-沉-沉-沉,以所述第八地经纱(G8)为基准,所述14根纬纱的沉浮状态依次为:沉-沉-浮-沉-浮-浮-浮-沉-沉-沉-沉-沉-沉-沉;
所述第一毛圈纱(P1)和所述第二毛圈纱(P2)在所述第五纬纱(5)与所述第八纬纱(8)之间以及所述第十二纬纱(12)与所述第一纬纱(1)之间的部分形成所述毛圈组织;
所述第二地经纱(G2)、所述第五地经纱(G5)和所述第六地经纱(G6)处于所述第一纬纱(1)、所述第二纬纱(2)、所述第三纬纱(3)、所述第四纬纱(4)、所述第五纬纱(5)、所述第六纬纱(6)、所述第七纬纱(7)之上的部分形成所述麻席组织;
所述第四地经纱(G4)、所述第七地经纱(G7)和所述第八地经纱(G8)处于所述第八纬纱(8)、所述第九纬纱(9)、所述第十纬纱(10)、所述第十一纬纱(11)、所述第十二纬纱(12)、所述第十三纬纱(13)和所述第十四纬纱(14)之上的部分形成所述麻席组织;
所述毛圈纱和所述地经纱的比例为1: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能手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经纱、毛圈纱和纬纱的材质均为木浆黏胶。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功能手帕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纺纱:将木浆黏胶制备成经纱和纬纱;
S2、整经:将步骤S1的纱线,经过络筒整经成合适的经轴;
S3、掏机:掏机过程中,所入毛圈纱:地经纱为1:4,具体循环方式为毛、地、地、地、地、毛、地、地、地、地;
S4、织造:采用第一纬纱层(A)、第二纬纱层(B)和第三纬纱层(C)三层组织进行织造,确定所述14根纬纱的排列方式,根据循环单元组织图进行织造形成功能手帕坯布;
S5、后处理:将织造后的功能手帕坯布染色、松式烘干、高温拉幅定型处理,得到功能手帕成品。
CN202011114506.7A 2020-10-15 2020-10-15 一种功能手帕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126266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14506.7A CN112626682B (zh) 2020-10-15 2020-10-15 一种功能手帕及其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14506.7A CN112626682B (zh) 2020-10-15 2020-10-15 一种功能手帕及其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26682A CN112626682A (zh) 2021-04-09
CN112626682B true CN112626682B (zh) 2022-07-22

Family

ID=753028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14506.7A Active CN112626682B (zh) 2020-10-15 2020-10-15 一种功能手帕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26682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0621062U (zh) * 2019-03-26 2020-05-26 孚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横织毛巾边部组织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11648B2 (en) * 2004-02-13 2006-09-26 Springs Industries, Inc. Terry fabric and method for weaving same
JP2016037676A (ja) * 2014-08-07 2016-03-22 妙中パイル織物株式会社 綴織調ループパイル織物、及び、その綴織調ループパイル織物の製造方法
CN105420892B (zh) * 2015-12-28 2017-05-10 孚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四层起毛圈毛巾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08342A (zh) * 2016-06-12 2016-08-31 孚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毛巾组织
CN106854791B (zh) * 2016-12-30 2018-05-18 孚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缎双层多色毛经毛巾及其制造工艺
CN108660587B (zh) * 2018-05-11 2020-11-03 滨州亚光家纺有限公司 一种嵌入式纬浮线持久蓬松柔软毛圈织物的生产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0621062U (zh) * 2019-03-26 2020-05-26 孚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横织毛巾边部组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26682A (zh) 2021-04-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60237B (zh) 一种三层织物及其梭织工艺
CN1800463B (zh) 织造织物的工艺及起毛织物
CN101649522A (zh) 一种纬填芯三层结构装饰织物及其生产工艺
CN109594190B (zh) 一种换色提花织物的制作工艺
CN112971262A (zh) 具有层次效果的三明治组织的针织鞋面及其制作方法
CN2252820Y (zh) 毛圈与非毛圈双层机织织物
CN215289123U (zh) 一种新型的梭织面料
CN112626682B (zh) 一种功能手帕及其制造方法
CN205934563U (zh) 一种三层造纸网
CN218026566U (zh) 一种变色效果的梭织织物
CN110923937A (zh) 凹凸花型效果双层贾卡经编织物
CN101696525A (zh) 一种丝绒织物的织造工艺
CN211645568U (zh) 凹凸花型效果双层贾卡经编织物
CN209941200U (zh) 一种双层羽绒被面料
CN114232174B (zh) 一种ab双面异花型六层毯子面料及其织造工艺
CN218932453U (zh) 一种波浪形梭织面料
CN215925211U (zh) 一种纬三重组织灯芯绒
CN217574355U (zh) 一种抗紫外线凸条面料
CN214992146U (zh) 凹凸变化双层透孔组织凉感毛巾
CN216993383U (zh) 一种保暖型坯布
CN217351690U (zh) 一种色织条格底牛仔面料
CN218089984U (zh) 一种布料
CN214496983U (zh) 一种成形网及造纸机设备
CN216514436U (zh) 一种新型凉感鞋材面料
CN211005809U (zh) 一种立体凹凸曲线织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