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06789B - 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的控制方法、膝脚部保护系统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的控制方法、膝脚部保护系统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06789B
CN112606789B CN202011493270.2A CN202011493270A CN112606789B CN 112606789 B CN112606789 B CN 112606789B CN 202011493270 A CN202011493270 A CN 202011493270A CN 112606789 B CN112606789 B CN 11260678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pressure value
knee
value
pres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9327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06789A (zh
Inventor
梁阿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C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IC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49327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06789B/zh
Publication of CN1126067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067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067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067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1Electrical circuits for triggering passive safety arrangements, e.g. airbags, safety belt tighteners, in case of vehicle accidents or impending vehicle accidents
    • B60R21/013Electrical circuits for triggering passive safety arrangements, e.g. airbags, safety belt tighteners, in case of vehicle accidents or impending vehicle accidents including means for detecting collisions, impending collisions or roll-over
    • B60R21/0136Electrical circuits for triggering passive safety arrangements, e.g. airbags, safety belt tighteners, in case of vehicle accidents or impending vehicle accidents including means for detecting collisions, impending collisions or roll-over responsive to actual contact with an obstacle, e.g. to vehicle deformation, bumper displacement or bumper velocity relative to the vehi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021/23169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ee prot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021/23176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foot prot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的控制方法、膝脚部保护系统及车辆,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检测车辆的前侧碰撞压力值,根据前侧碰撞压力值控制车辆开启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获取所述车辆的驾驶信息,驾驶信息包括:车辆的前侧碰撞压力值和/或车辆减速度信号值和/或车辆制动踏板的制动压力值和/或加速踏板压力值和/或管柱压溃行程值和/或转向管柱转动角度值;根据驾驶信息判断出驾驶信息是否满足预定条件;如果是,控制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的保护装置开启对驾驶员的膝部和/或脚部进行保护。由此,通过该控制方法,可以避免车辆碰撞时转向管柱电子控制单元、助力电机以及加速踏板对驾驶员的膝脚部进行冲击,可以保证驾驶员的人身安全。

Description

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的控制方法、膝脚部保护系统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的控制方法、膝脚部保护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车辆行业的发展,车辆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不同车辆市场(欧洲、美国、亚洲)的法规要求以及对驾驶员安全保护相关的碰撞要求都不断提高,车辆的保护系统必须在短时间内对任何身材的驾驶员起到最佳保护效果。随着EPS(Electric Power Steering,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电控技术、气囊控制技术、电子控制单元的多控制协调控制技术的发展,使得以上三种技术协调工作成为可能。
相关技术中,市场上成熟的电动助力转向管柱产品主要包括:机械转向器、扭矩转角传感器、EPS(Electric Power Steering,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控制模块、助力电机和减速机构等。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产品的工作原理为驾驶员通过操作方向盘,由扭矩转角传感器输出扭矩信号(角度信号),车辆的控制模块通过检测到的车辆减速度信号值、转向管柱转动角度值、点火信号、发动机转速信号等计算出需要给助力助力电机提供的驱动电流值,并向助力电机提供助力。现有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不具备智能防护膝部、脚部的功能,与机械式助力转向管柱产品相比,电动助力转向管柱产品由于在驾驶员前部增加助力电机、转向管柱电子控制单元等凸出物,在碰撞过程中容易造成驾驶员膝脚部的冲击,给驾驶员的膝脚部带来伤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的控制方法,该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的控制方法可以避免车辆产生碰撞时转向管柱电子控制单元、助力电机以及加速踏板对驾驶员的膝脚部进行冲击,可以保证驾驶员的人身安全。
本发明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
本发明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车辆。
根据本发明的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检测所述车辆的前侧碰撞压力值,根据所述前侧碰撞压力值控制所述车辆开启所述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获取所述车辆的驾驶信息,所述驾驶信息包括:车辆的前侧碰撞压力值和/或车辆减速度信号值和/或车辆制动踏板的制动压力值和/或加速踏板压力值和/或管柱压溃行程值和/或转向管柱转动角度值;根据所述驾驶信息判断出所述驾驶信息是否满足预定条件;如果是,控制所述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的保护装置开启对驾驶员的膝部和/或脚部进行保护。
