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83145A - 定子铁芯、定子、电机和风机 - Google Patents

定子铁芯、定子、电机和风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83145A
CN112583145A CN201910927200.4A CN201910927200A CN112583145A CN 112583145 A CN112583145 A CN 112583145A CN 201910927200 A CN201910927200 A CN 201910927200A CN 112583145 A CN112583145 A CN 1125831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or
tooth
yoke
stator core
stator yok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2720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武谷雨
吴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Welling Motor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Welling Motor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Welling Motor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Welling Motor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92720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83145A/zh
Publication of CN1125831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8314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14Stato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H02K1/146Stato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consisting of a generally annular yoke with salient poles
    • H02K1/148Sectional cor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6/00Machines with more than one rotor or stato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1/00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 H02K21/12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 H02K21/24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with magnets axially facing the armatures, e.g. hub-type cycle dynamo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5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H02K3/521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stators on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定子铁芯、定子、电机和风机,定子铁芯包括:定子轭部,定子轭部设有用于连接定子齿的连接结构,连接结构包括沿定子铁芯的周向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定子齿,设在定子轭部上,包括沿定子铁芯的周向间隔设置的第一齿部和第二齿部,第一齿部通过第一连接部与定子轭部相连,第二齿部通过第二连接部与定子轭部相连,且第一齿部及第二齿部共同形成定子齿的齿身,齿身沿定子轭部的周向延伸且供同一绕组缠绕。本申请采用了跨齿绕线的方式,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单齿绕线方式,有利于消除低次谐波,从而提高电机的反电势的正弦度,并降低齿槽转矩脉动,有利于降低齿槽转矩,进一步降低电机的振动噪音。

Description

定子铁芯、定子、电机和风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定子铁芯、定子、电机和设备。
背景技术
常规轴向电机都是采用单齿绕线的方式,引入谐波较多,造成电机反电势的正弦度的降低和齿槽转矩脉动的升高,影响了电机的性能。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定子铁芯的定子铁芯。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定子铁芯的定子。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定子的电机。
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电机的风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定子铁芯,包括:定子轭部,所述定子轭部设有用于连接定子齿的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沿所述定子铁芯的周向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定子齿,设在所述定子轭部上,包括沿所述定子铁芯的周向间隔设置的第一齿部和第二齿部,所述第一齿部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定子轭部相连,所述第二齿部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定子轭部相连,且所述第一齿部及所述第二齿部共同形成所述定子齿的齿身,所述齿身沿所述定子轭部的轴向延伸且供同一绕组缠绕。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的定子铁芯,适用于轴向电机,其定子齿包括沿定子铁芯周向间隔设置的第一齿部和第二齿部,定子轭部上用于连接定子齿的连接结构也相应包括沿定子铁芯周向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齿部与第一连接部相连,第二齿部与第二连接部相连,实现定子齿与定子轭部的连接,保证定子铁芯的完整性。由于第一齿部和第二齿部沿定子铁芯的周向间隔设置,相当于将现有技术中一体式的定子齿进行了拆分,使得缠绕在该定子齿上的绕组相当于采用了跨齿绕线的方式,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单齿绕线方式,有利于消除低次谐波,从而提高电机的反电势的正弦度,并降低齿槽转矩脉动,有利于降低齿槽转矩,进一步降低电机的振动噪音。
其中,定子齿和定子轭部的材料,可以为硅钢片,其他均能够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方案,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定子铁芯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互平行,使所述第一齿部与所述第二齿部相互平行;或者,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排布呈V形,使所述第一齿部与所述第二齿部排布呈V形。
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相互平行,则适配的第一齿部与第二齿部相互平行,这便于调整第一齿部与第二齿部的平行齿槽间距,从而有效提高电机反电势的正弦度,并降低齿槽转矩。
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排布呈V形,则适配的第一齿部与第二齿部也排布呈V形,有利于增加齿身的端面面积,进而增加齿尖与转子永磁体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提高转子永磁体的利用率,并进一步改善电机的反电势,进一步降低齿槽转矩。其中,V形开口可以沿定子铁芯的径向朝外,也可以沿定子铁芯的径向朝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定子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定子齿沿所述定子铁芯的周向间隔分布,所述连接结构的数量与所述定子齿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
定子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定子齿沿定子轭部的周向间隔分布,并分别通过对应的连接结构与定子轭部相连,保证定子铁芯的完整性。多个定子齿有利于增加绕组的数量,进而有助于提高定子铁芯的功率等级。进一步地,多个定子齿绕定子轭部的周向均匀分布,使得定子铁芯的结构更加规整,便于加工成型。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同一所述连接结构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相互平行,任一所述连接结构的第一连接部与相邻的所述连接结构的第二连接部排布呈V形;或者,同一所述连接结构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排布呈V形,任一所述连接结构的第一连接部与相邻的所述连接结构的第二连接部相互平行。
同一连接结构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相互平行,任一连接结构的第一连接部与相邻的连接结构的第二连接部排布呈V形,则同一定子齿的第一齿部与第二齿部相互平行,任一定子齿的第一齿部与相邻定子齿的第二齿部排布呈V形。这便于调整同一定子齿的第一齿部与第二齿部的平行齿槽间距,从而有效提高电机反电势的正弦度,并降低齿槽转矩。
或者,同一连接结构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排布呈V形,任一连接结构的第一连接部与相邻的连接结构的第二连接部相互平行,则同一定子齿的第一齿部与第二齿部排布呈V形,任一定子齿的第一齿部与相邻定子齿的第二齿部相互平行。这使得相邻定子齿之间形成相对规整的矩形空间,便于定子线包的规整设置,提高了轴向电机的槽满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多个所述定子齿的形状一致,且多个所述定子齿沿所述定子铁芯的周向均匀分布,多个所述连接结构与多个所述定子齿相适配。
