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99575A -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99575A
CN112599575A CN202011455482.1A CN202011455482A CN112599575A CN 112599575 A CN112599575 A CN 112599575A CN 202011455482 A CN202011455482 A CN 202011455482A CN 112599575 A CN112599575 A CN 1125995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quantum dot
layer
dot layer
display panel
scattering particl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5548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纯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45548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99575A/zh
Publication of CN1125995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9957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8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colour filters or colour changing media [CCM]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0/854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scatter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0/856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reflective mea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2Pixel-defining structures or layers, e.g. bank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背光源和设置在背光源出光方向一侧的量子点层,量子点层中掺杂有第一散射粒子。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在背光源出光方向一侧设置的量子点层中掺杂第一散射粒子,当背光源发出的光进入量子点层中,由于第一散射粒子的存在,进入量子点层中的光束在第一散射粒子位置会发生散射、反射或折射,增加光束在量子点层的中的停留时间,同时还增加了光束在量子点层中的光程,由此使得进入量子点层的光束能进一步被利用,提高了量子点层对背光源出射光的转换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量子点(quantum dot,QD)材料具有发光色纯度高、发光波长可调节、材料稳定等优点,在追求高色域色彩显示领域具有显著的优势,但电致发光量子点器件发光效率低,因此使用OLED器件作为背光源,搭配量子点作为光色调节的技术成为当前显示技术的研发热点。
然而,现有技术中采用OLED背光源激发量子点材料时,背光源的转换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OLED背光源激发量子点材料时转换效率较低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背光源和设置在所述背光源出光方向一侧的量子点层,所述量子点层中掺杂有第一散射粒子。
可选地,所述第一散射粒子包括氧化锆粒子或氧化锌粒子;优选的,所述第一散射粒子在所述量子点层中掺杂的质量百分比为0.1%-1%;优选的,所述第一散射粒子的粒径为20nm-80nm。进一步,量子点层中掺杂的第一散射粒子采用纳米级别的粒径,使得第一散射粒子的体积较小,在相同掺杂浓度的情况下,小体积的第一散射粒子分布更加均匀,从而能进一步提高量子点层对背光源的转换效率。
可选地,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背光源出光方向一侧的像素限定层,所述像素限定层中具有第一开口;所述量子点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口中;优选的,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量子点层和所述像素限定层之间的反射膜层;优选的,所述反射膜层的反射率为80%-95%。进一步,在量子点层和像素限定层之间设置反射膜层,当进入量子点层的光束被第一散射粒子散射、反射或折射到量子点层的侧边时,通过反射膜层的反射可以使得光束再次进入到量子点层中,能够进一步增加光程,提高量子点层对背光源出射光的转换效率。
可选地,所述反射膜层和所述量子点层接触的侧壁与所述量子点层朝向所述背光源表面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140度且小于或者等于160度。反射膜层的侧壁倾斜设置,可以进一步提高反射膜层的反射效果。
可选地,所述反射膜层中掺杂有第二散射粒子;优选的,所述第二散射粒子的材料包括氧化锆粒子或氧化锌粒子。进一步,反射膜层中掺杂第二散射粒子,可以进一步提高反射膜层的反射效果。
可选地,所述第二散射粒子在所述反射膜层中的掺杂的质量百分比为0.1%-1%;优选的,所述第二散射粒子的粒径为20nm-80nm。
