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17379A - 电吹风 - Google Patents
电吹风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617379A CN112617379A CN202010785215.4A CN202010785215A CN112617379A CN 112617379 A CN112617379 A CN 112617379A CN 202010785215 A CN202010785215 A CN 202010785215A CN 112617379 A CN112617379 A CN 11261737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an
- sound insulating
- air
- sound
- suction po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0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
- 238000005304 joi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9000002847 sound insula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2829 re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0
- 229910052736 halo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4
- 150000002367 halogen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20003002 synthet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057 synthet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238 attenu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0078 claw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941 weav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30 et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755 form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313 glar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61 inert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507 metal hal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5309 metal halid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120 nichrom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961 part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24 xen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FHNFHKCVQCLJFQ-UHFFFAOYSA-N xenon atom Chemical compound [Xe] FHNFHKCVQCLJFQ-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D—HAIRDRESSING OR SHAVING EQUIPMENT; EQUIPMENT FOR COSMETICS OR COSMETIC TREATMENTS, e.g. FOR MANICURING OR PEDICURING
- A45D20/00—Hair drying devic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A45D20/04—Hot-air producers
- A45D20/08—Hot-air producers heated electrically
- A45D20/10—Hand-held drying devices, e.g. air douches
- A45D20/12—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nozzles, stand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D—HAIRDRESSING OR SHAVING EQUIPMENT; EQUIPMENT FOR COSMETICS OR COSMETIC TREATMENTS, e.g. FOR MANICURING OR PEDICURING