多个定子齿的形状一致,则多个定子齿可以采用相同的定子冲片制备,有利于减少定子冲片的种类,降低加工难度。同时,多个定子齿沿定子铁芯的周向均匀分布,则多个连接结构的形状一致且也沿定子铁芯的周向均匀分布,这使得产品的结构更加规整,既便于加工成型,也便于装配。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定子轭部与所述定子齿可拆卸连接。
定子轭部与定子齿可拆卸连接,使得绕组绕设时不受定子铁芯形状的限制,每个定子齿可以在绕组绕设完毕后再与定子轭部连接,绕线方式灵活,提高了绕组的绕设效率。此外,通过合理布置定子齿的大小或者定子齿之间的间距,可以调整绕线槽的大小,使得绕组的套数可以灵活设置,使得定子铁芯的功率等级得以合理调整。
当然,定子齿与定子轭部也可以采用粘接或者其他方式形成一体式结构,即定子齿与定子轭部组装后不可拆卸。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定子轭槽,所述定子轭槽包括沿所述定子铁芯的周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子槽和第二子槽,所述第一子槽及所述第二子槽分别形成所述第一连接部及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齿部的局部嵌入所述第一子槽内,所述第二齿部的局部嵌入所述第二子槽内。
连接结构采用定子轭槽的方式,则装配时直接将定子齿的齿身穿过与其形状相适配的定子轭槽,即可实现定子齿与定子轭部的快速装配,有效提高了定子齿与定子轭部的装配效率。由于定子齿包括沿定子铁芯的周向间隔分布的第一齿部和第二齿部,因而定子轭槽也相应包括沿定子铁芯的周向间隔分布的第一子槽和第二子槽,以分别连接同一定子齿的第一齿部和第二齿部。进一步地,第一子槽和第二子槽可以采用矩形槽,并采用相互平行或者V形排布方式,以使第一齿部与第二齿部相互平行或者排布呈V形。
当然,连接结构不局限于定子轭槽的方式,比如也可以是凸台,在定子轭部上设置凸台,凸台相应包括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分别形成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齿部和第二齿部上对应设置凹槽或卡槽,利用凸台与对应齿部卡接配合,即可实现定子齿与定子轭部的快速装配,有利于提高定子齿与定子轭部的装配效率。进一步地,定子轭部也可以同时设置定子轭槽(包括第一子槽和第二子槽)和凸台(包括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定子齿与定子轭部装配时,直接将每个定子齿的第一齿部和第二齿部穿过与其形状相适配的子槽并与对应凸台卡接上,甚至可以将多个定子齿中的一部分穿过定子轭槽设置,其余定子齿与凸台卡接,上述任一方式均可实现定子齿与定子轭部的快速装配,有效提高了定子齿与定子轭部的装配效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定子轭槽贯穿所述定子轭部的至少一个轴向端面;和/或,所述定子轭槽与所述定子轭部的内周面以及外周面在所述定子铁芯的径向上具有间距;或者,所述定子轭槽贯穿所述定子轭部的内周面和/或外周面。
定子轭槽可以沿轴向贯穿定子轭部的一个端面,也可以沿轴向贯穿定子轭部的两个端面,即定子齿可以插设在贯穿定子轭部一个端面上的定子轭槽,也可以插设在贯穿定子轭部两个端面的定子轭槽,使得定子齿与定子轭部的连接方式多样,绕组的装配方式较为灵活,进而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定子轭槽沿径向与定子轭部的内周面和外周面之间均具有间距,即:定子轭槽沿轴向贯穿定子轭部且不与定子轭部内周面及外周面直接相连,则定子齿沿定子轭部的轴线方向插入定子轭槽以与定子轭部相连,避免了定子齿从定子轭槽中沿定子轭部的外周面或内周面与定子轭部相脱离,提高了定子齿与定子轭部的连接可靠性。
定子轭槽也可以沿径向贯穿定子轭部内周面,而与定子轭部的外周面在径向上存在间距,则定子齿可从定子轭部的内周面沿径向插入定子轭槽中,连接方式灵活,便于定子齿与定子轭部之间的装配。
定子轭槽也可以沿径向贯穿定子轭部的外周面,而与定子轭部的内周面在径向上存在间距,则定子齿可从定子轭部的外周面沿径向插入定子轭槽中,连接方式灵活,便于定子齿与定子轭部之间的装配。
定子轭槽也可以沿径向贯穿定子轭部的内周面和外周面,即:定子轭槽同时与定子轭部的外周面和内周面直接相连,则定子齿可以从外周面或内周面沿轴向或径向插入定子轭槽,形成完整的定子铁芯,连接方式灵活,便于定子齿与定子轭部之间的装配。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定子轭槽包括沿定子铁芯的周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子槽和第二子槽,因而上述方案也相当于:
所述第一子槽贯穿所述定子轭部的至少一个轴向端面,且第二子槽贯穿所述定子轭部的至少一个轴向端面;和/或
所述第一子槽与所述定子轭部的内周面以及外周面在所述定子铁芯的径向上具有间距,且所述第二子槽与所述定子轭部的内周面以及外周面在所述定子铁芯的径向上具有间距;或者,所述第一子槽贯穿所述定子轭部的内周面和/或外周面,且所述第二子槽贯穿所述定子轭部的内周面和/或外周面。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定子轭部的外周面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定子凸台;和/或,所述定子轭部的内周面沿径向向内延伸形成定子凸台。
定子轭部的外周面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定子凸台,即定子凸台位于定子轭部的外周面,便于与外周面附近的机壳或者其他结构进行连接。
定子轭部的内周面沿径向向内延伸形成定子凸台,即定子凸台位于定子轭部的内周面,便于与内周面附近的结构进行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定子凸台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定子凸台沿所述定子铁芯的周向间隔分布。
采用多个沿定子铁芯周向间隔分布的定子凸台,便于定子铁芯与其他结构进行多重部位的连接,有利于提高定子轭部的受力均衡性和连接稳定性。进一步地,多个定子凸台沿定子轭部的周向均匀分布,这使得定子铁芯的结构更加规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定子凸台上设有通孔。
在定子凸台上设置通孔,可以用于定子轭部边缘焊接或者便于定子轭部与机壳等结构固定连接或者用于绕组过线。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定子轭部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定子齿之间。
在定子轭部上设置通孔,且通孔位于相邻的两个定子齿之间,可以用于定子轭部边缘焊接,或者便于定子轭部与机壳或者其他结构固定连接,也可以用于绕组过线。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通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通孔沿所述定子轭部的周向间隔分布。
在定子轭部的周向间隔设置多个通孔,既有利于定子铁芯装配,也有利于提高定子铁芯与其他结构的连接强度,同时也有利于定子铁芯绕线。进一步地,多个定子齿沿定子轭部的径向均匀分布,任一通孔设在相邻的两个定子齿的中间部位(即角平分线处)。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定子轭部为一体式结构;或者,所述定子轭部包括多个分体式的子轭部,多个所述子轭部拼接形成所述定子轭部。
定子轭部可以为整块,一体成型,有利于提高产品的完整性,并提高装配效率。定子轭部也可以由多个子轭部分块拼接形成,有利于提升定子轭部的材料利用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齿部包括第一身部和与所述第一身部的端面相连的第一尖部,所述第一身部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定子轭部相连;所述第二齿部包括第二身部和与所述第二身部的端面相连的第二尖部,所述第二身部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定子轭部相连;所述第一身部与所述第二身部共同形成所述定子齿的齿身,所述第一尖部和所述第二尖部共同形成所述定子齿的齿尖。
第一齿部包括第一身部和第一尖部,第二齿部包括第二身部和第二尖部,第一身部与第二身部形成定子齿的齿身,第一尖部与第二尖部形成定子齿的齿尖。齿尖的设置可以显著增加定子齿与转子永磁体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转子永磁体的利用率,并有利于改善电机的反电势,降低齿槽转矩。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身部与所述第二身部的形状和尺寸相同。
第一身部与第二身部的形状和尺寸相同,则第一身部与第二身部可以采用同样的定子冲片制备,有利于减少定子冲片的种类,降低加工难度,提高装机速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尖部向远离所述第二身部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尖部向远离所述第一身部的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尖部与所述第二尖部相互对称。
第一尖部和第二尖部朝相互远离的方向延伸,换言之,第一尖部和第二尖部向外延伸,这能够缩小第一身部与第二身部之间的间距,并增加相邻定子齿之间的空间,便于绕组绕线。第一尖部与第二尖部相互对称,使得定子齿的结构较为规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齿尖的数量为一个,一个所述定子齿尖设在所述齿身的一个端面上;或者,所述齿尖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齿尖设在所述齿身相背设置的两个端面上。
每个齿身上的齿尖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具体地,一个定子的齿身上可设有一个齿尖,一个定子的齿身上还可设有两个齿尖,两个齿尖可分别设于齿身的两个端面上。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定子齿包括沿定子铁芯的周向间隔设置的第一齿部和第二齿部,因而上述方案也相当于:
第一尖部的数量为一个,一个第一尖部设在第一身部的一个端面上,第二尖部的数量为一个,一个第二尖部设在第二身部的一个端面上并与第一尖部对应设置;或者
第一尖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尖部设在第一身部相背设置的两个端面上,第二尖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尖部设在第二身部相背设置的两个端面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尖部包括多个子尖部,多个所述子尖部沿所述定子铁芯的径向排布,且相邻的所述子尖部沿所述定子铁芯周向的两端的至少一个端面相互错开,使所述第一尖部沿所述定子铁芯周向的至少一端形成阶梯形结构;和/或,所述第二尖部包括多个子尖部,多个所述子尖部沿所述定子铁芯的径向排布,且相邻的所述子尖部沿所述定子铁芯周向的两端的至少一个端面相互错开,使所述第二尖部沿所述定子铁芯周向的至少一端形成阶梯形结构。
