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83504A - 天线切换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天线切换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83504A
CN112583504A CN202011485235.6A CN202011485235A CN112583504A CN 112583504 A CN112583504 A CN 112583504A CN 202011485235 A CN202011485235 A CN 202011485235A CN 112583504 A CN112583504 A CN 1125835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plink
terminal
antenna
determining
antenna switc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8523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83504B (zh
Inventor
黄锦宁
孙彦良
谢宁宁
何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48523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83504B/zh
Publication of CN1125835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83504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36730 priority patent/WO2022127682A1/zh
Priority to EP21905611.6A priority patent/EP4243304A4/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835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83504B/zh
Priority to US18/210,062 priority patent/US20230327721A1/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witching
    • H04B7/0608Antenna selection according to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82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admission control or hando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the mobile station comprising multiple antennas, e.g. to provide uplink diversit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天线切换方法及装置,属于通信技术领域。所述天线切换方法包括:若终端所处网络环境和/或所述终端所处状态满足第一条件,进行上行主导的天线切换状态,在所述上行主导的天线切换状态下,在所述上行主导的天线切换状态下,在至少两个天线上依次进行上行传输,并获取每个所述天线在第一预设时长内的上行传输参数,根据所述上行传输参数,确定采用的上行天线。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网络环境和/或所述终端所处状态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进行上行主导的天线切换状态,避免终端天线是否切换一直主要依赖于对下行情况的判断,从而避免在终端下行信道质量和上行不一致时导致终端切换到上行信道质量较差的天线的问题。

Description

天线切换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天线切换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实现本申请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对于上行而言,目前4G终端和5G NSA(Non-Standalone)终端都只从全部激活天线中选择1个天线做发射,并且目前天线切换算法大多数都是基于下行各天线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差来判断不同天线的信道质量来进行上行天线切换,即称之为下行主导的天线切换;但是,当终端下行信道的信道质量与上行并不完全相同时,则可能会导致终端切换到上行信道质量较差的天线上。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天线切换方法及装置,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终端进行天线切换时主要由下行主导而可能导致终端切换到上行信道质量较差的天线上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天线切换方法,该方法包括:
若终端所处网络环境和/或所述终端所处状态满足第一条件,进行上行主导的天线切换状态,在所述上行主导的天线切换状态下,在至少两个天线上依次进行上行传输,并获取每个所述天线在第一预设时长内的上行传输参数,根据所述上行传输参数,确定采用的上行天线;
其中,所述上行传输参数包括:网络资源分配量、网速、PDCP层速率、RLC层速率、物理层速率、上行共享物理信道的闭环功控变化量、上行控制物理信道的闭环功控变化量中的至少一者。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天线切换装置,该天线切换装置包括:
上行切换模块,用于若终端所处网络环境和/或所述终端所处状态满足第一条件,进行上行主导的天线切换状态,在所述上行主导的天线切换状态下,在至少两个天线上依次进行上行传输,并获取每个所述天线在第一预设时长内的上行传输参数,根据所述上行传输参数,确定采用的上行天线;
其中,所述上行传输参数包括:网络资源分配量、网速、PDCP层速率、RLC层速率、物理层速率、上行共享物理信道的闭环功控变化量、上行控制物理信道的闭环功控变化量中的至少一者。