根据本发明的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的控制方法,可以避免车辆碰撞时转向管柱电子控制单元、助力电机以及加速踏板对驾驶员的膝脚部进行冲击,可以保证驾驶员的人身安全。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预定条件包括:所述车辆的前侧碰撞压力值达到第一预设碰撞压力值,和/或所述车辆减速度信号值达到预设减速度信号值,和/或所述制动压力值达到预设制动压力值,和/或所述加速踏板压力值达到预设踏板压力值,和/或所述管柱压溃行程值达到预设压溃行程值,和/或所述转向管柱转动角度值达到预设转动角度值。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检测所述车辆的前侧碰撞压力值,根据所述前侧碰撞压力值开启所述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包括:当所述前侧碰撞压力值达到第二预设碰撞压力值时,控制所述车辆开启所述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当所述前侧碰撞压力值未达到所述第二预设碰撞压力值时,不开启所述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当所述前侧碰撞压力值达到所述第二预设碰撞压力值,且所述车辆的前侧碰撞压力值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碰撞压力值,且所述车辆减速度信号值大于等于所述预设减速度信号值,控制所述保护装置开启对驾驶员的膝部进行保护。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当所述前侧碰撞压力值达到所述第二预设碰撞压力值时,转向盘气囊点火起爆第一预设时间后,控制所述保护装置开启对驾驶员的膝部进行保护。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当所述前侧碰撞压力值达到所述第二预设碰撞压力值,且所述管柱压溃行程值大于等于第一预设压溃行程值时,控制所述保护装置开启对驾驶员的膝部进行保护。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当所述前侧碰撞压力值达到所述第二预设碰撞压力值,且所述管柱压溃行程值大于等于第二预设压溃行程值时,控制所述保护装置开启对驾驶员的脚部进行保护,其中,第一预设压溃行程值小于第二预设压溃行程值。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当所述前侧碰撞压力值达到所述第二预设碰撞压力值,且所述加速踏板压力值大于等于所述预设踏板压力值,且所述管柱压溃行程值大于等于所述第二预设压溃行程值时,控制所述保护装置开启且所述保护装置不对驾驶员的脚部进行保护。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当所述前侧碰撞压力值达到所述第二预设碰撞压力值,且所述管柱压溃行程值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压溃行程值,且所述制动压力值大于等于所述预设制动压力值,控制所述保护装置开启对驾驶员的脚部进行保护。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当所述前侧碰撞压力值达到所述第二预设碰撞压力值,转向盘气囊点火起爆开启信号发出后,所述制动压力值为零且所述加速踏板压力值大于零,控制所述保护装置开启且所述保护装置不对驾驶员的脚部进行保护。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当所述前侧碰撞压力值达到所述第二预设碰撞压力值,转向盘气囊点火起爆开启信号发出第二预设时间后,且所述制动压力值大于零,控制所述保护装置开启对驾驶员的脚部进行保护。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当所述前侧碰撞压力值达到所述第二预设碰撞压力值,所述转向管柱转动角度值大于等于所述预设转动角度值,控制所述保护装置开启对驾驶员的膝部进行保护的时间提前第三预设时间;或所述转向管柱转动角度值小于所述预设转动角度值,控制所述保护装置开启对驾驶员的膝部进行保护的时间延后第四预设时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所述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为上述的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包括:检测模块,所述检测模块用于检测车辆的驾驶信息;控制模块,所述检测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驾驶信息判断出所述驾驶信息是否满足预定条件;保护装置,所述保护装置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保护装置包括点火结构、膝部防护气囊和脚部防护气囊,所述点火结构适于点火起爆所述膝部防护气囊和所述脚部防护气囊。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保护装置还包括安装结构,所述膝部防护气囊和所述脚部防护气囊设于所述安装结构内,且所述安装结构设有撕裂部。
根据本发明的车辆,包括上述的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的检测模块、控制模块和保护装置的方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100;
检测模块10;控制模块20;
中心轴40;转向管柱内管50;转向管柱外管60;撕裂部70;安装结构8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3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的控制方法,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可以包括检测模块、控制模块和保护装置。
如图1-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检测车辆的前侧碰撞压力值,根据前侧碰撞压力值控制车辆开启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需要说明的是,可以通过检测模块检测车辆的前侧碰撞压力值,然后由控制模块根据车辆的前侧碰撞压力值控制车辆开启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
S2,获取车辆的驾驶信息,驾驶信息包括:车辆的前侧碰撞压力值和/或车辆减速度信号值和/或车辆制动踏板的制动压力值和/或加速踏板压力值和/或管柱压溃行程值和/或转向管柱转动角度值。需要说明的是,可以通过检测模块获取车辆的驾驶信息。
S3,根据驾驶信息判断出驾驶信息是否满足预定条件。需要说明的是,预定条件可以储存在控制模块内,检测模块获取车辆的驾驶信息后,将车辆的驾驶信息发送给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将车辆的驾驶信息与预定条件做出对比,并判断是否满足预定条件。
S4,如果是,控制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的保护装置开启对驾驶员的膝部和/或脚部进行保护。需要说明的是,当控制模块判断车辆的驾驶信息满足预定条件时,控制模块可以控制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的保护装置开启对驾驶员的膝部和/或脚部进行保护。
相关技术中,市场上成熟的电动助力转向管柱产品主要包括:机械转向器、扭矩转角传感器、EPS(Electric Power Steering,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控制模块、助力电机和减速机构等组成。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产品的工作原理为驾驶员通过操作方向盘,由扭矩转角传感器输出扭矩信号(角度信号),车辆的控制模块通过检测到的车辆减速度信号值、转向管柱转动角度值、点火信号、发动机转速信号等计算出需要给助力电机提供的驱动电流值,并向助力电机提供助力。现有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不具备智能防护膝部以及小腿、脚部侵害溃缩力调节的功能,与机械式助力转向管柱产品相比,电动助力转向管柱产品由于在驾驶员前部增加助力电机、转向管柱电子控制单元等凸出物,在碰撞过程中容易造成驾驶员膝脚部的冲击,给驾驶员的膝脚部带来伤害。
在本申请中,同时应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电控技术、气囊控制技术和电子控制单元控制技术开发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主要解决车辆碰撞时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转向柱以及加速踏板可能对驾驶员造成的冲击,保证了驾驶员人身的安全,可以填补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对驾驶员膝部以及脚部防护的功能结构以及方法的空白。
其中,检测模块和保护装置均可以与控制模块连接。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通过检测模块对车辆的前侧碰撞压力值进行检测,检测模块将车辆的前侧碰撞压力值发送给控制模块,并由控制模块根据车辆的前侧碰撞压力值控制车辆开启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然后检测模块可以获取车辆的驾驶信息,检测模块可以获取车辆运行中实际的车辆的前侧碰撞压力值和/或车辆减速度信号值和/或车辆制动踏板的制动压力值和/或加速踏板压力值和/或管柱压溃行程值和/或转向管柱转动角度值,然后检测模块可以将车辆的驾驶信息发送给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将检测模块发送的车辆的驾驶信息与控制模块内储存的预定条件对比并作出判断,如果驾驶信息满足预定条件,控制模块会控制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内的保护装置开启,通过保护装置对驾驶员的膝部和/或脚部进行保护。这样设置能够先对车辆的实际驾驶信息进行精准检测,然后根据车辆的实际驾驶信息做出对驾驶员全方位的保护,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避免车辆产生碰撞时转向管柱电子控制单元、助力电机以及加速踏板对驾驶员的膝脚部进行冲击,可以保证驾驶员的人身安全,填补了传统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对驾驶员膝部以及脚部防护的功能结构以及方法的空白,同时,该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的控制方法可以为智能化控制实现。
