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98857A - 终端设备的天线切换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终端设备的天线切换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98857A
CN110098857A CN201910252464.4A CN201910252464A CN110098857A CN 110098857 A CN110098857 A CN 110098857A CN 201910252464 A CN201910252464 A CN 201910252464A CN 110098857 A CN110098857 A CN 1100988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spectrum efficiency
antennas
terminal device
current transm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5246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98857B (zh
Inventor
丁仁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25246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098857B/zh
Publication of CN1100988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98857A/zh
Priority to PCT/CN2020/081695 priority patent/WO2020200097A1/zh
Priority to US17/441,333 priority patent/US11916629B2/en
Priority to EP20784638.7A priority patent/EP3926851A4/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988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988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the mobile station comprising multiple antennas, e.g. to provide uplink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18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H04B17/327Received signal code power [RSC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82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admission control or hando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witch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witching
    • H04B7/0608Antenna selection according to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witching
    • H04B7/0608Antenna selection according to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 H04B7/061Antenna selection according to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的天线切换方法和装置,终端设备在上行估计时间内通过至少两根天线发送检测包,根据检测包对应的应答消息,获取上行估计时间内该至少两根天线的频谱效率,根据该至少两根天线的频谱效率,切换终端设备的当前发射天线。该方式中终端设备根据至少两根天线的上行频谱效率,决定是否切换当前发射天线,由于天线的上行频谱效率能够准确的反应上行发射的真实环境,从而能够准确进行天线切换,提高了上行发射天线的性能。

Description

终端设备的天线切换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终端设备的天线切换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终端设备的天线包括主集天线和分集天线,主集天线用于发射和接收信号,分集天线用于接收信号,主集天线通常设置在终端设备的底部,分集天线通常设置在终端设备的顶部。当用户手持终端设备打电话时,容易将底部的主集天线遮挡,主集天线的性能急剧下降,上行发射不成功,导致语音中断。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引入了发射天线切换(Transmitting antennaselection,简称TAS)技术。调制解调器在预设时间内采集主集天线和分集天线的下行接收能量,对主集天线和分集天线的下行接收能量进行平滑滤波。根据主集天线的下行接收能量和分集天线的下行接收能量,决定是否进行天线切换。
但是,由于上行频段和下行频段不同,主集天线和分集天线的下行接收能量并不能准确反映上行发射天线的情况,根据主集天线和分集天线的下行接收能量进行发射天线的切换,会降低发射天线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的天线切换方法和装置,能够准确进行天线切换,提高了上行发射天线的性能。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终端设备的天线切换方法,包括:
在上行估计时间内通过终端设备的至少两根天线发送检测包;
根据所述检测包对应的应答消息,获取所述上行估计时间内所述至少两根天线的频谱效率;
根据所述至少两根天线的频谱效率,切换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发射天线。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至少两根天线的频谱效率,切换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发射天线,包括:
计算所述至少两根天线中频谱效率最高的天线与所述当前发射天线的频谱效率的第一差值;
当所述第一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预设的频谱效率门限时,将所述当前发射天线切换为所述频谱效率最高的天线。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至少两根天线的频谱效率,切换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发射天线,包括:
从所述至少两根天线中确定频谱效率最高的天线;
当所述频谱效率最高的天线与所述当前发射天线不相同时,将所述当前发射天线切换为所述频谱效率最高的天线。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至少两根天线的频谱效率,切换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发射天线,包括:
计算所述至少两根天线中频谱效率最高的天线与频谱效率最低的天线的频谱效率的第一差值;
当所述第一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预设的频谱效率门限时,且所述频谱效率最高的天线和所述当前发射天线不相同时,将所述当前发射天线切换为所述频谱效率最高的天线。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至少两根天线的频谱效率,切换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发射天线,包括:
计算所述至少两根天线中两两天线的频谱效率的第一差值;
当任一两根天线的频谱效率的第一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预设的频谱效率门限时,且所述至少两根天线中频谱效率最高的天线和所述当前发射天线不相同时,将所述当前发射天线切换为所述频谱效率最高的天线。
可选的,根据所述至少两根天线的频谱效率,切换当前发射天线之前,还包括:
检测所述至少两根天线在下行估计时间内的下行接收能量;
判断第二差值的绝对值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能量门限,所述第二差值为所述至少两根天线中下行接收能量最大的天线和下行接收能量最小天线的下行接收能量的差值;
根据所述至少两根天线的频谱效率,切换当前发射天线,包括:
当所述第二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预设的能量门限时,根据所述至少两根天线的频谱效率,切换当前发射天线。
可选的,根据所述至少两根天线的频谱效率,切换当前发射天线之前,还包括:
检测所述至少两根天线在下行估计时间内的下行接收能量;
判断第二差值的绝对值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能量门限,所述第二差值为所述至少两根天线中下行接收能量最大的天线和下行接收能量最小天线的下行接收能量的差值;
所述根据所述至少两根的频谱效率,切换当前发射天线,包括:
当所述第二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预设的能量门限时,判断当前发射天线的频谱效率是否小于预设的切换门限;
当所述当前发射天线的频谱效率小于所述切换门限时,将所述当前发射天线切换为所述至少两根天线的频谱效率最高的天线。
可选的,所述检测包为空包,所述空包中不携带用户数据,在上行估计时间内通过终端设备的至少两根天线发送检测包之前,还包括:
接收基站发送的上行授权消息,所述上行授权消息是所述基站按照预调度的时间发送的;
在所述上行估计时间内通过终端设备的至少两根天线发送检测包,包括:
根据所述上行授权消息,在所述上行估计时间内通过所述至少两根天线轮流发送所述检测包。
可选的,所述检测包为空包,所述空包中不携带用户数据,在上行估计时间内通过终端设备的至少两根天线发送检测包之前,还包括:
向基站发送调度请求SR;
