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81817B - 一种中医师承医教辅助系统及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中医师承医教辅助系统及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81817B
CN112581817B CN202110206825.9A CN202110206825A CN112581817B CN 112581817 B CN112581817 B CN 112581817B CN 202110206825 A CN202110206825 A CN 202110206825A CN 112581817 B CN112581817 B CN 1125818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inese medicine
case
pulse
user terminal
traditional chine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0682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81817A (zh
Inventor
金桂兰
汪悦
徐桂华
张爱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Jeda Software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Jeda Software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Jeda Software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Jeda Software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0682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81817B/zh
Publication of CN1125818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818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818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818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BEDUCATIONAL OR DEMONSTRATION APPLIANCES; APPLIANCES FOR TEACHING, OR COMMUNICATING WITH, THE BLIND, DEAF OR MUTE; MODELS; PLANETARIA; GLOBES; MAPS; DIAGRAMS
    • G09B5/00Electrically-operated educational appliances
    • G09B5/08Electrically-operated educational appliances providing for individual presentation of information to a plurality of student stations
    • G09B5/14Electrically-operated educational appliances providing for individual presentation of information to a plurality of student stations with provision for individual teacher-student commun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dical Treatment And Welfare Office Work (AREA)
  • Electrically Operated Instructional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医师承医教辅助系统及使用方法,所述系统包括:病例信息采集设备、云服务器、互联网、用户终端、脉象还原装置、教师终端,利用这个系统学员能线上根据原始病例信息及还原后的脉象信息对病例仿真四诊、辩证施治并与名老中医的诊疗结果及临床思维比对,实现线上师承名老中医,同全脱产师承方式相比本发明可减少学员脱产跟师临床的时间,扩大师承教育的人数,使无脱产时间的学员能得以师承,使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得以更大范围的传承。

Description

一种中医师承医教辅助系统及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学教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医师承医教辅助系统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中医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独特的临床疗效(国内抗击新冠肺炎总有效率达90%)。中医临床是在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基础上辨证施治的过程,实践性很强,中医师承教育以口传心授、注重临床为特点,是培养高级中医人才的重要途径。目前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数量有限,人才培养数量少、周期长,不能满足社会需要,一些基层中医没有脱产接受师承教育时间。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指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中医思维培养,加强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 2021年1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中指出:“坚持发展中医药师承教育,扩大师带徒范围和数量”。如何扩大师带徒范围和数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中医师承医教辅助系统及使用方法,扩大师带徒范围和数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医师承医教辅助系统,包括:
