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22295B - 一种卡箍与橡胶管的装配设备及装配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卡箍与橡胶管的装配设备及装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22295B
CN112622295B CN202011396270.0A CN202011396270A CN112622295B CN 112622295 B CN112622295 B CN 112622295B CN 202011396270 A CN202011396270 A CN 202011396270A CN 112622295 B CN112622295 B CN 11262229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blanking
rubber tube
opening
assemb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9627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22295A (zh
Inventor
吴海燕
钟志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Integrity Of Electronic Plastic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Integrity Of Electronic Plastic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Integrity Of Electronic Plastic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Integrity Of Electronic Plastic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39627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22295B/zh
Publication of CN1126222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222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222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222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5/00Joining or sealing of preformed parts, e.g. welding of plastics materials;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65/56Joining or sealing of preformed parts, e.g. welding of plastics materials; Apparatus therefor using mechanical means or mechanical connections, e.g. form-f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5/00Joining or sealing of preformed parts, e.g. welding of plastics materials;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65/78Means for handling the parts to be joined, e.g. for making containers or hollow articles, e.g. means for handling sheets, plates, web-like materials, tubular articles, hollow articles or elements to be joined therewith; Means for discharging the joined articles from the joining apparatus
    • B29C65/7841Holding or clamping means for handling purpo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5/00Joining or sealing of preformed parts, e.g. welding of plastics materials;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65/78Means for handling the parts to be joined, e.g. for making containers or hollow articles, e.g. means for handling sheets, plates, web-like materials, tubular articles, hollow articles or elements to be joined therewith; Means for discharging the joined articles from the joining apparatus
