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02375B - 织物接触装置,系统、尤其是用于机动车辆的加热系统,和用于制造这种系统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织物接触装置,系统、尤其是用于机动车辆的加热系统,和用于制造这种系统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02375B
CN112602375B CN201980055282.6A CN201980055282A CN112602375B CN 112602375 B CN112602375 B CN 112602375B CN 201980055282 A CN201980055282 A CN 201980055282A CN 112602375 B CN112602375 B CN 11260237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fabric
contact portion
yarn
holding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5528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02375A (zh
Inventor
C.穆思
U.布鲁梅尔
M.巴尔特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 Connectivity Germany GmbH
Original Assignee
TE Connectivity Germany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 Connectivity Germany GmbH filed Critical TE Connectivity Germany GmbH
Publication of CN1126023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023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023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023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00Ohmic-resistance heating
    • H05B3/20Heating elements having extended surface area substantially in a two-dimensional plane, e.g. plate-heater
    • H05B3/34Heating elements having extended surface area substantially in a two-dimensional plane, e.g. plate-heater flexible, e.g. heating nets or webs
    • H05B3/342Heating elements having extended surface area substantially in a two-dimensional plane, e.g. plate-heater flexible, e.g. heating nets or webs heaters used in textiles
    • H05B3/345Heating elements having extended surface area substantially in a two-dimensional plane, e.g. plate-heater flexible, e.g. heating nets or webs heaters used in textiles knitted fabric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1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 H01R4/18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by crimping
    • H01R4/182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by crimping for flat conductive elements, e.g. flat cab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1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 H01R4/16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by bend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58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 or material of the contacting members
    • H01R4/64Connections between or with conductive parts having primarily a non-electric function, e.g. frame, casing, rai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04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forming connections by deformation, e.g. crimping tool
    • H01R43/048Crimping apparatus or process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00Ohmic-resistance heating
    • H05B3/02Details
    • H05B3/06Heater elements structurally combined with coupling elements or hold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00Ohmic-resistance heating
    • H05B3/20Heating elements having extended surface area substantially in a two-dimensional plane, e.g. plate-heater
    • H05B3/34Heating elements having extended surface area substantially in a two-dimensional plane, e.g. plate-heater flexible, e.g. heating nets or webs
    • H05B3/342Heating elements having extended surface area substantially in a two-dimensional plane, e.g. plate-heater flexible, e.g. heating nets or webs heaters used in textiles
