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83477A - 一种延时测量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延时测量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83477A
CN112583477A CN201910926933.6A CN201910926933A CN112583477A CN 112583477 A CN112583477 A CN 112583477A CN 201910926933 A CN201910926933 A CN 201910926933A CN 112583477 A CN112583477 A CN 1125834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frame
time stamp
value
preset
stamp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2693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83477B (zh
Inventor
王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echip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echip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echip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echip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92693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83477B/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16970 priority patent/WO2021057756A1/zh
Priority to EP20869951.2A priority patent/EP3955528B1/en
Publication of CN1125834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834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834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834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52Delays
    • H04L43/0864Round trip del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07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10/075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using an in-service signal
    • H04B10/079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using an in-service signal using measurements of the data signal
    • H04B10/0793Network aspects, e.g. central monitoring of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3/00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3/02Details
    • H04J3/14Monitor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52Del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52Delays
    • H04L43/0858One way del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10Active monitoring, e.g. heartbeat, ping or trace-route
    • H04L43/106Active monitoring, e.g. heartbeat, ping or trace-route using time related information in packets, e.g. by adding timestamp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2203/00Aspects of 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other than those covered by H04J14/05 and H04J14/07
    • H04J2203/0001Provisions for broadband connections in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using frames of the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OTN] or using 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STM], e.g. SONET, SDH
    • H04J2203/0057Operations, 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 [OA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3/00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3/02Details
    • H04J3/06Synchronising arrangements
    • H04J3/0635Clock or time synchronisation in a network
    • H04J3/0638Clock or time synchronisation among nodes; Internode synchronisation
    • H04J3/0647Synchronisation among TDM nodes
    • H04J3/065Synchronisation among TDM nodes using timestamp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3/00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3/02Details
    • H04J3/06Synchronising arrangements
    • H04J3/0635Clock or time synchronisation in a network
