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02268B - 改善解码性能 - Google Patents

改善解码性能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02268B
CN112602268B CN201980055801.9A CN201980055801A CN112602268B CN 112602268 B CN112602268 B CN 112602268B CN 201980055801 A CN201980055801 A CN 201980055801A CN 112602268 B CN112602268 B CN 11260226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cket
bits
ldpc
encoding process
par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5580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02268A (zh
Inventor
李嘉玲
D·N·团
田彬
L·杨
S·韦尔玛尼
L·维尔马
S·J·谢尔哈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lcomm Inc
Original Assignee
Qualcom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lcomm Inc filed Critical Qualcomm Inc
Publication of CN1126022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022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022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022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57Block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 H04L1/0013Rate matching, e.g. puncturing or repetition of code symbol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03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 H03M13/05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using block codes, i.e.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check bits joined to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information bits
    • H03M13/11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using block codes, i.e.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check bits joined to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information bits using multiple parity bits
    • H03M13/1102Codes on graphs and decoding on graphs, e.g. low-density parity check [LDPC] codes
    • H03M13/1148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the code parity-check or generator matrix
    • H03M13/118Parity check matrix structured for simplifying encoding, e.g. by having a triangular or an approximate triangular structure
    • H03M13/1185Parity check matrix structured for simplifying encoding, e.g. by having a triangular or an approximate triangular structure wherein the parity-check matrix comprises a part with a double-diagonal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37Decoding methods or techniques, not specific to the particular type of coding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3M13/03 - H03M13/35
    • H03M13/3769Decoding methods or techniques, not specific to the particular type of coding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3M13/03 - H03M13/35 using symbol combining, e.g. Chase combining of symbols received twice or more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61Aspec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for error correction or error detection, not provided for otherwise
    • H03M13/618Shortening and extension of cod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63Joint error correction and other techniques
    • H03M13/6306Error control coding in combination with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RQ] and diversity transmission, e.g. coding schemes for the multiple transmission of the same information or the transmission of incremental redundancy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63Joint error correction and other techniques
    • H03M13/635Error control coding in combination with rate matching
    • H03M13/6356Error control coding in combination with rate matching by repetition or insertion of dummy data, i.e. rate reduction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63Joint error correction and other techniques
    • H03M13/635Error control coding in combination with rate matching
    • H03M13/6362Error control coding in combination with rate matching by puncturing
    • H03M13/6368Error control coding in combination with rate matching by puncturing using rate compatible puncturing or complementary puncturing
    • H03M13/6393Rate compatible low-density parity check [LDPC]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17Feedback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1Arrangements at the transmitt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1Arrangements at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0042Encoding specially adapted to other signal generation operation, e.g. in order to reduce transmit distortions, jitter, or to improve signal shap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5Arrangements at the receiv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5Arrangements at the receiver end
    • H04L1/0046Code rate detection or code type de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7Rate matching
    • H04L1/0068Rate matching by punctu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04L1/1819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with re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or different redundanc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05Symbol extensions, e.g. Zero Tail, Unique Word [UW]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14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using bitmap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35Buffer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Error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内容提供了用于基于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的增量冗余(IR)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传输处理的系统、方法和装置,其包括被编码在计算机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在一个方面中,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被配置为使用LDPC编码过程来生成第一分组。该装置还被配置为:如果第一分组没有被无线设备成功解码,则使用第二LDPC编码过程来生成编码比特;生成第二分组,所述第二分组包括使用第二LDPC编码过程所生成的编码比特中的至少一些编码比特;以及输出用于传输的第二分组。

Description

改善解码性能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享受于2019年9月6日递交的、名称为“IMPROVING DECODINGPERFORMANCE”的美国专利申请No.16/562,907的优先权,该美国专利申请要求以下申请的权益和优先权:于2018年9月7日递交的、名称为“IMPROVING DECODING PERFORMANCE INWIFI”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2/728,737、以及于2018年11月27日递交的、名称为“IMPROVING DECODING PERFORMANCE IN WIFI”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2/772,042,这两个申请都被转让给本申请的受让人。先前申请的公开内容被视为本专利申请的一部分并且通过引用的方式并入本专利申请。
技术领域
概括而言,下文讨论的技术的某些方面涉及用于基于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的编码和解码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如今,在家庭、办公室和各种公共设施中部署无线局域网(WLAN,有时被称为WiFi网络)是常见的。这种网络通常采用无线接入点(AP),其将在特定地点(例如,上述家庭、办公室、公共设施等)的多个无线站(STA)连接到诸如互联网等的另一网络。STA集合可以在所谓的基本服务集(BSS)中通过公共AP彼此进行通信。
已经开发了不同的方案以便解决对于WLAN而言所需要的增加的带宽和可靠性要求的问题。例如,改进的编码方案以及诸如多输入多输出(MIMO)和更高阶调制和编码方案(MCS)之类的其它方案已经被标识为要在802.11标准族中考虑的技术之一。
存在各种类型的改进的编码方案,其包括Turbo编码、LDPC、格形编码调制、改进的卷积码和基于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的方案。在具有高数据速率的某些应用(例如,被当前和正在开发的802.11标准视为甚高吞吐量(VHT)和极高吞吐量(EHT)的应用)中,相比于其它码,LDPC码已经表现出潜在优势。
发明内容
本公开内容的系统、方法和设备均具有若干创新方面,其中没有单独一个方面独自负责本文公开的期望属性。
在本公开内容中描述的主题的一个创新方面可以是在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中实现的。概括而言,装置包括:处理系统,其被配置为:使用第一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编码过程来生成第一分组,第一分组具有信息比特集合和第一奇偶校验比特集合;以及接口,其被配置为输出用于传输的第一分组;其中,处理系统还被配置为:如果第一分组没有被无线设备成功地解码,则使用第二LDPC编码过程来生成编码比特,其中,使用第二LDPC编码过程来生成的编码比特包括与第一分组相同的信息比特集合中的至少一些信息比特以及第二奇偶校验比特集合,以及生成第二分组,所述第二分组包括使用第二LDPC过程来生成的编码比特中的至少一些编码比特;以及接口还被配置为输出用于传输的第二分组。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二LDPC编码过程基于通过第一LDPC编码过程生成的信息比特来生成编码比特。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一分组和第二分组被输出以作为增量冗余(IR)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过程的一部分进行传输。
