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81949B - 设备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设备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81949B
CN112581949B CN201910936829.5A CN201910936829A CN112581949B CN 112581949 B CN112581949 B CN 112581949B CN 201910936829 A CN201910936829 A CN 201910936829A CN 112581949 B CN112581949 B CN 1125819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ckup mode
equipment
voice
far
m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3682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81949A (zh
Inventor
黄顺明
刘作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neplus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neplus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neplus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Oneplus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93682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81949B/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18465 priority patent/WO2021058004A1/zh
Publication of CN1125819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819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819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819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LSPEECH ANALYSIS TECHNIQUES OR SPEECH SYNTHESIS; SPEECH RECOGNITION; SPEECH OR VOICE PROCESSING TECHNIQUES; SPEECH OR AUDIO CODING OR DECODING
    • G10L15/00Speech recognition
    • G10L15/22Procedures used during a speech recognition process, e.g. man-machine dialogu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51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local events, e.g. events related to user activity
    • H04W52/0254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local events, e.g. events related to user activity detecting a user operation or a tactile contact or a motion of the de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LSPEECH ANALYSIS TECHNIQUES OR SPEECH SYNTHESIS; SPEECH RECOGNITION; SPEECH OR VOICE PROCESSING TECHNIQUES; SPEECH OR AUDIO CODING OR DECODING
    • G10L15/00Speech recognition
    • G10L15/22Procedures used during a speech recognition process, e.g. man-machine dialogue
    • G10L2015/223Execution procedure of a spoken comman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udiology, Speech & Language Pathology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设备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涉及智能控制技术领域。第一设备在语音按键被触发时,根据被触发的时长确定目标拾音模式为近场拾音模式还是远场拾音模式。若为近场拾音模式,则采集语音信息,并将采集到的语音信息发送给第二设备。若为远场拾音模式,则向第二设备发送远场拾音模式开启信号,第二设备随之采集语音信息,并根据该语音信息对第二设备进行控制。由此,根据语音按键被触发的时长确定是否开启远场拾音模式,不需要唤醒词,也不需要第二设备的拾音单元一直处于工作状态,从而解决了因唤醒词而误唤醒第二设备的问题,同时降低了第二设备的待机功耗,并且不会增加任何硬件成本。

Description

设备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智能控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设备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语音交互技术已经成为当前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要分支,该技术使得人与机器之间的交互更加智能及便捷。目前为实现对被控设备的远场语音控制,会使被控设备的拾音单元一直处于工作状态,即被控设备的拾音单元一直在采集语音信息,在被控设备的拾音单元采集到关键词时,被控设备由待机状态切换为开机状态,进而后续根据采集到的语音信息对自身进行控制。由于被控设备的拾音单元一直处于工作状态,会导致被控设备的待机功耗比较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备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设备控制方法,应用于第一设备,所述第一设备上设置有语音按键,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所述语音按键是否被触发;