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该终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和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网络侧设备程序或指令,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程序产品,所述程序产品存储在非易失的存储介质中,所述程序产品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网络环境和/或所述终端所处状态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进行上行主导的天线切换状态,避免终端天线是否切换一直主要依赖于对下行情况的判断,从而避免在终端下行信道质量和上行不一致时导致终端切换到上行信道质量较差的天线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可应用的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框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所区别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值得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不限于长期演进型(Long TermEvolution,LTE)/LTE的演进(LTE-Advanced,LTE-A)系统,还可用于其他无线通信系统,诸如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时分多址(Tim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TDMA)、频分多址(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FDMA)、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Single-carrier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SC-FDMA)和其他系统。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术语“系统”和“网络”常被可互换地使用,所描述的技术既可用于以上提及的系统和无线电技术,也可用于其他系统和无线电技术。然而,以下描述出于示例目的描述了新空口(New Radio,NR)系统,并且在以下大部分描述中使用NR术语,尽管这些技术也可应用于NR系统应用以外的应用,如第6代(6th Generation,6G)通信系统。
图1示出本申请实施例可应用的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框图。无线通信系统包括终端11和网络侧设备12。其中,终端11也可以称作终端设备或者用户终端(User Equipment,UE),终端11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Tablet Personal Computer)、膝上型电脑(LaptopComputer)或称为笔记本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掌上电脑、上网本、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移动上网装置(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可穿戴式设备(Wearable Device)或车载设备(VUE)、行人终端(PUE)等终端侧设备,可穿戴式设备包括:手环、耳机、眼镜等。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终端11的具体类型。网络侧设备12可以是基站或核心网,其中,基站可被称为节点B、演进节点B、接入点、基收发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无线电基站、无线电收发机、基本服务集(Basic Service Set,BSS)、扩展服务集(ExtendedService Set,ESS)、B节点、演进型B节点(eNB)、家用B节点、家用演进型B节点、WLAN接入点、WiFi节点、发送接收点(Transmitting Receiving Point,TRP)或所述领域中其他某个合适的术语,只要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所述基站不限于特定技术词汇,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仅以NR系统中的基站为例,但是并不限定基站的具体类型。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切换方法、天线切换装置和终端进行详细地说明。
请参考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切换方法,由终端执行,所述天线切换方法包括:
步骤21:若终端所处网络环境和/或所述终端所处状态满足第一条件,进行上行主导的天线切换状态,在所述上行主导的天线切换状态下,在至少两个天线上依次进行上行传输,并获取每个所述天线在第一预设时长内的上行传输参数,根据所述上行传输参数,确定采用的上行天线;
其中,所述上行传输参数包括:网络资源分配量、网速、PDCP层速率、RLC层速率、物理层速率、上行共享物理信道的闭环功控变化量、上行控制物理信道的闭环功控变化量中的至少一者。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通过将其所处网络环境和/或终端所处状态作为判断是上行主导的天线切换状态还是下行主导的天线切换状态的依据,在网络环境和/或终端所处状态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进行上行主导的天线切换状态,从而在该上行主导的天线切换状态下,可以根据上行传输参数来确定采用的上行天线,由此避免终端主要依赖于下行信道质量来进行天线切换而可能导致的切换到上行信道质量较差的天线的问题。
也就是说,所述进行上行主导的天线切换状态包括:
在至少两个天线上依次进行上行传输,并获取每个所述天线在第一预设时长内的上行传输参数;
根据所述上行传输参数,确定采用的上行天线。
具体来说,在进行上行主导的天线切换状态时,通过在各天线(天线总数量至少为两个)上依次进行上行传输,并获取各天线在第一预设时长内的上行传输参数,从而根据各天线的上行传输参数,从所有天线中选出上行传输情况最好的天线作为上行天线,从而提高终端上行通信质量和上行通信速率。
在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在至少两个天线上依次进行上行传输所对应的开始时刻可以为所述终端刚进入上行主导的天线切换状态的时刻,或者,对应的开始时刻可以为某一定时器到时的时刻,其中,所述定时器的启动时刻为所述终端刚进入上行主导的天线切换状态的时刻,或者,所述定时器的启动时刻为上一次N个天线的上行传输结束的时刻。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行传输参数可以包括:网络资源分配量、网速、PDCP层速率、RLC层速率、物理层速率、上行共享物理信道的闭环功控变化量、上行控制物理信道的闭环功控变化量中的至少一者。
示例性的,在上行传输参数包括网络资源分配量的情况下,根据上行传输参数来确定采用的上行天线具体为:计算各天线在第一预设时长内的UL grant(上行调度授权)中的网络资源分配量的平均值,即一定时长内网络调度的上行传输块大小,若某天线对应的网络资源分配量的平均值大于某一预设阈值,该天线即确定为要采用的上行天线,终端可以将上行天线切换为该天线。
又如,在上行传输参数包括上行共享物理信道的闭环功控变化量的情况下,则根据上行传输参数来确定采用的上行天线具体为:计算各天线在第一预设时长内的上行共享物理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 Channel,PUSCH)的闭环功控变化量的大小,若某天线对应的上行共享物理信道的闭环功控变化量大于某一预设阈值,该天线即确定为要采用的上行天线,终端可以将上行天线切换为该天线。
再如,在上行传输参数包括上行控制物理信道的闭环功控变化量的情况下,则根据上行传输参数来确定采用的上行天线具体为:计算各天线在第一预设时长内的上行控制物理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的闭环功控变化量的大小,若某天线对应的上行控制物理信道的闭环功控变化量大于某一预设阈值,该天线即确定为要采用的上行天线,终端可以将上行天线切换为该天线。