- A45D20/00—Hair drying devic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A45D20/04—Hot-air producers
- A45D20/08—Hot-air producers heated electrically
- A45D20/10—Hand-held drying devices, e.g. air douches
Landscapes
- Cleaning And Drying Hai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吹风,能降低在送风风扇的风扇板产生的风割声的噪音水平、降低伴随送风风扇的驱动的运转噪音。电吹风具备配置于主体壳体(1)的通风路(3)的靠吸入口(4)的送风单元(6)、配置于送风单元的通风路下游侧的热源单元(7)。送风单元包括产生干燥风的送风风扇(24)、旋转驱动送风风扇的风扇电机(25)。送风风扇具备连结风扇电机的输出轴(29)的轮毂(30)、以放射状配置于轮毂的旋转中心的周围的多个风扇板(31)。在面向从与吸入口正对的一侧观察的风扇板的旋转轨迹的状态下,在送风风扇与吸入口之间的通风路设置向送风风扇侧反射在风扇板产生并向吸入口侧扩散的风割声的隔音壁(41)以及隔音体(42)。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电吹风中实现降低伴随送风风扇的驱动的运转噪音的技术。
背景技术
在电吹风中,伴随送风风扇的驱动而在吸入口侧产生的运转噪音大致区分为从吸入口至送风风扇的空气的吸入声、在送风风扇的风扇板中产生的风割声。两运转噪音都是因在空气流动中产生的涡流引起的噪音,作为降低这其中的空气的吸入声的噪音水平的方法,例如在对比文件1中公开了圆滑地流动引导从吸入口至送风风扇的空气、换而言之,在吸入口与送风风扇之间设置用于抑制在从吸入口至送风风扇的空气流动中产生涡流的喇叭结构。专利文献1的电吹风中,在从吸入口至送风风扇(风扇)的通风路中分别配置由过滤元件与过滤框构成的第一至第三过滤器,在第二过滤器的过滤框上设置喇叭状地向第一过滤器侧扩大的吸风导向面。各过滤元件由冲孔金属板或平织合成树脂单丝而形成的网体形成。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0036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的电吹风中,由于用吸风导向面能够抑制在从吸入口至送风风扇的空气流动中产生涡流,因此能够降低空气吸入声的噪音水平。另外,送风风扇的风扇板中产生的风割声的一部分被介于吸入口与送风风扇之间的第一至第三过滤器的各过滤元件切断,向送风风扇侧反射,因此能稍微减低噪音水平。可是,由冲孔金属板或网状体等的多孔板体形成的各过滤元件进行的反射并不充分,在风割声降低的方面上存在改良余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降低在送风风扇的风扇板中产生的风割声的噪音水平、降低伴随送风风扇的驱动的运转噪音。
本发明的电吹风的特征为,具备在内部设置有在一端具有吸入口4、在另一端具有吹出口5的通风路3的主体壳体1、配置于通风路3的靠吸入口4的送风单元6、配置于送风单元6的通风路3下游侧的热源单元7。送风单元6包括产生干燥风的送风风扇24、旋转驱动送风风扇24的风扇电机25。送风风扇24具备连结风扇电机25的输出轴29的轮毂30、以放射状配置于轮毂30的旋转中心的周围的多个风扇板31。并且,在面向从与吸入口4正对的一侧观察的风扇板31的旋转轨迹的状态下,在送风风扇24与吸入口4之间的通风路3中设置有隔音壁41以及隔音体42。
隔音壁41形成为在中央具有通气开口45的扁平板状。隔音体42由与隔音壁41以及通气开口45面对的具有多个通风孔56的多孔平板57构成。
隔音壁41和隔音体42在密合接触的状态下配置。隔音体42被以跨过通气开口45的方式设置的支撑条53支撑。
隔音壁41与隔音体42不分离而一体地接合。
与隔音壁41接触的隔音体42的每单位面积的开口率设定为比面向通气开口45的隔音体42的每单位面积的开口率小。
在与送风风扇24对置的隔音壁41的壁面上膨出形成有向送风风扇24流动引导流入通气开口45的空气且防止从送风风扇24送出的干燥风向通气开口45侧逆流的导风筒46。
隔音壁41与导风筒46通过向吸入口4侧扩开的喇叭部47平滑地连续。
面向通气开口45的喇叭部47的导向壁面48形成为单一圆弧状。
导向壁面48与隔音壁41的吸入口4侧的入口面49平滑地连续。
主体壳体1具备以合盖状接合一对半割体14、15而构成的筒壳体16、外嵌于筒壳体16的吸入口4侧的端部的盖筒18。隔音壁41被筒壳体16的吸入口4侧的端部夹持支撑。
盖筒18的一端从筒壳体16突出。由多孔板形成的吸入格栅21嵌入安装于筒壳体16的突出端侧的开口。
盖筒18相对于筒壳体16能够装卸地设置。
各半割体14、15包括筒壁19、从筒壁19的吸入口4侧的端部向内伸出的覆壁20。隔音壁41被一对覆壁20·20的前端缘夹持支撑。在接合了一对半割体14、15时,一对覆壁20、20以局部球面壁形成为碗状。