可选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滤光层,所述第一滤光层设置在所述量子点层背离所述背光源的一侧表面,实现了像素级别的滤光设置;优选的,在垂直于所述背光源的出光表面的方向上,所述像素限定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量子点层和所述第一滤光层的厚度之和;和/或,在垂直于所述背光源的出光表面的方向上,所述反射膜层的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量子点层和所述第一滤光层的厚度之和。使得量子点层的光束不会从侧面漏出,并提高显示面板出光的色纯度。
可选地,所述像素限定层中还具有第二开口,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滤光层,所述第二滤光层设置在所述第二开口中;优选的,所述第二滤光层的厚度等于所述量子点层和所述第一滤光层的厚度之和;优选的,所述量子点层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量子点层分为第一量子点层和第二量子点层,所述第二滤光层、所述第一量子点层及所述第二量子点层间隔设置;优选的,所述背光源为OLED背光源;优选的,所述OLED背光源用于发蓝光;优选的,第一量子点层为红光量子点层,第二量子点层为绿光量子点层。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包括:提供背光源;在所述背光源的出光方向的一侧形成量子点层,所述量子点层中掺杂有第一散射粒子;优选的,在形成所述量子点层之前,在所述背光源出光方向的一侧形成像素限定层,所述像素限定层中具有第一开口,在所述第一开口中形成量子点层;优选的,在所述第一开口中形成量子点层的方法包括:将量子点发光材料和第一散射粒子进行混合,形成第一混合流体材料,在所述第一开口中注入所述第一混合流体材料,形成所述量子点层;优选的,采用喷墨打印工艺在所述第一开口中注入所述第一混合流体材料;优选的,在所述第一开口中形成量子点层的步骤之前还包括:在所述第一开口的侧壁形成反射膜层;优选的,所述反射材料层中掺杂有第二散射粒子。
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或如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所述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显示面板。
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技术方案提供的显示面板,在背光源出光方向的一侧设置的量子点层中掺杂第一散射粒子,当背光源发出的光进入量子点层中,由于第一散射粒子的存在,进入量子点层中的光束在第一散射粒子位置会发生散射、反射或折射,增加光束在量子点层的中的停留时间,同时还增加了光束在量子点层中的光程,由此使得进入量子点层的光束能进一步被利用,提高了量子点层对背光源出射光的转换效率。
本发明技术方案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在背光源出光方向的一侧设置的量子点层中掺杂第一散射粒子,当背光源发出的光进入量子点层中,由于第一散射粒子的存在,进入量子点层中的光束在第一散射粒子位置会发生散射、反射或折射,增加光束在量子点层的中的停留时间,同时还增加了光束在量子点层中的光程,由此使得进入量子点层的光束能进一步被利用,提高了量子点层对背光源出射光的转换效率。
本发明技术方案提供的显示装置,在背光源出光方向的一侧设置的量子点层中掺杂第一散射粒子,当背光源发出的光进入量子点层中,由于第一散射粒子的存在,进入量子点层中的光束在第一散射粒子位置会发生散射、反射或折射,增加光束在量子点层的中的停留时间,同时还增加了光束在量子点层中的光程,由此使得进入量子点层的光束能进一步被利用,提高了量子点层对背光源出射光的转换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图2至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制备过程的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图7至图9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制备过程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正如背景技术所述,将量子点材料设置在OLED背光源的出光方向上,OLED背光源发出的光进入量子点材料中,激发量子点材料进行发光,可以实现全彩显示。但是由于OLED背光源出射的光直射进量子点材料中,在量子点中停留时间短,与量子点材料的接触能力弱,导致OLED背光源出射光的利用率较低,即转换效率较低。
在此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背光源和设置在背光源出光方向一侧的量子点层,量子点层中掺杂有第一散射粒子。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无线连接,也可以是有线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如图1所示,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1:提供背光源10;如图2所示,背光源10可以是OLED背光源,也可以是液晶背光源。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背光源10为OLED背光源,其中,OLED背光源结构包括层叠设置的基板11、阳极12、发光层13、阴极14以及封装层15。基板11可以是透明材料构成,也可以是柔性材料构成。例如可以是玻璃基板。该背光源10中还可以包括载流子功能层,例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空穴传输层以及空穴注入层等。同时对于该背光源10的具体制备工艺,可以采用现有的任意工艺制备得到,本发明实施例对该背光源10的具体结构和具体制备工艺不做限定。在一实施例中,该背光源10的发光层选择蓝光发光材料,该背光源10发蓝光。此外,该发光层也可以选择白光发光材料。当背光源10的发光层选择蓝光发光材料时,背光源10发出的光的能量较高,使其作为背光源10激发量子点层发光的效果更好。