由此,通过该控制方法,可以避免车辆碰撞时转向管柱电子控制单元、助力电机以及加速踏板对驾驶员的膝脚部进行冲击,可以保证驾驶员的人身安全。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预定条件可以包括:车辆的前侧碰撞压力值达到第一预设碰撞压力值,和/或车辆减速度信号值达到预设减速度信号值,和/或制动压力值达到预设制动压力值,和/或加速踏板压力值达到预设踏板压力值,和/或管柱压溃行程值达到预设压溃行程值,和/或转向管柱转动角度值达到预设转动角度值。需要说明的是,预定条件的信息可以储存在控制模块内,检测模块将检测到的车辆的实际驾驶信息发送给控制模块后,控制模块会根据实际驾驶信息是否满足预定条件来判断是否开启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的保护装置。如此设置既保证了驾驶员的人身安全,防止了当车辆产生碰撞时转向管柱电子控制单元、助力电机以及加速踏板可能对驾驶员造成的伤害,还避免了误判情况的发生,防止由于误判情况给驾驶员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从而影响驾驶员的驾驶体验。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检测车辆的前侧碰撞压力值,根据前侧碰撞压力值开启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可以包括:当前侧碰撞压力值达到第二预设碰撞压力值时,控制车辆开启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当前侧碰撞压力值未达到第二预设碰撞压力值时,不开启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需要说明的是,控制模块内存储有第二预设碰撞压力值的信息,当车辆发生碰撞时,检测模块会迅速检测车辆的前侧碰撞压力值并将其发送给控制模块,控制模块通过判断前侧碰撞压力值是否达到第二预设碰撞压力值决定是否控制车辆开启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进一步地,当检测模块检测车辆的前侧碰撞压力时,检测模块将压力信号传递给控制模块,当压力信号值校验值为“0”,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不开启,当压力信号值校验值为“1”,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开启。其中,第二预设碰撞压力值可以设置为3000N,这样设置可以在保证驾驶员人身安全的同时,避免车辆仅仅发生轻度碰撞而导致了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开启,从而给驾驶员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影响驾驶员的驾驶体验,也就是说,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只会在驾驶员人身安全即将受到伤害的时候才会开启,可以对驾驶员进行合理的保护。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当前侧碰撞压力值达到第二预设碰撞压力值,并且车辆的前侧碰撞压力值大于等于第一预设碰撞压力值,并且车辆减速度信号值大于等于预设减速度信号值,控制保护装置开启对驾驶员的膝部进行保护。需要解释的是,检测模块检测到车辆前侧碰撞压力值并将数据信息发送给控制模块后,当前侧碰撞压力值达到了第二预设碰撞压力值(压力信号值校验值为“1”)时,控制模块控制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开启,此时控制模块判断车辆已经发生了碰撞,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处于准备状态,检测模块会获取车辆的前侧碰撞压力值,并将其数据信息发送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判断车辆的前侧碰撞压力值是否大于等于第一预设碰撞压力值,同时检测模块还会获取车辆减速度信号值,并将其数据信息发送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判断车辆减速度信号值是否大于等于预设减速度信号值,当两个条件同时满足时,控制模块会控制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中的保护装置开启,保护装置中的膝部防护气囊开启,保护装置可以对驾驶员的膝部进行保护。
进一步地,控制模块内存储有预设减速度信号值的信息,当车辆发生碰撞时,检测模块会迅速检测当前的车辆减速度信号值并将其发送给控制模块,控制模块通过当前的车辆减速度信号值是否达到预设减速度信号值判断是否控制车辆开启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其中,预设减速度信号值可以设置为10m/s2,这样设置可以在保证驾驶员人身安全的同时,通过当前的车辆减速度信号值判断车辆是否处于刹车状态下发生碰撞,避免车辆仅仅发生轻度碰撞而导致了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开启,从而给驾驶员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影响驾驶员的驾驶体验,也就是说,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只会在驾驶员人身安全即将受到伤害的时候才会开启,对驾驶员进行合理的保护。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当前侧碰撞压力值达到第二预设碰撞压力值时,转向盘气囊点火起爆第一预设时间后,控制保护装置开启对驾驶员的膝部进行保护。需要解释的是,检测模块检测到车辆的前侧碰撞压力值并将数据信息发送给控制模块后,当前侧碰撞压力值达到了第二预设碰撞压力值时(压力信号值校验值为“1”),控制模块控制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开启,此时控制模块判断车辆已经发生了碰撞,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处于准备状态,控制模块会在车辆的转向盘气囊点火起爆第一预设时间后,控制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中的保护装置开启,保护装置中的膝部防护气囊开启,可以对驾驶员的膝部进行保护。其中,控制模块内储存有第一预设时间的信息,优选地,第一预设时间可以设置为30ms,如此设置可以在确认驾驶员的安全受到威胁后,控制模块控制保护装置开启,可以避免车辆碰撞时转向管柱电子控制单元、助力电机以及加速踏板对驾驶员的膝部进行冲击,可以保证驾驶员的人身安全。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当前侧碰撞压力值达到第二预设碰撞压力值(压力信号值校验值为“1”),并且管柱压溃行程值大于等于第一预设压溃行程值时,控制保护装置开启对驾驶员的膝部进行保护。需要解释的是,检测模块检测到车辆的前侧碰撞压力值并将数据信息发送给控制模块后,当前侧碰撞压力值达到了第二预设碰撞压力值时(压力信号值校验值为“1”),控制模块控制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开启,此时控制模块判断车辆已经发生了碰撞,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处于准备状态,检测模块会获取车辆的管柱压溃行程值,并将其数据信息发送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判断车辆的管柱压溃行程值是否大于等于第一预设压溃行程值,如果是,控制模块会控制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中的保护装置中的膝部防护气囊开启,可以对驾驶员的膝部进行保护。其中,第一预设压溃行程值存储在控制模块内,优选地,第一预设压溃行程值可以设置为15mm,这样设置可以在保证驾驶员人身安全的同时,通过当前的管柱压溃行程值判断驾驶员是否在碰撞时已经因为惯性撞到方向盘上,避免车辆仅仅发生轻度碰撞而导致了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开启,从而给驾驶员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影响驾驶员的驾驶体验,也就是说,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只会在驾驶员人身安全即将受到伤害的时候才会开启,对驾驶员进行合理的保护。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当前侧碰撞压力值达到第二预设碰撞压力值(压力信号值校验值为“1”),并且管柱压溃行程值大于等于第二预设压溃行程值时,控制保护装置开启对驾驶员的脚部进行保护。需要解释的是,检测模块检测到车辆的前侧碰撞压力值并将数据信息发送给控制模块后,当前侧碰撞压力值达到了第二预设碰撞压力值时(压力信号值校验值为“1”),控制模块控制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开启,此时控制模块判断车辆已经发生了碰撞,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处于准备状态,检测模块会获取车辆的管柱压溃行程值,并将其数据信息发送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判断车辆的管柱压溃行程值是否大于等于第二预设压溃行程值,如果是,控制模块会控制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中的保护装置中的脚部防护气囊开启,可以对驾驶员的脚部进行保护,此时保护装置中的膝部防护气囊与脚部防护气囊同时开启。