    • H04J3/0682Clock or time synchronisation in a network by delay compensation, e.g. by compensation of propagation delay or variations thereof, by rang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ardi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延时测量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主级端根据预先获取的第一时戳值确定对应的第一信息帧;将携带第一信息帧的第一预设开销字节发送至从级端,第一预设开销字节为同步数字体系SDH协议中的开销字节;主级端接收从级端反馈的携带第二信息帧的第二预设开销字节,第二预设开销字节为SDH协议中的开销字节;根据第二信息帧中的第一时戳值、第二时戳值和第三时戳值,以及预先获取的第四时戳值确定对应的数据传输延时。

Description

一种延时测量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高速数据传输通信,具体涉及一种延时测量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这个信息时代,人们对信息的需求量不断的增大,而很大部分信息传输都依赖于光传输网络。光传输网络的性能影响其承载业务的质量,光传输网络的性能指标包括:时延、误码、倒换时间、抖动和漂移等。视频和语音业务对实时性要求较高,其业务数据的端到端时延最为关键。不同承载业务对传输的时延要求不同,在光传输网络的设计阶段,承载业务之前需要测算传输系统中每个接入台站间的传输时延,确定其是否满足承载业务的时延需求。随着5G时代的到来,传输网络对延时的需求变得越来越高。
传统的延时测量方式包括两种:其一,利用专门的延时测量仪表来测量,这样存在设备复杂成本高,而且由于外部设备的原因会引入测量误差;其二,通过发送报文的方式,这样虽然减少了因外部设备引入的测量误差,但是测量时需要专门的数据通道来发送和接收报文影响数据的正常通信,而且发送和解析报文需要时间会引入测量误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延时测量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提高了延时测量精度,以及数据传输效率。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延时测量方法,应用于主级端,包括:
根据预先获取的第一时戳值确定对应的第一信息帧;
将携带所述第一信息帧的第一预设开销字节发送至从级端,所述第一预设开销字节为同步数字体系SDH协议中的开销字节;
接收所述从级端反馈的携带第二信息帧的第二预设开销字节,所述第二预设开销字节为SDH协议中的开销字节;
根据所述第二信息帧中的第一时戳值、第二时戳值和第三时戳值,以及预先获取的第四时戳值确定对应的数据传输延时。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延时测量方法,应用于从级端,包括:
在接收到携带第一信息帧的第一预设开销字节的情况下,获取本地时钟的当前时戳值,并将所述当前时戳值作为第二时戳值;
根据所述第二时戳值、预先获取的第三时戳值以及所述第一信息帧中的第一时戳值确定对应的第二信息帧,所述第三时戳值为将第二信息帧中的前导码插入第二预设开销字节的时刻;
将携带所述第二信息帧的第二预设开销字节反馈至主级端,所述第二信息帧用于使主级端确定对应的数据传输延时。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延时测量系统,包括:主级端和从级端,所述主级端和所述从级端包含相同的延时测量模块;所述延时测量模块包括:时戳计数器,开销插入和信息发送模块,开销提取和信息接收模块,以及延时计算模块;
所述时戳计数器分别与所述开销插入和信息发送模块,所述开销提取和信息接收模块,以及所述延时计算模块连接;所述开销插入和信息发送模块,与所述所述开销提取和信息接收模块连接;所述开销提取和信息接收模块,与所述延时计算模块连接;
所述时戳计数器,设置为实时向所述开销插入和信息发送模块,所述开销提取和信息接收模块,以及所述延时计算模块提供时戳值集合,所述时戳值集合至少包括下述一项:第一时戳值、第二时戳值、第三时戳值和第四时戳值;
所述开销插入和信息发送模块,设置为生成第一信息帧和第二信息帧,并将所述第一信息帧插入至第一预设开销字节,以及将所述第二信息帧插入至第二预设开销字节,所述第一预设开销字节和所述第二预设开销字节均为SDH协议中的开销字节;
所述开销提取和信息接收模块,设置为监控并接收第一预设开销字节和第二预设开销字节,并在所述第一预设开销字节或所述第二预设开销字节中包含第一信息帧或第二信息帧的情况下,从所述第一预设开销字节或所述第二预设开销字节识别提取所述第一信息帧或第二信息帧;
所述延时计算模块,设置为根据所述第二信息帧中的第一时戳值、第二时戳值、第三时戳值以及预先获取的第四时戳值得到对应的数据传输延时。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中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延时测量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帧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延时测量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时戳值与信息帧之间的关系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延时测量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延时测量模块的结构框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延时测量过程中主级端和从级端状态转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延时测量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应用于远距离光纤通信中,并基于同步数字体系(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SDH)协议对两个芯片之间的延时进行测量的情况。本实施例由主级端执行。其中,主级端指的是延时测量的发起端。在实施例中,主级端可以为包含延时测量模块的设备,可选地,该设备可以为一个芯片,对此并不进行限定。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延时测量方法包括S110-S140。
S110、根据预先获取的第一时戳值确定对应的第一信息帧。
在实施例中,利用本地时钟计数作为时戳进行延时计算。在每次延时测量过程中,为了能够准确地计算出主级端和从级端之间的数据传输延时,需获取四个时戳值。在四个时戳值中包含第一时戳值,其中,第一时戳值指的是主级端在接收到主级模式启动指令,并且监测到数据流中第一预设开销字节到来的时刻。在确定第一时戳值之后,利用第一时戳值组好第一信息帧。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帧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一个信息帧包括:前导码、T1时戳值、T2时戳值、T3时戳值和比特间插奇偶校验(Bit InterleavedParity,BIP)校验位。其中,T1时戳值、T2时戳值和T3时戳值分别指的是第一时戳值、第二时戳值和第三时戳值。在实施例中,前导码、T1时戳值、T2时戳值、T3时戳值和BIP-N校验位的长度可以依次为:m,n,n,n和N。示例性地,前导码为2bit数据,比如,前导码为11;T1时戳值、T2时戳值、T3时戳值,均为nbit位宽。其中,时戳值对应的位宽值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延时越长,精度越高,则时戳值对应的位宽越大。在实施例中,BIP-N校验位的长度可以为4bit,8bit或12bit,对此并不进行限定。以BIP-N校验位为4位码为例,即信息帧中的BIP-N校验位为BIP4校验位,BIP4校验位的值为信息帧中T1、T2和T3部分数据每次取4bit相异或得到,用于检验接收到数据的准确性。在实施例中,第一信息帧包括:前导码、T1时戳值、T2时戳值、T3时戳值和BIP4校验位。在第一信息帧中的T2时戳值和T3时戳值均为0,根据T1时戳值、T2时戳值和T3时戳值计算出4比特(bit)的校验位值,即第一信息帧中的BIP校验位对应的数值,并通过T1时戳值、T2时戳值、T3时戳值和第一信息帧中的BIP校验位对应的数值组成对应的第一信息帧。其中,BIP4校验位对应数值的计算方式为:对T1时戳值、T2时戳值和T3时戳值的部分数据取4bit相异或得到,并且,BIP4校验位用于校验接收到数据的正确性。