    • H05B3/347Heating elements having extended surface area substantially in a two-dimensional plane, e.g. plate-heater flexible, e.g. heating nets or webs heaters used in textiles woven fabric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201/00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R2201/26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58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 or material of the contacting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2203/00Aspects relating to Ohmic resistive heating covered by group H05B3/00
    • H05B2203/016Heaters using particular connect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2203/00Aspects relating to Ohmic resistive heating covered by group H05B3/00
    • H05B2203/017Manufacturing 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heat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2203/00Aspects relating to Ohmic resistive heating covered by group H05B3/00
    • H05B2203/029Hea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at warm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Woven Fabrics (AREA)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 Connections Effected By Soldering, Adhesion, Or Permanent Deformation (AREA)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织物接触装置具有第一接触部分、第二接触部分和保持器件。第一接触部分在面对第二接触部分的第一上侧具有第一接触面,第二接触部分在面对第一接触部分的下侧具有第二接触面。在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之间布置具有导电纱线的织物。将第一和/或第二接触面形成为接触导电纱线。第一接触部分在第一侧连接到第二接触部分。保持器件具有第一保持元件。第一保持元件在第一固定端处连接到第一接触部分的第二侧。第一保持元件被与第一固定端接界的第一部分横向引导越过第二接触部分。在第一保持元件的与第一固定端相反的一侧上与第一部分接界的第二部分在第二接触部分的后面接合并连接到第一接触部分。

Description

织物接触装置,系统、尤其是用于机动车辆的加热系统,和用 于制造这种系统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织物接触装置和系统、尤其是用于机动车辆的加热系统,以及涉及用于制造这种系统的方法。
背景技术
本发明涉及织物接触装置,用于机动车辆的系统、特别是用于机动车辆的加热系统,并且涉及用于制造系统的方法。
用于机动车辆的加热系统是已知的。加热系统具有织物,该织物包括两个电极。用于接触的电缆被焊接到电极上。焊接操作很复杂,对过程安全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织物接触装置,一种改进的系统以及一种用于制造这种系统的改进方法。
该问题通过本发明的织物接触装置,通过本发明的用于机动车辆的系统、特别是通过加热系统以及通过本发明的用于制造这种系统的方法来解决。。
已经认识到,可以通过具有第一接触部分、第二接触部分和保持器件的织物接触装置来提供改进的织物接触装置。第一接触部分在面向第二接触部分的第一上侧具有第一接触面,第二接触部分在面向第一接触部分的下侧具有第二接触面。在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之间可以布置具有至少一个导电纱线的织物。第一和/或第二接触面形成为接触导电纱线。第一接触部分在第一侧上连接到第二接触部分。保持器件具有至少一个第一保持元件,其中,第一保持元件在第一固定端处连接至第一接触部分的第二侧。第一保持元件由与第一固定端接界的第一部分侧向引导越过第二接触部分,其中在第一保持元件的与第一固定端相反的一侧上与第一部分接界的第二部分接合在第二接触部分的后面并且连接到第一接触部分。
这种构造的优点在于,织物接触装置可以完全自动化的方式连接到织物。此外,可以省去用于将织物接触装置连接到织物的电极的昂贵的焊接。结果,确保了由织物接触装置和织物生产系统的优异的工艺安全性。
在另一实施例中,在第一接触部分和第二接触部分之间布置有铰链。铰链将第一接触部分连接到第二接触部分。第二接触部分可以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枢转。在第一位置中,第二接触部分折叠抵靠第一接触部分。在第二位置中,第二接触部分折叠远离第一接触部分。通过将第一接触部分折叠远离第二接触部分,可以在系统的制造中将织物特别好地定位在第一接触部分和第二接触部分之间。此外,织物接触装置可以通过冲压和弯曲方法特别简单且廉价地生产。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保持元件从第一固定端到第一保持元件的末端渐缩。这种构造的优点在于,可以特别简单地将保持元件引导穿过织物中的凹口。特别地,这避免了织物的纱线卡在保持元件上并因此中断制造系统的过程。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二接触面以波形的方式形成。附加地或替代地,第一接触部分以板状的方式形成,第一接触面基本上以平面的方式形成。
在另一实施例中,保持器件具有第二保持元件,该第二保持元件通过第二固定端连接到第一接触部分的第三侧。第二保持元件被与第二固定端接界的第三部分侧向引导越过第二接触部分。在第二保持元件的与第二固定端相反的一侧上与第三部分接界的第四部分接合在第二接触部分的后面,并将第一接触部分连接到第二接触部分。通过第一保持元件和第二保持元件的相对布置,避免了第二接触部分相对于第一接触部分的侧向向上弯曲,从而基本上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彼此平行地延伸。结果,可以确保接触面在两侧上均平坦支承抵靠织物。此外,由于可靠地避免了由于保持元件的向后接合而导致的接触面的向上弯曲,因此可以确保接触面在织物上的良好的夹紧接触。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二侧与第三侧相对设置。第一侧布置在第二侧和第三侧之间。第二部分至少部分地在第二保持元件的方向上延伸,第四部分至少部分地在第一保持元件的方向上延伸。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二接触部分在第二上侧上具有至少一个第一缺口和相对于第一缺口偏移布置的一个第二缺口。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在第二接触部分的面向第二侧的第四侧和第二接触部分的面向第三侧的第五侧之间延伸。第一和第二缺口以细长的方式形成。第二缺口与第一缺口平行。第一保持元件的第二部分与第一缺口接合,第四部分与第二缺口接合。该构造具有避免第二接触部分在纵向方向上滑动的优点。由此确保了在保持元件与第二接触部分之间的特别良好的形状配合连接。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二接触部分在在侧上具有彼此间隔开的至少两个凸起。
凸起彼此平行。
在凸起之间布置有用于容纳织物的第二纱线的物质的另一缺口。
在另一实施例中,织物接触装置具有邻接部分。邻接部分连接到第一接触部分的第一侧。邻接部分可以电连接到电缆的电导体。
在另一实施例中,邻接部分周向界定凹部。凹部优选形成为矩形。邻接部分的框架宽度在至少一个空间方向上小于凹部的最大范围。