信息采集设备、云服务器、互联网、学员终端、教师终端;所述学员终端包括用户终端及脉象还原装置,所述脉象还原装置与所述用户终端连接,所述用户终端通过互联网与所述云服务器连接;
所述信息采集设备用于在名老中医坐诊现场采集病例信息,所述信息采集设备包括:图像视频采集设备及光源、数字录音设备、中医脉象采集装置;
所述图像视频采集设备,用于采集望诊相关部位的图像或视频;
所述数字录音设备,用于采集闻诊中相关的声音;
所述中医脉象采集装置用于采集病例脉象取脉压力及50个脉搏周期的脉压变化数据;
所述云服务器,包括:第一存储单元、第二存储单元、计算机程序模块;
所述第一存储单元,用于存储在名老中医坐诊现场采集的病例信息、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国家标准;
所述第二存储单元,用于存储学员对病例仿真诊疗结果、学员脸部照片、师徒线上交流的信息;
所述计算机程序模块包括:仿真四诊模块、辨证施治模块、学员成绩评定模块、思维导图模块、教师模块、学员人脸识别模块、师徒交流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中医脉象采集装置包括:压力传感器、施力部件、第一单片机、U盘及接口、电池;
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采集病例 “寸、关、尺”部位的脉搏压力;所述施力部件用于对病例手臂“寸、关、尺”部位施加压力;所述施力部件的驱动电路、压力传感器、U盘与第一单片机连接;
所述第一单片机内存储可在第一单片机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第一单片机运行该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步骤A:控制施力部件对“寸、关、尺”部位施加4~22 kPa不同压力并在不同的压力下通过压力传感器采集脉搏压力;
步骤B:遴选主波幅度最大的那次采集对应施加的压力值作为该病例的脉象取脉压力;
步骤C:在施加取脉压力下采集50个脉搏周期的脉压变化数据;
步骤D:将脉象取脉压力及上述50个脉搏周期的脉压变化数据保存在U盘。
进一步的,所述仿真四诊模块用于:
(1)向用户终端发送问诊问题列表,接收用户终端返回的对病例的问诊问题,向用户终端发送名老中医病例中病例对该问题的回答文字,存储学员问诊记录;
(2)向用户终端发送望诊部位列表;接收用户终端返回的对病例望诊项目,向用户终端发送名老中医病例中该病例该望诊项目的图像或视频文件;接收用户终端发送来的学员望诊结果并存储;
(3)向用户终端发送听声音项目列表;接收用户终端返回的对病例听声音项目,向用户终端发送名老中医病例中该病例该听声音项目的录音文件;接收用户终端发送来的对病例嗅气味项目,返回名老中医临床病例中该病例该嗅气味项目的气味描述文字,接收用户终端发送来的学员闻诊结果并存储;
(4)接收用户终端发送来的对病例脉诊请求,返回名老中医临床病例中病例的脉象取脉压力及50个脉搏周期的脉压变化数据;接收用户终端发送来的对病例按诊请求,返回按诊部位图;接收用户终端终端发送来的按诊部位,返回名老中医临床病例中病例对应部位的按诊反应描述文字;接收用户终端发送来的学员的脉诊结果、按诊结果并存储。
进一步的,所述辨证施治模块用于:
所述辨证施治模块用于:
((1)向用户终端发送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国家标准疾病部分”中常见病及其定义;接收用户终端发来学员对病例辨出的中医病名并存储;
(2)向用户终端发送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国家标准证候部分”中常见证及其定义,接收用户终端发来学员对病例辨出的中医证型并存储;
(3)向用户终端发送“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国家标准治法部分”中常用治则和常用治法及其定义,接收用户终端发来学员对病例的治则治法及中药药方并存储。
进一步的,所述学员成绩评定模块,用于评定学员对病例仿真诊疗成绩,其中仿真四诊的成绩的评定方法是将学员仿真四诊的4个环节分别与名老中医比较,根据相似程度分别计算分数;其中望诊分数的计算公式:
Figure 100002_DEST_PATH_IMAGE001
式中F42为望诊分数,wa为名老中医望诊部位数目,wa1为学员与名老中医望诊部位结果均相同的数目,wa2为学员与名老中医望诊部位不相同的数目,wa3为学员与名老中医望诊部位相同结果不同的数目。
进一步的,所述思维导图模块用于接收用户终端发来的对病例诊疗过程思维导图请求,绘制名老中医对病例的诊疗过程思维导图并发回;所述思维导图绘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以病例姓名为根节点,问诊、望诊、闻诊及切诊分别作为一级节点,根节点与一级节点间连线;
步骤2:以问诊结果、望诊结果、闻诊结果、切诊结果分别作为二级节点,一级节点和二级节点间按照相应的关系连线;
步骤3:以辨病结果、辨证结果分别作为三级节点,二级节点和三级节点间根据辨病依据、辨证依据连线;
步骤4:以治则治法、中药药方分别作为四级节点,三级节点和四级节点间根据依据对应连线。
进一步的,所述学员人脸识别模块,所述学员人脸识别模块,用于在学员从用户终端登陆云服务器时,接收学员面部信息并与云服务器中保存的学员脸部照片比对,如相同允许登陆,否则拒绝。
进一步的,所述脉象还原装置包括:仿真手臂、仿真血管、血压传感器、仿真血管位置调控部件、仿真血流搏动部件、储液箱、通信模块、第二单片机;
所述仿真血管始端外径4.0mm内径3.8mm、管末端外经3.2mm内径3.0mm,管长25cm,采用乳胶制作;
所述血压传感器,用于检测仿真血管中的血液压强,采用医用有创血压传感器;