将第一尖部划分成多个子尖部,由于多个子尖部沿定子铁芯的径向排布,且同一个第一齿部的相邻的子尖部沿定子铁芯周向的两端的至少一个端面相互错开,使得第一尖部沿定子铁芯周向的至少一端的端面形成了阶梯形结构。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平直端面,阶梯形端面便于根据电机的具体结构来合理利用相邻的定子齿或者同一定子齿相邻的齿部之间的空间,从而有利于增加定子齿与转子永磁体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转子永磁体的利用率,从而提高电机的转矩密度。同时,也便于利用阶梯形端面来合理调整定子铁芯上相邻的齿尖之间的槽口径向各部位的宽度,以减少谐波的引入,从而有效地改善电机的反电势,降低电机的齿槽转矩,有利于轴向电机的应用扩展。
此外,由于定子齿具有一定的厚度,可以采用多个定子冲片沿其厚度方向叠压成型。本申请将第一尖部划分为多个子尖部使第一齿部的端面形成阶梯形结构,相较于采用梯形齿尖的方案而言(该方案中,相邻定子冲片的尺寸均不相同但相差较小,使得堆叠形成的齿尖整体呈梯形结构,齿尖沿定子铁芯周向的两端面基本为倾斜面,而不是本申请的阶梯面),可以显著减少第一齿部叠压成型采用的定子冲片的种类,从而提高第一齿部的可加工性,降低第一齿部的加工难度。比如:子尖部的数量为三个,只需选择三种尺寸的定子冲片,分别叠压成型形成三块,然后再叠压在一起即可完整的第一齿部。多个子尖部可以采用对应形状的定子冲片叠压形成阶梯形,相较于梯形定子齿尖,可以减少冲片的种类,便于加工成型。
其中,每个子尖部的厚度D(如D1、D2、D3等)可根据具体使用场景以及加工、性能优化需求灵活调整。
第二尖部与第一尖部同理,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同一所述第一齿部或所述第二齿部的相邻的所述子尖部沿所述定子铁芯周向的跨距L具有差异,使相邻的所述子尖部沿所述定子铁芯周向的两端的至少一个端面相互错开。
多个子尖部的跨距L不一致,便于根据具体使用场景以及加工、性能优化需求灵活调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沿所述定子铁芯的径向由内向外,所述子尖部沿所述定子铁芯周向的跨距L逐渐增大。
沿定子铁芯的径向由内向外,子尖部沿定子铁芯周向的跨距L(如L1、L2、L3等)逐渐增大,能够有效改善现有技术中轴向磁通电机相邻的定子齿尖之间的槽口距离随着定子轭部外径的增大而增大的情况,因而既有利于提高转子永磁体的利用率,也有利于减少谐波的引入,从而避免造成反电势的正弦度的降低和齿槽转矩脉动的增大,有利于轴向电机的应用扩展。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任意相邻的所述定子齿的对应的子尖部之间的最小间距S相等。
任意相邻的定子齿对应的子尖部之间的最小间距S相等,使得产品的结构更加规整,便于加工成型,也较为美观。当然,相邻的定子齿对应的子尖部之间的最小间距S也可以不相等,比如沿径向朝外的方向逐渐增大,可以根据具体使用场景以及加工性能优化需求灵活调整。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齿身上设有定位部,用于适配所述定子轭部上设置的配合部;其中,所述定位部包括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用于适配被配置为定位凹槽的所述配合部;和/或,所述定位部包括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凹槽用于适配被配置为定位凸起的所述配合部。
在齿身上设置定位部,在定子轭部上相应设置配合部,装配时利用定位部与配合部的配合,可以起到良好的定位作用和限位作用,有利于齿身与定子轭部快速装配。
定位凸起插入定位凹槽内,可以有效防止定子齿与定子轭部发生相对运动,实现齿身与定子轭部的快速装配,提高定子齿与定子轭部的连接稳定性;且定位凸起与定位凹槽的结构较为简单,便于加工成型。可选地,定位凸起为定位凸筋,定位凸筋沿定子铁芯的径向延伸。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齿部和所述第二齿部均设有所述定位部。
第一齿部和第二齿部均设有定位部,保证了第一齿部及第二齿部均能够与定子轭部快速良好装配。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定子,包括如第一方面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子铁芯。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的定子,因包括第一方面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子铁芯,因而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地,定子的绕组绕设在所述定子铁芯的齿身上。
进一步地,绕组缠绕在定子齿的齿身,且位于定子轭部的端面上。其中,绕组可以为多个,多个绕组之间的线包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绕组可以为一套、两套或者多套。
本发明第三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电机,包括:至少一个如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定子;和至少一个转子,每个转子与所述定子对应设置。
本发明第三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的电机,因包括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的定子,因而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电机的类别包括但不限于单定子单转子电机、单定子双转子电机、单转子双定子电机、双定子双转子电机,定子的数量和转子的数量均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定子的数量小于所述转子的数量,任一所述定子设于两个相邻的所述转子之间;或者,所述定子的数量大于所述转子的数量,任一所述转子设于两个相邻的所述定子之间。
定子的数量小于转子的数量,任意相邻的两个转子共用一个定子,结构较为规整,有助于简化产品的结构,且便于转子与定子的装配。
或者,定子的数量大于转子的数量,任意相邻的两个定子共用一个转子,结构较为规整,有助于简化产品的结构,便于转子与定子的装配。
可以理解的是,将定子的数量记为第一数量,转子的数量记为第二数量。当转子的数量大于定子的数量时,且在第二数量为N+1个、第一数量为N个时,可先将N+1个转子间隔排列开,再将N个定子分别插入两个相邻的转子之间,以形成电机。
或者,当定子的数量大于转子的数量时,且在第二数量为N个,第一数量为N+1个时,可先将N+1个定子间隔排列开,再将N个转子分别插入两个相邻的定子之间,以形成电机。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定子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定子的定子齿的数量相同,或至少两个所述定子的相数相同;或者,所述定子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定子的定子齿的数量不同,或至少两个所述定子的相数不同。
定子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至少两个定子的定子齿的数量相同,便于定子齿与定子轭部的装配,或至少两个定子的相数相同,即每个定子上的绕组数量相同,使得每个定子上的功率等级相同。
定子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定子的定子齿的数量不同,或至少两个定子的相数不同,即每个定子上的绕组数量不同,这样,用户可通过在每个定子上进行合理绕组以满足对实际功率的需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转子为永磁转子或者鼠笼转子或者凸极转子;和/或,所述转子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转子的极对数相同或者不同,多个所述转子相互独立旋转。
将转子的数量设为多个,至少两个转子的转轴可以同轴设置或平行设置或垂直设置,设置方式多样,安装方式较为灵活。
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转子可以为永磁转子或者鼠笼转子或者凸极转子,至少两个所述转子的极对数不同,或至少两个所述转子的极对数相同。
转子的数量为多个,至少两个转子可以设置相同的极对数,也可以设置不同的极对数,以满足不同工况的需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转子为永磁转子,所述永磁转子包括转子轭部和永磁磁钢,所述永磁磁钢表贴于所述转子轭部,且位于所述转子轭部和所述定子的齿尖之间。该方案能够满足产品的具体需求。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转子为永磁转子,所述永磁转子仅包括多个永磁磁钢,所述永磁磁钢采用海尔贝克阵列(Halbach)充磁方式,所述多个永磁磁钢呈环形排布,且采用注塑的方式构成一体式结构。该方案节省了转子轭部的材料使用。
本发明第四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风机,包括如第三方面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
本发明第四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的风机,因包括第三方面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因而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地,电机安装在风机的外壳中。进一步地,风机包括叶轮,叶轮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
当然,本申请提供的电机,也可以用于车辆、压缩机或者其他设备上。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定子铁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定子铁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定子铁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定子铁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定子铁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定子铁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定子铁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定子铁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定子铁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定子轭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定子轭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定子轭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定子轭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定子轭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定子轭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定子齿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定子齿的第一齿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定子齿的第一齿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定子齿的第一齿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单定子单转子电机的局部装配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单定子单转子电机的局部装配示意图;