    • B29C65/7858Means for handling the parts to be joined, e.g. for making containers or hollow articles, e.g. means for handling sheets, plates, web-like materials, tubular articles, hollow articles or elements to be joined therewith; Means for discharging the joined articles from the joining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feeding movement of the parts to be join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卡箍与橡胶管的装配设备及装配方法,包括并列设置于机台上且结构相同的装配机构,所述装配机构包括上料装置、挡料装置、落料装置、开合装置及识别装置,所述机台上设置有落料架,所述落料架上开设有橡胶管进入口,所述上料装置位于所述落料架一侧且与该落料架上端连接以用于输送卡箍,所述挡料装置、落料装置位于该上料装置同侧且自上往下依次设置在该落料架上,所述开合装置对应所述橡胶管进入口设置于该落料架另一侧,所述识别装置活动设置于该挡料装置上方以用于识别橡胶管上的颜色标记。本发明结构简单,本装配机上并排设置有两个装配机构,两个装配机构同时运作,能同时进行两条橡胶管的装配工作,进而提高成倍的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卡箍与橡胶管的装配设备及装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卡箍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卡箍与橡胶管的装配设备及由该装配机实施的装配方法。
背景技术
卡箍是连接带沟槽的管件、阀门以及管路配件的一种连接装置,一般用在对快接头之间起紧箍连接作用。卡箍根据连接管路的管径不同,有多种型号。现在卡箍与橡胶管的装配大多数采用人工手动装配的形式来完成,一人负责打开卡箍并将卡箍套路橡胶管当中,另一人手持橡胶管并固定橡胶管位置,此种装配效率极低、并且工人劳动强度大。
现有的卡箍与橡胶管的装配设备是通过上料装置直接将卡箍输送至开合装置中,然后开合装置将卡箍打开,一人通过手持方式直接将橡胶管插入卡箍当中,然后开合装置控制卡箍锁紧在橡胶管上,此种装配机的装配效率相对于人工手动装配效率要高,但是由该装配机装配有卡箍的橡胶管常常因为人工操作不当或者操作不规范,卡箍安装不到橡胶管正确的位置上,亦或是出现卡箍装歪在橡胶管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卡箍与橡胶管的装配设备。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卡箍与橡胶管的装配方法。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卡箍与橡胶管的装配设备,包括并列设置于机台上且结构相同的装配机构,所述装配机构包括上料装置、挡料装置、落料装置、开合装置及识别装置,所述机台上设置有落料架,所述落料架上开设有橡胶管进入口,所述上料装置位于所述落料架一侧且与该落料架上端连接以用于输送卡箍,所述挡料装置、落料装置位于该上料装置同侧且自上往下依次设置在该落料架上,所述开合装置对应所述橡胶管进入口设置于该落料架另一侧,所述识别装置活动设置于该挡料装置上方以用于识别橡胶管上的颜色标记。
优选的,所述落料架包括支撑筋条、第一背板及落料板,所述支撑筋条底部与所述机台连接,该支撑筋条底部弯折且向该挡料装置延伸,所述第一背板连接于所述支撑筋条顶部,该第一背板下表面朝向所述机台延伸形成延伸部,所述橡胶管进入口开设于该延伸部上,该第一背板朝向所述上料装置的表面对应所述橡胶管进入口水平连接有限位座,所述落料板连接于所述第一背板上,该落料板朝向所述第一背板的表面纵向开设有落料槽,该落料槽一槽侧壁开设有第一避让槽,所述第一避让槽顶部开口处边沿设置为倒角,在该落料槽的槽底壁上贯穿设置有第二避让槽;
所述落料板右表面设置有呈三角型结构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一槽壁贯穿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中对应所述橡胶管进入口设置有第一检测器。
优选的,所述第一背板底部水平连接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对应所述落料槽纵向贯穿设置有第一穿孔,该支撑座上对应所述第一安装孔倾斜贯穿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中安装有与所述第一检测器相向设置的第二检测器。