当然,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上行传输参数包括至少两项的情况下,可以根据至少两项的加权计算结果进行判断,例如,在上行传输参数包括PDCP(Packet DataConvergence Protoco)层速率、RLC(Radio Link Control)层速率、物理层速率这三项的情况下,可以为每一项赋予相应的权重,例如权重分配比例为:0.3、0.3、0.4,然后将PDCP层速率、RLC层速率、物理层速率按照分配的权重计算加权总和,若某天线对应的加权总和大于某一预设阈值,该天线即确定为要采用的上行天线,终端可以将上行天线切换为该天线。可以知道,一般的,在上行传输参数包括更多项的情况下,各天线的上行通信质量的评估判断也就越准确,终端最终采用的上行天线的上行通信质量通常也越好。此外,所述上行传输参数还可以包括其他上行通信质量指标,以使终端能够采用到综合上行传输情况最好的天线。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选的,在确定采用的上行天线并切换到该上行天线后,若上行传输速率没有满足预设改善程度,则可以切回原天线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条件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在第二预设时长内,确定存在上行数据待发送;
在第三预设时长内,确定所处环境为准静止状态;
在第四预设时长内,确定上行处于卡顿状态;
在第五预设时长内,所述终端持续驻留在同一小区,和/或,所述终端自行确定是否进行天线切换。
也就是说,若终端所处网络环境和/或所述终端所处状态满足上述第一条件中的至少一项,终端即进行上行主导的天线切换状态,从而根据上行信道质量来确定采用的上行天线。
其中,在第二预设时长内,确定存在上行数据待发送包括:
所述终端的上行数据缓存量大于第一阈值,具体可以是,物理层和/或数据链路层内的一个或多个逻辑信道内,上行数据缓存量的最小值或者平均值大于第一阈值,也可以是网络层和/或传输层的上行数据缓存量的最小值或者平均值大于第一阈值,所述上行数据缓存量可以按照每一上行传输时隙进行采样,所述第一阈值可以根据不同进行情况进行设定;和/或,
所述终端的目标应用处于激活状态,具体可以是,所述终端具有一应用白名单,该应用白名单上的应用均为目标应用,目标应用处于激活状态,即表明终端有上行数据传输的需求。
其中,在第三预设时长内,确定所处环境为准静止状态包括:
所述终端的天线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变化量小于第二阈值,和/或,所述终端的位置保持不变。
其中,所述终端的天线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变化量小于第二阈值,具体可以是,所述终端的所有天线的综合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RSRP)的变化量小于第二阈值,和或,每一天线上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变化量小于第二阈值,和/或,所有天线在每一采样点上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值中的最大值或平均值小于第二阈值;其中,所述变化量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确定:先获取在第三预设时长内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最大值或平均值,所述变化量即某一确定的时间间隔内采样得到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相较于最大值或平均值的正差值;所述变化量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确定:选取所述终端进行上行主导的天线切换状态的时刻下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测量值作为参考值,所述变化量即为某一确定的时间间隔采样得到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相较于该参考值的绝对值;此外,所述变化量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确定:在选取所述终端进行上行主导的天线切换状态的时刻下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测量值作为参考值后,并且每隔一定时长(例如第三预设时长)对参考值进行更新(即选取每间隔第三预设时长后的该时刻下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测量值作为新的参考值),然后将某一确定的时间间隔采样得到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与每一参考值做差取绝对值后,以最大的绝对值或最小的绝对值小于第二阈值作为判断依据;而所有天线在每一采样点上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值中的最大值或平均值小于第二阈值具体指:先获取每一天线在每一采样点上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然后计算每一天线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值,再选取所有天线中的差值的最大值或者平均值小于第二阈值作为判断依据。
所述终端的位置保持不变,具体可以为:基于所述终端的运动传感器数据,确认终端处于静止状态,即所述终端未发生位移。
其中,在第四预设时长内,确定上行处于卡顿状态包括:
所述终端的网速小于第三阈值,和/或,所述终端的MAC层上行数据传输授权值小于第四阈值,和/或,所述终端的误块率大于第五阈值,和/或,所述终端的上行共享物理信道和/或上行控制物理信道的发送功率持续保持最大值。所述终端的网速小于第三阈值,具体可以为:在第四预设时长内,所述终端的网速的最大值或平均值小于第三阈值;所述终端的MAC层上行数据传输授权值小于第四阈值,具体可以为:在第四预设时长内,所述终端的媒体介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的上行数据传输授权值的最大值或平均值小于第四阈值;所述终端的误块率大于第五阈值,具体可以为:在第四预设时长内,所述终端的误块率(block error rate,BLER)的最大值或平均值大于第五阈值;所述终端的上行共享物理信道和/或上行控制物理信道的发送功率持续保持最大值,具体可以为,在第四预设时长内,所述终端的上行共享物理信道和/或上行控制物理信道的发送功率持续达到最大值。
其中,在第五预设时长内,所述终端持续驻留在同一小区,具体可以为:所述终端持续驻留在某一FDD小区。
其中,在第五预设时长内,所述终端自行确定是否进行天线切换包括:
在LTE网络下,所述终端不支持天线选择,和/或,在LTE网络下,所述终端支持天线选择但网络未配置天线选择,和/或,在5G NR场景下,所述终端支持天线选择。