其中,第二预设压溃行程值存储在控制模块内,并且第一预设压溃行程值小于第二预设压溃行程值,优选地,第二预设压溃行程值可以设置为25mm,这样设置可以通过当前的管柱压溃行程值判断驾驶员是否在碰撞时已经因为惯性撞到方向盘上,根据第一预设压溃行程值和第二预设压溃行程值作为开启膝部保护和脚部保护的条件,并通过压溃行程值感知碰撞的严重程度,控制模块可以根据碰撞的严重程度分批次开启膝部保护和脚部保护,对驾驶员进行合理的保护。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当前侧碰撞压力值达到第二预设碰撞压力值(压力信号值校验值为“1”),并且加速踏板压力值大于等于预设踏板压力值,并且管柱压溃行程值大于等于第二预设压溃行程值时,控制保护装置开启且保护装置不对驾驶员的脚部进行保护。需要解释的是,检测模块检测到车辆的前侧碰撞压力值并将数据信息发送给控制模块后,当前侧碰撞压力值达到了第二预设碰撞压力值时(压力信号值校验值为“1”),控制模块控制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开启,此时控制模块判断车辆已经发生了碰撞,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处于准备状态,检测模块会获取车辆的加速踏板压力值,并将其数据信息发送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判断车辆的加速踏板压力值是否大于等于预设踏板压力值,如果是,即使控制模块判断车辆的管柱压溃行程值大于等于第二预设压溃行程值,控制模块也不会控制保护装置对驾驶员的脚部进行保护,即保护装置中的膝部防护气囊开启,保护装置中的脚部防护气囊不开启。
其中,预设踏板压力值存储在控制模块内,优选地,预设踏板压力值可以设置为10N,这样设置可以根据车辆的加速踏板压力值判断驾驶员的脚部是否处于踩踏车辆的加速踏板的状态,由于车辆的加速踏板处于转向管柱电子控制单元、助力电机的右侧,当驾驶员右脚处于踩踏车辆的加速踏板的状态时,车辆产生碰撞时转向管柱电子控制单元、助力电机以及加速踏板均不会对驾驶员的脚部产生冲击,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没有必要开启保护装置对驾驶员的脚部进行防护,此时如果保护装置开启,由于保护装置的起爆也会给驾驶员带来冲击力,反而可能对驾驶员造成危险,会为驾驶员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影响驾驶员的驾驶体验。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当前侧碰撞压力值达到第二预设碰撞压力值(压力信号值校验值为“1”),并且管柱压溃行程值大于等于第一预设压溃行程值,并且制动压力值大于等于预设制动压力值,控制保护装置开启对驾驶员的脚部进行保护。需要解释的是,检测模块检测到车辆的前侧碰撞压力值并将数据信息发送给控制模块后,当前侧碰撞压力值达到了第二预设碰撞压力值时(压力信号值校验值为“1”),控制模块控制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开启,此时控制模块判断车辆已经发生了碰撞,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处于准备状态,检测模块会获取车辆的管柱压溃行程值,并将其数据信息发送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判断车辆的管柱压溃行程值是否大于等于第一预设压溃行程值,同时,检测模块还会获取车辆的制动压力值,并将其数据信息发送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判断车辆的制动压力值是否大于等于预设制动压力值,当两个条件同时满足,控制模块会控制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中的保护装置中的脚部防护气囊开启,可以对驾驶员的脚部进行保护,此时保护装置中的膝部防护气囊与脚部防护气囊同时开启。
其中,预设制动压力值存储在控制模块内,优选地,预设制动压力值可以设置为15N。这样设置可以根据车辆的制动压力值判断驾驶员的脚部是否处于踩踏车辆的制动踏板的状态,由于车辆的制动踏板处于转向管柱电子控制单元、助力电机的左侧,当驾驶员右脚处于踩踏车辆的制动踏板的状态时,车辆产生碰撞时转向管柱电子控制单元、助力电机以及加速踏板都会对驾驶员的脚部产生冲击,此时控制模块控制保护装置开启,对驾驶员的脚部进行防护,可以保证驾驶员的人身安全。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当前侧碰撞压力值达到第二预设碰撞压力值(压力信号值校验值为“1”),转向盘气囊点火起爆开启信号发出后,制动压力值为零且加速踏板压力值大于零,控制保护装置开启且保护装置不对驾驶员的脚部进行保护。需要解释的是,检测模块检测到车辆的前侧碰撞压力值并将数据信息发送给控制模块后,当前侧碰撞压力值达到了第二预设碰撞压力值时(压力信号值校验值为“1”),控制模块控制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开启,此时控制模块判断车辆已经发生了碰撞,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处于准备状态,检测模块会获取车辆的制动压力值和加速踏板压力值,并将其数据信息发送至控制模块,当控制模块判断车辆的制动压力值为零且加速踏板压力值大于零,此时即使转向盘气囊点火起爆开启信号已经发出,控制模块也不会控制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中的保护装置中的脚部防护气囊开启,即保护装置中的膝部防护气囊开启,保护装置中的脚部防护气囊不开启。
其中,控制模块可以根据车辆的制动压力值和加速踏板压力值判断驾驶员的脚部是否处于踩踏加速踏板的状态,由于车辆的加速踏板处于转向管柱电子控制单元、助力电机的右侧,制动踏板处于转向管柱电子控制单元、助力电机的左侧,可以通过制动压力值为零且加速踏板压力值大于零的信息判断驾驶员的脚部正在处于踩踏车辆的加速踏板的状态,此时车辆产生碰撞后转向管柱电子控制单元、助力电机以及加速踏板均不会对驾驶员的脚部产生冲击,所以即使转向盘气囊点火起爆开启信号已经发出,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依然不会开启保护装置对驾驶员的脚部进行防护,此时如果保护装置开启,由于保护装置的起爆也会给驾驶员带来冲击力,反而可能对驾驶员造成危险,还会为驾驶员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影响驾驶员的驾驶体验。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当前侧碰撞压力值达到第二预设碰撞压力值(压力信号值校验值为“1”),转向盘气囊点火起爆开启信号发出第二预设时间后,并且制动压力值大于零,控制保护装置开启对驾驶员的脚部进行保护。需要解释的是,检测模块检测到车辆的前侧碰撞压力值并将数据信息发送给控制模块后,当前侧碰撞压力值达到了第二预设碰撞压力值时(压力信号值校验值为“1”),控制模块控制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开启,此时控制模块判断车辆已经发生了碰撞,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处于准备状态,此时控制模块判断转向盘气囊点火起爆开启信号发出了第二预设时间,同时检测模块获取车辆的制动压力值大于零时,控制模块会控制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中的保护装置中的脚部防护气囊开启,可以对驾驶员的脚部进行保护,此时保护装置中的膝部防护气囊与脚部防护气囊同时开启。
其中,第二预设时间存储在控制模块内,优选地,第二预设时间可以设置为45ms。这样设置可以根据车辆的制动压力值判断驾驶员的脚部是否处于踩踏车辆的制动踏板的状态,由于车辆的制动踏板处于转向管柱电子控制单元、助力电机的左侧,当驾驶员右脚处于踩踏车辆的制动踏板的状态时,车辆产生碰撞时转向管柱电子控制单元、助力电机以及加速踏板都会对驾驶员的脚部产生冲击,此时控制模块在转向盘气囊点火起爆开启信号发出45ms后控制保护装置开启,对驾驶员的脚部进行防护,可以保证驾驶员的人身安全。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当前侧碰撞压力值达到第二预设碰撞压力值(压力信号值校验值为“1”),转向管柱转动角度值大于等于预设转动角度值(预设转动角度值可以设置为1°),控制保护装置开启对驾驶员的膝部进行保护的时间提前第三预设时间。或者转向管柱转动角度值小于预设转动角度值,控制保护装置开启对驾驶员的膝部进行保护的时间延后第四预设时间。需要解释的是,当检测模块检测到车辆的前侧碰撞压力值并将数据信息发送给控制模块后,若该车辆的前侧碰撞压力值达到了第二预设碰撞压力值(压力信号值校验值为“1”),控制模块控制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开启,此时控制模块判断车辆已经发生了碰撞,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处于准备状态,检测模块会获取车辆的转向管柱转动角度值,并将其信息发送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判断车辆的转向管柱转动角度值是否大于等于预设转动角度值,如果是,控制模块提前第三预设时间开启保护装置中的膝部防护气囊,提前对驾驶员膝部进行保护,如果否,控制模块延后第四预设时间开启保护装置中的膝部防护气囊,延后对驾驶员膝部的保护。其中,第三预设时间可以设置为15ms,第四预设时间可以设置为20ms,也就是说,当车辆的转向管柱转动角度值大于等于预设转动角度值时,控制模块可以判断驾驶员处于猛打方向盘状态,控制模块提前控制护装置中的膝部防护气囊开启,可以对驾驶员的膝部进行保护,当车辆的转向管柱转动角度值小于预设转动角度值时,控制模块可以判断驾驶员依旧处于正常驾驶状态,控制模块延后控制护装置中的膝部防护气囊开启,避免转向盘气囊未起爆时,膝部防护气囊先于转向盘气囊起爆。这样设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更好的驾驶员的膝部进行保护,进一步地保证驾驶员的人身安全。