所述血压传感器的输出电路、仿真血管位置调控部件的控制电路、仿真血流搏动部件的驱动电路、通信模块与第二单片机连接;所述第二单片机通过通信模块与用户终端无线连接;
所述仿真血管位置调控部件,用于根据病例脉象取脉压力大小向下降低仿真血管的位置,还原病例脉象“浮、中、沉”特征;所述仿真血管位置调控部件包括:直线步进电机及驱动电路、直径8mm厚度5mm的硅胶块;所述直线步进电机设置在仿真手臂 “寸、关、尺”部位下,所述硅胶块放在直线步进电机轴杆上紧靠仿真血管;当直线步进电机向下运动时仿真血管下降,脉象取脉压力P与下降距离X之间关系式如下:
Figure 100002_DEST_PATH_IMAGE002
式中取脉压力P的单位kPa,下降距离X的单位为mm;
所述仿真血流搏动部件,用于根据病例的脉压变化数据在仿真血管中还原病例血流搏动特性,所述仿真血流搏动部件包括储液箱、蠕动泵或音圈电机,所述蠕动泵或音圈电机用于周期性的将仿真血液自泵出至仿真血管然后再从仿真血管中吸回;所述仿真血流搏动部件与仿真血管之间通过硬质塑料管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单片机,其内部存储可在第二单片机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第二单片机运行该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步骤a:接收用户终端发来的病例的脉象取脉压力及50个脉搏周期的脉压变化数据;
步骤b:根据病例的脉象取脉压力,计算仿真血管下降距离X,再根据下降距离X计算出直线步进电机的步数,控制直线步进电机下降;
步骤c:根据病例的50个脉搏周期的脉压变化数据以及血压传感器的实时检测值控制蠕动泵或音圈电机工作,使仿真血管中的仿真血液还原出病例原来的脉压变化特征;
所述仿真手臂的仿真表皮厚度0.8mm,采用乳胶材料制成;
所述仿真血液为纯净水。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中医师承医教辅助系统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学员登录云服务器,通过用户终端选择1个病例进行仿真诊疗,并将仿真四诊结果、辨病辨证结果、治则治法及中药药方上传云服务器;
步骤S2:程序自动通过与名老中医比对得出学员对该病例的仿真四诊成绩,名老中医在线评定辨病辨证、治则治法及中药药方成绩;
步骤S3:学员在用户终端查看名老中医对该病例诊疗过程的思维导图,与自己比对;
步骤S4:学员与名老中医之间通过云服务器在线交流指导;
步骤S5:统计学员仿真诊疗病例数及分数,若评分≥80分的病例数<10000例,重复步骤S1至步骤S4。
评分≥80分的病例数≥10000例结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基于本发明学员能线上根据原始病例信息及还原后的脉象信息对病例仿真四诊、辩证施治,与名老中医的诊疗结果及临床思维比对,实现线上师承名老中医,同全脱产师承方式相比本发明可减少学员脱产跟师临床的时间,扩大师承教育的人数,使无脱产时间的学员能得以师承,使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得以更大范围的传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中医师承辅助教育平台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某名老中医对某病例诊疗过程的思维导图;
图3是本发明的仿真手臂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仿真血液搏动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中: 1-云服务器; 2-互联网; 3-学员终端;4-教师终端;5-仿真手臂;6-仿真血管始端;7-仿真血管未端;8-血压传感器;9-第一蠕动泵;10-第二蠕动泵;11-第一储液箱;12-第一加液口;13-第一单向阀;14-第二单向阀;15-第二储液箱;16-音圈电机;17-活塞;18-第二加液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中医师承医教辅助系统,包括:信息采集设备、云服务器1、互联网2、学员终端3、教师终端4;所述学员终端3包括用户终端及脉象还原装置,所述脉象还原装置与所述用户终端连接,所述用户终端通过互联网2与所述云服务器1连接;
所述信息采集设备,用于在名老中医坐诊现场采集病例信息,所述名老中医指国务院及相关部委局评选的国医大师、全国名老中医、全国名中医;
所述信息采集设备用于在名老中医坐诊现场采集病例信息,所述病例信息包括:
①名老中医对病例诊疗过程记录,包括四诊过程及结果、辨出的中医病名、证型,采用的治则治法及开具的中药药方;②名老中医对病例望诊部位的图像或视频,其它望诊相关部位图像;③名老中医闻诊中所听的声音,其它闻诊相关的声音;④通过中医脉象采集装置采集的病例“脉象取脉压力及50个脉搏周期的脉压变化数据;
病例信息采集设备包括:图像视频采集设备及光源、数字录音设备、中医脉象采集装置;
图像视频采集设备采用数码相机,光源用于采集时对所望诊部位照射,要求其色温5200K、显色指数≥95、照度≥1900Lx,照度均匀度≥95%,数字录音设备用于采集闻诊中相关的声音,对“肠鸣音、肺音、心音” 优选3M 3200NB电子听诊器;中医脉象采集装置用于采集病例脉象取脉压力及脉压变化数据;
所述云服务器1,包括:第一存储单元、第二存储单元、计算机程序模块;
所述第一存储单元,用于存储在名老中医坐诊现场采集的病例信息、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国家标准,包括:“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国家标准疾病部分GB/T16751.1-1997”、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国家标准证候部分 GB/T16751.2-1997”、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国家标准治法部分 GB/T16751.3-1997”;所述第二存储单元,用于存储学员对病例仿真诊疗结果、学员脸部照片、师徒线上交流的信息;
所述计算机程序模块包括:仿真四诊模块、辨证施治模块、学员成绩评定模块、思维导图模块、教师模块、学员人脸识别模块、师徒交流模块。