也就是说,在4G LTE网络下,所述终端不支持协议定义的天线选择(Antennaselection),和/或,在4G LTE网络下,所述终端支持天线选择并上报了能力支持,但是网络没有配置相应的天线选择;其中,支持协议规定的天线选择,表示终端可以上报支持天线选择,且所述终端会给网络上报上行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而网络会根据所述终端上报的SRS,判断哪个天线是上行传输情况最好的天线,然后指示所述终端是否进行切换;若所述终端不支持协议定义的天线选择,即表明终端可以自行判断是否进行切换,也就是说,当所述终端可以自行判断是否进行切换的时候,即进行上行主导的天线切换状态。而在5G NR场景下,所述终端支持天线选择,等同于所述终端上报了SRS资源数最大为2。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天线切换方法还包括:
若终端所处网络环境和/或所述终端所处状态满足第二条件,由上行主导的天线切换状态切换到下行主导的天线切换状态,在所述下行主导的天线切换状态下,根据下行天线接收到的信号质量和/或强度确定采用的上行天线。
也即是说,若所述终端在任意时刻满足了第二条件,则所述终端将退出上行主导的天线切换状态,恢复到下行主导的天线切换状态。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条件包括:
在第六预设时长内,确定不存在上行数据待发送;
且在第七预设时长内,确定所处环境为非准静止状态;
且在第八预设时长内,确定上行不处于卡顿状态;
且在第九预设时长内,所述终端未持续驻留在同一小区并且所述终端无法自行确定是否进行天线切换。
所述第二条件的各项判断依据为与所述第一条件的各项判断的相反,示例性的,所述第一条件中,判断存在上行数据待发送的依据是:所述终端的上行数据缓存量大于第一阈值,和/或,所述终端的目标应用处于激活状态,而在所述第二条件中,则变为判断不存在上行数据待发送,即:所述终端的上行数据缓存量不大于第一阈值,并且,所述终端的目标应用未处于激活状态;又如,所述第一条件中,判断所处环境为准静止状态的依据是:所述终端的天线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变化量小于第二阈值,和/或,所述终端的位置保持不变,而在所述第二条件中,则变为判断所述环境为非准静止状态,即:所述终端的天线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变化量不小于第二阈值,并且,所述终端的位置发生变化。所述第二条件的其他各项以此类推,为避免重复,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第二预设时长可以等于第六预设时长,所述第三预设时长可以等于第七预设时长,所述第四预设时长可以等于第八预设时长,所述第五预设时长可以等于第九预设时长。
由此,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网络环境和/或所述终端所处状态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进行上行主导的天线切换状态,而在满足第二条件的情况下进入下行主导的天线切换状态,避免终端天线是否切换一直主要依赖于对下行情况的判断,从而避免在终端下行信道质量和上行不一致时导致终端切换到上行信道质量较差的天线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切换方法,执行主体可以为天线切换装置,或者,该天线切换装置中的用于执行天线切换方法的控制模块。本申请实施例中以天线切换装置执行天线切换方法为例,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切换装置。
请参考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申请另一方面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天线切换装置,所述天线切换装置30包括:
上行切换模块31,用于若终端所处网络环境和/或所述终端所处状态满足第一条件,进行上行主导的天线切换状态,在所述上行主导的天线切换状态下,在至少两个天线上依次进行上行传输,并获取每个所述天线在第一预设时长内的上行传输参数,根据所述上行传输参数,确定采用的上行天线;
其中,所述上行传输参数包括:网络资源分配量、网速、PDCP层速率、RLC层速率、物理层速率、上行共享物理信道的闭环功控变化量、上行控制物理信道的闭环功控变化量中的至少一者。
可选的,所述第一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在第二预设时长内,确定存在上行数据待发送;
在第三预设时长内,确定所处环境为准静止状态;
在第四预设时长内,确定上行处于卡顿状态;
在第五预设时长内,所述终端持续驻留在同一小区,和/或,所述终端自行确定是否进行天线切换。
可选的,所述确定存在上行数据待发送包括:
所述终端的上行数据缓存量大于第一阈值,和/或,所述终端的目标应用处于激活状态。
可选的,所述确定所处环境为准静止状态包括:
所述终端的天线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变化量小于第二阈值,和/或,所述终端的位置保持不变。
可选的,所述确定上行处于卡顿状态包括:
所述终端的网速小于第三阈值,和/或,所述终端的MAC层上行数据传输授权值小于第四阈值,和/或,所述终端的误块率大于第五阈值,和/或,所述终端的上行共享物理信道和/或上行控制物理信道的发送功率持续保持最大值。
可选的,所述终端自行确定是否进行天线切换包括:
在LTE网络下,所述终端不支持天线选择,和/或,在LTE网络下,所述终端支持天线选择但网络未配置天线选择,和/或,在5G NR场景下,所述终端支持天线选择。
可选的,还包括:
下行切换模块,用于若终端所处网络环境和/或所述终端所处状态满足第二条件,由上行主导的天线切换状态切换到下行主导的天线切换状态,在所述下行主导的天线切换状态下,根据下行天线接收到的信号质量和/或强度确定采用的上行天线。
可选的,所述第二条件包括:
在第六预设时长内,确定不存在上行数据待发送;
且在第七预设时长内,确定所处环境为非准静止状态;
且在第八预设时长内,确定上行不处于卡顿状态;
且在第九预设时长内,所述终端未持续驻留在同一小区并且所述终端无法自行确定是否进行天线切换。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网络环境和/或所述终端所处状态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进行上行主导的天线切换状态,避免终端天线是否切换一直主要依赖于对下行情况的判断,从而避免在终端下行信道质量和上行不一致时导致终端切换到上行信道质量较差的天线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天线切换装置可以是装置,也可以是终端中的部件、集成电路、或芯片。该装置可以是移动终端,也可以为非移动终端。示例性的,移动终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上述所列举的终端的类型,非移动终端可以为服务器、网络附属存储器(NetworkAttached Storage,NAS)、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电视机(television,TV)、柜员机或者自助机等,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天线切换装置可以为具有操作系统的装置。