如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100,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100为上述实施例的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100,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100可以包括:检测模块10、控制模块20和保护装置30。检测模块10可以用于检测车辆的驾驶信息,检测模块10可以与控制模块20连接,控制模块20可以用于根据驾驶信息判断出驾驶信息是否满足预定条件,保护装置30可以与控制模块20连接,保护装置30可以包括点火结构、膝部防护气囊和脚部防护气囊,点火结构适于点火起爆膝部防护气囊和脚部防护气囊。
具体地,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100可以与转向管柱内管50连接,其中,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100的控制模块20基于EPS系统(电动助力转向系统),集成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控制器中,其系统电源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控制器共用,信号交互共享。检测模块10可以包括:前部碰撞压力传感器,减速度信号传感器,制动踏板压力传感器,加速踏板压力传感器,管柱压溃行程传感器和转向管柱转动角度传感器,检测模块10可以检测车辆的驾驶信息。保护装置30可以包括膝部防护气囊和脚部防护气囊,转向管柱外管60套设于转向管柱内管50外侧。点火结构设置于保护装置30内部,可以对膝部防护气囊和脚部防护气囊进行点火起爆,膝部防护气囊和脚部防护气囊从保护装置30的中心线分开,分布在中心线的上下方向,上下方向为图3中的上下方向,膝部防护气囊位于中心线的上部,脚部防护气囊位于中心线的下部,膝部防护气囊和脚部防护气囊各有一个点火结构,可以分别进行点火起爆。在车辆发生碰撞时,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100可以经过控制模块20进行精准逻辑判断,确定是否到达膝部防护气囊以及脚部防护气囊的起爆条件,防护气囊起爆可以保护驾驶员在车辆碰撞时膝部、小腿以及脚部安全,避免车辆碰撞可能会驾驶员造成的伤害。
根据本发明的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100,可以对驾驶员的膝脚部进行保护,其中,检测模块10、保护装置30均与控制模块20连接,通过检测模块10对车辆的前侧碰撞压力值进行检测,并由控制模块20根据车辆的前侧碰撞压力值控制车辆开启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100,然后检测模块10获取车辆的驾驶信息,可以获取车辆运行中实际的前侧碰撞压力值和/或车辆减速度信号值和/或车辆制动踏板的制动压力值和/或加速踏板压力值和/或管柱压溃行程值和/或转向管柱转动角度值,然后检测模块10将车辆的驾驶信息传送给控制模块20,然后控制模块20将检测模块10传送来的车辆的驾驶信息与控制模块20内储存的预定条件对比并作出判断,如果驾驶信息满足预定条件,控制模块20会控制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100内的保护装置30开启,通过保护装置30对驾驶员的膝部和/或脚部进行保护。这样设置能够先对车辆的实际驾驶信息进行精准检测,然后根据车辆的实际驾驶信息做出对驾驶员全方位的保护,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避免车辆产生碰撞时转向管柱电子控制单元、助力电机以及加速踏板对驾驶员的膝脚部进行冲击,可以保证驾驶员的人身安全,填补了传统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对驾驶员膝部以及脚部防护的功能结构以及方法的空白,同时,该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100的控制方法可以为智能化控制实现。
由此,通过检测模块10、保护装置30与控制模块20配合,可以避免车辆碰撞时转向管柱电子控制单元、助力电机以及加速踏板对驾驶员的膝脚部进行冲击,可以保证驾驶员的人身安全。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保护装置30还可以包括安装结构80,膝部防护气囊和脚部防护气囊可以设置于安装结构80内,并且安装结构80设有撕裂部70。其中,安装结构80可以将保护装置30安装于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100上,当车辆发生碰撞时,控制模块20控制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100内的保护装置30开启,膝部防护气囊和脚部防护气囊可以分别被点火结构点火起爆,进而分别从撕裂部70向外弹出,可以减缓驾驶员受到的冲击,撕裂部70的设置可以避免膝部防护气囊和脚部防护气囊无法被爆出的情况发生,进一步地保证了驾驶员的人身安全。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预定条件可以包括:车辆的前侧碰撞压力值达到第一预设碰撞压力值,和/或车辆减速度信号值达到预设减速度信号值,和/或制动压力值达到预设制动压力值,和/或加速踏板压力值达到预设踏板压力值,和/或管柱压溃行程值达到预设压溃行程值,和/或转向管柱转动角度值达到预设转动角度值。需要说明的是,预定条件的信息可以储存在控制模块20内,检测模块10可以包括:前部碰撞压力传感器,减速度信号传感器,制动踏板压力传感器,加速踏板压力传感器,管柱压溃行程传感器和转向管柱转动角度传感器,检测模块10将检测到的车辆的实际驾驶信息发送给控制模块20后,控制模块20会根据实际驾驶信息是否满足预定条件来判断是否开启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100的保护装置30。如此设置既保证了驾驶员的人身安全,防止了当车辆产生碰撞时转向管柱电子控制单元、助力电机以及加速踏板可能对驾驶员造成的伤害,还避免了误判情况的发生,防止由于误判情况给驾驶员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从而影响驾驶员的驾驶体验。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检测车辆的前侧碰撞压力值,根据前侧碰撞压力值开启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100可以包括:当前侧碰撞压力值达到第二预设碰撞压力值时,控制车辆开启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100。当前侧碰撞压力值未达到第二预设碰撞压力值时,不开启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100。需要说明的是,控制模块20内存储有第二预设碰撞压力值的信息,当车辆发生碰撞时,检测模块10中的前部碰撞压力传感器会迅速检测车辆的前侧碰撞压力值并将其发送给控制模块20,控制模块20通过判断前侧碰撞压力值是否达到第二预设碰撞压力值决定是否控制车辆开启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100。进一步地,当前部碰撞压力传感器检测车辆的前侧碰撞压力时,前部碰撞压力传感器将压力信号传递给控制模块20,当压力信号值校验值为“0”,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100不开启,当压力信号值校验值为“1”,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100开启。其中,第二预设碰撞压力值可以设置为3000N,这样设置可以在保证驾驶员人身安全的同时,避免车辆仅仅发生轻度碰撞而导致了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100开启,从而给驾驶员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影响驾驶员的驾驶体验,也就是说,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100只会在驾驶员人身安全即将受到伤害的时候才会开启,可以对驾驶员进行合理的保护。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当前侧碰撞压力值达到第二预设碰撞压力值,并且车辆的前侧碰撞压力值大于等于第一预设碰撞压力值,并且车辆减速度信号值大于等于预设减速度信号值,控制保护装置30开启对驾驶员的膝部进行保护。需要解释的是,检测模块10中的前部碰撞压力传感器检测到车辆的前侧碰撞压力值并将数据信息发送给控制模块20后,当前侧碰撞压力值达到了第二预设碰撞压力值(压力信号值校验值为“1”)时,控制模块20控制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100开启,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100处于准备状态,此时控制模块20判断车辆已经发生了碰撞,前部碰撞压力传感器会获取车辆前部碰撞压力值,并将其数据信息发送至控制模块20,控制模块20判断车辆前部碰撞压力值是否大于等于第一预设碰撞压力值,同时减速度信号传感器还会获取车辆减速度信号值,并将其数据信息发送至控制模块20,控制模块20判断车辆减速度信号值是否大于等于预设减速度信号值,当两个条件同时满足时,控制模块20会控制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100中的保护装置30开启,保护装置30中的膝部防护气囊开启,保护装置30可以对驾驶员的膝部进行保护。