优选的,位于所述限位座下方且所述支撑筋条上连接有第一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上对应所述第一穿孔设置有托料装置;
所述托料装置包括第一连接件、托料气缸及托料支杆,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座上,所述托料气缸的气缸轴朝向所述第一穿孔设置,所述托料支杆与该托料气缸的气缸轴连接且穿过于该第一穿孔中。
优选的,所述挡料装置包括第一气缸、第二连接件及挡料气缸,所述第一气缸连接于一所述支撑筋条上,该第一气缸的气缸轴朝向所述第一背板设置且与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所述挡料气缸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该挡料气缸的气缸轴对应所述第二避让槽贯穿该第二连接件;
所述落料装置包括第二气缸、第三连接件及落料气缸,所述第二气缸连接于另一所述支撑筋条上且与该第一气缸并列设置,该第二气缸的气缸轴朝向所述第一背板设置且与所述第三连接件连接,该第三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下方,所述落料气缸连接于所述第三连接件上,该落料气缸的气缸轴对应所述第二避让槽贯穿该第三连接件。
优选的,所述开合装置包括两台开合气缸、分别连接在该开合气缸上的第四连接件及开合块,两所述开合气缸分别相向设置于所述支撑筋条两侧,所述开合气缸的气缸轴上连接有所述第四连接件,所述开合块连接于所述第四连接件上,一所述开合块上朝向另一开合块延伸形成夹持部,两所述开合块的夹持部对应所述落料槽设置;
所述第四连接件上设置有光纤检测传感器以用于检测有无橡胶管。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座上凸起延伸形成有第一凸块,所述第一凸块上凹陷形成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凸块上连接有第一盖板,所述第一盖板上对应所述第二凹槽凹陷形成有第三凹槽,一套管位于所述第一凸块、第一盖板之间且置于所述第二凹槽、第三凹槽中,所述套管中通过弹性连接件活动连接有推杆,所述推杆相对两端均延伸出该套管相对两端,所述第一连接座朝向所述上料装置一表面连接有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二连接座远离所述第一连接座一端对应所述推杆设置有深度安装检测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识别装置包括位置调节组件、角度调节组件及颜色检测传感器,所述位置调节组件包括第一调节件、第一连接杆、第二调节件及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调节件一端套设于所述深度安装检测传感器上,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推杆平行且横向穿设于所述第一调节件上,所述第二调节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所述第二连接杆纵向穿设于所述第二调节件上,所述角度调节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杆上,所述颜色检测传感器连接于所述角度调节组件上。
优选的,所述角度调节组件包括第三调节件、第三连接杆及第四调节件,所述第三调节件横向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杆另一端上,所述第三连接杆横向穿设于该第三调节件上,所述第四调节件设置于所述第三连接杆上,所述颜色检测传感器连接于所述第四调节件上。
一种卡箍与橡胶管的装配方法,包括:
将卡箍倒入到入料装置中,启动入料装置,使卡箍自动上料至落料架;
挡料装置控制卡箍持续落入到落料架中,落料装置控制卡箍落入到落料架的装配位置上,开合装置将卡箍的打开并固定;
将橡胶管穿过打开的卡箍,并穿过橡胶管进入口进行定位,识别装置对橡胶管进行检测,当检测到橡胶管上标记点的位置正确时,则开合装置将卡箍闭合,使卡箍卡紧在橡胶管上;
人工取出装配好的橡胶管,当检测到橡胶管超过预设装配时间,则蜂鸣器报警;
当检测到装配位置上没有橡胶管,则落料装置控制卡箍一个接一个落入到装配位置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巧妙,本装配机上并排设置有两个装配机构,两个装配机构同时运作,能同时进行两条橡胶管的装配工作,进而提高成倍的工作效率;此外,在装配机构当中,通过设置上料装置将卡箍上料至落料架中,落料架配合挡料装置、落料装置可以控制卡箍落在橡胶管进入口前侧,并由开合装置对卡箍进行夹持开合固定,该卡箍上料至打开的整个过程,全程自动化,无需人工操作,能提高卡箍操作的一致性,保证每个卡箍动作一致及开合程度一致,进而能提高装配质量。另外,通过设置有识别装置,能对插入卡箍中的橡胶管方向进行检测,进一步提高装配质量;并且,通过设置有光纤检测传感器,一方面检测是否有橡胶管插入,另一方面当橡胶管插入装配机构时间过长时,会传输信号至蜂鸣器报警,防止员工松懈偷懒,大大保证生产效率。