一种系统,特别是用于机动车辆的加热系统,具有织物和织物接触装置。如上所述形成织物接触装置。织物具有至少一个第一电极,该至少一个第一电极具有至少一个导电的接触区域。第一电极的接触区域布置在第一接触部分和第二接触部分之间。两个接触面中的至少一个与接触部分电接触。第一部分穿过织物接合,并将织物机械地连接到织物接触装置。
在另一实施例中,织物具有第一纱线和至少一个第二纱线。此外,织物具有第一织物部分,第二织物部分和第三织物部分。第一纱线具有导电物质。第二纱线具有电绝缘物质。为了形成第一电极,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在织物的第一织物部分中相互交织。为了形成第二电极,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在与第一织物部分间隔开的第三织物部分中相互交织。仅第二纱线在布置在第一织物部分和第三织物部分之间的第二织物部分中交织。第二织物部分使第一织物部分与第三织物部分电绝缘。织物接触装置被布置为与第二电极间隔开。在第二织物部分中引入至少一个凹口。第一部分穿过凹口接合。
该系统可以通过所提供的织物接触装置和织物来特别好地生产。第二接触部分位于第二位置。第一电极的接触区域位于第一接触部分上方。将第一保持元件推动穿过织物,以使得第一部分穿过织物接合。第二接触部分从第二位置枢转到第一位置。第二接触部分与第二接触面位于第一接触区域上并且电接触该第一接触区域。附加地或替代地,第一接触区域位于第一接触部分的第一接触面上并且与该第一接触部分电接触。第一保持元件的第二部分是模制的,优选是压接的。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织物接触装置被加热到第二物质的熔化温度和/或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上。第二纱线熔合在第一接触部分和第二接触部分之间,熔融的第二物质由于凸起和作用在接触部分上的保持力而移位。第二物质流入另一缺口中。第二物质在另一缺口中固化。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更详细地解释本发明。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系统的透视图的剖视图。
图2示出了图1所示系统的织物的平面图。
图3示出了织物接触装置的透视图。
图4示出了沿图3所示的剖切面A-A穿过图3所示的织物接触装置的剖视图。
图5示出了沿图3所示的剖切面B-B穿过图3和4所示的织物接触装置的剖视图。
图6示出了处于安装状态的系统的透视图。
图7示出了系统的透视图。
图8示出了用于制造图1至图7所示的系统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9示出了在第一方法步骤期间的织物接触装置的侧视图。
图10示出了第二方法步骤之后的织物的平面图。
图11示出了第三方法步骤期间的系统的侧视图。
图12示出了在第四方法步骤期间的系统的侧视图。
图13示出了第五方法步骤期间的系统的侧视图。
图14示出了第六方法步骤期间的系统的侧视图。
图15示出了第七方法步骤期间的系统的侧视图。
图16示出了第八方法步骤期间的系统的侧视图。
图17示出了第八方法步骤之后的系统的前视图的剖视图。
图18示出了在第八方法步骤之后的系统的变型的前视图的剖视图。和
图19示出了在第九方法步骤期间的系统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附图中,参考了坐标系以促进理解。在这种情况下,坐标系包括x轴(纵向方向),y轴(横向方向)和z轴(竖直方向)。坐标系例如形成为右手系。
图1示出了系统10的透视图的剖视图。
系统10可以形成为用于机动车辆的加热系统,特别是座椅加热。系统10具有织物15和织物接触装置20。织物15具有边缘25,其界定织物15。在该实施例中,边缘25作为示例在y方向上延伸。织物15还包括第一织物部分30和至少一个第二织物部分35。
第一织物部分30和第二织物部分35在这种情况下彼此平行地延伸,并且在该实施例中,例如在纵向方向上延伸。在横向方向上,第一织物部分30形成为比第二织物部分35宽。在这种情况下,第二织物部分35被布置为在横向方向上与第一织物部分30直接侧向邻接。
在第一织物部分30中,织物15具有第一纱线40和第二纱线45。第一纱线40具有导电物质。第一纱线40例如可以具有一根或多根线。在这种情况下,线具有较小的直径,例如在0.02mm至0.08mm的范围内。在该实施例中,第一纱线40具有0.05mm的直径。第二纱线45具有电绝缘的物质,例如塑料。
在第一织物部分30中,第一纱线40与第二纱线45交织以形成第一电极50。在这种情况下,例如,第一纱线40可以基本在纵向方向上交织,而第二纱线45可以在横向方向上交织。还可以想到第一纱线40与第二纱线45的不同交织。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电极50延伸到织物15的边缘25。与边缘25邻接,第一电极50具有第一织物接触区域51。
织物15还可以具有第一次级电极55,优选地具有多个第一次级电极55。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次级电极55平行于y轴延伸。第一次级电极55与第一电极50交叉并且电接触第一电极50。第一次级电极55同样可以从第一纱线40编织到第二纱线45中。在这种情况下,相比于在横向方向上形成第一电极50,第一次级电极55形成为在纵向方向上上明显窄。为了形成第一次级电极,例如,第一纱线40可以在横向方向上延伸。优选设置在纵向方向上错开并彼此间隔开的第多个一次级电极55。第一次级电极55通过第二纱线45彼此电绝缘,并且仅通过第一电极50彼此电连接。
织物接触装置20包括第一接触部分60和第二接触部分65。在图1中,第一接触部分60布置在第一电极50的织物接触区域51的下方,所述织物接触区域51与边缘25接界。
第二接触部分65通过铰链70连接到第一接触部分60。第二接触部分65可绕枢转轴线75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枢转,如图1所示。枢转轴线75平行于边缘25延伸,并且在该实施例中,例如在y方向上延伸。
图2示出了图1所示的系统10的织物15的平面图。
织物15除了具有第一织物部分30和第二织物部分35之外,还具有第三织物部分80。第三织物部分80被布置成与第一织物部分30间隔开。第二织物部分35布置在第一织物部分30和第三织物部分80之间。
为了形成第二电极85,在第三织物部分80中将第一纱线40与第二纱线45交织。在这种情况下,第三织物部分80的第一纱线40与第一织物部分30的第一纱线40电断开,并且通过第二织物部分35与第一织物部分30电绝缘。第二电极85可以具有第二织物接触区域86,该第二织物接触区域86与边缘25接界。另外,织物15可以具有第二次级电极90,第二次级电极90平行于第一次级电极55延伸。因此,第一次级电极55和第二次级电极90在y方向上延伸。特别地,第二次级电极90可以每个布置在两个第一次级电极55之间。
在这种情况下,在平面图中,第一次级电极55与第一电极50和第二电极85交叉。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次级电极55、更准确地说是第一次级电极55的第一纱线40与第二纱线45交织,以使得第一次级电极55不与第二电极85电接触并通过第二纱线45电绝缘,特别是在第一次级电极55之间的交叉区域中。
第二次级电极90同样被第二电极85交叉地引导,并且电连接到第二电极85。在第二次级电极90与第一电极50的平面图中的交叉区域中,第一电极50和第二次级电极90彼此电绝缘。更精确地,第一纱线40和第二纱线45以这样的方式交织,使得为了形成第二次级电极90,第一纱线40不与第一纱线40电接触以形成第一电极50。
另外,织物15例如具有以规则的间隔编织到第二纱线45中的电阻电极95,电阻电极95具有例如被碳包围的塑料芯。各个电阻电极95在每种情况中在横向方向上相对于彼此错开地布置并且基本上在纵向方向上延伸。在这种情况下,电阻电极95被第二纱线45承载。电阻电极95电连接到次级电极55、90。如果第一电极50和第二电极85电连接到电源,这样第一电极50和第二电极85之间的电流电路通过第一次级电极55、第二次级电极90的(多个)电阻电极95和第二电极85闭合。在这种情况下,电阻电极95被加热并导致织物15的加热。结果,织物15特别适合于在机动车辆中形成加热系统,例如用于加热座椅区或其他表面,例如在机动车辆的内部。