进一步地,控制模块20内存储有预设减速度信号值的信息,当车辆发生碰撞时,减速度信号传感器会迅速检测当前减速度信号值并将其发送给控制模块20,控制模块20通过当前减速度信号值是否达到预设减速度信号值判断是否控制车辆开启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100。其中,预设减速度信号值可以设置为10m/s2,这样设置可以在保证驾驶员人身安全的同时,通过当前减速度信号值判断车辆是否处于刹车状态下发生碰撞,避免车辆仅仅发生轻度碰撞而导致了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100开启,从而给驾驶员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影响驾驶员的驾驶体验,也就是说,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100只会在驾驶员人身安全即将受到伤害的时候才会开启,对驾驶员进行合理的保护。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当前侧碰撞压力值达到第二预设碰撞压力值时,转向盘气囊点火起爆第一预设时间后,控制保护装置30开启对驾驶员的膝部进行保护。需要解释的是,前部碰撞压力传感器检测到车辆前侧碰撞压力值并将数据信息发送给控制模块20后,当前侧碰撞压力值达到了第二预设碰撞压力值时(压力信号值校验值为“1”),控制模块20控制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100开启,此时控制模块20判断车辆已经发生了碰撞,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100处于准备状态,控制模块20会在车辆的转向盘气囊点火起爆第一预设时间后,控制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100中的保护装置30开启,保护装置30中的膝部防护气囊开启,可以对驾驶员的膝部进行保护。其中,控制模块20内储存有第一预设时间的信息,优选地,第一预设时间可以设置为30ms,如此设置可以在确认驾驶员的安全受到威胁后,控制模块20控制保护装置30开启,可以避免车辆碰撞时转向管柱电子控制单元、助力电机以及加速踏板对驾驶员的膝部进行冲击,可以保证驾驶员的人身安全。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当前侧碰撞压力值达到第二预设碰撞压力值(压力信号值校验值为“1”),并且管柱压溃行程值大于等于第一预设压溃行程值时,控制保护装置30开启对驾驶员的膝部进行保护。需要解释的是,前部碰撞压力传感器检测到车辆前侧碰撞压力值并将数据信息发送给控制模块20后,当前侧碰撞压力值达到了第二预设碰撞压力值时(压力信号值校验值为“1”),控制模块20控制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100开启,此时控制模块20判断车辆已经发生了碰撞,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100处于准备状态,管柱压溃行程传感器会获取车辆的管柱压溃行程值,并将其数据信息发送至控制模块20,控制模块20判断车辆的管柱压溃行程值是否大于等于第一预设压溃行程值,如果是,控制模块20会控制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100中的保护装置30中的膝部防护气囊开启,可以对驾驶员的膝部进行保护。其中,第一预设压溃行程值存储在控制模块20内,优选地,第一预设压溃行程值可以设置为15mm,这样设置可以在保证驾驶员人身安全的同时,通过当前压溃行程值判断驾驶员是否在碰撞时已经因为惯性撞到方向盘上,避免车辆仅仅发生轻度碰撞而导致了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100开启,从而给驾驶员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影响驾驶员的驾驶体验,也就是说,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100只会在驾驶员人身安全即将受到伤害的时候才会开启,对驾驶员进行合理的保护。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当前侧碰撞压力值达到第二预设碰撞压力值(压力信号值校验值为“1”),并且管柱压溃行程值大于等于第二预设压溃行程值时,控制保护装置30开启对驾驶员的脚部进行保护。需要解释的是,前部碰撞压力传感器检测到车辆前侧碰撞压力值并将数据信息发送给控制模块20后,当前侧碰撞压力值达到了第二预设碰撞压力值时(压力信号值校验值为“1”),控制模块20控制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100开启,此时控制模块20判断车辆已经发生了碰撞,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100处于准备状态,管柱压溃行程传感器会获取车辆的管柱压溃行程值,并将其数据信息发送至控制模块20,控制模块20判断车辆的管柱压溃行程值是否大于等于第二预设压溃行程值,如果是,控制模块20会控制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100中的保护装置30中的脚部防护气囊开启,可以对驾驶员的脚部进行保护,此时保护装置30中的膝部防护气囊与脚部防护气囊同时开启。
其中,第二预设压溃行程值存储在控制模块20内,并且第一预设压溃行程值小于第二预设压溃行程值,优选地,第二预设压溃行程值可以设置为25mm,这样设置可以通过当前压溃行程值判断驾驶员是否在碰撞时已经因为惯性撞到方向盘上,根据第一预设压溃行程值和第二预设压溃行程值作为开启膝部保护和脚部保护的条件,并通过压溃行程值感知碰撞的严重程度,控制模块20可以根据碰撞的严重程度分批次开启膝部保护和脚部保护,对驾驶员进行合理的保护。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当前侧碰撞压力值达到第二预设碰撞压力值(压力信号值校验值为“1”),并且加速踏板压力值大于等于预设踏板压力值,并且管柱压溃行程值大于等于第二预设压溃行程值时,控制保护装置30开启且保护装置30不对驾驶员的脚部进行保护。需要解释的是,前部碰撞压力传感器检测到车辆前侧碰撞压力值并将数据信息发送给控制模块20后,当前侧碰撞压力值达到了第二预设碰撞压力值时(压力信号值校验值为“1”),控制模块20控制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100开启,此时控制模块20判断车辆已经发生了碰撞,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100处于准备状态,加速踏板压力传感器会获取车辆的加速踏板压力值,并将其数据信息发送至控制模块20,控制模块20判断车辆的加速踏板压力值是否大于等于预设踏板压力值,如果是,即使控制模块20判断车辆的管柱压溃行程值大于等于第二预设压溃行程值,控制模块20也不会控制保护装置30对驾驶员的脚部进行保护,即保护装置30中的膝部防护气囊开启,保护装置30中的脚部防护气囊不开启。
其中,预设踏板压力值存储在控制模块20内,优选地,预设踏板压力值可以设置为10N,这样设置可以根据车辆的加速踏板压力值判断驾驶员的脚部是否处于踩踏车辆的加速踏板的状态,由于车辆的加速踏板处于转向管柱电子控制单元、助力电机的右侧,当驾驶员右脚处于踩踏车辆的加速踏板的状态时,车辆产生碰撞时转向管柱电子控制单元、助力电机以及加速踏板均不会对驾驶员的脚部产生冲击,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100没有必要开启保护装置30对驾驶员的脚部进行防护,此时如果保护装置30开启,由于保护装置30的起爆也会给驾驶员带来冲击力,反而可能对驾驶员造成危险,会为驾驶员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影响驾驶员的驾驶体验。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当前侧碰撞压力值达到第二预设碰撞压力值(压力信号值校验值为“1”),并且管柱压溃行程值大于等于第一预设压溃行程值,并且制动压力值大于等于预设制动压力值,控制保护装置30开启对驾驶员的脚部进行保护。需要解释的是,前部碰撞压力传感器检测到车辆前侧碰撞压力值并将数据信息发送给控制模块20后,当前侧碰撞压力值达到了第二预设碰撞压力值时(压力信号值校验值为“1”),控制模块20控制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100开启,此时控制模块20判断车辆已经发生了碰撞,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100处于准备状态,管柱压溃行程传感器会获取车辆的管柱压溃行程值,并将其数据信息发送至控制模块20,控制模块20判断车辆的管柱压溃行程值是否大于等于第一预设压溃行程值,同时,制动踏板压力传感器还会获取车辆的制动压力值,并将其数据信息发送至控制模块20,控制模块20判断车辆的制动压力值是否大于等于预设制动压力值,当两个条件同时满足,控制模块20会控制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100中的保护装置30中的脚部防护气囊开启,可以对驾驶员的脚部进行保护,此时保护装置30中的膝部防护气囊与脚部防护气囊同时开启。