S120、将携带第一信息帧的第一预设开销字节发送至从级端。
其中,第一预设开销字节为SDH协议中的开销字节。在实施例中,第一预设开销字节可以为SDH协议中的段开销字节,也可以为SDH协议中的通道开销字节,对此并不进行限定。在主级端监测到第一预设开销字节到来的情况下,将组成的第一信息帧插入至第一预设开销字节中,并随数据流发送至从级端。其中,从级端指的是延时测量的接收端。在实施例中,从级端可以为包含延时测量模块的设备,可选地,该设备可以为一个芯片,对此并不进行限定。在一实施例中,从级端中的延时测量模块和主级端中的延时测量模块相同。
S130、接收从级端反馈的携带第二信息帧的第二预设开销字节。
其中,第二预设开销字节为SDH协议中的开销字节。在实施例中,第二预设开销字节与第一预设开销字节相同,即可以为SDH协议中的段开销字节,也可以为SDH协议中的通道开销字节,对此并不进行限定。在一实施例中,第二预设开销字节和第一预设开销字节为同一种开销字节,但第一预设开销字节和第二预设开销字节中所携带的信息帧是不同的,即第一信息帧和第二信息帧是不同的。在实施例中,第二信息帧具备如图2所示的帧格式,但第二信息帧中的T2时戳值和T3时戳值不为0。其中,第二信息帧中的T2时戳值为从级端监测到第一信息帧的帧头的时刻,即监测到第一信息帧的前导码的时刻;第二信息帧中的T3时戳值为在第一信息帧中的BIP校验位校验正确,并且监测到数据流中第二预设开销字节到来的情况下,将第二信息帧插入第二预设开销字节的时刻。在确定第二信息帧中的T2时戳值和T3时戳值的情况下,将T1时戳值、T2时戳值和T3时戳值的部分数据每次取4bit相异或得到的数值,作为第二信息帧中的BIP4校验位对应的数值,以组成对应的第二信息帧。在确定第二信息帧之后,将第二信息帧插入第二预设开销字节中,并随数据流反馈至主级端。
S140、根据第二信息帧中的第一时戳值、第二时戳值和第三时戳值,以及预先获取的第四时戳值确定对应的数据传输延时。
在实施例中,第四时戳值为主级端监测到从级端发送的第二信息帧的帧头的时刻,即监测到第二信息帧中的前导码的时刻。在主级端接收到第二信息帧的前导码之后,继续接收第二信息帧中的其它信息,并在完成第二信息帧的T3时戳值的接收之后,对第二信息帧进行BIP4校验,在校验正确的情况下,对第二信息帧的T1时戳值、T2时戳值、T3时戳值和本地记录的T4时戳值进行计算,以得到对应的数据传输延时。其中,数据传输延时指的是主级端和从级端之间的双向传输延时,记为2t主从间延时,即数据传输延时2t主从间延时=T2-T1+T4-T3。本技术方案,通过SDH协议中的开销字节组成串行通道,并利用专门的信息帧格式发送和接收时戳信息,降低了测量误差,以及避免了对主数据流的通信造成干扰。
在一实施例中,在确定第一信息帧或第二信息帧之后,通过STM帧格式数据的特定开销字节传递第一信息帧或第二信息帧,可以选取一个开销字节,或者几个开销字节,或者某个开销字节中的部分bit位发送和接收第一信息帧或第二信息帧。
在一实施例中,根据预先获取的第一时戳值确定对应的第一信息帧,包括:在接收到主级模式启动指令且监测到数据流中第一预设开销字节到来的情况下,获取本地时钟的当前时戳值,并将当前时戳值作为第一时戳值;根据第一时戳值以及预先配置的第二时戳值和第三时戳值确定对应的第一比特间插奇偶校验BIP校验位,第二时戳值和第三时戳值均为第一预设值;根据第一时戳值、第二时戳值、第三时戳值、第一BIP校验位以及预先配置的前导码确定对应的第一信息帧。
在实施例中,在主级端接收到主级模式启动指令且监测到数据流中数据流中第一预设开销字节到来的情况下,记录本地时钟的当前时戳值,并作为第一时戳值。然后将第一时戳值填入第一信息帧中的T1时戳值所在位置,并在第一信息帧中的T2时戳值和T3时戳值位置填入第一预设值。其中,第一预设值为0。根据第一信息帧中的T1时戳值,T2时戳值和T3时戳值计算出第一信息帧中的BIP校验位对应的数值,即第一BIP校验位对应的数值,并将第一BIP校验位对应的数值填入第一信息帧对应的BIP4校验位的位置,以组成对应的第一信息帧。
其中,主级模式启动指令指的是启动主级端中延时测量模块的指令,在实施例中,主级模式启动指令可以采用2bit信号进行定义。示例性地,10表示主级模式启动指令。在主级端接收到10的启动信号时,主级端启动自身的延时测量模块开始工作。
在一实施例中,根据第二信息帧中的第一时戳值、第二时戳值和第三时戳值,以及预先获取的第四时戳值确定对应的数据传输延时,包括:在接收到第二信息帧中的前导码的情况下,获取本地时钟的当前时戳值,并将当前时戳值作为第四时戳值;识别提取第二信息帧中的第一时戳值、第二时戳值和第三时戳值;基于预设规则对第四时戳值以及第二信息帧中的第一时戳值、第二时戳值、第三时戳值进行计算,得到对应的数据传输延时。
其中,第四时戳值指的是主级端接收到第二信息帧中的前导码的时刻。在实施例中,在主级端接收到第二信息帧之后,识别提取第二信息帧中的第一时戳值、第二时戳值和第三时戳值,并按照预先配置的计算公式对第一时戳值、第二时戳值、第三时戳值和第四时戳值进行计算,得到主级端和从级端之间的双向延时和,即得到对应的数据传输延时。
在一实施例中,基于预设规则对第四时戳值以及第二信息帧中的第一时戳值、第二时戳值、第三时戳值进行计算,得到对应的数据传输延时,包括:根据第二信息帧中的第一时戳值和第二时戳值,以及预先配置的第一预设偏差值确定第一单向延时;根据第四时戳值、第二信息帧中的第三时戳值,以及预先配置的第二预设偏差值确定第二单向延时;根据第一单向延时和第二单向延时确定数据传输延时。
其中,第一预设偏差值和第二预设偏差值均指的是主级端的本地计时器和从级端的本地计时器之间的偏差值。在一实施例中,主级端和从级端时钟频率一致,假设第一预设偏差值和第二预设偏差值是相同的,均为固定值ΔT。在实施例中,第一单向延时指的是主级端到从级端的延时,记为t主从;第二单向延时指的是从级端到主级端的延时,记为t从主。在主级端得到第二信息帧中的全部信息之后,识别出第二信息帧中的第一时戳值、第二时戳值、第三时戳值,并在本地记录下第四时戳值后,分别记为T1、T2、T3和T4,并按照t主从=T2-T1-ΔT得到对应的第一单向延时;按照t从主=T4-T3+ΔT得到对应的第二单向延时;然后按照2t主从间延时=t主从+t从主得到数据传输延时,即2t主从间延时=T2-T1+T4-T3。
在一实施例中,在第一信息帧帧长超过第一预设开销字节长度的情况下,将携带第一信息帧的第一预设开销字节发送至从级端,包括:将第一信息帧分解为多个预设比特位;按照预设比特位依次将第一信息帧中的第一时戳值、第二时戳值、第三时戳值和第一BIP校验位发送至从级端。
在实施例中,在主级端监测到数据流中一帧STM数据的预先选定的第一预设开销字节到来的情况下,将第一信息帧插入至第一预设开销字节中,并随数据流传输至从级端。如果第一信息帧帧长超过第一预设开销字节长度,可以分批将第一信息帧中的数据信息传输至从级端,即分批等待每一帧STM数据的预先选定的第一预设开销字节到来,依次插入第一信息帧中的预设比特位,直至将第一信息帧的所有数据信息发送至从级端。在一实施例中,可按照预设字节依次将第一信息帧中的第一时戳值、第二时戳值、第三时戳值和第一BIP校验位发送至从级端。其中,在将第一信息帧中的第一时戳值传输至从级端之前,先将第一信息帧中的前导码发送至从级端。
示例性地,假设第一信息帧帧长为66bit,第一预设开销字节中的2bit用来传输第一信息帧,则将第一信息帧分解为2比特位,并按照每次传输2bit依次将第一信息帧中的第一时戳值、第二时戳值、第三时戳值和第一BIP校验位发送至从级端,即主级端向从级端发送33个第一预设开销字节,才可以将第一信息帧的全部数据发送至从级端。
在一实施例中,在将携带第一信息帧的第一预设开销字节发送至从级端之后,接收从级端反馈的携带第二信息帧的第二预设开销字节之前,还包括:确定是否接收到预设个数的帧间隔。