步骤S102:在背光源10出光方向的一侧形成像素限定层23,所述像素限定层中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在形成像素限定层23时,先沉积一层像素限定层材料,然后对其刻蚀形成像素限定层23;如图3所示,该像素限定层23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侧壁倾斜设置。
步骤S103:在像素限定层23的第一开口中形成量子点层21,形成量子点层21的结构如图4所示。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形成量子点层21时,先将所用的量子点材料和第一散射粒子22混合,得到掺杂第一散射粒子22的第一混合流体材料,然后采用喷墨打印工艺在第一开口中注入第一混合流体材料,形成量子点层21。其中,第一散射粒子22在所述量子点层21中掺杂的质量百分比为0.1%-1%,例如,第一散射粒子掺杂的质量百分比为0.1%、0.3%、0.5%、0.7%、0.9%或1%。掺杂该质量百分比的第一散射粒子既可以实现散射粒子反射、折射的效果,又不会影响量子点层的正常发光。第一散射粒子22包括氧化锆或氧化锌纳米粒子。
量子点层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量子点层间隔设置。本实施例中,若干个量子点层分为第一量子点层和第二量子点层,第一量子点层及第二量子点层间隔设置。当OLED背光源选择蓝光发光材料时,第一量子点层可以为红光量子点层,第二量子点层可以为绿光量子点层。
具体地,形成第一量子点层的步骤包括:将第一量子点材料和第一散射粒子22混合,形成第一混合流体材料,在部分的第一开口中注入第一混合流体材料,形成第一量子点层;形成第二量子点层的步骤包括:将第二量子点材料和第二散射粒子22混合,形成第一混合流体材料,在部分的第一开口中注入第一混合流体材料,形成第二量子点层。当第一量子点层为红光量子点层时,第一量子点材料为红光量子点材料。当第二量子点层为绿光量子点层时,第二量子点材料为绿光量子点材料。
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还包括:在形成的量子点层21背离所述背光源10的表面形成若干第一滤光层25,实现了像素级别的滤光设置。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还包括:在像素限定层的第二开口中形成第二滤光层26,第二滤光层26和量子点层21间隔设置。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二滤光层26的厚度等于第一滤光层25和量子点层21的厚度之和。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滤光层26的厚度大于或者小于第一滤光层25和量子点层21的厚度之和。
可以理解的是,在像素限定层的第二开口中的第二滤光层26靠近第二开口底部的一侧还可以形成其他透光物质,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在此不作具体的限定。
本实施例中,在垂直于所述背光源10的出光表面的方向上,所述像素限定层23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量子点层21和所述第一滤光层25的厚度之和。使得量子点层的光束不会从侧面漏出,并提高显示面板出光的色纯度。
当背光源10为蓝光OLED背光源时,所述第二滤光层26为蓝光滤光层。当第一量子点层为红光量子点层时,第一量子点层表面的第一滤光层为红色滤光层;当第二量子点层为绿光量子点层时,第二量子点层表面的第一滤光层为绿色滤光层。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在背光源10出光方向形成的量子点层中掺杂第一散射粒子,当背光源10发出的光进入量子点层中,由于第一散射粒子的存在,进入量子点层中的光束在第一散射粒子位置会发生散射、反射或折射,增加光束在量子点层的中的停留时间,同时还增加了光束在量子点层中的光程,由此使得进入量子点层的光束能进一步被利用,提高了量子点层对背光源10出射光的转换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如图5所示,该显示面板包括:背光源10和设置在背光源10出光方向一侧的量子点层21,量子点层21中掺杂有掺杂第一散射粒子22。其中,背光源10可以是OLED背光源,也可以是液晶背光源,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在背光源10出光方向一侧设置的量子点层21中掺杂第一散射粒子,当背光源10发出的光进入量子点层21中,由于第一散射粒子的存在,进入量子点层21中的光束在第一散射粒子位置会发生散射、反射或折射,增加光束在量子点层的中的停留时间,同时还增加了光束在量子点层21中的光程,由此使得进入量子点层21的光束能进一步被利用,提高了量子点层21对背光源10出射光的转换效率。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当背光源10采用OLED背光源时,OLED背光源结构包括层叠设置的基板11、阳极12、发光层13、阴极14以及封装层15。封装层15用于对OLED背光源进行封装,防止外部水汽对OLED背光源的侵蚀,进行保证其使用寿命。量子点层21设置在封装层15远离阴极14的表面。具体地,量子点层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各量子点层21可以分别对应设置在OLED背光源发光层13的各子像素的上方。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散射粒子包括氧化锆或氧化锌粒子。