所述用户终端用于学员与云服务器1信息交互,采用计算机或智能手机,计算机或智能手机存储器中存储计算机程序包括:学员仿真诊疗模块、信息交互模块;
所述学员仿真诊疗模块,用于向云服务器1发问诊请求,接收返回的问题列表,发送问诊问题,接收返回的病例对该问题的回答文字;向云服务器1发望诊请求,接收返回的望诊部位列表,发送望诊项目,接收返回的病例该望诊项目的图像或视频显示或播放;向云服务器1发听声音请求,接收返回的听声音项目列表,发送听声音项目,接收返回的病例该听声音项目的录音播放;向云服务器1发对病例脉诊请求,接收返回的病例脉象取脉压力及脉压变化数据,显示脉图并转发给脉象还原装置;将学员对病例的四诊结果发送给云服务器 1;接收云服务器 1 发来的“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国家标准”,将学员对病例的辨病辨证结果、治则治法及中药药方发送给云服务器 1;
所述信息交互模块,用于通过云服务器1查看学员对病例的仿真诊疗成绩以及名老中医对病例的诊疗过程思维导图;学员与名老中医在线语音视频文字交流;
所述教师终端采用计算机,用于向云服务器1上传采集的病例信息、学员人脸照片;在线对学员辨病辨证、治则治法及中药药方的成绩评定并写评语;名老中医与学员之间在线语音视频文字交流。
进一步,所述中医脉象采集装置包括:压力传感器、施力部件、第一单片机、U盘及接口、电池;所述施力部件用于对病例 “寸、关、尺” 之一部位施加压力;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采集病例 “寸、关、尺” 之一部位脉搏对外压力以及施力部件对该部位向下的压力;所述施力部件的驱动电路、压力传感器、U 盘与第一单片机连接;实施时压力传感器优选MB-R1柔性脉搏传感器,施力部件优选气囊,气囊充气口接气泵,放气口接电磁阀,气囊充气压力增大放气压力减小,气泵及电磁阀的驱动电路与第一单片机连接;脉象采集时将MB-R1柔性脉搏传感器置于“寸、关、尺”之一部位上,使气囊紧靠在MB-R1柔性脉搏传感器上方;所述第一单片机内存储可在第一单片机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第一单片机运行该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步骤A:控制施力部件对“寸、关、尺”之一部位施加压力4kPa,通过压力传感器采集1个脉搏周期的脉压变化数据;重复控制施力部件使压力每次增加1kPa,同上采集脉压变化数据,直至压力增到22kPa,采集最后一次脉压变化数据;
步骤B:从采集的脉压变化数据中遴选主波幅度最大的那次采集对应施加的压力值作为该病例的脉象取脉压力;
步骤C:在施加取脉压力下采集 50 个脉搏周期的脉压变化数据;
步骤D:将脉象取脉压力及上述50个脉搏周期的脉压变化数据保存在U盘。
进一步,所述仿真四诊模块用于:
(1)向用户终端发送问诊问题列表:“现病史、既往史、个人生活史、家族史、问寒热、问汗、问疼痛、问头身、问胸腹、问耳目、问睡眠、问饮食、问二便、问妇科病”;
接收用户终端返回的对病例的问诊问题,向用户终端发送名老中医病例中病例对该问题的回答文字,重复上述接收问题发送回答直至问诊结束,存储学员问诊记录;
(2)向用户终端发送望诊部位列表:“望神、望面色、望颈项、望头发、望目、望耳、望鼻、望口唇、望舌神、望舌色、望舌形、望舌态、望舌下络脉、望苔色、望苔质、望咽喉、望胸胁、望腹部、望四肢、望皮肤、望二阴、望排出物、望形体、望姿态”;接收用户终端返回的对病例望诊项目,向用户终端发送名老中医病例中该病例望诊项目的图像或视频文件,重复上述接收望诊项目发送图像或视频直至望诊结束;接收用户终端发来的学员望诊结果存储;
(3)向用户终端发送听声音项目列表;“语言、呼吸、咳嗽、肠鸣音、肺音、心音”;接收用户终端返回的对病例的听声音项目,向用户终端发送名老中医病例中该病例该听声音项目的录音文件,重复上述接收项目发送录音直至听声音结束;接收用户终端发来的对病例的嗅气味项目,返回名老中医临床病例中该病例该嗅气味项目的气味描述文字;接收用户终端发送来的学员闻诊结果并存储;
(4)接收用户终端发送来的对病例脉诊请求,返回名老中医临床病例中病例的脉象取脉压力及50个脉搏周期的脉压变化数据;接收用户终端发送来的对病例按诊请求,返回按诊部位图:包括:“左胸、右胸、胸膺、胁肋、虚里、胃脘、心下、大腹、少腹、左少腹、右少腹”;接收用户终端发送来的按诊部位,返回名老中医临床病例中病例对应部位的按诊反应描述文字;接收用户终端发送来的学员的脉诊结果、按诊结果并存储。
进一步,所述辨证施治模块用于:
(1)向用户终端发送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国家标准疾病部分”中常见病及其定义;接收用户终端发来学员对病例辨出的中医病名并存储;
(2)向用户终端发送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国家标准证候部分”中常见证及其定义,接收用户终端发来学员对病例辨出的中医证型并存储;
(3)向用户终端发送“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国家标准治法部分”中常用治则和常用治法及其定义,接收用户终端发来学员对病例的治则治法及中药药方并存储。
进一步,所述学员成绩评定模块,用于评定学员对病例仿真四诊的成绩(40分),辨病辨证、治则治法及中药药方成绩(60分)由名老中医在线评定;仿真四诊成绩的评定方法是将学员仿真四诊的4个环节分别与名老中医比较,根据相似程度分别计算分数,评定步骤如下:
步骤4.1:将学员对所选病例的问诊问题与名老中医的问诊问题逐一比对,若we1个问题相同,we2个问题不同,名老中医问题为We个,则问诊分数: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3
(1)
步骤S4.2:将学员对所选病例的望诊部位结果与名老中医的望诊部位结果逐一比对,若望诊部位结果均相同的数目为wa1,部位不同的数目为wa2,部位相同结果不同的数目为wa3;名老中医望诊部位数为wa;则望诊成绩: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4
(2)
步骤S4.3:若名老中医对所选病例无嗅气味,将学员对所选病例的听声音项目结果与名老中医的听声音项目结果逐一比对:若项目结果均相同的为wn1项,项目不同的为wn2项,项目相同结果不同的为wn3项;名老中医听声音为wn项;则闻诊分数: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5