在本公开内容中描述的主题的另一创新方面可以是在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中实现的。概括而言,装置包括:第一接口,其被配置为:获得由无线设备使用第一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编码过程来生成的第一分组的至少一部分,第一分组具有信息比特集合和第一奇偶校验比特集合;处理系统,其被配置为:尝试对第一分组进行解码;以及生成否定确认(NACK)分组,所述NACK分组向无线设备通知对解码第一分组的尝试是不成功的;以及第二接口,其被配置为输出用于传输的NACK分组;其中,第一接口还被配置为:获得第二分组的至少一部分,其包括使用第二LDPC编码过程来生成的编码比特的至少一部分,其中,编码比特包括与第一分组相同的信息比特集合中的至少一些信息比特以及第二奇偶校验比特集合;以及处理系统还被配置为:将第一分组的一部分与第二分组的一部分进行组合,以及基于经组合的第一分组和第二分组,重新尝试对信息比特进行解码。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二LDPC编码过程基于通过第一LDPC编码过程生成的信息比特来生成编码比特。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一分组和第二分组被输出以作为增量冗余(IR)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过程的一部分进行传输。
在本公开内容中描述的主题的另一创新方面可以是在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中实现的。概括而言,方法包括:使用第一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编码过程来生成第一分组,第一分组具有信息比特集合和第一奇偶校验比特集合;输出用于传输的第一分组;如果第一分组没有被无线设备成功地解码,则使用第二LDPC编码过程来生成编码比特,其中,使用第二LDPC编码过程来生成的编码比特包括与第一分组相同的信息比特集合中的至少一些信息比特以及第二奇偶校验比特集合;生成第二分组,所述第二分组包括使用第二LDPC编码过程来生成的编码比特中的至少一些编码比特;以及输出用于传输的第二分组。
在本公开内容中描述的主题的另一创新方面可以是在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中实现的。概括而言,方法包括:获得具有信息比特集合和第一奇偶校验比特集合的第一分组的至少一部分;尝试使用第一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解码过程来对第一分组的信息比特进行解码;生成否定确认(NACK)分组,所述NACK分组向无线设备通知信息比特的至少一部分没有被成功解码;输出用于传输的NACK分组;获得第二分组的至少一部分;将第一分组的一部分与第二分组的一部分进行组合;以及基于经组合的第一分组和第二分组,重新尝试使用第二LDPC解码过程来对信息比特的没有被成功解码的一部分进行解码。
在本公开内容中描述的主题的另一创新方面可以是在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中实现的。概括而言,装置包括:用于使用第一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编码过程来生成第一分组的单元,第一分组具有信息比特集合和第一奇偶校验比特集合;用于输出用于传输的第一分组的单元;用于如果第一分组没有被无线设备成功地解码,则使用第二LDPC编码过程来生成编码比特的单元,其中,使用第二LDPC编码过程来生成的编码比特包括与第一分组相同的信息比特集合中的至少一些信息比特以及第二奇偶校验比特集合;用于生成第二分组的单元,所述第二分组包括使用第二LDPC编码过程来生成的编码比特中的至少一些编码比特;以及用于输出用于传输的第二分组的单元。
在本公开内容中描述的主题的另一创新方面可以是在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中实现的。概括而言,装置包括:用于获得具有信息比特集合和第一奇偶校验比特集合的第一分组的至少一部分的单元;用于尝试使用第一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解码过程来对第一分组的信息比特进行解码的单元;用于生成否定确认(NACK)分组的单元,所述NACK分组向无线设备通知信息比特的至少一部分没有被成功解码;用于输出用于传输的NACK分组的单元;用于获得第二分组的至少一部分的单元;用于将第一分组的一部分与第二分组的一部分进行组合的单元;以及用于基于经组合的第一分组和第二分组,重新尝试使用第二LDPC解码过程来对信息比特的没有被成功解码的一部分进行解码的单元。
在本公开内容中描述的主题的另一创新方面可以是在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计算机可读介质中实现的,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可执行以进行以下操作的代码:使用第一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编码过程来生成第一分组,第一分组具有信息比特集合和第一奇偶校验比特集合;输出用于传输的第一分组;如果第一分组没有被无线设备成功地解码,则使用第二LDPC编码过程来生成编码比特,其中,使用第二LDPC编码过程来生成的编码比特包括与第一分组相同的信息比特集合中的至少一些信息比特以及第二奇偶校验比特集合;生成第二分组,所述第二分组包括使用第二LDPC编码过程来生成的编码比特中的至少一些编码比特;以及输出用于传输的第二分组。
在本公开内容中描述的主题的另一创新方面可以是在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计算机可读介质中实现的,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可执行以进行以下操作的代码:获得具有信息比特集合和第一奇偶校验比特集合的第一分组的至少一部分;尝试使用第一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解码过程来对第一分组的信息比特进行解码;生成否定确认(NACK)分组,所述NACK分组向无线设备通知信息比特的至少一部分没有被成功解码;输出用于传输的NACK分组;获得第二分组的至少一部分;将第一分组的一部分与第二分组的一部分进行组合;以及基于经组合的第一分组和第二分组,重新尝试使用第二LDPC解码过程来对信息比特的没有被成功解码的一部分进行解码。
在附图和下文的描述中阐述了在本公开内容中描述的主题的一种或多种实现方式的细节。根据描述、附图和权利要求,其它特征、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注意的是,以下附图的相对尺寸可能不是按比例绘制的。
附图说明
为了可以详细地理解本公开内容的上述特征,可以通过参照各方面给出更为具体的描述(上文简要概述的),其中一些方面在附图中示出。然而,要注意的是,附图仅示出本公开内容的某些典型的方面,并且因此并不被视为限制其范围,因为该描述可以容许其它同等有效的方面。
图1示出了其中可以实现在本公开内容中描述的主题的一个或多个方面的示例网络的系统图。
图2示出了在图1中所示的示例设备的框图。
图3示出了示例编码器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示例解码器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示例扩展奇偶校验矩阵(PCM)。
图6示出了示例组合技术的概述。
图7示出了示例HARQ编码技术。
图8示出了用于无线通信的示例操作的流程图。
图9示出了用于无线通信的示例操作的流程图。
图10示出了示例HARQ编码技术。
图11-14示出了基于不同母码率的示例IR-HARQ编码配置。
图15示出了针对不同码率的示例奇偶校验比特和编码比特。
图16-19示出了基于在图15中所示的码率的示例IR-HARQ编码配置。
图20示出了根据在图16中所示的打孔率之一和码率的示例码字。
图21示出了码字重传的示例格式。
在各个附图中的相似的附图标记和命名指示相似的元素。
具体实施方式
出于描述本公开内容的创新方面的目的,以下描述涉及某些实现方式。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易于认识到的是,本文教导可以用多种不同的方式来应用。本公开内容中的示例中的一些示例是基于根据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802.11无线标准、IEEE 802.3以太网标准和IEEE 1901电力线通信(PLC)标准的无线和有线局域网(LAN)通信的。然而,所描述的实现方式可以在能够根据无线通信标准中的任何标准来发送和接收RF信号的任何设备、系统或网络中实现,所述无线通信标准包括以下各项中的任何项:IEEE 802.11标准、标准、码分多址(CDMA)、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GSM/通用分组无线电服务(GPRS)、增强型数据GSM环境(EDGE)、陆地集群无线电(TETRA)、宽带-CDMA(W-CDMA)、演进数据优化(EV-DO)、1xEV-DO、EV-DO Rev A、EV-DO RevB、高速分组接入(HSPA)、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HSDPA)、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HSUPA)、演进型高速分组接入(HSPA+)、长期演进(LTE)、AMPS、或者用于在无线、蜂窝或物联网(IOT)网络(例如,利用3G、4G或5G、或其另外的实现方式、技术的系统)内进行通信的其它已知信号。
随着对高速WLAN和移动宽带接入的需求持续增加,存在对无线技术进一步改进的需求。优选地,这些改进应当适用于一系列技术和采用这些技术的电信标准。一个用于改进的领域是适用于根据802.11标准族(例如,802.11ax和802.11be)来操作的(WLAN)系统的编码/解码领域。
通信系统通常需要以若干不同的速率进行操作。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可调整的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可以用于以不同的速率来提供编码和解码。例如,可以通过对较低速率的LDPC码进行打孔来生成较高速率的LDPC码。
打孔通常是指从码字中移除比特以产生较短码字的动作。在LDPC编码的背景下,打孔从码字中移除一些奇偶校验比特并且将码字缩短。这通常导致针对在码字中发送较少的针对信息比特的奇偶校验。
在本公开内容中描述的主题的一个或多个创新方面可以使用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来生成具有信息比特(例如,消息的比特)和要用于纠错的奇偶校验比特的码字,从而有助于增强在无线网络中的设备之间对码字的发送和接收。可以使用不同的LDPC编码过程来生成用于初始传输和重传的码字。例如,不同的编码过程可以使用不同的LDPC编码、不同的打孔、不同的重复或其组合。
可以实现在本公开内容中描述的主题的特定实现方式以实现以下潜在优点中的一个或多个优点。例如,使用具有不同码率的LDPC码可以有助于实现不同的吞吐量要求。此外,使用用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初始传输和重传的选择性打孔可以允许增量冗余以增加接收机处的解码可靠性。HARQ允许接收机将初始失败分组和后续重传进行组合以改善解码性能。
本文的教导可以被并入各种有线或无线装置(例如,节点)中(例如在其内实现或由其执行)。在一些方面中,根据本文的教导而实现的无线节点可以包括接入点(AP)或(非AP)站(STA)。STA可以包括、被实现为、或者被称为接入终端(AT)、用户站、用户单元、移动站(MS)、远程站、远程终端、用户终端(UT)、用户代理、用户装置、用户设备、用户站、或某种其它术语。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接入终端可以包括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DA”)、具有无线连接能力的手持设备、站(STA)或某种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适当的处理设备。因此,本文所教导的一个或多个方面可以被并入电话(例如,蜂窝电话或智能电话)、计算机(例如,膝上型计算机)、平板计算机、便携式通信设备、便携式计算设备(例如,个人数据助理)、娱乐设备(例如,音乐或视频设备、或卫星无线电装置)、全球定位系统设备、或任何被配置为经由无线或有线介质进行通信的其它适当的设备。在一些方面中,该节点可以是无线节点。这种无线节点可以经由有线或无线通信链路来提供例如针对网络(例如,比如互联网或蜂窝网络的广域网)的连接或至网络的连接。
图1示出了其中可以实现在本公开内容中描述的主题的一个或多个方面的示例网络100的系统图。例如,AP 110和STA 120a均可以包括能够执行下文参照图8和9描述的操作的HARQ LDPC编码器/解码器模块。
为了简单起见,在图1中仅示出了一个接入点110。接入点(AP)通常是与一个或多个STA 120进行通信的固定站。
接入点110可以在任何给定时刻在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上与一个或多个STA 120通信。下行链路(即,前向链路)是从接入点至用户终端的通信链路,而上行链路(即,反向链路)是从用户终端至接入点的通信链路。STA还可以与另一个用户终端以对等方式进行通信。
网络100可以采用多个发射天线和多个接收天线以便在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上进行数据传输。接入点110被装备有数量Nap个天线并且对于下行链路传输来说表示多输入(MI)以及对于上行链路传输来说表示多输出(MO)。一组Nu个选择的用户终端120共同地对于下行链路传输来说表示多输出以及对于上行链路传输来说表示多输入。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如果针对Nu个用户终端的数据符号流没有通过一些单元在码、频率或时间上被复用,则可能期望具有Nap≥Nu≥1。如果可以使用不同的码信道(在CDMA的情况下)、不相交的子带集合(在正交频分复用(OFDM)的情况下)等来对数据符号流进行复用,则Nu可以大于Nap。每个选择的用户终端向接入点发送特定于用户的数据和/或从接入点接收特定于用户的数据。一般来说,每个选择的用户终端可以被配备有一个或多个天线(即,Nut≥1)。Nu个选择的用户终端可以具有相同或不同数量的天线。
网络100可以是时分双工(TDD)系统或频分双工(FDD)系统。对于TDD系统,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共享相同的频带。对于FDD系统,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使用不同的频带。网络100还可以使用单个载波或多个载波来进行传输。每个用户终端可以被配备有单个天线(例如,为了保持成本下降)或多个天线(例如,在可以支持额外成本的情况下)。网络100可以表示在60GHz频带中操作的高速无线局域网(WLAN)。
图2示出了在图1中所示的接入点110和STA 120的示例组件,其可以用于实现本公开内容的各方面。接入点110和站120的一个或多个组件可以用于实施本公开内容的各方面。例如,天线224、发射机/接收机单元222、处理器210、220、240、242和/或控制器230或者天线252、发射机/接收机254、处理器260、270、288和290和/或控制器280可以用于执行本文所描述并且参照图9和10示出的操作。
图2示出了MIMO系统100中的接入点/基站110以及两个STA 120m和120x的框图。接入点110被配备有Nap个天线224a至224ap。STA 120m被配备有Nut,m个天线252ma至252mu,并且STA 120x被配备有Nut,x个天线252xa至252xu。接入点110对于下行链路来说是发送实体,以及对于上行链路来说是接收实体。每个STA 120对于上行链路来说是发送实体,以及对于下行链路来说是接收实体。如本文所使用的,“发送实体”是能够经由频率信道发送数据的独立操作的装置或设备,以及“接收实体”是能够经由频率信道接收数据的独立操作的装置或设备。在以下描述中,下标“dn”标示下行链路,下标“up”标示上行链路,Nup个STA被选择进行上行链路上的同时传输,并且Ndn个STA被选择进行下行链路上的同时传输。此外,Nup可以等于或可以不等于Ndn,并且Nup和Ndn可以包括静态值或者可以针对每个调度间隔来改变。可以在接入点和STA处使用波束成形(例如,波束控制)或某种其它空间处理技术。