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上行授权消息;
在所述上行估计时间内通过终端设备的至少两根天线发送检测包,包括:
根据所述上行授权消息,在所述上行估计时间内通过所述至少两根天线轮流发送所述检测包。
可选的,所述至少两根天线包括一根主集天线和一个分集天线,所述主集天线设置在所述终端设备的底部,所述分集天线设置在所述终端设备的顶部。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在上行估计时间内通过所述终端设备的至少两根天线发送检测包;
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检测包对应的应答消息,获取所述上行估计时间内所述至少两根天线的频谱效率;
切换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两根天线的频谱效率,切换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发射天线。
可选的,所述切换模块具体用于:
计算所述至少两根天线中频谱效率最高的天线与所述当前发射天线的频谱效率的第一差值;
当所述第一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预设的频谱效率门限时,将所述当前发射天线切换为所述频谱效率最高的天线。
可选的,所述切换模块具体用于:
从所述至少两根天线中确定频谱效率最高的天线;
当所述频谱效率最高的天线与所述当前发射天线不相同时,将所述当前发射天线切换为所述频谱效率最高的天线。
可选的,所述切换模块具体用于:
计算所述至少两根天线中频谱效率最高的天线与频谱效率最低的天线的频谱效率的第一差值;
当所述第一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预设的频谱效率门限时,且所述频谱效率最高的天线和所述当前发射天线不相同时,将所述当前发射天线切换为所述频谱效率最高的天线。
可选的,所述切换模块具体用于:
计算所述至少两根天线中两两天线的频谱效率的第一差值;
当任一两根天线的频谱效率的第一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预设的频谱效率门限时,且所述至少两根天线中频谱效率最高的天线和所述当前发射天线不相同时,将所述当前发射天线切换为所述频谱效率最高的天线。
可选的,还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至少两根天线在下行估计时间内的下行接收能量;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第二差值的绝对值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能量门限,所述第二差值为所述至少两根天线中下行接收能量最大的天线和下行接收能量最小天线的下行接收能量的差值;
所述切换模块具体用于:
当所述第二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预设的能量门限时,根据所述至少两根天线的频谱效率,切换当前发射天线。
可选的,还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至少两根天线在下行估计时间内的下行接收能量;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第二差值的绝对值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能量门限,所述第二差值为所述至少两根天线中下行接收能量最大的天线和下行接收能量最小天线的下行接收能量的差值;
所述切换模块具体用于:
当所述第二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预设的能量门限时,判断当前发射天线的频谱效率是否小于预设的切换门限;
当所述当前发射天线的频谱效率小于所述切换门限时,将所述当前发射天线切换为所述至少两根天线的频谱效率最高的天线。
可选的,所述检测包为空包,所述空包中不携带用户数据,还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上行授权消息,所述上行授权消息是所述基站按照预调度的时间发送的;
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上行授权消息,在所述上行估计时间内通过所述至少两根天线轮流发送所述检测包。
可选的,所述检测包为空包,所述空包中不携带用户数据,还包括接收模块;: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向基站发送调度请求SR;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上行授权消息;
所述切换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上行授权消息,在所述上行估计时间内通过所述至少两根天线轮流发送所述检测包。
可选的,所述至少两根天线包括一根主集天线和一个分集天线,所述主集天线设置在所述终端设备的底部,所述分集天线设置在所述终端设备的顶部。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至少两根天线、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所述至少两根天线用于和其他设备通信,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以使所述终端设备执行如本申请第一方面以及各可选方式中任一方式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被执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本申请第一方面以及各可选方式中任一方式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第五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指令,当所述指令被执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以及各可选方式中任一方式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第六方面提供一种芯片上系统或系统芯片,所述芯片上系统或系统芯片可应用于终端设备,所述芯片上系统或系统芯片包括:至少一个通信接口,至少一个处理器,至少一个存储器,所述通信接口、存储器和处理器通过总线互联,所述处理器通过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使得所述终端设备可执行第一方面以及各可选方式中任一方式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天线切换方法和装置,终端设备在上行估计时间内通过至少两根天线发送检测包,根据检测包对应的应答消息,获取上行估计时间内该至少两根天线的频谱效率,根据该至少两根天线的频谱效率,切换终端设备的当前发射天线。该方式中终端设备根据至少两根天线的上行频谱效率,决定是否切换当前发射天线,由于天线的上行频谱效率能够准确的反应上行发射的真实环境,从而能够准确进行天线切换,提高了上行发射天线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一种网络架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终端设备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终端设备的天线切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终端设备的天线切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终端设备的天线切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的终端设备的天线切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五提供的终端设备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六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提供一种终端设备的天线切换方法,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一种网络架构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网络架构中包括基站和至少一个终端设备,需要明确的是,本申请中提到的基站可以是全球移动通讯(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系统或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系统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Station,BTS),也可以是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系统中的基站(NodeB,NB),还可以是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ved NodeB,eNB)、接入点(access point,AP)或者中继站,也可以是第五代移动通信(5Generation,5G)系统中的基站(如gNB或传输点(Transmission Point,TRP))等,还可以是云无线接入网络(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CRAN)场景下的无线控制器以及可穿戴设备或车载设备等。在此不作限定。5G系统也称为新无线通信系统、新接入技术(New Radio)或者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
本申请中提到的终端设备可以是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接入终端、UE单元、UE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UE终端、终端、无线终端设备、UE代理或UE装置等。还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计步器等),未来5G网络中的终端或者未来演进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ublic Land MobileNetwork,PLMN)中的终端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内部设置有至少两根天线,其中,每根天线都能够用于发射和接收,或者,部分天线能够用于发射和接收,部分天线只能用于接收,本实施例不对此进行限制。并且本实施例不对天线的位置进行限制。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终端设备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11、主集天线12和分集天线13,主集天线12和分集天线13通过总线与处理器11连接。