(3)
若名老中医对所选病例有“嗅气味”,将学员对所选病例的嗅气味项目与名老中医的嗅气味项目逐一比对,若相同的为wx1项,不同的为wx2项;名老中医嗅气味为wx项,则闻诊成绩: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6
(4)
步骤S4.4:若对所选病例名老中医无按诊,将学员对所选病例脉诊结果与名老中医脉诊结果比对:若脉诊结果相同,脉诊分数F441=10;脉诊结果不同F441=0;切诊成绩F44=F441
若名老中医对所选病例有按诊,将学员对所选病例的按诊项目与名老中医的按诊项目逐一比对,若相同的为Qa1项,不同的为Qa2项,名老中医的按诊为Qa项,则闻诊分数: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7
(5)
仿真四诊的成绩=F41+ F42+ F43+ F44
进一步,所述思维导图模块,用于接收用户终端发来的对病例诊疗过程思维导图请求,绘制名老中医对病例的诊疗过程思维导图并发回;所述思维导图绘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以病例姓名为根节点,问诊、望诊、闻诊及切诊分别作为一级节点,根节点与一级节点间连线;
步骤2:以问诊结果、望诊结果、闻诊结果、切诊结果分别作为二级节点,一级节点和二级节点间按照相应的关系连线;
步骤3:以辨病结果、辨证结果分别作为三级节点,二级节点和三级节点间根据辨病依据、辨证依据连线;
步骤4:以治则治法、中药药方分别作为四级节点,三级节点四级节点间根据依据对应连线。
附图2是某名老中医对某病例诊疗过程的思维导图:问诊:“有没有头晕”,答: “会头晕”......,望诊: “望舌色”,“淡红”......,闻诊:听声音 “气息低微”......;脉诊:“细脉”(无嗅气味、按诊);辨病结果:病名“胸痹”;辨证结果: “证型:气阴两虚证”;治则治法:“益气养阴,活血通脉”;中药药方:“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人参10g......”。
思维导图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清晰展示名老中医的临床思维,降低学员理解记忆难度,通过比对使学员了解自己与名老中医的思维差异,启迪中医思维。
进一步,所述学员人脸识别模块,用于在学员从用户终端登陆云服务器1时,接收学员面部信息并与云服务器1中保存的学员脸部照片比对,如相同,允许登陆;否则拒绝。
进一步,所述师徒交流模块,用于接收用户终端的学员对名老中医请教要求,构建名老中医与学员(师徒)之间在线语音视频文字交流平台。
进一步,所述脉象还原装置包括:仿真手臂5、仿真血管、血压传感器8、仿真血管位置调控部件、仿真血流搏动部件、储液箱、通信模块、第二单片机;
所述仿真血管始端6外径4.0mm内径3.8mm、未端管外径3.2mm、内径3.0mm,管长25cm,采用乳胶制作;所述血压传感器8,用于检测仿真血管中的血液压强,采用医用有创血压传感器8,通过其自带的穿刺针刺入仿真血管使之与其输入连通;
所述血压传感器8的输出电路、仿真血管位置调控部件的控制电路、仿真血流搏动部件的驱动电路、通信模块与第二单片机连接;所述第二单片机通过通信模块与用户终端连接;所述通信模块为蓝牙模块;
所述仿真血管位置调控部件,用于根据病例脉象取脉压力大小向下降低仿真血管的位置,还原病例脉象“浮、中、沉”特征;实施时,优选仿真血管位置调控部件为3组,分别设置在 “寸、关、尺”部位的仿真血管下方,每组包含1个直线步进电机及驱动电路、1个直径8mm厚度5mm的硅胶块,硅胶块设置在直线步进电机轴杆上紧靠仿真血管;当直线步进电机向下运动时仿真血管下降,反之亦然,脉象取脉压力P与下降距离X之间关系式如下:
Figure 521557DEST_PATH_IMAGE002
式中取脉压力P的单位kPa,下降距离X的单位为mm。
所述仿真血流搏动部件,用于周期性的将仿真血液自储液箱泵出至仿真血管然后再将仿真血液从仿真血管中吸回储液箱,模仿心脏周期性的收缩舒张;仿真血流搏动部件与仿真血管之间通过硬质塑料管连通;仿真血流搏动部件有2种实施方案:
仿真血流搏动部件实施例1:参见附图4(A),包括:第一蠕动泵9、第二蠕动泵10、第一储液箱11、第一加液口12;所述第一储液箱11内储存仿真血液,箱体为圆柱体或长方体,容量50ml,第一加液口12用于向箱内加入仿真血液,所述第二蠕动泵10的泵管出口通过直径4mm的PVC塑料管与仿真血管始端6连通,仿真血管末端7通过直径4mm的PVC塑料管同第一蠕动泵9的泵管入口连通,当第二蠕动泵10工作时将仿真血液泵出至仿真血管中,第一蠕动泵9工作时将仿真血管中血液吸回第一储液箱11中。
仿真血流搏动部件实施例2:参见附图4(B),包括:第一单向阀13、第二单向阀14、第二储液箱15、音圈电机16、活塞17、第二加液口18;
所述第二储液箱15内储存仿真血液,箱体为园柱体,容量50ml,第二加液口18用于向箱内加入仿真血液,所述第二单向阀14的出口通过直径4mm的PVC塑料管与仿真血管始端6连通,所述第一单向阀13的入口通过直径4mm的PVC塑料管与仿真血管末端7连通,当音圈电机16带动活塞17向下(图中方向)运动时,第二单向阀14打开、第一单向阀13关闭,第二储液箱15内的仿真血液被压出至仿真血管中,当音圈电机16带动活塞17向上(图中方向)运动时,第一单向阀13打开、第二单向阀14关闭,仿真血管中血液吸回第二储液箱15中。
进一步,所述第二单片机内部存储可在第二单片机单片机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第二单片机运行该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步骤a:接收用户终端发来的病例的脉象取脉压力及50个脉搏周期的脉压变化数据;
步骤b:根据病例的脉象取脉压力,计算仿真血管下降距离X,再根据下降距离X计算出直线步进电机的步数,控制直线步进电机下降;
步骤c:根据病例的50个脉搏周期的脉压变化数据以及从血压传感器8检测到的仿真血液的血压值控制蠕动泵或音圈电机工作,使仿真血管中还原出病例原来的脉压随时间变化特征;所述仿真手臂5的仿真表皮厚度0.8mm,采用乳胶材料制成;仿真手臂 5 中仿真血管下方除仿真血管位置调控部件外的其它区域填充聚氨酯泡沫塑料;所述仿真血液为纯净水。