至少一个第一凹口100布置在第三织物部分80中,优选地分别在电极50、85的两侧上布置第一凹口100和第二凹口105。凹口100、105基本在纵向方向上延伸。凹口100、105被形成为窄的,并且例如在系统10的生产中通过切割织物15而被引入到织物15中。但是,凹口100、105也可以通过冲压方法引入到织物15中。这样做的优点是,可以通过冲压工具的几何构造自由地选择凹口100、105的横向方向宽度。凹口100、105在横向方向上与电极50、85间隔开地布置,并且还可以切穿一个或多个次级电极55、90。
在第一接触区域56和/或第二接触区域86中,第二纱线45可以被焊剂(在图2中未示出)包围。焊剂可以具有例如助熔剂和可焊的导电第三物质。第三物质例如可以具有锡。
图3示出了织物接触装置20的透视图。
在图3中第二位置示出了第二接触部分65。在这种情况下,第二接触部分65借助于铰链70从第一接触部分60折叠离开。结果,第二接触部分65相对于第一接触部分60倾斜地布置。
第一接触部分60以板状方式形成并且在图3中的xy平面中延伸。第一接触部分60在第一上侧110上具有第一接触面115。第一接触面115以大致平面的方式形成,并且在安装状态下在第一织物接触区域51中支承抵靠织物15的下侧。第一接触面115基本上在整个第一上侧110上延伸。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接触部分60在平面图中具有矩形构造。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接触部分60在第一侧120上连接到铰链70,该第一侧在y方向上延伸并且也可以称为端面。在横向方向上,铰链70形成为例如比第一接触部分60的第一最大范围b窄。
在上侧上,第一接触部段60在第一接触面115上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槽形的第一凹部125。第一凹部125以细长的方式形成并且基本上在横向方向上延伸。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凹部125例如相对于y轴以角度θ布置,因此相对于枢转轴线75倾斜。角度θ的值优选为20°至45°。在图3中,作为示例,多个第一凹部125在纵向方向上彼此相邻地布置。第一凹部125间隔开布置并且彼此平行地延伸。当然,也可以想到第一凹部125彼此交叉或具有不同的构造。第一凹部125以向下闭合的方式形成。当然,第一凹部125也可以形成为通孔。
第二接触部分65在下侧130上具有第二接触面135。在图3中,第二接触部分65被描绘为处于第二位置,该第二接触部分65围绕枢转轴线75从第一接触部分60折叠离开。
第二接触部分65至少部分地以板状形成。另外,第二接触部分65设置有波形轮廓106。波形轮廓106平行于枢转轴线75延伸。波形轮廓106是连续的,因此显示在第二接触部分65的上侧和下侧上。波形轮廓106均匀地形成。在这种情况下,波形轮廓106以如下方式波动:当第二接触部65在第一位置中突出并且当第一接触部60在z方向上突出到xy投影平面中时,第一凹部125和波形轮廓106在xy投影平面上彼此交叉。
织物接触装置20还具有保持器件140。保持器件140形成为在第二接触部分65的第一位置中,以形状配合的方式将第二接触部分65连接至第一接触部分60,并防止第二接触部分65在第二位置的方向上向上弯曲。
在这种情况下,在该实施例中,保持器件140例如具有第一保持元件145,第二保持元件150,第三保持元件155和第四保持元件160。保持元件145、150、155、160的数量是示例性的。当然,也可以选择不同数量的保持元件145、150、155、160。特别地,仅设置保持元件145、150、155、160之一就足够了。
在第一接触部分60的第二侧165上,第一保持元件145通过第一固定端170连接到第一接触部分60的第二侧165。在该实施例中,举例来说,第二侧165相对于第一接触部分60的第一侧120成直角定向,并且在该实施例中平行于x轴延伸。当然,第二侧165也可以相对于第一侧120倾斜地定向。
第二保持元件150布置在第一接触部分60的第三侧175上。第三侧175与第二侧165相对布置。此外,第一侧120在横向方向上布置在第二侧165和第三侧175之间。在该实施例中,第三侧175和第二侧165例如平行地延伸。在这种情况下,第二保持元件150通过第二固定端180连接到第一接触部分60的第三侧175。第二保持元件150在纵向方向上相对于第一保持元件145偏移地布置。在这种情况下,从第一保持元件145的第一固定端170到枢转轴线75的第一最小间距a1大于从第二保持元件150的第二固定端180到枢转轴线75的第二最小间距a2。然而,第一保持元件145和第二保持元件150在纵向方向上相对于彼此定向为使得当在y方向上投影到xz投影平面中时,第一保持元件145和第二保持元件150至少部分地在xz投影平面上彼此覆盖。
在第二侧165上,例如,第三保持元件155还在纵向方向上与第一保持元件145偏移地并且间隔开地布置。第三保持元件155通过第三固定端185连接到第二侧165。
第四保持元件160通过第四固定端190连接到第三侧175。第四保持元件160被布置成相对于第二保持元件150在纵向方向上偏移。在这种情况下,第三保持元件155和第四保持元件160分别布置在第一保持元件145和第二保持元件150的远离第一侧120的一侧上。
在该实施例中,保持元件145、150、155、160彼此基本相同地形成。特别地,第一保持元件145和第三保持元件155和第二保持元件150和第四保持元件160彼此相同地形成。
在纵向方向上,当沿y方向投影到xz投影平面中时,第四保持元件160布置在第一保持元件145和第三保持元件155之间。
在织物接触装置20的拆卸状态下,保持元件145、150、155、160垂直于第一接触面115向上延伸。
在远离第一侧120的一侧,第一接触部分60可以通过连接部分195连接到输送带200,该连接部分195形成为在横向方向上比第一和/或第二接触部分60、65窄得多。输送带200具有至少一个、优选地多个第二凹部205,输送带200可通过第二凹部205被输送通过制造机器。该构造特别适合于系统10的批量制造,其中,织物接触装置20可以通过输送带200自动地输送。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许多织物接触装置20固定到输送带200上。在连接部分195处,织物接触装置20例如通过冲压与运输带200分离。
与第一侧120接界,第一接触部分60连接到邻接部分210。邻接部分210用于接触电缆220的电导体215。邻接部分210的构造是示例性的。
织物接触装置20可以通过电缆220电连接到电源。电导体215可以例如通过压接连接或钎焊连接而被连接到邻接部分210。还可以想到电导体215到邻接部分210的不同电连接。邻接部分210也可以形成为接触元件,邻接部分210被布置为构造中、例如接触装置(未在图3中示出)中的接触元件,以便通过接触装置提供到电缆220的电连接。
因此,邻接部分210可以以框架形的方式形成,如图3所示。也可以想到邻接部分210的不同构造。邻接部段210形成为框架状并且在周向上界定第三凹部225,第二接触部分65从第三凹部225中弯曲出。
邻接部分210具有框架宽度t,该框架宽度t在纵向方向和/或横向方向上小于第二凹部225的第二最大范围t。
图4示出了沿图3所示的剖切面A-A穿过图3所示的织物接触装置20的剖视图。
在该实施例中,织物接触装置20的材料厚度d在织物接触装置20的所有元件上基本上是恒定的(在该实施例中具有第一凹部125)。结果,织物接触装置20能够以一体且材料均匀的方式形成,并且能够通过例如冲压和弯曲方法特别廉价地形成。在该实施例中,铰链70的区域中的材料厚度d与第一接触部分60和第二接触部分65中的材料厚度d基本相同。当然也可以考虑将材料厚度d选择得较小,特别是在铰链70的区域中,从而使得铰链70以薄膜铰链的方式形成。
保持元件145、150、155、160基本上彼此相同地形成。在这种情况下,保持元件145、150、155、160从固定端170、180、185、190到末端230渐缩。如图4所示,渐缩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形成,在下部区域235中的渐缩,邻接固定端170、180、185、190,首先形成为比在上部区域240中更加平坦,上部区域240以向下的方式与尖端230邻接。在上部区域235中,保持元件145、150、155、160更强烈地渐缩到末端230。例如,末端230以倒圆的方式形成。