若被触发,获得所述语音按键被触发的时长;
根据所述语音按键被触发的时长确定目标拾音模式,其中,所述目标拾音模式为近场拾音模式或远场拾音模式;
在目标拾音模式为近场拾音模式时,采集语音信息,并将采集到的语音信息以蓝牙方式发送给第二设备,以对第二设备进行语音控制;
在所述目标拾音模式为远场拾音模式时,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远场拾音模式开启信号,以使所述第二设备采集语音信息,并根据采集到的语音信息对所述第二设备进行控制。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是否已进行过蓝牙配对;
若已进行过蓝牙配对,判断与所述第二设备是否处于蓝牙连接状态;
若处于蓝牙连接状态,则执行在目标拾音模式为近场拾音模式时,将所述第一设备采集到的语音信息以蓝牙方式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以对第二设备进行语音控制的步骤;
若未处于蓝牙连接状态,则以蓝牙方式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回连广播,以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建立蓝牙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未回连成功,则以红外方式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用于提示语音控制失败的第一提示信息。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未进行过蓝牙配对,则以红外方式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用于提示进行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蓝牙配对的第二提示信息。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语音按键被触发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语音按键被触发所产生的信号,以使所述第二设备显示近场拾音模式选项及远场拾音模式选项;
若在第二预设时间段内未接收到对近场拾音模式选项及远场拾音模式选项的选择操作,则将近场拾音模式或远场拾音模式作为所述目标拾音模式。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设备控制方法,应用于语音控制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第一设备及第二设备,其中,所述第一设备上设置有语音按键,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检测所述语音按键是否被触发;
若被触发,所述第一设备获得所述语音按键被触发的时长;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语音按键被触发的时长确定目标拾音模式,其中,所述目标拾音模式为近场拾音模式或远场拾音模式;
在目标拾音模式为近场拾音模式时,所述第一设备采集语音信息,并将采集到的语音信息以蓝牙方式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以对第二设备进行语音控制;
在所述目标拾音模式为远场拾音模式时,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远场拾音模式开启信号;
所述第二设备在接收到所述远场拾音模式开启信号后,采集语音信息,并根据采集到的语音信息对所述第二设备进行控制。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判断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是否已进行过蓝牙配对;
若未进行过蓝牙配对,所述第一设备则以红外方式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用于提示进行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蓝牙配对的第二提示信息;
所述第二设备在接收到所述第二提示信息后,显示用于提示进行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蓝牙配对的第二提示信息;
所述第二设备在显示完所述第二提示信息后第三预设时间段内未接收到蓝牙配对操作时,采集语音信息,并根据采集到的语音信息对所述第二设备进行控制。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设备控制装置,应用于第一设备,所述第一设备上设置有语音按键,所述装置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语音按键是否被触发;
所述检测模块,还用于在所述语音按键被触发时,获得所述语音按键被触发的时长;
模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语音按键被触发的时长确定目标拾音模式,其中,所述目标拾音模式为近场拾音模式或远场拾音模式;
发送模块,用于在目标拾音模式为近场拾音模式时,采集语音信息,并将采集到的语音信息以蓝牙方式发送给第二设备,以对第二设备进行语音控制;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目标拾音模式为远场拾音模式时,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远场拾音模式开启信号,以使所述第二设备采集语音信息,并根据采集到的语音信息对所述第二设备进行控制。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能够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机器可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所述机器可执行指令以实现前述实施方式任一所述的设备控制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前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控制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备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第一设备检测语音按键是否被触发,若被触发,则获得该语音按键被触发的时长。