图2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单定子双转子电机的局部装配示意图;
图2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单定子双转子电机的局部装配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23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电机1;
定子2,转子3;
定子铁芯20,绕组21,定子齿22,第一齿部221,第二齿部222,定子轭部23;第一转子轭部31,第一永磁磁钢32,第二转子轭部33,第二永磁磁钢34;
定子轭槽231,第一子槽2311,第二子槽2312,轭部端面232,定子凸台233,通孔234;
定位凸起220,齿身2201,齿尖2202,第一子尖部2211,第二子尖部2212,第三子尖部2213,第一尖部2214,第二尖部2215,第一身部2216,第二身部2217。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23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的定子铁芯、定子、电机和风机。
首先介绍第一方面的实施例,具体为定子铁芯。
实施例一
一种定子铁芯20,包括:定子轭部23和定子齿22。
具体地,定子轭部23设有用于连接定子齿22的连接结构,连接结构包括沿定子铁芯20的周向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接部(如下述的第一子槽2311和/或第一凸台)和第二连接部(如下述的第二子槽2312和/或第二凸台)。
定子齿22设在定子轭部23上,包括沿定子铁芯20的周向间隔设置的第一齿部221和第二齿部222,如图1至图8所示。第一齿部221通过第一连接部与定子轭部23相连,第二齿部222通过第二连接部与定子轭部23相连,且第一齿部221及第二齿部222共同形成定子齿22的齿身2201,齿身2201沿定子轭部的轴向延伸且供同一绕组21缠绕。
本实施例提供的定子铁芯20,适用于轴向电机,其定子齿22包括沿定子铁芯20周向间隔设置的第一齿部221和第二齿部222,定子轭部23上用于连接定子齿22的连接结构也相应包括沿定子铁芯20周向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齿部221与第一连接部相连,第二齿部222与第二连接部相连,实现定子齿22与定子轭部23的连接,保证定子铁芯20的完整性。
由于第一齿部221和第二齿部222沿定子铁芯20的周向间隔设置,相当于将现有技术中一体式的定子齿22进行了拆分,使得缠绕在该定子齿22上的绕组21相当于采用了跨齿绕线的方式,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单齿绕线方式,有利于消除低次谐波,从而提高电机1的反电势的正弦度,并降低齿槽转矩脉动,有利于降低齿槽转矩,进一步降低电机1的振动噪音。
其中,定子齿22和定子轭部23的材料,可以为硅钢片,其他均能够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方案,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可选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相互平行,使第一齿部221与第二齿部222相互平行,如图7至图9所示。
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相互平行,则适配的第一齿部221与第二齿部222相互平行,这便于调整第一齿部221与第二齿部222的平行齿槽间距(如图7和图8所示,第一齿部221与第二齿部222之间的间距H沿定子轭部的径向保持不变),从而有效提高电机1反电势的正弦度,并降低齿槽转矩。
进一步地,定子齿2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定子齿22沿定子铁芯20的周向间隔分布,如图1至图9所示,连接结构的数量与定子齿22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
定子齿2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定子齿22沿定子轭部23的周向间隔分布,并分别通过对应的连接结构与定子轭部23相连,保证定子铁芯20的完整性。多个定子齿22有利于增加绕组21的数量,进而有助于提高定子铁芯20的功率等级。进一步地,多个定子齿22绕定子轭部23的周向均匀分布,使得定子铁芯20的结构更加规整,便于加工成型。
进一步地,同一连接结构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相互平行,任一连接结构的第一连接部与相邻的连接结构的第二连接部排布呈V形,如图7至图9所示。
同一连接结构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相互平行,任一连接结构的第一连接部与相邻的连接结构的第二连接部排布呈V形,则同一定子齿22的第一齿部221与第二齿部222相互平行,任一定子齿22的第一齿部221与相邻定子齿22的第二齿部222排布呈V形。这便于调整同一定子齿22的第一齿部221与第二齿部222的平行齿槽间距,从而有效提高电机1反电势的正弦度,并降低齿槽转矩。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排布呈V形,使第一齿部221与第二齿部222排布呈V形,如图1至图6所示。
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排布呈V形,则适配的第一齿部221与第二齿部222也排布呈V形,有利于增加齿身2201的端面面积,进而增加齿尖2202与转子3永磁体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提高转子3永磁体的利用率,并进一步改善电机1的反电势,进一步降低齿槽转矩。其中,V形开口可以沿定子铁芯20的径向朝外,也可以沿定子铁芯20的径向朝内。
其中,同一连接结构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排布呈V形,任一连接结构的第一连接部与相邻的连接结构的第二连接部相互平行,如图1至图6所示。
同一连接结构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排布呈V形,任一连接结构的第一连接部与相邻的连接结构的第二连接部相互平行,则同一定子齿22的第一齿部221与第二齿部222排布呈V形,任一定子齿22的第一齿部221与相邻定子齿22的第二齿部222相互平行(如图1至图6所示,任一定子齿22的第一齿部221与相邻定子齿22的第二齿部222之间的间距H沿定子轭部的径向保持不变)。这使得相邻定子齿22之间形成相对规整的矩形空间,便于定子2线包的规整设置,提高了轴向电机1的槽满率。
进一步地,多个定子齿22的形状一致,且多个定子齿22沿定子铁芯20的周向均匀分布,多个连接结构与多个定子齿22相适配,如图1至图9所示。
多个定子齿22的形状一致,则多个定子齿22可以采用相同的定子冲片制备,有利于减少定子冲片的种类,降低加工难度。同时,多个定子齿22沿定子铁芯20的周向均匀分布,则多个连接结构的形状一致且也沿定子铁芯20的周向均匀分布,这使得产品的结构更加规整,既便于加工成型,也便于装配。
进一步地,定子轭部23与定子齿22可拆卸连接。
定子轭部23与定子齿22可拆卸连接,使得绕组21绕设时不受定子铁芯20形状的限制,每个定子齿22可以在绕组21绕设完毕后再与定子轭部23连接,绕线方式灵活,提高了绕组21的绕设效率。此外,通过合理布置定子齿22的大小或者定子齿22之间的间距,可以调整绕线槽的大小,使得绕组21的套数可以灵活设置,使得定子铁芯20的功率等级得以合理调整。
当然,定子齿22与定子轭部23也可以采用粘接或者其他方式形成一体式结构,即定子齿与定子轭部组装后不可拆卸。
可选地,连接结构包括定子轭槽231,定子轭槽231包括沿定子铁芯20的周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子槽2311和第二子槽2312,如图10至图15所示。第一子槽2311及第二子槽2312分别形成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第一齿部221的局部嵌入第一子槽2311内,第二齿部222的局部嵌入第二子槽2312内。
连接结构采用定子轭槽231的方式,则装配时直接将定子齿22的齿身2201穿过与其形状相适配的定子轭槽231,即可实现定子齿22与定子轭部23的快速装配,有效提高了定子齿22与定子轭部23的装配效率。由于定子齿22包括沿定子铁芯20的周向间隔分布的第一齿部221和第二齿部222,因而定子轭槽231也相应包括沿定子铁芯20的周向间隔分布的第一子槽2311和第二子槽2312,以分别连接同一定子齿22的第一齿部221和第二齿部222。
进一步地,第一子槽2311和第二子槽2312可以采用矩形槽,并采用相互平行或者V形排布方式,以使第一齿部221与第二齿部222相互平行或者排布呈V形。
当然,连接结构不局限于定子轭槽231的方式,比如也可以是凸台,在定子轭部23上设置凸台,凸台相应包括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分别形成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齿部221和第二齿部222上对应设置凹槽或卡槽,利用凸台与对应齿部卡接配合,即可实现定子齿22与定子轭部23的快速装配,有利于提高定子齿22与定子轭部23的装配效率。
进一步地,定子轭部23也可以同时设置定子轭槽231(包括第一子槽2311和第二子槽2312)和凸台(包括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定子齿22与定子轭部23装配时,直接将每个定子齿22的第一齿部221和第二齿部222穿过与其形状相适配的子槽并与对应凸台卡接上,甚至可以将多个定子齿22中的一部分穿过定子轭槽231设置,其余定子齿22与凸台卡接,上述任一方式均可实现定子齿22与定子轭部23的快速装配,有效提高了定子齿22与定子轭部23的装配效率。
可选地,定子轭槽231贯穿定子轭部23的至少一个轴向端面。
定子轭槽231可以沿轴向贯穿定子轭部23的一个端面,也可以沿轴向贯穿定子轭部23的两个端面,即定子齿22可以插设在贯穿定子轭部23一个端面上的定子轭槽231,也可以插设在贯穿定子轭部23两个端面的定子轭槽231,使得定子齿22与定子轭部23的连接方式多样,绕组21的装配方式较为灵活,进而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可选地,定子轭槽231与定子轭部23的内周面以及外周面在定子铁芯20的径向上具有间距;或者,定子轭槽231贯穿定子轭部23的内周面和/或外周面。