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第一散射粒子的对光的散射、反射或折射效果,第一散射粒子选择纳米级的粒子,例如,第一散射粒子的粒径为20nm-80nm,例如40nm或60nm;第一散射粒子的体积较小,在相同掺杂浓度的情况下,小体积的第一散射粒子分布更加均匀,从而能进一步提高OLED背光源的转换效率。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可以将少量的第一散射粒子掺杂在量子点材料中,例如,第一散射粒子在所述量子点层21中掺杂的质量百分比为0.1%-1%。例如,第一散射粒子掺杂的质量百分比为0.1%、0.3%、0.5%、0.7%、0.9%或1%。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该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背光源10出光方向一侧的像素限定层23,像素限定层23中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量子点层21设置在像素限定层23的第一开口中。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像素限定层23在形成时,可以使得像素限定层23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侧壁倾斜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该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滤光层25,第一滤光层25设置在量子点层21背离背光源10的一侧。具体地,当量子点层21的数量为若干个时,第一滤光层25的数量可以和量子点层21的数量相同。由此在每个像素中均分别设置了滤光层,实现了像素级别的滤光设置。在一实施例中,为减少该结构中像素的漏光,如图5所示,设置在垂直于背光源10的出光表面的方向上,像素限定层23的厚度大于或等于量子点层21和第一滤光层25的厚度之和;从而使得量子点层的光束不会从侧面漏出,并提高显示面板出光的色纯度。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像素限定层23的第二开口中的第二滤光层26。第二滤光层26的厚度等于量子点层21和第一滤光层25的厚度之和,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滤光层26的厚度小于或者大于量子点层21和第一滤光层25的厚度之和。
量子点层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量子点层间隔设置。本实施例中,若干个量子点层分为第一量子点层和第二量子点层,第一量子点层及第二量子点层间隔设置。在一实施例中,背光源10为蓝光OLED背光源,即OLED背光源中的发光层中为蓝光发光材料。
当OLED背光源选择蓝光发光材料时,第一量子点层为红光量子点层,第二量子点层为绿光量子点层。
当背光源10为蓝光OLED背光源时,所述第二滤光层26为蓝光滤光层。当第一量子点层为红光量子点层时,第一量子点层表面的第一滤光层为红色滤光层;当第二量子点层为绿光量子点层时,第二量子点层表面的第一滤光层为绿色滤光层。可以理解的是,像素限定层23的第二开口中还可以包括量子点层21,此时该量子点层21为蓝光量子点层,蓝光量子点层表面还设置蓝色滤光层,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在此不作具体的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背光源10发白光。当背光源10发白光时,量子点层包括间隔设置绿光量子点层、红光量子点层、蓝光量子点层,背光源10发出的白光经绿光量子点层的转换转变为绿光;背光源10发出的白光经红光量子点层的转换转变为红光;背光源110发出的白光经蓝光量子点层的转换转变为蓝光;同时,量子点层中还可以设置留空位置,背光源10发出的白光经该位置之后发出白光。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在上述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的基础上还包括在开口的侧壁和量子点层之间形成反射膜层。如图6所示,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1:提供背光源10;如图2所示,背光源10可以是OLED背光源,也可以是液晶背光源。该步骤参考前述实施例的内容,不再详述。
步骤S102:在背光源10出光方向的一侧形成像素限定层23。像素限定层23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该步骤参考前述实施例的内容,不再详述。
步骤S201:在像素限定层23的第一开口中形成反射材料层;对于反射材料层,可以选择由透明光阻材料形成,同时还可以在透明光阻材料中掺杂第二散射粒子。在具体制备时,可以先将透明光阻材料和第二散射粒子进行混合,形成第二混合流体材料,之后在第一开口中注入第二混合流体材料以形成反射材料层。具体地,对于第二散射粒子的材料、大小以及掺杂浓度可以与第一散射粒子相同。具体的,采用喷墨打印工艺在第一开口中注入第二混合流体材料。
步骤S202:对所述反射材料层进行回刻蚀,以使反射材料层形成反射膜层;形成反射膜层24后的结构如图7所示。对于该反射膜层24的侧壁是倾斜设置的。
所述反射膜层24的反射率为80%-95%。
如图8所示,在形成反射膜层24后再形成量子点层21',量子点层21'中掺杂第一散射粒子22’。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反射膜层24和量子点层21’接触的侧壁与量子点层21’朝向背光源10表面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140度且小于或者等于160度,可以提高反射膜层24的反射效果。
本实施例中的量子点层21'参照前述实施例中的量子点层21。