然后根据被触发的时长确定目标拾音模式为近场拾音模式还是远场拾音模式。若目标拾音模式为近场拾音模式,则采集语音信息,并将采集到的语音信息发送给第二设备,以对第二设备进行语音控制。若目标拾音模式为远场拾音模式,则向第二设备发送远场拾音模式开启信号,第二设备在接收到该信号后,采集语音信息,并根据采集到的语音信息对自身进行控制。由此,根据语音按键被触发的时长确定是开启近场拾音模式还是远场拾音模式,使得不需要唤醒词,也不需要第二设备的拾音单元一直处于工作状态,依然可以实现对第二设备的远场语音控制,从而解决了因唤醒词而误唤醒第二设备的问题,同时降低了第二设备的待机功耗,并且不会增加任何硬件成本。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设备的方框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备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一;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备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二;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备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三;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备控制装置的方框示意图。
图标:100-第一设备;110-存储器;120-处理器;130-通信单元;200-设备控制装置;210-检测模块;220-模式确定模块;230-发送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申请发明人发现,目前人对被控设备的语音控制分为:近场语音控制及远场语音控制。在近场语音控制中,用户一般会手动控制一距离用户较近的设备(比如,用户手持的遥控器)采集语音信息,然后该设备将采集到的信息发送给被控设备,被控设备根据该语音信息对自身进行控制,由此实现近场语音控制。在用户不方便使用近场语音控制时,比如,在距离可采集并发送语音信息给被控设备的设备较远时,用户可通过唤醒词对被控设备实现远场语音控制。待机状态的被控设备的拾音单元一直处于工作状态,该拾音单元在采集到唤醒词时,会唤醒处于待机状态的被控设备,使得被控设备后续根据自身的拾音单元采集到的语音信息对自身进行相应的语音控制,由此实现远场语音控制。
然而,虽然远场语音控制的交互方式相较于近场语音控制的交互方式更自然,不需要用户手动操作,但是待机状态下的被控设备的拾音单元一直处于工作状态,会导致被控设备的待机功耗比较高。并且,只要被控设备的拾音单元采集到唤醒词,被控设备就会被唤醒开机,该方式存在误唤醒问题,比如,电视半夜被误唤醒开机,这严重影响用户体验。
以上方案所存在的缺陷,均是发明人在经过实践并仔细研究后得到的结果,因此,上述问题的发现过程以及下文中本申请实施例针对上述问题所提出的解决方案,都应是发明人在申请过程中对本申请做出的贡献。
请参照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设备100的方框示意图。所述第一设备100可以是,但不限于,手持式(比如,遥控器)、穿戴式设备等。所述第一设备100包括存储器110、处理器120及通信单元130。所述存储器110、处理器120以及通信单元130各元件相互之间直接或间接地电性连接,以实现数据的传输或交互。例如,这些元件相互之间可通过一条或多条通讯总线或信号线实现电性连接。
其中,存储器110用于存储程序或者数据。所述存储器110可以是,但不限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PROM),可擦除只读存储器(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PROM),电可擦除只读存储器(Electric 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等。
处理器120用于读/写存储器110中存储的数据或程序,并执行相应地功能。比如,存储器110中存储有设备控制装置200,所述设备控制装置200包括至少一个可以软件或固件(firmware)的形式存储于所述存储器110中的软件功能模块。所述处理器12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10内的设备控制装置200,从而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设备控制方法。
通信单元130用于通过网络建立所述第一设备100与其它通信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并用于通过所述网络收发数据。其中,所述通信单元130可以包括第一红外通信单元及第一蓝牙通信单元。该第一红外通信单元用于接收、发射红外无线信号,该第一蓝牙通信单元用于接收、发射蓝牙无线信号。蓝牙是一种短距离的无线连接方式,能够实现个人区域内快速灵活的数据及语音通信。由此,使得所述第一设备100可以以蓝牙方式或红外方式与其他设备通信。
所述第一设备100还可以包括第一拾音单元,该第一拾音单元可以是,但不限于,麦克风。所述第一设备100通过该第一拾音单元进行语音采集。在获得语音后,所述第一设备100可对该语音进行处理,以便后续将该语音以蓝牙方式发送给其他设备。其中,对语音进行处理的可以是第一设备100中的第一拾音单元,也可以是第一设备100中的其他器件。
应当理解的是,图1所示的结构仅为第一设备100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一设备100还可包括比图1中所示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或者具有与图1所示不同的配置。图1中所示的各组件可以采用硬件、软件或其组合实现。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设备100在采集到语音信息后,可将该语音信息发送给第二设备。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接收到的该语音信息对自身进行控制。所述第二设备可以是,但不限于,电视等。比如,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设备100为遥控器,第二设备为电视,第二设备若从第一设备100采集并发送的语音信息中解析出降低音量,则根据这一语音信息将音量调小。由此,可完成对第二设备的语音控制。
所述第二设备可以包括第二红外通信单元、第二蓝牙通信单元、第二拾音单元及一控制单元。所述第二红外通信单元用于接收、发射红外无线信号。所述第二蓝牙通信单元用于接收、发射蓝牙无线信号。由此,所述第二设备可以以蓝牙方式或红外方式与其他设备通信。所述第二拾音单元用于采集语音,以便所述第二设备根据采集到的语音信息对第二设备进行控制。