本发明的效果如下。
在本发明的电吹风中,在面向从与吸入口4正对侧观察的风扇板31的旋转轨迹的状态下,在送风风扇24与吸入口4之间的通风路3上设置隔音壁41以及隔音体42。根据这样的电吹风,由于能够用双重配置的隔音壁41与隔音体42向送风风扇24侧反射在风扇板31中产生并向吸入口4侧扩散的风割声,因此能够抑制风割声直接从吸入口4向外部漏出。另外,由于在隔音壁41以及隔音体42与送风风扇24之间使由隔音壁41与隔音体42中反射的风割声相互干涉而衰减,能够降低其音压。因此,根据本发明,能够降低在送风风扇24的风扇板31中产生的风割声的噪音水平、降低伴随送风风扇24驱动的运转噪音。
若隔音壁41形成为中央具有通气开口45的扁平板状,则既能确保向送风风扇24的流路又能用扁平板状的隔音壁41准确地向送风风扇24侧反射风割声,能够降低噪音水平。另外,隔音体42由隔音壁41以及通气开口45面对的具备多个通风孔56的多孔平板57构成,能够确保从吸入口4向通气开口45的空气流路、且利用面向与通气开口45面对的部分即风扇板31的旋转轨迹的内侧部分的隔音体42而衰减风声的一部分而降低噪音水平。另外,由于隔音体42作为过滤从吸入口4吸入的空气的过滤器而发挥功能,因此能够防止灰尘等进入通风路3内。
若以密合接触的状态配置隔音壁41与隔音体42,隔音体42被以跨过通气开口45的方式设置的支撑条53支撑,则例如即使在隔音体42具有弯曲性的情况下,由于用支撑条53能够阻止面向通气开口45的隔音体42向送风风扇24侧被引入而弯曲变形,因此能够维持隔音体42的形状。由此,能够防止因隔音体42振动而导致的噪音的产生。
隔音壁41与隔音体42不分离而一体地接合,由于能够更可靠地维持隔音体42的形状,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因隔音体42振动而导致的噪音的产生。
若面向隔音壁41的隔音体42的每单位面积的开口率设定为比面向通气开口45的隔音体42的每单位面积的开口率小,则在面向隔音壁41的隔音体42部分中,能够充分地反射风割声,另外,在面向通气开口45的隔音体42的部分中,能够充分地确保通过该部分的空气的流量。
若在与送风风扇24对置的隔音壁41的壁面上膨出形成向送风风扇24流动引导流入通气开口45的空气并防止从送风风扇24送出的干燥风向通气开口45侧逆流的导风筒46,则由于利用该导风筒46向风扇板31中引导通过了通气开口45的空气而能够抑制在送风风扇24与通气开口45之间产生涡流,能够降低空气的吸入音。另外,由于阻止在导风筒46中通过了通气开口45的空气与送风风扇24中产生的干燥风干涉而能够抑制在风扇板31部分中产生涡流,能够降低风扇板31中产生的风割声。
若隔音壁41与导风筒46通过向吸入口4侧扩开的喇叭部47而平滑地连续,则能够抑制在隔音壁41与导风筒46的连接部分中产生涡流,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空气的吸入音。另外,由于能够降低在喇叭部47中向导风筒46吸入空气时的压力损失而能够降低从吹出口5吹出的干燥风的风速。
若面向通气开口45的喇叭部47的导向壁面48形成为单一圆弧状,且导向壁面48与隔音壁41的吸入口4侧的入口面49平滑地连续,则能够用导向壁面48顺畅地向导风筒46引导沿隔音壁41的入口面49流动的空气,因此能够更有效地抑制隔音壁41中的涡流的产生。
主体壳体1具备以合盖状接合一对半割体14·15而构成的筒壳体16、外嵌于筒壳体16的吸入口4侧的端部的盖筒18,若隔音壁41被筒壳体16的吸入口4侧的端部夹持支撑,则隔音壁41被筒壳体16夹持,而且,筒壳体16由于用盖筒18限制脱离而能够用简单的结构牢固地支撑隔音壁41。
盖筒18的一端从筒壳体16突出,由多孔板形成的吸入格栅21嵌入安装于筒壳体16的突出端侧的开口,则由于用吸入格栅21能够加强盖筒18的突出端,因此即使是掉落冲击等的大外力作用于盖筒18的情况也能够防止盖筒18损坏。另外,用吸入格栅21能够过滤被吸入吸入口4的空气,能够进一步防止灰尘等进入通风路3内。
若盖筒18相对于筒壳体16能够装卸地设置,则通过将盖筒18分离而进行隔音体42的清扫,因此能够容易地除去该隔音体42捕捉的灰尘等。
各半割体14、15包括筒壁19、从筒壁19的吸入口4侧的端部向内伸出的覆壁20,隔音壁41被一对覆壁20、20的前端缘夹持支撑,在接合了一对半割体14、15时,一对覆壁20、20以局部球面壁形成为碗状。如此,由于能够用形成为碗状的覆壁20、20向吹出口5变向引导通过风扇板31从送风风扇24的旋转中心向周围方向或吸入口4方向推出的空气,因此能够向热源单元7顺畅地送出送风风扇24中生成的干燥风。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电吹风的主要部分的纵剖侧视图。
图2是表示实施例1的电吹风的整体的侧视图。
图3是实施例1的电吹风的横剖俯视图。
图4是实施例1的电吹风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表示将盖筒分离了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将盖筒分离了的状态的背面图。
图7是表示卡口结构的局部剖开放大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电吹风的横剖俯视图。