定子轭槽231沿径向与定子轭部23的内周面和外周面之间均具有间距,即:定子轭槽231沿轴向贯穿定子轭部23且不与定子轭部23内周面及外周面直接相连,则定子齿22沿定子轭部23的轴线方向插入定子轭槽231以与定子轭部23相连,避免了定子齿22从定子轭槽231中沿定子轭部23的外周面或内周面与定子轭部23相脱离,提高了定子齿22与定子轭部23的连接可靠性。
定子轭槽231也可以沿径向贯穿定子轭部23内周面,而与定子轭部23的外周面在径向上存在间距,则定子齿22可从定子轭部23的内周面沿径向插入定子轭槽231中,连接方式灵活,便于定子齿22与定子轭部23之间的装配。
定子轭槽231也可以沿径向贯穿定子轭部23的外周面,而与定子轭部23的内周面在径向上存在间距,则定子齿22可从定子轭部23的外周面沿径向插入定子轭槽231中,连接方式灵活,便于定子齿22与定子轭部23之间的装配。
定子轭槽231也可以沿径向贯穿定子轭部23的内周面和外周面,即:定子轭槽231同时与定子轭部23的外周面和内周面直接相连,则定子齿22可以从外周面或内周面沿轴向或径向插入定子轭槽231,形成完整的定子铁芯20,连接方式灵活,便于定子齿22与定子轭部23之间的装配。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定子轭槽231包括沿定子铁芯20的周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子槽2311和第二子槽2312,因而上述方案也相当于:
第一子槽2311贯穿定子轭部23的至少一个轴向端面,且第二子槽2312贯穿定子轭部23的至少一个轴向端面;和/或
第一子槽2311与定子轭部23的内周面以及外周面在定子铁芯20的径向上具有间距,且第二子槽2312与定子轭部23的内周面以及外周面在定子铁芯20的径向上具有间距;或者,第一子槽2311贯穿定子轭部23的内周面和/或外周面,且第二子槽2312贯穿定子轭部23的内周面和/或外周面。
实施例三
与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定子轭部23的外周面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定子凸台233,如图11和图13所示。
定子轭部23的外周面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定子凸台233,即定子凸台233位于定子轭部23的外周面,便于与外周面附近的机壳或者其他结构进行连接。
或者,定子轭部23的内周面沿径向向内延伸形成定子凸台233。
定子轭部23的内周面沿径向向内延伸形成定子凸台233,即定子凸台233位于定子轭部23的内周面,便于与内周面附近的结构进行连接。
进一步地,定子凸台23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定子凸台233沿定子铁芯20的周向间隔分布,如图11和图13所示。
采用多个沿定子铁芯20周向间隔分布的定子凸台233,便于定子铁芯20与其他结构进行多重部位的连接,有利于提高定子轭部23的受力均衡性和连接稳定性。进一步地,多个定子凸台233沿定子轭部23的周向均匀分布,这使得定子铁芯20的结构更加规整。
其中,定子凸台233上设有通孔234,如图11和图13所示。
在定子凸台233上设置通孔234,可以用于定子轭部23边缘焊接或者便于定子轭部23与机壳等结构固定连接或者用于绕组21过线。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定子轭部23上设有通孔234,通孔234位于相邻的两个定子齿22之间。
在定子轭部23上设置通孔234,且通孔234位于相邻的两个定子齿22之间,可以用于定子轭部23边缘焊接,或者便于定子轭部23与机壳或者其他结构固定连接,也可以用于绕组21过线。
比如:定子轭部23的外周面局部向内凹陷形成通孔234。
其中,通孔234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通孔234沿定子轭部23的周向间隔分布。
在定子轭部23的周向间隔设置多个通孔234,既有利于定子铁芯20装配,也有利于提高定子铁芯20与其他结构的连接强度,同时也有利于定子铁芯20绕线。进一步地,多个定子齿22沿定子轭部23的径向均匀分布,任一通孔234设在相邻的两个定子齿22的中间部位(即角平分线处)。
可选地,定子轭部23为一体式结构。
可选地,定子轭部23包括多个分体式的子轭部,多个子轭部拼接形成定子轭部23。
定子轭部23可以为整块,一体成型,有利于提高产品的完整性,并提高装配效率。定子轭部23也可以由多个子轭部分块拼接形成,有利于提升定子轭部23的材料利用率。
实施例四
与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6至图19所示,进一步地,第一齿部221包括第一身部2216和与第一身部2216的端面相连的第一尖部2214,第一身部2216通过第一连接部与定子轭部23相连,如图1所示;第二齿部222包括第二身部2217和与第二身部2217的端面相连的第二尖部2215,第二身部2217通过第二连接部与定子轭部23相连,如图1所示;第一身部2216与第二身部2217共同形成定子齿22的齿身2201,第一尖部2214和第二尖部2215共同形成定子齿22的齿尖2202,如图1所示。
第一齿部221包括第一身部2216和第一尖部2214,第二齿部222包括第二身部2217和第二尖部2215,第一身部2216与第二身部2217形成定子齿22的齿身2201,第一尖部2214与第二尖部2215形成定子齿22的齿尖2202。齿尖2202的设置可以显著增加定子齿22与转子3永磁体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转子3永磁体的利用率,并有利于改善电机1的反电势,降低齿槽转矩。
其中,第一身部2216与第二身部2217的形状和尺寸相同,如图1至图9所示。
第一身部2216与第二身部2217的形状和尺寸相同,则第一身部2216与第二身部2217可以采用同样的定子冲片制备,有利于减少定子冲片的种类,降低加工难度,提高装机速度。
进一步地,第一尖部2214向远离第二身部2217的方向延伸,第二尖部2215向远离第一身部2216的方向延伸,且第一尖部2214与第二尖部2215相互对称,如图1至图9所示。
第一尖部2214和第二尖部2215朝相互远离的方向延伸,换言之,第一尖部2214和第二尖部2215向外延伸,这能够缩小第一身部2216与第二身部2217之间的间距,并增加相邻定子齿22之间的空间,便于绕组21绕线。第一尖部2214与第二尖部2215相互对称,使得定子齿22的结构较为规整。
可选地,齿尖2202的数量为一个,一个定子齿尖2202设在齿身2201的一个端面上,如图1所示。
可选地,齿尖220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齿尖2202设在齿身2201相背设置的两个端面上,如图3所示。
每个齿身2201上的齿尖2202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具体地,一个定子2的齿身2201上可设有一个齿尖2202,一个定子2的齿身2201上还可设有两个齿尖2202,两个齿尖2202可分别设于齿身2201的两个端面上。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定子齿22包括沿定子铁芯20的周向间隔设置的第一齿部221和第二齿部222,因而上述方案也相当于:
第一尖部2214的数量为一个,一个第一尖部2214设在第一身部2216的一个端面上(如图16和图18所示),第二尖部2215的数量为一个,一个第二尖部2215设在第二身部2217的一个端面上并与第一尖部2214对应设置,如图1、图5和图7所示;或者
第一尖部221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尖部2214设在第一身部2216相背设置的两个端面上(如图17和图19所示),第二尖部221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尖部2215设在第二身部2217相背设置的两个端面上,如图3和图9所示。
进一步地,第一尖部2214包括多个子尖部,多个子尖部沿定子铁芯20的径向排布,且相邻的子尖部沿定子铁芯20周向的两端的至少一个端面相互错开,使第一尖部2214沿定子铁芯20周向的至少一端形成阶梯形结构,如图18和图19所示。
将第一尖部2214划分成多个子尖部,由于多个子尖部沿定子铁芯20的径向排布,且同一个第一齿部221的相邻的子尖部沿定子铁芯20周向的两端的至少一个端面相互错开,使得第一尖部2214沿定子铁芯20周向的至少一端的端面形成了阶梯形结构。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平直端面,阶梯形端面便于根据电机1的具体结构来合理利用相邻的定子齿22或者同一定子齿22相邻的齿部之间的空间,从而有利于增加定子齿22与转子3永磁体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转子3永磁体的利用率,从而提高电机1的转矩密度。同时,也便于利用阶梯形端面来合理调整定子铁芯20上相邻的齿尖2202之间的槽口径向各部位的宽度,以减少谐波的引入,从而有效地改善电机1的反电势,降低电机1的齿槽转矩,有利于轴向电机1的应用扩展。
此外,由于定子齿22具有一定的厚度,可以采用多个定子冲片沿其厚度方向叠压成型。本申请将第一尖部2214划分为多个子尖部使第一齿部221的端面形成阶梯形结构,相较于采用梯形齿尖2202的方案而言(该方案中,相邻定子冲片的尺寸均不相同但相差较小,使得堆叠形成的齿尖整体呈梯形结构,齿尖沿定子铁芯周向的两端面基本为倾斜面,而不是本申请的阶梯面),可以显著减少第一齿部221叠压成型采用的定子冲片的种类,从而提高第一齿部221的可加工性,降低第一齿部221的加工难度。比如:子尖部的数量为三个,只需选择三种尺寸的定子冲片,分别叠压成型形成三块,然后再叠压在一起即可完整的第一齿部221。多个子尖部可以采用对应形状的定子冲片叠压形成阶梯形,相较于梯形定子齿尖2202,可以减少冲片的种类,便于加工成型。
比如:第一齿部221的子尖部的数量为三个(分别记为第一子尖部2211、第二子尖部2212和第三子尖部2213),只需选择三种尺寸的定子冲片,分别叠压成型形成三块,然后再叠压在一起即可完整的定子齿22。多个子尖部可以采用对应形状的定子冲片叠压形成阶梯形,相较于梯形定子齿尖2202(所有定子冲片的尺寸均不相同,因而定子冲片种类与定子冲片的数量一样多),可以减少冲片的种类,便于加工成型。
其中,每个子尖部的厚度D(如D1、D2、D3等)可根据具体使用场景以及加工、性能优化需求灵活调整。
可选地,每个子尖部只有一个端面形成阶梯形结构,另一个端面为平直端面。其中,该阶梯形端面可以为朝向同一个第一齿部的第二齿部,如图5和图6所示;该阶梯形端面也可以朝向相邻定子齿的第二齿部,如图9所示。
进一步地,每个子尖部的另一个平直端面可以与子身部平齐,如图9所示,也可以凸出于子身部,如图5和图6所示。
进一步地,齿身2201沿定子铁芯20的轴向延伸,第一身部2216包括多个沿定子铁芯20的径向排布的子身部,子身部的数量与子尖部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子身部与对应的子尖部一体成型。
第一身部2216包括多个子身部,多个子身部沿定子铁芯20的径向排布,与第一尖部2214的多个子尖部一一对应,且每个子身部与对应的子尖部的一体成型,则整个第一齿部221可以沿定子铁芯20的径向分成多块,然后叠压形成第一齿部221,这简化了产品的结构,使产品的整体性更好,且省去了第一尖部2214与第一身部2216的连接步骤,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装配效率。比如:每一块可以由多个形状相同的定子冲片沿定子铁芯20的径向叠压形成,然后多块再沿定子铁芯20的径向叠压形成定子齿22。