若所述第二设备需要将采集到的语音信息或接收到的由第一设备100发送的语音信息,发送给其他设备进行解析,所述第二设备可通过第二红外通信单元、第二蓝牙通信单元或其他通信单元将语音信息发送给其他设备,然后根据其他设备返回的处理后的语音信息对自身进行控制。其中,第二拾音单元或第二设备中的其他器件可对采集到的语音进行处理,以便后续解析出该语音对应的语音控制指令,或便于发送给其他设备解析语音对应的语音控制指令。
请参照图2,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备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一。所述设备控制方法应用于第一设备100,所述第一设备100上设置有语音按键。下面对设备控制方法的具体流程进行详细阐述。
步骤S110,检测所述语音按键是否被触发。
若未被触发,则直接结束。
若被触发,则执行步骤S120。
步骤S120,获得所述语音按键被触发的时长。
步骤S130,根据所述语音按键被触发的时长判断目标拾音模式是否为近场拾音模式。
若是,则执行步骤S140;若否,则执行步骤S150。
步骤S140,采集语音信息,并将采集到的语音信息以蓝牙方式发送给第二设备,以对第二设备进行语音控制。
步骤S150,在所述目标拾音模式为远场拾音模式时,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远场拾音模式开启信号,以使所述第二设备采集语音信息,并根据采集到的语音信息对所述第二设备进行控制。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设备100可通过检测语音按键对应的电平状态,从而确定该语音按键是否被触发。语音按键被触发,表示用户要开启语音控制功能。所述第一设备100在语音按键被触发时,获得该语音按键被触发的时长。然后将得到的触发时长与预设时长进行比较,并根据预设规则确定与该触发时长对应的目标拾音模式,以便后续根据该目标拾音模式采集语音信息,进而完成对所述第二设备的语音控制。拾音模式包括远场拾音模式、近场拾音模式,目标拾音模式可以是远场拾音模式,也可以是近场拾音模式。其中,不同的拾音模式对应不同的语音控制方式,比如,远场拾音模式对应远场语音控制,近场拾音模式对应近场语音控制。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预设规则包括:语音按键被长按时,确定目标拾音模式为远场拾音模式;语音按键被短按时,确定目标拾音模式为近场拾音模式。对应地,在获得语音按键被触发的触发时长后,所述第一设备100在该触发时长大于或等于预设时长时,确定语音按键被长按;在该触发时长小于预设时长时,确定语音按键被短按。
在所述目标拾音模式为近场拾音模式时,确定用户选择近场语音控制,所述第一设备100可通过第一拾音单元进行近场拾音,以获得语音信息,并将该语音信息通过第一蓝牙通信单元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以使所述第二设备根据该语音信息对自身进行控制。
可选地,所述第一设备100还可以通过第一蓝牙通信单元和/或第一红外通信单元,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用户触发近场语音控制功能的通知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二设备中存储有键值命令库,所述键值命令库中包括红外键值、蓝牙键值与控制命令的对应关系。可选地,所述第一设备100可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一预设红外键值和/或第一预设蓝牙键值,所述第二设备可根据键值命令库及接收到的第一预设红外键值和/或第一预设蓝牙键值,确定开启近场拾音模式。
在所述目标拾音模式为远场拾音模式时,确定用户选择远场语音控制,所述第一设备100可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远场拾音模式开启信号。所述第二设备在接收到远场拾音模式开启信号后,由待机状态进入开机状态,并控制第二拾音单元由关闭状态切换为工作状态,从而通过第二拾音单元进行远场拾音,以获得语音信息,然后根据该语音信息对自身控制。
可选地,所述第一设备100可以以蓝牙方式和/或红外方式,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远场拾音模式开启信号。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设备100可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二预设红外键值和/或第二预设蓝牙键值,所述第二设备可根据键值命令库及接收到的第二预设红外键值和/或第二预设蓝牙键值,确定开启远场拾音模式。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语音按键被触发的时长判断是否开启远场拾音模式,在需要开启远场拾音模式时,再唤醒第二设备的第二拾音单元及第二设备,不需要第二设备的第二拾音单元一直处于工作状态,从而有效降低第二设备的待机功耗。同时不需要唤醒词,不会出现误唤醒第二设备的情况。并且,通过对第一设备100的语音按键的复用,使得在原有硬件基础上,第一设备100可触发近场语音控制功能及远场语音控制控制功能,不会增加任何硬件成本。
请参照图3,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备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二。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S161、步骤S162及步骤S163。其中,步骤S161~步骤S163可以在步骤S110后,也可以在步骤S120后,还可以在步骤S130后,在此不对步骤S161~步骤S163在所述设备控制方法中的顺序进行具体限定,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
步骤S161,判断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是否已进行过蓝牙配对。
若是,则执行步骤S162。
步骤S162,判断与所述第二设备是否处于蓝牙连接状态。
若未处于蓝牙连接状态,则执行步骤S163。
步骤S163,以蓝牙方式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回连广播,以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建立蓝牙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设备100可根据蓝牙配对记录,判断自身与第二设备是否进行过蓝牙配过。若已配对过,则判断当前与所述第二设备是否处于蓝牙连接状态。若处于蓝牙连接状态,则可通过蓝牙方式与第二设备进行通信。比如,第一设备100可将采集到的语音信息通过蓝牙方式发送给第二设备。若未处于蓝牙连接状态,所述第一设备100可根据蓝牙配对记录中的第二设备的相关信息,以蓝牙方式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回连广播,以建立第一设备100与第二设备之间的蓝牙通信。