处理器1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11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控制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等。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也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1。其中,处理器11是终端设备的神经中枢和指挥中心。处理器11可以根据指令操作码和时序信号,产生操作控制信号,完成取指令和执行指令的控制。处理器11中还可以设置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中的存储器为高速缓冲存储器。该存储器可以保存处理器11刚用过或循环使用的指令或数据。如果处理器11需要再次使用该指令或数据,可从所述存储器中直接调用。这就避免了重复存取,减少了处理器11的等待时间,因而提高了终端设备的效率。
主集天线12用于发射和接收信号,分集天线13用于接收信号,主集天线12和分集天线13均可覆盖单个或者多个通信频带。
图2所示终端设备中,主集天线12设置在终端设备的右下角,分集天线13设置终端设备的左上角。当然,主集天线12和分集天线13的设置位置不限于图2所示位置,还可以设置在终端设备的任意位置,例如,主集天线12可以设置在终端设备底部的任意位置,分集天线13设置在终端设备顶部的任意位置,或者,主集天线12设备在终端设备的左侧靠近中部位置,分集天线13设置在终端设备顶部的任意位置。本实施例不对主集天线12和分集天线13的位置进行限制。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对终端设备包括的主集天线和分集天线的个数进行限制,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更多的主集天线和分集天线,例如,终端设备包括两个主集天线和一个分集天线,主集天线之间可以进行切换。
可以理解,图2所示终端设备只是一种示意图,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更多的元件。
现有技术中,终端设备根据主集天线和分集天线的下行接收能量决定是否切换发射天线,会导致天线性能下降。一方面,由于上行信道和下行信道有差异,例如,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FDD)系统中上行和下行频点不同,通过天线的下行接收能量决定发射天线的切换,可能不准确。
另一方面,在5G频段中引入了增补上行(supplimentary uplink,SUL)频段,SUL频段一般使用1.8GHz频段,5G系统的下行频段使用3.5GHz频段,上行和下行频段差异更大,因此,天线的下行接收能量无法反映天线的上行发射情况。
再一方面,天线的上行发射还需要满足特殊吸收比例(specific absorptionrate,SAR)的辐射指标,SAR意为电磁波吸收比值或比吸收率,是手机或无线产品的电磁波能量吸收比值,其定义为:在外电磁场的作用下,人体内将产生感应电磁场。由于每个天线的SAR降幅不一样,天线的下行接收能量无法反映出上行发射需要降低的SAR功率,如果根据主集天线和分集天线的下行接收能量决定切换发射天线,会导致天线性能下降导致。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一种终端设备的天线切换方法,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终端设备的天线切换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在上行估计时间内通过终端设备的至少两根天线发送检测包。
该上行估计时间可以是网络侧设备配置给终端设备的,例如,基站通过配置消息配置给终端设备,也可以是终端设备在出厂前预先设置在终端设备中的。
该上行估计时间可以是周期性时间,上行估计时间的时长和间隔可以由基站配置,例如,上行估计时间的时长为5秒、10秒、15秒或30秒,间隔时间为1分钟。
该至少两根天线可能是终端设备的全部天线,也可能是终端设备的天线。例如,终端设备有4根天线,终端设备可以对4根天线都进行测量,也可以只对其中的两根或者3根天线进行测量。
示例性的,终端设备可以在上行估计时间内通过该至少两根天线轮流发送检测包,例如,终端设备在三根天线上轮流发送检测包,则终端设备在上行估计时间内第一次发送检测包使用天线1,第二次发送检测包使用天线2,第三次发送检测包使用天线3,第四发送检测包使用天线1,第五次发送检测包使用天线2,第六次发送检测包使用天线3,依次轮流使用天线1、天线2和天线3发送检测包。
当然,终端设备可以在上行估计时间的前1/3时间使用天线1发送检测包,在中间的1/3时间使用天线2发送检测包,在后1/3时间使用天线3发送检测包。或者,终端设备在上行估计时间内,先使用天线1发送两次检测包,然后使用天线2发送两次检测包,再使用天线3发送两次检测包,交替按照该方式发送。上述只是举例说明,本实施例不对检测包的发送方式进行限制,只要保证在上行估计时间内均使用该三根天线发送了检测包即可。
该检测包可以是数据包或者空包,数据包为携带用户数据的包,空包不携带用户数据。在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层,空包为一个全0的包,空包也称为填充(padding)包。
在LTE和NR中引入了预调度,预调度由基站主动触发,基站主动向终端设备发送上行授权消息(UL grant),终端设备接收到上行授权消息后,如果终端设备当前有上行数据要发送,则根据授权的上行资源发送数据包,如果终端设备当前没有上行数据要发送,则根据授权的上行资源发送空包。
预调度包括普通预调度和智能预调度,针对普通预调度,终端设备在进入连接态后,基站以预设周期(例如5ms(毫秒))持续向终端设备发送授权消息。针对智能预调度,当有下行调度后,基站开启一个预调度窗口(例如,50ms),在预调度窗口内基站向终端设备发送授权消息。可以理解,预设周期或者预调度窗口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配置。
本实施例,可以利用预调度发送的空包进行上行检测,相应的,终端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上行授权消息,该上行授权消息是基站按照预调度的时间发送的,终端设备根据上行授权消息,在上行估计时间内通过该至少两根天线轮流发送空包。
可选的,当基站没有触发预调度时,如果终端设备仍然想要测量天线的频谱效率,终端设备可以主动向基站发送调度请求(scheduling request,SR),基站根据SR向终端设备发送上行授权消息,终端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上行授权消息,根据上行授权消息,在上行估计时间内通过该至少两根天线轮流发送空包。该方式不依赖于基站的预调度,主动发起空包测量天线的频谱效率。
S102、根据检测包对应的应答消息,获取上行估计时间内该至少两根天线的频谱效率(spectrum effectiveness)。
基站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数据包或者空包后返回对应的应答消息,该应答消息为确认消息(acknowledge,ACK)或者否认消息(non-acknowledge,NACK)。
频谱效率可以定义为单位频带内的码元传输速率,即频谱效率=R/B,R为码元速率,B表示带宽,单位为Bd/HZ(波特每赫兹)。其中,数字信号的传输带宽B取决于码元速率R,而码元速率和信息速率Rb有着确定的关系。为了比较不同系统的传输速率,频谱效率又可以定义为:频谱效率Rb/B,Rb表示信息速率,单位为bps/HZ(比特每秒每赫兹)。
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每发送一个检测包之后,基站会返回ACK或者NACK,如果终端设备接收到NACK,则说明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误码,该检测包对应的频谱效率为0,如果终端设备接收到ACK,则确定该检测包对应的频谱效率为:发送该数据包使用的编码调制方案(modulation code scheme,MCS)对应的频谱效率。
IEE802.11n射频速率的配置通过MCS索引实现,MCS调制编码表是802.11n为表征WLAN的通讯速率而提出的一种表示形式,MCS将所关注的影响通讯速率的因素作为表的列,将MCS索引(index)作为行,形成一张速率表。所以,每一个MCS索引其实对应了一组参数下的物理传输速率(data rates),该组参数可以包括空间流数量、调制方式和编码速率。
本实施例中,每个MCS索引对应一个频谱效率,不同的MCS索引对应不同的频谱效率,终端设备根据发送该数据包使用的MCS索引查找到频谱效率。表一为MCS索引与频谱效率的对应关系的示意图,表一如下所示:
表一
终端设备在获取到上行估计时间内发送的每个检测包对应的频谱效率后,计算上行估计时间内通过各天线发送的所有检测包对应的频谱效率的平均值,得到上行估计时间内各天线的频谱效率。其中,在计算每根天线的频谱效率时,只使用该天线上发送的检测包对应的频谱效率。
例如,在上行估计时间内通过天线1、天线2和天线3分别发送了10个检测包,则在计算天线1的频谱效率时,对天线1上发送的10个检测包对应的频谱效率计算平均值,得到天线1的频谱效率。
可选的,终端设备可以对上行估计时间内通过各天线发送的检测包对应的频谱效率进行alpha(阿尔法)均值滤波,得到上行估计时间内各天线的频谱效率。
上述只是举例说明,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计算主集天线和分集天线的频谱效率。
S103、根据至少两根天线的频谱效率,切换终端设备的当前发射天线。
示例性的,通过如下几种方式切换当前发射天线:
方式一,计算至少两根天线中频谱效率最高的天线与当前发射天线的频谱效率的第一差值,当第一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预设的频谱效率门限时,且频谱效率最高的天线和当前发射天线不相同时,将当前发射天线切换为频谱效率最高的天线。