进一步地,多个子身部的形状一致。
多个子身部的形状一致,即:多个子身部的宽度(沿定子铁芯20的周向,与子尖部的长度方向平行)和轮廓形状相同,这使得定子齿22的齿身2201的形状较为规整,既便于加工成型,也有利于简化定子轭部23的结构,便于定子齿22与定子轭部23装配。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第一齿部221的子身部的数量为三个,分别记为第一子身部、第二子身部和第三子身部,第一子身部与第一子尖部2211一体成型,由多个形状相同的定子冲片沿定子铁芯20的径向叠压形成第一部分;第二子身部与第二子尖部2212一体成型,由多个形状相同的定子冲片沿定子铁芯20的径向叠压形成第二部分;第三子身部与第三子尖部2213一体成型,由多个形状相同的定子冲片沿定子铁芯20的径向叠压形成第三部分。然后,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沿定子铁芯20的径向叠压形成定子齿22。
其中,第一子尖部2211的跨距L1、第二子尖部2212的跨距L2、第三子尖部2213的跨距L3满足:L1<L<L3。
第一子尖部2211的厚度D1、第二子尖部2212的厚度D2、第三子尖部2213的厚度D3可以根据具体使用场景调整。
进一步地,第二尖部2215包括多个子尖部,多个子尖部沿定子铁芯20的径向排布,且相邻的子尖部沿定子铁芯20周向的两端的至少一个端面相互错开,使第二尖部2215沿定子铁芯20周向的至少一端形成阶梯形结构,如图18和图19所示。
第二尖部2215与第一尖部2214同理,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同一第一齿部221或第二齿部222的相邻的子尖部沿定子铁芯20周向的跨距L具有差异,如图18和图19所示,使相邻的子尖部沿定子铁芯20周向的两端的至少一个端面相互错开。
多个子尖部的跨距L不一致,便于根据具体使用场景以及加工、性能优化需求灵活调整。
其中,沿定子铁芯20的径向由内向外,子尖部沿定子铁芯20周向的跨距L逐渐增大,如图5、图6和图9所示。
沿定子铁芯20的径向由内向外,子尖部沿定子铁芯20周向的跨距L(如L1、L2、L3等)逐渐增大,能够有效改善现有技术中轴向磁通电机1相邻的定子齿尖2202之间的槽口距离随着定子轭部23外径的增大而增大的情况,因而既有利于提高转子3永磁体的利用率,也有利于减少谐波的引入,从而避免造成反电势的正弦度的降低和齿槽转矩脉动的增大,有利于轴向电机1的应用扩展。
可选地,任意相邻的定子齿22的对应的子尖部之间的最小间距S相等,如图5、图6和图9所示。
任意相邻的定子齿22对应的子尖部之间的最小间距S相等,使得产品的结构更加规整,便于加工成型,也较为美观。
比如:对于第一齿部221和第二齿部222均包括三个子尖部的情况,相邻的第一子尖部2211之间的最小间距S1、相邻的第二子尖部2212的最小间距S2、相邻的第三子尖部2213之间的最小间距S3满足:S1=S2=S3。
当然,相邻的齿部对应的子尖部之间的最小间距S也可以不相等,比如沿径向朝外的方向逐渐增大,可以根据具体使用场景以及加工性能优化需求灵活调整。
实施例五
与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齿身2201上设有定位部,用于适配定子轭部23上设置的配合部。
在齿身2201上设置定位部,在定子轭部23上相应设置配合部,装配时利用定位部与配合部的配合,可以起到良好的定位作用和限位作用,有利于齿身2201与定子轭部23快速装配。
可选地,定位部包括定位凸起220,如图16至图19所示,定位凸起220用于适配被配置为定位凹槽的配合部。
可选地,定位部包括定位凹槽,定位凹槽用于适配被配置为定位凸起220的配合部。
定位凸起220插入定位凹槽内,可以有效防止定子齿22与定子轭部23发生相对运动,实现齿身2201与定子轭部23的快速装配,提高定子齿22与定子轭部23的连接稳定性;且定位凸起220与定位凹槽的结构较为简单,便于加工成型。
可选地,定位凸起220为定位凸筋,定位凸筋沿定子铁芯20的径向延伸,如图16至图19所示。
具体地,第一齿部221和第二齿部222均设有定位部。
第一齿部221和第二齿部222均设有定位部,保证了第一齿部221及第二齿部222均能够与定子轭部23快速良好装配。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定子2,包括:如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的定子铁芯20和绕组21。绕组21绕设在定子铁芯20的齿身2201上。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定子2,因包括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的定子铁芯20,因而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所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绕组21缠绕在定子齿22的齿身2201,且位于定子轭部23的端面上。其中,绕组21可以为多个,多个绕组21之间的线包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绕组21可以为一套、两套或者多套。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具体地,定子2包括:定子铁芯20和至少一个绕组21。定子铁芯20包括定子轭部23以及至少一个定子齿22。定子轭部23沿轴向叠片。
定子轭部23设有定子轭槽231,定子轭槽231包括第一子槽2311和第二子槽2312,第一子槽2311和第二子槽2312相互之间平行或呈V形。定子齿22包括定子齿身2201和定子齿尖2202,每个定子齿22沿定子轭部23径向堆叠,定子齿22包括第一齿部221和第二齿部222。其中,每个定子齿22沿定子轭部23的轴向设置,定子齿22与定子轭部23可拆卸连接,且第一齿部221和第二齿部222的形状分别与第一子槽2311和第二子槽2312相适配,定子齿22穿过定子轭槽231形成定子铁芯20。
绕组21缠绕在第一齿部221和第二齿部222构成的定子齿身2201,且位于定子轭部端面232上,绕组21可以为一套、两套或者多套。
本实施例提供的定子2,包括定子铁芯20,定子铁芯20包括定子轭部23、至少一个定子齿22以及至少一个绕组21,即定子齿22和绕组2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通过将每个定子齿22沿定子轭部23的轴向设置,且每个定子齿22与定子轭部23可拆卸连接,这样,使得绕组21绕设时不受定子铁芯20形状的限制,每个定子齿22可以在绕组21绕设完毕后再与定子轭部23连接,绕线方式灵活,提高了绕组21的绕设效率。
此外,通过合理布置定子齿22的大小或者定子齿22之间的间距以调整绕线槽的大小,绕组21的套数可以灵活设置,使得定子铁芯20的功率等级得以合理调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绕线槽大小单一使定子铁芯20的功率等级受限的问题。
并且,定子齿22与定子轭部23装配时,直接将每个定子齿22穿过与其形状相适配的定子轭槽231可实现定子齿22与定子轭部23的快速装配。
或者,也可以将定子齿22与定子凸台233卡接上,甚至可以将多个定子齿22中的一部分穿过定子轭槽231设置,其余定子齿22与定子凸台233卡接,上述任一方式均可实现定子齿22与定子轭部23的快速装配,有效提高了定子齿22与定子轭部23的装配效率。
其中,定子齿22和定子轭部23的材料,可以为硅钢片,其他均能够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方案,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绕组21可以为多个,多个绕组21之间的线包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在上述实施例中,定子轭槽23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定子轭槽231绕定子铁芯20的轴线均匀设于定子轭部23上。
定子轭槽231的数量为多个,通过将多个定子轭槽231绕定子铁芯20的轴线均匀设置在定子轭部23上,使产品的结构更加规整,且增加了定子轭槽231的数量,相应地,定子齿22的数量也为多个,多个定子齿22插入与其相对应的多个定子轭槽231,从而提高了绕组21数量,进而有助于提高定子铁芯20的功率等级。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选地,定子轭槽231的第一子槽2311和第二子槽2312相互平行,从而使适配的第一齿部221与第二齿部222的齿尖2202平行,且相邻的定子轭槽231的第一子槽2311和第二子槽2312之间相互呈V形。
适配的第一齿部221与第二齿部222的齿尖2202平行,便于调整第一齿部221与第二齿部222的平行齿槽间距,从而有效的提高反电势的正弦度和降低齿槽转矩。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选地,定子轭槽231的第一子槽2311和第二子槽2312相互之间呈V形,从而适配的第一齿部221与第二齿部222的齿尖2202相互之间呈V形,且相邻的定子轭槽231的第一子槽2311和第二子槽2312之间相互平行。
相邻定子轭槽231的第一子槽2311和第二子槽2312相互平行,从而相邻定子轭槽231之间形成相对规整的矩形空间,便于定子2线包的规整设置,提高了轴向电机1的槽满率。
使用跨两齿的绕线方式,有利于消除低次谐波,从而提高电机1的反电势的正弦度和降低齿槽转矩,并进一步降低电机1的振动噪音。
在上述实施例中,定子轭槽231的第一子槽2311和第二子槽2312的槽口宽度一致,从而适配的第一齿部221与第二齿部222的齿身2201宽度一致,具体地,多种定子齿叠片的定子齿身2201宽度和轮廓形状相同,便于减少定子齿22的冲片种类,从而降低电机1的工艺难度,提高电机1的装机速度。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选地,定子轭槽231沿轴向至少贯穿定子轭部23的一个端面。
定子轭槽231可以沿轴向贯穿定子轭部23的一个端面,也可以沿轴向贯穿定子轭部23的两个端面,即定子齿22可以插设在贯穿定子轭部23一个端面上的定子轭槽231,也可以插设在贯穿定子轭部23两个端面的定子轭槽231,使得定子齿22与定子轭部23的连接方式多样,绕组21的装配方式较为灵活,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选地,定子轭槽231与定子轭部23的外周面在径向方向上存在间距,且定子轭槽231与定子轭部23的内周面在径向方向上存在间距;或定子轭槽231与定子轭部23的外周面和/或内周面相连通。
定子轭槽231与定子轭部23的外周面在径向方向上存在间距,即定子轭槽231贯穿定子轭部23且不与定子轭部23外周面相连通,则定子齿22沿定子轭部23的轴线方向插入定子轭槽231以与定子轭部23相连,避免了定子齿22从定子轭槽231中沿定子轭部23的外周面或内周面与定子轭部23相脱离,提高了定子齿22与定子轭部23的连接可靠性。
定子轭槽231与定子轭部23的外周面或内周面相连通,则定子齿22可从定子轭部23的外周面或内周面插入定子轭槽231中,连接方式灵活,便于定子齿22与定子轭部23之间的装配。
定子轭槽231同时与定子轭部23的外周面和内周面相连通,则定子齿22可以从外周面沿轴向或径向插入定子轭槽231,形成完整的定子铁芯20。
在上述实施例中,定子轭部23的外周面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定子凸台233;和/或,定子轭部23的内周面沿径向向内延伸形成定子凸台233。