图9是表示隔音体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中:1—主体壳体,3—通风路,4—吸入口,5—吹出口,6—送风单元,7—热源单元,14—半割体,15—半割体,16—筒壳体,18—盖筒,19—筒壁,20—覆壁,21—吸入格栅,24—送风风扇,25—风扇电机,29—输出轴,30—轮毂,31—风扇板,41—隔音壁,42—隔音体,45—通气开口,46—导风筒,47—喇叭部,48—导向壁面,53—支撑条,56—通风孔,57—多孔平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图1至图7表示本发明的电吹风的实施例1。本实施例中的前后、左右、上下按照图2以及图3所示的相交箭头、在各箭头的附近标记的前后、左右、上下的表示。在图2中,电吹风具备前后长的中空圆筒状的主体壳体1、从主体壳体的下面中央向下方向伸出的手柄2。在主体壳体1的内部设置在前后上延伸的截面为圆形的通风路3,通风路3的后端为吸入口4,前端为吹出口5。在通风路3的靠吸入口4(后端)附近配置送风单元6,在送风单元6的通风路3的下游侧配置热源单元7。
在手柄2的内部配置主开关9、模式开关10等,符号11是切换主开关9的滑动按钮,符号12是切换模式开关10的按钮。主开关9由滑动开关构成,能够将电吹风切换为运转停止、弱风运转、强风运转的任一个。模式开关10由翘板开关构成,能够将电吹风切换为暖风模式、冷风模式的任一个。
如图3所示,主体壳体1具备将被左右分割的一对半割体14、15接合为合盖状而形成的筒壳体16、从吹出口5侧向筒壳体16外嵌安装的装饰筒17、从吸入口4侧向筒壳体16外嵌安装的盖筒18。装饰筒17以及盖筒18分别形成为圆筒状,装饰筒17覆盖包括吹出口5侧的端部的筒壳体16的大半部,盖筒18覆盖剩余的筒壳体16的吸入口4侧的端部、且其端部从筒壳体16向后突出。在筒壳体16上外嵌安装装饰筒17以及盖筒18的状态下,装饰筒17的前端开口为吹出口5,盖筒18的后端开口为吸入口4。在各半割体14、15上一体地设置在呈合盖状地接合半割体14、15时构成手柄2的手柄部2a、2b。在装饰筒17的下面设置避开手柄2的切口(参照图2)。
如图4所示,半割体14、15分别具备筒壁19、从筒壁19的吸入口4侧的端部向内伸出的覆壁20,在以合盖状接合半割体14、15时,一对覆壁20、20以局部球面壁形成为向通风路3的上游侧缩径的碗状(参照图3)。在盖筒18的突出端侧(后端侧)的开口上嵌入安装由交错状地开设多个圆孔的部分球壳状的冲孔金属板(多孔板)构成的吸入格栅21,用吸入格栅21防止灰尘或头发、衣服的一部分被吸入通风路3。另外,未图示,在吹出口5设置由金属网构成的吹出格栅,防止手指等进入通风路3内。吸入格栅21的外周缘部被圆周状地突出形成于盖筒18的内面的座壁22接受并固定。
如图3所示,送风单元6具备产生干燥风的轴流式送风风扇24、旋转驱动该送风风扇24的风扇电机25,这两者24、25被收纳于圆筒状的风扇壳体26。风扇电机25被固定于通过多个整流叶片27而一体地形成于风扇壳体26的内部的电机支架28。送风风扇24具备连结风扇电机25的输出轴29的轮毂30、放射状地配置于轮毂30的旋转中心的周围的多个风扇板31。轮毂30由在后面具有部分球壳状的鼓出部的圆盘构成,在包括鼓出部的轮毂30的后面交错地各配置8个弯曲板状的大小的风扇板31。从与吸入口4正对的一侧观察的风扇板31的旋转轨迹构成为圆环状。
如图2所示,热源单元13具备作为热源的卤素灯34、以包围卤素灯34的周围的方式配置并向前方反射从该卤素灯34射出的光的反光板35、在卤素灯34的前方被固定于反光板35的光学过滤器36、固定支撑卤素灯34以及反光板35的光源座37。卤素灯34具备灯泡38,在其内部封入灯丝(发光部)与惰性气体以及卤素气体等。若点亮卤素灯34,则从灯泡38射出可视光和红外光。光学过滤器36以红外光可透过、阻止可见光的透过的方式构成,由此,用户不会感到卤素灯34的炫目。并且,阻止可见光的透过并不是指完全地遮断可见光,是含有使可见光衰减的概念。当然,也含有完全地遮断可见光并仅可透过红外光的意思。
若从停止位置向弱风运转或强风运转位置滑动操作滑动按钮11并驱动风扇电机25,则产生外部空气通过送风风扇24从吸入口4向通风路3吸入的干燥风。此时,若模式开关10是暖风模式,则点亮卤素灯34,红外光与干燥风从吹出口5向头发输送,若模式开关10为冷风模式,则在关闭卤素灯34的状态下从吹出口5向头发送出干燥风。在暖风模式时,由于反光板35被卤素灯34加热而升温,因此干燥风通过反光板35与卤素灯34进行热交换,向头发送出温暖的干燥风。
若利用风扇电机25旋转驱动送风风扇24,则伴随送风风扇24的驱动而在吸入口侧产生的运转噪音会产生从吸入口4至送风风扇24的空气的吸入音、在送风风扇24的风扇板31中产生的风割音。为了降低这些吸入音与风割音的噪音水平、降低伴随送风风扇24的驱动而产生的运转噪音,如图6所示,在送风风扇24与吸入口4之间的通风路3上以面向从与吸入口4正对的一侧观察的风扇板31的旋转轨迹的状态设置向送风风扇24侧反射在风扇板31中产生并向吸入口4侧扩散的噪音的隔音壁41以及隔音体42。
如图1以及图4所示,靠近送风风扇24的一侧的隔音壁41以在中央具有圆形的通气开口45的扁平盘状(扁平板状)的方式形成。在与送风风扇24对置的隔音壁41的壁面上膨出形成向送风风扇24流动引导流入通气开口45的空气、防止从送风风扇24送出的干燥风向通气开口45侧逆流的导风筒46。导风筒46圆筒状地形成,在从通气开口45的开口缘向风扇板31靠近的方向上延伸。隔音壁41与导风筒46通过向吸入口4一侧扩大的喇叭部47而平滑地连接,面向通气开口45的喇叭部47的导向壁面48单一地形成为圆弧状。导向壁面48与隔音壁41的吸入口4侧的入口面49平滑地连接,同样,导向壁面48与导风筒46的内面平滑地连接。通过在隔音壁41与导风筒46的连接部分上设置喇叭部47而能够抑制该连接部分中的涡流的产生。