请再次参照图3,在步骤S163之后,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S164。
步骤S164,若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未回连成功,则以红外方式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用于提示语音控制失败的第一提示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设备100若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未与所述第二设备回连成功,则可通过第一红外通信单元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一提示信息。所述第二设备对该第一提示信息进行显示,以提示用户本次语音控制失败。可选地,所述第一设备100可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三预设红外键值,所述第二设备根据键值命令库、第三预设红外键值,确定显示用于提示用户本次语音控制失败的提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时间段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比如,200ms。
请再次参照图3,在步骤S161之后,若第一设备100与第二设备未进行过蓝牙配对,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S165。
步骤S165,以红外方式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用于提示进行所述第一设备100与所述第二设备蓝牙配对的第二提示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设备100在未与第二设备进行过蓝牙配对时,可通过所述第一红外通信单元,以红外方式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二提示信息。所述第二设备对该第二提示信息进行显示,以提示用户进行第一设备100与第二设备的蓝牙配对。可选地,所述第一设备100可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四预设红外键值,所述第二设备根据键值命令库、第四预设红外键值,确定显示用于提示用户进行第一设备100与第二设备的蓝牙配对的提示信息。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设备100若在发送所述第二提示信息后第四预设时间段内未接收到蓝牙配对操作,则可以确定目标拾音模式为近场拾音模式或远场拾音模式,然后执行步骤S140或步骤S150。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设备若在显示完所述第二提示信息后第三预设时间段内未接收到蓝牙配对操作,则可确定目标拾音模式为远场拾音模式,并进行远场拾音,然后对自身进行控制。其中,所述第三预设时间段可以大于、等于或小于第四预设时间段,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执行完步骤S165后,本次设备控制流程结束。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所述语音按键被触发时,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语音按键被触发所产生的信号,以使所述第二设备显示近场拾音模式选项及远场拾音模式选项;
若在第二预设时间段内未接收到对近场拾音模式选项及远场拾音模式选项的选择操作,则将近场拾音模式或远场拾音模式作为所述目标拾音模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设备100在检测到语音按键被触发后,可以蓝牙方式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三预设蓝牙键值、或以红外方式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五预设红外键值、或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三预设蓝牙键值及第五预设红外键值。所述第二设备根据键值命令库、接收到的第三预设蓝牙键值和/或第五预设红外键值,确定显示近场拾音模式选项及远场拾音模式选项。用户可通过第一设备100的方向键、确定键进行选择。若第二设备在第二预设时间段内未接收到选择操作,可将默认拾音模式作为目标拾音模式。其中,默认拾音模式可以为远场拾音模式,也可以为近场拾音模式。第二预设时间段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
可选地,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设备100在获得语音按键被触发的时长后,可以将该时长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比如,所述第一设备100可通过蓝牙方式将第四预设键值和/或第六预设红外键值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所述第二设备根据键值命令库及第四预设键值和/或第六预设红外键值确定时长的具体数值。所述第二设备根据该时长判断是否开启远场拾音模式。若不需要开启远场拾音模式,所述第二设备可向所述第一设备100返回开启近场拾音模式的开启信号。
请参照图4,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备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三。所述设备控制方法应用于语音控制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第一设备100及第二设备,其中,所述第一设备100上设置有语音按键。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应用于语音控制系统的设备控制方法,其基本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上述实施例相同,为简要描述,本实施例部分未提及之处,可参考上述的实施例中相应内容。下面对应用于所述语音控制系统的设备控制方法进行简要阐述。
步骤S210,所述第一设备100检测所述语音按键是否被触发。
若未被触发,则直接结束。
若被触发,则执行步骤S220。
步骤S220,所述第一设备100获得所述语音按键被触发的时长。
步骤S230,所述第一设备100根据所述语音按键被触发的时长判断目标拾音模式是否为近场拾音模式。