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装配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装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装配机构的侧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落料架的结构示意图A;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落料架的结构示意图B;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落料架的结构示意图C。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中间元件。相反,当元件为称作“直接”与另一元件连接时,不存在中间元件。
参见图1至图6所示,在一种可选实施例中的卡箍与橡胶管的装配设备,包括并列设置于机台上且结构相同的装配机构a1,所述装配机构a1包括上料装置1、挡料装置2、落料装置3、开合装置4及识别装置,所述机台上设置有落料架6,所述落料架6上开设有橡胶管进入口60,所述上料装置1位于所述落料架6一侧且与该落料架6上端连接以用于输送卡箍,所述挡料装置2、落料装置3位于该上料装置1同侧且自上往下依次设置在该落料架6上,所述开合装置4对应所述橡胶管进入口60设置于该落料架6另一侧,所述识别装置活动设置于该挡料装置2上方以用于识别橡胶管上的颜色标记。
具体的,上料装置1包括上料振动盘10、上料输送道11以及振动器12,所述上料振动盘10设置于落料架6后侧,上料输送道11一端连接上料振动盘10的出口、另一端连接着落料架6的落料槽,而上料输送道11下端与振动器12连接,以用于不断振动且向前输送卡箍;人工将卡箍倒入到上料振动盘10中,启动上料振动盘10,卡箍从上料振动盘10出口进入到上料输送道11中,振动器12启动,并依次按顺序地进入到落料架6的落料槽当中,并准备加工。
参见图1至图6所示,在一种可选实施例中的卡箍与橡胶管的装配设备,所述落料架6包括支撑筋条61、第一背板62及落料板63,所述支撑筋条61底部与所述机台连接,该支撑筋条61底部弯折且向该挡料装置2延伸,所述第一背板62连接于所述支撑筋条61顶部,该第一背板62下表面朝向所述机台延伸形成延伸部620,所述橡胶管进入口60开设于该延伸部620上,该第一背板62朝向所述上料装置1的表面对应所述橡胶管进入口60水平连接有限位座64,所述落料板63连接于所述第一背板62上,该落料板63朝向所述第一背板62的表面纵向开设有落料槽630,该落料槽630一槽侧壁开设有第一避让槽631,所述第一避让槽631顶部开口处边沿设置为倒角,在该落料槽630的槽底壁上贯穿设置有第二避让槽632;
具体的,由于卡箍上设置有用于控制其开合的操作耳,因此,当卡箍进入到落料槽630当中时,操作耳对应地进入到第一避让槽631当中,该第一避让槽631的作用是起到限制卡箍在落料槽630中位置,使卡箍不会随意偏离位置,进一步使卡箍能精确落入到开合装置4中;在第一避让槽631顶部开口处边沿设置为倒角,以用于方便卡箍的操作耳顺着倒角滑落入第一避让槽631当中,进而能精确落入到开合装置4上;限位座64的作用是当橡胶管插入装配机构a1后,限制橡胶管的自由度,防止橡胶管偏离橡胶管进入口60的中轴线位置。
所述落料板63右表面设置有呈三角型结构的第一凹槽633,所述第一凹槽633的一槽壁贯穿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中对应所述橡胶管进入口60设置有第一检测器634。
具体的,第一安装孔是倾斜贯穿第一凹槽633上,第一检测器634是用于检测开合装置4的开合状态。
参见图1至图6所示,在一种可选实施例中的卡箍与橡胶管的装配设备,所述第一背板62底部水平连接有支撑座65,所述支撑座65上对应所述落料槽630纵向贯穿设置有第一穿孔66,该支撑座65上对应所述第一安装孔倾斜贯穿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中安装有与所述第一检测器634相向设置的第二检测器635。
具体的,第一检测器634、第二检测器相向设置,并且第一检测器634、第二检测器是分别倾斜设置于第一背板62上、支撑座65上,其目的在于节省机构空间、使机构空间更为之紧凑,并且不影响机构正常运行。
参见图1至图6所示,在一种可选实施例中的卡箍与橡胶管的装配设备,位于所述限位座64下方且所述支撑筋条61上连接有第一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上对应所述第一穿孔66设置有托料装置7;
所述托料装置7包括第一连接件70、托料气缸71及托料支杆72,所述第一连接件70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座上,所述托料气缸71的气缸轴朝向所述第一穿孔66设置,所述托料支杆72与该托料气缸71的气缸轴连接且穿过于该第一穿孔66中。