该操作系统可以为安卓(Android)操作系统,可以为iOS操作系统,还可以为其他可能的操作系统,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切换装置能够实现图2的方法实施例实现的各个过程,并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可选的,如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设备400,包括处理器401,存储器402,存储在存储器402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401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例如,该通信设备400为终端时,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401执行时实现上述天线切换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该通信设备400为网络侧设备时,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401执行时实现上述切换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图5为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该终端100包括但不限于:射频单元101、网络模块102、音频输出单元103、输入单元104、传感器105、显示单元106、用户输入单元107、接口单元108、存储器109、以及处理器110等部件。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终端100还可以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比如电池),电源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11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图5中示出的终端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的限定,终端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在此不再赘述。
应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输入单元104可以包括图形处理器(GraphicsProcessing Unit,GPU)1041和麦克风1042,图形处理器1041对在视频捕获模式或图像捕获模式中由图像捕获装置(如摄像头)获得的静态图片或视频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显示单元106可包括显示面板1061,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有机发光二极管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1061。用户输入单元107包括触控面板1071以及其他输入设备1072。触控面板1071,也称为触摸屏。触控面板107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他输入设备107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射频单元101将来自网络侧设备的下行数据接收后,给处理器110处理;另外,将上行的数据发送给网络侧设备。通常,射频单元101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双工器等。
存储器109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或指令以及各种数据。存储器109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或指令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或指令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或指令(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此外,存储器109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处理器1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可选的,处理器110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或指令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如基带处理器。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110中。
其中,处理器110,用于若终端所处网络环境和/或所述终端所处状态满足第一条件,进行上行主导的天线切换状态,在所述上行主导的天线切换状态下,根据上行传输参数确定采用的上行天线。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网络环境和/或所述终端所处状态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进行上行主导的天线切换状态,避免终端天线是否切换一直主要依赖于对下行情况的判断,从而避免在终端下行信道质量和上行不一致时导致终端切换到上行信道质量较差的天线的问题。
可选的,射频单元101,用于在至少两个天线上依次进行上行传输,并获取每个所述天线在第一预设时长内的上行传输参数;
处理器110,还用于根据所述上行传输参数,确定采用的上行天线。
可选的,所述上行传输参数包括:网络资源分配量、网速、PDCP层速率、RLC层速率、物理层速率、上行共享物理信道的闭环功控变化量、上行控制物理信道的闭环功控变化量中的至少一者。
可选的,所述第一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在第二预设时长内,确定存在上行数据待发送;
在第三预设时长内,确定所处环境为准静止状态;
在第四预设时长内,确定上行处于卡顿状态;
在第五预设时长内,所述终端持续驻留在同一小区,和/或,所述终端自行确定是否进行天线切换。
可选的,所述确定存在上行数据待发送包括:
所述终端的上行数据缓存量大于第一阈值,和/或,所述终端的目标应用处于激活状态。
可选的,所述确定所处环境为准静止状态包括:
所述终端的天线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变化量小于第二阈值,和/或,所述终端的位置保持不变。
可选的,所述确定上行处于卡顿状态包括:
所述终端的网速小于第三阈值,和/或,所述终端的MAC层上行数据传输授权值小于第四阈值,和/或,所述终端的误块率大于第五阈值,和/或,所述终端的上行共享物理信道和/或上行控制物理信道的发送功率持续保持最大值。
可选的,所述终端自行确定是否进行天线切换包括:
在LTE网络下,所述终端不支持天线选择,和/或,在LTE网络下,所述终端支持天线选择但网络未配置天线选择,和/或,在5G NR场景下,所述终端支持天线选择。
可选的,处理器110,还用于若终端所处网络环境和/或所述终端所处状态满足第二条件,由上行主导的天线切换状态切换到下行主导的天线切换状态,在所述下行主导的天线切换状态下,根据下行天线接收到的信号质量和/或强度确定采用的上行天线。
可选的,所述第二条件包括:
在第六预设时长内,确定不存在上行数据待发送;
且在第七预设时长内,确定所处环境为非准静止状态;
且在第八预设时长内,确定上行不处于卡顿状态;