在上行链路上,在被选择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每个STA 120处,TX数据处理器288接收来自数据源286的业务数据和来自控制器280的控制数据。控制器280可以与存储器282相耦合。TX数据处理器288基于与为该STA选择的速率相关联的编码和调制方案来处理(例如,编码、交织和调制)针对该STA的业务数据{dup,m}并且提供数据符号流{sup,m}。TX空间处理器290对该数据符号流{sup,m}执行空间处理并且为Nut,m个天线提供Nut,m个发送符号流。每个发射机单元(TMTR)254接收并且处理(例如,转换至模拟、放大、滤波以及上变频)各自的发送符号流以生成上行链路信号。Nut,m个发射机单元254提供Nut,m个上行链路信号以用于从Nut,m个天线252传输到接入点110。
数量Nup个STA可以被调度用于在上行链路上进行同时传输。这些STA中的每一者对其数据符号流执行空间处理并且在上行链路上向接入点发送其发送符号流集合。
在接入点110处,Nap个天线224a至224ap从在上行链路上进行发送的所有Nup个STA接收上行链路信号。每个天线224向各自的接收机单元(RCVR)222提供接收到的信号。每个接收机单元222执行与发射机单元254所执行的处理互补的处理并且提供接收到的符号流。RX空间处理器240对来自Nap个接收机单元222的Nap个接收到的符号流执行接收机空间处理并且提供Nup个恢复出的上行链路数据符号流。接收机空间处理是根据信道相关矩阵求逆(CCMI)、最小均方误差(MMSE)、连续干扰消除(SIC)、或某种其它技术来执行的。每个恢复出的上行链路数据符号流{sup,m}是对由相应的STA发送的数据符号流{sup,m}的估计。RX数据处理器242根据针对每个恢复出的上行链路数据符号流{sup,m}所使用的速率来处理(例如,解调、解交织和解码)该流以获得经解码的数据。针对每个STA的经解码的数据可以被提供给数据宿244进行存储以及提供给控制器230以用于进一步处理。
在下行链路上,在接入点110处,TX数据处理器210接收来自数据源208的针对被调度进行下行链路传输的Ndn个STA的业务数据、来自控制器230的控制数据、以及还可能有来自调度器234的其它数据。可以在不同的传输信道上发送各种类型的数据。TX数据处理器210基于为每个STA选择的速率来处理(例如,编码、交织和调制)针对该STA的业务数据。TX数据处理器210为Ndn个STA提供Ndn个下行链路数据符号流。TX空间处理器220对Ndn个下行链路数据符号流执行空间处理并且为Nap个天线提供Nap个发送符号流。每个发射机单元(TMTR)222接收并处理各自的发送符号流以生成下行链路信号。Nap个发射机单元222提供Nap个下行链路信号以从Nap个天线224传输到STA。针对每个STA的经解码的数据可以被提供给数据宿272用于进行存储和/或提供给控制器280以用于进一步处理。
在每个STA 120处,Nut,m个天线252从接入点110接收Nap个下行链路信号。每个接收机单元(RCVR)254处理从相关联的天线252接收的信号并且提供接收到的符号流。RX空间处理器260对来自Nut,m个接收机单元254的Nut,m个接收到的符号流执行接收机空间处理并且提供恢复出的针对该STA的下行链路数据符号流{sdn,m}。接收机空间处理可以是根据CCMI、MMSE或其它已知技术来执行的。RX数据处理器270处理(例如,解调、解交织和解码)所恢复出的下行链路数据符号流以获得经解码的针对该STA的数据。
在每个STA 120处,Nut,m个天线252从接入点110接收Nap个下行链路信号。每个接收机单元(RCVR)254处理从相关联的天线252接收的信号并且提供接收到的符号流。RX空间处理器260对来自Nut,m个接收机单元254的Nut,m个接收到的符号流执行接收机空间处理并且提供恢复出的针对该STA的下行链路数据符号流{sdn,m}。接收机空间处理是根据CCMI、MMSE或某种其它技术来执行的。RX数据处理器270处理(例如,解调、解交织和解码)所恢复出的下行链路数据符号流以获得经解码的针对该STA的数据。
图3是示出射频(RF)调制解调器350的编码器部分的简化框图300,所述编码器部分可以被配置为提供包括用于无线传输的经编码的消息的信号。在一个示例中,AP 110(或反向路径上的STA 120)中的卷积编码器302接收用于传输的消息320。消息320可以包含针对接收设备的数据或经编码的语音或其它内容。编码器302使用适当的调制和编码方案(MCS)来对消息进行编码,所述MCS通常是基于由AP 110或另一网络实体定义的配置来选择的。然后,可以由打孔模块304对由编码器302产生的经编码的比特流322选择性地打孔,所述打孔模块304可以是单独的设备或组件或者可以与编码器302整合。打孔模块304可以确定比特流应当在进行传输之前被打孔或者在没有打孔的情况下被发送。可以基于网络状况、网络配置、RAN定义的偏好或者出于其它原因来作出对比特流322进行打孔的决策。比特流322可以是根据打孔模式312被打孔的并且用于对消息320进行编码。打孔模式312可以是基于LDPC码设计的,如下文更加详细地描述的。打孔模块304向映射器306提供输出324,所述映射器生成Tx符号326的序列,所述Tx符号326的序列由Tx链308进行调制、放大以及以其它方式进行处理以产生RF信号328以通过天线310进行传输。
根据调制解调器部分350是否被配置为对比特流322进行打孔,打孔模块304的输出324可以是未被打孔的比特流322或比特流322的被打孔版本。在一个示例中,可以在编码器302的输出324中对奇偶校验比特或其它纠错比特进行打孔,以便在RF信道的有限带宽内发送消息320。在另一示例中,可以对比特流322进行打孔,以减少用于发送消息320所需要的功率,以避免干扰,或者出于其它网络相关的原因。不发送这些被打孔的码字比特。
用于对LDPC码字进行解码的解码器和解码算法通过通过在图内沿着边交换消息来进行操作并且通过在节点处基于传入消息执行计算来更新这些消息。最初向在图中的每个变量节点(variable node)提供软比特(被称为接收值),其指示对通过例如来自通信信道的观察结果所确定的、对相关联的比特的值的估计。在理想情况下,针对单独比特的估计在统计上是独立的。在实践中可能违背这种理想情况。接收值的集合包括所接收的码字。
图4是示出RF调制解调器450的解码器部分的简化示意图400,所述解码器部分可以被配置为接收和解码无线发送的包括被打孔的编码消息的信号。可以将被打孔的(未被发送的)码字比特视为被擦除的。例如,解码可以包括在初始化时将被打孔节点的对数似然比(LLR)设置为“0”。解打孔(depuncture)还可以包括对被缩短比特的解缩短(deshorten)。这些被缩短比特没有被包括在传输中,并且在接收机处,被缩短比特被视为已知比特,通常被设置为“0”,这允许LLR幅度被设置为可能的最大值。在各种示例中,接收信号的调制解调器450可以驻留在接入终端(例如,STA 120)、基站(例如,AP 110)、或者用于执行所描述的功能的任何其它适当的装置或单元处。天线402向接收机提供RF信号420。RF链404对RF信号420进行处理和解调,并且可以向解映射器406提供符号422的序列,所述解映射器406产生表示编码消息(例如,消息320)的比特流424。
解映射器406可以提供经解打孔的比特流424。在一个示例中,解映射器406可以包括解打孔模块,所述解打孔模块可以被配置为在比特流中被打孔比特在其处被发射机删除的位置插入空值。当用于在发射机处产生被打孔的比特流的打孔模式410是已知的时,可以使用解打孔模块。打孔模式410可以用于识别LLR 428,所述LLR 428可能在卷积解码器408对比特流424进行解码期间被忽略。LLR可以是与比特流424中的经解打孔的比特位置的集合相关联的。相应地,解码器408可以通过忽略所识别的LLR 828,利用减少的处理开销来产生经解码的消息426。LDPC解码器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元件,以并行地执行奇偶校验或变量节点操作。例如,当处理具有提升大小Z的码字时,LDPC解码器可以利用数量(Z)个处理元件来并发地对提升图的所有边执行奇偶校验操作。
通过将解码器408配置为忽略与在被打孔的比特流424中发送的消息中的被打孔比特相对应的LLR 428,可以提高解码器408的处理效率。被打孔的比特流424可以已经是根据用于定义要从经编码的消息中移除的某些比特的打孔方案来打孔的。在一个示例中,可以移除某些奇偶校验比特或其它纠错比特。可以用打孔矩阵或表来表示打孔模式,所述打孔矩阵或表标识在每个消息中要被打孔的比特的位置。可以选择打孔方案以减少用于对消息426进行解码的处理开销,同时维持遵从通信信道上的数据速率或者由网络设置的传输功率限制。所得到的被打孔的比特流通常表现出高速率纠错码的纠错特性,但是具有较少的冗余。相应地,当信道状况产生相对高的信噪比(SNR)时,可以有效地采用打孔来减少接收机中的解码器408处的处理开销。
在接收机处,用于对非打孔的比特流进行解码的相同的解码器通常可以用于对被打孔的比特流进行解码,而不管多少比特已经被打孔。在传统的接收机中,通常在尝试进行解码之前,通过用零来填充针对被打孔状态或位置的LLR来对LLR信息进行解打孔(经解打孔的LLR)。解码器可以部分地基于什么比特被打孔,来忽略实际上不携带信息的经解打孔的LLR。解码器可以将缩短比特视为已知比特(例如,被设置为“0”)。
如下文将更加详细地描述的,在一些情况下,相对于基础码,可以使用扩展LDPC码来添加增加数量的奇偶校验比特。
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某些方面的对应于扩展LDPC码的示例基础奇偶校验矩阵PCM 500的结构。如图5中所示,示例基础PCM 500具有信息(系统)比特列502(即,变量节点),其包括具有某个数量的3度或更高度的变量节点的“核心”结构506以及具有更高度的一些状态(被打孔)节点504,所述“核心”结构506和状态节点504一起形成信息比特列502的集合。为了简化描述,除了高度被打孔状态节点之外的所有系统比特列都是3度,但是所公开的技术并不限于此。
如图5中所示,基础PCM 500结构包括奇偶校验结构510。奇偶校验结构510包括被3度节点终止的累积链(例如,类似于IEEE 802.11n标准LDPC码)。例如,可以使用替代的编码结构来支持更深的错误平底(error floor),并且所公开的技术可以应用于对编码结构的这种变型。如图5中所示,基础PCM 500结构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一度奇偶校验比特508。一度奇偶校验比特508经由校验节点仅连接到状态节点。
比特列502和奇偶校验结构510可以被称为“核心图”或“核心PCM”。如图5中所示,可以使用用于进一步的IR-HARQ传输的额外的奇偶校验比特(IR-HARQ扩展512),来定义比与核心图相关联的速率更低的码率的码,从而扩展核心图。完整图或在核心图之外的某个部分可以被称为“扩展图”。核心图具有通过其参数(即,变量节点、校验节点、边、打孔等)确定的相关联的码率。可以对核心图中的一些奇偶校验比特进行打孔,以支持高于核心图的码率的码率。可以通过利用奇偶校验比特来扩展核心图,从而获得较低的编码速率。
早期WiFi标准(例如,高达802.11ax)已经实现了自动重复请求(ARQ),但是没有实现混合ARQ。因此,没有存储失败分组以用于与重传的组合目的。HARQ表示相对于目前的PHY层(例如802.11ax)而言在扩展高吞吐量(EHT)方面的可能的物理(PHY)层改进。尽管本公开内容使用参考802.11ax的各种示例来解释某些创新方面和某些实现方式,但是本文公开的技术也可以适用于其它标准。例如,本文公开的技术可以适用于802.11be和进一步的802.11标准。
HARQ将初始失败分组和后续重传进行组合以改善解码性能。因此,HARQ可以有助于实现分集增益,并且可以用于增强在诸如快速衰落、干扰、多普勒或频率分配(通过RU分配或不同交织)之类的场景中的链路性能。其还可以实现速率适配增益,并且可以用于通过实现积极的MCS来进行吞吐量增强。
如图6中所示,HARQ组合技术包括Chase合并(CC)和增量冗余(IR)。利用Chase合并的HARQ通常具有相对低的效率,因为在重传中没有新的奇偶校验比特。本公开内容的各方面提出了用于LDPC编码和解码的技术,其可以与更高效的利用IR的HARQ(IR-HARQ)一起应用。本公开内容的一些实现方式提供了可以有助于实现IR-HARQ的新LDPC设计。
图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某些方面的示例的基于LDPC的HARQ编码技术。如图所示,如果在初始传输中的一个码字(具有通过第一LDPC编码过程生成的信息比特和第一奇偶校验比特集合A)失败,则用于产生该码字的相同信息比特(可能具有相同的加扰)的第二LDPC编码过程可以用于在码字的重传中生成第二奇偶校验比特集合B。在一些情况下,第二LDPC编码过程可以对在第一LDPC编码过程中生成的信息比特(例如,所存储的信息比特)进行操作。在每次重传中,可以包括不同的比特。例如,一个重传可以仅发送每个码字的部分信息比特和部分奇偶校验比特,而另一个重传可以仅发送每个码字的一些奇偶校验比特,而根本不发送任何信息比特。
802.11ax针对4个编码速率(1/2、2/3、3/4、5/6)和3个码字大小(648、1296、1944)使用12个不同的奇偶校验矩阵H。本公开内容的各方面可以扩展LDPC以实现(部分)IR-HARQ。这可以通过使用以下各项中的一项或多项来实现:额外的码字大小、额外的解码器模式(具有通常指代码字大小和码率组合的模式)以及对LDPC编码过程的改变。
本公开内容解决了各种相关挑战,例如,如何计算码字数量并且在码字之间划分有效载荷比特,如何将编码比特适配(fit)到传输(重传)资源分配(调制阶数、子载波数量、空间流数量、OFDM符号数量)中,以及如何管理解码器处的HARQ缓冲区。
在本公开内容中描述的主题的特定实现方式提供了用于实现基于LDPC的IR HARQ的各种设计选项。例如,根据第一设计选项(本文中被称为设计选项1),可以使用与在802.11ax中使用的相同的LDPC码,但是可以修改在LDPC编码过程中的打孔步骤、重复步骤(或这两者),以获得在重传中的不同的奇偶校验比特。
根据第二设计选项(在本文中被称为设计选项2),可以扩展LDPC码以允许基于LDPC的IR HARQ。对于第一或第二设计选项,在传输(重传)中的各种传输参数(例如,QAM调制、子载波数量(RU分配)、空间流数量等)可以是相同或不同的。
图8是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各方面的用于由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示例操作800的流程图。这些操作可以由诸如图1中的AP 110或非AP STA 120之类的无线设备来执行。
操作800在802处通过以下操作开始:使用第一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编码过程来生成第一分组,第一分组具有信息比特集合和第一奇偶校验比特集合。在804处,该装置输出用于传输给无线设备的第一分组。在806处,如果第一分组没有被无线设备成功地解码,则该装置使用第二LDPC编码过程来生成编码比特。使用第二LDPC过程所生成的编码比特可以包括与第一分组相同的信息比特集合和第二奇偶校验比特集合。在808处,该装置生成第二分组,所述第二分组包括如第一分组中的信息比特中的至少一些信息比特和第二奇偶校验比特集合。在810处,该装置输出用于传输给无线设备的第二分组。
图9是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各方面的用于由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示例操作900的流程图。这些操作可以由诸如AP 110或非AP无线STA之类的装置来执行,以对从执行上述图9的操作9800的另一设备发送的传输进行解码。
操作900在902处通过以下操作开始:获得具有信息比特集合和第一奇偶校验比特集合的第一分组的至少一部分。在904处,该装置尝试使用第一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解码过程来对第一分组的有效载荷比特进行解码。在906处,该装置向无线设备通知信息比特的至少一部分没有被成功解码。在908处,该装置获得第二分组的至少一部分。在910处,该装置将第一分组的部分与第二分组的部分进行组合。在912处,该装置基于将第一分组和第二分组进行组合,重新尝试使用第二LDPC解码过程来对信息比特中的没有被成功解码的部分进行解码。如上所述,根据设计选项1,可以使用与在11ax中相同的LDPC码,但是可以修改在LDPC编码过程中的打孔、重复或者打孔和重复步骤两者,以获得在重传中的不同的奇偶校验比特。