反射膜层24的侧壁倾斜设置。所述反射膜层24和所述量子点层接触的侧壁与所述量子点层朝向所述背光源10表面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140度且小于或者等于160度,可以提高反射膜层24的反射效果。
如图9所示,在形成的量子点层21’远离背光源10的表面形成若干第一滤光层25’,即在每个像素单元中均分别设置了滤光层,实现了像素级别的滤光设置。还在像素限定层23的第二开口中形成第二滤光层26’。
本实施例中,在垂直于所述背光源10的出光表面的方向上,所述像素限定层23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量子点层21’和所述第一滤光层25’的厚度之和;和/或,在垂直于所述背光源10的出光表面的方向上,所述反射膜层24的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量子点层21’和所述第一滤光层25’的厚度之和。使得量子点层的光束不会从侧面漏出,并提高显示面板出光的色纯度。
本实施例中,第二滤光层26’的厚度等于第一滤光层25’和量子点层21’的厚度之和。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滤光层26’的厚度可以大于或者小于第一滤光层25’和量子点层21’的厚度之和。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如图9所示,该显示面板包括:背光源10和设置在背光源10出光方向一侧的量子点层21’,量子点层21’中掺杂有掺杂第一散射粒子22’。其中,背光源可以是OLED背光源,也可以是液晶背光源,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在背光源出光方向设置的量子点层中掺杂第一散射粒子,当背光源发出的光进入量子点层中,由于第一散射粒子的存在,进入量子点层中的光束在第一散射粒子位置会发生散射、反射或折射,增加光束在量子点层的中的停留时间,同时还增加了光束在量子点层中的光程,由此使得进入量子点层的光束能进一步被利用,提高了背光源出射光的转换效率。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当背光源10采用OLED背光源时,OLED背光源结构包括层叠设置的基板11、阳极12、发光层13、阴极14以及封装层15。封装层15用于对OLED背光源进行封装,防止外部水汽对OLED背光源的侵蚀,进行保证其使用寿命。量子点层21’设置在封装层15远离阴极14的表面。具体地,量子点层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各量子点层21’可以分别对应设置在OLED背光源发光层13对应的各子像素的上方。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散射粒子包括氧化锆或氧化锌粒子。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第一散射粒子的对光的散射、反射或折射效果,第一散射粒子选择纳米级的粒子,例如,第一散射粒子的粒径为20nm-80nm,例如40nm或60nm;第一散射粒子的体积较小,在相同掺杂浓度的情况下,小体积的第一散射粒子分布更加均匀,从而能进一步提高OLED背光源的转换效率。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可以将少量的第一散射粒子掺杂在量子点材料中,例如,第一散射粒子在所述量子点层21’中掺杂的质量百分比为0.1%-1%。例如,第一散射粒子掺杂的质量百分比为0.1%、0.3%、0.5%、0.7%、0.9%或1%。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该显示面板还包括:像素限定层23’,像素限定层23’中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量子点层21’设置在像素限定层23’的第一开口中,量子点层21’和像素限定层23’之间包括反射膜层24。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反射膜层的反射率为80%-95%。在量子点层21’的周围形成反射膜层24后,进入量子点层21’的光束被第一散射粒子22’散射、反射或折射到量子点层21’的侧边时,通过反射膜层24的反射可以使得光束再次进入到量子点层21’中,能够进一步增加光程,提高光转换效率。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像素限定层23’开口的侧壁倾斜设置,同时在对反射膜层24进行刻蚀后,反射膜层24和量子点层21’接触的侧壁也是倾斜设置,即反射膜层24和量子点层21’接触的侧壁与量子点层21’朝向背光源10表面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140度且小于或等于160度,由此可以提高反射膜层的反射效果。对于反射膜层24,可以选择由透明光阻材料形成,同时还可以在透明光阻材料中掺杂第二散射粒子,进一步提高反射膜层的反射率。具体地,对于第二散射粒子的材料、大小以及掺杂浓度可以与第一散射粒子相同,即第二散射粒子的掺杂的质量百分比为0.1%-1%,例如,该质量百分比为0.1%、0.3%、0.5%、0.7%、0.9%或1%。第二散射粒子的粒径为20nm-80nm,例如40nm或60nm。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该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滤光层25’,第一滤光层25’设置在量子点层21’背离背光源10的一侧表面。具体地,当量子点层21’的数量为若干个时,第一滤光层25’的数量可以和量子点层21’的数量相同。由此在每个像素中均分别设置了滤光层,实现了像素级别的滤光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为了减少该结构中像素的漏光,如图9所示,设置在垂直于背光源10的出光表面的方向上,像素限定层23’的厚度大于或等于量子点层21’和第一滤光层25’的厚度之和;和/或,在垂直于背光源10的出光表面的方向上,反射膜层24的高度大于或等于量子点层21’和第一滤光层25’的厚度之和,从而使得量子点层的光束不会从侧面漏出,并提高显示面板出光的色纯度。