该方式中,从至少两根天线中确定频谱效率最高的天线,计算频谱效率最高的天线与当前发射天线的频谱效率的第一差值,判断第一差值的绝对值是否大于或等于频谱效率门限,当第一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频谱效率门限时,将当前发射天线切换为频谱效率最高的天线。
第一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预设的频谱效率门限,说明频谱效率最高的天线的上行发射性能明显优于当前发射天线的上行发射性能,因此,将当前发射天线切换为频谱效率最高的天线,以提高上行发射天线的性能。
当第一差值的绝对值小于频谱效率门限,或者,第一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频谱效率门限,但是频谱效率最高的天线和当前发射天线相同时,不切换当前发射天线。
该频谱效率最高的天线可能是当前发射天线,当频谱效率最高的天线为当前发射天线时,第一差值等于0,第一差值的绝对值小于频谱效率门限。
第一差值的绝对值小于频谱效率门限,说明频谱效率最高的天线与当前发射天线的上行发射性能差别不大或者相同,此时,即使将当前发射天线切换到频谱效率最高的天线,对于上行发射的改善不明显,而发射天线的切换也会消耗一定的资源。因此,本实施例中当谱效率最高的天线与当前发射天线的频谱效率的第一差值的绝对值小于频谱效率门限时,不切换当前发射天线。
方式二、从至少两根天线中确定频谱效率最高的天线,当频谱效率最高的天线与当前发射天线不相同时,将当前发射天线切换为频谱效率最高的天线。
方式三、计算至少两根天线中频谱效率最高的天线与频谱效率最低的天线的频谱效率的第一差值,当第一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预设的频谱效率门限时,且频谱效率最高的天线和当前发射天线不相同时,将当前发射天线切换为频谱效率最高的天线。
该方式中,从至少两根天线中确定频谱效率最高的天线和频谱效率最低的天线,计算频谱效率最高的天线与频谱效率最低的天线的频谱效率的第一差值,并判断第一差值的绝对值是否大于或等于频谱效率门限,当第一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频谱效率门限时,判断频谱效率最高的天线和当前发射天线是否相同,当频谱效率最高的天线和当前发射天线不相同时,将当前发射天线切换为频谱效率最高的天线。
第一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预设的频谱效率门限,说明频谱效率最高的天线的上行发射性能明显优于频谱效率最低的发射天线的上行发射性能,各天线的上行发射性能差别较大,需要切换当前发射天线,以提高上行发射天线的性能。
当第一差值的绝对值小于频谱效率门限,或者,第一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频谱效率门限,但是频谱效率最高的天线和当前发射天线相同时,不切换当前发射天线。
第一差值的绝对值小于频谱效率门限,说明频谱效率最高的天线与频谱效率最低的天线的上行发射性能差别不大,因此,各天线的上行发射性能基本相同,此时,即使将当前发射天线切换到频谱效率最高的天线,对于上行发射的改善不明显,因此,不切换当前发射天线。
方式四、计算至少两根天线中两两天线的频谱效率的第一差值,当任一两根天线的频谱效率的第一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预设的频谱效率门限时,且至少两根天线的频谱效率最高的天线和当前发射天线不相同时,将当前发射天线切换为频谱效率最高的天线。
该方式中,需要计算任意两根天线的频谱效率的第一差值,例如,共有三根天线,那么需要计算天线1和天线2的频谱效率的第一差值、天线2和天线3、天线1和天线3的频谱效率的第一差值。然后,依次判断多个第一差值中的每个第一差值的绝对值是否大于或等于频谱效率门限,只要多个第一差值中存在一个第一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预设的频谱效率门限,则进一步判断该至少两根天线中频谱效率最高的天线和当前发射天线是否相同,如果频谱效率最高的天线和当前发射天线不相同,则将当前发射天线切换为频谱效率最高的天线。
任意两根天线的频谱效率的第一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预设的频谱效率门限,说明各天线的上行发射性能差别较大,需要切换当前发射天线,以提高上行发射天线的性能。
当所有第一差值的绝对值均小于频谱效率门限,或者,第一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频谱效率门限,但是频谱效率最高的天线和当前发射天线相同时,不切换当前发射天线。
所有第一差值的绝对值均小于频谱效率门限,说明各天线之间的上行发射性能差别不大,不切换当前发射天线。
方式五、在方式一至方式四的基础上,根据至少两根天线的频谱效率,切换当前发射天线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检测该至少两根天线在下行估计时间内的下行接收能量,判断第二差值的绝对值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能量门限,其中,第二差值为至少两根天线中下行接收能量最大的天线和下行接收能量最小天线的下行接收能量的差值,当第二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预设的能量门限时,根据至少两根天线的频谱效率,切换当前发射天线。
其中,上行估计时间和下行估计时间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实施例不对此进行限制。
本实施例中,各天线的下行接收能量可以通过检测天线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RSRP)得到,终端设备可以对天线在下行检测时间内的RSRP进行平滑过滤得到天线的下行接收能量。可以理解,天线的下行接收能量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测量得到,本实施例不对此进行限制。
该方式中,终端设备结合该至少两根天线的上行质量和下行质量,确定是否对当前发射天线进行切换,使得切换更加准确。
方式六、根据至少两根的频谱效率,切换当前发射天线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检测至少两根天线在下行估计时间内的下行接收能量,判断第二差值的绝对值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能量门限,其中,第二差值为至少两根天线中下行接收能量最大的天线和下行接收能量最小天线的下行接收能量的差值。当第二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预设的能量门限时,判断当前发射天线的频谱效率是否小于预设的切换门限,当当前发射天线的频谱效率小于切换门限时,将当前发射天线切换为至少两根天线的频谱效率最高的天线。
该方式中,终端设备结合该至少两根天线的上行质量和下行质量,确定是否对当前发射天线进行切换,使得切换更加准确。
本实施例中在切换当前发射天线时,先关闭当前发射天线,然后再进行切换。
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在上行估计时间内通过至少两根天线发送检测包,根据检测包对应的应答消息,获取上行估计时间内该至少两根天线的频谱效率,根据该至少两根天线的频谱效率,切换终端设备的当前发射天线。该方式中终端设备根据至少两根天线的上行频谱效率,决定是否切换当前发射天线,由于天线的上行频谱效率能够准确的反应上行发射的真实环境,从而能够准确进行天线切换,提高了上行发射天线的性能。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终端设备的天线切换方法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201、在上行估计时间内通过终端设备的至少两根天线轮流发送检测包。
S202、根据检测包对应的应答消息,获取上行估计时间内该至少两根天线的频谱效率。
步骤S201-S202参照实施一的相关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S203、计算该至少两根天线中频谱效率最高的天线与当前发射天线的频谱效率的第一差值。
S204、判断第一差值的绝对值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频谱效率门限。
当第一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预设的频谱效率门限时,执行步骤S205,当第一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预设的频谱效率门限执行步骤S201。
S205、将当前发射天线切换为频谱效率最高的天线。
S206、记录当前发射天线的信息。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终端设备的天线切换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以终端设备包括一根主集天线和一根分集天线为例进行说明,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301、在上行估计时间内通过主集天线和分集天线轮流发送检测包。
S302、根据检测包对应的应答消息,获取上行估计时间内主集天线和分集天线的频谱效率。
S303、计算主集天线的频谱效率和分集天线的频谱效率之间的第一差值。
S304、判断第一差值的绝对值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频谱效率门限。
当第一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频谱效率门限时,执行步骤S305,当第一差值的绝对值小于频谱效率门限时,返回执行步骤S301。
S305、判断频谱效率最高的天线和当前发射天线是否相同。
其中,该频谱效率最高的天线为主集天线或分集天线,当频谱效率最高的天线和当前发射天线不相同时,执行步骤S306。当频谱效率最高的天线和当前发射天线相同时,执行步骤S307。
S306、将当前发射天线切换为频谱效率最高的天线。
步骤306之后执行步骤S307。
S307、记录当前发射天线的信息。
例如,记录当前发射天线的标识,即记录当前发射天线是主集天线还是分集天线,还可以记录天线的切换时间等。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的终端设备的天线切换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以终端设备包括一根主集天线和一根分集天线为例进行说明,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401、在上行估计时间内通过主集天线和分集天线轮流发送检测包。