利用设计选项1,可以如11ax中那样执行初始传输。在每次重传中,解码器可以使用相同的LDPC编码器来生成与在初始传输中相同的码字(或使用所存储的比特)。在初始传输中被打孔并且没有被发送的奇偶校验比特可以被认为是(“增量”)额外的奇偶校验比特。可以在重传中发送这些额外的奇偶校验比特以及可能在先前传输(重传)中发送的其它编码比特。因此,可以在不损害性能的情况下,利用相对小的规范和编码器/解码器改变来实现设计选项1。
设计选项2的总体思想是使用LDPC扩展,其通常指代针对在初始传输中使用的LDPC码的码扩展,以生成用于重传的额外的奇偶校验比特。在这样的情况下,初始传输可以使用例如由速率R1和码字大小CW1来表示的高速率LDPC码。在给定有效载荷比特的情况下,例如由速率R0和码字大小CW0表示的低速率“母”码可以生成在初始传输中通过高速率LDPC码所生成的所有奇偶校验比特、以及一些额外的奇偶校验比特。在每个传输(重传)中发送的编码比特可以是通过母码所生成的码字的被打孔版本。上述图5示出了可以用于设计选项2的示例奇偶校验矩阵扩展,其具有扩展奇偶校验列。
以下讨论可以是基于一个码字的,但是应用可以容易地扩展到多个码字,如下文将进一步描述的。
可以针对用于初始传输的高速率LDPC码来假设以下参数:
有效载荷比特:S(a 1×|S|矢量);信息比特的数量:|S|
奇偶校验比特:奇偶校验比特的数量:|P1|
码字大小:CW1=|S|+|P1|
码率:可以针对母码来假设以下参数:
有效载荷比特:S(a 1×|S|矢量);信息比特的数量:|S|
奇偶校验比特:P0=[P1,PAB](a 1×(|P1|+|PAB|)矢量),其中,PAB是通过母码所生成的额外的奇偶校验比特;额外的奇偶校验比特的数量:|PAB|
码字大小:CW0=|S|+|P0|=|S|+|P1|+|PAB|
码率:
在用于初始传输的高速率LDPC码与母码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如下。通过用于初始传输的高速率LDPC码来生成的编码比特是通过母码所生成的码字的被打孔版本:
R1≥R0,CW1≤CW0
第二传输(在初始传输之后的第一重传)可以如下。可以注意的是,每个重传可以不发送通过母码所生成的所有编码比特。在第二传输中发送的编码比特可以是根据以下参数的:
有效载荷比特:是由S中的有效载荷比特的经连结(concatenated)的一个或多个片段形成的;在第二传输中发送的有效载荷比特的数量:/>
奇偶校验比特:
是由在初始传输中发送的奇偶校验比特的经连结的一个或多个片段形成的,即,P1;在第二传输中发送的旧的奇偶校验比特的数量:/> 是通过PAB中的额外的奇偶校验比特的经连结的一个或多个片段形成的;在第二传输中发送的额外的奇偶校验比特的数量:/>在第二传输中发送的每码字的编码比特的总数:/>
在这种情况下,在两个传输之后,有效编码速率可以给出为:
有效码率:并且R0≤R2≤R1
在更多重传(例如,第二重传)的情况下,可以以类似的方式来确定有效码率。
对于具有LDPC扩展的设计选项2,在给定11ax具有4个编码速率的情况下,可以进行以下码率假设:
假设1:初始传输使用现有码率,即,
假设2:重传发送由具有较低速率的母码所生成的额外的奇偶校验比特,即,R1≥R0(其导致CW1≤CW0);
假设3:所有母码具有固定码率,例如,或者/>
对于码字大小选项,存在多种选项。根据第一选项(选项1),初始传输使用现有的码字大小(例如,CW1∈{648,1296,1944})并且使用现有的LDPC码。母码具有较长的码字,例如在以下示例中:
如果解码器需要12个新模式(12个较长的码字,其中10个是新的);
如果解码器需要9个新模式(12个较长的码字,其中,9个是新的)。
根据选项1的替代方案(选项1a),可以设计和扩展适当的较高速率的码以获得具有较低速率的码。例如,可以设计适当的速率5/6的码,并且将其分别扩展以获得具有较低速率(例如,以及/>)的码。
根据针对码块大小的第二选项(选项2),母码可以使用现有的码字大小,例如CW0∈{648,1296,1944}。在这种情况下,初始传输使用较短的码字,例如在以下示例中:
如果则解码器使用3个新模式(3个现有的码字大小);
如果则解码器不需要新模式(3个现有的码字大小),但是在
的情况下,母码不生成额外的奇偶校验比特。
在一些情况下,对于选项2,可能损害初始传输的性能。存在选项2的替代方案,例如:
选项2a:设计具有较低速率的母码,并且对每一者进行打孔以获得用于初始传输的高速率码;以及
选项2b:在选项2之上,仅允许一个为1944的母码字大小以进一步简化用于HARQ的解码器模式。
对于具有LDPC扩展的设计选项2,解码器操作也可以是根据各种选项的,如图10中所示。根据第一解码器选项(选项1),初始传输使用现有的码字大小,例如CW1∈{648,1296,1944}。根据第二解码器选项(选项2),母码使用现有的码字大小,例如CW0∈{648,1296,1944}。虽然图10没有将其示出,但是选项2解码器也可以以与选项1相同的方式来处理初始传输。
图11-14示出了基于不同母码率的示例IR-HARQ编码配置。
图11示出了具有速率1/3母码的LDPC扩展选项1的示例。如图所示,4个编码速率R1和3个初始码字大小导致12个母码字大小(其中10个可以被认为是新的)。在该示例中,由于新R0=1/3,存在12个新的(R0,CW0)的解码器模式。
图12示出了具有速率1/2母码的LDPC扩展选项1的示例。在该示例中,4个编码速率R1和3个初始码字大小导致12个母码字大小(其中9个可以被认为是新的),并且因为R0=1/2是现有码率,所以导致9个新的(R0,CW0)的解码器模式。
图13示出了具有速率1/3母码的LDPC扩展选项2的示例。在该示例中,4个编码速率R1和3个母码字大小导致12个初始码字大小(其中10个可以被认为是新的),并且由于新的R0=1/3,所以导致3个新的(R0,CW0)的解码器模式。
图14示出了具有速率1/2母码的LDPC扩展选项2的示例。在该示例中,4个编码速率R1和3个母码字大小导致12个初始码字大小(其中9个可以被认为是新的),并且因为R0=1/2是现有码率,所以没有新的(R0,CW0)的解码器模式。在这种情况下,R1=1/2不具有增量冗余(IR),如|P2|=0所指示的。
存在与编码过程有关的各种选项,例如,关于如何计算码字数量并且在码字之间划分有效载荷比特,如何确定传输(重传)资源分配(调制阶数、子载波数量、空间流数量、OFDM符号数量),以及如何将编码比特适配到传输(重传)资源分配(调制阶数、子载波数量、空间流数量、OFDM符号数量)中。
可以根据各种选项来修改现有编码过程以解决这些问题。例如,根据第一修改选项(修改选项1(具有两个子选项1a和1b)),首先在初始传输中确定各种参数(例如,码字大小、码字数量、OFDM符号数量、缩短比特数量等)。并且然后将所述参数扩展以用于在重传中使用的这些参数:
子选项1a:初始传输LDPC编码可以是基于高速率码(R1和CW1)的;
子选项1b:初始传输LDPC编码可以是基于母码(R0和CW0)的,利用对额外的奇偶校验比特的打孔以获得高速率R1和具有大小CW1的较短码字。
作为另一示例,根据第二修改选项(修改2),首先基于母码来确定参数(例如,码字大小、码字数量和缩短比特数量)。然后对码字进行打孔以用于初始传输或每个重传,并且将其打包到整数个OFDM符号中。在初始传输中,实际编码速率可能不是指定的编码速率R1。在这种情况下,LDPC编码可以总是基于母码(R0和CW0)的。
存在用于计算码字数量并且在码字之间划分有效载荷比特的各种选项。在一些情况下,对于初始传输,可以类似于11ax来确定CW1和码字数量NCW1。对于给定的有效载荷,假如在对编码比特的打孔/重复的帮助下,编码比特适配到整数个OFDM符号中,则可以使用最大化码字大小(以LDPC性能为导向)。对于重传,可以将码字数量设置为NCW0=NCW1,并且在每个码字中,可以使用与在初始传输中的相同的信息(有效载荷)比特来生成奇偶校验比特。
存在用于将编码比特适配到传输(重传)资源分配(调制阶数、子载波数量、空间流数量、OFDM符号数量)中的各种选项。对于初始传输,类似于11ax,可以满足以下项:
NTCB1=NCBPS1NSYM1
其中,NTCB1是编码比特的总数,NCBPS1是每符号的编码比特数量,并且NSYM1是OFDM符号数量。对于重传,可以生成具有大小CW0的母码字。然后可以对编码比特进行打孔以适配到某种(预先指定的或估计的)资源分配中。
每次重传中的码率未必是给定的分数,如图13(对于R0=1/3以及R1=5/6)和图14(对于R0=1/2以及R1=5/6)中所示。在这样的情况下,重传可以不发送有效载荷比特或所有的额外的奇偶校验比特。可以例如基于以下各项来执行分析以识别适当的打孔模式:在重传中有多少有效载荷比特、旧的奇偶校验比特和额外的奇偶校验比特,以及如何对母码字进行打孔以获得它们。
对于LDPC编码过程修改选项2,存在用于计算码字数量并且在码字之间划分有效载荷比特的选项。在一些情况下,可以确定CW0和码字数量NCW0,并且然后可以类似于11ax但是没有像11ax那样的打孔或重复,来生成母码字。对于给定的有效载荷,规则可以是将码字大小最大化(以LDPC性能为导向)。对于初始传输,可以将码字数量设置为NCW1=NCW0,并且在每个母码字中,可以对“额外的奇偶校验比特”进行打孔以获得具有大小CW1的码字。对于重传,在每个母码字中,可以对包括一些“额外的奇偶校验比特”的编码比特进行打孔以进行传输。
为了将编码比特适配到传输(重传)资源分配(调制阶数、子载波数量、空间流数量、OFDM符号数量)中,可以类似于11ax但是没有像11ax那样的打孔或重复,来生成具有大小CW0的母码字。对于初始传输,可以对母码字进行打孔以满足:
NTCB1=NCBPS1NSYM1
并且,初始传输可以使用不等于R1的有效码率。对于重传,可以对母码字进行打孔以将编码比特适配到某种(预先指定的或估计的)资源分配中。如上所述,在这样的情况下,在每个重传中的码率未必是给定的分数。重传可以不发送有效载荷比特或所有的额外的奇偶校验比特。再次,可以执行分析以识别良好的打孔模式(在重传中有多少有效载荷比特、旧的奇偶校验比特和额外的奇偶校验比特,以及如何对母码字进行打孔以获得它们)。
存在用于管理在接收侧的解码器缓冲区的各种选项。根据第一设计选项(设计选项1),缓冲区大小可以被设置为CW1,并且解码器使用为CW1的码字大小。
根据第二设计选项(设计选项2(LDPC扩展)),也存在选项。根据一个选项,初始传输使用现有的码字大小,并且可以存在子选项。根据第一子选项,对于初始传输,缓冲区大小被设置为CW1,并且解码器使用为CW1的码字大小,而对于重传,缓冲区大小被增加到CW0,并且解码器使用为CW0的码字大小。根据第二子选项,缓冲区可以被设置为CW0,并且对于初始传输,解码器可以使用为CW1或CW0的码字大小,而在重传和组合之后,解码器可以使用为CW0的码字大小。根据第二选项,例如当母码使用现有的码字大小时,缓冲区大小可以总是被设置为CW0,并且解码器使用为CW0的码字大小。
本文给出的设计选项可能对传统接收机用于对所发送的分组进行解码的能力具有影响。对于设计选项1,传统接收机可以对初始传输进行解码,但是可能不对重传进行解码。这应当是可接受的,因为不管怎样,在传统接收机处都没有存储第一失败分组或者对两个分组进行组合。对于设计选项2(对于选项1和2),传统接收机可以对初始传输进行解码,但是可能不对重传进行解码(并且再次,在传统接收机处没有存储第一失败分组或者对两个分组进行组合)。
部分ACK/重传或NACK/重传可以是以某些方式来实现的,例如以解决当仅某些码字失败时如何进行部分ACK/重传。根据第一选项,ACK/NACK粒度可以是码字的粒度。在这种情况下,ACK反馈可以将位图用于所有码字的ACK,并且重传仅是针对失败码字进行的并且可以包括指示的位图(如果不是,则其遵循ACK)。
根据第二选项,ACK/NACK粒度可以是MPDU的粒度。根据该选项,ACK反馈可以将位图用于所有MPDU的ACK,并且重传仅是针对失败MPDU进行的并且可以包括指示的位图(如果不是,则其遵循ACK)。
可以注意的是,需要重传的码字集合是所有码字的集合的子集。因此,在本文中提出的各种LDPC编码过程修改中,在重传过程中可以应用以下规则:
仅对需要重传的码字进行编码;
在将编码比特打包为某一数量的OFDM符号时,仅计入需要重传的码字;以及
不再使用NCW0,而是使用另一记号(例如NCW2)来表示重传中的码字数量。
如上所述,ACK/NACK粒度可以是码字、MPDU或分组。在一些情况下,LDPC码字和MAC协议数据单元(MPDU)或MAC服务数据单元(MSDU)边界是未对齐的,使得一个LDPC码字可能覆盖多个MPDU/MSDU,或者MPDU可能跨越多个LDPC码字。因此,如果粒度是MPDU,则在一个失败MPDU中,可能存在一些被成功解码的LDPC码字。然而,如果NACK仅指示该MPDU的失败,则发射机将重新发送包括已经被成功解码的LDPC码字的整个MPDU。另一方面,如果粒度是LDPC码字,则在一个失败码字中,可能存在被成功解码的MPDU。然而,如果NACK仅指示该码字的失败,则发射机将重新发送包括已经被成功解码的MPDU的该码字。因此,具有ACK/NACK粒度的灵活性可以是有益的。
如上所述,对于增量冗余,为了形成用于HARQ的码字,可以策略性地对母码字进行打孔以用于初始传输和重传。这种选择性打孔是与在传统LDPC编码中发生的打孔步骤不同的,因为这种打孔有效地选择通过LDPC编码所生成的系统码字的某些信息比特、奇偶校验比特或者信息和奇偶校验比特两者。换句话说,打孔可以应用于信息比特、奇偶校验比特或这两者。
具体如何执行打孔(以选择哪些比特)可以是基于性能分析的。(用于初始传输和重传的)每个码字可以被认为是矢量,并且可以设置打孔以选择哪些比特被打孔。当然,发射机和接收机需要都知道并且使用相同的打孔。
为了实现上述打孔,可以使用打孔矩阵G来指定要对什么比特进行打孔(例如,仅奇偶校验比特、或者信息比特和奇偶校验比特两者等)以及如何进行打孔(例如,每y个比特打孔x个比特等)。通常,针对初始传输所生成的第k码字可以被定义为:
/>
注意,由于在LDPC编码过程中的打孔步骤,用于初始传输的编码比特可以不是在该码字中的所有编码比特。具有尺寸(dimension)1×(CW0-Nshrt1,k)的第k母码字可以被定义为:
针对初始传输所生成的第k码字的奇偶校验比特可以被定义为:
而第k母码字的额外的奇偶校验比特可以被定义为:
如上所述,可以使用打孔矩阵G来获得母码字的被打孔版本。第k母码字的被打孔版本可以被定义为:
第k母码字的被打孔版本的尺寸是:
1×Nb,其中,Nb≤CW0-Nshrt1,k
并且,打孔矩阵G的尺寸是:
Nb×(CW0-Nshrt1,k)。
打孔矩阵G的每一行具有仅一个元素为1并且所有其它元素为0,而每一列具有最多一个元素为1并且所有其它元素为0。具有非零元素的列数是Nb,其满足等式:
打孔矩阵可以用于丢弃(打孔)编码比特或者切换编码比特的次序。G的前CW1·R1-Nshrt1,k列对应于信息(有效载荷)比特。G的列CW1·R1-Nshrt1,k+1到列CW1-Nshrt1,k对应于针对初始传输所生成的奇偶校验比特,而G的列CW1-Nshrt1,k+1到列CW0-Nshrt1,k对应于额外的奇偶校验比特。有效编码速率通常对应于G的前CW1·R1-Nshrt1,k列中的1的总数除以G中的其余列中的1的总数。换句话说,有效编码速率可以被定义为:
其中,/>
在本文描述的IR-HARQ设计中,打孔矩阵可以用于通过对母码字进行打孔来生成用于初始传输的码字c(k)′,以及用于通过对母码字/>进行打孔来获得用于重传的编码比特。对于初始传输(如果基于母码进行编码的话),可以基于以下项来对/>进行打孔,以得到c(k)′
可以注意的是,在LDPC编码过程中的打孔步骤中,可以进一步对编码比特进行打孔以适配到整数个OFDM符号中,例如,对c(k)′中的最后Npunc,1k个奇偶校验比特进行打孔,并且有效打孔矩阵:
在这种情况下,初始传输的有效编码速率等于:
对于重传,使用打孔矩阵G2来从母码字获得编码比特。在G2的前CW1·R1-Nshrt1,k列中存在个1。从G2的列CW1·R1-Nshrt1,k+1到列CW1-Nshrt1,k,存在/>个1。从G2的列CW1-Nshrt1,k+1到列CW0-Nshrt1,k,存在/>个1。因此,该重传的有效编码速率等于:
可以通过定义参数来找到用于组合(初始传输和重传)的有效编码速率:
以及
geff=OR(g1,g2)。
其中,geff是组合的打孔矩阵,使得有效编码速率等于:
如上所述,可以定义上述打孔矩阵以实现某个期望的打孔率,例如,以每y个比特打孔x个比特。打孔率(p_ratio)(其指代被打孔比特与在打孔之前的总比特的比率)可以被表示为百分比(例如10%、15%或20%)。可以根据哪种类型的比特要被打孔(例如,仅奇偶校验比特或者信息和奇偶校验比特两者)来进一步定义打孔率。以下是通过打孔矩阵所实现的可能打孔模式的示例。
对于第一示例,仅对奇偶校验比特进行打孔,并且针对每5个(奇偶校验)比特来打孔1个(奇偶校验)比特,从而产生打孔率:
p_ratio=20%。
对于码率R=|S|/(|S|+|P|),利用p_ratio仅对奇偶校验比特进行打孔,意味着该传输单独的有效码率变为:
R_eff=|S|/(|S|+|P|*(1-p_ratio))=1/(1+(1-R)/R*(1-p_ratio))。
对于第二示例,信息比特和奇偶校验比特两者都被打孔,每5个比特打孔1个比特,再次产生打孔率:
p_ratio=20%。
对于码率R=|S|/(|S|+|P|),利用p_ratio来对信息比特和奇偶校验比特两者进行打孔,意味着该传输单独的有效码率变为R_eff=|S|/(|S|+|P|*(1-p_ratio)),因为即使一些信息比特被打孔,编码比特仍然包含所有信息比特的信息。