本发明师承医教辅助系统的使用方法:在学员与名老中医拜师并短期跟师临床后,转入线上仿真独立临床,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学员登录云服务器1选择1个病例、根据原始病例信息及还原后的脉象信息对病例仿真诊疗,并将仿真四诊结果、辨病辨证结果、治则治法及中药药方上传云服务器1;
步骤S2:程序自动通过与名老中医比对得出学员对该病例的仿真四诊成绩,名老中医在线评定辨病辨证、治则治法及中药药方成绩;
步骤S3:学员在用户终端查看名老中医对该病例诊疗过程的思维导图,与自己比对;
步骤S4:学员与名老中医之间通过云服务器1在线交流;
步骤S5:统计学员仿真诊疗病例数及分数,若评分≥80分的病例数<10000例,重复步骤S1至步骤S4;若评分≥80分的病例数≥10000例,独立临床结束。

Claims (10)

1.一种中医师承医教辅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信息采集设备、云服务器、互联网、学员终端、教师终端;所述学员终端包括用户终端及脉象还原装置,所述脉象还原装置与所述用户终端连接,所述用户终端通过互联网与所述云服务器连接;
所述信息采集设备用于在名老中医坐诊现场采集病例信息,所述病例信息包括:①名老中医对病例诊疗过程记录,包括四诊过程及结果、辨出的中医病名、证型,采用的治则治法及开具的中药药方;②名老中医对病例望诊部位的图像或视频,其它望诊相关部位图像;③名老中医闻诊中所听的声音,其它闻诊相关的声音;④病例脉象取脉压力及50个脉搏周期的脉压变化数据;
所述信息采集设备包括:图像视频采集设备及光源、数字录音设备、中医脉象采集装置;
所述图像视频采集设备,用于采集望诊部位的图像或视频;图像视频采集设备采用数码相机,光源用于采集时对所望诊部位照射,要求其色温5200K、显色指数≥95、照度≥1900Lx,照度均匀度≥95%;
所述数字录音设备,用于采集闻诊中所听声音,对“肠鸣音、肺音、心音”采用电子听诊器;
所述中医脉象采集装置用于采集病例脉象取脉压力及50个脉搏周期的脉压变化数据;
所述中医脉象采集装置包括:压力传感器、施力部件、第一单片机、U盘及接口、电池;所述施力部件用于对病例手臂“寸、关、尺”部位施加压力;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采集病例“寸、关、尺”部位的脉搏压力以及施力部件对“寸、关、尺”部位向下的压力;
所述脉象还原装置包括:仿真手臂、仿真血管、血压传感器、仿真血管位置调控部件、仿真血流搏动部件、储液箱、通信模块、第二单片机;所述血压传感器,用于检测仿真血管中的血液压强,采用医用有创血压传感器;
所述仿真血管位置调控部件,用于根据病例脉象取脉压力大小向下降低仿真血管的位置,还原病例脉象“浮、中、沉”特征;所述仿真血管位置调控部件包括:直线步进电机及驱动电路、直径8mm厚度5mm的硅胶块;所述直线步进电机设置在仿真手臂“寸、关、尺”部位下,所述硅胶块放在直线步进电机轴杆上紧靠仿真血管;
所述仿真血流搏动部件,用于根据病例的脉压变化数据在仿真血管中还原病例血流搏动特性,所述仿真血流搏动部件包括储液箱、蠕动泵或音圈电机,所述蠕动泵或音圈电机用于周期性的将仿真血液自泵出至仿真血管然后再从仿真血管中吸回;
所述云服务器,包括:第一存储单元、第二存储单元、计算机程序模块;
所述第一存储单元,用于存储在名老中医坐诊现场采集的病例信息、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国家标准;所述第二存储单元,用于存储学员对病例仿真诊疗结果、学员脸部照片、师徒线上交流的信息;
所述计算机程序模块包括:仿真四诊模块、辨证施治模块、学员成绩评定模块、思维导图模块、教师模块、学员人脸识别模块、师徒交流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师承医教辅助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施力部件的驱动电路、压力传感器、U盘与第一单片机连接;
所述第一单片机内存储可在第一单片机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第一单片机运行该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步骤A:控制施力部件对“寸、关、尺”部位施加4~22 kPa不同压力并在不同的压力下通过压力传感器采集脉搏压力;
步骤B:遴选主波幅度最大的那次采集对应施加的压力值作为该病例的脉象取脉压力;
步骤C:在施加取脉压力下采集50个脉搏周期的脉压变化数据;
步骤D:将脉象取脉压力及上述50个脉搏周期的脉压变化数据保存在U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师承医教辅助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仿真四诊模块用于:
(1)向用户终端发送问诊问题列表,接收用户终端返回的对病例的问诊问题,向用户终端发送名老中医病例中病例对该问题的回答文字,存储学员问诊记录;
(2)向用户终端发送望诊部位列表;接收用户终端返回的对病例望诊项目,向用户终端发送名老中医病例中该病例该望诊项目的图像或视频文件;接收用户终端发送来的学员望诊结果并存储;
(3)向用户终端发送听声音项目列表;接收用户终端返回的对病例听声音项目,向用户终端发送名老中医病例中该病例该听声音项目的录音文件;接收用户终端发送来的对病例嗅气味项目,返回名老中医临床病例中该病例该嗅气味项目的气味描述文字,接收用户终端发送来的学员闻诊结果并存储;
(4)接收用户终端发送来的对病例脉诊请求,返回名老中医临床病例中病例的脉象取脉压力及50个脉搏周期的脉压变化数据;接收用户终端发送来的对病例按诊请求,返回按诊部位图;接收用户终端发送来的按诊部位,返回名老中医临床病例中病例对应部位的按诊反应描述文字;接收用户终端发送来的学员的脉诊结果、按诊结果并存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师承医教辅助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辨证施治模块用于:
(1)向用户终端发送“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国家标准疾病部分”中常见病及其定义;接收用户终端发来学员对病例辨出的中医病名并存储;