第二接触部分65在布置在第二接触部分65的远离第一上侧110的一侧上的第二上侧245上具有由波形轮廓106形成的至少一个第一缺口250。第二接触部分65优选在第二上侧245上具有至少对应于保持元件145、150、155、160的数量的预期数量的缺口250、255、260、265。缺口250、255、260、265由第二接触部分65的波形轮廓106形成。当然,缺口250、255、260、265的数量可以不等于保持元件145、150、155、160的数量。特别地,缺口250、255、260、265的数量可以大于保持元件145、150、155、160的数量。
缺口250、255、260、265在y方向上延伸并且以细长的方式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它们平行于枢转轴线75并且平行于第一侧120延伸。第一至第四缺口250、255、260、265分别在第二接触面135上模制有凸起270。在每种情况中在第二接触面135上的凸起270之间布置有另一缺口275。
图5示出了沿图3所示的剖切面B-B穿过图3和4所示的织物接触装置20的剖视图。
保持元件145、150、155、160可在另一区域280中具有斜面285,该斜面在下侧邻接保持元件145、150、155、160的末端230。斜面285在横向方向上将保持元件145、150、155、160渐缩到末端230。另一区域280形成为在竖直方向上比上部区域240短。斜面285可以布置在远离第一接触面115的侧上,例如作为示例在图5中的第二保持元件150上所示。斜面285也可以省略,或者也可以设置在保持元件145、150、155、160的面向第一接触面115的一侧上。
在第二接触部分65折叠抵靠第一接触部分60之前,相对于第二和第四保持元件150、160,在第一和第三保持元件145、155之间在横向方向上的间隔大于第二接触部分65的第三最大范围b1。第一最大范围b可以与第三最大范围b1相同。结果,确保了第二接触部分65可以从第二位置枢转到第一位置,而不会抵靠保持元件145、150、155、160。
图6示出了处于安装状态的系统10的透视图。在这种情况下,织物接触装置20在连接部分195处与传送带200分离。
织物15布置在第一接触面115和第二接触面135之间。在这种情况下,织物15在第二接触面135上具有织物上侧290,在第一接触面115上具有织物下侧295。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纱线40可以与织物上侧290和/或织物下侧295上的相应接触面115、135形成电接触。为了使织物15和织物接触装置20之间的接触电阻特别低,有利的是,第一纱线40既与织物上侧290上的第二接触面135电接触又与织物下侧295上的第一接触面115电接触。
在第一位置,第二接触部分65折叠抵靠第一接触部分60,第二接触部分65平行于第一接触部分60延伸。保持器件140在后侧上接合在第二接触部分65的后面并将第二接触部分65固定到第一接触部分60,并防止第二接触部分65在插入织物15之后绕枢转轴线75向上弯曲。
图7示出了系统10的透视图。
在织物接触装置20在织物15上的固定状态下,与第一保持元件145的第一固定端170邻接的第一保持元件145的第一部分300被侧向引导越过第二接触部分65的面向第二侧165的第四侧305。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第一保持元件145和第二接触部分65的第四侧305之间设置间隙310。第一部分300也可以支承抵靠第四侧305。第二侧165和第四侧305平行延伸并且布置在彼此上方。结果,第一接触部分60和第二接触部分65在横向方向上具有相同的最大范围。
第一切口250和至少第二缺口255(优选所有缺口250、255、260、265)在第二接触部分65的第四侧305和第二接触部分65的面对第三侧175的第五侧325之间延伸并以细长的方式形成。
在上侧上与第一部分300邻接的第二部分315布置在第二接触部分65的上侧,并且在第二接触部分65的后面接合,第二部分315延伸直到第一保持元件145的末端230。在这种情况下,第二部分315至少部分地与第一缺口250接合。第二部分315可以例如在压接操作中通过压接器模制。在这种情况下,第二部分315在横向方向上在第三侧175的方向上延伸,并且因此也在第二保持元件150和第四保持元件160的方向上延伸。
在实施例中,第一部分300和第二部分315以弯曲的方式形成。当然,也可以想到,第一部分300基本垂直于第一接触面115延伸,而第二部分315基本平行于第一接触面115延伸。该布置例如也可以通过压接方法来制造。
图7中所示的构造的优点在于,第一部分300的和第二部分315的完全构造,特别是第二部分315的弯曲构造基本上被引导通过360°,形成了一种螺旋弹簧,通过其第二接触部分65在第一接触部分60的方向上被推动。由此,该构造一方面确保第一纱线40与接触面115、135之间的低接触电阻。此外,由此也可以确保接触面115、135相对于织物15的夹紧作用,从而能够可靠地避免织物15意外地滑出第一和第二接触面115、135之间的夹持区域。
为了确保第二接触部分65到第一接触部分60的特别好的固定,第二保持元件150还被第二保持元件150的第三部分320侧向地引导越过第二接触部分65的第五侧325。第五侧325平行于第四侧305布置。第五侧325布置在第二接触部分65的面对第三侧175的一侧上。第五侧325优选地在竖直方向上布置在第三侧175上方。在这种情况下,第三部分320邻接第二保持元件150的第二固定端180。
第二保持元件150的第四部分330布置在远离第二固定端180的一侧,以弯曲的方式形成并且滚动360°。在这种情况下,第四部分330与第二接触部分65的第二缺口255接合。第四部分330在第四侧305以及第一和第三保持元件145、155的方向上延伸。
同样,第三和第四保持元件155、160围绕第二接触部分65接合并且与分别分配的第三和第四缺口260、265接合。通过保持元件145、150、155、160与分别在纵向方向上偏移布置的缺口250、255、260、265、275的偏移接合,可以在第二接触部分65的两侧确保到第一接触部分60的可靠连接。在这种情况下,第一部分300(和第三保持元件155)通过第一凹口100接合,并且第三部分320(和第四保持元件160)通过织物15的第二凹口105接合。结果,织物15另外以形状配合的方式连接到织物接触装置20。此外,因此避免了保持元件145、150、155、160与第二电极85和/或第二次级电极90之间的电接触。
图8示出了用于制造图1至图7所示的系统10的方法的流程图。图9示出了在第一方法步骤405期间的织物接触装置20的侧视图。图10示出了第二方法步骤410之后的织物15的平面图。图11示出了第三方法步骤415期间的系统10的侧视图。图12示出了在第四方法步骤420期间的系统10的侧视图。图13示出了第五方法步骤425期间的系统10的侧视图。图14示出了第六方法步骤430期间的系统10的侧视图。图15示出了第七方法步骤435期间的系统10的侧视图。图16示出了第七方法步骤440期间的系统10的侧视图。图17示出了第八方法步骤440之后的系统10的前视图的剖视图。图18示出了在第八方法步骤440之后的系统10的变型的前视图的剖视图。图19示出了第七方法步骤445期间的系统10的侧视图。
在第一方法步骤405(参见图9)中,织物接触装置15定位在制造机器的砧335上。在这种情况下,第二接触部分65位于第二位置。
在第二方法步骤410中(参见图10),例如通过冲压操作相对于第一和/或第二织物接触区域51、86将凹口100、105侧向引入织物15中。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或多个次级电极55、90可以被凹口100、105中断,使得相应的次级电极被停用。凹口100、105可具有例如在横向方向上的3mm的宽度和15mm的纵向范围。
在第二方法步骤410之后的第三方法步骤415中(参见图11),将织物15相对于织物接触装置20定位成使得第一凹口100位于第一和第三保持元件145、155上方,第二凹口105位于第二和第四保持元件150、160上方。
在第三方法步骤415之后的第四方法步骤420中(参见图12),例如,通过第一工具340将织物15推到第一接触部分60上,使得织物15位于第一接触面115的下侧。在这种情况下,保持元件145、150、155、160穿过相应分配的凹口100、105接合。