S402、根据检测包对应的应答消息,获取上行估计时间内主集天线和分集天线的频谱效率。
S403、检测主集天线和分集天线在下行估计时间内的下行接收能量。
需要明确的是,步骤S401和S403在执行时并没有先后顺序,也可以同时执行。
S404、计算主集天线的下行接收能量和分集天线的下行接收能量之间的第二差值。
S405、判断第二差值的绝对值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能量门限。
当第二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预设的能量门限时,执行步骤S408,当第二差值的绝对值小于预设的能量门限时,执行步骤S401。
S406、判断当前发射天线的频谱效率是否小于预设的切换门限。
其中,该当前发射天线为主集天线或者分集天线,当当前发射天线的频谱效率小于预设的切换门限时,执行步骤S407,当当前发射天线的频谱效率不小于(即大于或等于)预设的切换门限时,执行S401。
S407、将当前发射天线切换为主集天线和分集天线中频谱效率最高的天线。
如果当前发射天线为主集天线,则将当前发射天线切换为分集天线,如果当前发射天线为分集天线,则将当前发射天线切换为主集天线。
S408、记录当前发射天线的信息。
在上行预调度不足时,检测主集天线和分集天线的频谱效率,需要很长的时间,本实施例先根据主集天线和分集天线的下行接收能量判断,当主集天线和分集天线的下行接收能量的差值满足条件时,只需要评估当前发射天线的频谱效率即可进行切换,可以节省切换时间。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五提供的终端设备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200包括:
发送模块21,用于在上行估计时间内通过所述终端设备的至少两根天线发送检测包;
获取模块22,用于根据所述检测包对应的应答消息,获取所述上行估计时间内所述至少两根天线的频谱效率;
切换模块23,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两根天线的频谱效率,切换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发射天线。
可选的,所述切换模块23具体用于:
计算所述至少两根天线中频谱效率最高的天线与所述当前发射天线的频谱效率的第一差值;
当所述第一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预设的频谱效率门限时,将所述当前发射天线切换为所述频谱效率最高的天线。
可选的,所述切换模块23具体用于:
从所述至少两根天线中确定频谱效率最高的天线;
当所述频谱效率最高的天线与所述当前发射天线不相同时,将所述当前发射天线切换为所述频谱效率最高的天线。
可选的,所述切换模块23具体用于:
计算所述至少两根天线中频谱效率最高的天线与频谱效率最低的天线的频谱效率的第一差值;
当所述第一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预设的频谱效率门限时,且所述频谱效率最高的天线和所述当前发射天线不相同时,将所述当前发射天线切换为所述频谱效率最高的天线。
可选的,所述切换模块23具体用于:
计算所述至少两根天线中两两天线的频谱效率的第一差值;
当任一两根天线的频谱效率的第一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预设的频谱效率门限时,且所述至少两根天线中频谱效率最高的天线和所述当前发射天线不相同时,将所述当前发射天线切换为所述频谱效率最高的天线。
可选的,终端设备200还包括检测模块和判断模块;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至少两根天线在下行估计时间内的下行接收能量;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第二差值的绝对值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能量门限,所述第二差值为所述至少两根天线中下行接收能量最大的天线和下行接收能量最小天线的下行接收能量的差值;
相应的,所述切换模块23具体用于:
当所述第二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预设的能量门限时,根据所述至少两根天线的频谱效率,切换当前发射天线。
可选的,终端设备200还包括检测模块和判断模块;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至少两根天线在下行估计时间内的下行接收能量;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第二差值的绝对值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能量门限,所述第二差值为所述至少两根天线中下行接收能量最大的天线和下行接收能量最小天线的下行接收能量的差值;
相应的,所述切换模块23具体用于:
当所述第二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预设的能量门限时,判断当前发射天线的频谱效率是否小于预设的切换门限;
当所述当前发射天线的频谱效率小于所述切换门限时,将所述当前发射天线切换为所述至少两根天线的频谱效率最高的天线。
可选的,所述检测包为空包,所述空包中不携带用户数据,终端设备200还包括接收模块;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上行授权消息,所述上行授权消息是所述基站按照预调度的时间发送的;
所述发送模块21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上行授权消息,在所述上行估计时间内通过所述至少两根天线轮流发送所述检测包。
可选的,所述检测包为空包,所述空包中不携带用户数据,终端设备200还包括接收模块;:
所述发送模块21,还用于向基站发送调度请求SR;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上行授权消息;
所述切换模块23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上行授权消息,在所述上行估计时间内通过所述至少两根天线轮流发送所述检测包。
可选的,所述至少两根天线包括一根主集天线和一个分集天线,所述主集天线设置在所述终端设备的底部,所述分集天线设置在所述终端设备的顶部。
本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可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四中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具体实现方式和技术效果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六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终端设备300包括:处理器31、存储器32和至少两根天线33,所述存储器32用于存储指令,所述天线33用于和其他设备通信,所述处理器31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32中存储的指令,以使所述终端设备300执行如上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四中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具体实现方式和技术效果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被执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四中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具体实现方式和技术效果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使用的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PU),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所述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
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总线可以是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ISA)总线、外部设备互连(Peripheral Componen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体系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本申请附图中的总线并不限定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的集成的单元,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上述软件功能单元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Claims (22)

1.一种终端设备的天线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上行估计时间内通过终端设备的至少两根天线发送检测包;
根据所述检测包对应的应答消息,获取所述上行估计时间内所述至少两根天线的频谱效率;
根据所述至少两根天线的频谱效率,切换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发射天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至少两根天线的频谱效率,切换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发射天线,包括:
计算所述至少两根天线中频谱效率最高的天线与所述当前发射天线的频谱效率的第一差值;
当所述第一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预设的频谱效率门限时,将所述当前发射天线切换为所述频谱效率最高的天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至少两根天线的频谱效率,切换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发射天线,包括:
从所述至少两根天线中确定频谱效率最高的天线;
当所述频谱效率最高的天线与所述当前发射天线不相同时,将所述当前发射天线切换为所述频谱效率最高的天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至少两根天线的频谱效率,切换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发射天线,包括:
计算所述至少两根天线中频谱效率最高的天线与频谱效率最低的天线的频谱效率的第一差值;
当所述第一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预设的频谱效率门限时,且所述频谱效率最高的天线和所述当前发射天线不相同时,将所述当前发射天线切换为所述频谱效率最高的天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至少两根天线的频谱效率,切换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发射天线,包括:
计算所述至少两根天线中两两天线的频谱效率的第一差值;
当任一两根天线的频谱效率的第一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预设的频谱效率门限时,且所述至少两根天线中频谱效率最高的天线和所述当前发射天线不相同时,将所述当前发射天线切换为所述频谱效率最高的天线。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至少两根天线的频谱效率,切换当前发射天线之前,还包括:
检测所述至少两根天线在下行估计时间内的下行接收能量;
判断第二差值的绝对值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能量门限,所述第二差值为所述至少两根天线中下行接收能量最大的天线和下行接收能量最小天线的下行接收能量的差值;
根据所述至少两根天线的频谱效率,切换当前发射天线,包括:
当所述第二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预设的能量门限时,根据所述至少两根天线的频谱效率,切换当前发射天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至少两根天线的频谱效率,切换当前发射天线之前,还包括:
检测所述至少两根天线在下行估计时间内的下行接收能量;
判断第二差值的绝对值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能量门限,所述第二差值为所述至少两根天线中下行接收能量最大的天线和下行接收能量最小天线的下行接收能量的差值;
所述根据所述至少两根的频谱效率,切换当前发射天线,包括:
当所述第二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预设的能量门限时,判断当前发射天线的频谱效率是否小于预设的切换门限;
当所述当前发射天线的频谱效率小于所述切换门限时,将所述当前发射天线切换为所述至少两根天线的频谱效率最高的天线。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包为空包,所述空包中不携带用户数据,在上行估计时间内通过终端设备的至少两根天线发送检测包之前,还包括:
接收基站发送的上行授权消息,所述上行授权消息是所述基站按照预调度的时间发送的;
在所述上行估计时间内通过终端设备的至少两根天线发送检测包,包括:
根据所述上行授权消息,在所述上行估计时间内通过所述至少两根天线轮流发送所述检测包。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包为空包,所述空包中不携带用户数据,在上行估计时间内通过终端设备的至少两根天线发送检测包之前,还包括:
向基站发送调度请求SR;
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上行授权消息;
在所述上行估计时间内通过终端设备的至少两根天线发送检测包,包括:
根据所述上行授权消息,在所述上行估计时间内通过所述至少两根天线轮流发送所述检测包。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根天线包括一根主集天线和一个分集天线,所述主集天线设置在所述终端设备的底部,所述分集天线设置在所述终端设备的顶部。
11.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在上行估计时间内通过所述终端设备的至少两根天线发送检测包;
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检测包对应的应答消息,获取所述上行估计时间内所述至少两根天线的频谱效率;
切换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两根天线的频谱效率,切换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发射天线。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模块具体用于:
计算所述至少两根天线中频谱效率最高的天线与所述当前发射天线的频谱效率的第一差值;
当所述第一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预设的频谱效率门限时,将所述当前发射天线切换为所述频谱效率最高的天线。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模块具体用于:
从所述至少两根天线中确定频谱效率最高的天线;
当所述频谱效率最高的天线与所述当前发射天线不相同时,将所述当前发射天线切换为所述频谱效率最高的天线。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模块具体用于:
计算所述至少两根天线中频谱效率最高的天线与频谱效率最低的天线的频谱效率的第一差值;
当所述第一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预设的频谱效率门限时,且所述频谱效率最高的天线和所述当前发射天线不相同时,将所述当前发射天线切换为所述频谱效率最高的天线。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模块具体用于:
计算所述至少两根天线中两两天线的频谱效率的第一差值;
当任一两根天线的频谱效率的第一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预设的频谱效率门限时,且所述至少两根天线中频谱效率最高的天线和所述当前发射天线不相同时,将所述当前发射天线切换为所述频谱效率最高的天线。
16.根据权利要求11-15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至少两根天线在下行估计时间内的下行接收能量;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第二差值的绝对值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能量门限,所述第二差值为所述至少两根天线中下行接收能量最大的天线和下行接收能量最小天线的下行接收能量的差值;
所述切换模块具体用于:
当所述第二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预设的能量门限时,根据所述至少两根天线的频谱效率,切换当前发射天线。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至少两根天线在下行估计时间内的下行接收能量;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第二差值的绝对值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能量门限,所述第二差值为所述至少两根天线中下行接收能量最大的天线和下行接收能量最小天线的下行接收能量的差值;
所述切换模块具体用于:
当所述第二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预设的能量门限时,判断当前发射天线的频谱效率是否小于预设的切换门限;
当所述当前发射天线的频谱效率小于所述切换门限时,将所述当前发射天线切换为所述至少两根天线的频谱效率最高的天线。
18.根据权利要求11-17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包为空包,所述空包中不携带用户数据,还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上行授权消息,所述上行授权消息是所述基站按照预调度的时间发送的;
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上行授权消息,在所述上行估计时间内通过所述至少两根天线轮流发送所述检测包。
19.根据权利要求11-17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包为空包,所述空包中不携带用户数据,还包括接收模块;: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向基站发送调度请求SR;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上行授权消息;
所述切换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上行授权消息,在所述上行估计时间内通过所述至少两根天线轮流发送所述检测包。
20.根据权利要求11-19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根天线包括一根主集天线和一个分集天线,所述主集天线设置在所述终端设备的底部,所述分集天线设置在所述终端设备的顶部。
21.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根天线、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所述至少两根天线用于和其他设备通信,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以使所述终端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被执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910252464.4A 2019-03-29 2019-03-29 终端设备的天线切换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100988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52464.4A CN110098857B (zh) 2019-03-29 2019-03-29 终端设备的天线切换方法和装置