定子轭部23的外周面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定子凸台233,即定子凸台233位于定子轭部23的外周面;定子轭部23的内周面沿径向向内延伸形成定子凸台233,即定子凸台233位于定子轭部23的内周面。
在该实施例中,定子凸台23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定子凸台233绕定子铁芯20的轴线均匀设于定子轭部23上。
进一步地,定子凸台233上可以设有通孔234,可用于定子轭部23边缘焊接或便于定子轭部23与机壳等固定连接或用于绕组21过线。
在上述实施例中,定子轭部23相邻的定子轭槽231的对称线处均匀分布有通孔234,可用于定子轭部23边缘焊接或便于定子轭部23与机壳等固定连接或用于绕组21过线。
在上述实施例中,定子轭部23的截面面积呈圆形、椭圆形、正多边形中的一个。
定子轭部23的截面面积呈圆形、椭圆形、正多边形中的一个,结构均较为规则,便于加工成型,适于批量生产,且有助于提高产品的美观度。
在上述实施例中,定子轭部23可以为整块一体成型,也可由多个轭部分块拼接而成,有利于提升定子轭部23的材料利用率。
在上述实施例中,定子齿尖2202设于定子齿身2201的端部。可选地,定子齿尖2202与定子齿身2201一体成型,简化了产品的结构,使产品的整体性更好,且省去了定子齿尖2202与定子齿身2201的连接步骤,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装配效率。
可选地,定子齿尖2202的数量为一个,定子齿尖2202设于定子齿身2201的一端;或定子齿尖2202的数量为两个,定子齿身2201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定子齿尖2202。
在该实施例中,定子齿尖2202可根据实际需求,调整设于每个定子齿身2201上的数量,具体地,一个定子齿身2201上可设有一个定子齿尖2202,一个定子齿身2201上还可设有两个定子齿尖2202。
需要说明的,两个定子齿尖2202可分别设于定子齿身2201的端面上。
在上述实施例中,每个定子齿22由多种定子齿叠片沿定子轭部23径向堆叠,多种定子齿叠片的定子齿尖2202跨距不一致。
在该实施例中,定子齿22具体包括多种定子齿叠片沿定子轭部23径向堆叠,多种定子齿叠片厚度D(D1、D2、D3…)可根据具体使用场景以及加工、性能优化需求灵活调整。
在该实施例中,定子齿22具体包括定子齿身2201和定子齿尖2202,多种定子齿叠片的定子齿尖2202跨距不一致,可根据具体使用场景以及加工、性能优化需求灵活调整。进一步地,多种定子齿叠片定子齿尖2202跨距L(L1、L2、L3…)设置使得每种定子齿叠片相邻齿之间的最小间距S(S1、S2、S3…)相同。
在上述实施例中,定子2还包括:形状相适配的定位凹槽和/或定位凸筋。其中,定位凹槽和/或定位凸筋设于定子齿22外侧,和/或定位凹槽和/或定位凸筋设于定子轭槽231上,以限制定子齿22处于定子轭部23的位置。
通过在定子齿22上设置定位凸筋,在定子轭槽231上设置定位凹槽,则定子齿22与定子轭部23装配时,将定子齿22插入定子2凹槽中,定位凸筋或定位凹槽起到限位作用,从而防止定子齿22与与定子轭槽231发生相对运动,进而提高了定子齿22与定位轭槽连接的稳定性。
同理,也可以在定子齿22上设置定位凹槽,在定子轭槽231或者定子凸台233上设置定位凸筋,或者仅在定子齿22上设置定位凹槽或者定位凸筋,或者仅在定子轭槽231上设置定位凹槽或者定位凸筋,定子齿22与定子轭部23装配时,将定子齿22插入定子2凹槽中,定位凸筋或定位凹槽起到限位作用,从而防止定子齿22与定子轭部23发生相对运动,进而提高了定子齿22与定位轭部连接的稳定性。
本发明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机1,包括:至少一个如第二方面的实施例的定子2和至少一个转子3,每个转子3与定子2对应设置。
本发明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电机1,因包括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定子2,因而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所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电机1的类别包括但不限于单定子单转子电机(如图20和图21所示)、单定子双转子电机(如图22和图23所示)、单转子双定子2电机、双定子双转子电机,定子2的数量和转子3的数量均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可选地,定子2的数量小于转子3的数量,任一定子2设于两个相邻的转子3之间。
可选地,定子2的数量大于转子3的数量,任一转子3设于两个相邻的定子2之间。
定子2的数量小于转子3的数量,任意相邻的两个转子3共用一个定子2,结构较为规整,有助于简化产品的结构,且便于转子3与定子2的装配。
或者,定子2的数量大于转子3的数量,任意相邻的两个定子2共用一个转子3,结构较为规整,有助于简化产品的结构,便于转子3与定子2的装配。
可以理解的是,将定子2的数量记为第一数量,转子3的数量记为第二数量。当转子3的数量大于定子2的数量时,且在第二数量为N+1个、第一数量为N个时,可先将N+1个转子3间隔排列开,再将N个定子2分别插入两个相邻的转子3之间,以形成电机1。
或者,当定子2的数量大于转子3的数量时,且在第二数量为N个,第一数量为N+1个时,可先将N+1个定子2间隔排列开,再将N个转子3分别插入两个相邻的定子2之间,以形成电机1。
可选地,定子2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定子2的定子齿22的数量相同,或至少两个定子2的相数相同。
可选地,定子2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定子2的定子齿22的数量不同,或至少两个定子2的相数不同。
定子2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至少两个定子2的定子齿22的数量相同,便于定子齿22与定子轭部23的装配,或至少两个定子2的相数相同,即每个定子2上的绕组21数量相同,使得每个定子2上的功率等级相同。
定子2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定子2的定子齿22的数量不同,或至少两个定子2的相数不同,即每个定子2上的绕组21数量不同,这样,用户可通过在每个定子2上进行合理绕组21以满足对实际功率的需要。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选地,转子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转子3相互独立旋转,至少两个转子3的转轴同轴、平行或垂直。
将转子3的数量设为多个,至少两个转子3的转轴可以同轴设置或平行设置或垂直设置,设置方式多样,安装方式较为灵活。
其中,一个或多个转子3可以为永磁转子3或者鼠笼转子3或者凸极转子3,至少两个转子3的极对数不同,或至少两个转子3的极对数相同。
转子3的数量为多个,至少两个转子3可以设置相同的极对数,也可以设置不同的极对数,以满足不同工况的需要。
可选地,转子3为永磁转子3,永磁转子3包括转子3轭部和永磁磁钢,永磁磁钢表贴于转子3轭部,且位于转子3轭部和定子2的齿尖2202之间。该方案能够满足产品的具体需求。
比如:转子3的数量为两个,如图22和图23所示,两个转子3分别记为第一转子3和第二转子3,第一转子3的转子轭部和永磁磁钢分别记为第一转子轭部31和第一永磁磁钢32,第二转子3的转子轭部和永磁磁钢分别记为第二转子轭部33和第二永磁磁钢34。
或者,如图20和图21所示,转子3的数量为一个,该转子3的转子3轭部和永磁磁钢也可以标记为第一转子3轭部和第一永磁磁钢32。
可选地,转子3为永磁转子3,永磁转子3仅包括多个永磁磁钢,永磁磁钢采用Halbach充磁方式,多个永磁磁钢呈环形排布,且采用注塑的方式构成一体式结构。该方案节省了转子3轭部的材料使用。
本发明第四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机,包括:机身和如第三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的电机1,安装在机身上。
本发明第四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风机,因包括第三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的电机1,因而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所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地,机身包括外壳和叶轮,电机安装在风机的外壳中,叶轮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
当然,本申请提供的电机1,也可以用于车辆、压缩机或者其他设备上。
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通过将每个定子齿与定子轭部可拆卸连接,这样,从而使得绕组绕设时不受定子铁芯形状的限制,绕线方式灵活,提高了绕组的绕设效率,此外,通过合理布置定子齿的大小或者定子齿之间的间距以调整绕线槽的大小,绕组的套数可以灵活设置,使得定子铁芯的功率等级得以合理调整。相邻定子轭槽的第一定子轭槽和第二定子轭槽相互平行,从而相邻定子轭槽之间形成相对规整的矩形空间,便于定子线包的规整设置,提高了轴向电机的槽满率,且通过一定的优化设计方法能够有效的改善电机的反电势,降低电机的齿槽转矩。
在本发明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2)

1.一种定子铁芯,其特征在于,包括:
定子轭部,所述定子轭部设有用于连接定子齿的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沿所述定子铁芯的周向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
定子齿,设在所述定子轭部上,包括沿所述定子铁芯的周向间隔设置的第一齿部和第二齿部,所述第一齿部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定子轭部相连,所述第二齿部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定子轭部相连,且所述第一齿部及所述第二齿部共同形成所述定子齿的齿身,所述齿身沿所述定子轭部的轴向延伸且供同一绕组缠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铁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互平行,使所述第一齿部与所述第二齿部相互平行;或者
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排布呈V形,使所述第一齿部与所述第二齿部排布呈V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铁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子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定子齿沿所述定子铁芯的周向间隔分布,所述连接结构的数量与所述定子齿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子铁芯,其特征在于,
同一所述连接结构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相互平行,任一所述连接结构的第一连接部与相邻的所述连接结构的第二连接部排布呈V形;或者