若目标拾音模式为近场拾音模式,则执行步骤S240。
步骤S240,所述第一设备100采集语音信息,并将采集到的语音信息以蓝牙方式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以对第二设备进行语音控制。
若目标拾音模式不为近场拾音模式,而是远场拾音模式,则执行步骤S250及步骤S260。
步骤S250,所述第一设备100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远场拾音模式开启信号。
步骤S260,所述第二设备在接收到所述远场拾音模式开启信号后,采集语音信息,并根据采集到的语音信息对所述第二设备进行控制。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第一设备100判断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是否已进行过蓝牙配对。
若未进行过蓝牙配对,所述第一设备100则以红外方式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用于提示进行所述第一设备100与所述第二设备蓝牙配对的第二提示信息。
所述第二设备在接收到所述第二提示信息后,显示用于提示进行所述第一设备100与所述第二设备蓝牙配对的第二提示信息。
所述第二设备在显示完所述第二提示信息后第三预设时间段内未接收到蓝牙配对操作时,采集语音信息,并根据采集到的语音信息对所述第二设备进行控制。
为了执行上述实施例及各个可能的方式中的相应步骤,下面给出一种设备控制装置200的实现方式,可选地,该设备控制装置200可以采用上述图1所示的第一设备100的器件结构。进一步地,请参照图5,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备控制装置200的方框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设备控制装置200,其基本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上述实施例相同,为简要描述,本实施例部分未提及之处,可参考上述的实施例中相应内容。该设备控制装置200可以包括:检测模块210、模式确定模块220及发送模块230。
所述检测模块210,用于检测所述语音按键是否被触发。
所述检测模块210,还用于在所述语音按键被触发时,获得所述语音按键被触发的时长。
所述模式确定模块220,用于根据所述语音按键被触发的时长确定目标拾音模式。其中,所述目标拾音模式为近场拾音模式或远场拾音模式。
所述发送模块230,用于在目标拾音模式为近场拾音模式时,采集语音信息,并将采集到的语音信息以蓝牙方式发送给第二设备,以对第二设备进行语音控制。
所述发送模块230,还用于在所述目标拾音模式为远场拾音模式时,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远场拾音模式开启信号,以使所述第二设备采集语音信息,并根据采集到的语音信息对所述第二设备进行控制。
可选地,上述模块可以软件或固件(Firmware)的形式存储于图1所示的存储器110中或固化于该第一设备100的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OS)中,并可由图1中的处理器120执行。同时,执行上述模块所需的数据、程序的代码等可以存储在存储器110中。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应用于第一设备100的设备控制方法。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第一设备检测语音按键是否被触发,若被触发,则获得该语音按键被触发的时长。然后根据被触发的时长确定目标拾音模式为近场拾音模式还是远场拾音模式。若目标拾音模式为近场拾音模式,则采集语音信息,并将采集到的语音信息发送给第二设备,以对第二设备进行语音控制。若目标拾音模式为远场拾音模式,则向第二设备发送远场拾音模式开启信号,第二设备在接收到该信号后,采集语音信息,并根据采集到的语音信息对自身进行控制。由此,根据语音按键被触发的时长确定是开启近场拾音模式还是远场拾音模式,使得不需要唤醒词,也不需要第二设备的拾音单元一直处于工作状态,依然可以实现对第二设备的远场语音控制,从而解决了因唤醒词而误唤醒第二设备的问题,同时降低了第二设备的待机功耗,并且不会增加任何硬件成本。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也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申请的多个实施例的装置、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方式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设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设备,所述第一设备上设置有语音按键,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所述语音按键是否被触发;
若被触发,获得所述语音按键被触发的时长;
根据所述语音按键被触发的时长确定目标拾音模式,其中,所述目标拾音模式为近场拾音模式或远场拾音模式;
在目标拾音模式为近场拾音模式时,采集语音信息,并将采集到的语音信息以蓝牙方式发送给第二设备,以对第二设备进行语音控制;
在所述目标拾音模式为远场拾音模式时,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远场拾音模式开启信号,以使所述第二设备采集语音信息,并根据采集到的语音信息对所述第二设备进行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是否已进行过蓝牙配对;
若已进行过蓝牙配对,判断与所述第二设备是否处于蓝牙连接状态;
若处于蓝牙连接状态,则执行在目标拾音模式为近场拾音模式时,将所述第一设备采集到的语音信息以蓝牙方式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以对第二设备进行语音控制的步骤;
若未处于蓝牙连接状态,则以蓝牙方式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回连广播,以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建立蓝牙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未回连成功,则以红外方式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用于提示语音控制失败的第一提示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未进行过蓝牙配对,则以红外方式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用于提示进行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蓝牙配对的第二提示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语音按键被触发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语音按键被触发所产生的信号,以使所述第二设备显示近场拾音模式选项及远场拾音模式选项;