具体的,托料装置7用于托举从落料架6下落的卡箍,使卡箍脱离落料架6后也能保持稳定状态。在使用时,当检测到橡胶管进入口60前侧位置没有卡箍以及橡胶管时,托料气缸71启动,并驱动着托料支杆72穿过第一穿孔66,其上端移动至落料架6下端开口位置,落料装置3放开卡箍,使卡箍向下掉落,并掉落至托料支杆72顶部,托料气缸71驱动托料直杆向下平稳移动,进而带动卡箍向下并移动至第一连接座上,此时,卡箍平稳放置在第一连接座上,开合装置4对准卡箍启动,且打开卡箍并夹持。而此时的托料支杆72是藏在第一穿孔66当中,进而不会影响开合装置4。
参见图1至图6所示,在一种可选实施例中的卡箍与橡胶管的装配设备,所述挡料装置2包括第一气缸20、第二连接件及挡料气缸21,所述第一气缸20连接于一所述支撑筋条61上,该第一气缸20的气缸轴朝向所述第一背板62设置且与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所述挡料气缸21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该挡料气缸21的气缸轴对应所述第二避让槽632贯穿该第二连接件;
具体的,第一气缸20的作用是控制挡料气缸21的位置,进而使整个装配机构a1紧凑,挡料气缸21的气缸轴朝向第二避让槽632延伸,其可以前后伸缩,以实现穿过卡箍并阻止卡箍继续下落,起到挡料的作用。
所述落料装置3包括第二气缸30、第三连接件及落料气缸31,所述第二气缸30连接于另一所述支撑筋条61上且与该第一气缸20并列设置,该第二气缸30的气缸轴朝向所述第一背板62设置且与所述第三连接件连接,该第三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下方,所述落料气缸31连接于所述第三连接件上,该落料气缸31的气缸轴对应所述第二避让槽632贯穿该第三连接件。
具体的,第二气缸30的作用是控制落料气缸31的位置,驱动控制气缸前后移动,落料气缸31的气缸轴朝向第二避让槽632延伸,其可以前后伸缩,以实现穿过卡箍并阻止卡箍继续下落,当要下料时,落料气缸31的气缸轴收缩,进而使卡箍落料,实现落料的目的。
另外,挡料气缸21的气缸轴朝向第二避让槽632的中部设置,落料气缸31的气缸轴朝向第二避让槽632底部设置,通过此种设置方式,当卡箍进入到落料架6中时,挡料气缸21的气缸轴前伸,阻止卡箍继续往下掉落,同时落料气缸31的气缸轴前伸;然后挡料气缸21的气缸轴收缩,卡箍下落被落料气缸31的气缸轴挡住,此时挡料气缸21的气缸轴经过设定时间后重新前伸;落料气缸31的气缸轴收缩,使一个卡箍向下落料,然后落料气缸31的气缸轴重新前伸,阻止其他卡箍落料。直至落料气缸31的气缸轴与挡料气缸21的气缸轴之间的卡箍完成落料后,挡料气缸21的气缸轴才重新让卡箍进入到落料气缸31的气缸轴上。
参见图1至图6所示,在一种可选实施例中的卡箍与橡胶管的装配设备,所述开合装置4包括两台开合气缸40、分别连接在该开合气缸40上的第四连接件41及开合块42,两所述开合气缸40分别相向设置于所述支撑筋条61两侧,所述开合气缸40的气缸轴上连接有所述第四连接件41,所述开合块42连接于所述第四连接件41上,一所述开合块42上朝向另一开合块42延伸形成夹持部,两所述开合块42的夹持部对应所述落料槽630设置;
具体的,当卡箍移送至橡胶管进入口60前侧时,两台开合气缸40同时启动,并共同驱动开合块42朝向卡箍移动,当每一边的开合块42的夹持部接触到一卡箍的操作耳并持续挤压卡箍的操作耳,卡箍的卡紧部将打开,以此方便橡胶管插入。
当识别装置识别到橡胶管的方向是正常的,开合气缸40同时启动并分别远离卡箍移动,进而使卡箍卡紧在橡胶管中。
所述第四连接件41上设置有光纤检测传感器43以用于检测有无橡胶管。
光纤检测传感器43还与蜂鸣器电性连接,当光纤检测器检测出橡胶管插入卡箍时间过长,超出预设时间值,蜂鸣器将会报警,以用于提醒作用,防止操作员偷懒,影响装配效率。
参见图1至图6所示,在一种可选实施例中的卡箍与橡胶管的装配设备,所述第一连接座80上凸起延伸形成有第一凸块81,所述第一凸块81上凹陷形成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凸块81上连接有第一盖板82,所述第一盖板82上对应所述第二凹槽凹陷形成有第三凹槽,一套管83位于所述第一凸块81、第一盖板82之间且置于所述第二凹槽、第三凹槽中,所述套管83中通过弹性连接件活动连接有推杆84,所述推杆84相对两端均延伸出该套管83相对两端,所述第一连接座80朝向所述上料装置1一表面连接有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二连接座远离所述第一连接座80一端对应所述推杆84设置有深度安装检测传感器85。
具体的,预先设定深度安装检测传感器85的位置,通过橡胶管的卡箍安装位置进而确定深度安装检测传感器85的位置,当橡胶管插入到橡胶管进入口60中时,橡胶管一端与推杆84一端接触,持续将橡胶管推入,使推杆84的另一端朝向深度安装检测传感器85移动,当推杆84另一端接触到深度安装检测传感器85,则证明橡胶管已经到达正确位置上;
此时,若颜色检测传感器检测到橡胶管上的颜色标点,则开合气缸40的开合块42开始回退,进而使卡箍固定在橡胶管上。否则,蜂鸣器发出响声,提醒操作员。