在实施例中,在主级端监测到第二信息帧的帧头时,为了保证所监测到的帧头为信息帧的帧头,在接收从级端反馈的携带第二信息帧的第二预设开销字节之前,确定是否接收到预设个数的帧间隔,若接收到预设个数的帧间隔,则表明监测到的帧头为信息帧的帧头。其中,帧间隔的bit0和bit1的值可以均为0;或者,bit0为0,bit1为1;或者,bit0为1,bit0为0。其中,帧间隔的个数与第二信息帧帧长有关。示例性地,假设第二信息帧帧长为66bit,则帧间隔的个数可以为33个,即主级端至少接收到33个帧间隔,才认为监测到信息帧的帧头。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延时测量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应用于远距离光纤通信中,并基于SDH协议对两个芯片之间的延时进行测量的情况。本实施例由从级端执行,其中,从级端指的是延时测量的接收端。在实施例中,从级端可以为包含延时测量模块的设备,可选地,该设备可以为一个芯片,对此并不进行限定。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延时测量方法包括S210-S230。
S210、在接收到携带第一信息帧的第一预设开销字节的情况下,获取本地时钟的当前时戳值,并将当前时戳值作为第二时戳值。
在实施例中,从级端在接收到第一信息帧中的前导码时,记录本地时钟的当前时戳值,并将当前时戳值作为第二时戳值。
S220、根据第二时戳值、预先获取的第三时戳值以及第一信息帧中的第一时戳值确定对应的第二信息帧。
其中,第三时戳值为将第二信息帧中的前导码插入第二预设开销字节的时刻。在实施例中,从级端在接收到第一信息帧中的前导码之后,继续接收第一信息帧中剩余的其它信息,在完成第一信息帧中的第一时戳值、第二时戳值、第三时戳值的接收之后,对第一信息帧中的信息作BIP校验,若校验准确,则在数据流中第二预设开销字节到来时,将第二信息帧插入第二预设开销字节,并记录本地时钟的当前时戳值,将第二信息帧中的前导码插入第二预设开销字节的时刻作为第三时戳值。然后依次将接收到第一信息帧中的前导码的当前时戳值,即第二时戳值填入第二信息帧中的T2时戳值位置,将第二信息帧中的前导码插入第二预设开销字节的时刻,即第三时戳值填入第二信息帧中的T3时戳值位置,以及将第一信息帧中的第一时戳值填入第二信息帧中的T1时戳值位置,并根据第二信息帧中的第一时戳值、第二时戳值和第三时戳值确定第二信息帧中BIP4校验位对应的数值,以组成对应的第二信息帧。
S230、将携带第二信息帧的第二预设开销字节反馈至主级端。
其中,第二信息帧用于使主级端确定对应的数据传输延时。在实施例中,在从级端确定第二信息帧之后,将第二信息帧插入第二预设开销字节,并随数据流反馈至主级端,以使主级端根据第二信息帧中的第一时戳值、第二时戳值、第三时戳值和第四时戳值确定对应的数据传输延时。其中,确定数据传输延时的过程可参见主级端对应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实施例中,在接收到携带第一信息帧的第一预设开销字节之前,还包括:接收从级模式启动指令。
在实施例中,从级模式启动指令和主级模式启动指令是同时启动的,即主级端和从级端中的延时测量模块同时开始工作。其中,从级模式启动指令可以用2bit信号定义,比如,01表示从级模式启动指令,00表示停止测量指令。在实施例中,在从级端接收到01的启动指令时,从级端启动自身的延时测量模块开始工作。
在一实施例中,根据第二时戳值、预先获取的第三时戳值以及第一信息帧中的第一时戳值确定对应的第二信息帧,包括:根据第二时戳值、第一信息帧中的第一时戳值和预先获取的第三时戳值确定对应的第二BIP校验位;根据第二时戳值、第一信息帧中的第一时戳值、预先获取的第三时戳值以及第二BIP校验位以及预先配置的前导码确定对应的第二信息帧。
在实施例中,第二信息帧中的第一时戳值和第一信息帧中的第一时戳值是相同的,第二信息帧中的第二时戳值、第三时戳值,分别与第一信息帧中对应的第二时戳值、第三时戳值是不相同的。从级端对自身获取的第二时戳值和第三时戳值,以及第一信息帧中的第一时戳值进行相异或,以得到对应的第二BIP校验位对应的数值,并将其填入第二信息帧中BIP校验位对应位置,以得到对应的第二信息帧。
在一实施例中,在第二信息帧帧长超过第二预设开销字节长度的情况下,将携带第二信息帧的第二预设开销字节反馈至主级端,包括:将第二信息帧分解为多个预设比特位;按照预设比特位依次反馈第二信息帧中的第一时戳值、第二时戳值、第三时戳值和第二BIP校验位。
在实施例中,在从级端监测到数据流中一帧STM数据的预先选定的第二预设开销字节到来的情况下,将第二信息帧插入至第二预设开销字节中,并随数据流传输至主级端。如果第二信息帧帧长超过第二预设开销字节长度,可以分批将第二信息帧中的数据信息传输至主级端,即分批等待每一帧STM数据对额预先选定的第二预设开销字节到来,并依次插入第二信息帧中的预设比特位,直至将第二信息帧的所有数据信息反馈至主级端。在一实施例中,可按照预设字节依次将第二信息帧中的第一时戳值、第二时戳值、第三时戳值和第二BIP校验位发送至主级端。其中,在将第二信息帧中的第一时戳值传输至主级端之前,先将第二信息帧中的前导码发送至主级端。
示例性地,假设第二信息帧帧长为66bit,第二预设开销字节中的2bit用来传输第二信息帧,则将第二信息帧分解为2比特位,并按照每次传输2bit依次将第二信息帧中的第一时戳值、第二时戳值、第三时戳值和第二BIP校验位发送至主级端,即从级端向主级端发送33个第二预设开销字节,才可以将第二信息帧的全部数据发送至主级端。
在一实施例中,在接收到携带第一信息帧的第一预设开销字节之前,还包括:确定是否接收到预设个数的帧间隔。
在实施例中,在从级端监测到第一信息帧的帧头时,为了保证所监测到的帧头为信息帧的帧头,在接收主级端反馈的携带第一信息帧的第一预设开销字节之前,确定是否接收到预设个数的帧间隔,若接收到预设个数的帧间隔,则表明监测到的帧头为信息帧的帧头。其中,帧间隔的bit0和bit1的值可以均为0;或者,bit0为0,bit1为1;或者,bit0为1,bit0为0。其中,帧间隔的个数与第一信息帧帧长有关。示例性地,假设第一信息帧帧长为66bit,则帧间隔的个数可以为33个,即从级端至少接收到33个帧间隔,才认为监测到信息帧的帧头。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时戳值与信息帧之间的关系图。示例性地,在每次延时测量过程中,需采集记录四个时戳值,分别为第一时戳值、第二时戳值、第三时戳值和第四时戳值。在主级端配置A芯片,在从级端配置B芯片。如图4所示,将第一时戳值、第二时戳值、第三时戳值和第四时戳值分别采用T1、T2、T3和T4表示。其中,T1表示主级端发送第一信息帧的时刻,A芯片本地计时器的计数值;T2表示从级端接收到第一信息帧的时刻,B芯片本地计时器的计数值;T3表示从级端发送第二信息帧的时刻,B芯片本地计时器的计数值;T4表示主级端接收到第二信息帧的时刻,A芯片本地计时器的计数值。其中,本地计数器和本地时钟的作用相同,均是用来记录当前时刻,作为当前时戳值。在第一信息帧中的前导码为11,第一时戳值为T1,第二时戳值和第三时戳值为0;在第二信息帧中的前导码为11,第一时戳值为T1,第二时戳值为T2,以及第三时戳值为T3。将T1、T2、T3和T4发送至延时计算模块,以计算得到对应的数据传输延时。类似地,在进行第二次延时测量过程中,重新记录第一时戳值、第二时戳值、第三时戳值和第四时戳值,比如,在图4中的第二次延时测量过程中,第一时戳值、第二时戳值、第三时戳值和第四时戳值分别为T1’,T2’,T3’,T4’,并将T1’,T2’,T3’,T4’发送至延时计算模块,以得到第二次延时测量对应的数据传输延时。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延时测量系统的结构框图。本实施例中的延时测量系统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延时测量方法,以计算出主级端和从极端之间的数据传输延时。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延时测量系统包括:主级端10和从级端20,主级端10和从级端20包含相同的延时测量模块310。其中,主级端10配置芯片A,从级端20配置芯片B。在主级端10向从级端20发送第一信息帧的过程中,主级端10作为发送端Tx,从级端20作为接收端Rx;在从级端20向主级端10反馈第二信息帧的过程中,从级端20为发送端Tx,主级端10为接收端Rx。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延时测量模块的结构框图,如图6所示,延时测量模块310包括:时戳计数器3101,开销插入和信息发送模块3102,开销提取和信息接收模块3103,以及延时计算模块3104。