且在第九预设时长内,所述终端未持续驻留在同一小区并且所述终端无法自行确定是否进行天线切换。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天线切换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其中,所述处理器为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终端中的处理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计算机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本申请实施例另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和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网络侧设备程序或指令,实现上述天线切换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到的芯片还可以称为系统级芯片,系统芯片,芯片系统或片上系统芯片等。
本申请实施例另提供了一种程序产品,所述程序产品存储在非易失的存储介质中,所述程序产品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天线切换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方法和装置的范围不限按示出或讨论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还可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例如,可以按不同于所描述的次序来执行所描述的方法,并且还可以添加、省去、或组合各种步骤。另外,参照某些示例所描述的特征可在其他示例中被组合。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2)

1.一种天线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若终端所处网络环境和/或所述终端所处状态满足第一条件,进行上行主导的天线切换状态,在所述上行主导的天线切换状态下,在至少两个天线上依次进行上行传输,并获取每个所述天线在第一预设时长内的上行传输参数,根据所述上行传输参数,确定采用的上行天线;
其中,所述上行传输参数包括:网络资源分配量、网速、PDCP层速率、RLC层速率、物理层速率、上行共享物理信道的闭环功控变化量、上行控制物理信道的闭环功控变化量中的至少一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在第二预设时长内,确定存在上行数据待发送;
在第三预设时长内,确定所处环境为准静止状态;
在第四预设时长内,确定上行处于卡顿状态;
在第五预设时长内,所述终端持续驻留在同一小区,和/或,所述终端自行确定是否进行天线切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存在上行数据待发送包括:
确定所述终端的上行数据缓存量大于第一阈值,和/或,所述终端的目标应用处于激活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处环境为准静止状态包括:
确定所述终端的天线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变化量小于第二阈值,和/或,所述终端的位置保持不变。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上行处于卡顿状态包括:
确定所述终端的网速小于第三阈值,和/或,所述终端的MAC层上行数据传输授权值小于第四阈值,和/或,所述终端的误块率大于第五阈值,和/或,所述终端的上行共享物理信道和/或上行控制物理信道的发送功率持续保持最大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终端所处网络环境和/或所述终端所处状态满足第二条件,由上行主导的天线切换状态切换到下行主导的天线切换状态,在所述下行主导的天线切换状态下,根据下行天线接收到的信号质量和/或强度确定采用的上行天线;
其中,所述第二条件包括:
在第六预设时长内,确定不存在上行数据待发送;
且在第七预设时长内,确定所处环境为非准静止状态;
且在第八预设时长内,确定上行不处于卡顿状态;
且在第九预设时长内,所述终端未持续驻留在同一小区并且所述终端无法自行确定是否进行天线切换。
7.一种天线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行切换模块,用于若终端所处网络环境和/或所述终端所处状态满足第一条件,进行上行主导的天线切换状态,在所述上行主导的天线切换状态下,在至少两个天线上依次进行上行传输,并获取每个所述天线在第一预设时长内的上行传输参数,根据所述上行传输参数,确定采用的上行天线;
其中,所述上行传输参数包括:网络资源分配量、网速、PDCP层速率、RLC层速率、物理层速率、上行共享物理信道的闭环功控变化量、上行控制物理信道的闭环功控变化量中的至少一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天线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在第二预设时长内,确定存在上行数据待发送;
在第三预设时长内,确定所处环境为准静止状态;
在第四预设时长内,确定上行处于卡顿状态;
在第五预设时长内,所述终端持续驻留在同一小区,和/或,所述终端自行确定是否进行天线切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天线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存在上行数据待发送包括:
所述终端的上行数据缓存量大于第一阈值,和/或,所述终端的目标应用处于激活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天线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处环境为准静止状态包括:
所述终端的天线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变化量小于第二阈值,和/或,所述终端的位置保持不变。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天线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上行处于卡顿状态包括:
所述终端的网速小于第三阈值,和/或,所述终端的MAC层上行数据传输授权值小于第四阈值,和/或,所述终端的误块率大于第五阈值,和/或,所述终端的上行共享物理信道和/或上行控制物理信道的发送功率持续保持最大值。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天线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下行切换模块,用于若终端所处网络环境和/或所述终端所处状态满足第二条件,由上行主导的天线切换状态切换到下行主导的天线切换状态,在所述下行主导的天线切换状态下,根据下行天线接收到的信号质量和/或强度确定采用的上行天线;
其中,所述第二条件包括:
在第六预设时长内,确定不存在上行数据待发送;
且在第七预设时长内,确定所处环境为非准静止状态;
且在第八预设时长内,确定上行不处于卡顿状态;
且在第九预设时长内,所述终端未持续驻留在同一小区并且所述终端无法自行确定是否进行天线切换。
CN202011485235.6A 2020-12-16 2020-12-16 天线切换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25835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85235.6A CN112583504B (zh) 2020-12-16 2020-12-16 天线切换方法及装置