对于本文描述的技术,存在用于奇偶校验矩阵(PCM)的各种选项。在某些标准中已经定义了针对不同码字大小的各种LDPC奇偶校验矩阵。例如,IEEE 802.11n HT、章节20.3.11.6.4定义了针对为648的码字大小(其中Z=27)、为1296的码字大小(其中Z=54)、以及为1944的码字大小(其中Z=81)的奇偶校验矩阵。对于4个编码速率(R=1/2、2/3、3/4、5/6)和3个码字大小(CW=648、1296、1944),存在12种不同的奇偶校验矩阵H。每个奇偶校验矩阵的大小是CW(1-R)xCW。
对于本文描述的技术,母码可以使用奇偶校验矩阵HM,其是在初始传输中的LDPC码的奇偶校验矩阵H的扩展。码率可以是相关的,因为CW1·R1=CW0·R0,其中:
HM具有为CW0·(1-R0)×CW0的尺寸,
子块A具有为CW1·(1-R1)×(CW0-CW1)的尺寸,
子块B具有为(CW0-CW1)×CW1的尺寸,以及
子块E具有为(CW0-CW1)×(CW0-CW1)的尺寸。
如上所述,根据一个设计选项(上文被称为设计选项1),用于初始传输和重传的LDPC奇偶校验矩阵是现有的定义的奇偶校验矩阵。该选项将现有的码用于初始传输和重传二者,但是修改了打孔和重复步骤。在一些情况下,在某种意义上这可以被认为是Chase合并(例如,如果在重传中不包括新的奇偶校验比特)。
根据第二设计选项(上文被称为设计选项2(或LDPC扩展)),不同的PCM可以用于初始传输和重传。在该选项中,例如,基于初始传输的H(的扩展),母码实际上具有较大的PCM。
在该第二设计选项的一种情况下,初始传输使用现有的码字大小(例如,CW1∈{648,1296,1944})。如果在初始传输中的LDPC编码器/解码器是基于(R1,CW1)的,则LDPC奇偶校验矩阵可以是上述具有尺寸CW1(1-R1)乘CW1的现有的奇偶校验矩阵。如果在初始传输中的LDPC编码器/解码器是基于(R0,CW0)的并且在重传中的LDPC编码器/解码器是基于(R0,CW0)的,则每个LDPC奇偶校验矩阵是CW0(1-R0)乘CW0矩阵,其中,其(具有尺寸CW1(1-R1)乘CW1的)子块中的一个子块是上述现有的奇偶校验矩阵。
在该第二设计选项的另一种情况下,母码使用现有的码字大小(例如,CW0∈{648,1296,1944})。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在初始传输中的LDPC编码器/解码器是基于(R1,CW1)的,则每个LDPC奇偶校验矩阵可以是上述现有的奇偶校验矩阵的(具有尺寸CW1(1-R1)乘CW1)的子块,并且可以是通过对(CW0–CW1)行进行打孔以及对来自最后(CW0-CW1*R1)列中的(CW0-CW1)列进行打孔来获得的。如果在初始传输中的LDPC编码器/解码器是基于(R0,CW0)的并且在重传中的LDPC编码器/解码器是基于(R0,CW0)的,则LDPC奇偶校验矩阵可以是具有尺寸CW0(1-R0)乘CW0的上述现有的奇偶校验矩阵。
]当使用LDPC时,在一些情况下,如果使用额外的LDPC符号片段,则可以提供指示。在一些情况下,如果在WiFi中的传统LDPC编码过程的打孔步骤中的打孔率在其它情况下太高(这将引入性能降级),则可以使用额外的符号或符号片段(例如,一个符号可以具有4个符号片段)。使用符号片段粒度可以造成更高效的资源使用,特别是考虑到相对于802.11ac而言802.11ax的较大符号持续时间,从而允许添加额外的片段而不是整个符号。该额外的符号或符号片段通常意味着更多的子载波,这对应于更多的可用比特来将编码比特扩展,这降低了在WiFi中的传统LDPC编码过程的打孔步骤中的打孔率。
例如,可以使用现有机制(例如,在802.11ax中定义的LDPC_extra_sym)来提供该指示,例如,在分组报头中的信号字段(例如,SIG-A)中的比特。在发射机处,如果添加了额外的OFDM符号片段来增加在LDPC编码过程中编码比特的总数,以避免在传统LDPC编码过程的打孔步骤中针对至少一个用户的过多打孔,则该指示可以被设置为1(否则,该比特可以被设置为0)。在接收机处,该指示用于确定在可能添加额外的OFDM符号片段之前的OFDM符号和符号片段的数量(使得接收机可以计算出PHY有效载荷大小、码字大小等)。
可以考虑以下两种情况来说明对LDPC额外符号片段指示的使用。
在第一种情况(LDPC编码过程修改选项1)下,参数是通过CW1和R1来确定的。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初始传输,发射机根据编码过程来设置LDPC_extra_sym,而接收机使用LDPC_extra_sym来确定CW1。对于重传,来自站的重传可以不导致LDPC额外符号片段,因为在传统LDPC编码过程中的打孔和重复步骤可以被打孔过程替代以选择用于传输的编码比特。同样地,接收机基于CW1、R1和R0来确定CW0和PHY有效载荷大小。
在第二种情况(LDPC编码过程修改选项2)下,参数是通过CW0和R0来确定的。在这种情况下,初始传输可以不导致LDPC额外符号片段。接收机可以基于OFDM符号和符号片段的数量来确定每码字的编码比特的最小数量,并且然后确定CW0。在这种情况下,站的重传可以不导致LDPC额外符号片段,因为在传统LDPC编码过程中的打孔和重复步骤可以被打孔过程替代,以选择用于传输的编码比特。这样,接收机可以使用与针对初始传输所确定的相同的CW0
下文针对根据设计选项1的LDPC编码过程的特定实现方式提供了额外的细节。描述了根据设计选项1的用于经由SU PPDU和MU PPDU的初始传输和重传的各种枚举步骤(但是步骤编号未必暗示这些步骤必须采取的严格顺序)。如上所述,对于设计选项1,初始传输可以与现有系统中的相同(例如根据11ax)。以下定义可以适用于以下描述:
服务字段中的比特数量NSERVICE=16,
NBPSCS1是调制阶数,NSD1是RU中的载波数量,NSS1是空间流数量,
RU中的每OFDM符号的编码比特的数量NCBPS1=NBPSCS1NSD1NSS1
RU中的每OFDM符号的数据比特的数量NDBPS1=NCBPS1R1
NSD1,SHORT是在(IEEE 802.11ax规范草案D4.0的)表28-30中定义的,
NDBPS1,SHORT=NCBPS1,SHORTR1,NCBPS1,SHORT=NBPSCS1NSD1,SHORTNSS1
如果使用了STBC,则mSTBC为2,否则为1,以及
是数据字段中的数据
OFDM符号的初始数量。
第一步骤(步骤1)是基于以下计算来计算初始FEC前(pre-FEC)填充比特的数量。在SU PPDU传输中,首先将在最后的OFDM符号中剩下的比特数量计算为:
NExcess=mod(8×APEP_LENGTH+N_SERVICE,mSTBCNDBPS1),
在最后OFDM符号中的符号片段的初始数量,FEC前填充因子:
/>
在最后的OFDM符号中的每符号的数据比特的初始数量:
以及在最后的OFDM符号中的每符号的编码比特的初始数量:
对于SU PPDU,FEC前填充比特的数量:
NPAD1,Pre-FEC=(NSYM1,init-mSTBC)NDBPS1+mSTBCNDBPS1,LAST,init-
(8×APEP_LENGTH+N_SERVICE),
由MAC添加的FEC前填充比特的数量:
以及由PHY添加的FEC前填充比特的数量:
NPAD1,Pre-FEC,PHY=mod(NPAD1,Pre-FEC,8)。
在第二步骤(步骤2)中,有效载荷比特和可用比特的数量是根据以下计算来确定的:针对有效载荷比特的数量,
Npld=(NSYM1,init-mSTBC)NDBPS1+mSTBCNDBPS1,LAST,init
以及可用比特的数量:
Navbits1=(NSYM1,init-mSTBC)NCBPS1+mSTBCNCBPS1,LAST,init
在第三步骤(步骤3)中,可以基于有效载荷大小Npld和初始Navbits1(例如使用(IEEE802.11ax规范草案D4.0的)表19-15),来确定要使用的LDPC码字的数量NCW1和码字长度CW1
在第四步骤(步骤4)中,可以基于以下针对缩短比特的总数的计算来确定缩短零比特的数量:
Nshrt1=max(0,NCW1·CW1·R1-Npld)。
当Nshrt1=0时,不执行缩短。当Nshrt1>0时,根据以下针对缩短比特的最小数量的计算,缩短比特均匀地分布在所有码字上:
对于前rem(Nshrt1,NCW1)个码字,第k码字具有:
Npld,1k=CW1·R1-Nspcw-1个有效载荷比特,以及
Nshrt1,k=Nspcw+1个缩短比特。
对于剩余码字,第k码字具有:
Npld,1k=CW1·R1-Nspcw个有效载荷比特,以及
Nshrt1,k=Nspcw个缩短比特。
第k码字的信息比特可以被表示为:
在第五步骤(步骤5)中,可以将要被打孔的比特数量计算为:
Npunc=max(0,NCW1·CW1-Navbits1-Nshrt1)。
如果以下条件中的任一条件为真,则将Navbits1增加额外的OFDM符号片段,以及LDPC额外符号片段指示符被设置为1:
Npunc>0.3·NCW1·CW1·(1-R1),以及
Npunc>0.1·NCW1·CW1·(1-R1)以及Nshrt<1.2·Npunc·R1/(1-R1)。
如果具有额外的OFDM符号片段,则可以重新计算以下项。可用比特的最终数量:
OFDM符号的最终数量:
否则:
NSYM1=NSYM1,init并且a=ainit
利用最终FEC前填充因子:
NDBPS1,LAST=NDBPS1,LAST,init
要被打孔的比特的最终数量:
Npunc=max(0,NCW1·CW1-Navbits1-Nshrt1)。
每码字的被打孔的奇偶校验比特的最小数量:
对于前rem(Npunc,NCW1)个码字,第k码字对最后的如下数量的奇偶校验比特进行打孔:
Npunc,1k=Nppcw+1。
对于剩余码字,第k码字对最后的如下数量的奇偶校验比特进行打孔:
Npunc,1k=Nppcw
在第六步骤(步骤6)中,基于以下计算来计算要被重复的比特数量。要被重复的编码比特数量:
Nrep=max(0,Navbits1-[Npld+NCW1·CW1·(1-R1)])。
每码字的重复比特的最小数量:
对于前rem(Nrep,NCW1)个码字,针对第k码字的重复比特的数量是:
Nrep,1k=Nrpcw+1。
对于剩余码字,针对第k码字的重复比特的数量是:
Nrep,1k=Nrpcw
在第七步骤(步骤7)中,FEC后(post-FEC)填充是基于以下计算来计算的。在最后的mSTBC个符号中的每个符号中的FEC后填充比特的数量:
NPAD,Post-FEC=NCBPS1-NCBPS1,LAST
在第八步骤(步骤8)中,分解为分别的步骤8a-8c,编码比特是如下生成的。在步骤8a中,生成奇偶校验比特,并且第k码字的奇偶校验比特可以表示如下:
所选择的LDPC码的系统奇偶校验矩阵可以表示为:
H=[Hi Hp],
其中,H具有为CW1·(1-R1)×CW1的维度,Hi具有为CW1·(1-R1)×CW1·R1的维度,以及Hp具有为CW1·(1-R1)×CW1·(1-R1)的维度。第k码字c(k)=(i(k),p(k))是根据来生成的(其中,H=[Hi Hp]),以及矩阵计算是模2运算。可以根据信息比特来将奇偶校验比特生成为:
在丢弃缩短比特之后,第k码字变为:
在步骤8b中,可以执行打孔。在打孔之后,第k码字变为:
在步骤8c中,可以执行重复,其中,针对第k码字的重复比特是从c(k)″的开头开始循环地生成的。
可以针对MU-PPDU的初始传输进行以下修改(相对于上述用于SU-PPDU的初始传输的步骤而言)。对于步骤1,可以如下修改SU PPDU计算。如上针对SU-PPDU的初始传输所描述的,计算针对每个用户u的初始FEC前填充因子ainit,u和OFDM符号的初始数量,推导出具有最长编码分组持续时间的用户索引:
以及公共参数:
以及/>相应地,推导出每个用户在其最后mSTBC个符号中的每个符号中的数据比特的初始数量NDBPS1,LAST,init,u和编码比特的初始数量NCBPS1,LAST,init,u、FEC前填充比特的数量NPAD,Pre-FEC,u、有效载荷比特的数量Npld,u、可用比特的初始数量Navbits1,u
对于利用LDPC编码的每个用户,可以进行是否可能需要额外的符号片段的确定。只要至少一个用户需要额外的符号片段,LDPC额外符号片段指示符就被设置为1,相应地更新可用比特的数量Navbits1,u、OFDM符号的数量NSYM以及最终FEC前填充因子a。可以相应地计算打孔比特的数量和重复比特的数量以及其它参数。
对于步骤2,对于利用LDPC编码的每个用户,可以使用与上述用于SU-PPDU的初始传输的相同过程来生成编码比特。
对于每个SU PPDU重传,MAC和PHY(层)可以保留如初始传输中的相同的FEC前填充比特,以获得针对每个码字的相同有效载荷比特。可以不需要使用相同的FEC前填充因子a2(仅指示在最后mSTBC个OFDM符号中的每个OFDM符号中有多少编码比特,因为FEC前填充不是根据其的)以及FEC后填充。SU-PPDU重传LDPC编码可以是根据以下步骤的。
在第一步骤(步骤1)中,可以获得与在初始传输中相同的码字,具有所有的奇偶校验比特。第k码字是:
上述用于初始传输的步骤可以用于生成完全相同的码字。替代地,可以存储和加载针对初始传输所生成的码字。
对于第二步骤(步骤2),可以确定打孔模式和打孔率(p_ratio)。如本文所使用的,此处的术语“打孔”不是在11n/ac/ax中的LDPC中的打孔步骤,而是指代选择编码比特(从所有生成的编码比特进行“打孔”)以形成HARQ传输的方式。因此,这种打孔可以指定要打孔什么比特(例如,仅奇偶校验比特、或者信息比特和奇偶校验比特两者等)以及如何进行打孔(例如,每y个比特打孔x个比特等)。为了提供增量(额外的信息),可以尽力使用在初始传输中的一些被打孔(和未被发送)的奇偶校验比特以用于“增量冗余”。
从第k码字开始:
根据以下计算,可以对编码比特进行打孔以填充某一数量的OFDM符号,其之后跟随着用于重传的a2个OFDM符号片段和FEC后填充。可用比特的数量可以表示为:
Navbits1=Npld+NCW1·CW1·(1-R1)。
在重传中的每OFDM符号的所选编码比特的数量可以表示为:
NCBPS2=NBPSCS2NSD2NSS2
其中,NBPSCS2是调制阶数,NSD2是RU中的子载波数量,NSS2是空间流数量,并且:
NCBPS2,SHORT=NBPSCS2NSD2,SHORTNSS2
在重传中的最后mSTBC个OFDM符号中的每一者中的每OFDM符号的所选编码比特的数量:
在最后mSTBC个符号中的每个OFDM符号中的FEC后填充比特的数量:
NPAD,Post-FEC=NCBPS2-NCBPS2,LAST
在重传中的所选编码比特的总数NTRCB2和OFDM符号的数量NSYM2是相关的,因为:
NTRCB2=(NSYM2-mSTBC)NCBPS2+mSTBCNCBPS2,LAST
可以注意的是,对于SU,LDPC额外符号片段指示符可以被设置为0。根据第一选项(选项A),在给定资源分配(调制阶数、子载波数量、空间流数量、OFDM符号数量NSYM2和FEC前填充因子a2)的情况下,可以确定打孔率(p_ratio)和打孔模式。在重传中的所选编码比特的总数:
NTRCB2=(NSYM2-mSTBC)NCBPS2+mSTBCNCBPS2,LAST
在重传中的每码字的所选编码比特的最小数量:
对于前rem(NTRCB2,NCW1)个码字,在第n重传中针对第k码字的所选编码比特的数量是:
NRCBpcw2,k=NRCBpcw2+1。
对于剩余码字,在第n重传中针对第k码字的所选编码比特的数量是:
NRCBpcw2,k=NRCBpcw2
可以执行性能分析以识别适当的打孔模式(要选择什么编码比特以及它们中的每一者是多少)。根据第二选项(选项B),在给定打孔率和打孔模式的情况下,可以确定资源分配(在给定调制阶数、子载波数量和空间流数量的情况下,确定OFDM符号的数量NSYM2、FEC前填充因子a2、以及FEC后填充)。可以执行性能分析以识别适当的打孔模式(要选择什么编码比特,以及在重传中的每码字的每种类型的编码比特的最小数量NRCBpcw2)、调制阶数和空间流数量。在重传中的所选编码比特的最小总数可以表示为:
NmTRCB2=NRCBpcw2NCW1
可以选择资源分配(子载波数量可以是给定的),使得OFDM符号的数量是满足以下项的最小整数:
NCBPS2NSYM2≥NmTRCB2,即,
并且然后,FEC前填充因子a2是满足以下项的最小值:
mSTBCNCBPS2,LAST≥NTRCB2-(NSYM2-mSTBC)NCBPS2,使得
对于前rem(NTRCB2,NCW1)个码字,在重传中针对第k码字的所选编码比特的数量是NRCBpcw2,k=NRCBpcw2+1。对于剩余码字,在重传中针对第k码字的所选编码比特的数量是:
NRCBpcw2,k=NRCBpcw2
对于MU-PPDU重传,如下修改上述步骤2。选项B可以用于确定针对用户u的OFDM符号的初始数量NSYM2,init,u和FEC前填充因子a2,init,u。所有用户可以使用在与上述用于针对MU-PPDU的初始传输相同的过程中确定的公共初始FEC前填充因子a2,init和OFDM符号的公共初始数量NSYM2,init。在确定最终的FEC前填充因子a2和OFDM符号的最终数量NSYM2之后,可以使用选项A来确定打孔率和打孔模式。具有HARQ重传的用户不使用LDPC额外符号片段中的结果。
下文提供了针对根据设计选项2(用于IR HARQ的LDPC扩展)的LDPC编码过程的特定实现方式的额外的细节。