其中,时戳计数器3101分别与开销插入和信息发送模块3102,开销提取和信息接收模块3103,以及延时计算模块3104连接;开销插入和信息发送模块3102,与开销提取和信息接收模块3103连接;开销提取和信息接收模块3103,与延时计算模块3104连接;
时戳计数器3101,设置为实时向开销插入和信息发送模块3102,开销提取和信息接收模块3103,以及延时计算模块3104提供时戳值集合,时戳值集合至少包括下述一项:第一时戳值、第二时戳值、第三时戳值和第四时戳值;
开销插入和信息发送模块3102,设置为生成第一信息帧和第二信息帧,并将第一信息帧插入至第一预设开销字节,以及将第二信息帧插入至第二预设开销字节,第一预设开销字节和第二预设开销字节均为SDH协议中的开销字节;
开销提取和信息接收模块3103,设置为监控并接收第一预设开销字节和第二预设开销字节,并在第一预设开销字节或第二预设开销字节中包含第一信息帧或第二信息帧的情况下,从第一预设开销字节或第二预设开销字节识别提取第一信息帧或第二信息帧;
延时计算模块3104,设置为根据第二信息帧中的第一时戳值、第二时戳值、第三时戳值以及预先获取的第四时戳值得到对应的数据传输延时。
在实施例中,延时测量系统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含有相同延时测量模块310的芯片组成。如图5所示,以延时测量系统包括两个芯片为例,分别为芯片A和芯片B。如图6所示,每个延时测量模块310中包括:时戳计数器3101,开销插入和信息发送模块3102,开销提取和信息接收模块3103,以及延时计算模块3104。时戳计数器3101设置为对其它三个模块提供时戳值,并实时地将时戳值发送至开销插入和信息发送模块3102,开销提取和信息接收模块3103,以及延时计算模块3104;开销插入和信息发送模块3102设置为生成第一信息帧和第二信息帧,并将第一信息帧插入数据流中的第一预设开销字节,以及将第二信息帧插入数据流中的第二预设开销字节,并随数据流发送至对应的接收端;开销提取和信息接收模块3103设置为监测数据流中第一预设开销字节和第二预设开销字节的值,在第一信息帧和第二信息帧到来时,从数据流中提取中第一信息帧和第二信息帧中的数据信息,并进行BIP4校验,如果校验正确,则将接收到的第二信息帧中的四个时戳值发送至延时计算模块3104;延时计算模块3104设置为利用接收到的四个时戳值和预先设定的计算公式,计算得到芯片A和芯片B之间的数据传输延时。
在一实施例中,延时测量方法可包括如下步骤:
S10、用户通过启动指令同时启动主级端和从级端中相应的延时测量模块开始工作。
在实施例中,启动主级端和从级端工作的命令可以用2bit信号定义,比如,2bit为10时,为主级模式启动命令,2bit为b01时,为从级模式启动命令,2bit为00时,为停止测量命令。
S20、主级端在接收到启动命令且数据流中预先选定的开销字节到来时刻记录当前时戳值,并作为第一时戳值T1,并组成信息帧1,并发送至从级端。
其中,信息帧1指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信息帧。在第一信息帧中的T1、T2和T3时戳值的位置分别填T1、0和0。
在实施例中,当在数据流中这一帧STM数据的预先选定的保留开销字节到来时,将信息帧1中的数据信息插入至保留开销字节的位置传输至从级端。在信息帧1位宽大于保留字节位宽的情况下,可以分批次等每一帧STM数据的预先选定的保留开销字节到来时,插入信息帧1的部分bit位直到将完整的信息帧1中数据信息发送至从级端。
S30、从级端在接收到启动命令后监控数据流中预先选定的保留开销字节的值,并记录第二时戳值T2,并组成信息帧2。
在实施例中,从级端在接收到启动命令后开始监控数据流中预先选定的保留开销字节的值,在监测到这个保留开销字节的值为信息帧1的帧头时,将此时刻记录为第二时戳值T2,然后继续接收信息帧1直到收集到完整的信息帧1,并校验信息帧1是否正确。如果校验正确,在数据流中的保留开销字节到来时插入新的信息帧2的帧头,同时记录下此时的时戳值,作为第三时戳值T3。将接收到的T1与预先记录的T2和T3组成信息帧2,并在数据流中保留开销字节到来时插入到数据流中,随数据流传输至主级端。
S40、主级端接收信息帧2,并将接收到信息帧2的帧头的时刻作为第四时戳值T4。
在实施例中,在主级端完成信息帧1的发送之后,开始等待接收由从级端端发过来的信息帧2数据,当主级端监测由从级端发送的信息帧2的帧头时,记录下此时的时戳值,作为第四时戳值T4。然后,继续接收信息帧2的其余数据,当主级端完成信息帧2所有数据的接收之后,对信息帧2进行校验,在校验正确之后,利用信息帧2中的T1、T2、T3和预先记录的T4计算出对应的数据传输延时。
S50、计算数据传输延时。
在实施例中,主级端和从级端时钟频率一致,假设两端的时戳计数器的偏差为固定值ΔT,则从主级端到从级端的延时为T2+ΔT-T1;从从级端到主级端的延时为T4-T3-ΔT。对应的,主级端和从极端之间的双向延时和,即数据传输延时2tdelay=T2+ΔT-T1+T4-T3-ΔT=T2-T1+T4-T3。
在实施例中,为了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可以测量n组T1、T2、T3、T4之后,求出对应的n个2tdelay,然后求平均值。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延时测量过程中主级端和从级端状态转移示意图。在实施例中,以第一预设开销字节和第二预设开销字节为K3字节为例,对主级端和从级端状态转移过程进行说明。利用SDH协议中STM帧格式的K3开销字节的bit0和bit1进行延时测量信息帧(即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信息帧和第二信息帧)的传递。在测量过程,一方面根据外部指令启动和停止延时测量,并且获取测量的时戳值。另一方面将时戳信息从数据流中的K3保留字节中提取出来或者插入到数据流中的K3保留字节中去。
示例性地,利用本地时钟计数作为时戳(TimeStep),计数器的分辨率<=1us,计数器位宽20bit(保证周期大于1s),记满后自动清零重新计算。测量时需要使用两片相同时钟频率的芯片以保证测量延时的精度。
在实施例中,第一时戳值、第二时戳值、第三时戳值和第四时戳值分别采用T1、T2、T3和T4表示;第一信息帧和第二信息帧分别采用信息帧1和信息帧2表示。
如图7中的所示,本实施例中发送模块和接收模块的状态转移过程如下:
第一步,如果被启动为主级端,接收到主级模式启动命令即在数据流中K3字节到来时记录当前时戳值,并作为第一时戳值T1,以及组成信息帧1,其中,T1~T3时戳值的位置分别填T1、0、0,并在数据流中K3保留字节中插入信息帧1的前导码(比如,前导码为2bit,且前导码为11)随数据流发送至从级端。
第二步,根据信息帧1中T1位置填入的T1值,以及T2,T3位置填入的0计算出4bit的校验位值,即BIP4校验位的值,然后组成信息帧1,在随后数据流中K3字节到来时,从T1到BIP4逐次将信息帧1的剩余信息插入到K3字节中发送至从级端。
第三步,被启动为从级端的一端,等待主级端发送的信息帧1,一直监测数据流中K3字节的值,在监测到信息帧1的帧头时(假设信息帧1的帧长为66bit时,则在接收到33个以上K3字节的bit0和bit1都值为0之后,接收到一个K3字节的bit0和bit1值都为1,则认为接收到了信息帧的帧头),提取从级端的当前时戳值,并将当前时戳值作为T2。
第四步,继续接收信息帧1中剩余的信息,等接收完量信息帧1的所有信息之后,对信息帧1进行BIP4校验。
第五步,如果校验正确则在数据流中K3字节到来时插入信息帧2的帧头信息,并记录当前时戳值作为T3。如果校验错误则丢掉信息帧1的数据,并返回第三步等待接收下一个信息帧1。
第六步,将接收到的信息帧1中的T1和本地记录的T2、T3组成信息帧2,并在随后的数据流中的K3字节到来时,将信息帧2插入到数据流中发送至主级端。
第七步,主级端在发送完信息帧1之后,一直监测数据流中K3字节的值,当监测到由从级端发送的信息帧2的帧头时,记录下当前时戳值,并作为T4。
第八步,继续接收信息帧2中的其余信息,当接收完信息帧2中的所有信息之后,对信息帧2进行BIP4校验。