参见图1至图6所示,在一种可选实施例中的卡箍与橡胶管的装配设备,所述识别装置包括位置调节组件50、角度调节组件51及颜色检测传感器52,所述位置调节组件50包括第一调节件500、第一连接杆501、第二调节件502及第二连接杆503,所述第一调节件500一端套设于所述深度安装检测传感器85上,所述第一连接杆501与所述推杆84平行且横向穿设于所述第一调节件500上,所述第二调节件502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杆501的另一端,所述第二连接杆503纵向穿设于所述第二调节件502上,所述角度调节组件51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杆503上,所述颜色检测传感器52连接于所述角度调节组件51上。
具体的,位置调节组件50还包括两支承部504、旋钮505、丝杆506、丝杆螺母及移动块507,两支承部504固定在机台上,丝杆506相对两端可转动地分别穿设于支承部504上,丝杆螺母套设在丝杆506上,且移动块507与丝杆螺母连接,且第一连接杆501穿过移动块507上端设置,旋钮505连接于丝杆506的一端。此外,移动块507中部设置有凹槽,用于第二连接座、套管83通过。
在使用时,旋动旋钮505进而使丝杆506转动,进而带动移动块507沿着丝杆506的轴向移动,而移动块507夹着第一连接杆501,并驱动着第一连接杆501在第一调节件500上沿该第一连接杆501的轴向移动,进一步调整角度调节组件51及颜色检测传感器52的位置。
参见图1至图6所示,在一种可选实施例中的卡箍与橡胶管的装配设备,所述角度调节组件51包括第三调节件510、第三连接杆511及第四调节件512,所述第三调节件510横向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杆503另一端上,所述第三连接杆511横向穿设于该第三调节件510上,所述第四调节件512设置于所述第三连接杆511上,所述颜色检测传感器52连接于所述第四调节件512上。
在使用时,直接转动第四调节件512,使第四调节件512沿着第三连接杆511的周向转动。
在一种可选实施例中的卡箍与橡胶管的装配方法,包括:
将卡箍倒入到入料装置中,启动入料装置,使卡箍自动上料至落料架6;
挡料装置2控制卡箍持续落入到落料架6中,落料装置3控制卡箍落入到落料架6的装配位置上,开合装置4将卡箍的打开并固定;
将橡胶管穿过打开的卡箍,并穿过橡胶管进入口60进行定位,识别装置对橡胶管进行检测,当检测到橡胶管上标记点的位置正确时,则开合装置4将卡箍闭合,使卡箍卡紧在橡胶管上;
人工取出装配好的橡胶管,当检测到橡胶管超过预设装配时间,则蜂鸣器报警;
当检测到装配位置上没有橡胶管,则落料装置3控制卡箍一个接一个落入到装配位置上。
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巧妙,本装配机上并排设置有两个装配机构a1,两个装配机构a1同时运作,能同时进行两条橡胶管的装配工作,进而提高成倍的工作效率;此外,在装配机构a1当中,通过设置上料装置1将卡箍上料至落料架6中,落料架6配合挡料装置2、落料装置3可以控制卡箍落在橡胶管进入口60前侧,并由开合装置4对卡箍进行夹持开合固定,该卡箍上料至打开的整个过程,全程自动化,无需人工操作,能提高卡箍操作的一致性,保证每个卡箍动作一致及开合程度一致,进而能提高装配质量。另外,通过设置有识别装置,能对插入卡箍中的橡胶管方向进行检测,进一步提高装配质量;并且,通过设置有光纤检测传感器43,一方面检测是否有橡胶管插入,另一方面当橡胶管插入装配机构a1时间过长时,会传输信号至蜂鸣器报警,防止员工松懈偷懒,大大保证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故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之形状、构造及原理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卡箍与橡胶管的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并列设置于机台上且结构相同的装配机构,所述装配机构包括上料装置、挡料装置、落料装置、开合装置及识别装置,所述机台上设置有落料架,所述落料架上开设有橡胶管进入口,所述上料装置位于所述落料架一侧且与该落料架上端连接以用于输送卡箍,所述挡料装置、落料装置位于该上料装置同侧且自上往下依次设置在该落料架上,所述开合装置对应所述橡胶管进入口设置于该落料架另一侧,所述识别装置活动设置于该挡料装置上方以用于识别橡胶管上的颜色标记;
所述落料架包括支撑筋条,所述支撑筋条上连接有第一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上凸起延伸形成有第一凸块,所述第一凸块上凹陷形成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凸块上连接有第一盖板,所述第一盖板上对应所述第二凹槽凹陷形成有第三凹槽,一套管位于所述第一凸块、第一盖板之间且置于所述第二凹槽、第三凹槽中,所述套管中通过弹性连接件活动连接有推杆,所述推杆相对两端均延伸出该套管相对两端,所述第一连接座朝向所述上料装置一表面连接有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二连接座远离所述第一连接座一端对应所述推杆设置有深度安装检测传感器;