对于第一LDPC编码过程修改选项1,首先基于初始传输中的高速率码来确定参数(码字大小、码字数量、OFDM符号数量、FEC前填充因子、缩短比特数量等)。并且然后将它们扩展用于在重传中使用的这些参数。
根据第一选项(子选项1a),初始传输LDPC编码可以将编码器用于高速率码(R1和CW1)。根据第二选项(子选项1b),初始传输LDPC编码可以将编码器用于母码(R0和CW0),并且然后对母码字进行打孔以获得高速率R1和具有大小CW1的较短码字。
对于第二编码过程修改选项2,首先基于母码来确定参数(码字大小、码字数量、缩短比特数量等)。随后,对码字进行打孔以用于初始传输或每个重传,并且将其打包到跟随的某一数量的OFDM符号和几个OFDM符号片段中。在初始传输中,实际编码速率可以不是指定的编码速率R1。LDPC编码可以将编码器用于母码(R0和CW0),并且然后对母码字进行打孔以用于不同传输(重传)。
对于用于SU/MU PPDU的初始传输,可以执行以下步骤。对于LDPC设计选项2,除了以下修改之外,用于SU或MU PPDU的LDPC编码过程可以与上述用于SU或MU PPDU的LDPC编码过程(设计选项1)相同。对于步骤3,计算要使用的LDPC码字的数量NCW1和码字长度CW1的方式:
LDPC编码修改选项1:CW1和NCW1是基于有效载荷大小Npld和初始Navbits1来确定的,
LDPC设计选项1:使用(IEEE 802.11ax规范草案D4.0的)表19-15,
LDPC设计选项2:应用新规则以确定CW1和NCW1。(IEEE 802.11ax规范草案D4.0的)表19-15参数可以被修改为包括为CW1的较短码字大小。替代地,使用LDPC编码修改选项2的方法。
LDPC编码修改选项2:通过使用(IEEE 802.11ax规范草案D4.0的)
表19-15和码率R1来确定母码字大小CW0和码字数量NCW1。然后,高速率码字大小是CW1=CW0R0/R1
对于LDPC设计选项2,除了以下修改之外,用于SU或MU PPDU的LDPC编码过程可以与上述用于SU或MU PPDU的LDPC编码过程(设计选项1)相同:对于步骤8a,生成奇偶校验比特的方式:
编码过程修改子选项1a:与上述用于SU或MU PPDU的编程过程(设计选项1)相同。
编码过程修改子选项1b和选项2:生成母码字,并且然后对它们进行打孔以获得高速率码字。
将第k母码字的额外的奇偶校验比特表示为
根据来生成第k母码字/>其中,矩阵计算是模2运算。
丢弃缩短比特,并且第k母码字变为
丢弃额外的奇偶校验比特q(k)以得到第k高速率码字
对于SU/MU PPDU重传,对于步骤1,可以如下计算母码的码字大小CW0、码字数量NCW0和缩短零比特数量:
假设在传输(重传)之间的每个码字中的相同有效载荷比特。
码字数量是相同的,即,NCW0=NCW1
码字大小
对于第k码字,在初始传输中使用的母码和高速率码基本上具有相同的缩短比特数量,Nshrt0,k=Nshrt1,k
对于SU/MU PPDU重传,对于步骤2,可以如下确定打孔模式和打孔率(p_ratio):
从第k母码字开始,我们可以对编码比特进行打孔以填充某一数量的OFDM符号,其之后跟随着用于重传的a2个OFDM符号片段以及FEC后填充。
可用比特的数量Navbits0=Npld+NCW0·CW0·(1-R0)。
选项A和B与上述用于SU或MU PPDU的选项(设计选项1)相同。
如其中所描述的,重传可以具有(初始传输或重传的)聚合并且还可以携带新数据(例如,一部分可以是失败分组的HARQ重传或失败分组的部分,而另一部分可以是新数据)。
根据一个选项,聚合PPDU(A-PPDU)可以具有用于失败分组的(失败部分的)HARQ重传的每个PPDU以及新数据。根据该选项,第一(前几个)PPDU可以用于HARQ重传,以使得LLR缓冲区大小(用于其LLR需要被存储的数个编码比特)最小化。当使用A-PPDU时,HARQ第二传输和新数据可以具有明确的OFDM符号边界。
根据第二选项,可以使用一个PPDU。在这种情况下,针对HARQ重传和新数据的数据生成可以是分开的。PPDU可以是以某个水平(例如,在子载波映射中的QAM水平)对HARQ重传和新数据的聚合。
由于分别的编码,对于该第二选项,HARQ重新发送的数据和新数据可以具有分别的的FEC前填充、服务字段和可能的FEC后填充,并且使用不同的加扰种子。可以在新数据之前将HARQ重新发送的数据聚合以使得LLR缓冲区大小最小化。在接收机对HARQ重新发送的数据的处理之后,可以释放LLR缓冲区。在空间映射之后,对HARQ重新发送的数据和新数据的聚合可以处于QAM水平,其之间具有可能的填充QAM符号。根据第一子选项(选项2a),可以使用FEC后填充来确保在不同的部分之间的明确的OFDM符号边界。根据第二子选项(选项2b),不同的部分可以在一个OFDM符号中加载不同的子载波。首先将第一部分(例如,HARQ重新发送的QAM符号)映射到子载波并且填入整数个OFDM符号。之后,第一部分的剩余部分可以填入OFDM符号中的多个子载波。一些填充可以填入该OFDM符号中的一些子载波。第二部分(例如,新数据QAM符号)可以填入该OFDM符号中的其余子载波以及其它OFDM符号。并且重复该过程直到所有部分都被聚合为止。优选将每个部分填充到数个符号片段,以更加便于信号发送和处理。
根据框架结构选项(上面的选项1或2),通常在不同的部分之间存在两种情况。
在第一种情况(情况1)中,在不同的部分之间存在明确的OFDM符号边界。在不同的部分之间存在明确的OFDM符号边界。每个部分以全新的OFDM符号开始,并且可以具有FEC前填充以填入最后mSTBC个OFDM符号中的每个OFDM符号的一部分。每个部分可以具有FEC后填充以填入最后mSTBC个OFDM符号中的每个OFDM符号的所有剩余子载波,如在11ax中那样。每个部分还可以具有额外的OFDM符号作为分组扩展(在分组的末尾)或PPDU扩展(在PPDU的末尾)或部分扩展(在部分的末尾)以为接收机对该部分的处理赢得时间。
在第二种情况(情况2)中,在不同的部分之间具有转换OFDM符号的情况下,在不同的部分之间可能不存在明确的OFDM符号边界。不同的部分可以在转换OFDM符号中的不同子载波中加载数据和/或FEC后填充。转换OFDM符号是如下的OFDM符号:其中,子载波是利用来自不同部分的数据加载的,或者是利用来自一个部分的数据和来自另一部分的FEC后填充或部分扩展来加载的。每个部分可以具有FEC后填充以填入在每个部分之后的最后mSTBC个OFDM符号中的每个OFDM符号中的某一数量的OFDM符号片段,但是未必需要如在11ax中那样填入这样的符号中的每个符号的所有剩余子载波。替代地,在不同的部分之间不使用FEC后填充。每个部分还可以具有分组扩展(在分组的末尾处)或部分扩展(在部分的末尾处)以便为接收机对该部分的处理赢得时间。FEC后填充的符号片段的数量可以被称为FEC后填充因子。部分扩展的符号片段的数量可以被称为部分扩展因子。
对于情况1,以下示例使用3部分的场景作为示例,但是可以相应地推导出更多部分。对于每个部分,除了可以针对MU进行以下假设并且执行以下动作之外,用于SU/MU的LDPC编码过程与上述(针对设计选项1或设计选项2)相同:
假设在两个部分之间作为部分扩展的PPDU扩展的OFDM符号的数量
是NSYM,PE,这可以是0或1;
第1部分作为HARQ第2传输;
确保OFDM符号的数量NSYM,part1,u和FEC前填充因子apart1,u不超过其它用户的最大值,即,NSYM,part1,u≤NSYM,init,以及4(NSYM,part1,u-mSTBC)+apart1,u≤4(NSYM,init-mSTBC)+ainit
第2部分作为HARQ第2传输或新数据;
如果第二部分是最后一部分,则在推导NSYM,init时使用累计的OFDM符号数量NSYM,init,u=NSYM,part1,u+NSYM,PE+NSYM,part2,init,u
否则,确保累计的OFDM符号数量NSYM,part1,u+NSYM,PE+NSYM,part2,u和FEC前填充因子apart2,u不超过其它用户的最大值,即,NSYM,part1,u+NSYM,PE+NSYM,part2,u≤NSYM,init,以及4(NSYM,part1,u+NSYM,PE+NSYM,part2,u-mSTBC)+apart2,u≤4(NSYM,init-mSTBC)+ainit
第3部分作为HARQ第2传输或新数据;以及
如果第三部分是最后的部分,则在推导NSYM,init时使用累计的OFDM符号数量NSYM,init,u=NSYM,part1,u+NSYM,part2,u+NSYM,part3,init,u。否则,也确保累计的OFDM符号数量和FEC前填充因子不超过其它用户的最大值。
对于情况2,下文使用2部分的场景作为示例,但是可以相应地推导出更多部分。对于每个部分,除了可以针对MU进行以下假设并且执行以下动作之外,用于SU/MU的LDPC编码过程可以与如上针对设计选项1或设计选项2所描述的相同:
第1部分作为HARQ第2传输;
对于MU,确保OFDM符号的数量NSYM,part1,u和FEC前填充因子apart1,u不超过其它用户的最大值,即,NSYM,part1,u≤NSYM,init,以及4(NSYM,part1,u-mSTBC)+apart1,u≤4(NSYM,init-mSTBC)+ainit
第2部分作为HARQ第2传输或新数据;
用于第2部分的OFDM符号的数量NSYM,part2,u被定义为从最后的转换OFDM符号之后的第一OFDM符号开始到利用第2部分的数据和/或FEC后填充来加载的最后的OFDM符号;
如果转换OFDM符号具有第1部分的数据和FEC后填充、以及第2部分的数据;
用于第1部分的FEC前填充因子是apart1,u,第1部分的FEC后填充因子是bpart1,u,第2部分的加载因子是cpart2,u=max(0,4-apart1,u-bpart1,u);以及
如果第2部分是最后的部分,则在推导NSYM,init时使用累计的OFDM符号数量NSYM,init,u=NSYM,part1,u+NSYM,part2,init,u。否则,确保累计的OFDM符号数量NSYM,part1,u+NSYM,part2,u和FEC前填充因子apart2,u不超过其它用户的最大值,即,NSYM,part1,u+NSYM,part2,u≤NSYM,init,以及4(NSYM,part1,u+NSYM,part2,u-mSTBC)+apart2,u≤4(NSYM,init-mSTBC)+ainit
对于情况2,下文使用2部分的场景作为另一示例,但是可以相应地推导出更多部分。对于每个部分,除了可以进行以下假设并且执行以下动作之外,用于SU/MU的LDPC编码过程可以与如上针对设计选项1或设计选项2所描述的相同:
第2部分作为HARQ第2传输或新数据;
如果转换OFDM符号具有第1部分的一些FEC后填充或部分扩展以及第2部分的数据;
用于第1部分的FEC前填充因子是apart1,u,第1部分的FEC后填充因子是bpart1,u,第1部分的部分扩展因子是dpart1,u,4≤apart1,u+bpart1,u+dpart1,u<8。在转换OFDM符号中被第1部分占用的符号片段的数量是apart1,u+bpart1,u+dpart1,u-4。第2部分的加载因子是cpart2,u=max(0,4-(apart1,u+bpart1,u+dpart1,u-4))。用于第2部分的加载子载波的数量是在LDPC编码参数计算中,可用比特的数量Navbits2被从在转换OFDM符号之后的OFDM符号开始的可用比特的数量代替,即,Navbits2-NBPSCSNSD,part2,uNSS;以及
如果第2部分是最后的部分,则在推导NSYM,init时使用累计的OFDM符号数量NSYM,init,u=NSYM,part1,u+NSYM,PE,part1+NSYM,part2,init,u。否则,确保累计的OFDM符号数量NSYM,part1,u+NSYM,PE,part1+NSYM,part2,u和FEC前填充因子apart2,u不超过其它用户的最大值,即,NSYM,part1,u+NSYM,PE,part1+NSYM,part2,u≤NSYM,init,以及4(NSYM,part1,u+NSYM,PE,part1+NSYM,part2,u-mSTBC)+apart2,u≤4(NSYM,init-mSTBC)+ainit,其中,
如上所述,本文给出的基于LDPC码的IR-HARQ编码方案可以支持各种码率,导致不同数量的奇偶校验比特和总体编码比特。在特定实现方式中,考虑到HARQ通常被设计用于大数据块,可以仅支持最长的LDPC码字(例如,1944个比特),这可以是合理的。
图15示出了用于针对1944个编码比特的不同码率的示例奇偶校验比特和编码比特。如图所示,对于1/2的码率,存在972个信息比特和972个奇偶校验比特。对于2/3的码率,存在1296个信息比特和648个奇偶校验比特。对于3/4的码率,存在1458个信息比特和486个奇偶校验比特。对于5/6的码率,存在1620个信息比特和324个奇偶校验比特。
对于一种特定实现方式,可以针对初始HARQ传输支持有限数量的码字打孔设计。例如,可以如下支持四种打孔率:
打孔率=0%(100%的编码比特被发送);
打孔率=5%(95%的编码比特被发送);
打孔率=10%(90%的编码比特被发送);以及
打孔率=20%(80%的编码比特被发送)。
如上所述,可以仅对奇偶校验比特执行打孔,但是所示的百分比是基于完整码字的。
图16-19示出了例如在基于在图15中所示的码率和上面所示的四个打孔率的IR-HARQ编码配置的情况下,针对初始HARQ传输所发送的奇偶校验比特的数量。
如图16中所示,对于1/2的码率,所发送的奇偶校验比特的数量范围从全部972(对于0%的打孔率而言)到583(对于20%的打孔率而言)。如图17中所示,对于2/3的码率,所发送的奇偶校验比特的数量范围从全部648(对于0%的打孔率而言)到259(对于20%的打孔率而言)。如图18中所示,对于3/4的码率,所发送的奇偶校验比特的数量范围从全部486(对于0%的打孔率而言)到97(对于20%的打孔率而言)。如图19中所示,对于5/6的码率,所发送的奇偶校验比特的数量范围从全部324(对于0%的打孔率而言)到130(对于10%的打孔率而言)。对于5/6的码率,可能不支持20%的打孔率,因为这将导致所有的奇偶校验比特被打孔。
图20示出了根据1/2的码率和20%的打孔率(对应于在图16中所示的表的最后一行)的示例码字。如图所示,在972个奇偶校验比特当中,发送583个奇偶校验比特,而389个奇偶校验比特被打孔(没有被包括在初始传输中)。然而,如上所述,在初始传输没有被成功接收的情况下,可以在随后的HARQ码字重传中包括这些被打孔的奇偶校验比特作为“增量”奇偶校验比特。
如图21中所示,码字的HARQ重传可以包括两个部分:
1)在初始码字传输中被打孔(并且没有被包括)的被打孔奇偶校验比特;以及
2)在初始传输中发送的编码比特的重复传输。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可以支持重复发送的编码比特的有限数量的百分比。例如,可以支持重复发送的编码比特的四个可能百分比:0%、25%、50%和100%。在这样的情况下,重复发送的编码比特的这些百分比被解释为:
0%→在码字重传中没有重复的编码比特;
25%→每四个的编码比特被包括在码字重传中;
50%→每隔一个的编码比特被包括在码字重传中;以及
100%→在码字重传中包括所有编码比特。
可以注意的是,图20和21总体上指代用于2个传输的增量冗余(IR)设计,并且可以用于当最大传输数量是2(例如一个初始传输和可能的一个重传)时的情况。对于大于总共2个传输(例如,多达总共4个传输)的情况,可以将该设计一般化。例如,在2个传输之后,如果仍然需要重传,则可以开始对编码比特的像chase合并之类的重传。替代地,对于多达N个传输的设计,并非所有被打孔的奇偶校验比特都是在第2传输中发送的。在每个重传中,可能存在从未在先前传输中发送的奇偶校验比特,并且可以发送这些种类的比特。
如本文所描述的,将LDPC编码技术与HARQ机制相结合可以在满足宽范围的数据吞吐量需求时允许大的灵活性,同时维持可靠性。
如本文所使用的,提及项目列表“中的至少一个”的短语指代那些项目的任意组合,包括单个成员。举例而言,“a、b或c中的至少一个”旨在涵盖:a、b、c、a-b、a-c、b-c和a-b-c。
结合本文所公开的实现方式描述的各种说明性的逻辑单元、逻辑框、模块、电路和算法过程可以实现为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二者的组合。已经围绕功能总体地描述了并且在上述各种说明性的组件、框、模块、电路和过程中示出了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至于这样的功能是实现为硬件还是软件,取决于特定的应用以及施加在整个系统上的设计约束。
用于实现结合本文所公开的各方面描述的各种说明性的逻辑单元、逻辑框、模块和电路的硬件和数据处理装置可以利用被设计为执行本文描述的功能的通用单芯片或多芯片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或其任意组合来实现或执行。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状态机。处理器也可以被实现为计算设备的组合,例如,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多个微处理器、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与DSP核的结合、或任何其它这样的配置。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特定过程和方法可以由特定于给定功能的电路来执行。