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可以设置像素限定层23’厚度均大于量子点层21’和第一滤光层25’的厚度之和,且反射膜层24的高度大于量子点层21’和第一滤光层25’的厚度之和。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像素限定层23的第二开口中的第二滤光层26’。第二滤光层26’的厚度等于量子点层21’和第一滤光层25’的厚度之和,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滤光层26’的厚度小于或者大于量子点层21’和第一滤光层25’的厚度之和。
量子点层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量子点层间隔设置。本实施例中,若干个量子点层分为第一量子点层和第二量子点层,第一量子点层及第二量子点层间隔设置。在一实施例中,背光源10为蓝光OLED背光源,即OLED背光源中的发光层中为蓝光发光材料。
当OLED背光源选择蓝光发光材料时,第一量子点层为红光量子点层,第二量子点层为绿光量子点层。
当背光源10为蓝光OLED背光源时,所述第二滤光层26为蓝光滤光层。当第一量子点层为红光量子点层时,第一量子点层表面的第一滤光层为红色滤光层;当第二量子点层为绿光量子点层时,第二量子点层表面的第一滤光层为绿色滤光层。可以理解的是,像素限定层23’的第二开口中还可以包括量子点层21’,此时该量子点层21’为蓝光量子点层,蓝光量子点层表面还设置蓝色滤光层,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在此不作具体的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背光源10发白光。当背光源10发白光时,量子点层包括间隔设置绿光量子点层、红光量子点层、蓝光量子点层,背光源10发出的白光经绿光量子点层的转换转变为绿光;背光源10发出的白光经红光量子点层的转换转变为红光;背光源10发出的白光经蓝光量子点层的转换转变为蓝光;同时,量子点层中还可以设置留空位置,背光源10发出的白光经该位置之后发出白光。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在背光源出光方向设置的量子点层中掺杂第一散射粒子,当背光源发出的光进入量子点层中,由于散射粒子的存在,进入量子点层中的光束在第一散射粒子位置会发生散射、反射或折射,增加光束在量子点层的中的停留时间,同时还增加了光束在量子点层中的光程,由此使得进入量子点层的光束能进一步被利用,提高了背光源出射光的转换效率。
虽然关于示例实施例及其优点已经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保护范围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各种变化、组合、替换和修改,这样的修改和变型均落入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之内。对于其他例子,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容易理解在保持本发明保护范围内的同时,工艺步骤的次序可以变化。
此外,本发明的应用范围不局限于说明书中描述的特定实施例的工艺、机构、制造、物质组成、手段、方法及步骤。从本发明的公开内容,作为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容易地理解,对于目前已存在或者以后即将开发出的工艺、机构、制造、物质组成、手段、方法或步骤,其中它们执行与本发明描述的对应实施例大体相同的功能或者获得大体相同的结果,依照本发明可以对它们进行应用。因此,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旨在将这些工艺、机构、制造、物质组成、手段、方法或步骤包含在其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背光源和设置在所述背光源出光方向一侧的量子点层,所述量子点层中掺杂有第一散射粒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射粒子包括氧化锆粒子或氧化锌粒子;
优选的,所述第一散射粒子在所述量子点层中掺杂的质量百分比为0.1%-1%;
优选的,所述第一散射粒子的粒径为20nm-80n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背光源出光方向一侧的像素限定层,所述像素限定层中具有第一开口;所述量子点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口中;
优选的,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量子点层和所述像素限定层之间的反射膜层;所述反射膜层的反射率为80%-9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膜层和所述量子点层接触的侧壁与所述量子点层朝向所述背光源表面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140度且小于或者等于160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膜层中掺杂有第二散射粒子;
优选的,所述第二散射粒子的材料包括氧化锆粒子或氧化锌粒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射粒子在所述反射膜层中的掺杂的质量百分比为0.1%-1%;
优选的,所述第二散射粒子的粒径为20nm-80nm。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滤光层,所述第一滤光层设置在所述量子点层背离所述背光源的一侧表面;