PCT/CN2021/136730 WO2022127682A1 (zh) 2020-12-16 2021-12-09 天线切换方法及装置
EP21905611.6A EP4243304A4 (en) 2020-12-16 2021-12-09 ANTENNA SWITCH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8/210,062 US20230327721A1 (en) 2020-12-16 2023-06-14 Antenna switch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85235.6A CN112583504B (zh) 2020-12-16 2020-12-16 天线切换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83504A true CN112583504A (zh) 2021-03-30
CN112583504B CN112583504B (zh) 2022-09-06

Family

ID=751354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85235.6A Active CN112583504B (zh) 2020-12-16 2020-12-16 天线切换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27721A1 (zh)
EP (1) EP4243304A4 (zh)
CN (1) CN112583504B (zh)
WO (1) WO2022127682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38224A (zh) * 2021-09-18 2022-01-14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终端及装置
CN114615762A (zh) * 2022-03-10 2022-06-10 湖南澳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全网通4g路由模块
WO2022127682A1 (zh) * 2020-12-16 2022-06-2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切换方法及装置
WO2023179432A1 (zh) * 2022-03-24 2023-09-28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天线切换方法及终端设备
WO2023208179A1 (zh) * 2022-04-28 2023-11-02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发射机切换方法及相关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01952B (zh) * 2022-11-09 2024-02-09 昆山贝松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系统的控制方法和系统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63938A (ja) * 1996-12-04 1998-06-19 Y R P Ido Tsushin Kiban Gijutsu Kenkyusho:Kk アンテナ切り替え制御方式
US20150094003A1 (en) * 2013-09-30 2015-04-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ransmit antenna switching
EP2924887A1 (en) * 2014-03-28 2015-09-3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Transmit antenna switching method
CN110098857A (zh) * 2019-03-29 2019-08-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的天线切换方法和装置
CN110299936A (zh) * 2019-07-08 2019-10-0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发射天线的切换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0311716A (zh) * 2019-05-14 2019-10-08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发射天线调整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US20200322015A1 (en) * 2019-04-03 2020-10-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of transmitting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and electronic device theref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08627A (zh) * 2017-08-30 2017-12-22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天线切换触发方法、多天线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734586B (zh) * 2017-09-28 2021-02-2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的切换方法及移动终端
US10432292B2 (en) * 2017-12-11 2019-10-01 Apple Inc. Adaptive multiplexing and transmit/receive diversity
CN110290277B (zh) * 2019-07-25 2021-09-2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控制方法及终端
CN112583504B (zh) * 2020-12-16 2022-09-0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切换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63938A (ja) * 1996-12-04 1998-06-19 Y R P Ido Tsushin Kiban Gijutsu Kenkyusho:Kk アンテナ切り替え制御方式
US20150094003A1 (en) * 2013-09-30 2015-04-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ransmit antenna switching
EP2924887A1 (en) * 2014-03-28 2015-09-3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Transmit antenna switching method