所述识别装置包括位置调节组件、角度调节组件及颜色检测传感器,所述位置调节组件包括第一调节件、第一连接杆、第二调节件及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调节件一端套设于所述深度安装检测传感器上,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推杆平行且横向穿设于所述第一调节件上,所述第二调节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所述第二连接杆纵向穿设于所述第二调节件上,所述角度调节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杆上,所述颜色检测传感器连接于所述角度调节组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卡箍与橡胶管的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落料架包括支撑筋条、第一背板及落料板,所述支撑筋条底部与所述机台连接,该支撑筋条底部弯折且向该挡料装置延伸,所述第一背板连接于所述支撑筋条顶部,该第一背板下表面朝向所述机台延伸形成延伸部,所述橡胶管进入口开设于该延伸部上,该第一背板朝向所述上料装置的表面对应所述橡胶管进入口水平连接有限位座,所述落料板连接于所述第一背板上,该落料板朝向所述第一背板的表面纵向开设有落料槽,该落料槽一槽侧壁开设有第一避让槽,所述第一避让槽顶部开口处边沿设置为倒角,在该落料槽的槽底壁上贯穿设置有第二避让槽;
所述落料板右表面设置有呈三角型结构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一槽壁贯穿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中对应所述橡胶管进入口设置有第一检测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卡箍与橡胶管的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背板底部水平连接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对应所述落料槽纵向贯穿设置有第一穿孔,该支撑座上对应所述第一安装孔倾斜贯穿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中安装有与所述第一检测器相向设置的第二检测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卡箍与橡胶管的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座位于所述限位座下方,所述第一连接座上对应所述第一穿孔设置有托料装置;
所述托料装置包括第一连接件、托料气缸及托料支杆,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座上,所述托料气缸的气缸轴朝向所述第一穿孔设置,所述托料支杆与该托料气缸的气缸轴连接且穿过于该第一穿孔中。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卡箍与橡胶管的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料装置包括第一气缸、第二连接件及挡料气缸,所述第一气缸连接于一所述支撑筋条上,该第一气缸的气缸轴朝向所述第一背板设置且与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所述挡料气缸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该挡料气缸的气缸轴对应所述第二避让槽贯穿该第二连接件;
所述落料装置包括第二气缸、第三连接件及落料气缸,所述第二气缸连接于另一所述支撑筋条上且与该第一气缸并列设置,该第二气缸的气缸轴朝向所述第一背板设置且与所述第三连接件连接,该第三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下方,所述落料气缸连接于所述第三连接件上,该落料气缸的气缸轴对应所述第二避让槽贯穿该第三连接件。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卡箍与橡胶管的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合装置包括两台开合气缸、分别连接在该开合气缸上的第四连接件及开合块,两所述开合气缸分别相向设置于所述支撑筋条两侧,所述开合气缸的气缸轴上连接有所述第四连接件,所述开合块连接于所述第四连接件上,一所述开合块上朝向另一开合块延伸形成夹持部,两所述开合块的夹持部对应所述落料槽设置;
所述第四连接件上设置有光纤检测传感器以用于检测有无橡胶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卡箍与橡胶管的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调节组件包括第三调节件、第三连接杆及第四调节件,所述第三调节件横向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杆另一端上,所述第三连接杆横向穿设于该第三调节件上,所述第四调节件设置于所述第三连接杆上,所述颜色检测传感器连接于所述第四调节件上。
8.一种卡箍与橡胶管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卡箍倒入到入料装置中,启动入料装置,使卡箍自动上料至落料架;