如果校验正确则将信息帧2中的T1、T2、T3和本地记录的T4一起送到延时计算模块。如果校验不正确则丢弃所有数据返回第一步。
第九步,延时计算模块在接收到T1、T2、T3和T4后,利用2t主从间延时的计算公式,计算得到对应的数据传输延时。
其中,2t主从间延时=T2-T1+T4-T3
本实施例基于SDH通信协议芯片间高精度延时测量的方法精确的测量出传输芯片间的数据传输延时。同时,本技术方案延时测量精度高,在理论上可以达到ns级别,并且减少了外部设备引入的测量误差和解析报文时引入的测量误差;同时,采用开销保留字节,而不单独占帧净荷部分字节,可以节省资源,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而且不会影响主数据流的通信;同时,开销保留字节随主数据流进行传输,可以真实的实时反映主数据流的传输延时;以及,利用专门的开销保留字节组成对应的信息帧格式保证了测量值的准确和稳定性。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一种延时测量方法,该方法应用于主级端,该方法包括:根据预先获取的第一时戳值确定对应的第一信息帧;将携带第一信息帧的第一预设开销字节发送至从级端,第一预设开销字节为SDH协议中的开销字节;接收从级端反馈的携带第二信息帧的第二预设开销字节,第二预设开销字节为SDH协议中的开销字节;根据第二信息帧中的第一时戳值、第二时戳值和第三时戳值,以及预先获取的第四时戳值确定对应的数据传输延时。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一种延时测量方法,该方法应用于从级端,该方法包括:在接收到携带第一信息帧的第一预设开销字节的情况下,获取本地时钟的当前时戳值,并将当前时戳值作为第二时戳值;根据第二时戳值、预先获取的第三时戳值以及第一信息帧中的第一时戳值确定对应的第二信息帧,第三时戳值为将第二信息帧中的前导码插入第二预设开销字节的时刻;将携带第二信息帧的第二预设开销字节反馈至主级端,第二信息帧用于使主级端确定对应的数据传输延时。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术语用户设备涵盖任何适合类型的无线用户设备,例如移动电话、便携数据处理装置、便携网络浏览器或车载移动台。
一般来说,本申请的多种实施例可以在硬件或专用电路、软件、逻辑或其任何组合中实现。例如,一些方面可以被实现在硬件中,而其它方面可以被实现在可以被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它计算装置执行的固件或软件中,尽管本申请不限于此。
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通过移动装置的数据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来实现,例如在处理器实体中,或者通过硬件,或者通过软件和硬件的组合。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是汇编指令、指令集架构(Instruction Set Architecture,ISA)指令、机器指令、机器相关指令、微代码、固件指令、状态设置数据、或者以一种或多种编程语言的任意组合编写的源代码或目标代码。
本申请附图中的任何逻辑流程的框图可以表示程序步骤,或者可以表示相互连接的逻辑电路、模块和功能,或者可以表示程序步骤与逻辑电路、模块和功能的组合。计算机程序可以存储在存储器上。存储器可以具有任何适合于本地技术环境的类型并且可以使用任何适合的数据存储技术实现,例如但不限于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访问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光存储器装置和系统(数码多功能光碟(Digital Video Disc,DVD)或光盘(Compact Disk,CD))等。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非瞬时性存储介质。数据处理器可以是任何适合于本地技术环境的类型,例如但不限于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GPA)以及基于多核处理器架构的处理器。

Claims (13)

1.一种延时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主级端,包括:
根据预先获取的第一时戳值确定对应的第一信息帧;
将携带所述第一信息帧的第一预设开销字节发送至从级端,所述第一预设开销字节为同步数字体系SDH协议中的开销字节;
接收所述从级端反馈的携带第二信息帧的第二预设开销字节,所述第二预设开销字节为SDH协议中的开销字节;
根据所述第二信息帧中的第一时戳值、第二时戳值和第三时戳值,以及预先获取的第四时戳值确定对应的数据传输延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预先获取的第一时戳值确定对应的第一信息帧,包括:
在接收到主级模式启动指令且监测到数据流中第一预设开销字节到来的情况下,获取本地时钟的当前时戳值,并将所述当前时戳值作为第一时戳值;
根据所述第一时戳值以及预先配置的第二时戳值和第三时戳值确定对应的第一比特间插奇偶校验BIP校验位,所述第二时戳值和所述第三时戳值均为第一预设值;
根据所述第一时戳值、所述第二时戳值、所述第三时戳值、所述第一BIP校验位以及预先配置的前导码确定对应的第一信息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二信息帧中的第一时戳值、第二时戳值和第三时戳值,以及预先获取的第四时戳值确定对应的数据传输延时,包括:
在接收到第二信息帧中的前导码的情况下,获取本地时钟的当前时戳值,并将所述当前时戳值作为第四时戳值;
识别提取所述第二信息帧中的第一时戳值、第二时戳值和第三时戳值;
基于预设规则对所述第四时戳值以及所述第二信息帧中的第一时戳值、第二时戳值、第三时戳值进行计算,得到对应的数据传输延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预设规则对所述第四时戳值以及所述第二信息帧中的第一时戳值、第二时戳值、第三时戳值进行计算,得到对应的数据传输延时,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信息帧中的第一时戳值和第二时戳值,以及预先配置的第一预设偏差值确定第一单向延时;
根据所述第四时戳值、所述第二信息帧中的第三时戳值,以及预先配置的第二预设偏差值确定第二单向延时;
根据所述第一单向延时和所述第二单向延时确定数据传输延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信息帧帧长超过所述第一预设开销字节长度的情况下,所述将携带所述第一信息帧的第一预设开销字节发送至从级端,包括:
将所述第一信息帧分解为多个预设比特位;
按照所述预设比特位依次将所述第一信息帧中的第一时戳值、第二时戳值、第三时戳值和第一BIP校验位发送至从级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携带所述第一信息帧的第一预设开销字节发送至从级端之后,所述接收所述从级端反馈的携带第二信息帧的第二预设开销字节之前,还包括:
确定是否接收到预设个数的帧间隔。
7.一种延时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从级端,包括:
在接收到携带第一信息帧的第一预设开销字节的情况下,获取本地时钟的当前时戳值,并将所述当前时戳值作为第二时戳值;
根据所述第二时戳值、预先获取的第三时戳值以及所述第一信息帧中的第一时戳值确定对应的第二信息帧,所述第三时戳值为将第二信息帧中的前导码插入第二预设开销字节的时刻;
将携带所述第二信息帧的第二预设开销字节反馈至主级端,所述第二信息帧用于使主级端确定对应的数据传输延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收到携带第一信息帧的第一预设开销字节之前,还包括:
接收从级模式启动指令。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二时戳值、预先获取的第三时戳值以及所述第一信息帧中的第一时戳值确定对应的第二信息帧,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时戳值、所述第一信息帧中的第一时戳值和预先获取的第三时戳值确定对应的第二BIP校验位;
根据所述第二时戳值、所述第一信息帧中的第一时戳值、预先获取的第三时戳值以及所述第二BIP校验位以及预先配置的前导码确定对应的第二信息帧。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信息帧帧长超过所述第二预设开销字节长度的情况下,所述将携带所述第二信息帧的第二预设开销字节反馈至主级端,包括:
将所述第二信息帧分解为多个预设比特位;
按照所述预设比特位依次反馈第二信息帧中的第一时戳值、第二时戳值、第三时戳值和第二BIP校验位。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收到携带第一信息帧的第一预设开销字节之前,还包括:
确定是否接收到预设个数的帧间隔。
12.一种延时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级端和从级端,所述主级端和所述从级端包含相同的延时测量模块;所述延时测量模块包括:时戳计数器,开销插入和信息发送模块,开销提取和信息接收模块,以及延时计算模块;
所述时戳计数器分别与所述开销插入和信息发送模块,所述开销提取和信息接收模块,以及所述延时计算模块连接;所述开销插入和信息发送模块,与所述所述开销提取和信息接收模块连接;所述开销提取和信息接收模块,与所述延时计算模块连接;
所述时戳计数器,设置为实时向所述开销插入和信息发送模块,所述开销提取和信息接收模块,以及所述延时计算模块提供时戳值集合,所述时戳值集合至少包括下述一项:第一时戳值、第二时戳值、第三时戳值和第四时戳值;
所述开销插入和信息发送模块,设置为生成第一信息帧和第二信息帧,并将所述第一信息帧插入至第一预设开销字节,以及将所述第二信息帧插入至第二预设开销字节,所述第一预设开销字节和所述第二预设开销字节均为SDH协议中的开销字节;
所述开销提取和信息接收模块,设置为监控并接收第一预设开销字节和第二预设开销字节,并在所述第一预设开销字节或所述第二预设开销字节中包含第一信息帧或第二信息帧的情况下,从所述第一预设开销字节或所述第二预设开销字节识别提取所述第一信息帧或第二信息帧;
所述延时计算模块,设置为根据所述第二信息帧中的第一时戳值、第二时戳值、第三时戳值以及预先获取的第四时戳值得到对应的数据传输延时。
13.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延时测量方法。
CN201910926933.6A 2019-09-27 2019-09-27 一种延时测量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25834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26933.6A CN112583477B (zh) 2019-09-27 2019-09-27 一种延时测量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
PCT/CN2020/116970 WO2021057756A1 (zh) 2019-09-27 2020-09-23 延时测量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
EP20869951.2A EP3955528B1 (en) 2019-09-27 2020-09-23 Delay measurement method, system and storage mediu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26933.6A CN112583477B (zh) 2019-09-27 2019-09-27 一种延时测量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83477A true CN112583477A (zh) 2021-03-30
CN112583477B CN112583477B (zh) 2023-08-04

Family

ID=751106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26933.6A Active CN112583477B (zh) 2019-09-27 2019-09-27 一种延时测量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955528B1 (zh)
CN (1) CN112583477B (zh)
WO (1) WO202105775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74453B (zh) * 2021-11-17 2024-01-12 伟乐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应急广播多终端音频的同步方法及应急广播系统
CN114221732A (zh) * 2021-12-23 2022-03-22 北京四方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带同步质量的高精度乒乓同步方法及系统
CN115396333B (zh) * 2022-08-24 2024-01-16 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通信网络延时测试的可视化芯片、方法和交换机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51312A (zh) * 2010-09-15 2011-01-19 电信科学技术第五研究所 基于e1链路的双向时频同传方法及主从装置
US20110292797A1 (en) * 2010-05-28 2011-12-01 Alcatel-Lucent Usa Inc. Dynamic delay budget allocation using single-point estimation of end-to-end delay
US20120002682A1 (en) * 2009-05-22 2012-01-05 Tejas Networks Limited Method to transmit multiple data-streams of varying capacity data using virtual concatenation
CN104144088A (zh) * 2014-07-24 2014-11-12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提高时延测量精度的网络时延测量方法
CN104602141A (zh) * 2015-01-16 2015-05-06 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otn网络中实现时间同步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US20160119214A1 (en) * 2014-10-27 2016-04-28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CN107508719A (zh) * 2017-02-15 2017-12-22 北京中航通用科技有限公司 测量网络时延的方法、装置及网络节点
CN108023656A (zh) * 2016-10-31 2018-05-11 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时间同步方法和设备