CN110098857A (zh) * 2019-03-29 2019-08-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的天线切换方法和装置
US20200322015A1 (en) * 2019-04-03 2020-10-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of transmitting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and electronic device therefor
CN110311716A (zh) * 2019-05-14 2019-10-08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发射天线调整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CN110299936A (zh) * 2019-07-08 2019-10-0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发射天线的切换方法及终端设备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27682A1 (zh) * 2020-12-16 2022-06-2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13938224A (zh) * 2021-09-18 2022-01-14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终端及装置
CN113938224B (zh) * 2021-09-18 2024-03-15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终端及装置
CN114615762A (zh) * 2022-03-10 2022-06-10 湖南澳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全网通4g路由模块
WO2023179432A1 (zh) * 2022-03-24 2023-09-28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天线切换方法及终端设备
WO2023208179A1 (zh) * 2022-04-28 2023-11-02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发射机切换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7042153A (zh) * 2022-04-28 2023-11-10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发射机切换方法、网络设备、终端设备及通信系统
CN117042153B (zh) * 2022-04-28 2024-06-14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发射机切换方法、网络设备、终端设备及通信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83504B (zh) 2022-09-06
US20230327721A1 (en) 2023-10-12
WO2022127682A1 (zh) 2022-06-23
EP4243304A4 (en) 2024-06-05
EP4243304A1 (en) 2023-09-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583504B (zh) 天线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13922933B (zh) 一种载波切换处理方法、装置及终端
WO2023078294A1 (zh) 上报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13939036A (zh) 信道监听、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14390657A (zh) 功率确定方法、装置、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4071747A (zh) 信息确定方法、信息发送方法及终端
CN111278114B (zh) 功率控制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侧设备
CN112367705A (zh) 频域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2689321A (zh) 一种功率控制参数确定方法及终端
EP4161122A1 (en) Resource processing method, resource processing device, and terminal
EP4178272A1 (en) Power-saving mode instru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terminal and network-side device
JP2024501711A (ja) Uci多重化の方法、装置、機器及び可読記憶媒体
CN115696539A (zh) 发送功率的确定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WO2023030096A1 (zh) 传输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3676853B (zh) 通话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4339950B (zh) 配置方法及装置、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WO2023116826A1 (zh) Csi预测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23151579A1 (zh) 侧链路sl逻辑信道优先级lcp处理方法及终端
WO2022214018A1 (zh) 旁链路资源选择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EP4297321A1 (en)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terminal
WO2024093847A1 (zh) 格式确定方法、用户设备ue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4071501A (zh) 下行传输方法、下行传输装置、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16761259A (zh) 资源池选择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15175373A (zh)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CN115884255A (zh) 资源选择辅助信息的确定方法、装置及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