PCT/CN2020/081695 WO2020200097A1 (zh) 2019-03-29 2020-03-27 终端设备的天线切换方法和装置
US17/441,333 US11916629B2 (en) 2019-03-29 2020-03-27 Antenna switching method for terminal device and apparatus
EP20784638.7A EP3926851A4 (en) 2019-03-29 2020-03-27 ANTENNA SWITCHING METHOD AND DEVICE FOR A TERMINAL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52464.4A CN110098857B (zh) 2019-03-29 2019-03-29 终端设备的天线切换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98857A true CN110098857A (zh) 2019-08-06
CN110098857B CN110098857B (zh) 2021-04-09

Family

ID=674440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52464.4A Active CN110098857B (zh) 2019-03-29 2019-03-29 终端设备的天线切换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916629B2 (zh)
EP (1) EP3926851A4 (zh)
CN (1) CN110098857B (zh)
WO (1) WO2020200097A1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49952A (zh) * 2019-09-10 2020-01-03 RealMe重庆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1711919A (zh) * 2020-05-26 2020-09-25 桃芯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用于控制天线定时切换的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WO2020200097A1 (zh) * 2019-03-29 2020-10-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的天线切换方法和装置
CN112584408A (zh) * 2020-12-09 2021-03-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链路失败重建的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2583504A (zh) * 2020-12-16 2021-03-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切换方法及装置
WO2021057215A1 (zh) * 2019-09-24 2021-04-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传输路径选择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22040897A1 (zh) * 2020-08-25 2022-03-0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传输调度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134015A (zh) * 2021-03-29 2022-09-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测试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72066A (zh) * 2006-05-08 2007-11-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码分多址通信系统的智能天线实现方法
CN101202577A (zh) * 2006-12-14 2008-06-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的多业务波束赋形装置
CN101640949A (zh) * 2009-06-29 2010-02-03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多天线无线收发装置
CN101964698A (zh) * 2010-09-30 2011-02-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天线系统下应答信息的传输方法及用户设备
CN102217343A (zh) * 2011-04-29 2011-10-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链路发射分集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422556A (zh) * 2009-04-30 2012-04-18 摩托罗拉移动公司 用于多天线上行链路传输的方法
CN102932926A (zh) * 2011-08-12 2013-02-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天线选择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EP2608316A1 (de) * 2011-12-19 2013-06-26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Anordnung mit einer Flächenantenne zur Abstrahlung oder zum Empfangen von zirkular und linear polarisierten elektromagnetischen Wellen
CN104639225A (zh) * 2010-11-15 2015-05-20 株式会社东芝 无线基站装置、无线部控制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4980205A (zh) * 2014-04-09 2015-10-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发射分集电路与移动终端
CN108174407A (zh) * 2017-12-27 2018-06-15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控制方法及终端
WO2018203711A1 (en) * 2017-05-04 2018-11-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eam association between downlink/uplink
CN108834155A (zh) * 2018-05-28 2018-11-16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大规模天线系统多参数优化频谱效率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132265A1 (en) * 2006-12-01 2008-06-05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Reducing current consumption with rx diversity circuit
CN101383646B (zh) 2007-09-05 2012-10-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天线系统的天线模式切换装置及切换方法
US9379788B2 (en) 2013-02-21 2016-06-28 Intel Mobile Communications GmbH Communications terminal, and a method for selecting a transmit antenna for a transmission to a radio communications network
KR20190043496A (ko) 2016-08-25 2019-04-26 스카이라크 더블유엘 홀딩스, 엘엘씨 암시적 mu-mimo를 위한 효율적 채널 추정
US10715233B2 (en) * 2017-08-31 2020-07-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SRS) transmit antenna selection
US10728159B2 (en) * 2018-03-26 2020-07-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Prioritization for a packet communication protocol with header compression
CN108494457B (zh) * 2018-03-30 2020-06-19 西安交通大学 Fdd大规模mimo系统中基于移动速度的天线规模选择方法
CN110098857B (zh) * 2019-03-29 2021-04-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的天线切换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72066A (zh) * 2006-05-08 2007-11-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码分多址通信系统的智能天线实现方法
CN101202577A (zh) * 2006-12-14 2008-06-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的多业务波束赋形装置
CN102422556A (zh) * 2009-04-30 2012-04-18 摩托罗拉移动公司 用于多天线上行链路传输的方法