CN110291758A (zh) * 2016-12-06 2019-09-27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时延监测的方法和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87400B (zh) * 2007-06-26 2011-09-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视频帧延时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01582733A (zh) * 2009-06-18 2009-11-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在sdh设备之间实现高精度时间同步的方法和系统
CN102130735A (zh) * 2010-11-09 2011-07-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送设备及其实现时钟和时间同步的方法
KR101658204B1 (ko) * 2010-12-17 2016-09-30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타임스탬프 예측 장치 및 방법
EP3044891B1 (en) * 2013-09-11 2019-12-25 Khalif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ethod and devices for frequency distribution
CN106921456B (zh) * 2015-12-24 2018-06-19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基于ptp协议的多跳无线回程网络时间同步误差补偿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002682A1 (en) * 2009-05-22 2012-01-05 Tejas Networks Limited Method to transmit multiple data-streams of varying capacity data using virtual concatenation
US20110292797A1 (en) * 2010-05-28 2011-12-01 Alcatel-Lucent Usa Inc. Dynamic delay budget allocation using single-point estimation of end-to-end delay
CN101951312A (zh) * 2010-09-15 2011-01-19 电信科学技术第五研究所 基于e1链路的双向时频同传方法及主从装置
CN104144088A (zh) * 2014-07-24 2014-11-12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提高时延测量精度的网络时延测量方法
US20160119214A1 (en) * 2014-10-27 2016-04-28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CN104602141A (zh) * 2015-01-16 2015-05-06 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otn网络中实现时间同步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8023656A (zh) * 2016-10-31 2018-05-11 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时间同步方法和设备
CN110291758A (zh) * 2016-12-06 2019-09-27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时延监测的方法和设备
CN107508719A (zh) * 2017-02-15 2017-12-22 北京中航通用科技有限公司 测量网络时延的方法、装置及网络节点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955528A4 (en) 2022-07-06
WO2021057756A1 (zh) 2021-04-01
EP3955528B1 (en) 2024-06-05
EP3955528A1 (en) 2022-02-16
CN112583477B (zh) 2023-08-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583477B (zh) 一种延时测量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
KR101749202B1 (ko) 타임스탬프를 생성하는 방법, 장치, 그리고 시스템
CN105262555B (zh) 一种时间同步方法、可编程逻辑器件、单板及网元
KR101290643B1 (ko) 광 전송 네트워크에서 시간 동기화 프로토콜을 베어링하는 방법 및 시스템
EP3605881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network management information, transmitting apparatus and receiving apparatus
JP5811895B2 (ja)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EP3163786A1 (en) Clock synchroniz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EP3664375A1 (en) Packet processing method and network device
CN104850526A (zh) 动态可重构高速串行总线中的时间同步方法
CN103138887A (zh) 一种1588事件报文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13992472B (zh) 一种FlexRay总线IP核的工作方法及系统
CN113075710B (zh) 定位差分信息获取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2404152B (zh) 识别应答报文的方法及设备
EP4050836A1 (en) Time synchronization and broadcast setting methods, chip,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11884751A (zh) 一种基于ptp的智能电网时间同步方法和装置
CN114499788A (zh) Cbr信号传输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6549822B (zh) 测试时间同步报文的响应时间的方法、装置及测试设备
WO2016000324A1 (zh) 时间同步的实现方法及装置
CN102904660A (zh) 通信设备、分组化周期改变方法及程序
CN109347589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网络节点
US11343007B2 (en) Time synchronizat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12636825A (zh) 一种光传送网中延时测量方法、装置和系统
US9203718B2 (en) Frame loss measurement device,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method
CN109995453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398560A (zh) 一种测量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