其中,预设制动压力值存储在控制模块20内,优选地,预设制动压力值可以设置为15N。这样设置可以根据车辆的制动压力值判断驾驶员的脚部是否处于踩踏车辆的制动踏板的状态,由于车辆的制动踏板处于转向管柱电子控制单元、助力电机的左侧,当驾驶员右脚处于踩踏车辆的制动踏板的状态时,车辆产生碰撞时转向管柱电子控制单元、助力电机以及加速踏板都会对驾驶员的脚部产生冲击,此时控制模块20控制保护装置30开启,对驾驶员的脚部进行防护,可以保证驾驶员的人身安全。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当前侧碰撞压力值达到第二预设碰撞压力值(压力信号值校验值为“1”),转向盘气囊点火起爆开启信号发出后,制动压力值为零且加速踏板压力值大于零,控制保护装置30开启且保护装置30不对驾驶员的脚部进行保护。需要解释的是,前部碰撞压力传感器检测到车辆前侧碰撞压力值并将数据信息发送给控制模块20后,当前侧碰撞压力值达到了第二预设碰撞压力值时(压力信号值校验值为“1”),控制模块20控制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100开启,此时控制模块20判断车辆已经发生了碰撞,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100处于准备状态,制动踏板压力传感器和加速踏板压力传感器会获取车辆的制动压力值和加速踏板压力值,并将其数据信息发送至控制模块20,当控制模块20判断车辆的制动压力值为零且加速踏板压力值大于零,此时即使转向盘气囊点火起爆开启信号已经发出,控制模块20也不会控制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100中的保护装置30中的脚部防护气囊开启,即保护装置30中的膝部防护气囊开启,保护装置30中的脚部防护气囊不开启。
其中,控制模块20可以根据车辆的制动压力值和加速踏板压力值判断驾驶员的脚部是否处于踩踏加速踏板的状态,由于车辆的加速踏板处于转向管柱电子控制单元、助力电机的右侧,制动踏板处于转向管柱电子控制单元、助力电机的左侧,可以通过制动压力值为零且加速踏板压力值大于零的信息判断驾驶员的脚部正在处于踩踏车辆的加速踏板的状态,此时车辆产生碰撞后转向管柱电子控制单元、助力电机以及加速踏板均不会对驾驶员的脚部产生冲击,所以即使转向盘气囊点火起爆开启信号已经发出,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100依然不会开启保护装置30对驾驶员的脚部进行防护,此时如果保护装置30开启,由于保护装置30的起爆也会给驾驶员带来冲击力,反而可能对驾驶员造成危险,还会为驾驶员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影响驾驶员的驾驶体验。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当前侧碰撞压力值达到第二预设碰撞压力值(压力信号值校验值为“1”),转向盘气囊点火起爆开启信号发出第二预设时间后,并且制动压力值大于零,控制保护装置30开启对驾驶员的脚部进行保护。需要解释的是,前部碰撞压力传感器检测到车辆前侧碰撞压力值并将数据信息发送给控制模块20后,当前侧碰撞压力值达到了第二预设碰撞压力值时(压力信号值校验值为“1”),控制模块20控制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100开启,此时控制模块20判断车辆已经发生了碰撞,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100处于准备状态,此时控制模块20判断转向盘气囊点火起爆开启信号发出了第二预设时间,同时制动踏板压力传感器获取车辆的制动压力值大于零时,控制模块20会控制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100中的保护装置30中的脚部防护气囊开启,可以对驾驶员的脚部进行保护,此时保护装置30中的膝部防护气囊与脚部防护气囊同时开启。
其中,第二预设时间存储在控制模块20内,优选地,第二预设时间可以设置为45ms。这样设置可以根据车辆的制动压力值判断驾驶员的脚部是否处于踩踏车辆的制动踏板的状态,由于车辆的制动踏板处于转向管柱电子控制单元、助力电机的左侧,当驾驶员右脚处于踩踏车辆的制动踏板的状态时,车辆产生碰撞时转向管柱电子控制单元、助力电机以及加速踏板都会对驾驶员的脚部产生冲击,此时控制模块20在转向盘气囊点火起爆开启信号发出45ms后控制保护装置30开启,对驾驶员的脚部进行防护,可以保证驾驶员的人身安全。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当前侧碰撞压力值达到第二预设碰撞压力值(压力信号值校验值为“1”),转向管柱转动角度值大于等于预设转动角度值(预设转动角度值可以设置为1°),控制保护装置30开启对驾驶员的膝部进行保护的时间提前第三预设时间。或者转向管柱转动角度值小于预设转动角度值,控制保护装置30开启对驾驶员的膝部进行保护的时间延后第四预设时间。需要解释的是,当前部碰撞压力传感器检测到车辆的前侧碰撞压力值并将数据信息发送给控制模块20后,若该车辆前侧碰撞压力值达到了第二预设碰撞压力值(压力信号值校验值为“1”),控制模块20控制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100开启,此时控制模块20判断车辆已经发生了碰撞,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100处于准备状态,转向管柱转动角度传感器会获取车辆的转向管柱转动角度值,并将其信息发送至控制模块20,控制模块20判断车辆的转向管柱转动角度值是否大于等于预设转动角度值,如果是,控制模块20提前第三预设时间开启保护装置30中的膝部防护气囊,提前对驾驶员膝部的保护,如果否,控制模块20延后第四预设时间开启保护装置30中的膝部防护气囊,延后对驾驶员膝部的保护。其中,第三预设时间可以设置为15ms,第四预设时间可以设置为20ms,也就是说,当车辆的转向管柱转动角度值大于等于预设转动角度值时,控制模块20可以判断驾驶员处于猛打方向盘状态,控制模块20提前控制护装置中的膝部防护气囊开启,可以对驾驶员的膝部进行保护,当车辆的转向管柱转动角度值小于预设转动角度值时,控制模块20可以判断驾驶员依旧处于正常驾驶状态,控制模块20延后控制护装置中的膝部防护气囊开启,避免转向盘气囊未起爆时,膝部防护气囊先于转向盘气囊起爆。这样设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更好的驾驶员的膝部进行保护,进一步地保证驾驶员的人身安全。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100。该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100可以设置于车辆上,通过该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100,可以避免车辆碰撞时转向管柱电子控制单元、助力电机以及加速踏板对驾驶员的膝脚部进行冲击,可以保证驾驶员的人身安全。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2)

1.一种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检测所述车辆的前侧碰撞压力值,根据所述前侧碰撞压力值控制所述车辆开启所述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
获取所述车辆的驾驶信息,所述驾驶信息包括:车辆的前侧碰撞压力值和/或车辆减速度信号值和/或车辆制动踏板的制动压力值和/或加速踏板压力值和/或管柱压溃行程值和/或转向管柱转动角度值;
根据所述驾驶信息判断出所述驾驶信息是否满足预定条件;
如果是,控制所述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的保护装置开启对驾驶员的膝部和/或脚部进行保护;
所述预定条件包括:所述车辆的前侧碰撞压力值达到第一预设碰撞压力值,和/或所述车辆减速度信号值达到预设减速度信号值,和/或所述制动压力值达到预设制动压力值,和/或所述加速踏板压力值达到预设踏板压力值,和/或所述管柱压溃行程值达到预设压溃行程值,和/或所述转向管柱转动角度值达到预设转动角度值;
所述检测所述车辆的前侧碰撞压力值,根据所述前侧碰撞压力值开启所述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包括:当所述前侧碰撞压力值达到第二预设碰撞压力值时,控制所述车辆开启所述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
当所述前侧碰撞压力值未达到所述第二预设碰撞压力值时,不开启所述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
当所述前侧碰撞压力值达到所述第二预设碰撞压力值,且所述车辆的前侧碰撞压力值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碰撞压力值,且所述车辆减速度信号值大于等于所述预设减速度信号值,控制所述保护装置开启对驾驶员的膝部进行保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前侧碰撞压力值达到所述第二预设碰撞压力值时,转向盘气囊点火起爆第一预设时间后,控制所述保护装置开启对驾驶员的膝部进行保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前侧碰撞压力值达到所述第二预设碰撞压力值,且所述管柱压溃行程值大于等于第一预设压溃行程值时,控制所述保护装置开启对驾驶员的膝部进行保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前侧碰撞压力值达到所述第二预设碰撞压力值,且所述管柱压溃行程值大于等于第二预设压溃行程值时,控制所述保护装置开启对驾驶员的脚部进行保护,其中,第一预设压溃行程值小于第二预设压溃行程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前侧碰撞压力值达到所述第二预设碰撞压力值,且所述加速踏板压力值大于等于所述预设踏板压力值,且所述管柱压溃行程值大于等于所述第二预设压溃行程值时,控制所述保护装置开启且所述保护装置不对驾驶员的脚部进行保护。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前侧碰撞压力值达到所述第二预设碰撞压力值,且所述管柱压溃行程值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压溃行程值,且所述制动压力值大于等于所述预设制动压力值,控制所述保护装置开启对驾驶员的脚部进行保护。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前侧碰撞压力值达到所述第二预设碰撞压力值,转向盘气囊点火起爆开启信号发出后,所述制动压力值为零且所述加速踏板压力值大于零,控制所述保护装置开启且所述保护装置不对驾驶员的脚部进行保护。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前侧碰撞压力值达到所述第二预设碰撞压力值,转向盘气囊点火起爆开启信号发出第二预设时间后,且所述制动压力值大于零,控制所述保护装置开启对驾驶员的脚部进行保护。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前侧碰撞压力值达到所述第二预设碰撞压力值,所述转向管柱转动角度值大于等于所述预设转动角度值,控制所述保护装置开启对驾驶员的膝部进行保护的时间提前第三预设时间;或所述转向管柱转动角度值小于所述预设转动角度值,控制所述保护装置开启对驾驶员的膝部进行保护的时间延后第四预设时间。