在第四方法步骤420之后的第五方法步骤425中(参见图13),例如通过冲压,使织物接触装置20在连接部分195处与传送带200分离。
在第五方法步骤425之后的第六方法步骤430(参见图14)中,第二接触部分65借助于第二工具345从第二位置弯曲到第一位置。结果,第一和第二接触部分60、65彼此平行地布置,并且织物15被布置在两个接触部分60、65之间。
在第六方法步骤430之后的第七方法步骤435(参见图15)中,通过未示出的加热装置至少在织物接触装置20下方的子区域350中将砧340加热至预定温度。预定温度大于第二纱线45的熔化温度,并且优选地大于焊料的熔化温度。在这方面,优选将子区域350加热到大约250℃的温度,至少大于232℃。结果,第二纱线45的第二物质和焊剂的第三物质融合。通过垂直作用在接触面115、135上的保持力F,第二接触部分65在第一接触部分60的方向上被推回,并且第二物质至少部分地在凸起270和第一接触面115之间移位,从而第二接触面135以及优选地第一接触面115与第一纱线40直接接触。第一接触面115和第一纱线40之间接触时以及第一纱线40和第二接触面120之间接触时,第三物质形成材料连接,特别是钎焊连接。此外,第二物质向上流入另一缺口275中并流入第一接触面115中的(多个)第一凹部125中。
在第八方法步骤440中,第八方法步骤440至少部分地在时间上平行于第七方法步骤435执行(参见图16),保持元件145、150、155、160通过压模355重新压接,使得保持元件145、150、155、160在上侧在第二接触部分65的后面接合。保持力F可以由压模355而不是由第二工具345提供。
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7所示,第二部分315可以布置为直接与第四侧305接界和/或第四部分330可以布置为直接与第五侧325接界,或者如图18所示,第二部分315和/或第四部分330(仍参考图17)可以布置成相对于相应的第四侧305和第五侧330向内偏移。
在第九方法步骤445中,子区域350被冷却,使得系统10,特别是熔融的第二和/或第三物质,被子区域350主动冷却并且特别迅速地固化。保持力F被进一步保持。
在第九方法步骤445之后的第十方法步骤450中,撤回保持力F,并且将完全接触的系统10从制造机器中移除。
特别有利的是,两个织物接触装置20在制造机器中同时定位为使得一个织物接触装置20接触第一织物接触区域51,而另一织物接触装置20接触第二织物接触区域86。结果,可以特别简单且廉价地执行图8中描述的方法以生产系统10。
此外,方法步骤405至450也可以以与上述不同的顺序进行。此外,也可以省略对子区域350的冷却。
附图标记列表
10系统,加热系统
15织物
10织物接触装置
25边缘
30第一织物部分
35第二织物部分
40第一纱线
45第二纱线
50第一电极
51第一织物接触区域
55第一次级电极
60第一接触区域
65第二接触区域
70铰链
75枢转轴线
80第三织物部分
85第二电极
86第二织物接触区域
90第二次级电极
95电阻电极
100第一凹口
105第二凹口
106波形轮廓
110第一上侧
115第一接触面
120(第一接触部分的)第一侧
125第一凹部
130下侧
135第二接触面
140保持器件
145第一保持元件
150第二保持元件
155第三保持元件
160第四保持元件
165(第一接触部分的)第二侧
170(第一保持元件的)第一固定端
175(第一接触部分的)第三侧
180(第二保持元件的)第二固定端
185(第三保持元件的)第三固定端
190(第四保持元件的)第四固定端
195连接部分
200输送带
a1第一最小间隔
a1第二最小间隔
205第二凹部
210邻接部分
215电导体
220电缆
225第三凹部
230(保持元件)的末端
235下部区域
240上部区域
245第二上侧
250第一缺口
255第二缺口
260第三缺口
265第四缺口
270凸起
275另一缺口
280另一区域
285斜面
290织物上侧
295织物下侧
300(第一保持元件的)第一部分
305第四侧
310间隙
315(第一保持元件的)第二部分
320(第二保持元件的)第三部分
325第五侧
330(第二保持元件的)第四部分
335砧
340第一工具
345第二工具
350子区域
355压模
405第一方法步骤
410第二方法步骤
415第三方法步骤
420第四方法步骤
425第五方法步骤
430第六方法步骤
435第七方法步骤
440第八方法步骤
445第九方法步骤
450第十方法步骤
b第一最大范围
t第二最大范围
b1第三最大范围
α角度
d材料厚度

Claims (15)

1.一种织物接触装置(20),
具有第一接触部分(60)、第二接触部分(65)和保持器件(140),
其中,所述第一接触部分(60)在面向所述第二接触部分(65)的第一上侧(110)具有第一接触面(115),所述第二接触部分(65)在面向所述第一接触部分(60)的下侧(130)具有第二接触面(135),
其中,具有至少一个导电纱线(40)的织物(15)能够布置在所述第一接触面(115)和所述第二接触面(135)之间,并且所述第一接触面(115)和/或第二接触面(135)形成为与导电纱线(40)接触,
其中,所述第一接触部分(60)在第一侧(120)上借助铰链(70)连接到所述第二接触部分(65),
所述保持器件(140)具有至少一个第一保持元件(145),
其中,所述第一保持元件(145)在第一固定端(170)处连接到所述第一接触部分(60)的第二侧(165),
其中,在所述第一保持元件(145)的与所述第一固定端(170)相对的一侧上与第一部分(300)接界的第二部分(315)在所述第二接触部分(65)的后面接合并连接到所述第一接触部分(60),
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第一保持元件(145)由与所述第一固定端(170)接界的所述第一部分(300)侧向引导越过所述第二接触部分(65),
其中,所述第二接触部分(65)在布置在所述第二接触部分(65)的远离所述第一上侧(110)的一侧上的第二上侧(245)上具有由波形轮廓(106)形成的至少一个第一缺口(250),
其中,所述第二部分(315)延伸直到所述第一保持元件(145)的末端(230),
其中,所述第二部分(315)布置在所述第二接触部分(65)的第二上侧(245)上,并且至少部分地与所述第一缺口(250)接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接触装置(20),
其中,所述第二接触部分(65)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枢转,
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中,所述第二接触部分(65)折叠抵靠所述第一接触部分(60),
其中,在所述第二位置中,所述第二接触部分(65)折叠离开所述第一接触部分(6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接触装置(20),
其中,所述第一保持元件(145)从所述第一固定端(170)到所述第一保持元件(145)的末端(230)渐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接触装置(20),
其中,所述第二接触面(135)以波形的方式形成,
和/或
所述第一接触部分(60)以板状方式形成,
其中,所述第一接触面(115)以大致平面的方式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接触装置(20),
其中,所述保持器件(140)具有第二保持元件(150),
其中,所述第二保持元件(150)通过第二固定端(180)连接到所述第一接触部分(60)的第三侧(175),
其中,所述第二保持元件(150)被与所述第二固定端(180)接界的第三部分(320)侧向引导越过所述第二接触部分(65),
其中,在所述第二保持元件(150)的与所述第二固定端(180)相反的一侧上与第三部分(320)接界的第四部分(330)接合在所述第二接触部分(65)的后面,并将所述第一接触部分(60)连接到所述第二接触部分(6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织物接触装置(20),