在一个或多个方面中,所描述的功能可以用硬件、数字电子电路、计算机软件、固件(包括本说明书中公开的结构和其结构等效物)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主题的实现方式还可以被实现成被编码在计算机存储介质上以由数据处理装置执行或控制数据处理装置的操作的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即,计算机程序指令的一个或多个模块。
如果用软件来实现,则功能可以作为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或者通过其进行传输。可以在可以驻留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处理可执行软件模块中实现本文公开的方法或算法的过程。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二者,所述通信介质包括能够实现将计算机程序从一个地方传送到另一个地方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可以由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可用的介质。通过举例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这样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RAM、ROM、EEPROM、CD-ROM或其它光盘存储、磁盘存储或其它磁存储设备、或者可以用于以指令或数据结构的形式存储期望的程序代码以及可以由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它的介质。此外,任何连接可以适当地称为计算机可读介质。如本文所使用的,磁盘和光盘包括压缩光盘(CD)、激光光盘、光盘、数字多功能光盘(DVD)、软盘和蓝光光盘,其中磁盘通常磁性地复制数据,而光盘利用激光来光学地复制数据。上述的组合也应当被包括在计算机可读介质的范围内。另外,方法或算法的操作可以作为代码和指令中的任何一者或任意组合或集合驻留在机器可读介质和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所述机器可读介质和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并入到计算机程序产品中。
对本公开内容中描述的实现方式的各种修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是显而易见的,以及在不脱离本公开内容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本文所定义的通用原理可以应用到其它实现方式。因此,权利要求不旨在限于本文示出的实现方式,而是被赋予与本公开内容、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征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容易明白的,术语“上部”和“下部”有时是为了便于描述图而使用的,并且指示与图在适当朝向的页面上的方位相对应的相对位置,并且可能不反映所实现的设备的正确方位。
在本说明书中在分别实现方式的背景下描述的某些特征还可以在单种实现方式中组合地实现。相反,在单种实现方式的背景下描述的各个特征还可以在多种实现方式中单独地或者以任何适当的子组合来实现。此外,虽然以上可能将特征描述为以某种组合来动作并且甚至最初如此要求保护,但是在一些情况下,来自所要求保护的组合的一个或多个特征可以从该组合中去除,并且所要求保护的组合可以涉及子组合或者子组合的变型。
类似地,虽然在图中以特定的次序描绘了操作,但是这并不应当理解为要求这样的操作以所示出的特定次序或者顺序次序来执行或者执行所有示出的操作来实现期望的结果。此外,附图可能以流程图的形式示意性地描绘了一个或多个示例过程。然而,可以在示意性地示出的示例过程中并入没有描绘的其它操作。例如,一个或多个额外的操作可以在所示出的操作中的任何操作之前、之后、同时或者在其之间执行。在某些情况下,多任务和并行处理可能是有利的。此外,在上述实现方式中对各个系统组件的分离不应当被理解为在所有的实现方式中都要求这样的分离,并且其应当被理解为所描述的程序组件和系统通常能够一起被集成在单个软件产品中,或者被封装为多个软件产品。另外,其它实现方式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在一些情况中,可以以不同的次序执行权利要求中记载的动作,并且仍然实现期望的结果。

Claims (30)

1.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包括:
处理系统,其被配置为:
使用第一LDPC(低密度奇偶校验)编码过程来生成第一分组,所述第一分组具有信息比特集合和第一奇偶校验比特集合,
如果所述第一分组没有被无线设备成功地解码,则使用第二LDPC编码过程来生成编码比特,
其中,使用所述第二LDPC编码过程来生成的所述编码比特包括与所述第一分组相同的信息比特集合中的至少一些信息比特以及第二奇偶校验比特集合,
其中,所述第二LDPC编码过程具有与所述第一LDPC编码过程不同的打孔,以选择新的奇偶校验比特集合来生成与所述第一奇偶校验比特集合不同的所述第二奇偶校验比特集合和所述信息比特集合的子集;以及
生成第二分组,所述第二分组包括使用所述第二LDPC编码过程来生成的所述编码比特中的至少一些编码比特;以及
接口,其被配置为输出用于传输的所述第一分组和所述第二分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二LDPC编码过程基于与所述第一LDPC编码过程相同的信息比特来生成所述编码比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分组和所述第二分组被输出以作为增量冗余(IR)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过程的一部分进行传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接口被配置为:当输出用于传输的所述第一分组和所述第二分组时,改变调制方案、子载波数量或空间流数量中的至少一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使用所述第二LDPC编码过程来生成所述编码比特包括:通过应用与所述第一LDPC编码过程不同的所述打孔来生成所述第二奇偶校验比特集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分组包括在所述第一LDPC编码过程中被打孔并且没有被包括在所述第一分组中的奇偶校验比特。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分组包括被包括在所述第一分组中的所述第一奇偶校验比特集合的子集。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分组包括所述新的奇偶校验比特集合和被包括在所述第一分组中的所述第一奇偶校验比特集合的子集。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LDPC编码过程使用第一LDPC码;以及
所述第二LDPC编码过程使用第二LDPC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LDPC码是与第一编码速率相关联的;以及
所述第二LDPC码是与低于所述第一编码速率的第二编码速率相关联的。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通过所述第二LDPC编码过程生成的所述编码比特包括额外的奇偶校验比特,所述额外的奇偶校验比特没有被包括在通过所述第一LDPC编码过程生成的所述第一奇偶校验比特集合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系统还被配置为:将指示包括在所述第一分组或所述第二分组中的至少一者中,所述指示用于指示在生成被包括在所述第一分组或所述第二分组中的所述至少一者中的所述编码比特时是否使用了额外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片段。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分组包括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重传的聚合或没有被包括在所述第一分组中的新数据比特中的至少一项。
14.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包括:
第一接口,其被配置为:获得具有信息比特集合和第一奇偶校验比特集合的第一分组的至少一部分,以及获得第二分组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二分组的所述至少一部分具有所述信息比特集合的子集和包括与所述第一奇偶校验比特集合不同的新的奇偶校验比特集合的第二奇偶校验比特集合;
处理系统,其被配置为:
尝试使用第一LDPC(低密度奇偶校验)解码过程来对所述第一分组的所述信息比特进行解码,
生成否定确认NACK分组,所述NACK分组向无线设备通知所述信息比特的至少一部分没有被成功解码,
将所述第一分组的所述一部分与所述第二分组的所述一部分进行组合,以及
基于经组合的第一分组和第二分组,重新尝试使用第二LDPC解码过程来对所述信息比特的没有被成功解码的所述一部分进行解码;以及
第二接口,其被配置为输出用于传输的所述NACK分组。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二LDPC解码过程假设所述第二分组的编码比特是基于与所述第一LDPC编码过程相同的信息比特来生成的。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信息比特的没有被成功解码的所述一部分包括MAC协议数据单元(MPDU)、MAC服务数据单元(MSDU)或码字中的至少一项。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中,重新尝试对所述信息比特的没有被成功解码的所述一部分进行解码包括:针对未被发送的编码比特,将对数似然比(LLR)值设置为零,以便使用第一码率和第一码字大小进行解码。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中,尝试对所述第一分组的所述信息比特进行解码是基于第二码率和第二码字大小的。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分组或所述第二分组中的至少一者包括对在生成被包括在所述第一分组或所述第二分组中的所述至少一者中的编码比特时是否使用了额外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片段的指示;以及
所述处理系统被配置为:基于所述指示来确定码字大小,以及基于所确定的码字大小来对所述第一分组或所述第二分组中的所述至少一者进行处理。
20.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分组包括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重传的聚合或没有被包括在所述第一分组中的新数据中的至少一项。
21.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包括:
使用第一LDPC(低密度奇偶校验)编码过程来生成第一分组,所述第一分组具有信息比特集合和第一奇偶校验比特集合;
输出用于传输的所述第一分组;
如果所述第一分组没有被无线设备成功地解码,则使用第二LDPC编码过程来生成编码比特,其中,使用所述第二LDPC编码过程来生成的所述编码比特包括与所述第一分组相同的信息比特集合中的至少一些信息比特以及第二奇偶校验比特集合,其中,所述第二LDPC编码过程具有与所述第一LDPC编码过程不同的打孔,以选择新的奇偶校验比特集合来生成与所述第一奇偶校验比特集合不同的所述第二奇偶校验比特集合和所述信息比特集合的子集;
生成第二分组,所述第二分组包括使用所述第二LDPC编码过程来生成的所述编码比特中的至少一些编码比特;以及
输出用于传输的所述第二分组。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分组和所述第二分组被输出以作为增量冗余(IR)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过程的一部分进行传输。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分组包括被包括在所述第一分组中的所述第一奇偶校验比特集合的子集。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第一LDPC编码过程使用第一LDPC码;
所述第二LDPC编码过程使用第二LDPC码;
所述第一LDPC码是与第一编码速率相关联的;以及
所述第二LDPC码是与低于所述第一编码速率的第二编码速率相关联的。
25.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所述第二LDPC编码过程生成的所述编码比特包括额外的奇偶校验比特,所述额外的奇偶校验比特没有被包括在通过所述第一LDPC编码过程生成的所述奇偶校验比特集合中。
26.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将指示包括在所述第一分组或所述第二分组中的至少一者中,所述指示用于指示在生成被包括在所述第一分组或所述第二分组中的所述至少一者中的所述编码比特时是否使用了额外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片段。
27.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分组包括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重传的聚合或没有被包括在所述第一分组中的新数据比特中的至少一项。
28.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包括:
获得具有信息比特集合和第一奇偶校验比特集合的第一分组的至少一部分;
尝试使用第一LDPC(低密度奇偶校验)解码过程来对所述第一分组的所述信息比特进行解码;
生成否定确认NACK分组,所述NACK分组向无线设备通知所述信息比特的至少一部分没有被成功解码;
输出用于传输的所述NACK分组;
获得第二分组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二分组的所述至少一部分具有所述信息比特集合的子集和包括与所述第一奇偶校验比特集合不同的新的奇偶校验比特集合的第二奇偶校验比特集合;
将所述第一分组的所述一部分与所述第二分组的所述一部分进行组合;以及
基于经组合的第一分组和第二分组,重新尝试使用第二LDPC解码过程来对所述信息比特的没有被成功解码的所述一部分进行解码。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中,重新尝试对所述信息比特的没有被成功解码的所述一部分进行解码包括:针对未被发送的编码比特,将对数似然比(LLR)值设置为零,以便使用第一码率和第一码字大小进行解码。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中,尝试对所述第一分组的所述信息比特进行解码是基于第二码率和第二码字大小的。
CN201980055801.9A 2018-09-07 2019-09-07 改善解码性能 Active CN11260226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862728737P 2018-09-07 2018-09-07
US62/728,737 2018-09-07
US201862772042P 2018-11-27 2018-11-27
US62/772,042 2018-11-27
US16/562,907 2019-09-06
US16/562,907 US11121806B2 (en) 2018-09-07 2019-09-06 Decoding performance