如图3所示,隔音壁41被之前的一对覆壁20、20夹持支撑。具体的说,在隔音壁41的周端设置凹陷形成有圆周状的卡合槽50的连结框51,在各覆壁20的前端缘卡合于卡合槽50的状态下,隔音壁41从左右被一对覆壁20、20夹持支撑。如图1所示,除了隔音壁41,一对覆壁20、20前端部分也面向圆环状的风扇板31的旋转轨迹而配置。在隔音壁41的后面形成通过之前的连结框51向后开口的安装凹部52,另外,在通气开口45上以交错状地跨过该通气开口45的方式设置支撑条53,支撑条53的后面与入口面49为同一面状。
隔音体42由具备多个通风孔56的多孔平板57构成,以与隔音壁41和通气开口45对置的状态配置。本实施例的隔音体42是圆盘状地切开平织合成树脂制单丝而形成的网体的结构,在嵌入之前的安装凹部52的状态下紧密地配置于隔音壁41,而且,粘接固定于入口面49以及支撑条53的后面,不脱离而一体地连接于隔音壁41。隔音体42面向圆环状的风扇板31的旋转轨迹及该旋转轨迹的内侧部分而配置。并且,隔音体42的每单位面积的开口率比之前的吸入格栅21的每单位面积的开口率大地设定(参照图5)。隔音壁41与隔音体42除粘接以外,也能够焊接接合两者41、42接触的部分。
如上述,通过以面向从与吸入口4正对的一侧观察的风扇板31的圆环状的旋转轨迹的方式设置隔音壁41与隔音体42,能够利用隔音壁41向送风风扇24侧反射在风扇板31中产生并向吸入口4侧扩散的风割声。另外,能够利用隔音体42向送风风扇24侧反射通过通气开口45而向吸入口4侧扩散的风割声的一部分。
如图5以及图7所示,构成主体壳体1的盖筒18利用设置于筒壳体16与盖筒18之间的卡口结构相对于筒壳体16可装卸地构成。在筒壳体16的筒壁19的后端外面设置由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引导槽60和在筒壳体16的圆周方向上延伸的卡定槽61以L字状形成的卡口槽62。另外,在盖筒18的内面与卡口槽62对应地突出形成L字状的卡爪63。由卡口槽62与卡爪63构成的卡口结构在圆周方向上等间隔地设置4处。使卡爪63位于卡口槽62中之后,在筒壳体16中外嵌盖筒18,还通过向顺时针方向旋转盖筒18而能够在筒壳体16上安装盖筒18。通过进行与安装时相反的顺序而能够从筒壳体16上分离盖筒18。在图7中符号64是防止卡爪63脱落的锁定肋。
(实施例2)
在图8中表示本发明的电吹风的实施例2。在本实施例中,风扇壳体26由半割体14、15构成,该风扇壳体26兼具构成主体壳体1的筒壳体16。送风风扇24的轮毂30形成为截头圆锥台状,在轮毂30的倾斜圆周面上放射状地配置多个风扇板31。隔音壁41的连结框51省略卡合槽50,取而代之在该筒壳体16的后端内面形成圆周状的卡合槽67。隔音壁41在连结框51卡合于卡合槽67的状态下被夹持支撑。另外,盖筒18通过装饰筒17外嵌于筒壳体16。由于其他与实施例1的电吹风相同,因此在相同的部件上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在图9中表示隔音体42的变形例。本变形例的隔音体42在合成树脂板上进行冲孔加工、激光加工或蚀刻加工而形成,由具备多个通风孔56的网体状的多孔平板57构成。通风孔56在与隔音体41接触的部分、面向通气开口45的部分中其开口的大小不同,后者部分的通风孔56比前者部分大地形成。由此,与隔音壁41接触的隔音体42的每单位面积的开口率比面向通气开口45的隔音体42的每单位面积的开口率小地设定。如此,根据在合成树脂板上进行冲孔加工而形成的网状体的多孔平板57,相比较于由平织合成树脂制单丝而形成的网体构成的多孔平板57能够在通风孔56的大小中自由地进行开口率的设定,在能够容易地设定为所期望的开口的方面上有利。并且,隔音体42的通风孔56只要至少设置于面向通气开口45的部分即可。另外,隔音体42也能够形成为在中央具有开口、面向从与吸入口4正对的一侧观察的风扇板31的旋转轨迹的扁平盘状。隔音体42也能够由冲孔金属板构成。
以上的实施方式的电吹风能够如下表示。
一种电吹风,具备:
在内部设置在一端具备吸入口4、在另一端具备吹出口5的通风路3的主体壳体1;
配置于通风路3的靠吸入口4的送风单元6;以及
配置于送风单元6的通风路3下游侧的热源单元7,
送风单元6包括产生干燥风的送风风扇24、旋转驱动送风风扇24的风扇电机25,
送风风扇24具备连结风扇电机25的输出轴29的轮毂30、放射状地配置于轮毂30的旋转中心的周围的多个风扇板31,
在面向从与吸入口4正对的一侧观察的风扇板31的旋转轨迹的状态下,在送风风扇24与吸入口4之间的通风路3上设置有向送风风扇24侧反射由风扇板31产生并向吸入口4侧扩散的风割声的隔音壁41以及隔音体42。
根据如上述构成的电吹风,由于利用双重配置的隔音壁41与隔音体42向送风风扇24侧反射在风扇板31中产生并向吸入口4侧扩散的风割声,因此能够抑制风割声直接从吸入口4向外部漏出。另外,由于使由隔音壁41与隔音体42反射的风割声在隔音壁41以及隔音体42与送风风扇24之间相互干涉而衰减,因此能够降低其音压。因此,根据本发明,能够降低送风风扇24的风扇板31产生的风割声的噪音水平,能够降低伴随送风风扇24的驱动的旋转噪音。