其中,所述第二侧(165)与所述第三侧(175)相对地布置,
其中,所述第一侧(120)布置在所述第二侧(165)和所述第三侧(175)之间,
其中,所述第二部分(315)至少部分地在所述第二保持元件(150)的方向上延伸,所述第四部分(330)至少部分地在所述第一保持元件(145)的方向上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织物接触装置(20),
其中,所述第二接触部分(65)在第二上侧(245)上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一缺口(250)偏移设置的一个第二缺口(255),
其中,所述第一缺口(250)和所述第二缺口(255)在所述第二接触部分(65)的面向所述第二侧(165)的第四侧(305)与所述第二接触部分(65)的面向所述第三侧(175)的第五侧(325)之间延伸并以细长方式形成,
其中,所述第二缺口(255)平行于所述第一缺口(250)延伸,
其中,第四部分(330)与所述第二缺口(255)接合。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织物接触装置(20),
其中,所述第二接触部分(65)在下侧(130)上具有彼此间隔开的至少两个凸起(270),
其中,凸起(270)彼此平行延伸,
其中,在凸起(270)之间布置有另一缺口(275),用于容纳所述织物(15)的第二纱线(45)的物质。
9.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织物接触装置(20),
具有邻接部分(210),
其中,所述邻接部分(210)连接到所述第一接触部分(60)的第一侧(120),
其中,所述邻接部分(210)能够电连接到电缆(220)的电导体(215)。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织物接触装置(20),
其中,所述邻接部分(210)沿周向界定凹部(225),
其中,所述凹部(225)形成为矩形形状,
其中,所述邻接部分(210)的框架宽度在至少一个空间方向上小于所述凹部(225)的最大范围。
11.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系统(10),
具有织物(15)和织物接触装置(20),
其中,所述织物接触装置(2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形成,
其中,所述织物(15)具有至少一个第一电极(50),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电极具有至少一个导电的接触区域,
其中,第一电极(50)的接触区域布置在所述第一接触部分(60)和所述第二接触部分(65)之间,
其中,两个接触面(115,135)中的至少一个与接触部分(60,65)电接触,
其中,所述第一部分(300)穿过所述织物(15)接合,并将所述织物(15)机械地连接到所述织物接触装置(20)。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统(10),
其中,织物(15)具有第一纱线(40)和至少一个第二纱线(45),
其中,织物(15)具有第一织物部分(30),第二织物部分(35)和第三织物部分(80),
其中,所述第一纱线(40)具有导电物质,所述第二纱线(45)具有电绝缘物质,
其中,为了形成所述第一电极(50),所述第一纱线(40)和所述第二纱线(45)在所述织物(15)的第一织物部分(30)中相互交织,
其中,为了形成第二电极(85),所述第一纱线(40)和所述第二纱线(45)在与所述第一织物部分(30)间隔开布置的第三织物部分(80)中相互交织,
其中,仅所述第二纱线(45)在布置在所述第一织物部分(30)和所述第三织物部分(80)之间的第二织物部分(35)中交织,
其中,所述第二织物部分(35)使所述第一织物部分(30)与所述第三织物部分(80)电绝缘,
其中,所述织物接触装置(20)被布置为与所述第二电极(85)间隔开,
其中,在所述第二织物部分(35)中引入至少一个凹口(100),
其中,第一部分(300)穿过凹口(100)接合。
13.一种用于生产根据权利要求1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10)的方法,
其中,提供织物接触装置(20)和织物(15),
其中,将第二接触部分(65)定位于第二位置,
其中,将第一电极(50)的接触区域定位于第一接触部分(60)上方,
其中,将第一保持元件(145)推动穿过织物(15),以使得第一部分(300)穿过织物(15)接合,
其中,将第二接触部分(65)从第二位置枢转到第一位置,
其中,第二接触部分(65)与第二接触面(135)位于第一接触区域上并电接触第一接触区域,和/或
其中,第一接触区域位于第一接触部分(60)的第一接触面(115)上并与第一接触面电接触,
其特征在于,
其中,第一保持元件(145)的第二部分(315)是模制的,所述模制使得第二部分(315)布置在第二接触部分(65)的第二上侧(245)上,并且至少部分地与第一缺口(250)接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
其中,将织物接触装置(20)加热到第二物质的熔化温度和/或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上,
其中,将第二纱线(45)在第一接触部分(60)和第二接触部分(65)之间熔化,
其中,通过凸起(270)和作用在接触部分(60、65)上的保持力移位熔融的第二物质,
其中,将第二物质流入另一缺口(275)中,
其中,将第二物质在另一缺口(275)中固化。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方法,
其中,第一保持元件(145)的第二部分(315)是压接的。
CN201980055282.6A 2018-08-22 2019-08-16 织物接触装置,系统、尤其是用于机动车辆的加热系统,和用于制造这种系统的方法 Active CN11260237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8120473.6 2018-08-22
DE102018120473.6A DE102018120473B4 (de) 2018-08-22 2018-08-22 Gewebekontakteinrichtung, System, insbesondere Heizsystem für ein Kraftfahrzeug,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solch eines Systems
PCT/EP2019/072027 WO2020038842A1 (en) 2018-08-22 2019-08-16 Fabric-contact device, system, in particular heating system for a motor vehicl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uch a system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02375A CN112602375A (zh) 2021-04-02
CN112602375B true CN112602375B (zh) 2023-06-16

Family

ID=676605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55282.6A Active CN112602375B (zh) 2018-08-22 2019-08-16 织物接触装置,系统、尤其是用于机动车辆的加热系统,和用于制造这种系统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175641A1 (zh)
EP (1) EP3841841B1 (zh)
JP (1) JP7109651B2 (zh)
KR (1) KR102650934B1 (zh)
CN (1) CN112602375B (zh)
DE (1) DE102018120473B4 (zh)