挡料装置控制卡箍持续落入到落料架中,落料装置控制卡箍落入到落料架的装配位置上,开合装置将卡箍的打开并固定;
将橡胶管穿过打开的卡箍,并穿过橡胶管进入口进行定位,识别装置对橡胶管进行检测,当检测到橡胶管上标记点的位置正确时,则开合装置将卡箍闭合,使卡箍卡紧在橡胶管上;
人工取出装配好的橡胶管,当检测到橡胶管超过预设装配时间,则蜂鸣器报警;
当检测到装配位置上没有橡胶管,则落料装置控制卡箍一个接一个落入到装配位置上。
CN202011396270.0A 2020-12-03 2020-12-03 一种卡箍与橡胶管的装配设备及装配方法 Active CN1126222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96270.0A CN112622295B (zh) 2020-12-03 2020-12-03 一种卡箍与橡胶管的装配设备及装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96270.0A CN112622295B (zh) 2020-12-03 2020-12-03 一种卡箍与橡胶管的装配设备及装配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22295A CN112622295A (zh) 2021-04-09
CN112622295B true CN112622295B (zh) 2022-08-19

Family

ID=753075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96270.0A Active CN112622295B (zh) 2020-12-03 2020-12-03 一种卡箍与橡胶管的装配设备及装配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22295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790696B1 (fr) * 1999-03-08 2001-04-27 Gillet Outil Outil a ouverture regulee pour la pose manuelle assistee d'un collier elastique pre-comprime
CN107380945B (zh) * 2017-06-29 2019-04-26 宁德师范学院 一种物料输送机管带调偏装置
CN210255025U (zh) * 2019-07-04 2020-04-07 无锡丰力弹簧有限公司 一种洗衣机进排水管用卡箍锁螺丝机
CN111822964B (zh) * 2019-08-13 2022-01-04 博格华纳汽车零部件(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卡箍上料及装夹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22295A (zh) 2021-04-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764758U (zh) 一种卡箍与橡胶管的装配设备
CN214054307U (zh) 一种卡箍与橡胶管的装配机构
CN112622295B (zh) 一种卡箍与橡胶管的装配设备及装配方法
CN208999316U (zh) 一种刀具磨损度检测装置
CN109648825B (zh) 一种吹塑产品后期处理、检测系统
JP2003238179A (ja) 特にガラスシートであるシート状の材料を加工する自動機械
DE50012696D1 (de) Vorrichtung zur automatischen milchaussonderung
CN111152170A (zh) 一种不锈钢加工设备精准夹具及其操作方法
CN113798845A (zh) 一种燃气阀自动装配线
CN215699548U (zh) 一种燃气阀自动装配线的弹簧装配机构
CN110948223A (zh) 一种用于衣架的自动扣码机构
CN215509921U (zh) 一种燃气阀自动装配线的手轮装配机构
CN110155673B (zh) 一种具有纽扣识别调整功能的自动送扣装置
CN111811867B (zh) 一种重度土壤盐渍提取用检测成份的采样直通插管机构
CN210527726U (zh) 一种气门导管的上料机构
CN210649342U (zh) 具有自动定位功能的镶件定位装置及装配装置
CN109609923B (zh) 一种便于拉链扣电离子镀铂加工的自动化装置
CN209273516U (zh) 一种带有清理功能的树脂瓦切割机
CN220063377U (zh) 水杯架开启时间检测工具
CN219054415U (zh) 一种多通道自动夹取装置
CN219287614U (zh) 一种传感器网络视频监控系统
CN216881420U (zh) 一种杆件自动校直装置
CN219026759U (zh) 一种人孔制作用定位夹持装置
CN220153873U (zh) 一种阀门扭力检测机
CN210184612U (zh) 一种自动送扣装置的调扣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