(2)向用户终端发送“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国家标准证候部分”中常见证及其定义,接收用户终端发来学员对病例辨出的中医证型并存储;
(3)向用户终端发送“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国家标准治法部分”中常用治则和常用治法及其定义,接收用户终端发来学员对病例的治则治法及中药药方并存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师承医教辅助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学员成绩评定模块,用于评定学员对病例仿真诊疗成绩,其中仿真四诊的成绩的评定方法是将学员仿真四诊的4个环节分别与名老中医比较,根据相似程度分别计算分数;其中望诊分数的计算公式: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1
式中F42为望诊分数,wa为名老中医望诊部位数目,wa1为学员与名老中医望诊部位结果均相同的数目,wa2为学员与名老中医望诊部位不相同的数目,wa3为学员与名老中医望诊部位相同结果不同的数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师承医教辅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思维导图模块用于接收用户终端发来的对病例诊疗过程思维导图请求,绘制名老中医对病例的诊疗过程思维导图并发回;所述思维导图绘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以病例姓名为根节点,问诊、望诊、闻诊及切诊分别作为一级节点,根节点与一级节点间连线;
步骤2:以问诊结果、望诊结果、闻诊结果、切诊结果分别作为二级节点,一级节点和二级节点间按照相应的关系连线;
步骤3:以辨病结果、辨证结果分别作为三级节点,二级节点和三级节点间根据辨病依据、辨证依据连线;
步骤4:以治则治法、中药药方分别作为四级节点,三级节点和四级节点间根据依据对应连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师承医教辅助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学员人脸识别模块,用于在学员从用户终端登陆云服务器时,接收学员面部信息并与云服务器中保存的学员脸部照片比对,如相同允许登陆,否则拒绝。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师承医教辅助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仿真血管始端外径4.0mm内径3.8mm、管末端外经3.2mm内径3.0mm,管长25cm,采用乳胶制作;
所述血压传感器的输出电路、仿真血管位置调控部件的控制电路、仿真血流搏动部件的驱动电路、通信模块与第二单片机连接;所述第二单片机通过通信模块与用户终端无线连接;当直线步进电机向下运动时仿真血管下降,脉象取脉压力P与下降距离X之间关系式如下: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2
式中取脉压力P的单位kPa,下降距离X的单位为mm;
所述仿真血流搏动部件与仿真血管之间通过硬质塑料管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中医师承医教辅助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单片机,其内部存储可在第二单片机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第二单片机运行该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步骤a:接收用户终端发来的病例的脉象取脉压力及50个脉搏周期的脉压变化数据;
步骤b:根据病例的脉象取脉压力,计算仿真血管下降距离X,再根据下降距离X计算出直线步进电机的步数,控制直线步进电机下降;
步骤c:根据病例的50个脉搏周期的脉压变化数据以及血压传感器的实时检测值控制蠕动泵或音圈电机工作,使仿真血管中的仿真血液还原出病例原来的脉压变化特征;
所述仿真手臂的仿真表皮厚度0.8mm,采用乳胶材料制成;
所述仿真血液为纯净水。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中医师承医教辅助系统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学员登录云服务器,通过用户终端选择1个病例进行仿真诊疗,并将仿真四诊结果、辨病辨证结果、治则治法及中药药方上传云服务器;
步骤S2:程序自动通过与名老中医比对得出学员对该病例的仿真四诊成绩,名老中医在线评定辨病辨证、治则治法及中药药方成绩;
步骤S3:学员在用户终端查看名老中医对该病例诊疗过程的思维导图,与自己比对;
步骤S4:学员与名老中医之间通过云服务器在线交流;
步骤S5:统计学员仿真诊疗病例数及分数,若评分≥80分的病例数<10000例,重复步骤S1至步骤S4。
CN202110206825.9A 2021-02-25 2021-02-25 一种中医师承医教辅助系统及使用方法 Active CN1125818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06825.9A CN112581817B (zh) 2021-02-25 2021-02-25 一种中医师承医教辅助系统及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06825.9A CN112581817B (zh) 2021-02-25 2021-02-25 一种中医师承医教辅助系统及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81817A CN112581817A (zh) 2021-03-30
CN112581817B true CN112581817B (zh) 2021-05-18

Family