WO (1) WO202003884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20105994A1 (de) 2020-03-05 2021-09-09 Te Connectivity Germany Gmbh Robustes, hochfrequenz-geeignetes elektrisches Terminal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99361A (zh) * 2012-01-06 2013-07-10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55155A (en) * 1983-11-28 1985-11-26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Bioelectrode connector
US4764665A (en) * 1985-07-02 1988-08-16 Material Concepts, Inc. Electrically heated gloves
EP1059063A4 (en) * 1998-02-24 2004-08-11 Sekisui Plastics SHEET ELECTRODE CLIP
DE10016214A1 (de) * 2000-03-31 2001-10-04 Htt High Tech Textilien Gmbh Elektrische Kontaktierung von Material aus Kohlefasern
JP2001291536A (ja) 2000-04-10 2001-10-19 Nec Corp 導電布と電線との接続端子
US6933445B1 (en) * 2004-02-12 2005-08-23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tact and connector
KR101006159B1 (ko) * 2009-01-30 2011-01-07 제이씨텍(주) 나노카본히터 고정단자
DE102009026216A1 (de) * 2009-07-21 2011-01-27 Benecke-Kaliko Ag Flexibles Flächengebilde
US8274019B2 (en) * 2010-04-16 2012-09-25 Carbon Fibers Heating Technologies, LLC High temperature connecto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JP5581242B2 (ja) * 2011-02-10 2014-08-27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WO2012127265A1 (en) * 2011-03-22 2012-09-27 Fci Crimp connector and assembly
JP6518207B2 (ja) * 2016-03-17 2019-05-22 タツタ電線株式会社 端子金具および端子金具付き絶縁電線
KR101790882B1 (ko) * 2016-06-29 2017-10-26 이미애 면상 발열체용 접속단자
JP6823876B2 (ja) 2016-09-26 2021-02-03 有限会社コスモポリタン 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99361A (zh) * 2012-01-06 2013-07-10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175641A1 (en) 2021-06-10
DE102018120473A1 (de) 2020-02-27
KR20210043678A (ko) 2021-04-21
JP2021535550A (ja) 2021-12-16
DE102018120473B4 (de) 2020-06-18
CN112602375A (zh) 2021-04-02
JP7109651B2 (ja) 2022-07-29
EP3841841B1 (en) 2023-04-05
WO2020038842A1 (en) 2020-02-27
KR102650934B1 (ko) 2024-03-22
EP3841841A1 (en) 2021-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43823B (zh) 用于加强焊接的设备和方法
CN102734936B (zh) 具有含传导路径的板件的电热装置
KR102666966B1 (ko) 전기 접촉 엘리먼트, 및 경납으로 만들어진 압착된 납땜 바디에 의해 상대 접점에 대한 경납땜된 전기 전도성 연결부를 생성하는 방법
CN112602375B (zh) 织物接触装置,系统、尤其是用于机动车辆的加热系统,和用于制造这种系统的方法
JPH0519265B2 (zh)
EP0261905B1 (en)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a method for connecting wires thereto
CN107004819A (zh) 连接元件、汇流装置和对应的制造方法
US10819055B2 (en) Connecto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assembly provided with same
US20180366839A1 (en) Terminal, hot-melt member-equipped terminal, terminal-equipped wir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erminal-equipped wire
EP3315236B1 (en) Resistance solder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using the same
CN116461099A (zh) 用于制造具有嵌入在基板内的多个分离导体的组件的设备和方法
CN111293651B (zh) 电气连接箱
EP2619857B1 (en) Method and adjustment device for orientating contact pins of an electric component
EP3610982A1 (en) Method of attaching at least one, in particular pin-shaped, contact element to a conductive path of a conductor plate, pin header for attaching to a conductor plate, connection assembly
CN112444661B (zh) 分流电阻式电流检测装置
KR102461381B1 (ko) 퓨즈 엘리먼트 및 제조방법
CN114378416B (zh) 使用成形电极的紧凑型埋线焊接的装置和方法
US10804622B2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assembly
CN109904659B (zh) 端子组合及电连接器组件
US10680350B2 (en) Method and connection device for producing a crimped connection
KR20100136943A (ko) 전기 가열 장치 제조 방법 및 전기 가열 장치
JP6164423B2 (ja) バスバーユニット
JPH06119945A (ja) 基板間コネ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8353467B (zh) 用于车辆的加热装置的设备
CN114649693A (zh) 电气元件、制备其的方法以及制备其的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