优选的,在垂直于所述背光源的出光表面的方向上,所述像素限定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量子点层和所述第一滤光层的厚度之和;和/或,在垂直于所述背光源的出光表面的方向上,所述反射膜层的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量子点层和所述第一滤光层的厚度之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限定层中还具有第二开口,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滤光层,所述第二滤光层设置在所述第二开口中;
优选的,所述第二滤光层的厚度等于所述量子点层和所述第一滤光层的厚度之和;
优选的,所述量子点层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量子点层分为第一量子点层和第二量子点层,所述第二滤光层、所述第一量子点层及所述第二量子点层间隔设置;
优选的,所述背光源为OLED背光源;
优选的,所述OLED背光源用于发蓝光;
优选的,第一量子点层为红光量子点层,第二量子点层为绿光量子点层。
9.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背光源;
在所述背光源的出光方向的一侧形成量子点层,所述量子点层中掺杂有第一散射粒子;
优选的,在形成所述量子点层之前,在所述背光源出光方向的一侧形成像素限定层,所述像素限定层中具有第一开口,在所述第一开口中形成量子点层;
优选的,在所述第一开口中形成量子点层的方法包括:将量子点发光材料和第一散射粒子进行混合,形成第一混合流体材料,在所述第一开口中注入所述第一混合流体材料,形成所述量子点层;
优选的,采用喷墨打印工艺在所述第一开口中注入所述第一混合流体材料;
优选的,在所述第一开口中形成量子点层的步骤之前还包括:在所述第一开口的侧壁形成反射膜层;
优选的,所述反射材料层中掺杂有第二散射粒子。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或如权利要求9所述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显示面板。
CN202011455482.1A 2020-12-10 2020-12-10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259957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55482.1A CN112599575A (zh) 2020-12-10 2020-12-10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55482.1A CN112599575A (zh) 2020-12-10 2020-12-10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99575A true CN112599575A (zh) 2021-04-02

Family

ID=751925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55482.1A Pending CN112599575A (zh) 2020-12-10 2020-12-10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9957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36841A1 (zh) * 2021-05-14 2022-11-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滤色器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65731A (zh) * 2013-11-21 2016-07-13 欧司朗光电半导体有限公司 用于制造光电子半导体器件的方法和光电子半导体器件
CN106154302A (zh) * 2015-03-24 2016-11-23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一种射线检测平板探测器用闪烁体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8666349A (zh) * 2018-05-09 2018-10-16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彩色滤光基板及其制作方法与woled显示器
CN109491136A (zh) * 2019-01-16 2019-03-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滤光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0017434A (zh) * 2018-01-10 2019-07-16 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波长转换装置及其光源
CN110323355A (zh) * 2019-04-25 2019-10-11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oled显示面板和oled显示装置
US20200103709A1 (en) * 2018-09-27 2020-04-02 Kateeva, Inc. Quantum dot color filter ink compositions and devices utilizing the same