ID=751139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06825.9A Active CN112581817B (zh) 2021-02-25 2021-02-25 一种中医师承医教辅助系统及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8181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45286B (zh) * 2021-08-03 2021-11-19 南京大经中医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融合了ai技术和视频技术的师承教学系统及方法
CN113990163A (zh) * 2021-11-13 2022-01-28 沈阳天仁合一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脉诊仪的模拟心脏泵装置
CN113990166B (zh) * 2021-11-13 2024-04-19 沈阳天仁合一科技有限公司 开放式仿生血液循环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61778A (zh) * 2014-11-28 2015-02-18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一种中医四诊技能的学习平台
CN109801194B (zh) * 2017-11-17 2023-06-23 深圳市鹰硕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远程评价功能的跟随教学方法
CN109087689A (zh) * 2018-07-16 2018-12-25 江阴市中医院 名中医诊断信息收集系统、方法和终端
CN109448804A (zh) * 2018-10-18 2019-03-08 中国中医科学院 一种中医传承跟师笔记系统
CN109480789B (zh) * 2018-11-20 2023-06-27 何卫 人体脉搏远程仿生还原系统和方法
CN109658777A (zh) * 2018-12-29 2019-04-19 陕西师范大学 用于肢体动作类教学管控的方法及系统
CN110755056A (zh) * 2019-11-21 2020-02-07 中国中医科学院 医生四诊过程记录仪
CN112382152B (zh) * 2020-11-26 2023-03-21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智能教学辅助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81817A (zh) 2021-03-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581817B (zh) 一种中医师承医教辅助系统及使用方法
US11817007B2 (en) Interactive education system for teaching patient care
Doenges et al. Nursing diagnosis manual: Planning, individualizing, and documenting client care
Halperin et al. A preliminary study of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by circumferential compression of the chest with use of a pneumatic vest
US9324247B2 (en) Interactive education system for teaching patient care
CN206388419U (zh) 一种自动心肺复苏训练系统
CN112233516A (zh) 一种医师cpr考试训练与考核的评分方法及系统
CN108053886A (zh) 基于人工智能的标准化病人模拟系统
CN106202943A (zh) 一种健康分析设备、服务器及系统
Schwartzstein et al. Respiratory physiology: a clinical approach
CN109147529A (zh) 基于人工智能的可实现人文考核的标准化病人模拟系统
CN111402642A (zh) 临床思维能力训练及考核系统
CN110532424A (zh)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和云平台的肺音特征分类系统及方法
CN110867122A (zh)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交互式急救培训系统
JP2016519328A (ja) 血流をシミュレートするための装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CN111696416A (zh) 一种医学技能训练模拟人
CN108010589A (zh) 基于部位症状的咨询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233515A (zh) 一种应用于医生cpr考核的无人值考和智能评分方法
RU2689756C1 (ru) Спрособ отработки практических навыков по оказанию первой медицинской помощи и аускультации с помощью медицинского тренажера
CN111403041A (zh) 基于虚拟标准病人的诊断流程模拟系统
CN111402982A (zh) 基于虚拟标准病人的诊断评价系统
RU2684187C1 (ru) Способ отработки практических навыков аускультации с помощью медицинского тренажера
CN116030676A (zh) 一种医学教学训练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527645A (zh) 一种用于教学和考核的模拟临床虚拟病人系统
Raichle et al. Angelo Mosso's circulation of blood in the human brai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