CN101640949A (zh) * 2009-06-29 2010-02-03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多天线无线收发装置
CN101964698A (zh) * 2010-09-30 2011-02-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天线系统下应答信息的传输方法及用户设备
CN104639225A (zh) * 2010-11-15 2015-05-20 株式会社东芝 无线基站装置、无线部控制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2217343A (zh) * 2011-04-29 2011-10-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链路发射分集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932926A (zh) * 2011-08-12 2013-02-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天线选择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EP2608316A1 (de) * 2011-12-19 2013-06-26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Anordnung mit einer Flächenantenne zur Abstrahlung oder zum Empfangen von zirkular und linear polarisierten elektromagnetischen Wellen
CN104980205A (zh) * 2014-04-09 2015-10-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发射分集电路与移动终端
WO2018203711A1 (en) * 2017-05-04 2018-11-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eam association between downlink/uplink
CN108174407A (zh) * 2017-12-27 2018-06-15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控制方法及终端
CN108834155A (zh) * 2018-05-28 2018-11-16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大规模天线系统多参数优化频谱效率的方法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200097A1 (zh) * 2019-03-29 2020-10-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的天线切换方法和装置
US11916629B2 (en) 2019-03-29 2024-02-2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Antenna switching method for terminal device and apparatus
CN110649952A (zh) * 2019-09-10 2020-01-03 RealMe重庆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0649952B (zh) * 2019-09-10 2022-11-08 RealMe重庆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EP3965474A4 (en) * 2019-09-24 2022-07-06 ZTE Corpo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ELECTING A TRANSMISSION PATH AND STORAGE MEDIUM
WO2021057215A1 (zh) * 2019-09-24 2021-04-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传输路径选择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1711919A (zh) * 2020-05-26 2020-09-25 桃芯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用于控制天线定时切换的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WO2022040897A1 (zh) * 2020-08-25 2022-03-0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传输调度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584408A (zh) * 2020-12-09 2021-03-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链路失败重建的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WO2022121883A1 (zh) * 2020-12-09 2022-06-1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链路失败重建的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2584408B (zh) * 2020-12-09 2023-08-2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链路失败重建的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2583504A (zh) * 2020-12-16 2021-03-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15134015A (zh) * 2021-03-29 2022-09-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测试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CN115134015B (zh) * 2021-03-29 2023-08-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测试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200097A1 (zh) 2020-10-08
EP3926851A4 (en) 2022-05-04
CN110098857B (zh) 2021-04-09
US11916629B2 (en) 2024-02-27
US20220173778A1 (en) 2022-06-02
EP3926851A1 (en) 2021-1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98857A (zh) 终端设备的天线切换方法和装置
CN109151833B (zh) 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6170136B (zh) 用于链路预算受限的无线设备的改进分组交换无线通信
CN104247509B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网络的设备内共存干扰报告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1147217B (zh) 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通信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809545B (zh) 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10268789A (zh) 5g/lte双连接
CN104822149B (zh) 蜂窝设备及其操作方法
CN110235502A (zh) 用于未许可频谱中蜂窝通信的灵活的时隙结构
CN108810905A (zh) 传输上行信道的方法和装置及传输下行信道的方法和装置
CN107210901A (zh) 用于高效无线局域网中的空间重用的无线设备、方法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0225549A (zh) 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11886809A (zh) 上行天线的选择方法和装置
CN109644466A (zh) 上行信号的发送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2332891B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EP4161182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terminal
CN109076587A (zh) 增强型蜂窝网络的动态帧结构
CN105359616B (zh) 通信设备以及防止通信设备中装置内共存干扰的方法
CN109474999A (zh) 发送上行控制信道的方法和装置
CN109716839A (zh) 传输srs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CN109391449A (zh) 用于传输参考信号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0474736B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0351867B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09804684A (zh) 用于上行载波聚合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04620628B (zh) 使用下行链路tfci以生成较大的空闲区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