隔音壁41形成为在中央具有通气开口45的扁平板状,
隔音体42由与隔音壁41以及通气开口45面对并具备多个通风孔56的多孔平板57构成。
根据如上述结构的隔音壁41,确保通向送风风扇24的流路并用扁平板状的隔音壁41准确地向送风风扇24侧反射风割声,能够降低噪音水平。另外,根据如上述结构的隔音体42,能够确保从吸入口4向通气开口45的空气流路、且用面向与通气开口45面对的部分即风扇板31的旋转轨迹的内侧部分的隔音体42衰减风割声的一部分而降低噪音水平。另外,由于隔音体42作为过滤从吸入口4吸入的空气的过滤器发挥功能而能够防止灰尘等进入通风路3内。
隔音壁41与隔音体42在密合接触的状态下配置,
隔音体42由以跨过通气开口45的方式设置的支撑条53支撑。
根据如上述的结构,例如即使在隔音体42具有弯曲性的情况下,由于也用支撑条53能够阻止面向通气开口45的隔音体42向送风风扇24侧被引入而弯曲变形,因此能够维持隔音体42的形状。由此,能够防止因隔音体42振动而产生的噪音的产生。
隔音壁41与隔音体42不分离而一体地接合。
根据如上述的结构,若不分离而一体地接合则能够更可靠地维持隔音体42的形状,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因隔音体42振动而产生的噪音的产生。
与隔音体41接触的隔音体42的每单位面积的开口率比面向通气开口45的隔音体42的每单位面积的开口率小地设定。
根据如上述的结构,在面向隔音壁41的隔音体42的部分中,能够充分地反射风割声,另外,在面向通气开口45的隔音体42部分中还能够充分地确保通过该部分的空气的流量。
在与送风风扇24对置的隔音壁41的壁面上膨出形成有向送风风扇24流动引导流入通气开口45的空气且防止从送风风扇24送出的干燥风向通气开口45侧逆流的导风筒46。
根据如上述的结构,由于利用导风筒46向风扇板31引导通过了通气开口45的空气、能够抑制在送风风扇24与通气开口45之间产生涡流,因此能够降低空气的吸入音。另外,由于阻止利用导风筒46通过了通气开口45的空气与在送风风扇24中产生的干燥风干涉而能够抑制在风扇板31部分中产生涡流的情况,因此能够降低在风扇板31中产生的风割声。
隔音壁41与导风筒46通过向吸入口4侧扩大的喇叭部47而平滑地连续。
根据如上述的结构,由于能够抑制在隔音壁41与导风筒46的连接部分中产生涡流,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空气的吸入音。另外,由于能够降低在喇叭部47中向导风筒46中吸入空气时的压力损失,因此能够防止从吹出口5吹出的干燥风的风速降低。
面向通气开口45的喇叭部47的导向壁面48形成为单一圆弧状,
导向壁面48与隔音壁41的吸入口4侧的入口面49平滑地连续。
根据如上述的结构,由于能够利用导向壁面48顺畅地对沿隔音壁41的入口面49流动的空气进行引导,因此能够更有效地抑制隔音壁41中的涡流的产生。
主体壳体1具备以合盖状接合一对半割体14、15而构成的筒壳体16、外嵌于筒壳体16的吸入口4侧的端部的盖筒18,
隔音壁41被筒壳体16的吸入口4侧的端部夹持支撑。
根据如上述的结构,隔音壁41被筒壳体16夹持,而且,筒壳体16由盖筒18限制分离,因此能够用简单的结构牢固地支撑隔音壁41。
盖筒18的一端从筒壳体16突出,
由多孔板构成的吸风格栅21嵌入安装于筒壳体16的突出端侧的开口。
根据如上述的结构,由于用吸风格栅21能够加强盖筒18的突出端,因此即使是掉落冲击等的强外力作用于盖筒18的情况,也能够防止盖筒18破损。另外,用吸风格栅21能够过滤吸入吸入口4中的空气,能够进一步防止灰尘等进入通风路3内。
盖筒18相对于筒壳体16能够装卸地设置。
根据如上述的结构,通过分离盖筒18就能进行隔音体42的清扫,因此能够容易地清除由该隔音体42捕捉的灰尘等。
各半割体14、15包括筒壁19、从筒壁19的吸入口4侧的端部向内伸出的覆壁20,
隔音壁41被一对覆壁20、20的前端缘夹持支撑,
在接合了一对半割体14、15时,一对覆壁20、20以局部球面壁形成为碗状。
根据如上述的结构,由于用碗状地形成的覆壁20、20向吹出口5侧变向引导通过风扇板31从送风风扇24的旋转中心向周围方向、或吸入口4方向推出的空气,因此能够顺畅地向热源单元7送出在送风风扇24中产生的干燥风。
上述的各实施例中,密合接触配置隔音壁41与隔音体42,两者41、42也能够在前后方向上设置了预定间隔的状态下配置。在该情况下,隔音壁41与隔音体42只要通过如在前后方向上伸出的多个柱状垫圈进行接合即可。隔音壁41的外廓形状以及通气开口45除圆形以外还能够形成为椭圆形、长圆形或多边形。热源单元7的热源并不限于卤素灯,也能够采用白炽灯、氙气灯、金属卤化物灯等的高亮度灯。另外,热源单元7可以是将形成为螺旋状的镍铬丝作为热源的结构。
Claims (12)
1.一种电吹风,其特征在于,
具备:
在内部设置有通风路(3)的主体壳体(1),该通风路(3)在一端具有吸入口(4)且在另一端具有吹出口(5);
配置于通风路(3)的靠吸入口(4)的送风单元(6);以及
配置于送风单元(6)的通风路(3)下游侧的热源单元(7),
送风单元(6)包括产生干燥风的送风风扇(24)和旋转驱动送风风扇(24)的风扇电机(25),
送风风扇(24)具备连结风扇电机(25)的输出轴(29)的轮毂(30)和以放射状配置于轮毂(30)的旋转中心的周围的多个风扇板(31),