若在第二预设时间段内未接收到对近场拾音模式选项及远场拾音模式选项的选择操作,则将近场拾音模式或远场拾音模式作为所述目标拾音模式。
6.一种设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语音控制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第一设备及第二设备,其中,所述第一设备上设置有语音按键,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检测所述语音按键是否被触发;
若被触发,所述第一设备获得所述语音按键被触发的时长;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语音按键被触发的时长确定目标拾音模式,其中,所述目标拾音模式为近场拾音模式或远场拾音模式;
在目标拾音模式为近场拾音模式时,所述第一设备采集语音信息,并将采集到的语音信息以蓝牙方式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以对第二设备进行语音控制;
在所述目标拾音模式为远场拾音模式时,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远场拾音模式开启信号;
所述第二设备在接收到所述远场拾音模式开启信号后,采集语音信息,并根据采集到的语音信息对所述第二设备进行控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判断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是否已进行过蓝牙配对;
若未进行过蓝牙配对,所述第一设备则以红外方式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用于提示进行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蓝牙配对的第二提示信息;
所述第二设备在接收到所述第二提示信息后,显示用于提示进行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蓝牙配对的第二提示信息;
所述第二设备在显示完所述第二提示信息后第三预设时间段内未接收到蓝牙配对操作时,采集语音信息,并根据采集到的语音信息对所述第二设备进行控制。
8.一种设备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设备,所述第一设备上设置有语音按键,所述装置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语音按键是否被触发;
所述检测模块,还用于在所述语音按键被触发时,获得所述语音按键被触发的时长;
模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语音按键被触发的时长确定目标拾音模式,其中,所述目标拾音模式为近场拾音模式或远场拾音模式;
发送模块,用于在目标拾音模式为近场拾音模式时,采集语音信息,并将采集到的语音信息以蓝牙方式发送给第二设备,以对第二设备进行语音控制;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目标拾音模式为远场拾音模式时,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远场拾音模式开启信号,以使所述第二设备采集语音信息,并根据采集到的语音信息对所述第二设备进行控制。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能够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机器可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所述机器可执行指令以实现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设备控制方法。
10.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控制方法。
CN201910936829.5A 2019-09-29 2019-09-29 设备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25819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36829.5A CN112581949B (zh) 2019-09-29 2019-09-29 设备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PCT/CN2020/118465 WO2021058004A1 (zh) 2019-09-29 2020-09-28 设备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36829.5A CN112581949B (zh) 2019-09-29 2019-09-29 设备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81949A CN112581949A (zh) 2021-03-30
CN112581949B true CN112581949B (zh) 2023-09-01

Family

ID=751111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36829.5A Active CN112581949B (zh) 2019-09-29 2019-09-29 设备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81949B (zh)
WO (1) WO202105800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66632B (zh) * 2022-03-21 2024-05-10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控制装置和快速唤醒方法
CN115484480A (zh) * 2022-08-19 2022-12-16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遥控设备及显示控制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58916A (zh) * 2013-11-07 2014-02-05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人机交互系统、方法及其装置