10.一种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所述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用于实现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模块,所述检测模块用于检测车辆的驾驶信息;
控制模块,所述检测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驾驶信息判断出所述驾驶信息是否满足预定条件;
保护装置,所述保护装置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保护装置包括点火结构、膝部防护气囊和脚部防护气囊,所述点火结构适于点火起爆所述膝部防护气囊和所述脚部防护气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装置还包括安装结构,所述膝部防护气囊和所述脚部防护气囊设于所述安装结构内,且所述安装结构设有撕裂部。
12.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
CN202011493270.2A 2020-12-17 2020-12-17 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的控制方法、膝脚部保护系统及车辆 Active CN11260678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93270.2A CN112606789B (zh) 2020-12-17 2020-12-17 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的控制方法、膝脚部保护系统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93270.2A CN112606789B (zh) 2020-12-17 2020-12-17 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的控制方法、膝脚部保护系统及车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06789A CN112606789A (zh) 2021-04-06
CN112606789B true CN112606789B (zh) 2022-07-12

Family

ID=752400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93270.2A Active CN112606789B (zh) 2020-12-17 2020-12-17 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的控制方法、膝脚部保护系统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06789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11711A (zh) * 2005-08-11 2007-02-14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副驾驶膝部安全气囊及其汽车
CN101070060A (zh) * 2006-05-08 2007-11-14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可选择性展开的车辆气囊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1516687A (zh) * 2006-09-29 2009-08-26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膝部保护气囊装置
EP2256004B1 (en) * 2009-05-25 2012-09-26 Autoliv Development AB Airbag device
CN109421641A (zh) * 2017-08-28 2019-03-05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安全气囊控制系统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11711A (zh) * 2005-08-11 2007-02-14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副驾驶膝部安全气囊及其汽车
CN101070060A (zh) * 2006-05-08 2007-11-14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可选择性展开的车辆气囊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1516687A (zh) * 2006-09-29 2009-08-26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膝部保护气囊装置
EP2256004B1 (en) * 2009-05-25 2012-09-26 Autoliv Development AB Airbag device
CN109421641A (zh) * 2017-08-28 2019-03-05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安全气囊控制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06789A (zh) 2021-04-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980097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activating passenger protection device
US7890263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nsing and deployment control supervision of a safety device
CN105905061A (zh) 一种具有追尾保护功能的座椅调整装置及其方法
US5054810A (en) Vehicle with a safety system
EP3243706B1 (en) A vehicle safety system
JPH1191499A (ja) 車両のエアバッグ装置
US20130151085A1 (en) Motor vehicle,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a motor vehicle
CN112606789B (zh) 车辆膝脚部保护系统的控制方法、膝脚部保护系统及车辆
JP2016537238A (ja) 車両シートに配置された少なくとも1つの保護要素の制御方法
CN114475503A (zh) 车门解锁控制方法及装置
CN201400149Y (zh) 一种气囊控制器
JP2016165994A (ja) 乗員保護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KR20160080521A (ko) 액티브 전동 사이드 스텝을 이용한 차량용 외장 에어백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JP4754141B2 (ja) 自動車の安全装置の改良
EP2524847B1 (en) Vehicle control arrangement
CN107380113A (zh) 一种垂直下压式汽车气囊
US20220097643A1 (en) Airbag module for a vehicle occupant restraint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 vehicle occupant restraint system comprising such an airbag module
CN201419688Y (zh) 一种汽车安全气囊控制装置
CN212766095U (zh) 一种自动控制防撞缓冲装置
KR100558858B1 (ko) 자동차용 스티어링칼럼의 틸트업 방지장치
KR100527929B1 (ko) 폐차의 폭발위험부품 통합 처리를 위한 폭발처리기
JP2003175797A (ja) 乗員保護システム
CN110843714B (zh) 一种延时引爆汽车安全气囊及其控制方法
KR101974701B1 (ko) 측면 충돌의 충격을 완화하는 도어 팝업 방법
CN105922962A (zh) 智能安全气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