CN111263794A (zh) * 2017-11-10 2020-06-09 Dic株式会社 油墨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光转换层和滤色器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65731A (zh) * 2013-11-21 2016-07-13 欧司朗光电半导体有限公司 用于制造光电子半导体器件的方法和光电子半导体器件
CN106154302A (zh) * 2015-03-24 2016-11-23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一种射线检测平板探测器用闪烁体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1263794A (zh) * 2017-11-10 2020-06-09 Dic株式会社 油墨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光转换层和滤色器
CN110017434A (zh) * 2018-01-10 2019-07-16 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波长转换装置及其光源
CN108666349A (zh) * 2018-05-09 2018-10-16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彩色滤光基板及其制作方法与woled显示器
US20200103709A1 (en) * 2018-09-27 2020-04-02 Kateeva, Inc. Quantum dot color filter ink compositions and devices utilizing the same
CN109491136A (zh) * 2019-01-16 2019-03-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滤光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0323355A (zh) * 2019-04-25 2019-10-11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oled显示面板和oled显示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36841A1 (zh) * 2021-05-14 2022-11-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滤色器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282620B2 (ja) 画像表示素子
US11621376B2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light emitting diode package, 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TWI750387B (zh) 光電元件
US9147856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US7989239B2 (en) Light emitting diod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170159911A1 (en) Phosphor optical element and light-emitting device using the same
WO2019052002A1 (zh) 一种彩膜基板及显示设备
US20100019269A1 (en)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EP3007240A9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packag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JP2013037138A (ja) 自発光型表示装置
US11785823B2 (en) Quantum dot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12750862B (zh) 色彩转换结构、显示装置及色彩转换结构的制备方法
JP5331051B2 (ja) 発光素子
JP2013037139A (ja) 自発光型表示装置
US9040963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CN112599575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2599705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8051951B (zh) Led光源、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US11402685B2 (en) Display substrat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10505082B2 (en) 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CN108461610B (zh) 一种量子点led和制备方法
JP2013058730A (ja) 発光素子
Wu et al. Quantum-dot-based full-color micro-LED displays
KR101608332B1 (ko) 전면 발광형 유기발광소자용 기판, 그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면 발광형 유기발광소자
KR20170041736A (ko) 유기 발광 장치 및 유기 발광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