PCT/US2019/050115 WO2020051565A1 (en) 2018-09-07 2019-09-07 Improving decoding performanc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02268A CN112602268A (zh) 2021-04-02
CN112602268B true CN112602268B (zh) 2024-05-14

Family

ID=697201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55801.9A Active CN112602268B (zh) 2018-09-07 2019-09-07 改善解码性能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121806B2 (zh)
EP (1) EP3847755A1 (zh)
CN (1) CN112602268B (zh)
TW (1) TWI758635B (zh)
WO (1) WO202005156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387936B2 (en) * 2018-12-14 2022-07-12 Nxp Usa, Inc.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retransmission schemes for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LAN)
US11832127B2 (en) * 2019-07-04 2023-11-28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Hardware-friendly HARQ operations in WLAN
US11374699B2 (en) * 2019-08-02 2022-06-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with sliding window feedback
US11588578B2 (en) 2019-12-13 2023-02-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encoding data using punctured low-density parity-check codes
US11329754B2 (en) * 2020-03-03 2022-05-10 Rockwell Collins, Inc. Variable data rate broadcast method for channels requiring equalization
US11528035B2 (en) * 2020-07-13 2022-12-13 Mediatek Inc. Bit selection for polar coding incremental-redundancy HARQ
BR112023005483A2 (pt) * 2020-09-28 2023-05-09 Huawei Tech Co Ltd Técnicas para pré e pós-correção de erro direta e preenchimento de pacote em transmissão via rádio
US11621798B2 (en) * 2021-02-02 2023-04-04 Cisco Technology, Inc. Signaling of preamble puncturing configuration in a non-high throughput RTS/CTS exchange
US11469856B2 (en) 2021-02-19 2022-10-11 Ultralogic 6G, Llc Retransmission of selected message portions in 5G/6G
JP2023007760A (ja) * 2021-07-02 2023-01-19 キオクシア株式会社 圧縮装置及び伸張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05334A (zh) * 2007-01-12 2007-07-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低密度奇偶校验码的混合自动请求重传包生成方法
EP2061176A1 (en) * 2007-11-19 2009-05-20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Incremental redundancy with resegmentation
CN107276730A (zh) * 2017-07-31 2017-10-20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空间耦合的ldpc码harq重传机制
WO2018032518A1 (zh) * 2016-08-19 2018-02-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ldpc码的基矩阵生成方法、编译码方法及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20829B2 (en) * 2002-07-03 2006-03-28 Hughes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coding low density parity check (LDPC) codes
US8867336B2 (en) * 2005-09-28 2014-10-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for early detection of decoding errors
US7584406B2 (en) * 2005-12-20 2009-09-0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LDPC concatenation rules for IEEE 802.11n system with packets length specific in octets
KR100981500B1 (ko) * 2006-02-07 2010-09-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저밀도 패러티 검사 부호 기반의 하이브리드 재전송 방법
US20090300461A1 (en) * 2008-05-29 2009-12-03 Gadi Shor Device,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communication
US20110216857A1 (en) * 2010-03-04 2011-09-08 Designart Networks Ltd Receiver for a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a channel deinterleaver
US9432143B2 (en) * 2013-06-06 2016-08-30 Broadcom Corporation Combining CRC and FEC on a variable number of NCPs
WO2015037921A1 (en) * 2013-09-11 2015-03-1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Transmitter, receiver, and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thereof
US9432052B2 (en) * 2014-09-18 2016-08-30 Broadcom Corporation Puncture-aware low density parity check (LDPC) decoding
WO2016089998A1 (en) * 2014-12-02 2016-06-09 Marvell Semiconductor, Inc. Signal fields in a high efficiency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hew) data unit
US9819362B2 (en) * 2015-03-27 2017-11-14 Intel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and mitigating bit-line opens in flash memory
WO2017091244A1 (en) * 2015-11-23 2017-06-01 Intel IP Corporation Hybrid arq schemes based on low density parity check codes
US9899104B2 (en) * 2016-03-18 2018-02-20 Silicon Motion Inc. Raid decoding architecture with reduced bandwidth
CN108886438B (zh) * 2016-04-08 2022-03-18 苹果公司 用于harq传输的极化码
US10454499B2 (en) * 2016-05-12 2019-10-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Enhanced puncturing and low-density parity-check (LDPC) code structure
WO2018031712A1 (en) * 2016-08-10 2018-02-15 Idac Holdings, Inc. Advanced polar codes for next gene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KR20180027803A (ko) * 2016-09-07 2018-03-15 에스케이하이닉스 주식회사 메모리 컨트롤러, 반도체 메모리 시스템 및 그것의 동작 방법
JP6972664B2 (ja) * 2017-05-31 2021-11-24 ソニーグループ株式会社 送信装置、送信方法、受信装置、及び、受信方法
US11120882B2 (en) * 2018-08-24 2021-09-1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Error recovery of data in non-volatile memory during read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05334A (zh) * 2007-01-12 2007-07-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低密度奇偶校验码的混合自动请求重传包生成方法
EP2061176A1 (en) * 2007-11-19 2009-05-20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Incremental redundancy with resegmentation
WO2018032518A1 (zh) * 2016-08-19 2018-02-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ldpc码的基矩阵生成方法、编译码方法及设备
CN107276730A (zh) * 2017-07-31 2017-10-20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空间耦合的ldpc码harq重传机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847755A1 (en) 2021-07-14
TWI758635B (zh) 2022-03-21
TW202025658A (zh) 2020-07-01
WO2020051565A1 (en) 2020-03-12
CN112602268A (zh) 2021-04-02
US20200083983A1 (en) 2020-03-12
US11121806B2 (en) 2021-09-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602268B (zh) 改善解码性能
CN112753185B (zh) 用于无线局域网(wlan)中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的方法和装置
US11018805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transmission using HARQ in communication or broadcasting system
JP2010520666A (ja) Ldpc符号化の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WO2007080727A1 (ja) 通信方法および通信装置
US11387936B2 (en)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retransmission schemes for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LAN)
CN113273084B (zh) 无线网络中的数据重传
US20120063429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OF FREQUENCY INTERLEAVING FOR 80 MHz TRANSMISSIONS
JPWO2010026739A1 (ja)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13994614B (zh) 用于混合自动重复请求传输的通信装置和通信方法
WO2020224532A1 (zh) 一种重传数据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装置
WO2011101000A1 (en) Technique of encoding harq feedback information with two separate codewords with unequal error protection for dtx and ack/nack
WO2017196946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 employing rateless codes
CN115996061A (zh) 使用行正交结构的ldpc码传输方法以及用于此的设备
JPWO2009019817A1 (ja)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11357218A (zh) 用于在通信或广播系统中对信道进行编码和解码的方法和设备
IL255595A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elongated shelter processing time
US20210050952A1 (en)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s in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US11711101B2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20230208555A1 (en) Permutated extension and shortened low density parity check codes for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WO2022050019A1 (ja)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復号化方法
WO2010064399A1 (ja)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