在面向从与吸入口(4)正对的一侧观察的风扇板(31)的旋转轨迹的状态中,在送风风扇(24)与吸入口(4)之间的通风路(3)上设置有隔音壁(41)以及隔音体(4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吹风,其特征在于,
隔音体(42)配置于比隔音壁(41)靠吸入口(4)侧,
隔音壁(41)形成为在中央具有通气开口(45)的扁平板状,
隔音壁(42)由与隔音壁(41)以及通气开口(45)面对的具备多个通风孔(56)的多孔平板(57)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吹风,其特征在于,
隔音壁(41)与隔音体(42)在密合接触的状态下配置,
隔音体(42)被以跨过通气开口(45)的方式设置的支撑条(53)支撑。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吹风,其特征在于,
隔音壁(41)与隔音体(42)不分离而一体地接合。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电吹风,其特征在于,
与隔音壁(41)接触的隔音体(42)的每单位面积的开口率设定为比面向通气开口(45)的隔音体(42)的每单位面积的开口率小。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电吹风,其特征在于,
在与送风风扇(24)对置的隔音壁(41)的壁面上膨出形成有导风筒(46),该导风筒(46)向送风风扇(24)流动引导流入通气开口(45)的空气,并防止从送风风扇(24)送出的干燥风向通气开口(45)侧逆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吹风,其特征在于,
隔音壁(41)与导风筒(46)通过向吸入口(4)侧扩开的喇叭部(47)平滑地连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吹风,其特征在于,
面向通气开口(45)的喇叭部(47)的导向壁面(48)形成为单一圆弧状,
导向壁面(48)与隔音壁(41)的吸入口(4)侧的入口面(49)平滑地连续。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电吹风,其特征在于,
主体壳体(1)具备以合盖状接合一对半割体(14、15)而构成的筒壳体(16)和外嵌于筒壳体(16)的吸入口(4)侧的端部的盖筒(18),
隔音壁(41)被筒壳体(16)的吸入口(4)侧的端部夹持支撑。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吹风,其特征在于,
盖筒(18)的一端从筒壳体(16)突出,
由多孔板构成的吸入格栅(21)嵌入安装于筒壳体(16)的突出端侧的开口。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电吹风,其特征在于,
盖筒(18)以能够相对于筒壳体(16)装卸的方式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9~11任一项所述的电吹风,其特征在于,
各半割体(14、15)包括筒壁(19)、从筒壁(19)的吸入口(4)侧的端部向内伸出的覆壁(20),
隔音壁(41)被一对覆壁(20、20)的前端缘夹持支撑,
在接合了一对半割体(14、15)时,一对覆壁(20、20)以局部球面壁形成为碗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9173477A JP7300359B2 (ja) | 2019-09-24 | 2019-09-24 | ヘアードライヤー |
JP2019-173477 | 2019-09-24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617379A true CN112617379A (zh) | 2021-04-09 |
CN112617379B CN112617379B (zh) | 2023-12-05 |
Family
ID=751549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785215.4A Active CN112617379B (zh) | 2019-09-24 | 2020-08-06 | 电吹风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7300359B2 (zh) |
CN (1) | CN112617379B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9990018976A (ko) * | 1997-08-28 | 1999-03-15 | 윤종용 | 헤어드라이어 |
KR200320603Y1 (ko) * | 2003-04-23 | 2003-07-23 | 김유목 | 저소음 헤어드라이어 |
JP2008067766A (ja) * | 2006-09-12 | 2008-03-27 | Kyushu Hitachi Maxell Ltd | ヘアードライヤー |
JP2009233366A (ja) * | 2009-07-15 | 2009-10-15 | Kyushu Hitachi Maxell Ltd | ヘアードライヤー |