CN105635778A (zh) * 2015-12-29 2016-06-01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电视的语音交互方法及系统
CN107393535A (zh) * 2017-08-29 2017-11-24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开启终端语音识别功能的方法、装置、耳机及终端
CN109036411A (zh) * 2018-09-05 2018-12-18 深圳市友杰智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终端语音交互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9243444A (zh) * 2018-09-30 2019-01-18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语音交互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360568A (zh) * 2018-12-20 2019-02-19 西安Tcl软件开发有限公司 无人机语音控制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02888A (ja) * 2002-01-07 2003-07-18 Toshiba Corp 無線通信機能付きヘッドセット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音声処理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58916A (zh) * 2013-11-07 2014-02-05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人机交互系统、方法及其装置
CN105635778A (zh) * 2015-12-29 2016-06-01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电视的语音交互方法及系统
CN107393535A (zh) * 2017-08-29 2017-11-24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开启终端语音识别功能的方法、装置、耳机及终端
CN109036411A (zh) * 2018-09-05 2018-12-18 深圳市友杰智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终端语音交互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9243444A (zh) * 2018-09-30 2019-01-18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语音交互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360568A (zh) * 2018-12-20 2019-02-19 西安Tcl软件开发有限公司 无人机语音控制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81949A (zh) 2021-03-30
WO2021058004A1 (zh) 2021-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82554B (zh) 基于人工智能的语音唤醒方法和装置
JP6247384B2 (ja) エアコン起動方法、エアコン起動装置、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及び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憶媒体
WO2017080110A1 (zh) 根据触摸信号实现移动终端操作的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
RU2617325C2 (ru) Способ и аппарат для отображения данных о состоянии здоровья
EP3173017B1 (en) Sleep state detec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12581949B (zh) 设备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6055458B (zh) 一种充电提醒方法、装置及移动设备
CN107743178B (zh) 一种消息播放方法及移动终端
EP3099017A1 (en) A method and a device for controlling a smart home power supply
CN105488348A (zh) 提供健康数据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381164B (zh) 皮肤湿度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9191776A (zh) 一种呼救方法、装置、终端、穿戴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5022945A (zh) 一种基于人脸生物信息的解锁屏方法及移动设备
CN111885556A (zh) 一种快速蓝牙适配方法、系统、遥控器、智能终端和介质
CN111681652A (zh) 智能家电的语音控制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WO2015096428A1 (zh) 移动终端状态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5141797A (zh) 来访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1142512A (zh) 一种设备控制方法、跟随设备及存储介质
KR101877285B1 (ko) 스마트폰 제어용 리모콘 프로토콜 방법
CN112039150B (zh) 充电控制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09923593B (zh) 指纹模组、指纹识别系统、控制方法及智能锁
CN110162944B (zh) 一种数据获取方法及终端
CN113835670A (zh) 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1105794B (zh) 设备的语音识别方法和装置
CN107463478A (zh) 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