同一所述连接结构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排布呈V形,任一所述连接结构的第一连接部与相邻的所述连接结构的第二连接部相互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子铁芯,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定子齿的形状一致,且多个所述定子齿沿所述定子铁芯的周向均匀分布,多个所述连接结构与多个所述定子齿相适配。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子铁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定子轭槽,所述定子轭槽包括沿所述定子铁芯的周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子槽和第二子槽,所述第一子槽及所述第二子槽分别形成所述第一连接部及所述第二连接部;
所述第一齿部的局部嵌入所述第一子槽内,所述第二齿部的局部嵌入所述第二子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定子铁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子轭槽贯穿所述定子轭部的至少一个轴向端面;和/或
所述定子轭槽与所述定子轭部的内周面以及外周面在所述定子铁芯的径向上具有间距;或者,所述定子轭槽贯穿所述定子轭部的内周面和/或外周面。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子铁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子轭部的外周面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定子凸台;和/或
所述定子轭部的内周面沿径向向内延伸形成定子凸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定子铁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子凸台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定子凸台沿所述定子铁芯的周向间隔分布。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定子铁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子凸台上设有通孔。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子铁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子轭部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定子齿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子铁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子轭部为一体式结构;或者
所述定子轭部包括多个分体式的子轭部,多个所述子轭部拼接形成所述定子轭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子铁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齿部包括第一身部和与所述第一身部的端面相连的第一尖部,所述第一身部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定子轭部相连;
所述第二齿部包括第二身部和与所述第二身部的端面相连的第二尖部,所述第二身部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定子轭部相连;
所述第一身部与所述第二身部共同形成所述定子齿的齿身,所述第一尖部和所述第二尖部共同形成所述定子齿的齿尖。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定子铁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尖部向远离所述第二身部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尖部向远离所述第一身部的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尖部与所述第二尖部相互对称。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定子铁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齿尖的数量为一个,一个所述定子齿尖设在所述齿身的一个端面上;或者
所述齿尖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齿尖设在所述齿身相背设置的两个端面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定子铁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尖部包括多个子尖部,多个所述子尖部沿所述定子铁芯的径向排布,且相邻的所述子尖部沿所述定子铁芯周向的两端的至少一个端面相互错开,使所述第一尖部沿所述定子铁芯周向的至少一端形成阶梯形结构;和/或
所述第二尖部包括多个子尖部,多个所述子尖部沿所述定子铁芯的径向排布,且相邻的所述子尖部沿所述定子铁芯周向的两端的至少一个端面相互错开,使所述第二尖部沿所述定子铁芯周向的至少一端形成阶梯形结构。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子铁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齿身上设有定位部,用于适配所述定子轭部上设置的配合部;
其中,所述定位部包括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用于适配被配置为定位凹槽的所述配合部;和/或
所述定位部包括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凹槽用于适配被配置为定位凸起的所述配合部。
18.一种定子,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子铁芯。
19.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定子;和
至少一个转子,每个转子与所述定子对应设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子的数量小于所述转子的数量,任一所述定子设于两个相邻的所述转子之间;或者
所述定子的数量大于所述转子的数量,任一所述转子设于两个相邻的所述定子之间。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子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定子的定子齿的数量相同,或至少两个所述定子的相数相同;或者
所述定子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定子的定子齿的数量不同,或至少两个所述定子的相数不同。
22.一种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
CN201910927200.4A 2019-09-27 2019-09-27 定子铁芯、定子、电机和风机 Pending CN11258314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27200.4A CN112583145A (zh) 2019-09-27 2019-09-27 定子铁芯、定子、电机和风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27200.4A CN112583145A (zh) 2019-09-27 2019-09-27 定子铁芯、定子、电机和风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83145A true CN112583145A (zh) 2021-03-30

Family

ID=751101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27200.4A Pending CN112583145A (zh) 2019-09-27 2019-09-27 定子铁芯、定子、电机和风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8314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811264A (zh) * 2024-02-23 2024-04-02 山东天瑞重工有限公司 一种定子、磁悬浮轴承系统及磁悬浮电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811264A (zh) * 2024-02-23 2024-04-02 山东天瑞重工有限公司 一种定子、磁悬浮轴承系统及磁悬浮电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840692B1 (en) Spoke permanent magnet machine with reduced torque rippl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reof
KR20170055003A (ko) 고정자 및 이를 갖는 bldc 모터
CN112583145A (zh) 定子铁芯、定子、电机和风机
EP3944464A1 (en) Stator assembly and motor
CN210123912U (zh) 转子冲片结构、定子冲片和电机结构
CN210297362U (zh) 定子铁芯、定子、电机和风机
EP2600501A2 (en) Segmented armature motor
CN210246410U (zh) 定子齿、定子铁芯、定子、电机和风机
CN212258554U (zh) 定子冲片以及具有该定子冲片的定子、电机和电器装备
CN111864955A (zh) 定子组件及电机
CN214429439U (zh) 永磁体及外转子永磁电机
CN114069924A (zh) 转子结构、电机和电器设备
CN112583142A (zh) 定子齿、定子铁芯、定子、电机和风机
CN110829643B (zh) 径向磁通电机
CN109004776B (zh) 一种拼装式定子组件、电机及风机
CN111293794B (zh) 定子齿、定子及电机
CN216649339U (zh) 定子、电机、压缩机和电器设备
CN216356120U (zh) 定子、电机、压缩机和电器设备
CN110858731A (zh) 定子和电机
CN216356170U (zh) 转子结构、电机和电器设备
CN110875644B (zh) 内转子多相电机
CN216451198U (zh) 电机和电器设备
CN211239474U (zh) 转子冲片、转子组件及电机
CN219697371U (zh) 定子冲片、电机、风机和电器设备
CN110829631B (zh) 电机定子和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