JP2012020036A (ja) * | 2010-07-16 | 2012-02-02 | Kyushu Hitachi Maxell Ltd | ヘアードライヤー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021206U (ja) * | 1983-07-20 | 1985-02-14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ヘアドライヤ |
JPH0579497A (ja) * | 1991-09-20 | 1993-03-30 |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 軸流フアン |
JP4752823B2 (ja) * | 2007-07-30 | 2011-08-17 |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 加熱送風装置 |
-
2019
- 2019-09-24 JP JP2019173477A patent/JP7300359B2/ja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8-06 CN CN202010785215.4A patent/CN11261737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9990018976A (ko) * | 1997-08-28 | 1999-03-15 | 윤종용 | 헤어드라이어 |
KR200320603Y1 (ko) * | 2003-04-23 | 2003-07-23 | 김유목 | 저소음 헤어드라이어 |
JP2008067766A (ja) * | 2006-09-12 | 2008-03-27 | Kyushu Hitachi Maxell Ltd | ヘアードライヤー |
JP2009233366A (ja) * | 2009-07-15 | 2009-10-15 | Kyushu Hitachi Maxell Ltd | ヘアードライヤー |
JP2012020036A (ja) * | 2010-07-16 | 2012-02-02 | Kyushu Hitachi Maxell Ltd | ヘアードライヤー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617379B (zh) | 2023-12-05 |
JP2021049074A (ja) | 2021-04-01 |
JP7300359B2 (ja) | 2023-06-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3012548B1 (en) | Air purifier | |
CN106560115B (zh) | 送风装置 | |
US8893400B2 (en) | Hair dryer having a passive silencer system | |
US7475449B2 (en) | Vacuum cleaner | |
CN112772310B (zh) | 鼓风机 | |
US20100064542A1 (en) | Hair drying apparatus | |
KR101729021B1 (ko) | 공기청정기 | |
JP2007000857A (ja) | 空気清浄機 | |
JP7386931B2 (ja) | 光照射装置 | |
JP3174205U (ja) | ヘアードライヤ | |
JP4730767B2 (ja) | 送風装置 | |
JP4674768B2 (ja) | ヘアードライヤー | |
CN112617379A (zh) | 电吹风 | |
JP4752823B2 (ja) | 加熱送風装置 | |
JPH08200780A (ja) | 空気調和機 | |
KR100595568B1 (ko) | 레인지용 후드 | |
CN211975528U (zh) | 一种园林风机 | |
JP2004100585A (ja) | 遠心式送風機 | |
WO2017061236A1 (ja) | 送風装置 | |
JP4553253B2 (ja) | 温風乾燥機 | |
KR200320603Y1 (ko) | 저소음 헤어드라이어 | |
CN220824039U (zh) | 吹风机 | |
KR102437330B1 (ko) | 헤어 드라이어 | |
CN214887825U (zh) | 一种流体通道装置 | |
KR200200741Y1 (ko) | 원적외선 방사 헤어 드라이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Address after: Kyoto Japan Applicant after: MAXELL, Ltd. Address before: Kyot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MAXELL HOLDINGS, Ltd.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